酶合成的调节
酶原的调节名词解释
酶原的调节名词解释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能够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酶反应的速度远远高于非酶催化的反应速度。
然而,在细胞内,酶并不一直处于高活性状态,而是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其中之一便是通过酶原的调节。
酶原是酶的非活性前体,在内源或外源刺激的作用下,酶原可以被激活成为活性酶。
酶原的调节主要通过调控酶原的合成、分泌、激活或抑制来实现。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探讨酶原的调节。
1. 酶原的合成调节酶原的合成是细胞内启动酶调控的第一步。
细胞可以根据需求合成不同的酶原,以确保对生物化学反应的准确调控。
这种调节涉及到转录因子、信号转导通路和细胞周期等多个环节。
例如,胰岛素是一种通过调节酶原合成来控制血糖水平的激素。
在胰岛素的作用下,肝细胞中的糖原合成酶原得以大量合成,从而促进肝细胞内糖原的合成。
2. 酶原的分泌调节某些酶原需要经过细胞内运输和分泌才能发挥作用。
这种调节可以通过准确调控酶原的合成和分泌来实现。
举个例子,胃蛋白酶是一种通过胃粘膜细胞合成的酶原,然后经过分泌进入胃腔内发挥消化作用。
胃蛋白酶原的分泌受到胃酸、神经递质等多种因素的调控。
3. 酶原的激活调节酶原的激活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如酶原受到磷酸化修饰、受体介导的激活和蛋白酶的切割等。
举个例子,凝血酶是一种通过酶原激活而形成的蛋白酶。
在出血病程中,当血管受损时,凝血酶原会被初级酶因子激活形成凝血酶,从而促进血液凝结。
4. 酶原的抑制调节一些酶原在特定的条件下会被抑制,从而阻止酶的活性。
这种调节可以通过竞争性抑制剂、非竞争性抑制剂和可逆性/不可逆性抑制剂等来实现。
一个经典的例子是体内存在的酶抑制剂如氰化物,它可以与酶的活性中心结合,抑制酶的活性。
这种调节机制对维持细胞内化学反应的平衡至关重要。
总结:酶原的调节在生物体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控制酶原的合成、分泌、激活和抑制等环节,确保酶在适当的时间和条件下发挥作用。
了解酶原的调节机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物体内的代谢调控过程,还有助于研究和开发相关的药物和治疗方法。
生物化学中的酶调控机制
生物化学中的酶调控机制酶是生物体内的一类催化剂,具有提高化学反应速率、降低活化能等特点。
在生物体内,酶参与了许多重要的代谢途径,因此它们的活性需要受到调控,以维持正常的代谢水平。
酶的调控机制涉及了许多因素,包括基因调控、转录后修饰、孢霉素调控、抑制剂等,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后者。
下面将对酶的调控机制进行详细介绍。
一、抑制剂调控抑制剂是一类化学物质,可以抑制酶的催化活性。
在生物体内,抑制剂的作用可分为竞争性抑制和非竞争性抑制两种。
竞争性抑制是指抑制剂与底物互相竞争结合活性中心,从而降低酶的催化作用。
非竞争性抑制是指抑制剂不与底物竞争结合,而是结合在酶的其他部位上,从而影响酶的构象,降低其催化活性。
抑制剂可以分为四类:竞争性抑制剂、非竞争性抑制剂、不可逆抑制剂和反式调节剂。
竞争性抑制剂的作用机理是通过与底物竞争结合酶的活性中心,降低酶催化的速率和效率。
例如,甲状腺素合成过程中的酪氨酸加氧酶就会受到碘离子的竞争性抑制。
碘离子与酶的活性中心结合,阻止了底物酪氨酸的结合,从而降低了酶的催化活性。
非竞争性抑制剂是指抑制剂不与底物竞争,而是结合在酶分子的其他部位上。
非竞争性抑制剂结合酶分子的特定部位会引起构象改变,从而影响酶的催化活性。
这种调控机制常见于代谢途径中的反馈抑制。
例如,异亮氨酸在合成过程中,苏氨酸通过非竞争性抑制作用,在酶的外侧结合,使酶构象发生改变,从而降低了酶的催化作用。
不可逆抑制剂是指抑制剂与酶结合后,不再与酶分离,从而形成永久性的抑制作用。
这种调控机制经常产生在毒性物质中。
例如,实验室中常用硝酸银作为环状核苷酸序列的植物病毒检测试剂,它可以与DNA中的鸟嘌呤结合形成永久性复合物,从而抑制DNA聚合酶的活性。
反式调节剂是指一种物质,与酶结合后改变酶的构象和催化特性,但与抑制剂不同的是,调节剂可以使酶的催化活性增强或者降低。
这种调控机制常见于代谢途径中的反馈激活。
例如,某些代谢途径中积累的底物,会通过反式调节作用激活之前被抑制的酶,从而加速代谢速率。
酶的调节与功能调控
酶的调节与功能调控在生物体内,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是调控生物体代谢过程的关键分子。
酶的活性和功能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调节和控制,以适应不同环境条件和生物体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酶的调节机制和功能调控的重要性。
一、酶的调节机制1. 反馈抑制反馈抑制是一种常见的酶调节机制,指的是代谢途径中产物对其合成酶的活性起到负调控作用。
当代谢产物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它们会与酶结合,抑制反应的进行。
这种负反馈机制能够维持代谢途径的动态平衡,防止代谢物的过度积累。
2. 底物浓度调节酶的活性还可以通过底物浓度来调节。
当底物浓度较高时,其与酶的结合增加,从而增加酶的活性。
这种调节机制能够确保在底物充足的情况下,反应能够高效进行。
3. 激活与阻遏除了反馈抑制和底物浓度调节,酶的活性还可以通过激活和阻遏来调节。
某些物质可以结合到酶上,增加酶的催化效率,这称为酶的激活。
相反,有些物质可以结合到酶上,阻碍其催化活性,这称为酶的阻遏。
二、功能调控的重要性酶的功能调控是生物体适应环境变化和维持内稳态的关键机制。
通过调节酶的活性和功能,生物体可以在不同生理状态和环境条件下合理利用和调控代谢路径,以满足生物体的需求。
以下是功能调控的几个重要方面:1. 代谢适应性生物体在不同的环境中需要适应不同的代谢途径,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可获取的能源。
通过调节酶活性,生物体能够在能量供应不足时利用代谢途径以合成和储存能量物质,在能量过剩时利用代谢途径以降解和排除多余的能量物质。
2. 营养摄取与利用酶的功能调控还能够帮助生物体实现营养物质的摄取和利用。
例如,消化系统中的酶能够在食物摄入后启动消化过程,将复杂的营养物质分解成可吸收的形式。
3. 细胞信号传导酶在细胞信号传导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细胞内的酶可以被信号分子所调节,从而传导外界信号,调节细胞的生理与代谢状态。
这种调控机制对于维持细胞内平衡和响应外界刺激具有重要意义。
4. 疾病发生与治疗酶的功能调控异常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治疗密切相关。
第4讲 酶的合成调节
酶活力:●也称酶活性,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
●酶活力大小可用在一定条件下,它所催化的某一化学反应的起始速率V表示,即用反应起始阶段产物增加(或底物减少)的速率表示。
二、酶活力单位国际单位:●1961年国际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联合会规定:在特定条件下,每 1 min 催化1 μmol 的底物转化为产物的酶量定义为1 个酶活力单位。
这个单位称为国际单位(IU)●国际上另一个常用的酶活力单位是卡特(Kat)。
在特定条件下,每秒催化1 mol底物转化为产物的酶量定义为1卡特(Kat)。
●1Kat = ?IU●1IU = ?nKat酶的比活力●酶的比活力是酶纯度的一个指标,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单位重量(mg)蛋白质或RNA所具有的酶活力单位数。
●酶活力:样品中酶总共有多少个酶单位。
●比活力:每mg蛋白质中有多少个酶单位。
酶比活力=酶活力(单位)/ mg (蛋白或RNA)可用以比较每单位质量酶蛋白的催化能力。
●对同一种酶,比活力可以代表酶的纯度,比活力愈高,表示酶愈纯。
在酶纯化过程中,比活力增高。
●例:13克酶粉溶于100毫升水中制成酶液,取该酶液5毫升与45毫升浓度为4mol/L的底物溶液混合,20分钟后混合溶液中底物的浓度为1mol/L,计算该酶粉1个酶活力单位相当于多少mg酶粉?该酶粉的酶比活力是多少?●答案:1 IU = 0.1mg,该酶粉的酶比活力为10 IU/mg三、酶的转换数与催化周期●酶的转换数(Kp),又称为摩尔催化活性(molar catalytic activity ),是指每个酶分子每分钟催化底物转化的分子数。
即是每摩尔酶每分钟催化底物转化为产物的摩尔数。
●Kp是酶催化效率的一个指标。
通常用每微摩尔酶的酶活力单位数表示。
单位为min-1●转换数的倒数称为酶的催化周期。
催化周期是指酶进行一次催化所需的时间。
单位为毫秒(m sec)或微秒(μsec)。
酶活力的国际单位——无法律效力●实际应用中及商品酶制剂中,酶单位的定义较乱,要注意:●酶活力单位的定义和测定系统条件。
酶的调节方式
酶的调节方式
酶的调节方式是生物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们是受调节的酶分子,它可以对细胞组织的所有基本生理过程具有巨大的影响。
在生物体中,酶是调节各种生物反应的关键因子,它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酶的调节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物质调节、速率调节和反应调节。
物质调节是酶的一种调节方式,它是指通过外加物质来调节酶反应速率。
这种调节方式提供了一种形式上简单,可以有效地调节酶反应速率的方法,这些物质可以直接改变酶的活性。
以小麦胚芽磷酸化酶为例,它的活性受平衡的ATP的程度调控,当ATP的浓度降低时,酶的活性也会部分随之降低。
速率调节是一种特定的酶调节方式,它指在酶反应过程中,微环境物质的变化也会直接影响酶反应速率。
大部分酶具有物质调节与速率调节。
例如,乙酰辅酶A 可以催化脂肪酸的分配,它的活性受到速率调节因子EMV的控制,当EMV水平升高时,乙酰辅酶A的活性会被抑制,从而降低细胞内的脂肪酸的分配速率。
反应调节是酶的一种调节方式,它是指实现反应调节的物质必须参与反应到一定阶段,然后“灌输”其他物质,使整个过程得以实现。
通常这些反应调节物质也被称为调节剂,可以用来调节酶的活性。
比如,山梨酸脱氢酶是一种受调节剂调节的酶,当调节剂乙醇参与反应到一定阶段时,它会抑制酶的活性,从而降低催化反应的效率。
综上所述,酶的调节方式有三种:物质调节、速率调节和反应调节。
这三种调节方式,即外加物质调节酶活性,环境物质变化调节酶活性以及调节剂参与反应的调节,对于细胞组成的生物体都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酶的生物合成调节机理
1.酶生物合成的分解代谢物阻遏作用
利用碳源阻遏诱导酶的合成 原因:当过量时,要通过分解代谢途径降解;释放能量, 促使ADP和AMP磷酸化生成ATP,使ATP浓度升高, AMP 浓度降低 又cAMP可通过磷酸二酯酶作用水解生成AMP cAMP+H2O AMP
由于AMP 浓度降低,又cAMP水解生成 AMP,所以导致 cAMP浓度降低,必然使CAMP -CRP复合物的浓度降低。
酶的生物合成调节机理
•究竟那些因素对酶的生物合成起作用,研究表明转录水平的调节 控制对酶的生物合成起关键作用 •转录水平的调节控制又称为基因的调节控制 (一) 基因调节理论:调节基因R,启动基因P,操纵基因O,结构基 因:S,他们都存在于DNA中 S: R:可以产生阻抑蛋白;是一种变构蛋白,与低物特异结合而改变构 象,阻止其与操纵基因结合. O:可与阻抑蛋白特异性的结合 S与O一起称为操纵子
启动基因决定酶的合成能否开始,原因如下:
P有两个位点: 1. 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 2. 环腺赶酸苷酸(CAMP)与环腺苷酸的接受蛋白(CRP)的结合复 合物( CAMP -CRP )的结合位点。
只有复合物CAMP -CRP结合到P上时,聚合酶才能结合到P的第一个位 点上,这样酶合成才能开始.
当阻抑蛋白蛋白结合到操纵基因O上时,RNA聚合酶即使已经结合到 启动基因P上也无法通过操纵基因O进入结构基因S;因而无法转 录,只有当阻抑蛋白改变结构而不与操纵基因O结合时,聚合酶才 能正常工作。
基因对酶生物合成的调节控制有三种模式
1)分解代谢物阻遏作用 2)酶生物合成的诱导作用 3)酶生物合成的反馈阻遏作用
Hale Waihona Puke
酶在生物合成中的作用与应用
酶在生物合成中的作用与应用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其作用是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通过调控底物转化到产物的速率来完成一系列的生物合成过程。
酶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的调节和控制作用,不仅参与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物质生物合成,还与酸碱平衡、物质代谢、能量转换等各个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酶的定义、分类、应用领域等几个方面介绍酶在生物合成中的作用与应用。
酶的定义酶是一种蛋白质分子,具有特定的分子构造和活性中心。
它们能够催化化学反应的进行,使反应速率加快并降低反应活化能,因此被称为生物催化剂。
酶可参与复杂的生物合成过程,例如消化、呼吸和代谢等,它们可以控制生命活动中的各个步骤,决定物质的转化和利用。
酶的分类酶可按照反应类型、基质类型、反应速率、速率方程等多种方式进行分类。
按照反应类型可将酶分为氧化还原酶、转移酶、水解酶、合成酶等。
按照基质类型可将酶分为蛋白质酶、核酸酶、多糖酶等。
反应速率可将酶分为快速酶、慢速酶、中速酶。
速率方程可将酶分为米氏方程和麦克板林-明彻方程等。
酶在生物合成中的作用酶作为一种生物催化剂,在生物合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酶促进底物分子的排列和在特定的位置上与其他分子的结合,从而产生新的分子。
这个过程中,酶不会被消耗,随着反应的进行,酶分子会循环利用。
下面列举几个酶在生物合成中的作用。
1. 消化酶消化酶是一类能够分解食物中的大分子为小分子的酶,包括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等。
这些酶能够在肠道内将食物消化为单糖、二糖、氨基酸等小分子,从而被吸收入血液中,供身体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
2. 生物合成酶生物合成酶是一类能够将小分子有机物合成为大分子有机物的酶,例如DNA聚合酶、RNA聚合酶等。
这些酶能够将核苷酸单元连接成DNA或RNA的核糖骨架,构建起一个完整的基因或转录本。
3. 代谢酶代谢酶是一类在能量转换和物质代谢中起着关键作用的酶,例如乳酸酶、ATP酶等。
这些酶能够将能量形式的分子协助转化为代谢能量,同时也能够参与化学物质的代谢和转化。
酶的作用与调控
酶的作用与调控酶是在生物体内存在的一类特殊蛋白质,它能够加速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速率,同时还能够在反应结束后恢复原状,继续进行下一次反应。
酶在生物体内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参与了新陈代谢、物质转化等基本生命过程,还参与了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本文将主要介绍酶的作用和调控机制。
一、酶的作用酶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得反应能够在生物体内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快速进行。
酶作为催化剂,与参与反应的底物分子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酶底物复合物,通过调整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来加速反应速率。
酶能够提高反应速率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 酶的结构适应性:酶具有特定的空间构象,与底物之间能够形成亲和力较强的特异性结合,从而加速反应的进行。
2. 酶的活性位点:酶分子上存在特定的活性位点,底物分子与酶的活性位点之间能够发生物理或者化学相互作用,使得反应的过渡态能够更容易地形成。
3. 酶的催化机制:酶可以通过调整反应的化学键,使得反应途径发生改变,从而加速反应的进行。
二、酶的调控机制为了满足生物体内不同环境和生理状态下的需要,酶的活性需要受到精密的调控。
酶的调控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底物浓度调控:当反应物的浓度升高时,酶与底物之间的碰撞频率增加,反应速率也会增加。
反之,当反应物的浓度降低时,酶与底物的碰撞频率减少,反应速率也会降低。
2. pH值调控:酶的活性往往受到环境pH值的影响。
不同的酶对pH值的要求也不同,一些酶在酸性环境中活性较高,而另一些酶在碱性环境中活性较高。
通过调控环境pH值,可以调节酶的活性。
3. 温度调控:酶的活性也受到温度的影响,通常酶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活性较高。
高于或低于适宜温度范围,酶的构象可能发生改变,导致其活性下降。
4. 反馈抑制:许多酶在反应结束后,生成的产物能够通过负反馈机制抑制酶的活性。
这种调控机制能够确保反应产物的浓度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避免过度积累。
5. 合成与降解调控:酶的合成与降解速率也会影响其活性。
第三章第一节酶生物合成的调节
转录过程的特点
1、转录的不对称性
反义链 antisense strand(无意义链,负链) 有义链 coding strand(编码链,正链)
2、转录所需酶
转录过程
• 起始位点的识别 recognition • 转录起始 initiation • 链的延伸 elongation • 转录终止 termination • 转录后加工 modification
• 阻遏型操纵子
– 无诱导物——正常表达 – 有诱导物——转录受阻
(2)原核生物中酶生物合成的调节机制
a.分解代谢物阻遏作用 b.酶生物合成的诱导作用 c.酶生物合成的反馈阻遏作用
a.分解实代质谢:物cA阻M遏P通作过用启动基因对 酶生物合成例物:合进葡成行萄糖调阻节遏β控-半制乳糖。苷酶的生
是指容易利用的碳源 经过分解代谢产生的 物质阻遏某些酶(主 要是诱导酶)生物合 成的现象。
• 以mRNA为模板,合成一定结构的多肽链的过程 (翻译),就是将mRNA分子中的核苷酸排列顺 序转变成蛋白质分子中的氨基酸排列顺序。
蛋白质合成的几个要素-遗传密码, nucleotide triplet codon
• mRNA分子中,每三个相邻的核苷酸组成的三联体代表 某种氨基酸或其它信息,称为密码子或三联密码。
60年代中期,在操纵子中还发现了另一个开关基因,称为启动基因。启 动基因位于操纵基因之前,二者紧密相邻。启动基因由环腺苷酸(cAMP)启 动,而环腺苷酸能被葡萄糖所抑制。这样,葡萄糖便通过抑制环腺苷酸而间 接抑制启动基因,使结构基因失活,停止合成半乳糖苷酶。
由此可知,结构基因同时受两个开关基因——操纵基因与启动基因的调 控。只有当这两个开关都处于开启状态时,结构基因才能活化。当培养基中 同时存在葡萄糖和乳糖时,葡萄糖通过抑制环腺苷酸而间接抑制启动基因, 并进而抑制结构基因,使细菌不产生半乳糖苷酶。这种情况下,细菌便会自 动优先利用葡萄糖,因为葡萄糖果是比乳糖更好的能源。
《酶生物合成的调节》课件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稳 定性等特点
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能够 加速生物化学反应的速度
酶在生物体内参与各种代谢过 程,如糖代谢、脂质代谢、蛋
白质代谢等
酶的缺乏或异常会导致代谢 紊乱和疾病发生
转录: DNA模板 链被RNA 聚合酶识 别并转录 成mRNA
酶生物合成调节在药物筛选 中的应用
酶生物合成调节在药物研发 中的作用
酶生物合成调节在药物合成 中的应用
酶生物合成调节在药物代谢 中的应用
酶生物合成调节 在生物制药中的 应用
酶生物合成调节 在生物能源中的 应用
酶生物合成调节 在生物环保中的 应用
酶生物合成调节 在生物农业中的 应用
农业: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 工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环保:减少污染,降低能耗 医药:开发新药,提高药物疗效
翻译效率可以通过翻译起始、延伸和终止来调节
蛋白质稳定性可以通过蛋白质的降解和合成来调节
翻译水平调节在细胞内具有广泛的应用,如细胞分化、细胞周期和应激 反应等
转录后修饰:在 mRNA转录后进行 的修饰,如5'端加 帽、3'端加尾等
修饰类型:包括甲 基化、乙酰化、磷 酸化、泛素化等
பைடு நூலகம்
修饰作用:影响 mRNA的稳定性、 翻译效率和蛋白质 的活性
免疫球蛋白的合成调节实例: 抗体的产生、免疫应答等
基因克隆:通过 PCR技术将目标基 因克隆到载体中
基因表达分析:通 过RT-PCR、 Western blot等技 术分析基因表达情 况
蛋白质纯化:通过 亲和层析、离子交 换等技术纯化目标 蛋白质
酶的作用机制和调节
酶的作用机制和调节酶是一类生物催化剂,它在生物体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酶能够加速化学反应的进行,降低活化能,使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更加高效。
本文将探讨酶的作用机制以及调节机制。
一、酶的作用机制酶的催化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机理实现,即酶与底物的结合和酶催化反应。
1. 酶与底物的结合酶与底物之间的结合是通过酶的活性位点来完成的。
活性位点是酶分子上具有特定结构和氨基酸残基的区域,与底物结构相互吻合。
酶与底物结合的特异性是酶高效催化的基础。
酶与底物的结合可以通过“钥匙-锁”模型来描述。
即酶的活性位点(“锁孔”)与底物的结构(“钥匙”)相互适配,形成酶底物复合物。
这种结合使得底物的活化能降低,从而促进酶催化反应的进行。
2. 酶催化反应酶催化反应是指酶通过调整反应路径、提供催化剂或者转移化学基团而加速化学反应的过程。
酶能够调整底物的构象,使得底物更容易进行特定的化学转化。
此外,酶还可以提供催化剂,如辅因子或金属离子,来促进反应的进行。
同时,酶还可以通过转移化学基团的方式来调节反应,例如酶可以将底物中的氢离子或者电子转移给另一个底物分子。
这些机制使得酶能够高效地催化反应,提高反应速率。
二、酶的调节机制为了适应生物体内不同的环境和代谢需求,酶的活性需要被调节。
酶的调节机制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可逆性调节和不可逆性调节。
1. 可逆性调节可逆性调节是指酶的活性可以在不同条件下被逆转或者恢复的调节机制。
可逆性调节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1)反馈抑制:产物在代谢途径中的积累可以抑制酶的活性,从而调节代谢途径的进行。
这种调节机制可以保证代谢途径的稳定性和平衡性。
(2)物质的结合:某些物质(如激活剂或抑制剂)可以结合到酶上,通过改变酶的构象或者酶与底物的结合能力来调节酶的活性。
(3)共价修饰:酶可以通过化学修饰(如磷酸化、乙酰化等)来调节自身的活性。
这种修饰可以通过激酶和磷酸酶等酶的协同作用来实现。
2. 不可逆性调节不可逆性调节是指酶的活性受到不可逆的结构变化或者修饰的调节机制。
微生物的代谢及调节--酶活性调节、酶合成调节
一、酶活性的调节
8 酶活性调节-同工酶调节 ➢同工酶调节:✔催化相同的生化反应,而酶分子结构有差别的一组酶; ✔意义:某一产物过量仅抑制相应酶活性,对其他产物没影响。
一、酶活性的调节
9 酶活性调节-协同反馈抑制 ➢协同反馈抑制:✔分支代谢途径中几个末端产物同时过量时才能抑制共同途径中的第一 个酶的一种反馈调节方式; ✔如:天冬氨酸族氨基酸合成中天冬氨酸激酶受赖氨酸和苏氨酸的协同 反馈抑制和阻遏。
反馈抑制合成途径关键酶的活性,使合成终止;
✔如:枯草芽孢杆菌芳香族氨基酸合成的调节。
一、酶活性的调节
1 酶活性的调节机制
3
➢变构酶理论:✔认为变构酶是变构蛋白,含能与底物结合并具有催化活性的部位,称作
活性中心;还含有能与效应物相结合的变构部位,称作调节中心;
✔酶与效应物结合后可引起变构酶分子发生可逆的结构变化,导致活性中
一、酶活性的调节
1 酶活性调节-累积反馈抑制
1
➢累积反馈抑制:一分支途径末端产物按一定百分比单独抑制共同途径中前面的酶,所以
当几种末端产物共同存在时它们的抑制作用是积累的,各末端产物之间既无协同效应,亦
无拮抗作用。
一、酶活性的调节
1 酶活性调节-顺序反馈抑制
2
➢顺序反馈抑制:✔一种终产物的积累,受到抑制后,导致前一中间产物的积累,通过后者
一、酶活性的调节
5 酶活性调节概述 ➢酶活性调节分类:
一、酶活性的调节
6 酶活性调节-直线式代谢途径中的反馈抑制 ➢直线式代谢途径中的反馈抑制:最简单的反馈抑制类型;
一、酶活性的调节
7 酶活性调节-分支代谢途径中的反馈抑制 ➢分支代谢途径中的反馈抑制:情况较为复杂,为了避免在一个分支上的产物过多时不致 同时影响另一分支上产物的供应,微生物发展出多种调节方式: ➢同工酶调节 ➢协同反馈抑制 ➢合作反馈抑制 ➢累积反馈抑制 ➢顺序反馈抑制
酶生物合成的调节
第三节酶生物合成的调节一、原核生物细胞中酶生物合成的调节二、真核细胞中酶生物合成的调节知识点Review生物中心法则与酶生物合成的关系酶的调节控制转录水平的调控转录产物的加工翻译水平的调节翻译产物的加工调节酶降解的调节细胞内组成型酶和调节型酶组成型合成蛋白质适应型或调节型蛋白质1 组成型酶:(constitutive)每一个生物细胞都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合成几千种酶:有的酶在细胞中的量比较恒定,环境因素对这些酶的合成速率影响不大,这类酶称为~例:DNA聚合酶、RNA聚合酶等。
2 调节型酶:酶在细胞中含量变化较大,即其合成速率明显受到环境因素影响,这类酶称为~例:半乳糖苷酶一、原核生物细胞中酶生物合成的调节•原核基因组的一个典型特征:绝大多数的基因都按照功能的相关性组成基因群首尾连接。
•原核生物中酶生物合成的调节主要是转录水平的调节(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原核生物细胞转录水平的调节模式1.分解代谢物的阻遏作用2.酶生物合成的诱导作用3.酶生物合成的反馈阻遏作用分解代谢物阻遏作用是指某些物质(主要是指容易利用碳源)经过分解代谢产生的如解代谢物阻遏某些酶(主要是诱导酶)生物合成现象。
(一)分解代谢物的阻遏作用结果:cAMP-CAP复合物浓度随之降低,而启动基因上存在cAMP-CAP复合物的结合位点,这样在低浓度时,会影响到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的结合。
酶的生物合成受到阻遏。
(二)酶生物合成的诱导作用Lactose operon操纵子(operon)•Jacob和Monod根据对lac Z,Y,A基因突变体的研究,于1961年提出了操纵子学说。
•其要点是:一个或几个结构基因与一个调节基因和一个操纵位点组成一个转录单元。
这个单元就称其为操纵子。
调节基因产生的阻遏蛋白与操纵位点结合从而阻碍了结构基因转录成为mRNA;而诱导物又可以与阻遏蛋白相结合从而阻止阻遏蛋白与操作子的结合。
酶合成的诱导作用名词解释
酶合成的诱导作用名词解释酶合成的诱导作用是指在生物体内,当某些化合物存在时,能够促使酶的合成增加。
这些化合物被称为诱导体,它们能够通过不同的机制影响基因的表达,从而导致酶的合成增强。
酶合成的诱导作用是生物调控中的重要过程,对于维持生物体正常的代谢和适应环境变化非常关键。
一、酶合成的诱导作用的机制酶合成的诱导作用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发挥。
其中最常见的机制是基因调控。
在细胞内,基因是DNA的一部分,它们包含了编码蛋白质的遗传信息。
酶的合成受到基因的表达调控,诱导体可以通过改变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来影响酶的合成量。
诱导体能够与细胞内的转录因子结合,促使其结合到特定的基因上,从而激活或抑制基因的表达,进而调控酶的合成。
另一种常见的机制是底物诱导。
酶合成的诱导作用可以通过底物的存在来引发。
在生物体内,需要利用酶来催化特定的反应。
当底物浓度增加时,诱导体可以与酶结合,从而改变酶的空间构象,使其变得容易合成或活性增强。
这种机制一般适用于微生物和植物中,用以适应不同外界环境中的底物丰度变化。
此外,还有一种机制是细胞外调节。
生物体内存在一种酶合成的调节物质,被称为外源性调节物。
外源性调节物能够在细胞外与酶结合,从而改变酶的构象和活性。
这种机制一般适用于生物体对外界刺激的响应过程中的酶合成调节。
二、酶合成的诱导作用的生物意义酶合成的诱导作用对生物体具有重要的生物意义。
首先,它能够帮助生物体适应环境的变化。
诱导体的存在能够改变酶的合成量,使得生物体能够合成更多的特定酶,以适应环境中的不同化合物的存在。
这种调节作用能够帮助生物体更好地利用资源,提高生存竞争力。
其次,酶合成的诱导作用还能够影响代谢途径的平衡。
在生物代谢过程中,不同酶的合成量会直接影响反应的速率和产物的生成。
诱导体的存在能够改变酶的合成量,从而影响代谢途径中特定酶的活性,进而调节代谢的平衡。
此外,酶合成的诱导作用还可以作为药物设计和生物工程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
生物化学酶的调节
生物体通过调节酶的功能来控制代谢速度。
酶的调节机制有两类,一是对酶数量的调节,另一类是对酶活性的调节。
前者通过控制酶的合成与降解速度来控制酶量,作用缓慢而持久,称粗调;后者改变酶的活性,效果快速而短暂,称细调。
一、酶活性的调节(一)变构调节1.定义有些酶在专一性的变构效应物的诱导下,结构发生变化,使催化活性改变,称为变构酶或别构酶(allosteric enzyme)。
使酶活增加的效应物称为正调节物,反之称为负调节物。
变构酶是寡聚酶,分子中除活性中心外还有别构中心(调节中心)。
两个中心可在同一亚基,也可在不同亚基。
有活性中心的亚基称为催化亚基,有别构中心的亚基称为调节亚基。
别构效应也可扩展到非酶蛋白,如血红蛋白与氧结合的过程中也有别构效应。
2.分类大部分别构酶的v-[S]曲线呈S形,与米氏酶不同。
这种曲线表明酶与一分子底物(或效应物)分子结合后,其构象发生改变,有利于后续分子的结合,称为正协同效应。
这种现象有利于对反应速度的调节,在未达到最大反应速度时,底物浓度的略微增加,将使反应速度有极大提高。
所以正协同效应使酶对底物浓度的变化极为敏感。
另一类别构酶具有负协同效应,其动力学曲线类似双曲线,在底物浓度较低时反应速度变化很快,但继续下去则速度变化缓慢。
所以负协同效应使酶对底物浓度变化不敏感。
3.判断有一些没有别构效应的酶也可产生类似的曲线,所以作图法不能完全作为判断别构酶的依据。
可用Rs值(saturation ratio,饱和比值)([S]90%V/[S]10%V)来定量地区分三种酶:Rs等于81为米氏酶,大于81则有正协同效应,反之为负协同。
更常用的是Hill系数法,以log(v/(Vm-v))对log[S]作图,曲线的最大斜率h 称为Hill系数,米氏酶等于1,正协同酶大于1,负协同小于1。
4.机齐变模型(M. W. C.):认为酶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构象相同,无杂合状态。
在低活性的紧张态(tight,T)和高活性的松弛态(relaxed form,R)之间存在平衡,效应物使平衡移动,从而改变酶的活性。
酶的作用及其调节方式
酶的作用及其调节方式酶是一类生物催化剂,在生物体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能够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降低活化能,并加速反应速率。
酶的作用机理及其调节方式是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
本文将详细探讨酶的作用机理以及其调节方式,以期对读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一、酶的作用机理酶是由特定的蛋白质分子组成的,因此它们具有特定的立体结构和活性位点。
酶与底物结合后,在活性位点上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从而转化底物成为产物。
酶的作用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底物结合:酶与底物以一种“锁和钥”的方式结合,即酶的活性位点与底物的结构互补。
这种结合使得底物分子能够稳定存在于活性位点上,形成酶-底物复合物。
2. 底物转变:在酶-底物复合物的稳定结构中,酶能够对底物分子进行特定的化学反应。
这些反应包括裂解、合成、转移等等,有助于底物分子的转变。
3. 产物释放:反应完成后,产物分子在酶的作用下脱离酶-底物复合物,使得酶重新恢复活性,为下一个反应做准备。
产物的释放也是酶作用的最终目标之一。
二、酶的调节方式酶的活性受到许多因素的调控,包括温度、 pH 值、底物浓度、抑制剂等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酶调节方式:1. 温度调节:酶的活性与温度密切相关,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酶的活性会逐渐增加。
高温可能导致酶的变性,使其失去活性,而低温则会降低酶的催化效率。
2. pH 值调节:酶对于 pH 值的敏感度较高,不同的酶对于适宜的pH 值有不同的要求。
过高或过低的 pH 值都会影响酶的三维结构,从而影响其活性。
通过调节 pH 值,可以调节酶的活性。
3. 底物浓度调节:在一定范围内,底物浓度的增加会增加酶催化反应的速率。
然而,当底物浓度超过一定限制时,酶的催化速率将达到饱和,不再增加。
这是因为酶分子有限,无法在极高的底物浓度下继续承载反应。
4. 抑制剂:抑制剂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抑制酶的活性。
竞争性抑制剂与酶活性位点竞争结合,阻碍底物的进入。
非竞争性抑制剂则与酶的其他部位结合,改变酶的构象,使其失去活性。
酶合成的调节
酶合成的阻遏Enzyme Repression:
1.终产物的阻遏:(end product repression):( 反馈阻
遏) 即在合成代谢中,终产物阻遏该途径 所有酶的合成。 为基因表达的控制 。 如:色氨酸(Try)合成的调控(正调节)
Figure 5. Genetic organization of the Trp operon and its control elements
P = Promoter specific nucleotide sequence on DNA to which RNA polymerase binds to initiate transcription. (The promoter site of the lac operon is further divided into two regions, an upstream region called the CAP site, and a downstream region consisting of the RNAp interaction site. The CAP site is involved in catabolite repression of the lac operon.). If the Repressor protein binds to the operator, RNAp is prevented from binding with the promoter and initiating transcription. Under these conditions the enzymes concerned with lactose utilization are not synthesize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ly、Asp、Gln
嘌呤、嘧啶
蛋白酶 蛋白因子
核苷酸、核酸的合成 核苷酸、核酸的合成
二、代谢的单向性 和多酶系统
1.相对立的单向反应(opposing unidirectional reaction):
2.糖代谢的例子:
G + ATP己糖激酶6— —PG + ADP(变构抑制) 6— —P G +H2O 6—磷酸葡萄糖酶G + Pi
TC
A
CO2+H2O
糖 草酰乙酸
丙酮酸
糖尿病:脂肪
酮体(乙酰乙酸、 丙酮、-羟丁酸)
在血液中产生酸中毒 或到达肌肉中提供能源
在饥饿时也产生与糖尿病类似的情况
4、核酸代谢与糖、脂肪及蛋白质代谢的关系
核酸
ATP
核苷酸 UTP
CTP 糖的转变和多糖的合成
参与卵磷脂的合成 给蛋白质合成提供能量
细胞内酶的调节是最基本的调节方式。酶的调节是从 酶的区域化、酶的数量和酶的活性三个方面对代谢进 行调节的。
操纵子是在转录水平上控制基因表达的协调单位,由 启动子(P)、操纵基因(O)和在功能上相关的几 个结构基因组成
转录后的调节包括,真核生物mRNA转录后的加工, 转录产物的运输和在细胞中的定位等
一、 酶的合成调节
(一)转录水平调节
背景介绍:大肠杆菌通常利用葡萄糖作为碳源,通常情况下环
境中乳糖极少,降解乳糖的酶不被合成,其实质是乳糖降解酶 基因不表达。
1、操纵子模型
① 操纵子模型(operon model):是原核生物
基因表达的调节机制。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是第一 个被子发现的操纵子(Monod和Jacob,1961)
翻译水平上的调节包括,mRNA本身核苷酸组成和 排列(如SD序列),反义RNA的调节,mRNA的稳 定性等方面
酶活性的调节是直接针对酶分子本身的催化活性所进 行的调节,在代谢调节中是最灵敏、最迅速的调节方 式。主要包括酶原激活、酶的共价修饰、反馈调节、 能荷调节及辅因子调节等
生物代谢是指生物活体与外界环境不断进行的物质(包 括气体、液体和固体)、能量、信息交换过程。
调节基因
有机体从环境中获得能量的方式各有不同,有的利用 太阳的辐射能,有利用氧化还原反应释放的化学能不 管哪种形式,细胞都能将它转化成高能分子ATP。
太阳能 化学能
ATP ADP+Pi
能荷=
生物合成 细胞运动 膜运输
ATP+0.5ADP ATP+ADP+AMP
NADPH以还原力形式携带能 量
还原性有机物
分解代谢
氧化产物
NADP+
NADPH+H+
还原性生物合成产物 还原性生物合成反应 氧化前体
代谢的基本要略在于形成ATP、还原力和构造单元用 于生物合成
第二节 酶含量的调节
一、酶合成的调节
二、酶降解的调节
酶含量的调节(基因表达的调节)
底物水平
的调节
A
酶水平 E 的调节
B
X 辅助因子 的调节
酶活性的调节 酶含量的调节 酶的定位调节
操纵子及调节基因示意图
操纵子Operon : 基因表达的协调单位,它们有共同的 控制区和调节系统。包括在功能上彼此有关的结构基 因和控制部位.
乳糖操纵子模型
负调控
辅阻遏物
操 纵 子 诱导物 的 调 控 模 型
正调控
诱导物
辅阻遏物
大肠杆菌乳糖酶诱导合成---调节基因产物对转录的调控
半乳糖苷转乙酰酶 半乳糖苷酶 半乳糖苷透性酶
细胞代谢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合成代谢一般是指将简单的小分子物质转变成复杂的大 分子物质的过程。分解代谢则是将复杂的大分子物质转 变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糖、脂、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代谢途径各不相同,但是 它们的分解代谢途径则有共同之处,即糖、脂、核酸和 蛋白质经过一系列分解反应后都生成了酮酸并进入三羧 酸循环,最后被氧化成CO2和H2O。
产物调节
酶是生物反应的催化剂,酶的相对数量决定代谢反应的进 程和方向。通过酶的合成和降解,细胞内的酶含量和组分 便发生变化,因而对代谢过程起调节作用。生物细胞的这 种通过改变酶的合成和降解而调节酶的数量,被称为“粗 调”。通过粗调,细胞可以开动或完全关闭某种酶的合成, 或适当调整某种酶的合成和降解速度,以适应对这种酶的 需要。
3.脂代谢的例子:
乙酸 + ATP+CoA硫激酶乙酰CoA +AMP+PPi
硫酯酶
乙酰CoA + H2O
乙酸 +CoA
细胞中的酶常常为了催化一系列连锁反应而联系成多 酶系统,根据多酶系统结构的复杂程度,可分三种 类型:
一、酶分子呈溶解状态
二、酶分子结构比较紧密
三、酶连接在膜上或核蛋白体上
三、代谢与能量
TCA循环 乙酰辅酶A
草酰乙酸
—酮戊二酸
—酮戊二酸
苹果酸
氨基酸
乙醛酸循环 琥珀酸
蛋白质
生酮氨基酸 生糖氨基酸
乙酰乙酸 丙酮酸
脂肪酸
甘油 乙酰辅酶A
脂肪
丙二酸单酰辅酶A
3、糖代谢与脂类代谢的关系
糖与脂类物质也能相互转变:
糖
磷酸二羟丙酮
甘油
丙酮酸
乙酰辅酶A
脂肪酸
脂类
甘油 脂肪酸
—甘油磷酸
磷酸二羟丙酮
—氧化 乙酰辅酶A乙醛酸循环 琥珀酸
代谢调节是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为适应外界条件 而形成的一种复杂的生理机能。通过调节作用细胞内 的各种物质及能量代谢得到协调和统一,使生物体能 更好地利用环境条件来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
代谢调节作用可在不同水平上进行:低等的单细胞生 物是通过细胞内酶的调节而起作用的;多细胞生物则 有更复杂的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
第一节 代谢途径的相互联系
一、代谢网络 二、代谢的单向性和多酶系统 三、代谢与能量
一、代谢网络
一、代谢网络
物质代谢---联系---转化— TCA环则是糖、脂肪和蛋白质三大物质互相转化
的枢纽
1、糖代谢与蛋白质代谢的关系
糖代谢为蛋白质的合成提供碳源和能源:如糖分解过 程中可产生丙酮酸,丙酮酸经TCA循环产生—酮戊 二酸和草酰乙酸,它们均可经加氨基或氨基移换作用 形成相应的氨基酸。另外,糖分解过程中产生的能量 可供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合成之用。
蛋白质分解产生的氨基酸,在体内可以转变为糖。 如:多数氨基酸在脱氨后转变为丙酮酸,经糖原异生 作用可生成糖,这类氨基酸称为生糖氨基酸。
2、脂类代谢与蛋白质代谢的关系
脂类分解过程中产生较多的能量,可作为体内贮藏能量的 物质。脂类与蛋白质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脂类分子中的甘油 丙酮酸
草酰乙酸
氨基酸
—氧化
脂肪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