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复习资料8

合集下载

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育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教育起源:力拓尔诺的生物起源学说;孟禄的心理起源说;马克思恩格斯的劳动起源说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教育活动的复杂性、多样性和独特性。

4、教育学的任务——是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来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5、义务教育——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予以规定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一定程度的教育。

6、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是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7、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简单的说,学校教育就是专门的育人活动。

目的性;系统性;专门性;稳定性学校出现的条件: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传递成为可能;国家机器的产生。

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教育与生产实践脱离;教育方法上崇尚书本,实施体罚式管理模式官学和私学并行的教育体制个别施教的教学组织形式《学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现代学校教育的特点:教育与生产劳动由分离逐步走向结合;学校教育的普及性;学校教育制度日趋完善;创立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实行班级授课制;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不断更新;教育内容逐渐科学化古希腊的教育思想:苏格拉底——教育产婆术柏拉图——哲学王亚里士多德——博雅教育古罗马著名演说家、教育理论家昆体良(Marcus Fabius Quintilianus 约35—95)被公认为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教育理论家。

他的《雄辩术原理》也成为西方第一部系统阐述教育理论的著作。

夸美纽斯,17世纪捷克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于1657年发表了《大教学论》,是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的著作,标志着教育学理论的产生,夸美纽斯被称为“教育科学之父”。

教育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育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育学复习资料完整版中学教育学第一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3.学校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⑴生产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⑵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⑶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4.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⑴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⑵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森严的等级性.⑶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有明显的保守性.⑷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教学方法主要是灌输与死记,同时也注重在实践中学.⑸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⑹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萌芽.5、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教育终身化,社会化,生产化,民主化,国际化,现代化,多元化6.现代教育的特点:⑴具有鲜明生产.⑵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⑶内容日益科学化.⑷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⑸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第二章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普通教育学任务包括理论建设和实践应用.2.古代教育学思想: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论语》一书中.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战国后期,礼记中的《学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⑵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苏格拉底是以问答法来启迪他人思想.分三步:①称苏格拉底讽刺;②叫定义;③叫助产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教师在过程中起助产作用.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体现在《理想国》中.亚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体现在《政治学》中.3.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专著.主张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康德第一次将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卢梭《爱弥尔》.洛克提出了“白板说”,提出“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他主张绅士教育.裴斯泰洛齐第一个建立分科教学法并开师范教育先河.4.规范教育学的建立: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被称为《普通教育学》第一部规范形态的教育学,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赫尔巴特传统教育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 实用主义教育学美国教育家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以实用主义哲学为指导以儿童为中心以经验为基础以活动为主要手段的教育观念.5.当代教育学的发展:凯洛夫主编出版的《教育学》是一本试图以马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6.教育学研究在当代的发展趋势:⑴学科发展的分化和综合.⑵理论导向上的冲突与融合.⑶研究方法的多元互补. 教育学研究方法:观察法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比较法个案研究法.第三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1.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⑴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和教育的享受权.⑵政治决定着教育的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⑶政经制度制约教育制度.⑷教育相对独立于政经制度.2.教育对政经制度的影响:⑴培养合格公民造就政治人才.⑵宣传思想形成舆论.⑶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3.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⑴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基础性条件(人力与时间和才力与物力).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⑶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有制约的作用.⑷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内容手段和组织形式的改革有决定作用.4.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⑴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⑵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⑶教育是发展科学的重要手段.5.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科学技术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动力还为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科学对教育的作用表现在⑴科技发展对教育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⑵科技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⑶科技发展将促进学校教育专业与结构的调整与更新.6.教育对科技发展的作用:⑴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⑵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⑶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⑷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7.信息技术与教育.⑴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知识结构和教育内容.⑵信息技术改变着教学和教育的观念.⑶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8.文化对教育的作用⑴社会文化发展提高了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完善.⑵社会文化发展促使学校与社会联系加强.⑶社会文化的发展促进教学内容的质量和结构的变化.⑷文化发展影响教育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的变革.9.教育对文化的作用⑴教育是社会文化得以保存和传递的重要手段.⑵教育是村金社会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重要手段.⑶教育是社会文化创造和更新的重要手段.10.学校文化的特征:⑴是一种组织文化⑵是一种郑和性较强的文化.⑶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⑷学校文化的缩影是校园文化.11.学生文化的成因:⑴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⑵同伴群体的影响.⑶师生的交互作用.⑷家庭社会经济地位.⑸社区的影响.12.学生文化的特征.⑴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生成性.1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指教育经验有自身的规律,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具有能动作用.表现为:⑴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⑵具有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第四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1.个体身心发展: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身心两方面的积极的变化过程.2.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⑴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⑵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3.关于身心发展动因的理论⑴内发论代表人物:中国的孟子;奥地利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美国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⑵外铄论代表人物:中国的荀子;美国的华生;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白板说”.⑶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4.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⑴不平衡性.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最佳期给予合适的教育.⑵顺序性.教育活动必须循序渐进地进行.⑶阶段性.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受教育者采取不同的内容和方法.⑷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⑸互补性.注重培养受教育者自信和努力的品质.5.遗传或称遗传素质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6.遗传的意义.⑴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⑵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⑶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但也不能夸大.7.成熟: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它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心理方面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

《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育学》复习资料绪论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西方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是古罗马帝国教育家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1632年,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写出了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大教育学论》。

提出普及初等教育、论证班级授课制、论述教学原则。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出版教育名著《爱弥儿》,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康德是较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教授。

1806年赫尔巴特出版《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3)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斯宾塞是英国著名的实证主义者,反对思辨。

代表作是1861年出版的《教育论》杜威创立实用主义教育学说,他的代表著作是1916年出版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儿童中心”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杨贤江于1930年以李浩吾的化名出版了《新教育大纲》。

这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

(4)教育学党的理论深化阶段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制订出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

他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

1963年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发表著作《教育过程》。

他认为学科结构要与儿童认知结构相适应。

提出“任何学科的基本原理都可以用某种形式,交给任何年龄的任何儿童”1975年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家赞科夫出版《教学与发展》。

强调教学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

第一章教育的概念1.教育质的规定性(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它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育学复习资料一.《教育学》选择题1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可分为4个阶段;教育学的萌芽阶段;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教育学的萌芽阶段:2《论语》一书是大教育家孔子汇集的关于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方面的言论。

(因材施教)3.柏拉图的政治学著作《理想国》。

4.战国末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

(儒家思孟学派)5.西方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是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培养》。

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6.近代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是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他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论证了班级授课制度。

(他提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7.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爱弥儿》,系统的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8.德国哲学家康德,是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教授。

9.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这是第一本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它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主张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

(他是传统教育的代表人物,主张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

)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10.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社会学家斯宾塞是英国著名的实证主义者,出版《教育论》11.德国教育家梅伊曼和拉伊同时提出了“实验教育学”。

12美国.杜威提出了实用主义教育学说,代表著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主张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做中学。

并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从做中学”,“学校即社会”(提醒大家注意助威逻辑关系,好比题的一个选项会出到“社会即学校”等)13.凯洛夫的《教育学》,是第一本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14.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最早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

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15.美国布卢姆制定出教育目标的三个分类系统,主要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

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育学复习资料(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人的发展P83人的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人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中,身心两个方面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

身指的是人的身体发展,心指的是人的心理发展。

2、个体个性化P105个体个性化是指个体尊重差异性的求异过程,它反映的不是对社会的适应,而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变革和创造。

因而个性化的核心是个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自主性、独特性和创造性的形成。

个体追求个性化的结果就形成了人的个性。

3、个体社会化P109个体社会化是指人类个体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通过学习知识、技能和各种社会规范,使个体行为符合社会要求,掌握社会生活的本领,进而取得社会成员的资格,充当适当的社会角色,发展和完善人的过程。

4、教育目的P118、123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根据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需要制定的教育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主要表现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质量规格,身心素质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一定社会所属的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遵循的总要求,及各级各类学校在课程或教学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

)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总体要求、设想或规定。

教育目的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自身发展需要,以观念或理念形式体现出来的指导教育实践活动的关于受教育者素质总体发展规格的预期设想或规定。

5、教育目的个人本位论P129个人本体论坚信人生来就具有健全的本能,就是真善美的体现,主张应以个人的需要为本,强调根据儿童的本性,以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需求为出发点来制定教育目的和构建教育活动。

(代表人:卢梭,裴斯泰洛齐,康德,福禄培尔)6、教育目的社会本位论P130社会本体论认为个人的发展有赖于社会,受社会的制约,主张教育目的的应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促使个人社会化,使人适应社会需要,培养符合国家根本精神的有用公民。

(代表人:柏拉图,荀子)7、学校教育制度P192学制是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组织(主要指学校)的总体系统,它规定了各级各类教育组织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衔接关系。

教育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育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育学复习资料完整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篇一:《教育学》大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完整版)《教育学》期末复习提纲一、选择题1.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代表人物、主要观点)(一)教育学的萌芽1、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教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学而时习之”的学习结合;“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的学行结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以身作则;因材施教)道家老子主张回归自然,一切任其自然就是最好的教育。

2、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而著名(产婆术)。

明确提出“美德是否可教”的问题。

柏拉图:《理想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统治者。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

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提出和谐发展教育。

古罗马昆体良: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

比较系统论述了有关儿童教育的问题,被称为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阶段1.英国哲学家培根: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出来。

2.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全面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

首先提出让一切男女儿童都受教育的普及教育思想,按照年龄分期确定了学校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

3、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漫话》,提出著名“白板说”。

4、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近代教育论述中最完备的关于教育年龄阶段的划分。

5、德国哲学家康德明确主张进行“教育实验。

6、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旧三中心7、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林哈德与葛笃德》书中提出教育目的是全面和谐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能力。

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

8、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提出“做中学”的思想,构成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完整体系。

教育学复习资料(修改版)

教育学复习资料(修改版)

教育学复习资料第一章:教育学和教育⏹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名】⏹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四阶段【简】(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3)教育学的多元化阶段(4)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教育学处于萌芽阶段,还没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礼记》中的《学记》,大约出现在公元前403年至公元前221年,比外国最早的教育学著作、古罗马帝国教育家昆体良所著的《论演说家的培养》一书还早300来年。

【判】⏹“道(引导)而弗牵(走,强通),强(鼓励)而弗抑(打击),开(启发)而弗达(结果)”,“不凌(超越)节(年龄)而施(教育)”“长(发扬)善救(弥补)失”,“禁(预防)于未发”,“教学相长”等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育的规律,成为千古朗诵的教育格言,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1632年,著名的捷克民主主义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了《大教学论》,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融合了当时伦理学和心理学的成果,使教育理论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它标志着教育学已经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赫尔巴特试图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建立教育方法论,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建立教育目的论。

⏹赫尔巴特被称为奠定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赫尔巴特的传统教育三中心:教师、教室、书本⏹杜威现代教育三中心:学生、经验、活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实用主义教育学学说,这种教育学说为杜威所创立,其代表著作是1916年出版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杜威从实用主义出发,反对传统的教育以学科教材为中心和脱离实际生活。

⏹1939年,前苏联出版了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

这是一本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

⏹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卢母制定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他把教育目标分成认识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

教育学8-11章 复习题及答案

教育学8-11章   复习题及答案

第八章复习题(重点)4.以下不属于素质教育内容的是( B )A.面向全体学生B.继续教育C.全面发展D.创新精神二、多选题1.下列属于心理创造力的内容有(ABCD)A.判断能力B.推理能力C.逻辑能力D.直觉能力2.学生心理健康维护包括(ABCD)A.学习心理指导B.情感教育C.人际关系指导D.健全人格的培养3.构建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原则有(ABCD )注意简答题A.加强整体性兼顾灵活性B.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C.突出基础与反映时代先进水平相结合D.增强实用性强调实践性4.按劳动性质划分,劳动技术教育可以为分(ABCD)注意简答题A.自我服务性劳动B.社会公益性劳动C.社会实践活动D.家务劳动5.下列属于非认知因素的有(CD )A.知识B.智力C.理想D.信念7.德育包括学生的(ABCD)A.思想品质B.政治品质C.道德品质D.学习品质8.中学智育的要求有(ABCD)注意简答题A.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现相结合B.记忆与思考相结合C.教会学生学习D.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相结合9.中学体育有以下哪些要求(ABCD)A.坚持体育锻炼的全面性B.坚持体育锻练的经常性C.坚持体育锻练的循序浙进D.注意因材施教10.心理健康教育包括(ABCD)A.学生心理健康维护B.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矫正C.学生心理潜能开发D.学生创造力开发11.素质教育对课程的基本要求有(ABCD) 注意简答题A.素质教育目标化B.课程目标结构化C.课程结构系列化D.课程内容结构化12.下列属于素质课程体系构建的理念有(ABCD)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念B.可持续发展的理念C.终身教育理念D.创新教育的理念三.名词解释1.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2.智育:智育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教育活动。

3.德育:是指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

《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育学一、填空题:1.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它的基本形式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2.从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角度说,通常以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为标志。

3.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化”口号的教育家是裴斯泰洛齐。

4.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5.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是《民主主义教育》他,他强调的“三中心”是“教育中心,生活中心,活动中心。

1.依据教育作用的对象,把教育功能划分为本体功能和派生功能。

本体功能是教育对人的发展、对社会个体成长发展所起的作用;派生功能是指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也称教育的工具功能。

2.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受到遗传素质、环境影响、学校教育和个体实践活动的影响。

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政治制度。

4.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评价作用。

5.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叫做情境熏陶法。

1.教育制度的核心是学校教育制度。

2.学校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管理规则,它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人文条件、修业年限及他们之间的衔接关系。

3.中小学教育的双重任务是知识传授和文化普及。

4.义务教育具有强迫性、普及性和义务性的特点。

5.“两基”是指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1.《教师法》中对教师概念做了明确的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接班人、提高名族素质的使命。

2.3.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特点是民主平等、尊师爱生、对话合作、教学相长。

4.教师不得随意宣扬学生的缺点,不得随意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等,这是维护学生的隐私权。

5.班集体是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共同学习、生活、自己教育自己的基层集体。

教育学原理重点复习资料

教育学原理重点复习资料

教育学原理一、单选,多选,判断1、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教育活动及其内在规律的科学。

2、学校教育作为教育学的一个特殊研究对象,并非教育学唯一的研究对象。

3、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捷克文本完稿子学界通常视为近现代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发展。

4、在《普通教育学》中,赫尔巴特明确地将教育学定性为一门“科学”,他说:“教育学作为一种科学,是以实践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的。

他使教育学到教育科学的转变。

5、当代世界教育发展趋势:教育全民化/现代化/国际化/终身化/信息化。

6、孟子最早把“教”和“育”合成一个词运用。

7、根据教育现象在时空中存在的形态,可以将其划分为实体教育和虚拟教育。

8、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教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教育和人为内部关系,教育和社会为外部关系。

9、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文化观念影响教育观念;文化类型影响教育目标;文化传统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10、政治对教育的影响①决定教育的社会性质②影响教育宗旨和目的③影响教育领导权和受教育权④对教育管理体制有着重要影响11、教育目的狭义:国家对本国教育要培养的人才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

12、马克思提出什么能力?这里的能力既包括人的体力,也包括人的智力。

13、德育的目标:①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②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③树立社会主义法治意识④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14、劳动教育的目标:①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②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③培养积极的劳动精神④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15、据外国教育史料记载,职官学校的出现主要为培养各类管理人才服务,文士学校的出现能够进行文字书写和计算的书吏16、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某一学科或学习领域的课程纲领性文件,它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

17、课程目标是课程开发首要解决的问题18、课程目标确定的环节:①确定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②确定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③确定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④确定课程目标19、课程组织的基本取向:①学科取向的课程组织②学习者兴趣和发展取向的课程组织③社会问题取向的课程组织④混合取向的课程组织20、现代教学论的三大流派:①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②布鲁纳的学科基本结构理论③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理论21、教学过程特殊性:①间接性②引导性③简捷性22、教学规律:①教育与学的辩证统一②直接知识与间接知识的结合③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觉悟相统一④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相统一23、教学原则:方向性/循环渐进/因材施教/伦理性原则24、设计教学目标一共四个步骤:起点分析,任务分解,目标确定,目标表述。

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育学复习资料

1.教育的基本要素概括为: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途径。

P52.教育学的内容: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P9 3.《学记》成书于战国后期,由儒家思孟学派写,是先秦儒家教育思想的总结性著作,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专著。

P124.赫尔巴特: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在19世纪各国得到广泛的传播,逐渐发展成赫尔巴特派,即传统教育学派。

P165.杜威:杜威教育理论着意要解决三个重要问题:教育与社会的脱离、教育与儿童的脱离、教育与实践的脱离。

杜威的教育理论宣告了教育理论旧时代的终结和新时代的开始。

P17 6.教育起源的假说:(要求知道什么是什么起源)①上帝起源论:把教育的起源归结为神或上帝。

完全是出于宗教需要的一种杜撰,他们认为上帝创造了一切,自然也就创造了教育,这种观点无疑是荒唐的,不科学的。

②生物学起源论:把动物适应环境,求得生存的本能性活动当作教育的基础,否定了人的教育与动物的本能性生物行为的根本区别,他实际上否定了人与动物区别。

动物既不会自觉的改造自然,也不会将改造自然的经验传递给下一代,所以不可能产生有目的的教育活动。

③心理学起源论:把模仿看做教育的基础,而且把模仿限定为儿童,一方面,肯定了人的心理与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孟禄所说的“模仿”是无意识的、本能的行为,这又否定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并把有目的的、有意识的行为排除在教育之外,因而有以偏赅全之嫌,同样也是片面的,不科学的。

④劳动起源论:把人的个体发展与人类生存需要结合起来,认为人类生理器官、语言、思维等客观发展与生产知识和生活经验代代相传的主观要求产生了教育,而劳动恰好发展了人类自身并满足了人类生存的需要,于是教育这种人类独特的社会现象便应运而生了。

P26-277.原始教育的特征:①教育形式社会化;②教育权利平等化;③教育内容实用化;④教育方法简单化P288.学校产生的意义和原因:(有可能是简答,或者是论述)(1)原因:①经济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在奴隶社会中,由于铁制工具的使用,使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为社会的分工提供了最主要的条件,作为广义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教育也就逐渐演变为一种专门和固定的职业。

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

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

《教育学》复习资料一、填空: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近代。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孔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

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

(首先提出普及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及其著作)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杜威。

实用主义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25、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育学复习资料导言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规律和教育问题的学科,它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方法。

在教师资格考试、师范类专业课程及教育研究领域都有重要地位。

本文旨在为广大教育学学习者提供一份综合而详尽的教育学复习资料,帮助大家对教育学的理论和实践有更全面的了解。

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1. 教育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规律和教育问题的学科。

它研究教育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效果,以及教育与社会、个体等各种关系。

2. 教育学的基本内容教育学的基本内容包括教育的宗旨和任务、教育的对象和主体、教育的原则和规律、教育的方法和手段等。

其中,教育的宗旨和任务是教育学的核心内容,它决定了教育的方向和目标。

二、教育学的学派和流派1. 教育学的学派分类教育学的学派可以分为西方教育学和中国教育学两大类。

西方教育学主要包括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社会构建主义、人本主义等;中国教育学主要包括新教育学、课程教育学、教育管理学、教育法学等。

2. 教育学的流派发展在教育学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涌现了许多不同的流派,如进化主义、功能主义、唯心主义、唯物主义等。

这些流派从不同的角度和理论基础出发,对教育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

三、教育学的理论模型和研究方法1. 教育学的理论模型教育学的理论模型主要包括教育目标模型、教育过程模型、教育评价模型等。

这些模型以不同的层次和角度来研究教育的方方面面,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教育学理论。

2.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育学复习资料1、《生物学论》是第一个正式提出有关教育学的学说。

2、教育的心理起源论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孟禄。

3、首次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人是培根。

4、在捷克的夸美纽斯之后,人们提出了独立学的研究5、世界上第一部教育小说:卢梭的《爱弥尔》6、现代教育学之父:德国的赫尔巴特7、根据教育系统自身形式化的程度,可以将教育分为:制度化教育和非制度化教育8、从作用的对象,教育功能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9、从作用的呈现形式,教育功能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10、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个体本位价值取向和社会本位价值取向11、1986年得《义务教育法》首次将教育纳入法律12、教育制度的特点:客观性、取向性、强制性13、美国是最早产生单轨学制的国家,英国双轨制14、第一个实施《壬寅学制》;第一个颁布的《癸卯学制》15、师生交往的基本属性:互动性16、根据课程管理层的不同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17、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18、教育评价根据评价的时间和作用,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根据对照标准:相对、绝对、个体内差异评价。

主体分:自我、他人评价。

对象分:活动、人员、管理、区域教育评价。

19、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

20、教育的概念: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21、教育评价是指在一定的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依据确立的教育目标,通过使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对所实施的各种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科学判定的结果。

22、教育目的就是通过一定教育手段把教育对象培养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人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23、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它规定了某一教育阶段的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以后,在发展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期望实现的程度。

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育学复习资料1.教育:教育是在一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P42.教育学: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P53.教育的构成要素:学习者、教育者、教育影响。

P74.教育的基本形式: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P95.《学记》是我国古代(战国末期)最早也是世界上最早成体系的古代教育著作,《学记》的内容是:教学相长、尊师重道、藏息相辅、豫时孙摩、启发诱导、长善救失。

P116.两个人、两本书:《大教学论》《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培根p127.终身教育的基本特征:一是从终身教育的外延上来看,终身教育是贯穿人生始终的一种教育形态,具有时间的延展性;二是从内涵的角度看,终身教育并不是一种整体意义上的教育体系或教育制度,它更多的是一种教育观念或教育原则,或包容了所有现存的教育形态在内的教育过程。

P268.教育功能的类别:依据教育作用的对象划分,本体功能与派生功能;依据教育作用的表现形式划分,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从教育作用的方向来划分,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

P349.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级性、不平衡性、个别差异性、互补性。

P3710.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遗传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环境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条件;实践活动是推动人的发展的直接的、现实的力量;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特殊功能。

P37~~4011.政治发展与教育的关系:政治发展制约着教育(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的目的,政治制度决定着受教育权,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体制和部分教育内容。

)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培养和造就政治人才,通过宣传思想意识、制造社会舆论以巩固政权,教育能促进政治民主化)p41~43 12.经济发展与教育的关系:经济发展制约着教育(经济发展为教育提供了物质基础,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的,经济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8|课程01|填空题1.指出:“无论我们选教何种学科,都必须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

”答:布鲁纳2.新课程改革把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

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课程的表现形式从宏观到微观有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三个基本层次。

答:教材4.按评价作用把课程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

答:总结性评价5.综合课程包括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和。

答:核心课程6.把合并数门相邻学科的教学内容而形成的综合性课称为。

答:广域课程7.根据课程内容的属性,可把课程分为学科课程和。

答:活动课程8.在课程内容选择时,应坚持、社会性和生本化几个基本原则。

答:基础性9.是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答:课程实施10.学科课程的代表人物是和斯宾塞。

答:赫尔巴特11.正式规范化,并在教育领域真正成为一种重要课程形态从杜威开始。

答:活动课程12.根据课程管理和开发主体不同,把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

答:校本课程13.根据课程影响人的方式,把课程分为和隐性课程。

答:显性课程14.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最为关键的准则,是课程内容选择、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依据是。

答:课程目标15.教材主要由印刷品和构成。

答:电子品16.课程评价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和调节功能。

答:诊断功能17.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我国正式启动了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答:八18.“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提出设置“百科全书式”课程的教育家是。

答:夸美纽斯19.研究性学习有两种形式: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和作为的研究性学习。

答:一门课程20.是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答:课程实施02|名词解释题1.课程答:课程是在学校培养目标的规范下有计划开设的学科与活动以及学校环境中对学生起着影响的因素。

2.显性课程答:显性课程又称官方课程、公开课程、正式课程,即为实现一定教育目的而正式学校课程计划的课程以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活动。

此类按编制的日课表实施,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颁布。

3.隐性课程答:隐性课程又称潜在课程、非正式课程,是学生在学习环境(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文化情境、人际情境)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

4.课程编制答:课程编制指为完成一项课程计划,由教育行政人员、课程专家、学科专家、社区代表以及教师与学生等人员共同协同,确定课程目标、选择与组织课程内容、实施课程和评价课程的整个过程,是课程从理论到实践的桥梁。

5.课程内容答:课程内容指在一定教育价值观及相应课程目标指导下,对学科知识、社会生活经验或学生经验中有关知识经验的概念、原理、技能、方法、价值观等的选择和组织而构成的体系。

6.课程组织答:课程组织指在一定教育价值观指导下,将选择的各种课程要素妥善组织成课程结构,使各课程要素形成合力,以实现课程目标。

7.课程计划答:课程计划是国家根据一定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既是制定分科标准、编写教科书和设计其他教材的依据,也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依据。

8.课程标准答:课程标准是依据课程计划,以纲要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具体规定某一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内容范围、体系等。

9.教材答:教材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表述学科教学内容的用书,是学科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

10.课程实施答:课程实施是将规划的课程付诸实际教学行动的历程。

课程实施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其核心是教学工作。

11.课程评价答:课程评价是依据一定标准,以一定方法、途径对课程计划、实施及学生学习结果等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03|简答题1.影响课程实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影响课程实施的主要原因是(1)课程计划本身的特性。

(2)交流与合作。

(3)课程实施的组织和领导。

(4)教师的培训。

(5)各种外部因素的支持。

2.课程类型是如何划分的?答:课程类型划分有不同标准(1)根据课程内容属性,把课程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2)根据课程组织方式,把课程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课程;(3)根据课程管理、开发主体不同,把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4)根据学习要求,把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5)根据课程影响人的方式,把课程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3.简述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答: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1)课程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课程结构: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课程内容: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课程实施: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课程评价: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课程管理: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领域的主要创新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领域的主要创新表现在(1)综合实践活动;(2)研究性学习课程;(3)校本课程;(4)信息技术教育;(5)“绿色证书”教育。

04|案例分析题1.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对学生来说,由于知识基础的差异和个性品质的不同,对课程也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

比如,新课程提倡的研究性学习,就有很多学生不知所措。

一个班少则有四五十人,多则六七十人,要进行有效的合作的探究,难度很大。

椐上课教师分析,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只有那些主动性强的学生受益,三分之二的学生是跟着走或跟不上。

在众多的课堂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只是那些性格外向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学生只能做旁观者。

这种情况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两极分化。

对新课程改革者遇到的上述问题,你认为应如何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采取何种方法才能使所有学生在教改中受益?答:(1)对于新课程改革遇到的上述问题,应重视智力开发与学生能力培养。

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中,重视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

(2)还应重视个别差异,加强个别指导。

每个学生已有的经验及其天资、禀赋、兴趣、性格等心理品质差别很大,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联系新课程改革的实际论述。

05|辨析题1.课程就是德、智、体全部教育内容的总和。

答:错误。

(1)课程首先是指某一类学校中所要进行的德、智、体全部教育内容的总和。

(2)课程不仅包括各门学科、课内教学,也包括课外活动、家庭作业和社会实践。

(3)课程兼有计划、途径、标准的含义。

不仅规定了各门学科的目的、内容及要求,且规定了各设置的程序和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的安排。

2.我国课程改革中的“综合实践活动”就是杜威主张的活动课程。

答:错误。

(1)“综合实践活动”具体分为“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等几个部分。

(2)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与学科课程既不对立,也不矛盾。

(3)作为学校课程的一种类型,它的开设,有助于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供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以学生活动为主,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科课程的不足。

3.潜在课程并不是真正的课程。

答:正确。

(1)潜在课程也叫隐性课程,是相对于显性课程而言。

(2)“课程”并非实指,只是借用“课程”一词来说明学校中还存在对学生产生影响的、但又无法控制的教育因素。

(3)潜在课程是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对学生的知识、价值、行为规范、情感等发生影响的全部信息的总和及其动态传递方式。

它在学校情境中以内隐的方式存在。

4.我国课程改革中的“活动课程”就是通常所说的课外活动。

答:错误。

我国课程改革中的“活动课程”源予课外活动,但又与课外活动不同。

(1)从课程上看,使课外活动正规化,列入教学计划;(2)从内容上看,注意活动系列化;(3)从参加者看,由部分学生扩展到全体学生,由自由参加到必须但可自由选择内容参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