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整理
一、教育研究概述
(一)教育研究的界说——
1.教育研究的含义:以发现或发展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以促进一般化原理、原则的发展;
2.意义:①探索教育规律,以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导向;①改善教育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的发展和改革;①完善和发展教育理论;增强研究者的研究能力,培养未来教育改革家;
3.教育研究的类型:(1)价值研究与事实研究(2)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3)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二)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历程——
(1)直觉观察时期:从古希腊至16世纪,在近代科学产生以前,教育研究方法论是在朴素唯物论基础上的直觉观察时期,具有朴素性和自发性的特点;采用观察法以及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思维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并形成理论;辩证法的初步运用以及朴素的系统观;
(2)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17世纪至20世纪初,以经验论(培根)和唯理论(笛卡尔,试图将两者结合起来的是康德)两个派别的形成以及实践中重思辨、逻辑和分析为基本特征;采用归纳法和演绎法;心理学思想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主张教育要适应自然,并从自然科学中移植“实验方法”;(3)形成独立学科时期:20世纪至20世纪50年代,构成教育研究方法体系的大部分方法是从其它学科移植而来的;教育研究方法理论中的两个基本派别进步
派与传统派、实证的与思辨的、实用的与理论的进一步分道扬镳,各自的发展研究为方法论的发展开拓了新领域;受西方哲学非理性主义、唯科学主义思潮及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影响;教育科学领域内分科的学科研究方法也同时取得显著进展;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还受到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论的和心理学及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两个方面因素的直接影响;
(4)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的变革: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科学哲学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冲破了对科学理论的静态的逻辑分析,把对方法论的研究同科学发展的历史联系起来;科学对自然和社会的研究越来越广泛、深入;不同学科的相互渗透;科学研究课题的复杂性、综合性在日益加强,科学研究手段日益复杂、精密,科学研究成为集体的、综合的事业;
(三)我国教育研究的现状及问题
1.特征:①重经验描述,缺乏理论概括①重先王之道,遵循历史传统①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脱节①思维方式整齐划一、整体直观;
2.现状:①研究的主体在不断地扩大;①研究的范畴在不断拓展;①研究的问题意识增强;①研究角度和方法多元化;
3.存在问题:①多元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没有得到重视;①定性和定量的综合研究不够;①从个人经验出发的感悟性、思辨性研究依旧占据教育研究的主流,应加强科学实证性;①不善于吸收利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
(四)教育研究的主要趋势——①自然化、生态化①综合化(研究方法、研究工具、多变量实验设计)①多文化趋势①现代化;
(五)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要从客观的教育事实出发,实事求是地研究教育问题;
2.创新性原则:体现在选题、研究方法和角度和研究结论等方面;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要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以解决实际问题,研究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体现在注意选题的生活基础及研究对象和环境的相互关系和加强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上;
4.伦理原则:教育研究中所采用的方法必须符合当前的道德伦理,不能够违反法律法规,损坏他人身心健康等;这是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因为教育研究对象是人;①评估研究的伦理可接受性;①充分认识并尊重研究对象的权利;①研究者应承担对研究者应负的责任;
(六)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1.选题2.研究设计3.搜集资料4.整理与分析资料5.撰写研究报告6.总结与评价阶段;
(七)教育研究方法及其类型
1.含义:教育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地、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是以教育现象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
2.特点:除了一般研究方法的特点之外,独特之处在于①带有很强的综合性和整体性;①研究的周期很长;①针对性、实践性很强;①研究参与主体广泛;
3.功能:是实现教育学科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必要条件;能够提高教育研究人员的素养和研究能力;
4.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1)理论方法(归纳、演绎、类比;分类、比较、分析、综合、概括);(2)实证方法(观察、问卷、访谈、测量);(3)实验研究方法(前实验、真实验、准实验);(4)历史研究方法(文献法、内容分析法);
二、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
(一)选题的主要来源——1.社会变革与发展对教育研究提出的问题;2.学科理论的深化、拓展或转型中产生的问题;3.研究者个人在教育实践中观察与思考产生的问题;
(二)选题的基本要求——1.问题本身要新颖、有研究价值;2.问题提出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3.问题表述必须具体明确;4.问题研究要有可行性(客观条件、主观条件、时机问题);
(三)教育研究假设
1.假设的含义:是根据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研究问题的规律或原因作出推测性论断或假设性解释科学研究,是在进行研究之前就预先设想的暂定的理论;
2.作用:假设是理论的先导,起着核心作用;①帮助研究者明确研究目的,限定研究数据的收集范围;①根据假设的内容,涉及具体的方案收集数据,进一步验证假设;①有利于研究者对变量进行有效控制,避免研究的盲目性,保证研究结果的质量;
3.假设的主要类型:①归纳假设、演绎假设和研究假设①描述假设、解释假设和
预测假设;
4.假设涉及的主要变量:①自变量即实验变量,它是由实验者设计安排的,人为操纵控制的,有计划地变化的实验情境或条件因素;①因变量即反应变量,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是实验者需观察、测量、计算的变化因素;①无关变量即干扰变量或控制变量;
5.假设表述的规范性要求:假设表述应简单明了具体明确;另外研究假设中的变量应是可以操纵和测量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应是有意义的、可检测的;
(四)教育研究方案的制定
1.选择研究对象(1)总体、样本和抽样:总体,是特定研究对象的总和;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对总体有一定代表性的一部分个体,也称为样组,它是能够代表总体的一定数量的基本观测单位,样本中所包含的个体的数量称为样本容量;抽样,是遵循一定的规则,从一个总体中抽取有代表性的一定数量的个体进行研究的过程;(2)选择样本的基本要求:①明确规定总体(取决于研究目的和研究的外部效度及可行性);①取样的随机性;①取样的代表性;①合理的样本容量:样本大小取决于研究目的、预定分析的精确程度;所采取的抽样方法和统计方法;研究对象总体的同质性;研究者的时间、人力和物力诸方面;①取样的可行性;(3)样本大小的参考值:①对于描述研究和调查研究,大小为总体的10%,除少数情况外不少于100;①相关研究和比较研究,满意样本每组不少于30;①实验研究,条件控制严格的为每组15人,条件不严格的为一个自然教学班;(4)取样的基本方法:①简单随机取样(抽签、随机数目表),适用条件是样本总体个数有限且数量不大;优点是方便易行,缺点是不适合大样本;①系统随机取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