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1导学案:第四章 复习总结与训练
高中物理必修1第四章知识点归纳
高中物理必修1第四章知识点归纳高中物理必修1第四章主要是讲牛顿运动定律这部分内容,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物理必修1第四章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物理必修1第四章知识点一、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揭示物体不受力或合力为零的情形)2、两个概念:①、力②、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二、牛顿第二定律1、内容:(不能从纯数学的角度表述)2、公式:F合=ma3、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要点:①、式中F是物体所受的一切外力的合力。
②、矢量性③、瞬时性④、独立性⑤、相对性三、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1、内容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点:①等值、反向、共线、异点②瞬时对应③性质相同④各自产生其作用效果3、一对相互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异同点四、力学单位制1、力学基本物理量:长度(l) 质量(m) 时间(t) 力学基本单位:米(m) 千克(kg) 秒(s)2、应用:用单位判断结果表达式,能肯定错误(但不能肯定正确)五、动力学的两类问题。
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物体的运动情况(v0 v t x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物体的受力情况( F合或某个分力)3、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1)明确研究对象。
(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情况分析,画出受力示意图。
(3)建立直角坐标系,以初速度的方向或运动方向为正方向,与正方向相同的力为正,与正方向相反的力为负。
在Y轴和X轴分别列牛顿第二定律的方程。
(4)解方程时,所有物理量都应统一单位,一般统一为国际单位。
4、分析两类问题的基本方法(1)抓住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之间联系的桥梁——加速度。
(2)分析流程图六、平衡状态、平衡条件、推论1、处理方法:解三角形法(合成法、分解法、相似三角形法、封闭三角形法)和正交分解法2、若物体受三力平衡,封闭三角形法最简捷。
若物体受四力或四力以上平衡,用正交分解法七、超重和失重1、超重现象和失重现象2、超重指加速度向上(加速上升和减速下降),超了ma;失重指加速度向下(加速下降和减速上升),失ma。
物理高一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归纳
物理高一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归纳第四章:运动的描述在物理高一必修一的第四章中,我们学习了运动的描述。
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中位置的变化,它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此,了解和掌握运动的描述对于我们理解自然界的规律以及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非常重要。
一、运动的描述方法在物理中,我们使用一些特定的量来描述运动,如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这些量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描述和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
1. 位移:位移是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改变量,通常用Δx表示。
位移是一个矢量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当物体沿直线运动时,位移可以用初位置和末位置的差值表示。
2. 速度: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率,通常用v表示。
速度也是一个矢量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当物体在一段时间内运动的路程相同,速度可以用位移与时间的比值表示。
3. 加速度:加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率,通常用a表示。
加速度也是一个矢量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当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同,加速度可以用速度与时间的比值表示。
二、匀速直线运动在物理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类型的运动,其中最简单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以相同的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都是恒定的。
物体的位移随时间的增长而线性变化,即位移与时间成正比。
速度和加速度都是常量,不随时间变化。
三、非匀速直线运动非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速度或加速度发生变化的运动。
在这种运动中,位移的变化呈现出非线性关系。
1. 等速变速运动:等速变速运动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速度发生变化,但加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
在这种运动中,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
2. 加速运动:加速运动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速度和加速度均发生变化的运动。
在加速运动中,物体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均不是线性的。
四、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只受重力作用下的自由运动。
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不受其他外力的干扰。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导学案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课标定向】学习目标1.知道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思路、推理过程和结论。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并了解其意义3.理想惯性,并会正确地解释有关惯性的一些现象。
提示与建议在学习本节时,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和自我探究,在分析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时,主动剖析理想实验过程,参与气垫导轨实验时,也要从力和运动角度去观察和分析实验的本质,然后分析亚里士多德观点的错误之处。
对于牛顿第一定律也要从力和运动的关系来展开分析、领悟。
通过惯性概念的学习,熟练解决发生在身边的一些实际案例。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互动探究】自主学习1.历史回顾在研究物体运动原因的过程中,亚里士多德的结论是:必须上,物体才能运动;,物体就要静止,即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
2.伽利略的理想实验(1)伽利略注意到,当一个球沿斜面向下滚动时,它的速度,向上滚动时,它的速度,他由此猜想当球沿水平面滚动时,它的速度应该是,实际上球滚动的越来越慢,伽利略认为是由于的缘故,他推断,若没有,球将永远滚下去。
(2)伽利略通过研究理想斜面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力不是的原因,而恰恰是_______________的原因。
(3)笛卡尔补充和完善了伽利略的观点,明确指出:除非,物体将永远保持其_____________或,永远不会使自己运动,而保持在上运动。
3.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状态或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这种状态,该定律也叫做。
4.惯性(1)物体保持原来的状态或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惯性是物体的。
(2)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合作学习一、牛顿第一定律1.规律发现(1)探究:将一本书放在桌子上轻推一下,看看推力停止作用时书本是不是立刻停止运动?在书本的下面垫几支圆柱形铅笔,再轻推一下,看看推力停止作用时书本的运动有什么不同。
(2)理想实验的魅力①伽利略的猜想是什么?②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想伽利略是怎样设计的?③伽利略由此得出怎样的结论?2.规律理解(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2)该定律表明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所处的状态或;定律揭示了力的本质;力是使物体的发生变化的原因,是物体获得的原因,而物体具有的速度并不与力直接相关。
高一物理必修1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1第四章知识点总结高一物理必修1第四章讲的是力与运动的内容,学生学好这节课就要掌握重点知识,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一物理必修1第四章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物理必修1第四章知识点第一节伽利略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见P76、77,以及单摆实验)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
2.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3.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受力、运动状态无关,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4.物体不受力时,惯性表现为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受外力时,惯性表现为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不同。
第二、三节影响加速度的因素/探究物体运动与受力的关系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力、物体质量的关系(实验设计见B书P93) 第四节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1.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2.a=k·F/m(k=1)→F=ma3.k的数值等于使单位质量的物体产生单位加速度时力的大小。
国际单位制中k=1。
4.当物体从某种特征到另一种特征时,发生质的飞跃的转折状态叫做临界状态。
5.极限分析法(预测和处理临界问题):通过恰当地选取某个变化的物理量将其推向极端,从而把临界现象暴露出来。
6.牛顿第二定律特性:1)矢量性:加速度与合外力任意时刻方向相同2)瞬时性:加速度与合外力同时产生/变化/消失,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3)相对性:a是相对于惯性系的,牛顿第二定律只在惯性系中成立。
4)独立性:力的独立作用原理:不同方向的合力产生不同方向的加速度,彼此不受对方影响。
5)同体性:研究对象的统一性。
第五节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解题思路:物体的受力情况⇋牛顿第二定律⇋a⇋运动学公式⇋物体的运动情况第六节超重与失重超重和失重1.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称为超重现象(视重>物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称为失重现象(物重<视重)。
高一物理第四章总结-已经上传五篇范文
高一物理第四章总结-已经上传五篇范文第一篇:高一物理第四章总结-已经上传高一物理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教材分析学习总结通过学习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教程,使我更加清楚的认识了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学好本章的知识,对于学好其余的力学知识以及整个物理学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也是高中物理的教与学的难点。
因此,探索有效地教学策略显得非常重要。
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1、注重知识的延续性: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有关“牛顿运动定律”的知识,高中“牛顿运动定律”是在此基础上的继续学习,可以先让学生复习回顾,或出些试题测试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学生情况和掌握情况。
初中阶段所学的惯性已经做了大量实验,比如在水杯上放一纸杯,在纸杯上放一个鸡蛋,把纸杯抽走鸡蛋就会掉到水杯里;再比如锤头和锤柄之间松动,利用惯性把锤头和锤柄加固等实验都是学生在初中学到的东西。
初中教材中也谈到了运动和力得关系,提出些问题和猜想,涉及到一些实验和方法,比如让一个小车沿斜面滑下来,滑到水平面上来,在水平面上放上不同的接触面(毛巾、木板、玻璃)观察,根据现象分析力和运动之间是什么关系。
2、理想化实验的学习。
初中也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高中阶段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提高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多设计一些理想实验,比如冰壶比赛,冰壶与冰面之间的摩擦比较小,冰壶在冰面上滑动的时间比较长,再比如单摆小球的运动。
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理想实验,应充分说明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知道理想实验是建立在可靠事实的基础上的一种科学方法,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所描述的虽然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它却正确地揭示了自然规律.虽然是理想化的实验,但它是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经过抽象思维,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设计出的实际不可能进行的但又符合严格科学推理的“理想化的实验”.3、教学理念新(1)重视“过程”目标的落实,重视“情感”目标的体现,重视“生活”中的体验和联系(2)重视科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3)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的多元化通过该节的学习要培养学生知难而进的思想,要敢于面对问题和困难;师生互动和实验演示,活跃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1.理解要点:①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②它定性地揭示了运动与力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③第一定律是牛顿以伽俐略的理想斜面实验为基础,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以丰富的想象而提出来的;定律成立的条件是物体不受外力,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
④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不能认为它是牛顿第二定律合外力为零时的特例,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
2 .惯性: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①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状态无关。
②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③由牛顿第二定律定义的惯性质量m=F/a和由万有引力定律定义的引力质量m Fr2 /GM严格相等。
④惯性不是力,惯性是物体具有的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惯性和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二、牛顿第二定律1.定律内容物体的加速度a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合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m成反比。
2.公式:F合ma理解要点:①因果性:F合是产生加速度a的原因,它们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存在,同时消失;②方向性:a与F合都是矢量,,方向严格相同;③瞬时性和对应性:a为某时刻物体的加速度,F合是该时刻作用在该物体上的合外力。
牛顿第二定律适用于宏观,低速运动的情况。
专题三:第二定律应用:1.物体系.(1)物体系中各物体的加速度相同,这类问题称为连接体问题。
这类问题由于物体系中的各物体加速度相同,可将它们看作一个整体,分析整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可以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整体的外力中的未知力或加速度。
若要求物体系中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则应采用隔离法。
将其中某一物体从物体系中隔离出来,进行受力分析,应用第二定律,相互作用的某一未知力求出,这类问题,应是整体法和隔离法交替运用,来解决问题的。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11、“绳模型”如上图所示,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过点情况。
(注意:绳对小球只能产生拉力)(1)小球能过点的临界条件:绳子和轨道对小球刚好没有力的作用(2)小球能过点条件:v≥(当v>时,绳对球产生拉力,轨道对球产生压力)(3)不能过点条件:v<(实际上球还没有到点时,就脱离了轨道)2、“杆模型”,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过点情况(注意:轻杆和细线不同,轻杆对小球既能产生拉力,又能产生推力。
)(1)小球能过点的临界条件:v=0,f=mg(f为支持力)(2)当0f>0(f为支持力)(3)当v=时,f=0(4)当v>时,f随v增大而增大,且f>0(f为拉力)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2线速度v=s/t=2πr/t2.角速度ω=φ/t=2π/t=2πf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4.向心力f心=mv^2/r=mω^2_=m(2π/t)^2_周期与频率t=1/f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注:(1)向心力可以由具体某个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
(2)做匀速度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但动量不断改变。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3第一节认识运动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所处位置发生变化,这样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
运动的特性:普遍性,永恒性,多样性参考系1.任何运动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这个参照物称为参考系。
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的知识点
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的知识点
第四章的知识点是力的作用和力的效果。
具体内容包括:
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态变化或速度改
变的原因。
2. 力的计算:力的大小可用力的单位——牛顿(N)来表示。
力的计算公式为:力=质量×加速度(F=ma)。
3. 力的合成:当多个力共同作用于一个物体上时,它们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
合力的
大小和方向等于原来各个力的矢量和。
4. 力的分解:对于一个力,可以将其分解为两个垂直方向上的分力,其中一个分力沿
平面方向,另一个分力沿垂直平面方向。
5. 牛顿三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
直线运动。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所受合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其加速度。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6. 惯性力:当物体相对于非惯性参考系进行运动时,需要引入惯性力来解释物体的运
动情况。
惯性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非惯性参考系的加速度成正比。
7. 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物体在受到摩擦力的作用下,会发生摩擦运动。
摩擦力主要
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物体相对于支持面没有发生滑动时的摩擦力,
动摩擦力是物体相对于支持面发生滑动时的摩擦力。
以上是第四章《力的作用和力的效果》的主要知识点。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整理
.第四章知识点整理4.1牛顿第一定律1.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伽利略: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永远的运动下去。
3.笛卡儿:补充了伽利略的认识,指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收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
4.牛顿:伽利略和迪卡儿的正确结论在隔了一代人以后,由牛顿总结成动力学的一条基本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1)物体不受力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力迫使物体改变这种状态。
说明: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3)指出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说明: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惯性:一切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惯性是一切物体所固有的一种属性。
无论物体是否运动、是否受力,都具有惯性。
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难改变。
所以说,★质量是惯性的唯一量度。
惯性表现为: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
注意:把物体惯性的表现说成是物体受到“惯性力〞或者说“物体受到了惯性〞是错误的。
4.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1.实验目的:定量分析a、F、m的关系2.实验原理:控制变量法A、m一定时,a与F的定量关系B、F一定时,a与m的定量关系实验一:探究加速度a与合外力 F 的关系★解决问题1:为什么要把木板的一侧垫高?〔1〕作用:平衡摩擦力和其他阻力。
〔2〕方法:调节木板的倾斜度,使小车在不受牵引时能拖动纸带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
记住: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挂钩码。
解决问题2:测量小车的质量:用天平测出。
解决问题3:测量小车的加速度:逐差法求加速度。
解决问题4:测量和改变小车受到的合外力:当钩码和小盘的质量m << 小车质量M 的情况下,可以认为小桶和砂的重力近似等于小车所受的拉力。
(原创学案-高中物理-必修一-科教版-人教版-适用)第四章-章末总结
学校班级姓名日期第四章物体的平衡单元总结●●●目标导航●●●1、复习本章的相关基本概念,如:共点力、平衡状态、共点力平衡的条件等。
2、进一步体会、领悟解决常见平衡问题的方法。
◆◆◆课前预习◆◆◆〖自主学习〗1.共点力物体同时受几个力的作用,如果这几个力都作用于物体的或者它们的作用线交于,这几个力叫共点力。
2.平衡状态:一个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如果保持或运动,则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此时物体v=________,a=__________。
3.平衡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_____________.其数学表达式为:F合=或F x合= F y合= ____,其中F x合为物体在x轴方向上所受的合外力,F y合为物体在y轴方向上所受的合外力。
4.平衡条件的其他形式根据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和力的合成的多边形定则可知:各个共点力平衡的经平移必定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发现〗★★★课堂突破★★★一、一般平衡问题的分析物体受共点力而处于平衡状态,已知其中一些力需要求某个,构建已知力与未知力之间的关系。
处理的方法有:合成、分解、正交分解、矢量三角形。
〖典例1〗如图所示装置,两物体质量分别为m 1、m 2,悬点A 、B 间的距离远大于滑轮的直径(即滑轮的大小可忽略不计),不计一切摩擦及滑轮的重力,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则A .m 2可能大于m 1B .m 2可能小于m 1/2C .m 2可能等于m 1D .θ1一定等于θ2 【归纳反思】二、动态平衡问题的分析:物体受到的若干个力中某些力在不断变化,但物体的平衡状态不变,这类问题通常需要把握变(如角度)与不变(如重力)的因素及其影响关系。
处理的方法通常是图解法、解析法。
〖典例2〗如图所示,光滑的半球形物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球心正上方有一光滑的小滑轮,轻绳的一端系一小球.靠放在半球上的A 点,另一端绕过定滑轮后用力拉住,使小球静止.现缓慢地拉绳,在使小球使球面由A 到半球的顶点B 的过程中,半球对小球的支持力N 和绳对小球的拉力T 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A .N 变大,T 变小B.N 变小,T 变大 C .N 变小,T 先变小后变大 D.N 不变,T 变小【归纳反思】三、临界平衡问题的分析:当物体的平衡状态即将被破坏而尚未破坏时对应的平衡。
高一物理必修一课件第四章本章综合小结
多参加一些物理竞赛和活动,拓宽视野、提高 能力。同时积极寻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和建议 ,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
THANKS
感谢观看
牛顿运动定律相关练习题
【解答】
用动能定理
第一个过程:(F - mu mg)S_{1} = frac{1}{2}mv^{2} - 0
牛顿运动定律相关练习题
第二个过程
(-F - mu mg)S_{2} = 0 - frac{1}{2}mv^{2}
解得
$F = 11N$
曲线运动相关练习题
题目:一小球以初速 度 v₀ 水平抛出,落 地时速度为 v₁,阻力 不计,求
平抛运动轨迹及特点分析
平抛运动是指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水 平抛出,在重力的作用下做曲线运动 。
平抛运动的规律可以通过运动的合成 与分解来进行分析。在水平方向上,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 ,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
平抛运动的轨迹是一条抛物线,其特 点是在相等的时间内,物体在水平方 向上的位移相等,而在竖直方向上的 位移逐渐增大。
轨迹等。
03
典型例题解析与思路指导
直线运动问题求解方法探讨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论
01
通过速度、加速度、位移等物理量的关系,求解直线运动问题
。
图像法
02
利用v-t图像或x-t图像,直观展示直线运动过程,便于分析和求
解。
逐差法
03
在处理实验数据时,通过逐差法减小误差,提高数据处理的准
确性。
牛顿运动定律在解题中的应用技巧
牛顿运动定律相关练习题
• 题目:一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水平推力$F$的作用后,由静止开始前进$10m$,此时推力突然反向,并在反向后再前进 $1m$,此时物体恰好静止。如果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求推力$F$的大小。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导学案 第四章 第一节 牛顿第一定律 Word版含解析
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1.能大致叙述发现牛顿第一定律的历史过程,并能作出初步评述。
2.能清楚地描述伽利略关于力与运动的观点,以及对应设计出的理想实验和相应的推理结论。
3.准确描述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并能对定律有较为深入的理解,体会定律深刻的思想性及认识问题的本质性。
4.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
(重点)理解牛顿第一定律,认识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重点)惯性与质量的关系(重点)一.伽利略的理想实验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必须有利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①;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②在一个地方。
2.伽利略的斜面实验(1)理想实验:让小球沿一个斜面从静止状态开始向下运动,再让小球冲上第二个斜面。
如果没有摩擦,无论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如何,小球将到达③的高度,若将第二个斜面放平,小球将④。
(2)实验结论:力⑤(选填“是”或“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3.笛卡儿的观点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⑥沿⑦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二.牛顿第一定律与惯性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⑧状态或⑨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⑩。
2.惯性:物体保持⑪的性质叫作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又叫⑫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三.测量物理量1.惯性与质量的关系(1)惯性是物体的⑬,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2)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越大,惯性⑭。
2.惯性的表现(1)不受力时,惯性表现为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有“惰性”的意思。
(2)受力时,惯性表现为⑮的难易程度.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难以改变。
答案:①运动②静止③原来④永远运动下去⑤不是⑥同一速度⑦同一直线⑧匀速直线运动⑨ 静止⑩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⑪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⑫惯性定律⑬固有属性⑭越大⑮运动状态改变【例一】理想实验有时能更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伽利略设想了一个理想实验,如图所示.下面是关于该实验被打乱的步骤: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②如图为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为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运动.(1)请将上述理想实验的设想步骤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________(填写序号即可).(2)在上述的设想实验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的实验事实,有的则是理想化的推论,请问步骤②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向我们展示了科学史上著名的理想实验的思想方法,即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经过合理的想象,获取结论.针对题目所述的实验步骤,正确的排列顺序是②③①④,步骤②属于可靠的实验事实.【答案】(1)②③①④(2)可靠的实验事实【例二】如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且足够长的小车上,有质量为m1和m2的两个小球(m1>m2),两个小球随车一起运动,当车突然停止运动时,若不考虑其他阻力,则两个小球( )A .一定相碰B .一定不相碰C .不一定相碰D .无法确定【解析】①小车表面光滑且不考虑其他阻力说明小球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的作用. ②两小球随车一起运动说明两小球速度相同.【答案】[小车表面光滑,因此两小球在水平方向上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原来两个小球与小车具有相同的速度,当车突然停止运动时,由于惯性,两个小球的速度不变,所以不会相碰.]【例三】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同一汽车,速度越快,越难刹车,说明物体速度越大,惯性越大B .物体只有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才有惯性C .乒乓球可以快速扣杀是因为乒乓球的惯性小D .已知月球上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上的16,故一个物体从地球移到月球惯性减小为16【答案】C【解析】[物体的惯性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所以惯性与速度的大小无关,故选项A 、B 错误;乒乓球可以快速扣杀,是因为乒乓球的质量小,所以它的惯性小,故选项C 正确;在月球上和在地球上,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不一样,所以受到的重力的大小也就不一样,但质量不变,惯性也不变,故选项D 错误.]1.伽利略创造的把实验、假设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方法,有力地促进了人类科学认识的发展。
高中物理必修1第四章 章节小结
第四章 章节小结一、选择题1.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其运动状态一定改变B .力是使物体产生形变和加速度的原因C .力的三要素相同,作用效果一定相同D .一对互相平衡的力一定是相同性质的力 2.以下关于重力以及超重与失重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所受的力,因此在地球表面上的任何位置,物体的重力都是相同的。
B .在超重现象中,物体的重力是增大的。
C .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的物体,其重力一定为零。
D .物体在运动中具有向下的加速度,它必然处失重状态。
3.关于物体的惯性,正确的说法是A.同一物体在地球表面比在月球表面惯性大B.汽车行驶得快,刹住它困难,所以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C.由于绕地球运行的宇宙飞船内的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因此飞船内的物体不存在惯性D.在同样大小的外力作用下,运动状态越难改变的物体惯性越大4.力1F 单独作用在物体上时产生的加速度为3m /2s ,力2F 单独作用在此物体上时产生的加速度为4m /2s ,两力同时作用在此物体上产生的加速度可能为 ( )A .1m /2sB .5m /2sC .4m /2sD .8m /2s5.在光滑水平面上,某物体在恒力F 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速度达到0v 后将作用力逐渐减小至零,则物体的运动速度将 ( )A .由0v 逐渐减小到零B .由0v 逐渐增加至最大值C .由0v 先逐渐减小再逐渐增大至最大值D .由0v 先增至最大值再逐渐减小至零 6. 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在水平推力F 作用下开始运动,推力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关于物体在0——t 1时间内的运动情况,正确的描述是A.物体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减速运动B.物体的速度一直增大C.物体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D.物体的加速度一直增大7.有一恒力F 施于质量为m 1,的物体上,产生加速度a 1;若此力施于质量m 2的物体上,产生加速度a 2;若此力施于质量为m 1+ m 2的物体上,产生的加速度为A 、a 1+a 2B 、21a aC 、221a a + D 、2121a a aa + 8.如右图所示,底板光滑的小车上用两个量程为20N 、完全相同的弹簧称甲和乙系住一个质量为lkg 的物体。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总结高一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总结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理想实验的魅力牛顿物理学的基石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惯性惯性与质量定义: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变这种状态。
定义:物体所具有的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描述物体惯性的物理量是它们的质量。
质量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质量单位:千克(kg)第二节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基本思路:保持物体质量不变,测量物体在不同的力的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基本思路:保持物体所受的力相同,测量不同质量的物体在该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制定实验方案时的两个问题怎样由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第三节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a∝F,a∝1/m定义: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公式:F=kmak是比例系数,F指的是物体所受的合力。
力的单位牛顿年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ma力的单位:千克米每二次方秒。
第四节力学单位制基本量:被选定的、可以利用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其他物理量的物理量。
基本单位:基本量的单位。
导出单位:由基本量根据物理关系推导出来的其它物理量的单位。
单位制: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组成。
国际单位制(SI):1960年第11届国际计量大会制订的一种国际通用的、包括一切计量领域的单位制。
第五节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牛顿第三定律定义: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互相依存、同时存在的。
定义: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第六节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第七节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平衡状态: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所处的状态。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学案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章末总结
学案9 章末总结一、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1.掌握解决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的思路方法其中受力分析和运动过程分析是基础,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是工具,加速度是连接力和运动的桥梁.2.求合力的方法(1)平行四边形定则若物体在两个共点力的作用下产生加速度,可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F合,然后求加速度.(2)正交分解法:物体受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力作用时,常用正交分解法.一般把力沿加速度方向和垂直于加速度方向进行分解.例1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号”已经投入使用,为使战斗机更容易起飞,“辽宁号”使用了滑跃技术.如图1所示,其甲板可简化为模型:AB部分水平,BC部分倾斜,倾角为θ.战斗机从A点开始起跑,C点离舰,此过程中发动机的推力和飞机所受甲板和空气阻力的合力大小恒为F,ABC甲板总长度为L,战斗机质量为m,离舰时的速度为v m,重力加速度为g.求AB部分的长度.图1二、图象在动力学中的应用1.常见的图象形式在动力学与运动学问题中,常见、常用的图象是位移图象(x—t图象)、速度图象(v—t 图象)和力的图象(F—t图象)等,这些图象反映的是物体的运动规律、受力规律,而绝非代表物体的运动轨迹.2.图象问题的分析方法遇到带有物理图象的问题时,要认真分析图象,先从它的物理意义、点、线段、斜率、截距、交点、拐点、面积等方面了解图象给出的信息,再利用共点力平衡、牛顿运动定律及运动学公式去解题.例2如图2甲所示固定光滑细杆与地面成一定夹角为α,在杆上套有一个光滑小环,小环在沿杆方向的推力F作用下向上运动,推力F与小环速度v随时间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求:图2(1)小环的质量m;(2)细杆与地面间的夹角α.针对训练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一物块,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3甲所示,物块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由这两个图象可以求得物块的质量m和物块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分别为( )图3A .0.5 kg,0.4B .1.5 kg ,215C .0.5 kg,0.2D .1 kg,0.2三、传送带问题传送带传递货物时,一般情况下,由摩擦力提供动力,而摩擦力的性质、大小、方向和运动状态密切相关.分析传送带问题时,要结合相对运动情况,分析物体受到传送带的摩擦力方向,进而分析物体的运动规律是解题的关键.注意 因传送带由电动机带动,一般物体对传送带的摩擦力不影响传送带的运动状态. 例3 某飞机场利用如图4所示的传送带将地面上的货物运送到飞机上,传送带与地面的夹角θ=30°,传送带两端A 、B 的距离L =10 m ,传送带以v =5 m/s 的恒定速度匀速向上运动.在传送带底端A 轻放上一 质量m =5 kg 的货物,货物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32.求货物从A 端运送到B 端所需的时间.(g 取10 m/s 2) 图4四、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常用方法1.矢量三角形法(合成法)物体受三个力作用而平衡时,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这三个力首尾相接构成封闭三角形,可以通过解三角形来求解相应力的大小和方向.常用的有直角三角形、动态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2.正交分解法在正交分解法中,平衡条件F 合=0F x =F 1x +F 2x +…+F nx =0(即x 方向合力为零);∑F y =F 1y +F 2y +…+F ny =0(即y 方向合力为零).3. 整体法和隔离法:在选取研究对象时,为了弄清楚系统(连接体)内某个物体的受力情况,可采用隔离法;若只涉及研究系统而不涉及系统内部某些物体的受力时,一般可采用整体法.例4 如图5所示,质量m 1=5 kg 的物体,置于一粗糙的斜面体上,斜面倾角为30°,用一平行于斜面的大小为30 N 的力F 推物体,物体沿斜面向上匀速运动.斜面体质量m 2=10 kg ,且始终静止,g 取10 m/s 2,求:(1)斜面体对物体的摩擦力;(2)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和支持力.图51.(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如图6所示,在倾角θ=37°的足够长的固定的斜面底端有一质量m=1.0 kg的物体.物体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μ=0.25,现用轻细绳拉物体由静止沿斜面向上运动.拉力F=10 N,方向平行斜面向上.经时间t=4.0 s绳子突然断了,求:(1)绳断时物体的速度大小.图6(2)从绳子断了开始到物体再返回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时间.(已知sin 37°=0.60,cos 37°=0.80,取g=10 m/s2)2.(图象在动力学中的应用)如图7甲所示为一风力实验示意图.开始时,质量为m=1 kg 的小球穿在固定的足够长的水平细杆上,并静止于O点.现用沿杆向右的恒定风力F作用于小球上,经时间t1=0.4 s后撤去风力.小球沿细杆运动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g取10 m/s2),试求:图7(1)小球沿细杆滑行的距离;(2)小球与细杆之间的动摩擦因数;(3)风力F的大小.3.(传送带问题)如图8所示,水平传送带以2 m/s的速度运动,传送带长AB=20 m,今在其左端将一工件轻轻放在上面,工件被带动,传送到右端,已知工件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g=10 m/s2)试求:(1)工件开始时的加速度a;(2)工件加速到2 m/s时,工件运动的位移;(3)工件由传送带左端运动到右端的时间.图84.(共点力的平衡问题)如图9所示,球A重G1=60 N,斜面体B重G2=100 N,斜面倾角θ=30°,一切摩擦均不计,则水平力F为多大时,才能使A、B均处于静止状态?此时竖直墙壁和水平地面受到的弹力为多大?图9。
第四章 章 末 小 结—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学案
章 末 小 结知识网络构建运动和力的关系⎩⎪⎨⎪⎧牛顿第一定律⎩⎪⎨⎪⎧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__匀速直线运动__状态或__静止__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理解⎩⎪⎨⎪⎧力是__改变__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__质量__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牛顿第二定律⎩⎪⎪⎨⎪⎪⎧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__正比__,跟它的质量成__反比__,加速度的方向跟__作用力__的方向相同表达式:F =ma理解⎩⎪⎨⎪⎧矢量性:a 的方向与__F __的方向一致瞬时性:a 随__F __的变化而变化独立性:每个力都能使物体产生一个__加速度__⎩⎪⎪⎨⎪⎪⎧力学单位制:基本量与基本单位、导出单位、单位制的应用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已知受力确定__运动__情况已知运动情况确定__受力__超重与失重⎩⎪⎨⎪⎧失重:加速度a __向下__,F N <G 超重:加速度a __向上__,F N>G完全失重:a =__g __,F N=0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方法归纳提炼一、动力学问题中的临界和极值问题1.临界、极值问题:在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动力学问题时,常常讨论相互作用的物体是否会发生相对滑动,相互接触的物体是否会发生分离等等。
这类问题就是临界问题。
2.解题关键:解决临界问题的关键是分析临界状态,挖掘临界条件。
常见的临界条件:(1)接触与脱离的临界条件:两物体相接触或脱离的临界条件是弹力FN =0。
(2)相对静止或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两物体相接触且处于相对静止时,常存在着静摩擦力,则相对静止或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为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或为零。
(3)绳子断裂与松弛的临界条件:绳子所能承受的张力是有限的,绳子断与不断的临界条件是绳子张力等于它所能承受的最大张力,绳子松弛的临界条件是F T=0。
(4)加速度最大与速度最大的临界条件:当物体在受到变化的外力作用下运动时,其加速度和速度都会不断变化,当所受合外力最大时,具有最大加速度;合外力最小时,具有最小加速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编:777 审核: 集备时间: 学科组长: 编号:WL1-032
第1页 第2页
装
订
线
批阅记录
装
订
线
评价预设/反思纠错
评价预设/反思纠错
第四章 复习总结与训练
姓名 班级 组别 使用时间
【复习目标】熟练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回顾整理】
一、1、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定义了力: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2、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确定了运动和力的关系,使我们能够把物体的运动情况与物体的受力情况联系起来。
3、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说明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把相互作用的几个物体联系起来了。
二、解决的两类问题
1.两类动力学问题
(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物体的运动情况。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物体的受力情况。
2.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 (1)明确研究对象。
(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情况分析,画出受力图。
(3)以加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与正方向相同的力为正,与正方向相反的力为负,列牛顿第二定律的方程。
(4)解方程时,F 、m 、a 都用国际单位制单位。
3.分析两类问题的基本方法
(1)抓住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之间联系的桥梁——加速度。
(2)分析流程图
强调:牛顿第二定律是“桥梁”,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是基础,正交分解是方法。
三、物体的平衡
三力平衡常用方法: 多力平衡我们一般用 方法 四、总结一下超重和适中的本质
【习题训练】 1、如图,电灯悬挂于两墙之间,更换绳OA ,使连接点A 向上移,
但保持O 点位置不变,则A 点向上移时,绳OA 的拉力( )
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解题小结:
2、(09江苏卷)航模兴趣小组设计出一架遥控飞行器,其质量m =2㎏,动力系统提供的恒定升力F =28 N 。
试飞时,飞行器从地面由静止开始竖直上升。
设飞行器飞行时所受的阻力大小不变,g 取10m/s 2。
(1)第一次试飞,飞行器飞行t 1 = 8 s 时到达高度H = 64 m 。
求飞行器所阻力f 的大小; (2)第二次试飞,飞行器飞行t 2 = 6 s 时遥控器出现故障,飞行器立即失去升力。
求飞
行器能达到的最大宽度h ;
3、质量是50 kg 的人站在升降机的地板上,升降机的顶部悬挂了一个弹簧秤,弹簧秤下面挂着一个质量为m=5 kg 的物体A ,当升降机向上运动时,他看到弹簧秤的示数为40 N , g 取10 m/s 2,求此时人对地板的压力。
4、如图,质量为m 的木块放在质量为M 、倾角为θ的斜面体上,斜面体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用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 拉木块,使木块与斜面体都保持静止,求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和支持力。
力的合成分解
F 合=ma
运动学公式 受力情况 F 1、F 2……
F 合
a
运动情况
v 0、v t 、s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