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师进行教学应根据儿童的特点(李乃梅)
根据小学生特点加强体育教学
体育教学的兴趣化可 以给儿童以情 绪的满足 。 有利 于调动其学 习积极 柔韧素质是指运动时各关节 的活动 幅度或 范围。儿童 少年 的关节软 性。小学生好动 、 爱新鲜事物 , 厌烦过 多的重复练 习。因此 , 教学手段 要多 骨较厚 , 关节囊和韧带的伸展 性大 , 关节 的运动幅度大于成人 , 所 以在体育 样化 。 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 , 推 迟疲 劳的出现。体育教 学过程中 。 教 师可采 教学中应注意发展柔韧性的练 习。年龄越 小, 柔韧 性越好 , 根 据素 质发展 用游戏法和 比赛法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 活跃课堂气 氛。教 学方法力 求多样 的这一年龄特征 , 发展 柔韧 素质应从小抓起 , 与此同时 . 还应注 意柔韧性与
有 针 对 性 的调 整 , 不 仅 是 一 项 关 系 到 提 高 体 育 教 学 质 量宏观研究 , 同时也是小学体育如何适应社会 需要 , 扩大教育 功能 , 为社 速度素质是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儿童少年 时期 , 由于大脑 皮质 会发展服务 的紧迫课题。 兴奋性和提高过程灵活性高 、 反应 快 , 所 以小学 阶段是发 展速度 素质 的 良 “ 独生子女不可 独处 ” , 要让 独生 子女从 “ 独 处”的环境 中解 放 出来。 好 时期。在体育教学 中, 可以适当安排一些频率高和反应速 度快的教 学手 独生子女与 同龄人 的交往机会相对较少 , 易产生孤 独和寂寞感 , 因此 。 独生 段 。短跑可 以很好地发展速度和 速度耐 力素质 , 宜于儿 童少年 练 习, 但在 子女有强烈 的交际欲望 , 追求集体 活动。小学体 育教师要有针对性地 调整 具体安排 中应科学地控制练 习的强度 、 距 离的长短 、 重复 的次数 和间 隔的 体育教学 内容 。 提高集体项 目的 比重。在体育 教学 中尽量采 用分组 练 习, 时 间。 使学生共 同活动 。 有利于增强 学生体质 和培养 学生顽 强进取 的精神 。 也有 3 . 3耐力素质 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和与 同伴和 睦相处 的能力。小 组练 习将学 耐力素质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肌 肉活动的能力 , 也可看作 是抗疲 劳的 生之 间的互助合作 、 相互作用视为教学活动 中赖 以进行的动 力源泉 。小组 能 力。耐力素质在儿 童 少年 身体 紊 质 自然发展 过程 中是较 薄弱 的环 节。 练 习不仅讲合作 , 而且还要竞争 , 能够增加独生 子女 之间的接触 . 使得 所有 目前小学生耐力 明显下降 , 令人十分 担忧。体育教师应将耐 力练习作 为全 学生在帮助和被帮助的过程中都能得到提 高和发展 。 面身体素质练 习的一个必要方面, 安排在 计划之 中. 但必须 循序渐进 , 逐渐
小学体育教学应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
身的形。舞蹈的组成, 一个个具体 的动作 , 是 其实它
就 是 一 种 语 言 。 它就 是 通过 这 种 语 言 来 表 达 某 种 或
热烈或抒情或凄美的情感。 不难发现 , 实舞蹈 中的 其 语 汇方式和聋人 的手势 有着惊 人的相似 ,只是运动
幅度大小不同而 已。因此 , 在教 学 中, 把每个细小 的 动作都 当成一种语 言教 会学生去理解 去表 达,哪怕 是小小 的一个眼神, 要有一种 情感 表达 在里面。 也 必
育课 中,体 育 教 师 应 懂 得 儿 童 的
的一个新的课题。 目前,我 国小 学 生 中 独 生 子 女 已 占绝 对 多 数。因此研 究独生子女的身心特
育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和
培 养学生顽强进 取的精 神。分组 练 习是 一种 小 组成 员之 间 的合
喜, . 并从教 学要求 、 学内容 、 教 教
项 关 系 到提 高 学校 体 育教 学
励依据 的。这有利于培养独生子
女集体 主义的观 念。小组练 习将
学 生 之 间 的 互助 合 作 、相 互 作 用
质 量 和 学 校 体 育 发 展 战 略 的 宏
传授 。有些体育教 师把现代 竞技 运 动 中的先进 技术充 实到小学教 学 中, 一个 大胆 的尝试 , 是 但必须
中小学癜 1与管理 /5 r 4
维普资讯
20 0 6年第 1 期 ( 1 总第 12期) 6
做是 否有利 于增强 学生的体质 ,
切 勿单 纯 以技术 掌握 程度 来评
定 教 学 的好 坏 。
2 .兴趣 化
应 重视 全 面地 发展 学生 的身体 素质 ,为儿童少年 的健康成长打
浅析“因材施教”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因材施教”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因材施教是一种教学理念,旨在根据学生的特点、能力和兴趣,提供差异化的学习教育,以满足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这种教学方法对于小学体育教学来说尤为重要。
在小学阶段,儿童正处于身体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合理运用因材施教的方法,可以最大程度地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整体的体育水平。
首先,因材施教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身体发展特点,一些学生可能体力较弱,一些学生可能身体机能较强。
如果盲目地让所有学生进行相同的体育训练,那些体力较弱的学生可能会感到力不从心,对体育产生抵触情绪。
而一些身体机能较强的学生则可能感到无趣,缺乏进一步的挑战。
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和能力水平,合理安排学生的体育活动内容,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
其次,因材施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体育课是学生们最喜爱的课程之一,但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长,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往往会有所下降。
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集体训练模式,学生们可能会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对体育的热情。
而通过因材施教的方法,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提供各具特色的体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比如,对于喜欢篮球的学生可以组织篮球比赛,对于喜欢跳绳的学生可以组织跳绳比赛,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再次,因材施教可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体育课不仅是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场所,也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关键时期。
通过因材施教的方法,可以通过分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将体育活动分为小组进行,每个小组有不同的任务,学生们需要相互协作、互相配合才能完成任务。
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还能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
最后,因材施教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成绩直接反映了他们的努力程度和实力水平。
学生如果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色,取得了好成绩,会感到自信心的提升,进而提高对学习的积极性。
论小学体育老师应具备的素质
论小学体育老师应具备的素质作为小学体育老师,要想胜任好自己的职责,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
小学阶段是学生体育锻炼的一个重要阶段,小学体育老师的工作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如何运动,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体魄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小学体育老师应具备哪些素质呢?下面就让我们来梳理一下。
第一,身体素质和专业技能。
作为小学体育老师,首先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专业技能。
因为唯有自己有了强健的体魄和扎实的技能,才能够有充足的能力去教育和引导学生。
一个体育老师应该是一个体能更强、技能更高、身手更灵活的人,这样才能更好地在教学中示范动作,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小学体育老师应该具备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教育心理知识。
因为小学生的心理很容易受到影响,所以体育老师必须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而教育理论知识,则可以帮助体育老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行为特点,更好地指导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小学体育老师还应该具备耐心和责任心。
在体育教学中,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是不同的,有的学生比较聪明,学得快,而有的学生则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时间去领悟和掌握。
所以,体育老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对每一个学生耐心地、细心地指导,不能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
体育老师还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对自己的工作要有担当,对学生的成长要负责,不能因为自己的懒惰或是不负责任,就耽误了学生的发展。
小学体育老师还应具备团队协作能力,与同事和学生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
因为教育的双向性很强,体育老师不能只是单打独斗,应该注重与所在学校的其他老师们,与学生的家长们的沟通和合作。
只有通过团队协作,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体育教育事业的充分发展。
小学体育老师还应该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职业操守。
体育老师不仅仅是教会学生运动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以自身的行动去教育学生。
小学体育教师应根据儿童少年的特点进行教学
小学体育教师应根据儿童少年的特点进行教学万红小学冀延亮关键词:特点教学发展素质内容摘要:在小学体育课教学与运动训练中要切实从小学生的生长发育特点出发,贴近学生实际,迎合学生口味,有效组织教学,发展学生的体质和智力,让学生拥有一个健美的身体。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摆正学校体育工作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是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的重要内容。
学校体育在实现“素质教育”,提高国民体质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校体育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为了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及机能的正常发展,小学体育教师应了解儿童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掌握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以实现体育教学的科学化。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生长发育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体格发育在儿童期平稳发育的基础上,出现快速增长。
小学年龄期中的6~9岁属于儿童期,10~12岁属于少年期即青春期早期。
因此这个阶段的儿童生长发育既有儿童期特点,又有青春期早期的特点。
以身高、体重的生长为例,在儿童期,体格发育基本上是平稳的,身高平均每年增长4~5厘米,体重平均年增长2~3.5公斤。
10岁以后,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体格发育进入快速增长阶段。
这时身高男孩一般每年可增长7~9厘米,个别可长10~12厘米;女孩一般每年可增长5~7厘米,多的可长9~10厘米;体重每年可增长4~5公斤,有的可增加8~10公斤。
女孩青春期身高生长突增开始得比男孩早约2年,所以在10岁左右,女孩身高由以前略低于男孩开始赶上男孩,超过男孩;12岁左右,男孩青春期身高生长突增开始,而此时女孩生长速度已开始减慢,到13~14岁左右男孩身高生长水平又赶上女孩,超过女孩。
由于男孩突增期间增长幅度较大,生长时间持续较长,所以到成年时绝大多数身体形态指标均比女孩高。
二是骨逐渐骨化,但肌肉力量较弱。
小学年龄儿童的各种骨正在骨化,但骨化尚未完全。
儿童期的骨骼有机物和水分多,钙、鳞等无机成分少,所以儿童骨骼的弹性大而硬度小。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方法小学体育是培养孩子身体素质和健康意识的重要环节,体育课对于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具有重要作用。
小学生年龄较小,对于体育运动的认知和技能掌握还不够成熟,所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该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孩子们学习和参与体育运动。
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的核心是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体发育水平,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
小学体育教学应该注重体育运动的趣味性。
通过增添一些趣味性的元素,可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学习体育的兴趣。
在教学中可以设置一些游戏性强的活动,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体育运动的基本技术和规则。
教师还可以运用一些趣味的教具和器械,如彩色球和小绳子,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小学体育教学中应注重循序渐进、分层教学。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他们的身体发育水平和心理发展程度存在很大差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难度。
对于掌握一定基本技能的学生,可以进行一些较为复杂的活动和训练,以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和综合能力。
小学体育教学中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组织一些团队游戏和集体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同时也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在团队合作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发挥,在不同的活动中可以设立一些竞赛和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增强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和自信心。
小学体育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意识。
体育课是锻炼身体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础的健康知识,如正确的体育锻炼方法、饮食习惯和作息时间,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小学体育教学方法应该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注重合作和培养健康意识。
只有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引导和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综合能力。
教育部对小学体育老师的要求
教育部对小学体育老师的要求
教育部对小学体育老师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
首先,小学体育老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体育素养,要求他们具备良好的体育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掌握各种体育活动的规则和技巧,并能够给学生提供有效的体育指导。
其次,小学体育老师要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要求他们能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水平,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并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体育活动。
此外,小学体育老师还要具备良好的管理能力,要求他们能够有效地组织体育活动,确保活动的安全性,并能够有效地管理学生的行为,确保活动的有序进行。
最后,小学体育老师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求他们能够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良好体育素养,并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总之,小学体育老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体育素养、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和心理素质,以确保学生能够得到有效的体育指导,并能够培养良好的体育素养。
小学体育教学的因材施教策略
小学体育教学的因材施教策略小学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
因材施教是一种针对不同学生的个体特点和学习能力,合理制定教学内容、方法和教学环境的策略。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因材施教策略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和综合素质。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阐述小学体育教学的因材施教策略。
1.深入了解学生的个体特点和学习能力。
每一个学生都有着独特的体验、性格和兴趣爱好,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多方位的观察和了解。
例如,有些学生在体育课上可能表现出较强的协调性和动作能力,而有些学生可能更擅长某一项项目,如篮球或足球。
教师可以通过体育测试、观察和日常交流等方式获取学生的信息,了解他们的身体素质、兴趣爱好、学习方式和心理特点。
这些信息可以为因材施教提供有力的支撑,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合理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2.因人而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需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对于那些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竞赛和游戏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力,同时提供适当的挑战性任务,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技能水平。
对于运动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易学的练习和活动,帮助他们逐步掌握基本的技能和动作,并提供个别指导和鼓励。
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示范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等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体育教学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3.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资源支持。
教学环境的优化和资源的充分利用对于实施因材施教策略至关重要。
学校和教师要为每个学生提供充足和安全的体育设施,如足球场、田径场、篮球场等,以便学生进行各种活动和锻炼。
同时,教师还需要提供各种有益的教学资源,如书籍、教学视频等,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此外,教师还可以邀请专业教练或校外专家到校进行指导和讲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支持。
体育新课程下的小学体育运动技能教学策略
体育新课程下的小学体育运动技能教学策略体育是培养儿童身体素质、提升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健康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的有效手段。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小学体育课程也发生了重大变革,新课程要求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
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如何有效地运用教学策略,将运动技能教学融入到体育课程中,对于提升学生运动技能水平和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首先,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合理安排课程内容。
小学生身体发育尚不成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循序渐进。
可以根据不同学龄段的特点,分阶段教授不同的运动技能。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教学重心可以放在基础技能的训练上,如跑步、跳远、投掷等。
随着学生年级的逐渐增加,可以引入更复杂的运动项目,如乒乓球、羽毛球等,培养学生专项技能。
其次,体育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十分强烈的,他们喜欢通过尝试和实践来学习新知识。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示范-模仿的教学方法,通过自己的示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模仿练习。
同时,教师还可以采用游戏化教学的方式,将技能训练融入到趣味性的游戏中,让学生在玩中学,提高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此外,教师还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
体育运动技能的学习需要一定的场所和器材支持。
因此,教师应积极争取学校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运动场地和器材。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在课堂上播放一些运动技能讲解视频,通过视听的方式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动作要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再次,教师应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学习能力都不相同,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教师可以通过分组活动的方式,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和特点,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安排不同难度的任务。
这样不仅可以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
最后,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实际操作指导和个性化辅导。
应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进行体育教学
第四,要根据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合理的选择内容和安排运动量。身体素质是 人体在运动中所表现的各种机能能力,它是衡量体质状况的重要标志。身体素质 包括:力量、 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五个方面。上好体育课,对促进学生身 体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 现实意义,小学体育教学应重视全面地发展学生的身 体素质,为儿童少年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身体素质虽然是通过人体各种 基本活动和动作所表现出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等方面的能力, 但 也是人体内在综合机能的集中反映,因此,身体素质的状况是衡量小学生体质强 弱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儿童 少年来说,机体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单一的练习 会造成机体发展不均衡,体育教师应采用全面发展的身体练 习,以利于他们身 体各种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的发展。
应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进行体育教学
回龙小学 周启东 学校体育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为了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 体及其机能的正常发展,小学体育 教师应了解儿童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掌 握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以实现体育教学的科学化。 在进行小学体育教学时要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体育教学,这样才能更 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完成体育课 的教学任务。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是 以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为主,教学活动中,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 体育教师应懂得儿童的心理特征,按照童心、童愿和童颜组织体育教 学,才能 防止体育教学的“成人化”。要防止单纯技术传授。有些体育教师把现代竞技运动 中的先进技术充实到小学教学中,是一个尝试,但必须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 看这样做是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切勿单纯以技术掌握程度来评定教学的好 坏。 其次,体育教学的兴趣化可以给儿童以情绪的满足,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 性。小学生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 的重复练习,因此,教学手段要多样化, 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 往往由于 较长时间练习某一个动作而感到枯躁,教师可采用游戏法和比赛法激发学生的兴 趣,活跃课堂气氛。 此外,还应做到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准确的动作示范,教学 方法力求多样化、兴趣化,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使体育课上得生动 活泼。 第三,小学体育教学中应很好地运用游戏教材,充分发挥游戏教材的教育因 素,对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游戏具有趣味性和竞争性,对小 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体育游戏是小学生喜爱的体育教材之一。体育 教师应适 当地采用游戏方法进行教学,在课的开始和结束阶段,采用游戏法对集中学生注 意力,调动学生的积 极性,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课的顺利进行。小
根据儿童身体特点,有效进行小学体育教学
、
1儿童 化
儿 童化 教 学就 是要 针对 儿 童的 年龄 特 点 进行 体 育教 学
这 样才 能更 好地 调动 他们 的积 极’ 性 完 成体 育课 的教 学任 务 。
儿 童 是以机 械 记忆 和形 象 思维 为王 教学 活 动中 应 尽量 采 用 直 观 、形象 的教 学手段 。儿童 的 “ 本’ 性”往 往 毫无保 留地 反映 在 体 育课 中 体 育教 师应 懂得 儿童 的 心理 特征 按 照 童心 、 童
忧 。体育 教 师不 能不 进行 耐 力练 习 但也 不 要过 多地 进行 耐 力 练 习 耐 力练 习应 作 为全 面 身体 素质 练 习的 一个 必要 方面 安 排 在 计 划之 中 但 必须 循序 渐 进 逐渐 增加 运 动距 离 适 当合 理 地 安 排 中等强 度 的耐 力练 习 并 有间 歇地 逐 步延 长持 续 时间 以便 发展耐 力素 质 。 4灵敏 素质 灵 敏 素质 是指 人 体迅 速改 变 体位 、转 换 动作 、 变换身 体 姿 势 和方 向 的能 力。灵 敏 与人体 对 空间定 位和 对 时 间 感觉 的能 力 有 关 也和 速度 与 力量素 质 的发展 有关 。灵 敏 是一种 综合 素质 。 在 体 育教 学 中 可 采 用 活动 ’ 性游 戏和 各种 基 本体 操等 方式 以 促 进灵 敏素 质 的发 展。 5柔韧 素质 柔 韧 素质 是指 运 动时 各关 节 的活 动幅 度或 范 围 。儿 童少 年
出现 。体育课 的 教学过 程 中 学 生 往往 由于 较长 时 间练 习某一
个 动作 而感 到 枯躁 教 师 可采 用游 戏 法和 比赛 法激 发 学生 的兴 趣 活跃课 堂 气 氛。 I L L  ̄ I " 还 应做 到 生动 形象 的讲 解 和准 确 的 动 作示 范 教 学方 法 力求 多样 化 、兴 趣化 以充分 调 动学 生学 习 的积 极’ 性 使 体 育课上 得生 动 活泼 。 3 游 戏 化 小 学体 育 教学 中很 好地 运 用游 戏教 材 充 分 发挥 游戏 教材
浅析“因材施教”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因材施教”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因材施教是一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旨在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特点,量身定制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实现最佳教学效果。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因材施教的运用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良好的体育习惯和能力,本文将对这一教学方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具体运用进行浅析。
一、教师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和兴趣选择合适的课程内容和方法。
因材施教强调个性化教育,体育教学也不例外。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课程内容和方法。
比如,对于体育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参与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体育项目,如高级跳远、蹦床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挑战欲望。
而对于体育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相对简单、易于掌握的体育项目,如游泳、瑜伽等,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兴趣,逐渐提高身体素质。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课程内容。
比如,对于喜欢篮球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篮球相关的训练项目和游戏活动,通过让学生参与到自己喜欢的活动中,增加他们的学习动力和专注度。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一些集体活动,如集体操、合唱、队列操等,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师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能水平差异较大,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教学。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开展一些高难度的训练和比赛活动,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简单易学的训练方法,帮助他们逐步提高身体素质和技能水平。
在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采用示范演示、个别指导等方法,帮助他们正确掌握技能,并逐渐提高;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采用对抗训练、创新游戏等方法,引导他们在更高难度和更具挑战性的活动中继续学习和进步。
三、教师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材施教的核心理念是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抓住小学体育教学特点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水平
抓住小学体育教学特点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水平作者:付琼来源:《赢未来》2018年第05期摘要:小学生天性爱玩,因此大部分学生也比较喜欢体育这个课程,在体育课程中也表现比较积极,有的学生每到体育课程当中就会焕发出无限的热情,更好的在课堂当中表现自己。
小学体育课程的开展也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小学生还很少注重锻炼自己,通常只是在有限的体育课堂中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自己的身体素质,因此提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的首要任务。
教师要做到在课堂当中依据小学体育教学特点来开展小学体育教学课堂,以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水平,让学生可以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得到更好的锻炼,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特点;教学水平;方法策略1依据教学针对性,实行因材施教原则小学体育在活动中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原则就是针对小学生开展,以培养小学生的运动习惯为基础,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前提。
小学体育课程的针对性就是针对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开展,小学生自身的身体素比较差,因此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依据小学生自身的身体状况安排体育运动。
小学生的身体正处于快速发育的重要阶段,通过体育课程学生可以得到很好地锻炼,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发育。
此外教师还要在教学活动中依据不同学生的身体能力开展不同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原则,这样可以帮助所有的学生更好的取得进步和提升。
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当中做到因人而异,其实也并不是那么的容易,需要教师很清楚每个学生的身体状况,然后做适当的教学调整。
教师要依据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开展不同的教学活动,以促使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在体育活动中得到更好的锻炼。
比如教师针对身体素质不太好的学生进行一些基础类型的体育锻炼,高强度的体育锻炼可能会让这部分学生吃不消,这时候教师可以让这部分学生进行一些慢跑活动,这种有氧活动非常适合这部分学生。
小学教资体育新课标要求
小学教资体育新课标要求
小学体育课程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公平竞争意识。
新课标对小学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确保学生能够在一个健康、积极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首先,小学体育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体育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设计和实施适宜的体育教学活动。
这包括但不限于基本运动技能的教学,如跑、跳、投、攀爬等,以及各种球类运动和团队运动的指导。
其次,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合适的体育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游戏化教学、情景模拟等,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此外,新课标强调了体育教学中的安全教育。
教师需要教授学生正确的运动技巧和安全防护知识,以预防运动伤害。
同时,教师还应定期检查体育设施和器材的安全状况,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体育活动。
健康教育也是新课标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教师应教育学生了解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和良好的睡眠习惯。
通过体育课程,学生应该能够认识到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并养成终身运动的习惯。
最后,新课标鼓励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多媒体教学资源和在线学习平台,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这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体育知识。
总之,小学体育新课标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的体育知识和技能,还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和安全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终身运动的习惯。
抓住小学体育教学特点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水平
抓住小学体育教学特点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水平小学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和基本技能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抓住小学体育教学特点,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水平是当前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从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以及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水平的方法进行探讨。
一、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1. 年龄特点明显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身体发育水平不同,性别差异较大。
在体育教学中需要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活动内容,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需求。
2. 学习兴趣强烈小学生好动,好奇心强,对于新鲜事物和活动充满了好奇和求知欲。
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和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体育爱好和积极参与的态度。
3. 学习能力有限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自控能力较弱,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有限。
在体育教学中需要以简单直观的方式呈现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和领悟,渐进式地培养他们的体育技能和意识。
4. 个性特点鲜明小学生的个性发展尚未成熟,他们的性格特点各异,行为表现丰富多样。
在体育教学中需要注重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1. 科学制定教学计划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科学制定体育教学计划,分阶段、分类型地开展教学活动。
对于不同年级、不同学段的学生,应根据其生理、心理和认知发展水平,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活动形式,确保教学计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 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体育教学内容应丰富多样,包括田径、游泳、篮球、足球、排球等多种项目,同时也应注重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和推广,如太极拳、跆拳道等。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 趣味性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采用趣味性教学方法,比如游戏教学、角色扮演、故事讲解等。
通过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提升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抓住小学体育教学特点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水平
抓住小学体育教学特点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水平小学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健康体魄、全面素质的重要环节,其特点是学生处于生长发育期,身体素质较差,运动技能较差,学习兴趣浓厚,态度较好,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接受性。
要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水平,必须充分抓住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一、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差异性较大,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应该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要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不同,对学生进行分类教学,进行个别化指导。
在课堂上可以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水平,分为不同的小组,进行个别化的训练,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合适的锻炼和提高,让他们在平等竞争的基础上,充分释放自己的潜力,得到更好的锻炼和提高,达到身心全面发展的目的。
二、培养兴趣,激发潜能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态度较好,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接受性。
在体育教学中,应该通过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潜能。
要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采用游戏化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动中学,培养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潜能,促进他们的身心全面发展。
三、注重基础,全面发展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较差,这就需要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基础,全面发展。
要从基本功入手,打好基础,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使他们在多种体育活动中都能游刃有余,健康成长。
在体育教学中可以注重基本动作的训练和技能的提高,如跑步、跳跃、投掷等基本动作的训练和技能的提高,使学生掌握基本功,健康成长。
四、以教为本,注重实践小学体育教学要以教为本,注重实践。
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如讲授教学、示范教学、实践教学等,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得到更好的锻炼和提高,达到身心全面发展的目的。
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
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作者:刘仲元来源:《校园英语·上旬》2014年第03期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摆正学校体育工作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是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因为学校体育在实现“素质教育”,提高国民体质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校体育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为了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及其机能的正常发展,小学体育教师应了解儿童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掌握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以实现体育教学的科学化。
一、独生子女化与体育教学的相应改革独生子女与同龄人的交往机会相对较少,易产生孤独和寂寞感,因此,独生子女有强烈的交际欲望,追求集体活动。
体育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调整体育教学内容,提高集体项目的比重。
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分组练习,同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较有一定的优势。
分组练习就是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全体学生的练习。
以小组为主体进行体育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和培养学生顽强进取的精神。
分组练习是一种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是以各个小组在达到目标过程中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
这有利于培养独生子女集体主义的观念。
小组练习将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相互作用视为教学活动中赖以进行的动力源泉。
小组练习不仅讲合作,而且还要竞争。
学生之间是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关系,有利于培养独生子女全力以赴,与同伴和睦相处的能力。
分组练习能够增加独生子女之间的接触,使得优、差生在帮助和被帮助的过程中,都能得到提高和发展,有利于改变独生子女不合群和胆小的不良性格。
二、教学方法要儿童化、兴趣化和游戏化1.儿童化。
儿童化教学就是要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体育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
儿童是以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为主,教学活动中,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
儿童的“本性”往往毫无保留地反映在体育课中,体育教师应懂得儿童的心理特征,按照童心、童愿和童颜组织体育教学,才能防止体育教学的“成人化”。
小学体育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
小学体育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作者:王建东来源:《读与写·中旬刊》2016年第06期摘要: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摆正学校体育工作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是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因为学校体育在实现"素质教育",提高国民体质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校体育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为了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及其机能的正常发展,小学体育教师应了解儿童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掌握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以实现体育教学的科学化。
关键词:小学体育;学校教育;增强;科学化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350-021.独生子女化与体育教学的相应改革独生子女问题是我国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
目前,我国小学生中独生子女已占绝对多数。
因此研究独生子女的身心特点,并从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结构和组织方式等方面适时地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不仅是一项关系到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和学校体育发展战略的宏观研究,同时也是学校体育如何适应社会需要,怎样扩大教育功能,为社会发展服务的紧迫课题。
"独生子女不可独处",要让独生子女从"独处"的环境中解放出来。
独生子女与同龄人的交往机会相对较少,易产生孤独和寂寞感,因此,独生子女有强烈的交际欲望,追求集体活动。
体育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调整体育教学内容,提高集体项目的比重。
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分组练习,同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较有一定的优势。
分组练习就是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全体学生的练习。
以小组为主体进行体育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和培养学生顽强进取的精神。
分组练习是一种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是以各个小组在达到目标过程中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
这有利于培养独生子女集体主义的观念。
2.教学方法要儿童化、兴趣化和游戏化2.1 儿童化。
小学体育应根据儿童的特点进行教学
小学体育应根据儿童的特点进行教学
沈伟华
【期刊名称】《教育科研论坛》
【年(卷),期】2005(000)006
【摘要】学校体育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及机能的正常发展。
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应了解少年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掌握他们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以实现体育教学的科学化。
【总页数】2页(P72-73)
【作者】沈伟华
【作者单位】昆山市实验小学,江苏,昆山,215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
【相关文献】
1.小学体育教师应根据儿童少年的特点进行教学 [J], 江涛;韦宇
2.小学体育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进行教学 [J], 艾则再姆·图尔荪;
3.浅谈小学体育教师应根据儿童少年的特点进行教学 [J], 李洪波
4.小学体育教师应根据儿童少年的特点进行教学 [J], 来爱国
5.小学体育教师应根据儿童少年的特点进行教学 [J], 金丽颖;高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体育教师进行教学应根据儿童的特点
平泉县松树台乡闫杖子中心小学李乃梅
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摆正学校体育工作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是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因为学校体育在实现“素质教育”,提高国民体质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校体育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为了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及其机能的正常发展,小学体育教师应了解儿童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掌握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以实现体育教学的科学化。
一、独生子女化与体育教学的相应改革
独生子女问题是我国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
目前,我国小学生中独生子女已占绝对多数。
因此研究独生子女的身心特点,并从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结构和组织方式等方面适时地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不仅是一项关系到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和学校体育发展战略的宏观研究,同时也是学校体育如何适应社会需要,怎样扩大教育功能,为社会发展服务的紧迫课题。
“独生子女不可独处”,要让独生子女从“独处”的环境中解放出来。
独生子女与同龄人的交往机会相对较少,易产生孤独和寂寞感,因此,独生子女有强烈的交际欲望,追求集体活动。
体育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调整体育教学内容,提高集体项目的比重。
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分组练习,同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较有一定的优势。
分组练习就是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全体学生的练习。
以小组为主体进行体育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和培养学生顽强进取的精神。
分组练习是一种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是以各个小组在达到目标过程中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
这有利于培养独生子女集体主义的观念。
小组练习将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相互作用视为教学活动中赖以进行的动力源泉。
小组练习不仅讲合作,而且还要竞争。
学生之间是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关系,有利于培养独生子女全力以赴,与同伴和睦相处的能力。
分组练习能够增加独生子女之间的接触,使得优、差生在帮助和被帮助的过程中,都能得到提高和发展,有利于改变独生子女不合群和胆小的不良性格。
二、教学方法要儿童化、兴趣化和游戏化
1.儿童化
儿童化教学就是要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体育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
儿童是以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为主,教学活动中,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
儿童的“本性”往往毫无保留地反映在体育课中,体育教师应懂得儿童的心理特征,按照童心、童愿和童颜组织体育教学,才能防止体育教学的“成人化”。
要防止单纯技术传授。
有些体育教师把现代竞技运动中的先进技术充实到小学教学中,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但必须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看这样做是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切勿单纯以技术掌握程度来评定教学的好坏。
2.兴趣化
体育教学的兴趣化可以给儿童以情绪的满足,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生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此,教学手段要多样化,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
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由于较长时间练习某一个动作而感到枯躁,教师可采用游戏法和比赛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此外,还应做到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准确的动作示范,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化、兴趣化,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
3.游戏化
小学体育教学中很好地运用游戏教材,充分发挥游戏教材的教育因素,对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游戏具有趣味性和竞争性,对小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体育游戏是小学生喜爱的体育教材之一。
体育教师应适当地采用游戏方法进行教学,在课的开始和结束阶段,采用游戏法对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课的顺利进行。
小学阶段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是兴奋占优势,抑制能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单调的练习容易产生疲劳,因此,要采用变换游戏方法,加深形象化教学,使每一个游戏都能吸引住学生。
通过游戏,提高小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是
小学生体育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三、小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特点
身体素质是人体在运动中所表现的各种机能能力,它是衡量体质状况的重要标志。
身体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五个方面。
上好体育课,对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体育教学应重视全面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儿童少年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1.力量素质
力量素质是指肌肉紧张或收缩时所表现的一种能力。
儿童少年各年龄阶段都可进行力量练习,但采用的方法和手段要与成人有区别。
儿童少年时期,由于肌纤维较细,蛋白质含量较少,中枢神经系统的协调功能还欠完善,肌肉群的活动不协调,加之儿童少年长度的发育领先宽度和体重的发育,所以,力量素质较差。
在力量练习中,应采用负荷较轻,动作较快的练习,或中等负荷的练习,适宜做速度性力量练习,以提高神经系统对肌肉运动单位的动员能力,改善肌肉协调工作的能力,避免过重的负荷练习和过长时间的静力紧张练习,以防引起关节损伤,抑制骨骼生长。
2.速度素质
速度素质是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
儿童少年时期,由于大脑皮质兴奋性和提高过程灵活性高,反应快,所以小学阶段是发展速度素质的良好时期。
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适当安排一些频率高和反应速度快的教学手段。
短跑可以很好地发展速度和速度耐力素质,宜于儿童少年练习,但在具体安排中应科学地控制练习的强度、距离的长短、重复的次数和间隔的时间。
另外,在固定跑台上练习跑步时,对技术有一定的要求,小学生不宜采用。
3.耐力素质
耐力素质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也可看作是抗疲劳的能力。
耐力素质在儿童少年身体素质自然发展过程中,是较薄弱的环节。
体育教师不能不进行耐力练习,但也不要过多地进行耐力练习,耐力练习应作为全面身体素质练习的一个必要方面安排在计划之中,但必须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距离,适当合理地安排中等强度的耐力练习,并有间歇地逐步延长持续时间,以便发展耐力素质。
4.灵敏素质
灵敏素质是指人体迅速改变体位、转换动作、变换身体姿势和方向的能力。
灵敏与人体对空间定位和对时间感觉的能力有关,也和速度与力量素质的发展有关。
灵敏是一种综合素质。
在体育教学中,可采用活动性游戏和各种基本体操等方式,以促进灵敏素质的发展。
5.柔韧素质
柔韧素质是指运动时各关节的活动幅度或范围。
儿童少年关节的关节软骨较厚,关节囊和韧带的伸展性大,关节的运动幅度大于成人,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应注意发展柔韧性的练习。
年龄越小,柔韧性越好,根据素质发展的这一年龄特征,发展柔韧素质应从小抓起,与此同时,还应注意柔韧性与肌肉力量的相互关系,如年龄小做体操“桥”的能力差,主要原因不是柔韧性差,而是躯干伸肌力量不足所致。
身体素质虽然是通过人体各种基本活动和动作所表现出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等方面的能力,但也是人体内在综合机能的集中反映,因此,身体素质的状况是衡量小学生体质强弱的一个重要方面。
对儿童少年来说,机体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单一的练习会造成机体发展不均衡,体育教师应采用全面发展的身体练习,以利于他们身体各种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