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柳中国文学史学习记8

合集下载

柳州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带答案】

柳州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带答案】
3.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
①不羁:___________________
②沃野:_______________
4.给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经壮侗苗瑶的山山岭岭
②再汇西江、珠江而入海
③百折不回,直下柳州
④它从云贵高原奔腾而下
A.②④③①B.③④①②C.④①③②D.①④③②
5.语段阅读
奇石记
3. ①.不受限制、拘束;②.肥沃的田野4. C 5.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①忱,读作chén,意为心意,可组词:热忱、赤忱。
②美不胜收,读作měi bù shèng shōu,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一时看不过来。注意“胜”容易写错。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的识别。注意书写正确。
示例:行云流水、金声玉振、余霞散绮、独茧抽丝、举世闻名、美不胜收。
⑥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答案】①.潮平两岸阔②.风正一帆悬③.树木丛生④.百草丰茂⑤.逝者如斯夫⑥.不舍昼夜⑦.晴空一鹤排云上⑧.便引诗情到碧霄⑨.峨眉山月半轮秋⑩.影入平羌江水流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诗句默写。在作答默写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悬、逝、碧霄、羌”等字词容易写错。

【课外阅读】柳学小札

【课外阅读】柳学小札

【课外阅读】柳学小札柳宗元与竹人们都知道柳宗元喜欢种柳,“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

”一首《种柳戏题》在柳州几乎是家喻户晓。

文人都熟悉苏轼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殊不知,苏轼还有一首咏《竹》诗:“今日南风来,吹乱庭前竹。

低昂中音会,甲刃纷相触。

萧然风雪意,可折不可辱。

风霁竹已回,猗猗散青玉。

故山今何有,私雨荒篱菊。

此君知健否,归扫南轩绿。

”(《御史台榆、槐、竹、柏四首其一》)有人误读为柳诗,因为有人将此诗归在柳宗元的名下,了解苏轼遭遇的人知道,诗中“甲刃纷相触”“可折不可辱”恰似苏在狱中的遭遇和气节的表白。

苏对柳诗厚爱有加,晚年贬谪惠州、儋州时,以陶、柳二集为南迁“二友”,随身携带,并对柳诗作过“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的中肯评价。

与中国古代诗人骚客一样,柳宗元也是十分爱竹的。

当年,柳宗元用“山水绿”“楚天碧”来描绘永州的生态美,这自然离不开竹的倩影。

在有关的山水诗文中,屡屡呈现竹的美姿,《永州八记》就有5篇点染竹筠。

在《钴鉧潭西小丘记》中,作者先叙小丘,有竹有石,次叙买丘,再叙治理小丘,“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

”又叙赏游小丘,写景状物,摇曳多姿,“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小石潭记》首句“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这篇精美妙文,文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情。

以开头的“心乐之”,到潭中游鱼“似与游者相乐”,再到“凄神寒骨”的“悄怆”之感,情绪的变化乃遭贬的心境使然。

文中有三处提到竹子,是即景抒情的媒介。

篁竹一般注者解释为成片的竹子。

但也另有说法:“篁竹,坚而促节,体圆而质坚,皮白如霜粉,大者宜作船,细者为笛。

”(戴凯之《竹谱》)《康熙字典》除采用《竹谱》的说法外,还补充“《筍谱》篁筍,八月生,皮黑紫色,其心实。

又竹田也。

《史记•乐毅传》蓟丘之植,植于文篁。

《注》徐广田:竹田曰篁。

《楚辞•九歌》余出幽篁兮终不见天。

《注》篁,竹丛也。

”可见,篁竹有3种意思:①一种料竹。

2021文学基础考研游国恩《中国文学史》考研复习笔记

2021文学基础考研游国恩《中国文学史》考研复习笔记

2021文学基础考研游国恩《中国文学史》考研复习笔记一、1.1 复习笔记一、文学艺术的起源1文学艺术的起源文学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

原始人在劳动的过程中,自然地发出劳动的呼声,呼声富有节奏,这种简单的节奏就是音乐、舞蹈的节拍和诗歌韵律的起源,这种没有歌词且自然而健康的韵律实际上就是诗歌的起源,也是文学创作的开始。

2原始诗歌(1)原始诗歌的形式①简单的、表意的和有节奏的呼声或叹声。

②诗乐舞一体。

(2)原始诗歌的内容原始的诗歌韵语常常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包括渔猎、畜牧和耕种等生活内容,同时还有对自然现象的描述。

3原始散文(1)产生时间散文的产生较晚于诗歌,它是语言和逻辑思维进一步发展的结果,以文字为其必要的条件。

(2)特点简短、精炼,便于记诵,富于节奏和韵调,有诗的味道。

韵语部分,语言旋律最自然、音乐性最强烈、词意最精粹。

二、古代神话1神话概念表1-1 神话概念2著名的古代神话表1-2 著名的古代神话3神话和后世的宗教迷信的区别神话和后世的宗教迷信根本不同,不能混为一谈:(1)神话是要同自然作斗争,要战胜自然的;而宗教迷信的神则是至高无上、不可抗拒的,是人类万物的主宰,人们对神崇拜,对神屈服。

(2)神话对世界采取积极态度,敢于反抗神的权威,富于革命性;宗教迷信是消极的,宣传人对神的无力和无能,人必须做神的牺牲品。

(3)神话是现实生活斗争的反映,而宗教迷信则是脱离现实的、纯心理活动的表现。

4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神话是浪漫主义文学的萌芽,对后世文学影响很大:(1)神话的创作基础是现实,创作方法是浪漫的。

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那种新奇奔放的幻想,不仅启发了作家的想象力,还提供了丰富的文学题材和艺术形象。

(2)有的辞赋家、诗家、散文家往往把神话故事载入篇章,形诸歌咏,或用作典故,以充实作品的内容;或借为讽刺,以抒写作者的情绪;或炼成词藻,变为精粹的、形象的文学语言。

(3)神话的乐观主义、英雄主义以及对现实的积极态度,强烈要求改变现实、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鼓舞人们的革命精神,对作家进步世界观的形成和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文学史

文学史

道教文化在世界的传播道教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宗教信仰,一种人文科学的学术范畴,引起国外人士的兴趣,并作为研究对象,在世界传播教义,可推溯到16世纪。

当时欧洲受马可波罗探险活动的影响,与中亚细亚、中国西部频繁往来,写下了不少有关调查报告及专著。

1898年,法国在河内建立远东法国学院,成为研究中国、东南亚地区的大本营。

1911年出版《道教》二卷(法人戴遂良撰)、《中国的宗教信仰和哲学思想史》、《道藏书目》等,奠定了法国研究中国道教的基础。

19世纪以来,法国亨利·马伯乐开展了以道教为专题的研究工作,运用西方历史学、社会学、民俗学的理论和方法,深化了道教的研究,成为欧洲道教研究的奠基人。

在英国,最为著名的中国文化及道教研究学者首推李约瑟,他编撰《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二卷中,述及道教与古代科学的关系;第五卷广泛论述了古代炼丹术与道教的关系,内容翔实,史料丰富,文图并茂,集中国古代炼丹史大全。

美国的道教研究起步较晚,但从19世纪以来,发展较快,许多大学成立了中国宗教研究小组,目前已超过西欧各国的研究范围和深度,并积极开展国际性合作研究。

著名学者韦尔奇被称为是美国道教研究的开拓者。

席文教授专门研究道教炼丹术、道教医药学、宗教仪式等,在美国、西欧很有影响。

中年学者萨梭留学台湾辅仁大学,拜师入道,受63代张天师的传授,成为掌握道教教义及符箓科仪的外籍道教徒。

1975年,他整理出生了中文版《庄林续道藏》二十五卷,收录了有关道教科仪的经文和佚散经目,对道教仪式、口诀、手诀颇有研究。

总之,随着华侨进入欧美各国,道教也在这些国家中传播开来并产生影响,欧美地区的道教信仰者以华侨为主,本土居民中,道教信仰者和道教团体也有,但历史不长,人数不多。

然而,对道教的养生、内丹修炼、武术等感兴趣者却不在少数。

此外,对道教理论感兴趣,且从事这方面研究的欧美学者也大有人在,近几十年来呈上涨趋势;前来中国进行实地考察和学习的人士也日益增多。

小柳中国文学史学习记5

小柳中国文学史学习记5
小柳中国文学史学习记5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三节 先秦文化与先秦文学发展的轨迹
先秦文学伴随着历史的发展,在不同的阶
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大致可分为夏商中国进入了以礼乐为标志的新文明阶段
2、周代敬礼重德的理性精神,使人类社会和人本身的地位得 到了提高。“史官文化”也因此成熟。 3、代表作:鲁国之《春秋》、先秦史传散文的顶峰之作《左 传》、以记言为主的《国语》。 3、除了历史著作外,春秋时期一些杰出的文化巨匠还将目光 直接投向现实社会和人生,构建出种种不同的社会理想。 4、周代文学在精神和风格上都体现为一种和谐、典雅的特质, 一种婉而多讽的特征,这一特点表现在各种文体之中。
战国知识点: 1、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2、“诸子百家”立足于现实、着眼于现实。 3、士人的文化和政治地位空前提高,自主意识和自觉创作精 神大为增强。举例:孟子和庄子。 就文学风格而言,此时是百花齐放。

初一上册语文第小8课笔记

初一上册语文第小8课笔记

初一上册语文第小8课笔记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文学史》,先简要介绍了中国文学史的演变,主要包括古典文学、近现代文学以及当代文学三个时期,并介绍了每个时期的特点及代表性的文学作家和作品。

然后我们还讨论了中国文学发展的两条源流:一是古典自由文学,主要以唐宋为主,字里行间都体现出诗人的自由思想,是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贡献;二是现代观念文学,以现实主义及社会主义文学为主,关注社会现实,反映人民群众的感情,给中国文学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在讨论中,我们还回顾了中国文学史上划时代的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以及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家如曹雪芹、鲁迅、冰心等,参讨论了他们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最后,老师指出,中国文学自古以来精彩纷呈,充满了探索精神和激情,是文学史上瑰丽的宝石,其精彩不容忽视,今天学习、讨论已经成为对中国文学发展不断给予支持和推动的重要环节。

结合老师的讲授,我们发现,历史的演变以及现代的发展,都促成了中国文学不断发展和进步,推动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比如,古典文学的审美观和艺术感觉给我们带来了别样的享受;现代文学聚焦社会现实,反映人民生活状态,传达出激情与温暖,使文学更加接地气;更重要的是,新中国建立后,文学发展经历了从内容到形式的革新,使中国文学更加多元化,更加繁荣兴盛,让更多的人们参与进来,为中国文学的发展注入无尽的活力。

因此,可以说中国文学发展是一个历史演变的过程,它已经历经了古典文学、近现代文学、当代文学等多个时期,每个时期都有推动中国文学发展的先驱者,每个人带来的贡献都极为重要,最终形成了当今中国文学的繁荣发展。

只有不断学习和讨论,才能帮助中国文学不断发展壮大,把中国文学贡献给世界,使其走向更加宽广的舞台,谱写更加精彩的文学乐章。

中国文学史第三卷复习资料

中国文学史第三卷复习资料

填空、选择柳开宋初在文学理论上鲜明的提出复古主张的,首推柳开。

柳开把道统和文统合为一,把文看作是明道的工具,并因而反对文体华丽。

这种理论在宋初本应起到矫正五代浮华文风的作用,可是柳开过于强调道的重要性而忽视文采,而他说的“道”又仅仅指“圣贤之道”,因而容易使文学沦为道统的附庸,加上柳开为人粗豪狂诞,文章又写得艰涩难读,所以尽管大声疾呼,却应者寥寥,没有对文坛产生过实际的影响王禹称学杜王禹称的闲适唱和诗大多作于早年,他晚年自编《小畜集》时这类诗收录很少,表现出深刻的自省意识。

正是由于这种自省意识使他从宋初白体诗人的群体中游离出来。

也使他从学习白居易进而以杜甫为典范。

他对杜诗艺术境界的借鉴导致了对浅俗平易的白体诗风的超越。

王禹称诗中的新气息王禹称的诗平易流畅,简雅古淡,在宋代白体诗中独树一帜,已初步表现出对于平淡美的追求。

他的长篇诗歌叙事简直,议论畅达,已开宋代散文化、议论化的风气,清人吴之振说“元之独开有宋风气”黄庭坚(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创作的诗称为黄庭坚体、山谷体点铁成金、脱胎换骨,北宋诗人黄庭坚提出的创作理论吴文英字军特,号梦窗,词中李商隐。

与号草窗的周密并称“二窗”。

词作称为梦窗词。

他的词重视格律,重视声情,讲究修辞,善于用典,时空场景的跳跃变化不受理性和逻辑次序的约束,且缺乏必要的过渡与照应,情思脉络隐约闪烁而无迹可循。

这强化了词镜的模糊性多义性,但也增加了读者理解的难度。

梦窗词语言生新奇异,一是语言的搭配、字句的组合,往往打破正常的语序和逻辑惯例。

二是语言富有强烈的色彩感、装饰感和象征性。

梦窗词字面华丽,意象密集,含意曲折,形成了密丽深幽的语言风格。

但雕绘过多,时有堆砌之病、晦涩之失,故不免为后人所诟病他长达240字的自度曲,是词史上最长的词调《莺啼序》梅尧臣北宋诗人。

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他与欧阳修、苏舜钦齐名,并称“梅欧”或“苏梅”元好问元好问的文学成就:元好问是金元时期杰出的文学家,他在诗、文、词、文学批评等方面都有很高建树(1)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是唐宋以来最系统、最全面的一组论诗绝句,集中体现了他的审美追求和诗歌创作观。

游国恩《中国文学史》笔记考研题及典型题详解(唐代通俗文学和民间歌谣)【圣才出品】

游国恩《中国文学史》笔记考研题及典型题详解(唐代通俗文学和民间歌谣)【圣才出品】

第12章唐代通俗文学和民间歌谣12.1 复习笔记一、变文1.含义变文是寺院僧侣向听众作通俗宣传的文体,一般是通过讲一段唱一段的形式来宣传佛经中的神变故事。

正像佛经中神变故事的图画叫作变相,这种文体称作变文。

2.特点(1)直接继承了佛经里以散文叙说以偈语宣赞的形式;(2)接受了我国民间流传的故事赋、叙事诗的影响,在诵说时运用大量的四言六言句子,而在吟唱时采用五言诗或七言诗的形式。

3.敦煌变文一般所说的敦煌变文实际包括宣讲佛经的作品和其他通俗讲唱文学作品。

(1)宣讲佛经的作品宣讲佛经的主要有讲经文和变文两类。

①讲经文都先引一小段经文,然后边讲边唱,加以敷演,如《妙法莲花经讲经文》、《维摩诘经讲经文》等。

②变文直接讲唱佛教故事,不引经文,如《降魔变文》、《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等。

这些作品主要是佛教教义的宣传,充满了因果报应、地狱轮回、人生无常等思想,还夹杂着一些封建道德观念。

它们规模的巨大和幻想的丰富都在当时其他通俗文学之上。

(2)和佛教俗讲流行的同时,民间艺人也采用变文的形式讲唱故事这类作品一般较有生活气息和现实意义,多以讲唱历史故事为多,如《伍子胥变文》、《孟姜女变文》等。

二、俗赋、话本和词文1.俗赋《韩朋赋》、《晏子赋》、《燕子赋》。

当时有些通俗文学作品出自文人手笔,并在行院里演唱。

2.话本以散文叙说故事,很少或没有诗歌配合,有《庐山远公话》、《韩擒虎话》、《叶净能话》。

其中,《叶净能话》故事曲折动人,语言在较大程度上摆脱了俗赋的骈俪作风,可说是现传唐人话本里较有代表性的作品。

3.词文全用七言诗歌唱,一韵到底,有《季布骂阵词文》和失题的董永唱词。

其中,《季布骂阵词文》全诗故事曲折,铺叙详赡,长达三百二十韵,四千四百多字,可以看做是我国唐代以前最长的叙事诗。

3.俗赋、话本和词文的艺术特色(1)一些作品富于幻想,较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但缺乏对现实生活的细致描绘。

(2)对人物外貌、动作及场面有许多夸张性的渲染,但缺少人物内心的刻画。

2024年小学语文必掌握的文学知识点

2024年小学语文必掌握的文学知识点

小学语文必掌握的文学知识点小学语文必掌握的文学知识点11.“唐宋八大家”指唐朝的韩愈、柳宗元,宋朝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

“唐宋八大家”的说法缘自明代茅坤编定的一本书《唐宋八大家文钞》。

2.苏轼说:“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之,而古今之能事毕矣。

”(“子美之诗,退之之文,鲁公之书,皆集大成者也。

”) 苏轼对杜甫的诗、韩愈的文、颜真卿的书法、吴道子的画,评价极高。

苏轼,字瞻,号东坡居士。

是稀有的全才,诗、词、文、书、画无不精妙。

开创豪放词派。

3.奥运口号“更快、更高、更强”。

在举办第29届奥运,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吉祥物“福娃”(5个).4.三国时期“三曹”指曹操、曹丕和曹植三父子。

集中体现“建安风骨”特点的代表作家。

北宋时期“三苏”指苏洵、苏轼和苏辙三父子。

三班:汉朝史学家、政治家班固、班超、班昭兄妹。

其中班昭是我国第一位女史学家。

书法“二王”指王羲之、王献之父子。

5.鲁迅:“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红楼梦》中主要人物有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

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流传于世仅八十回,后四十回由高鄂补写。

《红楼梦》,堪称中国最伟大的文学作品,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时称“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

现在已成了一门“红学”。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有很多的诗词。

并在第四十八回借香菱之口对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句作了精采的评论,认为诗中“直”、“圆”两字精妙,将大漠景色写得异常鲜明。

第五十回中,王熙风这样的俗人也可以说出“一夜间北风紧”这诗般的句子。

小学语文必掌握的文学知识点2小学语文文学常识必背1.毛主席喜欢唐代诗人“三李”指李白(浪漫飘逸),李贺(奇艳瑰丽),李商隐(沉思缜密)。

毛泽东代表作《沁园春雪》《长征》。

现当代诗人柳亚子“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高度评价毛泽东的词作。

三年级学霸笔记语文23课

三年级学霸笔记语文23课

三年级学霸笔记语文23课
三年级学霸笔记语文23课:《柳宗元》
本课主要讲述了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生平事迹和他对文学的追求。

柳宗元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文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诗歌和散文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在这一课中,我们了解到柳宗元年轻时勤奋好学,喜欢读书,而且才华横溢。

他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被选为进士。

然而,柳宗元并不满足于功名利禄,而是追求真理和智慧。

他辞去了官职,专心致志地研究文学和哲学。

柳宗元的文学作品以《赤壁赋》最为著名。

这篇赋描绘了东晋末年的著名战役——赤壁之战,以及其中的英雄豪杰和美丽的自然景色。

他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和深入的思考,表达了对战争的深刻思考和对和平的向往。

此外,柳宗元也是一位重要的散文家。

他的散文作品充满了智慧和深度的思考,如《永州司马青衫泪》等。

这些作品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视角,让读者对人性、社会和命运等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在学习这一课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了解了柳宗元的生平事迹和他对文
学的贡献,还学到了一些重要的写作技巧和思考方法。

柳宗元的作品让我们明白了文学作为一种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方式的重要性,同时也启发我们在写作中要有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思考。

通过学习柳宗元的故事和他的作品,我们不仅扩展了对中国古代文学的了解,还受到了他对追求真理和智慧的坚持的启发。

希望我们能像柳宗元一样,用心去思考,用笔去表达,成为有智慧的学霸。

柳永作品分类及篇目

柳永作品分类及篇目

柳永作品分类及篇目
柳永是中国古代文学家、音乐家,是宋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的作品以词曲创作为主,以其细腻、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深受当时文人雅士和广大民众的喜爱。

以下是柳永作品的分类及一些著名篇目:
1. 词曲
-《雨霖铃》
-《望海潮》
-《如梦令》
-《八声甘州》
-《谒金门·海上生明月》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锦瑟》
2. 话本
-《牡丹亭》
-《窦娥冤》
3. 杂剧
-《伽蓝记》
4. 杂文
-《吕洞宾》
这只是其中一些著名的作品,柳永的作品还有很多其他篇目,但由于历史原因,有些作品已经失传,我们无法详细列举。


永所写的词曲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独特的风格和才华被后世文人持续推崇和传承。

第10课《小石潭记》课件

第10课《小石潭记》课件

字音字形
篁(huáng ) 珮( pèi ) 洌( liè ) 坻( chí ) 屿( yŭ )山甚( kān ) 怆(chuàng) 邃( suì ) 寥( liáo ) 俶(chù ) 翕 ( xī ) 佁( yĭ )
文意疏通
活动二:初读文本,翻译课文
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利用课文注解和 工具书,用“Ο”圈出重点字词,尝试翻译 课文。用“∆”标识不明白的字词。
第一层:乐——“隔篁竹,闻水声”,引起内心之
“乐”。于是,兴致勃勃,“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清冽的潭水、多样的石头、蓊郁的潭树,都洋溢出作 者内心的愉悦之情。
第二层:乐——潭中鱼儿,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似与游者相乐”, “我”完全沉浸其中。
物与我融而为一,作者从自然界中得到充分的慰藉。
第三层:悲——顺着潭西南而望,水源曲折,幽深
不可测,再加小石潭周围“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环境清冷幽寂,心中被贬谪的清寂苦闷、失意落寞 立刻被触痛唤起,无限凄凉尽在心头。

史难给了他一份宁静,使 他有足够的时间与自然相晤, 与自我对话。于是,他进入了 最佳写作状态,中国文化史拥 有了《永州八记》和其他篇什, 华夏文学又一次凝聚出了高峰 性的构建。
——《柳侯祠》余秋雨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 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曰恕己,曰奉壹。
补充注释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 好像

初二语文上册《周亚夫军细柳》笔记+文学常识+问题+主题

初二语文上册《周亚夫军细柳》笔记+文学常识+问题+主题

初二语文上册《周亚夫军细柳》笔记+文学常识+问题+主题一、作者简介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史学家和文学家。

主要著作有《史记》《悲士不遇赋》《报任安书》等。

二、故事背景《细柳营》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写的是汉文帝后元六年(前158)的事。

这年冬天,居住在北方的匈奴六万多人进攻西汉的上郡和云中,烧杀抢掠得很厉害。

汉文帝急忙调兵遣将,防守关隘。

过了一个多月,匈奴离去,汉兵又撤退了。

当时守卫长安附近的有刘礼、徐厉和周亚夫率领的三支部队,分别驻扎在霸上、棘门和细柳。

为了鼓舞士气,汉文帝亲自入营慰劳将士,本文讲的就是这次劳军的事情。

三、理解课文1.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注释】后六年:汉文帝在位实行过两个元年,这里指后一元年之后的第六年。

边:边界。

乃:于是。

以:任命。

军:驻军。

【译文】汉文帝后一元年之后的第六年,匈奴大举侵入边境。

于是(文帝)任命宗正刘礼为将军,驻军霸上;(任命)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棘门;任命河内郡的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用来防备匈奴。

2.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注释】劳:慰问,犒劳。

军:军营。

已而:随后。

之:动词,到,前往。

被:通“披”,穿着。

彀:拉(弓)。

持满:把弓弦拉足。

先驱:先行的卫队。

且:将要。

闻:听从。

诏:皇帝发布的命令。

八年级语文周亚夫军细柳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周亚夫军细柳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周亚夫军细柳知识点
周亚夫军细柳是一位中国古代文学家,他以其深厚的诗词才华而闻名。

以下是关于他的一些知识点:
1. 周亚夫军细柳的生平:周亚夫军细柳,字仲直,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

他在文学上的成就主要集中在宋仁宗宝祐年间。

他的父亲是周揚之,是一个很有声望的人。

周亚夫军细柳年轻时即显示出他非凡的写作才能。

2. 周亚夫军细柳的作品风格:周亚夫军细柳的作品以叙述大自然和描写美景为主要特点。

他通过生动的描写和优美的辞章,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感悟。

他的诗歌多用自然景物来象征人类的情感和命运。

他也是用清新自然的语言,用一种宽广的格局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

3. 周亚夫军细柳的代表作品:周亚夫军细柳的代表作品包括《闻思颇君销骨香》、《一蕉城上一蕉落》、《与顾垚中使同游杨柳堂》等。

这些作品既展示了他的写作才能,也反映了他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

4. 周亚夫军细柳的影响:周亚夫军细柳以其深邃的诗歌才华和独特的风格,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的诗歌充满了生活的智慧和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古代文人的情怀和境界。

以上是关于八年级语文中周亚夫军细柳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007《周亚夫军细柳》知识点整理笔记

007《周亚夫军细柳》知识点整理笔记

《周亚夫军细柳》知识点归纳《周亚夫军细柳》译文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于是,朝廷任命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任命河内郡郡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在细柳,以防备匈奴侵扰。

上自劳军。

文帝亲自去慰问军队。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文帝)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直接驰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不久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穿戴盔甲,刀出鞘,张开弓弩并拉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文帝的先行引导人员到了营门前,不能进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先导人员说:“皇上即将驾到!”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守卫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命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诏令。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过了不久,文帝驾到,也无法进入军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于是文帝就派使者拿了天子的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入营慰劳军队。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文帝的车马随从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纵马奔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于是文帝就控制住车马,慢慢前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到了主帅所在的营帐,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拱手行礼,说:“盔甲在身的将士,不行跪拜大礼,请允许我以军礼参见(陛下)。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文帝被他感动,表情变得严肃庄重,扶着车前横木俯下身子表示敬意,并派人向周亚夫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

”劳军仪式完成后离开。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后,许多大臣都感到惊诧。

柳树的诗句翻译及赏析

柳树的诗句翻译及赏析

柳树的诗句翻译及赏析柳树的诗句翻译及赏析关于柳树的诗句有很多,本文收集了部分描写柳树的诗句,整理后列表如下:《新柳》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杨万里。

其全文古诗如下: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百尺长的柳条轻拂过闪耀着银光的水塘。

柳色尚且还不是深青的,只是浅浅的黄。

未必柳条能蘸到水。

那是因为水中的柳影将它拉长了。

《咏柳》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曾巩。

其全文诗句如下: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当春天刚到来的时候,零乱的柳条还没来得及转变为浅淡的青黄色,它就倚仗着东风吹拂而飘忽摇摆,气势更加猖狂。

那些柳条只会使柳絮飞上半天,企图遮蔽日月的光辉,却不知秋季来临,天地间还将有一场又一场的严寒霜冻,到那时它就要枯萎凋零了。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甫。

其全文诗句如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翠绿的柳树,在河边摇荡,引来了爱嬉闹的黄鹂。

两只可爱的黄鹂鸟,不断的鸣唱,好像在赞颂柳树的美丽。

抬头一看,许多只又白又可爱的白鹭排着整齐的队伍,一齐向蔚蓝的天飞去,样子真是令人喜爱。

从小小的窗户里望出去,西边的山岭依然被白雪所覆盖,那洁白的雪,好像是永远溶化不掉的样子,一直罩在山顶上。

接着,我打开门,望着远远的湖泊,看着那正要远征的东吴战舰,一排排,一排排,真像是一条条水中的蛟龙啊。

《咏柳》作者是唐代文学家贺知章。

其全文诗句如下: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村居》作者是清代文学家高鼎。

其全文诗句如下: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话在远古时代的作用: 1、保持社会习俗及社会制度的意义和合理性。 2、把个人和集体融为一体的纽带。 3、宣泄种种情绪和情感
中国古代文献中,除了《山海经》等书记载 神话比较集中以外,其余都只是片段,有完 整故事情节的不多。
《诗经》《楚辞》取材于神话的诗篇较多。 例如《楚辞》《天问》这一篇。 《庄子》援引神话最多。《淮南子》对神话 的搜罗相当丰富。
小柳中国文学史学习记8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一章 上古神话
第一节 中国神话的产生和记录
概述:神话以故事或形象的方式表现了远古 人民对宇宙自然、人神话的主人公包括:神祗、始祖、文化英雄、 神圣动物等。
神话的意义通常显示为对某种自然或社会现 象的解释,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
中国古代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天, 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都是保留在《淮南子》 中。
天人合一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关于《山海经》 1、最有神话学价值。 2、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之间。 3、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 4、分为山经、海外经、海内经、大荒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