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国故运动中的_国学必读书目_之争

合集下载

学习传统国学的书本(通用)

学习传统国学的书本(通用)

学习传统国学的书本(通用)学习传统国学的书本(通用)国学以前也还有过”国故“、”国粹“之类的叫法。

但” ”国故“、”国粹“有很大的保守性。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学习传统国学的书本(通用),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习传统国学的书本1.《孙子兵法》孙子是我国古代兵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他觉察无际的军事哲理思想、博大精深的古典军事理论体系、辞如珠玉的文学语言,以及历代雄杰对其研究的丰硕成果,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被人们尊为“兵圣” 。

他的著作《孙子兵法》的历史意义早已跨越时空,超出国界,在全世界广为流传,荣膺“ 世界古代第一兵书”的雅誉。

2.《文心雕龙》《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第一部宏伟巨制,对文学起源、文体类别、神思、风格、修辞、鉴赏、作家人品、文学语社会变迁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

作者刘勰的文学观,以儒家为主,兼容道家和佛家思想。

他对人物和作品的评点,见解精辟,开中国文学批评史之先河,对后世影响深远。

作品风格刚健,富有诗意。

3.《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为言谈、轶事的笔记体短篇小说。

《世说新语》是研究魏晋时期历史的极好的材料。

其中关于魏晋名士的种种活动如清谈、品题,种种性格特征如栖逸、任诞、简傲,种种人生的追求,以及种种嗜好,都有生动的描写。

综观全书,可以得到魏晋时期几代士人的群像。

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进而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

鲁迅先生称之为:“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国学文化经典丛书《聊斋志异》《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书中描述了一个花妖鬼狐的世界,那些人与狐妖、人与鬼神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纯真爱情的篇章至今为人所传颂。

《聊斋志异》也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之巅峰,郭沫若曾评价它:“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古文观止》《古文观止》是一部纵横交美的古代散文选集,成书于清代,编者按历史的流程将一位位最优秀的作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依次编录,读之如同漫步中国古代散文发展史的长廊,沿波讨源,因枝求叶。

(整理)国学传统经典必备书目经史子集.

(整理)国学传统经典必备书目经史子集.

【经史子集】传统国学经典必备书目说明:任何书目都可能以偏概全,这是第一,第二,多半会带有个人喜好成份,这一点,就连胡博士的书目都受到梁启超先生的责问,何况我等区区小辈,还望方家不吝赐教。

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历来是我国图书传统的分类方法,题目即为传统国学经典必备书目,所以我一仍其旧,并参考其他学人,选出其中的最基本的核心书籍,简要略述如下:【经部】《十三经》及《十三经注疏》。

这是儒家的核心著作,要先理解经文的意义,再去做进一步的研究。

研究经学,我认为乾嘉朴学的治学方法是有意义的。

好的版本是中华书局的《十三经注疏》。

如再讲,可以说十三经几乎包含了整个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思想,但尤要者为:易经、诗经、尚书、礼记、左传、论语、孟子。

经部书是国学精华,语言文字之学(旧之小学)是基础,乾嘉以来诸大师小学功力多深厚。

只有这两关学扎实了,后面的就不怕了。

《说文解字》、《广雅》,这两部书很重要,先秦两汉的书很多字义的解释要靠它们,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和王念孙的《广雅疏证》注本较好。

另外还有《经传释词》《经籍纂诂》《经学历史》《经学通论》等。

《二十四史》及清史稿。

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主要是政治史)浓缩在书里面,虽说是帝王将相的家谱,但现在还没出现能代替它们的史书,所以也就必读了。

其中,前四史更是必读书,是纪传体史书的经典代表,文史俱佳。

除前四史外,《明史》亦佳。

《水经注》、《通典》、《文史通义》分别是地理书,政书,史评书。

尤其是通典,对我们了解唐以前的典章制度很有帮助。

另外有《史通》、《通志》、《文献通考》、《资治通鉴》、《国语》、《战国策》《二十二史札记》等。

《四库全书总目》、《书目问答》,目录学是作学问和入门的要旨,知道有哪些书,学什么看什么样的书是作学问、出成果的关键。

前者收书3500余种,后者也有2200多种。

近日我曾购得《輶轩语详注》一本,《輶轩语》原为张之洞撰,此书可视为《书目答问》的精简本,其中所列经典可作重要参考。

30部必读的国学经典书籍推荐

30部必读的国学经典书籍推荐

30部必读的国学经典书籍推荐国学经典是我们需要多看的书籍,多看一些经典的国学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文化修养,提高文学水平。

下面是由店铺给大家带来关于30部必读的国学经典书籍推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30部必读的国学经典书籍推荐一《论语》被公认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的孔子是影响中国文化,政治,制度等最深远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记录他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被中国称为"致圣"。

《道德经》老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所著的《道德经》博大精深,两钱多年来,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科学家乃至普通百姓,纷纷从中汲取智慧。

《庄子》庄子是道家集大成者,在战国时代那个动荡喧嚣的环境中,他的思想映射出一片宁静的光辉。

《庄子》一书堪称中华民族深邃而充满内蕴的思想,资源与哲学宝库,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每一个人的灵魂。

《孟子》被誉为儒家"亚圣"的孟子之所以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百世之师,是因为其著作《孟子》中体现的深刻思想。

孟子的一腔"浩然之气",以及:"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节操.钱年之后依然可以想见其雄风。

《墨子》作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强本节用、强国富民的经济理论,非攻反战、防御自卫的军事思想,别开生面、体系完整的逻辑学说,都集中体现在《墨子》一书中。

《荀子》荀子堪称集先秦诸子百家之大成者,对中国文化的传承产生过重大影响。

《荀子》中的五篇短赋,开创了以赋为名的文学体裁;他采用当时民歌形式写的《成相篇》,文字通俗易懂,运用说唱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政治、学术思想,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韩非子》能与儒家分庭抗礼的政治和哲学流派,秦国因此而完成统一大业,其犀利深刻的思想光芒照耀千古,还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

《韩非子》一书,重点宣扬了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

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理论,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为秦统一六国提供了理论武器,同时,也为以后的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根据。

国学就是孔子儒学传统

国学就是孔子儒学传统

国学就是孔子儒学传统20世纪20年代,围绕整理国故、国学书目和读线装书的问题,知识界发生了几次关于国学的论争。

回顾这段历史,有助于今天的国学讨论。

国故之争20世纪20年代的国学论争,始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传统与反传统的对立。

1919年,刘师培、黄侃、梁淑溟成立“国故月刊社”,创办《国故》月刊,“以昌明中国固有之学术”,批评文化思想界对孔子传统的激进态度。

自是,在对待国学问题上,学术界大致形成了拥孔派和反孔派的对立,其中以毛子水和张煊的对立为代表。

1919年,毛子水在《新潮》发表了《国故和科学精神》一文,认为国故不一定是“三纲五常”,也不一定是“四书五经”,“国故就是中国古代的学术思想和中国民族过去的历史”。

在“古代”与“现代”二元对立预设下,毛子水认为国故就是过去的历史材料,它好比是一具得了奇病而死的“尸体”,在今日世界学术上占不了什么重要位置。

虽说国故对现代没有影响,但对其研究是必要的,因为它可以理清一段中国的学术史和中国民族的历史,也可以揭发“国丑”。

毛子水的这些观点,立即遭到张煊的反击。

张煊在《国故》上发表了《驳新潮国故和科学的精神篇》,他以历史的眼光看问题,强调古代与现代、旧学术与新学术之间的连续性,反对古代与现代的对立二分。

张煊认为,国故就是孔子传统,它还“支配我国多数人之心理,于四万万人之心中,依然生存”。

只要国人不弃之不顾,肯继承创新,国故就可适应时势的需要。

国故派的薛祥绥则径直认为,国学研究就是为了发扬孔子道德,以挽救沦丧的世道人心,这颇能道出国故派把孔子传统当作国学的想法。

有意思的是,傅斯年、胡适也加入了论争。

傅斯年认为,研究国故有“整理国故”和“追慕国故”两种手段。

他本人最佩服整理国故的方法,而反对拥孔派追慕国故,因为它“忘了理性,忘了自己,真所谓其愚不可及了”。

胡适则批评张煊说,所谓国故能“应时势之需”,便是传统儒家“通经而政治平”的梦想。

1919年11月,胡适发表了《新思潮的意义》一文,系统地表达了五四反传统派对待国故的“纲领性”态度,他提出新思潮的四大原则,即“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

国学经典书籍有哪些_10部必读的国学经典书籍

国学经典书籍有哪些_10部必读的国学经典书籍

国学经典书籍有哪些_10部必读的国学经典书籍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都有影响极大。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国学经典书籍有哪些,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0部必读的国学经典书籍1《四书》《四书》不是一本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本书的合称,是国学的核心,要学好国学,熟读《四书》是基本功。

《大学》是相对于《小学》来说,是古时读书人入门必读经典;《中庸》是国学的心法;《论语》是两千年来国人思想的总源泉,《孟子》在宋朝后与《论语》并驾齐驱。

2《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孔子说:“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诗经》讲述的全是纯洁的思想、高尚的行为。

在艺术形式上,《诗经》还略显粗糙,艺术表现也不够成熟,但却篇篇都是正能量,是涵养精神最好的诗歌,其后的唐诗宋词,虽然在艺术形态上达到了巅峰,但这方面却远不如《诗经》。

3《传习录》读这本书,就可以知道明朝第一臣王阳明学问的梗概,著名的知行合一就来自这里。

阳明龙场一悟后脱胎换骨,成为千古佳话。

《传习录》这本书是阳明心学的主体,提出了满大街都是圣人、人人都有良知等观点,特别是对儒学进行了进一步阐释,使儒家思想脱离了朱熹理学的繁琐禁锢,变得简单、唯美、实用。

《传习录》后来风靡日本,对日本产生了很深的影响。

4《菜根谭》《菜根谭》是明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被认为是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

对正心诚意、修心养性、涵养品德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力量。

这本书集儒释道思想为一体,通过简易的诗句和警世的喻言表达出来。

读来使人心旷神怡,又感慨万千,想必是作者饱经世事沧桑后的深刻体会。

所以说:“嚼得菜根,百事可做”。

5《五种遗规》这本书是清朝名相陈宏谋所编辑,是清朝时期社会教育的教材。

编者感慨于世上多有弊端,在业余时间,采录前人在养性、修身、治家、为官、处世、教育等方面的论述和事迹,分门别类为《养正遗规》(教育儿童)、《教女遗规》(教育女童)、《训俗遗规》(移风易俗、处理乡亲邻里矛盾纠纷之类)、《从政遗规》和《在官法戒录》。

国学必读书目

国学必读书目

国学必读书目1.胡适开列的《中学国故丛书》目录胡适(1891~1962),早年留学美国,1917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62年病逝于台湾。

著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尝试集》等。

1920年,胡适开列了《中学国故丛书》目录,列举古籍31种,以备中学生阅读。

《诗经》《战国策》《论语》《庄子》《荀子》《楚辞》《淮南子》《论衡》《左传》《老子》《墨子》《孟子》《韩非子》《元曲选》《史记》《汉书》《明曲选》杜甫白居易陶渊明李白韩愈柳宗元王安石陆游辛弃疾关汉卿欧阳修朱熹杨万里马致远等人的文集。

2.胡适开列的《实在的最低限度的书目》1923年胡适应清华学校学生之请,开有《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收录图书约190种,后来根据它修订精简成《实在的最低限度的书目》。

书目答问/张之洞九种《纪事本末》老子/老子墨子闲诂/孙诒让元曲选一百种/臧懋循缀白裘/玩花主人西游记/吴承恩淮南鸿烈集解/刘安中国人名大辞典中国哲学史大纲/胡适四书韩非子/韩非周礼佛遗教经/迦叶摩腾、竺法兰等译阿弥陀经宋元学案/黄宗羲王临川集/王安石王文成公全书/王守仁章实斋年谱/胡适新学伪经考/康有为诗集传左传/左丘明乐府诗集/郭茂倩宋诗钞/吴之振,吕留良,吴自牧编论衡/王充法华经/鸠摩罗什译坛经/惠能明儒学案/黄宗羲朱子年谱/王懋竑清代学术概论/梁启超崔东壁遗书/崔述文选/萧统全唐诗/彭定求等宋六十家词/毛晋宋元戏曲考/王国维水浒传/施耐庵儒林外史/吴敬梓红楼梦/曹雪芹荀子集注3.梁启超开列的《最低限度之必读书目》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

年轻时从师康有为,师徒力主变法维新,时称"康梁"。

梁启超"戊戌政变"后逃亡日本,晚年讲学于清华学校等,曾任北平图书馆馆长。

长于史学,颇多建树。

著有《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清代学术概论》等。

1923年梁启超应《清华周刊》记者之约,拟就《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约160种。

有关国学的书籍

有关国学的书籍

有关国学的书籍
有关国学的书籍有:
1.《大学》。

规定了古人读书、做学问、为官应从哪里开始,遵循什么步骤,秉持何种心态,达到何种境界,能为自己建立一个初步的治学基础。

2.《三字经》。

一本浓缩中国历史文化百科全书,包括文学、历史、哲学、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

3.《千字文》。

南北朝时期,梁武帝让人在王羲之碑文中拓下了1000个字,由周兴嗣编撰成文,供皇子读书。

4.《百家姓》。

不建议读,推荐换成《增广贤文》,390句民间常用谚语,既可以当诗词,也可以积累处世哲学。

5.《论语》。

20章15900字,《论语》价值只有亲身读过才能体会。

6.《道德经》。

八十一章,八十一段话,每天读一章,如此往复,理解越来越深。

7.《易经》。

作为群经之首,要一辈子研读。

8.《黄帝内经》。

我国现存最早医学典籍。

9.《六祖坛经》。

被称为禅宗心学。

10.《了凡四训》。

核心是告诉人命由己造,福自己求。

11.《俞静意公遇灶神记》。

让人反思自身,消除欲望。

12.《曾国藩家书》。

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

胡适“整理国故”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

胡适“整理国故”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

胡适“整理国故”对新文化运动的贡献作者:付玲玲来源:《群文天地》2011年第02期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对于如何对待传统文化方面,胡适开创了用科学精神来整理研究国学的新方法,取得了令人难以企及的成就,为后学树立了严谨、务实的良好学风。

一、“整理国故”的提出1919年8月,针对守旧派以“抱残守缺”的态度来“保存国粹”的观点,胡适写了《论国故学——答毛子水》一文,初步提出自己对“整理国故”的看法:“用科学的研究法去做国故的研究。

”1919年11月,胡适在《新青年》7卷1号发表《新思潮的意义》一文,正式揭起了“整理国故”的旗帜,主张“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用无成见的态度,精密的科学方法,去寻那以往的文化变迁沿革的条理线索”,进而“看出它们原有的地位,还给它们原有的价值。

”二、胡适“整理国故”的基本观念与方法在整理国故运动中,胡适有意识地将自己的立足点与他心目中的复古派、国粹派区分开来,以批判的眼光、西方的学术观念来对国故进行系统整理,正因此,整理国故运动始终贯穿了胡适崇尚民主、科学、自由与思想解放的精神,贯穿着对旧文化所代表的价值观念强烈的质疑精神与批判眼光。

那么,到底什么是胡适反复强调的科学方法呢?1923年,在《(国学季刊)发刊宣言》中,胡适强调,我们必须在方法上“虚心采用他们的科学的方法,补救我们没有条理系统的习惯。

”文中提出的“历史的眼光”、“系统的整理”、“比较的研究”,成为当时不少新文化人公认的整理国故的“科学方法”。

1930年11月27日胡适在《介绍我自己的思想》一文中将他导师杜威的实验主义简约成他所理解的科学方法:“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这是汇通了古今中西思想精华的科学方法,并以此作为“整理国故”的法宝。

胡适发动“整理国故”运动,一定程度上也普及了国学知识,他关于中学国文教育的两次演讲,以及为清华大学学生所列的“一个国学最低书目”,得以让国学尽可能广大地普及,让治国学的法门在一般初学者中得以掌握,胡适的用心良苦在此又可见一斑了。

整理国故运动中的“国学必读书目”之争

整理国故运动中的“国学必读书目”之争


胡 、 国学 书 目之 争 梁
12 9 3年 2月 2 5日的《 方杂 志 》 出了胡 适 的 东 刊 《 个 最 低限 度 的 国学书 目》 该 书 目是胡 适 应 即 将 一 ,
入 其 中 , 图 以此 引领 青 年 学 生沿 着 他 的 白话文 学 试
史 和科学 的 思想史 两条 路往 下走 , 因此 , 个书 目也 这
导 , 度 出现 了推荐 国学书 目的热潮 。 多邃于 国学 一 许
但 书 目中 的思 路 , 现 了他 代表 北 京大 学研 究所 国 体 学 门同人 所撰写 《 国学季 刊 > 刊宣 言 》 < 发 中提 出 的研
究 国学 的三 大方 向 : 历 史 的 眼光 来扩 大 国学 研 究 用 的范 围 ; 系统 的整 理来 部勒 国学研 究的资 料 ; 比 用 用
是 胡适整 理 国故方 法论 的具体 展示 。
赴海 外 留学 的清华学 校胡 敦元 等 四位学 生 的请 求 而
开列 的 , 目的是让 他们 “ 其 在短 时期 中得 着 国故学 的 常 识 ” 同时 也 是 为 了答 复 四五 年 来 写 信 向他 请 教 , “ 国学 有何 门径 ” 治 的青年 学子 , 因此 , 书 目并非 为 该
胡适 的书 目刊 出后 , 很快 引起 了反 响 。《 华周 清 刊》 记者 写信 对书 目有关 方面 的 问题 表 示疑义 : 首先
“ 国学有 根柢 的人 设想 ” “ ,只为 普通 青年 人 想得一 点
系统 的 国学 知识 的人设 想” 。胡适 还指 出 , 个书 目 这 “ 是 一个 法 门” 叫做“ 史 的 国学 研 究法 ” “ 是 也 , 历 ,就
之士 根据 自己研 习国学的经 验纷 纷 向青 年学 子推 出 自己的“ 低 限度 的国学书 目” “ 最 、 国学 入 门书要 目” 、 “ 国学书 目” , 治 等 以此 来 指导 青 年 人进 行 国学 方 面

整理国故

整理国故

整理国故——《国学季刊·发刊宣言》读书笔记在诸多学术领域,胡适都扮演了一个“但开风气不为师”的角色。

从疑古辨伪学的角度看,胡适是“整理国故”①运动的首倡者,因而他对中国现代疑古运动的倡导作用是不可否认的。

在这篇文章中,胡适用一种积极口吻谈论了从明末到民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的成就。

但就其存在的问题,胡适也毫不避讳的指了出来。

他认为:三百年来第一流的学者的心思精力都在研究古学这一方面,但是却只有一点点的成果,都是有这些缺点的缘故。

其缺点不外乎有三方面:(一)研究的范围狭窄。

“一切的古学都只是经学的丫头。

”也就是说那些大家们也只是把眼光局限在了儒家的几部经书上。

三百年的心思才力,始终不曾跳出这个圈子去。

(二)只重训诂,而轻义理。

“鸳鸯绣取从君看,不把金针度与人。

”清朝的学者只是天天一针一针的学绣,始终不肯修鸳鸯。

所以尽管他们辛苦的去做,在社会的生活思想上几乎全不发生影响。

三百年第一流的精力,两千四百三十卷的《经解》,却不敌朱熹一个人的几部启蒙小书!这就是只重小学训诂,而轻视义理的悲剧。

(三)缺乏参考对比的材料。

这些第一流的学者排斥“异端”,在几部儒书里兜圈子,却始终打不破一个“陋”字。

所以,我们借鉴与前人的成功和失败,然后可以决定我们现在和将来研究国学的方针。

这篇文章是胡适先生主要治学方法的概述,是其学术精华的浓缩。

但胡适虽倡导疑古,可其影响却主要只是体现在方法论层面,实际工作方面的成果,并不是特别的突出。

我们来看一下胡适就针对上述缺点一一提出了自己的研究思想和方法。

(一)扩大研究范围。

亦即“整理国故”。

是说要扩充国学的领域,包括上下三四千年的过去文化,打破一切的门户和成见:拿历史的眼光来整统一切,认清“国故学”的使命是整理中国一切的文化历史,撇除一切门户之见。

还前人、历史事件一个本来面目,然后评判各代各家各人的义理的是非。

“不还其面目,则是多诬故人;不评判是非,则是多误今人。

”(二)注意系统的整理。

必读的国学经典书籍10本

必读的国学经典书籍10本

必读的国学经典书籍10本中国历史上“国学”是指以“国子监”为首的官学,自“西学东渐”后相对西学而言泛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

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必读的国学经典书籍推举10本,以供大家参考!必读的国学经典书籍10本1、《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见、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高校》《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2、《道德经》《道德经》,又名《老子》,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记录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学说。

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

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3、《庄子》《庄子》是庄子学派的著述总集,道家的重要典籍。

现存《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

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外篇、杂篇是庄周弟子及后学所作。

庄子名周,战国中期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曾做过管漆园的小吏。

他追求精神自由,视名利地位如粪土腐鼠。

齐王慕名曾派使臣携重金聘他为相,庄周回答,宁愿在脏水沟里自由玩耍,不愿受当权者的羁绊,拒绝了聘请。

4、《孟子》孟子,名轲,字号在汉代以前的古书没有记载,但曹魏、晋代之后却传出子车、子居、子舆等三个不同的字号,字号可能是后人的附会而未必可信。

山东邹城人。

在十五、六岁时到达鲁国后有一种说法是拜入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下。

孟子是中国古代闻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著有《孟子》一书。

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

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5、《墨子》墨子,名翟(dí),华夏族,滕国人。

胡适“整理国故”思想的国学渊源探析

胡适“整理国故”思想的国学渊源探析
都 渗 透着 浓 浓 的理 学 遗 风 。更 重 要 的 是 , 适 早 年 接受 了较 为 完 胡
关键词 : 胡适 ; 整理 国故 ; 国学; 渊源
中图 分 类 号 :2 11 D 6 . 文献标识码 : A
整的宋明理学 的教育 , 完了朱 熹校 注的 《 读 大学 》 《 、 中庸》、 论 《 语》 《 、 孟子》、易经》 , 《 等 尽管幼年胡适对 书中的含义并不十分清 楚, 但是这段学 习经历为其奠定了理学基础。理学对他影响最大 的莫 过于改变 了他 的宗教 观。他 回忆说 , 幼年时 , 某天读到朱子
定 一切 价值 ” 为 “ 判 的 态度 应 该 持 何 种 态 度 , 适 回 答 “ 是 评 判 的 态 度 ” 即 胡 也 ,
步读到范缜 《 神灭论 》 中反佛教的几句话“ 形者 神之质 , 神者形
之用也 , 神之 于形 , 犹利 之于刀 , 闻刀末而力存 , 未 岂容形亡而神 在哉 ? 两者 的观点彻底 打消 了胡适 地狱 和轮 回的顾 虑 , ” 大大影
文 章编 号 :6 3— 1 1 2 1 )6— 14— 2 17 2 1 (0 0 o 0 9 0
1胡 适“ 整理 国故” 思想 略览
“ 国故 ” 括 中 国 旧 有 的 一 切 学 术 文 化 。胡 适 虽 然 不 是 “ 包 整
《 小学 》 里记 载司马光 的一句话 “ 既朽灭 , 形 神亦 飘散 , 虽然挫烧
“ 整理国故” 。胡适 “ 整理 国故” 的初衷 在于通 过 “ 评判 的态 度” 和“ 科学的精神 ” 等西方科 学 的思想和 方法 , 中国旧有学 术思 对
想进行整理和研究 , 去伪存真 , 去芜存 菁 , 还其一个 真实 的面 目,
从而达到再造文明 的 目的 , 在胡适 等人 的大力 倡导之 下 , 整理 “ 国故” 在二十世纪 二 三十年 代达 到高潮 。胡 适不仅 提 出 了深 刻 而全面的理论 方法 , 而且身体 力行 , 运用 其理论 进行 大量 “ 理 整 国故” 的实践活动。如他诱发 了古史 讨论 , 开展 中国哲学史 以及 禅宗史的研究 , 对中国白话 文学史 的整 理 , 中国章 回小说 的考 对 证和研究等等 , 都是二 十世 纪 中国学术 文化史 上 富有价值 的工

整理国故中国学术的转变与新生

整理国故中国学术的转变与新生

COVER STORY整理国故中国学术的转变与新生文I 刘大胜理国故作为新文化运动的 直接产物,是新文化同仁倡导、诸多学人参与的一场学整术运动,延续数载,对中国学术发展和思想建设贡献卓著。

新文化运动同 仁接受西方思想,部分人还接受西方 严格的学术训练,以批判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提倡口号之后,自然要有 学理的证明,自然会有后续的整理国 故思潮。

另一方面,各种文化保守主义者也在寻找理论根源,反对新文化运动的偏激主张,这也使得对立的双/ 20世纪初的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内景。

新文化运动展开后,国人运用科学、理性和批判的态度,开展了以强调明了古代文化,还其本来面目和价值的整理国故运动。

其中,用现代学术视野重新审视敦煌文物等历史资料,也成为整理国故运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方有了一个共同的研究范围和研究领 域。

虽然研究方向、问题导向和价值诉求背道而驰,并且有过激烈的争论,但共同促进了现代学术范式的建立和 科学研究方法的普及。

新文化运动的催生“国故”一词在中国早已有之,原义是国家遭受的重大变故,后来演变为典章制度等。

国故学是新造的一个 概念,最早来源于毛子水《国故与科学的精神》。

胡适在《论国故学——答毛 子水》一函中加以引用。

后来还在《国 学季刊》发刊词中重新做了一番解释,认为国学是国故学的缩写,中国过去的一切文化历史是国故,研究这些文化历史的学问是国故学,简称国学。

作为一场巨大的思想启蒙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倡导科学与民主,对中国传统文化展幵激烈的批判,打破了长久以来束缚在人们头脑中的偶像崇拜,极大地促进了思想解放,激发国人运用科学、理性、批判的态度重新审视自身文化。

因此可以说,整理国故的思想来源于新文化运动,或者说新文化运动催生了整理国故运动。

在研究态度上,主张用批判的态 度整理国故,这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理性精神的延续。

胡适认为,批评的态度简单说来,就是凡事要重新分别一个好与不好,重新估定一切价值。

研究学术不是要去卫道,也不是从国故里求得什么天经地义的道理来安身立 命。

国学读书书目推荐

国学读书书目推荐

国学读书书目推荐1. 《战国策》西汉"刘向集录战国时期谋臣策士游说和辩论的策略书。

2. 《史记》汉"司马迁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纪传体史学、传记文学之先河。

3. 《水经注》北魏"郦道元我国六世纪前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4. 《洛阳伽蓝记》后魏"杨衒之现存文史典籍中寺塔记的典范之作。

5. 《贞观政要》唐"吴兢古代帝王统治术之专著,后世治国者之圭臬。

6. 《史通》唐"刘知几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史学评论专著。

7. 《文史通义》清"章学诚是我国古代史学理论之代表。

8. 《书目答问》清"张之洞指导治学门径的必读书目,嘉惠一代学林。

9. 《山海经》战国"佚名我国最古老的地理学著作,最古的博物书、最古的神话小说故事。

10. 《穆天子传》战国"佚名我国最早的游记。

11. 《国语》战国"佚名我国最早的国别史。

1. 《淮南子》西汉"刘安汉初新道家的代表作。

2. 《公孙龙子》战国"公孙龙战国时期名家的代表作,创建了我国最早的逻辑学。

3. 《墨子》战国"墨翟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代表著作。

4. 《荀子》战国"荀况先秦儒家学说集大成之著作。

5. 《孙子兵法》春秋"孙武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述。

6. 《吕氏春秋》战国"吕不韦综合百家学说,建构一统理论。

杂家学说代表作。

7. 《尹文子》战国"尹文“宋尹”学派始祖,尹文论法术和形名的专著。

8. 《新书》西汉"贾谊汉代杰出的政论文集,鲁迅誉为“西汉鸿文”。

9. 《法言》西汉"扬雄首部儒学批判专著。

10. 《老子》春秋"李耳“道家最精要之书。

”梁启超语11. 《庄子》战国"庄周先秦最有文彩的哲学著作。

12. 《列子》战国"列御寇常言人之所未言,“气伟而采奇”《文心雕龙》语13. 《韩非子》战国"韩非战国时期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的著作14. 《鬼谷子》纵横家始祖,兵家法宝。

国学必读书籍

国学必读书籍

弘扬传统文化,振兴中国国学国学必读经典30书第1部《论语》孔子(春秋公元前551-前479)第2部《道德经》老子(春秋生卒年不详)第3部《庄子》庄子(战国约公元前369-前286)第4部《孟子》孟子(战国约公元前372-前289)第5部《墨子》墨子(战国约公元前468-前376)第6部《荀子》荀子(战国约公元前313-前238)第7部《韩非子》韩非(战国公元前280-前233)第8部《孔子兵法》孙武(春秋生卒年不详)第9部《左传》左丘明(春秋生卒年不详)第10部《楚辞》屈原(战国约公元前340-前278)第11部《吕氏春秋》吕不韦(战国?-公元前235)第12部《史记》司马迁(西汉约公元前145-前87?)第13部《汉书》班固(东汉32-92)第14部《论衡》王充(东汉27-约97)第15部《嵇康集》嵇康(三国·魏约223-约263)第16部《陶渊明集》陶渊明(东晋约365-427)第17部《世说新语》刘义庆(南朝·宋403-444)第18部《文心雕龙》刘勰(南朝·梁约465-约532)第19部《六祖坛经》慧能(唐代638-713)第20部《韩昌黎文集》韩愈(唐代768-824)第21部《资治通鉴》司马光(北宋1019-1086)第22部《苏东坡全集》苏轼(北宋1037-1101)第23部《四书章句集注》朱熹(南宋1130-1200)第24部《传习录》王阳明(明代1472-1529)第25部《焚书》李贽(明代1527-1602)第26部《日知录》顾炎武(明末清初1613-1682)第27部《明夷待访录》黄宗羲(明末清初1610-1695)第28部《读通鉴论》王夫之(明末清初1619-1692)第29部《龚自珍全集》龚自珍(清代1792-1841)第30部《人间词话》王国维(清末民初1877-1927) 《易经》国学探讨群——437468114。

中国历史必读政治军事书目

中国历史必读政治军事书目

中国历史必读政治军事书目
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中国历史必读书目
政治军事
《孙子兵法》春秋孙武——世界现存最早的“兵家圣典”
《鬼谷子》春秋鬼谷子——研究纵横捭阖之术的千古奇书
《孙膑兵法》战国孙膑——战国兵书之杰
《商君书》战国商鞅——集中体现法家军政思想的专著
《六韬》战国佚名——开兵家权谋之先河
《战国策》西汉刘向——战国政治斗争最完整的文献记录
《三略》西汉佚名——中国第一部专述战略的兵书
《贞观政要》唐吴兢——反映“贞观之治”的政论专著
《唐律疏议》唐长孙无忌等——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刑事法典
《三十六计》明末清初佚名——汇集兵家奇谋方略之杰作
《孔子改制考》清康有为——轰动晚清思想界的变法理论专著
科学技术
《夏小正》春秋佚名——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农事历书
《黄帝内经》春秋战国佚名——中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
《九章算术》西汉佚名——中国古代数学形成完整体系的标志
《周髀算经》西汉佚名——中国现存最早的天文算法类专著
《说文解字》东汉许慎——中国首部以部首编排的
《伤寒杂病论》东汉张仲景——中医学方书鼻祖
《齐民要术》北朝贾思勰——世界最早、最系统的农业科学专著《千金方》唐孙思邈——确立中医学分科的“百代之师”
《开元占经》唐瞿昙悉达——中国古代占星术大全
《茶经》唐陆羽——世界上第一部茶文化专著
《梦溪笔谈》北宋沈括——中国古代笔记体百科全书
《洗冤集录》南宋宋慈——世界上最早的法医学专著
《本草纲目》明李时珍——东方中医药学百科巨典
《农政全书》明徐光启——采集百家之长的农业百科全书《天工开物》明宋应星——世界上第一部工农业综合性著作。

2023年教师招聘之中学教师招聘过关检测试卷A卷附答案

2023年教师招聘之中学教师招聘过关检测试卷A卷附答案

2023年教师招聘之中学教师招聘过关检测试卷A卷附答案单选题(共30题)1、It is no good on dwelling the past. Whatexisted or happened in the past may have been beautiful or exciting and may nowbring profound and precious memories, but the past is dead, and it is nothealthy for living spirits to linger over a world inhabited by ghost. The pastmay also be a place of horror, of regret, of spilled milk, of unfortunate deedsthat cannot be undone, of sad words like "might have been." However,it is painful and pointless to fixate on a period that cannot be relieved orrepaired. It is unproductive self-punishment. The past must be kept in itsplace, outlive and outgrow.A.Living with greatanxietyB.Heavily-pollutedenvironmentck of righteouspurpose for lifeD.Incapability ofcontrolling life events【答案】 A2、实验课上.老师将两张刚刚制好的永久装片和两张写有“球形细菌”和“酵母菌”的标签交给你,请你借助光学显微镜正确地将标签贴好,你的依据是( )。

国故名词解释

国故名词解释

国故名词解释“国故”一词在辞海中的释义为,本国固有的学术文化。

现一般认为其起源于胡适的整理国故思潮,1923 年胡适创办《读书杂志》和《国学季刊》,提出“少说点空话,多读点好书”的口号,提倡以所谓科学方法从事“国故学”,并拟定一近 200 部的“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

称青年排队游行,高喊打倒英日强盗,算不得救国事业。

要安心独坐图书馆,踱进研究室,整理国故。

此主张遭鲁迅、郭沫若、茅盾等文化界人士的反对。

世殊事异,和平年代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评判其观点,还是有几分道理的。

对于“保存国粹”的主张,胡适作出激烈批评:“现在有许多人自己不懂得国粹是什么东西,却偏要高谈‘保存国粹’……现在许多国粹党,有几个不是这样糊涂懵懂的?这种人如何配谈国粹?若要知道什么是国粹,什么是国渣,先须要用评判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去做一番整理国故的工夫。

”几年后他写道:“中国的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都是我们的‘国故’;研究这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学问,就是‘国故学’,省称为‘国学’。

‘国故’这个名词,最为妥当;因为他是一个中立的名词,不含褒贬的意义。

‘国故’包含‘国粹’;但他又包含‘国渣’。

我们若不了解‘国渣’,如何懂得‘国粹’?”这些可说是他提倡“整理国故”的本意,也可说是“整理国故”的纲领。

亦即要通过“整理国故”分清传统文化中的精粹与糟粕,去芜存菁,再造新的文明。

这一思路有存有去,有舍有取,重视传统,却意在创新,相当平稳。

同时,采取评判的态度来研究中国的旧时代文学作品,弘扬国粹的同时也对“国渣”加以批判,也正是笔者开创此公众号的缘由。

在《〈国学季刊〉发刊宣言》中,胡适还提出了整理国故的具体方法:一是“用历史的眼光来扩大国学研究的范围”,突破传统朴学仅把义理之辨的儒学经典作为研究对像的狭窄范围,将一直被视为不入流的古代各类稗官野史、街谈巷议、“三教九流”与这些经典一样作为历史研究的对象,这就使研究对象极大地丰富,并且必然填补许多研究的空白。

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

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

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在中国文化史上,1925年的“青年必读书”风波,是一个非常著名的事件。

当时的《京报副刊》征求“青年必读书”,胡适和梁启超在鲁迅之前都开过“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鲁迅则写作《青年必读书》文章,主张青年应“少读甚至不读中国书”。

这一观点至今仍然受到学者的批判,很多人据此断定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全盘否定。

然而,事实上却并非如此。

鲁迅的文章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针对胡适“整理国故”思潮的反应。

胡适处在北大的中心位置,他在整个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都是非常活跃的,可以说是“全方位的领导”。

胡适提出了“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的纲领性主张,其后五年,从1924年开始,鲁迅在一些场合批评胡适“整理国故”的主张。

为什么要等到五年之后才发表意见?鲁迅在五四之后采取了沉默和冷眼旁观的态度,他对中国问题的思考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路。

他不轻易卷入论争的漩涡,习惯等到蜂拥而起的社会思潮渐渐安静下来的时候,看清楚社会的反应以及对社会的影响之后,才发表意见。

这种深思熟虑的作风使得鲁迅似乎总是慢了半拍,但这种“慢半拍”,却使他成为最冷静的毫不留情的批判者。

鲁迅批判“整理国故”,是将其作为一种社会思潮来批判的。

倘若某个人出于个人的爱好,喜欢“钻故纸堆”,喜欢研究古代的东西,实在是无可非议。

鲁迅本人也因为对中国古代小说史杰出的研究,被胡适大加褒扬。

中国古代文化是鲁迅个人读书修养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五四之后到1924年,鲁迅写作的杂文很少,极少对社会政治文化发表意见,他精力的很大一部分集中在对中国小说史的研究中,鲁迅在北大兼课主讲的也是“中国小说史”。

那么为什么鲁迅要尖锐地批评甚至连他自己都在从事的工作——“整理国故”呢?其中的原因就是,在鲁迅看来,“整理国故”不是作为个人爱好和学术积淀的提倡,而是成为了一种社会思潮。

作为社会思潮的“整理国故”是不值得提倡的,必须猛烈抨击。

“整理国故”的社会思潮是胡适提倡的,他的初衷在于建立学院派学术研究体制,与蔡元培的指导思想一脉相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年学子 ;同时 ,他们开列的书目缺乏西学那样的学 科分类 ,不利于青年从事专门的研究和“养成精攻一 门的 精神”。[3 ]( p258- 260) 因此无论是曹聚 仁还是徐剑
收到海内外名流学者开列的数目 78个 ,从 2月 11日 开始陆续登载 ,一直到 4月 9日结束。应邀开列书目 的 学 者 名 流 有 胡 适 、梁 启 超 、 周 作 人、 李 小 峰 、 徐 志
第 46卷 第 1期 2010年 2月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Jo urnal of Gua ng xi N or mal U niv er sity: Philo so phy and So cial Sciences Editio n
V o l. 46 N o. 1 Febr ua ry , 2010
[关键词 ]整理国故 运动 ;国学书目 ; 孙伏园 ;论争 [中图分类号 ] K20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1-6597( 2010) 01-0120-06
国学推荐书目作为 20世纪 20年代整理国故运 动中的一个热门话题深受当时社会各界的关注 ,以 胡适、梁启超推荐国学书目和 1925年《京报副刊》主 笔 孙伏园发起征求“青年必读书十部”的书目为先 导 ,一度出现了推荐国学书目的热潮。许多邃于国学 之士根据自己研习国学的经验纷纷向青年学子推出 自 己的 “最低 限度 的国 学书 目”、 “国学 入门 书要 目”、 “治国学书目”等 ,以此来指导青年人进行国学方面 的学习和研究 ,同时也借此表明他们对国学研究的 态度和对科学方法论的认识。
[收稿日期 ] 2009-11-08 [基金项目 ] 2007年浙江省社科基金项目“近代浙、皖、苏地域学术传统的比较研究” ( 06W ZT 001- 2)。 [作者简介 ] 王存奎 ( 1969- ) ,男 ,山东潍坊人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副教授 ,历史学博士 ,主要从事现当代社会思潮研究。
120
整理国故运动中的“国学必读书目”之争
王 存 奎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国内安全研究中心 ,北京 100038)
[摘 要 ]20世 纪 20年代出 现的开列“国学必读书目”热潮 ,是不同学派学人对 待传统文化的不同 态度
和治学方法在整理国故领域中的具体体现。 旧派与新人对于国学推荐书目的不同解读 ,以及为此产生的一些 争论 ,一定程 度上是他们自身对于 国学研究内在理路 思考的自然流露 ,也在某种意义 上体现出他们对中 西文 化的不 同态度以及对当时盛行的“科学方法”的不同理解。 相 关论争对当 时风行全 国学界的整 理国故运动 产 生了深远影响。
梁启超对胡适的书目评价不高 ,认为是“文不对 题” ,其弊在“挂漏太多”和“博而寡要” ,主要原因“第 一在不顾客观的事实 ,专凭自己主观为立脚点。胡君 正在做中国哲学史、中国文学史 ,这个书目正是表示 他自己思想的路径和所凭藉的资料” ,“第二点误处 , 在把应读书和应备书混为一谈。 结果不是个人读书 最低限度 ,却是私人及公共机关小图书馆之最低限 度”。此外 ,“史部书一概屏绝”也是其不足处 ,很难想 象 “ 国学 最 低限 度 ”里 面有 《三 侠 五 义》、 《九 命 奇 冤》 却没有《史记》、《汉书》和《资治通鉴》 ,因此 ,梁启超 认为胡适所开列的书目并不符合青年人国学入门的 实 际。[2 ]( p109- 112) 同时 ,梁启超也应《清华周刊》记者 之邀 , 于 1923年 4月 26日推出了其“竭三日之力” “专凭忆想所及” [2 ]( 而 p90) 撰成的《国学入门书要目及 其读法》 ,书目共收书约 160种 ,分作五类: 修养应用 及思想史关系书类 ,政治史及其他文献学书类 ,韵文 书类 ,小学书及文法书类 ,随意涉览书类。 其中梁著 《墨子学案》、《先秦政治思想史》、《清代学术概论》、 《中国历史研究法》以及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都 包括在内。
整个书目分工具之部、思想史之部、文学史之部 三个部分共 188种。虽然书目偏重文学史和思想史 , 但书目中的思路 ,体现了他代表北京大学研究所国 学门同人所撰写《〈国学季刊〉发刊宣言》中提出的研 究国学的三大方向: 用历史的眼光来扩大国学研究 的范围 ;用系统的整理来部勒国学研究的资料 ;用比 较的研究来帮助国学的材料的整理与解释。[ 2] (p 13)比 如 ,在胡适所推荐的明清两朝从《水浒传》到《老残游 记》共 13种语体文小说中 ,有 7种均有其所作的考证 或序 ;他在书目中还将自己写的《中国哲学史大纲》 (上卷 )、《章实斋年谱》、《五十年来的中国文学》和梁 启超的《大乘起信论考证》及《清代学术概论》列入其 中 ,试图以此引领青年学生沿着他的白话文学史和 科学的思想史两条路往下走 ,因此 ,这个书目也是胡 适整理国故方法论的具体展示。
胡适的书目刊出后 ,很快引起了反响。 《清华周 刊》记者写信对书目有关方面的问题表示疑义: 首先 是认为胡适书目中体现的国学范围过于狭窄 ,“似乎 只指中国思想史及文学史而言” ;同时书目中所列的 思想史与文学史的著作程度太深 ,不合于眼下青年 的国学“最低限度” ,且对都有留美可能的清华学生 而言 ,这个书目所拟之书“是无论如何都读不完的 , 因为书目太多 ,时间太少”。 因此希望胡适另拟一个 “无论学机械工程的 ,学应用化学的 ,学哲学文学 ,学
以梁启超、胡适二人在国学界的地位 ,他们开列 书目一事势必会引起社会各界特别是学术界的关 注 ,“胡梁所拟者 ,以盛名为之辅 ,乃不胫而走 ,坊间 汇订之书目 ,闻亦销行巨万” [3 ]( p99) ,各式国学书目纷 纷出台 ,其中以下述书目较具社会影响:
1923年 10月 ,李笠在胡、梁等人的基础上开出 《国学用书撰要》。李笠认为梁胡二目随手掇拾 ,尽管 指出了应读之书 ,但“不示人以关系与旁通之籍 ,是
缘 ,都对编制国学书目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吴稚晖则 摩、潘家洵、马裕藻、江绍源、朱我农、周国学书目为“灰色 堂、顾颉刚、俞平伯等。在征求和刊发的过程中 ,许多
的书目” ,认为“是一个于人大不利 ,于学无所用的东 读者来稿各抒己见 ,围绕着青年必读书目的开列展
一、胡、梁国学书目之 争
1923年 2月 25日的《东方杂志》刊出了胡适的 《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 ,该书目是胡适应即将 赴海外留学的清华学校胡敦元等四位学生的请求而 开列的 ,其目的是让他们“在短时期中得着国故学的 常识” ,同时也是为了答复四五年来写信向他请教 “治国学有何门径”的青年学子 ,因此 ,该书目并非为 “国学有根柢的人设想” ,“只为普通青年人想得一点 系统的国学知识的人设想”。 胡适还指出 ,这个书目 “也是一个法门” ,叫做“历史的国学研究法” ,“就是 用历史的线索做我们的天然系统 ,用这个天然继续 演进的顺序做我们治国学的历程” ,而且这个书目 “不单是为私人用的” ,也可作为中小学校图书馆及 地方图书馆藏书建设的指南。[1 ]
同胡适所推荐书目相比较 ,梁氏书目似乎更具 实用性: 胡氏书目侧重介绍著录的版本和书的内容 , 梁氏书目则在分类较细的前提下 ,还在每种书的下 面加上了向读者介绍读书方法的注释语 ,而且其后 附录中还加了《治国学杂话》 ,谈及了梁氏自己多年 治国学的体会 ,使得梁氏书目对青年学生入门国学 更具指导意义。但书目还是太庞大 ,远非青年学子短 时间内所能见实效 ,因此他也依胡适之例 ,圈定了其 中的 20多种作为“最低限度之必读书目” 。 [ 2] ( p105)
犹假人以舟 ,而不助以楫”。[ 4] ( 他 p805) 的书 目分类更 细 ,多达 370余种。
陈钟凡拟《治国学书目》多达 400余种。 19 23年 吴 虞在 成都 菇古 书 局出 版 了《中国 文 学 选读书目》。他认为梁、胡书目范围太广 ,不适合专门 研究文学的学生使用。应学生之请 ,吴氏开列了这部 文学方面的导读书目 ,书目虽名“文学” ,但并不拘泥 于集部 ,按经、史、子、集、音韵小学、目录校勘考订、 思想学术、类书几个类别 ,推荐要籍 40余种。为了便 于青年学生使用 ,每个类目之下又分专精与涉猎两 个等级 ,每种图书之下均详细开列出各种版本 ,间或 有指导性注语 ,用以指导学生阅读。[4 ]( p805) 19 25 年上 海 寻 源 中 学 教 师 汤 济 沧 参 考 梁 胡 等 推荐书目 ,印行《治国学门径》一书 ,其中 有自编的 《中小学国学书目》 ,旨在为学生“指示研究国学途径 之用”。[4 ]( p805) 1925年 4月汪辟疆写成《读书举要》 ,缘起于“梁 胡论列 ,可谓备矣 ; 鄙意尚嫌过多 ,非今日学子所能 尽读。…… 爰为芟其繁芜 ,补其漏略 ,不为高论 ,不事 铺张 ,所谓约者博之基 ,简者久之业” [5 ] ;此目后刊于 1926年 10月出版的《东方杂志》 (第 23卷 19号 )。 书 目分上下两篇 ,上篇包括纲领、丛载、稽考三部 ,下篇 包括 哲学、史 学、文学、文字 学四 部 ,共收 要籍 135 种 ,每书之下附有读法指导。尽管作者本人说是从简 约入手 ,但仍超过 100部。[5 ] 如此浩繁的国学书目 ,究竟对于青年学习国学 能够起到多大的指导作用 ,或者说究竟能在多大程 度上实现书目推荐者的初衷 ,不仅在参与拟列国学 书目者中意见不一 ,社会各界对此一事件的评论也 众说纷纭。 邃于国学的曹聚仁对书目的作用就持怀 疑态度。他认为 ,对于所开列的书目 ,“即有聪慧绝伦 之青年 ,排尽外务 ,竭其力以治之 ,月制一种 ,已叹观 止 ,抑且治梁目需十年以上 ,治胡目需十五年以上 , 李陈二目无论矣 ; 今欲使一般青年习此最低限度之 国学 ,且限其在短期间 ,愚百思诚不得其解。 况各目 中之各书 ,荒芜未治者十之三四 ,杂缀未有条理者十之 三四 ,待专门研究而后能通晓者十之二三 ,其一望了然 者不过十之一二”。[3 ]( p9 8- 100)因此 ,要让青年按照上述 国学书目去研习国学 ,恐怕只能是“头白可期 ,贯通无 日”。因此 ,曹聚仁断言 ,青年国故爱好者 ,“取四书目之 一 ,以为藏书之标准 ,或较通用 ,苟治国故学而确信四 书为入门要目为最低限度 ,其人非愚即妄”。[3 ]( p100) 也有论者认为胡、梁开列的书目受个人治学倾 向的影响太深 ,与其学养背景有着太多关系 ,就此而 言 ,其所开列的书目未必适合青年人的问学需求。如 徐剑缘指出: “梁先生以为胡先生自己喜欢哲学史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