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乡过渡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
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城市发展的挑战
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城市发展的挑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北京市的土地利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对城市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北京市经历了由农业为主的城市向现代化大都市的转变。
这个过程中,土地利用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
然而,这种变化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和挑战。
首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田面积不断减少,这给食品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农田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基地,然而,由于城市的扩张,大片的农田被规划为城市建设用地,导致粮食种植面积不断减少。
这给北京市的粮食安全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因此,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农田,确保粮食的供应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次,土地利用的变化也带来了城市交通的挑战。
随着城市的扩张,人口聚集在城区,交通压力急剧增加。
大量的私家车辆和交通拥堵成为了日常生活中的常态,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此外,城市建设用地的增加也导致了交通基础设施的不足,公共交通的发展滞后,致使城市内部和城市外部的交通出行变得十分困难。
因此,如何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合理规划交通网络,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成为了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第三,土地利用的变化还对环境和生态系统带来了挑战。
城市化过程中,土地被大规模开发建设,这导致了植被的破坏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大量的水泥和沥青路面覆盖了原有的土地,阻碍了雨水的渗透,导致城市内部的排水不畅。
此外,城市建设过程中也产生了大量的垃圾和废弃物,给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因此,如何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合理规划建设用地,保护生态系统,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最后,土地利用变化还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挑战。
城市化不仅意味着经济的发展和财富的积累,也意味着社会的转型和面临的问题的增多。
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增加了城市的就业压力和社会保障的需求。
然而,由于土地有限,城市建设用地的增加与人口的增长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导致了住房和基础设施的不足。
专题22 城乡土地利用及其演变的题型分析(解析版)
专题22 城乡土地利用及其演变的题型分析城乡土地利用是人类对土地自然属性的利用方式和目的意图,是一种动态过程。
经济增长、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土地利用管理政策和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如退耕还林工程)的变化以及气候变暖都推动了中国土地利用变化,但主要驱动力取决于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地理位置;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是耕地向建成区转化的主要因素,而地形、坡度等地理环境的差异是耕地向森林和草原转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以气温和降水增加为特征的气候变暖是东北和西北地区贫瘠草原和荒地转为耕地的主要驱动力。
一、乡村土地利用及变化土地利用结构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土地资源的可利用和已利用的程度及开发利用潜力。
乡村地区的土地利用,虽以农林渔牧用地即广义的农用地为主体,但其他形式的用地亦占一定的比重,包括住宅用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未利用地等。
乡村土地利用受人口迁移、城镇化及乡村振兴政策等的影响,土地利用形式发生改变。
1.人口外迁,导致农村劳动力减少,撂荒地增加,引发农业经营的新模式,如土地流转;2.城市化推进,交通、住宅等对耕地的占用等;人口的迁移变化会影响城市郊区化速度、土地开发状况、房地产发展状况;3.乡村引进工业,工业用地增加,农业用地减少,用地结构发生变化;4.退耕还林、农业保护政策等都会对农村土地利用方式产生影响1.(2022·山东·高考真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宋代以来,珠江三角洲某地的人们通过沿江沿海筑堤、修坝、淤地等一系列人工活动围垦田地。
堤围始建于宋代,初次合围(环绕围垦田地的外堤合拢)于明初,兴盛于清中叶。
下图示意该地不同时期的围垦景观。
(1)宋元时期,当地乡民沿水而居,居民点呈散点状分布。
分析居民点呈散点状分布的主要自然原因。
【答案】(1)地势低洼,河网密布,可利用的土地块小而分散。
【解读】(1)由图及材料可以推断,珠江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口,地势低洼,河流多分叉,该地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多,河网密布,使得能用来耕种利用的土地面积小而且分散。
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力分析土地利用是指人类在土地上进行的各种活动,包括耕作、建筑、采矿、林业、城镇建设等。
而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则是指土地利用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变化规律及其产生和影响的原因,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和阐述。
一、时空变化特征(一)时间变化随着经济、社会、技术等发展的不断推进,土地利用也呈现出明显的时间变化。
一般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对土地的利用方式和目的也在逐渐变化,即从最初的农业、牧业、渔业发展到工业、城市化等现代经济活动的利用方式。
同时,不同时间段内土地利用的主导特征也不尽相同,比如在20世纪初,农业仍是世界各国的主要产业,土地逐步用于农业生产,而到20世纪末,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使得城市和工业用地占据了土地利用的主导地位。
(二)空间变化土地利用的空间变化一般是指在不同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状态的差异。
土地利用的空间变化对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不同地区的土地利用方式受到地理、气候、土地资源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各地在土地利用上的差异也显得十分明显,在不同地域内,土地利用的主导产业及其分布情况各不相同。
二、驱动力分析(一)人类活动驱动人类的活动是土地利用变化的关键驱动力。
人类对土地的活动主要通过征地、改造、建设等方式进行,人类在这个过程中主要追求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
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推进等都是人类活动驱动土地利用变化的核心。
同时,人类活动带来的环境压力十分巨大,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影响,破坏了生态环境,引起了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问题。
因此,在人类活动中,需要不断强调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引导人类采取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
(二)经济发展驱动经济发展也是推动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总体来说,经济发展带来了人类活动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城市化、工业化、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变化。
尤其是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直接推动城市用地的大幅增长。
但同时也带来了土地资源有限、污染治理困难等问题,因此革新诸如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等经济模式,加大农村、生态、水环境等领域的投资,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北京城乡过渡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
鉴 于 此,我们 以 北京 西 部 城乡 过 渡 带为 主 要研 究地区 ,试图通 过典 型 样 带 和 样点 相 结 合 的 研 究方 法,在多 时段遥 感数据 和实际 调查数 据的支 持下,开 展城乡过渡区的土地利用 /覆盖变化研究,目的在于 系统揭 示北京 城 乡 过渡 区 的 土 地 利 用 /覆 盖 变 化驱 动机制 。
元 ,目前已 经成为 永 定 镇 的第 二 大 经 济 强 村和 门 头 沟 区的经 济“十 强村”之一②。对 上 岸村 的研 究是 建 立 在实地 调查的 基 础上 ,一方 面 可 以 弥 补 宏观 遥 感 数 据的局 限,另一 方 面 从 微观 层 次 揭 示 城 市化 过 程 中个体行为选择对城乡过渡区的土地利用 /覆盖变 化影响。对上岸村进行访谈和入户调查(2001 年 4 ~5 月),按照家户居住位置、户主年龄和收入具有 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原则,共选择访谈家户 52 户,得 到有效问卷 43 份。此外还通过上岸村村委会和永 定 镇有关 部门收 集了相 关背景 资料。 1.2 土地利用 /覆盖变化信息获取
目前,城乡过渡区的土地利用 /覆盖变化研究主 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分析土地利用 /覆盖变 化 的格局 特征,理 解其动 态变化 过程;二 是分析 土地 利用 /覆盖变化背后的各种驱动力,揭示土地利用 / 覆盖变化机制,从而模拟土地利用 /覆盖变化及其在 不 同时空 尺度下 的 生 态 环境 影 响[5]。其 中 ,土 地 利 用 /覆盖变化研究的驱动力研究非常重要,它是认识 和理解土地利用 /覆盖变化过程,揭示土地利用 /覆 盖 变化机 制,进而 模 拟 和 预测 土 地 利 用 未 来变 化 方 向 和后果 的重要 基 础[6]。 但 是,城 乡 过 渡 区土 地 利 用 /覆盖变化驱动过程中多因素影响的复杂性,驱动 力 作用的 层次性 和 尺度 性 ,已 经 成 为 目 前 进一 步 开 展城乡过渡区土地利用 /覆盖变化研究的重要制约 因 素[7]。
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安全评jia
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安全评价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迅速增多,土地利用变化速度明显加快。
这种变化对生态环境产生重大的影响,从而威胁生态安全。
近几年来,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安全评价这一问题成为了学术界的热点。
本文以北京市为例,借助1995年,2003年和201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的数据,分析了这期间的土地利用变化的幅度,速度和结构变化。
通过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分析,研究了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
运用了生态安全风险指数法来分析北京市的生态安全,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北京市;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安全The land use change and ecological security evaluation of Beijing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population increase rapidly, land use change accelerated significantly. It is have a great impact on the change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reatens the ecological safety. In recent years, the change of land use and ecological security evaluation of this issue is becoming a hot spot of academia. Taking Beijing as an example, with the aid of 1995, 2003 and 2010, the land use change data, analyze the extent of land use change during this period, speed and structure chang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land use change and driving factors of land use change were studied. Using the ecological security risk index method to analyze the ecological security in Beijing, and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Key words: Beijing; Land use change; Ecological security1引言土地是由地球陆地部分一定高度和深度范围内的岩石、矿藏、土壤、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
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机制研究
Study on Land Use Change and Its Driving
Mechanism in Beijing
作者: 张飞虎;彭慧
作者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100872
出版物刊名: 兰州学刊
页码: 69-71页
主题词: 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北京市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北京市快速发展的1993-2005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发现数量的变化主要是耕地、牧草地面积的大幅减少和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的显著增加,持续减少的耕地和持续增加的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土地利用动态均较为显著,但在不同时段有一定差异。
在此基础上,文章选取了一些社会经济统计变量,建立了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素体系,并利用因子分析方法确定了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是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条件改善;其次是劳动就业,明确了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经济规模扩大及产业结构优化、就业结构演进及生活条件改善直接推动着以耕地为代表的农用地减少、建设用地增加。
北京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与问题
北京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与问题张新贺 2004073108土地资源管理1班土地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要合理安排它和使用它,使其发挥最佳效益。
北京的土地资源有限,土地利用情况复杂,做到这一点尤为重要。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关注北京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北京土地资源利用现状(一)现阶段土地资源利用的状况。
北京市位于华北平原西北隅,四周与河北省、天津市相邻。
地理坐标为北纬39°38'至40°51',东经115°25'至117°30'。
东西宽160公里,南北长170公里左右。
东南距渤海约150公里。
北京地处华北平原向西北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西部、北部系太行山脉和燕山山脉,山地面积约占全市土地面积的2/3;东南部为平原,面积约占1/3。
北京市行政辖18个区县,城区有东城、西城、宣武、崇文4个区;近郊有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4个区;远郊有门头沟、房山、大兴、通州、顺义、昌平、平谷、怀柔8个区以及延庆、密云2个县。
根据2004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市土地总面积16410平方公里,其中农用地11078平方公里,占67.5%;建设用地3197平方公里,占19.5%;未利用地2135平方公里,占13%。
农用地中,耕地2364.4平方公里,占21.3%;园地1239.4平方公里,占11.2%;林地6903.5平方公里,占62.3%;牧草地20.4平方公里,占0.2%;其他农用地551.1平方公里,占5.0%。
建设用地中,居民点工矿用地2666.9平方公里,占83.4%;交通运输用地268.1平方公里,占8.4%;水利设施用地262.3平方公里,占8.2%。
居民点工矿用地中,城市用地297.1平方公里,占11.1%;建制镇194.7平方公里,占7.3%;农村居民点885.5平方公里,占33.2%;独立工矿1008.3平方公里,占37.8%;特殊用地281.2平方公里,占10.5%。
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分析
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分析土地利用变化是指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布局和利用方式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变化。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压力,土地利用变化日益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本文将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探讨其中的原因和影响。
一、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不少地区需要开发新的工业园区和商业中心,从而导致农用地被转用为工业用地和商业用地。
此外,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农田的面积也会因为规模化经营而减少。
这些经济因素使得土地利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二、人口增长人口的快速增长也是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动力之一。
人口的增加导致城市扩张、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从而使得土地被用于建设居民住宅、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
此外,人口多样化的需求也会促使土地利用类型的多样化,满足不同人群的生活需求。
三、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可利用性也是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驱动力。
一些地区由于土壤肥沃、气候适宜等自然条件,适合用于农业生产,因此农业用地占据主导地位。
而一些地区则由于地形复杂、生态环境脆弱等原因,只能用于保护性利用或者不适宜用于人类活动,因此很少被开发利用。
四、政策导向政府的政策导向也会对土地利用变化起到重要的影响。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政府通过土地承包、农村集体经济等政策来推动农地的集约利用,以提高土地生产率。
而在一些发达国家,政府鼓励城市更新和土地再开发,以优化土地使用效益。
政府的政策导向对土地利用变化的速度和方向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五、社会需求社会需求也是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因素。
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追求,对于城市绿化、自然保护区等需求逐渐增加,因此部分土地被转用为公园绿地、自然保护区等。
此外,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新兴产业的出现也引发了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例如科技园区、生态农业等。
六、全球变化全球变化对土地利用变化也产生了影响。
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全球性问题使得一些地区需要重新调整土地利用策略,以适应变化的环境条件。
北京城区近20年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受 到广 泛 的关 注 , 如何 春 阳等 ( 2 0 0 1 ) 对 北 京地 区 土地 利 用/ 覆 盖变 化特征 作 了研 究 , 并 在 区域 范 围上 对 土地 利 用 的变化特 征作 了差 异分析 , 夏兵 、 牛树 奎 ( 2 0 0 6 ) 则 是 以景 观 结构 和空 间格局 的角 度 对北 京 城市 化 过程 中的 演变 规 律作 了详 细 的阐述 等学 者都 对 北京 的土 地利 用 变化 情 况 左右, 而 如今 城市 都 市化 进程 进 一步 加快 , 特别 是 北京 又 历经 了 2 0 0 8 年 的奥运 会 , 其 适 宜 的条 件 受 到越 来 越 多人 的青 睐 , 导 致 土地 需求 量 的增 加 , 这 也势 必带 来 土地 利用
GI S,t h e p a p e r d i s p l a y s t h e r a n g e ,s p e e d a n d d i r e c t i o n o f t h e l nd a u s e c h a n g e i n t h e p a s t 2 0 y e a r s a n d c o n d u c t s t h e d iv r i n g f o r c e a n a l -
D r i v i n g F o r c e An a l y s i s o f L a n d Us e C h a n g o f B e i j i n g
Ur b a n Ar e a s i n t he Pa s t 2 0 Ye a r s
北京市郊区农村居民点用地转型与功能演变研究共3篇
北京市郊区农村居民点用地转型与功能演变研究共3篇北京市郊区农村居民点用地转型与功能演变研究1北京市郊区农村居民点用地转型与功能演变研究随着北京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郊区农村居民点用地的转型和功能的演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以北京市延庆区的双旗村为例,探讨了农村居民点用地的转型和功能演变。
一、双旗村农村居民点的用地转型双旗村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居民点,2002年之前主要经营农业种植和养殖业。
但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村庄逐渐向非农业发展。
2005年,官方将双旗村规划为旅游度假区,并开始引进旅游开发项目。
逐渐形成了宾馆饭店、旅游景区、高端民宿等一系列旅游产业。
在这一过程中,农村居民点用地的转型是不可避免的。
从用地利用角度来看,双旗村在开发旅游产业的过程中,用地类型也随之改变。
2002年之前,农村居民点的用地主要为农业用地,如坡地、低洼地等;而到了旅游产业的引进后,土地用途则逐渐转化为旅游用地。
村内散布着大大小小的度假别墅和高档民宿,同时也有一些传统的农家乐、民俗展示馆等。
这一系列的用地转型,带来了当地经济的繁荣和农民的收入提高。
二、双旗村农村居民点的功能演变随着农村居民点用地的转型,双旗村在功能上也得到了不少改变。
如果说过去村庄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农业种植和养殖业上,那么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则是一个旅游度假的好去处。
旅游产业的引进不仅改变了双旗村的用地性质,也带来了连锁效应,村庄内的各种服务和配套设施不断得到了提升。
如道路、供水、供电、废物处理等一系列设施的建设,为村庄发展提供了便利,同时也改善了居民的生活。
但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双旗村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例如,传统的农村生活方式逐渐消失,土地资源也面临着日益紧缺,村庄环境的破坏也引起了人们的担忧。
因此,在规划和开发旅游产业的同时,保护农村环境,维护农村生态,保障农民权益也成为了非常重要的课题。
三、结论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农村居民点用地的转型和功能演变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
北京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遥感监测
北京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遥感监测北京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点之一,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土地利用情况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优化城市规划。
本文将通过遥感监测展示北京市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分析其进程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
一、北京市土地利用概况北京市地理位置优越,是中国政治,文化,经济中心之一。
截至2020年底,北京市土地总面积1.68万平方千米,其中建设用地面积4379.08平方千米,占土地总面积25.99% 。
耕地面积1388.66平方千米,占土地总面积的8.24%。
北京市是以服务业为主的城市,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比较迅速也导致土地需求量大,建设用地面积增长。
二、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1.城市建设用地增加2005年到2019年北京市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由2294.67平方千米增加到 4379.08平方千米,增加190%.其中,2005年到2010年,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了5.32%,从2010年到2019年增加了10.8%。
这与北京市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
随着城市规划的完善和人口的增长,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必然会增加。
2.农用地和草地减少2005年到2019年北京市耕地从2458.67平方千米减少到1388.66平方千米,减少43.5%。
近十年内减少了约17%。
北京市的耕地面积减少与城市、工业、交通用地的持续扩张和不规范开发有关。
2019年草地面积146.58平方千米,比2005年减少14.2%,部分原因是用于城市绿化景观建设和经济用地建设。
3.绿地和湿地增加近年来,北京市加强了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增加了城市绿化和湿地保护的力度。
2005年到2019年,北京市绿地面积从581.14平方千米增加到776.47平方千米,增加34%。
其中公园和绿化面积占零碎绿地总面积的83%。
湿地面积从2005年的6.95平方千米增加到了2019年的23.11平方千米,增加233.2%。
近年来北京市对重点河道展开生态修复,促进了湿地面积的增加。
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研究
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研究土地利用变化是指一定时期内,土地利用类型及其空间格局的变化。
在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土地利用变化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对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自然因素驱动土地利用变化自然因素是土地利用变化的基础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面积、地形地貌、土壤和气候。
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土地利用类型和空间分布随着时间发生了变化。
例如,在地貌起伏大的山区,农业区往往集中在低海拔地带,而城市的发展往往受地形的制约,在洼地或河流周边发展较为集中。
二、经济因素引导土地利用变化经济因素是人类社会中导致土地利用变化的最主导因素之一。
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的发展,土地市场需求不断提高,因此经济因素成为了推动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力量。
经济因素主要表现为农村城市化、工业化和交通建设等方面。
农村城市化的发展使得许多农业用地逐渐转为工业用地或住宅用地,而工业化和交通建设的发展又使得许多原本未利用的土地被利用起来。
三、社会、文化因素驱动土地利用变化除了自然和经济因素外,社会、文化因素也是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因素。
社会因素包括人口、科技、文化和制度等方面。
例如,人口的增加会导致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例如农业用地转为住宅和商业用地。
同时,科技和文化的发展也会影响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例如城市化的发展使得城市公园和绿地的建设较为常见,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也会导致建设海堤和水利工程等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
四、政策因素影响土地利用变化政策因素是指政府制定的各种土地管理政策,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权出让、土地使用税等方面。
政策因素在土地利用类型和空间分布上起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例如政府出台的环境保护政策会提高生态保护用地的占比,而土地政策的变化也会影响到城市化和农村发展的速度和方向。
综上所述,自然、经济、社会文化和政策因素是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在未来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工作中,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尽量减少负面影响,使得土地的使用更加高效、合理和可持续。
北京城乡土地利用系统协调性分析
表 3 19  ̄2 0 年北京市城 乡土地利用系统协调度计算结果 99 09
年份
1 9 0.5 9 99 6 4
准则
04 7 .3 4 0.7 3 6 4
目标
05 5 .8 8
关键词: 北京 ; 协调性 ; 土地利用系统
本 研 究 依 托“ 都 地 区 空 间 结 构优 化 首 科 技 平 台项 目 ”北 京市 教 委 科 技专 项 ) ( 中 图分 类 号 : 1 7 文 献标 识 码 : F2 A
一
、
统或系统 内要素本身 的变化过程 , 是描述 事物运动变化的概念 。因此 , 协调 发展是 指 在保 持系统之 间 以及系统 内要素之 间
和 谐一致 、 合得 当的基础上 , 配 由简 单 到
啬 正 时 功 效
,
n
= WUADi () ; () 2
i= 1
rl
u { [当 负 效 ^ Ci D 有 功 时 =t 具 i -  ̄
合 理 的 评价 模 型 , 北 京 市城 乡土地 利 用 素 之 间 在 发 展 过 程 对 中彼 此 和 谐 一 致 、 配 系统 协 调 性 进行 评 价 。
协调等级 弱度协调 低度协调 中度协调 高度协调 极度协调
C 0 1 06 n6 ~ .O .1 O8 O8 ~ .O . — .0 5 1 O O7 ~ .0 .1 0 7 9 9—. 1 1o 0
一
当i【 ,。有 功 。 x 】 D 正 效 ≥。 具 时
种 多元 化 发 展 。 调度 是 评 价 某 一 时 期 协 式 () , D) 变 量 D 对 系 统 有 当 C 0时 ,协 调 度 极 小 ,系 统 的有 序 崩 1 中 U (i 为 = 系 统协 调 发 展 水 平 的量 化 指 标 , 示 系 统 序 的功 效, ≤U ( ≤1A为系统稳定 溃 , 向无 序 发展 。 表 0 D , 将 之 间 和 系 统 内要 素 之 间 在 发 展 过 程 中和 区域 。X为序 参 量 实 际 值 ,O 序 参 量 合 ; X为 3协调等级划定。 、 协调度 的取值范围 谐一致 、 配合得 当的程度。土地利用系统 理值。由功效 函数可知 , D) U (i 值越大, 序 是 [,] 区间 内有 无数个数值 代表无 数 0 1, 是 人 与 自然 、 环 境交 互 作 用 的集 中表 现 , 参量对系统趋 向有序 的贡献越大 。 个协调度 , 信息量过 于复杂 , 不利于 对协 是典型的社会一 经济一 生态复合系统 。在 2 土地 利 用 协调 度 函数 。U (i 能 调程度 的描述 。采用模糊数 学思想 , 、 D) 只 将一
北京城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北京城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摘要: 本文以北京市城八区为研究区,基于rs和gis技术,利用1988年、1998年和2008年三期landsattm遥感数据,研究分析北京城八区近2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
以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及土地转移矩阵作为指标,分析北京城区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情况,揭示该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幅度、速度和土地利用变化的转移方向,最后结合研究区的自然环境、交通、社会及政策制度等因素对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进行分析。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驱动力分析;1.引言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能体现人类活动的过程,对它的研究有助于增强对人类活动在全球变化中作用机制的认识。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1-4]。
我国正处于高速的城市化阶段,城市化的过程使得大规模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发生。
因此,城市化背景下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正成为众多研究者关注的问题[3-5]。
北京作为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吸引着愈来愈多的人口的涌进,对土地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势必影响城市的土地利用变化。
因此,近几十年来,对北京地区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也受到广泛的关注,如何春阳、夏兵、牛树奎都对北京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做出了研究分析,但是研究的时间段多是截止到2002年左右,而如今城市都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特别是北京又历经了2008年的奥运会,其适宜的条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导致土地需求量的增加,这也势必带来土地利用的剧烈变化。
2.研究区概况及数据处理2.1研究区概况北京市地处华北大平原的西北部,其东南部为平原,属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边缘区;西部山地,为太行山脉的东北余脉;北部、东北部山地,为燕山山脉的西段支脉。
地理位置为北纬39°26′至41°03′,东经115°25′至 117°30′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
北京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效率及其影响机理研究_以丰台区为例
北京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效率及其影响机理研究 以丰台区为例周璞,张文新,庄力,黄合(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北京100875)摘要 以北京市丰台区为例,采用1997~2008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对丰台区土地利用效率水平进行了测度和评价,在对其动态变化过程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其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机理进行了实证研究。
结果表明,丰台区土地利用效率总体水平在逐年提高,但是与其他同类型区域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政府对土地市场化的推进和管理力度、产业结构是影响其土地利用效率的主导因素。
并结合研究结论提出了促进城乡结合部地区土地集约高效利用的一些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效率;多因素综合评价;影响因子;丰台区中图分类号 F 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1)05-03030-03M echan is m of Land U se E ffi c i ency i n the Urba n -rural fr i nge of B eiji ng ZHOU Pu et al (Beiji ng Nor m alU ni versity ,Schoo l o fG eography and Re m ote Sensi ng ,Beiji ng 100875)Abstract Based on t he statistical i nf or m ati on from1997to 2008,t his paper has anal y z ed and eval uated the land use effi c i ency of Feng t a i di s -tr i c.t Further mo re ,on t he basi s of t he te mpora l evaluati on results ,a multi ple li near regression model has been establi shed t o anal yze t he mech -anis m of l and use effi c i ency i n Feng ta.i The results i ndi cate t ha t t he l and use efficiency o fF engta i i s still far beh i nd those o f other sm i ilar di s -tr i cts t hough i ts 'advanc i ng ceaselessl y .The l andm arket degree and the industri a l structure are t he most criti cal factors affecti ng t he effi c i ency of l and use i n F engta.i F i nally ,w ith the apocal ypse of t he res ults ,some proposals for m i prov i ng the land use effi c i ency i n F engta i are put for -ward i n t h i s paper .K ey words U rban -rura l fri nge ;L and use e fficiency ;M ult-i f actor co mprehensi ve anal ysis ;Infl uence f actors ;Fengtai D istrict作者简介 周璞(1987-),女,湖南衡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城市与房地产,E-m ai:l z houpu1102@yahoo .cn 。
1932年以来北京主城区土地利用空间扩张特征与机制分析
212 城市空间扩张建筑密度信息提取 城市建筑密度是反映城市土地利用集约 程度
的重要指标。对于衡量城市是否呈现低密度蔓延, 城市蔓延 中的低密度扩 张, Landsat TM 影像、地 形图等空间信息具有较好地反映。 2007年, 通过 GPS空间定位, 航片分析, 实地考察计算城 市建 筑密度, 建立 城市建筑密度的分类标准, 并 与遥 感影像与地形图比较建立城市建筑密 度解译标志 (表 2) 。本研究根据城市扩张中土地 建筑密度分 为低密度、中 密度与高密度, 用以定量分析 北京 城市空间扩张过程蔓延态势, 以及不 同建筑密度 的面积变化、空间分布特征和城市的蔓延程度。
3 城市土地利用空间扩张过程分析
311 城市土地利用面积扩张过程分析 北京城最早建于公元前 17世纪 - 589年, 今
广安门以北, 以及白云观一带的燕国 / 蓟城 0。 12 世纪初, 金入 主中原并迁都北京建立金中都, 在 今天的北京 城的西 南部宣 武区一 带, 呈 长方 形, 由外城、皇城与 宫殿三部分组成。 1267 - 1272 年 元代在北京建立元大都, 开始具有明 确的城市设 计思想, 形成 了北京城的基本框架, 大都城 略成 长 方 形 , 东 西 长 67 00m, 南北 长 7 60 0m。元 大都
基于遥感与 G IS 技术, 国内外研究者 从不同 时空尺度上, 对城市扩张过程、空间格局、形态 特征, 以及 驱动 因素 进行 研究。在全 球尺 度 上, 利用 ASTER数据对全球 100个大城市进行遥感监 测 [ 5] , 全球发达与发展中国家 77个特大城市形态 特征进行比较分析 [ 6] , 在全国尺度上, 对 20世纪
1 引言
全球城市化正在加速, 城市化引起土地利用 / 覆盖变化, 从而导致社会、经济与环境的进一步变 化, 进而对区域生态环境以及累积的方式影响全球 环境变化 [ 1- 3] 。城市土地利用变化是城市化过程空 间布局与结构变化的综合反映, 它直接和间接地与 城市人口、环境改变及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城 市空间扩张是城市化过程以及城市土地利用变化最 为直接的表现形式。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历了快 速的城市化过程, 城市土地利用与 空间扩张遥感 监测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 [ 1- 24] 。
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分异特征跟驱动机制——以北京市海淀区、延庆县为例
物 ) 、果园、农用地 Ò (蔬菜 ) 、建设用地及未利用土地 8种土地利用类型, 并进行了分类精度验证 ( 1992、2002 年海淀区, 1992、2002年延庆县分类结果的 K appa指数分别为 0. 71、0. 75、0. 80、0. 76, 达到精度要求 [ 16, 17] ) 。 研究区道路分布从 1B50000地形图上提取。此外搜集了海淀区、延庆县 1992、2002年社会、经济统计资料。 1. 3 研究方法
第 29卷第 8 期 200 ICA SIN ICA
V o.l 29, N o. 8 Aug. , 2009
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分异特征及驱动机制
) ) ) 以北京市海淀区、延庆县为例
杨 爽 1, 2, 冯晓明 1, 陈利顶 1
( 1.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85;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0049)
Abstract: Th e research of sp at ia-l temporal d ifferen tiation and m echan ism of land-u se / cover change ( LU CC) is fundamen tal in landscape ch ange science. In th is research, the H aid ian and Y anq ing D istricts of Beijing w ere taken as th e study area, and the TM /ETM mi age o f 1992 and 2002 w ere u sed as data source. T 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tran sfer matrix and mu lt ip le linear regression to reveal the spat ia-l temporal ch anges and th em echan ism of LU CC. Resu lts ind icated that: ¹ F rom1992 to 2002, urban bu ilt-up area in H aid ian expanded mu ch faster than that in Y anq ing and th e stru ctu re of u rb an land in H aid ian changed inten sively; Agricu ltural land in Yanq ing decreased m uch less than that in Ha id ian and the stru ctu re of agricu ltu ral land in Y anq ing changed obv ious ly. U rban land in H aid ian started to ch ange in to wood land, wh ich was not detected in Y anq ing. º F rom 1992 to 2002, the ma in ex ternal d riv ing forces of LUCC in H a id ian were popu lat ion grow th, n ew technology b loom ing, real estate developm en t and new urban p lann ing po licy o f Beijing; The most mi portant internal factor of H a id ian was th e form er land-u se. T he m ain externa l d riv ing forces of LUCC in Y anq ing w ere the grow th of nonagricu ltu ral popu lation, the d evelopm en t of tou rism, th e ad justmen t of agricu ltu ral stru ctu re and the eco logical developmen t o f Beijing. Th e most mi portant in terna l factors of Yanq ing is terra in. » LUCC w as m ain ly policy driven in H aid ian and economy developm en t driven in Y anq ing.
基于TM影像的北京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收稿 日期 :0 1—0 21 5—3 0
镇用地信息提取的原理以及城镇用地和其他类型用地的
区别 , 并对城 镇 用 地 与其 他 类 型用 地 的光 谱 结 构 特 征进 行 了分 析 ; 刘芳 等基 于遥感 与 GS技术 , 合 多源 遥感 I 结
数据,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定量分析影 响北京市农 村居民
( co l f iiE g er g B in i tn nvri , e ig10 4 , hn ) Sh o v n i ei ,e igJa o gU iesy B in 00 4 C ia oC l n n j o t j
Ab t a t sr c :Re t e s g ca sf ain c n a q iet e if r t n o d u e c a g a i l . s d o h w h s s o a d a moe s n i l s i c t a c u r h n omai fl s h n i o o n a n e r p dy Ba e n t e t o p a e fL n s t
北京市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土地盘活的经济效益分析与前景展望修改
北京市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土地盘活的经济效益分析与前景展望修改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土地盘活的经济效益分析与前景展望--基于北京市海淀区北坞村的实践调查分析团队:中央财经大学“地御农心”小组成员:中央财经大学金融12-2刘婉威(队长)、刘展鹏、陈珂琪、夏方圆、李晓宣一、实践方案(一)前言实现城乡统筹联动,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让农民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这一直是我们所期待地美好图景。
而如何建设这种美丽农村,使农民能够享受更好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已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重点。
为此,我们以北京市城乡一体化为例进行深入的调研分析。
(二)实践背景1.国家对城乡一体化的政策支持2008年10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做出了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重大战略部署,2010年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提出要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努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2.北京市城乡一体化进程从改革开放初起,北京市就逐步探索着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一直以来北京的城乡一体化是以城市工业支援农村,带动郊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城镇建设的脉络发展的。
2008年中共北京市委十届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共北京市委关于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意见》,提出了加快城乡结合部地区改革发展步伐,完善社会保障,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具体目标。
3.北京市海淀区北坞村城乡一体化试点情况北京市海淀区北坞村在2009年开始了城乡一体化的试点工作。
1月,北京市书记刘淇多次亲访北坞村,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旧村腾退拆迁方案。
方案主要是为实现“一落一起”,拆除旧村,建设北坞新村——北坞嘉园,满足全村2900多人的回迁住房需求。
为解决农民失去土地后的就业问题,镇政府集中管理各公共服务岗位,通过成立劳务派遣组织、提供创业帮扶来帮助农民实现就业。
城乡结合部混和经济形态与驱动要素分析_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
19【作者简介】刘 玉(1975-),女,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副教授。
【修改日期】2012-09-18【文章编号】1002-1329 (2012)10-0019-07【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摘要】通过对北京市海淀区的实地调查,揭示了城乡结合部混和经济形态的特征及其形成与发展的驱动要素。
研究发现:城乡结合部是一个城市经济与乡村经济,高端经济与低端经济,扩张带动型经济、就业带动型经济与消费带动型经济等高度混和的地域。
引发与加剧这种混和经济形态的要素包括复杂的劳动力、资本与土地等经济要素构成;城乡板块交界区域要素属性与功能变动带来的经济活动的频繁更替;以及街道、乡镇行政隶属管理交叉,人员管理交叉和人员管理与事务管理分离导向下的经济管理体制混乱等。
解决城乡结合部经济发展矛盾、加速其转型进程并促进实现城乡一体化,应着重解决就业安置与培训、资本重组与优化、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的融合与改造、违规经济的治理与整顿、经济管理与服务一体化等问题。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混和经济形态;驱动要素;北京ABSTRACT: Based on plenty of field work and relevant theoretic analysis, this paper unveils and summarize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xed economic form in the urban-rural fringe area of Haidian District of Beijing and the driving forces for its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The author fi nds that a kind of mixed economic form is formed in the urban-rural fringe area, speci fi cally including the mixture of urban and rural economic forms, the mixture of high-end and low-end economic forms, and the mixture of the expansion-driven, the employment-driven and consumption-driven economic forms. Many factors contribute to the formation of this mixed economic form, including the complicated composing of labor force, capital, land and other economic elements, the frequent change of economic actives caused by great change of attribute and function of the elements, and the disorderedmanage system, such as the confliction between Sub-district Community Committee and Township and Village Committee, the crossed management of different residents, and the separation of personnel management and affairs management. In order to address the dif fi culties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urban-rural fringe areas, accelerate the transition of these areas, and promote the realization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efforts should be put into finding solutions for the problems like employment and training, capital re-organization and optimization, reform of traditional industries and their integration with new industries, control and renovation of irregular economic forms, and coordination of economic management and services.KEYWORDS: urban-rural fringe area; mixed economic form; driving factors; Beijing1 引言城乡结合部是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过渡地带,在其地域空间内城市与乡村要素相互作用、交叉共存,最终形成了一个既不同于典型城市又不同于典型乡村的新的地域单元类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城乡过渡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
王静爱!, 何春阳#,董艳春!, 高
(!9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 北京
"
玲! , 徐
伟!
!$$7":; #9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科学研究所, 北京 !$$7": )
摘
要: 在多时相遥感数据和实际调查数据的支持下, 采用典型样带和样点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对
[#] 改变、 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目前, 伴
用 ; 覆盖变化研究的驱动力研究非常重要, 它是认识 和理解土地利用 ; 覆盖变化过程, 揭示土地利用 ; 覆 盖变化机制, 进而模拟和预测土地利用未来变化方
[8] 向和后果的重要基础 。但是, 城乡过渡区土地利
用 ; 覆盖变化驱动过程中多因素影响的复杂性, 驱动 力作用的层次性和尺度性, 已经成为目前进一步开 展城乡过渡区土地利用 ; 覆盖变化研究的重要制约
[##] 地利用 1 覆盖变化测量 (图 ’, 图版 ") 。随后, 在
#
!$!
研究方法
样带和样点研究相结合 研究样带选择北京西部地区以“天安门—西长
安街—复兴路—石景山路” 一线为中心, 东西长约 南北宽 . /0 的带状区域 (图 #, 图版 " ) 。该 .+ /0, 区域主要跨越北京市西城区、 海淀区、 石景山及门头 沟等 , 个区级行政区域, 地形上呈现出低山—丘陵 —台岗地—山前洪积扇—平原区的有序排列, 经济 上表现出从城市核心区、 城乡过渡区到远郊区的有 序过渡, 映射出人类活动从高强度区 (城区) 、 中等强 度区 (城乡过渡区) 、 一般强度区 (永定河中游河谷 区) 到低强度区 (低山区) 的完整变化, 因此提供了一 个理解和认识城市化过程中北京城乡过渡区土地利 用 1 覆盖变化驱动机制的良好研究平台。样带研究 采用遥感动态监测方法, 在多时段遥感数据处理分 析的基础上进行, 目的在于从空间上揭示土地利用 1 覆盖的时空变化特征和驱动过程。所采用的遥感数 据主要是 . 期 2345637 89 1 9:: (#&"% 年 % 月 - 日获 取的 9:: 以及 #&&# 年 % 月 - 日和 #&&" 年 % 月 #- 日 分别获取的 89) 数据。 研究样点选择位于样带西段门头沟区永定镇中 心地带的上岸村 (图 #, 图版 # ) 。该村紧邻北京石 龙工业区, 距门头沟区政府 , /0、 北京苹果园地铁 站 ! /0、 京石高速路 ! /0、 北京城 ’% /0, 受城市化 影响显著。全村现有农户 -#- 户, ’ +++ 余人。在改 革开放过程中, 经济总收入从 #&!+ 年的 ##+ 万元猛 增到 ’+++ 年的 # 亿元, 人均劳动所得增至 ! +++ 元,
[%]
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是一个拥有 ! $$$ 多万人 口的综合性特大城市, 也是全国的政治、 经济、 文化 教育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和一个有着 = $$$ 多年历 [7] 史和 7$$ 多年古都文化的世界文化名城 。近 #$
。
"
收稿日期: 修回日期: #$$!6!#6$"; #$$!6!#6#7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中国东部陆地农业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相互作用机理研究” (编号: 资助 9 =>7>>="%) #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 王静爱(!>::6) , 女, 河北定州人, 教授, 主要从事区域地理学和自然灾害研究 3 !"#$%&:?@@A BCD3 EFD3 GC
’
’%+
$%&’( !
!"#$ 林 园 地 地 二环内 二环 到三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北京统计年鉴, ’+++ $ <77=: 1 1 >>>$ ?@07A$ ABC$ D4 1 E5F 1 E5FGH45IJ$ <70
第’期
王静爱等 : 北京城乡过渡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 表! 北京西部城乡过渡区土地利用 " 覆盖变化 (单位: #) )%*+ ,-( " ./0(1 .2%*3( 4* 52( 6(-5 /7 8(494*3 .45:
[&] 方法 , 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考虑到所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 个认识和理解中国改革开放背景下城乡过渡区土地 利用 1 覆盖变化过程和机制的有效平台。 鉴于此, 我们以北京西部城乡过渡带为主要研 究地区, 试图通过典型样带和样点相结合的研究方 法, 在多时段遥感数据和实际调查数据的支持下, 开 展城乡过渡区的土地利用 1 覆盖变化研究, 目的在于 系统揭示北京城乡过渡区的土地利用 1 覆盖变化驱 动机制。
!, (#&&& 年) 从而出现了以城市化为主要特征的大 规模的土地利用 1 覆盖变化。这种变化, 既具有自身
目前已经成为永定镇的第二大经济强村和门头沟区 的经济 “十强村” 之一 $。对上岸村的研究是建立在 实地调查的基础上, 一方面可以弥补宏观遥感数据 的局限, 另一方面从微观层次揭示城市化过程中个 体行为选择对城乡过渡区的土地利用 1 覆盖变化影 响。对上岸村进行访谈和入户调查 (’++# 年 ,% 月) , 按照家户居住位置、 户主年龄和收入具有代表性和 典型性的原则, 共选择访谈家户 %’ 户, 得到有效问 卷 ,. 份。此外还通过上岸村村委会和永定镇有关 部门收集了相关背景资料。 !$" 土地利用 1 覆盖变化信息获取 目前, 基于卫星遥感的土地利用 1 覆盖变化动态 监测主要有分类后比较和地物光谱直接比较两大类
’
"$!
结果分析
北京城乡过渡区土地利用 1 覆盖变化基本特征
依据表 # 和图 ’、 图 ., 从 #&"%#&&" 年的 ’’ 年 中, 研究样带内土地利用 1 覆盖变化表现出以下 . 个 基本特征: (#)城市化过程明显, 城镇用地持续增加, 而耕 地则显著减少。从 #&"%—#&&" 年这 ’’ 年内, 样带
第 !" 卷第 # 期 #$$# 年 % 月 文章编号: (#$$#) !$$!67!88 $#6$#$!6$7
地球科学进展 &’(&)*+ ,) +&-./ 0*,+)*+0
(123 !" )13 # &45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环 到四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四环 五环到山前 !%%’%% & 的丘陵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大于 ’%% & 的低山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总面积
["] 因素 。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 中国正在进行 着大规模的、 快速的城市化过程
[=]
, 因此, 开展城乡
过渡区的土地利用 ; 覆盖变化研究, 特别是及时、 准 确地提取土地利用 ; 覆盖变化信息, 认识其格局特征 和演变过程,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区域决策支持系统, 开展预测和风险评价等研究, 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 和实践意义
总
体 例
到五环 (海拔低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