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醉翁亭记》知识点
九年级语文《醉翁亭记》苏教版知识精讲
初三语文《醉翁亭记》苏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醉翁亭记》二. 学习目的:1. 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2. 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3. 积累文言词语。
【学习过程】一. 简介1. 课文宋仁宗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范仲淹、富弼、韩琦等人推行的“庆历新政”失败,相继贬职。
欧阳修因上书为他们辩护,也受到诬蔑陷害,被迫辞去参知政事的职务,出任滁州知州。
他到滁州的第二年,自号醉翁,写下了《醉翁亭记》这篇著名散文。
《醉翁亭记》写滁州山间朝暮变化,四时不同的景色以及滁人和自己在山间的游乐,层次利落分明,语言自然流畅,表达了摆脱约束,从容委婉的情致。
他的《秋声赋》,用散文的笔调,通过多种譬喻,描摹无形的秋声,烘托出变化百端的秋天景象,一变向来一般辞赋凝重板滞、略无生气的面貌,表现了他在艺术上的独创性。
2. 作者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幼年丧父,家境贫寒,由母亲教他读书习文。
24岁考取进士,开始登上仕途。
他早年支持范仲淹的改革,反对以吕夷简为首的保守派官僚,因此屡遭贬谪。
晚年历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随着政治地位的提高而趋向于保守,成为王安石变法的反对者。
欧阳修是我国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
他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的理论,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他的文学成就,突出地表现在散文创作方面,其政论文《与高司谏书》《朋党论》,紧密联系现实政治斗争,体现了他的“切于事实”的文学主张;其散文《秋声赋》《醉翁亭记》明畅简洁,抒情委婉,更是脍炙人口。
他的《六一诗话》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评论的“诗话”这一形式。
作为史学家,他曾与宋祁一起编成《新唐书》,又独自编写了《新五代史》。
二. 思考1. 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2. “记”这种文体有什么特点?3. 在文章中作者抒发了什么感情?4. 学习这篇文言文,我们要掌握哪些字、词?三. 分析本文的脉络第一段:先写亭的周边环境:环滁皆山→西南诸峰→琅琊山→酿泉→醉翁亭再写亭名的由来:作亭者→名之者→命名之意第二段:描写景致——朝暮之景→四时之景→总括,点出“乐”字第三段:描写游宴——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第四段:写游归:太守归四. 生字正音记形滁chú州林壑hè蔚wèi然琅láng琊yá潺chán潺辄zhé醉霏fēi霏岩穴暝míng 伛yǔ偻lǚ 山肴yáo野蔌sù觥gōng筹chóu 阴翳yì五. 课文分析第1段1. 原文环滁皆山也。
苏教版九上语文《醉翁亭记》
初中语文试卷灿若寒星整理制作《醉翁亭记》一、在以下原文上注释加点的重点词: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二、名句默写填空:1、写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
2、为后人传诵最多的一句话(七个字的成语)是;3、文中作者描绘琅琊山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4、文中作者描绘四时之景的句子是:其中描写春天景色的句子是其中描写夏天景色的句子是其中描写秋天景色的句子是其中描写冬天景色的句子是5、文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6、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是:7、文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8、文中与"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相照应的文字是:三、文章内容整体把握:1、归纳段意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2、中心思想:3、第三段写游琅琊山的情形,一共写了四个场面:(1)(2)(3)(4)4、表现本文主旨的句子是:5、从全文来看,“太守之乐其乐”中太守的“乐”是指四、文段内容理解:(一)(1)环滁皆山也。
《醉翁亭记》知识点归纳
《醉翁亭记》知识点归纳一、基本知识(一)文学常识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著名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词文皆好,散文成就最高。
他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理论,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有《欧阳文忠公文集》。
(二)文言词语1.一词多义【秀】(1)秀丽;(2)发荣滋长的意思。
[谓](1)称作,叫作;(2)是。
2.词类活用【名】起名字,命名。
3.古今异义【提携】古义:搀扶,带领。
今义:多指提拔。
4.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彼,或别有用心。
【水落石出】水位落下,石头显露出来。
形容真相大白。
【觥(gōng)筹交错】觥,酒杯。
筹,酒筹。
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形容许多人相聚饮酒的热闹场面。
5.常规词语[环]围绕。
[尤]尤其。
[蔚然]茂盛的样子。
[深秀]幽深秀丽。
[回]曲折、迂回。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
[临]靠近。
[开]这里指消散。
[辄(zhé)]就。
[意]情趣。
[寓]寄托。
[霏(fēi)]雾气。
[归]聚拢。
[暝(míng)][晦]昏暗。
[芳]香花。
[发]生长、开放。
[时]季节。
[负]背。
[伛(yǔ)偻(lǚ)]驼背。
[洌]清澈。
[肴(yáo)]荤菜。
[蔌(sù)]菜蔬。
[杂然]纷纷地。
[陈]陈列,摆放。
[丝竹]丝,弦乐器。
竹,管乐器。
丝竹指音乐。
[弈]下棋。
[酣]尽兴地喝酒。
[颓然]原意时精神不振的样子。
这里指醉醺醺的样子。
[已而]不久。
[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
翳,遮盖。
[述]记述。
二、阅读探究1.第一段文字中包含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什么?常用意思是什么?醉翁之意不在酒。
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彼,或别有用心。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一句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微露主旨,为全文奠定抒情基调。
3.表明全文线索的句子是什么?“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4.醉和乐有什么关系?醉乐统一。
因乐而醉,醉又增乐;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醉翁亭记知识梳理
《醉翁亭记》知识梳理醉翁亭记北宋·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一、全文译文环绕滁州城的都是山,城西南方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特别秀丽,远远望去,那草木繁茂又幽深又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
沿山路行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从两峰之间飞泻而出的,是酿泉。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的亭子高踞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
建造亭子的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
给它命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的,太守同宾客来到这里饮酒,喝少量的酒就醉了,而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取个别号叫“醉翁”。
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要说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显得得昏暗,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幻不定之时,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
醉翁亭记知识点整理
一、段落大意与内容主旨:(一)全文四个自然段。
第一段,写醉翁亭的位置和形势,以及命名的经过,解释“醉翁”的含义,表现作者寄情山水寻找乐趣的心情。
第二段,写亭外山间景物的美丽可爱,山中早晚以及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异,千变万化,美妙无比,使人感到乐趣无穷。
第三段,写滁州人的游乐和作者同宾客游宴的欢乐情景,表现作者寄情于山水之间与民同乐的欢快心情。
第四段,写作者游醉回归和愉快心情,进一步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同时交代归来后写了这篇《醉翁亭记》。
(二)内容主旨:全文以“乐”字贯穿,通过对滁州优美风景的描写,表现了作者自己寄情山水和与民同乐的思想。
二、理解默写1.全文的主旨是:与民同乐。
“乐”字贯穿全文。
2.文章的名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①、醉翁亭命名的缘由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②、解释“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③、写山间早晨景色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开;④、写山间傍晚景色的句子是:云归而岩穴暝;⑤、写春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⑥、写夏景的句子是:佳木秀而繁阴;⑦、写秋景的句子是:风霜高洁;⑧、写冬景的句子是:水落而石出者;⑨、第三段写游琅琊山的情形,一共写了四个场面:1、滁人游,2、太守宴,3、众宾欢,4、太守醉。
⑩、表现本文主旨的句子是:太守之乐其乐也。
⑾、表现禽鸟乐的句子是: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⑿、照应“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的句子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1)归纳段意第一段:写醉翁亭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
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和四季景色。
第三段:滁人、宾客、太守游琅山的情形。
第四段:写日暮醉归,点明全篇主旨。
(2)本文第一段写景的顺序是什么?答:由远到近。
(3)“太守自谓也”在文中作用是什么?答:制造悬念,引出下文。
(4)请写出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
答: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翁亭记文言知识点 整理
《醉翁亭记》重要知识点一、虚词注解(一)“而”用法:1.蔚然而深秀者:表并列2.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表承接3.而年又最高:表递进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表递进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表承接6.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表承接7.水落而石出者:表承接8.朝而往,暮而归:表修饰9.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表因果10.往来而不绝者:表修饰11.临溪而渔:【有争议】Ⅰ.当“临”为动词时,表顺接Ⅱ.当“临”为介词时,表修饰12.溪深而鱼肥:表并列13.泉香而酒洌:表并列14.杂然而前陈者:表修饰15.起坐而喧哗者:表并列16.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表承接17.而不知人之乐:表转折(二)“之”用法: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2.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助词,的3.名之者谁:代词,指醉翁亭4.醉翁之意不在酒:助词,的5.山水之乐:助词,的6.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代词,指代“山水之乐”7.山间之朝暮也:助词,的8.宴酣之乐:助词,的9.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二、词类活用1. 山行六七里山:沿着山谷,名词作状语2.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像鸟儿的翅膀张开一样,名词作状语。
3. 名之者谁名:命名,取名,名词用作动词。
4. 自号曰醉翁也号:取名,名词用作动词。
5.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前)乐:以……为乐,意动用法;(后)乐:乐趣,名词。
6. 至于负者歌于途歌:歌曲,名词用作动词,唱歌。
7. 杂然而前陈者前:在前面,名词作状语。
8. 太守宴也宴:设宴,名词作动词三、古今异义词非丝非竹【竹:古义:管乐器;今义:竹子】四时之景不同【时:古义:季节;今义:时间】野芳发而幽香【发:古义:开放;今义:散发】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古义:情趣;今义:愿望,心愿】林霏开【开:古义:消散;今义:打开】颓然乎其间者【颓然:古义:醉醺醺的样子;今义:颓废的样子】四、一词多义1.归:太守归而宾客从:回去云归而岩穴暝:聚拢暮而归:回来2.谓:太守谓谁:为,是太守自谓也:命名3.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居高向下临溪而渔:靠近4.秀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秀丽佳木秀而繁阴:草木茂盛的样子5.乐山水之乐:乐趣人知从太守游而乐:欢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对...感到快乐【第一个“乐”】6.而溪深而鱼肥;表并列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表递进杂然而陈前者;表修饰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表承接五、特殊句式1.倒装句: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醉翁亭记 复习要点
醉翁亭记复习要点一、重点词语解释环滁皆山也环:环绕林壑尤美尤:尤其,格外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茂盛的样子深:幽深泻出于两峰之间者于:从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作亭者谁作:修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临:靠近名之者谁名:命名太守自谓谓:命名。
饮少辄醉辄:就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情趣。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得:领会寓:寄托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若夫:像那霏:雾气云归而岩穴暝归:聚拢暝:昏暗。
晦明变化者或暗或明,变化不一野芳发而幽香芳:香花发:开,开放往来而不绝者绝:断绝佳木秀而繁阴佳:好的秀:茂盛,繁茂山间之四时也时:季伛偻提携伛偻:腰背弯曲,这里之老人酿泉为酒为:酿造泉香而酒洌洌:清山肴野蔌山肴:野味蔌:菜蔬杂然而前陈者陈:摆放非丝非竹丝:弦乐器竹:管乐器射者中,弈者胜射:投壶弈:下棋觥筹交错觥:酒杯苍颜白发苍:苍老颜:脸色颓然乎其间者颓然:醉醺醺的样子已而夕阳在山已而:不久树林阴翳翳:遮盖。
太守乐其乐乐:以…为快乐。
乐:快乐。
醒能述以文者以:用文:文章述:记述太守谓谁谓:为,是。
二、重点句子的翻译1、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它西南方向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
4、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像那太阳一出,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而山谷洞穴昏暗了,这或暗或明替变化的景象,是山中的早晚的景色。
6、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美好的树木枝繁叶茂而形成一片浓阴,秋高气爽,水位下降,石头裸露,这是山中的四季的景色。
《醉翁亭记》知识点归纳
《醉翁亭记》课文知识点梳理【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
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
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
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
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
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
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
【写作背景】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欧阳修因替范仲淹等政治改革派辩护而触怒政敌,被贬为滁州知州。
欧阳修虽然壮年被贬,仕途失意,壮志难酬,内心抑郁,但他不悲戚嗟叹,而是以积极的心态做好地方官,为百姓做事。
同时,滁州风光秀丽,他便寄情山水,以诗酒自娱,自得其乐,并与民同乐,心情愉快闲适,把内心的惆怅苦闷寄寓在山水和诗酒之中,写下了名传千古的《醉翁亭记》。
【中心主题】本文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端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太平祥和的游乐图,抒发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念和被贬后寄情山水的旷达情怀。
【生字读音】环滁(chú)琅琊(láng yá)辄(zhé)林霏(fēi)开岩穴暝(míng)伛偻(yǔlǚ)山肴(yáo)野蔌(sù)射者中(zhòng)觥(gōng)筹交错颓(tuí)然阴翳(yì)【文言知识】一、重点词语解释环滁皆山也环:环绕林壑尤美尤:尤其,格外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茂盛的样子深:幽深泻出于两峰之间者于:从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作亭者谁作:修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临:靠近名之者谁名:命名太守自谓谓:命名饮少辄醉辄:就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情趣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得:领会寓:寄托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若夫:像那霏:雾气云归而岩穴暝归:聚拢暝:昏暗晦明变化者或暗或明,变化不一野芳发而幽香芳:香花发:开,开放佳木秀而繁阴佳:好的秀:茂盛,繁茂山间之四时也时:季伛偻提携伛偻:腰背弯曲,这里指老人往来而不绝者绝:断绝酿泉为酒为:酿造泉香而酒洌洌:清山肴野蔌山肴:野味蔌:菜蔬杂然而前陈者陈:摆放非丝非竹丝:弦乐器竹:管乐器射者中,弈者胜射:投壶弈:下棋觥筹交错觥:酒杯苍颜白发苍:苍老颜:脸色颓然乎其间者颓然:醉醺醺的样子已而夕阳在山已而:不久树林阴翳翳:遮盖太守乐其乐乐:以…为快乐乐:快乐醒能述以文者以:用文:文章述:记述太守谓谁谓:为,是二、重点句子的翻译1、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醉翁亭记》复习要点
《醉翁亭记》复习要点《醉翁亭记》复习要点一、重点词语解释环滁皆也环:环绕林壑尤美尤:尤其,格外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茂盛的样子深:幽深泻出于两峰之间者于:从峰回路转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作亭者谁作:修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临:靠近名之者谁名:命名太守自谓谓,命名饮少辄醉辄:就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情趣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得:领会寓:寄托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若夫:像那霏:雾气云归而岩穴暝归:聚拢暝:昏暗。
晦明变化者或暗或明,变化不一野芳发而幽香芳:香花发:开,开放佳木秀而繁阴佳:好的秀:茂盛,繁茂间之四时也时:季伛偻提携伛偻:腰背弯曲,这里之老人往而不绝者绝:断绝酿泉为酒为:酿造泉香而酒洌洌:清肴野簌肴:野味簌:菜蔬杂然而前陈者陈:摆放非丝非竹丝:弦乐器竹:管乐器射者中,弈者胜射:投壶弈:下棋觥筹交错觥:酒杯苍颜白发苍:苍老颜:脸色颓然乎其间者颓然:醉醺醺的样子已而夕阳在已而:不久树林阴翳翳:遮盖太守乐其乐乐:以…为快乐。
乐:快乐。
醒能述以者以:用:述:记述太守谓谁谓:为,是。
二、重点句子的翻译1、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它西南方向的各个峰,树林和谷尤其优美,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 是醉翁亭。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水之间也。
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光水色中啊。
4、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间之朝暮也。
像那太阳一出,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而谷洞穴昏暗了,这或暗或明替变化的景象,是中的早晚的景色。
6、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间之四时也。
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美好的树木枝繁叶茂而形成一片浓阴,秋高气爽,水位下降,石头裸露,这是中的四季的景色。
苏教版九上24课《醉翁亭记》原文、译文和赏析
苏教版九上24课《醉翁亭记》原文、译文和赏析九上24课《醉翁亭记》原文、译文和赏析篇1环绕滁州城的都是山。
它西南方向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
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的亭子,高踞于泉水之上,那就是醉翁亭。
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僧人智仙。
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像那太阳的升起的时候,树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早晚的景象啊。
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俊秀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天高气爽,水面下降,隐石现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啊。
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啊。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
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人在游玩。
靠近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香并且酒清;野味野菜,杂乱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的宴席。
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
一个脸色苍老头发花白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
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阴,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
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
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把滁州百姓的快乐当作自己快乐啊。
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就是太守。
《醉翁亭记》知识点大梳理
《醉翁亭记》知识点大梳理《醉翁亭记》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一篇散文名篇,以谈论游园览胜之乐趣为主题,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和变幻的思考与感慨。
本文通过对《醉翁亭记》的详细解析,对其主要的知识点进行梳理。
知识点一:描写环境《醉翁亭记》开篇即以写景来引入文章,描述了作者游览亭子的情景。
西窗外是湖光山色,东边是古树,遥相映衬之下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作者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周围的环境,展示了他所见所闻,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那宁静宜人的氛围。
知识点二:寄托哲理《醉翁亭记》的主题是游园览胜,但在文章的内容中,作者不仅仅只是描述了他对于游园之乐的热爱,同时也将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寄托在其中。
通过游园览胜的形象化描写,作者表达了人生短暂和世事无常的观点。
在观赏周围美景的同时,他提醒读者要珍惜眼前的时光和快乐,不要过于执著于名利和功成名就。
知识点三:运用修辞手法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比如,他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描绘自然景物,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同时,欧阳修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对人生短暂和世事无常的对比,使文章更加深刻和有力。
知识点四:人物形象的塑造在《醉翁亭记》中,作者不仅仅只是描述了景物的美丽,还塑造了一些鲜明的人物形象。
比如,文中的醉翁被描绘成一个乐观豁达的人,他尽情地享受游园的乐趣,并以醉酒作为抒发心中苦闷的媒介;而同行的友人则被描绘成一个世俗之人,他过分追求功名利禄,对游园的乐趣态度冷淡。
通过这些人物形象的对比,作者更好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知识点五:文章的结构《醉翁亭记》整篇文章结构严谨,由游园的环境描写引入,通过对两位游客不同态度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的主题思想,最后以结尾段点题,总结了整个文章。
文章通过一系列的段落进行组织,使得思路清晰,逻辑严密。
总结:通过对《醉翁亭记》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到该篇散文的特点和魅力所在。
醉翁亭记知识点归纳 醉翁亭记知识点总结
醉翁亭记知识点归纳醉翁亭记知识点总结醉翁亭记知识点归纳一:译文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
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啊。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个山间飞淌下来的,是酿泉啊。
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边的,是醉翁亭啊。
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啊。
给它起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称它的。
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稍微喝一点儿就醉了,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
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
游赏山水的乐趣,有感于心而寄托在酒上罢了。
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而山谷洞穴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
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枝繁叶茂而一片浓阴,秋风浩浩,天气晴好,霜露洁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
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呼喊,后面的应答,老人弯着腰,小孩由大人抱着领着,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出游啊。
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甜酒水清,山上野味菜蔬,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这是太守的酒宴啊。
酒宴上的乐趣,没有管弦乐器(助兴),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杂乱交错,起来坐下大声喧哗,是众位宾客快乐的样子。
(一人)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太守回去、宾客跟从啊。
树林茂密阴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
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表达这快乐的,是太守啊。
太守是谁?就是庐陵人欧阳修啊。
【河南中考面对面】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11篇 醉翁亭记课件 苏教版
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
变化不一的,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 (’12成都)
(8)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
落而石出者。 ①芳 :香花。 ②发 :开放。 ③秀 :草木茂盛。 ④风霜高洁 :天高气爽,霜色洁白。 ⑤译文(画线句) : 野花开了,有一股 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
(14)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①觥 :酒杯。 ②筹 :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 用的签子。
(15)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①苍颜 :脸色苍老。
②颓然 :原意为 :精神不振的样子,在文 中的意思为 :形容醉态。 ③译文 : 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 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 14 泸
片浓郁的绿阴。(’14泸州,’13乌鲁木
齐,’11日照)
(9)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①负者 :背着东西的人。 ②译文(画线句) :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 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13长沙)
(10)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①伛偻:驼背。 ②提携:牵引、牵扶,这里指小孩。 ③译文: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搀
(3)说说文中的“醉翁之意”有什么含义。 (’11本溪) 答 :寄情山水,排遣抑郁(随遇而安);与 民同乐;悠然自得、豁达大度、宠辱不惊。
(4)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描绘琅琊山的美丽景色?
(’13吉林) 答 :时间顺序或早晚、四季的变化。
(5)文章第三段描写了什么内容?这样写有何用 意?(’12毕节) 答 :描写了众人游宴之乐,揭示了太守“与 民同乐”的思想。 (6)请结合全文概括作者到底都在“乐”些什么, 这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3乌鲁木 齐,’12岳阳)
《醉翁亭记》考点整理
《醉翁亭记》考点整理10、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了能够同大家——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啊。
三、常见重点问题简答1、出自本文的成语。
醉翁之意不在酒:通常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就显露出来,比喻真相大白。
峰回路转:本义:山势曲折,山路迂回。
前呼后应:本指前行的人向后行者呼喊,后行者向前应答。
通常指文章结构严谨,前后文意互相照应。
风霜高洁:天气高爽,霜色洁白。
觥筹交错:形容许多人相聚饮酒的热闹场面。
2、全文的主旨是:与民同乐。
“乐”字贯穿全文的线索。
3、用原文语句回答:①、写醉翁亭命名的缘由的句子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②、解释“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③、写山间早晨景色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开;④、写山间傍晚景色的句子是:云归而岩穴暝;⑤、写春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⑥、写夏景的句子是:佳木秀而繁阴;⑦、写秋景的句子是:风霜高洁;⑧、写冬景的句子是:水落而石出者;⑨、第三段写游琅琊山的情形,共写了哪四个场面: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⑩、表现本文主旨的句子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⑾、表现禽鸟乐的句子是: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⑿、照应“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的`句子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4、太守之乐其乐中的太守的“乐”是指什么?“寄情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之乐。
”5、对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范仲淹以天下为忧。
6、第一段写景的顺序是什么?写景的作用是什么?由远而近;写醉翁亭周围环境的优美,引出醉翁亭,为下文写太守与民同乐作铺垫。
7、请抓住一个特点,对文章的第二小节进行赏析。
示例:语言简洁。
这一小节写了山间的朝暮之景和四季之景,每种都抓住最主要的特点,只写了一句话。
言简意赅,作者的情感也蕴涵在里面。
(大意正确即可)8、第三段中有四幅画面,请用简洁的文字概述出来,并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醉翁亭记基础知识
醉翁亭记词语解释1. 环:环绕。
2. 皆:副词,都。
3. 环滁:环绕着滁州城。
4. 滁: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区。
5. 其:代词,它,指滁州城。
6. 壑:山谷。
7. 尤:格外,特别。
8. 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
而:表并列。
10.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
比喻事情经历挫折失败后,出现新的转机。
11. 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12.潺潺:流水声。
13. 而:表承接。
14. 酿泉:水清可以酿酒,故名。
15. 回:回环,曲折环绕。
16. 翼然:像鸟展翅的样子。
17. 然:......的样子。
18. 临:靠近。
19. 于:在。
20. 作:建造。
21. 名:名词作动词,命名。
22. 自谓:自称,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
23. 号:名词作动词,取别号。
24. 曰:叫做。
25. 辄:就。
26. 年又最高:年纪又是最大的。
27. 意:这里指情趣。
“醉翁之意不在酒”,后来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目的。
28. 乎:相当于“于”。
29. 得:领会。
30. 寓:寄托。
31. 林霏:树林中的雾气。
霏,原指雨、雾纷飞,此处指雾气。
32. 开:消散,散开。
33. 归:聚拢。
34. 暝:昏暗。
35. 晦:阴暗。
36. 晦明:指天气阴晴明暗。
37. 芳:香花。
38. 发:开放。
39. 佳木:茂盛的树木。
40. 秀:茂盛。
41. 繁阴:一片浓密的树荫。
42. 风霜高洁:就是风高霜洁。
天高气爽,霜色洁白。
43. 至于:连词,于句首,表示两段的过渡,提起另事。
44. 负者:背东西的人。
45. 休于树:在树下休息。
46. 伛偻:腰弯背曲的样子,这里指老年人47. 提携:指搀扶着走的小孩子。
48. 临:靠近,这里是“……旁”的意思。
49. 渔:捕鱼。
50.酿泉:名作状,用泉水。
51. 洌:水(酒)清。
52. 山肴:野味。
53. 野蔌:野菜。
蔌,菜蔬。
54. 杂然:众多而杂乱的样子。
醉翁亭记课文注释
醉翁亭记课文注释《醉翁亭记》:【注释】(1)环:环绕。
(2)皆:副词,都。
(3)环滁:环绕着滁州城。
滁: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区。
(4)其:代词,它,指滁州城。
(5)壑:山谷。
(6)尤:格外,特别。
(7)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
而:表并列。
(8)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9)潺潺:流水声。
(10)而:表承接。
(11)酿泉:泉的名字。
因水清可以酿酒,故名。
(12)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
比喻事情经历挫折失败后,出现新的转机。
回:回环,曲折环绕。
(13)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然:……的样子。
(14)临:靠近。
(15)于:在。
(16)作:建造。
(17)名:名词作动词,命名。
(18)自谓:自称,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
(19)辄:就(20)年又最高:年纪又是最大的。
(21)号:名词作动词,取别号。
(22)曰:叫做。
(23)意:这里指情趣。
“醉翁之意不在酒”,后来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目的。
(24)乎:相当于“于”。
(25)得:领会。
(26)寓:寄托。
(27)林霏:树林中的雾气。
霏,原指雨、雾纷飞,此处指雾气。
(28)开:消散,散开。
(29)归:聚拢。
(30)暝:昏暗。
(31)晦明:指天气阴晴明暗。
晦:阴暗。
(32)芳:香花。
(33)发:开放。
(34)佳木秀而繁阴,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
秀:茂盛,繁茂。
繁阴:一片浓密的树荫。
(35)风霜高洁:就是风高霜洁。
天高气爽,霜色洁白。
(36)至于:连词,于句首,表示两段的过渡,提起另事。
(37)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38)休于树:在树下休息。
(39)伛偻:腰弯背曲的样子,这里指老年人。
(40)提携:指搀扶着走的小孩子。
(41)临:靠近,这里是“……旁”的意思。
(42)渔:捕鱼。
(43)酿泉:一座泉水的名字,原名玻璃泉,在琅邪山醉翁亭下。
(44)洌:水(酒)清。
(45)山肴:野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上 21《醉翁亭记》知识点
一、基础知识:
1、作家作品: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谥号“文忠”,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诗文改革的领袖,在散文、诗词及文学批评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2、生字读音:
环滁(chú)琅琊(láng yá)辄(zhé)林霏(fēi)开岩穴暝(míng)伛偻(yǔlǚ)
山肴(yáo)野蔌(sù)射者中(zhîng)觥(gōng)筹交错颓(tuí)然阴翳(yì)
3、重点词语解释:
(1)环滁皆山也;环而攻之环:环绕。
环:包围。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茂盛的样子。
秀:秀丽。
(3)泻出于两峰之间者泻:飞泻。
(4)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
临:靠近。
(5)名之者谁名:命名。
(6).饮少辄醉辄:就。
(7)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情趣。
(8)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寓:寄托。
(9)云归而岩穴暝归:聚集。
(10)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归:回家。
从:跟从。
(11)吾谁与归归:归依。
(1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芳:香花。
发:开放。
秀:草木茂盛。
繁阴:形成浓阴。
(13)至于负者歌于途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14)休于树于:在。
(15)山肴野蔌肴:野味。
蔌:菜蔬。
(16)宴酣之乐酣:尽兴的喝酒。
(17)非丝非竹丝:弦乐器。
竹:管乐器。
(18)弈者胜弈:下棋。
(19)觥筹交错觥:酒杯。
筹:酒筹。
(20)颓然乎其间者颓然:醉醺醺的样子。
乎:于。
(21)树林阴翳翳:遮盖。
(22)鸣声上下上下:指树林的上面和下面
(23)太守谓谁谓:是。
4、一词多义:
乐①山水之乐:乐趣。
②禽鸟乐也:欢乐。
穷①乐亦无穷也:尽。
②欲穷其林:走完。
归①云归而岩穴暝:归集,聚拢。
②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家。
秀①佳木秀而繁阴:滋长。
②蔚然而深秀者:秀丽。
5、词类活用:
①山行六七里在山上,名词作状语。
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像鸟儿的翅膀,名词作状语。
③名之者谁命名,名词用作动词。
④自号曰醉翁也取名,名词用作动词。
⑤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前乐)以……为乐,动词。
(后乐)乐趣,名词。
6、特殊句式:
①省略句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即“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
②判断句“……者……也”:古汉语的判断句式之一。
“者”起舒缓语气作用,有复指作用,引出谓语,“者”也可省略不用;“也”用在谓语后面加强语气,帮助判断。
7、“也”“而”“之”用法
“也”字作为语气词,有三种用法
A、表判断(肯定,介绍人名)
B、表陈述(解释,用于描述景物)
C、表感叹(用于直抒胸臆)。
1、环滁皆山也(助词,表判断)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助词,表判断)
3、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助词,表判断)
4、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助词,表判断)
5、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助词,表判断)
6、山间之朝暮也(助词,表判断
7、山间之四时也.(助词,表判断)
8、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助词,表判断)
9、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助词,表判断)10、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助词,表判断)
11、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助词,表判断)
12、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助词,表判断)
13、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助词,表判断)
14、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助词,表陈述)
15、故自号醉翁也(助词,表陈述)
16、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助词,表陈述)
17、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表陈述)
18、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助词,表陈述)
19、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表感叹)
20、在乎山水之间也(表感叹)21、而乐亦无穷也(表感叹)
“而”的用法: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并列)
2.溪深而鱼肥(并列)
3.泉香而酒冽(并列)
4.起坐而喧哗者(并列)
5.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承接)
6.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承接)
7.日出而林霏开(承接)
8.云归而岩穴暝(承接)
9.野芳发而幽香(承接)
10.佳木秀而繁阴(承接)
11.水落而石出者(承接)
12.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承接) 14.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承接)
15.游人去而禽鸟乐也(承接)
16.临溪而渔(修饰)
17.暮而归(修饰)
18.往来而不绝者(修饰)
19.朝而往(修饰)
20.杂然而前陈者(修饰,)
21.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转折)
2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承接)(转折)
23、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递进)
24、已而夕阳在山“不久”,副词,表时间
“之”的用法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代词泻出于两峰之间者:连词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连词山水之间:连词
名之者谁:助词的
醉翁之意:的
山水之乐:的山间之朝暮也:的山间之四时也:的四时之景:的
宴酣之乐:的
山林之乐:的
游人之乐:的
太守之乐:的
二、文章内容理解:
1、全文的主旨句是: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醉翁也。
2、文章的名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3、为什么在写“太守宴”前要先写“滁人游”?
为了写“太守宴”创造一个欢乐的氛围,并蕴含着作者与民同乐的旨趣。
4、第一段文字中包含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什么?常用意思是什么?
[醉翁之意不在酒。
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彼,或别有用心。
]
5、“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一句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微露主旨,为全文奠定抒情基调。
]
6、醉和乐有什么关系?醉乐统一。
因乐而醉,醉又增乐;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7、怎样理解“太守之乐其乐”?
励精图治,心系百姓,以百姓的平安快乐作为自己的快乐,即与民同乐。
8、“太守之乐其乐”中“乐”的含义有哪些?
(1)寄情山水之乐;(2)政绩卓著之乐;(3)与民同乐之乐。
9、本文写景之中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悠然自得的心情和与民同乐的旷达胸襟。
10、本文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本文语言有很大的特色。
骈散相间,多为散句,但也间有骈句,特别是使用21个“也”字作句尾,韵味浓郁;巧妙地用了25个“而”字使文章流畅优美,从容婉转。
本文还有一些千古传诵的名字,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等等。
11、对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范仲淹以天下为忧。
12、联系本文谈谈为官者怎样才能做到“与民同乐”。
为官者要树立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像欧阳那样,抛弃个人荣辱,胸襟阔达,时刻以人民疾苦为念,“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把百姓是否同意、人民是否满意作为衡量自己业绩的标准,以高尚的人格和行为解决人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人民谋福利,创造出人民满意的业绩。
13、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来看,两人的思想有什么共同之处?
两人有都被贬的政治遭遇,但“不以己悲”,都具有“忧民”及“与民同乐”的思想,具有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