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与班级管理的论文
小学班级管理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运用论文(共五则范文)
小学班级管理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运用论文(共五则范文)第一篇:小学班级管理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运用论文摘要:小学班级管理中要积极的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来提升班级管理效率,提升学生学习状态与成绩,帮助学生建立良好健康的心理,有助于培养人格健全、综合素养更高的未来人才。
具体操作上要充分的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展开,做好心理引导,提供多种心理培养与体验的机会,从而达到更优质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应用心理健康教育随着现代化教育理念的不断升级而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学生心理层面的干预与调整,可以有效改善学生不良心理问题,提升学习效率与优化师生、同学之间的人际交往状态,促进学生对自身与社会有更为积极健康的认识,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一、当下小学班级管理中常见的学生心理问题(一)缺乏自我控制力小学生相较于其他年龄阶段人群而言,其自控能力相对更弱,这种情况与学生自身智力与生理发育尚未成熟,社会经验缺乏有密切联系。
该年龄段的学生在意识层面上还缺乏完善健全的逻辑思维能力,无法有效的对自身的表达与行为进行有效的管控,自身在心理调控上也缺乏应有的理性状态,更多情况下会受到感性认识与模仿他人来展开自身的外在行为表现,没有自主性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容易受到他人影响与干扰,性格冲动缺乏冷静,不能很好的管理自身的情绪与行为。
在学校生活中,学生在与老师与同学的日常交往中会不可避免产生的矛盾与摩擦,甚至会引发相关心理问题,例如情绪躁动、孤独、孤僻等,如果不能有效的干预纠正,甚至因此形成不利于学生日后生活发展的负面心理问题。
(二)心理承受日益增大的学习压力在当下的小学教育中,家属与社会对小学生学习附加了较多的压力。
学校教育在试图展开减负性教学,但是家属会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安排更多的学习内容,学生承受着较大的学习压力,甚至因此而出现焦虑、厌学、躁动、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
压力过大会不仅会影响学生学习成绩,同时也会导致学生不健康心理的出现。
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研究
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研究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学生作为未来的社会建设者,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未来的发展。
因此,在班级管理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二、班级管理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1.班级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班级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良好的班级氛围能够为学生提供积极向上的心理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2.师生关系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安全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和健康心理。
3.班级活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三、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策略1.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通过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安全感。
3.开展丰富的班级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如运动会、文艺比赛等,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自己,提高心理素质。
4.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和心理咨询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心理素质。
四、主要的考虑点和实践方法1.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研究首先强调了在高中阶段班级管理中促进学生养成健康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因为这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效果、社交能力以及未来的生活质量。
2.建立积极的班级氛围:创造一个支持性、尊重和包容的环境是培养健康心理的基础。
班主任和教师需要通过公平公正的规则制定和执行,以及鼓励合作和互助的行为来塑造这样的氛围。
3.心理教育融入课程: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体系,通过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或者在其他学科中融入心理健康的元素,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和应对压力、情绪管理的技巧。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论文(大全五篇)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论文(大全五篇)第一篇: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论文浅谈中学生问题行为及矫正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就简单地说,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 可见,教育者的主要职责就是管理和教育学生,说白了就是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我多一年的工作中,观察到学生存在许多不良行为习惯,为矫正这些不良习惯,我注意从思想入手,”对症下药“,加强学生自主教育,让学生在自我认识、自制自律中不断提高。
不良品德行为是指错误的道德支配、违反道德规范、损害他人或集体利益的问题行为。
在中学里有不良品德行为的学生虽属少数,但消极作用大,经常干扰学校和班级教育教学工作,有的带坏其他同学,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因此,重视不良品德行为学生的矫正教育,已迫在眉睫。
要矫正不良品德行为必须先了解它的成因,才能对症下药。
不良品德行为之所以在初中成为高发期,这主要是由于初中生身心变化的过渡性与学校教育的不当以及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造成的。
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可塑性极大,成人感的出现使他们独立地接受周围人的价值观念,学习他所认同的社会行为方式,这是积极走向社会、渴望成为社会成员的表现,但他们缺乏是非识别能力,加上自我行为控制较差,极易沾染社会恶习,成为不良品德的行为问题儿童 。
要矫正不良品德行为必须先了解它的成因,才能对症下药。
目前,导致中学生不良品德形成的原因及表现是多方面的,现就中学生一些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粗浅的分析一下其成因及采取的教育措施。
一、青少年不良品德行为的形成原因1.心理因素的影响(1)不健康的个人需要。
受社会的影响风气以及一些影视书籍的影响,学生脱离实际过分追求高消费、虚荣心重,或者追求低级的性刺激,都可能导致过错行为或品德不良行为 。
(2)某些合理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一些学校视升学率为学校的生命线,忽视学生的心理需求。
个别教师不重视师德修养,不能为人师表。
有的教师惟我至上,不关心、不尊重学生。
导致学生基本的心理需要,如自尊需要、情感需要、交往需要、成就需要等,长期得不到满足,或遭到剥夺,会盲目寻找补偿,如心理性的低级需要、畸型的物质或精神需要,从而导致产生不良品德行为。
班级管理引入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班级管理引入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摘要:属于学生的不仅仅是优异的学习成绩,更宝贵的是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因为未来是属于那些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道德修养,具有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的人!心理健康是现代健康观念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当前,非常有必要加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结合班主任工作和教育教学实践,本文就如何加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如何进行疏导作了一些探讨和分析。
一、加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学生健康的心理是是学生努力学习,积极工作笑对生活的内驱力。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可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取得进步。
他可以用坚强的意志战胜困难,用坚定而乐观的心态面对挫折与失败;他会在任何顺境中一路领先,也会在任何逆境中奋勇崛起,取得事业的成功。
当代高中生将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挑战。
要想发展成为时代需要的人才,不仅要具备广博的知识、良好的能力结构,而且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高峰期,生理上的显著变化和心理上的急剧发展给他们带来许多新的问题。
高中生普遍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沉重的课业负担;加之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差,挫折意识不强。
如果这一阶段缺乏引导,很容易导致心理疾病,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因此,非常有必要对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展开,如学科渗透、心理咨询、团队活动等。
本文主要结合班级管理工作实践,就班主任如何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进行探讨和尝试。
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始终注意把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放在重要日程上,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磨炼顽强的意志,既有团队精神,又有竞争意识。
在工作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发育特点和成长规律以及认知规律,不断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素质,取得了显著效果。
在2012年我所带的班高考成绩名列全校第一,升学率达90%。
这些成绩与平时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素质的培养是分不开的。
青少年心理健康论文六篇
青少年心理健康论文六篇青少年心理健康论文范文11.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独生子女来自父母的过多关怀和溺爱,这使青少年的心理成熟推迟。
这种身心成熟的反差性势必给青少年性意识上的困惑和法律制约性攻击行为的增加。
在市场经济大浪的冲击下,一些人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发生裂变,人们的观念越来越朝着功利化、物欲化方向进展,导致了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变异和扭曲。
由此而产生的、吸毒、、腐败等社会丑陋现象,其滋生扩散的不良风气很简单污染青少年脆弱的心理,很简单诱惑他们的思想,放弃自己原本崇高的抱负和信念走人歧途。
2.学校教育的缺陷长期以来,学校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急功近利,片面强调升学率和学习分数,造成了教育的畸形进展。
其一,只重视智力进展,不重视道德教育,只抓好少数成果好拔尖同学的教育,忽视了大多数中等同学的教育,结果培育了高分低能、缺乏制造性的并非社会所需之“人才”。
其二,由于教育观念的偏差,教育方法的呆板、单调致使一些同学成为双差生,这样被学校为追求升学率而过早地推向社会,这些同学心理本身很脆弱,对社会又极为不满,他们对社会阴暗面的消失毫无心理预备和反抗力量,加之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的自卑心理和心情障碍,很简单误入歧途。
二、家庭因素影响1.家庭子女数量的变化依据我国方案生育要求,现在大部分的家庭中都只有一个孩子。
同时,由于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进展,促使传统的以家族为单位的几代同堂的大家庭渐渐瓦解,而转向以父母和自己的孩子生活在一起的三口之家。
这种家庭结构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使得父母在抚育孩子上无法尝试和比较,没有学习机会。
许多父母因此诚惶诚恐,不能放开手脚。
其次,这种家庭结构还削减了父母可以对子女进行公正教育的机会,也使得儿童在家庭中失去了同伴和许多学会互助和自助的机会。
不过,这种结构问题在孩子进一步长大之前还不明显,对独生子女的打击通常来自以后(例如在学校中),即当他不能在学习中成为关怀的中心时。
加强班级管理应注重学生心理教育论文
加强班级管理应注重学生的心理教育摘要:在班级管理中,加强纪律约束和行为规范固然重要,但学生的心理教育更重要,心理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态度。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班级管理;心理教育;学生的发展在班级管理中,加强纪律约束和行为规范固然重要,但学生的心理教育更重要,心理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态度,尤其是现在的学生,都为独生子女,在家里基本上都倍受宠爱,要什么有什么,缺乏艰难的磨炼、对升学就业的担忧等,致使他们心理素质发育不良。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所应具备的基本要素。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是教师和学生开展各项活动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班级管理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教师如何在班级管理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呢?本人浅谈以下几点建议:一、施以爱心和信任学生渴望能在充满爱心和信任的环境中成长。
因为爱和信任能引出学生内心深藏的天真和优良品质,这种品质逐渐形成、发展才构成了青少年的个性特点。
因此教师的爱心和信任对学生健康成长和良好个性的形成是不可少的。
如果教师能以出自内心的爱和信任对待学生,那么学生就会把你作为知心朋友,你也会从中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以及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兴趣、爱好等,从而寻找出最佳的教育方法。
教师对每一个学生都应该一视同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看到他们的闪光点,尤其是差生,当他们有了进步,哪怕是一点点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帮他们树立自信心,从而促使学生在良好的发展轨道上迈进。
二、重视个性差异学生的个性千差万别,有的思维迟缓,有的思维敏捷;有的认真仔细,有的粗枝大叶。
这些心理和行为差异,很大程度上构成了学生的个性差异。
因此,对正在成长中的学生的个性培养是一项极其艰巨的复杂工程,教师一定要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教育过程中避免万事同等对待,要有针对性、选择性。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共6篇)
第1篇: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教育工作的关键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率一度居高不下,国家高度重视这方面的问题,先后专门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决定》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实施意见。
尽管国家重视、专家呼吁、教育工诚然,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在教育工作中缺乏方法方式——方式简单、甚而是粗暴,但诸如此类的现象表明,更多的是未成年人心理和生理上的不成熟,遇事不能明确自己的角色和所处的地位,不能清楚自己应当承担的各种责任,严重缺乏责任感。
等待事情严重了,才知道后悔和遗憾,流着伤心和痛苦的泪水求助于父母、老师和社会。
社会的进化速度与我们的教材不成正比,以致造成未成年人在生理上发育上接近成年人,但内在的心理却非常贫瘠,不具备正确的道德观,更不要说使之约束自己。
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应该走在生理成熟前面,至少应该保持同步。
只有水到了渠才会自然成,否则会是渠成了而无水,使之失去意义。
在未成年人中,有一部分缺乏健康而良好的心理,最怕他们变成“有才而无德”和“无才又无德”的人,那将会给社会带来许多不稳定因素、给国家和家庭带来巨大的损失!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颇多,但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家庭因素,对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来说,家庭的影响很大。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不良的家庭环境容易造成家庭成员的心理行为异常。
如胎儿在母体中,母亲没有注重调节自己的情绪;家庭主要成员不全,父母离异或分居、父母再婚等等以至家庭关系紧张,家庭情感气氛冷漠,矛盾冲突频繁;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当,专制粗暴、强迫压服,或溺爱娇惯、放任自流;父母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只考虑自己工作好、生活好和玩得好,缺乏对子女的关爱和沟通;在我国当前更为严重的是,受经济浪潮的影响,外出务工,只管挣钱,却把子女留在年迈的爷爷奶奶或其他亲人身边,以至管理不到位等;其次是学校的因素,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中渡过的。
班级管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班级管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如今的社会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越来越重视,而班级管理作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环节,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也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将探讨班级管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提供一些改善班级管理的建议。
首先,班级管理对于学生的情绪调节具有重要的作用。
优秀的班级管理者能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让学生在这个环境中感受到关怀和支持,从而调节自己的情绪。
相比之下,糟糕的班级管理则可能导致学生情绪低落、紧张甚至抑郁等问题。
因此,一个良好的班级管理就像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第一道屏障,必须得到重视。
其次,班级管理对于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成就感的培养也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在一个严谨有序的班级中容易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他们往往能够在这个环境中感受到成就感,从而更有动力投入学习。
相反,当班级管理混乱、教学质量低下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可能会受到很大的抑制,甚至导致学习能力的下降。
因此,一个良好的班级管理应该注重课堂秩序的维护,为学生提供一个安静、和谐的学习环境。
此外,班级管理对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也起到重要作用。
优秀的班级管理者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他们与同学之间积极友善的关系,从而提高班级整体的凝聚力。
相对而言,糟糕的班级管理可能导致学生之间的冲突加剧,互相疏远甚至欺凌。
因此,班级管理者应该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要改善班级管理,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首要的。
班级管理者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每个学生提供量身定制的辅导和关怀。
同时,班级管理者应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尊重和理解。
另外,班级管理者应该注重班级规则的制定和执行,确保学生在一个有序、安全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此外,班级管理者还可以开展一些课外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综上所述,班级管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浅谈班级管理对青春期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策略
浅谈班级管理对青春期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策略引言:青春期是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中一个重要阶段,也是易发生心理危机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学生面临着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个体差异性,同时面临着课业压力、人际关系、自我认同等问题。
班级管理作为对学生整体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有助于预防和干预学生心理危机。
本文将探讨班级管理对青春期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策略。
一、建立和谐的班级氛围1.建立师生间积极互动的关系:教师应提高自身情感敏感性,倾听学生的内心疾苦,积极为他们提供支持和关怀。
2.培养班级合作氛围:组织合作项目和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团队精神,让学生充分参与,共同建设和谐的班级环境。
3.建立班级规则和互相尊重的价值观:明确班级纪律,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责任感,同时鼓励他们尊重他人的差异性。
二、营造积极的心理教育环境1.提供心理教育课程:在课堂上增加心理知识的教育,如情绪管理、人际沟通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应对心理问题,培养积极的心理素质。
2.开展心理疏导活动:定期组织心理疏导活动,如心理讲座、分享会等,为学生提供一个倾诉和交流的平台,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情绪和困扰,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建议。
三、关注和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1.提高教师的心理辅导能力:教师应接受心理辅导培训,提升自身的心理辅导能力,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2.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定期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记录心理变化和问题,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及时调整教育方式和措施。
四、加强家校合作1.提高家长对心理问题的认识:定期组织家长教育讲座,向家长传授心理教育知识,帮助他们了解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特点,更好地与他们沟通。
结论:班级管理对青春期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至关重要。
通过建立和谐的班级氛围、营造积极的心理教育环境、关注和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以及加强家校合作,可以有效预防和干预学生心理危机,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学校应积极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心理支持和帮助,让每一个青春期学生都能够健康成长。
浅谈班级管理对青春期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策略
浅谈班级管理对青春期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策略【摘要】青春期是一个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同时也是容易出现心理危机的时期。
班级管理在干预青春期学生心理危机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建立良好的班级氛围能够促进学生的情感交流和支持,加强师生沟通与信任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提供心理咨询与辅导,加强班级活动和团队建设,以及关注学生的个性与需求,都是有效干预青春期学生心理危机的策略。
班级管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避免心理问题的发生,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全面发展。
教师应重视青春期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断提升自身的心理健康素养,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心理支持和指导。
通过班级管理,我们可以更好地帮助青春期学生度过心理困惑的阶段,促进其健康成长。
【关键词】青春期学生、心理危机、班级管理、干预策略、班级氛围、师生沟通、心理咨询、团队建设、个性需求、心理健康、心理素养。
1. 引言1.1 青春期学生心理危机的现状青春期是一个人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同时也是青少年经历心理危机的高发期。
青春期学生面对身心发展的变化,学业、家庭、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和危机。
据统计,青春期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存在抑郁、焦虑、自卑、自闭、叛逆、攻击性等心理问题,甚至有的出现自残、自杀等严重行为。
这些问题不仅对学生本人造成负面影响,还可能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困扰。
青春期学生心理危机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感的混乱,青春期学生常常在探索自我身份的过程中感到困惑和焦虑;二是社交问题和人际关系的困扰,青春期学生难以应对同伴间的竞争和群体压力,导致孤立和疏远;三是学业压力和未来规划的焦虑,青春期学生面临升学、就业等选择,而不确定的未来充满了不安和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班级管理对干预青春期学生心理危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应当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
建立良好的班级氛围、加强师生沟通、提供心理咨询与辅导、加强班级活动和团队建设以及关注学生的个性与需求,都是班级管理帮助学生度过青春期心理危机的重要策略。
浅谈班级管理对青春期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策略
浅谈班级管理对青春期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策略青春期是一个人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心理危机容易发生的阶段。
学校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承担着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责任,而班级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基础,对青春期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班级管理对青春期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策略展开讨论,以期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方法。
一、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青春期学生由于身体和心理都在成长发育,所以往往性格不稳定,心理易受外界因素影响。
在班级管理中,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包括性格、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这样才能更好地预防和干预学生心理危机。
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怀和理解,对于性格外向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引导和教育,以便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增加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减少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
在班级管理中,老师要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给学生制造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
老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课余活动,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学生建立真诚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能够在面对心理困难时,能够找到老师倾诉。
三、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学业压力、家庭纠纷、人际关系等问题都可能给学生心理带来负面影响,这就需要班主任和老师们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
对于学习上的问题,老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和鼓励,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生活上的问题,老师要给学生更多的关怀和照顾,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和干预学生心理危机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班级管理中,老师要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各种针对青春期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心理讲座、心理测试、心理咨询等。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学生对心理问题的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降低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率。
浅谈班级管理对青春期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策略
浅谈班级管理对青春期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策略1. 引言1.1 背景介绍青春期是一个人生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阶段,也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变化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生的身心发育处于快速发展期,心理问题也开始显现出来。
由于青春期学生的特殊性和易受外部环境影响的特点,他们往往面临各种心理危机,如缺乏自信、焦虑、逆反、抑郁等问题。
在学校中,班级管理对青春期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至关重要。
一个良好的班级管理系统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健康的心理状态,并为他们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学习环境。
了解并深入掌握班级管理对青春期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班级管理的重要性、了解青春期学生心理特点、建立信任和沟通、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心理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在实践中可操作性的干预策略,以应对青春期学生的心理危机,助力他们健康成长。
1.2 研究意义青春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青春期学生经历着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巨大变化,而这些变化往往伴随着心理危机。
青春期学生处于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他们的情感波动大、自我意识强、人际关系复杂,同时也面临着学业压力、人际关系问题等多种挑战。
班级作为学生集体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对于青春期学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对青春期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研究意义在于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特点,探索有效的干预策略,从而提高班级管理的水平,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通过对青春期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自身变化和外部压力,增强心理抗压能力,降低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率,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生活质量。
因此,对班级管理对青春期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策略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教师和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度,建立更加和谐、健康的教育环境,为青春期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更多支持和帮助。
2. 正文2.1 班级管理的重要性在青春期这个特殊的时期,学生的心理发展受到了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包括社会、家庭和学校等。
最新-中学班级管理 论班级管理与学生心理素质发展 精
论班级管理与学生心理素质发展心理素质是学生整体素质的核心。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工作中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班级管理的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心理素质的优化和发展。
本文试从班级管理的角度阐述班主任如何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以拓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一、班级管理与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关系班集体的教育实践表明,成熟的班级管理模式的形成大致要经历初建、发育、成熟三个阶段。
在各个阶段,班主任若采用不当的管理方式,都会影响下一阶段的发展,进而不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优化。
(一)班级管理初建阶段与学生心理素质发展这一阶段由于刚刚组建,班级尚处于无序状态,因此需要强有力的规范、纪律来促使班级有序化。
随着班级工作的开展,班级管理面临的主要任务也将由“促进班级有序化”,向培养班级心理因素即“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融洽的班级气氛、多样化的角色分化”方向转变。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班级管理常呈现两种趋势:一种是朝“专制性”方向发展,即教师仍然采用权威的力量和强制手段来教育和管理学生,对班级心理因素缺乏关注。
这种趋势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索精神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且易使学生形成对班级的疏离感,以及自卑、猜疑、利己、胆怯、欺骗等不良心理素质,从而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心理素质的优化。
另一种趋势是朝下一阶段即发育阶段发展。
(二)班级管理发育阶段与学生心理素质发展这一阶段班级处于由他律向自律转化状态,班级规范、纪律在活动中由初建阶段的强制性遵守,开始转为被学生理解、认同。
学生对班级有了归属感,班级心理因素日益增长。
发育阶段的班级继续发展,班级管理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融洽的互动气氛中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这一阶段也存在两种趋势:一种是朝着“放任型”方向发展,即班主任过高估计班级成员的自我管理能力,放弃对学生的一般纪律指导和要求,对班级学生的问题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运用心理健康教育加强班级管理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运用心理健康教育加强班级管理班级是学校开展教育活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基层组织,班主任通过组织和领导班集体实施对全班学生的教育工作。
加强班级管理,则是班主任这项工作中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的心理指导和情感沟通,来实现班级管理的高效率是不可少的。
一、要加强心理沟通,使学生的心理趋向与群体目标保持一致在班级管理活动中,经常出现学校和教师对班级提出的要求与同学心理有差距,班主任要从全局出发,及时沟通,纠正学生心理上的偏差,使学生的心理趋向与群体目标保持一致。
如学生对学校分配的任课教师有看法,班主任就要及时协调、沟通。
去年学校安排了一位老教师来任教本班的数学课课,一段时间后,学生纷纷来我处反映该老师讲话太快、不善于课堂管理等,要求学校撤换,让其他教师来任教。
我了解到一方面学生反映的情况基本属实,但过于偏激,另一方面现实情况是学校由于某种原因不可能就此撤换教师。
我当机立断决定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沟通和协调,一方面对学生的要求表示理解,另一方面向学生介绍该教师的教学长处,该教师在我校学历最高,又善于研究,是一个责任心很强的教师。
由此可见加强心理沟通以求得学生的心理认同,融洽师生关系,从而可以达到培养健康、和谐的班集体心理氛围的目的,使每个成员都感到生活集体中的满足感和责任感。
二、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对其进行心理调适,使学生的心理趋向与预设的目标保持一致开学之初,我们初一年级为了进开始学生容于集体,我们组织了拔河比赛。
连拔四场,我班都以失败而告终。
于是同学互相埋怨,他说他没使劲,他怨他劲太小。
比赛结束后,我们回到班。
我让学生说一说对今天活动的感受。
其中一名同学说:“老师我认为:比赛就有输赢,在比赛中,我尽力了,我相信同学们也都尽力了。
但是我们班的同学太瘦了,男生又有两个身体不好的。
所以我们不要只重视结果,我认为同学们在活动中尽力了才是重要的。
”听后,我首先带头鼓起掌来,同学们也都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班级管理心理学的意义探讨论文.doc
班级管理心理学的意义探讨论文(一)自己的特点和优势自己对心理学的热爱,对人际交往的敏感度,对人情世故的体察入微,对学生的洞察力,让我很多时候会凭直觉发现很多班级和学生的问题,并找到一阵见血的解决方法。
慢慢地,我也习惯于用这些思维方式去进行班级管理。
个人认为,做事对人,抓班风、学风,从学生心理角度出发解决问题,事半功倍。
(二)通过心理侧写准确把握学生复杂的人格每次带新班,我都会做房树人的测试。
这是根据精神分析的心理学理论设计的,也是一种投射的分析方法。
在实践过程中,主要是根据图画的画面,来分析画者的内心世界、性格、曾经受过的伤害以及是否有某种心理疾病,如抑郁症、强迫症。
案例:班里一位性情忧郁、比拟自闭的女生,画了一个有很大树冠的树,自己侧着坐在树下,头发飘散在风中,整幅图使用了很多阴影打底色。
这意味着这个女生的社会存在感很低,自己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家庭中父亲的权威过大。
这与这个女生的平时行为举止是合拍的。
她对父亲很反感,讨厌他的说教和无微不至的父爱。
另外,她喜欢写玄幻小说;最严重的是总是说她自己不孤独,每天和一个妹妹玩,还喜欢看恐怖片。
通过与她父亲的沟通,得知几年前,她的父母想要个二胎男孩,但是失败了,父母情绪很不好,影响到她。
我采取了及时的家校沟通,也关注孩子每日的情况,让她承当少量的班级工作,表扬她的作文的灵性,增强她的价值感和存在感以及明确自我认知。
孩子的心态阳光了很多。
虽然帮不了她一世,但是高中生涯这个关键的时期的修正,对她一生还是大有裨益的。
(三)心理小游戏在适当时机的介入高考前一个月,学生有些急躁,重本的觉得自己差不多了,不用学了;后进的觉得学了也没用;中间力量也不堪重负,懒散很多。
整个班级像一潭死水,不见波澜。
我在想,这个年纪是朋友大过天的年纪,我的鼓励和警告已经做了根底,剩下的工作应该让孩子的同龄人去做,这可能会是一剂强心针,会是清新的春风,让他们在混沌中,重新开启能量大门。
于是,我让他们每个人在卡片上写身边某某同学具备的对高考致胜的优势和面对高考要警惕的劣势。
小议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心理沟通论文
小议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心理沟通论文小议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心理沟通论文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的性格不可能完全一样。
有的学生喜欢行为做事干练的教师。
可是他的教师是做事慢吞吞的人,那么。
学牛就会在心理产生抵触情绪。
不喜欢这个人。
又怎能上好这堂课呢?今天学习啦我要与大家共享的是:小议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心理沟通相关论文。
详细内容如下,希望能够够帮助到大家:小议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心理沟通初中生的逆反心理不仅阻碍德育教育的推行,更不利于学生个人成长和发展。
学生在消极心理作用下懒于接受其他思想观念的熏陶,始终以本人的观念为判定标准,即便错了也浑然不知。
为了使初中德育教育顺利进行,使德育教育惠及每一位学生,老师和学生应一起努力,克制逆反心理的不良影响。
一、初中老师与学生心理不能沟通的原因1.老师与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不一致经常有文化基础差的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有的学乍甚至产生了厌学情绪。
和教师对着干。
逆反心理很严重。
假如老师不加以正确的引导。
而是用教师的身份来强迫学生学习的话。
那么就是事与愿违。
会加重学生的厌学情绪。
起不到任何的效果。
这样。
还会使得师生关系紧张。
愈加不利用学生的学习。
亲其师。
信其道。
学生信任你,就会好好学学习你所教授的知识,所以,一定要和学生搞好关系。
2.学生对老师存在对立情绪有的学生个性比拟强。
存在较强的逆反心理。
教师让做什么。
他偏不做;教师不让做的,他偏要做。
从心理和行动上,他就是和教师对着干。
这样的心理存在于每个学校中学习成绩较差或者爱闯祸淘气的学生。
所以,我们老师一定要细心观察。
找到学生对立情绪的根源。
假如是由于没有朋友。
那么,能够让学生相互认识。
多组织一些活动,让他们很快熟悉。
并成为朋友。
假如是教师的原因,那么我们就要多多关心学生。
让他们从心里觉得。
敬爱的教师从来没有离开过他们:一直在陪伴着他们学习。
甚至会成为他们的好朋友。
一起度过三年的幸福光阴。
老师要从生理上、心理上、语言和行动上关心学生,让他们觉得班级是暖和的家。
班级管理心理学4篇-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心理学4篇-班级管理班级管理心理学第1篇班主任在把握好德育工作这个核心重点教学内容的同时,要注重引入心理教学案例,有效的针对学生接受能力和学习基础等情况,多和学生沟通交流,明白他们最想要和最喜爱的活动,完善管理和分配工作,制定出有效的中职班级管理政策,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本人根据多年的班主任教学经验,现对融入了心理学的中职班主任教学任务和管理模式进行一些深层次的探究。
一、强化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融合心理学的内容性首先,班主任要有乐观、积极的心态。
班主任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和教学者,一个特殊的群体,一定要强化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融合心理学的内容性,并且随时保持健康的心态,这样不仅有利于班主任自身的生理健康,对学生开展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有利于引发学生讨论和思考,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让学生在日常活动的过程中思考交往的意义,体会班级生活的乐趣,从而促进学生个体的更好成长。
班主任作为班级制度的管理者和维护者,一定要加强自己的行为和心态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鼓励学生每日都要自我总结和整理,对自身诚信问题做出一系列的反思。
心理健康教育和班级管理模式相配合,就是要发掘学生身上的潜在的力量以及自我教育的能力。
因此,班主任一定要定期和科任教师进行沟通,多和学生交流,在班级管理中要从多个角度出发,坚信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保证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要懂得潜移默化的管理和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让学生自由发挥和成长,师生共同管理班级。
二、丰富班主任的有效管理内容,提高心理学的效率性在中职教学中,班主任对学生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定要遵循有效管理模式,调配一些可控因素,让学生在一种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才能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从而全身心地融入社会中,积极地面对生活。
在进行管理和监督方面,班主任要尽力营造班级和谐融洽的教育氛围,看到日常教学中学生的不良生活习惯,给予引导和教学,配合当代先进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问题比较突出的方面,利用心理学不断总结出新颖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教育政策。
班级管理与学生心理健康
班级管理与学生心理健康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学校教育的方向便不再是课本知识的传授,而是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在班级管理和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发展。
本文将就班级管理和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重要性、现状以及如何改善进行探讨。
一、班级管理的重要性学校的班级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基础单位,班级管理应该成为学校整体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中的重要角色,他的教育素质、技能和管理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
教育面对的是青少年这个特殊群体,他们的心理和身体发展有很多不确定性,再加上社会和家庭环境的影响,班主任的工作可谓十分不易。
因此,班主任应该时刻牢记“教育培养,以人为本”的理念,用心用情做好班级管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班主任的工作内容十分丰富多彩,他需要兼顾学生的日常管理、学习辅导、社会实践等多方面的工作。
具体来说,班主任需要协调班级内外部资源,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服务,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此外,班主任还应该注重教育扶贫,关注弱势群体,让更多学生受益,实现全员共建、全员发展。
二、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焦点,不断出现的恶性事件也引起了人们的警惕。
虽然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得到了广泛关注,但实际上仍存在不少问题。
目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压力过大:现在的学生学习压力十分大,加之升学就业形势严峻,许多学生面临着数不清的考试和作业,导致学生精神压力过大,无法得到有效的缓解。
2. 情感压抑:许多学生由于家庭原因或社交问题,往往表现出情感压抑,无法与人沟通交流,导致学习和生活质量下降。
3. 网络成瘾:现在的学生热衷于各种网络游戏和社交媒体,进而形成了网络成瘾的问题,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4. 心理障碍:许多学生由于心理上的原因,比如厌学、焦虑、抑郁等,出现了各种心理障碍,导致学习和生活质量下降。
三、如何改善班级管理和学生心理健康为了改善班级管理和学生心理健康,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浅谈班级管理对青春期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策略
浅谈班级管理对青春期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策略随着青春期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日益突出,班级管理对青春期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策略变得尤为重要。
在学生处于青春期的时候,他们的身心发育都处于一个快速变化的阶段,很容易出现心理危机。
班主任和老师在教育管理中需要重视青春期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班级管理对青春期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策略。
一、了解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时,首先要了解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特点。
青春期是一个充满矛盾和挑战的阶段,学生的身心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他们面临着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多重压力。
身体的成熟使得他们开始产生异性意识、个性意识,情感世界开始复杂化,自我认知和社会认同逐渐加深。
这些变化使得青春期学生在心理上更加脆弱,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从而出现各种心理问题,比如情绪不稳定、自卑感强烈、逆反心理等。
了解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学生的行为和心理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
班主任和老师可以在平时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多关心、多倾听青春期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
二、建立良好的班级管理制度班级管理制度是班主任和老师管理学生行为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青春期学生出现心理危机时,建立良好的班级管理制度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
班级管理制度可以规范学生的行为,使学生在一个有秩序、有规律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减少消极行为的发生。
制度的存在可以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班级管理制度可以帮助班主任和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及时发现心理问题,进行干预。
在建立班级管理制度时,班主任和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让学生明白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班主任和老师要做到公平公正,严格执行制度,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和价值观。
只有建立了良好的班级管理制度,才能有效地预防和干预学生的心理危机。
浅谈教育中学生班级管理教学心理在教学环境中的应用 论文
浅谈教育中学生班级管理教学心理在教学环境中的应用摘要:稹希中学生心理问起逐渐上升,创设良好的班级教育心理环境显得尤为上要。
本文从初中班主任视角对班主任管理班级,教育心理环境方面做出一定的研完。
并对当前班缎教为心理环境料点做了深入剖析。
靛后转合当前沏中班主任工作。
从班级的实际出发,提出创设良好班级教育心理环境的具体措施。
关钝询:班蛾管理:教育心理:学生心理:初中班级管理中学生出现心理障碍的趋势不断上升,令人担忧.据调查,目前我国初生中有心理问翘的占14%,高中生占19%,在一些大城市和发展程度高的县城中,有社交恐惧考试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的中学生已超30⅜。
而学校班级作为辅助中学生成长的一个重要环境,其教育心理环境的和谐与健康关系着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成效遥。
因此创建和谐的班级教育心理环境迫在睡。
中国阶段的班主任责任重大,在管理•个班级的时候,应该试若去拿近中学生的心灵,在J⅛正懂得中学生的心理的基础实施班级管理。
中学教如应该以类似于朋友的身份去辨近小学牛.,使得小学生感受到一种关怀和温暧,并且愿意把自身的心理问题呈现给自己的教师,教师也能够因势利导,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来指导中学生,使得中学生克服心理问题,迎来进步。
一,问题的提出班级作为学校组织教学的基本单位和重要载体,其管理的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管理的成功与否,决定着整个学校的办学质量。
如果要使以班为单位开展的教学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那么就必须对班级进行仃效的管理。
教育部于2001年颁布6基础教白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我国基础教目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等方面进行调整与改革,以构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和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有课程体系.同年,我国首先在全国38个实验区开始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此次课程改革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整体性课程变革,它倡导课程功能的多元化,倡导课程内容的综合化,倡导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及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倡导评价的发展性功能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少年心理与班级管理的论文
昆明学院方恩国【内容摘要】: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中的基础环节,是育人的一块重要阵地。
如果说学校是青少年心理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那么,班级则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摇篮。
随着年龄的增长、主导活动的变化和活动范围的扩大以及生活、学习环境的改变,学生的生理、心理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由于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一些不良影响,加之教育工作存在的某些失误,致使学生的心理障碍越来越多。
因此,在班级管理中我注意运用了心理学的教育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本文从如何运用常用的心理诊断工具,进行问卷调查,开展心理辅导,谈谈自己的做法。
【关键词】:班级管理心理学原理性格弱点后进生合理需要青少年心理
激励疗法虎虎师生关系非智力因素
【正文快照】:
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中的基础环节,是育人的一块重要阵地。
如果说学校是青少年心理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那么,班级则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摇篮。
随着年龄的增长、主导活动的变化和活动范围的扩大以及生活、学习环境的改变,学生的生理、心理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由于在成中, 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一些不良影响,加之教育工作存在的某些失误, 致使学生的心理障碍越来越多。
因此, 在班级管理中我注意运用了心理学的教育作用,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本文从如何运用常用的心理诊断工具, 进行问卷调查,开展心理辅导, 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诊断学生与教师相处的行为困扰, 改进师生关系
学生对师生关系极为敏感, 他们常常对自己与老师之间的关系感到困扰, 了解他们的困扰, 是改进师生关系的前提, 有利于班级管理。
我班有一个女生, 从初一下学期出现了早恋问题, 学习成绩陡然下降, 我曾经暗示个别谈话, 但她不认可不接受, 认为老师多此一举, 与自己过不去, 从而对老师执有偏见,
产生逆反心理, 与老师对峙。
她曾在日记中写到“班主任什么都管, 数学管、语文管, 同学关系也管, 简直与老妈子相媲美” , “到了什么年代了, 岂不是传授男女授受不亲吗”等等。
针对这种情况, 我运用《中学生人际关系诊断》测验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 安排题为“你与老师相处过程中感到困扰的问题”进行测验, 根据获得的资料进行有目的的谈话辅导。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8 “教育的全部奥妙在于热爱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 只有从心理学的角度去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以恰当的方式沟通心灵并附之爱心, 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我为了达到与她心灵的相通,让她从心理上, 感情上接纳自己, 便让她跟我一起走亲访友, 请她到家中帮我做事, 和她一起爬山,啦家常, 谈时事, 说笑话, 一切无拘无束, 这样, 在不知不觉中师生之间增进了感情, 建立了共同的语言, 她敞开了心扉, 把内心世界全部展示在我面前, 我及时给予引导, 使她认识到早恋的危害, 最终从困惑中摆脱出来。
二、运用“激励疗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后进生的转化, 有一定的难度, 只有遵循教育规律, 运用一定的方法, 因材施教, 才能挖掘后进生的潜力。
心理学认为8 人人都有未开发的潜能,在适当的激励条件下, 人人都能成为他想成为的人。
如何挖掘后进生的潜能, 使之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呢?我在具体工作中注重满足后进生的合理需要, 有的放矢地运用“激励疗法”美国人本主义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提出“需要层次理论” ,把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归纳为五个层次8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
其中, 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处在比较高的层次上。
因此, 要充分了解后进生的合理需要, 分别对待, 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合理需要, 关心爱护他们,尊重信任他们, 鼓励表扬及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
我班张某某同学学习成绩差, 自卑自弃, 不与老师交谈, 不愿与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在一起。
我发现她有天赋, 特别喜欢画画, 而且画得特别好。
针对她这种特长, 我便尽量满足她的心理需要, 安排她担任班里的宣传委员, 负责板报美工设计, 使她的长处得到发挥。
当每一期板报出来, 我总在全体同学面前进行一番夸赞, 而且在她的期末操行评语中对她的绘画能力大加赞赏, 这样, 她觉得老师尊重她, 关心她, 得到了班主任的喜爱, 自我价值得到了实现, 合理需要得到了满足, 觉得自己是个有用的人, 以后, 她要求上进, 学习成绩也有了
提高。
三、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使之转化为学习
动机在人的学习过程中, 有两大因素发生作用, 一是智力因素, 二是非智
力因素。
一般来讲, 非智力因素是由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五种因素组成的, 学习质量的好坏, 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更为密切。
针对我班所存在的心理障碍, 我注重了学生性格的培养, 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相应行
为方式中的心理特性的结合。
性格对人的一生有多方面的影响, 良好的性格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事业上获得成功, 是非常重要的。
中学阶段, 是人生的黄金时代, 在这个时期形成良好性格可转化为学习动机, 成为促使学习的内驱力。
我班徐某同学, 智力因素非常好, 可就由于不良性格产生了马马虎虎的心理。
具体表现为做作业,边做边玩, 漫不经心, 随便涂改, 潦潦草草、粗心大意, 不尚细致, 且作业格式不规范: 对科代表工作缺乏责任心, 做事匆忙, 不仔细, 不认真, 经
常耽误任课老师的事情, 由于马虎心理, 不仅耗费了学习时间, 干扰了学习思路, 降低了学习成绩, 同时也给班级带来了负面影响。
为此, 我从培养良好性格人手, 使他从根本上消除马马虎虎的心理状态。
首先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从改变习惯到改变性格, 是培养良好的性格的重要途径, 要求认真完成作业, 做到
字一笔一画地写, 正确工整, 内容有条有理, 有因有果, 不敷衍了事, 不能赶
任务, 放置东西有一定秩序, 不乱摆乱放, 克服书桌上的杂乱无章, 总之,要求时时事事处处做到严谨、认真、有序。
其次加强自我教育。
运用自身的力量, 约束和克服自己的性格弱点, 是培养良好性格的有效方法。
给他安排一个比较适宜的空间位置, 与老师近在咫尺, 增强自我约束力: 通过书面形式认识自己的性
格弱点, 制定相应的性格自我教育条目,严格地做到自己制定的规定, 每天都要对照检查。
再次, 置身于集体之中接受监督。
人的性格会从其对集体的态度中表现出来, 个人的性格弱点往往也会在集体生活中表现出来。
把他置身于集体之中接受监督, 要求每周从课上听讲, 作业情况, 纪律等方面作一个小结, 谈自己
的具体做法,然后老师同学对照观察加以评判, 做得好的肯定成绩, 做得不够的提出意见并建议如何去做, 这样, 在集体中老师同学给以关心帮助, 与集体紧
紧地联结在一起, 使之感受老师同学关爱, 自己良好性格在集体中潜移默化,
慢慢得到形成和发展。
经过持之以恒的训练, 使他逐渐克服马马虎虎的心理障碍,
通过对他的引导培养, 也产生了群体效应, 整个班级充斥着一种严谨扎实的学风。
在班级管理中, 有的放矢地运用一些心理学的理论知识来指导, 确实有利于更好地开展工作,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尤其目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 对素质教育更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檀传宝.《德育与班级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4
[2]周宗奎.《青少年心理发展与学习》.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4
[3]程正方、高玉祥、郑日昌《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2009.5
[4]罗明东、李天凤、褚远辉.《教育学》.云南大学出版社.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