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人教版必修2)第3、4单元-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四单元测评含解析
第四单元测评(时间:60分钟总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题4分,共6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下表为中国每万人所拥有的商业、饮食、效劳业网点变化情况表(单位:个)。
表格反映的变化趋势主要是因为( )1952 1957 1962 1965年年年年社会主义改造的结束“左〞倾错误影响经济C.方案经济体制确实立D.经济体制改革陷入停滞解析表格的内容反映出,我国每万人拥有的商业、饮食、效劳业网点不断减少。
这主要是因为当时我国逐步建立了方案经济体制,国家控制了商业等效劳网点的建立。
答案C2.“一五〞方案期间,农业开展缓慢,如1954年,农业生产未能完成方案,导致工业生产缺乏原料,从而影响了工业开展方案的实现。
这一现象的出现直接导致我国政府开始()A.加速农业改造的进程B.缩减粮食征收指标C.减缓工业化建设D.加快革新农业生产技术解析工业化建设是“一五〞建设的重点,为满足工业化对商品粮的需求,从1954年起,我国加速了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
答案A3.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发动了一次农村生产关系改革,其宗旨是提高农业产量、防止富农重新冒头、争取更大程度的农业专业化。
对此次改革认识正确的选项是()A.消灭农村封建土地关系B.主要效劳于工业化建设C.对农民实行军事化管理D.土地经营权下放到农户解析此题考查20世纪50~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从材料信息可知此次生产关系改革是1953~1956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消灭农村封建土地关系是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的特点,故A项错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为工业化建设效劳的,故B项正确;对农民实行军事化管理与材料中改革宗旨不符,故C项错误;土地经营权下放到农户是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内容,故D项错误。
答案B4.1957年我国钢材自给率到达86%,机械设备自给率达60%以上。
1957年与1952年相比,工人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2%,12个工业部门的产品本钱降低29%。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测试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测试试题及答案每做好一份历史试题,你便能够从中你发现自己所欠缺的知识点。
所以,还在等什么呢?让我们从这份试题卷中找出那些你欠缺的知识点吧!所以,下面不妨和店铺一起来做份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测试试题,希望对各位有帮助!!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测试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1.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 ( )A.推行了土地改革B.组织了人民公社C.实施了“一五”计划D.发动了“大跃进”2.下表是中国某一时期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单位:%)该表中的开始年和结束年是指 ( )A.1946 1949B.1952 1956C.1966 1976D.1978 19823.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中共中央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即希望以较快的速度、较高的质量、较少的成本来取得较多的成果。
但实际执行中往往只注意了其中的 ( )①“多”②“快”③“好”④“省”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 1958年某领导到江苏视察中稻丰产试验田,他问:“亩产可以打多少?”回答说:“可以打1万斤。
”领导说:“1万斤,还能再多吗?你们这里条件好,再搞一搞深翻,还能多打些。
”产生这一认识的原因是 ( )A.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群众精神振奋,斗志昂扬,生产积极性高B.当时国家领导人对农业特别重视C.人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有了正确的以识D.人们为发展生产力而夸大了主观意志的作用5.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C.“左”的错误严重泛滥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政策调整6. 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3、4单元练习题.doc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3、4单元练习题1、鸦片战争后,“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这表明()①中国棉纺织业水平下降②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③手工生产难以与机器生产竞争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2、有人说,洋务运动中的军事企业基本上是封建官办工业的继续。
其理由应该是()①其产品用于军事②其产品由清政府无偿划拨给各地清军③其资金来自清政府财政拨款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后大都集中于东南沿海一带,其原因有()①明清以来,商品经济发达,基础较好②地理条件优越,便于海外贸易③最早开埠通商,自然经济瓦解程度较深④清政府对其施行特殊政策优惠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4、从民国初期民族火柴业的一组商标中你能得到信息有()①辛亥革命推动了民国初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②中华民国政府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③中国摆脱了外来经济控制④实业救国成为当时的社会进步潮流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5、费正清教授曾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没有前途”主要是因为()A.工业结构存在不合理B.地区分布存在不平衡C.军阀割据混战的影响D.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6、下列关于民族资本主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促使中国走向近代化B.在近代中国经济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C.壮大了无产阶级队伍D.难以独立发展7、关于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表述最完整的是()A.初期有较快发展,后期不断萎缩B.在官僚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双重压榨下,全面萎缩C.发展迅速,水平较高D.发展水平较低,速度缓慢8、洋务企业破产的原因不包括()A.缺乏政府的支持B.社会观念的陈旧C.封建制度的腐朽D.管理人员的腐败9、周恩来在中共八大上指出:“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是不能够也不应该孤立进行的,它必须有各个方面的配合,特别是农业的配合,农业是工业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综合检测试题及答案(2)
⼈教版⾼⼀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综合检测试题及答案(2)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量优先发展重⼯业。
“因为我国过去重⼯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业开始,⼀般是花五⼗年到⼀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业化,⽽苏联采⽤了社会主义⼯业化的⽅针,从重⼯业开始,在⼗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业化”。
材料⼆1958年⽑泽东在各地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豪地说:到现在,我们还有⼀些同志不愿意在⼯业⽅⾯搞⼤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为“农村作风”“游击习⽓”,这显然是不对的。
──《中国现代化历程》 材料三改⾰开放后的⼯业过程中,乡镇企业和外资企业可谓是两⽀突起的“异军”。
它们的迅速发展,已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的两个新的增长点。
──《中国现代化历程》 材料四……坚持以信息化带动⼯业化,以⼯业化促进信息化,⾛出⼀条科技含量⾼、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业化路⼦。
──中共⼗六⼤报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当时历史背景,指出我国社会主义⼯业化启动时采取“集中⼒量优先发展重⼯业”的原因。
(3分) (2)材料⼆体现的思想在实践中是怎样实施的?结果如何?(5分) (3)指出材料三中的外资企业在我国社会主义⼯业化进程中能解决什么问题?(2分)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我国社会主义⼯业化发展的基本进程。
(4分)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货⾮⾐⾷所急,可谓中国不缺耶。
绝之则内外隔⽽构之衅⽆由⽣矣,夷虽欲窥伺我,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卷七 材料⼆中国内地风⽓尚未尽开,资本⼜不充裕,试问舍世界各国经济互助,有何别法?互助之道⽆他,即合各国之利病共同,视线⼀致者,集⼀银公司,棉铁为主要……凡有⼀地⼀矿⼀事视为可经营者……详确其预算,等差其年度,⽀配其⽤数,程序其设施,检核其成绩,⽽⼜势以平等资本,公开昭布其条件,⽽互输产品保公司之利,以不犯⼟地尊主国之权。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三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三单元检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上海《川沙县志》记载:“晚清自洋纱盛行,而轧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
幼弱女子,亦无有习之者。
”由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B.上海一带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改变C.洋货入侵挤压了民族工业发展D.中国人民抵制西方工业文明的传播答案 B解析从“自洋纱盛行……幼弱女子,亦无有习之者”可知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发生变化,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故B项正确。
2.它“虽宣言变法,却专事练兵购械等项,不知本源,只变事不变法”。
“它”是指()A.洋务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答案 A解析“专事练兵……只变事不变法”说明只在军事技术方面变革,不在政治制度方面变动,符合这个特点的是洋务运动,故A项正确。
3.(2016·山东枣庄模拟)如果为下图选择一个主题,最为贴切的是()A.“晚清富国强兵的改革”B.“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C.“官僚资本主义的产生”D.“民族资本主义的春天”答案 B解析图片中的企业有洋务企业和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两种企业的相同点是都使用大机器生产,属于中国的近代企业,故选B项。
4.1895年前,上海已建立了少数近代企业,但总体规模不大。
但在1895年之后,上海却出现了制造企业纷纷开张的局面,工业发展变得生机勃勃。
这主要是由于()A.洋务运动的发展B.自然经济的逐步瓦解C.政府调整经济政策D.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答案 C解析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清政府为支付大量赔款,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减弱了民族企业发展的封建阻力,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故C项正确。
5.(2016·贵州模拟)1873年,上海《申报》载有“上海虹口发昌号铜铁机器车房”的广告,之后该厂又刊登广告,称“专造大小火轮机器,。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全国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7小题,每题3分,共计51分)1.“美洲金银矿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隶化、被埋于矿坑,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与劫掠,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捕黑人的场所,都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上述言论意在强调()A. 殖民地出现新式生产关系B. 殖民扩张助推了欧洲社会的转型C. 非洲已沦为欧洲的殖民地D. 欧洲资本积累主要依靠殖民掠夺【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西欧国家对亚洲、非洲以及美洲的殖民扩张使得西欧出现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说明殖民扩张助推了欧洲社会的转型,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殖民扩张对欧洲的影响,没有体现对殖民地的影响,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非洲已沦为欧洲的殖民地,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反映了欧洲的殖民掠夺,没有涉及其他方式,因此无法得出欧洲资本积累主要依靠殖民掠夺,故D项错误。
故选B。
2.在16世纪到19世纪欧洲殖民者进行的罪恶的三角贸易,其影响()A. 导致非洲丧失大量劳动力,但客观上促进了非洲的文明进步B. 不利于美洲资本主义的发展C. 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D. 促进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答案】D【解析】A“客观上促进了非洲的文明进步”说法是错误的;B黑人大量移民美洲,为美洲的开发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所以B说法错误;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D结合已学知识三角贸易为欧洲聚敛了大量财富,加快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欧洲的繁荣,故D说法是正确的;3.西班牙的物价在16世纪中叶开始上涨,17世纪初上涨四倍。
英法的物价上涨晚于西班牙五十年,到17世纪中叶达到顶点。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全国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7小题,每题3分,共计51分)1.下表是唐宋历史笔记中对唐太宗李世民形象的叙述,由此可见A. 历史笔记所记内容较荒诞,不足为信B. 历史笔记能够反映社会的价值观念C. 历史笔记是当时人的记述,史料价值高D. 笔记情节的形成是一个由简至繁的过程【答案】B【解析】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儒家伦理道德、科举制和天人感应思想,说明历史笔记能够反映社会的价值观念,故答案为B项;A项说法绝对,历史笔记并不全是荒诞不可信,排除;材料所选历史笔记并不都是当时人的记述,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笔记情节形成过程的特点,排除D项。
2.唐太宗李世民有诗《登三台言志》:“未央初壮汉,阿房昔侈秦。
在危犹骋丽,居奢遂役人。
”诗中所体现的思想在唐太宗执政中还表现为()①民惟邦本,本固邦宁②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③一人听断,安能尽善④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宽简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答案】B【解析】唐太宗李世民在《登三台言志》中,总结秦亡汉兴的经验教训,意识到了统治者骄奢淫逸的危害性,诗中注重民生、提倡节俭的思想,在其执政中还表现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理念和“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宽简”的仁政思想,①④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任人唯贤)的用人思想和“一人听断,安能尽善”(集思广益)的执政理念,与《登三台言志》的内容无关,②③不符合题意,与之组合的A、C、D三项错误,故排除。
3.《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除道,道九原(今包头市九原区),抵云阳(今陕西淳化县),堑山堙谷,直通之。
”这一举措()A. 加强北部边防B. 使“西南夷”地区开始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的版图C. 是岭南地区归入中央王朝管辖的开端D. 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有效管辖【答案】A【解析】A.通过题干“九原”“云阳”可知这是对北方的管理,也就是对北部边防的管理,故正确;B.题干中并未涉及“西南夷”,故排除;C.题干中并未涉及岭南地区,故排除;D.题干也并未涉及少数民族地区,故排除。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全国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7小题,每题3分,共计51分)1.下列关于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共同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 种族多元,呈现多元一体格局B. 是外来文化本土化融合的结果C. 都建立联邦制,实行权力制衡D. 都是多种信仰,以天主教为主【答案】B【解析】随着欧洲移民的大量涌入,欧洲的文化移植到美洲大陆,在其殖民的过程中,与本土印第安人的文化还有黑人文化相融合,最后形成了多元化的特征,故B项符合题意;种族多元,多元一体是美国文化的特点,拉美以拉丁裔为主,故A错误;联邦制是美国政体,与拉美无关,故C错误;拉丁美洲地区主要信仰天主教,与美国无关,故D错误。
故选B。
2.有学者称,美洲白银的到来,加剧了欧洲货币与商品比例的不平衡。
由此推断()A. 封建贵族通过殖民扩张获取了暴利B. 殖民掠夺引起了欧洲“价格革命”C. 欧洲实物地租逐渐取代了货币地租D. 商业革命源于贵金属严重过剩【答案】B【解析】材料中体现不出封建贵族获得暴利,排除A;货币数量增加应该是货币地租取代实物地租,选项正好意思相反,排除C;材料信息反映的应该是价格革命,而不是商业革命,排除D;材料中反映的应该是新航路开辟以后,西班牙从美洲掠夺了大量的白银,导致了欧洲市场上白银货币的多余,商品数量相对不足,出现物价上涨,这就导致了价格革命的出现,B正确。
故选B。
3.如图是北美洲伊斯帕尼奥拉岛(即海地岛)1493-1570年人口变化图。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①殖民者残酷的奴役剥削②大批土著居民被贩卖到非洲③传染疾病的肆虐④工业生产污染严重。
A. ①②④B. ②③C. ①③D. ①③④【答案】C【解析】①从材料可以看出,北美海地岛人口,到16世纪大量减少甚至绝灭,这与当时殖民统治者在北美地区进行殖民扩张密切相关,殖民统治者残酷剥削和奴役的结果。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真题及答案)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壁。
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A. 不以人助天B. 制天命而用之C.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D.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答案】A【解析】A项“不以人助天”意思是天地万物自为自化,人不应该违背自然之道;B项“制天命而用之”是荀子的思想,主张人应该主动地控制和利用自然;C项“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老子的思想,其意是说天地不讲仁恩,只是任自然,将万物看作草和狗;D项“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是荀子的思想,是说自然发展有其特定的规律,它不会因为尧的圣明而就存在,也不会因为桀而就不存在。
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的思想的是A项。
2.孔子不同意贵族等级的先天性而说“性相近也”,主张“举贤才”而不明确反对世官世禄。
这说明孔子()A. 抨击贵族等级制度B. 能够超越社会现实C. 倡导进行社会改良D. 认同事物相互对立【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创办私学,开创私学之风,“举贤才”体现了重视人才的培养和使用等,与儒家的积极入世观念相符,体现出其具有改革社会现实的思想诉求,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主张‘举贤才’而不明确反对世官世禄”可知,孔子并没有抨击贵族等级制度,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孔子具有改革社会的诉求,体现不出超越社会现实,故B项错误;D项是道家的观点,故D项错误。
故选C。
3.汉代谶纬迷信盛行。
谶是用诡秘的隐语、预言作为神的启示向人们昭告吉凶祸福、治乱兴衰;纬是用宗教迷信的观点来解释儒家经典。
这种现象的出现()A. 与新儒学紧密相关B. 遭到统治者的禁止C. 反映统治的没落D. 导致西汉的覆亡【解析】4.宋朝某位思想家认为“一切唯心,一切唯识所造,无所住以生其心”。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真题及答案)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王安石变法推行后,出现了“盗贼比之昔时,十减七八”,这主要得益于()A. 保马法的实施B. 保甲法的推行C. 军器监的设立D. 均输法的推行【答案】B【解析】保甲法规定保丁平时维持社会治安,并实行连坐制度,保甲法的推行维护了农村的社会治安,故使“盗贼比之昔时,十减七八”,所以B符合题意,排除ACD。
2.北宋时期,王安石曾创立了太学三舍法:太学生每人专攻一经,由主讲官定时考试,学生凭学业和德行由外舍升内舍,内舍升上舍;上舍每经成绩优异的前两名可以担任学正、学录、学谕等教导职事,称“职事生员”;上舍生学行优异者,委主判官,中书考察,即可特恩补官。
这些做法()A. 节约了政府的开支B. 贯通了人才培养和选拔机制C. 培养了务实的官员D. 解决了科举取士的种种弊端【答案】B【解析】3.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
”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主要是为了()A. 平息农民的反抗斗争B. 打击朝廷的腐败势力C. 巩固自己的权势地位D. 抵御辽和西夏的进攻【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可以看出王安石推行保甲法主要是为了平息平民的反抗斗争,A正确;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王安石变法期间,创立太学三舍法,将太学分为外、内、上三舍。
上舍生毕业成绩优等的直接免试授官,中等的须参加殿试,下等的经吏部考试再经殿试后可授官。
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 培养变法需要的人才B. 推动学校教育的完善C. 防止大官僚控制教育D. 强化儒家思想的影响【答案】A【解析】王安石在进行政治、经济和军事体制改革的同时,也非常关注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主要是为变法造舆论和培养变法需要的人才。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真题及答案)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5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1.下面是1901年、1981年印度妇女就业分布简表。
表格信息客观上反映了印度()A. 现代化技术的引进B. 妇女受教育程度不断降低C. 经济发展水平下降D. 经济发展使妇女回归家庭【答案】A【解析】A.妇女在第一产业中就业比例增加,说明男性劳动力从第一产业终被剥离出去更多,体现了英国工业劳动力的增加,这是印度引进工业技术发展的表现。
B.材料看不出印度妇女受教育程度降低。
C.妇女的就业比例不能完全体现出经济发展水平。
D.从事第一产业人数的增加,不能说明他们回归家庭。
2.16世纪初,欧洲的马和牛被引进到美洲;1555年中国出现了最早的玉米种植记录;18世纪初,原产自美洲的咖啡风靡欧洲。
据此可知()A. 美洲在世界物种交换中居主导地位B. 新航路开辟催生出欧洲新的生产方式C. 世界交往的理性化促进了文明进步D. 人类社会的横向交流取得了重大进展【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新航路开辟后使得不同大洲之间的物种实现了多向交流,并没有哪洲的物种占据主导地位,故A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实现的是物种交流,并未催生出欧洲新的生产方式,故B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实现的是生物上的物种交流,并未出现理性化,故C项错误;欧洲、美洲、中国的物种交流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故D项正确。
故选D。
3.世界体系霸权周期是不断更替的,霸权国家也是不断更迭的,而世界体系结构本身也一直处在不断变动之中。
在历史上,世界体系曾存在三个中心。
它们是()A. 17世纪的荷兰、19世纪的英国、20世纪的美国B. 17世纪的西班牙、19世纪的英国、20世纪的美国C. 17世纪的法国、19世纪的英国、20世纪的美国D. 17世纪的西班牙、19世纪的荷兰、20世纪的英国【答案】A【解析】17世纪,凭借强大的商队,荷兰垄断世界航运业,成为世界上的“海上马车夫”,登上世界殖民霸权的中心。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真题及答案)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2小题,每题3分,共计36分)1.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的相同点是()A. 都改变了社会性质B. 都触犯了大地主的利益C. 都以富国强兵为目的D. 都重农抑商、奖励军功【答案】C【解析】A项和D项是商鞅变法的特点,排除。
B项是王安石变法的特点,排除。
富国强兵是二者共同点,故C正确。
故选C。
2.有关王安石变法的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 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B. 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C. 军事实力也有所增强D. 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答案】D【解析】王安石变法通过市易法等措施,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故A正确;王安石通过青苗法、农田水利法等措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故B正确;王安石通过保甲法、保马法等使北宋的军事实力有所增强,故C正确;王安石变法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扭转的说法太过绝对,故D错误。
故选D。
3.《宋史·王安石传》记载:“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下至单丁、女户,本来无役者,亦一概输钱,谓之助役钱。
”这反映了王安石变法()A. 目的是抑制土地兼并B. 加重了部分农户的负担C. 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D. 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本来无役者,亦一概输钱,谓之助役钱”可知,原本无需承担差役的对象也要交助役钱,加重了部分农户的负担,故B项符合题意。
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增加政府收入,缓和阶级矛盾,故A项错误。
从材料无法看出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排除C项。
D项从材料无从得出,排除。
4.王安石说:“……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苟不得其人而行……故免役之法成,则民时不夺而民均矣。
”王安石所说的变法措施是()A. 青苗法B. 募役法C. 方田均税法D. 市易法【答案】B【解析】募役法规定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原来轮流充役的农村居民回乡务农,“不夺农时”,根据材料中的“故免役之法成,则民时不夺而民均矣”,王安石所说的变法措施应当是募役法,故B项正确。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真题及答案)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3小题,每题3分,共计39分)1.美国于2003年3月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宣称美已经掌握萨达姆隐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证据,但最终也未发现。
美国发动战争的目的是()A. 为了维护世界的和平B. 为了伊拉克人民的安全C. 实质是阻止其他国家发展核武器、奉行单边主义政策D. 为了给全世界人民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答案】C【解析】美国于2003年3月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其目的显然不是为了维护世界的和平,故A错误;美国更不可能是为了伊拉克人民的安全,故B错误;美国宣称已经掌握萨达姆隐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证据,这说明美国企图阻止其他国家发展核武器、奉行单边主义政策,故C正确;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其发动战争的目的并非为了给全世界人民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故D错误。
2.如图为1950年中国著名漫画家华君武为朝鲜战争所作漫画《年关结账》,该漫画意在()A. 反映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冲击B. 表达美国人民反对战争的情绪C. 鼓舞中国人民援朝必胜的信心D. 宣告中国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答案】C【解析】3. 1975年4月29日至30日,美军发起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直升机运人的“常风行动”,从越南南部撤离了1373名美国人及南越民众与其他国人员5595人,福特总统将越战形容为“美国历史上一个伤感及悲惨的时期”。
美国对越战略变化的地区性影响是()A. 冷战政策实施B. 东南亚局势缓和C. “杜鲁门主义”推行D. 联合国得以建立【答案】B【解析】4.下列对抗美援朝战争的理解正确的是()A. 是捍卫社会主义制度的正义斗争B. 是为避免在中国境内作战而出兵C. 是对美国扶蒋反共政策的反击D. 是为解放台湾受阻而采取的措施【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朝鲜战争是以两大阵营对抗为背景的一次大规模的局部战争,美国打着维护资本主义、反对社会主义的旗号干涉朝鲜内政,以维护其在东亚的利益,因此,中朝人民的反帝斗争,既保卫了社会主义制度,又打击了美国的霸权政策,是一场正义之战,故A项正确。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全国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汉唐“丝绸之路”架起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它的东端起于()A. 成都B. 泉州C. 徐州D. 长安【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丝绸之路一般可分为三段,而每一段又都可分为北中南三条线路,东段是从长安到玉门关、阳关;中段是从玉门关、阳关以西至葱岭;西段是从葱岭往西经过中亚、西亚直到欧洲,因此东端起于长安,故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不符合,应排除。
2.鸦片战争爆发前夕,林则徐认为“夷兵除枪炮之外,击刺步伐俱非所娴,而腿足裹缠,结束严密,屈伸皆所不便,若至岸上更无能为,是其强非不可制也”。
这一认识()A. 是“闭关锁国”政策引起的B. 说明地主阶级排斥外来文明C. 反映夷兵作战能力的缺陷D. 说明林则徐关注世界形势【答案】A【解析】“夷兵除枪炮之外,击刺步伐俱非所娴,而腿足裹缠,结束严密,屈伸皆所不便,若至岸上更无能为,是其强非不可制也”表明这一认识是“闭关锁国”政策引起的,故A正确;BC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A。
3.嘉峪关墓葬壁画最新研究成果表明,魏晋时期,西域人与中亚、波斯的交流并未中断。
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却认为在汉末直到魏晋,由于西域再一次远离中央王朝的控制,丝路断了。
关于这一现象的解释最合理的是()A. 壁画的史料价值高B. 对丝路缺乏全面了解C. 狭隘民族观的影响D. 史学家缺少科学手段【答案】C【解析】材料没有直接体现出壁画的史料价值。
故A错误。
材料描述了当时丝绸之路的真实状况,还是比较准确和全面的。
故B错误。
材料中“由于西域再一次远离中央王朝的控制,故而丝路断了”体现出狭隘的民族观——以汉族为视角,而不是以中华民族为视角来看待丝绸之路的断续问题。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真题及答案)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7小题,每题3分,共计51分)1.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孔子屏风上有孔子图象及生平介绍文字,其中孔子的生年比《春秋公羊传》和《春秋穀梁传》的记载早十四年,比《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早十五年。
下列关于孔子生年的解释正确的是( )A. 海昏侯墓中的孔子屏风是考古发现,真实可信B. 《春秋公羊传》是对《春秋》的注释,更可靠C. 《史记》是公认的正史,记载的孔子生年最可信D. 上述记载都受到客观条件制约,准确性很难确定【答案】D【解析】虽然是考古发现,但并不知道这个记载的依据是什么,西汉时期的记载也不一定可靠,A排除;作注释的既不是当事人,也不是当时的人,B排除;《史记》著成时离孔子生活的时代也有几百年了,也不一定可靠。
2.2016年,在北京市通州区发掘出汉代渔阳郡路县城址和800余座战国至汉代墓葬,出土了钱币及大量陶屋、陶仓等随葬品。
这些考古发现,与下列哪项研究无关( )A. 秦汉时期郡县的设置状况B. 本区域古代农业发展状况C. 汉代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情况D. 大运河对本区域交通的影响【答案】D【解析】材料涉及到的是从战国到汉代的墓葬,中间包括秦国,可以作为研究秦汉时期郡县设置情况的基本资料,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的考古发现有助于研究,战国到汉代北京地区的农业发展的情况,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出土的陶仓钱币等有助于了解汉代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基础知识,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大运河是隋唐时期开始修建的,与材料时代不符,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3.下列对图1、图2所示历史变化,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A. 生产力发展影响王朝更替B. 历史发展具有一定的延续性C. 分裂割据在古代难以避免D. 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答案】B【解析】依据图示可知,图1反映的是唐末藩镇割据的局面;图2反映的是五代十国前期的各政权并立的局面,结合所学可知,五代十国前期的各政权并立的局面是由唐末藩镇割据的局面发展而来的,说明历史发展具有一定的延续性,故B项正确。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全国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5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1.从下列图片可以看出,古希腊先哲思想的共同点是()A. 关注社会B. 人文主义C. 探索自然D. 个人主义【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的“我无知,所以我求知”“在所有动物中,人是最非凡和最高明的”“一个自由的人是为自己活着,不是为伺候别人而活着”等信息可以看出,这些古希腊先哲重视人的价值和尊严,其共同点是人文主义,故B项正确。
其他三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A、C、D项。
故选B。
2.17世纪初,法国科学家笛卡尔提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17世纪后期,英国科学家牛顿提出的惯性定律中就包含了这一原理。
这表明在17世纪A. 科学研究实现了全球化B. 力学研究日益成熟C. 英国科研能力超过法国D. 惯性理论不断推广【答案】B【解析】17世纪初笛卡尔提出了有关惯性的原理,17世纪后期牛顿提出的惯性定律中也包含这一原理,说明对惯性的论述日益深入,也说明理学研究日益成熟,故选B;“实现了全球化”和“不断推广”的说法均无法体现,排除AD;材料中没有比较的信息,C项说法无从体现,排除。
3.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认为趋乐避苦是一切动物的本能,哲学的目的在于使人过快乐的生活,快乐就是至善。
聪明智慧的职责就是选择明智生活的快乐,这就需要人们掌握知识、锻造智慧、运用理性。
由此可知,伊壁鸠鲁()A. 反对奴隶制度B. 主张快乐至上C. 具有人文情怀D. 捍卫思想自由【答案】C【解析】伊壁鸠鲁认为哲学的目的是掌握知识,追求智慧,这表明伊壁鸠鲁具有强烈的人文主义情怀,故C正确。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全国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下表为北魏至唐初孔子称号变化表。
表中信息反映出这一时期()表A. 佛道思想的兴起B. 君主专制的强化C. 中外交流的频繁D. 儒学地位的稳固【答案】D【解析】从表中的文圣尼父、邹国公、先师尼父、文宣王的称号可知,唐朝时期,统治者对孔子都较为尊崇,孔子的地位逐渐提高,这反映出儒学地位的不断稳固,故D 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佛道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君主专制的强化,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与外国的交流,故C项错误。
故选D。
2.李大钊是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他首次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文章是()A. 《文学改良刍议》B.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C.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李大钊是中国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人,故D项正确。
A项是胡适的著作,应排除。
BC项是毛泽东的著作,应排除。
3.“这一阶段思想的特殊风貌及其大趋向和心性之学垄断的时代比起来,真是一个思想大解放的时代。
最难得的是,他们的言语之间往往充盈着人道的热情,形成一股感人的张力。
”下列属于“他们的言语”的是()A. “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B.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C. “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D.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心性之学垄断的时代”,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处于宋明时期,依据材料“这一阶段思想的特殊风貌及其大趋向和心性之学垄断的时代比起来”可知,“他们的言语”处于宋明以后;依据材料“真是一个思想大解放的时代”,结合所学可知,“他们的言语”处于明清之际对传统理学思想的批判时期,“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是明清之际顾炎武的思想,故D项正确;A项是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排除;B项是北宋时期理学的内容,排除;C项是明朝王阳明的思想,排除。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全国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8小题,每题3分,共计54分)1.唐太宗晚年曾自我评价:“济育苍生,其益多;平定寰宇,其功大;益多损少,人不怨。
”下列不属于唐太宗功绩的是()A. 巩固统一,维护主权B. 文德治国,完善科举C. 不夺农时,轻徭薄赋D. 重用人才,善于纳谏【答案】A【解析】巩固统一,维护主权是康熙的历史功绩,不是唐太宗的功绩,故A错误,符合题意;BCD均正确,不符合题意。
2.康熙帝曾评价自己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缔造和巩固了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下列各项关于他一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平定三藩之乱②平定噶尔丹叛乱③统一台湾④签订《尼布楚条约》A. ②①④③B. ③①②④C. ①③④②D. ①③②④【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①是1673年开始,②是1690年开始,③是1684年,④是1689年,因此先后顺序是①③④②,故C项正确。
排除ABD项。
3.康熙帝曾多次到朱元璋陵墓--明孝陵去祭扫,并题词“治隆唐宋”,大加褒赞,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 效仿先贤,欲为明君圣主B. 舞文弄墨,展示书法造诣C. 昭告天下,缓解满汉矛盾D. 文采赫赫,彰显个人才华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康熙帝曾多次到朱元璋陵墓…去祭扫,并题词‘治隆唐宋’”可知,康熙帝对明太祖的统治持高度称颂的态度,其主要目的是缓解满汉矛盾,巩固清王朝的统治,故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不是主要目的,排除。
4.《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除道,道九原(今包头市九原区),抵云阳(今陕西淳化县),堑山堙谷,直通之。
”这一举措()A. 加强北部边防B. 使“西南夷”地区开始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的版图C. 是岭南地区归入中央王朝管辖的开端D. 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有效管辖【答案】A【解析】A.通过题干“九原”“云阳”可知这是对北方的管理,也就是对北部边防的管理,故正确;B.题干中并未涉及“西南夷”,故排除;C.题干中并未涉及岭南地区,故排除;D.题干也并未涉及少数民族地区,故排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检测卷(六)(考试范围:必修2第三、四单元)时量:4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民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包括A.洋布、洋棉美观耐用,价格便宜 B.外国人可以在中国各地自由经商C.中国手工业纺织无法与外国的机器纺织抗衡 D.中国关税低有利于外国商品倾销2.下图中的第一个下降期说明了近代中国《工业品批发物价指数的周期性波动》曲线图A.中国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较低 B.中国卷入世界市场程度加深C.晚清时期中国经济大衰退 D.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加剧3.为了避免各家竞相降价揽载的“自杀性竞争”,1878~1884年,刚刚成立不久的轮船招商局与英国的太古、怡和公司先后三次达成协议——《齐价合同》,中外公司在各条航线上共同议定统一的价格,确定水脚收入和货源分配方案。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其争“利”思想一开始就是不现实的 B.招商局的经济实力得到了外商的认可C.其主要目的是从根本上驱逐外国侵略势力 D.与外商相互勾结,损害了国家的利益4.下表根据《中国工人阶级历史状况》一书数据编制,透过产业工人人数的变化可以窥见C.民国初年实业推进的步伐 D.五四运动的影响5.1904年,商部头等顾问张謇上书商部,提出划定捕鱼区建议,并区别近海和远洋,主张“以内外渔界,定新旧渔业行渔范围”,保护中国近海“本国自主之权”。
后清政府绘制了《江海渔界全图》。
这一史实A.推动了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 B.遏制了列强对渔业资源的掠夺C.有利于发展实业与维护海权 D.收回了帝国主义在华侵略权益6.读下表,对该材料解读正确的是1937~1942年西北工业发展情况表C.抗战促进西北民族工业发展 D.中国近代工业布局趋于平衡7.“在这些一步登天的乌托邦梦想中间,一种实用主义情绪开始抬头,强调计划中的现实性和技术操作中的专业性。
要实现真正的经济发展,仅仅靠精神的力量还远远不够,这一点变得越来越明显。
”此话中的“乌托邦梦想”指的是A.土地改革 B.“大跃进” C.三大改造 D.“文化大革命”8.1970年12月,毛泽东会见美国客人斯诺时说:“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要走弯路,就是S形。
”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在第二个“30年”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正是走了S 形。
这一时期“走弯路”的突出表现是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C.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9.有经济学者认为:“三十年前改革开放,包产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政治改革的一部分。
”对材料中“政治改革”的含义理解正确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扩大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 B.采取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C.是政府经济管理职能演变的表现 D.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10.1981年,我国自费出国留学的政策已经放开,托福考试也开始进入中国,但从1978年至1985年,中国的留学仍属于精英留学,以公派留学英美国家为主。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对人才的需求量小 B.民众的观念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C.英美对华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D.民众的留学要求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11.德国两位经济学家说:“在20世纪最后二三十年里,我们目睹了中国在赶超中给人印象最深的进步要归功于中国人的机敏和勤劳,但也应归功于中国再次向外部世界开放了它的经济。
中国经济体制中的这些基本变化将使发展新的可依赖的制度变得必要。
”这里“基本变化”不包括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B.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C.现代化股份制企业制度的建立 D.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12.某同学在设计“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巨变”页时,设计了“思想解放的历程”、“开放格局的形成”、“‘一国两制’的成就”、“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等几个并列的栏目。
如果再增加一个栏目,最合适的应该是A.国有企业改革 B.经济特区崛起C.“九二共识” D.联产承包后的农村二.非选择题(13题25分,14题12分,15题15分)13.(25分)古今中外贸易的发展反映了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走向,反映了世界经济走向融合与交流的特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中国处于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中心。
明清时期,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者坚持把贸易归入朝贡体系,“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
于是各国纷纷来“贡”,导致“岁时颁赐,库藏为虚”。
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
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额猛烈增加。
……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棉纺织品。
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
……中国出口商品仍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
但是,丝、茶货值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材料二从近代史的角度来看,通商口岸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之起点和重心。
早期中国现代化事业,大多以通商口岸为起点,从而将其影响扩散至内地,令内陆城镇景观出现空前变化。
上海、广州、天津、武汉等近代中国重要商业与工业城市均为通商口岸,构成中国近代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
通商口岸是中国近代文化与教育事业中心,西方传教士在通商口岸开拓之教育事业与文化机关,对中国国人民智启迪与思想改革及其广泛传播意义重大……外国新思想经通商口岸的新闻出版事业传至中国,经知识分子重新诠释与宣扬,对近代中国思想变革作出了极大贡献。
——周子峰《二十世纪中西学界的中国近代通商口岸研究述评》材料三英国驻上海副领事马安认为,以通商口岸为中心发展起来的中国对外贸易,“不仅仅有利于英国,而且有利于中国这个大国的千百万居民”。
——李必璋译《英国驻上海领事贸易报告汇编》(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明清时期的“国际贸易”有什么特点,试分析其形成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额猛烈增加”的因素。
(15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通商口岸在近代中国的地位和作用。
(6分)(3)材料三是从哪些历史角度看待中国近代通商口岸的?你是否同意材料三中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理由。
(4分)14.(12分)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开始有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在通商口岸举办了一些商办的近代企业,但在甲午中日战争前,商办企业始终没有得到清政府正式承认而处于“不合法”的地位,直到1898年清政府才颁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表示要“提挈工商”。
材料二自1902年起,荣氏兄弟与友人在无锡合办保兴面粉厂,1903年独资更名为“茂新”面粉厂。
1905年又设立振新纱厂,1912年后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申新纺织厂、福新面粉厂、茂新面粉厂。
历经二十余年,荣氏兄弟便进入了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行列,成为名震工商业界的“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
到1922年2月,荣氏兄弟经营的面粉厂和纱厂已经达到16家。
材料三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道路上存在许多荆棘坎坷,也有不少机遇和条件。
有人用一幅示意图(见右图)来表示民族工业的发展。
(1)19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的商办企业为什么最早出现在通商口岸?(2分)甲午中日战争前,它为什么始终得不到清政府的承认?(2分)(2)1912年后到1922年间,荣氏兄弟能够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多家企业,受惠于当时哪些有利的客观条件?(3分)(3)材料三中的F1可能是哪些因素?(3分)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民族工业发展的认识。
(2分)15.(15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棉纺织厂是一些巨大的建筑物,不过建造方式是尽量多容纳人。
……大多数房间被机器所占。
……在我所熟悉的一家工厂里,有几百人工作,工厂常常日夜开工。
——1784年当时英国人记载曼彻斯特的工厂材料二(庄稼)收获完结的时候,各农家的一切工作人,小的老的都去梳理棉花,纺纱,织布。
这种家庭制造的、笨重的结实物……中国人民就用来缝制自己的衣服,而把剩余的土布拿到近城去出卖。
——英国驻广州代办莱特切尔1852年的报告材料三1800~2008年中国城市化比率(%)。
(——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当时中英两国的生产模式及其特征?(6分)(2)为改变材料一、二的生产模式,新中国成立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得失?(5分)(3)有人认为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与生产模式的变化密切相关,请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
(4分)单元检测卷(六)1.B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题干的中心内容是外国商品在中国畅销,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的情况。
其原因是洋布等价格便宜,中国手工业纺织品无法与洋布等竞争。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迫使中国税率降低。
据1845年这一时间限制分析,外国人这时不可能在中国各地自由经商,这一特权的取得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2.B 第一个下降期指1865~1885年。
分析各选项,A项错误,根据所学,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C项错误,材料不能反映。
D项错误,1865~1885年时期列强对外侵略主要特点是抢占商品市场、原料产地,资本输出在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后。
本题选B项,说明中国卷入世界市场程度加深。
3.B 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民用企业。
从材料看,两家外商航运企业之所以与轮船招商局达成协议是为了避免“自杀性竞争”,也就是说招商局已经具备了与外商企业“两败俱伤”的实力,选择B项。
4.C 本题考查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理解。
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列强无暇东顾,辛亥革命的推动,群众运动的影响,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等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获得较快发展,表中工人数字的变化印证了这一点。
故应选C。
5.C 考查对晚清时期发展实业的理解。
材料中张謇的建议,主要是发展自己的渔业事业,保护中国近海“本国自主之权”,所以选C。
A项不符合题意;B项并未真正起到遏制列强的作用;D项更没有收回列强的在华权益。
6.C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图表的能力。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中国的工业大部分都转移到西北大后方,在西北地区的民族工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
图表中的数字就反映了这一历史事实。
7.B 从材料中“仅仅靠精神的力量”来发展经济,即可看出“乌托邦梦想”指的是“大跃进”,选B项。
“文化大革命”主要是政治运动,经济建设中的空想性不是很突出,排除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