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水体有害的指标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养殖渔业工作中常见的水质管理问题及解决方法
养殖渔业工作中常见的水质管理问题及解决方法水质管理在养殖渔业中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着养殖成果和生态环境的健康。
然而,在实践中,人们常常会面临一些水质管理问题。
本文将就养殖渔业工作中常见的水质管理问题进行探讨,并提供解决方法。
一、水质污染1. 养殖废弃物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如饲料残渣、粪便等会导致水质污染。
这些有机物会分解产生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影响水中氧气含量,导致鱼类窒息甚至死亡。
解决方法:- 控制投喂量:合理控制饲料投喂量,避免过度投喂造成养殖废弃物的增加。
- 使用饲料罩:采用饲料罩可以减少饵料的浪费,有效降低废弃物的产生。
- 废水处理:建立废水处理系统,通过沉淀、过滤等工艺去除废弃物。
2. 养殖药物使用为了控制养殖中的疾病,人们常常使用药物。
但过量使用或者使用不当的药物会对水质造成污染,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解决方法:- 合理使用药物:严格按照药物使用说明和建议剂量进行使用,避免过量使用。
- 药物转移处理:在治疗结束后,将残余药物剂量按要求加入或处理掉,避免进入水体。
二、水质变化1. pH值波动pH值是衡量水体酸碱度的指标,对养殖渔业有重要影响。
鱼类对于水体pH值的适应范围较窄,过高或过低的pH值都会对其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解决方法:- 定期检测:养殖场要定期检测水体pH值,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 pH调节:根据实际情况,使用化学物质(如石灰、酸碱调节剂)对水体pH值进行调节,保持适宜范围内。
2. 溶解氧含量溶解氧是水中维持鱼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其含量过低会导致鱼类窒息而死亡。
解决方法:- 提供良好氧气供应:建立合理的通气系统,增加水体的通气量,保持充足的溶解氧。
- 避免过度养殖:合理控制养殖密度,避免过度养殖导致氧气供应不足。
三、水体富营养化1. 水中无机氮和磷的积累过多的无机氮(氨氮、亚硝酸盐等)和磷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进而引发藻类爆发,影响水质和养殖环境。
解决方法:- 控制养殖密度:合理控制养殖密度,减少废物的产生,从根源上遏制水体富营养化。
养殖水体中污染物质种类及危害
养殖水体中污染物质种类及危害养殖水体的污染物质种类很多,来源广泛,危害渔业的途径多,作用机制也很复杂。
一般可归纳为以下几类:1、有毒物质此类物质主要包括氰化物、有机农药、酚、砷、汞及其化合物和重金属等。
这些毒物含量很低就能把鱼毒死。
2、致病微生物包括各种病毒、病菌、原生动物等。
这些有害生物能使鱼类致病死亡。
3、耗氧废弃物分有机物和无机物两种。
前者主要是指能被生物分解的天然有机物;后者主要是指还原性物质,如亚硫酸盐、硫化物、亚铁盐和氨等。
这些物质在水中氧化时,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致使水体缺氧,恶化水质,造成鱼类严重浮头或死亡。
4、植物营养物指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成分,如氮、磷、钾、碳等化合物。
这些生源物质流入水域后,可使水质从“贫营养盐”转变为“富营养盐”,其结果促使浮游藻类大量繁殖,水体透明度下降。
如果过度富营养化,藻类繁殖数量过高,大批死亡时耗氧量过大,会使水体缺氧,水质恶化,引起鱼类死亡。
这种生源物质的污染,只要加以控制和合理使用,对渔业生产是非常有益的。
5、油类物质指煤油、汽油、柴油、润滑油等无机质油类。
若水被油类污染,因油比水轻不溶于水,往往覆盖在水面上形成一层薄膜,阻挡大气中氧气的溶解,影响浮游生物光合作用效率,降低水域生产力和水产品质量。
6、有机化学物质包括多氯联苯、合成洗涤剂等,是一些高稳定合成化学物质。
易在水体中形成胶体系统,浓度高时恶化水质,对鱼的生存、生长均不利。
7、无机化合物和矿物质包括水溶性的氯化物、盐类和各种酸性、碱性物质。
如果这些物质浓度高时,就会毒害鱼类及不利于水生生物的生长。
池塘养殖中有机污染的危害及防范措施
池塘养殖中有机污染的危害及防范措施池塘养殖是我国重要的渔业生产方式之一,但是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水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有机污染成为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有机污染对水产养殖业产生了严重的危害,给渔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我们有必要认真对待有机污染问题,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保护水产资源和水环境。
一、有机污染的危害1、污染水体有机污染会导致水体变得混浊,有机物在水中自然降解的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氧气,导致水体缺氧,对水产养殖造成严重危害。
2、影响水产生长有机污染会使水产的生长受到影响,有机物中的毒素和废气会影响水产的呼吸和新陈代谢,影响其生长速度和健康状况。
3、污染水产品有机污染会使水中的有机物质含量升高,导致水产品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4、破坏生态环境有机污染会导致水体中的微生物种群发生变化,破坏水体的生态平衡,对水生态环境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
二、防范措施1、科学设计养殖池养殖池的设计应尽量避免有机污染的发生。
养殖池的布局应合理,避免死水区的形成,设置水泵和过滤设备,保证水体的循环和净化。
2、营造有机污染不易发生的环境选择适宜的场地进行养殖,远离工厂排污口和生活污水排放口。
适当的合理使用药物,避免过度使用抗生素,鳗若使用化学制剂,应严格按照实际需要用量。
3、加强水质监测定期监测养殖水体的水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及时的措施解决。
4、改善水体环境加强水体的生态修复,增加水产养殖的绿色生态环境,减少有机物的滞留和堆积,促进水体循环更新。
5、科学养殖技术加强科学养殖技术的研究和推广,采用先进的养殖技术,提高水产养殖的水质管理水平,降低有机污染的发生几率。
6、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渔民的有机污染危害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渔民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使他们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环保工作。
7、严格监管管理加强对养殖场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监管制度,依法查处各类违法行为,保证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水产养殖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
水产养殖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1. 引言1.1 水产养殖污染的现状水产养殖是我国重要的产业之一,但也面临着严重的污染问题。
水产养殖污染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水质污染严重。
由于水产养殖过程中使用大量饲料和化学药品,导致养殖水体中残留有大量的氨氮、硫化物、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严重影响水体的生态平衡。
污染物排放量大。
水产养殖过程中排放的养殖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等物质,直接排放入水体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水华、赤潮等问题。
养殖废弃物处理不当。
养殖废弃物中含有大量有机物和养分,如果不合理处理,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影响水生态系统的稳定。
水产养殖污染的现状比较严重,已经成为我国水环境保护的重要问题之一。
需要加强监管,推行绿色养殖,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水体生态环境。
1.2 水产养殖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水产养殖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对环境及人类健康造成的影响也日益凸显。
水产养殖所需的饲料和养殖密度增加,导致水体中营养物质过度富集,易引发水体富营养化和藻类大量繁殖,破坏水质平衡,影响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
养殖过程中使用的兽药、化学药物和抗生素等残留物会进入水体,对水生物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养殖废弃物的排放和水产养殖船只对水域的噪音和振动也会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人类直接接触或间接摄入受污染水产品后,可能会引发健康问题,如食物中毒、过敏反应等。
水产养殖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不容忽视。
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水域生态环境、维护人类健康。
通过加强监管、推广生态养殖技术、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控体系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水产养殖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水产养殖污染的主要原因1. 养殖池塘排放:水产养殖过程中废水和废渣的排放是主要的污染源之一。
养殖池塘中的废水富含养殖过程中使用的饲料残渣、粪便和化学添加剂,这些物质会对水质造成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水质恶化。
养殖水体中有毒有害物质的产生危害及防控
名言不奋苦而求速效,只落得少日浮夸,老来窘隘而已。
——郑板桥近年来,随着科学养鱼技术的发展,渔用配合饲料的推广普及,放养密度的加大,养殖产量的提高,给广大养殖户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同时也加速了养殖水体内源性污染的进程,主要体现在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对养殖鱼类生长有危害作用的物质上升,带来鱼病发生频繁、养殖成本增大、效益下降的情况。
针对现代养殖中存在的这些情况,分别对几种有害有毒物质的产生原因、危害情况进行分析,以减少和控制该危害。
养殖水体中有毒有害物质的产生危害及防控赵胜春(大理市凤仪镇洱海和环境保护服务中心,云南大理 671005)1氨氮1.1养殖水体中氨氮的主要来源养殖水体中氨氮主要来源于3个方面,一是养殖鱼类的排泄物;二是水中含氮有机物的分解;三是水中缺氧时含氮有机物被反硝化细菌还原。
另外氨氮在水体中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以分子氨(NH 3)的形式存在,另一种以离子铵(NH 4+)的形式存在,两者之间的转换主要受水体中pH 值的影响。
当水体pH 值<7时,多以离子铵(NH 4+)形式存在;当水体pH 值>7时,多以分子氨(NH 3)形式存在,离子铵(NH 4+)对鱼类无危害,分子氨(NH 3)对鱼类有极大的危害。
1.2氨氮对鱼类的危害1)影响鱼类的正常生长。
高浓度的氨氮渗透到鱼类的机体组织细胞,影响了鱼类能量的积累,生产上表现为鱼类生长缓慢,饵料用量偏高。
2)影响鱼类的呼吸作用。
水体中高浓度的氨氮,阻止了鱼类机体产生氨氮在鳃丝上的排泄,生产上表现为鱼类浮头严重。
3)降低鱼类的免疫力。
在鱼病发生频率较高的池塘,水质多数氨氮偏高。
1.3降解氨氮的方法1)多换水,特别是底层水,多开增氧机进行曝气。
2)在养殖水体中泼洒化学增氧剂,将氨氮在有氧的情况下进一步氧化。
3)培肥水质,主要是培养水体中有益的藻类,增大光合作用的效果。
4)在水体中泼洒光合细菌、EM 菌等,这些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分子氨(NH 3)作为原料。
池塘生态养殖的“七害”及其应对措施
池塘生态养殖的“七害”及其应对措施池塘生态养殖是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方式,但在养殖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有些问题即是我们所说的“七害”。
本文将逐一介绍这七害,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第一害:水质污染。
养殖水体中的污染物质,如养殖废水、残饵、饲料残渣等,会使池塘水体变质。
水质污染对养殖生物的生长体重和生存状况造成很大的影响。
应对措施:加强水质管理,建立健全的排污系统,定期对池塘进行清洁,保持水质清洁,减少养殖废水的排放等。
可选择使用生物除污技术,如水藻、藻类、微生物等,来净化池塘水体。
第二害:养殖疾病。
池塘养殖时养殖生物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害,会导致养殖的损失。
应对措施:建立规范的养殖管理制度,加强养殖物的检疫和防疫工作,注重防病、抗病,选择抗病力强的品种、使用无毒性药品进行病害防治等,以提高养殖生物的抗病能力。
第三害:水产丧失的严重问题。
当养殖水体中的水产资源大量死亡时,会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
应对措施:建立健全的水产资源管理制度,制定科学的养殖计划,加强养殖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养殖水质,加强水产资源的保护和修复等,以降低水产资源的丧失。
第四害:捕杀水产资源的非法行为。
在池塘养殖中,有些不法分子可能会进行非法捕捞、盗捕等行为,对水产资源造成严重破坏。
第五害:水量不足。
由于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水量减少,影响养殖水体的生态系统。
第六害:生态系统破坏。
养殖过程中可能会对池塘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影响生态平衡。
应对措施:加强池塘周边的生态环境保护,合理规划养殖用地,建立健全的生态保护制度,采取积极的生态修复措施等,以保护养殖水域的生态系统。
第七害:信息不对称。
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养殖者对市场需求、价格走势等信息不清楚,影响了养殖的效益。
应对措施:建立健全的信息公开平台,加强养殖者的信息培训,提高养殖者的信息获取能力,提供市场需求和价格信息等,以提高养殖者的信息透明度和市场竞争力。
池塘生态养殖中的“七害”问题是我们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及时解决的重要问题。
水产养殖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水产养殖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水产养殖业是一项重要的农业产业,也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水产品需求的重要途径。
然而,水产养殖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水质污染、疾病爆发等,影响了养殖效益和产业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重点讨论水产养殖中的常见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
一、水质污染问题水质污染是水产养殖中最为常见且严重的问题之一。
水质污染不仅会影响养殖动物的生长与繁殖,还可能导致水产品质量下降甚至死亡。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水质污染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法:1. 水体富营养化在养殖过程中,水中过多的营养物质(如氨氮、硝酸盐等)积累会导致水体过度富营养化,促进藻类大量繁殖,引发水华。
此时可采取以下措施:(1)合理控制投料量,避免过度投喂,减少底泥中的有机物;(2)增加曝气设备,提高水体溶解氧含量,抑制藻类生长;(3)定期清理池塘底泥,减少营养物质积累。
2. 水体重金属污染水体中的重金属污染会危害养殖动物的健康并影响水产品质量。
常见的解决方法包括:(1)选择合适的养殖区域,避开可能受到工业废水排放的地区;(2)定期监测水体中的重金属含量,一旦超标应及时采取措施处理;(3)植物修复法,通过种植适应性强的水生植物来吸附和减少重金属污染。
二、疾病防控问题疾病是水产养殖中另一个常见且严重的问题。
水产养殖动物易受到病原体的感染,导致养殖业损失严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疾病防控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法:1. 水生动物常见疾病常见的水生动物疾病包括细菌性疾病、寄生虫感染和病毒性疾病等。
为了防止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养殖动物的免疫力,定期进行免疫接种;(2)定期检测水质和养殖动物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3)定期消毒养殖设施和工具,防止病原体交叉感染。
2. 防止饲料污染饲料是水产养殖中重要的营养来源,但不合格的饲料可能会引发疾病。
为了防止饲料污染,可从以下方面入手:(1)选择正规的饲料供应商,确保饲料质量;(2)定期进行饲料检测,确保合格;(3)合理饲养密度,避免过分浪费饲料造成污染。
池塘生态养殖的“七害”及其应对措施
池塘生态养殖的“七害”及其应对措施一、水质污染水质污染是池塘生态养殖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
养殖过程中,饲料残渣、排泄物、化学药剂等会导致池塘水质污染,严重影响养殖生物的健康和生长。
应对措施:加强水质监测,定期清理污染源,采用生物养殖技术,增加水生植物种植,提高池塘自净能力。
二、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过多,使得水质变差、产生藻类过度生长,导致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应对措施:控制养殖密度,加强通风换气,合理施用有机肥料,控制饲料投喂量,加强水质调控,适量投放复合酶剂降解有机废物。
三、病害爆发养殖中鱼类容易受到各种病害的侵袭,例如细菌性病害、病毒病害等,一旦发生病害,会造成重大损失。
应对措施:建立健全的养殖管理制度,加强对鱼类的日常观察和检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合理使用抗病药物,保持池塘水质清洁。
四、生态破坏养殖过程中,过度利用水资源和土地资源会导致池塘生态系统的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影响生态平衡。
应对措施:科学规划养殖布局,合理利用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开展生态养殖、多品种养殖,保护水体植被,加强水域保护,促进水体生态平衡。
五、野生生物侵害池塘生态养殖容易受到野生动物的侵害,如水鸟、啮齿类动物等,它们会捕食养殖生物,造成损失。
应对措施:修建防护围栏,加强巡逻防护,采取声光驱赶措施,及时清理附近杂草,减少野生生物栖息地。
六、非法捕捞一些不法分子会利用夜间或者无人巡逻的时机,进行非法捕捞行为,给池塘生态养殖造成安全隐患。
应对措施:加强安保力量,规范养殖场地,安装监控系统,加强夜间巡逻,提高养殖场的管理效率。
七、水资源短缺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变得越来越宝贵,池塘生态养殖必须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应对措施:加强水资源管理,推广节水技术,实行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利用,发展循环利用水技术,建设水资源调配工程。
池塘生态养殖面临的“七害”不容忽视,需要养殖者和相关部门共同努力,加强管理,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水体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体污染防治与修复
水产养殖中的养殖水体污染防治与修复水产养殖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方式,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水产品。
然而,伴随着水产养殖的发展,养殖水体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
为了有效地防治和修复养殖水体污染,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水产资源,并维护生态平衡。
一、养殖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养殖水体污染是指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废渣等污染物对水体环境的不良影响。
养殖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养殖废水:养殖废水中富含排泄物、饲料残渣、化学药剂等有机物和无机物,这些物质会对水体造成营养过剩、富营养化等问题。
2. 化学药剂使用:为了预防和治疗疾病,养殖业常常使用化学药剂。
然而,过量的使用或者不当的使用会导致药物残留,进而对养殖水体造成污染。
3. 养殖底泥:养殖底泥中富集了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机物和无机物,长期积累会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和异味问题。
二、养殖水体污染防治措施为了减少养殖水体污染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制定严格的养殖环保标准: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制定并完善养殖环保标准,明确对养殖业进行监管,严禁超标排放废水和废气。
2. 加强养殖废水的处理:养殖场应建立完善的废水处理设施,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对废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处理和处理。
同时,可以采用循环水养殖技术,减少废水的排放。
3. 合理使用化学药剂:养殖业在使用化学药剂时,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避免过量使用。
同时,研发和推广绿色环保的养殖药剂,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4. 推广生态养殖方式:生态养殖方式可以有效地减少养殖废水的排放,例如利用水草净化养殖废水、生态缸养殖等方式,能够实现养殖与水体修复的双赢效果。
三、养殖水体污染的修复对于已经遭受养殖水体污染的水域,我们需要采取适当的修复措施来恢复水体质量。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修复措施:1. 底泥处理:底泥是养殖水体中的重要污染源,对于富集有机物的底泥,可以采用污染物降解剂和生物修复剂进行处理,以提高底泥的质量。
池塘养殖中有机污染的危害及防范措施
池塘养殖中有机污染的危害及防范措施1. 引言1.1 池塘养殖中有机污染的定义池塘养殖中的有机污染是指在养殖过程中,由生物体排泄物、残留饲料、化学物质等有机物质因未经处理而直接排放或漏漏漏漏漏漏漏漏或者系统不严密而进入到水体中,从而导致水体中有机物质浓度升高,引起水质污染问题。
有机污染物的种类繁多,包括有机废水、生物有机物、有机氮化合物、有机磷化合物等。
这些有机物质在进入水体后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水体的透明度、溶解氧含量、氨氮、亚硝态氮、硝态氮、总磷等水质指标,导致水质恶化。
池塘养殖中的有机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导致水质下降、鱼虾疾病频发、产量减少等问题。
加强对池塘养殖中有机污染问题的认识,实施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维护水体生态环境、保障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2000字】1.2 池塘养殖中有机污染的危害池塘养殖中有机污染的危害非常严重,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都会造成严重影响。
有机污染会导致水质恶化,影响养殖水体中的鱼类和其他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降低水产养殖的产量和质量。
有机污染会影响养殖区域周边的土壤和植被,破坏生态平衡,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
有机污染物还可能引发水生动物的疾病传播,给养殖业带来经济损失。
有机污染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当有机污染物进入人体后可能引发中毒、过敏等疾病。
解决池塘养殖中有机污染问题是至关重要的,需要加强监管和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和防止有机污染的发生,保护生态环境和保障人类健康。
2. 正文2.1 有机污染源与排放途径有机污染源与排放途径是导致池塘养殖中有机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有机污染源包括但不限于饲料残留物、粪便、尿液、残余饲料以及养殖过程中所使用的药物、化学添加剂等。
这些有机物质会通过不同的排放途径进入池塘水体,导致水体中有机物浓度升高,从而引发有机污染。
饲料残留物是有机污染源中的重要成分,因为养殖过程中鱼类并不会完全吸收食物,部分饲料残留在水体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产生腐败、发酵,释放出大量的有机物质。
养殖水体有害指标危害和防治方法
养殖水体有害指标危害和防治方法养殖水体有害的指标的危害及防治方法水是鱼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之一,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水产养殖的成败。
良好的水质可有效地减少鱼类疾病的发生,从而减少药物的使用,并能迎合目前无公害水产品的要求。
这就是体现了水质管理在水产养殖中的重要作用,同样在高密度高投入高产出的今天要保持对养殖品种来说最佳的水质也是一比较或最困难的工作。
来源养殖水质的污染来源分为外源性(工业农业生活废物污染自身污染主要指池塘的老化残饵腐烂。
药物污染。
池塘污水的乱放为施入及大量的施肥其对养殖影响化较大的理化指标有 PH、氨氮、亚硝酸盐、HS、PH PH 是水质的重要指标。
淡水鱼类最适 PH 在 7.2~8.0 之间。
超过就会导致就应激反应如 PH 低于 4 高于 11 必然会引起死亡。
PH 值低可使养殖鱼虾血液中的 PH 值下降,削弱其血液载氧能力。
尽管水中的溶解氧较高,也会造成鱼虾生理缺氧症,经常浮头。
且生长受阻、患病。
PH 值过高氨的毒性增强、较高的毒氨则腐蚀鱼虾腮部组织,粘液1/ 6分泌增多,诱发加重发病。
使其失去呼吸能力而大批死亡。
PH 偏低处理方法:1)每次每亩 10~15kg 生石灰兑水后全池泼洒。
2)水深 1.5m 鱼塘每亩施草木灰 110~190kg 即少升高 PH 值,又能促进漂浮生物的繁殖为鱼类生长,提供充足的天然饵料。
3)使用氨基酸肥水膏+ 硅藻旺迅速培育浮游植物,促使藻类繁殖,PH 亦会随之升高至正常。
4)少量多次用氢氧化钠调节,先调配成 1/1000 原液,再用1000 水冲稀全池泼洒 PH 值偏高处理方法:1)注入新水 2)使用降碱药如明矾每亩 051kg/亩加以控制 3)高达 9.5 也可用盐酸调节,一般每亩 300~500ml/亩充分稀释后全池泼洒,注意用药后水质失控,无缓冲能力 4)用食醋每亩不超过 1kg 5)有机酸解毒灵益菌能调水博士、能有效调节水质。
下降并稳定 PH 值氨氮氮是由 NH4+和 NH3 两部分组成的其中NH3 上升有毒性而NH4 对鱼无毒性,所占比例受温度、盐度、酸碱度等因素影响。
畜禽养殖污染的危害及治理措施
畜禽养殖污染的危害及治理措施随着人们对肉类、蛋类、奶类等畜禽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畜禽养殖业规模不断扩大,但由此也带来了养殖污染的问题。
畜禽养殖污染主要分为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等几大方面,它们会对环境和人们的健康造成什么样的危害呢?一、水体污染的危害畜禽养殖中使用的饲料、药品以及其化学成分等物质,可能会排放到污水中,进而污染水体。
污染后,会引起水体中的氨氮、硫化物、钾等化学物质的浓度升高,同时还会诱发藻类大量繁殖,这样会对水生动植物造成损害以及加重水的富营养化。
当人们喝入或食用这样的污染水时,会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危害,例如感染肝炎、慢性胃炎等疾病。
畜禽养殖会排放大量排气,其中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的含量是比较高的,这会加速气候变暖,促进环境的温度升高,而这又可能造成空气过度潮湿、气候异常、灾害增多等后果。
除了水体污染、大气污染之外,畜禽养殖还可能通过粪污和兽药等途径,对土壤造成污染。
由于畜禽养殖中的粪便及其他垃圾会产生大量的氨氮和硫酸盐等有害物质,这些污染物会渗入土层中,从而影响土地的肥力,甚至会影响到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如果兽药在使用过程中没有经过规定的存放和处理,也有可能会影响到土壤和水环境。
为了减少畜禽养殖污染,有效的治理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一些治理措施的建议:一、理性规划养殖场的建设应该加强对养殖场环保规划的制定以及审查,制定符合当地环境和资源状况的规划,不断优化生态环境和资源利用方式,降低污染和浪费。
二、提高养殖环节的管理水平应该采取严格的养殖管理措施,例如对养殖密度进行适量控制、加强兽药和饲料安全编辑的监管等等,同时还应该注重粪便的清理处理以及充分利用粪便来进行有机肥料的制造。
三、开展环保科技研发应该加强环保科技的研发应用,例如利用生物技术处理残水、开展农村生态公益林和生态饲养等等,以减轻污染,实现污染物的资源化、有机化处理。
四、加强法律法规的规范应该加强法律法规的规范,制定更完善的畜禽养殖环保法规,加强对养殖企业的监督、管理和执法力度,规范管理行为,为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池塘养殖中有机污染的危害及防范措施
池塘养殖中有机污染的危害及防范措施池塘养殖是一种传统的养殖方式,但是在养殖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产生有机污染,这对水质和水生物的健康都会造成严重危害。
需要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来减少有机污染对池塘养殖的影响。
有机污染是指水体中有机物质的含量超过环境背景值、或不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排放和质量标准。
有机污染物一般包括有机溶解物、颗粒物和悬浮物。
养殖池塘中的有机污染物主要来自于养殖废水、饲料残渣、动物粪便、残余药物、化学添加剂等。
这些有机污染物在长期积累和堆积下,会对水体造成严重的污染,从而威胁到池塘养殖的持续发展。
有机污染对池塘养殖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水体富营养化:由有机污染物引发的水体富营养化是影响水质的主要因素之一。
养殖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和营养物质会导致水质中的氮、磷等元素过量,从而催生藻类的大量繁殖。
这会导致水体出现蓝藻水华,造成水质恶化,甚至影响到水中的养殖生物的生长和存活。
2. 水体富集有机物:养殖废水中的有机物质会富集在水体中,这些有机物质可对水中生物产生毒害作用,从而导致养殖生物的生长缓慢、产量下降甚至死亡。
有机物质的富集还会导致水体异味、浑浊等问题,影响水质和水体景观的观赏价值。
3. 残余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养殖过程中使用的饲料、药物和化学添加剂等残留在养殖水体中,如果未经及时处理,可能会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养殖废水中残留的重金属、抗生素等物质,都可能对人体的肝肾功能造成损害,甚至引发癌症等严重疾病。
1. 合理施肥和投喂:在养殖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投喂量和施肥量,避免过量喂食和过量施肥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现象。
生产者应选择优质饲料,减少饲料残渣对水体的污染。
2. 加强水质监测和处理:定期对养殖水体进行水质监测,及时发现水质异常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增氧、通水、曝气等方法,改善水体的质量。
还可以通过人工湿地、植物床等方式净化水体,降低有机污染。
3. 强化水产养殖管理:建立规范的养殖管理制度,定期清理池底淤泥和残余物,避免有机物质的积累和富集。
不良养殖水体的危害及调节
不良养殖水体的危害及调节一、亚硝酸盐1主要危害。
亚硝酸盐是氨转化为硝酸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亚硝酸盐对鱼、虾的毒性较强,是养殖水域中诱发暴发性鱼病的重要因素。
当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浓度积累到0.1毫克/升以后,鱼、虾体内的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数量逐渐减少,血液载氧能力逐渐减弱,继而造成鱼、虾慢性中毒。
此时鱼、虾摄食量降低,鳃组织出现病变,呼吸困难、骚动不安或反应迟钝,严重时则发生暴发性大量死亡。
2调节方法。
①注入新水加深水位,开动增氧机或全池泼洒化学增氧剂,使池水有充足的溶氧,以促进亚硝酸盐向硝酸盐的转化,从而降低水体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②使用氨离子螯合剂、活性炭、吸附剂、腐植酸聚合物等复配合成的水质吸附剂如亚硝酸盐降解剂,通过离子交换作用,吸附或降解亚硝酸盐。
③使用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硝化细菌、放线菌等微生物制剂如活水宝,通过微生物作用快速分解亚硝酸盐毒性。
二、氨氮1主要危害。
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过剩残饲和鱼、虾大量排泄物的累积及过度施肥而造成。
正常养殖水体中氨氮一般以不超过0.2毫克/升为宜。
氨氮对鱼、虾的危害,相似于亚硝酸盐。
氨氮毒性与池水的pH值及水温有密切关系,一般情况,温度和pH值愈高,毒性愈强。
2调节方法。
除可采用增氧和使用微生物制剂等,亚硝酸盐的处理办法外,还可选用:①用氧化剂如二氧化氯全池泼洒。
②泼洒沸石或活性炭,一般每亩分别用沸石15~20千克和活性碳2~3千克,可吸附部分氨氮。
③培植水生植物,使其占全池面积1%,以吸附氨氮等有毒物质。
三、硫化氢1主要危害。
硫化氢是在缺氧条件下,由残饵或粪便中的含硫有机物经厌氧细菌分解而产生。
硫化氢可与池塘底泥中的金属盐结合形成金属硫化物,致使池底变黑。
硫化氢有臭蛋味,具强烈刺激、麻醉和影响鱼类呼吸等作用,对鱼类具有较强毒性。
在养殖水体中硫化氢的浓度应严格控制在0.1毫克/升以下。
2调节方法。
①加注新水或开启增氧机,稀释水体中含硫的浓度,提高水中含氧量。
饲养水质中有害物质分析
饲养水质中有害物质分析提供最专业、最全的养鱼技术支持服务我们知道了有害物质的常见种类,那么我们必须知己知彼,才能更好的保护好我们的爱鱼。
1、氨氮(nh4)来源:剩余残饵和排泄物中含有的生物蛋白通过水浸泡发生氨化作用而产生,致死浓度约0.2——2.0mg/l;有效处理方法:换水、清洗/更换老化滤材;2、硝酸盐(no3)来源:残饵、排泄物与硝化菌产生反应后的产物(硝化菌屎?呵呵);硝酸盐通常不会致死。
3、亚硝酸盐(no2)来源:硝酸盐浓度高到一定程度会产生反硝化作用,形成亚硝酸盐,no2毒性强烈,很多时候鱼出现状况都与亚硝酸盐有关,可成家养鱼杀手,低量中毒,高量致死,致死浓度:0.2——2.0mg/l;有效处理方法:换水、清洗/更换老化滤材;4、余氯(hclo)漂白类残留物来源:余氯是水经过加氯消毒,接触一定时间后,水中所余留的有效氯;有效处理方法:(1)水质稳定剂、余氯中和剂、净水剂(不推荐),(2)充分困水(推荐);5、其他有害物质除上述4种有害物质外的其余有害物质,比较常见,比较有可能的有:(1)酒精;酒精对鱼的伤害是非常大的,我一个同事家请客,朋友们贪玩,倒了一杯啤酒到缸里,然后。
就没有然后了。
所以,千万别好奇,千万管好损友的手!(2)杀虫剂;喷洒杀虫剂、敌敌畏等等化学杀虫剂通常会对缸里的鱼产生极大的伤害,曾经有案例是家里喷了杀虫剂,没有遮盖鱼缸顶的透气孔,于是全缸覆没。
(3)新缸残留的有害化学物质;新缸出厂,没有经过消毒或硝化作用,通常会残留一些有害物质,因此,新缸消毒或长时间养水是非常必要的。
爱养鱼必关注关注本账号,可进入手机端最火爆的养鱼论坛!和众多鱼迷互动交流!提供最专业、最全的养鱼技术支持服务。
池塘养殖关键水质指标超标的处理
池塘养殖关键水质指标超标的处理
池塘养殖的水质是影响养殖效益和生物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关键
水质指标超标时,会对养殖环境和养殖生物造成不良影响,因此需要采取
相应的处理方法。
针对水质超标的处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提高溶解氧水平:溶解氧是养殖生物呼吸和代谢所必需的。
当溶解
氧含量过低时,会导致养殖生物缺氧、免疫力下降和疾病的发生。
增加溶
解氧的方法包括增加水流、增氧装置的投入等。
2.控制氨氮浓度:氨氮是养殖水质中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含量过高会
导致水体氨中毒,伤害养殖生物的健康。
控制氨氮浓度的方法包括饲料管理、控制养殖密度和增加氨氮转化菌的活性等。
3.减少废水排放:废水是池塘养殖中常见的水质污染源之一,它含有
大量的氨氮、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等有害物质。
减少废水排放的方法包括合
理饲料管理、定期清理和处理底泥以及实施循环水系统等。
5.加强监测和管理:定期监测和管理养殖水质指标是预防和解决水质
超标问题的关键。
建立科学合理的监测体系,及时调整养殖管理措施,可
以有效减少水质超标问题的发生。
除了上述措施外,还可以结合具体情况采取其他措施,比如增加水体
曝气、引入水生植物、使用生物过滤器等,以提高水质的治理效果。
总之,池塘养殖水质关键指标超标的处理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
括溶解氧、氨氮、废水处理等。
只有全面调查和了解水质超标的原因,并
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治理,才能提高养殖水质,并保证养殖效益和生物健康。
水产养殖中的病害与防治
水产养殖中的病害与防治水产养殖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活动,但在养殖过程中病害的发生会给养殖者带来很大的损失。
认识水产养殖中的常见病害,掌握相应的防治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水产养殖中的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1. 水体污染水体污染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问题之一,主要表现为水体浑浊、臭味和富营养化等。
造成水体污染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因为废水排放、化肥和农药的使用等。
水体污染对养殖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长和发育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水体污染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应加强管理,减少有害废水的排放;其次可以使用生态滤池等技术来净化水体;还可以通过植被植物、微生物等来吸附和分解水中的有害物质。
2. 氧气缺乏在养殖水体中,氧气的浓度对养殖鱼类的生长和生存至关重要。
当水体中的溶解氧浓度降低时,会导致养殖鱼类出现窒息和死亡的情况。
氧气缺乏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水体过度富营养化、水温过高、水体流动不畅等。
保持水体的清洁、及时更换水体、提高水体流动性等是预防氧气缺乏的有效措施。
3. 疫病水产养殖中疫病的发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常见的疾病有传染性贫血病、水生动物链球菌病、细菌性病害等。
预防疫病的关键是加强养殖水体的消毒和提高鱼类的免疫力。
养殖水体消毒可以使用过氧化氢、臭氧等消毒剂进行定期消毒。
而提高鱼类的免疫力可通过合理饲养、保证水质等方式来达到。
4. 寄生虫水产养殖中常见的寄生虫有鱼虱、鱼蚤、鱼胆虫等,它们会危害养殖鱼类的生长和健康。
预防寄生虫的关键是做好水质管理,保持水体清洁;另外可以定期对鱼类进行驱虫处理,使用有效的杀虫剂进行预防。
5. 环境因素除了上述常见的病害外,水产养殖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比如水温过高、过低、光照不足等都会影响养殖鱼类的生长和发育。
根据不同的环境因素,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是预防疾病的关键。
水产养殖中的病害防治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问题。
只有加强管理,保持水质,提高鱼类的免疫力等方面综合施策,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水产养殖中的各类病害。
养鱼十种常见不良水质及处理方案
养鱼十种常见不良水质及处理方案养鱼是很多人的爱好,但是不良的水质会对鱼儿的生长和健康造成威胁。
下面将介绍十种常见的不良水质及其处理方案。
1. 酸碱度不平衡酸碱度不平衡会影响氧气的溶解度,抑制鱼儿的呼吸和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
处理方案:通过测量PH值,并添加适量的草酸、磷酸或泡打粉来调节酸碱度。
2. 氨和亚硝酸盐过高氨和亚硝酸盐是养鱼过程中产生的有毒废物,过高的浓度会让鱼儿受到毒害。
处理方案:更换水源或使用滤器,添加适量的盐或水草,让水中的氨和亚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3. 硝酸盐过高硝酸盐过高会导致水环境的繁殖,促使水母、水虫等病毒大量繁殖,对鱼儿的健康产生影响。
处理方案:控制鱼儿数量,增加水草或更换滤器,适量换水。
4. 激素过高食用过多的激素,会让鱼儿产生疯狂行为,跳出水面或相互攻击。
处理方案:不要用过期的饲料喂养鱼儿,定期检查水质并加绿色饲料。
5. 氧含量过低氧含量过低会让鱼儿缺氧,影响鱼儿的身体机能和健康。
处理方案:对水体进行换水,换水的温度不应低于鱼儿的生存范围。
6. 水质矿物质过多矿物质过多会让鱼儿摄入过多的矿物质,堆积在身体里面,导致盐毒症,影响鱼儿的生长和健康。
处理方案:减少饲料量,清理水草,更换清洁水源。
7. 水含藻素水含藻素会导致鱼儿身体变色,呼吸困难,饮水量增加影响鱼儿的健康。
处理方案:控制饲料量,增加水草大小和种类,保持清新水源。
8. 流速过慢流速过慢会让水变得混浊,影响鱼儿的视觉和行动,对鱼儿的健康产生影响。
处理方案:多种设备组合安装,增加水流量,增加过滤机进口与底部距离。
9. 病毒侵袭病毒会导致鱼儿生长缓慢或死亡。
处理方案:添加适量的制备剂,清洗设备过滤器,增加养生草的数量。
10. 普通净化技术普通净化技术不稳定、不实用,眨眼间就会产生不利影响。
处理方案:合理选择专业水族箱,合理的滤层设计,日常养护。
总之,养鱼需要注意水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水质,保障鱼儿的健康。
水产养殖过程中有哪些有毒有害物质?怎么解决危害?
水产养殖过程中有哪些有毒有害物质?怎么解决危害?1、藻类毒素养殖池塘中,微囊藻等蓝藻类、裸(甲)藻,膝沟藻等对养殖危害极大的藻类,死亡后分解产生藻毒素,主要是神经毒素和肝毒素。
神经毒素使养殖动物神经麻痹,导致反应迟钝、痉挛抽搐、呼吸系统麻痹,严重者死亡;肝毒素导致养殖动物肝中毒,引起肝胰脏肿大、萎缩、坏死,肠炎出血等病理症状。
2、微生物毒素主要是病毒,细菌的内毒素、外毒素和真菌毒素。
如黄曲霉素、呕吐毒素等,这些因饲料发霉导致的毒素可以导致肝脏受损。
寄生虫同样可以产生毒素,同样可以间接或直接损伤肝脏。
3、有机物分解出来的有毒物质有机物分解过程中的有毒有害的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如: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组胺、吲哚等。
4、养殖过程中投入品的残留养殖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消毒剂、杀虫剂、抗菌药、过量施用化肥等,这些投入品使用后,本身有毒性残留或者本身无毒但与水体的其他物质反应产生新的有毒物质。
这些有毒物质,导致养殖动物肝胰脏功能受损,引起慢性中毒,抵抗力下降,继发感染病毒细菌,甚至死亡。
养殖过程中容易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有:氯制剂、重金属,有机磷、菊酯类杀虫剂,抗生素、化学合成药等。
5、环境污染农业污水(农药、化肥等)、工业污水(重金属、有机溶剂等)、生活污水、各种富营养化水体、空气污染导致的酸雨等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养殖池塘,轻则浮头,重则泛塘。
6、营养过剩养殖户追求高营养饲料,导致养殖动物无法充分吸收饲料营养,导致营养过剩,造成水质污染,蛋白能量比不平衡,脂肪酸败过多的蛋白质转化为脂肪储存,易导致脂肪肝。
脂肪酸败导致肝细胞萎缩。
7、pH过高或过低对养殖动物的影响pH值过高,会腐蚀鳃。
过低,会削弱血红蛋白的载氧能力,即使溶氧充足也会表现为浮头。
pH值还通过影响其它的环境因子而间接影响养殖动物的生长。
8、其它在养殖过程中,还有各种各样的未能检测到对养殖动物危害较大的因素。
池塘养殖四个水质指标超标的处理(氨氮、亚硝酸盐、PH值、硫化氢)
池塘养殖四个水质指标超标的处理(氨氮、亚硝酸盐、PH值、硫化氢)1.氨氮超标淡水养殖生产中应将氨氮浓度控制在0.2毫克/升为宜。
氨氮超标主要是因高密度放养、投饵施肥量过大、水产动物排泄物积累、底层有机物沉淀和细菌分解等造成。
水体氨氮含量超标会导致水产动物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数量逐渐减少,血液载氧能力降低,鳃组织出现病变,甚至发生暴发性死亡。
氨氮超标处理措施:①放养前清淤、清塘,减少池中氮的库容量。
②清塘后,施入适量有机肥培水,使池水肥度适宜。
③根据水体实际承受能力,制定合理的放养密度,养殖中选择消化率高的饵料投喂,并经常开动增氧机增氧。
④养殖中后期,每立方米水体用沸石粉15~20克或活性炭2~3克全池泼洒,以改善底质,吸附氨氮,降解有机物。
2.亚硝酸盐超标养殖水体亚硝酸盐含量应控制在0.1毫克/升以下。
亚硝酸盐超标是由池底老化、淤泥中有机物含量过多、水源水质不佳等因素所致。
水体中亚硝酸盐是氨转化为硝酸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其含量超标对水产动物的毒性较强,造成的危害相似于氨氮超标。
亚硝酸盐处理措施:①开动增氧机增氧或全池泼洒化学增氧剂,使池水有充足的溶氧,以促进亚硝酸盐向硝酸盐的转化。
②使用氨离子螯合剂、活性炭、吸附剂、腐植酸聚合物等复配合成的水质吸附剂,如亚硝酸盐降解剂,通过离子交换作用,吸附或降解亚硝酸盐。
③施用芽孢杆菌、硝化细菌、光合细菌、放线菌等微生物制剂,通过微生物分解亚硝酸盐。
注意微生物制剂不能与消毒剂、抗生素等同时使用,其间隔时间为5~7天。
3.pH值超标淡水养殖pH值应保持在6.5~8.5之间,以微碱性为好。
pH值低于6.5是水质变坏、溶氧降低、有毒的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增加的综合体现,会削弱水产动物血液载氧能力,造成生理缺氧而经常浮头,影响生长。
pH值高于9,会腐蚀水产动物鳃组织,导致失去呼吸能力,同时造成水体中氨氮转化为分子氨,毒性成倍增加。
pH值过低的处理措施:①每667立方米水体用生石灰15~20公斤化水全池泼洒,每半月使用1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殖水体有害的指标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水是鱼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之一,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水产养殖的成败。
良好的水质可有效地减少鱼类疾病的发生,从而减少药物的使用,并能迎合目前无公害水产品的要求。
这就是体现了水质管理在水产养殖中的重要作用,同样在高密度高投入高产出的今天要保持对养殖品种来说最佳的水质也是一比较或最困难的工作。
来源
养殖水质的污染来源分为外源性(工业农业生活废物污染自身污染主要指池塘的老化残饵腐烂。
药物污染。
池塘污水的乱放为施入及大量的施肥
其对养殖影响化较大的理化指标有PH、氨氮、亚硝酸盐、HS、PH PH是水质的重要指标。
淡水鱼类最适PH在7.2~8.0之间。
超过就会导致就应激反应如PH低于4高于11必然会引起死亡。
PH值低可使养殖鱼虾血液中的PH值下降,削弱其血液载氧能力。
尽管水中的溶解氧较高,也会造成鱼虾生理缺氧症,经常浮头。
且生长受阻、患病。
PH值过高氨的毒性增强、较高的毒氨则腐蚀鱼虾腮部组织,粘液分泌增多,诱发加重发病。
使其失去呼吸能力而大批死亡。
PH偏低处理方法:
1)每次每亩10~15kg生石灰兑水后全池泼洒。
2)水深1.5m鱼塘每亩施草木灰110~190kg即少升高PH值,又能促进漂浮生物的繁殖为鱼类生长,提供充足的天然饵料。
3)使用氨基酸肥水膏+硅藻旺迅速培育浮游植物,促使藻类繁殖,PH亦会随之升高至正常。
4)少量多次用氢氧化钠调节,先调配成1/1000原液,再用1000水冲稀全池泼洒
PH值偏高处理方法:
1)注入新水
2)使用降碱药如明矾每亩05—1kg/亩加以控制
3)高达9.5也可用盐酸调节,一般每亩300~500ml/亩充分稀释后全池泼洒,注意用药后水质失控,无缓冲能力
4)用食醋每亩不超过1kg
5)“有机酸解毒灵”“益菌能”“调水博士”、能有效调节水质。
下降并稳定PH值
氨氮是由NH4+和NH3两部分组成的其中NH3上升有毒性而NH4对鱼无毒性,所占比例受温度、盐度、酸碱度等因素影响。
氨是池塘剧毒物。
其产生主要原因为大量的残饵、排泄物的积累,及动、植物尸体经需氧、厌氧菌的氨化解产生。
如施入大量畜禽粪便分解产生无机氮,注入含有大量氮化合物的生活和工业混合水,水生生物和鱼类的代谢物中含有的氮,施入无机化肥中所含的氮,这些在水体中的氮,在水中都是以氨的形式存在的。
池塘中的氮循环为:含氮有机物(残饵、粪便等)———氨———亚硝酸盐———硝酸盐———被植物利用。
由于硝化细菌硝化亚硝酸盐速度低的原因,而使亚硝酸盐高,但植物所需的硝酸盐的量很少,藻类繁殖不旺盛,池塘水质恶化,
化学耗氧偏高,因此中后期池塘水质相对于前期都比较差。
危害养殖水体中氨氮一般不易超过0.2m g∕L,NH3会透过细胞膜直接引起鱼类的中毒。
使鱼出现呼吸困难,分泌物增多并发生衰竭死亡。
氨氮过高的处理方法:
1)加注新水或换水,水质清新符合渔
业水质标准要求
2)多开增氧机增氧、曝气
3)“颗粒氧”“活力宝”等,增加水体中氧气的含量。
加速转化从而降低其毒性
4)“解毒净水宝”、“底好”“超强底改”等,通过强力吸附离子交换等能迅速降解水体中氨氮的含量,稳定PH值,而且不受
其它因素的影响。
5)“益菌能”“调水博士”“EM原种”等微生态制剂来降解,微生态制剂是一个缓慢长期过程,需持续使用才能达到较好效
果。
其主要为增加溶氧,降低有毒气体含量,抑制病原菌生长6)控制浮游动物的数量,浮游动物的代谢作用能产生氨,可通过放养以浮游动物为食的鱼类,或及时杀灭池塘水体浮游动物的
数量
亚硝酸盐
池塘中的亚硝酸盐主要来自于饲料和肥料,饲料蛋白经鱼消化后,大量的氮排入池中,饲料氮和肥料氮在水中一般的氨氮的形式存
在,正常情况下通过硝化作用→硝酸盐,异常情况下产生亚硝酸盐,因此亚硝酸盐进入鱼类的养殖系统。
亚硝酸盐是水产动物的致病根源,为氨转化为硝酸盐的一个中间产物。
是鱼类暴发性出血病的重要因子,对水产动物有较强毒性,其在PH值低时,亚硝酸盐还可与仲胺反应生成致并癌性的亚硝酸胺类物质,从而造成养殖动物出现厌食现象。
亚硝酸盐含量在水体中控制在0.05mg/L以下,当过高或达到期0.25mg/L时,通过呼吸作用进入血液,致使鱼虾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数量逐渐减少,血液载氧能力逐渐减低,出现组织缺氧,鱼虾摄食量降低,鳃组织出现病变,呼吸困难,躁动不安或反应迟钝,从而导致缺氧或窒息死亡。
亚硝酸盐在春秋天由于浮游生物和细菌活动力的减弱及水体自净系统的尚未完成,正常的氮循环受破坏→亚硝酸盐浓度很容易升高,浮游生物活动力减弱,被藻类同化的氨减少,加大硝化细菌的负荷。
亚硝酸盐含量过高,细菌所能转化成硝酸盐的能力→硝酸盐过高。
因藻类大量繁殖腐烂及大量投施肥导致亚硝酸盐过高,整个后期水体自净作用满足不了氨转化为硝酸盐。
亚硝酸盐的分布规律: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距离污染源的远近而有小到大变化的,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是上层水的亚硝酸盐低于下层亚硝酸盐浓度低于底泥浓度。
Ph值对其影响不大,温度对其影响也不大,主要和水体的硬度有关。
亚硝酸盐严重超高时,有时水体呈褐色泡沫较多。
亚硝酸盐过高,处理方法:
1)开增氧机或“颗粒氧”“活力宝”等化学药品增氧,以增加水
体溶氧,从而降低亚硝酸盐浓度。
2)“底好”“超强底改”等通过离子交换吸附来降解亚硝酸盐。
3)“益菌能”“高活性芽孢杆菌”等通过微生物分解来降低亚硝
酸盐。
4)“亚消”每包2亩全池泼洒,配合“活力宝”效果更好。
5)全池泼洒食盐或氯化物。
也有一定作用。
6)换去池底部分老水或排污加注新水。
7)单施磷肥,一般亚硝酸盐过高时,池中呈“富氮”,因此可以
以磷促氮来降解。
硫化氢
硫化氢具臭鸡蛋味,使池塘中一种剧毒的可溶性气体,对水产动物有严重的刺激、麻痹作用和较强的毒害作用。
硫化氢主要在缺氧条件下有残饵、粪便等中含硫有机物经厌氧细菌分解而产生硫化氢,其还可与水底泥中的金属盐结合形成金属硫化物,致使池底变黑
硫化氢在池塘中通常以硫化氢、硫氢根离子、硫离子三种形式存在。
实验表明:当ph值为9时,99%硫化氢呈硫氢根离子状态。
毒性小;ph值为7时,硫氢根离子和硫化氢各占一半;ph值为5时,99%呈硫化氢状,毒性较强。
因此,水体中的硫化氢含量取决于水体ph值的高低。
其含量因严格控制在0.01毫克/升。
硫化氢过高应采取的措施:
1)加注新水或换水。
2)严格控制水ph值在7.5-8.5之间,若偏低用生石灰全池均匀泼洒,用量视ph值大小而定。
3)增氧(机械增氧、化学药品增氧)
4)合理投饵,减少池内残饵量。
5)“解毒净水宝”等通过吸附离子交换来降解。
6)“调水博士”等微生物制剂来降解硫化氢含量,从而达到微生态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