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管理学》内部笔记
《管理学》笔记整理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一.人类活动的特点:目的性依存性知识性——管理实践悠久历史原因二.管理的必要性1.作为发展中国家,资源短缺将是一种长期的经济现象,特别是资金、能源、原材料往往成为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桎梏。
2.作为发展中国家,科学技术落后是阻碍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3.高度专业化的社会分工是现代国家的企业建立的基础。
4.实现社会发展和企业或任何社会组织的发展的预期目标,都要靠全体成员长期的共同努力。
5.近几年来,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信息网络、互联网等在中国各行各业中得到了空前迅速的应用和普及。
三.管理的定义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的协调的过程。
(一)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管理不再单纯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同时也要十分关注实现组织中每个人的发展和实现组织的社会责任。
(二)管理应当是有效的不仅要有较高的效率,同时还要有较好的效果。
(三)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协调包括两方面内容。
一是组织内部各种有形和无形资源之间的协调;二是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协调。
(四)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性质一.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一)决策组织中所有层次的管理者,都必须从事计划活动。
(二)组织计划的执行要靠他人的合作。
组织目标决定着组织结构的具体形式和特点。
组织职能是管理活动的根本职能,是其他一切管理活动的保证和依托。
(三)领导需要有权威的领导者进行领导,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人们的相互理解,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激励每个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共同努力。
(四)控制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活动符合计划,计划就是控制的标准。
(五)创新不可或缺的重要职能。
二.管理的自然属性管理的出现时由人类活动的特点决定的。
管理也是社会劳动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职能。
管理也是生产力。
罗宾斯管理学13版(浙大考研)笔记
第一章管理者对组织非常重要:1在不确定、复杂和混乱的时期,组织比以往更加需要管理者的管理技能。
当组织应对当今的挑战时,管理者在识别关键问题和巧妙回应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管理者对于完成任务非常重要。
他们处理公司的各种问题,创造并协调工作场所的环境和工作系统,以使其他人能够执行公司任务。
或者当工作没有完成或没有达到预期时,他们会找到原因并让任务回到正轨。
这些管理者是带领公司走向未来的重要人物。
3员工和直接上级的关系质量是决定员工生产率和忠诚度的最重要因素。
公司管理和雇用员工的方式可以显著影响其财务绩效。
研究证明,管理能力对于创造组织价值非常重要。
管理者管理者是协调和监管其他人的工作,以使组织目标能够实现的人。
管理者的工作和个人成就无关,而是关注如何帮助别人完成工作。
这可能意味着协调部门群体的工作,或者监管某个人,还可能涉及协调不同部门人员的工作活动,甚至组织外部人员的活动。
管理者的分类基层管理者:又称一线管理者,管理非管理雇员(即直接生产产品或服务顾客的员工)所从事的工作。
中层管理者:管理着基层管理者,处于组织基层和高层之间。
高层管理者:处在组织最高层,负责为整个组织作出决策,制定影响整个组织的计划和目标。
如果问传统组织中的管理层级:还需要写非管理雇员:直接生产产品或服务顾客的员工,没有人向他们汇报。
管理者在组织中工作。
组织是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目的而对人员的精心安排。
组织的三个共同特点:有明确的目标、由人组成、有精密的结构管理:是指协调和监管其他人的工作活动,从而使他们的工作可以有效率且有成效地完成。
协调和监管其他人的工作活动是区别管理职位和非管理职位的特征。
效率:是指“正确地做事”,即以尽可能少的投入或资源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
即不浪费资源。
效率与做事的手段有关。
成效:“做正确的事”,即做那些可以实现目标的工作活动。
成效与结果或组织目标的实现有关。
在成功的组织中,通常高效率和高成效相伴。
较差的管理通常包括低效率和无成效或者低效率但有成效。
浙江大学管理学考研复习笔记
浙江大学管理学考研复习笔记(人大罗七版) 第Ⅰ篇绪论第一章管理者与组织导论一,谁是管理者(1)管理者:组织中指挥他人活动的人,他们拥有各种头衔. (2)操作者:非管理人员,他们直接从事某项工作或任务,不具有监督别人工作的责任. (3)组织:指一种有人们组成的,具有明确的和系统性结构的实体. (4)管理者分类: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高层管理者. 二, 什么是管理和管理者做什么1,管理的定义: (1) 管理: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这一过程体现在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职能成基本活动中. (2) 效率:只输入与输出关系,涉及使完成活动的职员最小化. (方法) 效果:与活动的完成,即与目标的实现相联系. (结果) 两者关系:管理不仅关系到使活动达到目标,而且要做得尽可能有效率.低水平管理绝大多数是由于无效率和无效果,或者是通过牺牲效率来取得效果. 2,管理的职能: (1)计划:确定目标,制定目标,制定战略,以及开发分计划以协调活动. (2)组织:决定需要做什么,怎么做,由谁去做. (3)领导:指导和激励所有参与者以及解决冲突. (4)控制:对活动进行监控以确保其按计划完成. 3,管理者角色(亨利明茨伯格) : (1)管理者角色:特定的管理行为范畴①涉及人际关系: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②涉及信息传递: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③涉及决策制定: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2)管理者角色与传统管理职能理论的关系: ①职能方法仍然代表着将管理者的工作概念化的最有效方法. ②管理者角色实质上与四种职能是一致的. 4,有效的管理者与成功的管理者(弗雷德卢森斯) ①成功的管理者(提升最快的管理者)强调网络关系活动; 而有效的管理者(绩效最佳的管理者)强调沟通. ②两者关系的意义:这个结果指出社交和政治技巧对于在组织中晋升是重要的[从传统管理, 沟通, 人力资源管理, 网络联系活动者] 随着层次的晋升, 从事更多计划, 组织, 控制, 而从事更少领导. 5, 管理者工作的普遍性(1) 管理具有某些一般的性质: ①无论在组织的哪一个层次上, 所有管理者都履行着四种职能, 区别仅在于对每种职能强调的程度随管理者在等级结构的位置而变化. ②无论在何种类型的组织,在大多数情况下,管理者的工作是相同的. ③管理者在小型组织和大型组织中从事着基本规模上相同的工作, 区别仅在于程度和侧重不同,以及具体做法和花费的时间不同.营利性组织:有明确的一般指标衡量-利润等.非营利性:没有明确的一般指标.小企业:加强与外部联系,管理者是通才,多面手,处理各层次的管理工作.大企业:正规性好于小企业. 浙江大学管理学考研复习笔记(人大罗七版) 三,为什么要学习管理:改进组织的管理方式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1) 对于渴望成为管理者的人来说,学习管理学可以获得基础知识,有利于他们成为有效的管理者. (2) 对于不打算从事管理的人来说,可使他们领悟上司的行为方式和组织的内部运作方式. 第二章管理的演进一,历史背景20 世纪前,在管理方面的主要贡献1,埃及金字塔的建设罗马教会2,亚当斯米关于劳动分工的著作:将工作分解成一些单一和重要性的作业,提高工人技巧和熟练程度. 3,产业革命:提高效率二,多样化的时期(20 世纪前半期) 2.1 概述: 1,科学管理:从如何改进作业人员生产率的角度看管理. 代表人物:泰勒.吉尔布雷斯.甘特2,一般行政管理:关心整个组织,寻找如何应用于整个组织的管理原则和任何使之有效代表人物:法约尔,韦伯. 3,人力资源管理方法:集中于人的管理. 定量化的方法:运用数字或统计技术改进资源分配的决策. 4,管理进程:科学管理(1880s)--------行为科学(1920s)------管理科学(1950s) . 2.2 科学管理: 2.2-1 泰勒四个方面: 1,对工作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科学的分析,以科学的方法代替陈旧的操作方法. 2,科学的挑选人,培训人,促进工人的进取心. 3,在科学的方法下,与人合作. 4,管理人员和工人各负其责. 具体步骤:工作环境分析-------任务分析------制定工作标准,挑选员工------管理人员配合, 督促,完成自己的工作. 解释:工作环境分析内容:工作是什么,谁来做,管理者怎么办. 任务分析内容:任何根据工作需要和工人技能分配工作. 2.2-2 弗兰克和吉尔布雷斯(时间和动作的研究) :用动作摄影来研究手和身体动作解释:在不增加工人的劳动强度的下,进行最轻松最有效作业的方法作用:1,促进机器和设备的改良2,通过标准时间和评测时间来比较测定工人的劳动效率3,标准时间可以作为奖励工资的基础4,作为制定标准劳务费,各种计划的基础 2.2-3 甘特图:在y坐标表示出计划的工作和完成的工作,在x 坐标表示过去的时间. 作用可以使管理当局了解计划开展的情况和及时采取必要的行动保证项目按时完成. 2.2-4 科学管理在许多人从事一种工作的劳动密集型工作程序才有意义. 2.2.-5 历史的评价科学管理:使生产率提高300%+成为可能;从一种凭感觉的活动,发展成一门复杂化和科学性的学科;提高了整个国家的生活水平. 2.3 一般行政管理法约尔:他认为管理是一种涉及所有关于人的控制和协调的共同的活动,这样的活动包浙江大学管理学考研复习笔记(人大罗七版) 括五个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第一个将管理定义为五个职能) . 注意: 在以后的认识中(本明杰书中, 认为这五种, 其实是消除管理中不确定行的基本手段, 因为如果他们是,那其他一些管理的活动也可以看作管理的职能,比如:信息的搜集) 2.4 人力资源管理方法1,早期的提倡者:欧文,巴纳德权威的传统的观点:下降必须服从上级,从高层建立起来然后贯穿整个组织. 权威接受观点:权威来自下级接受它的意愿. 2.,霍桑的研究(现在我们称它为,行为科学) 人是社会人影响工作效率的因素:工人的积极性,家庭和社会及组织中的人际关系金钱不是唯一的决定的因素,感情有重大影响基层管理要重视人际关系,和工人多交流非正式团体,左右员工的行为,对员工的影响; 作用:引起重视人的因素,人们开始从积极的寻求提高工作满意和士气的途径. 2.5 人际关系运动1,内容:卡内基的书和课程马斯洛:需求的五个层次麦格雷戈:x 和y 理论2,特点:认为工作中的人抱有强烈的信心,他们相信人的能力并认为管理实践应当提高员工的满意程度. 2.6 行为科学的贡献1, 社会人的假设; 2, 需求因素和激励; 3, 作业组合; (类似静态的组织)类型,形成原因,管理者和非管理者在不同的作业中, 作业的基本控制方法和规则,管理的要求与压力等因素对作业产生和发展的影响4, 领导理论:领导是一个个人向其他人施加影响的过程三种广义的理论:性格,个人行为,权变 2.7 定量法(管理科学) 特点:1,认为管理就是决策; 2,以经济效果为标准; 3,运用数学模型;分二类:描述,规范(和经济学的概念类似)确定,随即; 4,依靠计算机; 管理科学的贡献: 1,科学技术的引入和运用; 2,决策理论; 3,管理信息系统; 2.8 趋势三,近年来的趋势:趋向一体化60 年代初提出管理学的统一框架,包括: (将各种管理方式进行综合) ①过程方式: 被当作综合多样化理论观点的一种方式. 按过程方法: 管理者从事计划, 组织, 领导和控制的工作. ②系统方法:认识到组织内部活动之间,以及组织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依赖. 系统:一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要素按一定方式形成的整体. 封闭系统:不受环境影响也不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 浙江大学管理学考研复习笔记(人大罗七版) 开放系统:认识到系统与环境间的动态相互作用. ③权变方法:分离出影响组织绩效的情境变量. 四,当前的趋势和问题:变化中的管理实践①全球化②工作人员的多样化③道德④激励创新和变革⑤全面质量管理(TQM) (戴明) 含义:1,强烈地关顾顾客2,坚持不断的改进3,改进组织中每项工作的质量4,精确的度量5,向雇员授权⑥授权⑦工作人员的两极化授权——管理者通过重设计工作和让工人来决定与工作有关的事情, 使质量, 生产率和复员的责任感加强. 工作人员的两极化——从事低技能服务只能得最低工资,高技能服务得高工资. 总结管理理论的演进: 1,历史背景:亚当斯密,工业革命. 2,多样化时期(20 世纪前半期) 科学管理:泰勒. 一般行政管理:法约尔韦伯. 人力资源方法:早期提倡者:欧文巴纳德霍桑研究(梅约) ,人际关系运动,行为科学理论, 定量方法. 3,今年来的趋势(趋向一体化) :过程方法,系统方法:权变方法. 4,当前趋势:变化中的管理实践:全球话,工作人员多样化,道德,激励创新和变革TQM,授权,工作人员的两极化. 第Ⅱ篇定义管理者的领域※来源:考研论坛 -------------------------------------------------------------------------------一叶之舟断于止水---------------------考研淘吧,淘你所需慕枫一叶新手上路浙江大学管理学考研复习笔记(人大罗七版) 积分发贴注册来自状态83 55 2004-10-17 北京离线2004-10-30 04:49 PM 3 楼: 第三章组织文化与环境:约束力量一,管理者:万能的还是象征性的①管理万能论管理万能论: 认为管理者对组织的成败负有直接责任, 它在管理学理论和社会中占主导地位.②管理象征论管理象征论: 管理者对实质性的组织成果起着极为有限的作用, 因为大量的因素是管理者所不能控制的,管理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象征性的效果. ③现实是两种观点的综合: 每一个组织中都存在着限制管理者决策的内部约束力量(组织文化)和外部约束(组织环境) ,但在一个相当大的范围内,管理者能对组织的绩效施加重大影响. 二, 组织文化1,什么是组织文化(1)组织文化:是组织内部的一种共享价值观体系,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雇员的行为. (2)含义:1,文化是一种知觉,这种知觉存在与组织中而不是个人中. 2,组织文化是一个描述性术语,它与成员如何看待组织有关,而他们是否喜欢他们的组织,是描述不是评价.(3)组织文化的10 个特征:①成员的同一性②团体的重要性③对人的关注④单位的一体化⑤控制⑥风险承受度⑦报酬标准⑧冲突的宽容度⑨手段——结果倾向性⑩系统的开放性2,文化的来源组织文化的来源:1,创始人的倾向性和假设2,第一批成员从自己的经验中领悟的东西3,强文化和弱文化(1)强文化:强烈拥有并广泛共享的基本价值观的组织. (2)强文化作用:强文化传递那种选择是可取的,那种选择是不可取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管理者的决策. (3)一个组织文化的强弱或居于其间与否,取决于组织的规模,历史,雇员的流动程度及文化起源的强烈程度. 三, 环境1, 环境的定义(1)环境:指对组织绩效起着潜在影响的外部机构或力量,分为一般环境和具体环境. (2)一般环境与具体环境①一般环境: 包括那些对组织有潜在影响, 但其相互关系尚不清晰的力量. 这些力量主要有: 经济,政治,社会和技术因素. ②具体环境: 与实现组织目标直接相关的那部环境, 组织的具体环境的相关要素有: 供应商, 顾客,竞争者,政府机构和公众压力集团. 浙江大学管理学考研复习笔记(人大罗七版) ③一般环境与具体环境关系:一个具体环境因素经过一段时间会转变成一般环境因素,反之亦然2,评价环境的不确定性①环境的不确定性:一变动程度:Ⅰ动态环境:组织环境要素大幅度改变②Ⅱ稳态环境:组织环境要素变化很小二复杂程度: 指组织环境中的要素数量及组织所拥有的与这些要素相关的知识广度. ③稳定的和简单的环境是相当确定的,而越是动态和复杂的环境,其不确定性越大.[2 维矩阵模型3,组织及其环境: ①一个组织是一个与其具体环境相互作用, 相互依存的系统, 并随时注意其一般环境的潜在作用. ②具体环境供应商,顾客,竞争者,政府,压力集团. ③一般环境一经济条件:利益,通胀率,可支配收入的变动,证券市场指数以及一般商业周期. 二政治条件: 包括一个组织在其中经营的所在国的总体稳定性及政府首脑对工商企业的作用所持的具体态度. 三社会条件:管理当局必须使其经营适应所在社会变化中的社会预期四技术条件4,环境对管理时间的影响环境的高度不确定性,限制了管理当局的选择及决定自身命运的自由. 补充:技术的变化要关心:1.方向2.速度第四章国际环境:影响全球环境一, 谁是所有者掌握全球环境变化特征的一个办法,就是考察哪些熟悉的公司所有权是最初归属哪一个国家. 二, 冲击狭隘主义狭隘主义:他们仅仅用自己的眼光和观点来看世界,他是一种自私,狭窄的世界观,他不能认识到人们之间的差异. 三, 变化中的全球环境1 从多国公司到跨国公司(1)多国公司(MNCs) :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从事重要的经营活动,但以本国为基地对国外经营进行集中管理的公司(2) 跨国公司(TNC) :在两个以上的国家从事重要经营,并在从事经营的所在国分散指定决策的公司(3) 多国和跨国组织的管理者的眼光已经变得日渐全球化了, 并接受了国界不再能限定公司发展这一现实,但政治家和公众对这一事实的接受要慢的多. 2 区域性贸易联盟美国—加拿大联盟欧洲共同体美国—墨西哥边境贸易区美国—墨西哥自由贸易下一个会是太平洋周边贸易区吗? 四,组织如何走向国际化阶段1(被动反应) :出口到国外阶段2(明显的主动进入) :雇佣外国代理或与国外制造商签定合同阶段3 (确定国际化经营) :许可/特许→ 合资企业→ 外国子公司浙江大学管理学考研复习笔记(人大罗七版) 五,在外国环境中进行管理 1 法律—政治环境法律—政治环境并非只有不稳定或者具有革命性才会引起管理者的注意, 事实上一个国家社会及政治体系与美国的差异才是重要的.管理者如果想了解他们经营中的约束及存在的机会,他们需要认识这些差异. 2 经济环境全球管理者关注经济因素, 一国的管理者则无此之虞. 最明显的两个关注点是波动的货币汇率及多样化的税收政策. (1) 一个多国公司, 它的利润因受本国货币的地位或其经营所在国货币的影响而剧烈变化. (2)国与国之间的税收规则不尽相同.管理者需要了解他们经营所在国的各种税收规则的实践知识,从而将其公司的全部的纳税义务减至最少. 3 文化环境(1)民族文化:是一国全体或绝大多数居民共有的价值观,它形成他们的行为以及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2)个人主义:是指一种松散结合的社会结构,人人只关心自己的或直系亲属的利益.一个国家的个人主义程度与一国的财富密切相关. (3)集体主义:以一种紧密结合的社会结构为特征,人们希望群体中的其他人(诸如家庭或一个组织)在他们有困难的时候帮助并保护他们. (4)权力差距:衡量社会承认机构和组织内权力分配的不平等程度的文化尺度(5)不确定性规避:衡量人们承受风险和非传统行为程度的文化尺度(6)生活的数量和质量:民族文化的第四个维度也分为两个方面.有的民族文化强调生活的数量,特征是过分自信和物质主义,有的民族文化强调生活的质量,其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他人幸福的敏感和关心. 第五章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一, 什么是社会责任 1 两种相反观点:一方面按古典观,管理唯一的社会责任就是使利润最大化;另一方面站在社会经济的立场上,管理的责任不仅是使利润最大化,而且还要保护和增加社会财富 2 赞成和反对社会责任的争论(1) 赞成的论据公众期望长期利润道德义务公众形象更好的氛围减少政府调节责任与权力的平衡股东利益资源占有预防社会弊端的优越性反对的论据(2) 违反利润最大化原则淡化革命成本权力过大缺乏技能缺乏明确规定的责任缺乏大众支持 3 从义务到响应(1) 社会责任是一种工商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长远目标的义务,而不是法律和经济所要求的义务(2) 社会义务是工商企业参与社会基础,一个企业当它符合了其经济和法律责任时,它已经履行了它的社会义务. (3) 社会响应是指一个企业适应变化的社会状况的能力(4) 区别: 社会责任要求工商企业决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从而找出基本的道德真理. 社会响应是由社会准则引导的社会准则的价值, 他们能为管理者做决策提供一浙江大学管理学考研复习笔记(人大罗七版) 个更有意义的指南二, 社会责任和经济绩效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 一个公司的社会责任行为明显降低了其长期经济绩效. 如果现有的政治或社会压力迫使企业追求社会目标,这可能是在决策中必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三, 社会责任仅仅是利润最大化行为么? 起因相关营销:实施直接由利润驱动的社会行为. 虽然我们不能说明一个企业的每一个"社会"行动的动机,但显然至少有一些这样的行为是出于利润动机的, 是和古典的利益最大化目标一致的, 在公司的社会责任和经济效益间存在一种正相关关系. 四, 指点迷津利害攸关者:是环境中受组织决策和政策影响的任何有关者组织社会责任扩展的四个阶段: 更小更大社会责任所有者与管理层雇员具体环境中的各种成分更广阔的社会阶段1 阶段2 阶段 3 阶段 4 五, 管理道德道德:通常指规定行为是非的惯例或原则 1 三种不同的道德观(1) 道德的功利观:完全按照成果或结果指定决策的道德观点(2) 道德的权利观:这是与尊重和保护个人自由和特权有关的观点,包括隐私权, 良心自由,言论自由,和法律规定的各种权利.(3) 道德公正观理论:这要求管理者公平公正地加强和贯彻规则2 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个人特征道德困境道德发展的阶段调节者问题强度道德/非道德行为结构变量组织文化(1) 道德发展阶段:前惯例惯例原则(2) 个人特征:进入组织的没一个人都有一套相对稳定的价值准则(3) 自我强度:是衡量个人自信心强度的一种个性度量(4) 控制中心:是衡量人相信自己掌握自己命运程度的个性特征(5) 结构变量:组织结构设计有助于形成管理者的道德行为.有些结构提供了强有力的指导; 而另一些只能给管理者制造困惑. 模糊性最小的结构设计有助于促进管理者的道德行为(6) 组织文化:组织文化的内容和力量也会影响道德行为.一种可能形成叫高道德标准的文化,是一种高风险承受力,高度控制,以及冲突高度宽容的文化(7) 问题强度:人们所受的伤害越大,认为是邪恶的舆论就越强;行为发生和造成是伤害的可能性就越高; 从行为到后果的间隔时间就越短; 观察者感觉与行为受害者越接近,问题强度就越大3 改善道德行为浙江大学管理学考研复习笔记(人大罗七版) 一个综合的道德计划应包括经过甄选去除不符合道德要求的求职者, 一个成文的道德准则和决策规则,高层管理的承诺,明确和实现的工作目标,道德培训,综合绩效评价,独立社会审计和正式的保障机构. ※来源:考研论坛 -------------------------------------------------------------------------------- 到考研淘吧免费开店,自己当老板! 慕枫一叶新手上路积分发贴注册来自状态83 55 2004-10-17 北京离线2004-10-30 04:50 PM 4 楼: 第六章决策:管理者工作的实质一, 决策制定的过程识别问题确定决策给标准拟定方案分析方案选择方案实施方案标准分配权重评价决策效果1 识别问题: 问题的识别是客观的.在某些事情被认为是问题前,管理者必须意识到差异, 必须将事情的现状和某些标准进行比较.标准可以是过去的绩效;预先设置的目标;或者组织中其他一些单位的绩效;或是其他组织中类似单位的绩效. 2 确定决策标准:管理者一旦确定了需要注意的问题,则对于解决问题中起重要作用的决策标准也必须加以确定,确定什么与决策相关,在制定过程的这一步,不确认什么和确认什么是同等重要的3 给每个标准分配权重: 标准并非是同等重要的, 为了在决策中恰当地考虑它们的优先权, 有必要明确各种标准的重要性. 4 拟定方案:要求决策者列出能成功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 5 分析方案:方案拟定后,决策者必须批评性地分析每一方案,经过标准及权重的比价后, 使得每一方案的优缺点变明显. 6 选择方案:是从所列和评价的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关键步骤7 实施方案:如果方案得不到恰当的实施,仍可能是失败的.实施是指将决策传递给有关人员并得到他们行动的承诺. 8 评价决策效果:最后一步是评价决策效果,看它是否已解决了问题.对各种问题的回答将驱使管理者追溯前面的步骤,甚至可能需要重新开始整个决策过程. 二, 决策的普遍性浙江大学管理学考研复习笔记(人大罗七版) 即使一个决策很容易作出,或管理者以前已经遇上过很多次,它仍然是一个决策三, 理性决策者理性的决策是管理者在具体的约束下做出一致的,价值最大的选择 1 理性假设:问题是清晰明确的,要实现单一而明确的目标,所有方案和结果是已知的, 偏好是清楚的,偏好是一贯而稳定的,不存在时间或成本的约束,最终的选择将使经济报偿最大化.这些导致理性决策的制定2 理性假设的局限: (1)个人信息处理的能力是有限的(2)决策制定者趋向于混同问题和方法(3)感性偏见歪曲了问题本质(4)选择信息是出于其易获得性而不是质量(5)决策者常带有的偏向影响他对方案的客观评价(6)承诺升级即决策者有时候灰增加对以前方案的承诺,以证明原方案的正确性(7)从前的决策先例制约着现在的选择(8)很少对单一目标达成一致看法(9)决策者面对着时间和成本压力(10)大多数组织文化不鼓励承担风险和寻找创新方案3 有限理性:有限理性是把问题的本质特征抽象为简单的模型,而不是直接处理全部复杂性的决策行为. 然后在组织的信息处理限制和约束下, 管理者努力在简单的模型参数下采取理性行动,起结果是一个满意的决策而不是一个最大化决策,即是一个解决方案"足够好" 的决策. 四, 问题与决策:一种权变方式 1 问题的类型(1)结构良好问题:指那些直观的,熟悉的和易解决的问题. (与完全理性假设接近一致) (2)结构不良问题:是新的或不同寻常的,有关儿问题的信息是含糊的或不完整的问题2 决策的类型(1) 程序化决策:运用例行方法解决的重复性决策. (2) 程序:是管理者能用于响应结构良好问题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顺序步骤,唯一真正的困难在于确定问题. (3) 规则:一种清晰的陈述.告诉管理者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同政策相比较:政策使管理者沿着特定的方向考虑问题,政策为决策者设立了参数,而不是具体说明应做什么,不应做什么. 非程序化决策:这些决策是独一无二的,是不重复发生的.当管理者面临结(4) 构不良问题或新出现问题时, 是没有事先准备好的解决方法可循的. 它需要一种定式的反应. 3 综合分析低层管理者主要处理熟悉的,重复发生的问题,越往上层的管理者,他们所面临的问题越可能是结构不良问题.在现实社会中,极少的管理决策是完全程序化或完全非程序化的,我们最好将决策看作是程序化为主或非程序化为主,而不是绝对地将这两类决策看做非此即彼. 事实上采用。
管理学第三版重点复习总结-邢以群著-浙江大学出版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1.管理的定义:德鲁克:管理就是谋取剩余。
强调管理作用西蒙:管理就是决策。
强调决策作用穆尼:管理就是领导。
强调管理者个人作用孔茨:管理就是通过别人来使事情做成的一种职能。
强调管理工作内容管理是由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所组成的过程;管理者组织他人工作的一项活动;管理是用数学方法来表示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决策等合乎逻辑的程序,并求出最优答案的一项工作。
2.管理的形式与内容:各个组织中专门从事管理工作的管理者的工作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无论在哪种组织哪一层面上从事何种工作,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或核心是相同的,那就是协调。
所谓协调,就是将表面上看起来相互矛盾的事物有机结合、和谐统一。
管理者进行决策、计划、分配、监督、检查等工作,实际上是在对目标、资源、任务、行为、活动等进行协调。
管理工作表现形式的多样化,是由管理工作协调对象的多样性所导致的。
目标(抉择),资源(计划),任务(分工),思想(沟通),行为(沟通和奖惩),活动(计划、检查、监督)。
结论1:由于管理对象的多样性,管理环境的多变性和管理过程的复杂性,管理工作的表现形式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征。
尽管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或核心是相同的,那就是协调。
3.管理产生的原因共同劳动并不是管理产生的根本原因。
管理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的欲望的无限性和人所拥有的资源(时间、资金、精力、信息、技术)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
为协调这一矛盾,产生了协调的六种方法:生产:通过科研和劳动向大自然要资源;组织:通过与他人分工协作;战争:通过掠夺;贸易:通过自己剩余的资源交换稀缺的资源;道德:通过教育来约束改变人的欲望;(费时费力)管理:通过科学的方法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只能缓解不能最终解决)结论2:人的欲望的无限性和人所拥有的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是管理产生的根本原因。
管理的功能在于通过科学的方法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力求以有限的资源实现更多更高的目标。
管理学基础笔记整理
管理学基础笔记整理一、管理学概述1.管理学的定义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规律、管理现象以及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的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涵盖了组织、计划、领导、控制、协调等多方面内容。
2.管理学的特点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和应用,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时效性。
3.管理学的发展历史管理学的发展经历了科学管理时代、人际关系时代和系统管理时代等不同阶段,各个阶段都对管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管理学的基本理论1.管理者角色理论管理者的角色包括信息处理者、决策者、人际关系协调者和代表者等,不同的角色要求管理者具备不同的技能和素质。
2.管理者行为理论管理者的行为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方面,管理者需要在这些方面进行有效的行为,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3.管理者决策理论管理者需要不断进行决策,包括战略决策、战术决策和操作性决策等,决策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组织的运作和发展。
4.管理者沟通与协调理论管理者需要进行沟通和协调,实现组织内部各部门之间和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合作和协调。
5.组织理论组织是管理的基本单位,包括权力结构、职责分工、工作流程、信息系统等方面,组织的设计和运作直接关系到管理的效果和组织的稳定性。
三、管理学的基本功能1.计划管理者需要对组织的目标和资源进行合理规划,确定组织的发展方向和具体实施步骤。
2.组织管理者需要进行组织架构设计,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责关系,建立良好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
3.领导管理者需要具备领导才能,激励员工、协调各部门,推动组织不断发展。
4.控制管理者需要进行组织绩效的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四、管理学的实践应用1.企业管理企业作为管理的基本单位,需要应用管理理论和方法进行组织、计划、领导和控制等各个方面。
2.公共管理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需要进行有效管理,以实现公共资源的合理分配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3.非营利组织管理非营利组织包括学校、医院、慈善机构等,同样需要进行有效管理以达到其宗旨和目标。
管理学笔记
管理学笔记当谈到管理学时,有几个核心概念和原则可以帮助你理解这个领域。
下面是一些管理学的笔记和关键观点:1. 组织:组织是指为实现共同目标而结合在一起的人员和资源的集合体。
组织可以是企业、非营利组织、政府机构等。
管理学研究如何有效地组织、规划、领导和控制组织。
2. 管理职能:管理学通常将管理职能划分为四个主要方面: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规划涉及设定目标和制定实现这些目标的策略。
组织包括设计组织结构、分配资源和建立有效的工作流程。
领导涉及激励员工、促进合作和指导团队实现目标。
控制涉及监督绩效、进行评估和纠正偏差。
3. 管理者角色:管理者需要履行不同的角色,包括决策者、沟通者、协调者、领导者和监督者。
管理者必须根据情境和任务的需要,在不同的角色之间灵活转换。
4. 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指在组织中共享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模式。
它可以对组织绩效和员工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管理者在塑造和维护组织文化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5. 沟通:良好的沟通对于有效的管理至关重要。
管理者应该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包括倾听、表达清晰、理解员工需求和处理冲突。
6. 决策:管理者需要不断做出决策,包括战略决策、运营决策和人事决策等。
有效的决策需要收集和分析信息、评估风险和后果,并权衡各种选择。
7. 变革管理:管理者经常面临变革和转型的挑战。
变革管理涉及识别变革的需要、制定变革计划、管理抵制和推动变革的实施。
这些只是管理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则。
管理学是一个广阔而复杂的领域,涉及到许多不同的理论、模型和实践。
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你可以进一步扩展你的管理学知识和技能。
管理学笔记(5篇范文)
管理学笔记(5篇范文)第一篇:管理学笔记1、简述管理的定义含义是什么?管理是指管理者为了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包含以下六层含义:1.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
管理不是盲目无计划的,本能的活动。
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管理存在于任何一个组织。
管理工作适用于各种大小组织,包括营利的和非营利的企事业、制造业以及服务业。
2.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协调过程。
管理主要协调人与事、人与物以及人与人的活动和利益关系,它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的始终。
3.管理是围绕着某一共同目标进行的。
目标不明确,管理便无从谈起,目标浊否切合实际,直接关系到管理的成败或成效的高低。
4.管理的目的在于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不,在于提高组织活动的成效。
5.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管理者是指组织中从事管理活动的人。
管理者对管理的效果、对组织的效果承担重大责任。
管理者的责任有三个层次:一是管理一个组织;二是管理管理者;三是管理工作和员工6.管理的对象是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
组织目标是通过组织活动实现的,而任何组织活动都离不开使用或消耗一定的资源。
资源主要包括资金、物质和人员三个方面,因为这三个英文单词的第一字母均为M,故人们也简称之“3M”。
管理作为协调活动,无非就是以最低的成本获取和使用组织资源,以最佳方式安排组织活动,从而使组织活动更有效地趋向其目标。
2、著名的霍桑实验得出的主要结论是什么?第一阶段,工场照明试验:1.照明度的变化对生产率几乎没有影响,2.由于影响试验结果的因素太多,且难以控制,故照明对产量的景程无法准确测量。
第二阶段,继电器装配试验:1.无论各个因素如何变化,产量都是增加的,其他因素对生产率也没有特别的影响,2.似乎督导方法的改变使工人工作态度有所变化,因而产量增加。
第三阶段,大规模访谈与调查:所得结论与上述试验相同,即“任何一位员工的工作绩效,都受到其他人的影响”。
第四阶段,接线板接线试验:1.工人既不会充当“快手”,也不会成为“慢手”,他们会在“过得去”时自动松懈,2.“霍桑效应”:即对于新环境的好奇和兴趣,足以导致较佳的成绩。
管理学基础笔记整理
管理学基础笔记整理1. 管理学概述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的规律性和特征的学科,它囊括了组织、计划、领导、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管理活动,即在组织中进行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活动以达成组织目标的行为。
2.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管理学的发展可以分为经验管理阶段、行政管理阶段和科学管理阶段。
经验管理阶段强调经验总结和管理技能,行政管理阶段注重管理原则和管理理论的发展,科学管理阶段侧重于科学方法和规范化管理的应用,同时也提出了许多管理理论,如管理科学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等。
3. 管理学的基本概念(1)管理:指指导和协调组织中各种资源,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2)组织:是指按照一定的目标和规则结合起来的人们。
(3)领导:是指影响和激励员工,引导他们为组织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4)控制:是指对组织实施的各种活动的规范性的检查和督促。
4. 管理学的核心理论(1)经验管理理论:强调通过经验总结和管理技能来进行管理,侧重于管理者的个人经验和技能。
(2)行政管理理论:由亨利·弗ェ约尔提出,强调管理者必须是行政专家,侧重于管理原则和管理理论的发展。
(3)科学管理理论:由弗雷德里克·泰勒提出,注重管理科学的方法,强调规范化管理、工作分工和效率管理。
5. 管理学的基本原理(1)奖惩原则:激励机制是企业激励员工变得更加高效的重要手段,奖惩不均衡可能会导致员工工作动力不足。
(2)分工原则:工作应根据不同的功能和资格进行分工。
(3)权责明晰原则:管理者需明确分工职责和权限。
6. 管理者的基本素质(1)智慧:智慧是管理者必备的素质之一,管理者需要善于思考和决策。
(2)勇气:管理者需要在面对压力和困难时能够保持冷静,并勇于承担责任。
(3)谋略:管理者需要有长远的眼光,善于谋略和规划。
(4)责任感:管理者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对自己的决策和行动负责。
7. 管理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管理学理论在实际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包括企业管理、组织管理、项目管理以及个人时间管理等方面。
《管理学》浙江大学讲义-管理者的职责2
第二讲管理者的职责•在一个组织中,管理工作是由管理者来组织开展并对此负责的。
•什么样的人是管理者?管理者是干什么的?这是一个组织搞好管理必须要明确的重要问题。
一、组织及其功能•管理者是组织当中的一种角色。
•管理者的管理对象是组织。
•要明确管理者职责,首先必须明确组织的功能。
•【思考题】组织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建立各类组织?1、组织的特征•由一群人组成(≥2)——组织成员•有一个共同的目标——组织目标•有一个系统化的结构——组织结构管理学的宣传口号您想事业飞黄腾达吗?您想生活美满幸福吗?——请学《管理学》!!2、组织的功能•功能:克服个人力量的局限性,实现靠个人力量无法实现或难以有效实现的目标。
•手段:通过分工,充分发挥各人特长;通过协作,形成集团力量。
•前提:组织成员能力互补、志同道合。
•机制:负责人组阁制3、组织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个人目标个人群体努力组织目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个人目标是一个人之所以愿意留在一个组织中的根本原因。
•个人目标的实现程度取决于通过群体努力而得到的组织目标的实现程度。
•一荣俱荣,一损都损。
组织的实质•组织从本质上而言,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在一个组织中,损人必损已;•人们对组织的关心,归根到底是出于对自己在这个组织中的利益的关心。
•【思考题】请举例说明组织是一个利益共同体。
二、管理者的角色描述组织分工•操作者:在组织中直接从事具体的业务的人。
任务是做好组织所分派的具体的操作性事务。
•管理者:是那些在组织中指挥他人完成具体任务的人。
其主要职责是指挥下属工作。
1、管理者的职责•管理者在一个组织中的主要工作是指挥他人工作。
•为此,他要履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
•一个人在组织中是不是管理者,关键取决于他是否有直接下属。
•而他要具体开展哪些管理工作,则取决于他在组织中的管理地位。
•[思考题]:寝室长是不是管理者?管理者的分类•高层管理者对组织负全责,主要侧重于沟通组织与外部的联系和决定组织的大政方针。
管理学笔记完整版
管理学笔记完整版1、什么是管理,管理的概念含义?答:为了有效地完成组织预期的目的,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应用专门的知识、技术和方法以人为中心停止的协调活动的进程。
这一进程表达在方案、组织、指导、控制与创新管理职能的基本活动中。
这一表述包括以下几个内容:1、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完成预期的目的,世界上不存在无目的的管理,也不能够完成无管理的目的。
2、管理由方案、组织、指导、控制与创新这样一系列相互关联、延续停止的活动所构成的。
3、管理的实质是协调。
协调就是使团体努力与组织的预期目的分歧。
每一项管理职能,每一次决策都要停止协调,都是为了协调。
4、协调的中心是人。
任何组织都同时存在人与人、人与物的关系,但人与物的关系最终仍表现为人与人的关系,任何资源的分配也都是以人为中心的。
由于人不只要物质需求而且还有肉体需求,因此,社会与人的各种要素都会对协调发生重要的影响。
5、管理存在于组织之中。
管理依存于组织的团体活动,分开了组织的团体活动来讨论管理是没有意义的。
6、协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需求定性的实际和阅历,也需求定量的专门技术。
7、管理活动即强调目的又注重进程。
强调目的就是选择去〝做正确的事〞,这关系到管理活动的效果效果;注重进程那么注重〝正确的做事〞,这关系到管理活动的效率效果。
在效果与效率之中,效果是本,效率是标,有效地管理就是要标本兼重即〝正确地去做适当的事情〞。
其他:⑴管理目的:管理是手腕,其自身不是目的;⑵管理主体:管理者;一种职业;⑶管理客体:组织活动及其参与要素;⑷管理进程:方案、组织、指导、控制以及创新。
〔5〕有效的管理者=实际掌握+技巧运用2、管理的职能答:方案、组织、指导、控制、创新这五种职能是一切管理最基本智能。
方案:方案是指〝制定目的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的所必需的举动〞。
管理者必需制定符兼并支持组织总体战略的目的。
另外,他们必需制定一个支配和协调它们所担任的资源的方案,从而可以完成任务小组的目的。
管理学笔记整理大一
管理学笔记整理大一进入大学,选择了管理学这门课程,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全新知识领域的大门。
在大一的学习过程中,我积累了不少关于管理学的笔记,现在就来整理一下。
管理学,简而言之,就是研究如何有效地管理组织和资源,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它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和领域,包括但不限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
首先,计划职能是管理的首要职能。
它涉及确定组织的目标,并制定实现这些目标的策略和行动计划。
在计划过程中,我们需要进行环境分析,了解组织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等因素。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我们能够识别机会和威胁,从而为制定合理的计划提供依据。
同时,还需要明确组织的使命和愿景,这是组织存在的根本原因和长期追求的方向。
在制定计划时,要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
组织职能则是关于如何构建和安排组织的结构和资源。
合理的组织结构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信息流通和协调合作。
常见的组织结构形式有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制等。
每种结构都有其特点和适用场景。
例如,直线职能制适用于规模较小、业务相对简单的组织;而事业部制则适用于多元化经营的大型企业。
此外,组织还需要进行人员配备,招聘、选拔和培训合适的员工,以确保组织的正常运转。
领导职能是激励和引导员工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
领导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决策能力和影响力。
有效的领导方式有很多种,如专制型、民主型和放任型。
不同的情境下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领导方式。
激励也是领导的重要职责之一,通过满足员工的需求,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常见的激励理论有需求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等。
了解这些理论有助于领导者更好地设计激励机制。
控制职能是确保组织的活动按照计划进行,并对出现的偏差进行纠正。
控制过程包括设定标准、衡量绩效和采取纠正措施。
通过有效的控制,组织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保证目标的实现。
控制不仅仅局限于财务和生产等方面,还包括质量控制、进度控制、人员绩效控制等多个领域。
浙江大学管理学笔记-66页精选文档
第一章管理者与管理【名词解释】1、组织。
组织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们的系统性安排,具有三个特征:第一,每一个组织都有一个明确的目的;第二,每一个组织都是由多个人组成的;第三,每一个组织都是一种系统性结构,有以规范和限制成员的行为。
2、管理者。
管理者是指挥别人活动的人。
3、操作者。
操作者是直接从事某项工作或任务,不具有监督其他人工作的职责的人。
4、管理。
管理是指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
5、效率。
效率是指输入与输出的关系,使资源成本最小化。
6、效果。
效果是使活动实现预定的目标。
【精要提示】1、效率涉及的是活动的方式,而效果涉及的是活动的结果。
2、成功的管理者没有固定的模式。
3、 19世纪初,法国工业家亨利•法约尔提出,所有的管理者都履行着五种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时至今日,仍按照管理职能来组织内容,不过已经精简为四个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4、计划职能包含规定组织的目标,制定整体战略以实现这些目标,以及将计划逐层展开,以便协调和将各种活动一体化。
5、组织职能包括决定组织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谁去完成这些任务;这些任务怎么分类组合;谁向谁报告;以及各种各种决策应在哪一级上制定。
6、领导职能包括激励下属,指导他们活动,选择最有效的沟通渠道,解决组织之间的冲突。
7、管理必须监控组织的绩效,必须将实际的表现与预先设定的目标进行比较。
如果出现了任何显著的偏差,管理的任务就是使组织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这种监控、比较和纠正的活动就是控制职能的含义。
8、无论何种类型的组织和在组织的哪个层次上,管理者都扮演着相似的角色。
但是,管理者角色的侧重点是随着组织的等级层次变化的,特别是传播者、挂名首脑、谈判者、联络者和发言人角色,对于高层管理者要比低层管理者更重要。
相反,领导者角色对于低层管理者,要比中、高层管理者更重要。
9、成功的管理者(用在组织中晋升的速度作为标志)在各种活动的强调重点上,与有效的管理者(有工作成绩的数量和质量以及下级对其满意和承诺的程度作为标志)显著不同之处在于:维护网络关系对管理者的成功相对贡献最大;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相对贡献最小。
管理学笔记总结
第一章管理一、管理的定义管理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已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二、管理的职能法约尔首次提出了管理具有五种基本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课本: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1)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
(2)决策和计划是组织、领导和控制的依据;(3)组织、领导和控制旨在保证决策和计划的顺利实施。
三、管理的性质(P11)(一)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二)科学性和艺术性科学:经过系统整理的管理知识是科学,它有一套科学客观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艺术:管理知识的应用,即管理实践是艺术,是灵活运用管理知识、技能的技巧和决窍。
管理工作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四、管理者分类操作者(Operatives)—直接从事某项工作或任务。
管理者(Managers)—是指组织中从事管理活动的人员。
1、按管理者的层级分类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高层管理者2、按管理者的领域分类综合管理者是指负责管理组织中若干类乃至全部活动的管理者。
专业管理者则是指组织中那些仅仅负责某一类活动(或职能)的管理者五、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六、管理者的技能(P19)图1-2管理层次与管理技能要求第二章、古典管理理论1、科学管理理论泰勒一一’科学管理之父2、一般管理理论3、行政组织理论、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P13)三、对泰勒制的评价(2)科学管理理论在历史上第一次使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用精确的调查研究和科学知识来代替个人的判断、意见和经验•(3)泰勒在研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讲求效率的优化思想、重视实践的实干精神、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都是难能可贵的。
但泰勒的科学管理也有一定局限性:①泰勒对工人的看法是具有一定局限性的:人是会说话的机器人是经济人”工人只有单独工作才能好好干,集体的鼓励是无效的•②泰勒的科学管理仅重视技术因素,不重视人群社会的因素;③“泰勒制”仅解决了个别具体工作的作业效率问题,而没有解决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如何经营和管理的问题。
浙大MBA管理复习笔记
第一讲管理的概述1、管理的思维方式:多向性多角度看问题反向逆向思维系统2、管理解决1)人(识人、用人、领导人)2)事(做什么事对的事如何做得到什么结果)3)人与事的关系(沟通、责任职责、激励)3、管理者管理者的分类:基层、中、高=角色职责分工=技能要求管理者的素质(品德、能力、知识)=达不到如何培养提高=学习、实践、交友营造适当竞争的氛围4、对管理学的看法、认识即是科学也是艺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管理自己可以掌控的范围:例如国企现有职责范围内的改善努力在无奈的事也能改变心态上改变=需要阳光心态改进管理绩效从我做起╱╲改变行为产生不同的效果复杂问题简单化分工组织发展――人与事不匹配――分解工作让事更简单更有效制度规范标准化――对人要求更低第二讲管理思想的发展史中国需补泰勒的课把蛋糕做大让老板、员工都得更多利益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中国管理思想的发展古代孙子兵法现代企业文化 50—60年代鞍钢宪法大庆精神第三讲管理与环境的关系1、管理环境的构成:企业分析具体框架宏观(直接、间接)内部(设备、人员、文化)2、分析方法:分析重点在变化――变化带来影响-把握趋势(赚大钱)、异动(周期性赚小钱)3、竞争分析:界定竞争对手强调竞合例如:同行联合采购降低成本4、组织文化、特色作用强不易改造强势优良文化坏好易改造弱第四讲决策1、科学的决策――完善决策氛围(诚信的环境企业考虑员工员工为企业否则员工只能自己为自己考虑)2、决策的权利基础股东会董事会(一人一票)下级服从上级谁承担责任谁决定争取权利要强化责任3、科学决策的要点(1)目标――目的目的比目标重要目的到底是什么有助于理解目标例如:愚公移山移山是目标搬家就可以了改善生活更大空间(2)多方案态度(深思熟路)效率(3)满意方案超优标准=改变决策边界条件(4)科学的决策程序(减少出错的可能性)界定问题(最重要)――目标――方案――实施决策方法期望决策方法个人与集体决策的优缺点(不要一概而论好与不好各有适应范围条件)建立决策的机制:决策环节执行环节第五讲目标与计划科学管理平台与目标体系1、什么是科学管理平台例如员工积极性不高原因:(1)战略不清前景黯淡(2)具体职责不清(3)考核做与不作一样(4)激励问题(报酬)2、组织目标的作用决策、协调、资源分配的依据激励的作用3、计划9要素(计划是否完整的判断)前提假设是否正确――判断可行性4、计划的形式(规章制度、预算等等)第六讲激励1、动机与行为激发动机2、激励的机制是个系统(目标、培训、奖惩、钱、权-----)单一手段边际效用下降3、激励理论内容型需要层次双因素过程型期望理论公平强化(奖惩使用)第七讲权利的配置1、对权力的认识权力的构成(职位、威信)2、直线指挥权的使用3、授权过程4个关键合适的人、事、把握关键环节、考核监督)第八讲组织设计1、组织设计的原则2、常见的组织机构的形式特点适用条件(直线矩阵优缺点适用条件)3、考核体系的内容(内容、标准、考核人、程序)刑以群《管理学》笔记摘要:管理的基本思维方式1、很难说:树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析了解实情2、统统摆平:建立“兼容并蓄”的思维方式不要先急于确定解决方案,应先确定决策目标,即该问题要解决到何种程度。
参考浙大的管理学要点
《管理学》的复习要点管理基础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或核心是相同的,即协调协调就是使组织中的各个部门、每一个成员、各种资源、各项活动之间有机结合,同步与和谐地开展活动。
管理职能通常概括为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大职能1计划工作:确立目标、制订行动方案,着眼于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2组织工作:组织设计、人员配备、权力配置,着重于合理的分工与明确的协作关系的建立;3领导工作:指导、协调、激励,致力于积极性的调动和方向的把握;4控制工作:检查和监督,着力于纠偏。
管理的定义:管理者通过协调(综合运用)组织中的各种资源(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以有效地实现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要素:•运用各项资源•以适当的方法•通过各项工作•有效达成目标管理的实质:人们为了有效地实现目标而采用的一种手段管理思想1、管理思想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一定的民族文化背景之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2、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一直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才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在西方形成并蓬勃发展起来。
工业革命之前1天主教会可按照教义和信徒的虔诚来组织和管理它的财产;2军队可通过严格的等级纪律和权力结构管理大批的官兵;3政府机构可依据法规和军队力量来实施其统治;4家庭则可通过亲情和家法实施管理。
主要的管理思想流派:1、经验管理思想1基本观点:管理的有效性取决于管理者个人的素质。
2管理的重点是解决分工和协作的关系,靠个人经验从事生产和管理3欧文:改善员工生产和生活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人道主义实践,演变为行为管理思想4亚当.史密斯:劳动分工理论和“经济人”观点5巴贝奇:对工作方法和报酬制度的研究,发展成为科学管理和定量管理思想2、科学管理思想(古典管理思想)基本观点:管理的有效性不仅仅取决于管理者个人的经验,更重要地是要依据科学的方法来管理活动和组织。
管理的重点是如何提高效率。
包括:1)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之父)提出了通过对工作方法的科学研究来提高工人劳动效率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四条管理原理:1、为每一项工作的每一种要素制定最佳的工作方法2、科学地挑选和培训工人3、真诚地与工人合作4、在管理者和工人之间合理分配工作职责贡献:提出科学管理原理,是管理成为一门科学、一门专业2)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现代经营管理之父)提出了适用于一切组织的管理五大要素和有效管理的14条原则企业6种职能:技术、安全、商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五大要素: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14条原则: 劳动分工、责权相当、纪律严明、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报酬、集权、等级链、秩序、公平、人员任期稳定、主动性、团队精神贡献:对管理组织和管理过程进行了系统地、独创地研究,从理论上概括了一般管理的理论、要素和原则3)韦伯:官僚组织理论(古典组织理论创始人)描述了一种称为官僚行政组织的理想组织模式,其具备了明确的劳动分工、明晰的等级关系、详尽的规章制度和非人格化的相互关系。
浙大现代管理基础课笔记总结
《管理学》斯蒂芬《定位》特劳特《卓有成效管理者》《市场营销基础》科特勒意愿与信心能力管理任务分配关系培养没没指挥式强弱没有参与式弱强有没教导式强强有有授权式弱强1.管理的产生,源于欲望无穷而资源有限。
(四种解决办法:生产,战争,道德,管理)2.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不可能让大家都对其有好感,让好人好之,让害群之马恶之。
3.领导要做到三件事:鼓舞,调控,指引。
4.不要因被美国人看不起而愤怒。
美国人看我们,其实正如我们看非洲人。
5.以己为尊,越接近自己觉得越先进。
6.专家独裁的效果还是很好的(如哇哈哈和苹果总裁),但后代质量需考虑。
7.上司喜欢的人才a)执行力强b)忠诚度c)好学8.公司需要的人才a)动态跟进领导想法b)与领导碰撞产生真知灼见9.当上司要求步骤出现问题时,应主动改善以求结果正确,同时不使其丢面子。
10.企业各层需求a)基层:金钱b)中层:升迁c)高层:环境氛围11.一家不可有二主,得一强一弱,正如一山不可容二虎。
12.批评要注意:小事不批大事批。
13.许多人眼界开阔了之后就看不起当初(员工培养,出国,情侣上大学,情侣入城市)14.领先一步叫先进,领先三步叫先烈。
15.员工归类(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复杂动态人假设,四十岁定型)16.成功营销者要先搞关系(贴钱),卑躬屈膝,而高校出来的人,不愿意。
17.HR:脾气好,看起来舒服(女)18.办公室主任:接待,干越好,待越久。
19.驾驶员:随叫随到,温和,事故第一反应好(开车,会使人变暴躁)a)“抚育小孩“给儿子b)“谋生”给能人c)“权力”不交班21.给老板提供方案时一定要多提供几个,最好3个,给他选,这样搞砸了他就不会怪你。
人只有一个选择时,选择后之后很可能后悔,比如恋爱。
22.要让员工一起玩才真正有合力,所以真正厉害的领导要带着大家玩!23.彼特原理:员工工作超过本职要求会被升迁,直到升迁到一个自己无法胜任的职位,但此时不会后退(人情等等原因),导致一个企业经常有一半的管理人员都是无法胜任职位的。
管理学基础笔记整理
管理学基础笔记整理一、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1. 管理学的概念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的规律性和原则性的学科,它是一门关于组织、领导、规划、控制和协调的学科,是围绕着如何有效地达成组织目标进行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学科。
2.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管理学源远流长,在管理实践出现之前,管理的内容已经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管理学自古至今经历了管理思想的萌芽、管理学说的形成、管理学学科的确立等发展阶段,形成了不同的管理学派别和理论体系。
二、管理学的基本理论1. 经典管理理论20世纪初期,美国管理学家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该理论主张科学地管理生产和组织劳动过程,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管理学家夫·泰勒提出的管理科学原理、亨利·福特对生产线的设计,都是经典管理理论的代表。
2. 行为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主张关注员工的行为及其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强调员工的激励、沟通和领导。
代表性人物有埃尔顿·梅约和道格拉斯·麦格雷戈。
3. 现代管理理论受到系统理论和复杂性理论的启发,现代管理理论提倡关注组织内外部环境的互动、组织内部的互联性和复杂性,代表性学者有彼得·德鲁克和亚伯拉罕·马斯洛等。
三、管理学的基本方法和工具1. 计划与决策计划是指通过对未来进行预测和设想,为实现目标制定行动计划和程序。
决策是指在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中进行选择,以确定未来行动方向。
2. 组织与领导组织是指管理者将各种资源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协调一致的整体。
领导是指管理者有效地影响和激发员工,使其共同朝着共同目标努力。
3. 控制与评价控制是指管理者对组织实施的各项计划进行监控和评价,并做出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评价是指对组织及其成员进行绩效评价,以便为决策提供依据。
四、管理学的应用领域1. 企业管理企业管理是管理学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包括生产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企业管理涉及的内容多样、复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管理者与管理【名词解释】1、组织。
组织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们的系统性安排,具有三个特征:第一,每一个组织都有一个明确的目的;第二,每一个组织都是由多个人组成的;第三,每一个组织都是一种系统性结构,有以规范和限制成员的行为。
2、管理者。
管理者是指挥别人活动的人。
3、操作者。
操作者是直接从事某项工作或任务,不具有监督其他人工作的职责的人。
4、管理。
管理是指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
5、效率。
效率是指输入与输出的关系,使资源成本最小化。
6、效果。
效果是使活动实现预定的目标。
【精要提示】1、效率涉及的是活动的方式,而效果涉及的是活动的结果。
2、成功的管理者没有固定的模式。
3、19世纪初,法国工业家亨利〃法约尔提出,所有的管理者都履行着五种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时至今日,仍按照管理职能来组织内容,不过已经精简为四个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4、计划职能包含规定组织的目标,制定整体战略以实现这些目标,以及将计划逐层展开,以便协调和将各种活动一体化。
5、组织职能包括决定组织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谁去完成这些任务;这些任务怎么分类组合;谁向谁报告;以及各种各种决策应在哪一级上制定。
6、领导职能包括激励下属,指导他们活动,选择最有效的沟通渠道,解决组织之间的冲突。
7、管理必须监控组织的绩效,必须将实际的表现与预先设定的目标进行比较。
如果出现了任何显著的偏差,管理的任务就是使组织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这种监控、比较和纠正的活动就是控制职能的含义。
8、无论何种类型的组织和在组织的哪个层次上,管理者都扮演着相似的角色。
但是,管理者角色的侧重点是随着组织的等级层次变化的,特别是传播者、挂名首脑、谈判者、联络者和发言人角色,对于高层管理者要比低层管理者更重要。
相反,领导者角色对于低层管理者,要比中、高层管理者更重要。
9、成功的管理者(用在组织中晋升的速度作为标志)在各种活动的强调重点上,与有效的管理者(有工作成绩的数量和质量以及下级对其满意和承诺的程度作为标志)显著不同之处在于:维护网络关系对管理者的成功相对贡献最大;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相对贡献最小。
而在有效的管理者中,沟通的相对贡献最大;维护网络关系的贡献最小。
这对晋升是基于绩效的传统假设提出了挑战,事实上社交和施展政治技巧对于在组织中获得更快的提升起着重要的作用。
10、管理思想的正确与否,直接决定了管理的效益和效率。
11、管理者不仅对自己的工作负责,而且对下属的工作负责。
【重点内容】1、如何评价一个管理者的业绩。
效率和效果是互相联系的。
组织不顾效率,很容易达到有效果,而把错事干好则是有效率却是无效果的。
一个高水平的管理者不仅使活动达到预定的目标而且做得尽可能有效率;低水平的管理者绝大多数是由于无效率和无效果,或者通过以牺牲效率取得效果的。
2、管理者做什么。
亨利〃明茨伯格认为管理者扮演着10种不同的,但却是高度相关的角色。
这10种角色可以进一步组合成三个方面:人际关系、信息传递和决策制定。
人际关系角色指所有的管理者都要履行礼仪性和象征性的义务,包含挂名首脑、领导者和联络者。
信息角色指所有的管理者在某种程度上都从外部的组织或机构接受和收集信息,包含监听者、传播者和发言人。
决策是管理者的基本角色,包含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和谈判者。
3、管理者的工作具有普遍性。
从组织的层次来说,管理者角色的重要性是随着管理者在组织中所处的层次变化的,但是区别仅在于履行管理者职能的程度和重点不同,而不是职能本身不同。
随着管理者在组织中的晋升,他们从事更多的计划工作和更少的直接监督工作。
但是,所有的管理者,无论他处于哪个层次上,都要制定决策,履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只是他们花在每项职能上的时间不同。
从组织的类型来说,无论何种类型的组织,管理者的工作都具有共同性,他们都要作出决策、设立目标、建立有效的组织结构、雇佣和激励员工、从法律上保障组织的生存,以及获得内部的政治支持以实现计划。
从组织规模来说,管理者在小型组织和大型组织中从事着基本上相同的工作,区别仅在于程度和侧重不同,以及具体做法和花费的时间不同。
所以说,无论管理者所处的组织层次是高是低,组织的类型是盈利的还是非盈利的,组织的规模是大的还是小的,都从事着基本相同的工作。
4、大企业和小企业中管理者角色的比较。
小企业管理者最重要的角色是发言人。
小企业管理者要花大量的时间处理外部事务,如接待消费者,会晤银行家安排融资,寻求新的生意,以及促进变革。
相反,大企业的管理者主要关心企业的内部事务(如怎样在组织单位内部分配现有的资源等)。
企业家角色对于大企业的管理者来说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
与大企业的管理者相比,小企业的管理者更可能是个多面手。
他的工作综合了大公司总裁的活动和第一线监工的日复一日的活动。
不仅如此,在大企业管理者是结构化的和正规性的工作,而在小企业管理者往往是非正规性的。
计划不太可能是一种仔细协调的过程,组织结构的设计也不那么复杂,控制则更多地依靠直接巡视,而不像大企业那样依靠复杂的计算机系统。
【分析讨论】1、为什么要学习管理?我们学习管理的首要原因是由于改进组织的管理方式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良好的管理在我们的社会中起着重要作用。
因为我们一生中每天都在和各式各样的组织打交道,如政府部门、商业机构等。
学习管理的第二个原因是,当你从学校毕业开始你的事业生涯时,你所面对的现实是,不是管理别人就是被人管理。
对于那些选择管理生涯的人来说,学习管理学可以获得管理的基础知识,理解管理过程是培养管理技能的基础,这将有助于他们成为有效的管理者。
对于那些不打算从事管理的人来说,学习管理能使他们领悟其上司的行为方式和组织的内部运作方式。
2、通过对管理工作的实际观察得出的10种角色观点会使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这种传统的职能理论失效吗?不会的。
首先,职能方法仍然代表着将管理者的工作概念工作化的最有效的方式。
经典的职能理论提供了一种清晰的和界限明确的方法,使我们能够对管理者从事的成千种活动和用以实现组织目标的各种技术进行明确的分类。
其次,虽然明茨伯格可以给出更祥尽的和仔细斟酌过的管理角色方案,但是这些角色实质上与四种职能是一致的。
明茨伯格提出的许多角色,基本上可以归入一个或者几个职能中。
比如,资源分配者角色就是计划的一个部分,企业家角色也属于计划职能;所有人际关系的三种角色都是领导职能的组成部分;而其他大多数角色也与四个职能中的一个或多个相吻合。
当然并非所有的角色者如此,这种差别实质上可以用明茨伯格的综合管理活动和纯粹管理工作的观点来解释。
所有的管理者者从事一些不纯性管理性的工作。
明茨伯格观察的经理们花费时间搞公共关系和筹集资金这一事实,虽然证实了明茨伯格观察方法的精确性,但也表明并非管理者从事的每一件事情,都必须是管理者工作的基本组成部分,一些包括在明茨伯格纲要中的活动可以去掉。
第二章管理的演进【名词解释】1、劳动分工。
劳动分工是指将工作分解成一些单一的和重复性的作业。
劳动分工之所以能提高生产率是因为它提高了工人的技巧和熟练程度,节约了由于变换工作浪费的时间,以及有利于机器的发明和应用。
2、权威的传统观点。
权威的传统观点是下级必须严格服从上级的权力,这种权力首先在最高层建立起来,然后自上而下贯穿一个组织。
按照传统的观点,管理者的权威最终来自是组织赖于建立的社会制度。
3、权威的接受观点。
权威来自下级接受它的意愿,即是来自下面而不是上面。
没有本身就代表着权威的人,有的只是他的权威被承认的人。
4、行为科学: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依靠科学方法研究组织行为,不使个人的信仰卷入其工作中。
他们这种客观地研究组织中人的行为的方法就是行为科学。
5、过程方法。
过程方法最初是由亨利〃法约尔提出的,它是基于管理职能的,这些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被看作是一个连续的循环过程。
6、授权。
授权就是将权力分派给其他人以完成特定的活动。
它允许下属作出决策,即将决策的权力从组织中的一个层次移交至另一个层次,一个更低的层次。
【精要提示】1、科学管理从如何改进作业人员生产率角度看待管理;一般行政管理人员关心的是整个组织的管理和如何使之更有效;一批管理研究人员强调人力资源或管理的“人的方面”;而另一批人则专注于开发就用数量方法。
这四种观点分别是:监工和领班的观点,整体组织管理者的观点,作为引导和指导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观点,以及作为开发定量模型以制定最优决策的管理者的观点。
每一种观点和方法都是有效的,都与同一个对象有关,他们之间的差异反映出研究者不同的背景和兴趣。
每一种观点都是正确的,为我们理解管理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每一种观点都有它的局限性。
2、管理当局与工人们都认为,他们之间存在着固有的对立,他们不是为相互的利益而合作,而是把他们的关系看作是一种零和对策:任何一方的收益同时又是另一方的损失。
泰勒寻求在工人和管理者当局双方掀起一场思想革命,其方式是通过明确规定提高生产率的指导方针。
3、科学管理只是对许多人从事同一种工作的劳动密集型工作程序才有意义。
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能提高整个国家的生活水平。
4、韦伯发展了一种权威结构理论,并依据权威关系来描述组织活动。
他描述了一种他称为官僚行政组织的理想组织模式。
这是一种体现劳动人工原则的、有着明确定义的等级和详细的规则与制度,以及非个人关系的组织模式。
他的理论成为设计许多今天的大型组织的原型。
5、罗伯特〃欧文认为,要买最好的机器,但不是雇佣最廉价的劳动力去操纵它们。
他指出,把钱花在提高劳动力素质上是企业经理最佳投资之一,关心雇员既能为管理当局带来高利润,同时又能减轻人们的痛苦。
6、雨果〃明斯特伯格开创了工业心理学领域:对工作中的人进行科学研究以使其生产率和心理调适最大化。
他建议用心理测验来改进雇员的选拔,用学习理论评价培训方法的开发,以及对人类行为进行研究。
7、福莱特认为,组织应该基于群体道德而不是个人主义,个人的潜能只有通过群体的结合才能释放出来。
8、巴纳德认为,组织是一个社会系统,这个系统要求人们之间的合作。
他认为,管理者的主要作用是沟通和激励下级尽最大努力,其次是能审视环境,调整组织以保持与环境的平衡。
9、霍桑实验的结论是:群体的社会准则或标准是决定工人个人行为的关键要素。
行为和情绪是密切相关的;群体对个人的行为有巨大影响;群体工作标准规定了单个工人的产量;在决定产量方面,金钱因素比群体标准、群体情绪和安全感的作用要小。
这些结论导致在组织如何发挥功能和获取目标方面对人的因素的新的重视。
10、科学管理和一般行政管理理论家都把组织看作机器,而管理者是工程师。
人力资源方法的贡献者们促使许多组织的管理者,重新评价那种简单化的机器模型观点。
11、定量方法最直接的贡献是在管理决策方面,特别是计划与控制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