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笔记
2023年自考管理学原理完整笔记详细
管理学原理重点笔记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1.管理: 是指组织中旳管理者, 通过实行计划、组织、人员配置、领导、控制等职能, 来协调他人旳活动, 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旳旳活动过程。
2.管理旳基本特性: 1.管理是一种文化和社会现象 2.管理旳主体是管理者3.管理旳任务、职能与层次3、管理旳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 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旳人们可以用尽量少旳支出, 实现既定旳目旳。
4.管理旳基本职能: (1)计划(2)组织(3)人员配置(4)领导(5)控制5.掌握管理两重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旳重要意义:(1)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旳经验教训, 更好旳发挥社会主义制度旳优越性。
(2)学习引进国外有益旳管理理论、技术和措施。
(3)结合实际, 随机制宜旳学习运用。
(4)管理学: 是一门系统旳研究管理过程旳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措施旳科学。
6.管理学旳特点: (1)一般性(2)多科性(3)历史性(4)实践性7、管理学研究旳内容与范围(三个层次或侧重点):(1)根据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旳, 其研究内容分为:生产力方面、生产关系方面、深层建筑。
(2)从历史旳角度研究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旳形成与演变过程。
(3)从管理者旳基本职能或工作出发, 研究管理活动旳原理、规律和措施。
8、为何要学习、研究管理学: (1)管理旳重要性决定了学习、研究管理学旳必要性。
(2)学习、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旳重要手段之一。
(3)学习、研究管理学是未来旳需要。
9、学习和研究管理学旳措施: (1)唯物辩证法(2)系统措施(3)理论联络实际旳措施10、系统:是指由互相作用和互相依赖旳若干构成部分结合而成旳、具有特定功能旳有机整体, 系统自身又是它附属旳一种更大系统旳构成部分。
11.系统旳特性: (1)整体性(2)目旳性(3)开放性(4)互换性(5)互相依赖性(6)控制性12、系统旳观点: (1)整体观点(5)保持“体内动态平衡”旳观点(2)“开放性”与“封闭性”(6)信息反馈观点(3)封闭则消灭旳观点(7)分级观点(4)模糊分界旳观点(8)不停分化和完善旳观点(9)等效观点第二章管理学旳形成与发展1.管理学形成与发展旳六个阶段: (1)古典管理理论(4)战略管理(2)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5)全面质量管理(3)管理理论丛林(6)学习型组织管理2.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1)科学管理旳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管理学笔记——精选推荐
管理学笔记第一章绪论管理: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以人为中心,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便达到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 四重含义:1、管理是服务于组织目标实现的一项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2、管理的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工作活动构成的。
3、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要从效率和效果两个方面来评判。
4、管理工作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开展的,环境既提供了机遇和机会,也构成了挑战或威胁。
效益=高效率+高效果效率(efficiency):单位时间的成果量。
涉及活动方式。
是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投入一定,产出增加;投入减少,产出维持不变)效果(effectiveness):通过努力获得的有用成果。
涉及活动结果。
(低效率高效果、高效率低效果、高效率高效果、低效率低效果)效益(performance):社会认可和接受的成果。
效率+效果管理的目标:设计和维持一种体系,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等),实现组织既定的目标。
管理学特点:一般性、综合性、模糊性、实践性。
管理的性质:1)管理工作不同与作业工作2)管理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3)管理具有二重性。
管理的意义:1、管理——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有管理。
2、管理和科技是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两翼。
3、中国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管理。
2.管理者的角色变化:1、不同管理层次的角色变动(不同管理职能的时间分布)2、组织规模对角色重要性的影响有效管理的五个领域:领域Ⅰ——管理自我领域Ⅱ——管理工作领域Ⅲ——管理人员领域Ⅳ——管理人际关系领域Ⅴ——管理具体情景——罗伯特?K?伯恩斯博士芝加哥大学企业关系中心的创建者和领导者管理环境环境研究的意义:1、环境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土壤2、外部环境影响企业的管理关系3、外部环境影响企业经营管理的特色。
组织的一般环境:1、政治环境2、法律环境3、经济环境4、科技环境5、社会文化环境6、自然环境具体组织的特殊环境:1、供应商2、顾客 3、竞争对手4、政府机构及特殊利益团体组织环境特征的分析:1、环境的不确定性(1)低不确定性:简单和稳定的环境(2)较低不确定性:复杂和稳定的环境(3)较高不确定性:简单和动态的环境(4)高不确定性:复杂和动态的环境管理四职能:计划:为组织确定任务、宗旨、目标;实现目标的战略、措施、程序;以及实现目标的时间表和预算。
杨文士《管理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杨文士《管理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管理、管理者与组织1.1 复习笔记一、管理的含义1.管理的定义管理是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来协调他人的活动,带领人们既有效果又有效率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这一定义中包含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1)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的目标。
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管理产生于组织的集体活动,离开了组织的集体活动讨论管理是没有意义的。
(2)管理是“协调”,是“带领”人们去实现目标。
管理活动既追求效果,又追求效率。
效果意味着选择“做正确的事”,效率则是指“正确地做事”。
有效的管理就是要“正确地去做正确的事情”。
(3)管理是由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这样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所构成的。
这些活动称为管理的职能。
2.管理的职能管理的职能就是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所从事的活动或发挥的作用。
从职能的角度出发,可以将管理活动视为由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这四大职能所构成的一个过程。
(1)计划(planning)计划活动就是要明确组织的目标,制定实现目标的途径或方案。
计划活动是管理的起点,确定目标和途径是计划职能所要完成的两大任务。
目标反映了组织活动的未来终点,指出了我们将要到哪里去。
而途径则是连接当前与未来的桥梁,告诉我们如何才能到达目的地。
(2)组织(organizing)为了实现计划活动所确定的目标,实施计划活动所制定的行动方案,管理者必须分析需要进行哪些必要的活动,对这些活动如何分类组合,谁向谁汇报工作,各种决策权限如何在组织的不同层次上分配,如何为各种不同的职位配备适当的人员,等等。
这些活动便构成了管理的组织职能的内容。
(3)领导(leading)每个组织都是由人和其他各种资源有机结合而成的,人是组织活动中唯一具有能动性的因素。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这种能动性的作用,管理者必须运用各种适当的方法,对组织的成员施加影响,努力营造出一种使组织中的成员能够全心全意、士气高昂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奋斗的气氛或氛围。
管理学的读书笔记(通用5篇)
管理学的读书笔记(通用5篇)管理学的读书笔记管理学的读书笔记篇1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对于管理提出了经典论断,而有关企业管理更是情有独钟,所有的企业都是由无数人来担任无数职位然后形成的,因此所有的企业都有一定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方式,同时每一个职位的人,不论是管理者、技术人员、工人,他们需要完成的工作也是在一定的计划内的,这些都是企业在运作前需要设计规划好的内容。
因此管理的第一项也是最重要的任务便是把这些工作的结构和内容计划安排好。
单从工作的角度看,如果一个企业的组织结构达到了最合理最科学,而企业中每个人的工作也是最恰当最精准,那么这个企业就能做到已最少的投入换回最多的回报,现实中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永远找不到一个最完美的组织结构,现实的要求在不断改变,如果要“最完美”,那就必须不停的改变,这对于管理者来说也是极不现实的,因此管理学家只是致力于更大地提高工作效率,而非求一个“最完美”。
其次,如果说对于工作方式的设计和调整是属于比较固定和硬性的话,那么对于人的工作则是充满弹性和不固定因素的。
因为人和工作方式是不同的,人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各种因素会影响人工作的效率。
如果想提高工作效率,对人的关注是绝对不能忽视的,霍桑效应就说明了这一点。
如果不这样,光靠改善组织结构,越来越机构冗肿,这样会使其办事效率大大降低。
如果长久忽视对人的关注,则会产生更消极的影响。
对于人,管理者要做到的是,使人的工作效率达到最大,这需要人对工作有很大的积极性,并且一切工作因素都是利于人发挥出他们的最大工作效率。
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奖励机制、竞争秩序等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一方面,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开创了这一领域。
他通过著名的霍桑实验,提出了与科学管理不同的新概念,包括工人生理、心理的需求、非正式组织。
梅奥的理论使人们开始关注工作中的“人”。
一个和谐愉快的工作环境、一群和睦竞争的工人、一股积极向上的工作风气,能产生的工作效率将会很大地超过一般情况下的工作环境。
管理学重点笔记
《管理学》重点笔记第一节治理所要解决的差不多矛盾有限的资源与互相竞争的多种目标的矛盾,这是治理的差不多矛盾。
第二节治理的含义治理是通过打算、组织、操纵、鼓舞和领导等环节来和谐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更好的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和谐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是为使整个组织活动更加富有成效,这也是治理获得全然目的。
第三节治理的作用在没有治理活动和谐时,集体中每个成员的行动方向并不一定相同,以至于可能互相抵触。
即使目标一致,由于没有整体的配合,也达不到总体的目标。
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经济的进展,治理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美国经济进展速度比英国快,其要紧缘故确实是依靠较高的治理水平。
美国前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讲过,美国经济的领先地位三分靠技术,七分靠治理。
没有现代财务、成本、质量治理和科学决策制度,没有扎扎实实的治理基础工作,就不能搞现代市场经济。
第四节治理学的特性一、治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治理学的要紧母的是要指导治理实践活动。
二、治理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治理学具有科学的特点:1客观性2实践性3理论系统性4真理性5进展性总之,治理学完全具备科学的特点,确实是一种反映了客观规律的综合的知识体系。
治理学又是一门艺术:因为艺术的含义是指能够熟练的运用知识,同时通过巧妙的技能来达到某种成效。
而有效的治理活动正需要如此。
三、治理学是一门不精确的学科在给定条件下能够得到确定结果的科学称之为精确的科学。
治理学则不同,在已知的条件完全一致的情形下,有可能产生截然相反的结果。
治理要紧是同人发生关系,对人进行治理,那么人的心理因素就必定是一种不可忽略的因素。
而在这种复杂的情形下,我们还没找出更有效的定量方法,使治理本身精确化,而只能借助于定性的方法,或者利用统计学的原理来研究治理。
四、治理学的系统观念系统确实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要素所构成的集合。
作为系统观念有以下几点:1 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性。
2 重视系统的行为过程。
3 按照研究目的来考察系统。
张明玉《管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一篇 管理绪论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1.1复习笔记一、管理的概念与特点1.管理的含义管理是指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环节,经过不断地创新与决策,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以期高效率地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五大基本职能: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
2.管理的要素包括5个基本要素:管理主体、管理客体、管理目标、管理职能和管理手段。
(1)管理主体是指从事管理活动的人员。
由两类人构成:①是根据组织既定目标将目标任务分解为各类管理活动、工作任务,并督促完成既定目标的人,通常是组织的核心人物,或者说是组织的高层管理人员。
②从事各方面具体管理活动的人,这类人员通常是组织中的骨干人物,即组织的中层管理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
(2)管理客体是指管理活动所作用的对象,即管理的收受者。
可以分成3类:①组织中的一般成员;②组织中的其他资源,包括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关系资源等;③与组织的扩张和发展相关的人力、财力、物力、信息和其他组织。
(3)管理目标是指管理活动的努力方向和所要达到的目的。
管理目标具有层次性。
(4)管理职能是指为了达到管理目标,管理者和管理对象之间用什么方式对管理活动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问题,它是管理者和管理对象之间发生联系的纽带,是管理活动的主要体现。
(5)管理手段是指为了达到管理目标和实现管理职能,管理者所使用的管理方法和管理工具作用于管理对象,以期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效能。
3.管理学特点管理学特点包括一般性、综合性、模糊性、实践性。
二、管理的性质与作用1.管理的性质(1)管理具有二重性管理具有双重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是指管理要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要合理组织生产力,故亦称为管理的生产力属性。
管理的社会属性,是指管理要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受一定生产关系、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与制约,在经济管理领域,管理的社会属性也称为管理的生产关系属性。
管理二重性的现实意义在于:①管理既要合理组织生产力,又要努力改善生产关系;②管理人员既应具备组织生产力的技术知识和能力,又需要具备处理人际关系的知识和技能;③全面地认识国外管理理论和经验。
管理学读书笔记和心得(通用10篇)
管理学读书笔记和心得(通用10篇)管理学读书笔记和心得篇1自从人们开始组成群体来实现个人无法完成的目标以来,管理工作就成为协调个体努力必不可少的因素了。
由于人类社会越来越依赖集体的努力以及越来越多的、有组织的群体规模的扩大,管理人员的任务也就愈发重要了。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认为管理学同样与我们息息相关,管理是一切组织的根本,管理工作适用于各种大小规模的组织,盈利与非盈利的企事业单位、制造业以及服务性行业,因此,学好管理学对于我们现在的一些学生会工作乃至今后步入纷繁的社会,适应不同的工作岗位都有其非常重要的意义。
管理学分为计划、组织、人员、领导、控制六篇,每一篇都有特定的目标主旨。
而计划作为管理学理论的基础,让我有了许多很深的体会。
在为群体中一起工作的人们设计环境,使每个人有效地完成任务时,管理人员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努力使每个人理解群体的使命和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如果要使群体的努力有成效,其成员一定要明白期望他们完成的是什么,这就是计划工作的职能,而这项职能在所有管理职能中是最基本的。
计划包括确定使命和目标以及完成使命和目标的行动;这需要指定决策,即从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中确定行动步骤。
计划制订分为如下步骤:寻找机会→确定目标→拟订前提条件→确定备选方案→评估备选方案→选择方案→制定衍生计划→用预算量化计划。
计划制订的步骤可以用于大多数需要的场合,例如许多大学生准备出国留学,那就可以根据这些计划步骤来为自己做准备。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出国读书的机会以及因此所带来的机遇等,然后,我们就需要设定各方面的目标,如选择国家以及就读的专业领域等。
我们还需要假设是否能在留学过程中获得奖学金以及是否能够在外兼职打工,无论哪种情况,都有几个需要仔细平衡的选择方案。
因此,学生们可以就申请不同的学校利弊进行评价,选择适合自己的留学国家和学校。
在成功收到入取通知书后和申请到签证后,我们就需要开始指定衍生计划,包括选择住处、搬到一个新的地址,或在学校附近找一份工作。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七版笔记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七版笔记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七版)笔记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管理:管理是在一定组织中,为实现组织目标,通过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职能活动,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协调的活动过程。
管理学: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管理学研究的三个基本要素:管理主体(管理者)、管理客体(被管理者)和管理方法(管理活动)。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早期的管理思想:如中国的《孙子兵法》、英国的亚当·斯密等。
古典管理理论:以泰勒、法约尔和韦伯为代表。
行为科学理论:以梅奥为代表的人际关系理论,以及后来的行为科学理论。
管理科学理论:以运筹学、系统分析等为基础,强调定量分析和计算机应用。
现代管理理论:各种学派的融合,包括战略管理、企业竞争、企业文化等。
第三章:管理的基本原理人本原理:以人为本的管理,强调发挥人的主体性。
系统原理:将组织视为一个系统,强调各部分的协调与配合。
动态原理: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根据环境变化进行调整。
效益原理:管理的目标是实现高效益,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四章:管理的前提与条件管理的前提:明确组织的目标、任务和特点,建立组织结构,制定规章制度等。
管理的条件:管理者具备必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同时得到必要的支持和授权。
管理环境:组织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对管理的成功与否产生重要影响。
第五章:计划工作计划工作的概念:为实现组织目标,对未来的行动方案进行规划、选择和决策的过程。
计划工作的内容:包括确定目标、预测未来、制定方案、评估方案和制定派生计划。
(完整版)周三多管理学笔记完整版
第一章1、什么是管理,管理的概念含义?答: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预期的目标,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利用专门的知识、技术和方法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的过程。
这一过程体现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与创新管理职能的基本活动中。
这一表述包括以下几个内容:1、管理的目标是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世界上不存在无目标的管理,也不可能实现无管理的目标。
2、管理由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与创新这样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所构成的。
3、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协调就是使个人努力与组织的预期目标一致。
每一项管理职能,每一次决策都要进行协调,都是为了协调。
4、协调的中心是人。
任何组织都同时存在人与人、人与物的关系,但人与物的关系最终仍表现为人与人的关系,任何资源的分配也都是以人为中心的。
由于人不仅有物质需要而且还有精神需要,因此,社会与人的各种因素都会对协调产生重要的影响。
5、管理存在于组织之中。
管理依存于组织的集体活动,离开了组织的集体活动来讨论管理是没有意义的。
6、协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需要定性的理论和经验,也需要定量的专门技术。
7、管理活动即强调目的又注重过程。
强调目的就是选择去“做正确的事”,这关系到管理活动的效果问题;注重过程则重视“正确的做事”,这关系到管理活动的效率问题。
在效果与效率之中,效果是本,效率是标,有效地管理就是要标本兼重即“正确地去做适当的事情”。
其他:⑴管理目的:管理是手段,其本身不是目的;⑵管理主体:管理者;一种职业;⑶管理客体:组织活动及其参与要素;⑷管理过程: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及创新。
(5)有效的管理者=理论掌握+技巧运用2、管理的职能答: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职能是一切管理最基本智能。
计划:计划是指“制定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
管理者必须制定符合并支持组织总体战略的目标。
另外,他们必须制定一个支配和协调它们所负责的资源的计划,从而能够实现工作小组的目标。
组织:计划的执行需要靠他人的合作。
《管理学》(第8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管理学》(第8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管理学 (第8版) 笔记和课后题详解笔记第一章:管理学概述- 管理学的定义:管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在组织中如何高效地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活动的学科。
- 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者要扮演计划者、组织者、领导者和控制者的角色。
- 组织的特点:组织是指一群人为实现某一目标而进行协调和合作的活动。
- 管理的层次:管理的层次包括高层管理、中层管理和基层管理。
- 管理的技能:管理者应具备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 管理的环境:管理者要面对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影响。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发展- 经验理论:经验理论是基于管理者的个人经验和观察所形成的理论。
- 传统管理学派:包括科学管理学派、行政管理学派和人机关系学派。
- 现代管理学派:包括系统管理学派、行为学派和量化管理学派。
- 现代管理理论的特点:强调系统观念、人本观念和科学方法的运用。
课后题详解第一章题1. 请定义管理学,并解释管理者的角色。
- 管理学的定义:管理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在组织中如何高效地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活动的学科。
- 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者要扮演计划者、组织者、领导者和控制者的角色。
2. 请列举组织的特点。
- 组织是指一群人为实现某一目标而进行协调和合作的活动。
- 组织的特点包括目标导向、人员协作、规模大小、分工合作等。
3. 请解释管理的层次。
- 管理的层次包括高层管理、中层管理和基层管理。
- 高层管理负责制定组织的整体战略和目标,中层管理负责具体部门的规划和协调,基层管理则负责具体工作的安排和执行。
第二章题1. 请解释经验理论。
- 经验理论是基于管理者的个人经验和观察所形成的理论。
- 经验理论只具有局部和个体的适用性,缺乏科学的验证和支持。
2. 请列举传统管理学派和现代管理学派。
- 传统管理学派包括科学管理学派、行政管理学派和人机关系学派。
- 现代管理学派包括系统管理学派、行为学派和量化管理学派。
孔茨《管理学》完整详细笔记
第一章绪论一、管理的涵义人类的共同劳动资源(人、财、物、信息、时间)共同目标定义:为实现预定目标而进行的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孔茨)或合理组织和有效利用有限资源以达到既定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实质是一种手段、工具,不是目的。
•管理的作用在于它的有效性,追求效率与效果的统一。
效率是以较少的代价完成活动,涉及活动的方式。
即正确地做事效果指目标达成度,涉及活动的结果。
即做正确的事好的管理在于把对的事情做得更好。
低水平的管理表现在:1)无效率(某些政府部门的办事程序)2)无效果(某些企业的库存积压产品)3)牺牲效率的效果[例] 90年代中期,国家进行了金融体制改革,国有银行开始向商业银行转变,在这种形势下,各行纷纷打算拓展自己的业务。
某银行也制定了一个长远规划:通过不断增设营业部,在五年之内,把每年的储蓄额提高到20亿元。
规划中的另一个目标是,一旦每年的储蓄额达到20亿,那么年利润要达到2亿元。
经过几年的努力,该行在各地开设了20个营业部,而且在规定的时间内也达到了储蓄额为20亿元的目标,只有一件事出了差错:它不是赚了2亿元,而是亏了近5000万元,使自身陷入困境,连掉头的机会也微乎其微。
------答:有效果,无效率二、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
(只要有人类社会存在,就有管理活动)管理产生的二个条件:二人以上的集体活动共同的目标管理是社会化劳动的产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
2、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管理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组织之中。
什么是组织?3、操作者:管理者:有下属向其汇报工作。
上层包括中层共同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人们努力工作以基层实现既定目标。
4.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5、管理的职能法约尔: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孔茨: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6、管理工作的普遍性管理工作具有普遍性,无论他在何处,所履行的职责有内在共同性。
•组织的类型(如企业、政府部门、学校)•组织的规模(如小公司与大公司)•组织中的层次•跨区域的可转移性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基层管理者15% 24% 51% 10%中层管理者18% 33% 36% 13%高层管理者28% 36% 22% 14%7、管理与经营管理经营条件:社会化劳动的产物商品经济的产物背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末期目的:提高效率提高效益角度:内向性(资源的组织利用)外向性(环境)适用:一切组织企业三、管理的性质1.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管理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性质。
《管理学》第一章管理者与环境读书笔记[5篇]
《管理学》第一章管理者与环境读书笔记[5篇]第一篇:《管理学》第一章管理者与环境读书笔记读书报告——第一篇管理者与环境经过两周的学习,我读完了《管理学》(作者为查尔斯W.L.希尔、史蒂文L.迈克沙恩、李维安和周建)这本书的第一篇,感觉收获颇丰。
下面是我个人的读书心得:首先,本书语言浅显易懂,深入浅出的讲述了什么是管理,作为管理者要承担什么样的职责以及具备什么样的技能、组织如何分析其内外环境、企业如何认识全球化、组织如何处理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组织为什么要遵循伦理标准并在制定商业决策的时候考虑社会责任问题等。
在这四章中,我认为前两章——管理和内外部环境是重中之重。
因为本书所有的内容都基本围绕管理的四大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来写,因此,第一章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由于任何管理者在管理的过程中都离不开环境,所以如何认识、鉴别和运用内外部环境做出成功的决策对管理者来说至关重要。
其次,本书在讲述过程中穿插了许多现时的案例,非常便于理解且印象深刻。
如管理这一章,在讲述战略可以在没有计划的情况下产生的时候列举了星巴克做出出售CD的决策过程的案例;在描述管理者类型的时候是以GE的组织结构为背景;而在阐释技术人员如何向一名管理者蜕变的时候,描述了哈佛商学院教授琳达.希尔的一项实验,该实验让我明白了如何成功地转变一名合格的基层管理者。
再如第三章全球化与管理者,我了解到由于互联网和集装箱分别使通信和运输成本大幅降低,使全球化的进程变为现实并大大加快;在讲消费者行为的国别差异时,书中美国和欧洲人民对汽车和手机消费习惯的差别的例子证明了企业要根据各国国情的不同为其量身定制符合当地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的观点等等。
最后,我认为本书非常精彩的地方在于每一章结束之后,除了有本章小结、讨论题和章末案例分析,还有一个管理实战的部分。
这个部分要以自己感兴趣的一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问答的方式就该章的内容进行跟踪练习,非常有助于我建立全方位地分析一家公司的逻辑结构体系。
管理学第15版读书笔记
管理学第15版读书笔记
《管理学》第15版是斯蒂芬·罗宾斯的著作,其中一些观点值得深入思考和探讨。
民族中心论是一种狭隘的观点,认为最佳的工作方式和行为是母国的做法,支持该论的管理者认为外国人没有必备的技能、专门技术、知识或经验,无法像母国人那样作出好的商业决策。
多国中心论认为东道国(组织在母国之外经营业务的国家)的员工知道运营企业最佳工作方法和实践,只有这种观点的管理者将国外的每处运营都看作不同和难以理解的。
全球中心论强调使用全球范围内最佳方法和员工,持有这种观点的管理者具有全球观,寻求最佳方法和人才。
在全球环境中管理需要考察多个方面,包括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等。
政治/法律环境方面,管理者需要了解他们所处国家的特殊法律,同时一些国家的政治氛围具有风险,除此之外还有安全、绑架、海事等情况。
经济环境方面,在其他国家经营企业时必须了解该国的经济问题,首先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体系类型非常重要。
文化环境方面,组织具有文化,同样国家也有文化,国家文化是指包括特定国家的国民共同拥有的价值观和态度,这些价值观和态度
塑造了他们的行为以及他们对什么非常重要的观念。
相比组织文化,国家文化对员工的影响更大。
管理学要点笔记周三多第五版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第五版)(加◆◇符号为重点知识)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一:◆◇人类活动的特点◆◇1:目的性2:依存性3:知识性二:◆◇管理的必要性◆◇1:资源短缺2 科学技术是阻碍生产力的原因之一3:高度专业划的社会分工4:实现社会企业的长期发展,需要靠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
5:近几年来,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信息网络,互联网等在中国各行各业中得到了空前迅速的应用和普及。
三:管理的概念几种代表性的观点1: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只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
--法约尔1916年提出2:管理是指通过计划工作,组织工作,领导工作和控制工作的诸过程来协调所有的资源,以使达到既定的目标。
3: 管理是在某一组织中,为完成目标而从事的对人与物质资源的协调活动。
4:管理就是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5:管理就是协调人际关系,激发人的积极性,以达到共同目标的一种活动。
这种表述突出了人际关系和人的行为。
6:管理也是社会主义教育--毛泽东1964年提出7:管理就是决策。
--1978赫伯特。
西蒙◆◇管理的概念◆◇a: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b:管理的本质就是协调c:协调必定产生在社会组织当中d:协调的中心是人e:协调的方法是多样的,需要定性的理论和经验,业需要定量的专门技术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性质一:◆◇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管理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二:◆◇管理二重性◆◇管理的自然属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这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
--管理的自然属性。
管理的社会属性为统治阶级服务第三节管理者的角色与职能一:◆◇管理者的角色◆◇明茨伯格这十种角色可归入三类。
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领导人角色、联络者角色信息角色:监督者、发言人、传播人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二:管理者的职能卡次◆◇管理者三种技能◆◇(一)技术技能(二)人际技能(三)概念技能第三节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原理与方法二:◆◇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归纳法、试验法、演绎法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第一节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要点◆◇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分为1:宏观管理的治国学--(财政赋税、人口管理、货币管理、等) 2:微观管理的治生学--(农副业、手工业、运输、建筑工程等)(一)顺道--顺应宏观的治国理论和客观的经济规律(二)重人--1:重人心向背2:重人才归离(三)人和--调整人际关系,讲团结、上下和、左右和(四)守信--信誉是人类社会人们之间建立稳定关系的基础(五)利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六)求实--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思想方法和行为的准则(七)对策--运筹谋划,以智取胜。
管理学笔记
管理学笔记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第一节管理一、管理的含义1、管理的概念:管理是管理者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为了实现特定目标,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社会活动。
2、管理的含义:(1)管理是由管理者进行的活动(主体)(2)管理是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的(环境)(3)管理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目标)(4)管理动员和配置有效资源(客体)(5)管理具有基本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职能)(6)管理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二、管理的特性1、管理具有两重性(1)一般性和特殊性一般性:管理是与人类的生产活动相伴而生的活动;管理也是社会公共生活的常务。
→管理是人类社会的自然属性,具有可学习性和可借鉴性。
特殊性:a、管理是在特定的社会经济政治关系中进行的,管理的社会历史性质无疑是由不同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政治经济关系决定的;b、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环境和条件的管理,也有其特殊属性和特有规律。
(2)科学性和艺术性科学性:管理必须按照客观规律,按照科学规范的要求,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
艺术性:a、集中体现在管理活动中对于“度”的把握;b、体现在创造性2、管理具有目标性关键句:管理目标是区别管理活动与人类其他活动的重要标志之一管理目标复杂性的体现:(1)管理目标一般是特定组织和群体的共同目标(共同性)(2)管理目标具有层次结构(层次性)(3)管理目标具有时间跨度的区别(时间跨度性)(4)管理目标具有多种价值含义(多种价值性)3、管理具有组织性组织:特定的社会成员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按照特定规则组成的集合体。
关键句:a、组织是管理的基础;管理是组织的机能。
b、组织在管理中起着关键枢纽作用,构成了管理的核心要素。
管理组织性的体现:(1)管理的目标与组织的目标具有同一性(2)管理必须以组织作为其运行和实施的载体和依托(3)管理必须以组织的合理构建作为其有效实施的重要前提和基本职能(4)管理活动受组织规则和规范的制约,需要按照组织的法定程序进行4、管理具有创新性创新性的来源:a、管理的条件和环境的变化;b、管理因素的发展变化和管理方式的深化更新关键句:蒙特.H.卡斯特指出:管理的特点就是变革――迅速的、不断的、根本的变革。
最全管理学笔记
人力资源规划
行为的基础
组织行为
组织行为学关注的焦点
其一,组织行为学研究个体行为。
这个领域的成果主要来自心理学家的
贡献,包括态度、人格、认知、学习、激励等课题。
三种联系
期望或努力-绩效联系:个人感到通过一定程度的努力可以达到某种
愿景规划型领导者的三种品质
团队领导
团队领导者是对外联络官
团队领导者是困难处理专家
团队领导者是冲突管理者
监控组织绩效
组织绩效
组织绩效就是组织中所有工作流程和活动的最终累积结果,管理者需要
了理解导致高组织绩效的因素。
组织绩效的衡量
组织生产率
组织有效性
产业和公司排名
监控组织绩效的工具
运营及价值链管理
运营管理及其重要性
制造业和服务业
制造型组织生产有形产品,在这种类型的组织中很容易看到运营管理过
程是如何运作的,因为原材料最终会变成看得见的有形产品。
服务型组织中的转换过程则不那么明显,因为它们生产的是以服务形式
出现的无形输出。
管理生产率。
管理学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管理学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一、引言在接触管理学的知识之前,我对于管理的理解相对狭隘,认为管理仅仅是领导者对下属的命令和决策。
然而,通过阅读《管理学》这本书,我深刻地认识到管理学的内涵和外延远比我想象的要丰富和复杂得多。
管理不仅仅是命令和决策,更是一种过程,一种艺术。
它涉及到人、事、物的方方面面,需要运用各种策略、技巧和方法来实现有效的管理。
二、读书笔记摘抄1.管理学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管理学的科学性体现在其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可重复性和可预测性上,而其艺术性则体现在管理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上,需要管理者具备独特的洞察力和判断力。
2.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是由人组成的,人在管理中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
因此,理解人和人的行为是管理学研究的核心。
3.管理学的主要任务是探索管理的规律性。
管理学的规律性体现在各种管理职能、管理过程、管理方法和管理的效果上。
只有掌握管理的规律性,才能实现有效的管理。
4.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案例研究、实地研究、实验研究等。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具体的研究问题和研究对象选择合适的方法。
5.管理学的基本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这些职能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是实现有效管理的基础。
6.管理者在实践中有不同的角色定位,包括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
人际角色涉及到管理者的领导和激励能力,信息角色涉及到管理者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决策角色涉及到管理者的判断和决策能力。
7.管理学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科学技术、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着管理学的发展。
8.管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密切,如心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等。
这些学科为管理学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支持。
三、感悟通过阅读《管理学》这本书,我对管理学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我认为,管理学是一门极具实用价值的学科,它不仅提供了管理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还指导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运用管理的原理和技巧来实现有效的管理。
管理学原理笔记
第一篇绪论一管理与管理学1、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3.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3、管理的任务: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
4、管理的基本职能:1.计划2.组织3.人员配备4.领导5.控制5、掌握管理两重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的重要意义:1.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更好的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学习引进国外有益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
3.结合实际,随机制宜的学习运用。
6、管理学:是一门系统的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7、管理学的特点:1.一般性 2.多科性 3.历史性 4.实践性8、管理学研究的内容与范围(三个层次或侧重点):1.根据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其研究内容分为:生产力方面、生产关系方面、深层建筑。
2.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3.从管理者的基本职能或工作出发,研究管理活动的原理、规律和方法。
9、为什么要学习、研究管理学:1.管理的重要性决定了学习、研究管理学的必要性。
2.学习、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的重要手段之一。
3.学习、研究管理学是未来的需要。
10、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方法:1.唯物辩证法2.系统方法3.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11、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12、系统的特性:1.整体性2.目的性3.开放性4.交换性5.相互依赖性6.控制性13、系统的观点:1.整体观点2.“开放性”与“封闭性”3.封闭则消亡的观点4.模糊分界的观点5.保持“体内动态平衡”的观点6.信息反馈观点7.分级观点 8.不断分化和完善的观点9.等效观点二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1、管理学形成与发展的六个阶段:1.古典管理理论2.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3.管理理论丛林4.战略管理5.全面质量管理6.学习型组织管理2、泰罗—科学管理理论要点: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篇导论第1章管理者与管理(了解,可简要回答)1.1 谁是管理者,他们在哪里工作管理者指的是在一个组织里指导和监督他人工作的那群人。
管理者通常可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
管理者在组织中工作,每个组织都有三个共性:目标、人员及其考虑周全的组织结构。
1.2 什么是管理管理,是指通过与其他人共同努力,既有效率又有效果地把事情做好的过程。
1.3 管理者做什么管理者做什么可以通过三种观点来描述:职能的观点,角色的观点和技能的观点。
职能的观点是说管理者要执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这四项基本职能。
明茨伯格的角色观点认为管理者要担当十种工作角色。
这十种角色被归为三个部分:人际关系角色,信息转换角色以及决策角色。
技能的观点则从管理者必须掌握的技能出发将其概括为四项关键的管理技能,分别是:理念技能、人际关系技能、技术技能和政治技能。
尽管管理者怎么做以及做多少是根据他们在组织中层级的不同而变化的,不管组织是营利机构还是非营利机构,组织的规模有多大以及组织位于什么地方,所有的管理者都要从事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工作。
1.4 为什么要学管理学习管理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每天的生活都与各种组织息息相关,所以,对组织的妥善管理跟我们的利益息息相关。
另一个原因是等你踏上工作岗位后,要么就是管理他人,要么就是被人管理。
通过学习管理,你可以对你的上司、同事的行为以及组织的运行,获得大量深入的理解。
1.5 什么要素重新塑造和重新定义了管理在当今的世界中,管理者天天都要处理变化着的工作职场、道德与信任问题、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以及日新月异的技术方面的问题。
对管理者来说,最关键的两个领域是提供高质量的客户服务以及鼓励创新。
第2章管理环境(掌握,可简要回答,并可以用于案例分析)2.1 外部环境的含义及其重要性外部环境是指影响组织绩效的外部因素、力量、形势和时间。
它包括经济环境、人口统计数据、政治/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技术环境和国际环境。
其重要性在于它给管理者带来了约束和挑战。
2.2 外部环境如何影响管理者外部环境影响管理者的三种方式:它对工作和就业的影响;环境不确定性的程度;利益相关者关系的性质。
2.3 组织文化的定义及其重要性组织文化是指共同的价值观、行为准则、传统和影响组织成员行为方式的做事方式。
其重要性在于对组织成员的决策、行为和行动的影响。
2.4 组织文化对管理者的影响组织文化影响管理者的两种方式:通过它对员工“做什么,如何做”的影响;通过它对管理者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方式的影响。
第3章综合性管理问题(了解)3.1 全球化的概念及其对组织的影响如果一个组织与其他国家的消费者交换产品或服务,或者聘用来自其他国家的管理和技术人才,或者使用来自国外的资金和资源,则可以说该组织是一个全球化组织。
全球化的企业通常被称为跨国公司。
作为一家跨国公司,它可以作为多国公司进行管理,也可以作为全球化公司进行管理,还可以作为跨国组织或无边界组织进行管理。
当组织走向全球化时,它可以先从全球采购开始,然后转向出口或进口,采用许可证或特许经营方式,建立全球战略联盟,或建立国外子公司。
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时,管理者需要了解不同的法律制度和政治经济体制。
但最大的挑战是要了解不同的国家文化。
霍夫斯泰德框架和GLOBE框架是管理者可以使用的两种文化分析框架。
3.2 社会对组织和管理者的期望社会希望组织和管理者具有责任心和道德感。
一个组织的社会参与度可以从社会义务、社会响应或社会责任的角度评估。
在做了大量的分析之后,研究人员认为管理者能够承担(也应当承担)社会责任。
对管理者和组织来说,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3.3 导致组织内道德和非道德行为的因素我们可以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权利的观点或者公平理论的观点来看待道德。
管理者的行为道德与否,取决于其自身的道德观、价值观、个人特征和经验,组织文化,以及所面对的道德问题。
管理者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鼓励道德行为;挑选具有高道德标准的员工,制定道德规范,树立模范来影响大家,描述工作目标和绩效评估机制,提供道德培训,向那些面临道德困境的人提供保护机制等。
3.4 当今劳动力状况及其对组织管理方式的影响劳动力继续呈现出多样化趋势。
劳动力多样化的类型包括年龄、性别、种族和民族、残疾人/健康人、宗教、性取向和性别认同等。
组织和管理者应当对不断变化的劳动力做出回应,如制订工作生活平衡方案、非固定工作、承认代沟差异等。
第二篇计划第4章决策基础(掌握,可简要回答)4.1 决策过程决策过程包括八个步骤:1、识别问题;2、确定决策标准;3、分配决策标准权重;4、拟订备选方案;5、分析方案;6、选择最佳方案;7、实施方案;8、评价决策效果。
当管理者制定决策时,他们可以使用直觉简化过程,但这会使决策产生错误和偏差。
12种决策错误和偏差包括过分自信,即使满足,锚定效应、选择性感知、确认性偏差、结构性偏差、易获得性偏差、表象偏差、随机错误、浸没成本错误、私利偏差及后视偏差。
4.2 管理者制定决策的三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理性模型。
理性的假设是:问题是清晰、不模糊的,目标是单一并已界定好的,所以备选方案和结果是可知的,并且最终选择可以最大化结果。
第二种方法是有限理性模型,即管理者可以理性地制定决策,但受限于自身获得信息的能力。
管理者只能寻求满意的决策,即他们为有待解决的问题选择一种“足够好”的方案。
第三种方法直觉决策,即依据经验、感受和积累的判断能力而制定决策。
4.3 决策类型和决策情境程序化决策是可以采用常规方式制定的重复性决策,适用于直观的、熟悉的和易确定的问题。
非程序化决策是专门的决策,适用于新的或非常规(非结构)问题,且包含的信息是模糊的、不完整的。
确定性是指由于所有结果都是已知的,因而决策人员能够做出准确的决策。
风险是指管理者能够对可能产生的结果估算概率。
不确定性是指管理者不能确定结果,甚至不能做出合理的概率估算。
4.4 群体决策群体决策的优点是信息更加安全,方案更多,方案的接受程度更大,以及更具有合法性。
另一方面,群体决策浪费时间,可能被少数人所左右,产生遵从的压力并使责任模糊不清。
改进群体决策的三种方法是头脑风暴(它是一种思想产生过程,鼓励提出任何种类的方案设计思想,同时禁止对任何方案进行批评)、名义群体方法(在决策过程中限制讨论)和电子会议(这种最新的团体决策方法将名义群体技术与尖端的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
4.5 当代管理者要面对的决策问题当管理者管理来自不同文化的员工时,在制定决策前,必须了解员工的共同点和可以接受的行为。
在决策时,一些人对与他人接触过于紧密会感到不舒服,或者不愿意表现出与他人存在过多的分歧。
同时,管理者在制定决策时应富有创造力,因为它使决策者更全面地理解和评价问题,包括“看见”那些别人看不见的问题。
第5章计划工作的基础(掌握,可简要回答,并可进行案例分析)5.1 计划是什么?管理者需要制订计划的原因作为首要的管理职能,计划是管理者做其他所有事情的基础。
我们关注的是正式的计划,也就是说,设定一个具体的时间期限内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形成书面文字,并且制订具体的计划以确保这些目标得以实现。
管理者需要进行计划有四个原因:1、计划能使行动协调一致;2、降低不确定;3、可以减少重复和浪费的活动;4、确定目标和标准以实施控制。
虽然计划遭到批评,但是证据表明组织受益于正式计划工作。
5.2 战略管理管理者通过战略管理过程制定组织的战略,它包含六个步骤,涉及战略规则、实施和评估。
这六个步骤如下:1、明确公司当前的使命、目标和战略;2、外部分析;3、内部分析—第二步和第三步统称为SWOT分析;4、制定战略;5、实施战略;6、评估结果。
这个过程的最终结果是制定公司战略、竞争战略和职能战略,这使得组织能确定和从事业务并实现其目标。
5.3 管理者如何设定目标和制订计划大多数公司的目标被分为战略目标和财务目标。
我们还可以将目标分为宣称目标和真正目标。
在传统的目标设定中,目标由最高管理者设定,自上而下贯穿整个组织,并分解为每个部门的子目标。
组织还可以使用目标管理法,这是一种通过共同商定来制定目标的过程,并利用这些目标来评估员工绩效。
计划类型通过计划广泛性,时限性、特定性和使用的频次来描述。
计划可以由正式的规划部门或更多的组织成员共同参与与制定。
5.4 当代管理者面临的计划问题当代计划工作面临的问题之一是要在动态环境中计划,这通常意味着计划要具体、灵活。
此外,尽管环境高度不确定,持续性地制定计划依然很重要。
最后,由于在动态环境中计划自上而下贯穿组织的时间太少,所以应该允许较低层级的员工参与设定目标和制定计划。
另一个问题是利用环境分析能够更好地分析外部环境。
环境分析的其中一个方法是竞争情报,它在发现竞争对手行动方面尤其有用。
第三篇组织(掌握并可简要回答,并可进行案例分析)第6章组织结构与设计6.1 组织设计的六大要素第一,工作专门化是指把工作活动分成单个任务。
第二,部门划分是指如何组织工作,通常有五种类型:按职能、产品、顾客、地区或流程划分部门。
第三,职权、责任和权利—这三者都能与完成组织中的工作任务有关。
职权是指管理职位所固有的发布命令和希望命令得到执行的权力。
责任是指获得职权后执行工作的义务。
权力是指个体影响组织决策的能力,与职权不同。
第四,管理幅度是指经理能有效管理的员工数目。
第五,集权与分权涉及组织决策的层级—决策由高层做出还是把决策制定权下放给组织低层的经理。
第六,正式化是指一个组织工作标准化的程度以及员工行为受规则和程序影响的程度。
6.2 影响结构选择的权变因素机械式组织设计具有科层制结构特征,而有机组织设计则更具有流动性和灵活性。
战略-决定-结构要素认为,当组织战略从单一产品向产品多元化发展时,组织从有机式结构转向机械式结构。
当组织规模扩大时,就需要更具机械式特征的结构。
技术越不平常,就应当采用更具有有机式特征的结构。
最后,稳定的环境与机械式结构更相配,动态环境与有机式结构更相宜。
6.3 常用的组织设计传统的结构设计包括简单、职能和分公司结构。
简单结构部门少,管理幅度宽,职权集中于一人,正式化程度低。
职能结构是把具有相同或相关的职业专长组织在一起。
分公司结构是由不同的业务单位或分部组成。
现代结构设计包括以团队为基础的结构(整个组织由工作团队组成);矩阵与项目结构(员工短期或持续地从事项目工作)和无边界组织(结构设计不受人为的边界限制)。
无边界组织既可以是虚拟组织,也可以是网络组织。
6.4 当代组织面对的设计挑战设计难题之一是如何保持员工之间的联系,这可以通过使用信息技术来解决。
另一个难题是理解全球差异对组织结构的影响。
尽管组织结构和战略在世界范围内具有相似性,但是组织内的行为是不同的,这将来影响某些设计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