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设计好课堂训练

合集下载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构建一个好课堂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构建一个好课堂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构建一个好课堂“好课堂”一直是教学管理者所关注的,也是教师所争取的,更是学生所期盼的,那么教师究竟怎样做才能构建一个好课堂呢?根据我的学习认识和感悟,想从以下五个方面与大家进行交流探讨:一、理想的教师是新课程标准下构建“好课堂”的关键新课程对教师的角色和学生的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教师已不再是居高临下的知识传授者,而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方式也由被动的接受式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

同时教学过程中师生应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要实现这些转变,我感觉新课程标准下构建好课堂的关键取决于理想的教师。

1、理想的语文教师应该具备高超的教学艺术。

语文是富有感染力的学科,如果说一个语文教师没有丰富的情感、没有优美的语言、没有应变的智慧,就不能驾驭课堂,就不能让孩子喜欢语文。

2、理想的语文教师必须吃透教材,了解学生。

教材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依据,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载体。

教师只有吃透教材,才能有效地解决教什么、怎么教、用什么方法教好的问题,提高教学的目的性和实效性,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二、“和谐”是新课程标准下构建“好课堂”的法宝和谐课堂具有感召力、凝聚力、创造力。

构建和谐课堂,对于学生的成长、教学质量的提高、学业负担的减轻、和谐校园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和谐课堂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谈论:1、和谐的师生关系。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把爱心奉献给学生、把微笑带给学生、把耐心留给学生;要置身于学生之中,要善于激发、赏识和鼓励学生。

这样和谐的师生关系弥漫在课堂上,学生的人格就会在宽松亲切的教学活动中得到健康成长,学生的思想也会在朋友式的切磋中日臻完善,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和生活的温馨。

2、和谐的同学关系。

和谐的课堂需要师生互动,也需要生生互动。

生生和谐在课堂上主要是通过合作学习机制实现的,学生的学习合作是通过建立学习小组,共同讨论、辩论、合作收集资料等方式进行的,并在此基础上达到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共识。

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方案

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方案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方案设计方案:数学课堂练习1. 目标:-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巩固和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2. 实施步骤:(1) 预习阶段:在课前布置相关预习作业,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提前预习和了解相关知识点。

(2) 课堂演示阶段:利用投影仪、黑板或白板等工具,对课本上的重点知识进行演示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 整体训练阶段:设计一些整体性的训练题目,通过学生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问题解答和讨论。

可以采用抢答、小组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个别指导阶段:针对学生掌握程度不同,进行个别指导。

对于较弱的学生,可以给予更多的提示和辅导;对于较强的学生,可以提出更深入的问题,并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和解答。

第1页/共3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 练习巩固阶段:设计一些针对性的练习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独立解题。

在完成后,进行讲解和答疑,纠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巩固阶段: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继续加强巩固和独立练习。

并在下次课堂上给予评价和反馈。

3. 设计要点和注意事项:(1) 题目的设计要贴近生活和实际问题,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设计时要有适当的难度和挑战性,既要让学生能够解答,又要有一定的难度,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解题过程的记录,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4) 在课堂讨论中,要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协作精神。

(5) 对于错误答案,要给予及时的纠正和指导,并就错误的原因进行适当的解释。

鼓励学生从错误中学习和改正。

(6) 在课堂结束之前,要进行课堂总结,对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和总结,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意见。

4. 效果评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利用小测验、期中期末考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初中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设计的途径

初中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设计的途径

初中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设计的途径初中数学课堂练习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技能、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为了使课堂练习更加有效,设计者应参考以下途径:1. 考察不同层次的内容:设计的练习应包含不同难度的题目,既有简单的巩固练习,又有较难的拓展题,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2. 知识点的延伸与应用:除了基础知识的训练,练习题还应涉及知识点的延伸和应用,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3. 多样性的题型:设计练习时应尽量采用多样性的题型,例如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解答题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

4. 实用性的问题:练习题应具有实用性,与学生实际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相关,使学生能够理解数学知识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意义,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5. 渐进式难度:练习题的难度应该有一个逐渐递进的过程,先简单后难,让学生逐步提高,建立起自信心。

6. 多样化的问题解法:在设计练习题时,应多样化地提供问题的解法,鼓励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7. 提供反馈和讲解:课堂练习完成后,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评价反馈,并对题目进行详细的讲解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8. 分层次的练习: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可以设计分层次的练习,提供给学生不同难度的题目,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一定程度的挑战。

9. 利用技术手段:在现代化的教学环境中,可以利用技术手段设计和制作练习题,例如使用电子练习软件、在线练习平台等,提高练习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10. 鼓励合作学习:在课堂练习时,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讨论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初中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设计应综合考虑题目的难度、知识点的延伸和应用、多样性的题型、问题解法的多样化、反馈和讲解的及时性、分层次的练习、技术手段的利用以及合作学习的鼓励等方面,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如何设计有效的数学课堂练习

如何设计有效的数学课堂练习

如何设计有效的数学课堂练习课堂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巩固新授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生动的、活泼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在这理念指导下教师必须进行多样化的练习设计,使小学数学练习着眼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掘学生学习潜力。

不过,这并非说练得越多越好,大搞题海战术。

尽管是熟能生巧,但如果尽训练一些机械重复的练习,于学习智能发展何益?所以,关键在于“精练”、“巧练”,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要多在练习的设计与练习的设计与使用上狠下功夫。

一、练习的设计要有针对性。

一个练习要使学生到达什么样的训练效果,目标一定要明确。

为此,练习应该密切围绕教学目标来构思,处处要从学生的发展上考虑,根据学生实际水平来设计。

把学生知识的薄弱环节作为练习设计的着眼点。

另外,练习的内容要相对集中,要抓住重点、难点和疑点,尽可能做到单项练习,不搞面面俱到。

至于那些生编滥造的题目或偏题、怪题应予舍弃。

为了避免练习的盲目性,一般地说,新授课练习应以基本题训练为主,练习和复习课,重在巩固和提高。

应多设计一些变式题和综合题目。

让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形成知识网络。

例如,在笔算除法教学中,为提高商的准确性和速度,可以设计试商的专项练习。

学习小数老师在设计练习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得不同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所以练习题既要有基础的题,也要有发展思维的题,这样适用不同的学生,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

例如,在教学“认识东南西北”后,针对学生将生活中的东南西北与地图上的东南西北容易相混,设计了这样的练习:1、看一看:让学生任选一处观察它的东南西北各有什么;2、说一说:你观察到了什么?3、画一画:将你所观察到的画在作业本上;这样的练习,既复习了生活中的东南西北,又巩固了图上的东南西北方向,更重要的是,将两者同时进行,使学生更清楚的明了生活中的东南西北方向是不会变的,而地图上的东南西北方向是人为制定的,只不过人们习惯于将上方定为北方。

新课程中课堂练习设计的困惑及其思考设置的问题都是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

新课程中课堂练习设计的困惑及其思考设置的问题都是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

新课程中课堂练习设计的困惑及其思考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新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每一节课的课堂练习,不仅是巩固知识、运用知识、训练技能技巧的手段,而且还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的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我们的教师怎样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呢?一.分析教材现状: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逐渐变得“活”了起来。

学习内容的开放,灵活,使学生的学习有了更多的“自由度”。

然而,在这些“热闹”的背后,我们冷静地思考一下会不难发现,许多教师都忽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即对数学练习设计的研究。

2005年7月,我市首轮课改实验班级参加了中考,在成绩的面前学生暴露了许多的问题。

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探究能力大大加强,然而审题能力、解题能力,特别是几何的逻辑推理能力及规范的书写格式都大大降低。

为此,笔者做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工作,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发现了新教材中课堂练习的几点不足。

1.部分课时课堂练习配备量偏少;如;八上”积的乘方”配备的练习”:[]A 判断下列计算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3362322)2(,)1(x x xy xy -=-= []B 2.计算: ()()()()332232102)4(;)3(;3)2(;3)1(⨯--ab a a 大部分学生5分钟就完成书本配备的这些练习,显然练习量偏少而缺乏挑战学生的题目;2.课堂练习的针对性不够强;有些地方学生理解含糊,容易疏忽,经常出现错误的题型没出现;如,七年级下册学生学习“8.1认2识不等式”,教材配备这样的练习:用不等式表示:(1)x 的3倍大于5;(2)y 与2的差小于1-;(3)x 的2倍大于x ;(3)y 的21与3的差是负数;(4)a 是正数; (4)b 不是正数。

学生易错的:“非负数”、“非正数”、“不大于”、“不小于”这些不等关系没出现,不能反馈学生知识掌握的真实情况;3.教材上涉及的知识有的过于简化,而在练习、应用中却较难;如:一元二次方程实践与探索(一)配备如下练习:某商店准备进一批季节性小家电,单价40元.经市场预测,销售定价为52元时,可售出180个;定价每增加1元,销售量将减少10个.商店若准备获利2000元,则应进货多少个?定价为多少?(1)本题如何设未知数较适宜?需要列出哪些相关量的代数式?(2)列得方程的解是否都符合题意?如何解释?(3)请你为商店估算一下,若要获得最大利润,则应进货多少?定价是多少?因为二次函数还没学习,90%的同学都不会用配方法来解这一题的第(3)习题;4.教材的知识体系编排跳跃性较大,不利于学生系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如几何知识的编排,三角形的全等放在初二下上,不利于学生初一、初二上学习旋转对称、等腰三角形,勾股定理、四边形的认识等;5.教材让学生动手、思考、探索、合作的机会多,如教材中的“问题、回忆、观察、思考、联想、探索、归纳、讨论、想一想、做一做、试一试以及及课题学习”,学生能领略到知识的产生过程,但是对于数学教材来说,其科学性、趣味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却不一定是人人都能理解和接受的;总之,新教材为我们带来了欢喜也带来了忧。

课堂训练设计案例分析

课堂训练设计案例分析

( )这 三种 物 质 的 溶解 性 分 别 属 于哪 种情 况 ? 1
维普资讯
20 0 8年 . 7期 第
教 师 论 坛
为 什么 ?
( )这 三种 物质溶 解度 的 变化 和温 度变 化之 间 2
()M点的含 义 是— 2
的溶解度 。

中图 分 类 号 :G 3 . 6 38
文 献标 识 码 :B
课 堂训 练是 教学 过程 的重 要组 成部 分 ,它贯 穿 整 个教学 过程 ,好 的课 堂训练 设 计不 仅有 利 于学生 巩 固已学知识 ,还 能帮 助学 生 实现 知识 与方 法 的迁 移 :不仅有 利于学 生建 立 化学 概念 ,还 能 帮助学 生
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 ,以 《 溶解度 》一节的课 堂
训练 为例谈 一点 做法 :
1 准备性训 练
实 验 2 相 同 温度 下 , :
都至 饱和 状态 。
4 g 中 加 入一 定 质 0水
在 学 习新 知识 前 ,应根 据新 学 知识所 必 要 的基
础 以及 学生 的认 知特 点 设计 新 课 前 的准 备性 训 练 ,

( 在— — ℃时 ,A 3 ) 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 物质
f)将 A物 质 的 不饱 和 溶 液 转 变 成 饱 和 溶 液 可 4
有 什么关 系 ?
( )能否把 这三 种物 质 的溶解 度 随温 度变化 的 3 趋 势画 出来 ?以小组 为单 位讨 论 方案 。 ( )交流 方案后 ,分别 画 出三种 物质 的溶解 度 4
正 确是 ( ) A 饱 和溶液 在一定 条件 下可 以转变 为不 饱 和溶 .

思 考 :比较 实验 条 件 ,并讨 论 能 否在该 条件下

课堂练习的实施方案

课堂练习的实施方案

课堂练习的实施方案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够帮助学生巩固
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然而,要想实施一套高效的课堂练习方案,需要教师们在设计、组织和评价上下功夫。

下面,我将就课堂
练习的实施方案进行一些探讨。

首先,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
习需求。

练习内容应该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呼应,既要符合教学大纲
的要求,又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
练习题目的设置要多样化,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以满
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

其次,教师在组织课堂练习时应该注重引导和激励学生。

在布
置练习前,可以先对练习内容进行适当的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明确
练习的目的和要求。

在学生进行练习时,教师可以适时地给予指导
和帮助,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练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奖励机制,激励学生认真对待练习,提高他们
的学习积极性。

最后,教师在评价课堂练习时应该客观公正,注重综合评价。

评价不仅仅是对学生答案的批改,更应该关注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思维能力。

可以采用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同时,评价结果要及时反馈给学生,让他们清楚自己的不足之处,以便及时调整学习方法。

总之,课堂练习的实施方案需要教师们在设计、组织和评价上下功夫,注重引导和激励学生,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课堂练习在教学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节奏训练方法6篇

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节奏训练方法6篇

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节奏训练方法6篇第1篇示例: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节奏训练方法音乐在小学教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更可以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而在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节奏训练,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音乐听觉能力、表现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节奏训练方法。

一、运用打击乐器进行节奏练习小学音乐课堂中通常会配备一些简单的打击乐器,比如小军鼓、木鱼、铃鼓等。

老师可以通过敲打这些乐器的方式,引导学生跟随节奏做出相应的动作和声音。

老师可以先敲击一定的节奏,然后让学生模仿并加以延长或缩短,培养学生对节奏的感觉和掌握能力。

二、利用口语节奏加强训练除了打击乐器外,口语也是进行节奏训练的好方式。

老师可以编排一些简单的口语节奏,比如“咚、咚、咚、咚、啪啪啪”这样的口语节奏,然后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重复几遍,通过口语的反复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节奏。

三、利用游戏形式进行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老师可以利用各种游戏形式进行节奏训练。

通过“击鼓传花”这样的游戏,让学生在听到鼓声停下的时候,停止自己手中的鼓击,从而训练学生对节奏的敏感度。

又如,通过“模仿游戏”或“随机游戏”等形式,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下感受和掌握节奏。

四、配合音乐作品进行节奏训练在节奏训练中,老师可以选择一些简单而富有节奏感的音乐作品,如民谣、流行音乐等,引导学生跟随音乐的节奏进行打击乐器演奏或口语表达。

通过配合音乐作品进行节奏训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音乐节奏。

五、进行体验式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老师可以利用一些常见的日常生活节奏情境进行体验式的节奏训练。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模仿走路时的脚步声、雨滴击打窗户的声音等,让学生通过身体的感知来表达和感受不同的节奏。

六、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在进行节奏训练的过程中,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通过分工协作来完成一些复杂的节奏任务。

课堂练习的形式

课堂练习的形式

课堂练习的形式
1、迁移型练习
在讲过例题之后,仿照例题的形式,稍作更换,另拟题目,让学生练习,以培养其举一反三的能力。

2、诱导型练习
进行新课前,估计学生会碰到的困难,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些诱导性练习,使学生通过练习得到启示,减少理解新知的难度。

3、发散型练习
针对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探求不同的解法,这种练习,对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很有好处。

4、对比型练习
对一些貌似质异问题,学生在解题时,稍有疏忽便会发生错误。

为区别异同,提高学生的分析辨别能力,教师可设计对比型练习。

5、题组型练习
将具有一定联系的知识设计成题组,让学生集中练习,使学生从练习中发现知识间的联系与规律,进而强化所学知识。

6、纠错型练习
建立纠错作业,要求学生抄出做错题,划出出错点,注明出错因,写出正确答案。

7、探究型练习
布置有探究价值的题目,让学生通过课下查资料、搞社会调
查、问老师、与同学合作攻关等方式,来培养学生探究性自学能力。

8、综合型练习
在单元或期中、期末复习阶段,注意设计些综合性的题目,尽可能多地覆盖已学知识点,使他们通过综合练习,发现漏洞,及时补救,并通过综合训练,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

如何设计好数学课堂练习题

如何设计好数学课堂练习题

如何设计好数学课堂练习题
新课标告诉我们:学以致用是数学的一个基本特点。

学生能用书本中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是最基本的要求。

这就是需要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精心设计练习题,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

在引入新知识、学习新知识、巩固新知识三个阶段精心设计练习题,就能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一、引入新知识时,练习题应是准备性的,是为激发求知欲铺路架桥的
教学中,要善于根据生产、生活实际中的一些具体例子来设计一些练习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数学教材的编排都是这样的:以实际问题入手,引发学生探求欲望,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对于新旧知识衔接比较紧密的,要抓住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产生知识的迁移。

二、学习新知识时,练习题应带有专项训练性
在讲完例题之后,学生对新的概念、法则、定义、性质等技能技巧还不是很熟悉,这时选择的练习题应针对新知识的重难点和关键,而不是学生已经熟练的知识技能,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起到强化新知识的作用。

三、巩固新知识时,练习题应是基本的、有提高性的
这是课堂练习的主要部分,要求有坡度、有层次,题型要多样,练习的形式也要多样:开始选择一些模仿性的习题,使学生顺利运用新知识,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然后,题型强度要变,由简单到复杂,引导学生分析思考。

如:学完统计图以后,可以安排学生到身边的工厂去调查,安排练习题为“设计统计图作为调查结果”。

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总之,作为一个数学教师,练习题要精心设计,不能过多过滥,陷入题战术,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而是要精、要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提高数学课堂练习效果的几点思考

提高数学课堂练习效果的几点思考

提高数学课堂练习效果的几点思考胡俊要提高课堂练习的效果,教师在备课中就要对练习的形式、练习内容、练习难度、练习数量、练习在课堂教学环节的切入点、练习反馈形式进行精心设计,这是提高数学课堂练习效果的前提。

一、教师应对课堂练习的题目认真筛选设计,遵循以下原则:1、题型要丰富,具有代表性。

例题、练习题、反馈题等,要选择具有时代明显、思维训练有效、方法灵活、典型且有代表性的题目。

2、所选择的题目宜精不宜多,使学生题做得少,但收获很多。

3、练习题设计要注意形式新颖、有梯度。

从班级学生实际出发,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设计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习题,以中等学生为着眼点,面向全体学生配备好“必做”题和自选练习题,力求使好、中、差学生都有所获。

4、练习设计也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创设情景,提高学习的兴趣。

如富有创意、形式新颖、内容联系实际并有一定趣味的练习,一定能让学生乐此不疲,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从而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

二、课堂练习形式要多样式机械单调的练习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采取多种多样的练习方式,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1、针对性练习。

这是针对教学中的难点、重点问题增加的一种练习,便于攻其一点,逐步强化。

每节课都有它既定的教学目标,所以教师应该围绕教学目标,有针对性的设计课堂练习,精选精炼,有效的掌握重点,攻克难点。

2、判断性练习。

这是为了检查学生的知识缺陷。

查出学生认识过程中致错症结而设计的一种练习,这种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分析综合能力。

3、匹配性练习。

这种练习的目的是用以考查学生对有关知识的全面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比如我们可以选择一本难度适中的参考资料给学生,但不完全做,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做,题目不要选择太多,但是能够渗透整个教学的内容,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4、操作性练习。

动手操作是符合初中生心理、生理发展的特点的。

这种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和巩固知识,发展各种能力,培养兴趣。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思路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思路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思路李宣德(仁怀市城南小学,贵州遵义564500)摘要: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练习的设计应是集生活内容、德育教育、计算巩固、逻辑拓展为一体的综合教学活动。

必须更多的关注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其不应是课堂教学的附属!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更多的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体验性,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数学;理念;创新;课堂练习一、以生活为源泉设计作业,提倡作业生活化,揭示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生活味浓”是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练习题的一个重要特点。

教师应把生活实践当做学生认识发展的源泉,把数学习题设计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这些来自于实际生活中的鲜活的数学事例中,体会和感受到学习数学是有用的,是快乐的。

如学生熟悉的家庭生活环境、校园、赶集采买等无处不在,都可以成为习题的情境;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手心、手背”“石头、剪子、布”、“划单双”等也可以成为习题的内容。

这样的设计,既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有了更好的依托,又让学生在自主选择中增强了练习的乐趣,更多地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如《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中的例题,二年级四个班的小朋友排队准备分乘两辆汽车前往博物馆参观。

各班的班牌上写着二(1)班36人,二(2)班30人,二(3)班35人,二(4)班34人,这时教师可以告诉大家两辆车都限坐70人。

请同学们算一算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不唯一的,在学生列出算式弄清算理后集中讨论这个问题。

二(2)班和二(4)班的小朋友可以合乘一辆车吗?为什么?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会了100以内加法的算理,还对加法的含义有了深入的理解,渗透了“优化组合”的数学思想。

经过教师智慧的闪动,使这一个数学题耳目一新,产生的效果也是天壤之别。

体能课课练策略

体能课课练策略

体能课课练策略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阶段设计训练项目,逐步提高学生的体能水平。

以下是几个有效的策略:
耐力训练:通过有氧运动如长跑、快走等,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和耐力水平。

在训练过程中,可以采用间歇性训练法,例如快跑一分钟后进行慢跑一分钟,重复进行多次,以提高学生的耐力和速度。

力量训练:通过抗阻运动如举重、俯卧撑等,增加学生的肌肉力量和爆发力。

在训练过程中,可以采用分组训练法,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进行不同的力量训练动作,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力量水平。

柔韧性训练:通过拉伸、瑜伽等运动,提高学生的关节灵活性和柔韧性。

在训练过程中,可以采用动态拉伸法,即在进行运动前进行动态拉伸,以预防运动损伤和提高肌肉的柔韧性。

协调性训练:通过各种协调性练习如平衡木、单脚跳等,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平衡感。

在训练过程中,可以采用变向训练法,即让学生在运动中不断变换方向,以提高身体协调性和反应速度。

鼓励参与:在体能训练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表扬和奖励表现优秀的学生,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训练效果。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身体状况和体能水平,根据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总之,体能课课练策略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阶段设计,注重多样性训练和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体能水平的目标。

教案设计中的课堂练习和巩固复习

教案设计中的课堂练习和巩固复习

教案设计中的课堂练习和巩固复习教学是一项复杂而且全方位的任务,而教案设计则是实施一堂优质教学的关键。

在教案的设计过程中,课堂练习和巩固复习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通过合理安排这两个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讨教案设计中的课堂练习和巩固复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设计这两个环节。

一、课堂练习的重要性课堂练习是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机会巩固学习内容的重要环节。

通过课堂练习,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1. 提高学习效果课堂练习可以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通过实践操作、思考问题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这种主动学习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2. 检测学习进度通过课堂练习,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检测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学生也可以通过练习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补充和纠正错误。

3. 强化学习记忆课堂练习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学习记忆。

通过重复练习和运用知识,学生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巩固复习的重要性巩固复习是教学的最后环节,旨在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巩固学习成果。

1. 深化理解巩固复习可以帮助学生将已学知识与之前的知识进行关联,形成知识体系。

通过多次复习,学生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

2. 培养思维能力巩固复习能够提供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通过复习过程中的思辨和思维训练,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3. 确保学习成果巩固复习可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反复回顾和练习,学生可以增强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程度,避免遗忘。

三、课堂练习和巩固复习的设计原则在教案设计中,课堂练习和巩固复习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 与教学目标相一致课堂练习和巩固复习的内容应与教学目标相一致,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2. 有层次性课堂练习和巩固复习应分为不同层次,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地设计,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如何提高课堂练习的效果

如何提高课堂练习的效果

如何提高课堂练习的效果课堂练习是数学教学的严重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严重途径,也是教师获得反馈信息的桥梁,教学的成就与练习的成就有很大的关联。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创造地精心设计练习题。

现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一、关键知识要重点练习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前后知识联系很严紧,新知识的产生往往是旧知识的发展,因此,练习中要抓住知识发展中出现的关键地方,作为重点进行练习,这样既使学生学到的新知识得到巩固,又能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如教学“小数除法”时,它所涉及的“商不变的性质”、“移动小数点位置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学生都已经学过。

因此练习时重点放在“确凿找商的小数点的位置”上,这样既可在无限的时间内做大量的练习,又能使学生巩固所学新知。

二、易混淆的知识要对比练习不少习题结构、形式相似,学生简易发生混淆现象。

因此练习时要有针对性的对比训练,加深对知识的辨别、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思维的确凿性。

如:①2个a相加②2与a相加③ 2个a相乘④ 2与a相乘学生练习过多次,可是效果往往不太好,怎样才能在他们的脑子里留下清撤的印记呢?在跟学生的交谈中我才发现原来这些概念的细微差别并没有被学生所内化。

我尝试了让学生自己出题练习的办法,在引导学生理清其中例外的数量关系并正确解答后,要求每个学生把题中的“a”改成一个自己喜欢的数字,通过模仿编出4道题给同桌解答。

学生在开始出题时出现了重复出题以及遗漏而自己却并未发觉的问题,这也就暴露出学生并没有很好地把握这4道题字面上的细微差别以及概念上的本质例外,但是之后通过不断修正,对比、讨论,使学生在出题中完成辨析,在出题中自悟,从而理解了知识,达到了应有的效果。

因此,在教学中遇到学生比较含混的数量关系时,教师应经常性地加强对比训练,以比促思,使学生深入领会其间例外的数量关系,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互逆知识要同时练习数学知识中存在着许多互逆关系,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正向思维,还要让学生能逆向解答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如何设计有针对性的课堂巩固训练活动

如何设计有针对性的课堂巩固训练活动

如何设计有针对性的课堂巩固训练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课堂巩固训练活动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它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如何设计有针对性的课堂巩固训练活动,使其更加有效,是每位教师都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首先,针对性是设计课堂巩固训练活动的核心要素。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巩固训练活动。

例如,如果学生在某个知识点上存在困惑,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个知识点。

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兴趣,设计不同难度和类型的巩固训练活动,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其次,巩固训练活动应该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挑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使他们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因此,教师在设计巩固训练活动时,应该注意适度增加难度,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面对一定的挑战。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此外,巩固训练活动应该注重思维训练。

在现代社会,解决问题的能力比掌握知识更加重要。

因此,教师在设计巩固训练活动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思维导图、逻辑推理和创造性思维的练习题,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另外,巩固训练活动应该注重反馈和评价。

及时的反馈和评价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出不足之处,并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因此,教师在设计巩固训练活动时,应该设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并提供准确的反馈和评价。

可以通过批改练习题、讨论和小组展示等方式,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评价,帮助他们不断提高。

最后,巩固训练活动应该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学生在课堂上已经接受了大量的知识输入,如果巩固训练活动过于枯燥乏味,学生可能会失去兴趣。

因此,教师在设计巩固训练活动时,可以增加一些趣味元素,如游戏、竞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教案中如何设计教学实技能训练活动

教案中如何设计教学实技能训练活动

教案中如何设计教学实技能训练活动教学实技能训练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际技能水平。

因此,在设计教案时,合理安排和设计教学实技能训练活动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教案中如何设计教学实技能训练活动的一些方法和要点。

一、制定明确的技能训练目标在设计教学实技能训练活动前,首先要明确技能训练的目标。

技能训练目标应该具体明确,能够衡量学生在活动中是否达到预期的技能水平。

例如,在教授学生如何制作蛋糕的教学实技能训练活动中,目标可以是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个美观、口感良好的蛋糕,或者能够熟练运用烘焙工具和技巧。

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资源在设计教学实技能训练活动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资源。

教学方法应该能够促进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如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模拟实验等。

同时,还需要准备相应的教学资源,如教学工具、教材、实验器材等,以支持学生的实际训练和实践操作。

三、分解技能训练过程为了让学生能够逐步掌握技能,设计教学实技能训练活动时需要将技能训练过程进行分解。

将技能训练分成多个小步骤,并按照难易程度逐渐推进,有助于学生逐步积累和提高技能。

同时,为每个步骤设置明确的操作指导和示范,确保学生能够清楚地理解和掌握每个步骤的要求。

四、提供实践机会和反馈教学实技能训练活动要求学生进行实际的动手和操作,因此需要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

例如,在教授学生如何画一幅油画的活动中,可以让学生每周进行练习,并提供艺术指导和指导意见。

同时,在学生完成每个训练步骤后,及时给予反馈和评价,鼓励和帮助学生改进技能,以达到更好的实际效果。

五、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在设计教学实技能训练活动时,需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

学生对于实际操作和动手实践往往更感兴趣,因此可以结合实际案例或真实场景,设计有趣和具有挑战性的活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

同时,通过给予学生适当的自主选择权和探索空间,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小学课前训练实施方案

小学课前训练实施方案

小学课前训练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小学生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群体,他们的身心发展需要得到全面的关注和培养。

课前训练作为学生日常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律性、健康意识和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小学课前训练实施方案,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成绩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课前训练的意义。

1. 培养学生的自律性。

课前训练可以让学生养成按时起床、按时到校的好习惯,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律性。

2.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通过课前训练,可以让学生在上课前进行一定的身体锻炼和大脑思维活动,使他们的身心状态处于最佳状态,更有利于学习。

3. 增强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意识。

课前训练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培养他们的健康意识,预防疾病。

三、课前训练实施方案。

1. 时间安排,每天早晨7:00-7:30进行课前训练,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影响学生的正常作息。

2. 内容安排,课前训练内容包括晨跑、晨练、晨读等多种形式,既注重身体锻炼,又注重大脑思维活动,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得到身心的双重锻炼。

3. 组织管理,学校老师和专业教练共同组织课前训练活动,保证训练的科学性和专业性。

4. 安全保障,学校要建立健全的安全保障机制,确保学生在课前训练中不受伤害。

四、课前训练的实施步骤。

1. 制定详细的课前训练计划,包括时间安排、内容安排、人员安排等。

2. 宣传和宣传,让学生和家长充分了解课前训练的意义和安排,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

3. 加强监督和管理,学校要加强对课前训练的监督和管理,确保训练的质量和效果。

4. 不断总结和改进,学校要及时总结课前训练的经验和不足,不断改进和完善方案,使其更加科学、合理。

五、课前训练的效果评估。

学校要定期对课前训练的效果进行评估,包括学生的身体素质、学习成绩、健康状况等方面,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六、结语。

课前训练是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设计好课堂的训练
没有训练就没有能力”,这是跟随马芯兰老师在数学教学改革实践中的深刻体会。

我们所说的训练,是指师生在课堂上的双边活动。

这种活动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到两点:一是深钻全套教材,将每一课的训练内容,都置于知识整体结构之中;二是全面深入地了解班级中每一位学生的知识水平,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的进度设计出训练的内容。

所以训练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要有新的突破
训练是以知识中最原始的基本概念为魂,以知识的内在联系为线,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再现。

在知识再现的过程中,对学生要有更新、更高的要求,使他们对旧知识有新的认识和理解。

这个“新”,蕴含着学生的一种新的学习能力。

二、要抓准关键
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给学生以恰到好处的“提示”。

这一“提示”,绝非是将新知识、新内容指点给学生,也绝非讲授;而是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朝着教师提示的方向去探索、去发现、去认识、去提高。

三、要设计精当
在课堂上,教师应有意识地设计问题的情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索、发现的机会,有充分思考、探索、研究的时间,使他们都能积极思维、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和创造性。

四、要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思考方法和见解,要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各自不同的思路,以及有哪些闪光的东西或较深的理解,教师从中得到准确的反馈,从而确定下一步训练的内容和方法。

五、要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为学生创造更多思考、争论的机会,充分发挥他们的内在潜力,促使他们不断地产生创造的欲望。

学生在不断探索发现的过程中,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若干次错误或不完善的思考。

教师则努力使他们在活跃的思维中,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现,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增长,数学能力随之逐步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