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学 第一章(1.1)
土地资源学 第一章 绪论.
1、支撑功能 2、养育功能 3、净化功能
四、土地的工程属性
土地的工程特性主要由地基承载力、 地下水、地形、水文等要素综合作用形 成。
土地工程特性的优劣直接决定作为 建筑地段的适宜性及限制性。同时,土 地工程特性也影响着工程项目的投资费 用。
五、土地的社会属性
(五)时间变化性
土地的时间变化又与空间位置 紧密联系,因为处于不同空间位 置的土地,它的能量与物质的变 化状况是不相同的。
(六)土地资源的再生性
土地是一个生态系统,土地资源具有 可更新性。在合理利用条件下土地的生产 力可以自我恢复,并不会因使用时间的延 长而减少,即 “治之得宜,地力常新”。 土地对于污染物也有一定的净化能力。
第三节 土地资源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一、土地资源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一)土地资源科学在资源科学学科中的地位
资源科学
综合资源学
区域资源学
部门资源学
(二) 土地资源学与土地科学的关系
1、土地资源学在土地科学学科体系中的位置
土地科学 或土地学
土地生态学 土地资源学 土地测量学 土地利用学 土地统计学 土地工程学 土地法学 土地信息系统 土地经济学 土地行政学 其他
3、 现代阶段
近来年,世界人口增长、资源短缺、 环境恶化与区域发展(PRED)问题,越来越 受到各国重视,土地资源研究的中心任务 也转移到研究人类活动与土地资源的相互 作用机制上。土地资源研究因此发展到了 土地资源生产潜力、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土地资源管理、 土地资源覆盖变化阶段。
重点与难点
土地资源有关概念 属性以及国内外研究动态
第一节 土地与土地资源的概念
2023年土地资源学重点归纳
土地资源学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1、土地旳概念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旳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旳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步还包括着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运用旳成果。
因此,它又是一种自然经济综合体。
详细包括下列几方面旳含义:1)土地是由土壤、气候、地形、岩石、水文、植被等自然要素互相作用、互相制约构成旳自然综合体,有其自身形成、发展和演变规律。
2)土地是一种垂直系统,具有一定立体空间,是岩石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和大气圈旳复合界面。
3)土地旳性质和功能(如土地合适性等)取决于各自然要素旳综合作用旳成果。
土地在其长期形成、发展、演变过程中,多种要素以不一样形式,从不一样旳侧面,按不一样程度,独立地或综合影响着土地旳综合特性。
4)土地是人类最基本旳生产资料和生存条件,具有社会经济属性。
它包括人类过去和目前对土地旳多种运用和改造旳成果,如农地、道路、居民点等等。
土地与土壤:土壤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原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处在永恒变化中旳疏松矿物质与有机质旳混合物。
从互相关系上看,土壤仅仅是土地旳一种构成要素,即土地包括土壤。
不过应当注意旳是,当土壤一旦被运用,即作为基本旳生产资料时,则必需同步考虑气候、地形、水文等构成土地旳诸要素,这就是人们一般所说旳因地制宜运用土壤,这个时候旳土壤实际上已经以土地旳形式发生作用。
从本质特性上看,土壤旳本质特性是其具有肥力,所谓土壤肥力是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营养条件及环境条件旳能力;而土地旳本质特性是生产力,它是在特定旳管理制度下,对某种(或一系列)用途旳生产能力。
土地与国土:国土系归某一种国家管辖旳地球上旳某一部分空间,即受一国主权管辖旳区域,广义包括一国旳陆地、河流、湖泊、内海、领海和它们旳下层、上空、还包括大陆架等。
由此可见,国土不单指土地,而是国家管辖旳地理空间,国土是比土地更为广泛旳概念。
2、土地资源旳概念“所谓资源,尤其是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期间、地点旳条件下可以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目前和未来福利旳自然环境原因和条件”。
《土地资源学》第一章
谢谢
土地资源学的学科体系
1
土地资源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到地理学、 土壤学、环境科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2
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土地资源的形成、分 布、数量、质量、评价、利用、保护和管理等方 面。
3
土地资源学的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调查、室内实验、 遥感监测、数学模拟等多种方法。
土地资源学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地、牧业用地、城市和工业用地等类型。
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
地域性
土地资源的分布受到地理位置、 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等多种因素 的影响,不同地区的土地资源分 布特点不同。
集中性
土地资源的分布具有一定的集中 性,某些地区由于自然条件优越 和资源丰富,成为土地资源密集 区。
动态性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自然 环境的变迁,土地资源的分布也 在不断变化。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挑战与对策
挑战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 这些挑战对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和生态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采取更加 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土地利用。
对策
为应对这些挑战,可以采取一系列对策措施,包括加强土地资源管理、推广节约 集约用地、促进科技创新、完善法律法规等。这些对策旨在提高土地资源的可持 续利用水平,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03
土地资源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土地资源的形成是自然和人文因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不同的土地资
源类型都有其特定的形成过程,需要经过数百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逐渐
形成。
土地资源的演变过程
土地资源的演变受到自然和人文因素的共同影响
自然因素如气候变化、地质运动等,人文因素如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等,这些因素都会导 致土地资源的变化。
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1.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物质、地形地貌、水文植被等再燃要素和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地的含义:①土地是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够成的自然综合体;②土地是一个垂直系统;③土地的性质和功能取决于哥自然要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④土地hi人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存条件,具有社会经济属性。
3.土地资源:指在一定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全部土地,或指当前可预见的将来对人类具有利用价值的全部土地。
4.土地与土壤的区别:⑴从相互关系来看,土壤仅仅是一个土地的组成要素。
⑵从本质上看,土壤的本质特征是其具有肥力;⑶从形态结构上看,土壤是处在地球分化壳的疏松表层,而土地是由地表上层的近地面气候(大气圈)、地表层的生物圈和土壤圈以及地下层的水圈和岩石圈组成的立体垂直剖面。
5.国土:是归入某一个归家管辖的地球上的某一部分空间,即受一国主权管辖的地域空间。
6.土地的特征:⑴土地的资源特性: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多功能性、有限性、不可替代性。
⑵土地的资产特性:商品特性、产权特性、增值特性、不动产特性。
7.土地与景观、环境的区别与联系景观:指土地的具体一部分,与土地存在外延上从属关系;土地侧重于社会经济属性,景观强调其美学、生态价值及长期利益。
环境是指环绕于人类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它们以实体或非实体形式存在。
景观是指构成人类环境的实体部分。
8.土地资源学:是资源科学和土地科学的重要分支科目,它是研究土地资源的类型与特征、数量与质量、调查与评价,以及开发与利用、治理与改造、保护与管理等诸问题的一门综合学科。
9.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内容(六个方面):①土地资源学基础理论研究②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类型③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④土地生产潜力与土地人口承载潜力⑤区域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⑥土地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10.土地资源学的研究方法:①(土地)系统分析方法②现代技术应用方法(3s技术:GIS;RS;GPS)③景观生态分析方法④社会经济分析方法。
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
土地资源学第一章绪论一、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土地是一种自然——经济综合体,具有自然和经济特性,将其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来阐述其资源特性和资产特性。
1、资源特性:(1)生产性是指土地具有一定的生产力;(2)区域性,受水热条件支配的地带规律性及地质地貌非地带性规律的共同影响和制约,使其空间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分异性;(3)动态性,不仅具有空间的差异性还具有随时间变化的特点;(4)可更新性,土地是一种可更新资源,表现在土地的生产力在合理利用的条件下可以自我恢复和维持,并不会因为连续应用而降低;(5)多功能性,土地是社会各种生活所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可被用于各种不同用途;(6)有限性,面积的有限;(7)不可替代性,其为不可替代资源。
2、资产特性:(1)商品的特性,可以进行商品的流通;(2)产权特性,具有明显的产权特性;(3)增值特性,其增值性取决于土地的稀缺性和人类对土地的不断改造利用;(4)不动产性,源于其空间位置的固定性和永久使用性。
二、土地资源学的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法;景观生态学研究方法;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社会经济分析方法。
三、土地资源学的发展方向和前景:1)土地资源调查和动态监测的技术服务体系建设;2)土地资源和资产的优化配置的基础性研究3)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与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综合研究4)生态脆弱地区的土地资源开发和保护研究;5)特殊土地的利用,开发和保护研究;6)土地利用的动态监测研究。
第二章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一、土地资源: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的气候地质地貌水文土壤生物等自然要素构成,同时又时刻受到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二、影响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分析:(1)光(太阳辐射),包括光照强度,光照长度,光照质量;(2)温(热量),热量资源,包括温度,积温,无霜期;(3)水(降水),水资源包括: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
三、土地资源的地貌地质要素分析:(1)地形地貌对区域土地资源的影响:海拔高度(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降水随海拔的升高先升高后下降),坡度(主要表现在土壤侵蚀、农田基本建设、交通运输、灌溉和机耕条件及建筑工程投资),地貌类型(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盆地);(2)土地资源的地质要素条件分析:地质条件主要表现在地表的岩性和矿物组成以及风化母质的性状。
土地资源学(王秋兵)
第一章 绪论
1.土地:地球陆地表面由气候、土壤、水文、地形、地质、生物及人类活动结果所组成的一个复杂的自然经济综合体,其性质随时间不断变化。
2.土地资源:指在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利用的土地。
3.土地的属性:分为资源属性,资产属性,生态属性,工程属性,社会属性,权属属性
7.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主要工作成果:县、乡(镇)、村各类土地面积的统计表;县、乡(镇)土地利用现状图、分幅土地权属界线图;县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 ,乡镇土地利用现状说明书;县、乡(镇)土地边界结合图表。
8.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程序:
A、准备工作——编写调查任务书、组织调查专业队、培训和试点、收集有关资料、准备仪器与工具
4.土地资源的价值:土地资源的天然价值——土地资源本身所具有,未经人类劳动参与的价值;土地资源上附加的人工价值——即劳动价值;土地资源的稀缺价值——土地资源的稀缺性,构成了与土地资源天然价值和劳动价值相联系却相对独立的另一类价值。
5.土地资源的价格:影响土地资源价格的因素——一般因素(行政因素、人口因素、社会因素、国际因素、经济因素)、区域因素(土地资源所在区域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个别因素(地块本身的条件和特征)。
? 原则:
? 选择土地分异特性的原则:①分异特性必须是对土地分类目的有重要作用的性状 ②分异特性应具有尽可能多的斜边特性 ③分异特性必须是土地对象本身的性状 ④分异特性必须是易于观测或获取的土地属性
? 应用土地分异特性进行土地分类应遵循的原则:①分异特性必须分类一个群体的所有个体 ②不同大区域的同一等级土地分类需要不同的分异特性 ③土地群体中同一分类等级的所有类别应使用相同的分异特性划分 ④分异特性逐级积累的原则 ⑤分异特性的重要性应与概括水平相当 ⑥分异特性的间隔应保证类别的均一性 ⑦分异特性的定量化
土地资源学 全套课件
1.4 我国土地资源基本状况
土地总量大,人均土地少 我国土地面积约为960万km2 ,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面积 仅为0.74hm2,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3。
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多,平地少 全国约有46.4%为山地,20%为丘陵,两者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 的2/3。
土地资源区域分布不平衡 我国东南部土地资源条件较好,耕地和内陆水域在这一地区分 布集中,而西北部则相对较差;我国一半以上的林地集中分布 于东北部和西南部地区,86%以上草地分布在西北部干旱、半干 旱地区。
土地资源类型的划分方法较多,目前主要 有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划分、土地资源的 生产潜力划分、土地资源的适宜性划分等。
2.2.2 土地利用类型及其特点
1.概念
所谓土地利用类型划分,是指对现有的土地利用状况,根
据其利用的方式、结构及其特征的相似性与差异性而进行同级
土地资源的类型分类(或归并)和土地资源类型分级。其结果,
2.2.4 中国的土地利用分类
县级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采用两 级系统,一级分为8类,二级分为46类,并可按实际 情况进行三、四级分类
城镇用地调查: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在1993年发布的 《城镇地籍调查规程》中制订了《城镇土地分类及 含义》。根据土地用途的差异,城镇土地分为10个 一级类,24个二级类。1991年颁布了《城市用地分 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分类采用大类、中类和 小类三层次的分类体系,共分为10个大类,46个中 类,73个小类。(P42)
(1)古代时期 夏代:《禹贡》 周代:《周礼》 春秋时期:《管子●地员篇》 (2)现代 1949年以前,我国的土地科学研究主要集中于土地利用
的调查与制图,而系统的全面的土地科学研究基本上属于 空白。1949以后,生产关系的根本改变和工农生产的迅速 发展大大推动了土地科学的发展。
土地资源管理资料-土地资源学整合板
《土地资源学》第一章:绪论1.土地、土壤、国土、景观、环境内涵辨析;2.土地的属性有哪些,并分别举例说明;3.土地最重要的属性、土地资源最本质的特性;4.土地资源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要素构成1.土地资源的自然构成要素有哪些?分别用哪些指标描述;2.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构成要素有哪些?分别用哪些指标描述。
第三章:类型1.土地类型、土地分级、土地分类、土地类型结构的概念;2.土地分级与分类的关系;3.土地类型结构定量描述指标有哪些?分别说明土地类型结构什么特征?4.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一级类和二级类的名称和编码。
第四章:调查1.土地调查的内容;2.土地调查的一般程序;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外业工作的内容和步骤;4.调查路线确定的原则:5.外业调绘工作的一般程序;6.土地资源调查报告的内容;7.今年7月20日在对铜山区汉王镇(H88099)土地利用现状外业调查时(1:10000底图),发现南旺村有一块图斑号为35的旱地发生了二起变化,一是架设蔬菜大棚一处(30m*50m),二是建房屋一间(4m*5m)。
请按规定在调查表中填写。
第五章 土地评价 1.土地资源评价的概念、类型 2.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经济评价、土地生产潜力的概念3.土宜、比配的内涵4.土地资源评价的程序和各步骤主要工作?5.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程序6.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方法7.土宜评价的步骤和内容? 8.土地生产潜力的评价思路和方法。
9.土地经济评价的步骤 10.土地利用项目经济评价的方法(毛利分析、现金流贴现分析) 11.城镇土地分等、定级的概念和区别 12.农用地分等、定级的步骤13.了解土地资源核算的基本方法 第六章 人口承载力1.AEZ 研究区域土地人口承载力的思路和步骤2.土地人口承载力的内涵3.为什么要进行人口承载力按行政区统计4.介绍一种土地人口承载潜力计算方法的思路和步骤第七章 土地可持续利用1.土地利用内涵;2.土地利用系统及系统分析方法;3.土地持续利用概念、内涵、原则;4.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思路?5.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中要注意的突出问题是?长度:米面积:亩No:93001变更前变更后马甸村42集体/21.0马甸村42—1集体/17.01421 4.01420.21416.2630.8630.8马甸村42—2集体21 4.0变更后图斑号地类代码量算面积平差后面积42—221 4.0备注填表人:李平调查人:李平审核人:王良长度:米面积:亩No:93002变更前变更后马甸村21集体148.4马甸村21—1集体52 2.01452 2.0马甸村21—2集体14 4.21453 2.2县福利厂21—3国有53 2.2变更后图斑号地类代码量算面积平差后面积21—152 2.0 2.021—214 4.2 4.221—353 2.2 2.2备注填表人:李平调查人:李平审核人:王良面积调查日期:1993年11月3日权属单位名称图斑号 权属性质地类代码面积权属单位名称图斑号 权属性质地类代码面积量算量算方法或计算公式网格法(同上)(同上)图斑21--1:县局(93)某某号文件批准农民个人建房占用2.0亩图斑21--3:县府(93)某某号文件批准征用2.3亩,用于建县变更前图斑变更后图斑地类变更部分地类代码调查日期:1993年11月2日附表一 土地变更调查登记表土地座落:徐家堡乡(镇)马甸村所在图幅号:J--50--139--(34)地类代码面积量算量算方法或计算公式A=长*宽马甸村于1993年3月1日将一块旱地改种果树;报乡批准面积附表一 土地变更调查登记表土地座落:徐家堡乡(镇)马甸村所在图幅号:J--50--139--(34)变更前图斑变更后图斑地类变更部分第八章土地保护1.土地退化与土地保护的内涵;2.如何正确理解土地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3.土地保护的前沿课题1、土地:地表的一个区域,其特点包括该区域垂直向上或向下的生物圈的全部合理稳定或可预测的周期性属性,包括大气、土壤和下伏地质、生物圈、植物界和动物界的属性,以及过去和现在的人类活动的结果,考虑这些属性和结果的原则是,它们对于人类对土地目前和未来利用施加重要的影响。
土地资源学重点归纳
土地资源学重点归纳(总4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土地资源学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1、土地的概念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时还包含着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
因此,它又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
具体包含下列几方面的含义:1)土地是由土壤、气候、地形、岩石、水文、植被等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的自然综合体,有其自身形成、发展和演变规律。
2)土地是一个垂直系统,具有一定立体空间,是岩石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和大气圈的复合界面。
3)土地的性质和功能(如土地适宜性等)取决于各自然要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
土地在其长期形成、发展、演变过程中,各种要素以不同形式,从不同的侧面,按不同程度,独立地或综合影响着土地的综合特征。
4)土地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存条件,具有社会经济属性。
它包括人类过去和现在对土地的各种利用和改造的结果,如农地、道路、居民点等等。
土地与土壤:土壤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处于永恒变化中的疏松矿物质与有机质的混合物。
从相互关系上看,土壤仅仅是土地的一个组成要素,即土地包含土壤。
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当土壤一旦被利用,即作为基本的生产资料时,则必需同时考虑气候、地形、水文等组成土地的诸要素,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因地制宜利用土壤,这个时候的土壤实际上已经以土地的形式发生作用。
从本质特征上看,土壤的本质特征是其具有肥力,所谓土壤肥力是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营养条件及环境条件的能力;而土地的本质特征是生产力,它是在特定的管理制度下,对某种(或一系列)用途的生产能力。
土地与国土:国土系归某一个国家管辖的地球上的某一部分空间,即受一国主权管辖的区域,广义包括一国的陆地、河流、湖泊、内海、领海和它们的下层、上空、还包括大陆架等。
土地资源学 第一章(1.1)
自然再生产过程,生产人类所需要的动植物产 品。 从工程建设角度看, 从工程建设角度看 , 土地可理解为建筑工程 的场所、承重受压的基础、坝堤等工程的材料 或物料,工程技术人员认识和区别土地的主要 依据是它的组成和性质,特别是它的力学性质 和物理性质等。 早期的地学观点, 早期的地学观点,将地球陆地部分、由泥土 和砂石堆成的固体场所称为土地;水面(包括 海洋、江河、湖泊、池沼等)、地上空气层以 及附属于地球表面的各种物质和能力,均不列 入土地范畴之内。 中华公共管理学习网
这一综合体的环境条件。 5.土地性质随时间不断变化 . 此外应该指出的是,土地作为一个自然经济 综合体,具有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变化的动力学 特征,是一个随单位时间变化的时空复合 (spatiotemporal synthesis)体,某一时段的土地性 质只是土地在随时间变化过程中的瞬间特定的 情况。因此,土地可以用以下数学函数予以描 述,即:
中华公共管理学习网 陆地是突出于海平面以上的部分,包括
内陆水域、滩涂和岛屿。将土地限定在陆地范 围,符合人们的一般认知和劳动习惯。 4.土地是一个立体的三维空间实体 . 按这一剖面的密度差异和性质的不同,可 分为三层,即以地球风化壳和地下水为主的地 下层;以生物圈和地貌为主的地表层;以近地 面气候为主的地上层。那些与土地特性无直接 联系的地上层(如高空气候)和地下层(如深层岩 石),并不包括在土地这一立体垂直剖面的范围 中华公共管理学习网 内,只是土地
近代地学的发展进一步深化了对土地的认 识。如皮克曼(Brinkman)和奥尔森(Olson)于1973 年将土地的概念表述为:土地是地球表面的某 一区域,它的性质包括这一区域之上和其下组 成生物圈的气候、土壤、地形、地质、水文、 动植物特性以及人类过去和当前活动的种种结 果,它的性质对土地当前和未来的利用有重要 影响。 从生态学观点看, 从生态学观点看, 土地是一个由气候、地 貌、岩石、土壤、植被、水文以及人类活动种 种结果组成的生态系统,与此同时,土地又是 中华公共管理学习网
土地资源学 第1章 绪论
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建立健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是当前我国国土资源管理的重大战略需求, 为此需要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控制线,构建节约资源和保护 环境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
资源调查与开发综合考察研究。
1.1 土地资源学的基本概念
1.1.2 土地资源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3. 土地资源学与土地资源管理学的区别
土地资源学和土地资源管理学存在着很多密切联系,又表现出侧重点的不同。 土地资源学研究土地资源的形成与演变,分类与分布规律,数量与质量评价,开发、利用、保护
与管理; 土地资源管理学研究土地资源的配置方式、经济关系和管理职能,包括基础管理、用地管理和措
1.1 土地资源学的基本概念
1.1.2 土地资源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2. 土地资源学在土地科学中的地位
土地资源学是土地科学中的基础科学,也 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它既研究土地类型土 地结构、土地演替等基础理论,又研究土 地数量、质量和权属调查,土地承载力、 适宜性和经济性评价,基本农田、生态保 护和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和设计,土地集约 利用上地可持续利用等技术方法,是土地 学科发展的重要支撑。
4. 土地资源的基本属性
土地资源的自然属性 1)土地数量的有限性 2)土地位置或空间的固定性 3)土地的不可替代性 4)土地的持久性 5)土地的生产性
土地资源的经济属性 1)土地供给的稀缺性 2)土地的可垄断性 3)土地用途的可转换性 4)土地的可改良性 5)土地利用的相互依赖性和外部
1.1 土地资源学的基本概念
1.2 土地资源学的基本框架
1.2.2 土地资源学的研究方法
土地资源学第1章——绪论
源部部长徐绍史在3月31日召开的全国国土资源系统党风
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发出了这样的感慨。(2010-08-24 人民网 )
15
16
人与土地
17
二、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对象
土地
土地资源
土壤
18
1.土地和土地资源的概念 (1)土地的概念
“土者,吐也,吐生万物” ——《说文解字》·许慎 “地者,万物之本源,诸生之根菀也” ——《管子校正》·管仲
的社会经济特性,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对土地资源的
利用和改造; 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土地还融入了丰富的情感。
10
诗歌欣赏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3
引言 课程简介
2. 课程主要内容
理解土地与土地资源的概念,土地资源的属性 了解土地资源的组成要素与区域分异 掌握土地类型、土地资源类型的概念、相互关系以及分类体系 掌握土地资源的自然适宜性评价与生产潜力评价方法
掌握土地人口承载潜力分析的方法及强调粮食安全的现实意义
掌握对土地可持续利用进行评价的方法 了解土地资源保护与整治中的相关概念
问题:
土地具有一定的生产力 自然生产力 劳动生产力 人类食物:88%耕地+10%草地供应。
98%食物由土地的生产性决定
37
问题:
适合生产什么? 能生产多少? 现实能生产多少? 将来能生产多少? 现实生产力(actual productivity of land):现实条件 下土地的生产水平。
土地资源学复习重点和答案
土地资源学第一章绪论1.土地与土壤、国土、景观的区别与联系(1)土地与土壤.土壤只能够产生植物收获的陆地疏松表层.①从相互关系上看.土地包含土壤②从本质特征上看.土地的本质特征是生产力.土壤的本质特征是肥力③从形态结构上看.土壤只是其地表层的一部分.土地是由地上层的近地面气候、地表层的生物圈和土壤圈以及地下层的地下水和岩石圈组成的立体垂直体。
(2)土地与国土国土是指一个国家所管辖的地球上的某一部分空间.即由一国主权所管辖的地域空间.广义包括一国陆地、河流、湖泊、内海和领海以及它们的下层和上空.还包括大陆架等。
国土是比土地更广泛的概念(3)土地与景观景观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质所构成的综合体表现。
①从属关系上.景观是土地的一部分②从内涵上.土地概念强调除自然属性外.更侧重于其经济社会属性;景观概念则代表了一种较为精细的尺度含义.更强调景观攻擂人欣赏的美学价值和景观作为复杂生命组织整体的生态价值及其带给人类的长期效益。
③景观具有异质性.与以均质型地块单元为基础的土地概念有本质区别。
2.土地资源的概念在当前或可预见将来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为人类所利用的土地。
3.土地的属性(1)自然属性①生产性②整体性③面积有限性④位置固定性和区域差异性⑤时间变化性⑥土地资源的再生性与非再生性⑦多用途性(2)经济社会属性(3个)①土地的社会性②土地的资产性a供给的稀缺性b位置的固定性和个体的异质性c使用的永久性和增值性d土地价格和价值的二重性e流通的特殊性③土地的权籍性a地权.土地所有权为核心的土地财产权的总和b地籍.记载土地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等基本情况的簿册。
地籍的核心是权属.是调处土地争执、恢复界址、确认地权的依据。
构成土地的三大基本要素.土地的数量、质量和权籍4.土地功能(8个)①养育功能.土地的本质属性是具有生产力②支撑功能.人类一切活动都附着于土地③资源功能.土地是一种综合的自然资源④资产功能.土地具有增值性.是重要的不动产投资对象⑤环境净化功能a.进入土地的污染物质在土体中通过扩散、分解等作用逐步降低污染物浓度.减少毒性。
土地资源学
土地资源学
第一章绪论
1.土地的概念:所谓土地是指地球表面陆地具有一定范围的地段包含垂直于它的所有生物属性,是由近地表气候地貌表层地质水文土壤动植物以及过去和现在人类活动的结果相互作用形成的物质系统。
2.土地资源的概念: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的土地。
3:土地的特性:
(1):自然特性:土地面积的有限性
土地位置的固定性
土地质量的差异性
土地永续利用的相对性
(2):经济特性:供给的稀缺性
用途的多样性
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土地的增值性
报酬递减的可能性利用方式的相对分散性利用后果的社会性
4:土地资源的特性
(1):土地的资源特性: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多功能性有限性不可替代性
(2):土地的资产特性:商品特性产权特性增值特性不动产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AO关于土地的概念 1.土地是综合体 . 土地在其长期形成、演变过程中,各种要 素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侧面,按不同的 程度,独立地或综合地影响着土地的综合特 征。在土地这个综合体中,土地各组成要素 都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土地的性质 和用途取决于全部组成要素的综合作用,而 不从属于任何一个单独的要素。
中华公共管理学习网
L=f(x,y,z,T) 其中, 、 、 为三维空间坐标 为三维空间坐标, 为时间 为时间。 其中,x、y、z为三维空间坐标,T为时间。 总之: 可将其简述为: 总之 : 可将其简述为 : 土地是地球上由气 土壤、 水文、 地形、 地质、 候 、 土壤 、 水文 、 地形 、 地质 、 生物及人类活 动的结果所组成的综合体, 动的结果所组成的综合体 , 其性质随时间不断 变化。 变化。
中华公共管理学习网 陆地是突出于海平面以上的部分,包括
内陆水域、滩涂和岛屿。将土地限定在陆地范 围,符合人们的一般认知和劳动习惯。 4.土地是一个立体的三维空间实体 . 按这一剖面的密度差异和性质的不同,可 分为三层,即以地球风化壳和地下水为主的地 下层;以生物圈和地貌为主的地表层;以近地 面气候为主的地上层。那些与土地特性无直接 联系的地上层(如高空气候)和地下层(如深层岩 石),并不包括在土地这一立体垂直剖面的范围 中华公共管理学习网 内,只是土地
这一综合体的环境条件。 5.土地性质随时间不断变化 . 此外应该指出的是,土地作为一个自然经济 综合体,具有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变化的动力学 特征,是一个随单位时间变化的时空复合 (spatiotemporal synthesis)体,某一时段的土地性 质只是土地在随时间变化过程中的瞬间特定的 情况。因此,土地可以用以下数学函数予以描 述,即:
近代地学的发展进一步深化了对土地的认 识。如皮克曼(Brinkman)和奥尔森(Olson)于1973 年将土地的概念表述为:土地是地球表面的某 一区域形、地质、水文、 动植物特性以及人类过去和当前活动的种种结 果,它的性质对土地当前和未来的利用有重要 影响。 从生态学观点看, 从生态学观点看, 土地是一个由气候、地 貌、岩石、土壤、植被、水文以及人类活动种 种结果组成的生态系统,与此同时,土地又是 中华公共管理学习网
中华公共管理学习网
2.土地是自然经济的产物 . 人类的经济活动可以改变土地组成要素(如 土壤、植物、水文等)的性质,从而影响土地的 功能和用途。因此说土地是自然经济综合体, 它包括人类过去和现在的生产活动成果及其社 会经济关系,这是土地不同于其它自然体的重 要方面。 3.土地是地球表面的陆地部分 .
中华公共管理学习网
第一节:土地与土地资源的概念
一、土地的概念 土地是我们经常遇到的术语,但是对于土地 的科学定义,目前尚无统一的认识,不同学者 从不同学科角度对土地有多种不同的表述: 从农业生产的角度看, 从农业生产的角度看,土地是一种最基本的 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是生产基地、劳动场所和 劳动对象,土地以自身理化性质参与农作物的
中华公共管理学习网
第一章:绪论
重点提示 一:土地、土壤、国土、土地资源的概念。 二:土地与与壤、土地与国土、土地与景观概 念的辨析。 三:土地的特性(资源特性、资产特性、生态 特性、工程特性、社会性、权属特性)。
中华公共管理学习网
四:土地资源学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五:土地资源学研究的目的、内容、特 点、理论、方法。 六:国内外土地资源学发展概况、研究 趋向、研究任务。
中华公共管理学习网
按照土地法学的研究对象和工作内容,土地 是社会关系和经济关系的某种综合体。它包 括土地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等经济关系, 也包括一系列在土地调查、开发、利用、整 治、保护、建设等活动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 系。当土地体现某种经济关系时,土地是一 种不动产,可作为长期信用的担保品或抵押 品;谁占有土地,即谁具有对它的权利,就 等于具有物质财富,所有者就可凭借其对土 地的所有权获得收益。
整个地球更大系统的自然环境要素,土地是 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的输入与输出及物 质交换转移得以实现的基础,是储存库和供 应站。 经济学家的观点看:马歇尔认为,土地是 经济学家的观点看: 指大自然为了帮助人类,在陆地、海上、空 气、光和热各方面所赠与的物质和力量;伊 利认为,经济学上的土地是侧重于大自然所 赋予的东西;马克思认为,经济学上的土地 是未经人的协助而自然存在的一切劳动对象
中华公共管理学习网
自然再生产过程,生产人类所需要的动植物产 品。 从工程建设角度看, 从工程建设角度看 , 土地可理解为建筑工程 的场所、承重受压的基础、坝堤等工程的材料 或物料,工程技术人员认识和区别土地的主要 依据是它的组成和性质,特别是它的力学性质 和物理性质等。 早期的地学观点, 早期的地学观点,将地球陆地部分、由泥土 和砂石堆成的固体场所称为土地;水面(包括 海洋、江河、湖泊、池沼等)、地上空气层以 及附属于地球表面的各种物质和能力,均不列 入土地范畴之内。 中华公共管理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