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培养孩子的动手创新能力——能干的小手手教案
现在的社会中,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人。
然而,要想让孩子具有这种能力,要从小培养他们的动手创新能力。
一款名为“能干的小手手教案”的教育工具,将帮助您轻松地达成此目的。
该教案适用于3-6岁的孩子,旨在通过将手脑动作原理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们在创造性解决问题和创造新事物的过程中减轻压力,建立自信,并提高其天赋及技能。
我们的目标是让孩子们成为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创造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
学习计划分为五个阶段,每个阶段涵盖一个主题,主题包括为生活所需的基本家居用品,如灯,简单的玩具,桌子等。
其余的主题则包括音乐类、艺术类、语言类等。
下面我们以制作一盏小夜灯为例,来具体讲解“能干的小手手教案”带给孩子们的益处。
孩子们将学习如何使用橡皮泥、彩色界面、LED 灯等材料制作夜灯。
这不仅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了材料的使用,同时还能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在制作过程中,孩子需要认真观察教练,同时还要借助自己的想象力,尝试不同的造型和设计,这促进了孩子们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这个过程还可以帮助孩子们认识到每个小细节都很重要。
除了简单地处理材料和工具之外,孩子还需要注意所有的细节和注意事项,例如电线是否正确安装,电池放置是否正确。
这样的细节有助于培养孩子辨别事物的能力,并理解正确性和实际性的重要性。
制作完成后,孩子们将会学习到灯光的基本知识,并了解光的表现,进而了解到光与颜色之间的互动。
他们还可以学习如何设计周围环境来衬托夜灯的效果,从而培养孩子们的审美感受。
在此过程中,孩子们的团队精神也得到了很好的提高。
他们在小组之间分享想法,并帮助彼此在阴影中调整和控制颜色强度。
孩子们被要求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夜灯,这将帮助孩子们建立创新思维、有效沟通和协作组织的重要技能,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能干的小手手教案”所带给孩子的益处多不胜数。
它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开心、丰富的学习体验,提供了丰富的动手练习及增强孩子的创造力的方法,同时还提供了一种培养孩子们合作和自我表达的方式。
主动参与,快乐学习——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习惯的培养
上 。低年级孩子年龄 小 , 其思 维 以感性认 识 为主, 在低 年级 实施 “ 手实 准确 , 动 都直接影 响到学生 的思 维。只有操 作的程序 符合学 生的认知规律 。
践 ” 让 学 生 在课 堂 上 亲 手 动 一 动 , 易 吸 引 学 生 的 参 与 。胜 过 老 师 一 遍 又 操作准确到位 , , 容 才能促进学生思 维的发 展 , 有利 于学生知识 的获取。低年
【 关键 词 】数 学教 学 动 手操 作 操 作 程 序
四 、 计好 操 作 程 序 设
动手实践已成 为教学 中大力提倡 的重要 学 习方 式之一。落 实到课堂 上, 更多的是动手操作 。苏霍 姆林斯基 曾说过 , 儿童的智 慧在他 的手指尖
操作过 程是个动态的过程 。 操作顺序 的先后, 操作是否流畅 。 操作是否
如何解决这些 问题 , 让动手 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真正做 到有 效, 在教学 实践 中我总结
了几 条 经 验 。
一
一
听, 即认真倾听老师提出的操作要 求及 规则。为使学生的操作达到
、
培 养 良好 的操 作 习惯
有效 , 老师首先要提醒学生注意 听好要 求, 遵守操 作规则 , 必要时教 师要作 出示 范 。 二动, 即按要求动一动, 摆一摆 。要求提 出后 。 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去 给
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 。 开展操作 活动 中. 在 学生的一 些不 良习惯 会
尽可能地让学生有充分的体验 。 浪费掉好多时间 , 直接影 响操作的进程和结果 。我们经 常会 发现 在操作活 操作学具 , 三想 , 主要是让学生想一想 , 怎样 更明白地把 自己的想法展示出来。 动 中, 学生特别地兴奋 , 导致课 堂纪律 失控 , 原本 设计得 好好的课 堂, 阵 一 四说 , 即展 示操 作 过 程 。 在 充 分 地 动 手 操 作 过 后 . 学 生 把 自 己的 想 让 乱 哄哄的活动后 。 什么也没学到 。 结果适得其反 。 法 、 法 。 过 演示 、 绍 展 现 给 大 家 。 做 通 介 因此 , 必须要让学生养成 良好的操作习惯 。 五再 动 , 即再体 验 。由于学 生 的理 解 层次 不一 样 。 出现 了多种 不 同 的方 法 。 1 操作前要听清要求 ; . 为了能面向全体学生, 让那些接受比较慢的学生也能逐步地完成相应的内化. 在 2 操作 时不慌 不乱 。 条有 理; 师或 同学 讲解 时. 暂停 操作 , . 有 老 要 认 得出基本方法后 , 再引领学生完整地经历一遍动手操作、 形象感知的过程。 真听 : 仍 以“ 9加几” 进位 加法 的计 算方法 的教学 为例 。 经过 第一次的教 学, 3 操作完成后 , . 要迅速收好学具等。 我们作了一些调整与 改进 : 1 给 予学 生充分 的时间去操 作学 具。 () 思考算 同时 。 要培养学生边操 作 , 边观察 , 边思 考的协 同活动能 力。当然, 这 法。即让学 生利用小棒 , 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摆一摆。( ) 2 展示操作过程 , 并 些好 习惯要靠平时的训练和严格要求。 通过再次经 历。 以验证。由于 学生的理解 层次不 一样 , 加 出现 了多种不 同 二 、 设 有 效 的操 作 情 境 创 的方法 。 为了能面 向全体学生 , 那些接 受比较慢 的学生也能 逐步地完成 让 小学生思维以具体形 象 为主, 教材 为学 生提供 了许 多实践 操作 的机 相应的内化 。 在得 出“ 凑十 法” 这一基本 方法后 , 引领 学生完整地经历一 再 会。 教师要重视学生操作 。 真正地放手让学生操作 。操作要到位 , 不能流于 遍动手操作 、 形象感知的过程。( ) 3 联系学具操作 的过程 , 理解。 凑十法 这 形式 。 让操作与思维联 系起来 , 让操作成 为培 养学生创 新意识 的源泉。让 算理。( ) 4 让学生用 自己 的语 言归纳 出计算 方法。在操 作小棒 的活动 新 知 识 在 学 生 操作 中产 生 , 创 新 意 识 在 操 作 中 萌 发 。 通过 学 生 的 操 作 , 让 中 。 生 的 思维 随着 操 作 和 顺 序 迁移 , 作 程 序 反 映 了 学 生 接 受 的 思 维 进 学 操 你会发现 。 学生也是一个创造者。 程, 反映了一定 的逻辑顺序 , 有序的操作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例 如 , 学 习 “ 几 的 进 位加 法 ” , 设 计 了 这 样 一 个 题 目: 磁 性 在 9加 时 我 在 五 、 时评 价 及 板上不规则地贴了一些小棒 图 , 让学 生动 脑想 。 动手摆 , 怎 样摆就 能使 同 “ 我们都知道 , 扎实有效的教学, 评价 一定是及时的。 因此 。 要培 养学 生 学 们 一 眼 看 出 一共 有 多少 根 小 棒? 这个 具 有 挑 战 性 的 问 题 一 提 出 . 上 激 的动手操作习惯 , ” 马 评价要跟上 , 时评价能 够使每一 位学生 更清楚地看 到 及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数学动手实践能力正是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充分地说明了数学动手实践能力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理解数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充分利用学生生活经验,让学生乐于动手实践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以活动为主线,突出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趣味性强,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重新从数学的视角审视这些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帮助学生主动结合自己数学的认知结构。
如在教学《秒的认识》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我这样设计活动。
(一)创设情景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想做个调查,你能用多长时间把红领巾系好?生:不到1分钟。
生:半分钟生:大约20分钟师:我们来比一比,好吗?系好以后要自己看一看用了多长时间,可以吗?(二)探究新知师:谁来汇报一下自己的成绩?生:15秒生:10秒生:9秒师:这位同学太棒了,你能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任务。
师;这里为什么用“秒”这个时间单位呢?生:因为“秒”比“分”要少。
生:因为用的时间很短.师:说的真好,计量最短的时间,常用“秒”这样的时间单位。
……以上的活动设计,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教师把枯燥无味的知识,用玩游戏的实践活动形式呈献给学生,激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感。
在这种情景中最容易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使学生在玩中求学,在学中求乐的氛围中想,做,说,获取新知。
二、建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动手实践学习新知的过程也是学生探究新领域的过程,在探究中,学生的新奇,促使学生去触摸,去感受,去猜测,然后采取不同的方式去论证,力求出现一个可能出现的结论。
浅谈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专 题 研 -- 7 , - J
谈 儆 年 组 数 教 亏 中 亏
~劲 强 能 的 馐 弄
一
文 f 低
寻
炙
蠢
魂
著 名心 理学家 皮亚 杰也 说 :儿 童 的 维是 从动 作 开始 “ 的, 切断动作与 维的联系 , 心维就 不可能得到发展 。 也就是 ” 说 , 童 的 理 解来 自他 们作 用 于 物 体 的活 动 。 学 数 学 的 学 习 儿 小 是 一 项 重 要 的智 力 活 动 , 小 学 生 往 往 缺 乏 感 性 经 验 , 们 最 而 他 深刻 的体 验萸过于 自 双 手实践过的东西 。 因此 , 要让学生动 手做数 学 , 特别是 低年级 的学生 年龄小 、 动 、 好 好奇心强 , 动手 操作容易 吸引学生 的参与 , 让学 生在课堂 - 亲手动一动 , } 二 胜过 老 帅一遍 又一遍地讲解 。 实践证明加强动手操作能力 的培养 , 是 提 高 深 堂 教学 效 率 的一 项 有 效 措 施 。 创 设 情 境 。 造动 手 操 作 的 课 堂 氛 围 营 《 课程 标 准 》 明 确 指 出“ 展 数 学 课 程 内 容 的 领 域 , 新 巾 拓 减 少 机 械 和死 记 硬 背 的 内容 , 强 实 践 性 、 作 性 和 探 索 性 ” 教 增 操 。 帅 要为 学生 的学 习创 设现 实情 境 ,让 学生 在这 样 的环境 巾 “ 数学, 做” 能使学生对所学 的知识有一个 内化 的过程 , 而这个 过 程就是学生将知识 “ 数学 化” 的过程 。低年级 学生的思维 以 具体 形象思维 为丰 ,动机 大都取 决于学 习内容是否有 趣 , 因 此 在教学过程 巾, 师应根据小学生 的认知特 点和数学知识 教 本 身 的 特 点 , 意 识 地 设 置 学生 动 手 操 作 的 情 境 , 学 生 通 过 有 让 动 手 、 腑 、 口 , 寓 教 于 乐 的环 境 中学 习 。 动 动 在 如, 征教学《 认识人 民 币》 一课 中 , 设计 了“ 我 步步高 小趟 市” 活动 , 分组 让同学拿 蓿 1冗 、 2元 、 = 、O 等 钱去 买物 5= 1 J 己 品 ,营业员” 回零钱 , “ 找 这样把“ 、 、 的教 学融入到生活 兀 角 分” 情 境之巾 , 在这过程 中不 断暴露数学 问题 , 又不断的解决数学 问 题 。 课 堂 也 因 此焕 发 了 生 命 。 二 、 掘 教 材 的动 手 因素 , 导 学 生 操 作 实践 挖 引 《 新课程标准》 指出:结合有关 内容的教学, “ 引导学生进行观 察 、 作 、 测 , 学 生会 进 行初 步 的 分析 、 合 、 操 猜 培养 综 比较 、 抽象 、 概 括 , 简 单问 题进 行判 断 、 即 , 步学 会 有 条 琊 、 根 据地 思考 对 推 逐 有 问题。” 在教学 巾, 教帅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 , 精心设计操作活 动,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荩础 卜 充分提高 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 ,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 操作——^维是一对链环。 几何形体知识的教学 ,低年 级教材 巾的几 何知识是 比较 抽象 的 学生 理解和掌握几何 陶形 的概念 、 性质 , 形成 空 间概 念 , 须 有 大 节 具 体 的 、 象 的感 性 材 料 的积 累 。教 学 这 一 知 必 形 识 块时 , 我安 排 了很 多 的实 践 性 练 习 。 学 时 我 充 分 利 用 这 一 教 特点 , 通过摆 、 、 、 、 、 剪 折 节 面 拼合等操 作活 动 , 使学生获 得鲜 明、 生动 、 形象 的感性认 识 , 并在此 基础 上抽象 概括 出几 何 图 形的概念 、 质等 , 性 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 。 非几何形体知识的教学 。如数与代数的教学 , 掌握算法对低 年级 学生 又是 一个 难点 。 们要 在教 学 中充 分 发挥 学生 的丰 观能 我 动性 , 让学生 自己去感知。 有一些教学内容 , 在操作层 卜 的要求 不是 很 明 , 更 需要 教 师 能挖 掘 其 内 在 的动 手 因 素 , 据 教 这就 根 学 容 和学生 的认 识特 点 , 设 计操 作 的程 序 和 方法 。并 鼓励 学 去 生 闩制学 具 , 给学生 更多 动手 操作 的 时 间与 问。
小学数学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它能有效提高学生数学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
这样,学生对知识就会有更深的理解,各方面的能力也会得到协调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操作能力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
动手操作活动正是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
1.动手可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数学体验的获取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
动手操作是一种由多个感官参与的以感知形式为主的认识活动。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爱好,激发学生的兴趣,尊重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指出,”凡是没有发自内心的求知欲和兴趣的东面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
”因此在学规的教学法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兴趣。
例如:在教学中认识图形用拿火柴或其它模具让学生模仿老师来拼图,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加深对图形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课学堂积极性也得到提高。
可见,动手操作,实践探索,亲自参与是何等的重要。
2.课堂上动手操作有利于引发学生思考数学知识一经被阐明和证实,尤其是作为教学内容写在教科书上,它就以定型化、规范化的形式固定下来,就不易改变。
因此,我们要不断地引导学生去思考、探究,而动手操作也能很好地引发学生思考。
3.提供给学生自己操作机会小学生好奇、好动,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操作的机会,手脑并用,化抽象为具体,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喜欢动手、喜欢探索是儿童的天性,老师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人人都积极参与,个个都是学习的主人。
议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038-2022年第6期(总第310期)课堂一、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的意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增添了一种新的教学要求,就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训练之前,应制订教学计划,了解学生对哪些方面感兴趣。
小学生的好奇心较强,容易被有趣的事物吸引,在课堂上较难集中注意力,教师应先想办法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当学生不再认为数学学习是一道难关时,自然愿意主动学习数学。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怎样提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这需要教师结合课堂以及教学经验予以探析。
教师对新型教学方式的学习与探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应试教育的框架,学生在框架外的学习能够帮助其更深入地理解知识的深层含义,甚至主动挖掘知识的其他方面。
小学数学学科的知识比较抽象,教师只有让学生动手操作,其才会在脑海中构筑对知识的立体印象,从而激发学习欲望,体会学习的快乐。
教师在进行教学实践之前要正确理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要求与意义,了解其重要性。
教师不仅要学习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的理论知识,还要根据现实情况适时调整,做到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实践中得到逐步提高,使学生能学习到正确的解题思路,愿意去探索新知识。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在理论学习中可能无法完全理解知识的概念内涵,就需要通过实践来夯实认知,此时教师如果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其教学效率会得到明显提高,课程进度也能相对加快。
此外,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过程中,与学生的交流会逐渐密切,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对教师的敬畏心理会有所缓解甚至消失,教师也能更好地进行授课。
动手操作能力不仅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对学生未来价值观的形成也有正向积极的影响。
二、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也是如此,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在最开始并没有纳入国家的教育教学要求,但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教学体系不断更新,当前教育教学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要求已经提高。
浅谈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学具使用实效性的策略措施
浅谈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学具使用实效性的策略措施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学具使用实效性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策略措施的制定和实施,下面将从教师角度、家庭角度和学生角度分别探讨。
一、教师角度1. 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教师可以在教学计划中详细规划数学学具的使用,包括哪些学具在哪些内容中使用,以及如何使用。
通过详细的计划可以让教师更好地把握学具的使用时机和方法,提高学具的使用效果。
2. 注重实践操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数学学具,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上。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并且能够更深刻地领会学具的作用和意义。
3. 多样化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情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用数学学具。
比如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示范授课、情境教学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具的使用实效性。
4. 参加相关培训:教师可以参加一些数学学具使用的相关培训或研讨会,学习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新颖的学具使用方法,为自己的教学实践增加新的思路和方法。
5. 多与家长沟通:教师可以通过家庭访谈、家长会等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了解数学学具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帮助他们在家中进行有效的辅导和引导。
二、家庭角度1. 理解学习重要性:家长要理解数学学具对孩子学习的重要性,要从心理上支持孩子使用数学学具,鼓励孩子在家中进行一些相关的练习和实践。
2. 营造良好学习环境:家长要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孩子准备必要的学具,并且给予孩子一些必要的引导和陪伴,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使用学具进行学习。
3. 主动与学校联系:家长可以主动与学校的老师进行联系,了解学校在数学学具使用方面的教学计划和安排,以便在家中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引导。
4. 定期与孩子沟通:家长可以定期与孩子进行数学学具使用情况的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和家中对学具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
5. 参加家长学习班:家长可以参加一些关于数学学具使用的家长学习班,学习一些相关的教育知识和指导方法,提高自己在家庭辅导中的效果。
培养低年级学生数学动手操作能力
培养低年级学生数学动手操作能力作者:杜桃花来源:《当代教育科学研究》2013年第01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手脑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也指出:要通过直观教学和实际操作,来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让学生从教师的语言——教室的黑板——教师的动作中去接受知识,模仿思维,时间稍长,他们便因单调感到乏味。
因此,让学生操作学具,一方面可使学生手、口、脑、眼、耳多种感官并用,扩大信息源,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小学生好动、好奇的特性。
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应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让学生通过自己努力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可是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常常怕上动手实践课,甚至有时该让学生动手的由教师包办了。
因为这样的课很花时间,课堂秩序较乱,反馈效果不好。
那怎样才能上好动手实践课呢?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一、动手操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缺乏积极性,而兴趣是推动学习的一种动力。
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从而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真正掌握理解知识,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形象的物体的知识。
这样的操作活动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使学生在操作中动得其所,动有所获。
变“要我学”为“我要各方面的能力也会得到协调发展。
”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总是只看到事物直观形象的一面,对一些直观形象的事物有较强的好奇心,却缺乏对事物抽象的认识。
他们最深刻的体验莫过于自己双手实践过的东西。
并且由于他们年龄小,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动手操作更容易吸引他们的参与,让学生在课堂上亲手动一动,胜过老师一遍又一遍的讲解。
在实践中我发现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乐此不疲,思维能力显著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结论,更应注意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讨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
”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具,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学具操作中发挥潜力,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学具解决问题、获取知识。
下面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优化学具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谈一谈我的点滴做法。
一.把握好学生动手操作的时机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实践活动。
操作学具既可以开发利用右脑,促进左、右脑的协调发展,又能让学生智力的内部认识活动从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促使认识的内化,促进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学习技能的提高,从而达到智慧的生长和创造力的凸现。
瑞士的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说的"知识来源于动作"和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基说的"儿童的智慧在他手指尖上"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1. 在认知的生长处,实施动手操作根据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研究,儿童的认知结构类似于一个倒置的圆锥形的螺璇图,它表明认识的螺璇是开放性的,其开口越来越大,意味着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认识建构过程,也就是由一个平衡状态,逐步地向另一个更高的平衡状态发展。
毫无疑问,这个认识螺璇中布满很多的结点,这些结点就是认知的生长点,它起着承上启下的、构筑儿童知识大厦的基础作用。
如果当这些结点正在生长时,就让学生实施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既是10以内加法的延伸,又是学生以后学习多位数加法的基础,正是认知的生长处,也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在教学这一内容时,充分利用学具(小棒),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动手操作。
就以9+3=12为例:(1)①9根小棒要和几根小棒才能凑满10根小棒? ②另一根小棒应从哪里来?怎样摆? ③最后的结果是多少?怎样摆出来?怎样列式? (2)①3根小棒要和几根小棒才能凑满10根小棒? ②另7根小棒应从哪里来?怎样摆? ③最后的结果是多少?怎样摆出来,怎样列式?(3)如果老师要你摆出15根小棒,要求一眼就看出多少根,你认为应怎样摆? 有多少种摆法? (4)以上这些摆法中,相同的一步是什么?(凑十)通过以上操作和思考,要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这样一种认识,即"从一个数里拿出多少与另一个数凑成十,再加上余下的几得多少",并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这种拿法不是唯一的。
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作者:王锋来源:《新课程》2022年第03期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数学意识的培养非常关键,因此,从小学低年级起就应该重视这一方面能力的培养,建立良好的数感,为学生走向生活和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心理认知能力还不是十分成熟,因此对于外界事物的认识还是以形象化思维为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想方设法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实践证明,通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借助动手操作,培养数学意识和数感数学意识和数感是学生最主要的两方面数学能力,一般来说,这方面比较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数学思维非常活跃,因此,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学生的动手操作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感能力,从而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向高阶发展。
例如,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时,教师可创设“野营”的情景,给他们提供一个与生活接近的场景,让学生通过活动获取数学知识。
教师也要利用低年级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通过实践观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生活中有数学知识。
再例如教“10以内的减法”时,以“妈妈买了9个梨,送邻居奶奶3个,带回家几个?”为情景,让学生用分木棍模拟妈妈送奶奶梨,构建表达模型,还可让他们中的积极者演示分的过程,其他学生参与修正,这样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提高他们对动手操作的浓厚兴趣。
二、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新课标倡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讨论与交流,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
而数学教学中的探究意识,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最主要手段之一,因此,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动手活动,以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变演示为人人动手参与,并为动手探究准备好条件,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凸显学习的主体性地位,正确认知数理知识,从而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
浅谈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维普资讯
…
…
.
.
…
…
…
…
、
浅谈低年级数学教学 【l】学生动手操作链力硇培荠
二 、充分 利 用 教材 资 源 .引导 学 生操 作 实践
相 等 ,所 以角 的 大 小 与 边 的长 短 无 关 ”。有 的 学 生 会 通 过 动
在 小 学 数学 敦 学 过 程 中 。操 作— — 思 维 是一 对 链 环 根 手 实践 得 出比较 两 个 角 的大 小 的不 同 方 法 等 。这 样 的课 堂
成 空 间概 念 ,必 须 有 大 量 具 体 的 、形 象 的 感 性 材 料 的 积 极 性 和 想 象力 。感 受到 了学 习 的 乐趣 ,又 促 进 了 学 生用 数 学性 练 习 。教 学 的 眼光 来 观察 世 界 ,更 能 增 强学 生 应用 知 识 的 能 力 。提 高 了
低 年 级 学 生 。年龄 小 ,好 动 ,好 奇 心 强 。动手 操 作 容 易 吸引 学 点变 得 具 体形 象 化 。
生 的参 与 .让 学生 在课 堂上 亲 手 动 一 动 ,胜过 老师 一 遍 又 一
如 教 学 《角 的初 步认 识 》时 ,我 设 疑 让 学 生猜 测角 的 大
遍 的讲 解 。实 践证 明 ,加强 动 手 操 作 能力 的培 养 ,才是 提 高 小 与什 么 因 素有 关 。抓 住 这 一 有 利 时机 。我 放手 让 学生 合 作
量 一 量等 实 践 活动 。一 方 面 可 以满 足 小 学 生好 奇 好 动 的要 出发 。以直 观 与 动手 操 作 为 基本 手段 。引 导 学 生把 生 活 中 对
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一是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从学生熟悉的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从而引导学生通过操作真正掌握理解知识,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形象的物体的知识。
二是有助于促进学生主动探索,增强亲自探究的欲望,从而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变“学会”为“会学”;一是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使抽象的公式、定理、法则得到验证,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及时提供课堂教学的反馈信息,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在动手操作中显不出来,从而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四是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就应该从课前、课堂和课后等各方面来实施。
一、课前收集信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的习惯。
1、收集有关信息,获得感性认识。
教师要敢于打破教材,善于跳出教材,能巧妙组织教材,把知识教给学生,把学生教“活”。
从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摆在学生面前,让其观察生活,搜集信息,这样才能有效的激发其认知冲突,促使他们自主地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而在理解掌握知识,学习知识的同时,感受到自己所学知识的价值所在。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百分率”这一内容时,不把书上的发芽率、成活率等例题搬到课堂上直接向学生讲解,而木的成活率、树木的合格率、种子的发芽率等等,并深入到社会生活,询问这此百分率在实际生活中是怎样应用的。
通过收集信息,使学生对“百分率”有了感性认识,对新课不再陌生,能轻松地接受各种新知识。
这样,从日常生活入手学习知识,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促进对新知识的理解,并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自制学具,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课前让学生用纸片裁剪各种三角形,学生为了剪全各种三角形,就必需复习有关三角形的基本知识;在教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前,布置学生剪一个规范的圆,学生为了剪一个规范的圆,就必须预习圆的有关知识。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低年级学生 动手操作的认识与思考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低年级学生动手操作的认识与思考《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靠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教学中适当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不仅能有效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的矛盾,而且对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和数学思维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针对以往教学忽视学生实践的、感性的、操作的活动的状况,新课程提出要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
一、动手操作场面混乱操作材料的使用要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是否使用操作材料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来确定,无视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而任意选择操作材料,不但不能发挥操作材料的积极作用,还有可能产生消极影响。
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一年级上册《认识物体》时,让同桌之间互相介绍各自带来的积木,再把带来的积木分一分,集体汇报为什么要这样分?结果,学生们利用积木搭起了小房子,玩起了小拼图……一节好好地数学课一不留神变成了幼儿园小朋友的玩具活动课。
学生根本不理会老师的提问,教室里乱糟糟的,教师一副无可奈何的模样,最后只能强行阻止了种种混乱的现象。
教学中,教师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初步了解长、正方体的简单特点,这一做法,无论从探索知识规律方面来看,还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都是无可厚非的。
可怎样才能真正发挥操作的效果呢?1.慎选操作材料,排除无关属性的干扰。
低年级学生思维中的抽象概括水平非常低下,还停留在直观形象思维。
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低年级学生善于概括事物直观、形象、外部的特征或直接属性,他们更多会被事物的外观和实际意义所吸引。
”在教学中适当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不仅能有效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的矛盾,而且对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和数学思维的发展。
2.适度指导,提高动手操作的效益。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用)
《与时俱进在复习中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专题报告普定县第四小学郭国富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大家好!今天,很庆幸能和大家在这里交流“如何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这个话题。
关于这个话题的理解,我把它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我们怎样在日常教学中去培养和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二是在六年级期末复习中,怎样通过动手操作来巩固所学知识与技能,以及有效对学生进行动手操作的指导。
下面,我就这一话题谈谈我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不当之处,敬请在座的各位领导和老师多多指正。
谢谢!!我今天的报告主要从以下向个方面进行阐述:一、什么是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一)什么是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何为动手操作?学生通过动手、动眼、动脑、动口等多种感官协调参与学习的操作活动。
它是探究数学知识的一种很重要的方法。
尤其小学阶段,动手操作能简化学生对深奥知识的理解与探索。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越低年级的学生越适合于动手操作活动来辅助学习理解知识,虽然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高,学生的抽象能力也在不断地发展,但对于有些难懂易错的知识学生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动手操作,以便于知识理解与掌握。
(二)认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的内涵与外延关于学生的动手操作的内涵,在不同的教育背景下有着不同的内容。
在传统教育的模式下,教学的环境和资源比较单一,教师所使用的教学资源主要是教材、教具、教学设计等。
在这种模式下的数学学科教学,学生动手实践的内容更多是与教科书相关的生活生产实际中的测量、社区调查、绘制、手工等,具体表现为写的能力、画的能力、拼的能力、制作的能力等。
而在新的“互联网+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方式和手段更加丰富,互联网资源与传统教学资源的整合,让课堂的色彩不再单调。
学生的动手实践内容也异常丰富,增加了更多的与现代信息技术相关的元素:比如网上调查、DV拍摄、数码照相、微课制作等。
作为教师,在设计学生实践活动时,要与时俱进,把传统理念与现代教育思想相融合。
如在设计节约用水的课前实践时,在以前,数字化资源没有融入教学和生活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去调查家中、学校、社区水龙头漏水的情况,并通过计算得出当水龙头的数量增加、漏水时间变长,原本不起眼的漏水现像也能聚少存多,造成严重的浪费。
低年级教学中有效操作的指导策略
注 意训练操作常规 , 示范操作程序 , 点拨操作关键 , 引导学生反思操
作过程 , 使操作成为学生学 习数学的有效桥梁。 关键词 : 低年级 有效 操作 指导 策略
众所周知 , 手操 作是 帮助 小学 生 尤其 动
是低年级学生认识 、 解和掌握 数学 知识 , 理 发 展数学思考 的重要途 径之 一 。低年级 学生 的
浅尝辄 止 , 或浮 光掠 影 , 走 马观花 , 或 这些 都
导 致 学 生 认 知 和 思 维 的 困难 。
由尽情地玩一玩学 具 。学生 在玩学 具的过程
中既能激发 学 习数 学 的兴 趣 , 能学 会 一些 又 常用 的操作 技 能 和规 范 , 比如用 橡 皮筋 捆小
由于低年级学生年 龄小 、 识少 、 识面 见 知
睐 。纵观低 年级 数 学教 学 中 的操 作 活 动 , 虽
求玩学具这样 两个 阶段 。 第一 , 玩学具 , 技能 。在一 年级 的教学 学
开始 阶段 , 有意识地安 排一些 时间 , 学生 自 让
然运用非常 广泛 , 但部 分 操作 活 动 由于教 师 的指导失策 , 致使操作 的价值体 现不 到位 : 或
低年级 数学 课 堂 中, 生 的动 手操 作 不 学
可能 、 也不应该一 直在教 师的扶 持下模仿 , 必
须逐 步 学会 独立 完 成 。在 独 立 操 作 的 过 程 中, 学生很可能会 遇到 困难 , 有时会 受 以往经
验 的影 响 , 时 会 一 筹 莫 展 , 时 会 出 现 失 有 有 误 。这时 , 教师及 时的点拨 就不 可或缺 , 它可 以引导学 生正 确操 作 , 并让 伴 随着 动手 操 作
窄、 操作 能力 弱等特点 , 以应该 在教师 的指 所
提升小学生动手能力的教学策略
甲方(出租方):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承租方):____________________鉴于甲方拥有一定的机械设备,乙方因施工需要,愿意租赁甲方设备,并愿意承担相应的劳务分包工作,双方本着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的原则,经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协议:一、租赁设备1.1 甲方同意将以下设备租赁给乙方使用:- 设备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 设备型号:____________________- 设备数量:____________________- 设备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 设备状态:____________________1.2 乙方租赁的设备应保持完好,不得擅自拆卸、改装或转让。
二、租赁期限2.1 本合同租赁期限自____年____月____日起至____年____月____日止,共计____个月。
2.2 租赁期满后,如乙方需要继续租赁,应提前____天向甲方提出书面申请,经甲方同意后可续签租赁合同。
三、租赁费用及支付方式3.1 租赁费用为人民币____元/月,共计人民币____元。
3.2 乙方应在签订本合同之日起____个工作日内,向甲方支付首期租金人民币____元。
3.3 租赁期间,乙方应按月支付租金,每月____日前支付当月租金。
四、劳务分包4.1 乙方同意按照甲方的要求,在租赁设备期间,承担相应的劳务分包工作。
4.2 劳务分包的具体内容、工作范围、工期、质量要求等,由双方另行签订劳务分包合同。
4.3 乙方应严格按照劳务分包合同的要求,完成相关工作。
五、责任与义务5.1 甲方责任与义务:- 甲方应保证租赁设备的完好,如设备出现故障,甲方应及时维修或更换。
- 甲方应按照约定提供相关技术支持和指导。
5.2 乙方责任与义务:- 乙方应按照约定支付租金,并按时完成劳务分包工作。
- 乙方应妥善保管租赁设备,确保设备安全。
六、违约责任6.1 任何一方违反本合同约定,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低年级学生数学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策略
低年级学生数学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策略【摘要】在低年级数学教学的操作活动中,教师必须进行恰当的引导与调控,同时加强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
动手操作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地探索知识,发展思维(关键词)低年级学生数学动手操作培养策略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更加重视如何让学生主动获取数学知识,而动手操作无疑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良好途径。
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低年级的学生年纪小、有好动、好奇的特点,往往出现学具操作的主次不分、目的不明、兴趣转移、手脑脱节等现象。
因此,在低年级数学教学的操作活动中,教师必须进行恰当的引导与调控,同时加强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这也是提高有效课堂教学的一项策略。
下面便谈谈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的培养学生操作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学习的最好的老师。
为了使学生有兴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创设一个好的情境,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操作欲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动机大都取决于对学习内容是否有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有意识地设置学生动手操作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在寓教于乐的环境中学习。
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厘米是一个很抽象的时间单位,教师单一的讲解,无法使学生真正地领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1厘米是多长?”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多种活动让学生体验。
首先让学生认识直尺上的1厘米,再让学生用手比划出1厘米有多长,然后从自己身体和周围物体中找1厘米的物体,如指甲的长,图钉的长,再把这些物体和直尺上的1厘米比一比,通过这些有趣的活动,激发了学生的操作欲望,并真切地感受1厘米到底有多长?二、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发展思维在对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教师不是无目的地放手让学生去“实践”,而要设计好明确的操作目标,学生思维有目标、操作有方向,准确地掌握知识新知,发展学生的思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王秀凤
一、问题的提出
去年教一年级就关注到了一个问题,就是抽象的算理知识在课堂中的乏味,由于不容易理解,学生听课的兴趣大大降低,课堂效果差。
今年接了一二年级两个班。
从一开始就关注到了这个问题。
并且积极寻求解决办法。
小学生以具体思维为主,因而在认识过程中很难从教师的讲授中获取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品质,所以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获取知识,教师再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验证,在生活中运用。
二、具体实践
因此,我制定了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课题研究。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下面谈一谈我的一些具体做法。
首先,要让学生有东西可动。
我通过家长委员会的支持,从网上购买了许多学具,每人有小棒50根,一个计数器,自己从网上买了一些磁力小棒和成捆样式的小棒。
这样,每个孩子都有了学具,以便在讲解算理的时候都能方便动手操作。
其次,要培养学生善于动手的习惯。
很多数学知识,特别是低年级都是通过分一分、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拆一拆等操作后理解和掌握的,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主动动手操作实践的习惯。
例如;在教学《立体图形的认识》一课时,我搬来许多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让学生在小组内探索长、正方体、圆柱体有什么特点。
学生经过动手操作,用尺子量、用铅笔比,初步得出长方体、正方体的一些特征。
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了对几个立体图形的直观经验。
遇到问题互相讨论,使课堂便得轻松活泼、丰富多样。
再比如,学习9+几的加法时,先学习9+2.让孩子利用小棒,引导学生发现9还差1就够10了,也就是1个十。
学生会自然把2,分成1和1,把其中的一
个1给9,让9变成10。
然后老师顺势引导出凑十法。
有了这样的一个经验铺垫,后面在学9+其它数,学生就越摆越熟练,没有一个学生不明白算理。
后面学习十几减9,也将如此。
这就是小棒的作用,动手操作的好处。
只有在这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生的心智才能得到开发。
只有让学生有时间,有条件去接触,参加实践,才能锻炼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发现规律,总结经验。
最后,要注重合作学习
教学中我也注重了合作学习方式的指导与训练,这对于从小培养学生会探究、会合作是十分必要的,数学学习需要从小学会合作。
例如在一年级数学《拼摆图形》一课中,我在课前要求学生准备好学具,如曲别针、火柴棒、瓜子等物品,让同桌合作摆拼图形,看看哪组摆拼的图形最多,不一会儿每对同桌都摆出了一幅含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的组合图形。
三、我的思考
1、操作要有明确的要求
小学生注意力往往明显地带着无意性和情绪性,操作时由着自己的兴致来摆弄学具。
因此,操作前教师应该用清楚的语言向学生提出明确的操作要求,按教学目的精心地组织学生进行操作,使他们的操作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从而提高动手操作活动的有效性。
比如我们在使用计数器时,我要求每个孩子在操作前必须把计数器的每个珠子拨到背面,计数器的正面面向学生自己。
计算12+5=,先让学生在十位拨1,在个位拨2,全部统一摆好后,再让学生+5,在个位上拨珠子。
由于提出的要求很明确,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就不会出现乱糟糟的情况,而且整堂课也进行得很顺利。
操作完毕,必须及时把计数器收好。
所以,在活动前和活动过程中提出明确的要求是非常重要的。
2、操作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
学生的思考,动手操作都需要时间,老师提出问题后,不能急于让学生回答。
学生由于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动手操作,就无法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
使学生不能从操作中总结知识。
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有足够时间去动手动脑,主动探索,教师则起组织,引导和点拨,鼓励的作用。
3、操作要把握好教学契机
教学的实践告诉我,强加给学生的操作活动是徒劳的,学生自发的操作活动才是有效的,而有效的操作活动必须建立在适宜的操作时机基础之上。
从学习内容的特点和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来看,组织学生操作活动也要把握好最佳时机。
操作活动可以在学习新知识前进行,目的是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
也可以在学习新知识中进行,目的是验证理论,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当然,操作活动也可以在学习新知识后进行,目的是巩固加深,甚至是创造性地运用数学知识。
4、操作要把思维活动过程与语言表达有机结合起来
手和脑之间有着密切联系。
手使得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
在动手操作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性表达,使动手、动脑、动口构成相辅相成的交互作用过程,使操作、思维、表达融为一体,有效地推动智力活动的内化过程。
例如二年级在学习《角》时,学生用纸折角,用尖尖的地方刺手心,用卡纸条做活动的角,让学生用他们的小手去触摸、感知,加深理解,建立丰富的表象,提高空间的想象力。
然后让孩子们说一说感受,什么是角。
因此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尽可能地安排一些学具的操作,尽可能地多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拼一拼,量一量,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的活动中,亲身体验,理解新知识,从而提高数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