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例结肠癌术后复发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和CT检查分析

合集下载

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腹股沟区的临床应用价值

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腹股沟区的临床应用价值

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腹股沟区的临床应用价值【摘要】目的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腹股沟区是临床上常用的腹部检查方法,可以明确腹股沟区的超声声像学特点。

方法本检查采用菲利普公司的iu22及hdi5000型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mhz-12mhz;对60例正常人双侧腹股沟区进行扫查;全程记录腹股沟区的超声图像,同时检查20例腹股沟疝的疝囊与腹壁下动脉的位置关系。

结果腹壁下动脉的血管内径(2.9±0.38)mm,最大血流速度(53±3.6)cm/s,有95%起源于髂外动脉;旋髂深动脉的血管内径(2.4±0.5)mm,最大血流速度(43.5±4.6)cm/s,有81.66%起源于髂外动脉;本文明确了股鞘的超声结构及毗邻关系的声像特点。

结论高频超声是明确腹股沟正常声像结构及鉴别腹股沟区疾病声像的理想的影像学方法。

【关键词】彩色多谱勒超声;多谱勒超声诊断;临床价值;腹股沟;彩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非普通人认为的将黑白超声检查仪器换成了彩色超声仪器那样简单。

它除了具备对组织器官内病灶分辨率比普通b超高,能更清晰的显示组织器官内较小病灶的优点外,更主要的是在检查过程中,应用了脉冲多普勒技术、连续波多普勒技术、高脉冲重复频率多普勒、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功率型彩色血流成像、组织多普勒显像等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来观察被检查组织器官在不同周期时相的血流速度变化、血流状态和组织回声切面图像上的血流速度分布等信息,把这些信息和相关的黑白超声二维解剖结构信息相结合后,来判定被检查组织器官是否有病变、病变的程度以及病变的性质。

腹股沟区的超声声像有其独特特点,文献报道较少。

本文将系统描述腹股沟区的超声声像。

1资料与方法1.1材料应用菲利普公司生产的iu-22型及hdi5000型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mhz-12mhz,对60例正常人双侧腹股沟区进行扫查,其中男性45例,女性15例,年龄21岁-48岁,平均36.2岁;嘱被检查者仰卧位,平静呼吸,将高频探头平行于腹股沟韧带,在其前方及上下方1cm范围内横切扫查,对图像完整记录。

结肠癌术后复发的钡灌肠与CT诊断

结肠癌术后复发的钡灌肠与CT诊断

时存在。 远处转移包括肝脏 、 肺部和淋巴结转 移等 。 大多数复
发呈局 限性 ,限于手术 区 ,手 术部位 的局部复 发 占复 发的
层厚和层 间距均 为 8 m m, 吻合部位加 做薄层 扫描 。扫描前 2 h口服 2 %泛影葡胺 8 0 0 ~ 1 0 0 0 mL , 检查上腹部者扫描前再
影, 周 围脂肪 间隙 消失 , 肿 块最 小者 0 . 9 c mx 2 . 5 c m, 最大者
饮2 0 0 m L , 采用仰卧位 , 平扫及增强扫 描。结肠双 重造影用
7 0 %硫 酸 钡 混 悬 液 。 2 结 果
1 9 %~ 4 8 %, 远处转移 占 2 5 %~ 4 4 %( 本组局部复发 同时合并远
处转移 占 2 8 %, 2 3 %单独远处转移 ) ,多个部位复发 比单部位

2 5 0・
塞用蓬技盘查 2 o l 里 曼 月

0 鲞笙 翅 』

! e d i c a _ r e i g 丛 r c 0 l 3 ' V 0 1 . 2 0 , N u _ 3
有外伤史 , 肌 肉呈撕 裂样 , 血肿 占据 肌肉的一部分 , 有时挤压
阵探头或适 当调整增益 , 避免漏诊及误诊。同时 , 在检查过程 中, 与健侧对照也是非 常重要 的闼 。而静脉造影对小腿肌间静
脉丛 的假 阴性偏 高 , 而且 费用 高 , 不易反 复进 行 , 患者 又痛 苦, 所 以它可能并非诊 断小腿静脉血栓的金标准 。
( 收稿 日期 : 2 0 1 2 . 1 1 . 2 7 )
可见病变区更低密度灶 。 肺转移 4例( 同时伴有脑转移 l 例) 。 5例有腹 盆部 、 肠系膜及腹股沟淋 巴结肿大 , 其中 1 例表现为 左腹股沟软组织肿物 , 增强后呈环形强化 , 术后病理 为淋 巴结 转移性腺癌( 分化中等 )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动静脉内瘘的成熟

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动静脉内瘘的成熟

・论著・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动静脉内瘘的成熟田浩 郁正亚 【摘要】 目的 尝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动态监测桡动脉唱头静脉内瘘(RCF)围手术期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是否可以预测其成熟。

方法 选择首次拟行RCF患者共22例,分别于术前和术后第2、4、6、8、10、12、14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头静脉、桡动脉和肱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横截面积(A)、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峰值流速(EDV)、阻力指数(RI)、平均流速(TAM)、血流量(VF)。

根据术后6周内临床透析穿刺检验分为成熟组和不成熟组。

计算术后14d各血流动力学参数的中位数的均数。

结果 成熟组手术前后桡动脉及肱动脉VF、PSV及EDV显著升高而RI显著降低,不成熟组手术前后桡动脉及肱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无统计学差异。

术后头静脉血流量对RCF成熟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0畅982,标准误为0畅026,其95%的近似参考置信区间为0畅931~1畅034,VF阈值为263畅25ml/min。

结论 RCF术后2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助于预测RCF成熟与首次通畅性。

【关键词】 超声检查,多普勒,彩色; 动静脉瘘; 血流动力学ColorDopplerultrasonographicevaluationonthematurationofarteriovenousfistulas TIANHao,YUZheng唱ya.DepartmentofVascularSurgery,BeijingTongrenHospital,CapitalMedicalUniversity,Beijing100730,ChinaCorrespondingauthor:YUZheng唱ya,Email:zhengyayu@yahoo.com【Abstract】 Objective Toprospectivelydeterminewhetherthehemodynamicchangesofradio唱cephalicarteriovenousfistulas(RCF)peri唱operativecolorDopplerultrasonographicsurveillancecanpredictthematuration.Methods Twenty唱twopatientswithendstagerenaldiseasewereenrolledinthisstudyprospectively.Thepatients′hemodynamicparametersofradialartery,brachialarteryandcephalicveinwhichincludingA,PSA,EDV,RI,TAMandVFweremeasuredwithaportableduplexultrasoundunitbeforetheoperationandonthe2nd,4th,6th,8th,10th,12th,14thdaypost唱operation.Accordingtotheresultofclinicaldialysisexamination,patientsweredividedintotwogroupsduring6weekspostoperation:thematuregroupandtheimmaturegroup.Themeansofmediansofthepost唱operativehemodynamicparameterswerecalculatedrespectively.Results Inmaturegroup,thepreoperativeandpost唱operativehemodynamicparametersofradialandbrachialarterywereregarded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VF,PSVandEDVweresignificantlyhigherafterRCF.RIwassignificantlylowerafterRCF.Inimmaturegroup,thepreoperativeandpost唱operativehemodynamicparametersofradialandbrachialarterywereregardednosignificance.TheROCareaofpost唱operativecephalicVFwas0畅982andthestanderrorwas0畅026withtheasymptotic95%confidenceinterval(0畅931,1畅034).ThethresholdofcephalicVFtopredictRCFmaturationwas263畅25ml/min.Conclusions ColorDopplerultrasonographicexaminationsmaypredictRCFmaturationandprimaryadequacyfordialysisduringthefirst2weeksaftertheoperation.【Keywords】 Ultrasonography,Doppler,color; Arteriovenousfistula; Hemodynamics 自1966年Brescia等首先描述手术建立腕部自体桡动脉唱头静脉内瘘(radiocephalicfistulas,RCF)以来,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genousarteriovenousfistula,AVF)已经成为目前首选的血液透析通路。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老年人结肠癌的应用价值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老年人结肠癌的应用价值
Co rs n i g uto repo n a h r: d M ig— i o, n x a Emai: m igxao@ sra. o l wu n i i r cn
【 s at Obet e T x l etea p ct nvl ne e ypt nso ooet acrb Abt c】 r jci oepo p l a o a ei l r ai t f l ca cne y v r h i i u dl e c r l
CDFI M e ho Rer s cie a ay i f52 c s s o o oeca umo n e d ry p te t . t ds to pe tv n lss o a e fc l r t lt r i l e l a in s who i ign ss s d a o i b y CDFI a e r s t s c mpae b uri a to o y.Re u t I c s s f c lr ca t , nd t e uls i o h r d y s gc lpah l g s s l n 52 a e o oo e tl umo , h r te
c re p n ngf r9 0% . 1 .0% a o r s o di o 0. 00 nd 77. % . 8 Concuso CDFIt i no i oo e t umo si e l i ns o dag ssc lr c a t l ri n t h lg f it si l wal hik ni a d ihto n e tna l t c e ng n blo o i he umo .CDFI f r dig o i i o oeca t o d f w n t t l r a n ss n c l r tl umo f o ro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诊断肝癌门静脉癌栓的价值评定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诊断肝癌门静脉癌栓的价值评定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诊断肝癌门静脉癌栓的价值评定摘要】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诊断肝癌门静脉癌栓的价值评定。

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到我院收治的疑似肝癌门静脉癌栓患者124例进行研究,对术前三种影像学诊断准确性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常规超声诊断肝癌门静脉癌栓灵敏度89.80%,特异度88.00%,准确率88.71%;增强CT检查诊断肝癌门静脉癌栓灵敏度93.88%,特异度94.67%,准确率94.35%;肝癌门静脉癌栓灵敏度97.96%,特异度98.67%,准确率98.39%。

结论:在肝癌门静脉癌栓诊断过程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诊断技术可有效提高肝癌门静脉癌栓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肝癌门静脉癌栓;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增强CT检查;常规超声检查;价值评定肝癌疾病在我国的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并逐渐有年轻化的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肝癌门静脉癌栓常见于晚期肝癌,肝癌门静脉癌栓多见于原发性肝癌,在继发性肝癌中偶有出现,门静脉癌栓会提高肝癌血性复发率,为癌细胞的转移和扩散提供基础,对肝癌患者的治疗预后影响很大[1]。

准确高效的影像学评价是保证治疗效果的重要一环,贯穿于肝癌门静脉癌栓治疗的全过程,是制定治疗方案、判断治疗效果的基础,临床上影像学评价方法众多,诊断效果不尽相同,选择合适的影像学诊断方式可以提高肝癌门静脉癌栓的治疗有效率,保证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2]: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到我院收治的疑似肝癌门静脉癌栓患者124例进行研究,均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其中男性72例,女性52例,男女比例18:13;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为(55.42±10.04)岁。

1.2纳入、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临床资料完整且未中途退出调查者;(2)出现肝癌门静脉癌栓疑似症状;(3)在本院进行整个手术期检查、手术,恢复的病例。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结肠癌诊断中的价值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结肠癌诊断中的价值
肝 是 导 致 肝 硬 化 的 主要 原 因之 一 . 早 治 疗 是 确 保 患 者 健 康 及 的重 要 途 径 。虽 然 脂 肪 肝 在 早 期 的症 状 轻 微 , 容 易 治 疗 和 也
地黄 、 七 、 蛭 、 黄 、 三 水 牛 白术 等 ) 口服 ,g/ ,d进 行 治疗 ; 。 6/r t J i .
『 中华 医 学会 肝 病 学 分 会 脂 肪 肝 和酒 精性 肝 病 学 组 . 酒 精 性 脂 肪 l 1 非 肝病 诊 断标 准 []中华 肝 脏 病 杂 志 ,0 3 1 ( )7 —2 J. 20 ,12 :17 .
1 . 统计 学处 理 4
所 有 数 据 均 采 用 统 计 学 处 理 软 件 S S PS
维 化 . 同 时 促 进 肝 脏 对 于 脂 肪 和 纤 维 的 吸 收 和 代 谢 。通 过
l . 行 统 计 学处 理 . 问 对 比用 t 行 检 验 . 差 值 P 00 5 0进 组 进 方 <. 5 视 为 具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法 而 言有 着 明显 的优 势 . 得 在 临床 上 加 以推 广 和应 用 。 值
观 察 组 的 显 效 率 和 总 有 效 率 分 别 为 5 -6 94 %和 9 .9 : 1 % 8 对 照 组 的 显 效 率 和 总 有 效 率 分 别 为 3 .3 24 %和 6 .6 .观 察 48 %
治 疗 前 症 状 无 明显 改善 或 加 重 , 功 、 脂 、 肝 血 B超 检 查 显 示 无
明 显 改 善
为 主 要 治 疗 方 向 . 疏通 化纤 为 主 要 的 治疗 原则 . 用 白术 、 以 采
地黄 、 三七 、 皮 等 多 种 中药 材 制 成 , 够 有 效 的 防 止 肝 脏 纤 丹 能

结肠癌CT术前表现与术后复发诊断的临床应用分析

结肠癌CT术前表现与术后复发诊断的临床应用分析

结肠癌CT术前表现与术后复发诊断的临床应用分析发表时间:2018-07-27T15:27:00.483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5期作者:黄庆瑶[导读] 在消化道恶性肿瘤类疾病中,结肠癌具有比较高的发病率,病灶位于结肠部位。

广西合浦县红十字会医院放射科广西合浦 536100【摘要】目的:研究结肠癌CT术前表现和术后复发诊断的效果。

方法:以2016年1月-2017年8月本科接诊的结肠癌病患70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病患都施以术前CT检查和术后病理切片检查。

综合分析检查结果,并对其作出比较。

结果:本组CT检查明确诊断的有67例(95.71%),术后病理切片检查明确诊断的有68例(97.14%),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术后复发24例,其中CT检查确诊的有22例,术后病理切片检查确诊的有23例,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

结论:积极利用CT检查法对结肠癌病患进行术前检查和术后复发诊断,可显著提高诊断准确率,建议采纳。

【关键词】病理切片;CT诊断;应用效果;结肠癌在消化道恶性肿瘤类疾病中,结肠癌具有比较高的发病率,病灶位于结肠部位,患病群体以40-50岁的群体为主,可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较大威胁[1]。

本病的发生和饮食习惯密切相关,比如:饮食不规律、高脂肪食谱以及纤维素摄入缺乏等,患者在发病后可表现出消化不良以及腹胀等症状,病情进展后可出现便前腹痛以及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2]。

近几年来,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的生活与饮食习惯发生率较大的改变,从而导致越来越多人罹患结肠癌。

对此,笔者将重点分析CT在结肠癌术前与术后复发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6年1月-2017年8月本科接诊的结肠癌病患70例,包含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32例;年龄在35-64岁的范围之内,平均(44.18±3.26)岁。

患者都经临床检查明确诊断为结肠癌,有不同程度的便血、腹痛、腹部肿块以及腹泻等症状。

22例肺癌射频消融术后的CT随访观察

22例肺癌射频消融术后的CT随访观察
f o l l o w— u p.M e t ho d s:T we nt y— t wo p a t i e n t s wi t h p u l mo n a r y n e o p l a s ms we r e u n d e r we n t CT ui g d e d RF A
第3 4卷 第 2期
2 0 1 3年 4月
暨南大学学报 ( 医学版 )
Vo 1 . 3 4 No . 2
Ap t . 201 3
J o u r n a l o f J i n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 Me d i c i n e E it d i o n )
瘤灭活情况较 可靠。结论 : C T 引导下射频 消融 治疗 肺癌安全 、 有效 、 创伤小 , 能够作为不能耐受手术患者 治疗 的选 择之一 , 是一种效果 明确 的局部减瘤手段 。 [ 关键 词 ] 射频 消融术 ; 肺肿瘤 ; X线计算机 体层 摄影 ; 预后 【 中图分类号 ] R 7 3 4 . 2 ; R 8 1 6 . 4 1 [ 文献标 志码 ] A [ 文章 编号] 1 0 0 0— 9 9 6 5 ( 2 0 1 3 ) 0 2 — 0 2 3 1 — 0 4
a n d c o mp l i c a t i o n s a f t e r R F A we r e a c c e s s e d b y s p i r l a C T s c a n n i n g ,i n c l u d i n g t h e c h a n g e s o f t h e s i z e a n d b l o o d s u p p l y . Re s u l t s :AI 1 c a s e s d i d n o t o c c u r s e v e r e c o mp l i c a t i o n s .T h e t i me o f C T f o l l o w— u p w a s f r o m

肝癌术后复发的超声随访分析

肝癌术后复发的超声随访分析

轻。 早期为脊神经前后根和颅神经 的神经纤维及神经节细胞 的充血水肿 。 然后局限的节段性脱髓鞘 。 从而引起不同程度 的传导速度减慢和 F波异 常 , 从本组实验看 F波对 于早期吉 兰一 巴雷综合征 的诊 断更 为敏 感 , 以对于疑似吉 兰一 巴雷 所
瘫 者除面神经 运动单位 电位 时限延长 、传 导速度减 低外 , 四
维普资讯
临 床 医 学{
医学信息 2 7 月第 2 卷第 6 M daIo ao. n20.o 2.o 0 年6 0 O 期 eiln r t J .0 V1 0N. c fm i u n 7 . 6
长。 F波的检查还有助于发现临床下损害 , 有一例双侧面神经
2 0 .0 . 0 5 1 3
上肢更容易受 累。本组患者在病程的第二周均做腰穿检查 ,
脑脊液均有蛋 白细胞分离现象 , 进一步证 实吉兰一 巴雷梁秀玲 , 焯霖. 刘 临床神经病学[ 】 1 M . 版 匕 : 第 京 人
民卫 生 出 版社 ,9 62 7 19 .1 .
So gr ph c Ana y i fRe r e c ntHe at c l ar Ca cno a a t r Op r to no a i l ss o c ud s e p o e l ul r i m fe e a i n SUN a -f ng Xi o e
吉兰一 巴雷综合征 主要病变在脊神经根 、神经节和周
围神经 , 以神 经根 、 经干 及神经 丛为重 , 神 末梢 神经一 般较
编辑, 任鸿兰
肝癌 术后复发的超声随访分析
别、 枫 晓
( 北 省 江 汉 油田 总 医 院超 声 室 , 北 潜 江 湖 湖 432) 3 14

超声结肠镜在结直肠癌术后复发监测中的作用

超声结肠镜在结直肠癌术后复发监测中的作用

超声结肠镜在结直肠癌术后复发监测中的作用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方式之一。

然而,约有20%至40%的结直肠癌患者在手术切除后会经历复发。

为了及早发现肿瘤的复发或转移,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目前医学界普遍认同采用结直肠癌术后复发监测的策略,而超声结肠镜作为一种重要的检查手段,在结直肠癌术后复发监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超声结肠镜是一种内窥镜检查的一种延伸,它结合了超声波技术和内窥镜技术,可以对结直肠进行高清晰度的成像。

与传统的结肠镜相比,超声结肠镜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以更准确地检测和评估结直肠的病变。

在结直肠癌术后复发监测中,超声结肠镜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首先,超声结肠镜可以发现早期的肿瘤复发。

通过超声结肠镜检查,医生可以直接观察到结直肠内壁的表面情况,包括直肠壁的结构、黏膜的变化以及有无肿瘤的存在等。

如果在检查中发现结直肠内壁有异常的改变,医生可以及时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并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

早期发现肿瘤复发,可以给予患者更早的治疗,提高治疗成功率。

其次,超声结肠镜可以评估肿瘤复发的严重程度和范围。

在肿瘤复发的过程中,肿瘤可能在结直肠内壁上形成息肉样的增生,或者侵犯肠壁的深层组织,超声结肠镜可以清晰地显示这些异常的变化。

通过评估复发灶的严重程度和范围,可以帮助医生制定更准确的治疗方案,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病情进展。

此外,超声结肠镜还可以评估手术切除后的结肠功能恢复情况。

手术切除结直肠后,由于结肠与直肠的连接处发生改变,可能会导致排便功能的改变。

超声结肠镜可以对结肠的功能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结肠的蠕动情况以及残余结肠的容积等。

通过评估结肠功能恢复情况,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进一步的康复计划。

最后,超声结肠镜还可以进行组织活检和病理学研究。

在复发监测中,为了确定异常的结直肠变化是否为恶性肿瘤,医生需要对病变组织进行活检。

超声结肠镜可以直接引导活检钳进行活检操作,并将采集到的组织样本送至病理科进行进一步的病理学研究。

经腹超声检查对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诊断价值分析

经腹超声检查对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诊断价值分析

P - 0.5134 0.0416 0.0228 0.3899 0.0339 0.0416
超声检查)、对照组(n=25,实施 CT 检查),对 50 例患者检出率、转移情况、灵敏度、特异度评估。结果:检出率:肝
脏检出情况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肝脏以外略低于对照组(P > 0.05)。灵敏度、特异度、转移情况:肝脏转移情况、灵
敏度、特异度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肝脏以外灵敏度、特异度、转移情况略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结肠癌根治
术后复发转移患者实施经腹超声检查显著价值,可用于结肠癌术后复查。
【关键词】经腹超声检查;结肠癌根治术;复发转移;肝转移;胰腺转移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07(2019)18-0174-02
结肠归属消化道,故结肠癌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随 着近年我国居民饮食结构的变化,结肠癌发病率呈逐年升 高趋势,临床对该疾病多实施手术、化疗、放疗治疗,但 术后病情易复发、病灶转移情况,且为诱发患者死亡的主 要原因。随着我国影像技术的发展,超声技术在胃肠道疾 病诊断中应用较为广泛,现阶段超声检查已成为监测结肠 癌术后病灶复发、转移的有效方法 [1]。本次选择 50 例结 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患者,实施经腹超声检查,评价其 检出率、转移情况、灵敏度、特异度,现汇总课题研究资料: 1 资料与方法
174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9月 第3卷第18期 医学影像
表 1 50 例患者检出率评估 [n(%)]
肝 胰腺 腹膜 肠系膜淋 腹膜后淋 吻合口 组别 例数
转移 转移 转移 巴结转移 巴结转移 复发
病理
13
6
9
10
8
6

CT术前诊断结肠癌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的价值分析

CT术前诊断结肠癌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的价值分析

临床辅助检查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资料与方法2013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结肠癌患者58例,本组患者均予术前CT检查及术后病理切片检查,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的方案经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其中男女比例30∶28,年龄41~65岁,平均(45.82±4.67)岁,病程2~7年,平均(3.28±1.47)年,结肠癌类型:33例降结肠癌,20例乙状结肠癌,5例其他。

纳入与排除标准:①纳入标准:影像学资料完整;接受CT增强扫描。

②排除标准:精神障碍;严重内科疾病;其他肿瘤疾病。

方法:术前对本组患者均予CT检查,嘱患者检查前6~8h禁食,术前1d 为患者清洗肠胃;进行诊断时取患者仰卧位,利用CT诊断仪平扫,扫描结束后在患者的静脉血管中注入水溶性的含碘对比剂50~100mL,随后行CT增强扫描。

若检查为直肠癌,则于CT扫描前将1500mL温开水灌入直肠内;若检查出乙状结肠癌,则于CT扫描前在患者体内灌入温开水超过2000mL后再行扫描;在检查结束后,实施手术治疗,嘱患者术后6个月复查。

此外,本组患者还予病理检查,在手术结束后选择大小适宜的病变组织,并将其装至进行病理检查的袋内,在检查时对病变组织行切片处理,随后放置在载玻片上,予以试剂处理后,选择显微镜观察,观察患者病变情况。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1]:比较本组患者术前CT诊断和术后病理相关性,根据TNM病理分期标准分期:原发肿瘤为T,淋巴结转移为N,淋巴结远处转移为M;比较本组术后复发CT诊断和病理切片相关性。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数据均以统计软件SPSS13.0行统计学处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比较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用n(%)来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果本组术前CT诊断和术后病理相关性对比:术前经CT诊断T、N、M分期与术后病理切片具较高相关性(P<0.05),见表1。

CT诊断术前结肠癌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的临床价值

CT诊断术前结肠癌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的临床价值

CT诊断术前结肠癌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的临床价值摘要:目的研究术前应用CT诊断结肠癌的价值,探讨术后应用CT诊断结肠癌复发的价值。

方法此次研究对象为50例疑似结肠癌患者,收治时间为2012年1月~2014年10月,在术前、术后对所有研究对象应用CT进行诊断,对比病理切片诊断结果和CT诊断结果。

结果 50例患者经术后病理切片诊断为结肠癌。

术前CT诊断结果显示,有48例结肠癌患者,诊断准确率为96%,两种诊断手段的结肠癌检出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

术后23例复发患者经过切片证实复发,CT诊断复发的准确率为95.6%(22/23),两种诊断手段的复发诊断准确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CT在术前诊断结肠癌以及术后诊断结肠癌复发方面均具有重要的价值,准确性较高。

关键词:CT诊断;结肠癌;病理切片;术后复发在消化道恶性肿瘤疾病中,结肠癌是较为常见的肿瘤。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逐年升高并有年轻化的趋势。

结肠癌的主要高发因素为进食过多的脂肪含量丰富的食物、纤维素摄入不足,其临床表现为便前腹痛、消瘦乏力、腹胀、黄疸等。

当前,临床上诊断结肠癌的手段较多,包括X线钡灌肠检查、纤维结肠镜检查、直肠镜检以及CT检查,每种诊断手段均具有其独特优势[1]。

本文主要是对术前应用CT诊断结肠癌的价值、术后应用CT诊断结肠癌复发的价值进行探究,为结肠癌的临床诊断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依据。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此次研究对象为50例疑似结肠癌患者,收治时间为2011年1月~2014年10月,患者的男女比例为31:19,年龄分布在39~73岁,平均年龄(48.73±1.29)岁;病变部位:乙状结肠癌14例,降结肠癌12例,升结肠癌8例,结肠4肝曲例,横结肠5例,结肠脾曲3例及回盲部3例。

1.2方法术前CT诊断:让所有研究对象检查当天禁食,术前1天进流质饮食,有肠梗阻患者直接进行检查。

CT诊断术前结肠癌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的临床价值 初晓东

CT诊断术前结肠癌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的临床价值 初晓东

CT诊断术前结肠癌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的临床价值初晓东摘要:目的探讨CT诊断术前结肠癌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的临床价值。

方法于本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结肠癌患者中,随机选取71例作为样本,分别于术前及术后行CT及病理检查,观察两种检查结果的对比情况。

结果术前,CT诊断结肠癌检出率为98.6%、病理诊断检出率为100%;术后,CT诊断结肠癌复发率为5.6%、病理诊断复发率为7.0%。

两种检查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可将CT应用到结肠癌术前诊断以及术后复发情况的评估过程中,提高操作的便利性与安全性,提高检查结果的准确率。

关键词:CT;结肠癌;复发前言:结肠癌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一种,死亡率极高。

及时诊断,并采用手术方法治疗,是延长患者寿命的关键。

CT诊断属于临床常用的结肠癌诊断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无创、分辨率高的特点。

本文于本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结肠癌患者中,随机选取71例作为样本,观察了CT诊断术前结肠癌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的临床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于本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结肠癌患者中,随机选取71例作为样本,患者临床资料如下:性别:男性39例,女性32例。

年龄:41--78岁,平均年龄(55.82±1.60)岁。

肿瘤类型:降结肠癌31例、乙状结肠癌30例、其他10例。

71例患者均自愿参与研究。

1.2 方法1.2.1 CT检查方法组织71例患者进行CT检查:(1)检查前2h禁食,术前1d常规清洗肠胃。

(2)CT检查过程中,患者需取仰卧位,CT平扫。

(3)静脉注入50--100ml水溶性含碘对比剂后,行增强扫描。

(4)直肠癌患者,检查前应于直肠内灌注1500ml温开水。

乙状结肠癌患者,检查前应于体内灌注≥2000ml温开水。

(5)CT检查后,根据患者疾病类型,行不同术式治疗。

1.2.2 病理检查方法对71例患者进行病理检查:(1)将切除的病变组织,置于病理检查袋中。

CT诊断术前结肠癌与术后结肠癌复发的临床价值分析

CT诊断术前结肠癌与术后结肠癌复发的临床价值分析

CT诊断术前结肠癌与术后结肠癌复发的临床价值分析摘要】目的:探析结肠癌术后复发与CT术前诊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50例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均行CT诊断,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分析与术后复发的相关性。

结果:术前CT诊断结肠癌的准确率为88.0%(220/250),与病理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852%;术后CT诊断结肠癌的复发率为90.0%(225/250),与病理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905。

结论:临床上给予结肠癌患者术前CT诊断,可以判断患者病情,有助于制定手术治疗防范,并且术后及时行CT检查,能够发现复发或转移情况,及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使患者生存时间延长,使预后得到改善,值得推广。

【关键词】结肠癌;CT诊断;复发;临床价值【中图分类号】R7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6-0184-02【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of colon cancer and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reoperative CT diagnosis. Methods In February 2011 - February 2011, our hospital during the period of 250 cases of colon cancer pati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preoper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 (CT) in diagnosis, according tothe results of the pathological diagnosis analysis and the correlation of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Results The preoperative CT diagnosis accuracy rate of colon cancer was 88.0% (220/250), and pathological results of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s 0.852%; Postoperative CT in the diagnosis of colon cancer recurrence rate was 90.0% (225/250), and pathological results of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0.905. Conclusion Colon cancer patients' preoperative CT diagnosis and clinical judging patients, help for surgical treatment, postoperative CT examination in time, and can be found recurrence or metastasis, promptly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prolong survival time, improve prognosis, is worth promoting.【Key words】CT diagnosis of colon cancer;Relapse;Clinical value结肠癌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也是发病率较高的一种恶性肿瘤,在40~50岁人群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

癌症患者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分析

癌症患者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分析

癌症患者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分析发布时间:2021-04-01T08:43:33.965Z 来源:《医药前沿》2020年34期作者:肖丽[导读] 研究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癌症患者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乐山市市中区肿瘤医院四川乐山 614000)【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癌症患者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抽选2019年1月—2020年1月本院22例经PICC置管后出现上肢静脉血栓癌症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多普勒超声诊断,分析静脉血栓分布情况及超声声像图特征。

结果:患者PICC置管侧静脉血栓发生率高于健侧;上肢静脉血栓沿导管走形分布;上肢静脉血栓常见于贵要经脉,其次为腋静脉及锁骨下静脉,而头静脉、肱静脉及桡静脉等区域较为少见。

结论:癌症患者经PICC置管治疗后病情平稳,需定期进行超声检查,确定置管局部血管内血栓情况,分析上肢静脉是否出现血栓,有利于防治血栓,改善预后。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PICC置管;癌症患者;诊断分析【中图分类号】R7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34-0069-02目前临床治疗癌症患者仍以放疗或化疗为主,癌灶缩小后再开展切除手术治疗。

但由于化疗药物对血管刺激较大,一旦操作不当,就可能导致药物外渗引发血管损伤,如局部红肿热痛等,情况严重者甚至出现皮肤或组织损伤,为患者带来痛苦,影响临床疗效[1]。

长期化疗患者中,PICC置管术应用较为广泛。

PICC置管术是指完成外周静脉穿刺操作后,于中心静脉处插入导管,经导管注入药物(导管走向经贵要静脉→腋静脉→锁骨下静脉→头臂静脉→上腔静脉),可避免药物刺激损伤静脉壁,有利于患者恢复。

通过PICC置管术能够降低化疗药物对静脉管壁刺激,避免药物外渗损伤局部皮肤或组织。

但癌症患者受疾病影响,全身血液均处于高凝状态,开展PICC置管术后若护理不当或管道反复刺激血管内壁,可能引发肢体血栓,高发于沿导管途径的静脉管腔内,发生静脉血栓后,患者常伴有肿胀疼痛感,不利于预后,可能影响患者治疗进程[2]。

经腹超声检查对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诊断价值

经腹超声检查对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诊断价值

经腹超声检查对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诊断价值
罗雪清
【期刊名称】《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4(036)006
【摘要】目的探讨经腹超声检查对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
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80例行结肠癌根治术后,经腹超声
检查复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并与CT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80例结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经腹超声检查发现肝转移、胰腺转移、吻合口复发、腹膜转移、肠系膜淋巴结转移、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分别为90.00%、75.00%、90.91%、82.35%、81.81%、88.24%,对单发与多发转移显示情况,与C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超声检查对结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与CT比较二者各有优点,合理运用检查方法,从而提高确诊率,减少漏诊.【总页数】3页(P891-893)
【作者】罗雪清
【作者单位】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超声科,广西百色 53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35
【相关文献】
1.经腹超声检查对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诊断价值 [J], 于慧琳;王静波
2.经腹超声检查对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诊断价值分析 [J], 韩志芬
3.经腹超声检查对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诊断价值分析 [J], 韩志芬
4.经腹超声检查对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诊断价值分析 [J], 韩志芬
5.DNA错配修复蛋白缺失与Ⅱ、Ⅲ期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预后的关系研究[J], 蔡郁辉;刘金波;曹阳;张廷涛;晁宏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效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效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效果发布时间:2022-05-01T12:14:52.043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2年3期作者:王海霞李爽纪睿娇朱艳艳王莉莉[导读] 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效果。

王海霞李爽纪睿娇朱艳艳王莉莉大庆市人民医院 163311 【摘要】目的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效果。

方法以本院2021年4月-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70例患儿进行本次研究,按照随机颜色球抽取法,将所有患儿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

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诊断,实验组患儿给予彩色多普勒超声,比对两组的一般资料和诊断准确率。

结果在临床诊断准确率上,对照组为80%,实验组为97.14%,存在差异性(P<0.05)。

(P<0.05)。

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肠套叠进行诊断,准确性高,整体的作用效果更好。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小儿肠套叠;诊断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diagnostic effect of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CDFI) in children with intussusception. Methods 70 children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21 to December 2021 were studied.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color ball extraction method, all children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with 3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hildren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diagnosis, and the childre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given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 The general data and diagnostic accuracy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accuracy of clinical diagnosis was 80%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97.14%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P < 0.05). (P<0.05)。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联合检查在肾上腺占位性病变定位及定性的诊断价值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联合检查在肾上腺占位性病变定位及定性的诊断价值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联合检查在肾上腺占位性病变定位及定性的诊断价值柏峰; 宋波; 张宇; 凌盈盈【期刊名称】《《中国CT和MRI杂志》》【年(卷),期】2019(017)003【总页数】4页(P98-101)【关键词】肾上腺占位性病变; 彩色多普勒超声; CT; 联合诊断; 定性诊断【作者】柏峰; 宋波; 张宇; 凌盈盈【作者单位】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肿瘤内科河南信阳 464000; 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医学影像科河南信阳 46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6肾上腺体积较小,位置较为隐蔽,部分肾上腺良性肿瘤及肿瘤体积较小的患者无明显症状,使得既往诊断肾上腺占位性病变较为困难[1]。

而随着体检的普及,和医疗诊断水平的发展,肾上腺占位性病变的检出率明显升高[2]。

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均为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超声具有价格低廉、实时动态观察等优点[3];CT也具有组织分辨率高等特点,可清晰显示病灶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4]。

2种检查方法各有其优势。

另外,肾上腺占位病变种类繁多,据其占位部位可分为肾上腺皮质肿瘤及肾上腺髓质肿瘤,也有学者指出,超声与CT对其定位诊断效果均较好[5]。

然而,肾上腺占位病变的定性诊断亦非常重要,不同病理类型的声像图及影像图虽然不同,但部分病理类型的影像学图片缺乏特异性,造成超声及CT单一定性诊断误诊率较高[6]。

基于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的112例肾上腺占位性病变患者临床资料,以探讨超声及CT 联合检查的定位、定性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的112例肾上腺占位性病变患者临床资料。

纳入标准:术前行超声、CT检查者;年龄为18~65岁者;临床资料完整者。

排除标准: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手术禁忌者。

112例肾上腺占位性病变患者中男性63例,女性49例;年龄36~57岁,平均(46.87±9.11)岁;出现头晕、心悸54例,多尿、全身乏力14例,无明显症状25例;伴外伤史11例,恶性肿瘤史5例,高血压史56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 胆囊恶性隆起性病变声像图特征3.2.1 实块型:是胆囊癌的常见型,呈晚期表现,正常胆囊内胆汁暗区消失或变小,显示为一个低回声或回声粗而不均的实性肿块,其内有的可见结石的强回声光团及声影,或是坏死的强回声区。

3.2.2 厚壁型:胆囊壁呈不均匀增厚,多发于颈部和体部,胆囊壁内外不光滑,胆囊腔呈不规则状,改变体位活动受限,需注意与萎缩性胆囊炎相互鉴别。

3.2.3 伞型:呈低回声或中等回声的伞状肿块突入胆囊腔内,常见多发,基底部宽而边缘不整齐,无声影,不随体位移动而改变。

3.2.4 混合型:胆囊轮廓消失,呈低回声、中等回声肿块,阻塞胆囊颈和胆囊管,影响胆汁排出,致使胆囊体积扩张,胆囊积液,胆汁暗区中可见散在强光点,为胆汁浓厚时体温升高,常伴有胆囊炎伴胆结石。

3.3 误诊漏诊的声像图特征 (1)超声误诊胆囊隆起性病变的主要原因,胆囊的皱褶可被误认为隆起性病变,胆囊腔内回声异常,胆囊壁上粘附的泥沙样结石,可被超声误诊为隆起性病变,胆囊形态异常,呈萎缩、消失或实质性充满腔内近似肝脏回声而被误诊。

(2)超声漏诊胆囊隆起性病变的主要原因:胆囊壁上弥漫性增厚,或伴有胆囊结石存在,或胆囊腔内胆汁的改变如过分粘稠或积脓,不规则光团或光斑等因素均可造成彩超诊断漏诊。

此外患者的肥胖、气体干扰、年龄、性别、操作者的技术要求等都与之密切相关。

(3)本组误漏诊8例中,1例超声见胆囊壁增厚,位于胆囊前壁似菜花样实质性的回声肿块,向囊腔内突起,超声提示:胆囊癌。

手术见胆囊前壁有一局限性增厚包块,基底部较宽,大小为315cm×2.0cm,病理诊断:腺瘤。

另1例实块型胆囊癌,超声见囊壁回声不清,腔内被不均匀实质性回声融为一体,难以辨认,与肝脏分界不清,误诊为肝肿瘤,另有6例(胆囊腺瘤1例,炎性息肉1例,胆固醇息肉4例)未能获得诊断。

3.4 提高超声诊断胆囊隆起型病变的符合率 应做到:(1)超声检查时必须注意多切面多方位多体位反复检查,适当调节增益,避免小的病灶漏诊,必要时加压探头或做脂餐试验后检查。

(2)胆囊内同时伴有结石时,注意让病人变换体位,避免因结石而掩盖隆起性病变。

3.5 良性隆起性病变与恶性隆起性鉴别 (1)良性隆起性病变:其胆囊及囊壁形态正常,轮廓清晰规则,隆起物紧贴前后囊壁,隆起物病变强光团,无声影,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2)恶性隆起性病变,其胆囊形态异常,境界不清,囊壁局限性不规则增厚,且在其后方出现光斑、光团,腔内回声不均匀,常伴有回声衰减。

病情发展快,患者消瘦,食欲减退。

综上所述,应用超声诊断胆囊隆起性病变,是目前临床较实用,准确率高,方法简单可靠的检查方法,检查时认真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绝大多数病例可做明确诊断,无创伤性,对于临床手术治疗,具有很大的临床意义。

收稿日期2009201205(编辑 雪彤)22例结肠癌术后复发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和C T检查分析杨建秀1 于卫中1 周相臣1 张克克1 焦志明2 邓金明31 山东省莱州市人民医院 261400; 2 山东省莱州市中医院; 3 莱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键词 结肠癌 彩色多普勒中图分类号:R44511,R445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27585(2009)0720843202 结肠癌术后复发临床并不少见,若早期发现局部复发还可以手术切除,病人可取得良好的预后。

笔者收集分析22例经临床和手术病理确诊的结肠癌术后复发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和CT检查资料,探讨其检查价值。

1 资料和方法本组共22例,其中男13例,女9例,均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

年龄25~80岁,平均58岁。

临床均经手术病理确诊为结肠癌,术后发现结肠癌复发时间为6个月~5年零3个月,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部肿块、腹胀、肠梗阻、消瘦、便血等。

22例均行X线钡灌肠、彩色多普勒超声和CT检查,其中13例行电子纤维肠镜检查。

CT检查时患者扫描前半小时口服浓度约2%含碘温水800ml,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层厚5~10mm。

2 结果本组22例结肠癌术后复发患者均被彩色多普勒超声和CT检查发现,主要表现为:腹腔内结肠吻合口区软组织肿块,形态不规则,局部肠腔狭窄,周围肠管粘连固定,结肠周围不规则纤维条索状影,肿块较大者可有低密度液化坏死区,结肠肠腔变形者16例,其中5例可见相邻组织器官受侵犯,3例合并肝脏转移。

仅见局部吻合口区结肠肠壁不规则增厚者6例。

有3例可见腹腔及腹膜后肿大淋巴结影。

本组22例有9例早期局部复发而无远处转移者行手术切除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满意,生存最长者随访22个月未见再次复发。

10例进行化疗等保守治疗,3例放弃治疗。

3 讨论结肠癌术后复发临床并不少见,根据复发部位可以分为手术区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两种。

结肠癌手术区局部复发者手术切除临床治疗效果较好,病人临床常以腹痛、腹部肿块而就诊,重者可发生肠梗阻。

其彩色多普勒超声和CT表现主要为吻合口区结肠壁不规则增厚,形成软组织肿块,肠腔狭窄变形,当肿块向周围浸润时多表现为纤维条索状影。

远处转移表现为肝脏的多发低密度病灶,腹腔和腹膜后肿大的淋巴结等。

为提高结肠癌术后复发的临床诊断准确性,临床应合理的应用X线钡灌肠、超声和CT检查。

结肠癌术后吻合口肠壁肥厚和肿瘤复发很难鉴别,因此在术后2~3个月左右应行CT扫描,可做今后复查对比之用[1],笔者认为以术后3个月为基础进行首次彩色多普勒超声和CT检查,以后每间隔5个月连续检查可以有效发现结肠癌的早期复发,因为术后4个月吻合口的出血和水肿已基本消失。

X线钡灌肠检查对早期的复发病灶的检出不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和CT检查,并且无法对结肠以外的组织器官是否侵犯、其它器官例如肝脏的转移病灶、肿大淋巴结、肿块侵犯波及范围进行显示,而这些对临床治疗十分重要。

CT检查能最大限度的早期发现结肠癌术后复发的病灶,诊断过程中也应充分结合临床表现特点及其它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才能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参考文献1 鲍润贤,主编.体部肿瘤诊断学〔M〕1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13572359.收稿日期2009201222(编辑 晓旭)螺旋C T多期增强扫描在肝内胆管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王胜荣 福建省汀州医院CT室,福建省长汀县 366300关键词 螺旋CT 胆管细胞癌 诊断中图分类号:R445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27585(2009)0720844202 肝内胆管细胞癌指起源于肝段胆管到赫令氏管的胆管上皮癌,发病率很低,肝内胆管细胞癌占原发性肝癌的3125%~8.2%[1]。

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均无特异性,影像学检查,尤其是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是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

现将我院2005-2008年经CT检查且经手术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的17例肝内胆管细胞癌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7例,男12例,女5例,年龄37~68岁,病程2~10个月。

主要症状:上腹不适11例,伴消瘦5例,腹部包块3例,无明显症状2例,黄疸13例,伴胆石症5例,恶液质2例,皮肤瘙痒1例。

A FP检查均为阴性。

1.2 方法 平扫和增强扫描均采用东软C3000螺旋CT 机,扫描参数:螺距1.0,120kV,260mAs,重建层厚10mm、层距10mm。

增强扫描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前静脉注入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剂量100ml,流速2.5~3ml/s),动脉期(注射造影剂后25s扫描)、门静脉期(注射造影剂后60s扫描)、平衡期(注射造影剂后90s扫描),17例均延迟扫描(延迟时间5~15min)。

2 结果平扫多数表现为单发的略低密度不规则分叶状肿块,与正常肝实质分界不清,测其大小,约2~7cm不等,其中9例病灶位于肝左叶,5例位于肝右叶,3例同时侵犯左右叶。

肝内胆管扩张13例,表现为圆形或长管形边缘锐利的低密度影,4例呈“软藤征”改变,大部分扩张胆管中显示软组织结节影。

肝内胆管结石5例,其中有2例为肝内外胆管系统的多发结石。

腹水3例,肝硬化2例。

增强扫描动脉期:无强化2例,轻、中度环形强化8例,无明显强化7例。

门静脉期:轻、中度强化13例,明显强化4例。

延迟期:病灶强化逐渐明显,呈不规则细线样或结节状强化(门脉期明显强化病灶持续强化)。

所有病灶在动脉期和静脉期强化均较肝实质为低,延迟扫描17例均表现为逐渐增强的向心性强化,中心不强化区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缩小,延迟5~15min病灶强化程度较明显高于正常肝实质。

3 讨论肝内胆管细胞癌是起源于肝段胆管到赫令氏管的胆管上皮癌,在肝脏恶性肿瘤中仅次于肝细胞癌。

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发病机制,多数学者认为与长期的肝内胆管结石、炎症刺激有关[2]。

因肝内胆管结石和炎症的长期慢性刺激致使胆管上皮不典型增生而发生癌变。

CT平扫中,肝内胆管细胞癌通常表现为单发的分叶状肿块,密度较正常肝脏实质略低,多数肿块与肝脏实质分界不清。

由于胆管细胞癌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容易导致胆管的阻塞和破坏,引起局部胆管扩张,严重时部分扩张胆管呈恶性的征象“软藤征”改变,并可扭曲变形,有时在扩张的胆管中可以看见结节状和菜花状的软组织影,这是诊断肝内胆管细胞癌较为特征性的征象之一。

本组病例中有13例可见胆管扩张,占76%,4例呈“软藤征”改变,大部分可见胆管内软组织肿块。

本组病例中有5例可见胆道结石,占29%,也说明了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发生和胆管结石有密切关系[3]。

增强扫描典型的表现为动脉期周边轻中度、不完全的环状强化,门脉期病灶强化程度更明显,延迟后病灶呈逐渐增强的向心性强化,病灶内部呈片状、网格状或线状强化。

病理上由于绝大多数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纤维组织丰富,血管稀少,为少血供肿瘤。

因此在增强扫描中,肿块具有特征性的表现。

动脉期病灶轻度强化,但其密度低于肝实质,故边界较平扫清晰。

静脉期病灶有进一步的强化,可见到片状和结节状强化,由于肝实质强化十分明显,病灶仍然呈低密度。

延迟扫描时随着时间的延长病灶均有逐步的向心性强化,并随着肝实质强化程度的减低,病灶密度开始高于正常肝实质。

这种病灶强化的渐进性和向心性特点是肝内胆管细胞癌非常重要的征象,具有诊断性意义,而肝细胞癌大多有慢性肝病、肝硬化病史,A FP升高,增强后动脉期强化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