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奇穴与十四经穴临证治验第二篇董氏奇穴重要穴位第十章十十部位(头面部位)
董氏针灸穴位图大全
董氏针灸穴位图大全
董氏针灸穴位图大全:董氏针灸彩色穴位图
董氏针灸有别於十四经络~所设穴道部位亦与三百六十五穴者大不相同~内容博大精深~包含针法甚广~诸如耳针、头皮针、手针、倒马针、放血疗法等~内容不但丰富异於传统~且治法简便而疗效显著~是台湾本土所独有的针法。董氏奇穴~乃董门祖传数十代之针灸绝学~历来口授心传~不著文字~不传外姓~其独门之秘穴心法~对外隐而不发~秘而不宣~几成千古疑案~素有"江湖秘术"之称。
董氏先祖以其灵性智慧~妙造独悟~创立了独具特色的针灸体系。正如《医贯》有云:"夫有医术~有医道~术可暂行一时~道则流芳千古。"董氏奇穴非一方一法~一穴一术~乃自成体系的针灸流派~堪称针道。其医理学术深如渊壑~浩若瀚海。
穴道名稱:大間穴
取穴:左病取右、右病取左~雙手取穴不忌。劑量:直刺二,四分為肝及大小腸神經
穴位:食指掌面第一節正中央偏外側三分處。
解剖位臵:固有掌側指神經~心臟及六俯分支神經~肝分支神經。主治:心悸~心臟性喘息、心內膜炎、疝氣特效、扁桃腺炎、腹脹氣、膝蓋痛、眼痛、三叉神經、小兒氣喘、疳積
治療方法:刺針法
案例描述:大間、小間、側間、中間、下間等五穴為治療疝氣之特效穴在疝氣一二?名患者治例中~完全痊癒九十八人~減輕者十七人~無效五人。有效案例_特效主治:疝氣
有效案例_特效配穴:大間、小間、側間、中間、下間等五穴有效案例_特效權值:90
針感:局部脹痛麻電感。
穴道名稱:側間穴
取穴:左病取右~右病取左。雙手取穴不忌。
劑量:以三稜針扎出血
穴位:掌面食指第一節正中央外側三分下二分半~即大間穴下二分半處解剖位臵:固有掌側指神經、肺及心臟分支神經、六俯神經。主治:支氣管擴張、支氣管炎、吐黃痰、喉炙臠、角膜炎、麥粒腫、心悸、胸悶、膝蓋痛、腹脹氣、小兒氣喘、疳積、扁桃腺炎、腸炎(特效) 治療方法:放血法
民间针灸疗法研究——董氏奇穴
民间针灸疗法研究
——董氏奇穴
065013348 护理133班吴凡
董氏奇穴针灸学是山东省平度县人董公景昌先生创立的独具特色的针灸体系,内容博大精深,包含针法甚广,诸如耳针、头皮针、手针、倒马针、放血疗法等,该奇穴的分布及应用,既源于传统的经络系统和针灸方法,又有所创新而独具特色,是目前行之有效的众多针灸新法中的一个新的体系,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发展前途。
董氏奇穴共有740个穴位,临床常用者约200余穴,这些穴位广泛分布于人体头面、耳、手、臂、腿、足等部位,大体可分为12组。
董氏奇穴针刺方法简便易行,较多地采用“正刺”、“斜刺”、“皮下刺”等刺法。“正刺”为垂直进针,进针后深刺之,或浅刺之。“斜刺”为针体与皮肤表面呈60°或45°的角度进针。“皮下刺”即沿皮进针。上述刺法于进针后要留针,亦可不留针,留针时间一般为30~45 min。董氏奇穴不甚强调补泻刺法。同一穴位,如果采用不同的针刺方向和不同的进针深度,其治疗的病证也不同。如同一“肾关穴”(阴陵泉下1.5寸),正刺可补脾,而如果向后方向刺入,则可补肾。董氏奇穴多以组合穴应用。如胸腹及后背穴位,均以组合穴出现,多用刺血针法,取穴灵活,安全有效。他如骊马穴、上三黄、下三皇、外三关等,均为三穴并列,跨越身体某一区段。此乃董氏奇穴一大特色,其临床效应之快捷,非传统经穴可比。
动气针法是董氏奇穴的特殊针法,于进针得气后,在捻针的同时,令患者活动患处,然后根据治疗效果决定出针和留针。如果病程短,治疗效果较好,则出针;如果病程较长,则宜留针,并可于留针期间一面捻针,一面令患者继续不停地活动患处。如果病在胸腹部,或在脏腑,或属于气郁病变,或属于神志病变,则可配合使用按摩,亦可令患者作深呼吸,或用意念引导之,使针刺与患处之气相引。所谓动气针法,即动而得气之义。
董氏奇穴针灸大全
董氏奇穴针灸大全
董氏针灸
董氏奇穴针灸取穴少,见效快,治疗范围广,对各种痛症、面瘫、鼻炎、哮喘、胆囊炎、结肠炎、耳鸣、不孕症、妇科病等等,均有意想不到的疗效。
第一章
头面颈项
一.头部
(一)头痛:1.木火加肺心;妇科;富顶;后枝;火主(心脏病引起);天皇;火散;针灵骨立可缓解
2.背部五岭点刺
(二)偏头痛:指三重;妇科;六完;三重(特效);四花外点刺;[侧三里+侧下三里+肾关 4~5次,头痛即不复发];九里;耳背刺加足解穴
(三)前额痛:二角明加中白;火菊加火连;水相加中白;五虎四
(四)后项痛:指三重加人皇
(五)头顶痛:妇科
(六)巅顶痛:门金
(七)巅头痛:火主
(八)眉棱骨痛:二角明;花骨一;肾关
(九)鼻骨痛:二角明;花骨一
(十)后头痛:指三重;火菊加火连;水相加正筋加正宗;冲霄点刺出血
(十一)太阳穴部位:门金
二.眼疾病
(一)眼角痛:大、小间;海豹;火散;花骨一
(二)眼角发红:上白;花骨一;驷马
(三)眼花:火腑海;火散
(四)眼晕:火菊
(五)眼散光:肾关;中白
(六)眼球歪斜:肾关加三皇
(七)眼暴癢:上白加上三黄;花骨一
(八)眼癢:上白;火硬刺
(九)眼发干:木穴;明黄;复溜(光明)
(十)流泪:木穴
(十一)火眼病:腕顺一、二
(十二)青光眼:肾关加复溜加行间
(十三)白内障:水相加肾关加人皇;四花中;光明
(十四)针眼:灵骨左右交刺,一、二次即愈
(十五)角膜炎:耳尖、肝俞、五岭点刺出血;加针上白穴,效果更佳;驷马穴
(十六)眼跳:侧三里,侧下三里,肾关;风市,复溜
三.鼻疾病
(一)鼻炎:指驷马;火腑海穴;分金;四花上加驷马;马金水(过敏性鼻炎:印堂)
董氏奇穴-董氏针灸详解(一一部位)
董氏奇穴-董氏针灸详解(一一部位)
董氏奇穴为董师景昌绍衍祖学狭心症,研究发展,自成一派之。一家之学,其效果与境界较之“十四经穴”尤有过之而无不及心绞痛治疗,若能与“十四经穴”相辅为用,当更能发挥针灸疗效,使针灸医术发扬光大。“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计设740穴,分布于手、臂、足、腿、耳及头面等处,区分为十个部位,即:一、手指部称“一一部位”。二、手掌部称“二二部位”。三,小臂部称“三三部位”。
四、大臂部称“四四部位”。五、足趾部称“五五部位”。六、足掌部称“六六部位”。七、小腿部称“七七部位”。八、大腿部称“八八部位”。九、耳朵部称“九九部位”。十、头面部称“十十部位”。
除以上十个部位外,尚有“前胸部位”及“后背部位”,此胸背两部多以三棱针刺之,无需毫针深扎。董氏奇穴虽有部分与“十四经穴”位置相同,然用法与治效完全不同,董师有独特创见者,概从董氏命名,并加以对比说明心绞痛症状心绞痛的治疗,以资区辨。
至于其它“解剖、主治、取穴、手术、应用、注意”等亦就原文照录,再分项说明,“解剖”部分与实际之神经解剖颇有出入,原书之意义系指该穴作用之部位及脏腑而言。本文不做删补,读者可就该穴所在位置之解剖自行参考。其它“手术、主治、取穴、应用”等有必要特别补充者,均详加叙述心绞痛治疗,无特殊作用或应用机会较少者,则暂且从简。
董氏针法与一般所传之针法相较,计有下列多项优点:
一、在四肢、耳朵及头面部位取穴用针,足可治疗全身诸病变异性心绞痛,如必需刺胸腹及腰背部时,亦仅以三棱针浅刺即可心绞痛的症状,危险性少。
董氏奇穴详解图文
• 董氏刺血针法之特点: • 1、刺血以远处施针为主,甚合“泻络远针”
之古义。
• 2、刺血部位遍及全身,划分许多特效刺血 区,如心肺区、肝胆区、肾区等等。
• 3、治疗范围广泛,特效速效,简单安全。
• 三、诊法特色 • 正确的诊断及对穴性的了解,是应用董氏奇穴的关
键所在。董公诊病,首看掌诊,次看面诊。董氏掌 诊秘诀乃董门弟子习用的独门诊法,此中真诀需经 口授心传,方可了然于胸。 • 董氏掌诊之诊断结果(如肝虚、心弱、肺机能不够 之坐骨神经痛、肾病引起之腰痛等等),并非仅指 所患何病,用于定位诊断,在更大的程度上,是一 种病机辨证,按照人体肝、心、脾、肺、肾五大系 统,依据掌诊分区的形色异常,将其辨证结果归类 (即脏腑辨证),然后据此选穴施治,此乃最为关 键处。如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特效穴有数个,若患者 掌上肺区出现气色反应,即可诊为肺虚,而灵骨、 大白又有肺神经通过,故针此二穴必有显效;若掌 诊肾区形色反应异常,则当取中白、下白(属肾之 神经)二穴。依法取穴,疗效稳定。
• 董氏奇穴针灸有独具特色的“络病理论“,认为 “久病必瘀”、“怪病必瘀”、“重病必瘀”、 “痛症必瘀”、“难病必瘀”。凡病经数次针治, 未见病情改善,这时董公认为必有瘀血阻滞气机, 当在相关区域寻找瘀络,刺络放血,使恶血邪气尽 出,立起沉疴痼疾。
• 董氏刺血针法之作用:决凝开滞、涤痰祛瘀、泻热 活血、排毒利湿。杨师有云:“祛一分瘀血,存一 分生机”。
董氏奇穴针灸对十四经穴主治病症
董氏奇穴针灸对十四经穴主治病症
【心经】
1.通里——治心经之大腿后坐骨神经痛。
本穴为别走小肠之络穴,有镇静安神、调心气的作用。因之对心火,肾阳虚弱的坐骨神经痛颇具效果。
2.少府——晕针之解穴,及扎后之上身发麻(左麻用右右麻用左穴)。
景师有感于晕针及扎后之上身发麻,与心经有一定之关遂以有宁心调神性能之少府为手解穴。
【小肠经】
1.前谷、后溪——治心经之头晕、耳鸣。
后溪为心经之俞土穴,能清神志、祛内热、通督脉、固表分,故有清热、祛风、醒脑、开郁、镇痛之功,以后溪为主穴,前谷为倒马,正以治心经之头晕、耳鸣。
2.肩贞、臑俞——治肺经之坐骨神经痛。
据各家载述,二穴为治肩凝、肩胛痛之主穴,景师由“金火制化”,“以阳治阴”悟入,以治肺经之坐骨神经痛。
3.腕骨——治眼痛。
为小肠经之原穴。疏太阳经邪而清小肠实热,即具清热、发汗、散瘀、化湿之功,而于眼科可治白膜翳及目出冷泪生翳等之眼痛症。
4.肩外俞、曲垣——治小腿外侧痛。
据各家之载述,二穴为治肩胛痛之要穴,而景师以之治小腿外侧痛,乃“下病上取”原则之治疗法。
【膀胱经】
1.通天、承光、五处——治手发抖、半身不遂。
通天可治口喎项强头晕,承光可医口喎眼斜,再加以有宜泄风热效用之五处,三穴合用,对脑部神经受损所致之手发抖、半身不遂等症,有一定之刺激疗效。
2.神堂、膏肓、魄户、附分、心俞、厥阴俞、肺俞、风门、大抒
——用三棱针治血压高、重感冒。
放血所以刺激浅层皮层神经,而发生疏导作用也。而效果相当满意也。
3.膏肓——用三棱针治膝盖关节炎。
一般取穴治膝盖关节炎效果不佳时,取膏肓及神堂、譩禧三穴(即奇穴之三金穴),以三棱针于患侧出血,再针奇穴之肩中穴或杨维杰善用之内关穴,则鲜有不立觉舒适者。
董氏奇穴——治疗学(杨维杰)【精选文档】
第二篇治疗学
董氏奇穴原书,原仅有穴位部份,而无治疗学。本编之治疗学,系笔者追随董师学习多年,并综合个人临床七余万人次之经验整理编写而成。其临床效果,多经验证。值得广泛发挥应用。
第一章头面颈项
一、头部
(一)头痛:
1.针侧三里、侧下三里,并针肾关,留针四十五分钟;轻症二三次,重症四五次,即可不发。2.补灵骨,立可缓和疼痛。
3.背部五岭穴点刺,亦可立止头痛。
(二)偏头痛:
1.针侧三里、侧下三里,效果甚佳。
2.针中九里(风市),效果亦佳。
3.三重、四花外穴,用三棱针点刺放血,亦可立止疼痛。
4.太阳穴部位疼痛,针门金效果甚佳。(三)后头痛:
1.冲霄放血,立止疼痛。
2.针正筋、正宗效果亦佳.
(四)前头痛:1.针火菊立止疼痛。
2.四花中点刺,效果亦佳.
3.五虎四。
(五)头晕:
1.血压高的头晕,先在背部五岭穴点刺放血,再针火硬,立降血压,并止晕眩.
2.脑贫血的头晕,针通关、通山、通天。(六)脑神经不清:
1.针正会,镇静,再在三重穴放血。
2.针下三皇效果亦佳。
(七)脑膜炎:
1.三重、用倒马针法.
2.四花外点刺,再针正筋。
(八)脑瘤:
1.先针州昆、州仑、火光,再在三重穴用倒马针法。
2.配上瘤穴,效果更佳. (九)脑骨肿大: 1.针正筋,配上溜穴,效果更佳。
(十)脑积水:
1.针正筋,上瘤,有良好效果。
二、眼疾病
(一)视力模糊:(视物不清)
1.高血压引起的眼花,五岭穴放血.再针下三皇. (二)偷针眼:
1.针灵骨,左右交刺,一二次即愈.
2.脾俞,胃俞点刺出血少许,效果亦佳。(三)目赤(角膜炎):
1.耳尖放血,效果甚佳。
手掌部董氏奇穴示意图
手掌部董氏奇穴示意图
郎 凤 岗
手掌部董氏奇穴示意图是风雨同舟根据网上董氏奇穴的相关视频逐一整理绘制的,不准确的地方再所难免,敬请各位专家指正.凡引用此图的朋友,勿 请注明出处.
手掌部董氏奇穴详解
资料载:《董氏奇穴自成一派,虽有部分穴位与“十四经穴”的位置相同或近似,然用法与疗效完全不同,故董师确有独特之创见,现概以董氏命名。“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计设740穴,分布于手、臂、足、腿、耳及头面等处,区分为十个部位,其效果较“十四经穴”尤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使针灸医术发扬光大,董氏针法若与“十四经穴”相辅为用,当更能发挥针灸疗效》。
说明一:手部穴位是看得见、摸得着,具有易见、易懂、易自疗,且疗效显著的特点,故是董氏奇穴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单用董氏奇穴的手穴或与14经的手穴结合应用(详见风雨同舟的手背部与手掌部穴位按摩法)既可用于日常保健又可有效的防治多种疾病。手部穴位可针刺、可按摩、可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参照手部穴位图、在穴位近处找到痛点即可下针或按摩,穴位不准也绝无副作用,建议中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试用。
说明二:以下是按照手掌部董氏奇穴示意图,根据相关录象资料、经风雨同舟精心整理后、按照穴位顺序、说明每个穴位的位置及所治疗的疾病,供朋友们试用参考。不准确的地方将随时修正。
说明三:挠侧是大指一侧,尺侧是小指一侧,大拇指宽为一寸。 施术方法:⑴手掌部针刺一般可1—3分,腕部5分-1寸,留针15分钟以上(一般是左病右取)。⑵可用三稜針扎出血。⑶可用五根木牙签捆绑在一起,剪平尖端,每穴点刺2-3分钟以上。⑷可配合呼吸点压穴位:按住穴位用口呼气时向下按压穴位、再用鼻吸气时手抬起但不离开穴位、每穴按压30次以上(也可鼻吸鼻呼)。
董氏奇穴针灸学基础全套
董氏奇穴针灸学基础全套
★一、头部疾病★
(一)头痛:
1、针侧三里、侧下三里配肾关,留针45分钟,轻症二三次,重症四五次即可不发。(书)
2、针灵骨,立可缓和头痛。
3、太阳两穴配灵骨立止(太阳两穴分别在小指掌面第一、二节正中,灵骨穴在拇指与食指的掌骨间)[巳经验证]
(二)偏头痛:
1、针侧三里、侧下三里效甚佳。
2、针中九里(风市)、效果亦佳。
3、点刺三重、四花立可止痛。
4、太阳部位疼痛针金门效果甚佳。
5、指三重(手背,无名指第二节外侧四分法取穴三穴)
6、侧三里(足三里后1寸)、侧下三里(侧三里2寸)
(三)前头痛:
1、针火菊立止头痛。(己验证)
2、眉棱骨痛:针火菊立效。(己验证)
3、点刺四花中效果亦佳。
(四)后头痛:
1、冲霄放血立止头痛。
2、针正筋、正宗效果亦佳。
(五)头痛、头胀、久年头痛:
脚背六溪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解溪穴下1寸为上溪穴,其下1寸为下溪穴,上下溪左右旁开各1寸分别为内溪、外溪、前溪、水溪穴,共6穴)
(六)眉棱骨痛:
火连(第一跖骨内侧,距趾跖关节2寸处)火菊(第一跖骨内侧,距趾跖关节3寸处)(视频)
(七)感冒头痛:
1、三叉三穴(握拳取穴,在无名指与小指叉口之中央点取穴)
2、二角明(手背,中指第一节中央线上三分法取两穴、向下斜刺)
3、头晕:感冒头痛:三叉三穴(握拳取穴,在无名指与小指叉口之中央点进针)
配灵骨大白
1、高血压头晕,先在背部五岭点刺放血,再针火硬可立降血压,并止眩晕。(书)
2、脑贫血头晕,针通关、通山、通天。
(八)正脑三穴:主治:脑鸣、脑神经痛,咳嗽不止(立即见效)取穴:(77-1)足后跟筋正中央,正脑一穴距足后跟4.5寸,也就是距正筋穴上1寸,正脑二穴、三穴相距各2寸。
董氏奇穴32个穴位图解大全(48个经外奇穴功效及穴位图详解之一)
董氏奇穴32个穴位图解大全(48个经外奇穴功效及穴位图详
解之一)
1、里内庭穴
【图解里内庭穴的位置】
里内庭穴位于脚底部,在第二趾根部,脚趾弯曲时趾尖碰到处,约第二趾趾根下约三厘米处。
【取穴方法】在足底,当足掌面第2与第3趾的夹缝之中,(即:第二、三跖趾关节前方凹陷中),与足背胃经内庭穴相对处,俯卧或仰卧、跷足的姿势取之。
【穴位解剖】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和趾腱膜。分布有足底内侧神经的趾足底总神经。
点击查看:同身寸法》》【1寸、2寸、3寸取穴比量方法示范图】【穴名解说】
里内庭穴,经穴名,属于:经外穴名。见《中国针灸学》。
【里内庭穴位的作用功效】
1、缓解治疗牙痛、齿龈炎、扁桃体炎、去除口臭等;
2、抑制食欲、缓解治疗泻胃火、胃痉挛、急慢性肠炎、小儿消化不良、胃痛等;
3、缓解治疗小儿惊风、抽搦、癫痫等;
4、缓解治疗食物中毒、三叉神经痛、荨麻疹、五趾疼痛等。
【作用功效】镇惊安神,消食导滞。
【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
【按摩手法】里内庭穴在第二和第三脚趾趾缝的位置,躲在趾缝当中,最好拿一个小圆钝头的东西来按摩,这样刺激得比较到位一些。
【针灸疗法】直刺里内庭穴0.3~0.5寸,可灸。
2、印堂穴
[印堂穴的准确位置]
两眉头连线的中点(就像印度妇女点吉祥痣的地方)
【穴位解剖】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和降眉间肌。皮肤由额神经
的滑车上神经分布。肌肉由面神经的颞支支配,血液供应来自滑车上动脉和眶上动脉的分支及伴行同名静脉。
印堂穴,经外穴名,隶属:经外奇穴。出《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别名:曲眉(唐代《千金翼方》);光明(唐代《新集备急灸经》)。
【董氏奇穴】针灸90个穴位主治功能及图解!
【董氏奇穴】针灸90个穴位主治功能及图解!
穴位是指神经末稍密集或神经干线经过的地方。穴位的学名是腧穴,别名包括:“气穴”、“气府”、“节”、“会”、“骨空”、“脉气所发”、“砭灸处”、“穴位”。人体周身约有52个单穴,300个双穴、50个经外奇穴,共720个穴位。有108个要害穴,其中有72个穴一般点击不至于致命,其余36个穴是致命穴,俗称'死穴'。死穴又分软麻、昏眩、轻和重四穴,各种皆有九个穴。合起来为36个致命穴。所谓致命必有意外的重力,非正常力道,或危险物品造成为必要条件。
针灸中常用的穴位功能有哪些呢?
1.尺泽
①咳嗽、气喘、咯血等肺系疾病
②小儿惊风、吐泻、急性腹痛
③肘臂挛痛
2.孔最
①咯血、咳嗽、鼻衄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
②肘臂挛痛
3.列缺
①伤风、头痛、项强、口㖞、齿痛
②咳嗽、气喘、咽喉肿痛
③手腕痛4.鱼际
①咳嗽、咯血、咽干、气喘、喉痹、失音等肺系病证
②小儿疳积
③外感发热,掌中热
5.少商
①咽喉肿痛、咳嗽、鼻衄、气喘等肺系实热病证
②中暑、发热
③昏迷、癫狂
④指肿、麻木
6.商阳
①齿痛、咽喉肿痛、耳聋、青盲、颐颌肿等五官疾患
②热病、昏迷
③手指麻木
7.合谷
①头痛、目赤肿痛、齿痛、鼻衄、口眼歪斜、牙关紧闭、耳聋、痄腮等头面五官诸疾
②发热恶寒等外感病证
③热病、无汗或多汗
④经闭、滞产、月经不调、痛经、胎衣不下,恶露不止、乳少等妇产科病证
⑤牙拔除术、甲状腺手术等口面五官及颈部手术针麻常用穴
⑥上肢疼痛,不遂
⑦皮肤瘙痒、荨麻疹等皮肤疾病
⑧小儿惊风、痉证
⑨腹痛、便秘、痢疾等肠腑疾病8.手三里
①手臂麻痛、肘挛不伸、上肢不遂等上肢病证
董氏奇穴
董氏奇穴
董氏奇穴及针刺方法是盛行于台湾和
海外的一种特殊的针刺疗法,该奇穴的分布及应用,既源于传统的经络系统和针灸方法,又有所创新而独具特色,是目前行之有效的众多针灸新法中的一个新的体系,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发展前途。现对其分布特点、针刺法及其理论基础作一简介。
1董氏奇穴穴位分布特点
董氏奇穴共有740个穴位,临床常用者约200余穴,这些穴位广泛分布于人体头面、耳、手、臂、腿、足等部位,大体可分为12组:即手指部称“一一部位”,手掌部称“二二部位”,前臂部称“三三部位”,后臂部称“四四部位”,足底部称“五五部位”,足背部称“六六部位”,小腿部称“七七部位”,大腿部称“八八部位”,耳朵部称“九九部位”,头面部称“十十部位”,另有“后背部位”及“前胸部位”,共12个部位。。其分布特点如下。
骨缘分布
董氏奇穴多近骨缘分布,故进针时均紧贴骨缘。如“一一部位”及“二二部位”的穴位均贴骨,或进针抵骨。“三三部位”的心门穴、肝门穴、肠门穴,“五五部位”的海豹穴、木妇穴,“六六部位”的火主穴、门金穴,“七七部位”的四花上穴、足三重穴等,均贴骨缘。灵骨穴也是紧贴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结合处等等。现代研究表明,针刺效应与骨膜传导有关,董氏奇穴多近骨缘分布,故其治疗效应显著。
穴位组合
董氏奇穴组合穴位较多,即多个穴位为一组,多穴一名,针刺效应相同。如腑巢穴即包括23穴;后背的五岭穴包括大椎骨下连续10节10个穴位、旁开3寸连续8个穴位、再旁开3寸连续7个穴位,总共44个穴位;“七七部位”的下三皇穴包括天皇、地皇和人皇;“八八部位”的上三黄穴包括其黄、明黄和天黄等穴;其他如足三重穴、指三重穴、指肾穴、五虎穴、外三关、四马穴等,均为组合穴位。董氏奇穴的穴位组合
董氏奇穴(纯干货建议收藏)
董氏奇穴(纯干货建议收藏)
1.木穴
部位:在掌面食指之尺侧。针深半分。
主治:肝火旺、脾气燥。
说明:①木穴位于阴掌食指第一节D线上,计有二穴,取穴采用三分点法,临床多半只取一穴,一般而言,以下穴为准;②木穴为掌面常用穴道之一,对于眼睛发干、眼易流泪、手汗、感冒、手皮发硬等皆有疗效;③木穴治疗鼻涕多、手掌皱裂病尤其有特效。
2.心膝
位置:中指背面第二节中央两侧中点处各一穴,计两穴点。
主治:膝盖痛、肩胛痛。
针法:针深一分至二分。
运用:本穴治疗脊椎疼痛及膝关节炎,临床运用之效果极佳。配膻中治疗膝无力特效
3.妇科穴
部位:在大指第一节背面尺侧。五分针,针深两分,一用两针。
主治:子宫炎、子宫痛(急慢均可)、子宫瘤、小腹胀、妇人经年不孕、月经不调、经痛、月经过多或过少。
说明:①妇科穴位于大指第一节尺侧,计两穴,取穴采用三分点法;②本穴为妇科常用穴,效果显著。
4.还巢
位置:无名指小指側正中央,赤白肉际处是穴。
主治:子宫痛、子宫肌瘤、盆腔炎、月经不调、赤白带下、输卵管不通、子宫不正、小便频数、阴门发肿、安胎。
针法:针深二分至三分,忌双手同时取穴。
运用:本穴为治疗妇科疾病之要穴,且疗效显著。其穴多与妇科
穴相伍,左右交替,即左妇科伍右还巢,右妇科伍左还巢。不唯治妇科诸症颇佳,治疗不孕症亦有特效。
5.五虎穴
部位:在大指阴掌第一节之桡侧,针深两分。
主治:全身骨痛。
说明:①五虎穴位于阴掌第一节A线上,计五穴,取穴采用六分点法,处自上而下计为五虎一、五虎二、五虎三、五虎四、五虎五;
②五虎穴应用广泛,对于脚跟痛、脚痛、手痛,效果显著。
董氏奇穴常见穴位
两指节间距离之1/4处取穴。 (4)五穴(六分点法):两指纹间若有五穴,则以
两指节间距离之1/6处取穴。
一一部位
木穴 取穴:掌面食指第一节内侧,距中央线二分之直线上
(D线)上,上穴距第二节横纹三分三,下穴距第二节横 纹六分六(三分点法),共二穴。
七 小腿部:“七七部位”
八 大腿部:“八八部位”
九 耳朵部:“九九部位”
十 头面部:“十十部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的常用穴位简介
一一部位
总计52个穴点 1 阴掌五线
2 阳掌三线
一一部位
3 四面分点 (1)一穴(二分点法):在两指纹间仅有一穴者,
概以中点(即1/2处)取穴。 (2)二穴(三分点法):两指纹间若有二穴,则以
手术:针深二分至三分。 主治:肝火旺,脾气躁 说明:
本穴位对于眼睛发干、眼易流泪等皆有疗效。 本穴治疗鼻涕多,不论清涕浓涕皆有效,尤其感冒 流涕可止于顷刻。 本穴治手皮肤病及手掌皱裂,以患侧为主。治其它 各病以对侧为主。
木穴
归经; 归经:入肝、胃、肺三经
穴性: 疏肝理气,活血祛风,或泻肝胆热,开郁通窍
膝痛、颈痛、肩痛。(2)治疗落枕,配承浆疗效更 佳。(3)肺炎、退烧 说明:本穴接近肺经鱼际穴,对肺炎,支气管炎,支气 管哮喘,痰稠不易咳出,针之有效;本穴治疗子宫瘤; 卵巢炎亦有效。 注意:重子、重仙倒马针对肩胛骨痛有特效;小儿气喘 则用三棱针放血疗法
(医学课件)董氏奇穴
源自文库
安全操作要点
1
在进行董氏奇穴刺激前,必须接受专业的培训 和考核,确保掌握正确的刺激方法和技巧。
2
在刺激过程中如出现不适或异常情况,应立即 停止刺激,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及时就 医。
3
在进行刺激时,必须注意卫生和消毒,以免引 起感染。
06
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 阴维脉、阳维脉。
穴位分类和功能
十四经穴
十四经穴是指在十四经脉上所分布的穴位,是中医针灸治疗的基础。
董氏奇穴
董氏奇穴是指除了十四经穴以外的穴位,其分布范围较广,可用于治疗多种 疾病。
董氏奇穴的特殊理论
左右对称
董氏奇穴的分布具有左右对称的特 点,因此可以根据人体左右对称的 特点进行针灸治疗。
董氏奇穴的案例分享
治疗痛症的案例
01
02
03
肩周炎
选取肩周穴、肩髃穴、臑 俞穴、极泉穴、天宗穴等 ,配合刺络拔罐,治疗肩 周炎效果显著。
胆绞痛
选用胆囊穴、阳陵泉穴、 肝俞穴、胆俞穴等,可有 效缓解胆绞痛。
肠扭转
选取足三里穴、阳陵泉穴 、阴陵泉穴、承山穴等, 可有效改善肠扭转症状。
治疗慢性病的案例
适应症
针灸疗法主要用于治疗各种慢 性疾病和疼痛,如关节炎、头
董氏奇穴临症歌诀
董氏奇穴临症歌诀
董氏奇穴临症歌诀是由中国明代医学家董一元所著,是一部非常重要的针灸学
经典。董氏奇穴临症歌诀共分为三卷,主要介绍奇穴的应用和治疗各种疾病的方法。
董氏奇穴
董氏奇穴是指面部、颈部、胸部、腹部和四肢上40个重要的穴位。这些穴位
均位于肌肉筋膜中,不在经脉之上,与经穴不同。在董氏奇穴临症歌诀中,董一元详细介绍了这些穴位的位置、功能及用法,使针灸师能够更加精准地治疗疾病。
董氏奇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面部穴
•颈部穴
•胸部穴
•腹部穴
•四肢穴
临症歌诀
临症歌诀是董氏奇穴临症歌诀的核心部分,包括了各个穴位的应用和治疗不同
疾病的方法。这些方法都是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积累而成,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以下是临症歌诀的部分内容:
肺穴
肺穴位于胸骨旁的肋间隙中央,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穴位。据董一元所述,在治疗肺病时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用银针刺肺穴,可治咳嗽、哮喘、胸腹胀满等病;
•用荆芥、紫盐、冰片、款冬花等制成的烟熏剂熏肺穴,可治肺癌、结核等病。
脾穴
脾穴位于胸腹部的正中央,是治疗脾胃疾病的重要穴位。在董氏奇穴临症歌诀中,董一元介绍了脾穴的位置及应用方法,如下:
•刺脾穴,可治消化不良、腹泻等病;
•贴人参片于脾穴上,可治病后体虚、脾虚等病。
肾穴
肾穴位于腰部,是治疗肾病的重要穴位。根据董一元的经验,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法治疗肾病:
•刺肾穴,可治肾虚、腰酸背痛等病;
•用龟板制成的膏贴于肾穴处,可治疗夜尿、遗精等病。
董氏奇穴临症歌诀是一部非常重要的中医针灸学经典,对于学习针灸治疗和临床工作非常有帮助。其中的临症歌诀内容非常丰富,有助于针灸师更精准地治疗疾病。本文仅对董氏奇穴和临症歌诀进行了简要介绍,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启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运用及说明 神经麻痹有效,左病取右穴,右病取左穴。 (1) 二穴所处位置应在手阳明经,七快穴与地仓穴相符,因此可治疗面 (2) 二穴合用治疗尿道结石作用效佳,并且对尿道炎也有治疗作用。这是
因为手阳明主津所生病,针六快穴,能分泌津液而用于结石病和尿道病的治疗。
8. 木枝穴
定位 在马金水穴向外上方斜开 1 寸。 解剖 肝胆神经。 主治 肝虚、胆虚、胆结石、小儿夜哭。 取穴 从马金水穴向外上方斜开 1 寸处是穴。 手术 针深 1~3 分。 临床运用及说明
总枢
总枢穴
三棱针刺之,针刺时操作不宜过深,一般针深禁止超过 3 分。
(1) 穴近于风府穴,临床常以点刺放血为常用,操作时将此处捏起,以 (2) 用本穴治疗呕吐确有实效,可适用于各种呕吐,尤其对急性呕吐作 (3) 因本穴近于风府穴,所以对于各种因风有关之疾可治之。临床所用
用更效。用掐揉法也可有效,对小儿可用此法,笔者在临床常以此法而用。 可根据风府之效而用。
第二篇 董氏奇穴重要穴位 081
第十章 十十部位 (头面部位)
概述 序号为穴位数) 。 十十部位称为头面部,本部位总计 25 穴名,共 44 穴 (注:穴名后括号内 ①正会穴 (1) ;②州圆穴 (2) ;③州昆穴 (2) ;④州仑穴 (2) ;⑤前会
穴 (1) ;⑥后会穴 (1) ;⑦总枢穴 (1) ;⑧镇静穴 (1) ;⑨上里穴 (2) ;⑩
(1) 马金水与颧髎相近,马金水主要治疗肾结石,马快水主要治疗膀胱结石。 石之功。在临床中配用中封、中极、三阴交等穴,疗效更佳,多数患者下针即 效,临床屡用屡效。二穴合用还能治疗肩背腰痛在膀胱经第二行外侧处疼痛。 (2) 二穴合用治疗泌尿系结石作用甚效,不仅能有止痛之效,而且还有排
6. 六快穴
定位 在人中向外横开 1.4 寸处。 解剖 分泌神经。 主治 尿道结石、尿道炎。 取穴 从人中之中央向外平开 1.4 寸处是穴。 手术 针深 1~3 分。
四腑二穴 (2) ;������ ������ ������四腑一穴 (2) ;������ ������ ������正夲穴 (1) ;������ ������ ������马金水穴 (2) ;������ ������ ������马快
(2) ;������ ������ ������州金穴 (2) ;������ ������ ������州水穴 (2) 。 位,常用的穴位有以下穴点。
3. 镇静穴
定位 在两眉头正中上 3 分。 解剖 脑神经。 主治 神经错乱、四直发抖、两腿酸软、四
镇静
肢神经麻痹、失眠、小儿梦惊。 取穴 当两眉头之间正中直上 3 分处是穴。 临床运用及说明 手术 针深 1~2 分,由上往下扎 (即皮下针) 。
镇静穴
分,扎针时自上往下扎 (皮下针) 。
(1) 本穴与印堂穴相近,穴处于督脉,故具有镇静之效。操作针深 1~2 (2) 镇静穴其意明确,具有镇静之意,临床用之确有其强大功效,对于
马金水、马快水穴
马金水 马快水
楚) 、肾炎、鼻炎。
手术 针深 1~3 分。
5. 马快水穴
定位 在马金水穴之直下 4 分,约与鼻下缘齐处是穴。 解剖 肾神经、膀胱神经。 主治 膀胱结石、膀胱炎、小便频数、腰脊椎骨痛、鼻炎。 取穴 在马金水之直下 4 分,约与鼻下缘齐处是穴。 手术 针深 1~3 分。 临床运用及说明
六快
七快
7. 七快穴
定位 在嘴角外侧 5 分处。 解剖 肺神经。 主治 面部麻痹、肺虚弱、尿道结石。 取穴 当嘴角外开 5 分处是穴。 手术 针从嘴角向外斜扎,针深 0.5~1.5 寸。
六快、七快穴
084
董氏wk.baidu.com穴与十四经穴临证治验
DONGSHIQIXUEYUSHISIJINGXUELINZHENGZHIYAN
一切需要镇静之病皆可用之,如失眠、痉挛、帕金森病、肝风内动之疾均有 良好的功效。 (3) 用本穴还可以治疗前额痛、热性病、眩晕,多用以点刺出血。 时针尖要向患侧鼻孔透之。 (4) 镇静穴还能治疗督脉急性腰扭伤,需强刺激;当用之治疗鼻子疾病
第二篇 董氏奇穴重要穴位 083
4. 马金水穴
定位 在外眼角直下至颧骨之下缘凹陷处是穴。 解剖 肾神经、肺之副支神经。 主治 取穴 是穴。 肾结石、闪腰、岔气 (呼吸时感觉痛 当外眼角之直下至颧骨下缘 1.5 分陷凹处
������ ������ ������ 水通穴 (2) ; ������ ������ ������ 水金穴 (2) ; ������ ������ ������ 玉火穴 (2) ; ������ ������ ������ 鼻翼穴 (2) ; ������ ������ ������ 州火穴
水穴 (2) ; ������ ������ ������ 腑快穴 (2) ; ������ ������ ������ 六快穴 (2) ; ������ ������ ������ 七快穴 (2) ; ������ ������ ������ 木枝穴 (2) ;
正会
正会穴
本穴即督脉百会穴,其功用与百会完全相同。主要功用是开窍宁神、平肝
082
董氏奇穴与十四经穴临证治验
DONGSHIQIXUEYUSHISIJINGXUELINZHENGZHIYAN
息风、升阳固脱之效,临床主要以此为主,不再赘述。
2. 总枢穴
定位 在头项部正中入发际 8 分。 解剖 丹田神经。 主治 乱、发言无声。 取穴 当头部入发际 8 分处是穴。 临床运用及说明 手术 针深 1~2 分,用三棱针最有效,尤其小儿。 呕吐、六腑不安、项痛、心脏衰弱、霍
这一部位的穴位在临床上运用仍然非常广泛,是临床上常用的一个部 ①正会穴;②总枢穴;③镇静穴;④马金水穴;⑤马快水穴;⑥六快
穴;⑦七快穴;⑧木枝穴;⑨水通穴;⑩水金穴;������ ������ ������鼻翼穴。 将 12 个穴点的临床功效扼要整理。 重要穴位的临床应用
本部分需将上述 12 个穴点的临床功用全部掌握,余穴仅作大体了解,下
1. 正会穴
定位 在头顶之正中央。 解剖 脑之总神经。 主治 取穴 四肢颤抖、各种风证、身体虚弱、小儿惊 正坐,以细绳竖放头顶中行,前垂鼻尖, 风、眼斜嘴、半身不遂、神经失灵、中风不语。 后垂颈骨正中,另以一绳横放头顶,左右各垂耳尖, 此两绳在头顶之交叉点是穴。 手术 针深 1~3 分。 临床运用及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