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导学案
第3课土地改革导学案
第3课《土地改革》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土地改革的必要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土地改革的意义。
2、.在教师指导下,分析土地改革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土地改革的胜利,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为即将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
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农民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一直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以此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
【学习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学习难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关系【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对于重要年代、事件、概念等做读书标记,思考完成下列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探讨,达成共识。
1、阅读教材第一段和第二段概括土地改革的原因、起止时间和基本内容。
思考:(1)土地改革的起止时间与抗美援朝的起止时间有什么异同?(2)出示解放前我国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
从这份表格中我们可以得出哪样一些结论?(3)这样的土地占有状况,会对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什么样的不利影响?(4)你认为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新成立的人民政府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2、简述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二、合作探究:小组为单位,分组讨论1、土地改革为什么把地主家的土地分给农民?2、为什么分给农民土地的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三、问题大盘点:请你归纳和回忆本节所学内容,认真想一想,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没有解决,说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1、我的问题:2、我们的问题:(交流作答,请同学们相互排忧解难)3、老师的问题:思维比拼(1)在土地改革中,为什么给地主也分土地?为什么对地主和富农、中农区别对待?土改完成后,我国的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其实质是什么?(2)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为什么要保存富农经济?(3)你知道现在的土地所有制和土地改革完成后的所有制有什么不同吗?四、巩固归纳:土地高度集中土地改革历史意义农民无地阻碍农村经济基本内容废除、巩固、解放、准备和社会发展五、拓展延伸你知道我们现在农村施行的是什么政策吗?他和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共同作用是什么?你能为党和政府为“三农”建设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吗?六当堂反思:说出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第3课《土地改革》达标检测班级姓名等级一、单项选择题1、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是在()A.《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宪法》2、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土地改革是在()A.1950年B.1951年C.1952年底D.1953年3、下列选项中,属于土地改革意义的是()①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③建立了土地公有制④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我国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是在()A.1949年B.1952年C.1950年D.1951年5、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运动取得的成果不包括()A.消灭了地主阶级B.巩固了人民政权C.解放了农村生产力D.废除了土地私有制6、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土地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废除封建剥削制度B.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C消灭土地私有制度D.解放农村生产力7、下列事件发生在1950年的是()①西藏和平解放②抗美援朝战争开始③土地改革运动开始④土地改革运动胜利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二、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土地改革后,农民分子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八年级上学期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同步导学案(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同步精品学案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利用制定大事年表的形式,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发展和转折、失败的标志性事件,明确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过程。
唯物史观:通过分析太平天国两个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比较这两部文件并对其进行评价。
家国情怀: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的分析,认识领导集团内部的斗争造成太平天国的分裂,使革命力量元气大伤,从而认识集体主义的重要性。
【知识梳理】一、太平天国运动1.原因: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随着剥削的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2.填写图示,明确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事件(经过)。
3.评价太平天国运动。
(1)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
(2)地位: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3)功绩: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二、重要文献1.填写两部文献的相关内容。
项目《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社会经济主张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评价虽因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而在实践中难以施行,但它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对于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的作用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未能付诸实践2.事实证明了以上纲领和思想都脱离实际,具有一定的空想性,在当时行不通。
【课堂训练】1.《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当收成时……(除)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
凡麦、豆、兰麻、布帛、鸡、犬各物及银钱亦然。
”此规定()A.抵制了西方侵略B.挫伤了农民积极性C.实现了社会公正D.满足了农民的愿望2.如表是太平天国运动部分重大事件,该表内容共同说明太平天国运动()时间重大事件1851年洪秀全称“天王”1853年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平均分配土地1856年天京事变,领导集团公开分裂A.利用宗教发动人民群众B.领导集团内部争权夺利C.革命纲领带有空想色彩D.具有农民阶级的局限性3.构建思维导图是历史学习的一种方法。
第三课导学案
(1)禅让:
(2)约________年,______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______。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了,________社会开始了。
基础知识补充
在原始社会里,许多近亲的氏族共同组成部落,若干部落又组成部落联盟。
禅让的实质是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2、黄帝——“人文初祖”
3、尧舜禹的“禅让”
小组总结
课
堂
拓
展
在原始社会,部落联盟设联盟会议,各氏族部落的首领都是该会议的成员。
相传,尧年老的时候,在部落联盟会议上提出后继人的问题,大家推举舜,说他很能干。于是,舜协助尧20年,又代尧摄行政事8年,得到各方面的锻炼。尧死后,舜才正式主持联盟的事务。舜继位后,挑选贤人,治理民事,用禹治水就是其中一项重要措施。舜老的时候,也召集部落联盟会议,因禹治水有功,被大家推举为后继人。于是,禹代替舜处理联盟事务。17年后,舜死,禹正式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尧、舜、禹的禅让,已经可以看出原来老的联盟首领已具有相当大的权力,但最终还得服从联盟会议的决定。因此,当时的禅让制在实质上仍是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重点
黄帝——人文初祖
难点
尧舜禹的“禅让”
学
习
活
动
安
排
一、自学环节
1、炎黄战蚩尤
(1)炎帝和黄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________著名的部落首领,生活在距今约________。
(2)涿鹿之战
a.时间:
b.作战双方:
c.地点:
d.经过及结果:
e.影响:
2、黄帝——“人文初祖”
贡献:传说中,黄帝建造________,制作________,还教人________,发明________,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他的妻子________发明________,他的属下________发明了________,________编出了________。后人尊称黄帝为________,海外华人常自豪的称自己为________。
部编新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导学案(含答案)
第3课《盛唐气象》导学案学习目标:1.概括唐朝时期盛世经济繁荣的表现。
2.了解文成公主入藏和亲的故事,理解文成公主入藏的意义和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
3.了解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含义。
4.掌握唐朝文学方面的主要成就,知道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及他们诗作的特点。
学习重点:盛世经济的繁荣;唐朝文学方面的主要成就。
教学难点: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含义。
学习过程:一.经济的繁荣(一)自主学习,完成基础知识的填空农业方面:垦田面积扩大,生产技术进步,兴修水利工程,发明了()和简车。
手工业方面:1.纺织业:以()水平最高,()最为精美。
2.陶瓷业:越窑的青瓷、()的白瓷、闻名中外的()。
3.造船业、矿冶业、()业也都颇具规模。
商业:商业贸易繁荣,水陆交通发达,长安城规模宏伟,布局平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是当时全国的政治、()、()中心,也是国际性大都会。
(二)探究思考:在农业方面出现的新的生产工具有哪些?它们的使用有什么作用?二.民族交往与交融(一)自主学习,完成基础知识的填空1.与吐蕃:唐太宗时,吐蕃赞普()统一了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唐太宗把()嫁给了松赞干布,唐藩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2.唐朝时,汉族和北方少数民族()、(),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
有许多少数民族人士在朝廷做官,()、()等地的一些少数民族政权与唐王朝关系友好而密切。
3. 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为(“”),意即()。
21•世纪*教育网(二)合作交流:文成公主入藏、唐蕃和亲有什么意义?三.开放的社会风气(一)自主学习,完成基础知识的填空唐朝社会风气比较(),兼容并蓄。
一些妇女受过诗书、音乐等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
人们的衣食住行多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风气盛行一时。
(二)合作探究:你怎样看待唐朝这种开放的社会风气?四.多彩的文学艺术(一)自主学习,完成基础知识的填空1.唐诗:唐朝是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传世诗作有()多首。
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 第3课《雨的四季》(导学案)
第3课雨的四季导学案◆任务一:查阅资料,借助工具书,阅读课文,完成下列任务。
1.搜集有关雨的古诗。
2.查阅资料,补充作者资料。
作者:__________,是当代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被誉为_______________。
兼创作散文、报告文学、小说及编辑诗歌。
著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温暖的情思》、《生命的欢乐》。
3.读记字词(1)记住下面加点字的发音。
花苞.(bāo)萌.发(ménɡ)绿茵.(yīn)娇媚.(mèi)诱惑.(huò)粗犷.(ɡuǎnɡ)睫.毛(jié)铃铛.(dānɡ)静谧.(mì)高邈.(miǎo)莅.临(lì)冷冽.(liè)草垛.(duò)池畦.(qí)干涩.(sè)吝啬..(lìn sè)淅淅.沥沥(xī)咄咄.逼人(duō)(2)记住下面词语的意思。
留滞:即滞留,停留不流通。
喑哑(yīn yǎ):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
田圃(tián pǔ):田地和园圃。
禁锢(jìn gù):束缚,强力限制。
喧嚷(xuān rǎng):喧哗,大声吵闹。
粗犷:粗豪;豪放。
争先恐后:争着向前,唯恐落后。
襁褓(qiǎng bǎo):包裹婴儿的布或被。
润如油膏:形容土地肥沃;细腻光滑得像油,像脂肪涂抹的一般。
静谧:安静。
谧,安宁、平静。
高邈:高而远。
邈,遥远。
造访:拜访。
(多用于书面)吝啬: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不舍得给别人,也不舍得自己用。
淅淅沥沥: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冷冽:寒冷。
冽,冷。
干涩:(感觉)又干又涩,不润泽。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任务二、预习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5分)粗犷.( ) 高邈.( ) 莅.临( ) 吝.啬.( ) 冷冽.( ) 干涩.( ) 咄咄.逼人( ) 池畦.( ) 淅淅.沥沥( ) 2.请修改每组中的错别字。
第3课《雨的四季》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雨的四季》导学案一、了解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知各种“雨”的形象和特点。
2、进一步训练朗读,从朗读中品味四季的雨的特点,掌握写景手法。
3、感受作者对雨的热爱、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
二、发布学习任务1、创设情境,发布任务我校文学社举办的“最美明信片设计大赛”向全校学生发出了邀请。
设计内容:四季的雨,以刘湛秋《雨的四季》课文为设计依据。
设计要求:①设计标签,体现雨的个性。
②精选金句,展现雨的魅力。
③拟写主题,感悟作者情思。
请同学们尽情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积极加入到设计大赛中吧!2、《雨的四季》中“四季之雨”,“容貌”有别,“性情”各异。
你会选择哪个季节的雨作为明信片的内容呢?请你自由朗读课文,结合相关语句,为你最喜欢的雨设计3个标签,展现出这个季节的雨的独特个性。
我喜欢________(季节)的雨,我为她设计的个性标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雨的四季》中,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调动我们的各种感官,全面感受这四季之雨,让我们亲近雨,体会雨的不同情致与风韵。
你会选择哪句“金句”作为明信片的配文呢?请你选择一句最能代表雨的特点的“金句”,说说理由,并进行朗读设计。
我选择________(季节)的雨,我选择的金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选择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的朗读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是一篇写景散文,为什么作者可以写出如此诗意的画面?除了细心地观察之外,大家发现还有哪些方法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总结的方法:5、不同主题的明信片寄予了设计者不同的情思。
第3课《雨的四季》导学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三课雨的四季【学习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生字词。
2、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学会抓住景物特征的描写方法。
3、分析四季的雨不同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雨寄托的思想情感。
【预习检测】有一支没有音符的乐曲,只有细心倾听的人,才懂得它的歌词,一点一滴,奏出欢快和谐的旋律。
这就是雨,它似歌、如诗、像画,滋润着万物,也浸润着心灵。
雨是大自然神奇的杰作,雨是沟通天地的美丽使者。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潇洒俊逸、风情万种的雨的世界吧!(一)第一次“先学后教”:刘湛秋,1935生于安徽芜湖,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
其作品清新空灵,被大学生誉为“抒情诗之王”。
代表作有《雨的四季》《随便为自己找个座位》《中国的土地》等。
(二)第二次“先学后教”:比比谁读的最好。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并完成下列生字词。
静谧.【】高邈.【】莅.【】临粗犷.【】池畦.【】脉脉.【】含情咄咄.【】逼人:迫不及待:(三)第三次“先学后教”:比比谁划分段落最正确请同学们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给文章划分段落,并能概括段落大意。
要求分段正确,段意要概括、准确,句子通顺,无错字。
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
(四)第四次“先学后教”:比比谁回答问题最正确1、思考并找出体现四季雨不同性格的词语,分析四季的雨各有什么特点?春雨:夏雨:秋雨:冬雨:2、这四副美图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幅?请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可以从修辞运用、感情表达等方面畅所欲言】请同学们读第一和最后两段3、思考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这是一种怎样的写作手法?5、辨析“雨的四季”和“四季的雨”有何不同:6、作者抓住雨在四季中不同的特征,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四季的雨人格化了。
请你说说作者把四季的雨比作了什么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五)课堂小结有人说每个人不一定要成为诗人,但每个人可以诗意地活着。
但我要说,没有一颗鲜活灵动的心,没有对自然、对生命的热爱,是无法进入那诗意的境界的。
三年级下册美术导学案第3课《曲曲直直》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美术导学案第3课《曲曲直直》人教新课标一、教材解读1.1 教材背景本节课作为三年级下册美术学科的第3节课,在中国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中,是学生学习绘画技法中非常重要的一节课。
学生将在本节课中,学习如何利用简单的线条和形状创造出有趣的形象和画面。
1.2 教材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曲曲直直”展开。
老师会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曲线和直线的基本特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并引导学生学习如何用曲线和直线来表现自己心中的画面。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曲线和直线的基本特点与区分•利用曲线和直线创造形象与画面•色彩运用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理解曲线、直线的基本特点,能够区分它们。
•掌握基本的线条和形状创造图像和画面的方法,能够熟练运用曲线和直线来表现画面。
•了解色彩在画面中的作用,初步理解基本颜色的搭配。
2.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能够将日常生活中的视觉元素转化为创意的画面。
•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较强的表现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创作出有趣的画面。
2.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品位。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耐心,注重对画面的感性体验和审美感受。
三、教学过程3.1 导引(5分钟)在课堂开始之前,老师可以先让学生欣赏一些有趣的画作,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好奇心。
可以引导学生对画作中的线条和形状进行简单的感受和描述,铺垫课堂内容。
3.2 知识讲解(20分钟)•介绍曲线和直线的基本特点和区别。
•通过示范和讲解,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线条和形状创造图像和画面的方法,能够熟练运用曲线和直线来表现画面。
•着重讲解画面的构图、颜色搭配等方面的技巧和方法。
3.3 创作实践(30分钟)•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模仿老师的示范,或根据自己的创意进行画面的构思和创作。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作,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意。
•老师可以在实践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帮助学生克服难点和困难。
(完整)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导学案及答案
第三课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学习目标】1.赏析本文切合听众需要,形象地阐明哲理,以真情感人的演讲特点。
2.能够自主理解体会作者的演讲内容及其良苦用心。
3.能够客观地认识社会,正确地看待成功,做好迎接各种考验的心理准备.【学习重点难点】1.赏析本文切合听众需要,形象地阐明哲理,以真情感人的演讲特点。
2.深刻理解文中两句大实话,为走进职场奠定基础.把握现在,规划未来。
【学习方法】阅读指导法合作探究法一、自主学习案(一)走近作者苏力(朱苏力),1955年出生于安徽合肥.现为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著有《法治及其本土资源》《阅读秩序》《送法下乡》等。
(二)文体知识本文是一篇演讲词。
演讲词的基本要求有四点:(1)演讲要内容正确、观点鲜明、平易近人、亲切感人(2)演讲要材料充实、论据确凿、论证严密、逻辑性强(3)演讲语言要通俗明白、生动流畅,声音要清晰明亮(4)演讲感情要真挚朴实,体态要自然得体(三)预习课文1。
字音迥.然( ) 潜.力( ) 诉讼.( )膨胀.( ) 琐.细()禁.止( )宪.章( ) 琐.细()谦逊.( )2。
词语解释楚材晋用:。
格格不入: 。
安分.守己(fèn):。
(四)文学常识《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
相传是春秋末期的史官左丘明所著。
“养在深闺人未识”一句,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
诗中有“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
六宫粉黛无颜色”句。
二、自主学习案(一)阅读课文,理清思路本文是在北京大学法学院2003级毕业典礼上的一篇演讲词.在这篇演讲词里,作者面向学生的未来,提出了两点忠告,实际上也是师长对于学生的担心:一是担心即将就业的学生能否尽快地适应社会,二是担心学子们能否去坦然面对平凡的生活。
为此,作者详尽地分析了社会现实和学校生活的迥然差别,精辟地阐述了成功与幸福的关系,目的是使他们做好迎接未来各种挑战的心理准备。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3课《雨的四季》导学案
第3课四季的雨预习案【学习目标】1.感受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学习抓住景物特征的描写方法;2.分析四季的雨不同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雨寄托的情感;3.培养自己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能力,领悟、体会作者对自然和生命情感。
【课前预习】一、文学常识刘湛秋,当代诗人。
安徽省芜湖市人。
著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温暖的情思》《生命的快乐》,曾被誉为“当代抒情诗之王”。
二、字词积累自由朗读课文,借助课下注解和工具书,识记字音和字形。
1.给加点的字和多音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花苞.()萌.发()绿茵.茵()粗犷.()jié毛()静mì()屋yán()高miǎo()咄咄..逼人()2.解释词语的意思。
花苞__________________ 静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邈__________________ 造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吝啬__________________ 淅淅沥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咄咄逼人_______________三、课文见疑再读课文,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在寻常的雨中发现了怎样的美,并把雨描绘得诗意盎然,从中你可以感受到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给了你怎样的生活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描绘了四幅雨景图,这四幅美图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幅?请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析课文首段与最后两段在结构上的特点以及对表达中心所发挥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3课四季的雨刘湛秋时间:40分钟,满分50分检测案一、积累与运用(12分)1.阅读下面句子,回答后面的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导学案教师版)
第03课《“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导学案【学习目标】1.把握新闻特写这一体裁,了解其特点,能够区分消息与新闻特写。
2.了解课文内容,品味精彩的描写片断,感受运动之美和语言之美。
3.体会运动员的拼搏精神和爱国情操,唤醒学生内心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1.了解新闻特写的特点,能够区分消息与新闻特写。
2.品味精彩的描写片断,感受运动之美和语言之美。
【学习过程】1982年11月,在新德里举行的第9届亚运会,是“文革”后中国派选手参加的第一个国际性综合大型运动会,吸引了国内众多媒体的目光。
女子10米高台跳水是中国的优势项目,中国运动员吕伟以较大优势获得冠军。
如果只是写一篇消息通报赛况不足以吸引读者的眼球,也容易与其他媒体的报道撞车。
于是作者另辟蹊径,采用新闻特写的形式,捕捉、截取、再现了吕伟夺魁的精彩瞬间,让读者身临其境般欣赏“飞天”凌空的美丽画面。
2.人物简介吕伟,江苏扬州人,女子跳水运动员,11岁开始练习跳水,14岁进入国家队,15岁获得全国少年冠军。
她曾获得1982年亚洲运动会跳水比赛和1986年亚洲运动会跳水比赛女子10米跳台冠军,1987年世界杯跳水赛女子团体冠军成员。
当时被誉为“跳水皇后”。
3.作者简介夏浩然,男,汉族,光明日报体育记者。
2009年在中国体育新闻工作者协会成立30周年大会上获荣誉奖。
樊云芳,女,汉族,笔名胡都,1945年5月生,光明日报社湖北记者站原站长、主任记者,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首届长江新闻奖获得者,中共十三大代表。
4.字词积累(1)给加点字注音凌空(líng)夺魁(kuí)掠过(lüè)翘首而望(qiáo)酷似(kù)潇洒(xiāo)轻盈(yíng)屏息敛声(bǐng)刹那(chà)慷慨(kǎi)沸腾(fèi)眼花缭乱(liáo)悄然(qiǎo)由衷(zhōng)新秀(xiù)如梦初醒(xǐng)(2)解释词语意思夺魁:指夺冠,指夺取第一。
最新部编教材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飞天”凌空》导学案
3“飞天”凌空【学习目标】1.了解新闻特写的相关知识。
2.能够区别消息与特写。
3.学习新闻特写的写法。
4.培养集体荣誉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学习重点和难点】1.了解新闻特写的相关知识。
2.能够区别消息与特写。
3.学习新闻特写的写法。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学情分析】第一次接触新闻特写,但不同于消息,学生可以在分析课文的基础上总结归纳新闻特写的特点。
【导学课时】2课时【学习过程】一、课前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翘.首()凌.空()酷.似()屏.声敛.息()()【答案】qiáo;línɡ;kù;bǐnɡ;liǎn2.解释下列词语。
(1)翘首:(2)屏息:(3)眼花缭乱:(4)震耳欲聋:【答案】(1)抬起头来看。
(2)暂时抑止呼吸。
(3)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4)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二、学习新课1.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前两课学习的是消息,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种新的新闻体裁――新闻特写。
板书课题《“飞天”凌空》。
2.自主学习(1)阅读本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本文记叙了中国跳水姑娘吕伟在第九届亚运会10米高台跳水比赛中夺取桂冠的一秒七,作者捕捉了小姑娘从起跳到入水的瞬间,将连贯的跳水动作分解成起跳、腾空、入水三个步骤逐一刻画,充分的展现了中国健儿的顽强拼搏精神。
(2)阅读本文,分析文章的结构,列出结构图。
示例一: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起跳前。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第4自然段)跳水过程。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第8自然段)跳后观众的反映。
示例二: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第4自然段)吕伟跳水表现。
第二部分(第5自然段-第8自然段)观众的反映。
(3)赏析下列句子,分析本文语言特点。
A.她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
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
明确:本句运用衬托的写法,用白云和飞鸟的动衬托吕伟的沉静,生动形象地写出吕伟在大赛开始前的沉着、冷静。
第3课《雨的四季》(导学案)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
《雨的四季》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感受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的描写方法。
2.品味文中抒情、议论的语句,体会作者对雨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欣赏文章的画面美,体会作者用笔之细腻,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领悟作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难点体会作者对雨寄托的思想感情,理解文中的人生哲理。
三、学习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感受文章的韵律和节奏,体会作者的情感。
2.赏析法:对文中精彩的语句和段落进行赏析,品味其语言之美和表现手法。
3.合作探究法:小组合作,共同探讨文中的疑难问题,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四、学习过程(一)知识链接刘湛秋,当代诗人、翻译家、评论家。
其作品清新空灵,富有现代意识,手法新颖洒脱,立足表现感觉与情绪,既面对生活,又超越时空。
著有诗集《生命的欢乐》《无题抒情诗》《人・爱情・风景》,散文诗集《遥远的吉他》,论文集《抒情诗的旋律》等共 22 种。
(二)预习导学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花苞()棱镜()粗犷()睫毛()衣裳()铃铛()静谧()屋檐()凄冷()化妆()莅临()吝啬()干涩()草垛()咄咄逼人()2.解释下列词语。
静谧:________________高邈:________________莅临:________________咄咄逼人:________________(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答案:文章主要描绘了四季的雨的不同特点,表达了作者对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作者笔下四季的雨各有什么特点?答案:春雨的特点是清新、润泽、甜美;夏雨的特点是热烈、粗犷、奔放;秋雨的特点是端庄、沉思、深情;冬雨的特点是自然、平静、纯洁。
(四)精读课文,品味赏析1.作者是如何描写四季的雨的?从哪些角度进行描写的?答案:作者通过对雨的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进行描写,展现了四季雨的特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导学案
3.“飞天”凌空【学习目标】1.识记课前预习字词的读音,并能够解释所要求的字词以更好地理解文意。
2.认真阅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而生动的语言。
3.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学习运动员不怕困难勇于拼搏的精神,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认真阅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而生动的语言。
学习运动员不怕困难勇于拼搏的精神,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知识链接】一、资料宝库:夏浩然,男,汉族,光明日报体育记者。
2009年在中国体育新闻工作者协会成立30周年大会上获荣誉奖。
樊云芳,女,汉族,1945年5月生,光明日报社湖北记者站原站长、主任记者,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首届长江新闻奖获得者,中共十三大代表。
二、写作背景《“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特写,发表于1982年11月25日《光明日报》,由夏浩然,樊云芳采写。
仅540多字的特写。
记者别具匠心地选用了百余个动词,堪称精当运用动词的新闻经典范文,30多年了,今天再来读它,依然觉得比赛像刚发生在昨天一样,现场动态感十足,是那样的真切感人,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新闻,而且还具有美学价值,因此作品被评为全国好新闻一等奖。
【预习检测】一、基础知识1.看看这些词语你都会读吗?优雅( ) 掠过( ) 翘首( ) 哧地( ) 屏息( ) 一刹那( ) 慷慨( ) 悄然( )2、解释词语翘首:屏息:酷似:慷慨:轻盈:由衷:如梦初醒:震耳欲聋:3、根据拼音写出下列句子括号处应填入的词语。
(1)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8千名观众一齐qiáoshǒu()而望,bǐngxī liǎnshēng()的一刹那。
(2)动作疾如流星,又xiāosǎ()自如。
(3)还没等观众从yǎnhuā liáoluàn()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插进碧波之中。
(4)rúmèng chūxǐng()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
第3课《雨的四季》导学案语文七年级上册2
《雨的四季》【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本课的生字词,会读会写。
过程与方法:研读文章,感受画面之美,品味诗化的语言,感受想象和联想的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章对四季雨的不同性格的描绘,领悟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并明确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重难点】重点:掌握重点字词难点: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知识链接1. 刘湛秋,1935 年出生,安徽芜湖人,诗人,翻译家。
1955 年毕业于哈尔滨外语专科学校。
历任工人、俄语翻译,《诗刊》编辑、副主编。
1957 年开始发表作品。
著有诗集《生命的欢乐》《无题抒情诗》《人·爱情·风景》,散文诗集《遥远的吉他》,论文集《抒情诗的旋律》等。
部分作品译有多种外文版本。
译著《普希金抒情诗选》《叶赛宁抒情诗选》。
一、定向自学(5分钟)1.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棱镜( ) 粗犷( ) 吝啬( ) 池畦( ) 睫毛( ) 高邈( ) 诱惑( ) 莅临( ) 冷冽( )淅沥( ) 干涩( ) 咄咄逼人( )2.根据拼音写汉字。
ménɡ( )发花bāo( ) jiāo( )媚静mì( )掩shì( ) 衣shɑnɡ( ) 铃dānɡ( ) duān( )庄斗lì( ) 干zào( ) 屋yán( ) qī( )冷造fǎnɡ( ) 草duò( ) 绿yīnyīn( ) qū( )走淅淅沥沥:咄咄逼人:迫不及待:二、合作研学(10分钟)1.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内容。
2.划分文章的结构并概括段意。
3.用自己的话说说四季雨分别有什么特点?4.根据四季雨的特点,请你说说作者把四季的与分别比作什么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品析下列语句的修辞(1)“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2)“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3)“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起伏着绿茵茵的波浪”三、展示激学(10分钟)(1)比一比:各组派代表叙述合作研学的问题。
第3课《“飞天”凌空》导学案语文八年级上册(2)
二次备课
【导学过程】
一、学思合议(15分钟)
(一)学(57分钟)
自学教材
(1)自学内容:研读第3课《“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2)自学指导:在默读的过程中,梳理文章脉络。
(3)自学要求:坐姿端正,零抬头,零发呆,认真研读课本。
(二)思(810分钟)
1.作者写吕伟的准备工作时,为什么要写白云与飞鸟呢?这是闲缀的一笔,还是另有深意?
教具、学具准备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天》(第1课时)导学案
初步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导学过程】
一、学思合议(15分钟)
(一)学(57分钟)
(1)自学内容:研读第3课《“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2)自学指导:在默读的过程中,梳理文章脉络。
(3)自学要求:坐姿端正,零抬头,零发呆,认真研读课本。
(一)口展:用语规范,声音洪亮。
(二)板展:字迹工整,不连笔不绕字。
1.了解课文内容,欣赏文中典型且具有表现力的片段,感受运动之美。
2.理清课文的新闻要素,理解新闻特写的新闻价值。
3.掌握新闻特写这一新闻体裁的基本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
教
学
反
思
课题名称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第2课时)
如梦初醒:
震耳欲聋:
2.这则新闻特写报道了一件什么事?着重抓住什么来刻画的?
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的,如何划分?
(三)议(5分钟)
1.要求பைடு நூலகம்①先议自学中的疑惑,再议思的部分。
2速度快,人人参与,及时补充或纠错,不讨论与学习无关的事。
2.对议:有疑惑,先对议,再组议,组长做好总结。
第3课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导学案
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导学案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导学案【学习目标】:、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2、掌握炎帝、皇帝的贡献,理解其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的缘由3、知道尧、舜、“禅让”和“大禹治水”的故事。
【课前预习】请你认真阅读教材12—14页“黄帝与炎帝”一目的内容,在课文中圈划出来,并回答下列问题。
、炎帝与黄距今4000多年前,炎帝和黄帝联合打败了以为首的部落。
后来,炎帝和黄帝又在“”展开大战。
炎、黄二部族联合,形成后来族的主体。
他们则被尊奉为_____________。
请你认真阅读教材15页“尧舜禅让”一目的内容,在课文中圈划出来,并回答下列问题。
2、尧舜“禅让”黄帝之后过了很久,、、先后通过_________制度成为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请你认真阅读教材15-16页“大禹治水”一目的内容,在课文中圈划出来,并回答下列问题。
3、大禹治水禹采用为主、为辅的方法来治理水患。
从此人民获得了安定的生活;禹声明远播,被称为“”。
【课堂探究】、我们为什么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2、(材料分析)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宫室、车船,平定蚩尤乱。
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1)材料中的“轩辕”指的是谁?(2)除了文中所述外,他还有什么贡献?(3)对于这些贡献,哪些是真实可信的?哪些带有神话的色彩?如何看待更科学?3、温故知新:鲧和大禹父子都受命治水,一个失败了,一个成功了,这说明做事情什么很重要?鲧和大禹分别是如何做的?他们的做法及不同的结果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第3课 版面设计(导学案)2022-2023学年美术五年级上册
第3课版面设计(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稍知版面设计的相关知识
2.熟悉版面设计的元素和原则
3.能够设计出具有良好版面布局的作品
二、学习内容
1. 什么是版面设计
版面设计是指在平面设计领域中,将各种元素组合在一起,以创造出给人以美感的视觉效果,同时合理地传达信息和表达内容的过程。
版面设计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包括海报、杂志、书籍、广告、包装等等。
2. 版面设计的元素和原则
•元素:线条、形状、颜色、图片、文字、空间等
•原则:对齐、对称、比例、重复、层次、分割、色彩、空白等
3. 如何进行版面设计
•了解目标受众和设计目的
•找到适合的设计元素和原则
•创造出符合要求的组合
三、学习方法和建议
1.多观察周围的设计,在实践中学习认识版面设计
2.多参加班级作业竞赛和社交媒体设计比赛,不断提高和验证自己的实力
3.看相关的教程视频和文章,加深对版面设计的理解
四、学习成果
完成一个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校报页版面设计,包括题目、图片、文章等元素,按照版面原则来进行组合,呈现出效果良好的布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土地改革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和掌握土地改革的必要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土地改革的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土地改革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土地改革的胜利,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农民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一直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以此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
[学习重点]本课重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学习难点]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是难点。
[学法指导]
1.自学课本,注意自学过中要边预习,边用红笔勾画出基础知识和重点难点。
2.自学完成后,独立完成导学案上的自学题目。
3、课堂上要凝神聚力,全身心的投入学习;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自主学习,夯实基础】(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问题)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1、背景(必要性):
2、请你说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的时间、内容。
3、说出土地改革的起止时间?结果如何?
二、土地改革的意义:
4、请你分析土地改革的意义。
【合作探究,智慧碰撞】(先独立完成,后组内交流,互相补充,组内达成共识)
1、想一想,土地改革,为什么把地主家的土地分给农民?
2、开展社会调研,可以增强对历史的感悟。
为此,某校八年级(1)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决定利用国庆节长假期间,走访调查“土地改革”的历史情况。
请你为他们参谋,就下列问题提出你的意见。
(14分)
(1)走访的对象应该在城市还是农村?为什么?
(2)采取调查形式有“人物访谈”和“问卷调查”,哪一种形式更适合访谈对象?
(3)设计的调查提纲事先要交给受访问者,请你帮助提出两个问题。
注意不能脱离主题。
(4)查阅历史资料时,一定要查看哪部历史文献?
(5)通过此次调查,对土地改革应该有哪些感悟?
【体系构建,学有所思】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本节课的知识树
.
【当堂检测】(独立完成)
选择题
1.面带喜悦的农民,肩上扛着一个地界牌,上面写着“贫农王桂元分到11亩地。
”说明当时实行的是()
A.封建土地所有制
B.农民土地所有制
C.集体土地所有制
D.国家土地所有制
2.新中国成立时,广大农民最迫切的要求是()
A.得到土地 B.反腐败 C.建立社会主义制度D.实现工业化
3.“地主”一词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完全退出是在()
A.1950年B.1951年C.1952年D.1953年
4.建国初期开展的土地改革主要发生在()
A.新解放区B.全国农村地区C.除西藏以外的农村地区
D.除了少数民族地区以外的农村地区
5.下列关于土地改革意义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B.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C.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D.在农村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
6.在新中国建立之初进行的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运动的共同作用是()
A.消灭了地主阶级B.基本上肃清了国内外反动势力
C.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D.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课后拓展】
进行课外调查,例如采访老人、查阅地方志、阅读乡土教材等,感受土地改革给农民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附:民主革命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
民主革命不同历史时期其实主要是指在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即1950年以前的历史时期,1950年以后的土改开始进入社会主义民主革命时期。
土地革命即国共政权对峙时期:
⑴.政策:1927年八七会议确定开展土地革命的方针;1931年制定土地革命的路线: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⑵.原因:
①.为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必须发动农民进行革命;而发动农民进行革命,必须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②.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
⑶.作用:
①.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保证了土地革命的胜利;
②.使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为保卫胜利果实,农民积极参军参战,支援革命战争,巩固了红色政权;
抗日战争时期:
⑴.政策: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⑵.原因:
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为适应抗日战争的形势,提高农民生产和抗日的积极性,联合地主阶级共同抗日;
⑶.作用:
减轻了地主的封建剥削,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提高了农民生产和抗日的积极性,有利于团结地主阶级共同抗日,使抗日民主政权得到巩固;
解放战争时期:
⑴.政策:1947年中共召开土地会议,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在土地改革中,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的土地改革总路线。
⑵.原因:
①.抗战胜利后,阶级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解放区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
②.为了发动农民参加革命战争;
⑶.作用:
土地改革的进行,废除了农村封建剥削制度,使解放区农民获得土地,为保卫胜利果实,农民踊跃参军参战,支援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一个可靠保证
第3课土地改革答案
合作探究:
1、土地改革,为什么把地主家的土地分给农民?
提示:这种封建土地制度是农民遭受剥削的总根子,它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1)农村。
因为土地改革是在农村进行的。
(2)“人物访谈”形式。
因为采访的对象都是五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生活不便;而且因为历史原因,他们的文化水平大都不高。
(3)答案开放,只是切合题意即可。
如:土改时,家里分得了多少地?是如何分地的?土改前后,家里生活有了哪些改变?等等。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5)提示:可以谈土改原因或土改的影响等。
当堂检测1——6BBCA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