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3.1 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3.1 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金属与非金属反应【教学目标】1、通过回忆初中学过的镁、铝、铁、铜的部分性质,结合实验来认识钠是一种活泼金属2、根据金属的性质来认识钠、镁、铝、铁的存在及用途3、通过学习钠、铝、铁分别与氧气的反应,找出与水反应的相同点和差异4、根据钠、铝、铁与氧气的反应情况差异,找出其本质原因【教学重点】:钠的氧化【教学难点】:铝的氧化【教学过程】【思考】1、举例说明金属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
(1)金属与非金属单质(如氧气、硫等)反应(2)活泼金属与与水反应(3)活泼金属与与酸反应(4)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2、图3-2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一些实验,四幅图分别是铝丝与硫酸铜反应形成铜树、镁条燃烧、铜丝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形成银树、镁条与盐酸反应。
【板书】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1、钠与氧气的反应【演示实验】实验3—1切开金属钠前先观察钠的表面,以便与切后进行比较。
切割金属钠在玻璃片上进行。
现象:常温下钠在空气中,新切开的钠的光亮的表面很快变暗化学方程式:常温:4Na+O22Na2O(氧化钠),白色固体。
实验3—2 把一小块金属钠放在坩埚里,加热。
现象:钠在空气中受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物质。
化学方程式:点燃:2Na+O2点燃Na2O2(过氧化钠),淡黄色固体。
注:(1)钠的燃烧实验在坩埚里进行比较规范。
在石棉网上或蒸发皿里进行也比较安全,而且现象的能见度较大。
如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小烧杯,还可以看见烧杯壁上附着的淡黄色的过氧化钠。
(2)做此实验时应注意,钠开始燃烧后立即撤掉酒精灯。
【说明】:①钠与O 2的反应因反应条件的不同,现象不同,产物不同。
②热稳定性:Na 2O 2>Na 2O③钠与氧气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还原剂都是钠,氧化剂都是氧气,但产物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不同,Na 2O ,Na 2O 2-2-1。
【思考】1.点燃镁条时为什么要用砂纸打磨?镁条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反应,表面生成一层氧化物。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3.1金属的化学性质41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金属的化学性质》是高中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本节课主要讲解的是金属钠的性质。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一方面是对学生原有知识的一个提高和深化,主要是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做进一步巩固。
另一方面可以为在《必修2》中学习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等抽象的理论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学生已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初步建立了从物质类别和化合价角度去分析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方法基础。
高一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喜欢做实验,但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从实验中获取相关知识的能力尚需进一步培养。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钠与水的反应,会解释钠与水反应的各种实验现象;
2.了解钠的保存方法以及钠着火的扑灭方法,能结合相关知识解释。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钠与水的实验,提高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准确描述、分析能力;
2.通过思考题的练习以及回答课堂提问,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奇妙的化学实验的操作和精彩的化学实验现象,感受化学世界的美妙变化,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实验演示以及钠的保存与着火扑灭方法的学习,增强实验安全意识,提高生活中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钠在不同条件下与氧气的反应及其产物的比较分析,钠与水的反应。
2.教学难点:钠与水的反应。
三、教学策略与手段:实验探究,多媒体应用。
四、教学过程。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3.1.1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教学设计 (6)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①通过对钠与氧气、铝与氧气的反应的学习,了解金属与氧气的反应规律;②能够熟练地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③通过亲自实验或观看演示实验: 钠与氧气、铝与氧气的反应,复习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等基本实验操作,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及时记录实验现象,并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2. 过程与方法①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②通过思考与交流、实验和观察、科学探究、实践活动等,初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培养自己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合作精神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亲自实验或观看演示实验: 钠与氧气、铝与氧气的反应,进一步认识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②通过实验和观察或找出金属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好化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初中化学的学习,已经知道: 镁和铝在常温下可以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镁带打磨后可以在空气中剧烈燃烧;铝第箔(一端固定在粗铁丝上,另一端裹一根火柴) 能够在氧气中剧烈燃烧; 铁丝也可以在氧气中剧烈燃烧; 铜在高温下可以与氧气反应等知识。
教学重点钠的氧化教学难点钠与氧气反应的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教学方式采取“实验——探究”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教学过程活动1【活动】教师: 边用电脑展示图片边讲解: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色彩斑斓的世界里,而构成这个世界的元素只有两种: 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大家知道,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为什么地球上的绝大多数金属元素都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学生: 多数金属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容易发生化学反应。
教师: 金属到底能够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 请大家分组讨论下列问题:①举例(初三学过的或生活中见过的) 说明金属能够与哪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发生上述反应时,不同的金属之间是否存在着一定的规律?②请分析教材第46 页的图片,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若是氧化还原反应,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3.1.1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教学设计 (3)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1课时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并观察图3-4。
板书设计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1. 金属钠(Na )
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 钠的物理性质: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热、电的良导体,质软,密度小,熔点低。
3. 钠的化学性质:
(1)与氧气反应:4Na+ O 2 ===2Na 2O (白色)
2Na+ O 2 =====点燃Na 2O 2(淡黄色)
(2)钠与氯气反应:2Na +Cl 2=====点燃2NaCl
(3)钠与硫反应:2Na +S===Na 2S
4 铝与氧气的反应: 4Al+3O 2=====点燃2Al 2O 3
学习小结
当堂检测
1.下列金属在空气中能形成致密氧化物保护膜的是 ( B )
A .Fe
B .Al
C .Au
D .Na
2.下列关于铝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A.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B.在常温下,铝不能与氧气反应
C.铝能露置于空气中,说明铝不活泼
D.铝容易失去电子,表现氧化性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一定质量的Na与O2反应生成Na2O或Na2O2,转移电子数相同B.Na、Mg、Al各0.1 mol分别在空气中放置足够长的时间,Na消耗O2最少C.将除去氧化膜的镁条、铝箔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都能燃烧生成白色固体D.Na、Mg、Al分别与同体积的Cl2反应,Na的消耗质量最小。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3.1.1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教学设计 (4)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一、教材依据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二、教材分析新课程标准要求“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金属单质的性质是金属元素性质的反映,是了解金属化合物性质的基础。
本节要介绍的金属,也仅是课程标准所确定的几种常见金属。
从物质种类来看,本节内容重点学习钠、铝、铁等金属;从钠的还原性上看,重点学习钠的氧化和钠与水的反应;从铝与其他金属的不同看,重点学习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铁与水蒸气反应科学探究难度较大,本节实验内容较多、且在实验中观察、分析、解释、得出结论等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
所以本节教学的难点是钠与水的反应、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的实验现象观察与分析以及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探究。
第一课时是基础。
实际教学中,本节课内容主要分为三课时,第一课时复习初中化学中金属的有关知识,学习钠的物理性质,钠、铝的氧化反应;第二课时学习钠与水的反应及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探究;第三课时学习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以及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第一课时在复习初中化学中金属的有关知识、做好与新课衔接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学习钠的物理性质,从反应条件及反应产物的不同比较钠、铝在空气中的氧化反应,与初中学到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相验证;那是活泼金属,在自然界中不存在游离态的钠,所以学生从未见过钠,更谈不上了解它的化学性质,教科书设计了新切开的银白色钠切口在空气中氧化变暗、钠在坩埚中加热时的逐渐变化及其氧化反应的产物、铝在空气中受热融化等实验,是学生获得感性认识,让学生感受到活泼金属的一些反应原来如此精彩。
与我们熟悉的铁、铜的化学性质差别如此之大,从而增强了学生希望了解更多金属知识的迫切感,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钠、铝的原子结构特点,了解钠、铝化学活泼性不同的原因,初步体会物质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3.1金属的化学性质12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一、教材分析“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是教材第三章第一节中的内容,第三章是在学习了物质的量、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等概念之后,开始具体地学习元素化合物的知识。
教学上,以钠、铁和水反应为例进行教学,然后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金属与水反应的一般规律进行总结,使学生对此有一个总体感性的认识。
这部分内容安排了一个实验和一个科学探究,体现了新课标对学生实验能力全方位的要求,通过对钠和水反应的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并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做本质分析,同时通过让学生设计铁和水蒸气反应的实验装置,初步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
二、学情分析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1)在前面学生已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初步建立了从物质类别和化合价角度去分析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方法基础。
(2)通过前面实验的探究教学,对本节教材中的钠与水的反应实验能进行简单的探究,并能对产生现象的原因进行初步的分析。
三.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本节课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激学法、诱导教学法、实验探究法、归纳演绎法、多媒体教学法。
从实验出发,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讨论、类比分析,从而掌握钠与水反应,铁与水蒸气反应。
本节课学法指导先将全班学生分成8个大组,每7个人为一合作小组(其中一人为代表发言人,一人主操作,一人主记录,要求7个人即分工又合作)引导学生采用分组实验探究法进行学习。
学生主要运用实验观察、分析、比较、讨论、概括、练习等学习手段,通过亲自动手参与实验,分析讨论实验现象,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的过程培养其探索精神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与合作精神。
在教学环节中,渗透STS教育理念,关注与生活﹑社会相关的现实问题,力求反映现代化学研究的成果和发展趋势,并使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采取多元评价方式,发挥教育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在教学中主要做好以下3个方面:①做好实验,不告诉学生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结论,而是由学生自己得出,这样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总结表达能力。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3.1.1 金属与非金属反应 教案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教学设计一、核心思想立足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科学精神这一点,通过加强学生自主探究活动,充分体现启发式和探究式教学,让学生“动手做、动眼看、动口议、动笔写、动脑思”,培养他们的理性思维能力、批判质疑精神和勇于探究精神,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钠、铝等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并正确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2)理解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规律;(3)初步从原子结构的角度理解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共性和差异性;(4)初步体会无机化学学习的思维与方法: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金制品和铁制品保存年代的对比,生活中铜制品、铁制品、铝制品外观的分析,感悟到不同金属和氧气反应难易程度的差异性,体会金属活动性差异导致金属和氧气反应难易程度的差异。
逐步培养学生探究共性、分析异性的化学思维方法。
(2)通过对铝和氧气反应的探究,设计学生撕铝膜的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利用讨论释疑,动手实验,学习对比、推断等科学探究方法。
从钠、镁、铝的原子结构、性质和用途出发,认识到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思维方法。
(3)通过对钠和氧气反应的探究,使学生学会用规范的语言准确描述实验现象并分析产生现象的原因,通过观察、描述、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初步加工信息的能力。
(4)通过动手实验、小组交流、分工合作、科学探讨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体会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通过阅读、交流加深对金属的锈蚀、金属的用途、氧化膜的种类和运用等问题的认识,体现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分组实验和讨论,体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对铝和钠与氧气反应性质的推测和背景材料的分析以及实验探究等环节,培养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
(3)通过分组实验和实验装置的改进设计,感受化学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艰辛与喜悦,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059.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3.1 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金属与非金属反应【教学目标】1、通过回忆初中学过的镁、铝、铁、铜的部分性质,结合实验来认识钠是一种活泼金属2、根据金属的性质来认识钠、镁、铝、铁的存在及用途3、通过学习钠、铝、铁分别与氧气的反应,找出与水反应的相同点和差异4、根据钠、铝、铁与氧气的反应情况差异,找出其本质原因【教学重点】:钠的氧化【教学难点】:铝的氧化【教学过程】【思考】1、举例说明金属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
(1)金属与非金属单质(如氧气、硫等)反应(2)活泼金属与与水反应(3)活泼金属与与酸反应(4)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2、图3-2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一些实验,四幅图分别是铝丝与硫酸铜反应形成铜树、镁条燃烧、铜丝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形成银树、镁条与盐酸反应。
【板书】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1、钠与氧气的反应【演示实验】实验3—1切开金属钠前先观察钠的表面,以便与切后进行比较。
切割金属钠在玻璃片上进行。
现象:常温下钠在空气中,新切开的钠的光亮的表面很快变暗化学方程式:常温:4Na+O22Na2O(氧化钠),白色固体。
实验3—2 把一小块金属钠放在坩埚里,加热。
现象:钠在空气中受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物质。
化学方程式:点燃:2Na+O2点燃Na2O2(过氧化钠),淡黄色固体。
注:(1)钠的燃烧实验在坩埚里进行比较规范。
在石棉网上或蒸发皿里进行也比较安全,而且现象的能见度较大。
如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小烧杯,还可以看见烧杯壁上附着的淡黄色的过氧化钠。
(2)做此实验时应注意,钠开始燃烧后立即撤掉酒精灯。
【说明】:①钠与O 2的反应因反应条件的不同,现象不同,产物不同。
②热稳定性:Na 2O 2>Na 2O③钠与氧气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还原剂都是钠,氧化剂都是氧气,但产物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不同,Na 2O ,Na 2O 2-2-1。
【思考】1.点燃镁条时为什么要用砂纸打磨?镁条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反应,表面生成一层氧化物。
高中化学优质教案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教学设计[必修]
§3金属及其化合物§3.1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复习初中有关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共性;(2)通过观察、实验了解钠的物理性质及其保存方法;(3)了解钠和铝与氧气的反应;了解铝的氧化膜对内部金属的保护作用。
2、过程与方法(1)体验钠的性质的实验研究过程,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初步学会实验观察的方法;(2)能够对金属钠常温下能否与氧气反应和铝能否与空气中氧气反应作出假设;能够根据所作的假设设计实验、并加以验证;体验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研究方法在学习和研究物质性质过程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金属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体验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到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2)通过对金属钠、铝性质的科学探究,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钠与氧气的反应;铝的氧化膜对内部金属的保护作用。
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良好实验素养的形成。
三、教学过程学生阅读课本46页然后得出: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含量按由多到少前六位的是:氧、硅、铝、铁、钙、钠大多数金属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原因是:大多数金属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问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到多种金属,如铁、铝、铜等,结合初中我们学习的有关金属的知识,说一说金属有哪些共同的物理性质?板书:1、金属的物理通性:有金属光泽、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学生活动:看图3—2,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1)铝丝与硫酸铜溶液:;(2)镁条在空气中点燃:;(3)铜丝与硝酸银溶液:;(4)镁条与稀盐酸反应:;补充:(5)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化学反应方程式:;(6)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氢气:;问2:应用分类法,上述六个反应可以分为几类?说明什么问题?板书:2、金属的化学通性:1)金属与非金属反应2)金属与酸溶液反应3)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分析指出:上述三类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3.1金属的化学性质39
《金属和氧气的反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学过一些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了解了金属活动性顺序,在高中第二章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初步知识,这些为本章进一步学习奠定了基础。
高一的学生大多喜欢做实验,但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从实验中获取相关知识的能力尚需进一步培养。
【教学目标】1.探究Na、Al与O2反应条件和产物。
2.培养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能力。
3.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教学重点】Na、Al与O2反应的实验探究。
【教学难点】Na、Al与O2反应的实验现象观察、分析与总结等。
【教学方法】情境激学法、实验探究法、类比探究法、讨论归纳法【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培养皿、小刀、镊子、滤纸、坩埚、泥三角、酒精灯、三角架、火柴、坩埚钳、药匙、胶头滴管、集气瓶2.实验药品:金属钠、铝箔、铝粉、水、O23.学生准备:每4人为一个小组【评测练习】1.从生活常识角度考虑,推断钠元素在自然界中存在的主要形式( ) A. Na B. Na 2O C. NaCl D.NaOH2.金属钠露置在空气中,在其表面不可 能生成的物质是( )A.Na 2CO 3B. Na 2OC. NaOHD.NaCl3.小李家中收藏1件清末的铝制佛像,该佛像至今仍保存完好。
该佛像未锈蚀的主要原因是 ( )A.铝不易发生化学反应;B.铝不易被氧化;C.铝的氧化物容易发生还原反应;D.铝易被氧化,但氧化生成的氧化铝具有保护内部铝的作用。
4.用双线桥分析下列氧化还原反应,并填空。
4Na + O 2 == 2Na 2O氧化剂是 ,1molO 2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
2Na + O 2 == Na 2O 2还原剂是 ,1molO 2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
【板书设计】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1.钠与氧气的反应4Na +O 2==2Na 2O 2Na +O 2==2Na 2O 22.铝与氧气的反应4Al +3O 2=====2Al 2O 3 氧化膜 3.金属与氧气反应的规律活动性不同的金属,与氧气反应条件、产物和剧烈程度也不同。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3.1金属的化学性质27
金属钠的性质及应用——教学设计一、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位于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安排在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之后,可对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做进一步巩固。
钠是一种典型的金属元素,也是高中阶段学习的第一种金属元素,学好钠的性质可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些方法,也为后面横向对比铝、铁的性质做了铺垫,所以学习本节内容对以后其它金属元素的学习具有指导性作用。
本节第一课时是系统学习元素化合物的开始,所以在引导学生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为学好钠做了很好的铺垫。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钠的物理性质,掌握钠的化学性质。
掌握钠和水的反应现象及解释。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实验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操作及观察,培养学生根据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形成结论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钠与氧气的反应。
2、通过实验掌握钠与水的反应,从而突破理解钠的性质及用途。
教学难点钠与盐反应的实质。
五、教学模式确定实验探究、启发、多媒体教学为主要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实验探究、观察、归纳、交流合作为学生主要学习方法。
六、教学程序(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1、魔术引课-滴水点灯的魔术:用玻璃棒蘸取一滴清水滴在酒精灯芯上(提前藏有钠),酒精灯便立即燃烧起来。
2、猜谜:我是十一号公民,生来就是爱憎明。
同类和平共处之,异类水火不相容。
【设计意图】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引发思考,使学生迅速进入浓厚的化学氛围,激发起学生探究金属钠性质的欲望。
(二)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学生探究实验1、实验31探究钠的物理性质用镊子从煤油中一小块(绿豆大小)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放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切割,立即观察钠表面的颜色,然后观察钠的断面颜色是否变化?2、实验32钠和氧气的反应,在玻璃管中加热,观察钠和氧气反应的现象。
3、实验33钠和水的反应在烧杯中加入少量水,滴入1~2滴酚酞溶液,将表面吸干煤油的绿豆大小的钠投入到水中,盖上表面皿,观察现象。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3.1金属的化学性质33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第1课时钠的化学性质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安排在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主要学习金属钠的有关性质。
用实验的方法探索和理解钠的重要性质,了解钠的性质,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和问题讨论的过程,了解实验研究化学物质的一般方法,初步形成分析推理、综合归纳的能力。
本节内容主要从四个方面:钠的物理性质、钠的化学性质、作了论述说明,并安排了钠的有关性质验证实验,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钠的重要性质,认识钠是一种活泼的金属。
通过钠的有关性质实验,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也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物质的丰富多彩。
二、学情分析:通过初中的化学学习,学生已有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一般知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引导学生通过金属钠与水的反应等实验探究,为后面和铝、铁的性质进行比较做准备。
通过该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和一般过程。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活泼金属钠在不同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的生成物;②掌握活泼金属钠与水的反应现象及解释,理解反应的本质;2. 过程与方能:①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钠的有关性质;②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和思维能力;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方法观;②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并形成结论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钠的氧化反应、钠与水反应的实质;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钠与盐溶液反应的实质。
五、教学策略与手段:情景设计、实验探究、分析、归纳六、课前准备:1. 阅读材料、多媒体课件及辅助设备2. 实验用品:钠、蒸馏水、酚酞、CuSO4溶液、小刀、镊子、玻璃片、滤纸、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烧杯、试管、胶头滴管。
七、教学方法学生分组实验—探究—讨论—归纳八、教学过程:【新课导入】由生活中的各种金属制品,进而引出本节要学习的主要内容——金属钠的化学性质。
【板书】一、金属钠的性质【师】展示一段封有钠的玻璃管及实验室保存在煤油中的钠。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3.1金属的化学性质17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金属钠与水的反应,会解释钠与水反应的各种现象(2)设计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装置,了解铁与水蒸气的反应(3)掌握有关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能设计并完成一些化学实验。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学会准确描述实验现象并分析结论(2)通过动手设计实验装置图,能更深刻地理解实验并发挥出创新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索金属性质的奥秘。
(2)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艰辛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
【教学重点】钠与水的反应,铁与水蒸气的反应【教学难点】铁与水蒸气反应装置图的设计【教学准备】实验用品:金属钠、蒸馏水、酚酞溶液;烧杯、小刀、镊子、滤纸、【教学过程】【复习回顾】钠的物理性质和钠与氧气的反应。
【导入】2015年天津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发生爆炸(播放一则新闻视频导入)【思考】这个火灾的新闻与其他普通火灾有什么不同之处?【讨论】金属钠引起的火灾,不能用水来扑灭……【引入新课】这是因为天气潮湿就引起金属钠燃烧起来并且不能用水来扑灭,为什么不能用水扑灭呢?难道钠会与水发生反应?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来做实验3-3.【小组实验探究】在烧杯中加入水,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把一小块钠放入水中,观察现象。
【提问】(请位同学描述观察到的现象)【现象】钠浮在水面上,熔化成一个小球,不停地来回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溶液变为红色【分析】钠能浮在水面上说明钠的密度小于水,熔化说明反应是放热的并且钠的熔点较低,能够来回游动是因为放出气体,气体与水面摩擦发出响声,产物为碱性物质。
【探究】根据参加反应的原子可以知道这碱性物质是氢氧化钠,那这种气体是什么呢?用氧化还原的知识探究这种是什么气体?【思考讨论】【分析】生成的气体是氢气【板书】结论:2Na+2H2O=2NaOH+H2↑【释疑】通过这个实验,我们知道钠能与水发生剧烈的反应,所以在上课前的新闻里在潮湿的空气中钠会起火燃烧,并且不能用水来扑灭。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第一節金屬的化學性質第1課時金屬與非金屬反應【教學目標】1、通過回憶初中學過的鎂、鋁、鐵、銅的部分性質,結合實驗來認識鈉是一種活潑金屬2、根據金屬的性質來認識鈉、鎂、鋁、鐵的存在及用途3、通過學習鈉、鋁、鐵分別與氧氣的反應,找出與水反應的相同點和差異4、根據鈉、鋁、鐵與氧氣的反應情況差異,找出其本質原因【教學重點】:鈉的氧化【教學難點】:鋁的氧化【教學過程】【思考】1、舉例說明金屬能發生哪些化學反應。
(1)金屬與非金屬單質(如氧氣、硫等)反應(2)活潑金屬與與水反應(3)活潑金屬與與酸反應(4)與鹽溶液發生置換反應2、圖3-2有關金屬化學性質的一些實驗,四幅圖分別是鋁絲與硫酸銅反應形成銅樹、鎂條燃燒、銅絲與硝酸銀溶液反應形成銀樹、鎂條與鹽酸反應。
【板書】一、金屬與氧氣的反應1、鈉與氧氣的反應【演示實驗】實驗3—1切開金屬鈉前先觀察鈉的表面,以便與切後進行比較。
切割金屬鈉在玻璃片上進行。
現象:常溫下鈉在空氣中,新切開的鈉的光亮的表面很快變暗化學方程式:常溫:4Na+O22Na2O(氧化鈉),白色固體。
實驗3—2 把一小塊金屬鈉放在坩堝裏,加熱。
現象:鈉在空氣中受熱燃燒,產生黃色火焰,生成淡黃色固體物質。
化學方程式:點燃:2Na+O2点燃Na2O2(過氧化鈉),淡黃色固體。
注:(1)鈉的燃燒實驗在坩堝裏進行比較規範。
在石棉網上或蒸發皿裏進行也比較安全,而且現象的能見度較大。
如在火焰上方罩一個乾燥的小燒杯,還可以看見燒杯壁上附著的淡黃色的過氧化鈉。
(2)做此實驗時應注意,鈉開始燃燒後立即撤掉酒精燈。
【說明】:①鈉與O 2的反應因反應條件的不同,現象不同,產物不同。
②熱穩定性:Na 2O 2>Na 2O③鈉與氧氣的反應都是氧化還原反應,還原劑都是鈉,氧化劑都是氧氣,但產物中氧元素的化合價不同,Na 2O ,Na 2O 2-2-1。
【思考】1.點燃鎂條時為什麼要用砂紙打磨?鎂條在空氣中容易與氧氣反應,表面生成一層氧化物。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3.1金属的化学性质40
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金属与水和酸的反应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新课程标准要求:“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金属的性质”,同时能使学生真正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本节课开始将系统地学习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按照新课标要求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相关知识是很重要的。
其内容既对刚刚所学的“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等重点已学知识进行及时巩固、运用,又为以后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理论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二、学情分析1)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铁、镁、铝等金属的有关性质,已经了解了金属活动性,知道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对于高中阶段的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他们还没有开始接触,一般都不懂得从结构上去分析演绎。
高中一年级的学生16岁左右,思维敏捷、活跃,但不够严谨。
喜欢动手做实验,但缺少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
因此要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加以培养。
2)已初步认识的金属性质的差异、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知识,但不能有意识地运用氧化还原理论进行分析。
3)高一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以及方案的设计普遍停留在简单直接的感性认识上,要多引导。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掌握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及分析,初步学习实验探究设计;b.学会运用“氧化还原”分析、研究化学反应;c.形成物质的性质到用途的研究方法,并能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a. 通过实验探究过程,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实验以及操作能力;b.学会从性质、氧化还原角度认识、分析化学反应及相关生成物。
3)情感态度价值观:a.积极参与实验探究,合作中彼此分享智慧,体验学习乐趣;b.初步学会从实验的角度探索和认识物质化学性质的本领;通过奇妙的化学实验的操作和精彩的化学实验现象感受化学世界的美妙变化,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c. 感受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增强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四、教学重点1)钠与水反应的产物预测及验证2)铁与水的反应的产物验证五、教学难点铁与水蒸气的反应实验设计六、教法教具实验探究教学,引导讲授法;实验、多媒体教学七、教学过程【讲述】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主板书】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讲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金属与水和酸的反应。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3.1金属的化学性质6
课题: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用实验的方法探索和认识钠和铝的性质。
2.通过实验了解活泼金属钠、铝与氧气的反应,归纳出活泼金属易与氧气发生反应的知识,了解金属氧化膜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培养学生习惯用化学的视角去观察身边的物质和发生的事情。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和问题讨论的过程,了解实验研究化学物质的一般方法,初步形成推理、综合归纳的能力。
2.学习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认真的学习态度和科学方法观。
2.通过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树立化学使生活更美好的思想。
二、教材分析《金属的化学性质》是人教版《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1)》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第一节内容,本节内容在全章以及在整个中学化学课程中的地位:本章开始学生初步、系统地接触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在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之后。
在本章和本节中,学生初步尝试从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去探索(金属)物质化学性质;从基本原理(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去深化对这些性质的理解,这种学习方式的过程和方法一经掌握后,可以驾轻就熟地学习后一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
三、学情分析1、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分析(1)高一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部分金属的性质,掌握了金属单质的物理通性和部分化学性质,为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提供了基础。
(2)通过前面两章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为本节课实验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打下了基础;学生也掌握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也为本节课研究金属与非金属的氧化还原反应提供了知识支撑。
2、学生可能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分析(1)通过化学视角去解释、解决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
(2)通过实验探究和问题讨论的过程,了解实验研究化学物质的一般方法,初步形成推理、综合归纳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1课时金属与非金属反应
【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初中学过的镁、铝、铁、铜的部分性质,结合实验来认识钠是一种活泼金属
2、根据金属的性质来认识钠、镁、铝、铁的存在及用途
3、通过学习钠、铝、铁分别与氧气的反应,找出与水反应的相同点和差异
4、根据钠、铝、铁与氧气的反应情况差异,找出其本质原因
【教学重点】:钠的氧化
【教学难点】:铝的氧化
【教学过程】
【思考】1、举例说明金属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
(1)金属与非金属单质(如氧气、硫等)反应
(2)活泼金属与与水反应
(3)活泼金属与与酸反应
(4)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2、图3-2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一些实验,四幅图分别是铝丝与硫酸铜反应形成铜树、镁条燃烧、铜丝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形成银树、镁条与盐酸反应。
【板书】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1、钠与氧气的反应
【演示实验】
实验3—1切开金属钠前先观察钠的表面,以便与切后进行比较。
切割金属钠在玻璃片上进行。
现象:常温下钠在空气中,新切开的钠的光亮的表面很快变暗
化学方程式:常温:4Na+O22Na2O(氧化钠),白色固体。
实验3—2 把一小块金属钠放在坩埚里,加热。
现象:钠在空气中受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物质。
化学方程式:点燃:2Na+O2点燃Na2O2(过氧化钠),淡黄色固体。
注:(1)钠的燃烧实验在坩埚里进行比较规范。
在石棉网上或蒸发皿里进行也比
较安全,而且现象的能见度较大。
如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小烧杯,还可以看见烧杯壁上附着的淡黄色的过氧化钠。
(2)做此实验时应注意,钠开始燃烧后立即撤掉酒精灯。
【说明】:①钠与O 2的反应因反应条件的不同,现象不同,产物不同。
②热稳定性:Na 2O 2>Na 2O
③钠与氧气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还原剂都是钠,氧化剂都是氧气,但产物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不同,Na 2O ,Na 2O 2-2-1。
【思考】1.点燃镁条时为什么要用砂纸打磨?
镁条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反应,表面生成一层氧化物。
所以点燃之前必须用砂纸打磨。
点燃时容易。
2.铝与氧气能否反应?若能反应应控制的条件,如:选铝块、铝条还是铝箔?需不需要加热?
铝能与氧气反应,但需用铝粉或铝箔,需要加热到着火点。
【科学探究】1、用坩埚夹住一小块铝箔(箔厚约0.1mm ),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
仔细观察。
2、取一块铝箔,用砂纸仔细打磨(或在酸中处理后,用水洗净),除去表面的氧化膜,再加热至熔化。
又有什么现象呢?
实验现象:两块铝箔都熔化,失去金属光泽,但是熔化的铝不滴落。
【解释】:铝表面的氧化膜保护了铝,构成薄膜的氧化铝的熔点(2050℃)高于铝的熔点(660℃),包在铝的外面,所以熔化了的液态铝不会滴落下来。
这也正是性质活泼的铝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的原因。
【小结】活泼金属容易与活泼非金属反应,如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膜,氧化膜疏松就不能保护内层金属(如铁等),氧化膜致密就可以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继续氧化(如铝、镁等)
【板书】2.镁、铝、铁与氧气反应
(1)2Mg+O 2点燃2MgO
现象:发出耀眼的强光
(2)4Al+3O 2点燃2Al 2O 3(注:铝粉或铝箔可在空气中点燃,铝片可在氧气中点燃,
但纯铝在空气中常温下极易被氧化生成一层氧化膜,所以铝具有抗腐蚀性) (3)3Fe+2O点燃Fe3O4(黑色晶体)
现象: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放出大量的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