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数与频率表格式教案

合集下载

7.3《频数和频率》教学设计

7.3《频数和频率》教学设计

7.3 频数与频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说出调查中频数与频率的含义

2、能确定调查中频数与频率的结果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

同学们,在电脑键盘上26个英文字母的排列为什么不是按照顺序来排列呢?学习了本节频数和频率知识后,你就会明白其中所蕴含的统计思想了。 二、

知识讲解

为了增强环保意识,学校规定每个班级选举1名学生当“环保卫士”。由全班同学投票产生,办法如下:1.每人在选票上写1名自己认为最合适的候选人姓名,并将选票投入票箱;2.由全班推选3位同学分别唱票、监票、记录;3.填写表格,得票最多的同学当选“环保卫士”

在上面统计数据时,候选对象出现的次数有多有少,或者说出现的频繁程度不同,把某个对象出现的次数称为频数,频数与总次数的比值称为频率。

注意:(1)所有对象的频数之和等于数据总数 (2)所有对象的频率之和等于1 (3)总次数

频数

频率

(4)频率一般用小数表示。在除不尽且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一般在小数点后保留2位小数。

例如:在选举“环保卫士”活动中,假如一共有50名同学参加选举,选出了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其中甲候选人得票数是15,乙得票数士20,丙得票数士5,丁得票数士10,那么甲候选人得票的频数就是15,,甲候选人得票的频率就是0.3

再如:电脑键盘上26个英文字母的排列就是把出现的频率高的字母排在手容易触摸到位置。

三、问题研讨

例1、某射击运动员在一次训练中,成绩(单位:环)如下:

5 8 7 8 9 8 8

6 10 8 那么运动员:击中8环“的频数和频率分别是多少? 解:运动员“击中8环“的频数是5;频率是5÷10=0.5

苏教版频数与频率教案

苏教版频数与频率教案

苏教版频数与频率教案

教案标题:苏教版频数与频率教案

一、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频数和频率的概念,并能够正确运用它们来描述事件发生的次数和概率。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频数和频率的含义;

2. 掌握如何计算频数和频率。

三、教学准备:

1. 教材:苏教版相关教材及教学辅助资料;

2. 教具:投影仪、计算器。

四、教学过程:

步骤一:导入

1. 引入频数与频率的概念:频数是指某个事件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次数,频率是指该事件发生的概率。

2. 举例说明频数与频率的应用场景,如投篮练习中命中次数的频数,随机选取卡片的某个单词的频率等。

步骤二:概念讲解

1. 利用投影仪展示相关教材内容,介绍频数和频率的定义和含义。

2. 分析频数和频率的计算方法:

- 频数的计算:对某个事件发生的次数进行计数。

- 频率的计算:某个事件的频数除以总次数,用来表示该事件发生的概率。

步骤三:例题演练

1. 提供一系列例题,引导学生计算频数与频率。

2. 带领学生分析例题,确保学生理解频数和频率的计算过程和应

用情景。

步骤四:拓展应用

1. 提供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尝试根据所给数据计算频

数与频率。

2. 引导学生讨论不同场景下,频数和频率的变化规律以及可能的

影响因素。

步骤五:小结

总结频数与频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应用场景,并强调它们在统

计学中的重要性。

五、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使用频数和频率的概念进行更多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2. 培养学生对于数据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六、课堂作业:

1. 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

2. 思考并记录两个日常生活中频数与频率的例子。

初中数学初一数学下册《频数与频率》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初一数学下册《频数与频率》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初一数学下册《频数与频率》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频数与频率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够熟练运用频数与频率进行数据处理。
2.学会使用图表(如条形图、折线图等)来展示数据的频数分布,并能够通过观察图表分析数据的特点。
3.能够运用频数与频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分析班级成绩分布、调查数据等,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教师详细讲解频数与频率的定义,通过实例使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教师展示条形图、折线图等图表,引导学生观察图表中的数据分布,总结图表的特点和作用。
3.教师讲解频数与频率的计算方法,通过具体例子进行示范,让学生跟随操作,掌握计算技巧。
4.教师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运用频数与频率的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
1.基础作业:请学生完成课本上相关的练习题,以巩固频数与频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这些练习题旨在帮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并培养他们的数据处理能力。
例如:
-根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条形图和折线图,并计算出相应的频数和频率。
-分析班级同学的书籍阅读情况,列出频数分布表,并讨论阅读偏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频数与频率的意义,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2.利用具体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频数与频率的作用,掌握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

【教案】频数与频率

【教案】频数与频率

5.1频数与频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频数、频率的概念.

2.会求一组数据的频数与频率.

能力目标

1.通过统计数据,制成各种图表,增强学生对生活中所见到的统计图表进行数据处

理和评判的主动意识.

2.培养学生利用图表获取信息的能力,使学生能初步把数字信息、图形和语言之间相

互转化,并作出合理推断.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通过对数据的整理,提高学生的责任心与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

教学重点

频率与频数的概念,选择数据表示方式.

教学难点

各种统计图表的绘制,识别各种图表所含的信息,各自优缺点.

教学方法

合作探讨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数据的收集,并探讨了抽样调查时要注意的问题.(1)样本的大小.(2)样本的代表性.(3)样本的广泛性.使所抽取的样本尽可能准确地反映总体的真实情况.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初步中反映数据出现频繁程度的两个量频数与频率.

二、讲授新课

1.例题讲解

我们不仅要学好基础知识,还要强健自己的体魄,长大后才能更好地工作.同学们,你们平时最喜爱的体育运动是什么?

乒乓球、篮球、足球、游泳、羽毛球、跳绳、踢毽子…….

你最喜爱的体育明星是谁?

下面是小亮调查的七(1)班50位同学喜欢的足球明星,结果如下:(投影片)

么?

这些数据没有经过统计、整理,必须把A 、B 、C 、D 的个数全部数清,才能比较出哪位球星是该班同学最喜欢的.数据越多越不方便,所以我认为小亮的数据表示方式不太好.

你能设计出一个比较好的表示方式吗?小组相互交流,共同探讨. 我们小组用如下方式表示:

频数与频率的教案

频数与频率的教案

频数与频率的教案

教案标题:频数与频率的教案

教案目标:

1. 理解频数和频率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这些概念。

2. 能够使用适当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描述频数和频率。

3. 能够利用频数和频率进行数据分析和比较。

教学资源:

1. 白板、黑板或投影仪

2. 学生练习册或工作纸

3. 学生课本或其他相关教材

教学步骤:

引入活动:

1. 在白板上写下“频数”和“频率”两个词,并请学生讨论他们的理解和定义。

2. 解释频数是指某个事件或现象发生的次数,而频率是指某个事件或现象发生的频繁程度。

教学主体:

3. 通过例子解释频数和频率的概念。例如,让学生统计自己每天使用手机的次数,并计算出频数和频率。

4. 引导学生思考频数和频率的关系。指出频数可以直接表示某个事件发生的次数,而频率则需要将频数与总次数进行比较计算。

5.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例子,让他们自己计算频数和频率,并进行讨论和比较。练习活动:

6. 分发学生练习册或工作纸,让学生进行频数和频率的练习。练习内容可以包括给定一组数据,要求学生计算频数和频率,或者给定频数和频率,要求学生推算出对应的数据。

7. 在学生完成练习后,进行讲解和讨论,纠正他们可能存在的错误,并解答他们的疑问。

拓展活动:

8. 让学生自行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数据收集和统计,并计算出相关的频数和频率。例如,学生可以统计班级同学每周做运动的次数,并计算出频数和频率,然后与其他同学的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

9. 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或在线工具进行数据可视化,将频数和频率以图表的形式呈现出来,进一步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初中数学《频数与频率》教案

初中数学《频数与频率》教案

初中数学《频数与频率》教案

§5.3.2 频数与频率(二)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如何收集与处理数据.

2.会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与频数分布折线图.

3.了解频数分布的意义,会得出一组数据的频数分布.

(二)能力训练要求

1.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的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

2.通过经历调查、统计、研讨等活动,发展学生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大胆设计,勇于探索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频数分布的意义,会得出一组数据的频数分布直方图、频数分布折线图.

2.数据收集与处理.

●教学难点

1.决定组距与组数.

2.数据分布规律.

●教学过程

Ⅰ.导入新课

请大家一起回忆一下,我们如何收集与处理数据.

1.首先通过确定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

2.收集有关数据.

3.选择合理的数据表示方式统计数据.

4.根据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数据计算.根据特征数字,估计总体情况,设计可行的计划与方案,并不断实施与改进方案.

Ⅰ.讲授新课

例1、学校要为同学们订制校服,为此小明调查了他们班50名同学的身高,结果(单位cm).

①如何确定组距与组数呢?

分组组数的确定,不仅与数据多少有关,还与数据的取值情况有关.

注:数据越多,分的组数也应越多,当数据在100以内时,通常按照数据的多少,分成5~12组.

②为了更好地刻画数据的总体规律,我们还可以在得到的频数分布直方图上取点、连线,得到如下的频数分布折线图.

Ⅰ.课堂练习

Ⅰ.课时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如下内容.

1.如何整理所收集的数据.

频数与频率教学设计湘教

频数与频率教学设计湘教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旅游线路?

一、了解自己的旅行需求

在选择适合自己的旅游线路之前,首先要了解自己的旅行需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旅行偏好,有些人喜欢探险和挑战,而有些人则

更喜欢放松和享受。因此,在选择旅游线路时,要根据自己的兴趣

爱好和旅行目的来进行选择。

二、研究目的地的特点

在确定自己的旅行需求后,接下来就是要研究目的地的特点。

不同的目的地有不同的景点和文化,因此要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

合自己的目的地。如果喜欢自然风光,可以选择去海滩或山区旅行;如果喜欢历史文化,可以选择去古城或博物馆旅行。

三、考虑时间和预算

在选择旅游线路时,还要考虑自己的时间和预算。有些线路需

要较长的时间和较高的费用,而有些线路则较为简短和经济。因此,在确定旅游线路时,要根据自己的时间和预算来进行选择,以免造

成不必要的困扰。

四、寻找可靠的旅行社或平台

在确定了旅游线路后,接下来就是要寻找可靠的旅行社或平台

进行预订。选择正规的旅行社或平台可以确保旅行的安全和顺利,

同时也可以享受到更好的服务和优惠。因此,在选择旅行社或平台时,要注意选择口碑好、信誉高的机构进行合作。

五、与当地人交流和体验

在旅行过程中,可以通过与当地人交流和体验当地文化来丰富

旅行的体验。可以参加当地的传统活动、品尝当地的美食、体验当

地的生活方式等,从而更好地了解和体验目的地的风土人情。这样

不仅可以增加旅行的乐趣,还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和见识。

六、总结和分享旅行经验

最后,在旅行结束后,可以总结和分享自己的旅行经验。可以

写下游记、拍摄照片、制作视频等方式来记录旅行的点滴,同时也

频数与频率教案

频数与频率教案

频数与频率教案

这是频数与频率教案,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频数与频率教案第1篇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如何收集与处理数据.

2.会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与频数分布折线图.

3.了解频数分布的意义,会得出一组数据的频数分布.

(二)能力训练要求

1.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的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

2.通过经历调查、统计、研讨等活动,发展学生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大胆设计,勇于探索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频数分布的意义,会得出一组数据的频数分布直方图、频数分布折线图.

2.数据收集与处理.

教学难点

1.决定组距与组数.

2.数据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

交流探讨式

教具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Ⅰ.导入新课

[师]请大家一起回忆一下,我们如何收集与处理数据.

[生]1.首先通过确定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

2.收集有关数据.

3.选择合理的数据表示方式统计数据.

4.根据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数据计算.根据特征数字,估计总体情况,设计可行的计划与方案,并不断实施与改进方案.

[师]这位同学总结得很好.你能否帮卖雪糕的李大爷设计一种方案,确定各种牌子的雪糕应进多少?

[生]首先应开展调查.统计一下李大爷每天卖出的A、B、C、D、E五个牌子雪糕的数量.

频数与频率教案第2篇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如何收集与处理数据.

2.会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与频数分布折线图.

3.了解频数分布的意义,会得出一组数据的频数分布.

(二)能力训练要求

1.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的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

频数与频率教学设计

频数与频率教学设计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理解频数、频率的概念并能绘制出相应的统计表。
难点:正确整理数据列出统计表。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讨论了对数据进行处理,用数字特征概括的反映数据的特征性质。如数据的一般水平和集中水平位置,用什么来刻画?
是的,看来同学们对以前所学的知识掌握的很扎实。可是,在许多实际问题中,这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必要的归纳和整理,了解其分布情况,从而更具体地掌握这组数据。
频率=频数÷总个数
频数=频率×总个数
总个数=频数÷频率
2.频数之和等于总次数,频率之和等于1。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课件直观的展示,让学生能自主探究发现,更进一步理解频数及频率。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在合作、交流、讨论过程中感受到数学活动中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
三、课堂练习。
聚焦教学重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频数与频率
学科年级:
八年级
教材版本:
201教育出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统计学作为重要的数学分支,是一门研究如何收集、整理、表示、计算、分析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推断的科学。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和极强的实践性。由于新课程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具有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特点,本节课对频数与频率的探究,是在学生掌握了数据的多种表示方法并对总体、个体、样本及数据的集中程度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学习的。在知识的衔接上,它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延续和应用,又为后面研究数据的离散程度及频率与概率间的关系奠定基础。因此,在知识体系的形成上我将其作用定位为----承上启下。

频数与频率教案初中

频数与频率教案初中

频数与频率教案初中

教学目标:

1. 理解频数与频率的概念。

2. 学会计算频数与频率。

3. 能够运用频数与频率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频数与频率的概念。

2. 计算频数与频率的方法。

教学难点:

1. 理解频数与频率的关系。

2. 运用频数与频率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数据集。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入主题:今天我们要学习频数与频率,这是统计学中的重要概念。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统计数据的情况?比如调查问卷、考试分数等。

二、新课讲解(15分钟)

1. 讲解频数的定义:频数是指落在不同小组中的数据个数。

2. 讲解频率的定义:频率是指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值。

3. 举例说明:假设有一个数据集,共有100个数据,其中落在小组1的有20个数据,那么小组1的频数为20,频率为20%。

4. 引导学生理解频数与频率的关系:频数表示数据在各个小组的分布情况,频率则表示数据在总数中所占的比例。

三、课堂练习(15分钟)

1. 给定一个数据集,让学生计算各个小组的频数与频率。

2. 引导学生运用频数与频率解决实际问题,如调查问卷中的数据处理等。

四、总结与拓展(10分钟)

1. 总结频数与频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还能想到哪些实际问题可以用频数与频率来解决?

3. 拓展知识:频数与频率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如数据分析、概率计算等。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

1. 练习计算给定数据集的频数与频率。

2. 运用频数与频率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如调查问卷的数据处理。

频数及频率教案

频数及频率教案

学生:杨杰科目:数学教师:刘美玲第一阶段第 1 次课时间:2013年_3_月_16_日_15:00-17:00_段一、授课目的与考点分析:

授课目的:

1.通过回顾思考本章内容,进一步理解频数、频率的概念及数据值的频数分布和频数分布直方图。

2.能够准确地计算数据的频数和频率,会分析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获得相关信息解决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感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对学生进行由实践到理论,由理论到实践的认识规律的教育。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频数、频率等概念,能绘制相应的频数分布直方图。

难点:观察、整理、归纳能力的培养。

二、授课内容:

一、知识盘点

(二)规律与方法:

1. 频数、频率与总数之间的关系是:

频数=频率×总数

2. 区别众数和频数:

众数是指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即众数的对象是数据。

频数指的是一个数据出现的次数,即频数的对象是次数而不是数据本身。

3. 各实验数据的频率之和等于1。

(三)典型例题:

例1中小学生的视力状况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某市有关部门对全市4万名初中生的视力状况进行一次抽样调查统计,所得到有关数据绘制成频数分布直方图,如下图,从左至右五个小组的频率之比依次是2:4:9:7:3,第五小组的频数是30。

(1)本次调查共抽测了多少名学生?

(2)本次调查抽测的数据的中位数应在哪个小组?说明理由。

(3)如果视力在4.9~5.1(含4.9,5.1)均属正常,那么全市初中生视力正常的约有多少人?

解:(1)解法1:

∵第五小组的频率为3249733

25++++= ∴学生总数为÷人30325250=()

频数与频率数学教案

频数与频率数学教案

频数与频率数学教案

标题:频数与频率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频数和频率的概念。

2. 学生能够运用频数和频率进行数据分析。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理解频数和频率的含义,以及如何计算频数和频率。

2. 教学难点:理解和应用频数和频率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1. 引入新课:

- 通过提问或者实例引出频数和频率的概念。

2. 新课讲解:

- 定义频数和频率:频数是指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频率则是指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例。

- 讲解频数和频率的计算方法。

3. 实例解析:

- 分析具体的数据,让学生理解并计算频数和频率。

4. 小组活动:

- 分组完成一些关于频数和频率的练习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 总结反馈:

-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作业布置

- 设计一些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自我检查和巩固。

五、教学反思

- 反思本次课程的教学效果,对于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5.1频数与频率》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数学湘教版12八年级下册

《5.1频数与频率》作业设计方案-初中数学湘教版12八年级下册

《频数与频率》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

一、作业目标

本作业旨在通过频数与频率的学习,使学生能够:

1. 理解频数与频率的概念及其在统计中的意义。

2. 掌握如何根据数据统计频数和频率。

3. 能够利用频数和频率分析数据,得出数据的基本特征和趋势。

二、作业内容

作业内容围绕《频数与频率》课程知识,设置如下练习题:

1. 概念理解题:让学生通过简答题形式阐述频数与频率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2. 基础操作题:通过一组数据,要求学生计算出每个数据点的频数和频率。

3. 应用实践题:根据实际情况给出数据集,让学生计算频数和频率并分析数据,例如统计某地一天的天气情况,分析晴天、多云等天气的频数及比例。

4. 探究讨论题:布置小组合作任务,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现象(如成绩分布、购物偏好等)搜集数据,通过统计得出数据的频数和频率并进行分析。

三、作业要求

为确保作业的完成质量和效果,特提出以下要求:

1. 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作业,并确保答案的准确性。

2. 操作题部分应使用规范的统计表格,清晰地列出数据、频数和频率。

3. 实践题和分析题需有明确的结论和理由,用数学语言进行准确表述。

4. 小组讨论题需有明确的分工和合作,最终形成小组报告或PPT进行展示。

5. 作业需保持整洁,字迹工整,便于教师批改和评价。

四、作业评价

作业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准确性:答案的正确性及计算过程的规范性。

2. 规范性:作业格式的规范性、表格的清晰性等。

3. 创新性:在分析和讨论部分是否能提出独到见解或新思路。

4. 合作性:对于小组作业,评价小组合作及成员贡献度等。

初中数学频数与频率教案

初中数学频数与频率教案

初中数学频数与频率教案

教案标题:初中数学频数与频率教案

教案目标:

1. 理解频数与频率的概念;

2. 能够计算给定数据集的频数与频率;

3. 能够应用频数与频率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频数与频率的概念;

2. 频数与频率的计算方法;

3. 频数与频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1. 运用频数与频率解决复杂实际问题;

2. 理解频数与频率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白板、黑板、彩色粉笔、计算器、实际数据集;

2. 学生准备:课本、笔、纸。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与概念解释(5分钟)

1. 教师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如班级学生考试成绩,引发学生对频数与频率的思考;

2. 教师简要解释频数与频率的概念:频数是指某个数值在数据集中出现的次数,频率是指某个数值在数据集中出现的相对次数。

Step 2:频数的计算与实例演示(10分钟)

1. 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统计班级学生考试成绩为60分的人数,引导学生计算频数;

2. 教师再通过另一个实例,如统计班级学生考试成绩的频数分布表,展示频数

的计算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Step 3:频率的计算与实例演示(10分钟)

1. 教师通过一个实例,如统计班级学生考试成绩为60分的人数所占的频率,引导学生计算频率;

2. 教师再通过另一个实例,如统计班级学生考试成绩的频率分布表,展示频率

的计算方法,并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Step 4:频数与频率的应用(15分钟)

1. 教师通过实际问题,如统计某个城市一周内不同天气情况的频数与频率,引

导学生应用频数与频率解决实际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频数与频率(第一课时)

山西省阳泉市郊区三郊中学范志清

教学目标:

1、理解频数、频率等概念,会对一组数据进行统计,并列出相应的统计图表。

2、能根据数据处理的结果,做出合理的判断与预测,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频数、频率的概念并绘制出相应的统计图表,从而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

难点:正确列出统计图有。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先对本班同学最喜爱的球类体育运动项目做调查,教师制作好投影片或课件。

设计思路:

通过学生交流各自调查的结果,使学生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也体会到其必要性;再通过学生亲自动手绘制各种统计数据的方法,进一步让学生感受统计对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投影显示问题)

提问:你们喜爱球类体育运动吗?请从下面几项中选出你最喜爱的球类运动项目。

A、篮球

B、排球

C、足球

D、羽毛球

E、乒乓球

(每小组分别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进行统计,将每位同学最喜爱的球类运动用字母表示出来。通过活动,使学生再次经历数据收集与整理的过程)

二、想一想

(投影显示问题)

问题:1、从上面统计情况来看,你能很快说出全班同学最喜爱的球类运动吗?

(如果统计结果非常明显,教师可做适当改变或转移到课本第159的例子)

2、你们认为这种数据统计方式好不好,能否设计出比较好的表示方式?

(此问题目的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据整理与表示的必要性,帮助学生复习数据表示的几种方法)

三、活动与探究

课本习题第1、2题(学生交流各自课前对本班同学最喜爱的球类运动统计的方法,教师

对参加交流的同学加以肯定并作出适当的点评。)

本问题除了课本上给出的列频数颁布表、频率颁布直方图外,还可以

提醒学生用数据的其他表示方法进行统计,如画扇形统计图、折线统

计图等。

四、讲解概念

1、频数: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

2、频率: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

(在讲解这两个概念时,切忌不要生搬硬记,要结合上述具体情况加

以分析,让学生体会其意义,如有25人喜爱篮球运动,则把篮球的

频数记为25,再用25除以全班总人数即得喜爱篮球运动的人的频率)

五.做一做

对课本158页“读一读”进行统计,看看哪个汉字的使用频率最高?

(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频数、频率的意义)

七.课堂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

1、学会用正确的统计方式表示一组数据。

2、理解频数、频率。(可以用提问的方式进行小结)

八.布置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