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一轮复习创新思维地理(人教版) :第六章 第1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63张)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澄碧河水库位于广西山区,因热力作用,水库建成蓄水后对局部地区气候产生显著影 响,下图是“水库蓄水后库区各月降水差值(指该月降水量与水库蓄水前该月多年平 均降水量的差值)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蓄水后库区夏季降水变化与原因叙述正确的 是 A. 降水增多——水库降温慢,加强空气对流 B. 降水增多——水库增温快,加强空气对流 C. 降水减少——水库增温慢,减弱空气对流 D. 降水减少——水库降温快,减弱空气对流 2.水库建成蓄水后对局部地区气候的影响有 ①年降水量减少 ②降水季节变化增大 ③气温年较差变小 ④气温日较差变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供水、养殖、发电等效益
拦截泥沙,降低河流含沙量;洪水期可以拦蓄洪水,调节 径流的季节的变化、航运,下游植被面积扩大、河道发生 冲刷,河床变深变宽,河床粒径变粗(河床抵抗侵蚀能力增 强)、通洪能力不断增加等
归纳
水库不 利的影 响
对上游 地区的 影响
对本地 区的影 响
对下游 地区的 影响
流速减缓,泥沙淤积、污染加重 库区蓄水会淹没原有生产、生活设施以及文物古迹等; 改变库区原有生态环境,水域内害虫滋生,可能导致 传染性疾病蔓延
水电占全球发电总量的16%,其中超过70%来自拉丁美洲。十几年来,亚马孙河流域 内各国涌现水电开发热潮。在亚马孙河的安第斯山脉支流上已经有48座装机量超过2兆瓦 的水电站,未来的20年里还计划修建150座。在亚马孙平原地区,建水电站需要修建大型 水坝,产生足够大的落差,如乌阿图玛河的巴尔比那水电站和托坎廷斯河的图库鲁伊大 型水电站。图1示意亚马孙河流域水电站分布,图2示意亚马孙河流域多年平均气候资料 。 (2)分析亚马孙河流域水电开发对流域内自然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8分)
2019届高考一轮创新思维地理:第六章 学科素养培优 课件(湘教版)(21张PPT)
第六章
学科素养培优
[学以致用]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我国城镇化经历了一 个起点低、速度快的发展过程。 材料一 况表。 我国城镇水平变化图和我国城镇数量和规模变化情
第六章
学科素养培优
第六章
表
学科素养培优
城市(镇)数量和规模变化情况(单位:个) 城市 1978 年 193 0 2 2 25 35 129 2173 2010 年 658 6 10 21 103 138 380 19410
第六章
学科素养培优
(1)分析北京进行城市功能疏解的主要原因及由此带来的主要 影响。 (2)据图说出京津冀地区特大城市的空间分布特点, 并简述该区 域城市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 (3)当前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主要限制性自然因素是? 针对这一问题有何应对措施。
第六章
学科素养培优
【解析】 第 (1)题,本题考查了城市功能疏解产生的意义。回 答此题首先要明确“城市功能疏解”的含义,其主要是将北京 一部分功能区转移出去。其原因是北京城市发展速度快,城市 人口增长快,交通拥堵,公共基础设施短缺,大气污染严重, 环境恶劣;人口就业压力过大等。主要影响是部分功能转移, 缓解北京人口密度过大,改善北京空气质量,提升生态环境; 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第(2)题,本题考查了城市空间分布和区位 条件分析。读图可知,人口在 100 万以上特大城市主要分布在 东南部和南部地区,该地区位于华北平原地区,地势平坦;该
第六章
学科素养培优
【答案】 (1)原因:北京城市发展问题突出,城市人口急剧膨 胀,造成交通拥堵;公共资源配置短缺;空气及水源污染严重, 环境恶劣;人口就业压力过大等。 影响:(迁出地)改善北京人口密度过大的问题;改善北京空气 质量,提升生态环境;产业结构进行调整,达到最优配置。 (迁入地)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升级;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新教材人教版)自然地理 第六章 第1讲 真题专练
①距水汽源地远 ②受北冰洋沿岸洋流影响小 ③地势南高北低
山脉的阻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④水汽受乌拉尔
123456789
东欧平原降水受来自大西洋的西风影响较大,降 水较多,而西西伯利亚平原由于距离水汽源地较 远,且水汽受乌拉尔山脉的阻挡,使得其大部分 地区降水比东欧平原少,故选D。②③只反映南北 差异,排除。
123456789
(2020·全国文综Ⅱ)如图所示,乌拉尔山脉绵延 于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东欧平原之间。西西伯利亚平原 的大部分比东欧平原降水少。乌拉尔山脉两侧自北向 南都依次分布着苔原、森林、森林草原和草原等自然 带,但在同一自然带内乌拉尔山脉两侧的景观、物种 组成等存在差异。据此完成4~6题。 5.推断乌拉尔山脉东西两侧的景观、物种组成差异最 小的自然带是
素的关系图”。完成7~8题。
8.与陡坡相比,缓坡土壤肥力一般较高是因为
A.自然植被茂密
√B.有机质积累多
C.生物残体分解快
D.矿物养分流失快
降雨时缓坡水流速度慢,流水侵蚀作用弱,表层土壤 和有机质流失少,有机质积累多;陡坡相反。
123456789
9.(海南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如图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
素的关系图”。完成7~8题。
7.下列成土因素,比较活跃的是
A.气候和地形
√B.气候和生物
C.母质和生物
D.地形和母质
生物是成土因素中最活跃的因素,气候决定着成土过 程的水、热条件,影响土壤有机物的积累和分解,是 成土因素中比较活跃的因素。
123456789
(2020·1月浙江选考)如图为“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
2019届高考一轮创新思维地理:选修Ⅵ 第二讲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课件
选修Ⅵ
自然资源
第二讲
考点一
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考点二 课时规范练
不合理开发利用
产生的环境问题 森林面积不断减少,许多
生物资源
滥伐森林,毁林开荒,野生动植物已灭绝或濒临 对野生动物滥捕滥猎 灭绝,不同程度地破坏了 陆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水资源
过度抽取地下水, 不合 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 理灌溉等 土壤次生盐渍化
森林 破坏
西南、 森林火灾 东南林 区 等
选修Ⅵ
生态 问题 草原 退化
第二讲
考点一
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考点二 课时规范练
主要分 布区
自然原 因
人为原因
防治措施
内蒙古、 气候干 青海、宁 旱、降水 夏、新疆 三江低 地、湖 滨、海滨 稀少 沉积物 充满湖 沼
答案:(1)与原栖息地纬度数相同、气候条件相似;有广阔茂密 的森林草原;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有优秀的野生动物保护 专家,野保技术和经验丰富。 (2)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 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环境。
选修Ⅵ
第二讲
考点一
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考点二 课时规范练
2
我国的典型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选修Ⅵ
材料二
第二讲
考点一
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考点二 课时规范练
南非老虎谷保护区位置示意图。
(1)说出老虎谷保护区选择在南非的优势条件。 (2)简述保护华南虎的意义。
选修Ⅵ
第二讲
考点一
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考点二 课时规范练
2019版一轮创新思维地理(湘教版) :第六章 第一讲 城市空间结构单元测试+Word版含解析
城市空间结构一、选择题读某中等城市布局示意图,回答1~3题。
1.在甲、乙、丙、丁四处开发房地产,销量最高,可称得上“地王”的是()A.甲B.乙C.丙D.丁2.你认为下列哪个不是该“地王”具备的优势()A.离市中心近,地价贵B.远离工业区和闹市区C.位于天然林区,空气清新D.靠近交通线,出行方便3.丁处经常发生堵车和交通事故,后又修了立交桥,效果仍不佳,主要原因是()A.位于居民区附近B.该城市向东的出城公路仅有一条C.位于工业区附近D.离城市中心近解析:第1题,甲地区环境好,交通便利,可称得上是“地王”。
第2题,甲地距离市中心较远。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城市向东的出城公路仅有一条,因此车流量大,交通拥挤。
答案:1.A 2.A 3.B(2018·河南六校联考)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城市示意图。
读图,完成4~6题。
4.该地早期形成城市的有利条件有()①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源充足,水运便利②地形平坦③土壤肥沃,便于农耕④有高速公路经过,交通便利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5.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最适合建高级住宅区的是() A.甲B.乙C.丙D.丁6.图中布局不合理的设施有()A.工业区、批发市场B.批发市场、普通公路C.高速公路、工业区D.高速公路、普通公路解析:第4题,注意关键词“早期”,故排除④选项。
第5题,乙位于河流上游,且临河分布、周边无工业区,具有环境优美的特点,适宜建高级住宅区。
第6题,图中高速公路穿城而过,会干扰市内交通,布局不合理;部分工业区布局在河流的上游和东南季风的上风向地区,也不合理。
答案:4.D 5.B 6.C(2016·高考北京卷)城市居民往返于居住地和各功能区之间所耗费的能量总和,即出行能耗。
右图示意某大城市居民月出行次数与出行能耗的组合关系。
读图,回答下题。
7.据图推断()A.甲区多公共服务设施,靠近住宅区B.乙是位于郊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C.丙区商业网点等级低,服务半径小D.丁为中心商务区,能耗昼夜差异大解析:若甲区多公共服务设施,则出行次数应该多,A项错误;一般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位于环境优美、交通便捷的郊区,则出行次数多,又加上距离住宅区远,出行能耗较高,B项正确;若丙区商业网点等级低,则出行次数应该多,C项错误;若丁为中心商务区,则出行次数多,距离住宅区较远,出行能耗较高,D项错误。
2023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6-1-1植被和土壤
(2)土壤剖面的作用
另一方面,土壤的颜色、有机质含量等,可以反映环境因素对土壤形成过程的影响。
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形时间人类活动
土壤成土过程示意
二、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
一、植被
1. 植被与环境的关系1)植被含义:覆盖地表的植物群落。2)植被分类3)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天然植被:森林、草原、荒漠等天然形成的植被
人工植被:经济林、人工草场等人工栽培和经营管理的植被
关系
具体表现
植被对环境的改造作用
植物生长过程中改造其生长的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
环境影响植被的分布
水热条件越好的地方,植被高度越大,植物种的数量越多,垂直结构越丰富。
植被对环境有指示作用
天然植被具有适应当地环境的特征,反过来,他对环境也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考点一 植被和土壤
类型
主要分布地区
气候特征
植被群体特征
热带雨林
常绿阔叶林
落叶阔叶林
亚寒带针叶林
(1)森林
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
终年高温,降水丰沛
①植物种类丰富,②垂直结构复杂,③常见板根、茎花等现象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自然要素
自然要素对植被的影响
植被对自然要素的作用
气候
决定植被类型。 影响植被的生长发育(生物量)、形态特征
植被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可降低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增加大气湿度;清洁大气环境
水文
影响植被类型。影响植被的形态特征、覆盖度
保持水土,调节河流径流,减少河流的含沙量;水生植物还具有净化水质的作用
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六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二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件
层级二 “关键能力”突破 知识点1 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命题探究]
(2021年河北高考地理)冰川物质平衡是单位时间内冰川以固 态降水为主的物质收入和以冰川消融为主的物质支出的代数和,天山山 脉和阿尔卑斯山脉都是世界上典型的山岳冰川分布区,前者冰温(℃)恒 为负,后者接近0 ℃,下表为两山区代表性冰川物质平衡情况,下图表 示两山区冰川累积物质平衡年际变化。据此完成(1)~(3)题。
(2)分析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变化。 遵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路,首先明确人类活动的“一发”是 哪一要素,进而逐一分析“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 最终导致“全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如下图反映植被破坏对地理环境 的影响。
(3)分析一个区域环境的变化可能会对其他区域产生的影响。 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一个区域自然环境的发展变化 也会引起其他区域的发展变化。如青藏高原的隆起对其周边区域自然环 境的影响。
1.水体溶解氧的主要来源为( )
A.氧气溶解
B.光合作用
C.径流输入
D.水体扰动
2.推测溶解氧分层现象最明显的季节是( )
A.秋季
B.春季
C.夏季
D.冬季
3.水体溶解氧季节性分层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是( )
①水体表层藻类大量死亡 ②水体内部生物大量死亡 ③水体底部
微生物活动加剧 ④水体底泥在季节更迭中受到扰动
【尝试作答】(1)
(2)
(3)
【答案】❶西风带 ❷西风带 ❸正 ❹西北 ❺负值 ❻上升 ❼减少
人教版(2019)地理必修一第六章思维导图和知识梳理
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一节气象灾害一、洪涝灾害1.概念: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2世界受气候因素影响,多发于季风气候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等;受地形因素影响,沿河、沿海地势低洼地区受洪涝威胁大中国我国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广大山区也常受洪水侵袭3.洪涝灾害的成因、影响及治理措施(1)(2)治理洪涝灾害的措施可分为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方面:二、干旱灾害1.概念:当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时,称为干旱灾害,简称旱灾。
23.我国旱灾的分布及自然原因4.危害①极易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乃至颗粒无收。
②影响畜牧业,影响牧草生长,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
③引发水资源短缺,造成人畜饮水困难。
④极易引发沙尘暴、火灾、虫灾等灾害。
5.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解决措施(1)原因自然原因总降水量少,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且地表径流少;春季气温回升快,降水少,蒸发旺盛人为原因人口密集、城镇众多,工农业规模大,生产、生活用水多(2)解决措施①跨流域调水,以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已建或在建的引水工程有: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南水北调等。
②兴修水库,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问题。
如规模宏大的长江三峡工程和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完成后,都在防洪、灌溉及水资源调配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③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改良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提高工业用水的循环利用率等)。
④海水淡化;人工降雨;植树造林,涵养水源等。
三、台风灾害1.概念:台风是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旋涡,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
2.易发海域:西北太平洋是世界上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
3.我国多发区: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多发于夏秋季节。
大致有三条路径的台风影响我国,即西移路径、西北路径和转向路径。
4.危害台风天气常伴随着狂风、暴雨、风暴潮等,具有突发性强、破坏力大的特点,带来严重的自然灾害,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期,该区域( B)
A.海岸线持续性向海洋推进 B.海平面间歇性下降 C.河流入海口泥沙含量稳定 D.地壳持续性下沉
牡蛎生长在气温适宜、清澈小河入海的河口海岸潮间带区域, 牡蛎礁是由牡蛎不断附着在蛎壳上、长时期稳定堆积而成。牡蛎 礁体具有明显的层状结构特征,其中的水平夹层厚度较薄,牡蛎 个体由于环境的变迁而快速窒息死亡。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 区牡蛎礁分布(左图)及某礁体局部剖面(右图),礁体Ⅰ-Ⅵ由老 到新。据此完成1~3题。
(3)分析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 海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
有河流汇入,带来盐分;无出水 口,盐分无法排出;地处内陆,蒸发 强烈,导致盐度升高。
安徽省南部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地形以山地为主,
对外交通不便,耕地稀少,当地传统的菜肴、民居、戏曲、农业
生产等明显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
14. 安徽省南部传统特色菜的选料较多采用 ①海鲜 ②牛羊肉 ③山货 ④腌腊制品
此完成7~9题。
9.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该潮沟垂直方向的植被演替先后顺序是
A.甲、乙、丙、丁 C.乙、丁、丙、甲
B.甲、丙、丁、乙
B
D.丙、乙、甲、丁
(2020•全国卷Ⅰ)岳桦林带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带。岳桦林带 气候寒冷,生长季短,只有其下部的岳桦才结实(种子)。岳桦结
实的海拔上限称为岳桦结实线,岳桦林分布上限即长白山林线。 监测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 结实线基本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但近年趋于 稳定。据此完成10~12题。
D.河流泥沙 风力搬运、沉积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 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图1示意渤海湾沿岸 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4—6题。
第六章 自然灾害(复习课件)高一地理单元复习(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地理必修一 单元复习
3.地质灾害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1)地震
概念
当积累起来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
发生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聚起来的能量急剧的释放出来,并以 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是地面发生震动。
衡量指标 分布 危害
震级、地震烈度
板块与板块交界处
造成房屋倒塌,破坏道路、管道、通信等基础设施,导致人员伤 亡和财产损失;还会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火灾、海啸等灾 害
(3)寒潮灾害
概念 分布 危害
因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某地大范围的剧烈降温,气温24小时内下降8℃及以上, 且使得该地日最低气温下降到4℃及以下,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的天 气过程。
世界: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深秋到初春时节,势力强大的寒潮甚至 可影响到低纬度地区。 中国:我国寒潮是冬半年。发源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势力强大的寒潮会自北 向南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
21
地理必修一 单元复习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04 专题突破
地理必修一 单元复习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专题1 区域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
地理必修一 单元复习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
(2021全国乙卷37)圩田是在低洼地筑堤围出的田地。图5所示圩田海拔 6~7米,种植庄稼;巢湖多年平均水位8.03米。据记载,在清朝嘉庆年 间,三河镇濒临巢湖。
1.此次地震的震源可能位于( )
A.Ⅱ圈层
B.莫霍界面以下 C.Ⅳ圈层
D.古登堡界面以下
2.关于此次地震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次地震只有一个烈度
B.一次地震有多个震级
C.等震线是震级相同点的连线 D.地震预警主要依据是地震波传播速度
【状元360】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六章 第1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
解析 题中环境恶化是由大量挖掘发菜、甘草而导致的,说 明了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制约和相互 影响,而某一要素的改变必将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 的改变。
答案 D
(2012 兖州调研)人们要特别重视河流上、中游地区植被的恢 复、保护及水土流失的治理,是因为( )
A.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自然环境,还会对其 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举例: ①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深居内陆,形成了干旱的大陆性气 候,而由于气候干旱,这里的水文、地貌、植被、土壤等自然 地理环境要素无不呈现出温带荒漠带的突出特征,形成了温带 荒漠景观
②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导致整个自然环境的改变
青海、内蒙古、甘肃等地大量挖掘发菜、甘草,导致 环境恶化,反映了( )
①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 ②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 ③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制约和影响 ④某一要素的改变必将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 改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1)D (2)D
方法总结 构成地理环境的每个自然地理要素均拥有自己 独特的功能,各个功能不同的地理要素共同作用,产生了地理 要素自身没有的新功能。平衡功能是指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 迁移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组 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各地理要素本身并不具备平衡功能。
考点三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
整体性表现
自然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各要素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在空间
上,地理要素与环境的总体特征协调一致,在
含义 时间上,某要素变化会使其他要素也随之产生
相应的变化,在统一的演化进程中形成现在的
地理环境
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课件必修一第六章第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共张
Image
第二十页,共20页。
(2)平衡(pínghéng)
功能
O2
CO2
第六页,共20页。
考点一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深化探究
1.地理要素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
环节 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
下渗、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 流)
能量
太阳能(蒸发、水汽输送)、重 力能(降水、径流)
意义
大气 (dàqì)
蒸降 发水
1.地理要素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
环节 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分解作用
能量
太阳能
光合 作用
化学能
分解 呼吸
热能
植物 (zhíwù)
意义
环境
(huánjìn
g)
①促进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的迁移运动,
能量的流动、转化;
②联系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
动物 (dòngw
ù)
微生物
生物循环
第九页,共20页。
考点一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深化探究
生物
(shēngwù) 循环
考点一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基础梳理
2.地理要素(yào sù)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1)生产 (shēngchǎn)功能
叶绿素
CO2、光热 (ɡuānɡ rè)
有机物
水分、无机盐
第五页,共20页。
考点一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基础梳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分析时不能截然分开。
整体性的表现
举例说明
意义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 统一的__演__化__过__程__
统一的_演__化__过__程__, 保证了自然地理要 素之间的协调
考点一
考点二
整体性的表现
举例说明
地理要素的变化会
“__牵__一__发__而__动___全__身_ ”
一个区域的变化不 可避免地影响到
功5.能图,中是地自理然要地素理产环生境的各新要功素能间,相一互起作参用与的作结用果的。圈层是( D )
①生物圈 ②水圈 ③岩石圈 ④大气圈
A.①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答案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二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和意义 [基础清单]
一个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各自然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
其__他___地__区___
意义 遵循自然地理环境 的整体性规律,并 以此指导人们的生 产、生活实践 全球共同努力保护 人类共同的家园 ——地球
考点一
考点二
特别提醒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可指导实践,如在生态环 境脆弱的山区,应注意对植被的保护,以防因破坏植被造成水 土流失、荒漠化等生态问题。
考点一
考点一
考点二
[考法体验]
考法一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及相互作用
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
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❶。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
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
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下表数据为
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 验中 植被的变化值 ❷
考点二
[问题探究] 2.一般情况下,河流上游植被破坏,对下游、中游的河床和湖泊 以及下游三角洲有何影响? 提示:上游植被破坏严重,会引起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增加; 中游河床和湖泊淤积,导致河床抬升和湖泊蓄洪能力降低,易引 发洪涝灾害;河流入海口泥沙淤积,河口三角洲面积不断增加。
考点一
考点二
3.在半干旱绿洲地区,若上游引水过度,会对下游带来哪些影 响? 提示:上游引水过度,会导致中下游水量减少,下游植被缺水 死亡,加剧土地荒漠化的发生;或下游湖泊因注入水源减少而 萎缩,周围区域生态环境恶化。
考点一
[思维流程]
考点二
考点一
考点二
考法二 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2018·山西太原模拟)读下图,回答4~5题。
考点一
考点二
4.图中体现的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新功能是( C )
①循环功能 ②转化功能 ③生产功能 ④平衡功能
A.③
B.④
解C.析③:④该图反映了绿色植物的D光.合①作②用③,④具有生产功能和平衡
二氧化碳的平衡作用:在海 洋生物作用下,大气中的二 氧化碳和海水中溶解的钙, 加速形成碳酸钙沉淀 氧气的平衡作用:植物光合 作用释放氧气,生物呼吸作 用和燃烧消耗氧气
考点一
考点二
功能
生产功能
平衡功能
举例
生态系统的生物生长发 育
大气中二氧化碳、氧气的平 衡,一定范围内各物种数量 基本恒定
考点一
[问题探究]
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 自然地理环境拥有的各个地理要
性质 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 素本身不具备的功能
理要素的功能
考点一
功能
考点二
生产功能
平衡功能
形成 过程
___光__合_____作用通过物 质和能量的交换,将生 物、大气、水、土壤、 岩石等地理要素统一在 一起,在一定的条件 下,生产出有机物
考点一
考点二
1.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
①生物量提高 ②生物量降低 ③植株密度改变 ④植被分布
改变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
长竞争的是( )
A.植株数量
B.总生物量
C.地上生物量
D.地下生物量
考点一
考点二
3.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 化趋势是( ) A.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B.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 C.灌木植物繁茂、草本植物萎缩 D.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繁茂
二氧化碳。
考点一
考点二
[核心突破]
1.图解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
考点一
考点二
2.图解地理要素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水和生物等要素相互联系、 相互渗透、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并通过水循环、生 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不断地进行能量交换与物质运动,推 动地理环境的整体发展变化。四大圈层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如 右上图所示。
第六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一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 [基础清单]
1.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___大__气_____、水、___土__壤_____、 生物、岩石、地形等。 (2)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途径:_大__气_______循环、生物循环、 水循环和__岩__石__圈____物质循环等。
(测量时间为每年 9 月 30 日)。据此完成 1~3 题。
考点一
考点二
年份
植株
灌木植物
数量❸
草本植物
灌木植物 地上生物量❹
草本植物
灌木植物 地下生物量❺
草本植物
2009 1 1 1 1 1 1
2010 2011 2012 2013 1.00 1.00 1.00 1.00 1.18 1.20 1.21 1.23 1.09 1.10 1.12 1.11 1.47 1.55 1.52 1.53 1.01 0.99 0.98 0.97 1.21 1.29 1.42 1.58
考点二
1.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是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吗? 提示:否。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功能。
如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而光合作用中,植物提供叶
绿素,大气提供热量和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供水
分及无机盐。再如平衡功能,大气本身不具备减缓二氧化碳增
加的功能,但通过各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能清除部分新增的
考点一
考点二
特别提醒 在地理环境各要素中,气候是主导因素,植被是最 具有代表性的要素,土壤为各要素的中心环节。
考点一
考点二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功能
生产功能
平衡功能
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___物__质___迁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 概念 _有__机__物_____的能力 移和_能__量____交换,使自然地理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