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自然地理学_(王建_主编)_复习资料.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自然地理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水循环: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重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以及径流等环节,不断的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

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质物体。火成岩:火成岩以岩浆岩为主。岩浆岩是由岩浆凝结形成的岩石,约占地壳总体积的65%。分类:酸性岩、中性岩、基性岩和超基性岩。

沉积岩:暴露在地壳表部的岩石,经过风化、剥蚀在原地或经搬运堆积下来,经过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类型:碎屑岩类,粘土岩类,生物化学岩类。

变质岩:由地球内力作用引起的岩石性质的变化过程总称为变质作用。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就是变质岩。变质作用的因素:温度、压力和化学因素。

构造运动:由地球内动力引起岩石圈地质体变形、变位的机械运动。

大气环流:在太阳辐射、地球自转、地表面性质以及地面摩擦的共同作用,使得大气圈内的空气产生了不同规模的三维运动。

季风: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季节变化而发生有规律改变的现象。

水系:河流沿途接纳支流,形成复杂的干支流网络系统。

流域:每一条河流或每一个水系都从一定的陆地面积上获得补给水这一集水区就是河流或水系的流域。

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河漫滩:分布在河床两侧洪水时被淹没的平整地面。

河流阶地:由于地壳上升、气候变化或者基准面的变化,河流下切,原来的河漫滩高出一般洪水期水面,呈阶梯状分布于河谷两侧。

极向热传输:区域间的能量不平衡,导致由低纬区域向极低高纬区域方向的能量传输过程。

地域分异规律:指地球自然表层环境及其组成要素在空间分布上的变化规律。

土壤剖面:指从地表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也就是完整的垂直土层序列,是土壤成土过程物质发生淋溶、沉积、迁移和转化形成的。

土壤矿物质是土壤的主要组成物质,来自成土母质,母质起源于岩石。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中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物质。

填空题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先成岩石的破坏、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岩石的组成:火成岩、沉积岩、地质岩

地球总质量是6.588*10的27次方g。地球是不规则的旋转椭球体。

地外系统对地表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能量的来源(太阳辐射)、引力的影响(潮汐

现象)、陨石撞击的环境效应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

四大圈层: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岩石圈运动的表现形式:地层厚度、产状与接触关系。岩相变化。褶皱。断裂。火山。

地震。

火山带分布:环太平洋火山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带;大西洋海岭火山带

地震带分布: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大洋中脊地震带;大陆裂谷地震带

大气的成分:由多种气体及固体微粒、液体微粒混合组成的混合物

空气中的CO2含量是0.03(可变),O3含量是0.000 001(可变)

气候分异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纬度、海陆、地形、海拔高度等因素的制约,其中纬度因素决定了气温的纬度地带性分异,而海陆、地形及海拔高度则成为气温非地带性分异的因素。

我国七大水系:长江、松花江、珠江、黄河、海河、淮河、辽河

陆地水包括:河流、湖泊和沼泽水、地下水、冰川

生物圈的结构特征:亲岩性、亲水性、亲气性、亲光性、控温性。

成岩作用包括:压固作用、脱水作用、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

流水对对地貌的改变有3个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水圈和岩石圈相互作用的实例:海啸、泥石流、崩岸、滑坡。

世界降水的纬度分布有两个峰:赤道低压带(这里有辐合上升气流,产生大量的对流雨),中纬度西风带(冷乱气团交绥,气旋活动频繁降水量也因此较多)。

高原隆起引发或加强了亚洲季风环流,使长江中下游地区由原来的副热带干燥气候变为温暖湿润的气候,植被面貌也由干旱草原变为亚热带森林

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量的来源:地球自转能,地热能,太阳辐射能

极向热传输主要受大气环流、洋流来完成

N(78%)以气态的形式通过生物、尤其是微生物的作用循环。

纬度地带性规律是全球尺度的地域分异规律。干湿度分带平行于海岸线分布。

地域分异的内容: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

山地垂直带谱复杂度受纬度、坡向、海拔高度的影响

土壤有机质对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肥力的发展影响极大。

土壤分类:中国采用的是土纲(12个)、亚纲(27个)、土类(60个)、亚类(234个)、土属、土种、变种7极分类。

土壤的5要素:气候,生物,岩石,地形,时间

高压是反气旋顺时针向外辐射,低压是气旋逆时针向内辐合

解答题

自然地理学的性质:1.综合性:综合性是指自然地理学多学科交叉、多要素融合的特性。

2.区域性: 区域性是地理学的本质特性, 区域特征、区域联系与区域分异规律为主要研究对象。

3.环境性:人类生存环境是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与内容。

4.系统性:地球表层环境就是一个系统,可以称之为地球表层系统。系统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动态性与结构功能性。

自然地理学的定义:自然地理学就是用系统的、综合的、区域联系的观点与方法,去审视和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自然环境的组成、结构区域分异特征、形成与变化规律以及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从而对地表自然环境进行评估、预测、规划、管理、优化、调控的学科。

地球自转的环境效应:1.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2.地球自转产生了地方时3.地球自转产生了地转偏向力。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地球公转导致季节的变化2. 地球公转导致昼夜长度爱的变化地球运动对地表温度调节、生命孕育有重要意义。

人类对地球表层环境的作用与影响:1.改变地表环境的结构2.改变了地表环境变化的速率3.改变了地表环境的能量平衡4.对环境的污染5.对资源的消耗与破坏6.改变了地表环境的物质循环7.改变地表环境演化的方向。

构造地貌:构造运动形成的地球表面形态。其分为大地构造地貌:由大地构造运动形成并受大地构造控制的地貌。区域构造地貌:大地构造的背景上,由于区域构造差异而形成的具有区域特征的构造地貌。局地构造地貌:在大地构造格局与区域构造背景下,主要由于局地构造作用、影响而形成的地貌.

气候分异的规律:1.纬度地带性:气候形成的主导因素是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加热不均,以及由此产生的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季节移动,导致气候类型普遍具有沿纬度更替的趋向。

2.湿度分带性:由于海陆分布的不同,引起了海陆间气温、气压、风向、降水等气候要素随季节的变化,使得同一纬度带内产生了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的分异

3. 垂直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