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伐布雷定”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0)

合集下载

伊伐布雷定在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专题报告

伊伐布雷定在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专题报告

伊伐布雷定在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专题报告前言在人体心律起源部位、心搏频率和节律、冲动传导中若存在任何一项异常情况时,这种情况在临床上被称为心律失常。

根据心律失常是心律的快慢可将心律失常分为快速心律失常以及慢性心律失常,快速心律失常主要是心律达到每分100次以上。

这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症之一,包含早搏、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等情况。

心律失常好发于各类器质性心脏病,主要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肌炎等,机体在发生心力衰竭或心肌梗塞情况时较为常见。

该疾病发生后若缺乏及时有效的控制,可导致病人出现心悸、乏力、严重者导致血栓,增加脑栓塞的风险。

所以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纠正心律失常,伊伐布雷定是临床上用于治疗慢性心衰的常用药物,应用后可有效减慢心率。

为探究伊伐布雷定在快速性心律失常中的应用效果,本文由此选取了部分患者对其使用伊伐布雷定,并进行探讨与分析。

1基本资料回顾性统计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选取60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男女比例值36:24,年龄均值在(70.62±5.32)岁之间,病程1-7天,平均病程(3.48±1.01)天。

纳入标准:①所纳入的病例均通过心电图检查,相关症状符合快速心律失常标准;②具有清醒的认知,且治疗依从性较好;③知晓研究具体内容,并同意参与到其中。

排除标准:①合并有自身免疫系统经;②精神疾病、手术禁忌症、药物过敏者;③临床基本资料不全者。

2治疗方法选用伊伐布雷定(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4771)口服,每次服用5mg,一天服用两次,在早餐以及晚餐时服用,连续用药3-4周后,观察所有病人的身体状况,并适当调整药物剂量,即每次服用7.5mg,依然保持一天服用两次的频率,并对病人服药后身体情况进行严密观察,存在心率下降到50次/min或机体出现头昏、疲劳等情况时,需将药物剂量减少,具体减少剂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可下降至每次2.5mg,仍保持一天服用两次。

伊伐布雷定在心房颤动中的应用

伊伐布雷定在心房颤动中的应用
Wang 等 [12] 观察野生型(WT)小鼠和转基因房颤 (TG) 小 鼠,发现 TG 小鼠心房肌细胞的 If 电流密度、HCN 亚型蛋白 表达明显更高,静息心率无明显差异;但在使用伊伐布雷定 4 个月(每天口服 7mg/kg) 后,TG 和 WT 小鼠的心率均显著降 低,但随后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表明,服用药物的 WT 小鼠 心房组织 HCN 通道的 mRNA 和蛋白质表达水平与未服药的 WT 小鼠相比没有明显变化。相比于 WT 小鼠,TG 小鼠 HCN 蛋白的上调表达明显受到抑制,及 If 功能丧失,表明伊伐布雷 定的抗心律失常作用不仅限于降低心率,降低了小鼠房颤的 发生率,它还部分抵消了 HCN 的过量表达,并通过减弱 If 功 能获得性来逆转电生理心脏重塑。
通 过 对 房 颤 机 制 的 不 断 研 究,发 现 肺 静 脉 和 左 心 房 内 的 If 电流在房颤的产生和维持中起重要作用 [6]。If 电流是 一 种 自 动 去 极 化 的 钠 钾 混 合 电 流,其 分 子 基 础 是 由 四 个 基 因 家 族 (hyperpolarization-activated cyclic nucleotide-gated channels,HCN1-4)编 码 的 超 极 化 激 活 的 环 核 苷 酸 门 控 阳 离子通道(HCN 通道)[7],在各种病理因素的刺激下,心肌中 HCN 通道表达异常或结构异常,引起心肌局部细胞自发电活 动增强,有利于异位节律的产生。既往研究认为 If 只存在于 窦房结中表达,随着对房颤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在心脏其他 组织中也有表达,Zorn-Pauly 等 [8] 通过全细胞膜片钳技术, 发现心房内也存在 If,If 电流的分布密度高可使局部细胞转 换为有起搏器活动的细胞,自律性提高,增加发生房性心律失 常的可能性。Chen 等 [9] 发现,犬肺静脉中分离出的有起搏器 活动的心肌细胞,其含有大量 If 电流,在长期快速心房起搏时 会改变心房电生理,有助于维持房颤。Li 等 [10] 研究也指出房 颤犬比窦性心律犬,房颤诱发率增加或诱发后的房颤持续时 间更长,并且 HCN 通道的表达水平在心房和肺静脉中高于窦 房结。因此,肺静脉和心房组织内的 If 电流活动以及 HCN 通 道的表达水平,在引发和维持房颤的复杂病理生理过程中起 重要作用。

伊布利特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_2010_

伊布利特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_2010_

#指南#伊布利特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0)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心电学技术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中图分类号 R 97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2659(2011)01-0001-11通讯作者:郭继鸿,张海澄,E-m ai:l gj hpku @126.co m1 前言伊布利特做为一种新型的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于1995年12月被美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 )批准用于90天内发生的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和心房扑动(简称房扑)的快速转复治疗,国外15年的临床应用已积累大量的经验。

我国生产的伊布利特于2007年获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 )批准上市,至今临床应用仅3年,目前还处于使用初期。

近年来,对药物应用的安全性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2010年4月ACC /AHA 发表的/院内获得性尖端扭抟型室性心动过速(To rade de P o i nt ,TdP )防治专家共识0则能证实这一趋势。

伊布利特在有效与安全方面的双重性十分突出,一方面抗心律失常作用的有效性高;另一方面,兼有不良的心脏电生理作用,能引发一定的T dP 。

因此,应用伊布利特有效治疗心律失常的同时,要严防其可能发生的副反应,这是临床用好此药的关键,也是临床的迫切需要。

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是一类非特异性或特异性延迟或阻断K +外流的药物,K +通道广泛分布于心脏、心血管等部位。

在众多种钾通道中,最重要的是快速激活延迟整流性钾电流(I kr )通道:其激活、失活都快,是复极3位相(快速复极相)最重要的K +电流。

其次是缓慢激活延迟整流钾电流(I ks )通道,其激活和失活慢,而电流强度大,主要在复极的2,3位相末期开放,I ks 通道主要分布在心外膜心肌细胞。

根据对不同K +通道的作用特点,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分为3个亚型:¹I kr 阻滞剂:阻断I kr 通道,包括索他洛尔、多菲利特和伊布利特。

“伊伐布雷定”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伊伐布雷定”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伊伐布雷定”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一、引言伊伐布雷定(Ivabradine)是一种选择性窦房结IF窦房传导通道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心力衰竭和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

自2005年首次在法国上市以来,已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应用。

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伊伐布雷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得到了进一步证实。

为了规范伊伐布雷定的临床应用,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中国专家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实践经验,制定了本共识。

二、伊伐布雷定的药理学特点伊伐布雷定是一种窦房结IF通道抑制剂,通过抑制窦房结细胞的超极化激活,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缺血区供血。

其特点如下:1、作用机制独特:伊伐布雷定通过直接抑制窦房结IF通道,减慢心率,不同于传统β受体拮抗剂和钙通道拮抗剂的作用机制。

2、高度选择性:伊伐布雷定对窦房结IF通道的抑制作用强于对房室结和房室旁路的抑制作用,减少了对房室传导和心室率的干扰。

3、剂量依赖性:伊伐布雷定的药效与剂量成正比,可根据患者个体差异调整剂量。

4、长期应用安全性:长期应用伊伐布雷定,患者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三、伊伐布雷定的临床应用1、心力衰竭:伊伐布雷定可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率,改善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减轻心脏负荷,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推荐将伊伐布雷定作为心力衰竭患者的常规用药之一。

2、心绞痛:伊伐布雷定可降低心绞痛患者的心率,增加心肌供血,缓解心绞痛症状。

对于β受体拮抗剂不能耐受或禁忌的患者,推荐使用伊伐布雷定作为替代药物。

3、心脏节律异常:伊伐布雷定也可用于治疗窦性心动过速、房颤和房扑等心脏节律异常疾病。

但在应用过程中需注意防止因心室率过慢导致的心脏骤停等严重不良反应。

四、伊伐布雷定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1、常见不良反应:伊伐布雷定最常见的的不良反应为视觉异常和头晕等,多数症状轻微且短暂,无需特殊处理。

个别患者出现心动过缓、低血压等严重不良反应,需停药观察或对症治疗。

2、注意事项:在使用伊伐布雷定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严格掌握适应症;(2)根据患者个体差异调整剂量;(3)避免与β受体拮抗剂等减慢心率的药物同时使用;(4)定期监测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指标;(5)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

伊伐布雷定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伊伐布雷定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伊伐布雷定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摘要:随着近年医疗事业快速发展,人均寿命延长,老龄人口增多,推动我国老龄化社会快速发展,心血管患病率升高;据流行病学研究数据显示,自21世纪以来,我国中老年人患有心血管疾病比重呈逐年递增趋势,诱发因素较多,潜伏周期长,易被患者忽视。

关键词:伊伐布雷定;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据Logistic非线性回归因素分析可知,高血压、高血脂为心血管疾病发生独立风险因素,多以心率增快症状为主,病程长,若没有及时给予治疗干预,极易导致合并症,是导致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因素[1]。

现代医学针对心血管疾病多以药物保守治疗为主,随着临床药学快速研发,可于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增多。

伊伐布雷定作为新型降低窦性心律药物,可有效减缓窦性心律,药物应用安全性较高,对患者血压、心肌收缩功能无不良影响,为近年慢性心力衰竭治疗首选治疗药物,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取得重要突破,受到临床学者高度关注。

本研究特针对伊伐布雷定在心血管疾病应用效果进行阐述,旨在为临床药物选取提供经验参照。

1伊伐布雷定药理机制伊伐布雷定在窦性心律抑制作用中,主要是通过抑制Ⅰ电流,降低窦房结自f律性,选择性抑制窦房结自律性、自动除极化速率[2]。

2伊伐布雷定与心血管疾病应用作用2.1 心律失常心律失常作为心内科常见病及多发病,为多种心血管疾病早期表现,以中老年患者居多,发生因素较多,病因复杂,临床尚无特效治疗手段,潜在危险性较大,若没有及时给予治疗干预,极易导致恶性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等。

刘红果学者选取60例心律失常患者,在常规方法基础上联合伊伐布雷定治疗,伊伐布雷定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可缩短恢复时间,提高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且不会产生明显不良反应,具有有效性和安全性。

2.2 冠心病冠心病临床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疾病发生因素较多,与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具有直接关联,因局部血管硬化,导致血液灌注异常,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诱发急性胸痛症状。

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3)要点

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3)要点

抗心律失常药物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3)要点【摘要】药物治疗是心律失常治疗的基本手段,2018年以来国际发表了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新共识及新分类。

与之相应,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及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组了专家组,在中国2001年《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建议》的基础上,总结分析国内外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研究、分类、应用现状及新证据,对传统药物的新认识和新适应证及新药物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致心律失常作用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并对各种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提出推荐意见。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临床应用已逾百年,目前仍是心律失常治疗的基本手段。

随着对抗心律失常药物新的作用机制及适应证的认识不断发展,特别是心律失常抑制试验结果发表后,药物治疗的循证医学证据及安全性备受关注。

近年来国际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新共识和新分类陆续发表。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治疗原则一、明确心律失常的治疗目的首先评估药物治疗的必要性。

无器质性心脏病或无明显症状、不影响预后的心律失常,多不需治疗。

确定需要治疗者,药物治疗可改善预后的证据较少,如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早期节律控制可改善部分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预后;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部分药物甚至可能恶化预后。

因此,治疗的目的主要是缓解症状或减少心律失常对心功能和心肌缺血等的影响,不应都以消灭或减少心律失常为主要目标,且应重视药物的安全性。

对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治疗的主要目的则是控制心律失常。

二、兼顾基础心脏疾病的治疗心律失常的治疗需在基础疾病已有的治疗证据和指南基础上,权衡心律失常治疗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着重考虑可改善预后的综合治疗措施,如房颤时的抗凝治疗等。

三、正确选择抗心律失常药物依据药物的抗心律失常谱,当多种药物存在相似作用时,需考虑器质性心脏病及其严重程度和药物不良反应。

对于急性及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心律失常,重点考虑药物的有效性,尽快终止或改善心∖律失常,必要时联合电复律;慢性心律失常的长期治疗多考虑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安全性以及与基础疾病药物治疗的协同性。

伊伐布雷定的药理机制和不良反应

伊伐布雷定的药理机制和不良反应

伊伐布雷定的药理机制和不良反应伊伐布雷定可选择性的作用窦房结,是现阶段唯一特异性的If电流抑制剂,能够有效减慢心率,对心肌收缩力、心传导等不产生负性作用,克服了β受体阻滞剂的副作用。

本文从伊伐布雷定的药物作用机制、生理学特征、药动学、药物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4个方面的研究6个方面对其药理机制加以概述。

标签:伊伐布雷定;药理机制;概述目前认为,心率与心血管疾病显著相关,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预测因子,有效控制静息心率是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基本手段。

伊伐布雷定可选择性作用窦房结,是现阶段特异性的If电流抑制剂,在减慢心率的情况下,对心肌收缩力、心传导等不产生负性作用,和β受体阻滞剂相比,克服了β受体阻滞剂的副作用,临床应用空间较大。

现对伊伐布雷定药理机制和不良反应概述如下。

1 伊伐布雷定的药物作用机制心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浦肯野氏纤维,窦房结起搏细胞是主要的自主节律性细胞,正常情况下,窦房结起搏细胞控制整个心率。

在静息电位,窦房结起搏细胞处于超极化状态,舒张期去极化,膜电位趋于阈电位,并产生动作电位。

窦房结自动除极频率决定心率的快慢,舒张期窦房结细胞去极化由下列离子流完成,包括超极化激活的起搏电流If,延迟整流性钾离子电流Ik,L-内向钙通道电流ICaL,T-内向钙通道电流ICaT,以及Na+-Ca2+交换电流INa-Ca。

其中If是窦房结起搏细胞最主要的电流,If是超极化激活的Na+-K+内向离子流,控制着心肌细胞连续动作电位的间隔,使舒张期曲线趋向阈电位斜率[1]。

在人体心脏起搏过程中,处于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是电压依赖性门控通道,依赖心肌细胞膜的超极化激活,该通道具有特殊的电生理特性,If电流是由钠离子内流,钾离子外流形成,在超极化缓慢激活的情况下,控制着心肌细胞连续动作电位的间隔,伊伐布雷定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来抑制If电流,以降低窦房结自律细胞节律的方式来降低心率,同时还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延长左心室舒张期充盈时间,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耗氧量,改善心舒张功能。

2020版:伊伐布雷定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2020版:伊伐布雷定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2020版:伊伐布雷定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全文)摘要心率增快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贯穿心力衰竭(心衰)发生发展始终,已成为心血管病和心衰治疗的重要靶点。

伊伐布雷定是首个选择性、特异性窦房结If通道阻滞剂,减慢心率的同时不影响心肌收缩力和心脏传导。

既往研究已经证实,其通过减慢心率可以改善心衰患者的症状和预后。

为指导我国临床医师规范应用伊伐布雷定,本委员会组织国内专家制定本共识,从伊伐布雷定在心衰管理中的应用(包括慢性心衰长期管理、心衰易损期管理和儿童扩张型心肌病心衰应用等)、其他心血管疾病领域中的应用(包括冠心病心绞痛、不恰当的窦性心动过速、体位直立性心动过速、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及冠脉CT检查前的心率控制等)及注意事项等几个方面介绍伊伐布雷定的临床应用。

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数据显示,心血管疾病是我国居民的首要死因[1]。

心血管疾病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心力衰竭(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表现或晚期阶段,死亡率和再住院率居高不下[2]。

心率增快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贯穿心衰发生发展始终,已成为心血管病和心衰治疗的重要靶点[3]。

《2018年中国心衰指南》将静息心率降至60次/分左右作为慢性稳定性心衰患者心率管理的目标,主要应用药物为β受体阻滞剂和伊伐布雷定[2]。

伊伐布雷定是首个选择性、特异性窦房结If通道阻滞剂,减慢心率的同时不影响心肌收缩力和心脏传导。

伊伐布雷定于2015年在我国获批上市用于治疗慢性心衰,通过减慢心率改善心衰患者的症状和预后。

鉴于我国临床医生对伊伐布雷定应用经验有限,特制订此共识以指导和规范其临床应用。

一、伊伐布雷定在心力衰竭管理中的应用过去三十年射血分数减低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EF)患者药物治疗的基本理念是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 angiotensin aldosterone system,RAAS)和交感神经系统,治疗方案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ngiotensin Ⅱreceptor blocker, ARB)、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为主[4]。

伊伐布雷定与心血管系统疾病

伊伐布雷定与心血管系统疾病

伊伐布雷定与心血管系统疾病摘要:伊伐布雷定是目前唯一的一个应用于临床的HCN通道选择性抑制剂,其在HCN开放状态下从细胞内侧进入,与通道内的位点结合抑制I f电流,从而达到减慢心率的作用。

伊伐布雷定的作用机制决定了其在减慢心率的同时不影响心肌收缩力和左心室收缩功能;治疗剂量下不影响QTc,无尖端扭转性室速的风险,不影响PR间期和QRS间期,也不干扰心肌工作细胞和传导细胞的不应期和传导功能;对支气管平滑肌、血脂、血糖、血压无干扰的特点。

目前许多临床研究表明,伊伐布雷定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预后有明确的改善作用,对快速型窦性心律失常有明确的疗效。

本文将对伊伐布雷定在冠心病、心力衰竭和快速型窦性心律失常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伊伐布雷定冠心病心力衰竭快速型窦性心律失常既往的研究已经证实,心率的加快无论是在健康人群或是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等患者中都是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而且与心血管事件全因死亡率呈正相关。

而降低心率除了有利于心绞痛临床症状的控制,而且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作用。

2008年柳叶刀杂志发表的BEAUTIFUL试验也表明,对于慢性稳定型冠心病合并左室收缩功能障碍的患者,心率高于70bpm 者较低于70bpm者有着更差的临床结局[1]。

故控制心率作为临床治疗的靶点已经形成共识。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控制心率的药物有β受体阻滞剂和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等,但因副作用和禁忌症,使β受体阻滞剂和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在临床应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

伊伐布雷定是一种新型的控制心率的药品,其通过特异性的抑制I f起搏电流降低窦房结节律,从而达到减慢心率的作用。

目前许多临床研究表明,伊伐布雷定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并不输于β受体阻滞剂,因此越来越受到研究者和心血管科医生的重视,同时也给那些对β受体阻滞剂和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有副作用或禁忌症的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1.伊伐布雷定的作用机制和生物学特性1.1作用机制:心脏能够发生自发性、节律性搏动的关键因素是,在其特殊传导系统中存在着能够在舒张期自动去极化的自律性心肌细胞,包括窦房结细胞、房室结细胞以及希氏束和浦肯野纤维等。

探讨评估伊伐布雷定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

探讨评估伊伐布雷定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

成效,下面是本研究的基本步骤。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的研究对象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60 例,在我院的就诊时间为 2017年 7月到 2018年 7月之间。 纳入标准〔3〕:①符合《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中慢性 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②自愿参与本研究并在知情同意书上 签字;③无肝肾功能异常和严重心律失常;排除标准〔4〕:①不 符合以上纳入标准者;②孕期和哺乳期女性;③精神异常;④ 临床资料不完整。对照组中包括男 14例和女 16例,年龄 28 ~67岁,平均(456±26)岁,病程 1~6年,平均(32±06) 年;观察组中包括男 17例和女 13例,年龄 30~69岁,平均 (448±24)岁,病程 1~7年,平均(36±01)年。在性别、 年龄、病程等有关临床信息上,两组间的情况相似,可以进行 比较(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包括利尿剂、血管紧张素 转化酶抑制剂、硝酸盐类药物。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 服伊伐布雷定治疗(法国施维雅公司,国药准字 H20150272), 初始剂量 1次 5mg,1日 2次。2周后复查心率超过 60次 /min 则追加剂量至 1次 75mg,1日 2次。2周复查 1次,随时调整 药量,两组均治疗 8周。 13 观察指标〔5〕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左心 功能改善情况。疗效评价标准:显效:症状显著改善,心功能 提高超过 2级;有效:症状有所好准,心功能改善 1级到 2级; 无效:症状为改善,心功能改善不足 1级;恶化:症状恶化,心 功能恶化超过 1级,死亡。总有效 =显效 +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 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上的分 析和处理,分别使用均数标准差和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和计 数资料,并采用 t和 χ2 进行检验,当 P<005时视为差异具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 患 者 的 治 疗 效 果 比 较 观 察 组 的 总 有 效 率 为 9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见表 1)。

伊伐布雷定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

伊伐布雷定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

·循证药学·伊伐布雷定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影响的Meta 分析Δ陈琮玲 1, 2*,杨贤 1,吴韩 3,殷嘉晨 1, 2,张若彬 1, 2,兰希 3,张晋萍 1 #(1.南京鼓楼医院药学部,南京 210008;2.中国药科大学基础医学与临床药学学院,南京 211198;3.南京鼓楼医院心脏科,南京 210008)中图分类号 R 97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08(2024)06-0744-06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4.06.19摘要 目的 评价伊伐布雷定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方法 检索PubMed 、Embase 、Cochrane 图书馆、Web ofScience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伊伐布雷定(干预组)对比安慰剂或β受体阻滞剂(对照组)的随机对照试验(RCT ),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起至2023年3月20日。

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和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 分析。

结果 共纳入12项RCT ,共计1 206例患者。

Meta 分析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 )[MD =1.71,95%CI (0.96,2.46),P <0.000 01]、一氧化氮(NO )[MD =5.80,95%CI (5.02,6.59),P <0.000 0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内皮素1(ET-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MD =-7.45,95%CI (-8.42,-6.47),P <0.000 01]。

两组患者的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MD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 =0.13,95%CI (-0.74,1.00),P =0.77]。

按照对照组用药和干预时间的不同进行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与安慰剂比较,使用伊伐布雷定患者的FMD 水平显著升高(P <0.05);与安慰剂、β受体阻滞剂比较,使用伊伐布雷定患者的NO 水平均显著升高(P <0.05)、ET-1水平均显著降低(P <0.05)。

伊伐布雷定对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的效果观察

伊伐布雷定对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的效果观察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与主要贡献
伊伐布雷定对于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具有一定的疗效 ,能够显著改善心肌缺血和心绞痛症状,提高患者的 生活质量。
本研究为临床治疗糖尿病伴冠心病提供了新的药物选 择,为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和安全性提供了实践依 据。
研究不足与局限性
本研究样本量较小,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和误差,需要在大规模多中心临床试验中 进一步验证。
伊伐布雷定对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的安全性评价
总结词
伊伐布雷定对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不良反应较少。
详细描述
在临床试验中,伊伐布雷定的不良反应较少,常见的不 良反应包括头晕、头痛等,但发生率较低,且停药后症 状可缓解。因此,伊伐布雷定对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具 有较好的安全性。
05
CATALOGUE
伊伐布雷定对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的心率控制效果
总结词
伊伐布雷定能够有效控制糖尿病伴冠心病患 者的心率,改善患者的心率失常症状。
详细描述
伊伐布雷定通过抑制窦房结的自律性,减慢 房室结传导,从而降低患者的心率。对于糖 尿病伴冠心病患者,伊伐布雷定能够显著降 低患者的心率,改善患者的心肌缺血症状,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伊伐布雷定对糖 尿病伴冠心病患 者的效果观察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伊伐布雷定概述 • 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的基本情况 • 伊伐布雷定对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的效果观察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01
CATALOGUE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和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
研究内容
本研究将纳入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 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伊伐布雷定。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血糖控制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估伊伐布雷定的效果和安全性。

2021版:中国法布雷病诊疗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1版:中国法布雷病诊疗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1版:中国法布雷病诊疗专家共识(完整版)摘要法布雷病是一种罕见的X连锁遗传溶酶体贮积症,是由于GLA基因突变导致α半乳糖苷酶A(α-Gal A)活性降低或完全缺乏,造成代谢底物三己糖酰基鞘脂醇(GL-3)及其衍生物脱乙酰基GL-3(Lyso-GL-3)在多脏器贮积,引起多脏器病变甚至引发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由于法布雷病缺乏特异性症状,因此需结合临床表现、酶活性、生物标志物及基因检测等结果协助临床早期诊断。

随着阿加糖酶β和阿加糖酶α在我国获批上市,将为我国法布雷病患者带来特异性治疗的福音。

本共识以循证医学为基础,对法布雷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流程、治疗、筛查、遗传咨询与产前诊断等方面进行阐述,为推动法布雷病的规范化诊疗提供依据。

法布雷病(Fabry disease,OMIM# 301500)又称“Anderson-Fabry disease”,由英国Anderson和德国Fabry分别于1898年首次报道,因此得名[1]。

作为一种罕见的X连锁遗传溶酶体贮积症,其确切的患病率目前尚不清楚,普通人群中预估患病率为1/100 000[2]。

国外报道,新生儿法布雷病发病率约为1/1 250~1/8 882[3, 4, 5, 6]。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曾报道,我国终末期肾衰竭透析患者中法布雷病患病率为0.12%[7]。

我国已于2018年将法布雷病列入首批罕见病目录(第27号)。

而阿加糖酶β和阿加糖酶α的先后获批上市,为国内该病特异性治疗填补了空白。

2013年,我国法布雷病专家协作组为规范该病的诊断和治疗,制定“中国法布里病(Fabry病)诊治专家共识”(以下简称2013版共识)。

7年来,国内外在该病的筛查、诊断、治疗方面已有新的进展。

现汇总相关领域的循证医学证据,组织相关专家制定“中国法布雷病诊疗专家共识(2021年版)”(以下简称本共识),本共识具有临床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为法布雷病临床诊疗工作者提供可掌握的、实用的检测手段和治疗方案,帮助临床医生进一步提高其综合诊治能力与水平,以实现我国法布雷病的规范化诊断与治疗。

临床伊伐布雷定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

临床伊伐布雷定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

临床伊伐布雷定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常规用药伊伐布雷定是一种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通道阻滞剂,通过选择性和特异性抑制心脏起搏If 电流(If 电流控制窦房结中自发的舒张期去极化并调节心率)而降低心率。

可用于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慢性心力衰竭成人常用剂量伊伐布雷定可用于治疗窦性心律且心率≥75 次/分钟、伴有心脏收缩功能障碍的 NYHA II-IV 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标准治疗包括β-受体阻滞剂联合用药,或者用于禁忌或不能耐受β-受体阻滞剂治疗。

常用剂型为普通片剂和口服溶液,具体剂量用法如下:伊伐布雷定起始治疗仅限于稳定性心力衰竭患者,建议在有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经验的医生指导下使用。

推荐的起始剂量为5 mg,一日 2 次,早、晚进餐时服用。

儿童常用剂量伊伐布雷定可用于治疗 6 月龄及以上窦性心律且心率升高的扩张型心肌病(DCM)所致的稳定症状心力衰竭。

常用剂型为普通片剂和口服溶液,具体剂量用法如下:对于6个月及以上、体重小于40 kg的患儿可服用伊伐布雷定口服溶液,推荐起始剂量为 0.05 mg/kg,每日2 次,与餐同服。

每 2 周对患儿进行一次评估,并根据耐受情况将剂量调整0.05mg/kg,以达到心率降低至少 20%的目标。

6 个月至1岁以下患儿的最大剂量为 0.2 mg/kg,每日2次;1 岁及以上患儿的最大剂量为0.3 mg/kg,每日 2 次,总剂量不超过7.5 mg,每日2次。

如果药物漏服或被吐出,不需要再次服用来弥补漏服或吐出的药物,在常规用药时间服用下一次的剂量。

对于体重大于或等于40kg的患儿可服用伊伐布雷定片剂,推荐起始剂量为2.5 mg,每日2 次,与餐同服。

每 2 周对患者进行一次评估,并根据耐受情况将剂量调整2.5 mg,以达到心率降低至少20%的目标。

最大剂量为7.5 mg,每日2次。

对于无法吞咽药片的患儿,可使用伊伐布雷定口服溶液。

剂量调整肝功能不全者剂量调整轻度肝损害患者无需调整剂量;中度肝损害患者无需调整剂量,但使用本品时需谨慎。

211170222_不同剂量伊伐布雷定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效果分析

211170222_不同剂量伊伐布雷定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效果分析

不同剂量伊伐布雷定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效果分析周沫① 【摘要】 目的:研究探讨不同剂量伊伐布雷定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1月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41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各47例。

对照组以常规治疗干预,高、低剂量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5、2.5 mg伊伐布雷定治疗。

比较三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冠状动脉血流指标、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治疗安全性。

结果:高剂量组总有效率为95.74%,高于低剂量组的82.98%和对照组的63.83%(P<0.05)。

治疗后,高剂量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量(SV)均高于低剂量组和对照组,且低剂量组均高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QT间期离散度(QTd)均低于低剂量组和对照组,且低剂量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高剂量组舒张期峰流速(DPV)、收缩期峰流速(SPV)、搏动指数(PI)均高于低剂量组和对照组,且低剂量组均高于对照组;阻力指数(RI)低于低剂量组和对照组,且低剂量组低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高剂量组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微小RNA208a (miR-208a)、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PP)水平均低于低剂量组和对照组,且低剂量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

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伊伐布雷定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儿的心功能,增加冠状动脉血流,抑制心肌损伤因子表达水平,且较大剂量伊伐布雷定能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 病毒性心肌炎 伊伐布雷定 心功能 冠状动脉血流 心肌损伤因子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Doses of Ivabradine in the Treatment of Viral Myocarditis in Children/ZHOU Mo.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3, 20(12): 062-066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different doses of Ivabradine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viral myocarditis. Method: A total of 141 children with viral myocarditis admitted to Jiamusi Central Hospital from June 2021 to January 2022 were selecte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low-dose group and high-dose group, with 47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the high-dose group and low-dose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5 and 2.5 mg Ivabradine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clinical efficacy, cardiac function indexes, coronary blood flow indexes, serum inflammatory factor levels and treatment safety of the three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high dose group was 95.74%, which was higher than 82.98% of the low-dose group and 63.83%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fter treatment,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 and stroke volume (SV) in high-dose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low-dose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ose in low-dose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 (LVEDD) and QT interval dispersion degree (QTd) in high-dose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low-dose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ose in the low-dose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P<0.05). After treatment, diastolic peak velocity (DPV), systolic peak velocity (SPV) and pulsation index (PI) in high-dose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low-dose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ose in low-dose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the resistance index (RI) in high-dose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low-dose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at in the low-dose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extracellular regulatory protein kinase 1/2 (ERK1/2), microRNA-208a (miR-208a) and 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β-APP) in high-dose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low-dose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ose in low-dose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mong the three groups (P>0.05). Conclusion: Ivabradine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①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心医院 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通信作者:周沫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于多种病毒感染导致的患儿心肌局部出现的急慢性炎症性疾病,属于感染性心肌炎症疾病[1]。

伊伐布雷定对肺动脉高压致右心功能不全伴窦性心动过速患者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伊伐布雷定对肺动脉高压致右心功能不全伴窦性心动过速患者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62·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1月 第31卷 第 1 期 总第174期【第一作者】芮明艳,女,住院医师,主要研究方向:肺动脉高压。

E-mail:182****************【通讯作者】芮明艳·论著·伊伐布雷定对肺动脉高压致右心功能不全伴窦性心动过速患者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芮明艳* 马 磊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内科(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河南心血管病医院,河南省心律失常医学重点实验室)(河南 郑州 450016)【摘要】目的 探索伊伐布雷定对肺动脉高压致右心功能不全伴窦性心动过速患者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8月至2023年3月期间93例肺动脉高压致右心功能不全伴窦性心动过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治疗方式分为基础组和联用组。

基础组46例给予规范治疗,联用组47例给予加用伊伐布雷定,对比两组患者心率,心功能,血流动力学,不良反应。

结果 两组治疗2个月后运动最大心率水平经比较无差异(P >0.05);基础组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运动最大心率水平经比较无差异(P >0.05);两组治疗2个月后静息心率水平较治疗前降低,联用组低于基础组(P <0.05)。

两组治疗2个月后LVEF水平较治疗前升高,联用组高于基础组;LVEDD、LVESD水平较治疗前降低,联用组低于基础组(P <0.05)。

两组治疗2个月后MAP水平经比较无差异(P >0.05);两组治疗2个月后MAP、CO水平较治疗前升高,联用组CO水平高于基础组(P <0.05)。

经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联用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38%(3/47)与基础组2.17%(1/46)经比较无差异(双侧P =0.6168,P >0.05)。

结论 伊伐布雷定可调节肺动脉高压致右心功能不全伴窦性心动过速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心率及改善心功能,有良好的安全性。

伊布利特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0)

伊布利特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0)

伊布利特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0)伊布利特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0)背景顺应规范、普及与提高需要鲜明的双重性作用伊布利特的新发房扑转复率54%~87%,新发房颤转复率31%~77%,属于不伴心衰患者的房颤、房扑转复的Ⅰ类药物,也是目前美国应用最活跃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之一。

但在高效转复房扑、房颤的同时,却可能引发4%的TdP,因此,为减少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规范化应用十分重要。

普及与推广的临床需求伊布利特是新型的Ⅲ类(钾通道阻滞剂)抗心律失常药物。

1995年,经FDA批准使用,在临床应用的16年中已积累大量经验。

2007年,中国获SFDA批准使用,至今还处于使用初期,临床医生十分偏爱其快速、高效的抗心律失常作用,但在应用和适应证逐渐推广中TdP发生呈现增多趋势,因此迫切需要推广、普及伊布利特的正确使用及并发症的防范。

药物特点影响钾、钠、钙离子通道药代动力学特征伊布利特化学结构和索他洛尔相似,是β受体阻滞剂的同系物,是甲基磺胺类化合物。

其药代动力学特点包括:肝脏首过效应强,使其只有静脉制剂;体内分布迅速,使其治疗起效快;半衰期长(平均6 h),使推注药物奏效后不用静脉维持;代谢稳定,使其不受年龄、性别、射血分数(EF)、地高辛、钙拮抗剂及β受体阻滞剂等因素的影响。

药效学作用机制离子通道作用:伊布利特能抑制钾通道(Ikr)、激活2相钠内流、激活2相钙内流。

与临床常用的胺碘酮不同,后者同时抑制钾通道(Ikr和Iks)、抑制钠内流和钙内流。

值得注意的是,伊布利特上述同样的离子通道作用可在心房和心室水平引起不同效应(见图)。

心脏电生理作用:(1)窦房结水平:降低窦房结细胞的自律性,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轻度减慢窦性心率;(2)心房水平:延长心房肌的有效不应期及单相动作电位时程,降低直流电转复房颤时所需能量;有效终止各种微折返,具有防颤和抗颤功能;(3)房室结及希浦系水平:延长房室结细胞的单相动作电位时程,延长房室结和希浦系的有效不应期;(4)心室水平:延长心室肌的有效不应期、动作电位时程和QT c间期,对女性QT c间期的延长作用强于男性;可使心房肌的有效不应期延长90%~110%,房室结的有效不应期延长,希浦系的有效不应期延长61%,心室肌的有效不应期延长10%~20%;(5)对心房和心室肌的作用:心房水平的作用与频率无明显相关性,而心室水平的作用与频率呈负相关;(6)预激旁路:可延长预激旁路的有效不应期。

伊伐布雷定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伊伐布雷定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伊伐布雷定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苑莉莉;王雪萍;张立杰
【期刊名称】《中国疗养医学》
【年(卷),期】2015(24)9
【摘要】目的:探讨伊伐布雷定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2013-12—2014-12收治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伊伐布雷定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伊伐布雷定治疗稳定型心绞痛,能够有效减慢患者心率,不良反应少,临床疗效显著。

【总页数】2页(P972-973)
【作者】苑莉莉;王雪萍;张立杰
【作者单位】110013 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110013 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110013 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伊伐布雷定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4例临床疗效观察
2.伊伐布雷定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3.慢性稳定型心绞痛应用盐酸伊伐布雷定治疗的\r临床分
析4.美益康益心舒联合盐酸伊伐布雷定片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分析5.美益康益心舒联合盐酸伊伐布雷定片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伊伐布雷定用于慢性心力衰竭长期管理的研究汇总
伊伐布雷定改善不同临床状况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研究汇总
伊伐布雷定用于儿童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循证证据
✓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入选116例年龄在6个月~18岁的窦性心 律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并伴NYHA 心功能Ⅱ~Ⅳ级心衰且LVEF≤45%,随机接受 伊伐布雷定或安慰剂治疗,研究用药伊伐布雷定为口服液体,起始剂量为6~12 个 月儿童0.02 mg / kg,2 次/d,1~18 岁儿童0.05 mg/kg,2次/d,体重≥40公斤的儿童 给予片剂,起始剂量为2.5 mg,2次/d,每两周调整一次剂量,在2~8周剂量滴定阶 段。
(1)已使用ACEl/ARB/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β受体阻滞剂、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已达到目标剂量或最大耐受剂量,心率仍≥70 次/分(Ⅱa 类推荐,B 级证据);
(2)心率≥70 次/分,对β受体阻滞剂禁忌或不能耐受者(Ⅱa类推荐,C级证据)。
伊伐布雷定用于中国心力衰竭人群的循证证据和专家指导意见
✓《2015年美国心律学会专家共识声明》推荐伊伐布雷定可用于IST患者的治 疗(Ⅱa类推荐,B级证据)。
✓《2019年ESC室上性心动过速指南》推荐伊伐布雷定可考虑单独或与β受体 阻滞剂联合应用在有症状不适当窦性心动过速患者(Ⅱa类推荐,B级证据)。
其他需要控制心率的应用探索
(1)心房颤动: ✓基础/动物实验提示,伊伐布雷定可以抑制肺静脉和左心房If活动增强引起的细胞自
发电活动增强,因此推测伊伐布雷定对预防心房颤动(房颤)具有潜在获益。 ✓然而,临床研究结果与之相反,提示伊伐布雷定可能增加房颤风险。 ✓一项纳入8项随机临床研究、共40 437例患者的荟萃分析显示,接受伊伐布雷定的
患者的房颤发生率较安慰剂组相对危险度增加24%(5.34% 比4.65%)。但另有研 究显示在行心脏手术患者中,术后伊伐布雷定联合β受体阻滞剂房颤发生率较两药 单药治疗显著更低。 ✓目前,伊伐布雷定对房颤的影响尚存争议,需进一步研究阐明。
伊伐布雷定用于心力衰竭管理的指南推荐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ACC/AHA/HFSA 心力衰竭管理指南》 及《ESC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一致推荐伊伐布雷定用于HFrEF患者 管理。其中,《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关于伊伐布雷定的应用推荐如 下:NYHA心功能Ⅱ~Ⅳ级、LVEF≤35%的窦性心律患者,合并以下情况之一可加用 伊伐布雷定:
其他需要控制心率的应用探索
(2)体位直立性心动过速: ✓对于体位直立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患者,首选非药物治疗,如果非
(4)对于某些不能耐受β受体阻滞剂或不能递增β受体阻滞剂剂量的心衰患者,如合并COPD的心衰患者,改用或联用伊伐布 雷定可以控制心率、改善症状,同时SHIFT研究亚组分析也证实了伊伐布雷定对于该类人群的预后获益。
伊伐布雷定在其他心血管疾病领域中的应用
冠心病心绞痛
✓《2019年ESC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指南》推荐: (1)对于用β 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CCB)和长效硝酸酯不能充分控制症状、
伊伐布雷定临床应用中国 专家共识(2020)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Dr. HAN
背景
Hale Waihona Puke 背景✓伊伐布雷定是首个选择性、特异性窦房结If通道阻滞剂,减慢心率的同时不 影响心肌收缩力和心脏传导。
✓伊伐布雷定于2015年在我国获批上市用于治疗慢性心衰,通过减慢心率改善 心衰患者的症状和预后。
伊伐布雷定在心力衰竭管理中的应用
(2)对于心衰易损期的患者,β受体阻滞剂剂量不能过快上调,联合使用伊伐布雷定可以使患者尽快达到心率管理的目标, 也有助于患者尽早进入代偿和稳定状态。
(3)急性心衰患者在端坐呼吸缓解、血流动力学状态稳定、并停用静脉利尿剂和血管活性药物后,即进入出院前准备阶段, 此时ACEI/ARB、β受体阻滞剂和螺内酯将开始使用,或之前已经使用的患者可以加量,但同样存在患者心率快、β 受体阻滞剂不能过快加量的问题,联用伊伐布雷定有利于心率控制,可进一步改善心功能。
✓结果显示,伊伐布雷定组患者心率下降幅度达到20%的患者比例为69.9%,且未观 察到心动过缓现象,而在安慰剂组中,这一比例仅有12.2%。12个月时,伊伐布雷 定组患者的LVEF增幅更多(13.5%比6.9%),NYHA心功能分级和生活质量也有改 善的趋势。
✓基于此项研究,FDA批准其用于治疗6个月及以上年龄的儿童扩张型心肌病所致的 稳定症状性心衰。
或对其不能耐受或有禁忌的患者,应当考虑尼可地尔、雷诺嗪、伊伐布雷定、 或曲美他嗪作为二线治疗,以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提高运动耐力(Ⅱa类推 荐,B级证据); (2)对于选定患者,根据心率、血压和耐受情况,可以考虑β受体阻滞剂或CCB与二 线药物(雷诺嗪、尼可地尔、伊伐布雷定以及曲美他嗪)联合进行一线治疗 (Ⅱb类推荐,B级证据)。 ✓《2018 年中国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推荐: ➢当使用β受体阻滞剂禁忌、效果不佳或出现不良反应时,可使用伊伐布雷定/尼可地 尔缓解症状(Ⅱa类推荐,B级证据)。
冠心病心绞痛
✓伊伐布雷定改善心绞痛症状机制明确,对于冠心病伴心衰的患者,循证医学 证据提示伊伐布雷定既可以改善心绞痛症状,又可以改善心衰患者预后;对 于不伴心衰的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如患者使用一线抗心绞痛药物后仍心率 快,为了改善心肌缺血、减轻患者症状,可以考虑使用伊伐布雷定。
不恰当的窦性心动过速
✓ 基于伊伐布雷定的循证证据和目前对心衰患者心率管理的认识,合理应用伊伐布雷定可进一步改善中国心衰患者的症状和 预后。根据中国专家的经验:
(1)慢性HFrEF起始应用ACEI/ARB、β受体阻滞剂和螺内酯时,如患者静息心率明显增快(≥80次/分)而患者情况又不允许 递增β受体阻滞剂的剂量,此时β受体阻滞剂的剂量可以视为当时状态下的最大耐受剂量,伊伐布雷定可以早期联用, 以控制心率和改善心功能,也有利于后续上调β受体阻滞剂的剂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