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37第三十七章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第三十七章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一.教材精要了解胰岛素的合成、储存、分泌和调节,掌握胰岛素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了解口服降血糖药的分类,每类的代表药物。
掌握胰岛素增敏药、磺酰脲类、双胍类以及其他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胰岛素是一种由两条多肽链组成的酸性蛋白质,目前药用胰岛素多从猪、牛胰腺提取。
胰岛素作为一种蛋白质,普通制剂易被消化酶破坏,口服无效,必须注射给药。
皮下注射吸收快,半衰期约 10分钟,但作用可维持数小时。
胰岛素主要在肝、肾灭活。
严重肝肾功能不良能影响其灭活。
胰岛素主要促进肝脏、脂肪、肌肉等靶组织糖原和脂肪的储存;增加氨基酸的转运和核酸蛋白质的合成,抑制蛋白质的分解;加快心率,加强心肌收缩力和减少肾血流。
它的主要作用机制为胰岛素不易进入靶细胞只作用于膜受体,通过第二信使而产生生物效应。
因此临床上主要用于下列情况:① IDDM;② NIDDM经饮食控制或用口服降血糖药未能控制者;③发生各种急性或严重并发症的糖尿病,如酮症酸中毒及非酮症酸性高渗昏迷;④合并重度感染、消耗性疾病、妊娠、手术的各型糖尿病;⑤细胞内缺钾者,胰岛素与葡萄糖同用可促进钾内流。
胰岛素的主要不良反应为低血糖症,过敏反应,胰岛素抵抗,脂肪萎缩等。
口服降血糖药包括胰岛素增敏药(如罗格列酮、曲格列酮等)其主要药理作用为改善胰岛素的抵抗,降低高血糖;改善脂肪代谢紊乱,对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防治作用和改善胰岛B细胞的功能。
其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该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主要副作用有嗜睡、肌肉和骨骼痛,头痛,消化道症状等。
值得注意的是曲格列酮可使高敏人群肝功能损伤至衰竭甚至死亡。
磺酰脲类(如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格列齐特,格列美脲等)和双胍类化合物(如二甲双胍等)。
磺酰脲类药物作用机制是降低血糖的作用,其机制是刺激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降低血清糖原水平,增加胰岛素与靶细胞的结合能力,还可影响水排泄和凝血功能。
主管药师专业知识练习题-药理学 第三十一节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
药理学第三十一节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一、A11、可适用于尿崩症的降糖药是A、吡格列酮B、氢氯噻嗪C、氯磺丙脲D、格列喹酮E、格列齐特2、磺酰脲类降血糖的主要不良反应是A、黏膜出血B、乳酸血症C、肾损伤D、粒细胞减少及肝损伤E、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3、肥胖且单用饮食控制无效的糖尿病患者宜选用A、吡格列酮B、格列本脲C、那格列奈D、苯乙双胍E、阿卡波糖4、关于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的叙述,正确的是A、胰岛素仅用于胰岛功能完全丧失的患者B、格列本脲作用的主要机制为刺激胰岛细胞释放胰岛素C、双胍类主要降低患者的餐后血糖D、双胍类药物对正常人血糖具有降低作用E、胰岛素仅用于口服降糖药无效的患者5、降血糖作用机制为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药物是A、吡格列酮B、格列本脲C、二甲双胍D、那格列奈E、伏格列波糖6、磺酰脲类降糖药的作用机制是A、加速胰岛素合成B、抑制胰岛素降解C、提高胰岛B细胞功能D、刺激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E、促进胰岛素与受体结合7、应用极化液可防治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其中胰岛素的主要作用是A、纠正低血钾B、促进钾离子进入细胞内C、改善心肌细胞代谢D、改善心肌细胞的离子转运E、促进钾离子进入细胞外8、双胍类药物的特点,不正确的是A、不会降低正常的血糖B、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C、促进组织摄取葡萄糖D、不与蛋白结合,不被代谢,尿中排出E、提高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9、临床上苯乙双胍A、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B、用于治疗饮食控制未成功的患者C、对不论有无胰岛B细胞功能的患者均有降血糖作用D、可增强磺酰脲类的降血糖作用E、以上说法都正确10、阿卡波糖降糖作用机制是A、与胰岛B细胞受体结合,促进胰岛素释放B、提高靶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数目和亲和力C、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D、在小肠上皮处竞争抑制碳水化合物水解酶使葡萄糖生成速度减慢,血糖峰值降低E、促进组织摄取葡萄糖,使血糖水平下降11、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特点,不正确的是A、口服吸收很少B、易导致低血糖C、临床用于各型糖尿病D、可单用于老年患者或餐后高血糖患者E、通常与口服降糖药合用12、造成乳酸血症的降血糖药是A、格列吡嗪B、二甲双胍C、格列本脲D、甲苯磺丁脲E、氯磺丙脲13、属于胰岛素增敏药的是A、格列本脲B、二甲双胍C、罗格列酮D、阿卡波糖E、瑞格列奈14、可以降低磺酰脲类降血糖药作用的是A、双香豆素B、饮酒C、氢氯噻嗪D、黄疽E、青霉素15、罗格列酮的药理作用是A、升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三酰甘油B、不影响胰腺胰岛面积C、抑制胃肠吸收葡萄糖D、改善胰岛素抵抗E、促进脂肪组织摄取葡萄糖16、可促进抗利尿素分泌的降血糖药是A、吡格列酮B、格列吡嗪C、甲苯磺丁脲D、氯磺丙脲E、二甲双胍17、作用与胰腺β细胞功能无关的降糖药是A、格列吡嗪B、瑞格列奈C、格列齐特D、二甲双胍E、氯磺丙脲18、长期应用可能突发严重低血糖的药物是A、丙硫氧嘧啶B、格列本脲C、肾上腺素D、氢氯噻嗪E、利血平19、以下属格列齐特(达美康)的正确作用机制是A、促进葡萄糖合成糖原B、增强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C、增强肌肉组织糖的无氧酵解D、拮抗胰高血糖素作用E、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20、磺酰脲类降糖药治疗糖尿病的适应证是A、切除胰腺的糖尿病B、重症糖尿病C、酮症高渗性昏迷D、幼年型糖尿病E、胰岛功能尚存的轻、中型糖尿病21、阿卡波糖的降糖作用机制是A、与胰岛B细胞受体结合,促进胰岛素释放B、提高靶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数目和亲和力C、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D、在小肠上皮处竞争抑制碳水化合物水解酶使葡萄糖生成速度减慢,血糖峰值降低E、促进组织摄取葡萄糖,使血糖水平下降22、关于应用胰岛素后的低血糖反应的描述,错误的是A、胰岛素过量可导致B、轻者可饮糖水或进食改善低血糖症状C、低血糖昏迷即是酮酸血症昏迷D、运动量过大可导致E、低血糖可导致昏迷23、必需要用胰岛素治疗的疾病是A、糖尿病的肥胖症患者B、胰岛功能未全部丧失的糖尿病患者C、女性糖尿病患者D、妊娠期糖尿病患者E、老年糖尿病患者24、纠正细胞内缺钾常用的激素是A、生长激素B、胰岛素C、地塞米松D、甲状腺素E、雄性激素25、不需要用胰岛素的病症是A、糖尿病合并高热B、重症糖尿病C、胰岛功能完全丧失D、糖尿病合并乳酸中毒E、肥胖的2型糖尿病26、下列有关胰岛素药理作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抑制糖原分解和糖异生,降血糖B、增加细胞外液,潴钠排钾C、促进脂肪合成,抑制脂肪分解D、促进核酸、蛋白质合成,抑制蛋白质分解E、促进K+内流,降低血钾27、胰岛素的不良反应有A、骨髓抑制B、酮症酸中毒C、高血糖高渗性昏迷D、低血糖昏迷E、乳酸血症28、胰岛素缺乏可以引起A、机体不能正常发育B、血糖降低C、蛋白质合成增加D、蛋白质分解降低E、血糖增高29、下列关于胰岛素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A、加速葡萄糖的氧化和酵解,促进糖原合成和贮存B、抑制糖原的分解和异生C、促进脂肪合成并抑制其分解D、增加蛋白质的合成,抑制蛋白质分解E、减少氨基酸的转运30、胰岛素最常见的严重不良反应是A、过敏反应B、低血糖C、胰岛素抵抗D、肝功能损害E、脂肪萎缩31、合并重度感染的糖尿病应使用A、正规胰岛素B、那格列奈C、二甲双胍D、阿卡波糖E、甲苯磺丁脲32、以下不属于胰岛素不良反应的是A、低血糖B、高钾血症C、脂肪萎缩与肥厚D、胰岛素抵抗E、变态反应33、胰岛素中加入鱼精蛋白及微量锌的目的是A、增加溶解度,提高生物利用度B、在注射部位形成沉淀、缓慢释放、吸收C、收缩血管、减慢吸收D、减少注射部位的刺激性E、降低排泄速度,延长作用时间34、下列关于胰岛素急性耐受性产生原因的描述,错误的是A、并发感染B、乳酸性酸血症C、手术D、严重创伤E、情绪激动35、使用胰岛素造成严重的低血糖反应时,应采取下列哪种措施A、静脉注射肾上腺素B、静脉注射生理盐水C、静脉注射5%葡萄糖D、停止使用胰岛素,不做其他措施E、静注高渗葡萄糖二、B1、A.胰岛素B.磺酰脲类C.二甲双胍D.吡格列酮E.阿卡波糖<1> 、刺激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A B C D E<2> 、经饮食和降糖药治疗无效的糖尿病患者A B C D E<3> 、合并高血压和高血脂异常的患者宜用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氯磺丙脲可用于尿崩症。
胰岛素和降血糖药
Hypothalamus and anterior pituitary
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轴(hypothalamicpituitary-endocrine glands axis):
(hypothalamic-pituitary-endocrine glands axis);
几乎所有内分泌腺功能均与垂体相关。
go
垂体释放激素的平衡调控特点 (Homeostatic control of pituitary hormone release)
生理节律周期性释放(often a rhythmic or circadian pattern to release)
雄激素、雌激素、黄体酮
→target tissue:response.
The Pancreas
胰岛是散在胰腺腺泡之间的细胞团。仅占胰 腺总体积的1%~2%。
胰岛细胞主要分为五种:
α细胞: 占胰岛25%,分泌胰高血糖素; β细胞: 占胰岛70%,分泌胰岛素; δ细胞: 分泌生长抑素; PP细胞: 分泌胰多肽 G细胞: 分泌胃泌素。
1922.01.11 用胰腺提取物注射后: 病人自我感觉良好, FPG:11.1 mmol/L (200mg/dl), 尿量:2-3L/d,24h尿糖:7.5g, 活到 35 yr。
有关胰岛素的诺贝尔奖
Banting & MacLeod : 1923,医学生理学奖 --分离出胰岛素并用于临床
Sanger:1958,化学奖 --测定了胰岛素的氨基酸序列
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的降血糖实验
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的降血糖实验引言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是常用的降血糖药物,用于治疗糖尿病等相关疾病。
本文旨在探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在降血糖方面的实验研究。
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胰岛素是由胰腺中的β细胞分泌的激素,在血糖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它能促进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并抑制葡萄糖在肝脏的合成和释放。
胰岛素还能促进脂肪组织对脂肪的合成,并促进脂肪酸在肝脏和肌肉中的氧化,从而降低血脂水平。
为了研究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可以进行以下实验手段:1.动物实验:选取实验动物,如小鼠或大鼠,注射胰岛素后监测血糖水平的变化。
可以通过采血分析或埋入连续监测血糖的传感器来记录血糖水平的变化。
控制组使用安慰剂或生理盐水进行对照实验。
2.体外细胞实验:培养胰岛细胞或其他胰岛细胞系,如MIN6细胞,通过加入胰岛素后观察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的变化,进而推测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机制。
通过以上实验手段,可以验证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并进一步探究其作用机制。
口服降糖药的降血糖作用口服降糖药是指通过口腔给药的方式来降低血糖水平的药物。
口服降糖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降低血糖水平,包括促进胰岛素分泌、增强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和抑制肝糖原的分解。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口服降糖药及其作用机制:1.二甲双胍:二甲双胍是一种常用的口服降糖药,属于双胍类药物。
它通过抑制肝糖原的合成,减少肝脏对葡萄糖的输出。
此外,二甲双胍还能增加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促进胰岛素的敏感性。
2.磺脲类药物:磺脲类药物包括格列本脲、格列喹酮等。
它们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来降低血糖水平。
这类药物还可以增强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和抑制肝脏对葡萄糖的输出。
3.α-糖苷酶抑制剂:α-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伊格列奈等,能够抑制肠道中α-糖苷酶的活性,延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从而减少葡萄糖的释放进而降低血糖水平。
以上口服降糖药物均已通过临床实验验证其降血糖作用,但由于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和适应症不同,在应用时仍需谨慎。
第三十七章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胰岛素可用于各型糖尿病,但主要用于: 胰岛素可用于各型糖尿病,但主要用于: (1)重型特别是幼年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 )重型特别是幼年糖尿病( 尿病, 尿病, I 型) (2)Ⅱ型糖尿病,经饮食控制及口服降血糖药 ) 型糖尿病, 治疗无效的病人. 治疗无效的病人. (3)糖尿病合并妊娠;分娩;重症感染;消耗 )糖尿病合并妊娠;分娩;重症感染; 性疾病;高热;创伤及手术. 性疾病;高热;创伤及手术. (4)糖尿病发生并发症:酮症酸中毒,昏迷. )糖尿病发生并发症:酮症酸中毒,昏迷. 胰岛素用药注意 (1)用药剂量 ) 根据血糖和尿糖情况,从小量餐前开始注射, 根据血糖和尿糖情况,从小量餐前开始注射, 逐渐按血糖,尿糖水平调整至维持量. 逐渐按血糖,尿糖水平调整至维持量.
(2)根据病人动态情况,灵活调整胰岛素用量. )根据病人动态情况,灵活调整胰岛素用量. 血糖变化不仅与注射胰岛素有关, 血糖变化不仅与注射胰岛素有关,而饮食情况 活动强度,各种应激等都可引起血糖变化. ,活动强度,各种应激等都可引起血糖变化. 如情绪激动,精神创伤,外伤, 如情绪激动,精神创伤,外伤,感染时血糖升 高应酌情增加胰岛素用量;若进食少, 高应酌情增加胰岛素用量;若进食少,活动量 大等,血糖下降,应酌情减少胰岛素用量. 大等,血糖下降,应酌情减少胰岛素用量. (3)不可轻易停药 ) 1)Ⅰ型或重症Ⅱ型糖尿病人,在应用胰岛素治 ) 型或重症Ⅱ型糖尿病人, 疗过程中不可轻易停药.因血糖, 疗过程中不可轻易停药.因血糖,尿糖得 以 控制,正是胰岛素治疗的结果. 控制,正是胰岛素治疗的结果.如果草率 停 势必使病情发生反复,再次加重. 药,势必使病情发生反复,再次加重. 2)对Ⅰ型糖尿病人,用胰岛素是赖以生存的终 型糖尿病人, ) 生替代治疗,如同吃饭一样不可缺少. 生替代治疗,如同吃饭一样不可缺少.
第三十五章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第三十五章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一、胰岛素胰岛素由胰岛 细胞分泌,药用胰岛素由猪、牛胰腺提得,也可用DNA 重组技术利用大肠杆菌合成。
【药理作用】1.对代谢的影响(1)糖代谢使血糖的利用增加而来源减少,从而降低血糖。
(2)脂肪代谢促进脂肪合成,抑制脂肪分解,从而减少游离脂肪酸和酮体生成。
(3)蛋白质代谢促进核酸、蛋白质的合成,与生长激素有协同作用。
(4)钾离子转运促进K+内流,增高细胞内K+ 浓度。
2. 促生长作用促进蛋白质、脂肪及核苷酸等合成的作用与促生长有关。
生长激素和性激素对蛋白质合成的促进作用,只有在胰岛素存在的情况下才能表现出来。
这在胎儿生长和器官发生以及细胞分化、组织修复或再生时尤其重要。
【临床应用】1.胰岛素依赖型(I 型)糖尿病。
2.非胰岛素依赖型(II 型)糖尿病,经饮食控制或口服降血糖药无效者。
3.酮症酸中毒及非酮症高血糖高渗性昏迷。
4.轻中度糖尿病并发感染、甲亢、或有妊娠、分娩、手术、创伤、消耗性疾病等情况。
【不良反应】1. 低血糖症乙醇能抑制糖异生, 减少肝脏的葡萄糖输出, 加重胰岛素引起的低血糖。
β受体阻断剂能阻断低血糖时的代偿性升血糖反应, 并可掩盖心率加快等低血糖症状, 因而应避免与胰岛素合用, 以防引起严重低血糖。
2.过敏反应一般反应较轻。
3. 胰岛素抵抗性(耐受性)是指机体对胰岛素的生物反应性低于正常,即对胰岛素不敏感。
糖尿病患者在并发感染、创伤、手术、情绪激动、酮症酸中毒或吸烟等,体内生成抗胰岛素物质如糖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儿茶酚胺、酮体等增多可产生急性耐受。
有些病人体内产生了抗胰岛素抗体,或因胰岛素受体基因异常、受体数目下降、受体功能缺陷、抗胰岛素受体抗体生成等可产生慢性胰岛素耐受性。
4.反应性高血糖。
5.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
二、口服降血糖药(一) 磺酰脲类常用的有:甲苯磺丁脲(甲糖宁,D-860),氯磺丙脲(P-607) ,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喹酮(糖适平),格列吡嗪(吡磺环己脲,美吡达),格列齐特(甲磺吡脲,达美康)。
药理学胰岛素及降血糖药
药理学胰岛素及降血糖药胰岛素介绍胰岛素是由胰岛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用于调节血糖水平。
它通过促进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降低血糖浓度,并促进脂肪和蛋白质的合成。
胰岛素的缺乏或抵抗会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胰岛素的作用机制胰岛素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的胰岛素受体,从而触发一系列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
这些信号通路包括糖原酶和葡萄糖转运蛋白的活化,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此外,胰岛素还可以抑制葡萄糖产生,并促进脂肪和蛋白质的合成。
胰岛素的药物形式目前,胰岛素主要以注射剂的形式使用。
这是因为口服胰岛素在胃酸中容易被分解,并且无法通过肠道吸收。
注射剂可以通过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的方式给予。
胰岛素的分类根据胰岛素的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快速作用型胰岛素:起效时间短,作用时间短暂,用于控制餐后血糖峰值。
2.短效作用型胰岛素:起效时间稍慢,作用时间较短,适用于常规胰岛素替代治疗。
3.中效作用型胰岛素:起效时间较长,作用时间中等,用于延长胰岛素的作用时间。
4.长效作用型胰岛素:起效时间缓慢,作用时间较长,适用于提供胰岛素基本需求的持久控制。
胰岛素的副作用胰岛素治疗可能会引发一些副作用,包括低血糖和注射部位红肿痛等。
低血糖是最常见的副作用,发生时患者可能出现头晕、乏力、出汗等症状。
注射部位红肿痛通常是因为注射不当引起的,可以通过正确的注射技巧来避免。
降血糖药的分类除了胰岛素外,还有一些药物可以被用于降低血糖水平。
根据其作用机制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几类:1.口服降糖药:包括胰岛素增敏剂、促胰岛素分泌剂和胰岛素抑制剂等,通过不同的途径来降低血糖水平。
2.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通过模拟GLP-1的作用来刺激胰岛素分泌和抑制葡萄糖产生。
3.二肽基酰胺酶-4(DPP-4)抑制剂:通过抑制DPP-4酶的活性,延长GLP-1的生物活性,从而增加胰岛素分泌和减少葡萄糖产生。
4.钠葡萄糖共转运体-2(SGLT2)抑制剂:通过抑制SGLT2蛋白的活性,减少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增加尿液中的葡萄糖排泄。
初级药师-专业知识-药理学-第三十一节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
初级药师-专业知识-药理学-第三十一节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单选题]1.可适用于尿崩症的降糖药是A.吡格列酮B.氢氯噻嗪C.氯磺丙脲D.格列喹酮E.格列齐特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江南博哥):氯磺丙脲可用于尿崩症。
掌握“口服降糖药”知识点。
[单选题]5.降血糖作用机制为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药物是A.吡格列酮B.格列本脲C.二甲双胍D.那格列奈E.伏格列波糖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可在小肠刷状缘竞争性抑制α-葡萄糖苷酶,从而减少淀粉、糊精、双糖在小肠的吸收,使正常和糖尿病患者饭后高血糖降低。
掌握“口服降糖药”知识点。
[单选题]6.磺酰脲类降糖药的作用机制是A.加速胰岛素合成B.抑制胰岛素降解C.提高胰岛B细胞功能D.刺激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E.促进胰岛素与受体结合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磺酰脲类与胰岛B细胞表面磺酰脲受体结合,使ATP敏感的K+通道受阻滞,引起除极化,使电压敏感性的Ca2+通道开放,Ca2+流入,引起胰岛素释放。
掌握“口服降糖药”知识点。
[单选题]7.应用极化液可防治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其中胰岛素的主要作用是A.纠正低血钾B.促进钾离子进入细胞内C.改善心肌细胞代谢D.改善心肌细胞的离子转运E.促进钾离子进入细胞外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合用葡萄糖、胰岛素和氯化钾液(GIK极化液)静滴,促进K+进入细胞,用于心肌梗死早期,可防治心肌病变时的心律失常,减少死亡率。
掌握“口服降糖药”知识点。
[单选题]8.双胍类药物的特点,不正确的是A.不会降低正常的血糖B.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C.促进组织摄取葡萄糖D.不与蛋白结合,不被代谢,尿中排出E.提高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双胍类药物可抑制肠壁细胞吸收葡萄糖,增加骨骼肌和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无氧酵解),增加肝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提高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抑制胰高血糖素的释放或抑制胰岛素拮抗物的作用。
掌握“口服降糖药”知识点。
第36章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三、α-葡萄糖甙酶 抑制药
川北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
α-葡萄糖甙酶抑制剂是一类新型口 服降血糖药,其中阿卡波糖(acarbose) 已用于临床,其降血糖的机制是:在小 肠上皮刷状缘与碳水化合物竞争水解碳 水化合物的酶,从而减慢水解及产生葡 萄糖的速度并延缓葡萄糖的吸收。血糖 峰值降低。主要副作用为胃肠道反应。 服药期间应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并 限制单糖的摄入量,以提高药物的疗效。
第一节 胰岛素
川北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
概述
胰岛素:insulin; 分子量为56kD,呈酸性; A、B肽链通过两个二硫链以共价相联; 药用胰岛素一般多由猪、牛胰腺提得; 通过重组DNA技术利用大肠杆菌合成胰 岛素; 将猪胰岛素β链第30位的丙氨酸用苏氨酸 代替而获得人胰岛素。
川北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
川北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
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
胰岛β细胞膜含有磺酰脲受体及与之相偶联的ATP敏感 的钾通道[Ik(ATP)],以及电压依赖性的钙通道。当磺酰 脲类药物与其受体相结合后,可阻滞Ik(ATP)而阻钾外流, 致使细胞膜去极化,增强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开放,胞 外钙内流。胞内游离钙浓度增加后,触发胞吐作用及 胰岛素的释放。 长期服用且胰岛素已恢复至给药前水平的情况下,其 降血糖作用仍然存在,这可能与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 泌,提高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关。也可能与增 加靶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的数目和亲和力有关。
川北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
药理作用
糖代谢 胰岛素可增加葡萄糖的转运,加速葡 萄糖的氧化和酵解,促进糖原的合成和贮存, 抑制糖原分解和异生而降低血糖。 脂肪代谢 胰岛素能增加脂肪酸的转运,促进 脂肪合成并抑制其分解,减少游离脂肪酸和酮 体的生成。 蛋白质代谢 胰岛素可增加氨基酸的转运和蛋 白质的合成(包括mRNA的转录及翻译),同 时又抑制蛋白质的分解。
药理学第37章 胰岛素与口服降血糖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胰岛素增敏药
噻唑烷酮类化合物 罗格列酮 吡格列酮 曲格列酮 恩格列酮
药理作用
1. 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高血糖 2. 改善脂肪代谢紊乱 3. 防治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 4. 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
临床应用
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
作用机制
1. 激活过氧化物酶增殖体受体(PPAR), 调节胰岛素反应性基因的转录 2. 促进脂肪细胞分化,增加脂肪细胞总数 3. 增强胰岛素信号传递 4. 降低脂肪细胞瘦素和TNF-的表达 5. 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 6. 增加外周组织葡萄糖转运体1及转运体4等 的转录和蛋白合成
Cell-surface receptors: a subunits contain insulin binding sites
plasma membrane b subunits have tyrosine kinase activity Phosphorylation of other substrates
一、胰岛素增敏药
罗格列酮 rosiglitazone, 环格列酮 pioglitazone
吡格列酮 ciglitazone,恩格列酮 englitazone
胰岛素增敏药-噻唑烷酮类化合物
罗格列酮 能改善B细胞功能,显 ( pioglitazone) 著改善胰岛素抵抗和相 吡格列酮 ( ciglitazone) 关的代谢紊乱,对Ⅱ型 恩格列酮 糖尿病和心血管并发症 ( englitazone) 疗效明显
适于急需胰岛素治疗的病人。
中效:低精蛋白锌胰岛素、珠蛋白锌胰岛素,
作用较强、较久,灵活性较大; 适于中、轻型糖尿 病以及血糖波动较大而不易控制者。
药理学 第37章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三. 临床应用
1. 1型糖尿病,需终生胰岛素替代治疗。 2. 2型糖尿病,经饮食控制及口服降糖药未能控制
者 3.糖尿病发生各种急性或严重并发症(酮症酸中毒
及非酮症高血糖高渗性昏迷等) 4. 合并症
– 重度感染 – 消耗性疾病 – 高热、妊娠、创伤 – 手术的各型糖尿病
胰岛素促分泌剂,控制餐后血糖。
1.瑞格列奈,如诺和龙,浮来迪。 2.那格列奈,如唐立。
The end!
– 中、长效制剂均为混悬剂,不可静脉注射
• 短效:普通胰岛素(regular insulin): 作用快,但持续时间,主要控制1餐饭后高血糖, 是唯一的可经静脉注射的胰岛素。
• 中效:低精蛋白胰岛素(NPH): 主要控制2餐饭后高血糖以第2餐为主。
• 长效:精蛋白锌胰岛素(PZI): 无明显作用高峰,主要提供基础水平胰岛素。
• 如何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是当今医学界面临的重 大课题。
糖尿病的定义:
• 糖尿病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 导致胰岛素分泌的绝对和相对不足以及细 胞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而引起糖、脂肪、 蛋白质、水、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的 临床综合征(心脑血管疾病、肾功能衰竭、 视网膜病变等)。
糖尿病发病原因
2 双胍类还可减低食欲,降低体重,因而更适用于肥 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
临床应用 – 轻症糖尿病,肥胖病人
该类药主要副作用是: 胃肠道反应,在饭后服用为好。
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该类药有:拜糖平和倍欣。
机制 通过抑制小肠粘膜上皮细胞表面的α葡萄糖苷酶而
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餐后高血糖。 – 在小肠上皮刷状缘与碳水化合物竞争水解碳水
胰岛素及降血糖药
Ⅰ型糖尿病(insulin-dependent
①1型糖尿病(青少年糖尿病):胰岛素分泌绝对 不足所致,需外源性胰岛素治疗,口服降糖药无 效。 多为胰岛β细胞发生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损 伤而引起。胰岛β细胞严重破坏,引起胰岛素绝 对缺乏。多见于青少年,大多发病较快,病情较 重,症状明显且严重,呈酮症酸中毒倾向。
②2型糖尿病(成人发病型糖尿病 ),占95%,胰岛素分泌
相对不足,可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 患者有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血中胰
岛素水平升高。多见于成年肥胖者,发病缓慢,病情
相对较轻。 注:胰岛素抵抗:机体对一定量的胰岛素的生物学反应低于 预计正常水平的一种现象.
第一节 胰岛素
胰岛
格列美脲降糖作用比甲苯磺丁脲 强400倍,较格列本脲强2倍,每 日服用1次即可控制24小时血糖,
பைடு நூலகம்
【作用机制】
1. 刺激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 K+通道阻断剂
磺酰脲类与胰岛B细胞表面磺酰脲受体结合, 使与之相偶联的ATP敏感性K+ 通道阻滞,膜去极 化而使电压敏感性Ca2+ 通道开放,Ca2+ 内流而引 起胰岛素释放。
A细胞 占25%, 分泌胰高血糖素; B细胞 占60%, 分泌胰岛素。 D细胞 数量较少, 分泌生长抑素。
胰岛素(insulin)
小分子蛋白质,由5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A、 B两个肽链,中间有S-S键连接。人胰岛素是 由前体物质胰岛素原裂解C肽而来; 来源:猪、羊、牛等家畜胰腺中提取。 酶或微生物等半合成法合成。 重组DNA技术
胰岛素抵抗经常伴随着较多的其它异常, 包括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及高尿酸血症,此 外胰岛素抵抗还多伴随着久坐的生活方式。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
32.2.5.促胰岛素分泌药
瑞格列奈(repaglinide)
与胰岛β细胞膜上的特异受体结合,促进受体 与ATP敏感性K+通道关闭,抑制K+从β细胞外流,使 细胞膜去极化,从而开放电压依赖性钙通道,使细 胞外钙离子进入细胞内,促进储存的胰岛素分泌。 主要用于NIDDM,老年糖尿病患者也可服用,亦 适用于糖尿病肾病患者。对磺酰脲类药过敏者也可 用。 不良反应:常见低血糖反应、头痛和腹泻。
32.2.口服降血糖药
包括: 磺酰脲类 双胍类 胰岛素增敏剂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促胰岛素分泌药 醛糖还原酶抑制剂
32.2.1.磺酰脲类(sulfonylureas)
第一代: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等 第二代:格列本脲、格列吡达等 较第一代口服吸收快,作用强,不良反应少。 第三代:格列齐特等 尚有抗血小板,影响凝血等功能。
因本类药血浆蛋白结合率高,表观分布容 积小,因此可与其他药竞争血浆蛋白,如保泰 松、水杨酸钠、吲哚美辛、青霉素、双香豆素 等。 消耗性病人血浆蛋白水平低,而黄疸病 人血浆胆红素水平高,可竞争血浆蛋白。 乙醇糖原异生和肝葡萄糖输出,导致低血 糖。 氯丙嗪、糖皮质激素、噻嗪类利尿药、口 服避孕药可降低磺酰脲类的降血糖作用。
32.1.1.2.基因重组人胰岛素
通过工程在基因重组的生物体内合成生产的。 其化学组成和结构与人提取的胰岛素完全一样,且 无抗原性。 另外,为了克服普通胰岛素必须注射给药的缺 点,今年又研制了口服胰岛素及吸入胰岛素。
32.1.2.胰岛素类似物
一、速效类胰岛素似物: 门冬胰岛素(insulin aspart) 将人胰岛素B28位的脯氨酸由天门冬氨酸 取代,通过电荷排斥效应阻止胰岛素单体或二 聚体的自我聚合过程,因而比普通胰岛素起效 更快。 赖脯胰岛素(insulin lispro) 是颠倒人胰岛素B28位、B29位脯氨酸和 赖氨酸的顺序,以改变B链的空间结构,减少 胰岛素单体间的非极性接触和β片层间的相互 作用,从而改善胰岛素的自我聚合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NSULIN AND ORAL HYPOGL YCEMIC AGENTS
糖尿病: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 属于代谢紊乱性疾病 饮食疗法 药物治疗 体力锻炼
胰岛素:insulin 来源:
由β细胞分泌、为51个AA的小分子蛋白 质。 由A、B链, 由二硫键以 共价键相连
磺酰脲类: 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 胰岛βC上有磺脲受体 D+R→DR→阻滞ATP敏 感钾通过,阻止钾外流 →膜去极化→钙通道开 放→钙内流↑→触发胞 吐作用,↑胰岛素释放
1. 降血糖作用:
对正常人及胰岛功能尚未完全丧失者均有效。 1)刺激胰岛βC释放胰岛素 2)↓肝脏对胰岛素的水解速度 3)增敏胰岛对葡萄糖的刺激反应 4)(-) 胰高血糖素分泌 5)↑靶C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6)↑胰岛素受体数目和亲和力。
胰岛素受体由2个α,
两个β亚单位构成。
为跨膜糖蛋白
临床应用:
1)重症糖尿病(I型) 2)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I型)
3)发生各种急性或严重并发症者
4)合并重度感染、消耗性疾病 5)C内低K+者:
防治心梗、心肌缺血等的心律失常
不良反应:
1、过敏:牛胰岛素发生率较高
2、低血糖:短效类常见
3、耐受性 4、脂肪萎缩
双 胍 类:
甲 福 明 丁 福 明 苯乙福明 (二甲双胍) (丁双胍) (苯乙双胍) metformin buformin phenformin
机 理:
1)减少食物吸收 2)减少糖原异生 3)促进组织摄取G.S 4) 增加胰岛素与受体的结合能力 5) 减少高血糖素的释放
临床应用:
轻、中度Ⅱ型糖尿病,尤为有胰岛素耐受的 肥胖者。与磺酰胺类合用于中、重度病人。
原因复杂:
① 血中抗胰岛素物质↑,血中大量游离脂 肪酸,皮质素↑,酮体妨碍了组织对GS 的摄取和利用。 ② 抗胰岛素受体抗体(ALRA) ③ 受体数量变化(受体下调) ④ 靶C膜上GS转运系统失灵 4)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
口服降血糖药
Oral Hypoglycemic Drugs
磺脲类 双胍类 α-葡萄糖苷酶抑制药 胰岛素增敏药 其他
胰岛素增敏药
罗格列酮 环格列酮 吡格列酮 one ciglitazone englitazone
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
作用:
增加肌肉及脂肪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而发挥降糖作用 1)增加脂肪细胞数量,改善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2)增加胰岛素受体数量 3)抑制肿瘤坏死因子的表达 4)改善BC功能 5)增加基础G.S的摄取和转运。
临床应用:
用于有胰岛素抵抗者 II型患者 可与其他口服降糖药合用 6—12周产生最大效应
不良反应:
活动性肝病或转氨酶明显↑者禁用 应经常监测肝功能
药理作用:
调节血糖 促进合成代谢 1. 糖代: 1)促进组织对糖的转运与摄取 2)加速糖元合成,抑制分解 3)加速糖的氧化 4)抑制糖元异生
2、脂肪代谢:
促进脂肪酸的转运
促进脂肪合成
抑制分解
↓游离脂肪酸和酮体生成
3、蛋白质代谢:
促进蛋白质合成、氨基酸转运 抑制分解 4、促进K+内流
作用机制:
不良反应:
发生率高、少用
1)抑制VitB12、幼细胞性贫血 2)乳酸型酸中毒 严格掌握适用症并限制用量,不超过75mg/日
α -葡萄糖苷酶抑制药 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米格列醇 作用:弱 抑制小肠中各种α -G.S苷酶的活性→淀粉分解为
G.S的速度减慢,吸收延缓,同时不↑胰岛素分泌
应用: 1)轻II型在饮食治疗基础上加用; 2)采用磺脲类治疗,餐后高血糖控制不理想的II型者。 3)胰岛素治疗而血糖波动大的I型者。
2.抗利尿作用:
格列本脲和氯磺丙脲能促进抗利尿素分泌,对 尿崩症有效。
3.影响凝血功能
临 床 应 用:
1、糖尿病: 2、尿崩症:氯磺丙脲能促 进抗利尿素释放
不 良 反 应:
1、消化道反应
2、C.N.S:氯磺丙脲大剂量时
3、肝损害 4、粒C减少;
5、持久性低血糖:氯磺丙脲多见
老年人及肝、肾功能不良者不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