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语文鲁教版(五四制)小学一年级下册《小蝌蚪找妈妈》公开课教案2
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蝌蚪找妈妈》1优质课课件(精品)
新课学习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 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 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 快活地游来游去。
„„快活地„„ „„游来游去 „„
新课学习
齐读2—3自然段,用“———”画出小蝌蚪和动物 们说的话。
新课学习 “鲤鱼阿姨,我们 的妈妈在哪里?” “你们的妈妈四条 腿,宽嘴巴。你们 到那边去找吧!”
新课学习 小蝌蚪游哇游,过了 几天,长出两条前腿。 他们看见一只乌龟摆 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 连忙追上去,叫着: “妈妈,妈妈!”乌 龟笑着说:“我不是 你们的妈妈。你们的 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 眼睛,披着绿衣裳。 你们到那边去找吧!”
•写一句保护青蛙的宣传标语。
鲁教版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
第34课
导入新课
猜谜语
• 大脑袋,黑身子,甩着长尾巴,住在池塘里。
• 小蝌蚪
新课学习
灰 追
迎 顶
阿 披
姨 鼓
新课学习
灰色 追着 鼓着
欢迎 顶着
阿姨 披着
新课学习
有什么
四条腿
在哪里
变短
新课学习
大家知道小蝌蚪长什么样子吗?
新课学习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 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 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 快活地游来游去。
课堂练习
正确答案:池塘 一群 脑袋 黑灰色 甩着 快活
知识扩展
科学小知识
• 一只青蛙一天能吃七十多只害虫,一年消灭一万 五千多只害虫。真是保护庄稼的能手,我们一定 要保护它们哟!
结论总结
你能用自己 长出前腿 长出后腿
作业布置
•续编小青蛙遇到妈妈后的故事。 •查资料,小青蛙消灭害虫的资料。
课堂练习
2.青蛙四条腿,________嘴巴,________一对大 眼睛,披着________,露着________。
一年级语文下册《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2)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2)学会感恩,懂得父母养育之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难点:学会关爱动物,体会到父母养育之恩。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小蝌蚪、青蛙的图片。
3. 生字词卡片。
4. 角色扮演道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小蝌蚪、青蛙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小蝌蚪和青蛙的了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纠正发音。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小蝌蚪为什么会找到妈妈?5. 情感教育:(1)学生讨论:我们应该关爱动物,保护大自然。
(2)分享自己的感悟,引导学生学会感恩,懂得父母养育之恩。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实践作业:观察身边的动物,了解它们的成长过程,体会父母养育之恩。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资源,为学生创造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教学步骤:1. 课文朗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 生字词学习: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组内交流分享。
一年级语文下册 小蝌蚪找妈妈2教案 鲁教版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3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新词。
2.借助汉语拼音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的能力,能提出不懂的问题。
4.继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学会应用。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筛选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小朋友们,老师先说一个谜语给你们猜:圆圆脑袋黑黝黝,长长尾巴水中游,长大是庄稼的好朋友。
(蝌蚪)你们看见过青蛙吗?谁知道青蛙是怎样长大的?今天,我们学习看图学文《小蝌蚪找妈妈》,看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板书:小蝌蚪找妈妈让学生集体朗读课题,“蝌蚪”(kēdǒu)二、初读课文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动画,进行下列教学活动:1.师:哪些是小蝌蚪?小蝌蚪在什么地方?说说小蝌蚪的样子。
(学生试说:一群小蝌蚪,长着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在池塘里游来游去。
)教师一边讲评一边板书:池塘一群黑灰色2.谁是小蝌蚪的妈妈?小蝌蚪的妈妈叫什么名字?(青蛙)青蛙长得什么样?(青蛙四条腿,宽嘴巴,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板书:碧绿衣裳鼓3.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谁?(鲤鱼乌龟)板书:乌龟4.要求学生自己朗读课文,老师提出要求,对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地读懂。
5.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范读视频,让学生注意生字读音。
师:读后想一想:课文是怎样写小蝌蚪找妈妈的?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它有什么变化?三、生字学习1.学习生字新词。
(1)在课文里找出生字,画下来,读一读,相互正音。
(2)同桌相互说说生字的结构特点,然后写一写。
(3)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识字动画:教师重点指导:蝌蚪,kē dǒu,都是左右结构,虫字旁。
群,qún,13笔,左右结构。
一年级下册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懂得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树立 保护益虫的意识。
渗透遇事主动探索的思想,培养 学生主动探索、团结合作的精神
。
感受小蝌蚪找妈妈过程中的情感 变化,体会小蝌蚪对妈妈的思念
之情。
02
教学内容与重点难点
教学内容
课文背景介绍
简要介绍《小蝌蚪找妈妈》的 故事来源和作者,帮助学生了
解故事背景。
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课文内容。
03
学生表现与反馈
学生表现积极,参与度高,对课文内容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同时,通过
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发现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还有待提高。
对未来教学的展望与改进
教学内容与方法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引入更多的背景知识和相关文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 容。同时,可以运用更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多媒体教学、情境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积极性。
03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准备
教具准备
黑板
用于写课题、生字、重 点句子等教学内容。
粉笔
与黑板配套使用,用于 书写。
教学挂图
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 场景或人物,帮助学生
理解课文。
生字卡片
用于展示生字,方便学
04
投影仪
用于播放课件、视频等教学资 源。
电脑
与投影仪配套使用,用于播放 教学资源。
鼓励与肯定
对于表现良好的学生,给予鼓励和肯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 力。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在学习中互相帮助和合作,共同进步。
07
作业布置
第一课时作业
1 2 3
朗读课文
要求学生回家后朗读《小蝌蚪找妈妈》全文,注 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加字、不漏字。
推荐精品语文鲁教版(五四制)小学一年级下册《小蝌蚪找妈妈》优质课学案
《小蝌蚪找妈妈》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认识课文生字10个,认识部首“目”字旁,描写4个左右结构的字:眼、睛、肚、胆。
2.正确朗读课文,以小组合作形式,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节。
3.说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或者看图,按照例句的样子说一句完整的话。
4.通过课文学习知道青蛙的生长过程,增长知识
二、学习重点
1. 让学生认识蝌蚪和青蛙,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以及它在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知道它对农作物有好处,是我们捉害虫的好帮手。
2.让学生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庄稼的好朋友,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三、学习难点
1.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2.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的不同用法。
3.理解小青蛙在寻找妈妈过程中心情及身体上的变化。
4.通过教师引导学习第二段,掌握自学三、四段的方法。
四、导学问题
1.一只青蛙在茂密的水草中产下了许多卵,卵一天天地长大,长
出来大脑袋、黑身子、长尾巴。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小蝌蚪)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戴好头饰来讲台前表演。
五、参考资料
1.参考教材鲁教版语文第八单元第34课《小蝌蚪找妈妈》。
2.老百晓
3.参考《小蝌蚪找妈妈》视频。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小蝌蚪找妈妈》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找过东西,或者迷路过?”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小蝌蚪如何找到妈妈的故事。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故事情节的发展和生字词的学习。对于难点部分,如形近字的认识和句子结构的理解,我会通过举例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故事相关的主题,如“小蝌蚪的生长变化”或“我眼中的亲情”。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们模拟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体验故事情节。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故事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识字:通过故事学习生字词,如“小、蝌、蚪、找、妈、妈”等。
2.阅读理解: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掌握故事主题,懂得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
3.表达与交流:培养学生用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用“先、然后、接着、最后”等词语描述事情发展的顺序。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小蝌蚪找妈妈》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故事情节非常感兴趣,他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注意力集中,参与度很高。通过这个故事,学生们不仅学习了生字词,还体会到了成长和亲情的重要性。
课堂上,我尝试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如提问、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让学生们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样的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然而,我也注意到,在识字与写字环节,部分学生仍然存在形近字、同音字的混淆问题,这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关注和指导。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小蝌蚪找妈妈》教案、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针对小学一年级学生,他们在上学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汉字和词汇,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充满好奇心,对大自然和动物的生长过程有浓厚的兴趣。但由于年龄较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能力有限。此外,学生在合作学习、表达沟通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培养和引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让学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和亲情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2.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团结协作的精神,教育学生尊重生命、热爱大自然。同时,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助人为乐、亲情至上、团结互助的重要性。
7.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给予个性化的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提高。
8.评价与反馈: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问答、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积极的反馈,鼓励学生持续进步。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知
1.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知识讲解:教师对课文中的生字词进行讲解,让学生掌握字音、字形、字义,并对课文内容进行梳理。
3.生长过程:结合课文,向学生介绍青蛙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小蝌蚪是如何变成青蛙的。
4.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小蝌蚪找妈妈过程中的急切心情,体会母爱的伟大和亲情的重要性。
小学课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精选11篇)
小学课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小学课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精选11篇)《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科普童话,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介绍了青蛙生长的过程。
全文配以3幅连环画,旨在让学生在图文阅读中识记生字、认识青蛙的生长过程,产生对自然科学的探究兴趣。
小学课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篇1【教材分析】活动一:语言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是一个流传已久的经典故事。
其生动、有趣的内容深受幼儿的喜爱,但故事中小蝌蚪找妈妈的急切心情及动物妈妈们给予小蝌蚪的帮助和安慰,幼儿并没有深切的感受和体验。
中班幼儿能基本完整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教师可根据幼儿已有经验,帮助幼儿挖掘故事背后深层的教育价值,激发幼儿在讲述模仿小蝌蚪在一次次的寻找妈妈过程中,以自身生活经验为基础,进入表演情境,真切地感受和体验故事中的关爱之情。
【活动目标】1、理解小蝌蚪与金鱼、白鹅、乌龟间发生的故事内容,大胆模仿故事中的角色对话。
2、学习观察画面内容,尝试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述小蝌蚪寻找妈妈时的急切心情。
3、喜欢阅读活动,体验动物妈妈们帮助小蝌蚪的关爱之情。
【活动准备】课件、小蝌蚪、小青蛙图片、幼儿用书每人一本。
【活动过程】1、谜语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大大的脑袋,黑黝黝,细细的尾巴水中游?小蝌蚪从没有见过自己的妈妈,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2)出示小蝌蚪和青蛙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两者的不同。
2、欣赏故事,理解小蝌蚪与金鱼、白鹅、乌龟间发生的故事内容,大胆模仿故事对话。
(1)播放课件,理解小蝌蚪与动物妈妈们之间的角色对话。
提问:小蝌蚪都遇到了谁?它们说了什么?小蝌蚪是怎样问鸭妈妈的?用了哪几个好听的词?鱼妈妈(龟妈妈、鹅妈妈)对小蝌蚪又说了什么话呢?(2)总结提升:小青蛙的特征、动物妈妈们的出场顺序。
3、幼儿尝试用动作、表情、声音大胆模仿小蝌蚪遇到鱼妈妈(龟妈妈、鹅妈妈)时的对话,感受找到妈妈后的愉悦之情。
(1)师幼互动讲述,理解、熟悉小蝌蚪遇到鱼妈妈(龟妈妈、鹅妈妈)时的角色对话。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能正确理解并朗读故事《小蝌蚪找妈妈》。
2. 能够通过图片理解故事情节,进行简单表述。
3. 能够理解蝌蚪和蛙妈妈之间的关系,并体会到母爱的伟大。
4. 能够模仿蝌蚪和蛙妈妈的声音进行朗读及表演。
二、教学重点
1. 学生能理解故事情节,进行简单表述。
2. 学生能感悟母爱的伟大。
三、教学准备
1. 故事书《小蝌蚪找妈妈》。
2. PowerPoint或图片展示故事情节。
3. 彩色打印照片:小蝌蚪和蛙妈妈。
4. 录制好的蝌蚪和蛙妈妈的声音。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老师出示故事书封面,让学生猜测故事内容,引发学生兴趣。
2. 学习主体
(1)呈现故事情节
通过PowerPoint或图片展示故事情节,让学生跟随图片理解故事情节。
(2)朗读故事
老师朗读故事,让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
(3)讲解故事
分段讲解故事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解释生词和句子。
(4)角色扮演
选择学生扮演蝌蚪和蛙妈妈,进行角色扮演,体会故事情感。
3. 拓展延伸
让学生发挥想象力,续写故事结局,或围绕母爱话题进行讨论。
五、教学总结
通过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让学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
小标题:《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总结。
以上是本次教案设计的内容,希望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感谢您的阅读!。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优质课完美版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优质课完美版小蝌蚪找妈妈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画面,使学生从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全面的认识事物的能力。
2.体会动物的语言、心理,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使学生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人类的朋友,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4.继续培养学生收集、积累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
2.借助插图,去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全面的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难点:1.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2.理解文中的词语。
教具准备:电脑、图片、动画片。
教学过程:一、观看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提醒:注意观察小蝌蚪的身材变化。
2、进入新课:1、整体感知:指名分段读,想一想:小蝌蚪找妈妈找了几次?他在路上遇见了谁?在文中画出来。
教师进行板书(三次、鲤鱼、乌龟、青蛙。
)2、电脑出示题目,在下阶段的研究中带着题目去研究:(联合上节课学生提出的题目教师进行挑选后的。
)3、细读课文:1)默读课文,想想哪些内容同插图有联系?2)分别请学生读二、三、四自然段,再请学生根据自然段的内容找到相关的图片把图贴在黑板上。
3)同桌之间试着结合课文内容讲一讲图画的内容:(第二自然段开始介绍小蝌蚪的变化,几天以后,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他向XXX打听自己妈妈去了哪里,从鲤鱼妈妈那里他得知:妈妈是“四条腿、宽嘴巴。
”第然段写过了几天,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他看见乌龟后,错认乌龟为自己的妈妈,从乌龟妈妈那里得知:自己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服,唱起歌来顶呱呱。
第四自然段写过了几天,小蝌蚪尾巴变短了,变成了小青蛙。
在荷叶上找到了自己的妈妈。
)教师:整个找妈妈的过程,课文是抓住了动物的语言和动作来描写的。
自己认真地读读,找出描写动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词语,并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来,体会为什么这样写。
结合学生说的教师板书有关动词:“迎” “追” “游”(小蝌蚪“迎上去”说明小蝌蚪与鲤鱼游的方向是相对的,他在有礼貌地打听。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小蝌蚪找妈妈》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小蝌蚪找妈妈》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朗读课文,通过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体会蝌蚪的变化过程,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培养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抓住重点词句,感悟课文内容,从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找过妈妈吗?你们是怎么找的?生:(找过)引导学生交流找的方法、过程师:你们真厉害,一找就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因为妈妈是你们最熟悉、最亲近的人。
可是小蝌蚪就没有你们幸运,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自己的妈妈,所以他们在找妈妈的时候遇到了很多的困难。
你们知道他们都遇到了什么困难,找谁帮过忙吗?(二)创设情境、阅读课文1.课件出示2~5幅配图,引导学生回归课文、品读精彩句子。
师:现在我就是你们的青蛙妈妈,你们这群聪明的小蝌蚪终于找到我了,妈妈真开心呀。
孩子们,能告诉妈妈,你是怎么找到我的吗?生(跃跃欲试):能!师:要说好别着急,请读2~5自然段。
学生自由朗读,老师巡视指导。
2.生汇报(1)生讲述遇到鲤鱼妈妈的经过。
师:你们是怎样向鲤鱼妈妈打听的,请用“~~”在文中画出来。
鲤鱼阿姨又是怎样回答的,请用“--”画出来。
(生阅读、动笔,老师巡视。
)师:你们在见到鲤鱼阿姨的时候有个动作,你们能找出这个动词吗?生:迎上去。
师讲解“迎上去”在语境中的意思。
(PPT出示小蝌蚪和鲤鱼妈妈的对话,反复练习)小蝌蚪高兴地迎上去,问:“--鲤鱼妈妈笑着答道:“--小蝌蚪焦急地迎上去,问:“--鲤鱼妈妈关切地答道:“--小蝌蚪难过地迎上去,问:“--鲤鱼妈妈安慰地答道:“--反复强调“四条腿、宽嘴巴”(2)过渡:我的孩子们,你们真厉害,不懂就要问,这样再多的难题我们也不怕。
后来呢,你们就找到妈妈了吗?师:不急、不急,要是你们能再读读第三自然,接下来会说得更精彩。
引导学生在文中画出对话,理解“追上去”的意思。
(播放课件,显示乌龟图片和对话)。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优秀5篇)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优秀5篇)本课设计特点篇一1、读中感悟。
整堂课,始终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开展个性化阅读。
让学生主动地去读,读懂意思;兴致勃勃地去读,读出情感。
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和质疑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始终是积极的。
2、演中理解。
一年级学生对表演特别感兴趣。
通过小蝌蚪找妈妈过程的表演,学生不但了解了青蛙的变化过程,而且对语言文字也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兴趣盎然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3、实践中积累。
教师和学生一起开发大量的教学资源,解除学生的困惑,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主动探究精神,并在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
小蝌蚪教案篇二教学过程:一、复习生字,导入新课。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学生认读,口头组词。
2、听写字词。
3、快速批改,更正。
2、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学生试说自己听懂了些什么?三、精读课文,感悟课文大意。
1、学习第1-4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孩子们从哪里弄来的蝌蚪?(2)自由读2-4自然段,思考:蝌蚪在脸盆里怎么活动?我们是怎么做的?2、学习第5-8自然段。
(1)学生以不同方式读课文。
(2)找出孩子们喜欢蝌蚪的句子,用“——”画出,读一读。
(3)多种方式读第七自然段。
四、背诵指导:先弄清楚有几句话?每句说什么?整段话是什么意思?(4)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初步明白具体描写。
3、学生试背第7自然段。
4、同桌赛背5、指名背诵课文。
五。
拓展课后了解青蛙对我们的帮助。
六。
作业不改变句子的意思,将下列句子换一种说法。
1、盆底淡蓝色的图案被泥土遮住了。
2、把句子改写成被字句,把字句孩子们送它们回家。
板书设计:小蝌蚪寻找泥土可爱{孩子们捧来泥土《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篇三活动目标:1、幼儿产生喜欢创作的欲望。
2、会区分故事中不同的情节内容,知道其先后顺序,并能通过绘画表现出来,制作成连环画。
小学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小蝌蚪找妈妈》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力,进行创意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的情感。
(2)学会尊敬父母,理解亲情的可贵。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 课文的朗读与感悟。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灵活运用。
2. 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创意表达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 情感教学法:以故事情节为主线,引导学生体验角色情感,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小蝌蚪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小蝌蚪的了解。
2. 学习生字词:(1)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
(2)解释生字词的含义,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朗读课文:(1)分组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表情和动作的配合。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课文的感悟。
4. 理解课文:(1)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2)讨论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的情感。
5. 创意表达:(1)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关于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2)学生相互分享作品,互相评价、学习。
(2)布置课后作业,如:家庭阅读、生字词练习等。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创意表达等方面。
2. 生字词掌握情况:通过课后作业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3. 课文理解:通过回答问题和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4. 创意表达:评估学生在创意表达环节中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一年级语文下册《小蝌蚪找妈妈》公开课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小蝌蚪找妈妈》公开课教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抓住“六”个字,教活一篇文1──《小蝌蚪找妈妈》公开课教案【教学理念】低年级语文教学要紧紧抓住儿童的心理特征,融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为一体。
寓知识的传授于同学自身的体验学习中,在此之上,培养同学思维,训练其语感,提高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故事教学的基本战略必需坚持“趣中学,学中用,用中悟”。
《小蝌蚪找妈妈》一文的公开课教案,力图落实和体现上述教学理念。
为了从知识、能力、情感三角度落实好本文的教学,我在设计中还充沛考虑到教材的特点,儿童自身的特点,抓住“六”个字──“变”、“趣”、“演”、“引”、“板”、“读”,进行全文的设计。
【教学特色】以“趣”为经,以“学”为纬。
【教材分析】《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看图学文,语言优美、画面形象、情节生动,很适合低年级同学的口味。
全文贯穿两条线:一是“找”,小蝌蚪在鲤鱼妈妈和乌龟的协助下找到了自身的妈妈,二是“变”,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三次明显的变化。
根据教学要求,这篇课文的教学要落实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⑴重点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三个动词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
⑵通过图文结合了解青蛙生长过程中的形体变化。
能力目标:⑴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借助学文,培养同学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
德育目标:让同学知道青蛙是捕获害虫的能手,教育同学从小维护有益动物。
【教学主要环节和意图说明】一、变──变序教学,突出对比《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在结构上有鲜明的特点:构段方式基本相同。
都是依照“小蝌蚪看到了谁,说了什么”的层次来布置段落内容。
因为这点,以往大多教师均从指导同学学法入手,依照故事发展布置教学。
为了突出全文的重点,我采用了变序的教学方法来处置,目的是直奔主题,理清线索,掌握重点,让同学对全文知识有更清的理解。
变序法流程体现在:1、小蝌蚪的外形特点怎样?(学习第一自然段)2、青蛙妈妈的外形特点怎样?(学习第四然段)3、小蝌蚪身体发生了几次变化?(找出小蝌蚪身体变化的句子)4、小蝌蚪是在谁的协助下找到了妈妈?(指导对话朗读)变序处置,我认为有三点好处:1、对比鲜明:让同学通过对比的方法感知二者外形的不同特征,找出不同点,从而自觉生疑: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2、重点突出:鲤鱼妈妈和乌龟协助小蝌蚪这一内容仅仅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但在全文中不是重点内容,放置在最后教学,使全文重点得到突出。
一年级语文下册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 鲁教版 教案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与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学会生字、生词。
2.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教具准备】生字词小黑板、教学插图、教学录像带【教学时数】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认识青蛙吗?〔生:认识!〕那大家也都知道我们的朋友如按好坏来分可分为好朋友和坏朋友。
蚜虫是庄稼的坏朋友,那青蛙就是庄稼的好朋友。
你们喜欢青蛙吗?那又有谁知道青蛙小时候是长什么样儿的?它又是怎样长大的呢?〔幻灯片出示小蝌蚪插图,然后指出这就是青蛙小时候的样子,它名字叫——小蝌蚪〕那么,小蝌蚪又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学了今天这一篇课文大家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二、初识图意。
1.提出看图要求: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们都在干些什么?〔幻灯出示第一幅插图〕〔生答〕2.逐图出示另三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在身体上有什么变化?再连续播放四幅图,让学生说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分别遇到了谁,提醒这也就是——小青蛙成长的过程。
3.提问:大家看到最后两幅图了吗?小蝌蚪最后变成了什么?它们找到妈妈了吗?它们的妈妈是谁?〔生述〕4.小结: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四幅图,想想小蝌蚪每次去找妈妈时身体都出现了哪些变化?开头怎样?过了几天怎样?后来又怎么样?最后变成什么了?〔生述〕三、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自轻声朗读课文。
思考:小蝌蚪找妈妈找了几次才找到?它都遇到了谁?2.纠正读音〔群、捕、迎、裳等〕3.答复思考问题,师生初步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表达局部;小蝌蚪、鲤鱼、乌龟与青蛙妈妈由四组学生分别扮演。
〕四、讲读第一自然段。
1.讲读第一自然段,看第一幅图。
提问:课文中是怎样写小蝌蚪的样子的?找出相关词句,说一说,并用笔划出来。
提问:我们池塘里的小蝌蚪有几只?〔生:有一群。
一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范文(通用3篇)
一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一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范文(通用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范文(通用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1学习目标:1、会认“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河、姐”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青蛙一生的变化,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具准备:1、或多媒体课件,有关青蛙的知识。
2、小蝌蚪、青蛙、鲤鱼、乌龟等头饰。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引入我们每个人都有妈妈,可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呀?揭示新课,板课题:小蝌蚪找妈妈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范读课文。
三、学生自读课文1、标出不认识的字。
2、读准字音。
四、检查学习生字的情况1、课件展示生字。
指名读,正音。
2、教读,齐读,开火车读生字。
3、指名介绍记字的方法。
4、组词练习。
五、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分段读课文,自己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
结合图学习:1、指读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小蝌蚪的样子),理解“甩着”。
学生齐读这一段,体会蝌蚪的快活的心情。
(可以加上动作)2、读第2自然段,看图比较。
思考:小蝌蚪找到了谁?结果怎样?⑴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第一、二幅图,比较后,说说几天后小蝌蚪发生了哪些变化。
并在课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板书:长出两条后腿。
课件展示理解“迎上去”,用做动作的方式帮助理解。
分角色读。
⑵从鲤鱼阿姨的回答中,小蝌蚪知道了什么?(自己的妈妈是四条腿,宽嘴巴)板书:四条腿宽嘴巴。
3、用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3自然段。
⑴学生汇报学习情况,多媒体或做动作帮助理解“追上去”。
⑵交流:为什么小蝌蚪会错把乌龟当妈妈呢?⑶分角色读。
一年级语文《小蝌蚪找妈妈》教案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正确分辩: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大胆表演、质疑、想像、表达的能力;3、情感目标:了解青蛙是益虫,懂得保护青蛙。
一年级语文下册 小蝌蚪找妈妈教材分析 鲁教版 教案
.
小蝌蚪找妈妈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
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
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教材插图根据课文的内容,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小蝌蚪的变化过程。
教师可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有条件的可事先组织学生观察蝌蚪和青蛙。
本课是连环画形式的课文,与第17课的内容有相似之处。
设计教学时,可运用《小壁虎借尾巴》一课的教学思路,培养学生自主识字和独立阅读的能力。
1 /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塘、群、灰、捕、迎、龟、裳、碧、鼓”这9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2.能联系课文内容辨析“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等三个词语及所处句子的意思。
3.理解课文中描写青蛙样子的句子,及句子中的动词如“披”“露”
“鼓”。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想象、表达能力。
2.通过生字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课上通过字、词训练及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让学生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庄稼的好朋友,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教学重点
1.学会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2.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的不同用法。
3.理解小青蛙在寻找妈妈过程中心情及身体上的变化。
4.通过教师引导学习第二段,掌握自学三、四段的方法。
教学方法
1.课上配合教学进行小组讨论来解决重点难点。
2.在学习生字词时请学生到前边来进行指导学习、认识。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戴好头饰来讲台前表演。
4.将打乱顺序的小青蛙各个生活阶段的卡片排列好并进行说话训练。
课前准备
1.小蝌蚪各个生长过程的图片。
2.幻灯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小蝌蚪吗?它长得什么样?(投影出示,认识小蝌蚪),小蝌蚪是怎样长大的?它的妈妈是谁?学习了这一课我们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
二、新课学习
1.出示图片,学生从左至右观察,边看边想:这几幅图向我们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2.看图说说: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看第一幅图着重观察小蝌蚪是什么样的?
看第二幅图说说小蝌蚪遇见了谁?会说些什么?它的身体有什么变化?
用观察第二幅图的方法自己观察三、四幅图,自由说说图意,适当进行想象,教师予以指导点拨。
3.借助拼音认识生字,标出自然段,用“”在文中画出生字新词,练习读并读准字音。
在认识生字新词的基础上,借助拼音读课文,要读通每一句话。
4.检查自读效果,逐段指名读课文,并领读生字词,其余学生注意认真听,读后师生议论,予以评价,注意指导下面几个字的读音:“塘”,“迎”“裳”这几个字是后鼻韵母,要读准。
群:读q*n,不要错读成q0n。
捕:读b(,不能读成p(。
裳:读轻声shang,衣裳(shang)。
5.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
6.读第一段,看图片,问:
(1)小蝌蚪是什么样的?
(2)结合课文,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3)自由读第一段,说说你能够读懂那些词?
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注意指导以下几个重点词语:
一群:指许多小蝌蚪聚在一起,结合学生平时生活实际还可以说“人群,建筑群”。
对“甩着”、“快活”、“游来游去”几个词的理解要对照画面,启发学生想象。
最好通过观察实物或录像。
在朗读中体会“甩”这里是摆动的意思,例如“牛甩着尾巴”。
快活,游来游去能够说明小蝌蚪的心情很高兴。
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着。
(指导朗读第一段,要读出有趣、高兴的语气。
)
7.出示第二幅图问:过了几天,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再结合课文,说一说。
(1) 继续观察:小蝌蚪遇见了谁?它会说些什么?会怎样想?再结合课文阅读,找出有关句子,再回答。
理解这一段着重领会“长出了两条后腿”“捕食”“迎上去”以及鲤鱼妈妈讲的青蛙特征“四条腿”“宽嘴巴”。
(2)结合看图,弄清蝌蚪先长出两条腿的位置。
(3)捕食:捉取食物。
(4)迎上去:正面主动上前叫“迎”,在这里表示有礼貌,也表示鲤鱼是迎面而来。
(指导朗读:要读出孩子问话那种天真的语气。
鲤鱼妈妈要读出亲切、长辈式的语气。
过渡语: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以后,有没有找到自己的妈妈?)
8.用学习第二段的方法试着说说学学第三段,先试说图意然后图文对照,读读第三段,说说你读懂了哪些词和哪些句子?最后小组讨论,交流意见。
(1) 体会:“追上去”表明小蝌蚪和乌龟前进的方向相同,也表现了小蝌蚪知道妈妈的特征和位置后急于找妈妈的心情。
(2)解决疑点:为什么小蝌蚪错把乌龟当妈妈?联系第二段鲤鱼妈妈介绍的特征来体会。
主要原因是小蝌蚪了解妈妈的特征不全面。
(3)引申扩展:我们平时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否则就会闹笑话。
(指导朗读第三段。
要读出小蝌蚪找妈妈那种急切的心情,要读出乌龟和蔼可亲的语气。
)
9.小组讨论:通过看图和朗读四、五段,你又学会了什么?
(1)小蝌蚪怎样找到妈妈的?它们的妈妈是谁?
(2)品析重点词语:比较“游过去”与“迎上去”“追上去”的不同,体会小蝌蚪找到妈妈那种高兴的心情。
表明青蛙是“蹲”在荷叶上,小蝌蚪不急着追赶,也说明小蝌蚪认准了青蛙是自己的妈妈,已对妈妈的长相有了全面了解,相信自己不会认错了,所以不慌不忙。
(3)引导学生思考小蝌蚪是怎样认出妈妈的?回顾鲤鱼和乌龟所介绍的特征与青蛙妈妈的样子相符合,这回小蝌蚪了解全面了,所以找到了妈妈。
(4)说说这两段主要讲什么?(要多问多想)
10.进行思想教育,引申扩展,通过学习第五段,你懂得了什么?(进行保护青蛙的教育)
三、结论总结
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四、课堂练习
投影出示练习题:
1.小蝌蚪先长出两条________,过了几天,长出两条________,又过了几天,________变短了,成了________。
正确答案:后腿、前腿、尾巴、青蛙。
2.青蛙四条腿,________嘴巴,________一对大眼睛,披着
________,露着________。
正确答案:宽、鼓着、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
3.________里有________小蝌蚪,大________,________的身子,________长长的尾巴,________地游来游去。
正确答案:池塘一群脑袋黑灰色甩着快活
五、作业布置
1.完成字词的抄写。
2.朗读课文。
体会思想感情,练习朗读。
3.在实践中观察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六、板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长出后腿四条腿、宽嘴巴
长出前腿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
尾巴变短→不见绿衣裳、雪白的肚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