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汉代古玉 繁荣发展史

合集下载

汉朝的玉器制作中国玉文化的繁盛时期

汉朝的玉器制作中国玉文化的繁盛时期

汉朝的玉器制作中国玉文化的繁盛时期汉朝的玉器制作:中国玉文化的繁盛时期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玉文化繁盛时期。

汉朝统一了中国,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在这个时期,玉器的制作和使用达到了高峰,成为汉代社会中独具特色的文化符号。

本文将介绍汉朝玉器制作的技艺和风格,探讨汉代玉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一、汉朝玉器制作的技艺1. 玉石的选材汉朝时期,玉石的选材非常讲究。

汉代人对于玉石的品质有着极高的要求,他们尤其青睐白玉、青玉和琥珀。

这些玉石质地坚硬,色彩纯净,并具有良好的光泽。

玉匠通常会花费大量时间在采矿、评估和采购优质的原料上。

2. 制作工艺的发展汉朝玉器制作工艺积累了前代的经验基础,逐渐形成和发展了独具特色的技艺。

汉代玉器的制作多采用“勾勒”和“刻画”的技术。

勾勒是通过用特制的镐在玉石上点画线条,然后再用锥永、磨砂机等工具进行雕刻和打磨的过程。

刻画则是直接用利器在玉石表面刻划图案,符号或文字。

这种技术在汉代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使得汉朝玉器具备了很高的艺术价值。

3. 镶嵌和烧制在制作玉器时,汉朝还经常使用镶嵌和烧制技术。

镶嵌是将金、银、铜等贵重金属或其他宝石镶嵌在玉器上,增添了玉器的华丽度。

汉代玉器通常采用黄金、白银等贵重金属来镶嵌,使得它们更加显眼和美观。

烧制则是将玉石放入高温的炉中进行烧烤,使其表面产生一层云纹或倒刮痕迹,增强了其艺术韵味。

二、汉朝玉器的风格1. 古朴典雅的风格汉朝玉器以其古朴典雅的风格著称。

玉匠们通过把握玉石的天然纹理,雕刻出各种动物、花鸟、人物和几何图案。

他们注重勾勒线条的流畅和简洁,力求在简单中体现美的意境。

同时,他们还利用不同的工艺和材质,使玉器呈现出丰富多样的色彩和质地。

2. 崇尚自然的主题汉朝玉器的主题也多与自然有关。

人们崇尚自然、追求简单和谐的生活态度在玉器中得到了诠释。

例如,在汉代玉璧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葫芦、葵花、莲花等自然图案。

浅谈汉代玉雕的发展及时代背景

浅谈汉代玉雕的发展及时代背景

浅谈汉代玉雕的发展及时代背景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时期,也是玉雕艺术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玉雕艺术得到了日益发展和完善。

汉代的玉雕艺术受到了先秦时期的影响,但也融合了自己的特点和风格。

汉代玉雕主要有器物雕刻和玉雕人物两大类别。

汉代的器物雕刻主要以玉璧、玉琮、玉璋、玉杖等为代表,这些器物富有装饰性和实用性的特点。

汉代的玉器制作趋向规整、端庄,比较注重形式上的美感。

汉代的玉璧追求“天圆地方”的形式美,大多为圆形或方形,既符合了人们对天地的构想,又展现了玉雕师的审美意识。

汉代的玉雕人物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汉代的玉雕人物主要表现为玉碑、玉佩、玉杖及玉雕的戈矛剑鎚等。

这些玉雕作品大多以皇帝、王公贵族等为题材,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统治阶级的权威。

汉代的玉佩常常雕刻君臣之间的象征性形象,既显示了纳税人对统治阶级的臣服,又展现了统治者的权威和威仪。

汉代的玉雕艺术发展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这与时代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社会秩序相对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艺术创作和文化繁荣得到了推动。

汉代还是一个文化交流的黄金时期,中原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这也为玉雕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素材。

在这个背景下,汉代的玉雕艺术融合了儒家思想的理性与法度,同时还兼顾了道家的自然和谐观念。

这些思想观念对于玉雕艺术的形式美和意境塑造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汉代是中国玉雕艺术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玉雕艺术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风格。

汉代的玉雕作品在形式上追求规整和端庄,注重装饰性和实用性的结合。

在题材上,汉代玉雕主要以器物雕刻和玉雕人物为主,充分展现了社会生活和统治阶级的权威。

这些玉雕作品不仅是汉代社会艺术活动的产物,也是汉代文化繁荣的见证。

简述玉文化的演变历史

简述玉文化的演变历史

简述玉文化的演变历史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着悠久的演变历史。

从古代到现代,玉文化经历了许多变化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内涵。

古代的玉文化起源于新石器时代,那个时候的人们开始使用玉石制作工具和装饰品。

玉石在古代被视为神圣的象征,被赋予了许多神秘的意义。

在商代,玉石的使用逐渐扩大,成为贵族身份和权力的象征。

同时,玉器的制作工艺也逐渐提高,出现了许多精美的玉器作品。

到了周朝,玉文化达到了一个高峰期。

在周代,玉器的制作工艺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许多精湛的玉器作品。

玉器被广泛用于祭祀、礼仪和装饰等方面,成为了周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玉石也被赋予了更多的象征意义,被视为吉祥、祥瑞和幸福的象征。

随着历史的发展,玉文化逐渐融入到中国的各个时期和地区。

在秦汉时期,玉文化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玉器样式和工艺。

玉器的制作工艺更加精细,出现了许多精美的玉器作品。

在唐宋时期,玉文化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成为了文人雅士的追求和表达方式。

玉器的制作工艺更加精湛,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玉器作品。

到了明清时期,玉文化进一步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明朝时期,玉器的制作工艺更加精细,出现了许多精美的玉器作品。

清朝时期,玉器的制作工艺进一步提高,出现了许多珍贵的玉器作品。

同时,玉石的使用也逐渐扩大,成为了普通百姓的装饰品。

近现代以来,玉文化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冲击,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发展历程。

在20世纪初,由于社会动荡和战争的影响,玉文化遭受了很大的破坏。

然而,在新中国成立后,玉文化得到了重视和保护,逐渐恢复和发展起来。

现在,玉文化已经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被广泛应用于艺术、工艺、装饰和收藏等方面。

总的来说,玉文化的演变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许多变化和发展。

从古代到现代,玉文化在制作工艺、象征意义和应用范围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玉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也成为了当代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中国古代玉器发展史

中国古代玉器发展史

中国古代玉器发展史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崇玉、尚玉的国度,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玉器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贯穿了整个文明史。

从古至今,中国人对于玉器的追求和赞美从未停止。

玉器的起源、发展、繁荣和衰落,与中国文明史的发展紧密相连,也深刻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演进。

一、远古时期:新石器时代至夏朝新石器时代,约从公元前5000年开始,人们开始制作简单的玉器。

这一时期的玉器制作主要由手工完成,技法简单,数量较少,主要作为祭祀、记事等活动的礼仪用具。

到了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玉器的制作和使用逐渐繁荣起来。

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精美的玉器,如玉璧、玉琮等,表明夏朝的玉器制作技艺已经有了显著的提高。

二、商周时期:商朝至春秋战国商周时期,约从公元前1600年到公元前221年,玉器制作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许多大型的玉器和复杂的组合玉器。

商朝的玉器多以动物形象为题材,如玉龙、玉虎等,富有神秘色彩。

周朝的玉器则更注重礼仪和教化,如玉圭、玉琮等。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士人的兴起和学术环境的宽松,玉器制作也呈现出自由化、个性化的趋势。

三、秦汉时期:秦朝至三国秦汉时期,约从公元前221年到公元219年,玉器制作逐渐统一化和规范化。

秦朝的玉器多为礼仪用具,如玉玺、玉璧等。

汉朝的玉器则更注重实用性和审美性,如玉杯、玉砚等。

同时,汉朝的玉器制作还融合了外来文化元素,如胡人形象、佛教题材等。

四、隋唐至明清时期:隋朝至清朝隋唐至明清时期,约从公元581年到公元1912年,是中国玉器制作的鼎盛时期。

这一时期的玉器制作工艺精湛,样式繁复华丽,功能也逐渐转向了装饰和陈设。

隋唐时期的玉器以生活用品为主,如玉杯、玉盘等,工艺水平高超。

宋元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玉器的种类和数量都大大增加。

同时,由于工艺技术的进步和审美趣味的转变,这一时期的玉器制作更注重精细的工艺和繁复的装饰。

五、近现代至当代:1912年至今近现代至当代的玉器制作则呈现出了新的特点。

浅谈汉代玉雕的发展及时代背景

浅谈汉代玉雕的发展及时代背景

浅谈汉代玉雕的发展及时代背景汉代玉雕艺术是中国古代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玉器工艺发展的重要阶段。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玉雕艺术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了当时的主要工艺品之一。

本文将从汉代玉雕的发展及时代背景出发,对汉代玉雕的特点以及发展过程进行分析,以期了解汉代玉雕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一、汉代玉雕的发展历程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重要影响和意义的时期,统治者实行“汉化”的措施,以汉文化为中心的中原文化大力发展。

在这样的政治氛围下,玉器工艺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成为当时的流行工艺品之一。

汉代玉雕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

1. 前汉时期(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前汉时期,玉雕技艺逐渐成熟,工艺水平得到了提高。

当时的玉雕作品多为玉璧、玉琮、玉圭等礼器,这些器物主要用于奉祭和礼仪场合,具有明显的宗教和礼仪属性。

玉璧是中国古代用于祭祀神灵的一种器物,它的制作讲究对称和规整,代表了当时工艺技术的最高水平。

玉琮、玉圭等礼器的制作也十分精湛,大小、形状、纹饰都非常讲究,展现了当时玉雕工匠的精湛技艺。

西汉时期,汉代玉雕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当时的玉雕作品更加注重装饰和纹饰,制作工艺进一步精细。

在这一时期的玉雕作品中,除了礼器之外,还出现了大量的人物、动物、神话题材等多样化的题材。

比如《雕龙纹玉佩》、《玉鸮纹玉璋》等作品,都展现了当时玉雕艺术家对于形象的塑造和纹饰的创新。

东汉时期是中国古代玉雕艺术发展的一个高峰期。

当时玉雕作品的题材更加丰富,而且工艺水平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珍贵的玉雕作品,如《玉玺》、《玉玛瑙佩》、《玉觥-鸟文灌》等,这些作品在造型和纹饰上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当时社会的珍贵工艺品。

二、汉代玉雕的时代背景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时期,政治、经济、文化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玉雕工艺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发展,这与当时社会的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

两汉400余年间,玉器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

两汉400余年间,玉器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

汉代玉器1两汉400余年间, 玉器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 这个过程表现为不同时期玉器种类组合的变化及其器型的演变. 因此, 对汉代玉器进行分期研究是揭示这个变化的重要方法. 分期首先是以可靠的墓葬年代为依据. 一般看来, 出土玉器较多的墓内往往有许多其他器物共存, 对这些器物进行对比分析研究, 能够大致判断墓葬的相对年代, 特别是有铭文的器物, 提供了准确判明墓葬年代的依据, 有的还可作为辨明诸侯王国别的参考资料. 利用这些条件, 再参考墓葬出土的玉器种类及其造型. 纹饰上的变化特征, 大体可将汉代玉器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四期), 即西汉前期(西汉初年至文景时期). 西汉中期(武帝前后). 西汉后期(武帝以后至王莽)和东汉时期. 下文依据上述分期, 分别论述各期中常见的. 具有代表性的玉器组合以及部分器物器型的发展序列.1. 分期①西汉前期玉器:种类主要有璧. 璜. 环. 觿. 韘. 心形玉佩. 玉人. 玉蝉. 玉猪. 玉衣. 带钩和剑饰等, 其中不少玉器种类的型式比较繁杂.璧有I型各式. I型a式, 其中常见的是I型b式. c式. d式和e式. 璜常见的是I型b式. Ⅱ型a式和Ⅲ型. 环以Ⅱ型为多, Ⅲ型和Ⅳ型环中的a式偶有发现. Ⅰ型a式觿. I型韘. Ⅱ型a式蝉和I型猪出土不多. 心形佩有I型各式. 玉人常见I型a式和Ⅲ型. 玉衣为I型, 数量很少. 带钩包括I型各式. 剑饰的数量较多, 几乎包括了各种型式, 除了I型玉璏和I型玉珌发现较少且制作粗糙外, I型a式. b式剑首. Ⅱ型. Ⅲ型a式剑格. Ⅱ型a式和Ⅲ型玉璏. Ⅱ型a式. b式玉珌数量较多且雕琢精美.②西汉中期玉器:除继承前期的种类, 新增加了I型. Ⅱ型圭和I型蝉, 一些玉器的型式也有所简化.I型e式璧中不见双周兽带纹的式样, 新出现Ⅱ型b式璧. 璜以Ⅱ型a式较为常见, 而不见I 型b式璜. 环中Ⅳ型a式少见, 与Ⅱ型环流行的同时I型环大量出现. 觿的数量较多, 器型有I型b式和Ⅱ型. Ⅱ型韘是本期特有的式样, I型韘还偶有发现. Ⅱ型a式猪开始出现, Ⅰ型猪消失. 心形玉佩流行I型b式, I型a式消失. 玉人不见I型a式, 以I型b式和Ⅱ型玉人最为常见, Ⅲ型玉人偶有发现.Ⅱ型玉衣出现, 缕别主要为金缕, 广州南越王墓中出土有丝缕编缀的玉衣. 带钩仍流行I型a式, 但不见I型b式. c式, 新出现了Ⅱ型a式. b式. 剑饰的式样减少, 除Ⅱ型剑首, Ⅲ型a 式. b式剑格, I型. Ⅱ型a式玉璏及Ⅲ型a式. b式玉珌数量较多外, 前期存在的其他各型式骤减或消失. 新出现的Ⅲ型剑首仅见于巨野红土山西汉墓中.③西汉后期玉器:种类主要有璧. 圭. 璜. 环. 觿. 心形玉佩. 玉人. 蝉. 猪. 玉衣. 带钩和剑饰. 器类组合与上期基本相同, 惟不见玉韘. 除璧. 圭. 觿. 猪. 玉衣等仍保存原有的型式外, 具他玉器的型式变化较大.璜以I型a式和Ⅱ型c式为多见, I型a式璜是I型b式的简化形式. 环以I型为多见, Ⅱ型和Ⅲ型a式稀少, 新出现的Ⅲ型b式简化来的. Ⅳ型b式环仅见北京大葆台汉墓中. 心形玉佩常见的是Ⅲ型a式和b式, I型b式逐渐减少. 玉人流行Ⅰ型b式和Ⅱ型, 这些式样在本期较具特色. 玉蝉发现较普遍, 以Ⅱ型b式为主, Ⅱ型a式消失. 带钩仅流行I型a式. 玉衣仍为Ⅱ型, 以金缕为主, 银缕和铜缕发现较少. 刻镂花纹的玉衣片为本期所特有. 剑饰的式样进一步简化, 有I型b式剑首. Ⅲ型玉璏. I型. Ⅱ型b式和Ⅲ型a式. b式玉珌, 数量都不多.④东汉时期玉器:种类主要有璧. 璜. 环. 觿. 心形玉佩. 玉人. 蝉. 猪. 玉衣. 带钩及剑饰. 不见上期的玉圭, 新增加较有特色的刚卯. 与上期相同的种类大多在器型上改变了, 器物的式样大为简化.璧除了I型各式仍较流行外, 新出现了I型c式, 而Ⅱ型a式. b式消失. I型c式觿. I型c 式蝉和Ⅱ型b式玉猪都是在原来旧型式上演变出的新型式. Ⅳ型心形玉佩是本期富有特色的器型. 玉人只流行I型b式, Ⅲ型玉人发现极少, 仅见于小墓中. 玉衣仅见Ⅱ型, 目前只发现银缕和铜缕, 不见金缕. 带钩基本消失, 只是I型c式偶尔可以见到. 剑饰除I型b式剑首和Ⅲ型玉璏不多见外, 常见的是Ⅱ型玉剑格. Ⅱ型b式玉璏和Ⅱ型b式剑珌.综上所述, 汉代玉器种类的组合经历了一个由多变到稳定, 器物的型式由繁到简的过程. 西汉前期的玉器较为繁杂, 器型甚多, 且型式变化较大, 如璜. 环. 带钩. 剑饰等, 但从中期开始出现简化的趋势, —些具有特色的玉器(如I型b式玉人. Ⅱ型玉猪和Ⅱ型玉衣等)开始出现. 西汉后期的玉器组合与中期基本相同, 变化不大, 反映出玉器组合趋于稳定, 但这一期有个显著特点, 就是一方面一些玉器的型式同上期相比趋于简化, 如I型c式璜. Ⅲ型b 式环等;另一方面在原来的器型上又派生出—些新式样, 如Ⅱ型c式璜. Ⅱ型玉人等. 东汉时期玉器的型式进一步简化, 主要器类的组合基本稳定. 这一时期墓葬出土的玉器在种类和数量上虽多寡不一, 但基本组合及型式没有大的变化. 这一时期玉器的另一个特点是大型玉器增多, 如座屏. 案. Ⅱ型玉枕等.这也反映了治玉水平的提高.汉代玉器的纹饰主要以涡纹. 蒲纹. 卷云纹和各种动物纹(包括各种龙纹. 凤鸟和兽首等)为主. 这些纹饰在两汉各个时期基本没有变化, 如果仅就这些纹饰式样来判断具体时代是很困难的. 当然, 也有一些纹饰具有时代特征. 西汉前期尚能见到较多的勾连纹, 到西汉中期以后这种纹饰逐渐减少以至绝迹. 东汉时期的一些玉器上(如Ⅱ型c式璧和刚卯)刻出吉祥语及辟邪词句. 在玉座屏上还出现东王公. 西王母这样的神话人物形象, 不过, 这类题材的纹饰少见. 从整个汉代玉器的发展过程来看, 纹饰变化不大.汉代玉器的种类, 按其造型和纹饰可大致分为玉璧, 玉圭. 玉璜. 玉环. 玉玦, 玉觿. 玉韘. 心形玉佩. 牌形玉饰. 玉人. 玉龙. 玉衣. 玉窍塞. 玉枕. 玉案. 玉座屏. 玉铺首. 玉带钩. 玉印. 玉刚卯. 玉剑饰. 动物形玉雕. 玉串饰和玉制容器等. 其中许多种玉器还包括繁多的式样. 以下分类叙述.1. 璧类:平圆形, 中央有孔. 按璧面纹饰分作三型.I型:璧面阴刻纹饰. 分五式.a式:素面无纹.b式:阴刻或浅浮雕涡纹.c式:阴刻蒲纹.d式:在蒲纹上加刻涡纹,e式:阴刻纹饰. 纹饰分内外圈, 内圈为蒲纹或涡纹, 外圈为勾连纹. 兽首或凤鸟, 还有的涡纹带内侧加刻一圈兽首纹.Ⅱ型:璧外缘或内孔有透雕纹饰. 分三式.a式:璧体较小. 透雕附饰位于璧的两侧, 纹饰为对称的凤鸟或柿蒂图案;璧内孔往往透雕出龙的形象, 作曲身舞爪状.b式:透雕附饰位于璧外缘上方, 为双螭相背, 顶端有卷云纹.c式:透雕附饰位于璧外缘上方, 为双螭相对, 作曲身舞爪相斗姿态. 有的双螭首间置一环;有的雕出“宜子孙”等吉祥语.Ⅲ型:璧面透雕出凤鸟纹或卷云纹.2. 圭类:长方体, 上锐下方. 分两型.I型:体型较小, 下端无孔.Ⅱ型:体型较大, 下端有孔.3. 璜类:半圆形或弧形扁平体, 脊部多有穿孔. 分三型.I型:璜体两端平齐. 分两式,a式:素面无纹.b式:璜面阴刻涡纹或勾连纹. 满城一号汉墓出土一对璜形玉, 无孔, 纹饰与I型e式壁相同, 系用该璧玉段改制而成.Ⅱ型:璜体两端雕成龙首形. 分三式.a式:龙首略呈方形, 璜面阴刻涡纹;有的璜体上部和下部外缘上透雕卷云纹或螭纹.b式:龙首较圆, 作回顾状, 口微张, 璜体中段下部附有卷云纹.c式:龙首细长, 作回顾状, 张口露齿, 璜体中段上部和下部外缘上透雕卷云纹和凤鸟纹. 雕凿精细, 阴刻线条流畅.Ⅲ型:璜体为透雕的卷云纹或龙纹.4. 环类;体窄而内孔大. 分四型.I型:环体截而呈扁平长方形, 环面为素面或饰涡纹.Ⅱ型:环体作绞丝状, 截面略呈圆形.Ⅲ型:环体为透雕纹饰. 分两式.a式:透雕出对称的龙凤及卷云纹饰. 图案较复杂, 雕琢精细.b式:环体为龙体, 透雕出一龙首, 张口咬尾, 阴刻其细部.Ⅳ型:环体细窄, 内孔及外缘透雕纹饰. 分两式:a式:呈套环状, 双环间及内孔为透雕的龙凤, 造型极为生动.b式:环体内孔透雕一螭虎, 外缘上方为透雕卷云纹.5. 玦:形体小, 有一窄缺口. 另外, 两广和云南地区汉墓中还出土有一种方形玦.6. 觿类;一端尖锐, 另一端雕刻兽纹. 分两型.I型:分三式.a式:觿体作卷曲龙体, 龙首作回顾状.b式:觿体细长, 呈锐爪状, 觿首雕刻龙首或风首, 亦有作回顾状.c式:觿首透雕螭纹和卷云纹.Ⅱ型:觿首作龙首, 觿身饰勾连纹, 觿脊上有透雕的螭虎和龙凤附饰.7. 韘:椭圆形, 上部有圆孔, 一侧有钩钮. 分两型.I型:韘体素面.Ⅱ型:韘体饰勾连纹及卷云纹, 与钩钮相对一侧雕有龙首和凤首.8.心形玉佩:扁平心形, 中央有圆孔. 分四型.I型:心形体作椭圆形, 中孔较大. 分三式.a式:心形体两侧雕有翼形耳.b式:心形体为素面或阴刻卷云纹, 两侧透雕凤鸟. 螭虎或卷云纹.c式:心形体上方透雕变形鸟纹.Ⅱ型:心形体细长, 中孔较小. 分两式.a式:心形体呈窄长圭形, 两侧透雕卷云纹b式:心形体略呈弧状, 两侧透雕有宽大的龙凤及卷云纹. Ⅲ型:心形体嵌刻于圆环中.Ⅳ型:心形体呈弧状, 浮雕的双螭环绕其周围, 中孔呈扇形.9. 牌形玉饰:图案主体为一长方形框. 广州南越王墓出土一件牌形玉饰, 框内布一变形鸟纹, 框内四周有透雕的悬垂璎珞. 卷云纹和凤鸟. 勾连纹璧等. 长沙曹·墓出土的牌形玉饰方框内透雕兽纹.10. 玉人:作舞蹈或跽坐状. 分三型.I型:作扁平透雕舞人状. 分两式.a式:双人对舞, 各举一袖于头顶之上相连, 雕刻简炼.b式;单人舞, 舞人甩长袖于头顶之上, 另一袖置于腰间. 阴刻线条流畅, 舞姿生动.Ⅱ型:作方牌形, 舞人形象均用阴线刻出.Ⅲ型:圆雕作品, 共见两件. 广州南越王墓出土一件圆雕舞人, 作扭腰并膝跪姿, 双臂舞长袖. 满城一号汉墓出土一件凭几而坐的圆雕玉人.11. 玉龙:由龙首和卷曲的龙体组成, 龙体上有穿孔. 分三型.I型:连体双龙首, 龙首相对, 张口露齿, 有爪, 龙首间有透雕云纹, 龙体饰勾连纹.Ⅱ型:龙体较细, 卷曲, 无爪, 龙首较小.Ⅲ型:龙体较宽, 爪呈羽状, 龙首作回顾状.12. 玉衣类:按其造型分两型.I型:由面罩或脸盖. 头罩. 左右手套和左右鞋构成, 以金缕穿缀.Ⅱ型:由脸盖. 头罩. 上衣前后片. 左右袖筒. 左右手套. 左右裤筒和左右鞋组成.构成玉衣的玉片上均有穿孔, 玉片形状有方形. 长条形. 梯形. 三角形. 璧形. 弧形. 舌形. 圭形等. 有的玉片上刻镂柿蒂纹或几何云纹. 徐州北洞山汉墓出土有—种比较特殊的凸字形玉衣片. 另外, 徐州子房山西汉墓出土一件玉面罩, 由眼罩. 鼻罩及面饰组成, 缝缀于织物上.13. 玉窍塞类:包括眼盖. 耳塞. 鼻塞. 口塞. 肛门塞. 生殖器罩盒和生殖器盖.满城汉墓出土了两套完整的玉窍塞. 眼盖作椭圆形或杏仁形, 多有穿孔. 耳塞. 鼻塞和肛门塞作圆柱或八棱柱体. 口塞呈月牙形, 侧面有塞状突起. 生殖器罩盒作圆筒形;生殖器盖作圭形.14. 玉枕:按其结构分作两型.I型:枕体长方形, 由长方形素面玉板组成. 分两式.a式:横截面呈方形, 枕面平坦.b式:横截面呈六边形, 枕面为弧形.Ⅱ型:枕体为长方形玉块, 遍饰变体云纹, 枕面下凹.15. 玉案:略呈方形, 底下有四足.16. 玉座屏:由两侧长方形支架和上下两块玉屏拼合而成. 上层屏板透雕东王公及鸟兽等, 下层屏板透雕西王母及龟蛇等, 均以阴线刻其细部.17. 玉铺首:均作兽形. 分两型.I型:兽首衔一只套连的玉璧, 兽首右侧为一螭.Ⅱ型:兽首长鼻露齿, 两侧环绕青龙. 白虎. 朱雀. 玄武.18. 玉带钩:分两型.a式:钩体浮雕兽纹. 广州南越王墓出土一件全兽形玉带钩, 钩体较宽, 全钩由七节玉段组成, 以铁条串接.c式:钩体为龙虎合体, 阴刻简化勾连纹, 龙首回顾, 衔一只勾连纹璧.a式:无翅, 钩体或为素面, 或饰卷云纹.b式:有翅, 钩体短粗.19. 玉印:按印座和钮的结构分两型.a式:钮作浮雕兽形, 多作螭虎形.b式:钮作覆斗形, 有横孔.20. 玉刚卯:长方四方体, 由上至下竖穿一孔, 四面刻辟邪文句.21. 玉剑饰:包括玉剑首. 玉剑格. 玉璏和玉珌.剑首:平面呈圆形, 正面雕纹饰, 背面有孔. 按纹饰分三型.a式:正面略呈喇叭口形, 外围纹饰为勾连纹, 内圈为柿蒂纹.Ⅱ型:扁圆柱体, 浮雕两条缠绕的螭.Ⅲ型:异型剑首. 斜梯形扁平体, 截面为椭圆形, 两面浮雕出五只螭虎及云纹.I型:格体两面为素面.Ⅱ型;格体两面阴刻简化的兽首及云纹. 广州南越王墓出土的一件玉剑格, 在阴刻兽首两侧各透雕一只凤鸟.a式:格体两面浮雕螭虎.b式:格体一面为浮雕的螭虎, 另一面为阴刻云纹.I型:素面无纹.a式:阴刻勾连纹或涡纹.Ⅲ型:璏面浮雕螭虎纹.I型:素面无纹.a式:中部刻涡纹, 四周饰变体云纹.b式:刻饰简化的兽首或云纹.a式:珌体两面均浮雕数只螭虎. 广州南越王墓出土的一件玉珌上, 还浮雕出熊等兽类. 徐州北洞山汉墓出土的—件玉珌, 下部为透雕, 上部为浮雕, 纹饰为螭虎和凤鸟.b式:一面浮雕螭虎纹, 另一面为阴刻兽首和云纹.22. 动物形玉雕:分平雕和圆雕两种.平雕动物包括玉蝉. 玉猪. 玉犀牛. 玉猴. 玉鱼. 玉龟等.I型:体内自口至尾竖穿一孔, 阴刻羽翼.a式:蝉体较宽, 头. 翼雕刻不清晰.c式:蝉体呈长方形, 眼突出, 头. 翼雕刻逼真.I型:仅具猪形, 未刻细部, 猪体中有一孔, 附有饰件.a式:呈卧式, 雕出猪体轮廓, 阴刻头. 耳及四肢.Ⅲ型:猪呈立式. 头. 尾有孔.玉犀牛:呈卧式, 有双角, 张口. 犀身饰涡纹.玉猴:上部刻作猴头, 昂首上视, 身方形, 胸部突出, 两足直立, 身部有穿孔.玉鱼:体扁平, 圆边, 两面阴刻眼. 嘴. 鳍和鳞片.玉龟:仅见残片, 刻龟背纹.圆雕动物有马. 熊. 鹰和辟邪等.a式:立姿, 润泽光滑.b式:作奔腾状, 昂首挺胸, 身饰羽翼, 上骑一仙人. 全器雕琢精美, 生动逼真.熊. 鹰雕刻精炼, 小巧圆润. 辟邪均作张口露齿状, 身体饰有羽翼. 分二式.a式:作爬行状.另外, 汉墓中还出土有微雕的狮. 鸽等.小巧的玉器.玉珠均贯穿一孔, 多为素面圆形, 也有作鼓形, 饰涡纹. 玉贝正面凸, 背面凹, 中有—道贝齿痕, 两端各有—孔. 瓶形玉颈部有穿孔. 花蕊形玉作细长花蕊形, 有短柄, 柄中有穿. 联珠形玉作平底联珠形, 上珠横穿一孔, 平底纵穿一孔.24. 玉制容器:有杯. 盒等.Ⅱ型:高足杯. 杯身筒形, 饰勾连纹, 近口部饰一周卷云纹, 也有的杯身为素面.盒由盒身和盖组成. 盒身深圆圜底, 附小圈足. 盒身饰勾连纹, 近口部有一周变体云纹, 口沿处有子母口与盖扣合, 盒盖漫圆, 顶端有桥形钮, 贯穿绞丝形圆环, 盖面饰勾连雷纹, 近口沿处有变体云纹一周,汉代玉器, 器形除玉璧. 玉环. 鸡心佩. 剑佩. 带钩外, 各种用于殉葬的明器和各式容器. 玩赏品大量出现.中国玉器鉴赏—汉代玉器(上)七. 汉代玉器(一)汉代社会政治文化特征及其对玉器的影响公元前206年10月, 秦玉子婴在西安灞上亲率臣下向汉玉刘邦献玉玺. 呈兵符, 伏地称臣. 至此,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玉朝——寞, 就如昙花一现般地宣告了它的灭亡. 公元前202年, 经过了历时五年的楚汉战争, 刘邦于该下一战最终击败了西楚霸玉项羽, 即皇帝位, 称汉高祖.这是一段丰富而生动的历史. 西汉玉朝的建立在我们民族的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如果说在此900年前西周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固然是实现了中华地域的政治统一, 但毕竟当时尚为国家形成的初期, 对处干分散状态的渚夏各国还不能实行完全的统治, 有时候还只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 然而, 到了秦汉多民族国家建立以后, 情况便大下相同了.首先, 秦朝的统一是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标志. 自秦削平六国;分天下三十六郡, 实行车同轨. 书同文, 统一货币. 度量衡, 也大有承继历代政治成果和融合各家所长之壮举. 更有筑长城. 建阿房. 修编山. 开运河, 但皆属震惊中外之举, 毫无疑问已成为汉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 惜乎统治时间太短, 更兼焚书坑儒, 推行极端的专制主义;区区的15年建国史未能做出更大的贡献.西汉玉朝建立以后, 依仗着政治统一大业的宏伟基础, 加速推进着日益富足的社会经济, 不断开创着新的文化繁荣. 在纵向方面, 它继承了自夏. 商. 周三代直至春秋战国以来一切政治. 经济和文化艺术的成果;在横的方面, 它充分发挥出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天然优势, 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 以其博大的胸怀, 兼容并蓄, 多元吸收, 并且整理和总结先秦典籍, 综合各家之长, 完成学术统一, 更有通西则. 和匈奴开刨中西文化交流的先河, 成就了我们眼族一个千古未有的文化大融会的局面, 奠定了我出华民族文化的基础. 自此以后, 中国文化的体制和巩貌基本上固定了下来.中国的玉器自它诞生以后, 就不再是单纯的文见现象而首先表现为一种政治现象. 由于中国古代剧政治和鬼神思想有扯不断的联系, 因此玉器又始被打上神秘的烙印. 那么, 在汉代的社会政治制度之下, 玉器的状况如何呢?要弄清这个问题, 首先必须回答汉代社会政治文化的主要特征.根据历史家的渚多论述汉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结构主要表现为三大特征. 一是汉承秦制. 从陈胜领导的大泽乡起义到秦玉朝彻底灭亡, 这是一场以农民战争推翻封建玉朝的伟大斗争. 在秦汉两个统一的玉朝之间进行的楚汉战争, 实质上是秦末民战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 从秦到汉, 虽然这当中经历的是农民战争的暴风骤雨, 虽然最终推翻秦玉朝的主力军;仍然是千千万万的农民, 但是, 作为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人物刘邦, 当他在广大农民的支持之下取得军事上的完全胜利之后, 旋即就位称帝, 不失时机地掀拾秦法. 作律九章. 恢复封建. 制定札仪, 最终完成了向封建统治者的转化. 这一场波澜壮阔的伟大斗争最终成为由一个封建政权向另一个封建政权的过渡. 已成为封建地主政权的刘邦集团为着自己本身的政治利益, 在政治. 经济. 法律和宗教礼仪方面, 完全继承了秦玉朝的一切制度, 这就是所谓的“汉承秦制”.二是汉继楚绪. 和政治. 经济渚方面形成鲜明对照的是, 刘汉玉朝在文化艺术领域并未完全继承周秦文化, 却是大量地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代楚文化的传统. 早在商玉朝灭亡之后, 楚继承了商文明在南方的成果, 再经过数百年的发展, 楚文化已远非周秦文化所及. 源于楚地的词赋. 音律. 帛画;甚至汉初独领风骚的黄老之学, 皆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楚歌楚舞楚声楚韵更是传遍了大江南北. 大河上下. 遥想当年项羽被困, 闻‘四面皆楚歌”, 军心顿失, 这已成为利用文化夺取军事胜利的范例. 刘汉开国君臣及汉军汉将大多出身楚地, 当他们登上了政治舞台, 便把他们故乡的文化习俗带到了中原大地. 齐鲁之滨.刘邦在锦还乡之曰, 一曲‘大风起兮云飞扬’, 不是传遍了中华大地2200多年之久?这便是历史家们所论述的“汉继楚绪”.三是独尊儒术. 汉武帝刘彻即位以后进一步强化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儒家学术恰好符合汉玉朝之需要. 元光元年(前134年)武帝断然下令排斥百家之言千立学之外罢黜不治儒学的朝廷命官, 大幅度提拔和重用儒生, 直至担任朝廷丞相之位. 这就是“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自此以后儒学取代了道家的统治地位, 儒家思想成为统治人民的正统思想. 汉代政治文化的这三大特征, 对汉代玉器的发展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 汉承案制在玉器上的表现, 是仍然保留着一份“周礼”的用玉思想和礼仪制度. 秦文化本身就是在原来周文化的母体中成长起来的, 在秦文化中占据主要地位之一的乃中原礼乐. 尽管当时“周礼的用玉制度历经春秋战国争鸣的大潮已呈“礼崩”之势, 但作为在政治. 经济上继承秦代制度的汉玉朝, 仍然继承着一部分以玉犯神的传统礼制和以玉示礼的宫廷习俗. 不过, 这种继承已不是全部照搬, 而是顺应汉代的政治背景并有了进一步的改进, 最突出的莫过于六器的改变. 到西汉时‘周礼”六器还仅存三器, 玉璧的用途仍然较多, 圭的数量已有所减少, 摸则呈全面衰落之势, 实际上已和吭一同转变为装饰品. 至于谭. 琮已经很少见到. 这一切说明, 西汉表现于礼仪方面的特征是:周制虽然崩溃, 礼制精神尤在. 六器的制度已经瓦解, 以玉祭天的思想仍然盛行. 宫廷玉器仪仗固成历史, 政治场所仍然用玉, 但向着实用的方向转儿.1979年10月在山东胶东半岛成山头地表以下出土了一组西汉以前的玉礼器. 出土现场为中间平置一枚玉璧, 两边各置一枚玉宝, 玉璧之前放置一枚玉珊这显然是一组重大的医埋祭献之五. 1982年7月在附近又发现类似的一组. 中间为乳丁玉璧, 两侧是素身玉圭亦属战国末年至汉初遗物. 这两组玉器显然具有同样的意义. 成山面临大海, 是最早迎接曰出的地方. 史载秦皇汉武曾亲至成山礼祭曰月星辰. 上述两组玉器和《周礼》圭璧合制之说基本相合必是当时君臣礼祭吴天之物《周礼·大宗伯》云:国有大放, 则旅上帝和四望. 西汉时重要大事之一便是汉武帝多次封神, 礼祭华. 嵩登临太. 岳, 巡幸东烟, 决少不了置圭璧. 埋玉级, 连宫廷侍从和随行儒生都必须戴皮开. 执玉缔. 这一切都源于以玉把神的传统礼制, 且载于儒家经典之中. 可以想象当时所用玉器数量是一定不会少的这些都是汉承秦制的表现. 还有一篇太史公亲笔记下的历史事件, 很能说明当时宫廷玉礼器仍然在大行其道. 新丰大营. 鸿门宴上, 范增数次暗示项羽从速斩杀刘邦,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项玉默然不应, 失却了这千载难逢之机, 留下了终身叹恨. 刘邦逃出项玉大营之前, 为迷惑项羽, 还留下‘白璧一双”和“玉斗一双”, 遣张良代为拜献项羽与范增. ‘项玉则受墨置之坐上. 亚父受玉斗, 置之地, 拔剑撞而破之. ’君子必佩玉, 以玉璧作玉者大礼, 以玉换喻示决断, 这些都是汉代玉器在政治礼仪当中实用的事例.汉继楚绪对玉器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汉代种怪题材玉器的大量创作和流行, 辟邪压胜玉器的出现以及丧葬玉器的登峰造极.楚人笃信神仙. 偏好巫术. 其实鬼神思想起源于远古时代, 在北方大地也很盛行, 只是时至周末已有所衰微, 经春秋战国之后, 渐为先秦理性思想所替代. 然而, 历史却又偏偏将大量神秘的远古传统礼俗神话留置于楚山楚水. 包藏于楚乡楚俗之中. 例如《天问》. 《离骚》之中, 就蕴藏着大量古代的神话, 可以反映当年楚人的迷信程度. 汉朝统一以后, 原楚文化中的鬼神迷信曾充斥干汉代的文艺创作之中. 汉代的文艺创作又借助于政治统一和经济繁荣的强大动力, 推动着好巫信鬼习俗的广泛蔓延. 郭沫若有一首《西江月·题长沙楚墓帛画》做了直观的形象描述:仿佛三闾再世, 企翘孤鹤相从. 陆离长剑握拳中, 切云之冠高耸.。

古玉发展历程

古玉发展历程

古玉发展历程古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之一,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以下是古玉发展的主要历程。

新石器时代是古玉的起源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制作各种玉制品,并将其用作礼仪器物、装饰品和祭祀品等。

新石器时代的玉制品大多以简单的图案为主,比如弓矢、鱼鳖等,还有一些饰品如玉璧和玉珠等。

这些玉器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情况,同时也展示了当时人们对美的崇尚和对天地神灵的崇拜。

商周时期是古玉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玉器成为了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成为贵族的必备品。

例如,《尚书》中就记载了贵族嫁娶时所使用的玉玦等玉器。

此外,商周时期的玉器还多样化,例如有盘、器、玦、钮等不同形态的玉器。

这些玉器的制作水平明显提高,图案也更为复杂和精细,出现了形象的动物和人物图案。

商周时期玉器的发展不仅反映了社会经济的繁荣,也展示了玉器制作技术的成熟和玉器在宗教和礼仪中的重要地位。

战国时期是古玉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时期,玉器的制作达到了高峰。

战国时期的玉器在形状、图案和工艺上都有了更大的突破并得以迅速发展。

玉器的形状除了常见的圆形、方形,还出现了门形、虎形、豹形等。

玉器的图案也更为多样化,除了动物和人物形象,还有神话故事、自然景物和抽象图案等。

在工艺方面,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新的技法如孔雀石镶嵌和镶嵌丝质等,使得玉器的艺术价值更上一层楼。

秦汉以后,古玉的发展逐渐走向下坡。

虽然古玉依然有一定的制作和使用,但在时空的考古发现中,其数量大幅减少。

这是因为在秦汉以后的历史时期,玉器的主要用途逐渐从礼仪和宗教转向了装饰和收藏。

古玉成为了更高级别的社会阶层的财富和地位的象征,只在有限的范围内流通和使用。

到了现代,古玉的市场价值和收藏价值大幅提高,成为了一个热门的收藏品。

许多人对古玉的制作工艺和历史背景产生了浓厚兴趣,并热衷于收集各种古玉。

目前,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古玩店和拍卖行都能见到各类古玉的踪影,古玉的收藏市场也日渐繁荣。

简述玉文化的演变历史

简述玉文化的演变历史

简述玉文化的演变历史玉文化是指与玉相关的艺术、信仰和传统习俗等的综合体。

它拥有悠久的历史,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在中国古代,玉被视为神圣的象征和吉祥的象征。

早在数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人们就开始使用玉器进行祭祀活动。

到了商周时期,玉的地位进一步提升,成为贵族和统治者的象征物品。

玉在这个时期的用途逐渐多样化,除了作为装饰品和祭祀用品外,还用于制作礼器、印章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玉文化逐渐从贵族阶层传播到普通人群中。

到了秦汉时期,玉的使用逐渐普及,不再局限于权贵阶层。

这个时期的人们开始将玉器当作礼物、交往的纪念品和婚嫁用品。

同时,玉雕艺术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许多精美的玉雕作品。

进入唐宋时期,玉文化进一步繁荣。

人们开始对玉的纹饰和工艺进行研究,提出了许多创新的制作方法。

与此同时,玉器也成为文人墨客的赏玩之物,被视为雅致品味的象征。

到了明清时期,玉文化达到了巅峰。

在明朝,玉器制作技艺更加精湛,玉刀、玉雷和玉纹笔等玉雕艺术品相继问世。

而在清朝,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时期,玉文化进一步繁荣。

清代玉制品的制作工艺更加精细,纹饰更加精美,尤以“白玉酒器”和“翡翠观音像”为代表。

近代以来,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多元化,玉文化在中国逐渐淡化。

然而,玉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被人们作为收藏品和精美的礼品。

总的来说,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玉文化经历了从神圣和贵族象征到大众文化的转变。

它承载着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和文化价值观,是中国文化独特的文化符号之一。

浅谈汉代玉雕的发展及时代背景

浅谈汉代玉雕的发展及时代背景

浅谈汉代玉雕的发展及时代背景汉代玉雕是中国古代玉器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其发展与汉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繁荣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玉雕艺术在汉代得到了大力的发展,玉雕技法日臻成熟,形式和题材也逐渐丰富多样。

汉代玉雕的起始时间可追溯到西汉早期,此时的玉雕艺术主要受到周、秦、汉前期传统的影响,它们的造型偏向于符号化、细腻而又简洁。

但到了西汉中晚期,玉雕艺术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注重细节、重视立体感的艺术形式。

与此同时,汉代政治和经济的繁荣为玉雕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背景。

在政治方面,汉武帝推行的“皇帝制度”的建立为中国古代的统治体系奠定了基础,同时皇权威化也促进了艺术品的生产与消费。

在经济方面,汉代是中国历史上商业活动最为发达的时期之一,随之而来的是经济的繁荣,使得人们有更多的财富和时间去追求消费文化。

随着玉雕技法的不断成熟,汉代玉雕的题材也逐渐得到了丰富和多样化。

汉代的玉雕制品涉及了各种艺术品的类型和样式,包括人物、动物、器物、图案和符号等方面。

在人物方面,汉代玉雕创作主要注重于皇帝、官员和士兵等重要人物的形象,通过对人物面部、服饰、手段等细节的塑造,表现了皇权威和社会阶层的统治秩序。

动物是玉雕艺术的重要题材之一,它们主要被塑造成立体的形象,以表现寓意深刻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器物方面的创作主要是玉质佩件、玉琮等器物,它们主要是用作身份标识和饰品,体现了汉代社会的物质文化水平。

在图案和符号方面,汉代玉雕的艺术家致力于用简洁和生动的方式表现出神秘和神圣的寓意,这些图案和符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总之,汉代玉雕是中国古代玉器文化的一个重要时期,它代表了当时艺术水平的最高峰。

随着中国历史的不断发展,玉雕艺术经历了不同的发展时期,不同时期的玉雕风格也各有不同。

然而,汉代玉雕作为中国玉器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角色,至今仍被广大人民所热爱和追求,成为了中国玉器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浅谈汉代玉雕的发展及时代背景

浅谈汉代玉雕的发展及时代背景

浅谈汉代玉雕的发展及时代背景汉代玉雕是中国玉雕艺术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玉雕艺术发展的关键阶段。

在汉代,玉雕工艺水平不断提高,玉雕作品在审美和工艺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成为了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品。

汉代玉雕的发展与当时的社会、文化及科技背景密切相关,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来谈汉代玉雕的发展及其时代背景。

一、汉代社会背景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朝代的名称,东汉存在202年。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发展迅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较大发展,经济繁荣,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

在这一时期,不仅国家统一,而且政治稳定,社会成为一种大一统的生产力大市场,这也为玉雕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汉代社会阶层分化,推动了玉雕工艺的发展。

由于社会贫富悬殊,汉代的社会阶级分化比较明显,社会上的阶级分化导致了各种阶层的文化追求,贵族阶层比较注重玉雕工艺的发展和推广,因而这一时期玉雕更为高超。

在汉代,儒家思想成为了主导的文化思潮,玉器也伴随着这一思潮。

儒家认为玉是贵重之物,象征着王者的品质,因而在汉代玉雕方面也有了更为深刻的思想内涵。

在汉代,玉雕工艺不仅仅是一种工匠技艺,更是一种艺术表达。

玉雕的题材也更加广泛,不仅有吉祥图案,还有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各种题材的作品。

佛教也开始传入中国,汉代玉雕在宗教造像上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佛教教义认为玉是不朽之物,因而在佛教造像方面也开始大量使用玉雕作品。

这一时期,玉雕作品在雕刻技艺和创作题材上都有了很大的突破。

在汉代,冶炼技术和雕刻工艺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这也为玉雕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在汉代,冶炼技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玉石的开采和加工工艺都得到了很大的进步。

汉代玉雕工匠们掌握了更加高超的雕刻技艺,玉雕作品在形象的表现和细节的刻画上都有了飞跃性的发展。

他们掌握了水果和硬玉雕的技术,使得玉雕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样。

汉代玉雕在社会、文化和科技的环境下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成为了中国玉雕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浅谈汉代玉雕的发展及时代背景

浅谈汉代玉雕的发展及时代背景

浅谈汉代玉雕的发展及时代背景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在政治、文化、经济等许多方面都有重大的发展。

在艺术领域中,汉代的玉雕可谓是独具特色的,不仅表现了当时的审美观念和文化氛围,同时也展现了玉雕艺术在中国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

一、汉代玉雕的发展概况汉代玉雕的特点在于采用了各种传统的图案、纹饰和工艺,并加以改进和创新。

汉代玉雕材料以和田玉和岫岩玉为主,制作工艺主要是雕刻和琢磨。

在图案上,汉代玉雕以抽象饰纹为主,其造型轮廓简洁、流畅、富于变化。

此外,也出现了一些具体的图像,如人物、动物、花卉等。

这些图案或具体形象往往富有象征意味,反映出当时人们的信仰和价值观念。

例如,汉代玉雕中常见的“龙凤纹”就是一种神兽纹饰,具有吉祥、神性和权威的象征意义。

在工艺上,汉代玉雕技艺日臻成熟。

艺人们在工具的利用和制作工艺上,进行了较大的改进和创新,创造出了许多新的雕刻和琢磨方法,使作品更加细腻、精致、富于表现力。

同时,汉代玉雕还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许多作品用于祭祀、礼仪、装饰等。

首先,汉代玉雕的繁荣与和田玉的流通密切相关。

和田玉是中国古代玉石中的一种珍贵品种,它具有细腻而坚韧的质地、温润而不寒的手感,深受人们喜爱。

汉代时,汉王朝开辟了“丝绸之路”,使得和田玉可以得到更广泛的流通和贸易,这为汉代玉雕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基础。

其次,汉代玉雕的繁荣与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密切相关。

汉代的文化是多元的,包括儒家、道家、墨家等多个流派。

这些文化流派影响了人们对于美的理解和欣赏方式,使得玉雕艺术得到了更为广泛的认可和推崇。

同时,汉代社会逐渐向安宁、繁荣的方向发展,人们更加关注生活的美好和舒适,玉雕作品得到了更多的应用和欣赏。

总之,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较为重要的时期,其文化传承和发展为玉雕艺术的繁荣提供了重要的背景和条件,在艺术史上具有着重要的地位。

我们应该加强对于汉代玉雕艺术的学习和研究,进一步挖掘其内涵和价值,让汉代玉雕艺术在现代社会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浅谈汉代玉雕的发展及时代背景

浅谈汉代玉雕的发展及时代背景

浅谈汉代玉雕的发展及时代背景【摘要】汉代玉雕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本文将对汉代玉雕的发展历程进行探讨,从汉代玉雕的发展特点、主要题材、工艺技术、影响后世、以及在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地位等方面进行分析。

通过对汉代玉雕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同时也可以看到汉代玉雕对后世玉雕艺术的深远影响。

展望未来,汉代玉雕仍将对中国玉雕艺术产生重要影响,传承并发扬汉代玉雕的精髓,将有助于推动中国玉雕艺术的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

【关键词】关键词:汉代玉雕、发展、时代背景、中国艺术史、特点、主题、工艺技术、影响、社会文化、地位、总结、展望、中国玉雕艺术。

1. 引言1.1 介绍汉代玉雕的概念汉代玉雕是指中国古代汉代时期(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所制作的玉雕艺术品。

玉雕是中国传统工艺之一,汉代玉雕在中国艺术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汉代玉雕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成为当时的一种独特艺术形式,展现了当时人们对玉器的独特理解和崇尚。

汉代玉雕的概念不仅仅是指简单的雕刻工艺,更是体现了当时社会对美、对品位和对艺术的追求。

通过对玉材的精心加工和雕刻,艺术家们创作出了许多富有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的作品,展示了汉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汉代玉雕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当时社会文化的特征和历史意义。

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对后世的艺术发展和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通过研究和欣赏汉代玉雕,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代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智慧,还可以深入了解当时社会的风貌和精神风貌。

1.2 阐述汉代玉雕在中国艺术史上的重要性汉代玉雕在中国艺术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影响深远而持久。

作为古代艺术中的一种精粹表现形式,汉代玉雕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是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政治制度以及人们的审美情趣。

汉代玉雕在中国艺术史上的重要性体现在其对后世玉雕艺术的深远影响。

浅谈汉代玉雕的发展及时代背景

浅谈汉代玉雕的发展及时代背景

浅谈汉代玉雕的发展及时代背景汉代玉雕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的瑰宝之一,在中国古代艺术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它不仅体现了汉代文化的繁荣与兴盛,还展示出了汉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特点。

本文将浅谈汉代玉雕的发展及其时代背景。

汉代玉雕技艺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雕刻技术的进步。

汉代玉雕作品结构严谨,线条流畅,雕刻技法比较精湛。

艺人们擅长以形象艺术手法塑造玉石,利用凿刻、拨光等技巧使作品呈现出各种精致的纹样和图案。

材质的多样性。

汉代玉雕作品除了使用天然玉石外,还采用了其他矿石和贵金属等材料进行制作,使作品的形式和色彩更加多样化。

创作题材的丰富性。

汉代玉雕作品的创作题材包括人物、动物、器物、花草等多种形式,不仅表达了人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还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科技繁荣的时期之一,各行各业都得到了迅猛发展。

这种社会背景为汉代玉雕的兴起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玉雕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汉代政权的支持和保护也为玉雕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汉代皇帝对艺术的重视和推崇使得玉雕艺术得到了广泛的赞扬和鼓励。

皇室和贵族们也纷纷争相收集和赞赏玉雕作品,为玉雕师傅们提供了更多的创作机会和经济保障。

汉代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为玉雕艺术的繁荣提供了优越的市场环境。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贸易的发展使得更多人有能力购买和收藏玉雕作品。

玉雕作品的市场需求也逐渐扩大,刺激了玉雕艺人们的创作激情和创新能力。

汉代玉雕的发展与时代背景密不可分。

时代的繁荣与进步为玉雕艺术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广阔的市场,促进了玉雕技艺的发展和创新。

玉雕艺术的兴起也进一步丰富了当时社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追求。

汉代玉雕所体现的独特艺术风格和深厚文化底蕴,不仅是中国古代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遗产。

浅谈汉代玉雕的发展及时代背景

浅谈汉代玉雕的发展及时代背景

浅谈汉代玉雕的发展及时代背景汉代玉雕是中国古代玉石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玉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代玉雕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技术,成为了中国古代玉石艺术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

汉代玉雕的发展与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和玉石在宗教、礼仪、饰品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密切相关,同时也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

下面将从汉代的历史背景、玉石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玉雕艺术的发展三个方面来浅谈汉代玉雕的发展及时代背景。

一、汉代的历史背景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丰富多彩的历史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得到了空前的繁荣与发展。

汉代有两次,即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

西汉时期的玉雕工艺达到了一个高峰,而东汉时期更是呈现了玉雕艺术的综合发展。

汉高祖刘邦建立了汉朝,开创了西汉时期。

在这一时期,国家秉承“文武并重”的治国方针,文化艺术得到了高度发展。

而汉武帝时期更是呈现了国力的强盛与文化的繁荣。

这一时期,对于玉石的使用和加工有了明确的规定,使得玉石的工艺作品日益增多,质地精良。

而到了东汉时期,以王朝的兴衰为背景,玉雕艺术得到了更加全面的发展,成为了更加完备的艺术门类之一。

二、玉石的地位和作用在中国古代,玉石一直被视为圣洁不可亵渎之物,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玉石在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不仅是一种装饰品,更是具有神圣象征意义的器物,被广泛地应用于礼仪、宗教、医疗等方面。

古人有“金玉良言”的说法,即表示玉石与君子的品格相当。

在汉代,玉石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得到了加强,成为了社会上层人士对自身身份、地位的象征。

在玉雕艺术发展的历史过程中,玉雕作品不仅仅是一种工艺品或者装饰品,更代表了一种文化的积淀和历史的记载。

玉雕作品不仅仅是美学艺术品,更是文化史的见证者。

三、玉雕艺术的发展汉代玉雕艺术的发展是中国古代玉雕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西汉时期,玉雕艺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玉器的使用功能和艺术价值上。

在这一时期,玉雕的主题多以神话传说、宗教图案和祭祀器物为主,例如玉龙、玉凤、玉瑞兽等。

浅谈汉代玉雕的发展及时代背景

浅谈汉代玉雕的发展及时代背景

浅谈汉代玉雕的发展及时代背景汉代玉雕是中国古代玉雕艺术的一个重要时期,对后世的玉雕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时代背景和发展两个方面浅谈汉代玉雕。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从西汉刘邦建立大汉以来,历时四百多年,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

西汉时期经历了刘邦、刘盈、刘恒和刘弗陵四位皇帝的统治,东汉时期则经历了刘秀、刘志、刘从等十位皇帝的统治。

汉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的一个新阶段的开始,这个时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和演变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汉代的玉雕艺术中,最重要的发展是玉器的种类和造型开始多样化。

在汉代早期,玉雕作品主要是以玺、璧和勾玉为主。

玺是皇帝的徽章,璧是皇后和贵族的玉器,而勾玉则是一种护身符。

随着时代的发展,玉雕的种类逐渐丰富,包括佩饰、首饰、器物等。

汉代玉雕作品的造型也变得更加精细和细腻,不再局限于简单的方形或圆形,而是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动物、植物和人物形象。

汉代玉雕的发展与社会和文化背景密不可分。

汉朝是一个积极推崇儒家思想的时期,儒家的核心理念是仁爱和礼义,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和追求完善的人格。

这一思想对汉代玉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代的玉器多以吉祥的动物和花卉为主题,寓意着吉祥和美好的愿望。

汉代的玉雕作品也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反映了儒家强调的人的品德和道德价值观。

汉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各地方文化的交流也为玉雕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为繁荣的一个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贸业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这为玉雕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条件和市场需求。

汉代各地方的文化交流也带来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技术特点,丰富了汉代玉雕的内容和形式。

时尚收藏--汉代玉的前世今生

时尚收藏--汉代玉的前世今生

时尚收藏--汉代玉的前世今生战国和汉代玉器各以蛇、兽為原型,採用了不同的技巧,但都完美以错视的效果,达到动态错觉。

这与现代摄影中以极短时距重复曝光所拍到的连续动作,即‘频闪运动’,有异曲同工之处。

观者视觉在观看此类作品时能自动将不同方向的头部和四肢相配合,从而產生富有动感及速度感的错觉。

汉代玉器:汉代(公元前206~公元220)的玉器继承了战国时代玉器的传统,并有所变化和发展。

两汉时期,社会安定繁荣,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汉代玉材如同其表现的玉文化一样,在以和田玉为主的脉络下呈现出一种多种玉材并举的状况。

新疆的优质玉料大量运往内陆,和田玉正式成为中国用玉的主流。

而汉代以前和田玉,尤其是和田羊脂白玉的使用是不多见的。

汉代出现了玉衣、玉握、玉枕、玉剑,此类玉剑有剑首、剑格、剑心、剑、佩玉中出现玉舞人、玉鹰、玉熊、玉仙人、骑马、玉避邪、玉玺印、玉鸠首杖、“九窍”玉器(眼盖、鼻塞、耳塞、口含、肛门塞、生殖器塞)、仕女形在汉代佩玉俱多。

玉雕动物在汉代也常见。

汉代玉器写实,一反平面雕刻,代之以立体圆雕,雕琢手法突出的是“汉八刀”和双沟碾法(又称“游丝毛雕”)。

“汉八刀”反映的汉代玉雕的简洁明快。

汉代玉器是我国古代玉器发展的重要阶段.汉代玉器深受汉朝的政治文化的影响,汉代是我国封建历史上承上启下的朝代,受秦楚文化影响很深.陪葬玉器是汉代玉器主要特点的重要体现,是我们研究汉代玉器的主要切入点.汉代玉器面凹弧,视点组合形生动,艺术缕空技艺合,口晗手握玉衣穿。

这四句口诀也是根据汉代玉器的特点进行的总结归纳,这也不是我的总结,是吴棠海老师总结并纳入《中国古代玉器》之中的经验分享,并不能成为四海唯一的“真理”。

圆雕一般被称为立体雕,指的是可以多角度欣赏的三维立体雕塑。

汉代以前的玉雕工艺大多是片雕,圆雕玉器比较少。

圆雕对玉料体量要求比较高,属于比较复杂的艺术形式。

在内容取材上,动物、人物、植物题材都有,但圆雕以动物形最具代表性。

浅谈战汉玉器的辉煌

浅谈战汉玉器的辉煌

浅谈战汉玉器的辉煌中国玉器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应该从春秋算起。

有人问商代和西周时期好不好?我承认也好,但是整体来看,无论是从工艺角度,还是从选材的角度,春秋之前的玉器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这个局限性就是当时的材料没有那么大的范围可供选择,所以大多是就地选材。

而从这一点来看,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的春秋、战国甚至两汉时期的玉器不像春秋之前的玉器,它们的大部分材料都是新疆和田玉。

因此,之所以说战汉时期玉器辉煌的第一个原因就在于材质:在春秋战国和两汉时期,玉器的材质主要以新疆和田玉为主。

但是新疆和田玉的范围很大,不光在山上有,今天来说,作为新疆和田玉一般材质来说的话,讨论比较多的就是两种材质:第一种是山料,这里所说的山料就是只在山上取的料,因此叫山料;另一种料就是山流水和籽料,而实际上山流水跟籽料是两个概念。

山流水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山上的料受到地壳运动影响,在玉石崩裂了以后,经过雪水的冲刷,冲到一定位置上之后,水没有力量冲刷了,就停在了那里,这种料我们叫它山流水料。

山流水料跟山料的一个最大区别是什么?山料是有棱角的,而且山料中的棱角非常锋利,而山流水的棱角就不那么锋利了。

不锋利的原因就是山流水料经过了雪水的冲刷和石与石间的碰撞。

所以它的棱角已经被石头跟石头之间的碰撞还有水流的冲刷而摩擦到了一定圆润程度。

还有一种料,叫籽料。

籽料的形成过程是什么样的呢?经过有力的雪水的冲刷以后,石料被冲到河道里头。

今天新疆有一条河叫玉龙喀什河,在清朝,专门有一个官员负责这条河的。

这里有工匠,有采玉人来开采和加工。

其中采到的那种像鹅卵石一样的料,我们就管它叫籽料。

由此可知这种料跟山流水料还有一定的区别,就是它的棱角完全没有了。

这三种料作为玉石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开始流行。

而那个时期的开采,其实完全是靠着自然石的崩裂和地壳的运动留存下来的,所以那个时期想要得到一些玉石是非常不容易的。

因此,在春秋战国时期玉的材质性并没有那么好。

不惜工本精工细作既然如此,为什么说战汉时期是中国玉器发展史中第一个高峰期?另一个重点就在于它的工艺和设计。

汉代古玉纹饰的演变及其影响

汉代古玉纹饰的演变及其影响

汉代古玉纹饰的演变及其影响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空前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

汉承秦制,实施休养生息,促进提高生产的各项措施、政策,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统一强盛的封建制国家。

社会生活进入繁荣时期,汉代的玉器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在品种造型、纹饰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变化,从这几方面的特征来看,主要由于汉代思想的变迁,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得到进一步的表现,从大量的文献资料和考古发掘出土的玉器表明,如果说殷周时期的青铜文化,而汉代则以玉器为代表。

这是因为,汉代的玉器除了继续保持了过去的一些传统用途之外,逐渐由礼器而转为代表其时代的实用物和装饰物,品种更加丰富,其纹饰亦更显优美生动,而且有了刻铭的出现。

当时的统治阶级在社会礼仪以及日常生活中都比过去更加广泛地使用玉器,并逐渐形成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风格。

汉代玉器并不是对前期玉器简单的继承,而是在战争频繁、社会生活剧烈变化的情况下,在玉器的品种造型及其纹饰组合上有较大的发展,动物、人物等各种佩玉纹饰有了很大的改变,这是在新的意义上的一次大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古代玉器自新石器时代以来,代表着权利与地位,随葬于墓葬中以伴随死者的灵魂,亦是文明的现象。

到了汉代由于厚葬的流行,葬玉则更加普遍,在儒家思想中,玉象征着地位、身份与品德。

道教中更以为玉有保持尸身不坏的说法,所以,在汉墓的考古发掘中,汉代的葬玉出土不仅数量多,品类也更加丰富,大致有玉衣、玉兽、玉人、含玉、握玉、佩玉、带勾、刚卯、玉剑饰等。

兽有玉熊、玉鹰、玉马、玉辟邪等等。

从含玉看,殷墓中曾出土多种含玉,有玉鱼、玉蝉、玉珠、玉玦、玉片等。

但到了汉代,玉蝉成为含玉主流,这种现象与汉代流行幻化,以肉体死亡精神不灭的思想与“蝉蜕”的过程相似,蝉代表了幻化与高洁。

因此,置玉蝉在死者口中,以求其精神不死。

同时也佩带玉蝉以求长生,或以高洁自期。

所以,玉蝉不全为含玉,还有佩玉之用,汉代制作的玉蝉品种非常多,以玉蝉为含玉的风气也最为普遍。

简述玉文化的演变历史

简述玉文化的演变历史

简述玉文化的演变历史玉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

从远古时代的原始社会开始,到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玉文化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描述玉文化的演变历史。

玉是一种天然矿物质,由于其独特的颜色和质地,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就开始将其用于制作工艺品和装饰品。

在中国古代,玉被赋予了神秘和神圣的象征意义。

在原始社会,人们将玉视为神物,用来祭祀神灵。

他们相信玉具有超凡的力量,可以保佑人们平安和幸福。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玉的认识逐渐加深。

在商朝时期,玉成为贵族地位的象征,只有王室和贵族阶层才能拥有玉器。

商代玉器以玉璧、玉琮和玉斧为代表,这些器物精美绝伦,工艺精湛,体现了当时人们对玉器的高度崇拜。

随着周朝的兴起,玉文化进一步发展。

周代玉器以玉璋、玉琮和玉佩为主,这些器物的制作工艺更加精细,形制更加多样化。

周朝人们对玉器的重视程度也有所增加,他们相信佩戴玉器可以保佑自己的吉祥和幸福。

秦汉时期,玉文化达到了巅峰。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玉成为了皇权的象征。

秦代玉器以玉璧和玉佩为主,制作精美,形制庄重。

汉代玉器的制作工艺更为精湛,形制更加丰富多样。

汉代人们对玉器的需求量大大增加,玉石的开采和加工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随着历史的进程,玉文化逐渐走向了繁荣。

魏晋南北朝时期,玉器的制作工艺进一步提高,形制更加多样化。

玉雕技术的出现,使玉器的制作更加精细。

唐宋时期,玉文化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唐代玉器以玉盘、玉璧和玉佩为主,制作精美,形制华丽。

宋代玉器以玉瓶、玉盘和玉佩为主,制作精细,形制庄重。

明清时期,玉文化进一步发展。

明代玉器以玉瓶、玉盘和玉佩为主,制作工艺更加精细,形制更加丰富多样。

清代玉器的制作工艺更为精湛,形制更加华丽。

这一时期,玉器的制作工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成为了工艺美术的瑰宝。

近现代,随着社会的变革和科技的进步,玉文化面临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玉器的制作工艺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形制更加多样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汉代古玉繁荣发展史汉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国力强盛、疆域辽阔、经济繁荣的时代。

在学术与文艺方面上承先秦,不同地区的文化兼收并蓄,并开时代之新风,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汉代文明。

所以说,汉代也是一个继往开来的时代。

从西汉到东汉,先秦诸子的学说思想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重视。

虽然出现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阶段,但事实上在汉代人的观念意识中决非仅儒一家而已,而是多种观念错综交织。

儒家的人伦道德与道家之荒忽之谈并行不悖,经学纬学并治,阴阳之学盛行,并由阴阳家而发展为谶纬迷信。

因此,我们在汉代的艺术中看到的是现实世界与冥界、仙界交杂并陈,生人、死者共置一处,或许这正是所谓“通天地人为儒”(《法言·杨子》)思想的体现吧。

艺术作为一种精神的产物,反映的是特定时代的观念意识.孰兴孰衰以及风貌特征均由那个时代文化的大环境所造就,玉器艺术当然也不例外。

在汉代,一方面是儒家思想中“君子贵玉”的传统得到了继承和发扬;另一方面,长生不死,羽化升仙的美好祈求造成了厚葬之风盛行,这恰好又与儒家教义中的孝子悌弟思想相吻合。

凡此种种,都为汉代玉器发展成为我国玉器史上又一高峰期奠定了重要基础。

与此同时.汉代手工业技术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为玉器制作工艺的进步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所以在汉代玉器的制作中,镂空技艺的应用更加普遍,透雕、圆雕及高浮雕的玉器作品明显比前代增多。

东汉时的琢刻技术更是精益求精,正如明代高濂《燕闲清赏笺》中所说:“汉人琢磨,妙在双钩,碾法宛转流动,细入秋毫,更无疏密不匀交接断续,俨若游丝白描,毫无滞迹。

'随着近现代考古发掘工作的开展,目前已出土了相当数量的汉代玉器,这就为汉代文化的研究以及汉代玉器艺术的鉴赏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如果按玉器的社会功能和实际用途的不同进行划分的话,汉代的玉器可分为六个大类,即礼仪用玉、丧葬用玉、日常用玉、装饰用玉、玉艺术品和辟邪用玉。

自先秦以来,礼仪用玉一直是玉器最重要的用途之一,据《周礼》记载,先秦时代的玉礼器主要有璧、琮、圭、璋、琥、璜等六种,但是到了西汉时期,玉礼器的种类发生了变化,在原来的六种玉礼器中,除了圭和璧两种仍然用于礼仪活动外,其余四种均不再用作为礼器了,有的甚至不再制作了。

当时玉璧的用途也分两种,一种是天子用于祭祀的玉璧,这类玉璧的装饰比较简单,以线刻纹为主,较多见的有蒲纹、谷纹和涡纹,也有的饰以龙凤纹等(图5-1);另一类玉璧的功用已发生转变,主要用于佩挂,是成组玉佩中的一件,这类玉璧的制作很讲究装饰的华美且多用透雕手法,在玉璧的好(玉璧中间的孔洞谓“好”)中饰以透雕装饰以及将雕饰附加到璧缘外的现象比战国时更为普遍且丰富,从而使玉璧的形态变得异彩纷呈。

这已经属于装饰用玉的范畴了。

图5-1 玉璧西汉前期装饰用玉器历来是玉器艺术中品类最为丰富,造型和纹饰最为多样的一类,汉代的装饰用玉也是如此。

尤其是用作佩饰的玉器,汉代在继承先秦风习的基础上发展出了自己的特色。

西汉前期的佩玉多讲究组合,从考古出土的情况看,有的佩玉组合数量较多,这当属先秦风尚的延续。

白西汉中期以后,成组的玉佩逐渐减少,组合的形式也趋简化。

至东汉时,佩玉的品种也所剩无几了。

汉代佩玉的品种主要有各种透雕装饰的玉璧、玉璜、玉珠、玉人、玉环、玉管、玉觿等。

特别是在艺术风格上,汉代玉佩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图5-2~5)。

如1983年广州市象岗南越王墓出土的一件“龙凤透雕玉璧”(图5-6),中间好内饰一透雕龙纹,以充满张力的“S”形结构创造出一昂首挺胸、稳健有力的龙的形象。

不难看出,龙的四肢及尾部的经营位置与构成处理并非仅以所表现对象为法度,同时也是以适合圆形的外框为条件的,故而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件布局合理、虚实得当、结体有力的艺术品。

这样的作品在汉代艺术的许多门类中都能看到,如汉代的瓦当装饰、漆器装饰等。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它为后世的装饰艺术树立了典范,把它看做是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的经典风格也是不为过的,因为能够堪当经典之名的作品必须是无懈可击的,汉代艺术家确确实实地做到了。

这件玉璧内饰以谷丁勾连云纹,排列规则有序,与充满动感的中央龙纹形成对比,主次分明:璧的两侧各饰一透雕凤纹,对称布局,回首屈体作攀附之状。

龙凤内部均以阴线刻勒,简洁明了,并无任何多余的赘饰,整件作品凸现出汉代粗犷豪迈的时代风貌。

像这样的玉璧已非传统意义上的礼仪用器了,而是作为组玉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出土时的排列关系看,与其相组合的玉佩饰件还有一件玉璧、玉璜、玉人和珠饰等32件不同材质的饰物,组成一长度约600厘米的组佩饰。

(图5-7、8)图5-2 玉舞人佩(二件)汉左:高4厘米宽2.2厘米厚0.2厘米图5-3 玉“长乐”谷纹璧东汉横宽12.5厘米高18.6厘米孔径2.6厘米厚0.5厘米图5-4 玉镂雕螭形佩汉长8厘米宽6.8厘米厚1.5厘米图5-5 三凤玉佩西汉图5-6 龙凤透雕玉璧西汉前期图5-7 墓主组玉佩西汉前期长60厘米图5-8 组玉佩B组、A组汉该组玉佩中的一件“玉犀形璜”(图5-9)也是前代所未有的,其形夸张有力,背部向内弯曲,首尾处理成大致对称的视觉效果,前后肢作蹲曲蓄势之状,这种团肢前冲的姿态又能恰到好处地表现出犀牛威猛有力的特征,其艺术处理的手法及其达到的效果与前面介绍的透雕龙凤纹璧可谓异曲同工。

可以看出,设计者在对形体作装饰性夸张处理时完全是在把握动物之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才会产生弧线饱满紧扣形体而不漂浮的有力效果。

从形式构成的角度看,这些作品之所以能够给人以充满力度的视觉感受,关键在于饱满的外轮廓弧线与各种大小不同、长短不一的弧线的谐调配合。

这种令后人赞叹不已的艺术表现力,对于当时的艺术家来说似乎已是驾轻就熟的本领了。

图5-9 玉犀形璜西汉前期汉代佩玉中工艺最精者当数玉环。

玉环是当时组玉佩中的重要部分,雕镂琢磨技术高超,艺术设计处理别具匠心是其他朝代难以比匹的。

在广东省广州市象岗南越王墓中就出土多件工艺精湛、艺术风格独特的玉环,图5-10是该墓出土的“玉龙螭纹环”,玉工采用透雕的手法雕刻了两龙和两螭相互穿插缠绕为一环,彼此穿插交集,显得非常自如,浑然一体。

同墓出土的另一件“龙纹玉环”(图5-11)将龙与卷云纹饰穿插组合为一环形,龙体作连续不断的绞索形式,值得注意的是,这里已经出现了如意云头的卷云形式。

整件玉器的直径虽然只有7.4厘米,却显现着宏大的气势和得心应手的形式处理技巧。

图5-10 玉龙螭纹环西汉前期图5-11 龙纹玉环西汉前期该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的“双龙联体佩”也是一件形式新颖、工艺精湛的佳作。

该玉呈黄白色,外形呈椭圆形,双龙首部环人圈内作对视状;中问有一树状形饰,上有线刻兽面纹饰;龙身上满饰均匀排列的涡卷纹并用阴线相勾连,整件器物在规整中蕴含着一种非凡的气度,这是汉代艺术所共有的时代特征。

(图5-12、13)图5-12 玉龙连体佩西汉前期图5-13 龙凤纹重环佩汉直径10.6厘米厚0.5厘米汉代玉佩饰中另一独具艺术特色的作品是舞蹈人物。

玉舞人题材的玉佩虽然早在战国时代就已出现,但是数量极少,而汉代舞蹈人物题材的玉佩却十分流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汉代的乐舞艺术十分发达,不仅官方设有专门的音乐管理机构,作为一种艺术活动的歌舞也相当流行.甚至皇帝的宠妃爱姬也常常是能歌善舞,这在文献上多有记载。

如《西京杂记》上谓汉高祖的宠姬戚夫人“善为翘袖折腰之舞,歌出塞人塞望归曲”;《汉书》上也记有武帝宠爱的李夫人“妙丽善舞”,成帝的赵皇后“学歌舞,号日飞燕”等。

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之下,以歌舞作为艺术创作的主题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从出土的玉舞人实物看,造型特征与文献上的描述是相一致的,可见这些玉舞人作品是从现实中提炼而来的。

汉代“玉舞人”大多为组佩玉中的一件,其形式多以平面透雕为主.并用阴线刻出五官和衣纹等,也有浮雕形式甚至做成圆雕的。

1986年出土于河南省永城县汉墓的一件“玉舞人”(图5-14)佩饰,该玉呈乳白色,双面透雕,并以阴线刻出五官表情和服饰结构。

姿态婀娜优美的舞女身着开衿长袖衣裙,一袖高扬于头顶,另一袖下垂,手置于腰间,长裙曳地。

作者通过对舞者颈和腰肢作微微扭动的处理,便将一体态轻盈而飘逸的女子生动地刻画了出来,这不正是文献上所描写的“翘袖折腰”、“轻如飞燕”之态的真实写照吗?图5-14 玉舞人西汉1983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的一对“玉舞人”(图5-15),其动态的设计与上面所介绍的玉舞人是一致的,一臂举起过头顶,长袖下垂;另一手下垂作叉腰之态,然而,我们看到这种叉腰的动作是意象性的,因为玉工将整个手臂设计为一反向翻卷状的装饰、,使舞者柔美的身姿增添了几分优雅之感。

图5-15 玉舞人汉综观汉代玉舞人的形象设计,舞者虽有站和蹲之别,但一袖扬起过头顶,一手置于腰间却是其普遍的特征。

如广州南越王墓中出土的“玉舞人”(图5-16),身体作“S”形的扭动,扬起之袖和另一置于腹前之袖作随风飘动状,加强了舞者的运动感。

同墓出土的另一件“玉舞人”则是圆雕形式的,双膝跪地,长袖飘舞,也是一手高举过头的姿态,表演者的神情非常专注。

这种圆雕形式的玉舞人在汉代还是相当少见的。

(图5-17) 图5-16 玉舞人西汉前期图5-17 玉舞人西汉前期重视丧葬的社会风气是汉代人观念意识的又一体现。

玉器在丧葬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在丧葬中的玉器除了一部分为死者生前所用之物外.还有一部分是专门用于丧葬的。

这与当时的长生思想有很大的关联。

道家认为玉是“天地之精”,是“阳精之纯”,故而当时有吞食玉屑能致长寿之说。

《周礼·典瑞》中也有“大丧共饭玉含玉”的说法。

汉代的葬玉主要有玉衣、玉九窍塞、玉琀、玉握和玉面饰等。

玉衣是汉代皇帝和贵族的殓服,由金银丝等材料编缀玉片成人形并着于死者身上,即所谓“金缕玉衣”。

九窍塞是用来堵塞尸体九窍的玉器.以此防止尸体的腐朽,晋时葛洪《抱朴子》载:“金玉九窍,则死人为不朽”。

玉琀是放在死者口中的玉,基本上都做成蝉形,其制通常二寸左右,全身作五角形,造型一般比较简洁写实。

如1974年出土于江苏盱眙的这件“玉蝉”(图5-18)由羊脂白玉琢成,玉质温润光亮。

造型简朴却相当逼真。

蝉作为一种装饰母题早在三代的青铜器上就已习见,汉代以此为琀当与其特有的生长规律有关,汉人以蝉的退脱复能成虫的生长特性.比喻“转生”和“再生”之义,因而蝉也就成了一种吉祥物了。

玉握为死者手中所握的玉器,许多被雕刻成细长条状的猪形,玉面饰则为缀玉而成的遮面物,有的玉片也被制成一定的象形形状,但一般较少纹饰或无纹饰。

图5-18 玉蝉西汉后期江苏盱眙作为日常用器的玉制品的数量相对较少,这恐怕与玉材的特性有关。

汉代的日用玉器主要有杯、盒、枕、印、带钩和玉砚滴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