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衡量房地产市场泡沫程度详解

合集下载

房地产泡沫是什么意思

房地产泡沫是什么意思

房地产泡沫是什么意思房地产泡沫是指投资者对房地产业过度乐观的一种表现,而且也是造成整体性经济发展的负担。

房地产开发和销售过程中出现了价格上涨或通货膨胀。

它有三层含义:第一,在某些城市中,由于虚假广告宣传、住宅设计标准降低等原因导致买卖双方签订了并没有实际需要的购房合同;第二,开发商推迟了他们的项目建设进度以获得更多利润;第三,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增长而采取的行动使许多家庭拥有两套甚至更多的住房。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着严重挑战:人民币升值,外贸受阻,内需疲软.如果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正处于“新常态”下的调整期,那么此次中国经济所遭遇到的困难则可谓“新常态”下的阵痛期.但无论怎样,中国经济都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势头,只会越来越好!从世界范围看,美元加息周期已基本结束,欧洲主权债务问题仍未解决,日本经济复苏乏力,俄罗斯改革艰难,巴西政局变化莫测,南非深陷贫穷泥潭……世界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充满各种不确定性.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必须坚定信心,沉着应对,积极创新宏观调控思路与方式,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那么,什么才算真正意义上的房地产泡沫呢?简单点讲就是房子太贵了,老百姓根本买不起!这句话听起来很耳熟吧?事实上,这是一直被诟病的楼市调控措施——限制贷款,提高首付比例,收紧银根,遏止炒房客抬高房价牟取暴利的做法。

其实,早在去年9月份,央行副行长潘功胜曾公开称,近几年来,随着土地供给量的逐步减少,房屋空置率居高不下,部分热点城市房价呈现过快上涨趋势,房地产领域存在风险隐患。

为抑制房价过快上涨,防止泡沫过快积累,央行今年初连续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5月15日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达到17.5%。

这让众多专家学者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即将破裂。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仅隔半年,央行便放弃了这一举措,转向释放流动性支撑楼市。

6月19日,央行发布消息称,自7月20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

房地产泡沫的经济学解释

房地产泡沫的经济学解释

房地产泡沫的经济学解释标题:探析房地产泡沫的经济学解释引言:房地产泡沫是指该领域中资产价格超出其基本价值的情况。

全球范围内的房地产泡沫已经多次爆发,给经济体带来了巨大的不稳定性和风险。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经济学的角度对房地产泡沫进行深度分析,旨在帮助读者了解其形成原因、特征以及影响因素,并探讨对策以减轻泡沫对经济的负面影响。

一、房地产泡沫的形成原因1.短期泡沫因素1.1 低利率政策:央行通过降低利率以刺激经济,进而降低了购房成本,刺激了房价上涨。

1.2 银行放松信贷政策:银行对房地产行业提供的宽松贷款条件促进了购房需求的增加。

1.3 投机需求:投资者通过购买房产以期望获得短期的高额回报。

2.长期泡沫因素2.1 土地稀缺: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使得土地资源稀缺,导致房价上涨。

2.2 政府调控政策不当: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监管不力,导致市场繁荣过度,进一步推高了房价。

二、房地产泡沫的特征1. 非理性上涨:房价远高于其基本价值,投资者和消费者普遍出于群体心理而看涨房价。

2. 动量效应:投资者通常将过去的价格行为作为未来预测的依据,形成了市场上的动量效应,进一步推高价格。

3. 借贷杠杆:人们借贷购买房产,形成了借贷杠杆效应,当价值下跌时,债务就会超过资产价值,引发风险。

4. 负面外部性:房地产泡沫破裂后,波及整个经济体,引发金融风险和产业链的崩溃。

三、房地产泡沫的影响因素1. 经济周期:经济繁荣时期,资金充裕,购房需求增加,房价上涨的机会也更多。

2. 政府政策:政府调控和监管房地产市场的能力以及措施决定了泡沫的程度。

3. 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对房地产行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的灵活性会影响泡沫的形成和发展。

四、房地产泡沫的应对措施1. 宏观审慎政策:央行可以通过提高利率、提高首付比例等手段抑制信贷扩张,以控制购房需求,从而降低房价泡沫的产生。

2. 刚性监管:政府加强对开发商资金来源的审查,避免恶意炒房行为的存在。

3. 建立健全的政府调控机制:增加土地供应、加强土地管理以及推动城市规划的优化,以缓解土地稀缺和房价上涨的压力。

中国房地产市场泡沫存在性分析

中国房地产市场泡沫存在性分析

中国房地产市场泡沫存在性分析摘要:近年来我国房价上涨迅猛,其速度已经远超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等经济基本面指标的增长速度。

在这种背景下,探索我国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泡沫已经成为理论界的热点问题。

本文分别量化研究了近年来经济基本面和泡沫对大中城市房价波动的贡献,结果表明发现我国大中城市中房地产价格不能被经济基本面所解释,高房价偏离了经济基本面所决定的市场均衡值,我国房地产市场中已经存在泡沫。

关键词:房地产价格;泡沫;经济基本面一、引言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住房体制改革以来,尤其是1998年停止住房的实物分配并逐步实现住房货币化以后,房地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

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率达到15%以上,房地产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

便随着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高房价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从1998年至今,我国房地产价格已经连续12年增长,尤其是2005年之后,除了2008年房地产市场出现短暂低迷外,大中城市房价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速度。

快速上涨的房价开始从一线中心城市向二三线城市扩散,中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严重泡沫的风险不断加大。

如果经济中积累了严重的房地产泡沫,一旦泡沫破灭,正常的经济运行就会受到沉重的打击。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以及日本上世纪90年代房地产和股市泡沫破灭之后长达14年的经济衰退,都警示我们对房地产等资产泡沫应始终保持应有的警惕。

二、房地产泡沫泡沫最早被用于描述带有投机性的价格变动的事件,如荷兰的郁金香泡沫、英国的南海泡沫、法国的密西西比泡沫。

从那时起,”泡沫”被用于描述价格持续疯狂的增长,紧接着是突然下跌的经济现象。

斯蒂格利茨(1990)给出泡沫的如下定义:如果价格上涨的原因仅仅是因为人们相信明天的价格会更高,而市场的基本量无法解释如此高的价格时,泡沫就产生了。

根据上述定义如果市场中存在泡沫,那么价格的上升是由人们对更高价格的预期所推动而不是由市场基本面所推动。

论需求因素模型法确定房地产泡沫度

论需求因素模型法确定房地产泡沫度

值( 使用 价值 ) 的持续 性 偏 离 , 一 指 资 产 价 格脱 离 第
市 场基 础持续 急 剧上 涨 的 过 程 或状 态 ( 沫 化 ) 第 泡 ,
二 指资 产价格 高 于市场 决定 的合 理价 格部 分 。这里
资 产 的基 本价 值或 使用 价值 或市 场决 定 的合理 价格 部 分都是 一个 概 念 , 们 称 之 为 标 准价 格 。导致 经 我 济 泡沫 的决定 性 原 因是 虚 拟 需 求 或投 机需 求 , 由于 虚 拟需求 过 度膨胀 导致 价格 水平 相 对于其 标准 价格 非 平稳 上涨 ,买 ” “ 是为 了“ ” 从 中赚 取差 价 。 卖 , 房地 产泡 沫 是指 由房地 产投 机所 引起 的房地 产 价 格脱 离市场 基 础 的持 续 性 上 回归 分 析 , 确定 房 地 产 泡 沫 来
度, 因而称 之 为需求 因素模 型法 。
收 稿 日期 :0 60 —7 2 0 —52

18 1 ・
维普资讯
场产 生不 符合 实 际情 况 的房 地 产 价格 上 涨 预期 , 造
际购 买 力就越 强 。实 际对 房 地产 价格 有 影响 的是居 民人 均 可支 配收 入 这 一 部分 , 由于 它 与 人 均 收 入 是 同向和 同步 的 , 不 易准 确 区分 , 且 因而 可用 人 均 收入
维普资讯
第3 3卷
第 5期
河 南师 范 大 学学 报 ( 学 社 会科 学 版 ) 哲
Vo. 3 N . 13 o 5
J U NA I O R LOFI型 垒 】

垦 墨:
论需求 因素模型法确定房地产泡沫度
张 洪 力
在这 种情 况下 , 说有 泡沫 或者 没有 泡沫 , 都缺 乏足够 的依 据 。因此 , 如何 准 确 判 断 房地 产市 场 是 否存 在

对我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的判定及预控机制研究

对我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的判定及预控机制研究

【 图分 类 号 I 0 中 F1
1 引言 .
【 献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码】 文 B
【 章 编 号 ] 0 9 6 6 2 0 ) 一0 0 —0 文 1 0 —9 4 ( 0 9 l 0 9 3
推算 出房 地产 理 论价 格 [ 房 地产 的基 础价 值 ] 然 后 同市 场 实 即 ,
沫 的一种 方 法。 根据 推算 房 地 产理 论 价 格 的 思 路 不 同 , 们 可 我
ig ou o nty a r s n e le t t a ke n rc u r tp e e tr a s a em r twhehe pp a e h r t t e e o omia d c to a t ra e r d t e fo h,h c n c le u a in lword a hego e n e td — l nd t v r m n e p rm e nd t e p op ry de eop rh s lun he h ntns e a e Thi r il s c rid manl h e ldig oss a ayss a t nta h r e t v l e a a c d t e i e e d b t . sa tceha a re i y on t e r a a n i n l i a c r n o t e le t t a k tc r ea in i e oou ou r Sr a s a emar t o an d ou ou t y ra s aem a k tt e c o dig t her a s a em r e a r lto nd x t rc nty’ e l t t e ke , bti e rc n r e le t t r e h p rilcte o a pe hefot r l .I e o hef o h n o t p op s d ho c r n a s s ou o nty’ e le t t a k t a ta iis t p art r h t u y n viw ft r t i g r o , r o e w ure tc u e rc u r S r a sa e m r e h at e eo m e tc r lto ug e to e lhy d v lp n orea in s g s in. Ke wo d Re le t t r h y r s: a sa efot H o i ae ua d usng s f g r Lo r nth usng w— e o i Ec n o omy p a tc lr om r cia o

六项指标可以测定房地产泡沫

六项指标可以测定房地产泡沫

附件一:专家:六项指标可以测定房地产泡沫中国经济名家讲坛副理事长李开发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房地产泡沫是泡沫经济中最常见的价格泡沫,是房地产价格远远超出实际价值的一种现象。

在房地产市场中,不少购买者把房地产作为投资渠道,房屋空置率显著增高。

”房地产泡沫的典型特征就是:“房子不是用来住的,而是用来炒的”。

那么,如何测度房地产泡沫呢?李开发通过对国际市场房地产泡沫测定方式的研究,对照我国国情,提出了六项测定指标。

一是国内各产业利润率之比。

一个产业如果平均利润率高于其它产业30%以上且三年以上,可以认定有泡沫存在,如果超过其它产业3倍以上则有严重泡沫。

在国际市场上,房地产业平均利润率为8%左右。

而我国房地产领域近10年的全部投资利润达到50%以上,如果以风险投资利润率来说,则高达300%以上,由此可见泡沫是十分严重的。

二是年度家庭全部收入与房价之比。

西方发达国家的居民家庭年收入与房价之比通常在1∶2.5-5之间。

联合国相关机构合理的指导性指标为1∶3,世界银行的指标为1∶5。

按照建设部小康住房的要求,家庭平均住房面积应为81平方米。

目前北京五环内平均房价达到万元,81平米的住房需要支出81万元,房价与家庭年收入比为15.18倍。

以20%的首付和20年贷款为例,贷款总额为64.8万元,月供4891.01元,超过全部月收入的110%。

三是城市居民个人月收入与每平米房价之比。

李开发认为,居民家庭月供不超过家庭月收入的40%时,是可承受房价。

依北京房价为计算对象,除首付条件不论,当家庭月供为家庭收入的40%即为1778元时,此时房价为3637元/平方米。

此时为合理的居民个人月收入与房价比,数值为0.4527。

他认为,两者之比低于该数值并在15%以内为轻度泡沫,高于30%并在45%以内为中度泡沫,高于45%以下则为严重泡沫。

而据以上数据计算,北京居民每月工资可购买住房仅为0.1646平方米,泡沫程度较为严重。

四是看一国全部贷款中房地产类贷款的比重。

解读房地产四大指标数据

解读房地产四大指标数据

解读房地产四大指标数据房地产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四大指标包括商品房销售面积、商品房销售额、土地购置面积以及房地产开发投资,这四个指标都是衡量房地产市场活跃程度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数据。

首先,商品房销售面积指的是一定时期内房地产商销售的住宅、商业和办公用房的总面积。

商品房销售面积的数据可以反映出购房需求的变化以及房地产市场的活跃程度。

当商品房销售面积增加时,说明购房需求旺盛,房地产市场繁荣。

而当商品房销售面积减少时,可能是购房需求下降或者市场供应不足的结果,需要引起重视。

第二个指标是商品房销售额,指的是一定时期内房地产商通过销售商品房获得的销售收入。

商品房销售额是一个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能够反映出房地产市场的规模和贡献。

较大的销售额意味着房地产市场蓬勃发展,对经济增长起到积极作用。

然而,过度依赖房地产业发展也可能造成经济波动和不稳定。

第三个指标是土地购置面积,指的是房地产企业通过拍卖、挂牌、协议等方式购买土地的总面积。

土地购置面积是房地产市场供需关系的重要指标,可以反映出土地市场的活跃程度和开发投资的趋势。

土地购置面积的增长可能意味着房地产企业对未来市场的看好,并有意扩大开发规模。

然而,过度扩大土地购置面积也有可能引发房地产泡沫和市场崩溃的风险。

最后一个指标是房地产开发投资,指的是一定时期内房地产企业用于购买土地、建设房屋和房地产相关设施的投资金额。

房地产开发投资是房地产行业最直接的经济活动之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

较大的开发投资对于推动经济增长具有积极作用,但是也需要注意房地产投资过快过热的问题,避免出现房地产泡沫。

综上所述,房地产四大指标数据包括商品房销售面积、商品房销售额、土地购置面积以及房地产开发投资。

这些数据反映了房地产市场的活跃程度,对于衡量经济发展的状况至关重要。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房地产的发展需要综合考虑,不能仅仅依赖于房地产业,要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

房地产泡沫的风险和预警指标

房地产泡沫的风险和预警指标
02
泡沫通常表现为房地产市场过热 ,房价高涨,交易量激增,但实 际需求并不足以支撑高价。
特征
过度投机
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市场,导 致投机性购房增多,而非自住 需求。
市场过热
房地产市场交易活跃,新房和 二手房市场均呈现过热状态, 空置率下降。
房价持续高涨
房地产价格长期超过正常水平 ,且持续上涨,远高于居民收 入和经济增长速度。
市场波动
房地产市场波动可能导致 投资者和消费者无法准确 预测市场走势,从而做出 错误的决策。
金融风险
贷款违约
房地产泡沫破裂可能导致大量购 房者无法按时偿还贷款,引发银 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坏账风险。
金融系统脆弱性
房地产市场过度依赖银行和其他金 融机构的贷款,一旦市场出现问题 ,可能引发整个金融系统的连锁反 应。
资产价格泡沫
房地产泡沫可能导致资产价格虚高 ,一旦泡沫破裂,将引发资产价格 暴跌,对金融市场造成冲击。
社会风险
社会不公
房地产泡沫可能导致社会 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加 剧社会不公和不稳定因素 。
资源浪费
过度投资和投机可能导致 大量资源被浪费在房地产 市场,而忽视了其他更有 价值的社会和经济领域。
社会矛盾
建立预警机制
通过建立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预警房地产市场的异常波 动,为政策制定者和投资者提供决策依据,有效防范和控 制泡沫的产生和破裂。
05 应对房地产泡沫的策略和建议
CHAPTER
政策建议
实施严格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
01
通过限购、限贷等措施限制投资投机需求,遏制房价过快上涨

加强土地供应管理
02
投资回报率
投资回报率是衡量房地产投资价 值的重要指标,当投资回报率持 续走低时,可能表明市场存在泡 沫。

我国房地产市场泡沫衡量指标及防范对策分析

我国房地产市场泡沫衡量指标及防范对策分析
N O. 20 8, 09
现代 商 贸 工 业 Mo enB s e rd d s y d r ui s T aeI ut ns n r
2 0 年 第 8期 09
我 国房 地 产 市 场 泡 沫
衡 量 指 标 及 防 范 对 策 分 析
陈 蕾
( 西财 经 大 学金 融 学 院 , 西 南 昌 3 0 1 ) 江 江 3 0 3
1 泡 沫 的 定 义

资 产 本 身 的使 用 和 产 生 盈 利 的 能 力 是 不 感 兴 趣 的 。 随 着 涨 积 。住 房 与 城 乡 建 设 部 将 商 品 房 空 置 面 积 的 统 计 数 据 细 分 空置滞 销 面积 和空 置 积压面 积 。因此 , 我 价 常常是预期的逆转 , 接着就 是 价格 暴跌 , 最后 以金融 危 机 为空置待销 面积 、

要 : 出对房 地产泡 沫衡 量 的主要 指标 , 提 并进一 步指 出了防范房地产 泡沫的具 体措施 。
文献标识 码 : A

关 键 词 : 地 产 泡 沫 ; 量 指 标 ; 范 房 衡 防
中 图分 类 号 : 2 3 3 F 9 .
文7 —1 8 2 0 ) 80 1一1
据 联 合 国 公 布 的 资 料 , 同 国 家 房 价 收 入 比 的 离 散 程 荣 阶 段 前 期 会 高 些 , 达 到 2 4 我 国 当 前 房 地 产 市 场 正 不 可 — 。
( ) 价 收入 比 。 1房
国还没有 建立统 一规 范 的空 置率 指 标 , 能进 行 空置 率计 不 算 , 无 法 用 于 国 际 比较 。 也 房地 产 泡 沫 是 由于 虚 拟 需 求 的 过 度 膨 胀 导 致 价 格 水 平 () 租 比。 3购 相 对 于 理 论 价 格 的 非 平 稳 性 上 涨 , 沫 可 分 为 安 全 区 、 戒 泡 警 即房 地 产 售 价 与 房 地 产 月 租 赁 价 格 之 间 的 比 值 , 要 主 区 、 险 区 、 重 危 险 区 四 个 阶 段 。 安 全 区 的 泡 沫 通 常 有 积 危 严 从 租金 回报 角度判 断住房是 否 具有 投资 价值 。国际经 验表 极作用 , 而危险 区与严 重 危 险 区的 泡 沫则 具 有 明显 的 负 面 明 , 租 比的 正 常 范 围 应 该 在 1 0: — 2 0:1 间 。 目前 , 购 0 1 3 之 作用 , 房地产泡沫 的破 裂还产生 金融危机 或经济危 机 。 我 国大 中城市 的购 租 比 普遍 偏 高 , 且 近几 年我 国房 价增 而 2 房地产 泡沫 的主 要衡量 指标 幅远大于 租金 增 幅 , 结 果 只 能 是 房 屋 购租 比越来 越 大 。 其 如何判断是 否存 在 房 地产 泡 沫 , 防范 和治 理 泡沫 的 是

我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的衡量、成因与治理

我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的衡量、成因与治理
[ 稿 日期 ]o O 0 —1 收 21‘ 8 5 _
39 9 9美元 ( 中等 收人户 ) 国家 ( 区) 房 价 收入 比 的 地 , 平 均数 为 9 家庭 收入 在 1 0 0美 元 以上 ( ; 00 高等 收 入
[ 者 简 介 ] 中东 (9 8 ) 男 , 作 马 16 - , 山东 聊 城 人 , 城 大 学 商学 院 副教 授 , 业 经 济 学 博 士 后 , 要 研 究 产 业 经 济 学 。 聊 产 主

帕尔 格雷夫 经济 学辞 典 》 写 的“ 沫” 条 中写道 : 撰 泡 词
“ 泡沫 可 以不太严 格地 定义 为 : 种 资产或 一 系列资 一 产价格 在一 个连 续 过程 中 的急 剧 上 涨 , 始 的价 格 初
手房 , 不包括 二 手房 ) 。
房价收人 比一屠
上涨使 人其 实对 资产们 产 生价格 会进 一步 上涨 的预

垂 堡皇焦亘
整 缝堡 塑焦室蕉篁亘
期, 从而 吸 引新 的 买 者—— 这 些 人 一般 是 以买 卖 资 产 牟利 的投机 者 , 实对 资 产 的使 用及 其 盈 利 能 力 其
城镇 居 民 年 人 均 可 支 配 收 入
尽 管 房 价 收 入 比 在 世 界 范 围 内 是 一 个 通 用 的 指
( ) 价 收 入 比 一 房
所 谓 房 价 收入 比 , 指 住 房 价格 与 城 市居 民家 是 庭 年 收入 之 比。其 主要用 于衡 量房 价格 是 否处 于居
地产泡 沫 的成 因 , 探求 泡沫 的解决 之 道 , 我 国房地 对 产 市场乃 至 整个经 济 的发展 至关 重要 。
81
户) 的国家 ( 区) 房 价 收人 比平均 数 为 5 6 地 , . 。各 国

泡沫计算公式

泡沫计算公式

泡沫计算公式
泡沫计算公式是指在经济学中用来衡量和预测市场泡沫的数学
公式。

市场泡沫是指市场价格超过其基本价值的情况,通常会导致资产价格的过度膨胀。

泡沫计算公式的目的是通过各种指标和变量的组合,提供一个数值化的方法来判断市场是否存在泡沫,并预测泡沫的破裂时间和程度。

泡沫计算公式可以根据不同的资产类别和市场情况而有所不同。

在股票市场中,一种常用的泡沫计算公式是股价与企业基本价值的比率。

如果这个比率远高于历史平均水平或其他可接受的指标,那么就可以认为市场存在泡沫。

另外,泡沫计算公式还可以考虑市场的交易量、市盈率、市净率等指标,以及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因素。

在房地产市场中,泡沫计算公式可以考虑房价与租金或个人收入的比率。

如果这个比率远高于正常水平,就可能存在房地产市场泡沫。

此外,还可以考虑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关系、房贷利率等因素。

除了以上两个例子,泡沫计算公式还可以应用于其他资产市场,如债券市场、期货市场等。

不同的公式和指标可以根据市场特点和学术研究的进展而不断演化和改进。

需要注意的是,泡沫计算公式只是一种工具,其结果并不是绝对可靠
的预测。

市场的泡沫和崩溃通常是复杂的多因素结果,包括市场心理、政府政策、外部冲击等。

因此,除了泡沫计算公式,还需要结合其他技术和经验来综合判断市场的泡沫程度和风险。

浅谈中国房地产市场泡沫分层测度及时变溢出效应分析

浅谈中国房地产市场泡沫分层测度及时变溢出效应分析

浅谈中国房地产市场泡沫分层测度及时变溢出效应分析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发展,市场中的泡沫问题也越来越引人注目。

因此,对于房地产市场泡沫分层测度及时变溢出效应分析的探讨变得越来越重要。

首先,泡沫分层测度是泡沫问题的重要衡量指标。

泡沫分层测度主要是指房价与收入、租金等经济指标之间的比例关系。

其中,房价与收入的比例(房价收入比)是评估城市或地区房价水平与负担能力之间关系的主要指标。

当房价收入比超过合理水平时,就会出现房价泡沫的问题。

此外,房租与房价、房租收入比等指标也可以作为泡沫分层测度的重要参考依据。

其次,时变溢出效应是房地产市场泡沫问题的关键。

时变溢出效应是指房价泡沫问题的扩散和传染现象。

当一个地区的房价泡沫问题得不到合理的控制和解决时,就会对周边地区产生溢出效应,引发更大范围的房价泡沫问题。

因此,及时分析和解决时变溢出效应问题对于控制泡沫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对于中国房地产市场泡沫问题的解决,需要采取多措并举的策略。

一方面,需要通过租购并举的方式,提高住房供应的质量和数量,加强中低收入家庭的保障。

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宏观调控和地方政府责任,建立健全有效的房地产市场监管和预警机制,加强对房地产市场泡沫问题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应对泡沫问题的出现和扩散。

同时,还需要加大对房地产市场的国际合作和交流,借鉴国际经验,不断改进和完善我国房地产市场体系,促进其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总之,房地产市场泡沫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长期不懈的承担。

只有加强监管、推进改革、完善机制、多方合作,才能有效控制房地产市场泡沫问题,推进房地产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

房地产泡沫识别方法

房地产泡沫识别方法

房地产泡沫识别方法1指标法房价收入比房价收入比是房地产价格与居民平均家庭年收入的比值,反映了居民家庭对住房的支付能力,比值越高,支付能力就越低。

当该指标持续增大时,表明房地产价格的上涨超过了居民实际支付能力的上升。

当市场中的房价收入比一直处在上升状态,且并没有存在市场萎靡的迹象,则说明这个房地产市场中投机需求的程度很高,产生房地产泡沫的可能性就越大。

其计算公式为:房价收入比=商品住宅平均单套价格/居民平均家庭收入=商品住宅平均销售价格×商品住宅平均单套销售面积/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全部年收入×平均每户家庭人口数该指标的临界值可以由首付、利率、贷款期限、每年住房贷款还款金额占收入比重等估算出,但国际上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在发达国家,房价收入比在1.8~5.5之间;发展中国家,一般在4~6之间。

房地产价格增长率/GDP增长率该指标是测量房地产相对实体经济增长速度的动态相对指标,反映房地产泡沫发展的趋势。

指标值越大,房地产泡沫的程度就越大。

警戒线定为2,超过2时说明房地产业存在泡沫现象。

如1987-1990年间,日本存在严重的地产泡沫时,该指标平均值为3。

空置率房地产出现泡沫时,会有大量房屋空置,故可采用来反映房地产市场的泡沫程度。

国际上通用的计算方法为:空置率=增量房和存量房中的空置量/全社会增量房和存量房总和。

一般而言,该指标的判断标准是:空置率不足5%时,表明市场过热,极可能存在泡沫;5%-10%为合理区域;10%-20%为空置危险区;而当空置率大于20%时,则表明存在严重积压。

租售比价反映房地产真实价值的是房地产的租金收益,房价变动可暂时偏离租金变动。

但若长时间高于租金增长,则存在泡沫的成份。

租售比,是指每平方米使用面积的月租金与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房价之间的比值。

从理论上说,计算租售比的方法是:假定将租房所需支本论文由无忧付的钱以能获得最大利息收益的方式存入银行,算出包括银行利息在内的租房总支出;同时也假定将买房所需支付的钱以能够获得最大利息收益的方式存入银行,再算出买房总支出;以租房总支出除以买房总支出,其结果就是住房的“租售比”。

房地产泡沫的特征及表现

房地产泡沫的特征及表现

房地产泡沫的特征及表现(1)房地产泡沫的特征房地产产品不同于一般的产品,它具有资本品和耐用品的双重特征。

具体而言,它具有与资本品类似的特征,比如被投资者用于投资、投机,从中获取收益;从另一个方面,它具有与耐用消费品类似的特征,譬如不可能严重脱离真实价值,需求弹性小。

当房地产泡沫发生时,会呈现一系列特征,这些特征对于我们分析、理解房地产泡沫至关重要。

那么,房地产有哪些特征呢?归纳起来,总共有以下特征:①土地泡沫决定房地产泡沫房地产的价值由房产和地产构成。

房产的价值主要是建筑房屋耗费的原材料、人力成本、机器设备等,这部分的市场价格会上涨,但幅度不会太大,不会偏离基本价值,因而房产的建筑成本的上升幅度比较小。

然而,地产的情况却大不相同。

在市场的资源配置过程中,资源越是稀缺,市场价格越高,反之则相反。

土地不同于其他的生产要素,它是一种稀缺资源,在经济过程中的地位极其重要。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的用地需求越来越大,但土地供给有限,必然导致土地价格快速上涨。

开发商为了保证利润,必然会把土地价格的上涨成本转移到房价上面,直接导致了房价的上涨。

土地价格的上涨占据着房地产价格上涨的绝对比重,当土地泡沫发生时,房地产泡沫就会不可避免。

因而,房地产泡沫的一大特征是土地泡沫决定房地产泡沫。

②房地产泡沫一般出现在经济繁荣、扩张的时期我们回顾之前发生过的房地产泡沫,发现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每一次房地产泡沫的发生,都是出现在经济的繁荣时期;在经济处于萧条、衰退的时期,还没有出现过房地产泡沫的现象。

比如,20世纪20年代美国佛罗里达泡沫和20世纪90年代日本的房地产泡沫,都是出现在各自国家经济的繁荣时期。

这背后的原因在于,当经济繁荣时,政府为了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率,会加大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当消费不振、出口疲软时。

固定资产投资的一个重头戏就是房地产投资,房地产的大量投资带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但也不可避免地推高了房价。

房地产市场的泡沫风险分析

房地产市场的泡沫风险分析

房地产市场的泡沫风险分析在当今社会,房地产市场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其波动不仅影响着经济的稳定发展,也与广大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

而房地产市场的泡沫风险,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要理解房地产市场的泡沫风险,首先得明确什么是泡沫。

简单来说,房地产泡沫就是房地产价格远远高于其实际价值,形成一种虚假繁荣的现象。

当这种价格虚高的情况无法持续,泡沫破裂,就会给经济带来严重的冲击。

导致房地产市场出现泡沫的因素众多。

一方面,宽松的货币政策是一个重要原因。

当货币供应量增加,利率降低,资金成本下降,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市场,推动房价上涨。

另一方面,土地供应政策也会产生影响。

如果土地供应不足,或者土地出让环节存在不规范、不透明的情况,就会导致开发商获取土地的成本上升,进而推高房价。

此外,投资者的盲目跟风和投机心理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在房价上涨的预期下,许多人纷纷涌入房地产市场,期望通过买卖房产获取高额利润,而不是基于实际的居住需求。

这种投机行为进一步加剧了房价的上涨,使得房地产市场泡沫不断膨胀。

房地产市场泡沫风险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首先,对于购房者来说,过高的房价使得购房成本大幅增加,许多人不得不背负沉重的房贷压力,生活质量受到影响。

对于那些因房价过高而无法购房的人来说,住房问题成为了他们生活中的一大困扰。

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房地产市场泡沫风险会对金融体系造成严重冲击。

大量的房地产贷款如果出现违约,银行等金融机构将面临巨大的不良资产压力,可能引发金融风险,甚至导致金融危机。

房地产市场泡沫还会对实体经济产生挤出效应。

当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市场,实体经济可能会因为资金短缺而发展受阻,影响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进而影响整个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那么,如何判断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泡沫风险呢?常用的指标包括房价收入比、房价租金比、房屋空置率等。

房价收入比是指住房价格与居民家庭年收入的比值,如果这个比值过高,说明房价超出了居民的承受能力,可能存在泡沫。

房地产泡沫评判指标的选用与实证

房地产泡沫评判指标的选用与实证

占 G P的比重 中, 、 D 北京 上海和 重庆 比重最 高 , 尤其是 北京 ,00年 20
( 如余小勇[07 ) 20 ] 认为对于我们发展中国家而言, 当房价上涨幅度 是 G P增幅的 13 D . 倍以上时存在泡沫, 2倍以上时认为房价很不正 常, 有较大泡沫。本文就以13 . 作为评定泡沫的标准。 19 年为中国房地产泡沫经济最严重的时期, 93 该年房价增长率 与GP D 增长率之比达到了历史最高点 23 而我国前一轮房地产开 ., 发高峰期(98 1 3 的指标平均值为 20 18- 9 年) 9 . 。根据最新资料统 计, 0 年上半年该指标值已接近 10①从上涨趋势看, D 2 4 0 ., G P的上 涨趋于平缓, 而房地产价格则有明显的增幅上扬趋势。因此必须做 出泡沫预警, 以防止房价持续大幅增长而引发严重的经济泡沫。就 区域而言, 目前我国已有一些城市的房价出现了超常规增长。 自20 04年开始, 房价增长率与 G P增长率之比急剧上升,04 D 20 年上海房地产价格增长率为2 ,%, G P增长率(56 之比已 38 与 D 1.%) 有严重的泡沫存在( 标值未达到2 , ) 但的确已存在一定的房价泡沫
二、 房地产投资 占 G P比重 D
大多数学者认为在发展中国家该指标应该在3 8 %一 %之间, 如: 复旦大学宋忠敏(04 在他的博士论文《 20 ) 上海房地产泡沫的实证研
象。经济的发展是虚拟经济发展的基础, 用实际 G P D 增长率反映实 究》 中指出“ 房地产开发投资占G P比重一般在3 8 D %一 %之间, 建筑 %左右。 体经济的发展, 因此可以把房地产价格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进行 比 高峰期在8 较, 反映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偏离程度。该指标值越大, 房地产泡 沫的程度就越大。 从中国房地产投资占G P的份额来看, D 已经从 20 年的54% 00 .8 持续上涨到了20 年的近9 其中20 年就已经达到96 一些 05 %, 04 .%,

浅析房地产泡沫的指标——房价收入比

浅析房地产泡沫的指标——房价收入比
房 的 房 价 收 入 比 在 8.2~9. 1之 间 , 6 9

国 内学 者 在 房 地 产 价 格 及 收 入 这 两 个 关 键 指 标 的 如 果 按 这 个 趋 势 下 去 , 沫 的 产 生 是 很 有 可 能 的 。在 泡
选取 上争 议也 较大 。归 纳起 来 , 两种 算法 : 种为 某 2 0 有 一 0 4年每 户 住 宅 面 积 大 约 平均 为 7 m 5 ,每 户 人 口平
受。
别 为 : 1 、 . 6、 1 、 1 3.0、 0 3 0 、 3. 9 3 1 3. 4 3. 3、 1 3. 4、 . 1
1 房价 收入 比的争议 对
世 界 各 国 的房 价 收 入 比相 差 很 悬 殊 , 要 是 因为 各 主
2. 8 2. 6人 。 城 镇 人 均 住 宅 建 筑 面 积 分 别 为 : 9、 9

国 家 一 套 平 均 水 平 的 商 品 住 房 的 销 售 价 格 与 居 民 平 均 为 2 9 . 8人 。 际 上 , 实 有些 地 区开 发 的住 宅 套型 面积
均 家庭年 可 支配收 入 的 比值 ;另一 种为 “ 住 单元 的 大 多 高 于 7m 如 果 按 户 均 1O 计 算 , 么 在 2 0 居 5 。 Om 那 00 中等 自由市场 价格 ( 中位 数) 与 中等家庭 年 收入 之 比
维普资讯
浅 房 产 沫g标 析 地 泡 日旨 才
房 价 收 入 比
文 /陈永 霞 吴小平
房价 收入 比指标 是衡 量居 民对于 房 价承 受 能力 的 的 看 法 。 国 外 学 者 认 为 房 价 收 入 比在 3 ~6 倍 之 间 比 首选 指标 。 合国人 居 中心认 为房价 收入 比指的是 住房 较合理 , 内部 分学者认 为 , 国因为存在 隐性收入 高 、 联 国 我

房地产市场理性泡沫分析

房地产市场理性泡沫分析

房地产市场理性泡沫分析中国房地产市场如今发展势头迅猛,房地产市场也迅速增长,引发许多国内外专家学者关注。

然而,近年来,由于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房地产市场因为经济环境的动荡而产生了“泡沫”现象。

如何准确分析泡沫,并应对之,已经成为市场上最受关注的话题。

首先,要解决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就必须弄清楚“泡沫”到底是什么。

泡沫是指在房地产市场中出现的局部性风险,伴随着价格的显著上涨及价格稳定后的持续下跌。

与此同时,这种价格的上涨来自投资者的过度乐观与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而“泡沫”终究会变为真实的房地产价格波动形成的一种状态。

而房地产市场的“泡沫”解释的体现有两个角度,第一是房地产价格的变化超出经济基本面的基本规律;第二是不受市场规则限制的资本流动。

另外,房地产市场“泡沫”也可以从市场行为角度来分析。

如果投资者大规模地购买房产,市场价格就会迅速上涨,进而形成“泡沫”;而如果超过投资者的需求,就会产生抛售行为,也就会导致“泡沫”出现。

此外,金融膨胀也会促使房地产市场“泡沫”的出现,上述只是房地产市场出现泡沫的原因之一,其他原因还有经济环境的政策等。

理性泡沫分析要把握好市场价格与实际价值的平衡点,关键是避免投资者的过度乐观情绪,采取恰当的风险防范措施。

要正确应对和处理泡沫,首先应加强宏观经济政策,控制资金投放,并积极参与市场经济核算,把握好经济增长节奏、进一步对经济投资进行调控,使得市场价格更稳定,同时也要适度调整房地产税收等政策,以促进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

另外,房地产市场泡沫的治理也应重视投资者的行为,此外还应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督,加大对违法行为和金融危机的处置力度,积极发挥投资者消除泡沫的作用。

总的来说,准确预测和处理房地产市场的“泡沫”,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

必须结合经济环境和投资者行为,从宏观经济上、金融管理层面和投资者行为出发,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落实科学的发展战略,以减少房地产市场的“泡沫”,促进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衡量房地产市场泡沫程度文/ 江金泽2016年02月25日08:09:35 59国泰君安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任泽平在最新的报告中表示,近期一线城市房价暴涨,三四线去库艰难,从房价收入比、租金回报率、空置率、去化周期等指标来看,中国当前存在一定房地产泡沫,但区域分化较大。

增速换挡期,住宅投资告别高增长时代,房地产政策应适应新发展阶段,避免寄希望于刺激重归高增长的泡沫风险。

任泽平在报告中提出“十次危机九次地产”的结论:房地产对经济影响深远。

房地产周期缓慢、持久且振幅很大,在向上时具有很强的带动力,在反转向下时势大力沉,经济史称“房地产是周期之母”“十次危机九次地产”。

即使在美欧发达国家,房地产对经济的影响也举足轻重,如2008年次贷危机本质上是一次房地产泡沫危机。

房地产长周期拐点和人口周期拐点一起成为引发德日韩台增速换挡的重要驱动力。

房地产短期看金融,长期看人口。

房地产短周期主要受利率、抵押贷首付比、税收、土地政策等金融政策影响,长周期主要受经济增长、城市化、人口数量和结构等影响。

在房地产市场发展初期,住宅开工数量的推动因素主要来自经济高速增长、居民收入水平快速提高、城镇化率快速上升;在房地产市场发展后期,住宅开工数量的推动因素主要来自人口出生数量和适龄购房人口数量。

任泽平提出的衡量房地产市场泡沫程度的四大指标如下:(1)房价收入比房价收入比是指一套住房价格与一个家庭年收入的比值。

房价收入比是大多数国家和国际组织进行住房支付能力评价时所采用的主要指标,是各界对房地产市场形势进行分析、判断和预测时广泛使用的一个指标房价收入比本质上反应的是特定国家或地区土地和劳动力两种要素价格的比例关系。

由于不同国家或地区土地和劳动力的资源禀赋不同,这就决定了不能简单地用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房价收入比作为判断另一个国家或地区房价是否合理的标准。

一般来说,大城市的房价收入比会显著高于中小城市,人多地少的国家房价收入比一般会高于人少地多的国家。

首先分析全国的房价收入比,1998-2003年全国房价收入比走势稳定,维持在6.6-6.9区间,2004年后快升至2007年的8.0,随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跌至2008年的6.9,2009年又迅速反弹至8.1,随后逐步回落,2012和2013年稳定在7.3的水平,2014年下降到7.1。

以上分析的是全国平均情况,不能反映部分地区的差异性,下面我们对我国主要35大中城市进行具体分析,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一线城市)、天津、重庆、杭州、南京、武汉、沈阳、成都、西安、大连、青岛、宁波、长沙、济南、厦门、长春、哈尔滨、太原、郑州、合肥、南昌、福州(二线城市)、石家庄、呼和浩特、南宁、海口、贵阳、昆明、兰州、西宁、银川、乌鲁木齐(三线城市)。

我们将35个城市划分为一二三线城市,2014年一线城市房价收入比大幅上升至14.6,二线城市小幅回落至8.19,三线城市小幅回落至7.45,反应了后房地产时代“总量放缓、区域结构分化、人口继续向大城市迁移”的新特征。

35大中城市中,房价收入比较高的多为东部城市,其中深圳高达20.2,深圳一个达到该市平均收入水平的家庭,如果购买一套100平方米的普通商品住房,需要花费20.2年才能实现。

其后依次是厦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和福州,分别达到15.5、14.5、11.9、11.8、10.8和10.8。

与2013年相比,2014年长沙、南昌、哈尔滨、郑州、武汉、长春房价收入比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反应了东北、中西部等以重化工业和资源为主的城市经济回落、人口流出的状况。

图12 2014年35个大中城市房价收入比排序QQ截图20160225081006资料来源:上海易居研究院,《全国35个大中城市房价收入比排行榜》,2014年(2)商品房库存去化周期商品房库存去化周期是指某地区过去开盘楼盘的剩余量和新开盘的剩余量总和的售空时间。

尽管一线城市的存销比有所下降,但从全国来看,2015年去库存的压力仍然很大。

对比历年新开工面积(扣除大约6%的不可销售的面积)和销售面积,可以发现,最近十年房地产库存增长较快主要有三个时期,分别是2008年年底至2009年年初、2010年到2012年和2014年年初至今。

尤其是最近两个时期,住宅新开工和住宅销售的之间缺口尤为显著。

初步估计2014年年终全国库存消化时间比平常年份多出1年左右。

当然,如果分区域来看,一二线重点城市的库存压力稍小。

目前有部分研究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日本的房地产泡沫和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近期情况进行简单类比,并由此得出比较悲观的判断。

但详细对比中日住房供求格局的演变历程可以发现,我国当前城镇住房供求格局更接近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日本的情况,库存和债务仍然有化解空间。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日本住宅供求基本实现平衡,户均拥有住房接近1.05套。

之后,房屋新开工量持续超过房屋需求量,特别是在1985-1990年期间,供给过剩程度明显加剧。

到1990年,即泡沫破灭前夕,日本户均住房拥有量超过1.1套。

而我国住房供给持续过剩的时间和库存相对于需求的水平,均不及1973-1990年期间的日本。

2010年以后,我国住房新开工速度相对于住房销售明显加快,住房供过于求的情况有所凸显。

按照目前的消化速度,库存水平需要1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回落至正常水平。

不过,2013年我国城镇平均每个家庭大致拥有1套住房(按照常住人口口径测算)。

这意味着,与1990年的日本相比,我国有更大的调整和回旋余地。

另外,房地产泡沫破灭以后,日本首都圈和周边城市住房价格下跌了近50%,即使这样,从全球来看依然处在较高水平。

显然,中国的房价和地价涨幅还没有达到日本1990年泡沫前的程度,大致类似于1973年前后的泡沫程度,如果调控得当,经济中速增长、城市化尚有一定空间等基本面因素为消化现有库存提供了有利条件。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我们的商品房待售面积有6.6亿平方米,其实这个面积并不大,也只相当于全年销售面积的一半左右。

但截止到今年9月底,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建施工面积已达到69.3亿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亿平方米,预计今年年底将达到75亿平方米,即便按照历史最高峰的2013年的销售面积,至少需要五年时间才能全部销售出去。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2015年10月发布的《中国50城住宅库存报告》显示,截止2015年第三季度去化周期较长的10个城市分别为北海(30)、烟台(26)、呼和浩特(25)、(24)、三亚(23)、茂名(23)、淮南(21)、沈阳(20)、济宁(19)、海口(19)。

而去化周期较短的10个城市分别为合肥(6)、珠海(7)、深圳(7)、南京(7)、苏州(7)、郑州(7)、南昌(8)、济南(8)、武汉(9)、厦门(10)。

其中,括号内数据的单位为“月”。

图13 商品房库销比QQ截图20160225081049数据来源:CRIC,乐居研究院(3)租金回报率目前中国主要城市的静态租赁回报率为2.6%,一线城市在2%左右,低于二三线城市,但都高于目前的一年期存款利率1.5%。

根据国际租售比合理区间推断,静态租赁回报率应该为4%-6%,而我国水平远低于国际标准水平,侧面反映了房价水平与真实价值的背离。

另外,过去4年,主要城市的租金回报率基本保持稳定。

深圳近一年来,租金回报率出现明显下降,主要是由于在2015年创业板大牛市的带动下,深圳房价出现大幅上涨所致。

(4)空置率空置率是指某一时刻空置房屋面积占房屋总面积的比率。

按照国际通行惯例,商品房空置率在5%至10%之间为合理区,商品房供求平衡,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空置率在10%至20%之间为空置危险区,要采取一定措施,加大商品房销售的力度,以保证房地产市场的正常发展和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空置率在20%以上为商品房严重积压区。

2014年6月10日,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发布的“城镇住房空置率及住房市场发展趋势”调研报告表明,2013年全国城镇家庭住房空置率高达22.4%,其中六大城市重庆、上海、成都、武汉、天津、北京的空置率分别为25.6%、18.5%、24.7%、23.5%、22.5%、19.5%。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是由西南财经大学与央行金融研究所共同成立的学术调查研究机构。

报告表明,我国家庭的住房拥有率已达90.8%,其中城镇为87%,农村家庭为95.8%。

同时,2013年中国城镇家庭多套房拥有率为18.6%,与2011年相比增长了15.9%。

2014年3月的季度数据显示,城镇家庭多套房拥有率已上升至21%。

截至2013年8月,空置住房占据了4.2万亿的住房贷款余额。

空置住房占用的银行贷款属于资本闲置,降低了金融市场的效率。

空置住房的资产价值在有空置住房家庭总资产中的比重为34.4%,在城镇所有家庭总资产中的比重为11.8%,是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

从区域差异看,三线城市住房空置率最高,为23.2%;一、二线城市分别为21.2%与21.8%。

此外,我国的住房空置率已高于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

2015 年春会期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副总裁朱民曾表示,“目前中国楼市的首要问题是空置率太高,空置面积高达10亿平方米”。

针对目前楼市的状况,2015年6 月4 日,腾讯网、腾讯房产研究院与中国房地产报、《腾讯智慧》联合发布《2015 年5 月全国城市住房市场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主要城市的住房空置率整体水平在22%至26%之间,尚在安全范围之内。

中国房地产报针对“一二级地产开发公司、代理行、营销机构、二手房中介、房产电商等”房地产行业内人士的定向调查则显示,目前一线城市空置率22%;二线城市24%。

一二线城市新房住宅整体供求水平处在动态平衡中,过低的去化年限(低于0.9 至1 年)有可能导致房价快速上涨,1至1.5 年的去化年限将有助于稳定房价,而大于2 年的去化年限将迫使局部区域开发商降价销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