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普通高中课程创新基地建设现状及建议
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现状--重庆市巫山高级中学课程实施现状的思考(1)
重庆市巫山高级中学课程实施现状的思考姓名:毛清芸年级:2009级专业:教育学类学号:1011409021重庆市巫山高级中学课程实施现状的思考(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类专业毛清芸)摘要:当前各个省份的课程实施现状各有不同,各个高中对于课程实施的理念也有差异。
本文以重庆市巫山高级中学的课程实施情况为主要论述目标,从各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从实际出发,深入了解当前基础教育中特别是高中阶段的课程实施情况。
同时,借鉴于即将进行的重庆全省范围内的课程改革进行思考。
关键词:重庆课程改革一、重庆市巫山高级中学的基本情况介绍巫山高级中学(即巫山中学)是重庆市重点中学。
学校创办于1941年11月,校舍在城西三十余华里的朝阳洞古刹,最初定名为“巫山县国立初级中学”,简称“县中”。
1953年更名为“四川省巫山县初级中学”;1954年1月迁入城东北的土城坡。
学校于1958年秋开设高中,成为完全中学,遂更校名为“四川省巫山中学”,1978年列为万县地区重点中学,1998年更名为“重庆市巫山中学”。
2002年月搬迁到杨家坪。
2003年11月,通过重庆市政府验收,成为市级重点中学。
2004年9月学校高中部全部迁入苟家坪,学校点地288亩,建筑总面积81907.5平方米,现代设计,布局合理,建筑宏伟,富丽大气。
学校具有一流的设备设施。
配有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电教室、语音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学生电子阅览室、教师电子阅览室;建有标准学生公寓、宽敞的学生食堂和亮丽的校园文化广场;校园宽带网络遍布学校的每一个角落;正在修建标准的足球场;拟建体育馆、科技馆、图书馆。
一所高起点、高规格、高标准的高级中学正展现在世人面前。
学校具有一流的师资力量。
现在教职工252人,其中研究员1人,特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33人,中级教师87人;参加全国骨干教师培训2人,重庆市骨干教师10人。
学校办学效益不断提高,1941—2004年毕业生7万多人,恢复高考制度至今,已为大专院校输送新生6000多人,其中升入清华、北大、复旦等名牌大学的有100多人。
关于印发《重庆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管理办法》 (1)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管理办法》的通知渝教基〔2015〕8号各区县(自治县)教委,北部新区、万盛经开区教育局,市教科院、市技装中心、市教育评估院,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委直属中学:为了加强我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的管理,提升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水平,培育优秀的教育教学研究成果,进一步深化高中教育教学改革,加快高中教育内涵发展,我委研究制定了《重庆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管理办法》,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重庆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管理办法重庆市教育委员会2015年3月9日附件重庆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和完善我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的管理,确保课题立项、研究工作的顺利实施和研究成果的应用推广,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重庆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以下简称“市级教改课题”)是由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组织评审并批准立项的省部级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旨在鼓励全市普通高中学校、教研科研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等有关单位教育工作者,围绕普通高中教育面临的重大、难点或热点问题,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在渝师范类院校也可围绕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问题单独或会同教研机构、教育行政部门申报课题,开展研究。
第三条市级教改课题立项的主要范围是普通高中教育阶段的课程领导、课程开发与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教学评价改革,教师专业发展,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及课程资源建设中的应用,教育教学管理策略,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评价探索,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学校特色内涵发展,特殊群体学生受教育情况,学科教育教学研究等领域的研究与实践。
第四条市级教改课题按研究选题价值和质量分为重大课题、重点课题、一般课题三类。
1.重大课题是指聚焦我市普通高中教育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以及影响普通高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问题,开展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对推进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有重大影响,可望取得重大成果,并有较高推广、应用价值的研究课题。
数字化赋能学校发展的聚奎中学范式
数字化赋能学校发展的聚奎中学范式作者:熊炯罗太亮来源:《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4年第03期重庆市聚奎中学校是地处渝川黔交界的农村学校。
在信息化和数字化时代,一代代聚奎人抓住机遇,克服困难,迎难而上,谱写了数字化赋能农村学校发展的华丽篇章。
网络时代的探索21世纪初始,全球进入互联网时代,带给世界崭新的变化,学校教育也在这波浪潮中孕育着新的波澜。
随着互联网在学校的普及,基于互联网技术和资源的教学模式逐渐呈现出来。
聚奎中学组织教师编译了基于互联网资源的探究学习模式——MiniQuest,并在部分班级和学科开展试点,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推动学校办学质量的提升。
MiniQuest是对WebQuest的简化,基于小主題开展普通任务的探究,方便教师快速地组织网络学习资源,且在1-2节课就能完成。
这更适合国内开展。
聚奎中学发动一部分青年教师学习网络技术,开发网络课程资源,在部分学科开展基于MiniQuest的网络主题探究式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随着博客、微博的兴起,互联网进入用户可创造和发布内容的Web2.0时代,互联网上的资源出现了爆发性增长。
聚奎中学的网络主题探究式学习的开展也更加成熟和普及,引领了国内网络时代的教学改革。
移动时代的变革时间来到2010年,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全球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
聚奎中学固定在几间电脑教室的基于桌面电脑的网络主题探究式学习,只能在部分班级和部分学科主题开展,已经无法满足更多师生对互联网用于教学的需求。
新的技术和新的需求推动着聚奎中学探索新的教学方式。
2011年,聚奎中学组织教师译介了翻转课堂的相关文献,并与当时流行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结合,发现用微课视频作为课前学习材料,比课本和网络图文资源更利于学生课前学习。
如果用廉价的平板电脑替代桌面电脑成为学习终端,那么就能满足更多师生利用数字化资源开展学习。
于是,聚奎中学率先在国内落地实践了以移动终端+微课为支撑的翻转课堂教学变革——课前学生通过平板电脑里的微课开展自主学习,课堂答疑解惑完成作业。
课程基地建设汇报
课程基地建设汇报引言概述:课程基地建设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建设课程基地,学校可以提供更加实践性和专业性的教学资源,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
本文将详细介绍我校课程基地建设的情况和成果。
一、基地资源丰富1.1 基地设施完善我校课程基地拥有现代化的实验室、工作室、图书馆等教学设施,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1.2 基地设备先进基地配备了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专业软件等,能够满足不同专业的实践教学需求。
1.3 基地人才优秀基地教师团队由经验丰富、业内资深的专家组成,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二、实践教学活动丰富2.1 实践课程设置合理基地根据不同专业的需求,设置了多样化的实践课程,包括实验操作、实训项目等,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2.2 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基地探索实践教学新模式,如产学研结合、跨学科合作等,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实践体验。
2.3 实践教学成果显著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为将来的就业和创业奠定了基础。
三、产学研合作深入3.1 与企业合作紧密基地与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和就业渠道。
3.2 与科研机构合作广泛基地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科研项目,促进教学科研的深度融合,为学生提供科研实践的机会。
3.3 产学研合作成果丰硕通过产学研合作,基地取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和技术创新,为学校的学科建设和社会服务做出了贡献。
四、师资队伍建设有力4.1 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基地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能够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教学指导。
4.2 师资队伍培训完善基地定期组织师资队伍参加教学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4.3 师资队伍激励机制健全基地建立了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工作,提高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工作效率。
五、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显著5.1 学生实践能力明显提升通过课程基地的建设和实践教学活动,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2019年重庆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立项评审结果公示.doc
2019年重庆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
立项评审结果公示
根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办公室关于申报2019年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的通知》(渝教办函〔2019〕105号)精神,经单位申报、区县推荐和专家评审,拟将重庆市巴蜀中学校刘雅林申报的《普通高中智慧教育创新模式研究》等7个课题立项为重大课题,重庆市万州区教师进修学院王小华申报的《新高考背景下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等47个课题立项为重点课题,重庆市万州高级中学王一川申报的《普通高中实施新高考
“3+1+2”模式策略研究》等102个课题拟立项为一般课题,现予以公示。
公示期:2019年5月22日至2019年5月28日。
公示期内,如对公示项目有意见或要反映问题,请以书面形式向工作小组办公室反映。
以单位名义反映的请加盖公章,以个人名义反映的请署真实姓名和联系电话。
市教委将对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核实,并为反映人保密。
联系人:市教委基教处钟波,联系电话:联系邮箱:地址:重庆市江北区北滨一路369号,邮政编码:400020。
如有信息修改,请联系谢倩倩,电话: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2019年5月20日
2019年重庆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
研究课题立项名单
重大课题(7个)
重点课题(47个)
感谢你的观看
感谢你的观看
一般课题(102个)
感谢你的观看
感谢你的观看
感谢你的观看
感谢你的观看。
重庆市大学城第一中学校高中新课程实验实施方案
重庆市大学城第一中学校高中新课程实验实施方案第一部分总纲2010年秋季,重庆市普通高中起始年级将全面进入新课程改革实验,学校特制订新课程实验方案如下:一、组织机构1、高中新课程实验领导小组组长:余元明(校长)副组长:隆承林(分管教学副校长)、周春林(分管德育副校长)组员:唐春(教务主任)、张青华(教科室主任)、陶举登(德育主任)、张勇(体卫处主任)、汤献慧(团委书记)学校课程实施领导小组职责:承担课程实施的领导和协调工作,把握课程实施工作的方向,提供后勤服务保障。
2、学校课程实施办公室(设在教科室)主任:隆承林成员:唐春、张青华学校课程实施办公室职责:负责组织课程具体实施工作,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实施指导、经验交流,成果推广验收,与上级课改管理机构保持联系,接受指导并获取信息,制定教师培训计划,负责对课改材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总结。
3、学科课程实施研究组组长:各学科教研组长成员:各学科教师学科课程实施研究组职责:负责组织课程实施的具体研究和操作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组织各科教师进行课程的实践活动;总结经验教训,收集课程个案,做好课程实施成果的收集、分析和整理;与第一线参加课程实践的教师保持联系,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提出调整意见。
4、学生课程实施活动组组长:汤献慧(团委书记)副组长:学生会主席成员:各年段的学生代表学生课程实施活动组职责:负责学生在课程实践中的意见和建议的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有关信息;必要时协助组织学生参加有关课程的实践活动;向参加课程的教师及时提供课程个案,协助教师做好课程个案的收集、分析和整理。
5、学分认定委员会学分认定委员会主任:余元明、周浩、隆承林、周春林成员:教务处主任、德育处主任、教科研室主任、体卫处主任、团委书记、年级组长、各学科教研组长二、课程实施的指导思想学校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必须坚持以“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精神,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重庆市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把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作为深化学校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立足我校实际,吸取市内外课程改革的有益经验,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创建理念先进、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我校高中新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和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为营造高素质劳动者和一大批专门人才、拔尖创新人才奠定扎实的基础,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以学校系统建设促育人质量提升——以重庆市字水中学学校治理经验为例
摘 要:提升学校育人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关键之一是创新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推进学校综合改革。
重庆市字水中学以问题为导向、整体设计改革路线图,从学校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学习空间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四个方面突破,构建有助于学校育人质量提升的保障体系。
关键词:问题导向 改革路线图 现代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课程改革以学校系统建设促育人质量提升1——以重庆市字水中学学校治理经验为例●王毅*提升学校育人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建构与之相适应的学校文化、治理体系、学习空间、教师队伍等保障体系。
笔者所在的重庆市字水中学,一校三区,设有初、高中两个学段,专职教师近600人,学生7400多人,学校管理情况复杂。
近五年来,学校通过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推进综合改革,提升办学品质,推动了学校快速而可持续的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以问题为导向,设计改革路线图字水中学2004年八校合并,在以稳定、1本文系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内涵发展研究”(课题批准号:2019CQJWGZ1002)研究成果。
*王毅,重庆市字水中学校长。
学校建设与发展融合为工作重点的艰难历程中一路走来。
2015年笔者接任校长时,学校已有了一定的基础,面临全面提升质量的新阶段。
为做好下一步改革的顶层设计,学校把握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契机,发动全校各方力量开展深入调研,梳理出当时学校存在的主要问题,如缺少学校认同、教育理念落后、管理效益低下、师资队伍老化、教育质量不优、制度建设滞后等。
随后,在教职工代表大会(以下称“教代会”)上通过了《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明确了学校发展的近期和远期目标(图1、图2),并绘制了以实施四大保障为重点的改革路线图(图3)。
全校教师共同查找问题,绘制改革路线图,梳理办学思路,明确办学目标和发展路径,校长办学主张与教师认同相结合、对策与问题相对应,全方位、系统化设计综合改革方案。
重庆建设科技创新现状与问题及对策
重庆建设科技创新现状与问题及对策重庆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同时也是中国西部重要的经济中心。
近年来,随着国家科技创新政策的不断推进以及重庆自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重庆的科技创新工作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重庆建设科技创新现状与问题及对策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一、科技创新现状重庆作为中国西部的重要城市,一直以来都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
特别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更加加强了重庆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
在科技创新方面,重庆不断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努力实现由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的转变。
重庆紧紧围绕国家“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加大基础研究与应用技术的转化力度,不断提升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
重庆市在科技创新方面重点支持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企业孵化基地,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重庆的科研机构也纷纷获得了国家级科技项目的支持,不断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重庆市政府还加大了对科研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不断提升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和水平。
二、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虽然重庆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不能忽视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重庆的科技创新水平和能力整体还比较薄弱,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重庆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不足,科技人才的流失严重,创新环境亟待优化。
重庆的企业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高,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和支持还有待加强。
重庆的科技创新体系还不够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力度不够,科技创新的效益不够明显。
为了解决重庆在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
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提供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多的资源保障。
要加强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引进和培养更多高层次的科技人才,不断提升科技创新的人才支撑力量。
要加强科技创新的组织和管理,打破部门间的壁垒,构建开放共享的科技创新平台,实现资源和信息的共享和整合。
普通高中课程创新基地建设的实践与反思
普通高中课程创新基地建设的实践与反思作者:吴乐乐来源:《基础教育参考》 2020年第6期吴乐乐作者简介:吴乐乐,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E-mail:cqhn2011@(重庆,400015)基金项目:重庆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课题“普通高中课程创新基地建设项目管理与评价研究”(课题编号:2015cqjwgz2005),“文化自信融入普通高中课程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19CQJWGZ2046)[摘要]课程创新基地建设是稳步深化普通高中课程与教学综合改革,努力提供基础性、多样性、选择性教育的重要探索,但在规划与建设过程中容易产生一些实践偏离,应通过深度聚焦学生为本、关注育人价值、找准创新突破、强化点面结合、深化学习研究、跟进机制保障等策略,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取得不同层次的发展。
[关键词]普通高中;课程创新基地;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反思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指出,高中阶段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是学生从未成年走向成年、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
普通高中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主体,其改革与发展直接服务于国民整体素质的提升和人力资源强国的建设。
伴随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配套教材的修订启用,以及《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发布,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逐步进入纵深发展阶段。
在全面梳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成绩与问题,学习借鉴国内外课程改革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江苏、浙江、重庆等省市先后启动了课程创新基地建设项目,并将其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高中课程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进普通高中内涵、优质、特色发展的重要载体。
一、课程创新基地建设的理论蓝图1.目标定位查阅江苏、浙江、重庆等省市普通高中课程创新基地建设项目的相关文件、规划等,可以发现:普通高中课程创新基地均以创设新型学习环境为载体,实现全息育人;以系统建构多元课程体系为中心,增强课程选择性、适切性;以改进课程实施方式为重点,改善教学生态;以增强实践认知和学习能力为主线,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推进:现状、问题与建议
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推进:现状、问题与建议作者:宿俊光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51期【摘要】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是我国教育实现从精英教育迈向大众教育的必由之路。
本文从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的推进现状入手,探究在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再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或优化建议,以期为持续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提供一些有益参考或借鉴。
【关键词】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中图分类号】G63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51-0255-0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促进办学体制多样化,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
”由此可见,在当下以及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是我国高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趋势和方向。
一、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现状分析(一)基本设计从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试验省、市工作具体推进情况来看,该项目的基本设计如下:一是立足于人才培养与促进高中学校及高中教育发展的基本定位;二是突出以项目引导、分类发展,课程建设、科研保障为主的推进思路;三是注重高中学校类型多样化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化;四是逐渐推进普通高中从“特色项目培育——学校特色形成——特色学校构建”的特色化发展之路。
(二)主要类型各试验省、市在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过程中,主要以建设多样化的学校类型为主要抓手,提出建设高水平、特色鲜明的普通高中。
目前,已形成的普通高中学校类型主要包括“综合创新型高中”、“特色型高中”、“综合型高中”以及“国际型高中”等。
(三)基础配套推进普通高中实现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是一项复杂、系统且需持续进行的工程。
一是要让普通高中具有更大自主权来选择不同特色的发展之路;二是在办学机制、育人模式、学校建设等方面持续进行机制创新;三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整合区域优质教师资源,注重骨干教师培养与校长治校办学经验交流,发挥名师、名校长引领作用,为教师队伍水平提升提供平台;四是构建多元评价体系,细化评价指标,完善评价方式,充分发挥评价引导的积极作用;五是完善经费保障,为普通高中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提供经费支持。
基地校建设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
基地校建设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
基地校建设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
首先,可能存在基础设施
不完善的情况,比如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等设施不够先进或者
不足以满足师生的需求。
其次,教学设备可能存在老化、损坏或者
不足的情况,影响了教学质量。
另外,校园环境可能存在不够美观、绿化不足或者卫生条件不佳的问题,这些都会影响师生的学习和生
活体验。
再者,可能存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教学资源配置不合理、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这些都会对教学质量和学校形象造成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我有一些建议。
首先,学校可以加大基础设施
建设投入,更新老化设施,增加教学楼、实验室等场所,提升校园
的整体教学和生活环境。
其次,学校可以加强对教学设备的更新和
维护,确保设备的完好和先进性,以提高教学质量。
另外,学校可
以加大对校园环境的美化和绿化投入,改善校园环境,创造更好的
学习和生活氛围。
此外,学校可以加强管理制度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增加师资力量,提升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
总的来说,基地校建设问题的解决需要学校全体师生和相关管
理部门的共同努力,需要全面系统的规划和改进,希望学校能够重
视并采纳这些建议,不断完善基地校的建设,为师生营造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教学创新基地建设情况汇报
教学创新基地建设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校教学创新基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为促进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
下面我将就我校教学创新基地建设的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我们在教学创新基地建设中注重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我们将实践教学作为教学创新基地建设的重点,通过建设实验室、实训基地等实践教学场所,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实践教学资源。
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实践教学体验,也提高了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其次,我们在教学创新基地建设中注重了师资队伍建设。
我们加强了对教师的培训和引进工作,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同时,我们还建立了一支专业的实践教学指导团队,他们为学生提供了专业的指导和服务,为教学创新基地的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另外,我们还注重了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我们整合学校内外的教学资源,建立了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资源获取途径。
这不仅丰富了教学资源,也提高了资源利
用效率,为教学创新基地的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
最后,我们还加强了与社会的合作交流。
我们积极与企业、科研机构等社会资源进行合作,为教学创新基地的建设提供了更多的外部支持和资源保障。
这不仅拓宽了教学资源渠道,也提高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
总的来说,我校教学创新基地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教学创新基地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强内外部资源整合和共享,促进教学创新基地建设取得更大成就,为学校的教学改革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高中教育改进建议提升教育质量的创新思路
高中教育改进建议提升教育质量的创新思路高中教育改进建议:提升教育质量的创新思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迁,高中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提升国家竞争力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目前高中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升。
为了改进现状,以下提出了一些创新思路,旨在提升高中教育质量和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未来人才。
一、开展个性化教育传统的高中教育往往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
因此,推行个性化教育是改善高中教育的重要举措之一。
个性化教育注重发掘和培养学生的个人兴趣和特长,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提供不同的选修课程,并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和创新项目。
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动力将得到激发,教育质量也将得到提升。
二、加强跨学科教学当今社会的发展呼唤具备跨学科思维能力的人才。
因此,高中阶段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以培养他们的综合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可以通过对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进行阐释,并设计跨学科项目,让学生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这种跨学科教学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学科吸收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推崇探究式学习高中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问题解决能力为目标,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和实践。
传统的教师讲授模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因此,引入探究式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学校可以开设探究性的课程或项目,并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或合作的探究研究。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将更容易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四、加强实践教学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高中教育应该加强实践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学校可以与实际社会和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和实践项目。
通过实践,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的运用场景和实际意义,同时也能锤炼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借助科技手段改进教学现代科技的发展为高中教育的改进提供了新的可能。
课程基地建设汇报
课程基地建设汇报引言概述:课程基地建设是教育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实践机会。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课程基地建设的重要性、目标、实施方法、效果评估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正文内容:1. 课程基地建设的重要性1.1 提供实践机会:课程基地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学习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增强实践能力。
1.2 促进创新思维:通过课程基地建设,学生可以参与到项目研究和实践中,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加强学科交流:课程基地可以促进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打破学科壁垒,促进跨学科的综合发展。
2. 课程基地建设的目标2.1 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课程基地建设,可以提供更好的教学资源和环境,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培养实践能力:课程基地建设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他们能够熟练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够灵活应用于实践中。
2.3 培养创新思维:通过课程基地建设,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3. 课程基地建设的实施方法3.1 教育资源整合:通过整合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设施和实验室,为课程基地建设提供必要的条件。
3.2 项目合作: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合作开展项目研究,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同时促进学校与社会的紧密联系。
3.3 师资培训: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为课程基地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
4. 课程基地建设的效果评估4.1 学生综合素质提升:通过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等方面进行评估,可以了解课程基地建设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效果。
4.2 教学质量改善:通过对教学效果的评估,可以了解课程基地建设对教学质量的改善效果,为进一步的改进提供依据。
4.3 社会影响力:通过对课程基地建设的社会影响力进行评估,可以了解其对社会的贡献和影响,为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5. 课程基地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5.1 强化跨学科合作:进一步加强学科之间的合作,推动跨学科的综合发展,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项目合作。
重庆建设科技创新现状与问题及对策
重庆建设科技创新现状与问题及对策
重庆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和对策需要采取。
一、现状和问题:
1.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重庆的科技创新主要以引进和消化吸收为主,创新实力相对较弱。
企业创新意识较低,科研机构创新氛围不浓,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不足。
2.创新基础设施相对欠缺。
重庆的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高水平的创新券机构和实验室、研发中心等还不够完善。
3.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强。
重庆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不高,科技成果无法有效地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创新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机制不够完善,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脱节较大。
4.创新人才不足。
重庆的科技创新人才不足,高级人才流失较严重,特别是高层次的科技人才流失严重。
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不够完善,创新人才的不断涌现难以为继。
重庆的科技创新实力和竞争力还有待提升,但通过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强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等对策的实施,可以进一步推动重庆的科技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2018年重庆普通高中课程创新基地
2018年重庆市普通高中课程创新基地评审结果公示根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财政局关于实施普通高中发展促进计划的通知》《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办公室关于申报2018年普通高中课程创新基地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经单位申报、区县推荐和专家评审,拟将重庆市巴南中学校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创新基地等25个基地(见附件)立项为2018年重庆市普通高中课程创新基地,现予以公示。
公示期:2018年4月9日至2018年4月13日。
公示期内,如对公示项目有意见或要反映问题,请以书面形式向工作小组办公室反映。
以单位名义反映的请加盖公章,以个人名义反映的请署真实姓名和联系电话。
市教委将对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核实,并为反映人保密。
联系人:基教处钟波,联系电话:,联系邮箱:,重庆市江北区北滨一路369号,邮政编码:400020。
附件:2018年重庆市普通高中课程创新基地拟立项名单。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2018年4月8日附件2018年重庆市普通高中课程创新基地拟立项名单序号申报单位基地名称学科领域负责人1 重庆市巴南中学校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创新基地语文王文忠2 四川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创新基地语文李安全3 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普通高中数学课程创新基地数学梁学友4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普通高中外语课程创新基地外语左文珍、王飞涛5 重庆市第八中学校普通高中外语课程创新基地外语曾奇6 重庆市朝阳中学校普通高中外语课程创新基地外语莫启扬、李飞7 重庆市合川瑞山中学校普通高中政治课程创新基地政治彭栋明、邹泉8 重庆市渝北中学校普通高中政治课程创新基地政治陶克华、张正明9 重庆市潼南中学校普通高中政治课程创新基地政治米强荣10 重庆市垫江实验中学校普通高中政治课程创新基地政治周政权、左天玖11 重庆市黔江中学校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创新基地历史庞友海12 重庆市垫江中学校普通高中地理课程创新基地地理皮广礼、李晴13 重庆市两江育才中学校普通高中物理课程创新基地物理张先文14 重庆市兼善中学校普通高中化学课程创新基地化学梁吉成15 重庆市忠县忠州中学校普通高中化学课程创新基地化学陈世廷16 重庆市育才中学校普通高中生物课程创新基地生物杜东平17 重庆市涪陵实验中学校普通高中生物课程创新基地生物胡永禄18 重庆市华蓥中学校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创新基地音乐段红梅、曾亚琼19 重庆市酉阳第二中学校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创新基地音乐吴蜀江20 重庆市石柱民族中学校普通高中体育课程创新基地体育谭平21 重庆市铜梁中学校普通高中体育课程创新基地体育刘道恩、郭立亚22 重庆市黔江民族中学校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创新基地美术冯红梅23 重庆市聚奎中学校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创新基地信息技术张渝江24 重庆市石柱中学校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创新基地通用技术张继状25 重庆市大足中学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创新基地综合实践活动刘兴才、龚爱华。
普通高中学科特色课程建设基地成果概要
普通高中学科特色课程建设基地成果概要普通高中学科特色课程建设基地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而设立的。
普通高中学科特色课程建设基地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
其核心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这些基地致力于提供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教育课程,涵盖科学实验、社会实践、艺术创作等多个领域。
通过这些课程,学生有机会在实践中探索知识,提升技能,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学科内容。
学科特色课程建设基地的设立,有助于改变普通高中过度应试的教育现状,推动学校将工作重心转向强化教学环节,提升教育质量。
这不仅有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还能引导他们重视课外学习,关注素养培养,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多样化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实践潜能和创造潜能,从而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待。
根据各校和地区的实际情况,普通高中学科特色课程建设基地的成果可能各具特色。
但总体来看,这些基地的建设都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为此,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需共同努力,持续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们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
此外,社会和家长也应关注和支持普通高中学科特色课程建设基地的发展。
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有望培养出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国家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在这个过程中,学科特色课程建设基地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柱。
总之,普通高中学科特色课程建设基地是推动我国教育改革,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这些基地将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我国教育的未来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三五”课程教学的实践研究——以重庆市巴南中学校高中群达语文创新基地建设为例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三五”课程教学的实践研究——以重庆市巴南中学校高中群达语文创新基地建设为例
张礼
【期刊名称】《进展》
【年(卷),期】2024()1
【摘要】重庆市巴南中学校群达语文课程创新基地深研《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进行新形势下的课程改革探索,以语文核心素养为纲,开发丰富的课程资源,创建逻辑严密的课程体系,以“五达”“五度”“五大群”为实践路径,探索适合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的新道路。
【总页数】3页(P256-258)
【作者】张礼
【作者单位】重庆市巴南中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20
【相关文献】
1.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中职学校社团活动课程化实践研究\r——以浙江省玉环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HUI\"社团建设为例
2.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初探——以重庆市大足区复隆实验学校综合实践课程创新基地建设为例
3.核心素养视域下校本劳动教育课程的创新与落地——以成都七中万达学校的实践探索为例
4.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评《语文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实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课程基地建设汇报
课程基地建设汇报一、引言课程基地的建设是为了提供学生实践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详细汇报我们团队在课程基地建设方面所做的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二、背景在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中,实践教学已成为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
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践学习需求,我们决定建设一座现代化的课程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实践机会。
三、课程基地建设目标1. 提供实践学习机会:通过建设课程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2. 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通过课程基地的建设,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相关技能。
3. 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课程基地的建设将提供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课程基地建设内容1. 建设实验室:我们建设了多个实验室,包括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和生物实验室等,为学生提供实验操作的场所。
2. 购置实验设备:我们购置了一系列先进的实验设备,包括显微镜、离心机、试管架等,以满足学生的实验需求。
3. 建设摹拟场景:为了提供更真正的实践学习环境,我们建设了摹拟场景,如摹拟医院、摹拟工厂等,让学生能够在真实场景中进行实践操作。
4. 建设实训基地:我们建设了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专业技能培训和实际操作的机会,如电工实训基地、焊接实训基地等。
五、课程基地建设成果1. 学生参预度提高:课程基地的建设使得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预实践学习,提高了他们对课程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2. 学生实践能力提升:通过课程基地的实践学习,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他们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3. 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增强:课程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培养了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4. 教学质量提高:课程基地的建设为教师提供了更好的教学环境和资源,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
六、未来计划1. 持续改进设施和设备:我们将持续改进课程基地的设施和设备,引进更先进的实验设备和摹拟场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践学习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普通高中课程创新基地建设现状及建议作者:江宏黎聚才来源:《今日教育》2017年第05期课程创新基地是以创设新型学习环境为特征,以改进课程内容实施方式为重点,以增强实践认知和学习能力为主线,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促进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提高学习效能,发掘潜能特长的综合性教学平台。
重庆市普通高中课程创新基地建设是引导全市普通高中学校建设独特的学科教学环境,优化课程育人功能,整体提升课程育人水平的项目,于2015年4月启动,目前已经分三批立项。
本文通过对重庆市普通高中课程创新基地的布局状况和建设情况的调研,总结主要经验与问题,并提出完善措施与建议。
一、课程创新基地建设的基本情况课程创新基地建设的基本情况主要从评审立项的结构布局以及项目建设的进展状况来考察。
(一)课程创新基地的立项分布1.按学科领域分类本轮课程创新基地重点对学科领域进行建设,包括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的建设。
在申报评审中,虽然坚持学科协调发展的原则,但学科分布存在较大差距,语文、数学、物理、外语、化学、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立项数量较多,而音乐、信息技术、政治、美术、通用技术等学科立项数量则较少。
2.按区域布局分类课程创新基地评审在注重质量优先原则的基础上,同时关注区域协调发展,但目前课程基地的区域分布不太平衡,其中都市功能核心区和都市功能拓展区立项数量占总立项的58.44%;城市发展新区立项数量占总立项的19.48%;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立项数量占总立项的16.88%;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立项数量占总立项的5.19%。
3.按城乡布局分类课程创新基地建设是促进城乡教育统筹、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学校特色内涵发展的有效载体,必须考虑项目的城乡合理布局。
目前,项目城乡分布极不平衡,其中区县城市高中学校立项数量占总立项数量的93.51%,乡镇高中学校立项数量占总立项数量的6.49%。
4.按学校类型分类全市重点中学与非重点中学数量相当,但重点中学却集聚着优质的办学资源和条件,办学水平与质量也明显高于非重点中学。
在申报评审中,虽然坚持校际之间均衡发展的原则,但重点中学立项数量占总立项数量的96%以上,非重点中学立项占比不足4%。
(二)课程创新基地的建设情况两年多来,重庆市课程创新基地建设工作已初见成效,体现了全市普通高中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新导向,创生了凸显学科魅力的新课堂,开发了丰富多彩的新课程资源,促进了育人模式与教学方式的新转变,拓展了学校特色建设的新空间,搭建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平台,开创了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的新局面。
1.多数学校课程创新基地建设理念先进,能够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导向一是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导向。
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用好课程创新基地,建设优秀文化。
比如,重庆市求精中学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坚持以“百年树人,精益求精”为理念追求,在课程创新基地建设中,挖掘巴渝文化、抗战文化、红岩文化等区域文化,建设特色校园文化,创建辩论会、模拟联合国等学科文化,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二是以核心素养落地培育为导向。
在课程创新基地建设过程中,引导全市各基地项目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在创设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环境、突出核心教学内容的模型建构、建设促进自主学习的互动平台、开发丰富而有特色的课程资源、构建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中心、形成学生实践创新的有效路径“六大建设内容”方面,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比如,重庆市南开中学为有效地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基地建设构建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模型”和“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模型”。
三是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导向。
以名师支撑基地,以基地成长教师,以教师发展学生。
全市在课程创新基地建设过程中,先后建成了“学科教研中心”“名师工作室(工作坊)”“教师学习资源中心”“学科教师专业成长研修中心”等。
教师线上、线下可以互动交流。
搭建了“互联网+学科教研”平台,真正成了教师成长的摇篮。
比如,重庆外国语学校构建“教师发展中心”,采取三组共建、各司其职的思路。
专家顾问组:聘请知名专家为基地建设整体把脉,每年定期集中指导。
行政领导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加强理科建设的整体规划,为数学课程创新基地进行政策引导、资金协调、后勤保障、跨学科协调以及基地建设监管等工作。
基地执行组:主要负责各项目目标的具体实施。
依托基地建设项目引领、名师示范、教研制度的创新,建立促进教师发展的常态化机制。
2.多数学校在课程创新基地建设中贯穿融通性思维,能够做到继承与创新、校内与校外、硬件与软件相结合一是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继承与创新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
所有申报成功的市级课程创新基地,都是项目学校的传统优势学科,都是值得继承的优良传统。
比如,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的外语课程创新基地,继承了学校的传统优势外语学科,构建了以外语为特色、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宗旨、以促进学生全面而个性发展为目标,整合国家基础课程和国际优质教材资源,形成该校特有的“三级”分层多样化的课程体系。
二是校内与校外相结合。
课程创新基地建设的可用性是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基础,保证课程创新基地的使用价值,便于师生以及社会有关人士使用,是课程创新基地建设的要务。
比如,重庆一中高中数学课程创新基地,整合校内校外有关课程建设方面专家学者资源,建立专家学者库,把基地建设成具有引领、示范、包容、前瞻性、特色性、可复制的现代化课程创新基地。
三是硬件与软件相结合。
从课程创新基地建设的内容来看,“创设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环境”和“开发丰富而有特色的课程资源”是课程创新基地的物质支撑和保障;“突出核心教学内容的模型建构”和“建设促进自主学习的互动平台”是课程创新基地的组织策略与实施路径;“构建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中心”和“形成学生实践创新的有效路径”是课程创新基地的达成目标。
当然,在硬件建设上,要切合实际,量体裁衣,不要盲目贪大求全。
3.不少区县和学校注重顶层设计、专业指导与组织保障,力图以整体性举措来推进课程创新基地建设一是顶层设计得好。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和重庆市财政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普通高中发展促进计划的通知》,课程创新基地作为五大子计划十二个项目之一首先实施,并制订了一套完整的申报、评审、公示、立项等制度,做好了市级层面的顶层设计。
区县和项目学校也做好了顶层设计。
二是指导针对性强。
从课程创新基地启动的专家论证到建设过程中的指导,都很有针对性。
专家们对每个课程创新基地的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建设规划、经费保障、项目管理、成果预期、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等都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
三是组织保障有力。
不少区县积极贯彻执行市教委关于课程创新基地建设的相关文件,对于项目建设给予充分的经费保障、场地保障和组织保障,充分发挥政策的激励作用和教师的自主精神。
此外,沙坪坝区等部分区县制定了区县课程创新基地建设的相关配套文件,并开展了义务教育阶段区县级的课程创新基地建设工作。
二、课程创新基地建设的主要问题(一)课程创新基地核心理念的凝练有待加强核心理念是课程创新基地建设的灵魂。
每个课程创新基地都要根据本学科的核心素养、学科特点、学校历史传承、地域社会经济等方面,浓缩、升华、凝练本课程创新基地的核心理念,使其具有典型性、创新性、前瞻性等特点。
目前,绝大多数项目学校还需要加大力度进一步凝练课程创新基地的核心理念。
这对课程创新基地的后续建设的高度至关重要。
(二)课程创新基地的领导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领导力是课程创新基地建设的根本。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课程创新基地建设的领导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存在部分课程负责人年龄老化以及教师团队结构不合理,缺乏老中青相结合、各专业相匹配、校内校外相补充的师资团队,缺乏学校领导的行政引领、专家学者的专业引领和学校各部门的校内引领,缺乏课程资源、教学设备和师资力量的有效“合力”,缺乏与校外研究机构、学校校友等有关人士和友好学校的交流与沟通等问题。
(三)课程创新基地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当前,全市普通高中课程创新基地共设立77项,涉及56所学校,占全市普通高中学校的五分之一。
这些基地涉及高中所有学科,建设内容和形态各异,建设水平差距也很大。
有部分学校对于课程创新基地建设的认识不到位、定位不准确,特别是在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上进展较慢,没有触及学校的内涵发展。
(四)课程创新基地建设存在硬件快、软件慢现象目前在课程创新基地建设过程中,对教学环境的改善、教学设备的更新、学生实践场所的选择、互动平台的搭建等硬件的建设关注较多,而对于核心教学内容模型的建构、丰富而有特色的课程资源开发、教师专业成长中心的构建、学生实践创新有效路径的形成等更为重要的软件建设速度相对较慢。
(五)课程创新基地部分地方配套资金尚未落实课程创新基地的建设要求市级、区县和学校三方共同出资。
多数区县和学校都安排了市级规定的1:1配套经费,有的区县和学校对课程创新基地项目经费高度重视,表态“上不封顶”。
但是,也有少数区县不仅没有将区县项目经费落实好,而且没有将市级项目经费及时拨付给项目学校,个别项目学校领导也没有对课程创新基地建设安排专项的经费。
(六)课程创新基地的成果物化意识还有待强化按照市教委3年一个周期和“六大建设内容”的建设规划。
目前各基地项目学校教师尚缺乏成果物化意识,不能自觉主动地将教学、教研、教改、育人等成果进行积累、传播与共享,实现成果的物化,与市教委的验收要求有较大的差距。
每个基地项目要迅速制订详细的方案,抓住重点,选择几个“亮点”进行总结、提炼成果。
三、课程创新基地建设的措施建议(一)加大管理力度,建立定期督导机制为加强和完善重庆市高中课程创新基地建设的管理,确保项目立项、建设、验收、推广工作的顺利实施和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建议市教委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特别是项目经费的使用管理办法。
管理办法必须明确管理的组织机构,廓清市教委、市教科院、区县教委、区县教研机构以及项目学校的职能职责,确定申报与立项、建设与指导、评审与验收、应用与推广的内容与要求。
此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启动建设阶段、中期建设阶段、评审验收阶段以及项目推广阶段的定期督查机制和表彰奖励机制,建立健全区县、学校、基地三级管理机制,积极为课程创新基地的良性发展保驾护航,确保课程创新基地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二)深化项目研究,加强项目调研指导教研机构的主要职能在于研究、指导与服务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总结推广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和成果。
本轮学科课程创新基地建设是现有课堂教学的延伸升华和转型升级,是作为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的有效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