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及其应用
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的应用
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的应用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是初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定理,它们在解决三角形相关问题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本文中,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的应用,并通过实例来说明它们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一、余弦定理的应用余弦定理是用来求解三角形的边长或角度的定理。
它的数学表达式为:c² = a²+ b² - 2abcosC,其中a、b、c为三角形的边长,C为夹角。
1. 求解三角形的边长假设我们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和它们之间的夹角,想要求解第三边的长度。
这时,我们可以利用余弦定理来解决这个问题。
例如,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cm和8cm,夹角为60°,我们可以利用余弦定理来计算第三边的长度。
根据余弦定理,我们可以得到c² = 5² + 8² - 2×5×8×cos60°,即c² = 25 + 64 -80cos60°。
进一步计算可得c² = 89 - 80cos60°,再开方可得c ≈ 2.92cm。
因此,这个三角形的第三边长约为2.92cm。
2. 求解三角形的角度除了求解边长外,余弦定理还可以用来求解三角形的角度。
例如,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cm、4cm和5cm,我们可以利用余弦定理来计算它的夹角。
根据余弦定理,我们可以得到cosC = (3² + 4² - 5²) / (2×3×4),即cosC = (9 + 16 - 25) / 24。
计算可得cosC = 0,因此C的值为90°。
通过以上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余弦定理在求解三角形边长和角度时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它为我们解决各种三角形相关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二、正弦定理的应用正弦定理是用来求解三角形的边长或角度的定理。
正、余弦定理及应用举例
02
余弦定理
定义与性质
定义
余弦定理是三角形中的重要定理,它 描述了三角形三边与其对应角的余弦 值之间的关系。
性质
余弦定理具有对称性,即交换任意两 边及其对应的角,定理仍然成立。此 外,余弦定理还可以用来判断三角形 的形状。
证明方法
证明方法一
利用向量的数量积和向量模长的性质来 证明余弦定理。
VS
定理应用举例
总结词
正弦定理在解决三角形问题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求三角形边长、角度等。
详细描述
利用正弦定理,我们可以解决许多三角形问题,例如求三角形的边长、角度等。例如,已知三角形的 两边及其夹角,我们可以利用正弦定理求出第三边的长度。此外,正弦定理还可以用于判断三角形的 解的个数和类型,以及解决一些几何作图问题。
正、余弦定理及应用 举例
目录
• 正弦定理 • 余弦定理 • 正、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 • 正、余弦定理的扩展与推广 • 正、余弦定理在数学竞赛中的应用
01
正弦定理
定义与性质
总结词
正弦定理是三角形中一个基本的定理 ,它描述了三角形边长和对应角的正 弦值之间的关系。
详细描述
正弦定理是指在一个三角形中,任意 一边与其对应的角的正弦值的比等于 三角形外接圆的直径,也等于其他两 边与它们的对应角的正弦值的比。
证明方法二
通过作高线,将三角形转化为直角三角形 ,再利用勾股定理来证明余弦定理。
定理应用举例
应用一
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求第三边。
应用二
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例如,如果一个三角形中存在两个角相等,则 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应用三
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测量、工程设计等。例如,在测量中,可以 利用余弦定理来计算两点之间的距离。
正弦余弦定理及应用
正弦余弦定理及应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是在解三角形问题中常用的两个定理。
在解决三角形问题时,我们经常需要求解三角形的边长或者角度。
使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可以帮助我们更方便地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来看正弦定理。
正弦定理是针对一个三角形中的角和边之间的关系进行描述的。
对于一个三角形ABC,其三个内角分别为∠A、∠B和∠C,三个对边长度分别为a、b和c,则正弦定理可以表示为:a/sin∠A = b/sin∠B = c/sin∠C其中sin∠A表示∠A的正弦值。
正弦定理的推导过程非常简单,可以通过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进行得出。
由于三角形的面积与其对边的关系为S = (1/2)ab*sin∠C,我们可以得到sin∠C = (2S)/(ab),从而推导出上述的正弦定理。
正弦定理的应用非常广泛。
通过正弦定理,我们可以方便地求解角度或者边长。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我们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为a=5、b=7,以及它们之间的夹角为∠C=30,我们可以利用正弦定理来求解第三条边c的长度。
根据正弦定理,我们可以得到c/sin∠C = b/sin∠B,化简后得到c = b*sin∠C/sin ∠B。
将具体数值代入计算可以得到c=3.5。
而余弦定理则是针对三角形的边和边之间的关系进行描述的。
对于一个三角形ABC,其三个边的长度分别为a、b和c,三个内角分别为∠A、∠B和∠C,则余弦定理可以表示为:c²= a²+ b²- 2ab*cos∠C余弦定理的推导过程较为复杂,这里我们只给出其结果。
余弦定理是由向量的内积推导而来的,通过应用余弦定理,我们可以求解未知角或边长。
同样以一个例子来说明,如果我们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为a=5和b=7,以及它们夹角的余弦值cos∠C=1/2,我们可以利用余弦定理来求解第三条边c 的长度。
根据余弦定理,我们可以得到c²= a²+ b²- 2ab*cos∠C,将具体数值代入计算可以得到c²= 25 + 49 - 35/2 = 59.5。
余弦定理与正弦定理的应用
余弦定理与正弦定理的应用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是数学中的两个重要的三角函数定理,它们在解决各种几何和数学问题时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的公式及其应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两个定理。
一、余弦定理的应用余弦定理是解决三角形中边和角之间关系的重要定理。
设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a、b、c,对应的角分别为A、B、C,那么根据余弦定理可以得出以下公式:a² = b² + c² - 2bc·cosAb² = a² + c² - 2ac·cosBc² = a² + b² - 2ab·cosC余弦定理可以用来求解未知边长或角度的问题。
下面通过几个实际问题来展示余弦定理的应用。
【例1】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度分别为5cm和6cm,夹角为60°,求第三边的长度。
解:根据余弦定理,可得c² = 5² + 6² - 2×5×6·cos60°c² = 25 + 36 - 60c² = 61c = √61因此,第三边的长度约为7.81cm。
【例2】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度分别为7cm和9cm,夹角为30°,求夹角的余弦值。
解:根据余弦定理,可得cosA = (7² + 9² - 2×7×9·cos30°) / (2×7×9)cosA = (49 + 81 - 63) / 126cosA = 67 / 126所以,夹角A的余弦值约为0.532。
二、正弦定理的应用正弦定理是另一个求解三角形边与角关系的重要定理。
与余弦定理类似,设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a、b、c,对应的角分别为A、B、C,那么根据正弦定理可以得出以下公式:a / sinA =b / sinB =c / sinC通过正弦定理可以求解未知边长或角度的问题。
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的应用
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的应用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是解决三角形问题中常用的数学定理。
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求解三角形的边长、角度和面积等。
本文将分别介绍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的应用,并通过实例来说明它们的具体使用方法。
一、余弦定理的应用余弦定理是一个用来描述三角形边长和夹角之间关系的定理。
在任意三角形ABC中,假设边长分别为a、b、c,而对应的夹角为A、B、C,则余弦定理可以表示为:c² = a² + b² - 2ab·cosC1. 求解三角形边长假设我们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边长a和b,以及它们夹角C的大小。
我们可以通过余弦定理来求解第三个边长c。
例如,已知三角形ABC中,边AB的长度为5,边AC的长度为8,而夹角B的大小为60度。
按照余弦定理,我们可以用下式来计算边BC的长度:BC² = AB² + AC² - 2·AB·AC·cosB代入具体数值,即可求得:BC² = 5² + 8² - 2·5·8·cos60°BC² = 25 + 64 - 80·0.5BC² = 89 - 40BC² = 49BC = √49 = 7因此,边BC的长度为7。
2. 求解三角形夹角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已知三角形的三个边长,但需要求解其中一个夹角的大小。
余弦定理同样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例如,已知三角形ABC的边长分别为a=4、b=7、c=9。
我们想要求解夹角C的大小。
根据余弦定理,我们可以得到:c² = a² + b² - 2ab·cosC代入具体数值,我们可以得到:9² = 4² + 7² - 2·4·7·cosC81 = 16 + 49 - 56·cosC16 + 49 - 81 = 56·cosC-16 = 56·cosCcosC = -16 / 56 = -0.2857由于余弦函数的定义域为[-1, 1],该结果无解,即无法构成三角形。
余弦定理及正弦定理的应用
余弦定理及正弦定理的应用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是解决三角形相关问题的重要工具。
它们被广泛应用于测量、导航、工程等领域。
下面将分别介绍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并说明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运用。
一、余弦定理余弦定理描述了一个三角形的边与夹角之间的关系。
对于任意一个三角形 ABC,其边长分别为 a、b、c,对应的夹角分别为 A、B、C。
根据余弦定理,可以得到以下等式:a² = b² + c² - 2bc * cosAb² = a² + c² - 2ac * cosBc² = a² + b² - 2ab * cosC余弦定理可以用于解决以下问题:1. 测量三角形边长:如果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边长和它们之间的夹角,可以利用余弦定理计算出第三条边的长度。
2. 计算三角形的夹角:如果已知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可以利用余弦定理的逆运算求解三个夹角的大小。
3. 解决航海导航问题:根据已知的方位角和航程,可以利用余弦定理计算船只的坐标位置。
二、正弦定理正弦定理描述了三角形边与其对应角的正弦值之间的关系。
对于任意一个三角形 ABC,其边长分别为 a、b、c,对应的夹角分别为 A、B、C。
根据正弦定理,可以得到以下等式:a/sinA = b/sinB = c/sinC正弦定理可以用于解决以下问题:1. 求解三角形的面积:如果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它们之间的夹角,可以利用正弦定理求解三角形的面积。
2. 判定三角形类型:根据三边的长度和正弦定理,可以判断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还是钝角三角形。
3. 解决建筑工程问题:在建筑测量中,需利用正弦定理计算高度、距离等未知量。
综上所述,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是解决三角形相关问题的重要工具。
通过运用这些定理,我们可以计算三角形的边长、夹角,求解三角形的面积,判断三角形的类型等。
在测量、导航、工程等领域,都离不开这两个定理的应用。
余弦定理与正弦定理
余弦定理与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是三角函数中重要的定理,它们在解决三角形相关问题时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的数学表达、推导方法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一、余弦定理余弦定理是解决三角形边长和内角之间关系的定理。
它的数学表达式如下:c² = a² + b² - 2abcosC其中,a、b和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C表示夹角C的度数,cosC表示夹角C的余弦值。
为了更好地理解余弦定理,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实例来说明。
假设有一个三角形,其两边分别为a=4,b=6,夹角C=60°,我们可以利用余弦定理计算第三边c的长度。
根据余弦定理,代入a、b和C的值:c² = 4² + 6² - 2×4×6×cos60°= 16 + 36 - 48×0.5= 16 + 36 - 24= 28通过开方运算我们可以得知c的长度为√28≈5.29。
二、正弦定理正弦定理也是解决三角形边长和内角之间关系的定理。
它的数学表达式如下:a / sinA =b / sinB =c / sinC其中,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sinA、sinB、sinC分别表示三个内角的正弦值。
同样以一个实例来说明正弦定理的应用。
假设有一个三角形,两边分别为a=4,b=6,夹角C=60°,我们可以利用正弦定理计算第三边c的长度。
根据正弦定理,代入a、b、C的值:4 / sinA = 6 / sinB = c / sin60°通过推导我们可以得到:c = 4 × sin60° / sinA= 6 × sin60° / sinB接下来,我们需要使用正弦函数的性质求出sinA和sinB的值。
假设A为夹角A的度数,则夹角B的度数为180° - A - C = 180° - A - 60°,根据三角函数关系得到:sinA / sin(180° - A - 60°) = a / b通过求解以上方程可以得到sinA和sinB的值。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应用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应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是中学数学中重要的几何定理,它们在解决三角形相关问题时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以实际例子为基础,详细介绍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
一、正弦定理的应用正弦定理是解决三角形边长和角度之间关系的重要工具。
它的表达式为:$\frac{a}{\sin A}=\frac{b}{\sin B}=\frac{c}{\sin C}$,其中$a$、$b$、$c$分别为三角形的边长,$A$、$B$、$C$为对应的角度。
例子一:已知三角形$ABC$中,$AB=5$,$BC=8$,$\angle B=45^\circ$,求$\angle A$和$\angle C$的大小。
解析:根据正弦定理可得:$\frac{5}{\sin A}=\frac{8}{\sin 45^\circ}$。
通过求解可得$\sin A=\frac{5\sin 45^\circ}{8}$,进而得到$\angle A=\sin^{-1}\left(\frac{5\sin 45^\circ}{8}\right)$。
同理,可以求得$\angle C=180^\circ-\angle A-\angle B$。
通过计算可得$\angle A\approx 28.07^\circ$,$\angle C\approx106.93^\circ$。
例子二:已知三角形$ABC$中,$AB=6$,$BC=9$,$\angle A=30^\circ$,求$AC$的长度。
解析:根据正弦定理可得:$\frac{6}{\sin 30^\circ}=\frac{AC}{\sin C}$。
通过求解可得$\sin C=\frac{AC\sin 30^\circ}{6}$,进而得到$AC=\frac{6\sin C}{\sin30^\circ}$。
由于$\sin C=\sin (180^\circ-\angle A-\angle B)$,可以通过计算得到$AC\approx 10.39$。
余弦定理与正弦定理的应用
余弦定理与正弦定理的应用在数学中,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是解决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关系的重要工具。
它们的应用范围广泛,不仅限于几何学,还可以在物理学、工程学以及实际生活中的各种测量和计算问题中使用。
本文将介绍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的基本原理,并通过一些实际应用例子来展示它们的实用性。
一、余弦定理余弦定理是指在任意三角形中,三条边和它们所对的角之间存在着一个关系,即:c^2 = a^2 + b^2 - 2abcosC其中,a、b、c为三角形的三条边,C为夹角。
该定理可以用于计算三角形的边长或夹角大小,特别适用于已知两边和夹角,求解第三边或第三个角的情况。
例如,我们有一个三角形,已知两条边分别为a=5cm,b=7cm,夹角C为60度。
我们可以利用余弦定理来计算第三条边c的长度:c^2 = 5^2 + 7^2 - 2×5×7×cos60°c^2 = 25 + 49 - 70×0.5c^2 = 24c = √24c ≈ 4.9cm通过余弦定理,我们可以得到这个三角形的第三边c约为4.9cm。
除了计算边长,余弦定理还可以用于计算三角形的角度。
例如,我们有一个三角形,已知三边分别为a=6cm,b=8cm,c=10cm。
我们可以利用余弦定理来计算各个角的大小:cosA = (b^2 + c^2 - a^2) / (2bc)cosB = (a^2 + c^2 - b^2) / (2ac)cosC = (a^2 + b^2 - c^2) / (2ab)通过上述公式,我们可以求得角A,角B和角C的余弦值,再利用反余弦函数求得它们的度数。
二、正弦定理正弦定理是指在任意三角形中,三条边和对应的角的正弦之间存在着一个关系,即:a / sinA =b / sinB =c / sinC正弦定理可以用于解决已知一个角和与之对应的两个边,求解其他角和边长的问题。
例如,我们有一个三角形,已知角A为30度,边a为5cm,边b 为7cm。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应用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三角学及相关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通过这两个定理,我们可以解决许多与三角形相关的问题。
以下是关于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的详细探讨。
一、正弦定理的应用正弦定理是三角学中的一个基本定理,它表达了三角形中任意一边与其对应的角的正弦值之间的关系。
正弦定理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以下是几个具体的应用示例:1. 航海与测量:在航海和大地测量中,正弦定理被用来计算地球上两点之间的距离。
由于地球表面可以近似为一个球体,因此可以通过测量两点的纬度和经度,利用正弦定理计算出两点之间的实际距离。
2. 电气工程:在电气工程中,正弦定理被用来分析交流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通过正弦定理,我们可以推导出各种电气元件(如电阻、电容和电感)的等效电路模型,从而简化电路分析。
3. 通信与信号处理:在通信和信号处理领域,正弦定理被用来分析信号的频谱特性和传输特性。
通过正弦定理,我们可以将复杂的信号分解为一系列正弦波的组合,从而更容易地理解和处理信号。
二、余弦定理的应用余弦定理是另一个重要的三角定理,它表达了三角形中任意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之和减去这两边夹角的余弦值乘以这两边乘积的2倍。
余弦定理同样具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几个具体的应用示例:1. 几何学:在几何学中,余弦定理被用来解决与三角形边长和角度相关的问题。
例如,在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时,我们可以利用余弦定理求出第三边的长度。
此外,余弦定理还可以用于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如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以及求解三角形的内角。
2. 物理学:在力学中,余弦定理被用来求解连接杆件的长度和角度问题。
例如,在机器人学和机械设计中,我们需要确定各个杆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和角度,以便实现预期的运动轨迹。
余弦定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此外,余弦定理还在许多其他领域中得到应用,如航空航天、土木工程、计算机图形学等。
在这些领域中,余弦定理通常被用来求解与空间几何和三维变换相关的问题。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应用
余弦定理的定义
总结词
余弦定理是三角形中另一个重要的定 理,它描述了三角形各边与其对应角 的余弦值之间的关系。
详细描述
余弦定理指出,在任何三角形ABC中,边 长a、b、c与对应的角A、B、C的余弦值 之比都相等,即:a/cosA = b/cosB = c/cosC。这个定理可以通过三角形的相似 性质和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来证明。
计算三角函数值
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夹角,可以利用正弦定理求出其他角的正弦值。
在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计算振动频率
在振动问题中,可以利用正弦定理求 出振动的频率。
解决波动问题
在波动问题中,可以利用正弦定理分 析波的传播规律。
03
余弦定理的应用
在几何问题中的应用
确定三角形形状
01
通过余弦定理可以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物理问题中的综合应用
1 2
振动和波动问题
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可以解决一些与振动 和波动相关的物理问题,如简谐振动、波动传播 等。
交流电问题
通过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可以解决一些与交流 电相关的物理问题,如电流、电压、功率等。
3
光学问题
利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可以解决一些与光学 相关的物理问题,如光的反射、折射等。
02
正弦定理的应用
在几何问题中的应用
确定三角形形状
通过正弦定理可以判断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等 腰三角形还是一般三角形。
计算角度
利用正弦定理可以求出三角形中未知的角度。
计算边长
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夹角,可以利用正弦定理求 出第三边的长度。
在三角函数问题中的应用
求解三角函数方程
利用正弦定理可以将三角函数方程转化为代数方程,从而求解。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03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关 联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相似之处
01
两者都是关于三角形边角关系的定理,是三角学中 的基本定理之一。
02
它们都可以用来解决与三角形相关的问题,如求角 度、边长等。
03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形式上具有一定的对称性, 反映了三角形的内在规律。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不同之处
01
02
03
正弦定理主要应用于求解三角形 的角度,特别是当已知两边及其 夹角时;而余弦定理则更常用于 求解三角形的边长,特别是当已 知两角及一边时。
正弦定理中的角度是通过正弦函 数来表达的,而余弦定理中的角 度则是通过余弦函数来表达的。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在应用上有 一定的互补性,可以根据具体问 题选择使用。
总结词
余弦定理是三角形中一个重要的定理,它描述了三角形各边与其对应角余弦值之间的关系。
详细描述
余弦定理是三角学的基本定理之一,它指出在任意三角形ABC中,任意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 方和减去两倍的另一边的长度与相邻两边的乘积。数学公式表示为:a^2 = b^2 + c^2 - 2bc cos(A) 。
交流电
交流电的电压和电流是时间的正 弦函数,这使得正弦定理在电力 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声学
声音的传播和反射可以用正弦和 余弦函数来描述,这使得余弦定 理在声学中有重要应用。
三角函数在工程中的应用
1 2
结构设计
在建筑和机械设计中,正弦和余弦定理常被用来 计算角度、长度等参数,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 安全性。
余弦定理的应用
总结词
余弦定理在解决三角形问题中具有广泛 的应用,包括求解角度、判断三角形的 形状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等。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知识与应用
第一章 解三角形正弦定理知识点 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Cc B b A a sin sin sin ==。
另一种表述: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并且都等于三角形外接圆的直径,即R Cc B b A a 2sin sin sin ===,其中R 为△ABC 外接圆的半径。
正弦定理的常见变形:1、C R c B R b A R a sin 2,sin 2,sin 2===,其中R 为△ABC 外接圆的半径。
2、。
外接圆的半径为)(2sin ,2sin ,2sin ABC R Rc C R b B R a A ∆===3、三角形的边长之比等于对应角的正弦比,即C B A c b a sin :sin :sin ::=。
4、C B A c b a C c B b A a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5、A c C a B c C b A b B a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6、在△ABC 中,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以为C ab S sin 21=(其中a,b,C 分别为△ABC 两边一角)。
解三角形知识点一般地,把三角形的三个角A,B,C 和它们的对边a,b,c 叫做三角形的元素。
已知三角形的几个元素求其他元素的过程叫做解三角形。
应用1、 已知两角和任一边,求其他两边和一角,其解唯一。
2、 已知两边及其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其解不一定唯一,情况如下:3、 三角形内角和等于 180,即180=∠+∠+∠C B A ,(已知两角求另一角)4、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
(A C B ∠-=∠+∠ 180,同时主要用于证明方面及判断三角形形状。
)5、在利用正弦定理证明时,常利用把所有的边化角或是角化边加以证明。
6、大边对应的角比小边对应的角大,主要用于判断是否有两个解的情况。
余弦定理知识点1、余弦定理: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的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其应用
(3)若三角形三边 a,b,c 成等差数列,则 2b=____________
⇔
2sinB
=
____________
⇔
2sin
B 2
=
cos
A-C 2
解:由正弦定理得ab=ssiinnAB,所以
sinB=
2× 7
sinπ3=
721,
由余弦定理得 a2=b2+c2-2bccosA,所以 7= 4+c2-2c,所
以 c=3(负值舍去).故填 721;3.
(2018·全国卷Ⅰ) △ABC 的内角 A,B,C 的对边 分别为 a,b,c,已知 bsinC+csinB=4asinBsinC,b2+c2
-a2=8,则△ABC 的面积为________.
解:根据题意,结合正弦定理
可得 sinBsinC+sinCsinB=4sinAsinBsinC,即 sinA=12, 结合余弦定理可得 b2+c2-a2=2bccosA=8,
所以 A 为锐角,且 cosA= 23,从而求得 bc=8 3 3,
所以△ABC 的面积为 S=12bcsinA=12×8 3 3×
所 以 AB2 = BC2 + AC2 - 2BC·AC·cosC = 1 + 25 -
2×1×5×-35=32,所以 AB=4 2.故选 A.
(2017·山东)在△ABC 中,角 A,B,C 的对边分
别为 a,b,c.若△ABC 为锐角三角形,且满足 sinB(1+2cosC)
=2sinAcosC+cosAsinC,则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及其应用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1.直角三角形中各元素间的关系:如图,在△ABC 中,C =90°,AB =c ,AC =b ,BC =a 。
(1)三边之间的关系:a 2+b 2=c 2。
(勾股定理) (2)锐角之间的关系:A +B =90°; (3)边角之间的关系:(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sin A =cos B =c a ,cos A =sin B =c b ,tan A =ba。
2.斜三角形中各元素间的关系:如图6-29,在△ABC 中,A 、B 、C 为其内角,a 、b 、c 分别表示A 、B 、C 的对边。
(1)三角形内角和:A +B +C =π。
(2)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R CcB b A a 2sin sin sin ===。
(R 为外接圆半径)(3)余弦定理:三角形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a 2=b 2+c 2-2bc cos A ; b 2=c 2+a 2-2ca cos B ; c 2=a 2+b 2-2ab cos C 。
3.三角形的面积公式:(1)△=21ah a =21bh b =21ch c (h a 、h b 、h c 分别表示a 、b 、c 上的高); (2)△=21ab sin C =21bc sin A =21ac sin B ;(3)△=)sin(2sin sin 2C B C B a +=)sin(2sin sin 2A C A C b +=)sin(2sin sin 2B A BA c +;(4)△=2R 2sin A sin B sin C 。
(R 为外接圆半径)4.解三角形:由三角形的六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三个内角)中的三个元素(其中至少有一个是边)求其他未知元素的问题叫做解三角形.广义地,这里所说的元素还可以包括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以及内切圆半径、外接圆半径、面积等等.解三角形的问题一般可分为下面两种情形:若给出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则称为解直角三角形;若给出的三角形是斜三角形,则称为解斜三角形解斜三角形的主要依据是:设△ABC 的三边为a 、b 、c ,对应的三个角为A 、B 、C 。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其应用
4.7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其应用1.正弦定理(1)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其中R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2)正弦定理的其他形式:①a=2R sin A,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②sin A=a2R,sin B=,sin C=;③a∶b∶c=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余弦定理(1)余弦定理: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的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即a2=,b2=,c2=.若令C=90°,则c2=,即为勾股定理.(2)余弦定理的推论:cos A=,cos B=,cos C=.若C为锐角,则cos C>0,即a2+b2______c2;若C为钝角,则cos C<0,即a2+b2______c2.故由a2+b2与c2值的大小比较,可以判断C为锐角、钝角或直角.(3)正、余弦定理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实现边角____________,余弦定理亦可以写成sin2A=sin2B+sin2C-2sin B sin C cos A,类似地,sin2B=____________________;sin2C=__________________.注意式中隐含条件A+B+C=π.3.解三角形的类型(1)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个角与一边,用____________定理,只有一解.(2)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用____________定理,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如在△ABC(3)已知三边,用____________定理.有解时,只有一解.(4)已知两边及夹角,用____________定理,必有一解.4.三角形中的常用公式及变式(1)三角形面积公式S△=====.其中R ,r 分别为三角形外接圆、内切圆半径.(2)A +B +C =π,则A =__________,A2=__________,从而sin A =____________,cos A =____________,tan A=____________;sin A 2=__________,cos A 2=__________,tan A2=__________.tan A +tan B +tan C =____________.(3)若三角形三边a ,b ,c 成等差数列,则2b =____________⇔2sin B =____________⇔2sin B2=cos A -C 2⇔2cos A +C 2=cos A -C 2⇔tan A 2tan C 2=13.(4)在△ABC 中,a =b cos C +c cos B ,b =____________,c =____________.(此定理称作“射影定理”,亦称第一余弦定理)自查自纠1.(1)a sin A =b sin B =csin C=2R (2)①2R sin B 2R sin C ②b 2R c2R③sin A ∶sin B ∶sin C2.(1)b 2+c 2-2bc cos A c 2+a 2-2ca cos B a 2+b 2-2ab cos C a 2+b 2(2)b 2+c 2-a 22bc c 2+a 2-b 22ca a 2+b 2-c 22ab > <(3)互化 sin 2C +sin 2A -2sin C sin A cos B sin 2A +sin 2B -2sin A sin B cos C 3.(1)正弦(2)正弦 一解、两解或无解 ①一解②两解 ③一解 ④一解 (3)余弦 (4)余弦 4.(1)12ab sin C 12bc sin A 12ac sin B abc 4R 12(a +b +c )r(2)π-(B +C ) π2-B +C2 sin(B +C )-cos(B +C )-tan(B +C ) cos B +C 2 sin B +C21tanB +C 2tan A tan B tan C (3)a +c sin A +sin C (4)a cos C +c cos A a cos B +b cos A在△ABC 中,a =1,b =2,cos C =14,则c =( )A .1 B. 3 C.322D .2解:c 2=1+4-2×2×14=4,c =2.故选D .(2017·山东)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ABC 为锐角三角形,且满足sin B (1+2cos C )=2sin A cos C +cos A sin C ,则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 A .a =2b B .b =2a C .A =2B D .B =2A解:sin(A +C )+2sin B cos C =2sin A cos C +cos A sin C ,所以2sin B cos C =sin A cos C ⇒2sin B =sin A ⇒2b =a .故选A .(2017·全国卷Ⅰ)△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sin B +sin A (sin C -cos C )=0,a =2,c =2,则C =( ) A.π12 B.π6 C.π4 D.π3 解:由题意sin(A +C )+sin A (sin C -cos C )=0, 得sin A cos C +cos A sin C +sin A sin C -sin A cos C =0,即sin C (sin A +cos A )=2sin C sin ⎝⎛⎭⎫A +π4=0, 所以A =3π4.由正弦定理a sin A =c sin C ,得2sin 3π4=2sin C,即sin C =12,得C =π6.故选B .(2015·北京)在△ABC 中,a =4,b =5,c =6,则sin2A sin C=________.解:sin2A sin C =2sin A cos A sin C =2a c ×b 2+c 2-a 22bc =2×46×25+36-162×5×6=1.故填1.(2017·浙江)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创立的“割圆术”可以估算圆周率π,理论上能把π的值计算到任意精度.祖冲之继承并发展了“割圆术”,将π的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其结果领先世界一千多年,“割圆术”的第一步是计算单位圆内接正六边形的面积S 6,S 6=________.解:将正六边形分割为6个等边三角形,则S 6=6×⎝⎛⎭⎫12×1×1×sin60°=332.故填 332.类型一 正弦定理的应用(2016·全国卷Ⅱ)△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cos A =45,cos C =513,a =1,则b=________.解:在△ABC 中由cos A =45,cos C =513,可得sin A =35,sin C =1213,sin B =sin(A +C )=sin A cos C +cos A sin C =6365,由正弦定理得b =a sin B sin A =2113.故填2113.【点拨】先根据条件得到至少两个角的正弦值,再利用正弦定理,实现边角互化.(2017·全国卷Ⅱ)△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2b cos B =a cos C +c cos A ,则B =________.解:由正弦定理可得2sin B cos B =sin A cos C +sin C cos A =sin(A +C )=sin B ⇒cos B =12⇒B =π3.故填π3.类型二 余弦定理的应用(2017·山东)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b =3,AB →·AC →=-6,S △ABC =3,求A 和a .解:因为AB →·AC →=-6,所以bc cos A =-6. 又S △ABC =3,所以bc sin A =6,因此tan A =-1.又0<A <π,所以A =3π4.又b =3,所以c =2 2.由余弦定理a 2=b 2+c 2-2bc cos A ,得a 2=9+8-2×3×22×⎝⎛⎭⎫-22=29,所以a =29.【点拨】正、余弦定理是应用极为广泛的两个定理,它将三角形的边和角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使三角与几何产生联系,为求与三角形有关的量(如面积、外接圆与内切圆半径和面积等)提供了理论依据,也是判断三角形形状、证明三角形中有关等式的重要依据.其主要方法有:化角法,化边法,面积法,运用初等几何法.注意体会其中蕴涵的函数与方程思想、等价转化思想及分类与整合思想.(2016·全国卷Ⅲ)在△ABC 中,B =π4,BC 边上的高等于13BC ,则cos A =( )A.31010B.1010 C .-1010 D .-31010解:由题意可得13a =c sin π4=22c ,则a =322c .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可得b 2=a 2+c 2-2ac =92c 2+c 2-3c 2=52c 2,则b =102c .由余弦定理,可得cos A =b 2+c 2-a 22bc =52c 2+c 2-92c 22×102c ×c=-1010.故选C . 类型三 正、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a =b cos C +c sin B . (1)求B ;(2)若b =2,求△ABC 面积的最大值.解:(1)由已知及正弦定理得sin A =sin B cos C +sin C sin B .① 因为A =π-(B +C ),所以sin A =sin(B +C )=sin B cos C +cos B sin C .② 由①,②和C ∈(0,π)得sin B =cos B .又B ∈(0,π),所以B =π4.(2)△ABC 的面积S =12ac sin B =24ac .由已知及余弦定理得b 2=a 2+c 2-2ac cos B , 即4=a 2+c 2-2ac cos π4,又a 2+c 2≥2ac ,所以ac ≤42-2,当且仅当a =c 时,等号成立. 因此△ABC 面积的最大值为2+1.【点拨】(1)化边为角与和角或差角公式的正向或反向多次联用是常用的技巧;(2)已知边及其对角求三角形面积最值是高考中考过多次的问题,既可用三角函数求最值,也可以用余弦定理化边后用不等式求最值.(2016·山东)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2(tan A +tan B )=tan A cos B +tan Bcos A.(1)证明:a +b =2c ; (2)求cos C 的最小值.解:(1)证明:由题意知2⎝⎛⎭⎫sin A cos A +sin B cos B =sin A cos A cos B +sin Bcos A cos B,化简得2(sin A cos B +sin B cos A )=sin A +sin B ,即2sin(A +B )=sin A +sin B ,因为A +B +C =π,所以sin(A +B )=sin (π-C )=sin C ,从而sin A +sin B =2sin C ,由正弦定理得a +b =2c .(2)由(1)知c =a +b 2,所以cos C =a 2+b 2-c 22ab=a 2+b 2-⎝⎛⎭⎫a +b 222ab=38⎝⎛⎭⎫a b +b a -14≥12,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故cos C 的最小值为12.类型四 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在三角形ABC 中,若tan A ∶tan B =a 2∶b 2,试判断三角形ABC 的形状.解法一:由正弦定理,得a 2b 2=sin 2A sin 2B ,所以tan A tan B =sin 2Asin 2B,所以sin A cos B cos A sin B =sin 2A sin 2B,即sin2A =sin2B .所以2A =2B ,或2A +2B =π,因此A =B 或A +B =π2,从而△ABC 是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解法二:由正弦定理,得a 2b 2=sin 2A sin 2B ,所以tan A tan B =sin 2A sin 2B ,所以cos B cos A =sin A sin B ,再由正、余弦定理,得a 2+c 2-b 22ac b 2+c 2-a 22bc =ab,化简得(a 2-b 2)(c 2-a 2-b 2)=0,即a 2=b 2或c 2=a 2+b 2. 从而△ABC 是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点拨】由已知条件,可先将切化弦,再结合正弦定理,将该恒等式的边都化为角,然后进行三角函数式的恒等变形,找出角之间的关系;或将角都化成边,然后进行代数恒等变形,可一题多解,多角度思考问题,从而达到对知识的熟练掌握.(2016·济南一中检测)在△ABC 中,内角A ,B ,C 对边的边长分别为a ,b ,c ,A 为锐角,lg b +lg 1c=lgsin A =-lg 2,则△ABC 为( )A .锐角三角形B .等边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等腰直角三角形解:由lg b +lg 1c =lg b c =-lg 2=lg 22,得b c =22,即c =2b .由lgsin A =-lg 2,得sin A =22,又A 为锐角,所以cos A =22.由余弦定理:a 2=b 2+c 2-2bc cos A 得a =b , 故B =A =45°,因此C =90°.故选D .类型五 解三角形应用举例(2015·湖北)如图,一辆汽车在一条水平的公路上向正西行驶,到A 处时测得公路北侧一山顶D 在西偏北30°的方向上,行驶600 m 后到达B 处,测得此山顶在西偏北75°的方向上,仰角为30°,则此山的高度CD =________m.解:设此山高h (m),则BC =3h ,在△ABC 中,∠BAC =30°,∠CBA =105°,∠BCA =45°,AB =600(m).在△ABC 中,根据正弦定理得BC sin A =ABsin C,即3h sin30°=600sin45°,解得h =1006(m).故填1006. 【点拨】①解三角形的方法在实际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在物理学中,有关向量的计算也常用到解三角形的方法.②不管是什么类型的三角应用问题,解决的关键都是充分理解题意,将问题中的语言叙述弄明白,画出帮助分析问题的草图,再将其归结为属于哪类可解的三角形.如图,从气球A 上测得正前方的河流的两岸B ,C 的俯角分别为75°,30°,此时气球的高是60m ,则河流的宽度BC 等于________m.解:因为tan15°=tan(60°-45°)=tan60°-tan45°1+tan60°tan45°=2-3,所以BC =60tan60°-60tan15°=120(3-1)m.故填120(3-1).1.已知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要谨防漏解.2.在判断三角形的形状时,一般将已知条件中的边角关系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转化为角的关系(注意应用A +B +C =π这个结论)或边的关系,再用三角变换或代数式的恒等变形(如因式分解、配方等)求解,注意等式两边的公因式一般不要约掉,而要移项提取公因式,否则有可能漏掉一种形状.3.要熟记一些常见结论,如三内角成等差数列,则必有一角为60°;若三内角的正弦值成等差数列,则三边也成等差数列;内角和定理与诱导公式结合产生的结论:sin A =sin(B +C ),cos A =-cos(B +C ),sin A2=cos B +C 2,sin2A =-sin2(B +C ),cos2A =cos2(B +C )等. 4.应用正、余弦定理解斜三角形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分析:理解题意,分清已知与未知,画出示意图;(2)建模:根据已知条件与求解目标,把已知量与求解量尽量集中到一个三角形中,建立一个解斜三角形的模型;(3)求解:利用正、余弦定理有序地解出三角形,求得数学模型的解; (4)检验:检验上述所求得的解是否符合实际,从而得出实际问题的解.5.正、余弦定理是应用极为广泛的两个定理,它将三角形的边和角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使三角与几何产生联系,为求与三角形有关的量(如面积、外接圆、内切圆半径和面积等)提供了理论依据,也是判断三角形形状、证明三角形中有关等式的重要依据.其主要方法有:化角法,化边法,面积法,运用初等几何法.注意体会其中蕴涵的函数与方程思想、等价转化思想及分类讨论思想.1.(北京丰台2017届期末)在△ABC 中,C =π4,AB =2,AC =6,则sin B 的值为( )A.12B.22 C .-12 D.32解:由正弦定理得2sin C =6sin B ,解得sin B =32.故选D .2.(2016·天津)在△ABC 中,若AB =13,BC =3,∠C =120°,则AC =( ) A .1 B .2 C .3 D .4 解:由余弦定理得13=9+AC 2+3AC ⇒AC =1.故选A .3.设△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b cos C +c cos B =a sin A, 则△ABC 的形状为(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不确定解:由已知和正弦定理可得sin B cos C +sin C cos B =sin A ·sin A ,即sin(B +C )=sin A sin A ,亦即sin A =sin A sin A .因为0<A <π,所以sin A =1,A =π2.所以△ABC 为直角三角形.故选B .4.(2016·山东)△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已知b =c ,a 2=2b 2(1-sin A ),则A =( ) A.3π4 B.π3 C.π4 D.π6 解:在△ABC 中,由余弦定理得a 2=b 2+c 2-2bc cos A , 因为b =c ,所以a 2=2b 2(1-cos A ), 又因为a 2=2b 2(1-sin A ), 所以cos A =sin A ,所以tan A =1,因为A ∈(0,π),所以A =π4.故选C .5.(2015·天津改编)在△ABC 中,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已知△ABC 的面积为315,b -c =2,cos A =-14,则a 的值为( )A .2B .4C .6D .8解:由cos A =-14得sin A =154,所以△ABC 的面积为12bc sin A =12bc ×154=315,解得bc =24,又b -c =2,所以a 2=b 2+c 2-2bc cos A =(b -c )2+2bc -2bc cos A =22+2×24-2×24×⎝⎛⎭⎫-14=64,得a =8.故选D . 6.(2016·长春质检)在△ABC 中,D 是BC 中点,已知∠BAD +∠C =90°,则△ABC 的形状为( ) A .等腰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等腰直角三角形 D .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解:如图,由题可知,∠BAD +∠C =∠B +∠CAD =90°,在△ABD 中,BD sin ∠BAD =BD cos C =ADsin B ,在△ADC 中,CD sin ∠CAD =AD sin C =CD cos B,所以sin B cos C =sin Ccos B ,即sin2B =sin2C ,所以B =C 或2B +2C =π,则此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故选D .7.(2016·北京)在△ABC 中,∠A =2π3,a =3c ,则bc=________.解:由正弦定理知sin A sin C =a c =3,所以sin C =sin2π33=12,则C =π6,所以B =π-2π3-π6=π6,所以b =c ,即bc =1.故填1.8.(2017·浙江节选)已知△ABC ,AB =AC =4,BC =2.点D 为AB 延长线上一点,BD =2,连接CD ,则△BDC 的面积是________.解:取BC 中点E ,由题意,AE ⊥BC .△ABE 中,cos ∠ABC =BE AB =14,所以cos ∠DBC =-14,sin ∠DBC =1-116=154,所以S △BCD =12×BD ×BC ×sin ∠DBC =152.故填152.9.(2017·全国卷Ⅱ)△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已知sin(A +C )=8sin 2B2.(1)求cos B ;(2)若a +c =6,△ABC 的面积为2,求b . 解:(1)由题设A +B +C =π,得sin B =8sin 2B2,故sin B =4(1-cos B ). ①将①两边平方,整理得17cos 2B -32cos B +15=0,解得cos B =1(舍去),cos B =1517.(2)由cos B =1517,得sin B =817,故S △ABC =12ac sin B =417ac .又S △ABC =2,则ac =172.由余弦定理及a +c =6得b 2=a 2+c 2-2ac cos B =(a +c )2-2ac (1+cos B )=36-2×172×⎝⎛⎭⎫1+1517=4.所以b =2.10.(2015·全国卷Ⅱ)△ABC 中,D 是BC 上的点,AD 平分∠BAC ,△ABD 面积是△ADC 面积的2倍.(1)求sin ∠B sin ∠C;(2)若AD =1,DC =22,求BD 和AC 的长.解:(1)S △ABD =12AB ·AD sin ∠BAD ,S △ADC =12AC ·AD sin ∠CAD ,因为S △ABD =2S △ADC ,∠BAD =∠CAD ,所以AB =2AC .由正弦定理可得sin ∠B sin ∠C =AC AB =12.(2)因为S △ABD ∶S △ADC =BD ∶DC ,所以BD = 2. 在△ABD 和△ADC 中,由余弦定理得AB 2=AD 2+BD 2-2AD ·BD cos ∠ADB ,AC 2=AD 2+DC 2-2AD ·DC cos ∠ADC ,AB 2+2AC 2=3AD 2+BD 2+2DC 2=6.由(1)知AB =2AC ,故AC =1.(2016·北京)在△ABC 中,a 2+c 2=b 2+2ac . (1)求角B 的大小;(2)求2cos A +cos C 的最大值.解:(1)由a 2+c 2=b 2+2ac 得a 2+c 2-b 2=2ac .由余弦定理得cos B =a 2+c 2-b 22ac =2ac 2ac =22.又0<B <π,所以B =π4.(2)A +C =π-B =π-π4=3π4,所以C =3π4-A ,0<A <3π4.所以2cos A +cos C =2cos A +cos ⎝⎛⎭⎫3π4-A =2cos A +cos 3π4cos A +sin 3π4sin A=2cos A -22cos A +22sin A=22sin A +22cos A =sin ⎝⎛⎭⎫A +π4. 因为0<A <3π4,所以π4<A +π4<π,故当A +π4=π2,即A =π4时,2cos A +cos C 取得最大值为1.1.(2016·大兴区模拟)在△ABC 中,a =2,b =3,∠B =π3,则∠A 等于( )A.π6B.π4C.3π4D.π4或3π4解:因为b >a ,由正弦定理得到sin A =a sin B b =22,所以∠A =π4.故选B .2.(2016·湖南四校联考)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a 2+b 2-c 2)tan C =ab ,则角C 为( )A.π6或5π6B.π3或2π3C.π6D.2π3解:由题意得a 2+b 2-c 22ab =12tan C ,则cos C =cos C 2sin C ,且cos C ≠0,所以sin C =12,所以C =π6或5π6.故选A .3.(2016·郑州一测)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b 3cos B =asin A ,则cos B =( )A .-12 B.12 C .-32 D.32解:因为b 3cos B =a sin A ,所以由正弦定理得sin B 3cos B =sin A sin A,所以tan B =3,又0<B <π,所以B =π3,所以cos B=12.故选B . 4.(北京通州2017届期末)在△ABC 中,a =2,B =π3,△ABC 的面积等于32,则b 等于( )A.32B .1 C. 3 D .2 解:由△ABC 面积公式可得S =12ac sin B =32,12×2c ×32=32,c =1,由余弦定理得b 2=a 2+c 2-2ac cos B =22+12-2×2×1×cos π3=3,b = 3.故选C .5.(2016·厦门期中测试)如图,D ,C ,B 在地平面同一直线上,DC =10 m ,从D ,C 两地测得A 点的仰角分别为30°和45°,则A 点离地面的高AB 等于( )A .10 mB .5 3 mC .5(3-1) mD .5(3+1) m解:直角三角形中,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得AB tan30°-ABtan45°=10,解得AB =5(3+1) (m).故选D . 6.(2016·河南三市调研)△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c 2=(a -b )2+6,C =π3,则△ABC的面积为( )A .3 B.932 C.332D .3 3解:由c 2=(a -b )2+6,可得a 2+b 2-c 2=2ab -6,由余弦定理得2ab cos C =2ab -6,因为C =π3,所以ab =6,所以△ABC 的面积为12ab sin C =12×6×32=332.故选C .7.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应的边分别为a ,b ,c ,已知b cos C +c cos B =2b ,则ab =________.解法一:由正弦定理sin B cos C +sin C cos B =2sin B ,即sin(B +C )=sin A =2sin B ,有a b =sin Asin B =2.解法二:由余弦定理得b ·a 2+b 2-c 22ab +c ·a 2+c 2-b 22ac =2b ,化简得a =2b ,因此,ab =2.解法三:由三角形射影定理,知b cos C +c cos B =a ,所以a =2b ,所以ab=2.故填2.8.(武汉市2018届高三起点调研)在钝角△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若a =4,b =3,则c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在钝角△ABC 中,a =4,b =3,则4-3<c <4+3,即1<c <7,若C 是钝角,则cos C <0,则a 2+b 2-c 22ab<0,即c 2>a 2+b 2=25,所以c >5,即5<c <7;若A 是钝角,则cos A <0,则b 2+c 2-a 22bc <0,即c 2<a 2-b 2=7,所以c <7,又1<c <7,则1<c <7.综上可知,c 的取值范围是(1,7)∪(5,7). 故填(1,7)∪(5,7).9.(2016·浙江)在△ABC 中,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已知b +c =2a cos B . (1)证明:A =2B ;(2)若△ABC 的面积S =a 24,求角A 的大小.解:(1)证明:由正弦定理得sin B +sin C =2sin A cos B ,故2sin A cos B =sin B +sin(A +B )=sin B +sin A cos B +cos A sin B ,于是sin B =sin(A -B ). 又A ,B ∈(0,π),故0<A -B <π,所以B =π-(A -B )或B =A -B , 因此A =π(舍去)或A =2B ,所以A =2B .(2)由S =a 24得12ab sin C =a 24,故有sin B sin C =12sin2B =sin B cos B ,因为sin B ≠0,所以sin C =cos B .又B ,C ∈(0,π),所以C =π2±B .当B +C =π2时,A =π2;当C -B =π2时,A =π4.综上,A =π2或A =π4.10.(2016·四川)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是a ,b ,c ,且cos A a +cos B b =sin Cc .(1)证明:sin A sin B =sin C ;(2)若b 2+c 2-a 2=65bc ,求tan B .解:(1)证明:根据正弦定理,可设a sin A =b sin B =csin C=k (k >0),则a =k sin A ,b =k sin B ,c =k sin C .代入cos A a +cos B b =sin C c 中,有cos A k sin A +cos B k sin B =sin C k sin C ,变形可得sin A sin B =sin A cos B +cos A sin B =sin(A +B ).在△ABC 中,由A +B +C =π,有sin(A +B )=sin (π-C )=sin C .所以sin A sin B =sin C .(2)由已知,b 2+c 2-a 2=65bc ,根据余弦定理,有cos A =b 2+c 2-a 22bc =35,所以sin A =1-cos 2A =45.由(1),sin A sin B =sin A cos B +cos A sin B ,所以45sin B =45cos B +35sin B ,即sin B =4cos B .故tan B =sin Bcos B=4.(2017·福建漳州质检)△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其中b ≠c ,且b cos B =c cos C ,延长线段BC 到点D ,使得BC =4CD =4,∠CAD =30°.(1)求证:∠BAC 是直角;(2)求tan ∠D 的值.解:(1)证明:因为b cos B =c cos C ,由正弦定理,得sin B cos B =sin C cos C ,所以sin2B =sin2C .又b ≠c ,所以2B =π-2C ,所以B +C =π2,所以∠A =90°.即∠BAC 是直角.(2)设∠D =α,由题意知CD =1,BC =4, 在△ABC 中,因为∠BAC =90°,∠ACB =30°+α,所以cos(30°+α)=ACBC ,所以AC =4cos(30°+α).在△ACD 中,AC sin α=CD sin ∠CAD,即AC sin α=112=2,所以AC =2sin α,所以4cos(30°+α)=2sin α,即2⎝⎛⎭⎫32cos α-12sin α=sin α,整理得3cos α=2sin α,所以tan α=32,即tan ∠D =32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函数y =cos ⎝⎛⎭⎫2x -π6的最小正周期是( ) A.π2B .πC .2πD .4π 解:函数y =cos ⎝⎛⎭⎫2x -π6的最小正周期T =2π2=π.故选B . 2.若tan α>0,则( )A .sin2α>0B .cos α>0C .sin α>0D .cos2α>0解:因为tan α>0,所以α∈⎝⎛⎭⎫k π,k π+π2(k ∈Z ),即α是第一、三象限角.所以2α∈(2k π,2k π+π)(k ∈Z ),再根据三角函数值在各象限的符号知,sin2α>0.故选A .3.(2015·厦门模拟)已知角θ是第二象限角,sin θ=34,那么角2θ为( )A .第一象限角B .第二象限角C .第三象限角D .第四象限角解:因为sin θ=34且角θ为第二象限角,所以cos θ=-1-sin 2θ=-74,cos2θ=cos 2θ-sin 2θ=-18,sin2θ=2sin θcos θ=-378.所以角2θ为第三象限角.故选C .4.(2016·江西三校联考)函数y =sin 2x 的图象的一个对称中心为( )A .(0,0) B. ⎝⎛⎭⎫π4,0 C.⎝⎛⎭⎫π4,12 D.⎝⎛⎭⎫π2,1 解:因为y =sin 2x =1-cos2x 2,令2x =π2+k π,k ∈Z ,所以x =π4+k π2,k ∈Z ,所以函数y =sin 2x 的图象的一个对称中心为⎝⎛⎭⎫π4,12.故选C .5.(2016·全国卷Ⅱ)函数f (x )=cos2x +6cos ⎝⎛⎭⎫π2-x 的最大值为( )A .4B .5C .6D .7解:因为f (x )=1-2sin 2x +6sin x =-2⎝⎛⎭⎫sin x -322+112,而sin x ∈[-1,1],所以当sin x =1时,f (x )取最大值5.故选B .6.(2016·淮南二模)已知函数f (x )=sin(2x +φ)满足f (x )≤f (a )对x ∈R 恒成立,则函数( ) A .f (x -a )一定为奇函数 B .f (x -a )一定为偶函数 C .f (x +a ) 一定为奇函数 D .f (x +a )一定为偶函数解:由题意得f (a )=sin(2a +φ)=1,则2a +φ=2k π+π2,k ∈Z ,所以f (x +a )=sin(2x +2a +φ)=sin(2x +2k π+π2)=cos2x ,此时函数为偶函数.故选D .7.(2016·南开模拟)△ABC 中三个内角为A ,B ,C ,若关于x 的方程x 2-x cos A cos B -cos 2C2=0有一根为1,则△ABC 一定是( )A .直角三角形B .等腰三角形C .锐角三角形D .钝角三角形解:依题意,可得1-cos A cos B -cos 2C 2=0,因为cos 2C 2=1+cos C 2=1-cos (A +B )2=1-cos A cos B +sin A sin B2,所以1-cos A cos B -1-cos A cos B +sin A sin B2=0,整理得:cos(A -B )=1,又A ,B 为△ABC 的内角,所以A =B ,所以△ABC 一定为等腰三角形.故选B .8.已知sin ⎝⎛⎭⎫α+π3+sin α=-435,-π2<α<0,则cos ⎝⎛⎭⎫α+2π3=( ) A .-45 B .-35 C.45 D.35解:因为sin ⎝⎛⎭⎫α+π3+sin α=32sin α+32cos α=-435,所以32sin α+12cos α=-45.所以cos ⎝⎛⎭⎫α+2π3=cos αcos 2π3-sin αsin 2π3=-12cos α-32sin α=45.故选C .9.(2016·湖南师大附中二模)设f (x )=1+cos2x +sin2x 2sin ⎝⎛⎭⎫π2+x +a sin ⎝⎛⎭⎫x +π4的最大值为3,则常数a =( ) A .1 B .1或-5C .-2或4D .±7解:f (x )=2cos 2x +2sin x cos x 2cos x+a sin ⎝⎛⎭⎫x +π4=2cos x +2sin x +a sin ⎝⎛⎭⎫x +π4=2sin ⎝⎛⎭⎫x +π4+a sin ⎝⎛⎭⎫x +π4=(a +2)sin ⎝⎛⎭⎫x +π4,则|a +2|=3,所以a =1或a =-5.故选B . 10.(2017·天津)设θ∈R ,则“⎪⎪⎪⎪θ-π12<π12”是“sin θ<12”的(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根据条件,由⎪⎪⎪⎪θ-π12<π12得0<θ<π6,推出sin θ<12,而当sin θ<12时,取θ=-π6,⎪⎪⎪⎪-π6-π12=π4>π12.故选A .11.(2015·郑州模拟)已知函数f (x )=cos ⎝⎛⎭⎫2x +π3-cos2x ,其中x ∈R ,给出下列四个结论: ①函数f (x )是最小正周期为π的奇函数; ②函数f (x )图象的一条对称轴是直线x =2π3;③函数f (x )图象的一个对称中心为⎝⎛⎭⎫5π12,0;④函数f (x )的递增区间为⎝⎛⎭⎫k π+π6,k π+2π3,k ∈Z . 则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 .1B .2C .3D .4 解:f (x )=cos ⎝⎛⎭⎫2x +π3-cos2x =cos2x cos π3-sin2x sin π3-cos2x =-sin ⎝⎛⎭⎫2x +π6,不是奇函数,①错;f ⎝⎛⎭⎫2π3=-sin ⎝⎛⎭⎫4π3+π6=1,②正确;f ⎝⎛⎭⎫5π12=-sin π=0,③正确;令2k π+π2≤2x +π6≤2k π+3π2,k ∈Z ,得k π+π6≤x ≤k π+23π,k ∈Z ,④正确.综上知正确结论的个数为3.故选C . 12.(2015·重庆)若tan α=2tan π5,则cos ⎝⎛⎭⎫α-3π10sin ⎝⎛⎫α-π5=( )A .1B .2C .3D .4解:cos ⎝⎛⎭⎫α-3π10sin ⎝⎛⎭⎫α-π5=cos αcos 3π10+sin αsin 3π10sin αcos π5-cos αsin π5=cos 3π10+tan αsin 3π10tan αcos π5-sin π5=cos 3π10+2tan π5sin 3π102tan π5cos π5-sinπ5=cos π5cos 3π10+2sin π5sin 3π10sin π5cos π5=⎝⎛⎭⎫cos π5cos 3π10+sin π5sin 3π10+cos ⎝⎛⎭⎫π2-π5sin 3π1012sin 2π5=3cosπ10cos π10=3.故选C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3.已知sin α=13,则sin(2 019π-α)=________.解:sin (2 019π-α)=sin (π-α)=sin α=13.故填13.14.cos43°cos77°+sin43°cos167°的值为________.解:cos43°cos77°+sin43°cos167°=cos43°cos77°+sin43°(-sin77°)=cos120°=-12.故填-12.15.(2015·广东模拟)已知角φ的终边经过点P (3,-4),函数f (x )=sin(ωx +φ)(ω>0)的图象的相邻两条对称轴之间的距离等于π3,则f ⎝⎛⎭⎫π12的值为________. 解:根据题意,T =2π3,ω=2πT =3,sin φ=-45,cos φ=35,f ⎝⎛⎭⎫π12=sin ⎝⎛⎭⎫3×π12+φ=sin ⎝⎛⎭⎫π4+φ=22(sin φ+cos φ)=-210.故填-210.16.(2017·全国卷Ⅲ)△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C =60°,b =6,c =3,则A =________.解:由题意,b sin B =c sin C ,即sin B =b sin C c =6×323=22,结合b <c ,可得B =45°,则A =180°-B -C =75°.故填75°.三、解答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10分)(北京西城2017届期末)已知函数f (x )=sin(2ωx -π6)+2cos 2ωx -1(ω>0)的最小正周期为π.(1)求ω的值;(2)求f (x )在区间⎣⎡⎦⎤0,7π12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解:(1)因为f (x )=sin ⎝⎛⎭⎫2ωx -π6+(2cos 2ωx -1) =⎝⎛⎭⎫sin2ωx cos π6-cos2ωx sin π6+cos2ωx =32sin2ωx +12cos2ωx =sin ⎝⎛⎭⎫2ωx +π6, 所以f (x )的最小正周期T =2π2ω=π,解得ω=1.(2)由(1)得f (x )=sin ⎝⎛⎭⎫2x +π6. 因为0≤x ≤7π12,所以π6≤2x +π6≤4π3.所以,当2x +π6=π2,即x =π6时,f (x )取得最大值为1;当2x +π6=4π3,即x =7π12时,f (x )取得最小值为-32.18.(12分)(2017福建三明质检)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且B =60°,c =4,b =6. (1)求sin C ;(2)求△ABC 的面积.解:(1)B =60°,c =4,b =6,在△ABC 中,由正弦定理b sin B =csin C ,得sin C =c sin B b =4×326=33.(2)由于b >c ,所以B >C ,则C 为锐角,所以cos C =63, 则sin A =sin(B +C )=sin B cos C +cos B sin C =32×63+12×33=32+36,所以△ABC 的面积S =12bc sin A =12×32+36=62+2 3. 19.(12分)(2016·长沙模拟)已知向量a =(2sin x ,3cos x ),b =(-sin x ,2sin x ),函数f (x )=a ·b . (1)求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2)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角A ,B ,C 的对边且f (C )=1,c =1,ab =23,a >b ,求a ,b 的值.解:(1)由题意得f (x )=-2sin 2x +23sin x cos x =3sin2x +cos2x -1=2sin ⎝⎛⎭⎫2x +π6-1, 令2k π-π2≤2x +π6≤2k π+π2(k ∈Z ),得k π-π3≤x ≤k π+π6(k ∈Z ).所以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是⎣⎡⎦⎤k π-π3,k π+π6,k ∈Z . (2)由(1)和条件可得f (C )=2sin ⎝⎛⎭⎫2C +π6-1=1, 则sin ⎝⎛⎭⎫2C +π6=1. 因为0<C <π,所以2C +π6=π2,即C =π6.所以cos C =a 2+b 2-c 22ab =32,又c =1,ab =23,所以a 2+12a 2=7,解得a 2=3或a 2=4,所以a =3或2,所以当a =3时,b =2,当a =2时,b = 3. 因为a >b ,所以a =2,b = 3.20.(12分)(2015·福建)已知函数f (x )的图象是由函数g (x )=cos x 的图象经如下变换得到:先将g (x )图象上所有点的纵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横坐标不变),再将所得到的图象向右平移π2个单位长度.(1)求函数f (x )的解析式,并求其图象的对称轴方程;(2)已知关于x 的方程f (x )+g (x )=m 在[0,2π)内有两个不同的解α,β,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解:(1)将g (x )=cos x 的图象上所有点的纵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横坐标不变)得到y =2cos x 的图象,再将y =2cos x 的图象向右平移π2个单位长度后得到y =2cos ⎝⎛⎭⎫x -π2 的图象,故f (x )=2sin x ,从而函数f (x )=2sin x 图象的对称轴方程为x =k π+π2(k ∈Z ).(2)f (x )+g (x )=2sin x +cos x =5⎝⎛⎭⎫25sin x +15cos x =5sin(x +φ)(其中sin φ=15,cos φ=25). 依题意,sin(x +φ)=m5在区间[0,2π)内有两个不同的解α,β,当且仅当⎪⎪⎪⎪m 5<1,故m 的取值范围是(-5,5).21.(12分)(2015·山东)设f (x )=sin x cos x -cos 2⎝⎛⎭⎫x +π4. (1)求f (x )的单调区间;(2)在锐角△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f ⎝⎛⎭⎫A 2=0,a =1,求△ABC 面积的最大值. 解:(1)由题意知f (x )=sin2x2-1+cos ⎝⎛⎭⎫2x +π22=sin2x 2-1-sin2x 2=sin2x -12.由-π2+2k π≤2x ≤π2+2k π,k ∈Z ,可得-π4+k π≤x ≤π4+k π,k ∈Z ;由π2+2k π≤2x ≤3π2+2k π,k ∈Z , 可得π4+k π≤x ≤3π4+k π,k ∈Z .所以函数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是⎣⎡⎦⎤-π4+k π,π4+k π (k ∈Z );单调递减区间是⎣⎡⎦⎤π4+k π,3π4+k π(k ∈Z ). (2)由f ⎝⎛⎭⎫A 2=sin A -12=0,得sin A =12,由题意知A 为锐角,所以cos A =32. 由余弦定理得a 2=b 2+c 2-2bc cos A , 可得1+3bc =b 2+c 2≥2bc ,即bc ≤2+3,当且仅当b =c 时等号成立.所以S △ABC =12bc sin A ≤2+34.所以△ABC 面积的最大值为2+34.22.(12分)(武汉2018届调研)在锐角△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满足cos2A -cos2B +2cos(π6-B )cos ⎝⎛⎭⎫π6+B =0. (1)求角A 的值;(2)若b =3且b ≤a ,求a 的取值范围.解:(1)由已知cos2A -cos2B +2cos ⎝⎛⎭⎫π6-B cos ⎝⎛⎭⎫π6+B =0,得2sin 2B -2sin 2A +2⎝⎛⎭⎫34cos 2B -14sin 2B =0, 化简得sin A =32,又△ABC 为锐角三角形,故A =π3.(2)若b =3≤a ,所以c ≥a ,因而π3≤C <π2,π6<B ≤π3,12<sin B ≤32.由正弦定理得,a sin A =b sin B ,即2a 3=3sin B,即a =32sin B ,由12<sin B ≤32,知a ∈[3,3).所以a 的取值范围是[3,3).。
余弦定理与正弦定理
余弦定理与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是解决三角形中边长和角度之间关系的重要定理。
它们在三角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能够帮助我们计算未知边长或角度。
本文将介绍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的定义、公式以及应用,并探讨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一、余弦定理的定义和公式余弦定理是在三角形中,通过已知边长和夹角计算其他边长的定理。
它的定义如下:在三角形ABC中,设三条边分别为a、b、c,对应的夹角分别为A、B、C,则余弦定理的公式为:c² = a² + b² - 2abcosC其中,c为三角形对应于角C的边长,a和b为与角C相邻的两条边长,cosC为角C的余弦值。
二、正弦定理的定义和公式正弦定理是在三角形中,通过已知两个角度和一个边长计算其他边长的定理。
它的定义如下:在三角形ABC中,设三条边分别为a、b、c,对应的夹角分别为A、B、C,则正弦定理的公式为:a/sinA = b/sinB = c/sinC其中,a、b、c为三角形的边长,A、B、C为对应的角度。
三、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的应用1. 通过余弦定理计算未知边长或角度:- 已知两边长和夹角:可以使用余弦定理计算第三条边长,或者计算其他两个角度。
- 已知三边长:可以使用余弦定理计算其中一个角度。
2. 通过正弦定理计算未知边长或角度:- 已知两角度和一个边长:可以使用正弦定理计算其他两条边长。
- 已知一个角度和两边长:可以使用正弦定理计算另外两个角度。
四、余弦定理与正弦定理的区别和联系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在解决三角形问题时具有不同的应用场景。
余弦定理适用于已知边长和夹角的情况,可以求解缺失的边长或角度。
而正弦定理适用于已知两个角度和一个边长的情况,同样可以求解其他边长或角度。
此外,两个定理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联系。
通过余弦定理可以推导出正弦定理,而正弦定理也可以推导出余弦定理。
在解决问题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其中一个定理进行计算。
总结: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是解决三角形中边长和角度之间关系的重要定理。
(优质课)正、余弦定理及其应用
BD2 + CD2 - CB2 202 + 212 - 312 1 cosβ = = =- , 2BD·CD 2×20×21 7
返回目录
∴sinβ=
4 3 . 7
而sinα=sin(β-60°)=sinβcos60°-sin60°cosβ ° ° °
4 3 1 3 1 5 3 = × + × = , 7 2 2 7 14 21 AD 在△ACD中, 中 = o sin60 sinα
考点三
应用问题
某观测站C在城 的南偏西 由城A出发的一 某观测站 在城A的南偏西 °的方向 由城 出发的一 在城 的南偏西20°的方向,由城 条公路,走向是南偏东 ° 在 处测得公路上 处测得公路上B处有一 条公路 走向是南偏东40°,在C处测得公路上 处有一 走向是南偏东 千米,正沿公路向 城走去,走了 人,距C为31千米 正沿公路向 城走去 走了 千米后到 距 为 千米 正沿公路向A城走去 走了20千米后到 此时CD间的距离为 千米,问 这人还要走多少 达D处,此时 间的距离为 千米 问:这人还要走多少 处 此时 间的距离为21千米 千米才能到达A城 千米才能到达 城?
3. 2
∵a>b,∴A=60°或A=120°. ∴ ° ° ①当A=60°时,C=180°- 45°- 60°=75°, ° ° ° ° °
bsinC 6 + 2 = . ∴c= sinB 2
②∵当A=120°时,C=180°- 45°- 120°=15°, ° ° ° ° °
bsinC 6 − 2 = . ∴c= sinB 2
正弦定理、 正弦定理、余弦 定理及应用
a = 1.正弦定理 sinA 正弦定理: 正弦定理
b sinB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应用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的应用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是中学数学中常见且常用的公式之一。
这两个公式的应用非常广泛,从三角形的测量和构建到机械工程和电子学都可以看到它们的身影。
本文将介绍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概念及其应用。
一、正弦定理正弦定理用于求三角形中的一个角的正弦值,通常用于确定三角形的大小和形状。
正弦定理说:一个三角形的任何一条边与该边所对面的角的正弦成比例。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三个边a、b和c,分别对应的角为A、B和C,则有:sin A / a = sin B / b = sin C / c现在我们考虑一个具体的示例。
假设我们想找到一个三角形中的一个角,已知它所对面的边为10,另外两条边分别为8和6。
我们可以通过正弦定理来解决这个问题:sin A / 10 = sin B / 8 = sin C / 6我们知道,正弦函数的值是相对边与斜边的比值。
因此,我们可以用三角形的边长长度和正弦函数的值来解出角A、B和C的值。
具体操作方法可以参考三角函数表。
正弦定理的应用不仅仅限于求解角的大小,还可以用于确定三角形的面积。
面积等于1/2ab sin C。
因此,如果我们知道三角形的三个边长,则可以通过正弦定理来计算它的面积。
二、余弦定理该定理源于海伦定理(三角形面积公式),后被欧拉称之为余弦定理。
它通常用于确定三角形中的一个角的余弦值。
与正弦定理不同的是,余弦定理提供了一种更加通用的方法来计算三角形中的一个角的大小。
余弦定理说:一个三角形的每个角的余弦都等于在该角的两条边的平方和与这两条边所对的夹角的余弦乘积,再用它们的和减去这个余弦乘积。
即:cos A = (b² + c² - a²) / 2bc 或者 a² = b² + c² - 2bc cos A。
如果我们知道三角形的三个边长,则可以使用余弦定理来计算其各角的大小。
与正弦定理一样,余弦定理同样可用于计算面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及其应用
1、(10辽宁)(17)(满分12)在ABC ∆中,a b c 、、分别为内角A B C 、、的对边,
且2sin (2)sin (2)sin a A b c B c b C =+++
(Ⅰ)求A 的大小;
(Ⅱ)若sin sin 1B C +=,试判断ABC ∆的形状. 2、(07宁夏)17.(满分12)如图,测量河对岸的塔高AB 时,可以选与塔底B 在同一水平面内的两个侧点C 与D .现测得
BCD BDC CD s αβ∠=∠==,,,并在点C 测得塔顶A 的仰角为θ,求塔高AB .
3、(09宁夏)(17)(满分12)如图,为了解某海域海底构造,在海平面内一条直线上的
A ,
B ,
C 三点进行测量,已知50AB m =,120BC m =,于A 处测得水深80A
D m =,于
B 处测得水深200BE m =,于
C 处测得水深110CF m =,求∠DEF 的余弦值。
1解:(Ⅰ)由已知,根据正弦定理得c b c b c b a )2()2(22+++=
即bc c b a ++=2
2
2
由余弦定理得A bc c b a cos 22
2
2
-+=
故︒=-
=120,2
1
cos A A (Ⅱ)由(Ⅰ)得.sin sin sin sin sin 2
2
2
C B C B A ++= 又1sin sin =+C B ,得2
1sin sin =
=C B 因为︒<<︒︒<<︒900,900C B ,故B C =
所以ABC ∆是等腰的钝角三角形。
2、【解】在BCD △中,πCBD αβ∠=--.
由正弦定理得
sin sin BC CD
BDC CBD =∠∠.
所以sin sin sin sin()
CD BDC s BC CBD β
αβ∠⋅==
∠+. 在ABC Rt △中,tan sin tan sin()
s AB BC ACB θβ
αβ⋅=∠=+
3 解:作//DM AC 交BE 于N ,交CF 于M .
DF ==
130DE ===,
150EF ===.6分
在DEF ∆中,由余弦定理,
2222221301501029816
cos 2213015065
DE EF DF DEF DE EF +-+-⨯∠===⨯⨯⨯. ......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