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3.2辛亥革命习题 人民版必修1

合集下载

2020年秋高一人民版必修1历史一课一练:3.2 辛亥革命

2020年秋高一人民版必修1历史一课一练:3.2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1.“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

”革命党人为改变这种现象而采取的最主要行动是( )A.成立中国同盟会 B.成立兴中会C.发动武昌起义 D.成立南京临时政府2.武昌起义后,黎元洪被起义军从床下拉出来推到湖北省都督的位置,被后人称为床下都督。

这一典故最能说明( )A.辛亥革命不彻底,旧官僚混入革命B.武昌起义的发生具有偶然性C.武昌起义准备不充分D.武昌起义的队伍是乌合之众3.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政府,主要是因为它( )A.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B.是在美国支持下建立的C.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D.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的4.《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在当时的实际意义是( )A.否定君主专制制度B.确立民主共和政体C.使人民获得了政治权利D.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5.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 )A.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国同盟会中华民国C.三民主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6.1912年2月,宣统帝下诏退位,清王朝260多年的统治宣告结束。

与这一事件相联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袁世凯在北京正式就任临时大总统B.辛亥革命取得了彻底胜利C.为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创造了条件D.中国从此结束了封建制度7.革命派推举孙中山为总理,把革命的洪流汇集在一起,共对敌人,改变了过去那种“家家敲自由钟,人人扬自由旗”的分散局面。

最初形成这一情形的地点是( ) A.武昌 B.东京C.南京 D.檀香山8.学术界有观点认为,无论从破还是从立的角度看,武昌起义都可谓首创性义举,故史称“辛亥首义”。

这里所说的“首义”主要是指武昌起义( )A.是革命党人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B.是推翻清王朝并导致民国建立的起义C.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清起义D.是第一次得到广泛响应和支持的起义9.1912年1月,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专题三二 辛亥革命 精编作业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专题三二 辛亥革命 精编作业

,[学生用书P38])[随堂检测]1.下图题为《饭桶》的漫画是张聿光1911年创作的。

对这幅漫画含义解读正确的是()A.批判清王朝为还债搜刮民脂民膏B.反对思想禁锢,提倡民主和科学C.讽刺野心家袁世凯窃夺革命果实D.讽喻清王朝腐败无能、愚蠢自大解析:选D。

漫画是当时某种社会现实的反映,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1911年这一时代背景。

1911年辛亥革命斗争的主要矛头是指向清政府,正是由于腐败无能,愚蠢自大,清政府成为民主革命的主要对象。

2.“血钟一鸣,义旗四起,拥甲带戈之士遍于十余行省。

”材料描述了20世纪初期某一重大革命事件的影响,这一事件是()A.义和团运动B.武昌起义C.黄花岗起义D.保路运动解析:选B。

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全国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

3.1913年袁世凯在一次演说中提出《临时约法》,“即其内容规定,束缚政府”,让他“身受苦痛”。

由此可见《临时约法》旨在()A.扩大总统权力B.维护民主共和C.缩小内阁权力D.赞成独裁专制解析:选B。

《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缩小总统权力,扩大内阁权力,以限制袁世凯的独裁专制,维护民主共和。

4.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写道:“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就是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为十八日在段祺瑞执政府前遇害的刘和珍杨德群两君开追悼会的那一天,我独在礼堂外徘徊。

”文中的“中华民国十五年”应是()A.1924年B.1925年C.1926年D.1927年解析:选C。

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即中华民国1年,换算的公式:公元年数=民国年数+1911,因此“中华民国十五年”应是1926年。

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

……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材料二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立民国。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一试题:3.2辛亥革命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一试题:3.2辛亥革命

一、单选题1.孙中山创建的中华革命党高级干部不由选举产生,而是由党魁直接指派;党员也分成三个级别,即“首义党员、协助党员和普通党员”;所有党员必须立下誓约,并加盖指模(即按手印),声明“牺牲自己,服从孙先生,再举革命”。

其背景是()A.君主专制势力十分强大B.领导涣散致革命屡次失败C.民主共和已成社会共识D.民国时期民主化持续发展2.清皇室在某道诏书中宣布:“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

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

”。

这表明()A.清政府面临的最主要的压力来自南京的革命政权B.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把持了清政府的军政大权C.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最终由革命势力和军阀均分D.清王朝以和平退让的方式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帝制3.南北议和之际,北方的孙宝琦致电各省都督:“今者南北意见两无归宿之途,深恐停滞日久,战祸方长,万一牵及外交,为患更深。

”南方张骞则因“英人李治面告,东邻日本与宗社党一月前已有勾结。

”而忧虑。

他们的忧虑侧面反映了()A.资产阶级的软弱性B.袁世凯上台的必然性C.列强支持清政府D.国家面临着分裂4.武昌起义一开始就以中华民国鄂军都督黎元洪的名义向各国领事发出照会,声明革命旨在推翻专制政府,建立民国,无排外性质,希望各国应严守中立。

这说明()A.革命面临着列强威胁B.革命阵营内部潜伏着危机C.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D.革命派采用灵活外交政策5.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的三个多月时间里,临时政府颁布了39条除旧布新的法令。

孙中山对此颇为乐观,确信“帝王思想”将会“不谋而绝迹于天下”了。

这反映出孙中山()A.认为民族主义目标已经完成B.未能看清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图谋C.对中国的国情认识尚不充分D.认为三民主义理论指导革命成功6.1912年《清帝退位诏书》:“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政体……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练习:专题三 二 辛亥革命 含解析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练习:专题三 二 辛亥革命 含解析

二辛亥革命课后篇巩固提升学业水平引导一、选择题1.2019年春节前夕,王刚同学收到他在台湾的叔祖父的一封信,信中劝他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统一做出贡献。

其叔祖父仍喜欢用民国纪年,该信的落款日期应为中华民国()A.99年B.102年C.104年D.108年解析这里涉及公元纪年和民国纪年的换算问题,换算成民国纪年就是2019-1912+1=108,故D项正确。

答案D2.孙中山曾指出“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故现今之主义,总以互相联络为要”。

基于上述认识,孙中山()A.成立兴中会B.筹建同盟会C.策划保路运动D.组建中华民国解析材料中的“起事”“以互相联络为要”意指革命必须有统一的全国性的组织领导,1905年在孙中山的领导下成立了同盟会,故选B项。

答案B3.历史图片作为历史知识的有机组成部分,可让我们更形象、更贴切地感受历史。

观察右图“民国妇女与五色旗”,与之有关的历史事件应该是()A.同盟会成立B.武昌起义C.中华民国成立D.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解析根据材料“民国妇女”“五色旗”可知,中华民国国旗为红黄蓝白黑五色旗,象征五族共和,故C项正确。

答案C4.“百折不回,十七次铁血精神,始有去年今日;一笔勾尽,四千年帝王历史,才成民主共和。

”这一对联反映了()A.金田起义推翻清朝统治B.辛亥革命结束君主专制C.国共合作推动北伐战争D.民主革命任务最终完成解析“一笔勾尽,四千年帝王历史”反映了封建帝制的结束,而结束封建帝制的是辛亥革命,故选B项。

答案B5.“中国共和立国,有志之士,群起相效仿”“集合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为数几至近百。

”材料反映出()A.政党斗争导致军阀混战B.辛亥革命推动民主化进程C.下层民众积极参与政治D.革命派和立宪派斗争不断解析题干材料“中国共和立国,有志之士,群起相效仿”“集会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为数几至近百”,揭示的是议会政治的现象,故选B项。

历史:3.2《辛亥革命》测试题(人民版必修一)

历史:3.2《辛亥革命》测试题(人民版必修一)

历史人民版必修一《辛亥革命》测试题1.1912年,五色旗被定为中华民国国旗。

五色旗的寓意是()A.天下为公,共建民国 B.弘扬传统,共创共和C.民族团结,实现共和 D.各界联合,维护民国【解析】五色旗,旗面为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代表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寓五族共和,实现民族团结之意。

【答案】C2.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它A.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C.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D.实施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解析】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首先否定C项不符合题意,而D项本身不符合史实,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当时并没有实施。

太平天国虽然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但是由于当时的特殊环境没有真正实行过,因此A项不对。

但是,却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

本题围绕当今热点各国的近现代化问题展开设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答案】B3.列宁在评论近代中国的某一事件时指出,标榜“自由”、“民主”、“共和”的欧洲资产阶级国家,并没有支持中国的革命运动:相反.这一运动激起了他们“掠夺中国”的欲望,为此还与中国的落后势力“实行联盟”。

列宁所指的事件是A.义和团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解析】从题干可以判断A项不符合题意,由时间可以判断D项不对,因为列宁在这之前已经逝世.而五四运动是列强掠夺中国的结果正好与题意相反.辛亥革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这是欧洲列强所不允许的,正好导致了欧洲列强与落后实力的代表袁世凯的相互勾结.本题考查了列强对中国革命的态度,事实证明只有赢得国家独立才能真正实现自由、民主、共和。

【答案】B4.“人间处处倡民主,天上谁人奉玉皇。

一朵红云旗五色,惊传飞艇上天堂。

”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A.戊戌维新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解析】可直接读取材料信息,辛亥革命提倡民主共和,中华民国成立后,国旗是五色旗。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1课后练习卷:3.2辛亥革命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1课后练习卷:3.2辛亥革命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1课后练习卷:3.2辛亥革命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晚清政府推行的自救运动“新政”和“预备立宪”,虽没有挽救清朝走向灭亡的命运,但是客观上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直接促使了武昌起义的爆发B.加强了清政府的综合实力C.阻挡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D.为酝酿民主革命创造条件2.中国同盟会成立后,“从此革命风潮一日千丈,其进步之速,有出人意表者矣”。

这说明中国同盟会A.推动了各个革命团体的“百家争鸣”B.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形势的日益高涨C.使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D.使工农运动风起云涌3.庄秋水在《武昌三日:谣言下的革命》中写道:“10月10日的武昌城盛传清政府正在捉拿没有辫子的革命党的谣言。

……不管是有罪还是无罪,汉族士兵都害怕自己会在大清洗中丢掉性命,意识到投入叛乱比丢掉性命更合算。

”这则材料实际上反映了A.辛亥革命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B.清政府的失控与信用破产C.谣言有时候能推动历史的发展D.武昌起义带有一定偶然性4.公元1912年1月2日,孙中山发布《改历改元通电》:“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

”孙中山改历改元的深层动因是A.破除专制制度给人的思想束缚B.与国际接轨的时代需要C.彰显中华民族的民族诉求D.“反清复明”的政治需要5.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它规定①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②总统有权单独颁布法令③国民享有居住、言论等自由④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两个“临时”的提法从本质上体现了A.革命党人在政治上的软弱性B.革命党人追求民主共和的精神C.为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留借口D.中华民国政权还缺乏人民支持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一书认为:“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

历史人民版ⅰ3.2辛亥革命每课一练(2)

历史人民版ⅰ3.2辛亥革命每课一练(2)

历史人民版ⅰ3.2辛亥革命每课一练(2)[课时跟踪训练](时间:25分钟总分值:50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32分)1、孙中山说:“假设没有四川保路同志会的起义,武昌革命或者要迟一年半载的。

”这说明了()A、保路运动为武昌起义创造了有利时机B、保路运动和武昌起义都由革命派领导C、保路运动是武昌起义成功的根本原因D、革命党人发动武昌起义的条件不成熟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

湖北新军去镇压保路运动,使武汉地区兵力空虚,为武昌起义创造了有利时机。

答案:A2、1851年与1911年都是辛亥年,在中国发生了两场大规模的革命运动。

这两场革命运动的相似之处是()A、领导者都希望按照西方的政治模式改造中国B、革命者都是为生计所迫才揭竿而起的C、两者都建立了革命政党,创办了刊物D、革命都是从中国南方开始,高潮发生在长江流域解析: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C两项符合辛亥革命,B项符合太平天国运动,D项为这两场革命运动的相似之处。

答案:D3、1911年4月21日,中国海军巡洋舰“海圻”号出航,它出使英国参加乔治五世国王的加冕庆典,并出访美国、古巴。

13个月后它回到上海时应升起的国旗是()A、大清王朝的龙旗B、中华民国的五色旗C、中华帝国的青天白日旗D、新中国的五星红旗解析:13个月后应是1912年5月,上海属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统治区,故应升中华民国的五色旗。

答案:B4、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A、总统B、参议院C、总理D、国民全体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教材重要知识的识记能力。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它规定国家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答案:D5、一个剧团在排练有关辛亥革命的剧目时,有如下几个场景,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A、街头上出现“民主共和”的标语B、孙中山在灯下阅读《民报》C、几艘外国军舰在长江上航行,向革命党施压D、报刊登出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的消息解析:中华民国成立时,孙中山就任的是南京临时政府临时大总统,不是正式大总统。

-高中历史 专题3.2 辛亥革命优化训练 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 专题3.2 辛亥革命优化训练 人民版必修1

二辛亥革命基础达标一、选择题1.从下列近代中国人根据当时形势创作的宣传漫画中,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有()①武昌起义后各地纷纷响应②革命隐藏着失败的危机③革命派大力弘扬民主④民主政治得以实现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D.③④解析:图一表明武昌起义后各地纷纷响应,图二表明共和成孤岛,革命隐藏着巨大的危机;图片不能体现③;④的说法本身不对。

答案:C2.有人评论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时说:“革命之举,必假借于暴民乱人之力,天下岂有与暴民乱人共事而能完成者乎?终亦必亡,不过举身家国同毙耳。

”这段话的意思是() A.清朝统治最终必然灭亡B.必须发动群众参加革命C.革命只会导致国家衰亡D.必须用暴力推翻清政府解析:由材料中的“暴民乱人”、“终亦必亡”等信息可知,材料对辛亥革命持否定态度,并认为革命必然导致亡国,C项正确;A项曲解了材料中“亡”的含义;B项理解不符合材料中“暴民乱人”的称呼;辛亥革命采用的就是暴力革命的方式,D项理解错误。

答案C。

答案:C3.(2014·天津六校联考)国旗是国家的象征,国旗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

从图一(大清帝国龙旗)到图二(中华民国五色旗)的变化反映了()注:龙旗含义:龙是至尊无上的神圣之物,象征皇帝,按照五行之说,中央属土,土为黄色,亦为满清之色。

五色旗含义:红、黄、蓝、白、黑五色象征汉、蒙、满、回、藏五个民族共和。

①封建制度的结束②共和观念的深入③民主平等的趋势④民族团结的加强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考点:辛亥革命的意义。

中华民国是资产阶级共和国,但社会性质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①说法是错误的;五族共和,②正确;由民族歧视到五族共和,③④正确,故选A项。

答案:A4.“各班会党日昌明,……男子共和争促进”。

该情形出现于()A.辛亥革命时期B.义和团运动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太平天国运动时期解析:由“男子共和争促进”可知是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高中历史 3.2辛亥革命一课一练 人民版历史必修1

高中历史 3.2辛亥革命一课一练 人民版历史必修1

专题3.2辛亥革命一课一练(人民版必修一)一、选择题1.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派出四批留美幼童,其中绝大部分学成归国后在军政和实业部门就职,在政治上基本是清政府的拥护者。

1905年前后留日学生近万名,其中公派生的相当部分转向革命或同情革命。

出现此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科举考试制度的废除 B.清廷革新能力的丧失C.国内武装起义的推动 D.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2.孙中山曾提及,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时,“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到1900年惠州起义失败,“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

人们对革命党人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维新变法运动失败 B.对清政府失去信心C.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D.革命党人势力壮大3.从下列近代中国人根据当时形势创作的宣传漫画中,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有()①武昌起义后各地纷纷响应②革命隐藏着失败的危机③革命派大力弘扬民主④民主政治得以实现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 D.③④4.历史学习小组讨论题:“为什么说辛亥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谱写了古老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篇章?”以下是几位同学的发言,其中看法既正确又全面的同学是甲同学:辛亥革命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乙同学: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丙同学: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习俗发生了巨大变化丁同学:辛亥革命推进了中国民主进程和社会近代化A.甲同学 B.乙同学 C.丙同学 D.丁同学5.“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革命党人为改变这种现象而采取的最主要行动是A.成立中国同盟会B.与保皇派论战C.发动黄花岗起义D.成立南京临时政府6.右图为美国发行的一张印有林肯与孙中山头像的纪念邮票,对其历史信息理解正确的是A.见证了美国民主共和政体的建立B.反映了中华民国政治深受美国影响C.是为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而发行D.体现了美国“扶蒋反共”的对华政策7.《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中国近代社会民主化进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基本内容包括()①确立民主共和的国家体制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②实行总统制③宪法由国会制定④国民一律平等,国家保护国民的合法权利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C. ①③④D.③④8.《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一条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2 辛亥革命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人民版高一必修1历史试

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2 辛亥革命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人民版高一必修1历史试

辛亥革命一、基础巩固1.孙某某说:“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故现今之主义,总以互相联络为要。

”为此,他采取的行动是( )A.成立中国同盟会B.发动武昌起义C.建立中华民国D.组建某某临时政府年,孙某某为加强革命力量的联合,领导建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中的信息不符。

2.使许多省纷纷响应,相继宣告独立,清朝统治由此土崩瓦解的历史事件是( )A.金田起义B.武昌起义C.某某起义D.秋收起义年金田起义并没有导致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故A项错误;1911年爆发武昌起义,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故B项正确;1927年爆发某某起义,此时清政府早已灭亡,故C项错误;1927年爆发秋收起义,此时清政府早已灭亡,故D项错误。

3.右图是1911年10月15日《中华民国公报》以临时大总统孙某某名义发布的文告。

有人认为该文告不符合历史真相,其原因是( )A.辛亥革命的时间不是1911年B.中华民国的称谓尚未出现C.孙某某在革命中的威信并不高D.孙某某当时并不是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旦,不可能在1911年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发布文告,故D项符合题意。

4.辛亥革命爆发后,某某在宣告独立时,仅“用竹竿挑去了抚衙大堂屋上的几片檐瓦,以示革命必须破坏”,巡抚程德全摇身一变,成了民国的都督。

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出( )A.辛亥革命发展迅速B.清朝统治土崩瓦解C.旧式官僚投机革命D.民族资产阶级软弱5.辛亥革命传播了某某某某理念,并使其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下列举措对这一潮流的形成影响最大的是( )A.成立中国同盟会B.提出三某某义C.建立中华民国某某临时政府D.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6.下图是名为“中华民国”的一幅漫画,但其中的“国”字由传统写法“國”改为新创意的“囻”。

由此可见,中华民国( )A.重视文化改革B.强调主权在民C.推崇民族团结D.提倡各国平等,体现了对君主专制制度的否定,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均与图文中“中华民囻”等信息不符。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1)课时同步:3.2辛亥革命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1)课时同步:3.2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一、选择题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特别规定中华民国实行责任内阁制。

最能体现这一制度特点的是( )A. 中华民国的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B. 总统行使主要权力需经参议院同意C. 参议院有权弹劾总统和否决总统的提案D. 总统公布法律及命令时须有国务员副署2.“据传来的消息,知道革命党虽然进了城,倒还没有什么大异样。

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

只有一件可怕的事是另有几个不好的革命党夹在里面捣乱。

”材料中反映了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 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土地制度B. 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C. 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D. 革命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3.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在于( )A.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B. 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C. 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D. 使民主共和观念从此深入人心4.龙岩市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讨论题:“为什么说辛亥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谱写了古老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篇章?”以下几位同学的发言中,正确的是( )A. 辛亥革命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B. 辛亥革命结束半殖民地半圭寸建社会的历史C.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D. 辛亥革命取得第一次反帝斗争的彻底胜利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际意义在于( )A. 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B. 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C. 创造了资本主义发展条件D. 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度6.有人把辛亥革命称为中国的“光荣革命”。

事实上,革命党人的起义和流血一直没有停止过,“党人之从事运动者,初不少怠,尤注意军队”。

这说明辛亥革命( )A. 坚持暴力斗争的道路B. 具有明显的妥协和不彻底性C. 缺乏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纲领D. 从一开始就潜伏着失败的危险7.武昌起义爆发后,列强最初的反应是不惜诉诸武力干涉;然而几天后,驻汉口英、俄、法、德、日领事公派代表与军政府都督黎元洪面晤,表示“承认民军为交战团,各国严守中立”。

2019届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模拟题精选:3.2辛亥革命

2019届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模拟题精选:3.2辛亥革命

1.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

”这表明()A.革命比建设更重要B.相对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C.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D.民国时期社会没有进行任何建设工作2.1913年在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广大群众茫然不知国会为何物,就连精英、乡绅也不明白。

但是那些留学的、跟革命党沾边的人都投了票,所以第一届选举国民党大胜,获得参众两院多数席位。

上述现象的出现反映了()A.中国数千年旧传统并未发生改变B.薄弱的经济带来脆弱的民主政治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无法推行D.西方思想推动了中国民主化进程3.朱德在一首诗中写道:“辛亥革命已十年,清朝余孽继当权。

列强勾结诸军阀,掠夺人民更不堪。

”这首诗从本质上说明了()A.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B.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C.不推翻列强就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中国动乱的根源D.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并未发生根本改变4.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节选》中写道:“(20世纪初)尽管中国告别了过时的政治体制,往昔的阴影却继续沉重地支配着社会习俗和思想生活。

……民国的创立并未带来人们期望的和平与秩序,于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逐渐相信,如果不进行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政府和进步的社会。

”材料试图说明()A.辛亥革命没有起到思想解放作用B.新文化运动是对辛亥革命的发展C.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影响巨大D.新文化运动是对辛亥革命的全面批判5.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临时约法》,将已经开始实施运作的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

这一改动的主要目的是()A.限制孙中山的权力B.获得更多列强支持C.保障宪法更好实施D.维护革命胜利果实6.毛泽东同志说,辛亥革命“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

你们看,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这不是胜利了吗?”这里的“胜利”是指辛亥革命()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C.冲击了人们的传统思想D.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7.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

最新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训练:3.2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

最新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1训练:3.2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

二辛亥革命一、选择题1.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下列有关辛亥革命爆发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②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③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④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成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①②是辛亥革命爆发的必要性因素,③④是辛亥革命爆发的可能性因素,故答案为D项。

答案:D2.下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上的浮雕,分别反映了1851年和1911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其相似之处有()①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口号②在革命政党的领导下进行武装斗争③曾在南京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④领导人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A.①④B.②③C.③④D.②④解析:两块浮雕分别反映了1851年的金田起义和1911年的武昌起义,分别代表了民主革命中的太平天国和辛亥革命两件大事。

两者都在南京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故③符合题意;太平天国运动中,洪仁玕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资政新篇》,辛亥革命的根本目的即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故④符合题意。

因此正确选项为C项。

答案:C3.1911年4月21日,中国海军巡洋舰“海圻”号出航,参加英国国王乔治五世的加冕庆典,并出访美国、古巴。

13个月后它回到上海应升起的国旗是()A.大清王朝的龙旗B.中华民国的五色旗C.中华帝国的青天白日旗D.新中国的五星红旗解析:13个月后应是1912年5月,上海属于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统治区,故应升中华民国五色旗。

答案:B4.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写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对材料中“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的准确理解是()A.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和反对封建地主富人专制相结合,避免出现贫富不均B.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和反对封建地主富人专制相结合,追求政治民主C.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和反对满洲贵族专制的统治相结合,避免出现贫富不均D.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和反对满洲贵族专制的统治相结合,追求政治民主解析:材料中内容体现了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其注意克服欧美弊病,以避免出现贫富不均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3.2辛亥革命习题人民版必修1一、选择题1.孙中山总结黄花岗起义时说:“事虽不成……已震动全球。

”主要是因为( )A.扩大了武装起义的规模B.导致了武昌起义的爆发C.体现了革命党人的斗志D.推动了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解析】题干说明黄花岗起义的意义重大。

解答本题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已震动全球”。

【答案】 D2.下面的文物之所以作为一座丰碑值得后人缅怀,主要由于( )A.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B.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C.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D.同盟会发动了最早的武装起义【解析】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故选A。

【答案】 A3.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最能体现“政权机构中权力分配、制约、平衡”这一原则的内容是( )A.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B.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C.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D.实行责任内阁制度【解析】“政权机构中权力分配、制约、平衡”这一原则,这是三权分立学说的主要特征,故选C项。

【答案】 C4.在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说明中,孙中山说:“我今只说要定一条: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一以表示我党革命真意义之所在,一以杜防盗憎主人者,与国民共弃之。

”这表明( )A.辛亥革命的最终目标是要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国家B.辛亥革命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制宪法D.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认识到了袁世凯企图称帝的阴谋【解析】“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具有反对封建专制的进步意义,表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制宪法。

A、B两项错误。

D项与当时的形势不符。

【答案】 C5.“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1787年美国宪法》堪称是历史发展的里程碑,它们都( )A.深受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B.使本国走上独立自主发展道路C.体现了古代文明向近代文明的演进D.反映了民主与专制斗争的成果【解析】这两部宪法都体现了“民主共和、主权在民”等启蒙思想。

故选A。

B不符合前者;C、D不符合后者。

【答案】 A6.洪秀全和孙中山思想的共同点是( )A.建立民主共和国 B.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C.武装推翻清政府统治 D.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解析】从两人阶级本质的不同分析各选项。

【答案】 C7.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①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②本质上保证了人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③总统有权单独颁布法令④国民享有居住、言论等自由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解析】①④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正确。

②不正确,因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本质上维护资产阶级利益,不是广大人民。

③也不正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定的是责任内阁制,因此总统不可能有单独颁布法令的权力。

【答案】 B8.某学校组织学生到南京参观中山陵,年轻的导游全程介绍了中山陵以及孙中山的革命奋斗历程,在讲解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时候,一学生认为导游的讲解有误,下面是对讲解的摘录,你认为不合适的一项是( )A.是中国近代化的一个丰碑B.体现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民主性C.特别规定总统制与三权分立体制D.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原则和责任内阁制,而不是总统制。

【答案】 C9.有人这样评价辛亥革命的作用:“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没有疑问的。

”这表明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在于( )A.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B.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迫使清帝退位D.建立了完善的民主制度【解析】辛亥革命最大历史功绩是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中华民国,即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

B、C是功绩,但不是最大功绩;D不符合史实。

【答案】 A10.“据传来的消息,知道革命党虽然进了城,倒还没有什么大异样。

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

只有一件可怕的事是另有几个不好的革命党夹在里面捣乱。

”材料中反映了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土地制度B.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C.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D.革命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解析】根据材料可以看出人民群众对辛亥革命的内容认识不清,旧势力乘机投机革命,革命潜伏着失败的危机,归根结底是因为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答案】 C11.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解析】“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体现了民族意识,“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体现了主权在民和民主意识的增强,因此A项正确。

B、C、D 三项虽也是辛亥革命的作用,但在材料中却并未体现。

【答案】 A12.2015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爆发104周年纪念日,结束中国延续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这场革命,被认为是中华民族历史的重大转折。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认识错误的是( )A.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带有民主共和性质的革命政权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C.武昌起义扭转了革命派反清斗争不断失败的局面D.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的能力。

辛亥革命后建立了中华民国,这是亚洲第一个带有民主共和性质的革命政权;武昌起义之前,革命派发动的十多次反清起义都失败了,武昌起义取得成功,扭转了失败的局面;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故选D。

【答案】 D二、非选择题13.辛亥革命是一场城市革命。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凤凰网“你认为哪座城市最能代表辛亥革命”问卷调查统计——凤凰网材料二辛亥革命除了在长江流域几个大城市轰轰烈烈地开展外,在其它地区的城市要缓慢得多。

……可以这样认为,辛亥革命走向没有从南方推进到北方,没有从长江流域推进到全国。

再者,没有从城市推进到农村形成革命运动。

沿海、沿江城市先进,内地和边疆城市落后,南方城市先进,北方城市落后,先进的城市成为革命的舞台,落后的城市成为反革命的基地。

——田玄《中国城市现代化动向的不平衡与辛亥革命的走向》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何广州和武汉得票遥遥领先?如果请你增添两个城市作为备选项,你会选择哪两个城市?为什么?(2)根据材料三,概括辛亥革命的发展具有怎样的特点?产生这一特点的社会根源是什么?(3)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辛亥革命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产生了哪些影响?【解析】第(1)问结合辛亥革命的过程进行归纳。

第(2)问依据材料概括出地域不平衡的特点,联系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分析。

第(3)问从思想传播、人才培养、革命方式等方面概括理解。

【答案】(1)广州: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领袖孙中山的故乡,革命思想的早期传播地区。

武汉:武昌起义;湖北军政府所在地。

檀香山,兴中会的创立。

东京,中国同盟会创立。

(2)特点:地域发展严重不平衡。

根源:中国近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3)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培养了大批革命人才;其城市革命方式的失败,引发了先进的中国人对农村革命道路的探索和实践。

14.辛亥革命是20世纪初的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回首百年前那激动人心的历史大变局,给我们许多启示与感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我们考察19世纪末叶以来华中出现的新的经济结构、新的社会阶级和社会思潮,追溯湖北革命党人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遵循孙中山民族民主革命大纲领,在乡邦所作的英勇而坚实的努力,便会发现:辛亥首义绝非一只从云端掉下来的幸运之果。

——冯天瑜《辛亥武昌起义是现代文明所赐》材料二在1910到1911年,他们(注:指各省立宪党人,主张清政府立即开国会,实行君主立宪)坚持新的要求,当不能得到满足时,这些要求就引起了普遍的不满和更为广泛的反清大联合。

——[美]费正清《剑桥晚清史》其(各省立宪党人)第三次请愿书中,措辞则甚激昂……更不料清廷因此震怒,立下明谕,勒令代表等出京还里。

各代表闻此乱命,亦极愤怒……秘议“……吾辈公决密谋革命……日后遇有可以发难之问题,则各省同志应即竭力响应援助起义独立”云云。

——徐佛苏在《梁任公先生逸事》材料三辛亥之役,本预定湖南首举义旗,举事后,湖北必调兵往援。

计划以往援之师前途倒戈,内外夹击,到武汉长岳立时即可光复。

不意湖南举事,一再延期,八月十八日,突发生汉口俄租界总部爆炸之事……——《辛亥革命资料汇集》(2)《糯公随笔》材料四“按武昌起义之成功,乃成于意外,其主因则在瑞澂一逃;倘瑞澂不逃,则张彪(注:驻武昌新军第八镇统制)断不走,而彼之统驭必不失,秩序必不乱也。

”——《中国近代史资料选集》孙中山语(1)据材料一,为什么说“武昌起义绝非一只从云端上掉下来的幸运之果”?(2)据材料二,分析当时革命斗争有哪些客观有利条件?(3)概括材料三、四观点的共同之处,指出其分析对象的角度有何不同?(4)恩格斯曾说过:革命一天等于二十年。

综合上述材料,你如何认识武昌起义的爆发和成功?【解析】本题考查了辛亥革命的史实,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寻找有效信息并进行归纳答题的能力。

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华中出现……新的经济结构、新的社会阶级和社会思潮”“湖北革命党人……的努力”作答。

第(2)问,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清政府……引起普遍的不满和更为广泛的反清大联合”“各省立宪党人……密谋革命”作答;第(3)问,根据材料三中的信息“辛亥之役,本预定湖南首举义旗”和材料四中的信息“武昌起义……意外”作答;根据材料三中的信息“突发生汉口俄租界总部爆炸之事”和材料四中的信息“瑞澂……逃”“张彪……走”作答。

第(4)问,为开放性的探究题,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湖北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壮大;民主革命思想的宣传和三民主义的指导;湖北革命党人的努力。

(2)清政府的政策引起普遍的不满和更为广泛的反清大联合。

和平请愿的失败逼迫立宪党人转而决心配合革命。

(3)都认为武昌起义出于意外(或具有偶然性)。

材料三从革命党人身安全、自由角度分析,材料四从清政府官员的不作为分析。

(4)武昌起义的爆发和成功看似偶然,实则是清末社会经济、政治、思想、阶级矛盾等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必然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