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教案

合集下载

机械原理教案01绪论、机构组成要素

机械原理教案01绪论、机构组成要素

课程名称:《机械原理》第 1 讲次第一章绪论1-1 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及内容1-2 本课程的性质、学习目的、任务及要求授课题目1-3 机械原理学科的发展趋势第二章机构的结构分析2-1 机构的结构分析的内容和目的2-2 机构的组成本课授课学时为 52 学时,此外作 2 个或者 3 个实验,最后有一周的课程设计。

参考书目不少本讲目的要求及重点难点:] 通过本讲课的学习,要弄清晰“学什么”、“为什么学”、“如何学”等问题,掌握组成机构的构件和运动副等概念] 机构、机器、机械、构件、零件等概念,运动副的定义、分类和约束特点构件、运动副内容[]第一章绪论1-1 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及内容一、机械原理的研究对象顾名思义,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就是“机械”,主要内容是关于机械的一些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

那末,什么是“机械”呢?一)机构、机器和机械机械:是机构和机器的总称。

机器:根据某种使用要求而设计的一种用于执行机械运动的装置。

主要用于变换或者传递能量、物料、信息等。

讲几个实例,来研究机器、机构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例1-1】单缸四冲程内燃机,图1-1组成:活塞连杆曲轴气缸体凸轮进气阀排气阀小齿轮大齿轮这里,曲柄滑块机构将活塞的挪移曲柄的转动,齿轮机构改变转速和转向,凸轮机构将凸轮的转动推杆的往复挪移。

内燃机是由若干个机构组成的。

图1-1【例1-2】工件自动装卸装置,图1-2图1-2由带传动机构、蜗轮蜗杆机构、凸轮机构、连杆机构等。

当电动机转动通过上述机构使滑杆左移时,滑杆夹持器的动爪和定爪将工件夹住;而当滑杆带着工件向右挪移到夹持器的动爪碰到上面的挡块时,将工件松开,工件落到工件载送器中,以被送到下道工序。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知道,一部机器可能由一个或者多个机构组成。

如空气压缩机只含有一个曲柄滑块机构,而大多数机器都含有多个机构。

机构是由一系列的运动单元体(称为构件)组成的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系统,它起着运动的传递和运动形式转换的作用。

机械原理课程教案—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教案—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教案—凸轮机构及其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凸轮机构的定义、分类和应用。

2. 使学生掌握凸轮的轮廓曲线设计方法。

3.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凸轮机构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凸轮机构的定义及分类1.1 凸轮机构的组成1.2 凸轮机构的分类1.3 凸轮机构的应用2. 凸轮的轮廓曲线2.1 凸轮的轮廓曲线类型2.2 基圆、止点圆和顶点圆的概念2.3 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方法3. 凸轮机构的设计步骤3.1 确定凸轮的类型和参数3.2 选择合适的凸轮材料3.3 设计凸轮的轮廓曲线3.4 计算凸轮的强度和寿命4. 凸轮机构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凸轮机构的定义、分类和应用。

2. 利用多媒体演示法,展示凸轮机构的运动原理和设计方法。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应用中的凸轮机构设计。

四、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多媒体课件。

2. 凸轮模型或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凸轮机构的定义和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凸轮机构的分类、凸轮的轮廓曲线设计方法。

3. 演示:利用多媒体展示凸轮机构的运动原理和设计方法。

4. 实践: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际应用中的凸轮机构设计案例。

6.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凸轮机构基本概念的理解。

2. 练习题:布置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凸轮轮廓曲线设计和凸轮机构设计步骤的掌握。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实际应用案例分析的能力,检查学生能否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七、拓展学习1. 介绍其他类型的凸轮机构,如摆动凸轮、复合凸轮等。

2. 探讨凸轮机构在现代机械设计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八、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重点掌握凸轮机构的分类、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方法及设计步骤。

2. 分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凸轮机构及其设计的理解。

九、课程回顾与展望2. 展望下一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对后续学习有所期待。

机械原理课时教案高中数学

机械原理课时教案高中数学

机械原理课时教案高中数学授课对象:高中学生课时数目:1节课教学内容:简介机械原理与相关概念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2. 理解机械原理在工程实践中的重要性和应用;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机械原理是研究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的科学,是机械工程的基础和核心内容。

2. 通过简单的例子介绍机械原理在日常生活和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内容的兴趣。

二、讲解(20分钟)1. 讲解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力、力的作用点、力的方向和大小等;2. 介绍机械原理的基本定律:牛顿三定律、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等;3. 讲解机械原理的应用领域和相关工程实践,如机械传动、结构设计、机器人技术等。

三、实践(20分钟)1. 分发相关实验器材,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体验机械原理的应用;2. 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和讨论;3. 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结果与机械原理的关系,巩固所学知识。

四、总结(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机械原理的理解;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促进思维的碰撞和交流;3. 鼓励学生多加练习,提高对机械原理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2. 指导学生学会查阅相关资料和书籍,深入了解机械原理的更多内容;3. 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及时解答疑问。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通过讲解、实践和总结等环节,使学生对机械原理有了初步了解和体验。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拓展机械原理的内容,结合更具体的案例和实践操作,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机械原理,提高其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化学机械原理教案人教版

高中化学机械原理教案人教版

高中化学机械原理教案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机械原理的概念和基本规律;
2. 掌握机械原理中的常见概念和术语;
3. 能够运用机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机械原理的常见应用。

三、教学内容
1. 机械原理的概念和分类;
2. 施力、受力的基本规律;
3. 机械工作原理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
1. 引入
通过讲解日常生活中的机械原理现象引入本课内容,激发学生对机械原理的兴趣。

2. 概念讲解
解释机械原理的概念和分类,介绍施力、受力的基本规律。

3. 案例分析
通过案例分析机械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4. 练习
设计相关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
对机械原理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深入思考和实践。

六、教学反思
本课程通过引入案例和实际问题,加深学生对机械原理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

同时,教学内容设计生动有趣,将抽象的概念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

机械原理课时教案高中化学

机械原理课时教案高中化学

机械原理课时教案高中化学
课程内容:高中化学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常见的机械原理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
2. 机械原理的应用。

教学难点:
1. 机械原理的应用;
2. 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 讲义、PPT等教学工具;
2. 实验器材:简易杠杆、秤盘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物理学中的简单机械原理,如杠杆、轮轴、滑轮等的概念和应用。

二、讲解(10分钟)
1. 讲解机械原理的定义和分类;
2. 讲解简易机械原理的应用和意义。

三、实验操作(15分钟)
1. 小组合作,使用简易杠杆对不同重量的物体进行举起;
2.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四、讨论(10分钟)
1.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交流;
2. 引导学生思考机械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五、总结(5分钟)
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2. 强调机械原理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六、作业布置(5分钟)
1. 完成课后练习册上与机械原理相关的习题;
2. 搜集相关的案例,并思考机械原理在其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机械原理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一节课将进一步深入讲解机械原理的应用和实际案例。

初一物理教案简单机械原理

初一物理教案简单机械原理

初一物理教案简单机械原理一、教学目标:1.了解简单机械的概念和分类;2.认识并掌握简单机械原理的基本知识;3.能够分析和解决与简单机械相关的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观察、分析和创新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简单机械的概念和分类;2.杠杆原理;3.滑轮原理;4.斜面原理;5.组合机械原理。

三、教学步骤:【导入】通过给学生出示不同的简单机械,引导他们对机械的概念进行了解和探究。

让学生自己动手摆弄、观察,思考简单机械的作用和原理。

【探究】1.简单机械的概念和分类简单机械是指由一个或几个简单物体组成,能够改变力的大小、方向或者输出工作的机械装置。

让学生逐个了解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的定义和作用,加深对其分类的认识。

2.杠杆原理给学生展示杠杆的实际应用,并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学生发现杠杆的两个基本要素:力臂和力臂上的力。

引导学生探索不同杠杆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3.滑轮原理通过展示滑轮的例子,引导学生认识滑轮的作用和原理。

让学生自己操纵滑轮,观察力的变化,并引导他们发现力的方向和力的大小与滑轮组数的关系。

4.斜面原理利用斜面模型,让学生自己推动物体上斜面,观察物体的运动情况,并引导他们发现力的变化和斜面倾角的影响。

5.组合机械原理通过给学生展示不同的组合机械,引导他们认识和理解组合机械的原理和作用。

让学生尝试自己设计和组装简单的组合机械。

【拓展】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简单机械原理,观察周围环境中的一些实际案例,并分析其原理和应用。

鼓励学生运用简单机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并鼓励他们创造性地设计和制作简单机械装置。

四、教学评价:1.教师根据学生的观察、提问和参与情况进行评价;2.教师提供相关练习和实践任务,考察学生对简单机械原理的应用和分析能力;3.教师通过课堂小结,与学生一起总结和评价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设计和教学实施,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深入理解和掌握简单机械原理的基本知识。

让玩具动起来的关键:机械原理美术教案

让玩具动起来的关键:机械原理美术教案

让玩具动起来的关键:机械原理-优秀精选美术教案玩具在孩子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通过玩具,孩子们可以锻炼自己的认知能力、动手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

而如果这些玩具还能动起来,那么它们会更有趣,也让孩子们更容易被吸引,从而更加热爱这些玩具。

但是,让玩具动起来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其中的关键是机械原理。

机械原理指的是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基础原理,在机械设计和制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关于机械原理的知识,以及如何通过这些知识让玩具动起来。

第一章机械原理1.1 运动学基础运动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物体在运动中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量的变化规律。

在机械制造中,运动学的基础是运动链的运动。

运动链指的是由某一个或多个机械零部件组成的运动机构。

根据运动链的特点,可分为连锁型、传递型和变速型等。

1.2 动力学基础动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受到力的作用下运动的规律。

在机械制造中,动力学的基础是运动链的动力学。

为了实现特定的运动,必须考虑运动链受到的力和扭矩,以及它们对零件运动的影响。

1.3 运动控制基础运动控制基础研究了机器的运动控制方式和控制器的设计,并阐述了相关的技术特点。

系统地研究运动控制基础是实现机器自动化的核心。

在机械玩具制造中,运动控制基础可以应用在各种各样的机构中,如电动机、伺服电机、步进电机等等。

第二章玩具的机械原理2.1 利用弹簧动力的玩具弹簧动力是一类常见的机械原理,它通过一个弹簧存储的弹性能来提供能量,从而使玩具动起来。

在设计这类玩具的时候,需要考虑弹簧的形状、大小、长度、材料和张力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确定适当的齿轮、凸轮或其他零件,以便将弹簧能量转化为运动能量。

2.2 利用摆线齿轮的玩具摆线齿轮是一种特殊的齿轮结构,它是由一个摆线齿轮和一个圆弧齿轮组成。

在设计这类玩具时,需要按照需要的转速和转动方向选择适当的摆线齿轮和圆弧齿轮,并确定合适的齿轮比例。

这样,当摆线齿轮运动时,圆弧齿轮就会顺应它的运动,从而使玩具动起来。

2023年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书

2023年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书

2023年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书篇一: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机械原理》教案适用班级:机本开课时间: 20 -20 学年第学期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附件: 1、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案2、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大纲3、机械原理教学设计一览表4、机械原理教学进度表5、机械原理学习指南6、机械原理MCAI教案(单行本)7、班级情况一览表机电工程学院8月第一章绪论(1)总课次:1第二章机构的结构分析(3)第三章机构的性能分析(1)总课次:4篇二:《机械原理》教案(2)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大纲课程类别:必修学时:1周课程性质:集中实践教学学分:2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执笔人: __一、基本目的与任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工科院校学生在大学期间利用已学过的知识第一次比较全面的、具有实际内容和意义的课程设计,也是机械原理课程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其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将其系统化;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初步培养学生进行创新设计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机械运动方案设计,并在机构分析与综合方面受到一次比较全面的训练。

二、教学基本内容通过对某种简单机器(它的工艺动作过程比较简单)的分析,进行机械运动简图的设计,其中包括机器动能分析、工艺动作过程确定、执行机构的选择、机械运动方案的评定、机构尺度综合等。

具体内容包括:按照给定的机械总功能要求,分解成子功能进行机构的选型和组合;设计该机械系统的几种运动方案,对各运动方案进行对比和选择;对选定方案中的机构——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其他常用机构及组合机构进行分析和设计;制定机构运动循环图;画出机构运动简图。

每个学生应完成的设计工作量:1、机械运动简图、主要机构装配图一张(A1或A2图纸)2、零件工作图一至两张(A3或A4图纸)3、设计说明书一份三、教学要求1、机械总功能的分解根据所要设计的机械总功能要求,选定机械的工作原理并进行功能分解。

机械原理教案

机械原理教案

《机械原理》教案课程名称:机械原理课程性质:技术基础课程授课班级:农机、机制授课教师:林金龙学时54(周4学时)教材:《机械原理》东南七版-----高等教育出版社机械原理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程。

它在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机构学和机器动力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常用机构的分析和综合方法,并具有进行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的初步能力。

在培养高级机械工程技术人才的全局中,本课程为学生今后从事机械设计、研究和开发创新奠定必要的基础,并且有增强学生对机械技术工作适应能力的作用。

总学时54(周4学时):其中理论课48学时,实验课6学时,实验课内容:1、机构认识实验(课外)2、机构简图测绘;3、齿轮范成实验;4、转子动平衡。

学习《机械原理》课程的要求及有关事项一.本课程为考试课。

?二、平时作业占总成绩的2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80%。

?三、按时交作业,每周一上课前交作业,晚交扣分,欠作业1/3者不得参加考试。

?本课程有3个选作的大作业,需编程上机完成后,可在100分的基础上加分,但不得抄袭。

?四、严格考勤制度,病假事先托同学交上假条,否则按旷课处理。

五、各班选一名课代表(责任心强的同学),负责收发作业,及时反映同学意见与建议。

《机械原理》教案1《机械原理》教案2《机械原理》教案3《机械原理》教案4《机械原理》教案5《机械原理》教案6注:本章平面连杆机构运动分析的解析法及平面连杆机构的解析设计,在理论教学中只介绍方法,具体应用在课程设计中。

《机械原理》教案7《机械原理》教案8注:本章中凸轮廓线的解析设计,在理论教学中只介绍方法,具体应用在课程设计中。

《机械原理》教案9《机械原理》教案10《机械原理》教案11《机械原理》教案12《机械原理》教案13《机械原理》教案14《机械原理》教案15《机械原理》教案16《机械原理》教案17《机械原理》教案18《机械原理》教案19。

机械原理教案

机械原理教案

机械原理教案一、引言。

机械原理是机械工程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它主要研究机械运动的规律和性能,是机械设计、制造和维修的理论基础。

本教案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学安排和生动的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重要原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为学生今后的专业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概念。

1. 机械原理的定义。

机械原理是研究机械运动的规律和性能的科学,它是机械工程的基础学科,也是机械设计、制造和维修的理论基础。

2. 机械原理的研究内容。

机械原理主要研究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包括运动的描述、运动的变换、力的作用、力的分析等内容。

三、重要原理。

1. 运动的描述。

机械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和旋转运动,直线运动可以用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来描述,旋转运动可以用角位移、角速度和角加速度来描述。

2. 运动的变换。

机械运动可以通过齿轮、带传动、连杆机构等方式来实现运动的变换,不同的机构可以实现不同的运动变换。

3. 力的作用。

机械运动需要受到外力的作用才能实现,力的作用可以通过力的分解和合成来分析和计算。

4. 力的分析。

机械运动中的力可以通过牛顿定律和动力学原理来进行分析,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通过力的平衡和力的合成来确定。

四、教学方法。

1. 理论教学。

通过讲授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重要原理,帮助学生建立起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

2. 实践教学。

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机械原理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3. 互动教学。

通过课堂讨论和互动问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

五、教学安排。

1. 第一周,机械原理基本概念的讲解和理论分析。

2. 第二周,机械运动的描述和变换的实验教学。

3. 第三周,力的作用和分析的案例分析和讨论。

4. 第四周,机械原理的综合应用和实践操作。

六、教学评价。

1. 学生考核。

通过平时作业、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核,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果。

高级技工学校理论课教案

高级技工学校理论课教案

高级技工学校理论课教案第一章:机械原理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培养学生运用机械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机械原理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机构的分类和特点。

传动机构的原理和应用。

机械系统的动力学分析。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图片和模型进行讲解。

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思考,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4 教学评估进行课堂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对机械原理的理解程度。

布置课后习题和案例分析,检查学生运用机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电子技术基础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培养学生运用电子技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电子元件的功能和特点。

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和电路定律。

放大电路的原理和应用。

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和逻辑门电路。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实验法,结合实物和电路图进行讲解。

引导学生参与实验和观察,提高动手操作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4 教学评估进行课堂提问和实验操作,了解学生对电子技术基础的理解程度。

布置课后习题和实验报告,检查学生运用电子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章:工程材料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工程材料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培养学生运用工程材料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工程材料的分类和特点。

金属材料的组织和性能。

非金属材料的特点和应用。

复合材料的概念和制备方法。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实物展示法,结合实物和图片进行讲解。

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观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4 教学评估进行课堂提问和实物观察,了解学生对工程材料的理解程度。

布置课后习题和实验报告,检查学生运用工程材料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机械制造工艺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机械制造工艺的定义和作用。

机械原理构型分析教案

机械原理构型分析教案

机械原理构型分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构型分析的方法。

2. 使学生掌握常见的机械构型及其特点和应用。

3. 培养学生运用机械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机械原理概述介绍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内容。

2. 构型分析方法讲解构型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常见机械构型及应用介绍常见的机械构型(如连杆机构、凸轮机构、蜗轮机构等)的特点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例引入机械原理和构型分析的概念。

2. 机械原理概述:讲解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内容。

3. 构型分析方法:讲解构型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4. 常见机械构型及应用:介绍常见的机械构型及其特点和应用。

5. 课堂练习:让学生分析一些实际的机械构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构型分析方法和常见机械构型。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机械构型分析的应用。

3. 练习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际机械构型的分析,提高运用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原理和构型分析基本概念的理解。

2. 课堂练习:评估学生对机械构型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课程报告:让学生选择一个机械构型进行深入分析,培养独立研究能力。

六、教学案例1. 案例一:分析汽车发动机的连杆机构,理解其工作原理和构型特点。

2. 案例二:解析洗衣机凸轮机构的构型及作用,了解其在工作过程中的优缺点。

3. 案例三:研究蜗轮机构的应用场景,掌握其构型特点及传动效率。

七、课堂练习与互动1. 让学生组成小组,选择一个机械构型进行案例分析,分享分析成果。

2. 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针对不同机械构型的优缺点进行评价。

八、拓展知识1. 介绍机械原理在现代工程技术中的应用,如、自动化生产线等。

2. 探讨机械原理在新能源、环保等领域的发展趋势。

机械原理教案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教案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教案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机械原理基本概念,如力、运动、能量的相互关系。

2. 使学生了解常见简单机械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如杠杆、滑轮、齿轮等。

3. 帮助学生掌握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并运用其分析实际机械系统的效率。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机械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设计简单机械装置的能力,能结合实际需求进行创新设计。

3. 提高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数据采集和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机械原理的兴趣,培养其探究精神。

2.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团队协作的意识,提高沟通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机械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为初中物理机械原理部分,以实验和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学生处于好奇心强、动手能力逐渐提高的阶段,对机械原理有较高的兴趣。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简单机械原理:介绍杠杆、滑轮、斜面等基本简单机械的定义、分类和工作原理。

关联课本第二章第一节内容。

2. 机械效率:讲解机械效率的概念,引导学生学会计算机械效率,分析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

关联课本第二章第二节内容。

3. 动力与阻力:阐述动力、阻力的概念,分析二者在机械系统中的作用。

关联课本第二章第三节内容。

4. 能量转化与守恒:介绍能量在简单机械中的转化过程,强调能量守恒定律。

关联课本第二章第四节内容。

5. 创新设计:结合所学简单机械原理,指导学生进行简单机械装置的设计与制作。

关联课本第二章综合实践活动内容。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简单机械原理(1)第二课时:简单机械原理(2)第三课时:机械效率第四课时:动力与阻力第五课时:能量转化与守恒第六课时:创新设计实践教学内容进度:第一周:简单机械原理(1)、(2)第二周:机械效率、动力与阻力第三周:能量转化与守恒、创新设计实践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本章节内容,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机械原理知识。

初一劳技机械教案学习简单机械原理

初一劳技机械教案学习简单机械原理

初一劳技机械教案学习简单机械原理教案:初一劳技机械教案学习简单机械原理第一部分:引言初中劳技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本教案旨在帮助初一学生学习简单机械原理,为他们培养基础的机械知识和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 了解简单机械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掌握杠杆原理及相关实例;3. 理解轮轴与轮的关系,学会运用轮轴原理解决简单问题;4. 了解各种滑轮组合形式,理解滑轮原理及其应用;5. 能够通过实践操作,应用所学的机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1. 简单机械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1 什么是简单机械?简单机械的定义和特点;1.2 简单机械的分类,包括杠杆、轮轴、滑轮等。

2. 杠杆原理及相关实例2.1 什么是杠杆原理?杠杆的定义和基本结构;2.2 杠杆的分类,如一级、二级、三级杠杆;2.3 杠杆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撬棍、钳子等。

3. 轮轴与轮的关系及其应用3.1 轮轴与轮的定义与区别;3.2 轮轴的作用和应用实例,如自行车、车轮等;3.3 通过实验,了解轮轴的杠杆原理。

4. 滑轮原理及其设计4.1 滑轮的定义和基本结构;4.2 滑轮组合形式及其原理,如固定滑轮组、移动滑轮组等;4.3 滑轮的应用实例,如起重机、绞车等。

第四部分:教学方法1. 演示法:通过教师示范和实物演示,向学生展示各种机械原理的实际应用场景;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练,比如自行车拆装、杠杆实验等;3.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办法;4.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共同解决机械问题。

第五部分: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或图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提出问题:提出一个简单机械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解决办法;3. 介绍杠杆原理:向学生解释杠杆的基本原理和分类,并给出相关实例;4. 进行杠杆实验: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杠杆实验,了解杠杆原理的具体应用;5. 学习轮轴与轮的关系:讲解轮轴的定义和作用,介绍轮轴的杠杆原理;6.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实际操作理解轮轴的作用原理;7. 学习滑轮原理:通过示意图和实物演示,向学生介绍滑轮的基本原理和组合形式;8. 进行滑轮设计:鼓励学生进行滑轮的设计与制作,并测试其实际效果;9.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并带领学生思考更广泛的机械原理应用。

机械原理复习教案

机械原理复习教案

机械原理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计算方法。

2. 熟悉常用机械零件的结构、分类和应用及其作用原理、设计要求和使用条件。

3. 掌握运用机械原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解决机械结构设计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机械原理是指研究机械运动和力学性质的一门学科。

机械原理分为静力学和动力学两大部分。

2. 机械原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1)平衡状态的条件:平衡的要求是两个方向的力合成为零,三个方向的力合成为零,通过平衡状态可计算出一个物体的重心位置及物体稳定的条件。

(2)动力学:动力学研究机械运动和力学性质的关系。

绘制运动曲线进行计算,例如多级齿轮副的稳定性分析、滑动轮组的力学计算等。

3. 常用机械零件的结构与分类(1)齿轮:齿轮是用于变速和传递动力的零件。

根据齿轮的种类可分为传动齿轮和定位齿轮两大类。

(2)联轴器:联轴器是用于传递转矩的零件。

根据结构和使用条件可分为弹性元件式联轴器、硬性联轴器和湿式摩擦式联轴器。

(3)轴承:轴承是用于支承旋转机械零件的零件。

根据轴承的结构和使用条件可分为滑动轴承和滚动轴承。

4. 常用机械零件的应用及其作用原理、设计要求和使用条件(1)齿轮的应用及其作用原理、设计要求和使用条件:齿轮在各种机械设计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和工作要求制定不同的设计要求,例如山地车的链条齿轮,要求耐磨,便于变速等。

(2)联轴器的应用及其作用原理、设计要求和使用条件:联轴器在控制旋转运动方向和传递转矩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其设计要求包括传动能力强、密封性好等。

(3)轴承的应用及其作用原理、设计要求和使用条件:轴承在机械中起着支承和导向的作用,轴承必须具有耐磨损、高负荷能力、高速运转等特点。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机械原理和常用机械零件的结构、分类及应用。

2. 实践操作法:通过实践操作教学,让学生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计算方法。

3. 示范演示法:以实例讲解机械原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让学生快速理解。

机械原理课程教案—齿轮机构及其运动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教案—齿轮机构及其运动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机械原理课程教案—齿轮机构及其运动设计课时安排:2学时教学目标:1. 了解齿轮机构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掌握齿轮的啮合条件和传动比计算。

3. 能够分析齿轮机构的运动设计。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齿轮机构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啮合条件。

2. 案例分析:分析齿轮机构的运动设计实例。

3.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探讨齿轮机构设计中的关键问题。

教学内容:1. 齿轮机构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齿轮的啮合条件3. 传动比计算4. 齿轮机构的运动设计5. 齿轮机构设计实例分析二、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齿轮机构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齿轮机构在机械系统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2. 讲解齿轮机构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解释齿轮机构的特点、工作原理和分类。

3. 讲解齿轮的啮合条件:介绍齿轮啮合的基本条件,如齿数、模数、压力角等。

4. 讲解传动比计算:解释传动比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传动比在齿轮机构中的作用。

5. 案例分析:分析齿轮机构的运动设计实例,如减速器和变速器的设计。

6.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探讨齿轮机构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如啮合条件、传动比选择等。

三、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齿轮机构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的理解。

2. 作业布置:布置有关齿轮啮合条件和传动比计算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课程报告:要求学生分析一个齿轮机构的运动设计实例,评估其设计合理性。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原理教材相关章节。

2. 图片:齿轮机构的图片。

3. 视频:齿轮机构的运动原理视频。

4. 练习题:相关齿轮啮合条件和传动比计算的练习题。

五、教学延伸1. 深入学习其他齿轮机构的分类,如蜗轮蜗杆机构、行星齿轮机构等。

2. 研究齿轮机构的运动仿真,深入了解其运动特性和性能。

3. 探索齿轮机构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设计和优化方法。

六、教学过程7. 讲解齿轮机构的运动设计:介绍齿轮机构运动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包括运动传递分析、齿轮尺寸计算等。

初中物理教案:利用简单机械原理制作小玩具

初中物理教案:利用简单机械原理制作小玩具

初中物理教案:利用简单机械原理制作小玩具一、引言在初中物理课程中,学习简单机械原理是重要的一部分。

本教案将介绍如何利用简单机械原理来制作小玩具,以增加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简单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应用;2.学习并掌握如何通过简单机械原理制作小玩具;3.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思维。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简单机械原理相关教材和资料;•小玩具制作示范模型或图片资料;•动画或视频资源,以便更好地讲解示例。

2.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等书写工具;•实验室安全知识(如注意事项等)。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简介与示范(1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什么是简单机械原理,为什么要学习它们,以及它们的实际应用。

2.通过示例展示一些利用简单机械原理制作的小玩具,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步骤二:讲解与讨论(20分钟)1.教师详细介绍简单机械原理的种类和工作原理,并给出相关实际案例。

•杠杆原理:如剪刀、螺旋挤压器等;•轮轴原理:如自行车、滑轮组等;•斜面原理:如滑坡、坡道等;•齿轮原理:如钟表、步进电机等。

2.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对这些原理的认识,鼓励提问和思考。

步骤三:小组实践(6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并发放制作小玩具所需材料和工具。

2.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简单机械原理,自主设计并制作小玩具。

3.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互相交流、合作,并及时记录下重要问题和体会。

步骤四:展示与总结(15分钟)1.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所制作的小玩具,分享制作过程和遇到的困难。

2.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并讨论这个过程中学到了什么,以及对简单机械原理应用的思考。

五、延伸拓展1.鼓励学生尝试通过其他简单机械原理来设计和制作更复杂的玩具或装置。

2.引导学生关注实际生活中的简单机械原理应用,并深入研究其工作原理和效果。

3.推荐相关阅读资料,如科普读物、物理实验手册等,以进一步拓宽知识面。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结束后,请教师针对本节课进行自我评估,并记录下学生反馈。

机械原理教案机械的运转及速度波动调节

机械原理教案机械的运转及速度波动调节

机械原理教案机械的运转及速度波动调节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机械的运转原理;
2.了解机械的速度波动调节方法;
3.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运用机械原理进行相关计算。

二、教学重点
1.机械的运转原理;
2.机械速度波动的调节方法。

三、教学难点
1.机械速度波动的调节方法。

四、教学准备
1.教案;
2.电脑、投影仪;
3.笔记本;
4.教具。

五、教学过程
1.引入新知识(10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一台运转中的机械,让学生观察其运转状态和速度波动情况。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机械能够运转?为什么机械的速度会发生波动?
2.讲解机械运转原理(40分钟)
教师通过PPT讲解机械运转的原理,包括输入动力、传动机构、工作装置和输出物四个要素,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3.讲解机械速度波动调节方法(40分钟)
教师通过PPT讲解机械速度波动调节方法,包括调节输入动力、调节传动机构、调节工作装置和调节输出物四个方面,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4.实例演练(30分钟)
教师提供一些机械速度波动调节的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和计算。

五、课堂小结(10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要点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关作业。

六、课后作业
1.完成课堂上的实例演练;
2.预习下节课内容。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机械的运转原理和速度波动调节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应用机械原理进行相关计算。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可能
会有部分学生对机械原理还有些陌生,需要加强与实例结合进行讲解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机械原理课程教案—齿轮机构及其运动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教案—齿轮机构及其运动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教案—齿轮机构及其运动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齿轮机构的定义、分类和应用;(2)掌握齿轮的基本参数和计算方法;(3)学会分析齿轮机构的运动特性;(4)能够设计简单的齿轮传动系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掌握齿轮机构的结构特点;(2)利用图表和计算公式,分析齿轮机构的运动规律;(3)运用设计软件或手绘,完成齿轮传动系统的设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机械原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3)使学生认识到齿轮机构在工程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齿轮机构的定义、分类和应用;2. 齿轮的基本参数和计算方法;3. 齿轮机构的运动特性分析;4. 齿轮传动系统的设计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齿轮机构的特点、应用、基本参数计算、运动特性分析、设计方法。

2. 教学难点:齿轮机构的运动特性分析,齿轮传动系统的设计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教材、课件、模型、设计软件等;2. 教学工具:投影仪、计算机、绘图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实例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齿轮机构的应用,激发学生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齿轮机构的定义、分类和应用,引导学生掌握齿轮机构的基本概念。

3. 参数计算:讲解齿轮的基本参数和计算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计算齿轮的参数。

4. 运动分析:分析齿轮机构的运动特性,让学生理解齿轮机构的运动规律。

5. 设计实践:运用设计软件或手绘,让学生完成齿轮传动系统的设计。

6.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齿轮机构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齿轮机构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布置相关练习题,检查学生对齿轮参数计算和运动分析的掌握情况。

3. 设计作业:评估学生对齿轮传动系统设计方法的掌握,通过评阅设计方案和计算过程进行。

机械原理课程教案—机构的结构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教案—机构的结构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教案—机构的结构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机构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2)掌握常见机构的特点及应用;(3)学会使用机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例,分析机构的功能和结构特点;(2)运用机构设计的基本原则,进行简单的机构设计。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机构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1)机构的定义;(2)机构的分类;(3)机构的特点。

2. 常见机构的特点及应用(1)齿轮机构;(2)传动机构;(3)连杆机构;(4)凸轮机构;(5)其他常用机构。

3. 机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1)机构设计的原则;(2)机构设计的方法;(3)机构设计的步骤。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机构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2)常见机构的特点及应用;(3)机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教学难点:(1)机构设计的方法;(2)机构设计的步骤。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1)教材;(2)多媒体课件;(3)实例图片;(4)模型或实物。

2. 教学工具:(1)投影仪;(2)计算机;(3)黑板;(4)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实例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机构在实际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内容与活动:(1)讲解机构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通过实例分析不同机构的特点;(2)介绍常见机构的特点及应用,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讲解;(3)讲解机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引导学生了解机构设计的过程。

3. 课堂练习:让学生根据给定的任务,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机构设计,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机构设计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项目中。

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提出新的机构设计方案。

5. 布置作业: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机构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8-27(a) 齿轮变位原理
8.8.2 避免产生根切的最小变位系数
当刀具的齿顶高过N1点时,为了避免被加工齿轮的齿根被 切去,将刀具往外移动一段距离xm,如图8-27(b)所示。
ω1 O1
r1
rb1 N'1 N1
xminm
C
xm
α
Q N1Q=ha
4
1
23
图8-27(b) 齿轮变位原理
xm ham N1Q (不根切)
表8-5
铣刀切削齿轮的齿数范围
铣刀号 1
2
3
4
5
6
7
8
齿数范围 12-13 14-16 17-20 21-25 26-34 35-54 55-134 ≥135
2. 展成法 展成法是利用一对齿轮相啮合传动时,其共轭齿廓互为 包络线的原理来切制轮齿的。
(1) 用齿轮型刀具加工轮齿的原理 齿轮型刀具是具有刀刃
inv ) (8 24)

α rb r
θ θK
αK
s s r 2r(inv inv ) (8 25) r
O 图8-29 任意圆上的齿厚
8.9 变位齿轮传动
8.9.1 无侧隙啮合方程 由以下基本关系
s1 e2 , s2 e1
(6) 用滚刀加工轮齿的录像
图F8.7-03 用滚刀加工齿轮
8.7.2 用标准齿条形刀具加工标准齿轮
齿顶线 分度线
m m
22
20o
0.38m
(a) 齿条的简化图
ha m
h a
m
cm
标准齿条型刀具 相对于标准齿条的齿 顶高出h*am一段,如 图8-23所示。
分度线
20o
图8-28 齿轮变位原理
1. 齿顶高与齿根高
hf ham cm xm (ha c x)m (8 20) ha ham xm (ha x)m (8 21)
s ( / 2 2x tan)m (8 22)
p s1
ss21 e1 s 2 e 2 (8
26)
s1

s1
r1 r1

2r1(inv


inv
)
s2

s2
r2 r2
2r2(inv inv )
s1 (π / 2 2x1 tan )m s2 (π / 2 2x2 tan )m
图F8.7-04 无根切的齿轮
图8-24 齿轮的根切
2. 渐开线标准齿轮不发生根切的最小齿数
ω1
O1
r1
rb1
N1
α
C N2
ω1 O1
φ
r1
rb1 N1
N'1
C α
L3 L1 L2
(a) 齿条刀具加工渐开线齿轮
(b) 刀具位置对齿廓根切的影响
图8-25 齿轮根切的原因
当齿条刀具相对于被加工齿轮的位置不同时,齿廓根部可 能产生根切。
L / pbt b tan b / pbt bsin /(mn ) (8 37)
8.10.5 斜齿轮的当量齿数
斜齿圆柱齿轮的当量齿数ZV是指法面短轴处的截形所 对应的直齿轮的齿数。
(ha* c* )m
m m
2
2
(ha* c* )m
(b) 标准齿条型刀具
图8-23 标准齿条型刀具与齿条
齿顶高出的h*am 一段齿廓不是直线,
而是半径为ρ的圆弧。
8.7.3 渐开线齿廓的根切
1. 根切产生的原因 加工齿轮时,由于多种原因,齿廓根部被额外地切 去一部分,这种现象称为根切,如图8-24所示。
显然,斜齿轮传动 的啮合长度直齿轮传动 的啮合长度多∆L。
斜齿圆柱齿轮的重合度εγ 为
(L L) / pbt L / pbt L / pbt (8 35)
其中εα 为端面重合度, ε 为轴向重合度。
[Z1(tan t1 tant) Z2 (tan t2 tant)] /(2 ) (8 36)
由于 a a 为此,定义 a a 为σm
m a a (x1 x2 )m ym


a a m

( x1

x2 )
y (8 30)
称σ为齿顶高变动系数,此时,齿顶高ha为
ha ham xmm (ha x )m (8 31)
m
2 cos
a'
O1
r1
rb1
r1 ω1
N1
α'
C
N2 ω2 rb2 O2
r2
r2
图F8-901 变位齿轮传动
8.9.3 齿顶高变动系数
顶隙为标准值的中心距a"为
a

ra1

cm

rf 2

m 2
(Z1

Z 2 ) (x1

x2 )m (8
29)
a"与a的差值为 a a (x1 x2 )m
a'
O1
r1
rb1
r1 ω1
N1
α'
C
N2 ω2 rb2 O2
r2
r2
图F8.9-01 变位齿轮传动
rb1 r1 cos r1cos rb2 r2 cos r2 cos pb p cos pcos
r1 cos , r2 cos , p cos r1 cos r2 cos p cos
(1 2ha* )2 cos2 sin
Z cut
(8 18)
1
Z cut
8.8 变位齿轮概述
8.8.1 齿轮的变位
2 V2 h*a m α
x>0 x<0
x m 分度线 N1 rb1
d1 da1
ω1
O1 df1
Z1
齿轮的变位,即是指 在加工齿轮时,让刀具的 中线(分度线)不予被加工 齿轮的分度圆相切,它们 之间的距离称为变位量, 用xm予以表示,x称为变 位系数。当刀具向外移出 时, x>0;当刀具向内移 入时, x<0。
1. 仿形法 (1) 盘状铣刀仿形法加工
盘状铣刀
表8-5
图8-18 盘状铣刀仿形法加工原理图 铣刀切削齿轮的齿数范围
铣刀号 1
2
3
4
5
6
7
8
齿数范围 12-13 14-16 17-20 21-25 26-34 35-54 55-134 ≥135
(2) 指状铣刀仿形法加工
指状铣刀
图8-19 指状铣刀仿形法加工原理图
ham xm N1Q
N1Q sin 2 不根切的变位系数条件为
x ha(Zmin Z ) / Zmin (8 19)
8.8.3 变位齿轮的几何尺寸
ω1 r1 (a) 标准齿轮
O1 rb1
xm
xm tanα
α
N'1 N1
(b) 变位齿轮
α
C
Q
N1Q=ha
(c)
mn1 mn2 mn
n1 n2 1 2
n
(内啮合
)
(8

34)
1 2 (外啮合)
8.10.4 斜齿轮传动的重合度
B1
B2
B
B
B1
B2
βb
B1
B2
∆L
L
图8-36 轮齿的啮合过程
左上图为直齿轮传 动的啮合面,左下图为 斜齿轮传动的啮合面, 图中B2B2 表示一对轮齿 进入啮合的位置, B1B1 表示轮齿脱离啮合的位 置.
8 齿轮机构及其设计
8.7 渐开线齿廓的加工 8.8 变位齿轮概述 8.9 变位齿轮传动 8.10 斜齿圆柱齿轮传动 8.11 交错轴斜齿轮传动 8.12 蜗杆传动 8.13 直齿圆锥齿轮传动 8.14 其他曲线齿廓的齿轮传动简介
8.7 渐开线齿廓的加工
8.7.1 齿廓切制的基本原理 齿轮齿廓的成型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 用盘状铣刀的仿形法加工轮齿 (2) 用指状铣刀的仿形法加工轮齿 (3) 用齿轮型刀具加工轮齿 (4) 用齿条型刀具加工轮齿 (5) 冷热挤压成型 (6) 激光切割、电火花切割成型
a

r1
r2

rb1 rb2
cos
(r1 r2 ) cos a cos (8 27)
cos
cos
ym a a a( cos 1) cos
y a a Z1 Z2 ( cos 1) (8 28)
e ( / 2 2x tan)m (8 23)
2. 齿厚与齿槽宽
sK
K C
K' C'
s rK
COC 2COK s / r 2( K ) s / r 2(inv K inv )
sK

s rK r
2rK (inv K
a'
O1
r1
rb1
r1 ω1
N1
α'
C
化简得无侧隙啮合方程为
N2 ω2 rb2
r2
r2
O2
inv 2(x1 x2 ) tan inv (8 26)
Z1 Z2
图F8-901 变位齿轮传动
8.9.2 分度圆分离系数 变位齿轮的中心距定义为两个齿轮节圆半径之和。
斜齿圆柱齿轮的端面齿廓为准确的渐开线,法面齿廓 为精确的渐开线,如图8-33b 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