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三乘法1 找规律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能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方法,感受积的变化规律。
2. 能力目标:能比较熟练进行因数是整十的乘法计算,并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事情。
3. 情感目标: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找到整十数相乘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进行因数是整十的乘法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 口算练习。
5×3= 3×4= 14×4= 15×2=10×3= 50×8= 40×2= 50×4=2. 说一说。
学生说出口算结果后,让学生说一说口算的过程,特别是因数末尾有0的计算。
二、揭示课题1. 老师肯定刚才学生的回答。
指出复习题的题目特征:多位数乘一位数。
揭示新课题。
师:今天,我们接着学习乘法知识。
板书课题:乘法三、讲授新课1. 教学“找规律”。
(1)交流算法,出示第一组算式。
1)学生独立计算,回答结果。
2)提出问题:为什么50×10等于500呢?这道算式的因数都是几位数?(两位数)教师说明,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规律是否适用于两位数乘两位数,还有待于同学们去探索。
现在运用已有的知识来说明。
第一:50×10表示50个10相加,从数位表知道它就是500。
第二:50×10=50×2×5=100×5=500出示第二、三组算式:(学生回答算式结果,教师添上得数。
交流30×20,12×40,120×40的计算过程。
)(2)探索规律。
引导学生观察三组算式。
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
小组发言。
教师小结。
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先计算末尾0前面数字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0。
2. 尝试练习。
(1)根据大家发现的规律,我们来计算两道题。
40×30 140×30(2)让学生独立完成,回答算式结果,教师巡视,辅导个别学生,了解掌握情况。
2016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乘法找规律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方法,感受积的变化规律。
2、能比较熟练进行因数是整十的乘法计算,并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找到整十数相乘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进行因数是整十的乘法计算。
教法:引导法,讲授法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具:课件,小黑板学具:练习本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口算练习。
5×3=3×4=14×4=15×2=10×3=50×8=40×2=50×4=2、说一说。
学生说出口算结果后,让学生说一说口算的过程,特别是因数末尾有0的计算。
二、揭示课题老师肯定刚才学生的回答。
指出复习题的题目特征:多位数乘一位数。
揭示新课题。
今天,我们接着学习乘法知识。
板书课题:乘法三、小组合作,探究新知1、教学“找规律”。
交流算法。
出示第一组算式。
1)学生独立计算,回答结果。
2)提出问题:为什么50×10等于500呢?这道算式的因数都是几位数?(两位数)教师说明,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规律是否适用于两位数乘两位数,还有待于同学们去探索。
现在运用已有的知识来说明。
第一:50×10表示50个10相加,从数位表知道它就是500。
第二:50×10=50×2×5=100×5=500出示第二、三组算式:(学生回答算式结果,教师添上得数。
交流30×20,12×40,120×40的计算过程。
)(2)探索规律。
引导学生观察三组算式。
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
小组发言。
教师小结: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先计算末尾0前面数字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0。
2、尝试练习。
(1)根据大家发现的规律,我们来计算两道题。
40×30140×30(2)让学生独立完成,回答算式结果,教师巡视,辅导个别学生,了解掌握情况。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全册
第五课时:平移和旋转(新授课)【学习内容】:平移和旋转——旋转现象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8~20页及21页“数学游戏”。
【学习目标】:1.学生能按照课本实例联系生活经验,感知旋转现象,并会区别平移和旋转现象。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经历观察、想象等过程,发展推理能力,并能有条理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学习重难点】:能够区别平移和旋转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学习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关旋转运动的视频,自制小风车。
【课型】:新授课。
【知识链接】:上一节已学习平移现象,本节的知识是结合一些生活经验,如:缆车滑行、国旗徐徐上升、直升机螺旋桨的旋转以及小风车旋转等基础上理解。
【学法指导】:通过已有生活经验,利用学具认识理解旋转现象。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
(20分钟)(一)温故知新。
(布置学生课前预习 3分钟)1.什么是旋转现象,你能举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运动是旋转运动?2.怎样区别平移和旋转现象?(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二)交流感知、互助释疑。
(阅读课本第18、19页,小组内完成下列任务。
9分钟)1.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什么样的运动是旋转呢?物体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就可以看作是旋转现象。
(可举例说明)2.平移和旋转的特点。
(对比得出结论)平移的特点:做直线运动。
旋转的特点:做圆周运动3.学生试着用学具做旋转动作。
(小组内换多种学具演示)(三)探究出招,合作求解。
(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后集体反馈 8分钟)1.学生结合上面三个问题,小组内探索交流,探索平移和旋转两种现象的区别与联系,集体反馈时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的指导。
2.学生结合上面问题,小组合作,完成小黑板显示题目。
借助多种图形练习平移和旋转运动。
二、课堂作业。
(18分钟)(先独立答题,组内交流,整体性的疑惑应集中解决。
)(一)作业当堂清。
北师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第三单元
课题:找规律(2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找出计算的规律。
2、能熟练进行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理解乘数是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和算理。
难点:能正确解决简单地实际问题。
教具:口算卡片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板书设计:找规律5×1=5 3×2=6 12×4=485×10=50 3×20=60 12×40=48050×10=500 30×20=600 120×40=4800课后反思:课题:整理书(2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整理书”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经历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2、学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计算。
难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并能熟练计算。
教具:图片教学过程:(16×225 283316 19 13 399板书设计:整理书14×12=168(本)14算法一算法二算法三× 122814168答:150本书放得下。
课后反思:课题:电影院(2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电影院”的具体情境,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计算方法。
2、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能进行估算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
难点: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具:口算卡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板书设计:电影院21×26=546(个)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546 〉500答:这个电影院的位子够。
课后反思:课题:练习一(2课时)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重点: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
难点: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优质】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说明各单元内容介绍与教学建议:第一单元元、角、分与小数在购物情境中,初步认识小数,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能比较小数的大小;会进行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小数的认识分两个阶段进行教学本册先初步认识小数,主要以元、角、分为背景学习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等,四年级将进一步认识小数,学习小数的计数单位、小数的性质等。
第三单元乘法会计算两位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关于估算的两点建议估算要有理由。
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说出估算的结果,还要他们运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估算的理由。
然后组织大家讨论这些理由是否合理。
估算活动后要进行反思,积累估算的经验。
反思包括与精确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自己思考为什么估算的合理或者不合理;同伴之间互相交流估算的心得。
第五单元认识分数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结合具体操作,感受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能比较一些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关于分数意义的教学1. 引入的必要性。
(生活中存在;分东西;度量单位的需要)2. 创造表示方式。
(用自己的方式表示“一半”;图形表示——自己创造符号)3. 分数的意义:平均分,部分与整体的比。
(“平均分”的辩论;对学生创造符号的归纳,对分数符号的讲解;对分数的语言描述;多个东西的“一半”;为什么不一样?)。
4. 分数的应用。
(生活中大量存在的现象——模型的思想;运用分数解决“比较”问题)空间与图形第二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结合图案欣赏与设计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发挥创造力和个性,感受图形的美。
2016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乘法找规律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方法,感受积的变化规律。
2、能比较熟练进行因数是整十的乘法计算,并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找到整十数相乘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进行因数是整十的乘法计算。
教法:引导法,讲授法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具:课件,小黑板学具:练习本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口算练习。
5×3=3×4=14×4=15×2=10×3=50×8=40×2=50×4=2、说一说。
学生说出口算结果后,让学生说一说口算的过程,特别是因数末尾有0的计算。
二、揭示课题老师肯定刚才学生的回答。
指出复习题的题目特征:多位数乘一位数。
揭示新课题。
今天,我们接着学习乘法知识。
板书课题:乘法三、小组合作,探究新知1、教学“找规律”。
交流算法。
出示第一组算式。
1)学生独立计算,回答结果。
2)提出问题:为什么50×10等于500呢?这道算式的因数都是几位数?(两位数)教师说明,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规律是否适用于两位数乘两位数,还有待于同学们去探索。
现在运用已有的知识来说明。
第一:50×10表示50个10相加,从数位表知道它就是500。
第二:50×10=50×2×5=100×5=500出示第二、三组算式:(学生回答算式结果,教师添上得数。
交流30×20,12×40,120×40的计算过程。
)(2)探索规律。
引导学生观察三组算式。
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
小组发言。
教师小结: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先计算末尾0前面数字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0。
2、尝试练习。
(1)根据大家发现的规律,我们来计算两道题。
40×30140×30(2)让学生独立完成,回答算式结果,教师巡视,辅导个别学生,了解掌握情况。
小学数学北师大2011课标版三年级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重点 难点
教 学 小黑板 准
备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安全教育:教室开窗通风换气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1.提问:原来我们学过的乘法都有什么内容? 激趣导入。 2.出示课本第 30 页算一算第一组,由学生独立计 算。提问:说一说你是如何计算的。 板书课题:找规律。 二、讲授新课: 1.提问为什么 50×10=500 呢?你是怎么想的?能 不能用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说明呢? 15 分 生答: 50×10 表示 50 个 10 相加或表示 10 个 50 相 加,就是 500。 或 50×10=5×(10×10 )=5×100 =100×5 =500 教师可以介绍 50×10=50×2×5=500 从生活入 2、出示第 2、3 组算式,学生口答,思考 30×20, 12×40,120×40 的计算过程,然后在全班交流。 手学数学。 学生活动 及设 意 图 1分 3分 计 时 间 分 配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第三单元课题找规律课时在数学情境中探索发现乘法的运算规律发展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 第三单元
课题 找规律 课时 1
课 标 1.探索两个个位都是 0 的两位数和三位数的乘法计算,并解释计 要 求 算的过程与方法。 2.在数学情境中,探索、发现乘法的运算规律,发展发现问题和 提出问题的能力。 3、能根据运算规律从已知算式推出未知算式,发展运算能力。 知识目标:探索两个个位都是 0 的两位数和三位数的乘法计算, 教 学 目 情感目标能根据运算规律从已知算式推出未知算式,发展运算能 标 力。 理解掌握两位数成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感受积的变化规律。 并解释计算的过程与方法。 能力目标:在数学情境中,探索、发现乘法的运算规律,发展发 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3、探索规律: (1)观察三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之间进 行交流,全班汇报。 (2)小结: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先计 算末尾 0 前面数字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 被省略的 0。 4、练习:30×40 140×30 由学生独立完成,归纳计算程序,明确步骤。 先计算 14×3=42 在添上原来因数中被省略的 0,即 140×20=4200 5、试一试,课本第 30 页第四组习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同桌间说一说计算步骤。 三、 巩固练习: 1、书上第 31 页第 2 题有多种计算方法,教师可以 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然后由学生独立完成。 2、书上第 31 页 3、4 由学生独立完成,可以列表, 也可以写算式。 探索规律: (1)观察三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之间进 20 分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找规律练习课∣北师大版
2022-2023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5、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导学案)一、学习目标本节课要让学生掌握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及其应用。
二、学习内容1.两位数的连加运算2.两位数的连减运算3.两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三、学习重点掌握两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注意进位借位的方法。
四、学习难点两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需要在计算中遵循正确的顺序。
五、学习方法1.独立思考法:通过思考发现规律和方法。
2.合作学习法:与同学一起讨论,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六、学习过程1.两位数的连加运算假设有一个两位数的连加运算,如:25 + 32 + 18 = ?首先将这个问题转化为三个单独的加法问题,即:25 + 32 = 5757 + 18 = ?这样我们就将原问题转化为两个连加的问题,这样就更容易解决了。
接下来进行计算:57 + 18 = 75所以答案为:75。
2.两位数的连减运算假设有一个两位数的连减运算,如:64 - 27 - 12 = ?首先将这个问题转化为两个单独的减法问题,即:64 - 27 = ?37 - 12 = ?这样我们就将原问题转化为两个连减的问题,这样就更容易解决了。
接下来进行计算:64 - 27 = 3737 - 12 = 25所以答案为:25。
3.两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假设有一个两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如:45 + 28 - 17 = ?根据运算的优先级,我们应该先进行加法运算,即:45 + 28 = ?接下来进行计算:45 + 28 = 73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加法问题,接下来解决减法问题,即:73 - 17 = ?接下来进行计算:73 - 17 = 56所以答案为:56。
七、练习题1.28 + 37 + 19 = ?2.65 + 28 - 13 = ?3.92 - 17 - 20 = ?4.82 + 15 - 27 = ?5.47 - 19 + 26 = ?八、总结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及其应用,学会如何正确处理进位借位问题。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找规律|北师大版
找规律【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乘法》----找规律。
【教材分析】《找规律》是在学生学习并掌握了表内乘法、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一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它是两位数乘多位数的起始课。
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学生初步感受积的变化规律,理解乘数是整十数乘法的算理,掌握口算的方法。
教材设计了“算一算”“试一试”“练一练”等活动,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体验和感受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并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新教材是课改理念的文本体现,需要我们去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我们要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活动的科学内涵。
教材仅仅安排了“算一算”三组算式让学生通过计算、观察、比较,去发现规律。
可是我们静下心来细细品读就会有所感悟:比如纵向看这三组算式,它先出示5×1(用乘法口诀直接计算),再出示5×10(一位数乘整十数——三年级上册已经学习过),最后出示50×10(整十数乘整十数——新知),这样的顺序充分体现了新知的学习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再横向看,先出示50×10(表示50×1个十=50个十=500),再出示30×20(表示30×2个十=60个十=600),最后出示120×40(表示120×4个十=480个十=4800),这样的顺序充分体现了新知的学习完全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层层递进。
编者使学生通过计算、观察、比较这三组算式,不仅发现“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积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和“两个乘数都扩大到原来的10倍,积就扩大到原来的100倍”的变化规律;还发现乘数是整十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先把乘数中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然后让学生通过“试一试”“练一练”,巩固算法,再次体会积的变化规律,同时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单元《乘法》单元课 教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单元《乘法》单元课教案一、单元教材分析(一)前后知识联系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表内乘法以及学习了简单的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口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
这一单元主要学习内容是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用竖式计算两数乘两位数,是学习两位数乘多位数的起始课。
表1:《乘法》单元前后知识联系(二)单元学习内容主要学习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进一步运用乘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单元的学习要点如下:表2:《乘》单元学习内容二、单元教学目标(一)学科性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经历交流算法的过程,理解算理。
2.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初步养成认真计算,仔细检查的学习习惯。
(二)创新性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过程,提高解决乘法相关问题的能力;2.能结合实际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发展估算意识以及能力。
(三)教育性目标1.通过与他人交流算法和算理的活动,初步养成善于倾听、勇于表达、反思质疑的良好习惯。
三、单元三课规划(一)原教材教学规划表3:《乘法》单元原教材教学规划三、单元三课教学规划表4:《乘与除》单元三课教学规划练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 知识应用整合课四、单元三课实施(一)单元课教学案例11.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乘法》2.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经历交流算法的过程,理解算理。
(2)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初步养成认真计算,仔细检查的学习习惯。
3创新性目标在单元知识体系的建构中,积累数学探究的经验。
【学习重点】了解“乘法”这一单元每一课的知识点,形成本单元的乘法竖式计算结构性知识。
3.学习过程我们根据单元课的课堂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其流程如图所示:图1:小学数学单元课教学流程图(1)引入,把握新旧过渡①结合课件演示,回忆学习乘法是从意义、计算、应用几个方面学习,并回忆乘法已有学习基础。
(完整版)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
教后反思: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
38=380(元),得数在380元到480元之间。
(3)请学生用竖式进行精确计算。
(4)全班交流,完善算法。
师:在用竖式计算时,我们会遇到两次进位的情况,分别是在什么时候,你们是怎样处理的?
师:38×10=380,竖式中可以省略末尾的0,简便写法如下:
5.小结(有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师:用竖式计算有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与用竖式计算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是一样的,需要注意的是乘到哪一位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而且在计算前一位时不要忘记加上进位的数。
【设计意图】通过上述环节,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竖式每一步的意思,并理解进位的处理方法,从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24×28=15×36=35×43=
2.完成课后习题“练一练”。
四、拓展练习。
找规律写得数。
13×7=91, 13×14=182, 13×21=273……
13×28=() 13×35=()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电影院》。
六、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
2023年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本5篇
2023年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本5篇2023年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活动,让学生结合活动内容作实例,感知镜面对称现象2、通过实际操作,让全体学生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的一些特征的过程3、逐步发展学生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教材分析:利用镜子进行几个简单而有趣的试验,向学生呈现生活中有趣的镜面对称现象,激发学生们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发展他们的空间知觉。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本校的学生大部分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父母大都没有时间辅导孩子,镜子虽然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但是他们是否能去认真仔细观察镜子中的学问呢?要以此来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带着问题去学习对他们来说会更有趣味。
教学过程:一、讲故事,导入新课1、讲《猴子捞月》的故事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请你们仔细听,然后看看谁是咱班的故事大王,能把这个故事给大家续讲下去,‘猴子在路边散步,看到天空高挂一轮圆月,猴子走到井边,发现井里也有一轮,猴子以为……’生:天上的月亮掉到了井里,猴子大喊,同伴扛来长长的网兜。
众猴子怎么也捞不出“月亮”。
也许学生还有其它版本的故事,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师:这是为什么呢?生:不是月亮掉到井里,而是井水倒映出月亮。
师:在生活中,你们还有没有发现类似的现象?(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与同伴流。
)学生可能知道:(1) 照镜子时,出现的现象(2) 雨过天晴,路里积水中会倒映一些影子(3) 光滑亮丽的地板,也出现倒映2、揭示课题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些倒映的影子,看一看“镜子中的数学”。
(板书课题:镜子中的数学)二、组织活动1、教师示范(1) 在实物投影上放一个大的黑体字——“王”的一半;E(2) 把镜子放在虚线上(对称轴上),让全班学生观察镜子里的图形和整个图形。
王(3) 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有什么发现?A、看到了整个的“王”字B、镜子里的图形是镜子外的图形的对称图形。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乘法》|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乘法》|北师大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乘法的概念,掌握乘法口诀。
2. 学生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品的总价、数量等。
3. 学生能够理解乘法与加法、减法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乘法进行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理解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 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运用乘法进行计算的能力。
3.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提高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 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精神,提高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1. 乘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乘法口诀的掌握和应用。
3. 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1. 乘法口诀的记忆和应用。
2. 乘法与加法、减法之间的关系理解。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乘法表、计算器、教鞭、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彩色笔。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乘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1. 引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出乘法的概念。
2. 讲解:讲解乘法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举例说明。
3. 练习:学生进行乘法计算练习,巩固计算方法。
第二课时:乘法口诀的掌握和应用1. 复习:复习乘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讲解:讲解乘法口诀的构成和应用,举例说明。
3. 练习:学生进行乘法口诀的练习,巩固记忆。
第三课时: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1. 引入:通过实际问题,引出乘法的运用。
2. 讲解:讲解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方法,举例说明。
3. 练习:学生进行实际问题中的乘法运用练习,巩固运用能力。
板书设计1. 乘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乘法口诀的构成和应用。
3. 乘法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作业设计1. 乘法计算练习题。
2. 乘法口诀的记忆和应用练习题。
课后反思1. 学生对乘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对乘法口诀的记忆和应用能力。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课时1找规律-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课时1 找规律北师大版当我站在讲台上,看着台下那一双双期待的眼睛,我知道,我将要引领他们进入一个充满规律和奥秘的世界——数学。
这是我作为一名教师的使命,也是我最大的荣幸。
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讲授的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找规律。
我们将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找出图形和数字的规律,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敏感性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1. 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2. 培养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3. 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找规律的方法,难点是引导学生如何从复杂的图形和数字中找出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让学生们更直观地感受规律,我准备了一些图形和数字卡片,以及大屏幕投影。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出示了一组图形,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 讲解规律:我引导学生从图形的大小、颜色、形状等方面去找规律,并解释了规律的存在。
法。
4. 随堂练习:我给出了几道找规律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写下了“找规律”三个大字,下面是我们在课堂上找到的规律,以及一些关键的步骤和要点。
七、作业设计1. 请同学们回家后,找一找生活中的规律,可以是图形、数字,也可以是其他事物的规律,明天分享给大家。
2. 完成练习册上的找规律题目,并写下自己的解题思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我想让学生们明白,找规律不仅仅是一种数学方法,更是一种思考问题的角度。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用找规律的方法,去发现更多的奥秘和乐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通过展示一组图形,让学生们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这个环节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帮助他们建立起对规律的初步认识。
我选择了几种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图形,以便让学生们能够从中发现多样性中的统一性。
新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表格式
(2)学生独立填写。
(3)师生交流。
5、完成第43页第11题。
四、解决应用题。
1、认真读题。
2、分组讨论研究。
3、师生共同交流想法。
4、学生独立完成。
五、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学习反思
这是一道判断题,同样引导学生不必计算,运用估算进行判断பைடு நூலகம்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
策略:把因数进行取舍成整十数,然后把结果进行比较。如54×24=4526(错),想:把54看成60,24看成30,60×30=1800,正确结果应该小于1800。
三、巩固练习
1、课内外作业。
课本练习一的第3、8题,第9、10题。
2、通过展示和交流,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进一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教学难点
进一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课件,小黑板
学习活动
二度备课
一、导入。
数学使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掌握了很多本领。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整理与复习课。
二、玩中学。
1、你学到了什么?
出示情境图,看图说一说
4)提问学生,计算过程的注意点。
二、专项练习
1、练习三的第4题。
“选数填空”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其目的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
学生自己先填写,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解决策略。
归纳出:把题中各数的0先暂时省略,再来进行选数填空,最后再补上0。最后,汇报结果。全班进行订正。
2、练习一的第6题。
(3)应该用什么运算方法解决?
四、做中得。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本单元学习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法、两位数乘一位数等算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两者的意义与算理基本相同。
教学时,要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试一试、想一想、比一比等一系列算法活动,促进知识的迁移。
1.学生年龄特点分析:三年级在小学阶段是过渡年级,是孩子跨入中高年级的起始年级,语文、数学等学科有了许多新的要求。
同时,三年级是孩子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从可塑性强转向逐渐定型的重要过渡阶段。
2.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学生一般能列竖式计算,但由于计算不够细心,导致失分,有的学生往往不看清题目要求,带☆的没有进行验算。
不少学生基本知识掌握得不牢固;概念模糊容易混淆。
部分学生基本能力和应用能力较差,不能根据题意灵活地选择算法。
学生学习习惯不良,部分学生存在马虎、书写不工整、不认真审题、不认真检查等不良学习习惯。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独立思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使学生经历估算的过程,提高学生估算能力。
4.使学生能正确地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1.注重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充分利用和发挥教材中所创设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提出并解决问题,进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发挥出具体情境在教学中的作用。
2.把学习计算与解决问题的过程结合起来,加强估算意识的培养,倡导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确现实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估算,什么时候需要计算。
结合具体实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使学生学会有条理地思考,进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估算的意义在于为计算的结果提供某个限值范围,不同的估算策略直接影响估算的精确程度。
【北师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三单元第1课时
第三单元:乘法
单元教材分析:
1、充分利用和发挥教材主题图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
2、充分利用已学知识的迁移作用,沟通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基本的计算能力。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问题解决,使学生感知两位数的乘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知数学就在生活中。
2、能独立思考、探索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体验算法多样化,并能交流计算(含估算)过程。
3、能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单元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
1、能结合具体情境,正确进行估算,为计算结果指出某个取值范围。
2、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
单元教学课时:
8课时
单元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
教后反思: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
38=380(元),得数在380元到480元之间。
(3)请学生用竖式进行精确计算。
(4)全班交流,完善算法。
师:在用竖式计算时,我们会遇到两次进位的情况,分别是在什么时候,你们是怎样处理的?
师:38×10=380,竖式中可以省略末尾的0,简便写法如下:
5.小结(有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师:用竖式计算有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与用竖式计算不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是一样的,需要注意的是乘到哪一位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而且在计算前一位时不要忘记加上进位的数。
【设计意图】通过上述环节,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竖式每一步的意思,并理解进位的处理方法,从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24×28=15×36=35×43=
2.完成课后习题“练一练”。
四、拓展练习。
找规律写得数。
13×7=91, 13×14=182, 13×21=273……
13×28=() 13×35=()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电影院》。
六、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