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阴之变后北魏洛阳城的佛寺与乡里

合集下载

高2023级绵阳三诊文言文《尔朱荣传》重点字词及补充资料

高2023级绵阳三诊文言文《尔朱荣传》重点字词及补充资料

《洛阳伽蓝记》简称《伽蓝记》,是中国古代佛教史籍。

是东魏迁都邺城十余年后,抚军司马杨衒之重游洛阳,追记劫前城郊佛寺之盛,概况历史变迁写作的一部集历史、地理、佛教、文学于一身的历史和人物故事类笔记,成书于公元547年(东魏武定五年)。

书中历数北魏洛阳城的伽蓝(佛寺),分城内、城东、城西、城南、城北五卷叙述,对寺院的缘起变迁、庙宇的建制规模及与之有关的名人轶事、奇谈异闻都记载详核。

《洛阳伽蓝记》的文体,接近骈俪,但不流于浮靡雕琢。

它能够以精雅洁净的语言,繁简得宜的记叙笔法,表现了纯熟的艺术技巧。

《洛阳伽蓝记》有不少传说典故,蕴涵着的文学笔触,将朝代历史地理人文融入其中,独特的近似纪录片的镜头,使得《洛阳伽蓝记》与《水经注》《齐民要术》合称北魏三大奇书。

山陵崩:诸侯帝王死亡的委婉语。

山陵:1.山岳冈陵。

2.指帝王。

3.帝王的坟墓。

明公:旧时对有名位者的尊称。

伊霍:商朝伊尹和西汉霍光的并称,泛指能左右朝政的重臣。

当璧:春秋楚共王无嫡子,欲于宠子五人中立一人为嗣。

乃埋璧玉于庭,请神择之,曰:“当璧而拜者,神所立也。

”幼子每拜皆压璧纽,故得立,是为平王。

见《左传·昭公十三年》。

后以“当璧”指立为国君之兆。

元稹《楚歌十首》之一:“当璧便为嗣,贤愚安可分。

”宿卫:值宿宫禁,担任警卫。

宿:1.止宿;过夜。

2.平素的;一向的(宿敌)。

3.年老的;有经验的(宿将)。

4.有名望的人(耆宿:年老资深德高望重的人)。

车驾:本指马驾的车,也解释为帝王坐的车,也用作帝王的代称。

晏驾:车驾晚出。

古代称帝王死亡的讳辞。

尔朱荣字天宝,北地秀容人也。

世为第一领民酋长,博陵郡公。

部落八千余家,家有马数万匹,富等天府。

武泰元年二月中,帝崩,无子,立临洮王世子钊以绍大业,年三岁。

太后贪秉朝政,故以立之。

荣谓并州刺史元天穆曰:"皇帝晏驾,春秋十九,海内士庶,犹曰幼君。

况今奉未言之儿,以临天下,而望升平,其可得乎?吾世荷国恩,不能坐看成败,今欲以铁马五千,赴哀山陵。

《洛阳伽蓝记》是一部集历史、地理、佛教、文学于一身的名著(《

《洛阳伽蓝记》是一部集历史、地理、佛教、文学于一身的名著(《

《洛阳伽蓝记》是一部集历史、地理、佛教、文学于一身的名著(《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伽蓝记。

《洛阳伽蓝记》是一部集历史。

地理。

佛教。

文学于一身的名著。

又称《伽蓝记》。

为北魏人杨炫之所撰。

成书于东魏孝静帝时。

书中历数北魏洛阳城的佛寺。

分城内。

城东。

城西。

城南。

城北五卷叙述。

对寺院的缘起变迁。

庙宇的建制规模及与之有关的名人轶事。

奇谈异闻都记载详核。

与郦道元《水经注》一起。

历来被认为是北朝文学的双璧。

作品名称,洛阳伽蓝记。

作品别名,伽蓝记。

创作年代,北魏。

作者,杨炫之。

内容,集历史。

地理。

佛教。

文学于一身。

分类,《四库全书》将其列入地理类。

定义一。

《洛阳伽蓝记》是一部集历史。

地理。

佛教。

文学于一身的名著。

又称《伽蓝记》。

为北魏人杨炫之所撰。

成书于东魏孝静帝时。

书中历数北魏洛阳城的佛寺。

分城内。

城东。

城西。

城南。

城北五卷叙述。

对寺院的缘起变迁。

庙宇的建制规模及与之有关的名人轶事。

奇谈异闻都记载详核。

与郦道元《水经注》一起。

历来被认为是北朝文学的双璧。

作品介绍据书中自言。

作者在魏孝庄帝永安年间曾官奉朝请。

见洛阳极盛时。

时隔二纪。

孝静帝武定五年。

因行役重览洛阳。

见其“城郭崩毁。

宫室倾覆。

寺观灰烬。

庙塔丘墟。

墙被蒿艾。

巷罗荆棘”。

甚至连钟声都罕闻。

追思往昔。

难免黍离麦秀之悲。

故撰斯记。

传诸后世。

洛阳城自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迁都于此。

直到孝静帝天平元年迁都邺城止。

一直是北方政治。

经济。

文化的中心。

尤其是孝文帝推行改革后。

洛阳城达到空前的繁荣。

一时文物典章都极为可观。

其间因为天子后妃带头佞佛。

王公士庶竞相舍宅施僧。

上起太和末。

下至永熙。

四十年间。

修建寺宇达到一千三百余所。

这些浮图建筑的壮丽。

装饰的华美和贵家的豪奢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寺院见证了北魏京城洛阳的兴废。

不少大伽蓝还成为重大历史事件的舞台。

《洛阳伽蓝记》作于北魏灭亡。

东西魏分裂后。

杨炫之借佛寺盛衰。

反映国家兴亡。

其中既寄托了故国哀思。

河阴之变的起因有什么

河阴之变的起因有什么

河阴之变的起因有什么武泰元年(528),河阴县(今河南省荥阳市)发生一起北魏权臣尔朱荣策划并实施的一起针对皇族和百官公卿的屠杀事件,史称“河阴之变”。

最终胡太后、幼主元钊等人被杀,北魏朝政落入尔朱荣手中。

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河阴之变的起因,希望你喜欢。

河阴之变的起因北魏末年,党争不止,内乱频繁。

北魏孝明帝元诩即位之初,胡太后(谥号“灵”,又称灵太后)临朝称制,重用其姻亲元叉,推翻了权倾一时的领军于忠。

元叉随后发动政变,杀死清河王元怿,废黜胡太后。

元叉专制朝政达五年之久。

胡太后在高阳王元雍的支持下反正,杀死元叉,重新专制朝政。

公元528年(武泰元年)农历二月,胡太后为长期控制政局,毒死亲生儿子北魏孝明帝元诩,将刚出生的皇女(元氏)冒充皇子,立为皇帝,后又另立3岁的元钊为帝。

尔朱荣以为孝明帝报仇为借口,率大军南下,准备进军洛阳。

河阴之变的结局洛阳经北魏孝文帝迁都以来数十年的发展,已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河阴之变后,洛阳城内也发生了大规模的恐慌和骚乱,一些在洛阳城中的北魏官吏纷纷出逃,京城昔日的繁华荡然无存。

河阴之变消息传到地方,郢州刺史元显、汝南王元悦、临淮王元彧、北青州刺史元世俊、南荆州刺史元志等魏宗室皆举州投降后梁,北魏对南朝的防卫近乎完全崩溃。

孝庄帝返回洛阳后,尔朱荣在明光殿誓言没有二心,并再次表明无迁都之意,河阴之变前所结成的政治同盟得以暂时维系。

发动了河阴之变的人物河阴之变是尔朱荣,也就是当时契胡部落的酋长发动的。

尔朱荣之所以能发动这一场政变是因为北朝的皇族给了他可趁之机。

当时正值北魏末年,朝堂本来就纷争不断,这个时候,胡太后干政,想着独揽大权,竟然用毒酒毒死了北魏孝文帝,立自己的小儿子为帝。

而胡太后这么做,正好给了尔朱荣可趁之机。

胡太后名不正言不顺,又被冠上了杀子的名声,自然不得民心。

尔朱荣打着给孝明帝报仇的旗号,进攻洛阳。

不仅在河阴溺死了胡太后和幼帝,更是将北魏的两千多大臣屠戮殆尽。

洛阳伽蓝记全篇原文及翻译

洛阳伽蓝记全篇原文及翻译

洛阳伽蓝记全篇原文及翻译《洛阳伽蓝记》是中国南北朝时期记述北魏首都洛阳佛寺兴衰的地方志,作者是东魏的杨炫之。

由于杨炫之的先祖在北魏末年为官于洛阳,亲眼目睹了洛阳城在河阴之变后的残破景象,并且亲身经历了北魏王朝的灭亡,因此在书中表现出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追忆和对国家兴亡的感叹。

以下是《洛阳伽蓝记》全篇原文及翻译:【原文】夫帝者之与师,义亦不远。

故人臣极位,则建耳目以明力。

人臣苟禄,则设机械以巧心。

或有矜其先哲,耻其君不如尧舜文王者,及其利口佐斗,借手杀贤,虽寄以伊成之名,有不胜其桀诡之计。

或虚诞诡谲之徒,特为欺诳视听,荧惑百姓,若晋之王猛,蜀之葛亮。

或争胜于白刃之前,或论勇于斩首之后。

斯皆尚其身谋其利,各以一隅自举者也。

今拟表于玉阶之上,视同草芥。

斩于金銮之下,视犹鸡豚。

乃群居亿千,衣披山谷,以强则汉兵可尽,以弱则耕夫有余。

此非上畏强敌而下忧其民之谓也。

夫惟鸿沟不可逾,一夫奋击于前,百万未可知也。

此乃大丈夫之志也。

昔段公之徒,死不恨矣。

但未得所养,犹怀首丘。

况乃备位台铉,身托伊吕,社稷为重,民为轻焉。

【译文】对于皇帝和臣子来说,义气的含义是相近的。

因此当臣子达到他们能够得到的最高地位时,他们就会竭尽全力来彰显自己的能力。

当臣子贪图俸禄时,他们就会运用各种巧妙的手段来满足自己的私欲。

有些臣子以自己先前的功绩为荣,认为他们的君主在某些方面不如尧舜或周文王那样伟大时,他们可能会利用巧言善辩来支持自己的观点,甚至可能借刀杀人,以此来削弱那些比自己更受君主宠信的贤能之士。

这些臣子虽然有时会以伊尹和成汤自命,但他们的行为却往往充满了狡诈和诡计。

还有一些诡谲之徒,他们专门用虚假的话欺骗君主的视听,迷惑百姓的思想。

例如晋朝的王猛和蜀国的诸葛亮这样的人。

他们有时在刀光剑影中争斗取胜,有时在战斗结束后夸口自己的勇敢无畏。

这些都是只顾自身利益、只考虑自己得失的人的表现。

现在如果将这些人置于朝廷之上,他们就会被视为微不足道的草芥一般被忽略掉。

胡仙真简介 史上著名的色狼皇后胡仙真生平

胡仙真简介 史上著名的色狼皇后胡仙真生平

胡仙真简介史上著名的色狼皇后胡仙真生平简介胡充华,北魏宣武帝皇后,《北史演义》称胡仙真,幼年时受到良好教育,成年时入佛寺为尼。

她在佛寺精研佛法,深通佛经义理。

宣武帝元恪即位初年,经他人举荐,她被宣召入宫讲道。

其秀丽优美的姿容,清纯伶俐的口才,深深打动了宣武帝,于是宣武帝破例下诏封其为世妇,随侍左右。

崇尚佛事,广凿石窟,为历代第一。

《中国文艺词典》将其列为中国女词人,代表作《杨白花歌》,中国文学史作为北朝的代表作介绍。

垂帘听政北魏最高政治权力熙平元年(516年),宣武帝去世,年仅6岁的元诩继位,是为孝明帝。

胡充华以皇太后身份垂帘听政,实际掌握了北魏最高政治权力。

胡太后临朝听政之初,颇有一番作为。

她每日临朝批阅朝臣奏章,对重大案件亲自决断,亲自考核地方官员,一时之间,朝纲肃整,百官膺伏。

然胡太后一旦拥有不受约束的最大权力,其天性中追求奢靡的阴暗面很快就暴露无遗。

大肆崇佛胡太后大肆崇佛,深信佛法能减轻罪孽。

临朝后,她佛事口炽,耗资巨万广建寺院,开凿石窟,其建筑规模之宏大,实属历代之最。

如在洛阳龙门山、伊阙山建造石窟寺,前后用工达80多万个;她在皇宫旁修建永宁寺,其中一所浮图塔高90丈,塔上立柱高10丈,离开京城百里之遥犹能见之。

寺内僧房多达千间,其中铸丈八金佛像一尊,中等金佛像10尊,玉佛像2尊。

佛刹上有金宝瓶,瓶下有容露盘30重,周围皆垂以金铎。

浮图塔四面窗扉上缀满金钉。

高风永夜,宝铎和鸣,铿锵之音,声闻10余里。

当时,全国庙院激增至3万余所,僧尼多达200余万人。

仅洛阳一地,寺院竟有1367所,自佛法传人中原,塔庙之盛,未之有也。

鉴于崇佛造成大量社会财富流失,大臣李崇、张普惠等人多次上疏谏净,然胡太后固执如常。

喜好饮宴游乐胡太后又极爱饮宴游乐,高兴之余,常常赏赐亲信大量财物。

一次,她驾幸嵩上山,随从多达数百人,为了取乐,传令·手下大开府库,命王公、嫔妃、公主们随意攫取,结果,大量绢帛散入私家。

“河阴之变”的起因是什么?尔朱荣是忠是奸?

“河阴之变”的起因是什么?尔朱荣是忠是奸?

“河阴之变”的起因是什么?尔朱荣是忠是奸?本文导读:河阴之变,发生在北魏。

这是尔朱荣发动的一场大屠杀。

大屠杀的受害者,上至临朝听政的胡太后和小皇帝元钊,下到北魏数千名各种规模的文臣武官,无一幸免。

这起事故标志着统一的北魏帝国解体的开始。

事件的原因是:公元499年,孝文帝因病去世,他的儿子宣武帝元恪继承了他的王位。

从此,北魏帝国开始衰落。

几年后,元恪也去世了,他6岁的儿子孝明继承了他的王位。

因为孝明皇帝太年轻,北魏落入了他母亲胡太后的手中。

根据北魏的习俗,皇太子的母亲是要被处死的。

但是胡太后很幸运,开创了一个没有杀死王储母亲的先例。

在姐夫元义和太监刘藤的帮助下,胡太后开始听政。

胡太后聪明足智多谋。

她也非常喜欢阅读和写作。

她在处理政治事务方面也很有天赋,但她是一个专横和奢侈的人。

她信奉佛教,在洛阳建了一座宏伟的永宁寺。

寺庙里供奉的佛像是由黄金或白玉制成的。

最大的一个有十英尺高。

在佛寺旁边,又建了一座高90丈的九层宝塔。

晚上安静的时候,风吹着塔上的钟,十里外发出清晰的声音。

据说自从佛教传入中国以来,从未有过如此宏伟的佛寺。

虽然这座佛寺宏伟壮观,但它是由人民的汗水和鲜血堆砌而成的。

自然,它引起了人民的极大不满。

在胡太后的领导下,全国各地的官员腐败猖獗,人民痛苦不堪。

人民无法忍受,最终反叛了。

当时,北魏北部边境有六个城镇。

这六个城镇相当于六个边防军区,都是专门对付北方柔然入侵的。

公元523年,六镇之一的沃野镇的军民终于发动了起义,因为他们无法忍受上级扣他们的军饷。

此后,其他五个城镇的士兵和平民纷纷响应,叛军越来越强大。

后来,由于北魏与柔然北部人民共同镇压起义,六镇人民的起义失败了。

然而,北魏仍然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不再有平静的一天。

同年,南梁帝国也出兵北伐,相继获胜,占领了北魏的许多领土。

当时北魏拓跋氏帝国的统治岌岌可危。

胡太后仍然宠幸和其他一些,与她有暧昧关系的人,她并不把国家大事放在心上。

这时,孝明皇帝已经长大,知道他母亲的生活是混乱的。

王子坊

王子坊

鳏寡不闻犬豕之食,茕独不见牛马之衣。 鳏寡不闻犬豕之食,茕独不见牛马之衣。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引申为 贫苦无依的人。茕独:孤独无依的人。 贫苦无依的人。茕独:孤独无依的人。
牛马之衣:指披在牛身上的粗糙的织物。 牛马之衣:指披在牛身上的粗糙的织物。汉代董仲舒
形容当时人民的生活有“ 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 形容当时人民的生活有 “ 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 , 而食 犬彘之食”的话。 犬彘之食”的话。 这里变化为形容社会富足。 这里变化为形容社会富足 。 这一段对北魏的统治 极尽颂扬之能事, 与历史事实不符。 极尽颂扬之能事 , 与历史事实不符 。 北魏统治者对劳 动人民的剥削极其残酷, 即使在政治上比较安定时期, 动人民的剥削极其残酷 , 即使在政治上比较安定时期 , 下层人民的生活也是非常的困苦。 下层人民的生活也是非常的困苦。
妓女三百人,尽皆国色。 妓女三百人,尽皆国色。—— 妓女:指以歌舞等技艺服役的女子。 妓女:指以歌舞等技艺服役的女子。 国色:全国最美的女子。 国色:全国最美的女子。 有婢朝云,善吹篪,能为团扇歌、陇上声。 有婢朝云,善吹篪,能为团扇歌、陇上声。 旧社会受役使的女子。 婢:bì ,旧社会受役使的女子。 用竹管制成的一种乐器, 篪:chí用竹管制成的一种乐器,与笛子相似。 用竹管制成的一种乐器 与笛子相似。 为:唱。 团扇歌:南朝乐府民歌吴声歌曲的一种。 团扇歌:南朝乐府民歌吴声歌曲的一种。 陇上声:陇上的曲调,北朝乐府民歌的一种。 陇上声:陇上的曲调,北朝乐府民歌的一种。 陇上:指陇山(今甘肃陇西、清水等)一带。 陇上:指陇山(今甘肃陇西、清水等)一带。
北魏北齐时人, 作者杨衒 xuàn 之,北魏北齐时人, 曾任北魏的抚军府司马, 曾任北魏的抚军府司马,北齐的期城 今河南泌阳县西北)郡守等官。 (今河南泌阳县西北)郡守等官。他在 东魏武定五年(公元547年)因事重过洛阳, 东魏武定五年(公元 年 因事重过洛阳, 看到洛阳城荒芜的景象, 看到洛阳城荒芜的景象,追忆过去寺观的侈 都城的繁盛,写成了这部书, 丽,都城的繁盛,写成了这部书,用来寄托他 对北魏王朝覆亡的哀悼。全书五卷, 对北魏王朝覆亡的哀悼。全书五卷,所记除佛 寺外,还有许多有关的历史事实和传说故事, 寺外,还有许多有关的历史事实和传说故事, 也揭露了一些贵族荒淫奢侈的生活, 也揭露了一些贵族荒淫奢侈的生活,是研究北 魏社会、政治、历史、宗教的重要史料。 魏社会、政治、历史、宗教的重要史料。

(和平云道场)读《洛阳伽蓝记》论佛教对河洛地区社会生活的影响

(和平云道场)读《洛阳伽蓝记》论佛教对河洛地区社会生活的影响

《洛阳伽蓝记·序》云:“逮皇魏受图,光宅嵩洛,笃信弥繁,法教愈盛。

王侯贵臣,弃象马如脱屣,庶士豪家,舍资财若遗迹。

于是昭提栉比。

宝塔骈罗,争写天上之姿,竞摹山中之影。

金刹与灵台比高,讲殿共阿房等壮。

岂直木衣绨绣,土被朱紫而已哉!”杨衒之在这里描述了北魏河洛地区佛教兴盛时期社会生活一个方面。

如果以全新的视角观察北魏社会的佞佛现象,我们可以发现从孝文帝迁都洛阳以来,佛教已经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价值取向。

和平云道场和平网APP一、社会各阶层广建寺院北魏时期所出现的佞佛现象,加速了佛教的传播速度。

特别是社会上层拥有雄厚的资金,为了特殊的需要,纷纷出资建设寺院,且往往规模宏大,成为掺杂在居民区中最好的建筑。

关于北魏时期洛阳寺院的兴建情况,《魏书》卷一百一十四《释老志》中有神龟元年任城王元澄的一个奏章,颇能说明问题,兹抄录如下。

仰惟高祖,定鼎嵩瀍,卜世悠远。

虑括终始,制洽天人;造物开符,垂之万叶。

故都城制云,城内唯拟一永宁寺地,郭内唯拟尼寺一所,余悉城郭之外。

欲令永遵此制,无敢逾矩。

逮景明之初,微有犯禁。

故世宗仰修先志,爰发明旨,城内不造立浮图、僧尼寺舍,亦欲绝其希觊。

文武二帝,岂不爱尚佛法,盖以道俗殊归,理无相乱故也。

但俗眩虚声,僧贪厚润,虽有显禁,犹自冒营。

至正始三年,沙门统惠深有违景明之禁,便云:“营就之寺,不忍移毁,求自今已后,更不听立。

”先旨含宽,抑典从请。

前班之诏,仍卷不行,后来私谒,弥以奔竞。

永平二年,深等复立条制,启云:“自今已后,欲造寺者,限僧五十已上,闻彻听造。

若有辄营置者,依俗违敕之罪,其寺僧众,摈出外州。

”尔来十年,私营转盛,罪摈之事,寂尔无闻。

岂非朝格虽明,恃福共毁,僧制徒立,顾利莫从者也。

不俗不道,务为损法,人而无厌,其可极乎!元澄的奏章将北魏迁都洛阳以后寺院建设的规定和无序化建设的情况作了说明。

为了进一步印证这一现象,我们将《洛阳伽蓝记》中相关内容分门别类勾勒如下。

北魏河阴惨案 尔朱荣屠灭满朝文武立威擅权

北魏河阴惨案 尔朱荣屠灭满朝文武立威擅权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北魏河阴惨案尔朱荣屠灭满朝文武立威擅权导语:528年3月31日北魏孝明帝的神秘死亡,标志着北魏皇权的彻底丧失。

之后北魏以及东西魏的所谓皇帝,至多不过是在“比赛”谁做傀儡的时间更长些528年3月31日北魏孝明帝的神秘死亡,标志着北魏皇权的彻底丧失。

之后北魏以及东西魏的所谓皇帝,至多不过是在“比赛”谁做傀儡的时间更长些。

关于孝明帝之死,各家史书都认为是毒杀身亡,但叙述并不完全一致,总结起来主要有两种说法:一、郑俨主谋论;二、三人合谋论(三人,指的是郑俨、徐纥与胡太后)。

今天的观点似乎更强调胡太后一人的主要责任,则有略失偏颇的嫌疑。

杀掉亲生儿子不是胡太后的最佳选择。

她要维持临朝称制的合法性,必须维护孝明帝的皇位。

孝明帝没有亲生子嗣,一旦驾崩,皇位的传承上就会出现大麻烦,很可能使局势失控。

孝明帝要夺她的权力,她是担心的,但更担心的人显然是郑俨、徐纥这类受孝明帝嫉恨的宠臣。

因为夺权若成功,郑俨、徐纥小命难保,而只要孝明帝还活着,她作为亲生母亲,下场还不至于很糟。

至少从胡太后的角度,她不该是唯一的主犯。

魏收的《魏书》倾向于郑俨主谋论。

《魏书·皇后传》说:“肃宗之崩,事出仓卒,时论咸言郑俨、徐纥之计。

”《郑俨传》也持这一观点。

《天象志》进一步说:“郑俨等竦惧,遂说太后鸩帝。

”一个“说”字就强调了郑俨等人的主导作用,让人感觉胡太后做了枪手。

《魏书》有意衬托高欢高明的见识(魏收是北齐重臣),高欢以前提出“清君侧”时,就指明罪魁祸首是郑俨和徐纥。

但如果是这样,孝明帝驾崩前后的一系列事件就很难解释了。

孝明生活常识分享。

《洛阳伽蓝记?卷五》北魏: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卷五》北魏: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卷五》北魏:杨炫之《卷五》作者:杨衒之◎城北禅虚寺在大夏门御道西。

寺前有阅武场,岁终农隙,甲士习战,千乘万骑,常在於此。

有羽林马僧相善牴角戏,掷戟与百尺树齐等;虎贲张车渠掷刀出楼一丈。

帝亦观戏在楼,恒令二人对为角戏。

中朝时宣武场在大夏门东北,今为光风园,苜蓿生焉。

凝圆寺,阉官济州刺史贾璨,所立也,在广莫门外一里御道东,所谓永平里也。

注:即汉太上王广处。

迁京之初,创居此里,值母亡,舍以为寺。

地形高显,下临城阙。

房庑精丽,竹柏成林,实是净行息心之所也。

王公卿士来游观为五言者,不可胜数。

洛阳城东北有上商里,殷之顽民所居处也,高祖名闻义里。

迁京之始,朝士住其中,迭相几刺,竟皆去之。

惟有造瓦者止其内,京师瓦器出焉。

世人歌曰:“洛城东北上商里,殷之顽民昔所止。

今日百姓造瓮子,人皆弃去住者耻。

”唯冠军将军郭文远游憩其中,堂宇园林,匹於邦君。

时陇西李元谦乐双声语,常经文远宅前过,见其门阀华美,乃曰:“是谁第宅过佳?”婢春风出曰:“郭冠军家。

”元谦曰:“凡婢双声。

”春风曰:“儜奴慢骂。

”元谦服婢之能,於是京邑翕然传之。

闻义里有敦煌人宋云宅,云与惠生俱使西域也。

神龟元年十一月冬,太后遣崇立寺比丘惠生向西域取经,凡得一百七十部,皆是大乘妙典。

初发京师,西行四十日,至赤岭,即国之西疆也,皇魏关防正在於此。

赤岭者不生草木,因以为名。

其山有鸟鼠同穴,异种共类,鸟雄鼠雌,共为阴阳,即所谓鸟鼠同穴。

发赤岭西行二十三日,渡流沙,至土谷浑国。

路中甚寒,多饶风雪,飞沙走砾,举目皆满,唯土谷浑城左右暖於馀处。

其国有文字,况同魏。

风俗政治,多为夷法。

从土谷浑西行三千五百里,至鄯善城。

其城自立王为土谷浑所吞。

今城内主是土谷浑第二息宁西将军总部落三千以御西胡。

从鄯善西行一千六百四十里,至左末城。

城中居民可有百家,土地无雨,决水种麦,不知用牛,耒耜而田。

城中图佛与菩萨,乃无胡貌。

访古老,云是吕光伐胡所作。

从左末城西行一千二百七十五里至末城。

东宁永宁塔作文

东宁永宁塔作文

东宁永宁塔作文永宁寺的毁于雷火,对于历史来说,犹如农人挥镰割掉一缕青草。

而对于“临朝称制,总揽万机”建起这座佛寺,又于六年前在河阴之变中被沉黄河的胡灵太后和她的北魏来说,那就如同在天灵盖上又猛击了一锤。

这场大火虽然熄灭了,北魏却也迅速衰落。

这次令人扼腕的灾变,不仅使北魏从此陷入黑暗之中,而且很快在另一场兵乱中宣告了它的终结。

那一年是北魏永熙三年。

那一月是仲春二月。

那一天是个“雷雨晦冥,杂下霰雪”的日子。

天空阴霾凝重,如铁似铅。

雨中夹杂的雪粒让羽林军执戟的的兵士冷得很不耐烦。

而不远处的皇宫仍然沉浸在弦歌与密谋之中。

谁也没有想到,脸色严肃的天空,突然吐出了一串火舌,又响起一串霹雳。

那道火舌只向那座象征国运和国威的永宁木塔舔了一下。

大火就腾的一声从第八层熊熊燃起。

尽管有三个僧人当场投火献身企图灭火,尽管还有千名羽林军前来救火。

但火势依然猛烈,并且迟迟烧了三个多月。

生生把一座耸入云霄,高达一百三十余米的稀世木塔化为了灰烬。

在一千四百年后的一个秋日,我静静地进入了这座千年古寺。

但它已是芳草萋萋满目苍凉。

永宁高塔已经不复存在。

围墙外的几株石榴树绿叶浓烈。

不算太大的艳色石榴有的仍挂在枝头,被阳光逗弄着。

有的却已经坠落草丛,兀自腐烂着。

是啊,在这样凄凉的遗存面前,过往人们的心头无不罩上一层阴影,谁也无心去品尝那晶莹而甜蜜的籽粒。

遗址的围墙内,满眼是高高的荒草,那些卑微的蒿草、芒草、莎草、芦苇、蒺藜和狗尾巴草,肆意的疯长着,蔓延着,一片连着一片。

像青青的海水涌动着波涛,覆盖了昔日辉煌的永宁寺院。

一片青葱的狗尾巴草分开了茎叶,高高举起了穗头。

一点也不因为卑微而显得怯懦,而只是在东宁永宁塔基上以欢乐的身姿翩翩舞动。

周围,更多的荒草与它们呼应着,森森然染绿了东宁永宁塔基。

我凝神盯着一蔸狗尾巴草,不由感慨,这些生于田野和荒原的野草,原本是被拒于代表奢华与皇威的永宁寺之外的。

而今天它们却在这里肆意的生长。

它们甚至还在塔基的顶端连成一片,青青翠翠的在秋风中摇曳着穗头。

洛阳伽蓝记——精选推荐

洛阳伽蓝记——精选推荐

王子坊《洛阳伽蓝记》【课文说明】《洛阳伽蓝记》是记述北魏都城洛阳佛寺情况的著作。

伽蓝是梵语音译词,即佛寺。

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北魏自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迁都洛阳以后,王公大臣争建佛寺,数十年间仅洛阳城内就建有佛寺一千多所。

北魏末,洛阳屡经战乱,诸寺多成废墟。

(南北朝420—581:南朝“宋、齐、梁、陈”420—589;北朝“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386—581)作者杨衒之是北魏至北齐时人,北魏北齐时均曾担任官职。

公元547年因事重过洛阳,看到洛阳荒芜的景象,追忆过去寺观的侈丽,都城的繁盛,写成这部书,用来寄托他对北魏覆亡的哀悼。

本书善用简洁的文字叙述故事和人物,语言流畅。

虽然夹有骈俪成分,但基调是散文,成为南北朝时期不可多得的散文名著之一。

文选题目是教材编者所加。

作者在这段文字里描述了北魏几个王侯的奢侈生活、腐朽思想和贪婪性格,有助于我们认识当时封建贵族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

【课文讲读】【原文】自退酤以西,张方沟以东,南临洛水,北达芒山,其间东西二里,南北十五里,并名为寿丘里,皇宗所居也,民间号为王子坊。

【译文】——从洛阳退酤向西,张方沟向东,向南临近洛水,向北抵达芒山,其间东西宽二里,南北长十五里,统称为寿丘里,是皇室宗亲所居处的地方,民间称为王子坊。

(段意:简介王子坊地理位置。

)【原文】当时四海晏清,八荒率职,缥piăo囊纪庆,玉烛调辰,百姓殷阜,年登俗乐。

鳏寡不闻犬豕shĭ之食,茕qióng独不见牛马之衣。

于是帝族王侯、外戚公主,擅shàn(专也)山海之富,居川林之饶,争修园宅,互相夸竞。

崇门丰室,洞户连房,飞馆生风,重楼起雾。

高台芳榭,家家而筑;花林曲池,园园而有。

莫不桃李夏绿,竹柏冬青。

——本段多骈俪、对偶。

“鳏寡……”——引用、互文——鳏寡茕独都不……【译文】——当时天下安定,四面八方的边远民族也都臣服北魏,遵循职守;文章著作记载着国家的吉祥喜庆,和光普照调节着四季的风雨气候;老百姓家家富足,年成丰收,民俗欢乐。

河阴之变的影响有什么

河阴之变的影响有什么

河阴之变的影响有什么河阴之变让尔朱荣借助此次军事政变,将迁到洛阳的汉化鲜卑贵族和出仕北魏的汉族大家消灭殆尽,完全控制了北魏朝政。

彻底改变了北朝统治集团的素质结构,也最终改变了北朝社会的历史走向。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河阴之变的影响,希望你喜欢。

河阴之变的影响通过河阴之变,尔朱荣将迁到洛阳的汉化鲜卑贵族和出仕北魏政权的汉族大家消灭殆尽。

随后他派人将元子攸送回洛阳,自己却因杀人太多、民愤极大不敢留居洛阳,一直远据晋阳,对洛阳遥控指挥,等待时机篡位。

北魏政权名义上挂元氏旗号,实为尔朱氏天下。

孝庄帝不满尔朱荣专权,永安三年(530年)九月,在明光殿计杀尔朱荣及其党元天穆。

尔朱荣死后,其余党尔朱兆再杀死孝庄帝。

一年之后,尔朱氏余党又被高欢和河北大族击败。

军政大权遂落入高欢和宇文泰手中,北魏名存实亡,政权再度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洛阳经北魏孝文帝迁都以来数十年的发展,已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河阴之变后,繁华热闹的洛阳城顿时呈现出一片恐怖凄凉景象:“京邑士子,十无一存,率皆逃窜,无敢出者,直卫空虚,官守废旷”、“富者弃宅,贫者襁负,率皆逃窜,十不存一二”,京城昔日的繁华荡然无存。

他一直想取代元氏而拥有天下,但最终未能登上皇帝宝座,什么缘故呢?这一方面是迫于当时洛阳形势的压力。

河阴大屠杀后,“洛中士民草草,人怀疑虑”,“富者弃宅,贫者襁负,率皆逃窜,什不存一二。

”为了缓合这种紧张局势,尔朱荣还必须搬出元氏皇帝以安定洛阳人心。

另一方面是他慑于天命。

当时北方少数族择立君主有一个传统的习惯:为将要立为君主的人铸铜像以请示天意,铜像铸成,说明此人受命于天,可立为君;铜像铸不成,则此人不得为君。

尔朱荣身为文化落后的契胡部落酋长,深受这套君权神授思想的束缚。

河阴之变后,他先后为自己四铸铜像,均未成。

他又让自己最信任的阴阳术士占卜吉凶,所得占辞是“今时人事未可。

”铸铜像屡不成,占卜也不吉利,急于做皇帝的尔朱荣见天意如此,深感茫然,直至“精神恍惚,不自支持”。

北魏杨炫之永宁寺译文

北魏杨炫之永宁寺译文

寺庙简介永宁寺是在北魏后期熙平元年(516)灵太后胡氏所建,永熙三年(534)被焚毁,现已不存,遗址位于今东15公里的汉魏洛阳城址内。

据杨玄之《》追述,永宁寺塔为木结构,高九层,一百丈,一百里外都可看见。

据其他记载,塔高四十九丈或四十余丈,合今136.71米左右,加上塔刹通高约为147米,是古代最伟大的佛塔,是现存最高木塔山西高度(塔高米)的两倍。

永宁寺是北魏后期洛阳的重要佛寺故址。

当时位于北魏的西南侧﹐占地面积达9万平方米。

它是一座以佛塔为中心的佛寺﹐是专供皇帝﹑太后礼佛的场所。

永熙三年(534)被大火焚毁。

中央﹐迄今尚存塔基遗迹﹐为高大的土台﹐当地俗称木宁寺或﹐清代误定为陵冢﹐树“汉质帝静陵”碑﹐至今碑石犹存。

遗址于1963年由考古研究所勘察﹐1979~1981年发掘。

建筑遗迹寺院围墙经勘察﹐平面长方形﹐南北305米﹑东西260米。

塔基位于围墙内正中部位﹐平面呈方形。

塔北有一片较大的夯土台基遗迹﹐东西60馀米﹐建筑面积达1300平方米以上﹐为正殿基址﹐据北魏《洛阳伽蓝记》记载﹐该殿豪华绚丽﹐可与宫廷中的太极殿相比﹐两侧向南延伸﹐连接东西廊檐。

围墙内正南又有一处殿基﹐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

围墙南壁正中是寺院的山门﹐面阔7间﹐进深2间﹐正对著佛塔。

据《洛阳伽蓝记》记载﹐门上原有门楼三层﹐通三阁道﹐去地二十丈。

又记围墙的东﹑西﹑北三壁亦各有一门﹐均直对佛塔﹐东西两门各有门楼二层﹐北门无楼﹐似乌头门﹐遗迹今已不明。

永宁寺遗址的山门﹑佛塔及正殿均位于上﹐而以塔为中心﹐殿在塔後﹐这是早期佛寺建筑的典型布局。

佛塔塔基为木塔﹐据《洛阳伽蓝记》记载原为九级﹐举高九十丈(《水经注‧》条又记为四十九丈)﹐今仅留塔基。

塔基夯筑﹐平面略呈方形﹐分上下两层。

下层基座东西101米﹐南北98米﹐高度超过米。

在下层基座正中筑上层基座﹐平面方形﹐边长米﹐高米。

台基四边用青石垒砌压边﹐基座四面均设踏道。

原来基座四周应绕置石栏﹐现仅在其附近散见一些石栏构件。

洛阳伽蓝记全篇原文及翻译

洛阳伽蓝记全篇原文及翻译

洛阳伽蓝记全篇原文及翻译
摘要:
1.洛阳伽蓝记的概述
2.洛阳伽蓝记的历史背景
3.洛阳伽蓝记的主要内容
4.洛阳伽蓝记的文学价值
5.洛阳伽蓝记的翻译版本
正文:
洛阳伽蓝记是我国北魏晚期的一部地理志书,全名为《洛阳伽蓝记》,作者是北魏晚期的文学家、历史学家颜之推。

本书是一部描绘当时洛阳城市风貌和佛教寺院情况的专著,对后世的历史研究、文学创作和佛教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洛阳伽蓝记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北魏晚期,当时洛阳是北魏的都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十分繁荣。

同时,佛教也在这个时期得到了迅速传播和发展,寺院成为洛阳城市中的一大景观。

在这样的背景下,颜之推创作了《洛阳伽蓝记》,记录了当时洛阳的佛教寺院情况。

洛阳伽蓝记的主要内容是对当时洛阳的佛教寺院进行详细的记载和描述,包括寺院的地理位置、建筑规模、历史沿革、僧侣情况等各个方面。

同时,颜之推在书中还穿插了一些佛教故事和传说,使得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洛阳伽蓝记的文学价值在于它既具有历史著作的实录性质,又具有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

颜之推在描绘洛阳城市和佛教寺院的同时,运用了丰富的文学
手法,使得文字生动形象,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洛阳伽蓝记的翻译版本有若干种,其中较为著名的有唐代的白居易译本和宋代的苏轼译本。

这些翻译版本对于传播洛阳伽蓝记的内容和价值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总之,《洛阳伽蓝记》是一部描绘北魏晚期洛阳城市风貌和佛教寺院情况的重要地理志书。

烟花易冷 洛阳伽蓝记原文

烟花易冷 洛阳伽蓝记原文

烟花易冷洛阳伽蓝记原文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洛阳伽蓝记》是南北朝时期记载北魏首都洛阳佛寺兴衰的地方志,共五卷。

作者是东魏杨炫之,北平郡人。

东魏迁都邺城之后,在武定五年他再到洛阳,看见当地遭受东、西魏战争破坏后,满目创痍,一副破败景象,感慨极深,所以写了这本书,回忆魏孝文帝元宏迁都后,洛阳的繁荣昌盛。

由于他反对佛教,认为贵族的施舍浪费,以及国家对佛教的扶植影响了赋役收入和兵源,所以书中对寺院的华丽和贵族的奢华进行了大量讥刺。

此书按照城内、城东、南、西、北的次序,以四十多所名寺院为纲,兼顾所在里巷、方位以至名胜古迹,同时叙述相关事迹。

从书中可以了解孝文帝迁洛阳到尔朱氏之乱,四十年间洛阳的故事和台省坊市的分布,甚至于外商来洛阳居住和各国的风土人情、道里远近书中都有所涉猎。

内容包括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学、艺术、思想、宗教等方面,史料价值极高。

其中,第五卷收录的宋云《家纪》、慧生《行记》、《道荣传》,详细记载了宋云去天竺的情况,成为现今研究中印交通史的珍贵史料。

此书的文学价值也很高法云寺,西域鸟场国①胡沙门昙摩罗所立也。

在宝光寺西,隔墙并门。

摩罗聪慧利根,学穷释氏。

至中国,即晓魏言及隶书,凡所闻见,无不通解,是以道俗贵贱,同归仰之。

作只洹寺一所,工制甚精。

佛殿僧房,皆为胡饰。

丹素炫彩,金玉垂辉,摹写真容,似丈六之见鹿苑②,神光壮丽,若金刚之在双林③。

伽蓝之内,花果蔚茂,芳草蔓合,嘉木被庭。

京师沙门好胡法者,皆就摩罗受持之。

戒行真苦,难可揄扬。

秘呪神验,阎浮所无。

呪枯树能生枝叶,呪人变为驴马,见之莫不忻怖。

西域所赍舍利④、骨及佛牙、经像皆在此寺。

寺北有侍中尚书令临淮王□⑤宅。

□博通典籍,辨慧清悟,风仪详审,容止可观。

至三元⑥肇庆,万国齐臻,金蝉曜首,宝玉鸣腰,负荷执笏,逶迤复道,观者忘疲,莫不叹服。

□性爱林泉,又重宾客。

至于春风扇扬,花树如锦,晨食南馆,夜游后园,僚宷成群,俊民满席。

从《洛阳伽蓝记》看北魏洛阳城里坊布局特征.doc

从《洛阳伽蓝记》看北魏洛阳城里坊布局特征.doc

从《洛阳伽蓝记》看北魏洛阳城里坊布局特征摘要:北魏洛阳城里坊布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整体上在内城和郭城沿御道规整化布局里坊区,并呈现出以类相从、坊市趋于融合、里寺相互掺杂以及权贵富贾竞相豪侈等特征。

北魏洛阳城里坊布局与北魏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折射出北魏历史兴衰,促进了北魏时期城市转型,为隋唐时期城市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北魏;洛阳城;里坊布局;特征中图分类号:K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1-0028-04洛阳作为北魏全盛时期的重要都城,自北魏迁都伊始即进行了大规模的营建,有计划地在内城和郭城开辟出大面积的里坊区。

据杨?之《洛阳伽蓝记》(以下简称《伽蓝记》)载:“京师东西二十里,南北十五里,户十万九千馀。

庙社宫室府曹以外,方三百步为一里,里开四门,门置里正二人,吏四人,门士八人,合有二百二十里。

”洛阳城中约十万九千余户的人口主要居住在里坊区中。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城市由中古社会到近古社会的重要转型期,北魏洛阳城里坊布局亦具有典型特征,在都城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本文拟对此加以探索研究。

一、里坊布局的整体特征从整体布局看,北魏洛阳城的里坊主要分布在内城和郭城,内城主要分布在宫城以南,郭城主要分布在城西、城东,由于地形限制,城南、城北分布较少,呈现出沿御道分布、规整化布局的特点。

北魏洛阳城是在汉晋旧城的基址上重新营建的,既承袭了汉晋旧城建制的传统又有所革新:改变了以往都城宫城、内城的二重格局,将整个郭城开辟出来,并在内城和郭城建筑了里坊区以安置随迁人口,呈现出规整化布局的特征。

据《魏书》卷18《广阳王嘉传》载:“嘉表请于京四面,筑坊三百二十,各周一千二百步,乞发三正复丁,以充兹役,虽有暂劳,奸盗永止。

诏从之。

”此举虽是为了防备奸盗,但也是“我国古代城市建设史上第一次有计划地把居民的‘里’整个建成,做出整齐的布局,规定了统一的规格。

”这在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意义。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河阴之变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河阴之变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河阴之变加速了北魏王朝的覆灭---河阴之变北魏末年,统治黑暗,鲜卑门阀在优越的生活条件下日渐腐化。

高阳王无雍有僮仆六千、使女五百,吃顿饭就花费数万。

河间王元琛,家中骏马多用银槽喂养,请客所用器皿多为从外国买来的水晶钵、玛瑙碗等珍品,他还曾自负地对家人说:“不恨我不见石崇,恨石崇不见我。

”北魏政治腐败,卖官鬻爵,贿赂公行,贵族官僚疯狂掠夺土地,广大贫苦百姓破产流亡,无法生活,阶级矛盾严重恶化,各地农民起义时有发生。

在北魏统治区爆发了北方边镇起义、河北起义、山东起义和关陇起义,北魏统治者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在这种情况下,北魏统治者内部矛盾也迅速加剧,很快导致了最高统治层之间的争权夺利,自相残杀的河阴之变。

孝明帝武泰元年(公元528年)各地起义正在进行,这时在北魏都城所在地洛阳,宫庭中却发生了胡太后毒死自己的儿子孝明帝元诩的严重事件。

孝明帝被杀以后,胡太后另立3岁的元钊做了皇帝,自己独掌了朝中大权。

事件发生后,当时的柱国大将军尔朱荣军权在握,他自己又怀有很大的政治野心,妄图篡夺北魏最高统治权,于是他利用这次事件,率大军南下发动了武装叛乱。

为了保障叛乱的最后成功,尔朱荣秘密派遣他的儿子尔朱天光等人悄悄进入洛阳城,与当时的长乐王元子攸商议里应外合攻打洛阳、并许诺事成之后拥立元子攸为北魏皇帝。

这样商定以后,尔朱荣便从山西晋阳率领大军向洛阳进发,当大军行进到河南沁阳,尔朱荣又派遣他的亲信王相密进洛阳,悄悄地将元子攸接到沁阳,将之立为皇帝,这就是历史上的孝庄帝。

随后,尔朱荣亲自率领反叛大军从孟津渡过黄河直逼京城洛阳。

这时操纵北魏政权的胡太后得知消息,急忙调集大军与尔朱荣在洛阳决战,结果被尔朱荣打得落花流水,京城洛阳也被攻占。

胡太后看到大势已去,迅速下令后宫嫔妃和她一道出家到永宁寺为尼,谁知尔朱荣大军已经攻进了皇宫,并胁迫胡太后、幼帝元钊和他一起退出京城洛阳,当大军行进到河阴之时,残忍的尔朱荣竟下令部下将胡太后和元钊投入洪水滔滔的黄河之中。

南北朝时期不可多得的散文名篇—《王子坊》赏析

南北朝时期不可多得的散文名篇—《王子坊》赏析

南北朝时期不可多得的散⽂名篇—《王⼦坊》赏析本⽂选⾃《洛阳伽蓝记》卷四“城西”。

题⽬是本书编者加的。

《洛阳伽蓝记》是记述北魏都城洛阳的佛寺情况的著作。

伽蓝是梵语⾳译词,就是佛寺。

南北朝时佛教盛⾏,北魏⾃太和⼗九年(公元495年)迁都洛阳之后,王公⼤⾂⽤剥削来的⼈民⾎汗,争建佛寺。

数⼗年间仅洛阳城内就建有佛寺⼀千余所。

北魏末,洛阳屡经战乱,诸寺多成废墟。

《洛阳伽蓝记》的作者杨衒之是北魏⾄北齐时⼈,曾任北魏的抚军府司马,北齐的期城(今泌阳县西北)郡守等官。

他在东魏武定五年(公元547年)因事重过洛阳,看到洛阳城荒芜的景象,追忆过去寺观的侈丽,都城的繁盛,写成这部书,⽤来寄托他对北魏覆亡的哀悼。

全书五卷,所记除佛寺外,还有许多有关的历史事实和传说故事,也揭⽰了⼀些贵族荒淫、奢侈的⽣活,是研究北魏社会、政治、宗教的重要史料。

⾃退酤以西,張⽅溝以東,南臨洛⽔,北達芒⼭,其間東西⼆裏,南北⼗五裏,並名為壽丘裏,皇宗所居也,民間號為王⼦坊。

从退酤以西,张⽅沟以东,南⾯靠近洛⽔,北⾯达到邙⼭,这中间东西宽⼆⾥,南北长⼗五⾥的市区,⼀并叫做“寿丘⾥”。

这是皇帝的宗族所居住的地⽅,民间称它为王⼦坊。

當時四海晏清,⼋荒率職,縹囊紀慶,⽟燭調⾠,百姓殷⾩,年登俗樂。

鰥寡不聞⽝⾗之⾷,煢獨不⾒⽜⾺之⾐。

於是帝族王侯、外戚公主,擅⼭海之富,居川林之饒,爭修園宅,互相誇競。

崇⾨豐室,洞⼾連房,⾶館⽣⾵,重樓起霧。

⾼臺芳榭,家家⽽築;花林曲池,園園⽽有。

莫不桃李夏綠,⽵柏冬青。

那时全国太平,边远各族都遵循职守,⽂章著作记载着国家的吉庆,和光普照调节着四季的风⾬⽓候,百姓富庶,庄稼丰收,风俗欢乐。

没有听说过鳏寡⽼⼈吃⽝猪的事物,没有看见过孤独⽆依的⼈穿给⽜马遮体的粗糙织物。

在这时候帝王的家族、王侯、外戚公主占有物产富饶、风景优美的地⽅。

他们争相修建园宅,互相夸耀,⽐赛豪华。

门⾼屋⼤,内宅深幽,房屋众多,⾼峻的建筑物⾼耸空中,好像风雾从它们中发⽣、兴起,⾼的楼台、芬芳的亭榭家家都建筑;花草林⽊曲折池流,园园都有,没有⼀处不是夏天有绿⾊的桃李,冬天有⽵柏青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街 之在《 伽蓝记 ・ 序》 中提到洛 阳城“ 寺数 众
1 23
中原文化 研 究
2 0 1 4 年第 3 期
多, 不可遍写 , 今 之所 录 , 止大伽蓝 ; 其 中小者 , 取其
所减少 : 权 臣跋扈 , 皇室衰微 , 皇家再也无心 、 无力去 兴建佛寺 ; 旧官员罹难者众 , 新晋官员羽翼 未丰 , 故 王公贵族所立之寺也甚少见 ; 社会 的不安定导致僧 众建寺物力 与积极性都有 限, 这使得僧人建寺数量 减少 。唯独舍宅为寺一途 , 骤然增加 。由上文对佛
祥异 , 世谛俗事 , 因而 出之 ” , 推其文意 , 应包 含了其
时洛阳城 中所有 大佛寺及部分小佛寺 。因此 , 对 比
河 阴之变 前后所建 立的佛寺载 于《 伽蓝记 》 中的数 量, 即可推知大佛寺之建造的集中时段 。若 其分布
有明显不均匀之处 , 则可说明河阴之变前后佛寺建
寺数量增加的讨论中不难看出 , 官员舍宅为寺 , 成为
争之 中 , 无 暇顾及 限制 佛寺 建设 这一 无关 痛痒 的
禁令; 主观因素 为 , 在 内乱 中遭祸 的家庭或欲为 逝
获准 , 并且确实得 到了实行 , 直 到河 阴之变后 , 这一
禁令方 才“ 不 复行矣 ” ( 《 魏 书》 卷一一 四 ) 。可 见 自 神龟元 年 ( 5 1 8 年) 至河 阴之 变前 , 洛 阳城里佛寺 的 兴 建是受 到 遏制 的 , 其数 量的增 加 自然有 限 。然

政局产生 了深远 的影 响 , 也在北 魏社会 的其他方面
留下 了深深 的印迹 。河 J 之变后 , 北魏 王朝迅 速没
落 。作为北魏政治 中心 的洛 阳城 , 城市 面貌也 发生
了一定 的改观 。由于河 之变后不久 , 北 魏王朝灭
增长速率与河 阴之变前迥异 。 其实 , 详加 查究便 可发现 , 仅在河 阴之变 以后
而, 到了北魏末 年 , “ 寺 有一 一 千三百 六十七所 ” ( 《 伽
者追福 , 或欲为 自身 的安全 计 , 纷纷将 豪华 的宅 第
改建 为寺 院 , 这就 促使 了洛 阳城 的城 市 面貌发 生
了极 大的改变 。
( - - ) 新建 佛 寺规 模 相 对偏 小
蓝记》 卷五 ) , 比之神龟年 f H 】 增加 了一倍有余 。由于
文化 札记 ・ 河 阴之 变后 北魏 洛 阳城 的佛寺 与 乡里
河 阴之 变后北 魏 洛 阳城 的佛 寺 与 乡里
黄 学 超
河阴之变是北魏晚期 的一大政治 变局 , 对 北魏
河 阴之变前 限制佛 寺建设 的禁令 被遵 守得较好 , 故
这些新增 的佛寺绝 大多数都 应是河 阴之变后建设 的 。从 武 泰元年 ( 5 2 8 年) 到北 魏结束 的永 熙三 年 ( 5 3 4 年) 七年 间 , 佛寺数量骤增 了六七百所 , 显然这
的极短 时间内 , 洛阳城 中便 涌现 出了许 多佛寺 , 而
这 直接导致 了神龟年 间所颁布 的禁令被破坏 。 《 魏
书・ 释老 志》 称: 河 阴之 变后 “ 朝 士死 者 , 其 家多 舍
居宅 , 以施 僧尼 , 京 邑第舍 , 略 为寺 矣 。 ” 《 伽蓝 记》 卷五亦 载 : “ 经 河 阴之役 , 诸 元歼尽 , 王侯第 宅 , 多
遍检伽蓝记所记之寺明确建于河阴之变以后的只有建中寺景宁寺高所载佛寺多有未记建造之年者然以其所载内容推断皆应起于河阴之变以前纵使有在河阴之变以后建造者恐亦极少不会超过两三所故此处不对伽蓝记中未记建造之年的佛寺进行讨论而其中建中高阳王追先河间四寺都是因宅主被害而改宅为寺由官员兴修的大佛寺仅有景宁宣忠两所
河 阴之变 以后 的洛阳城佛寺数量增加 的主要途径 。
题 为寺 。 ” 可见 死 于河 阴之 变的王公 大 臣之宅 第 , 大多改 建 为佛寺 , 而死于 河 阴之变 的官 员达 1 3 0 0


佛寺兴建 的变化
佛寺是 北魏洛 阳城里 最主要 的建筑 之一 。在
人『 按: 关于河 阴之 变中遇害官员人数 , 诸 书记载有
河 阴之 变前 , 佛 寺 的兴 建就极 其 兴盛 。河 阴之变
请“ 都城之 中( 佛寺 ) , 虽有标榜 , 营造 粗功 , 事 可改
立者, 请依 先制” 。这 一“ 先制 ” 指 的是宣武帝 永平
二年 ( 5 0 9 年) 所颁之制 , 其制称 : “ 自今 已后 , 欲造寺
者, 限僧, 其 寺僧众 , 摈 州。 ” 元 澄的这一 奏议
后, 佛寺 的兴 建仍在继 续 , 且 表现 出了异于之前 的 特点 。 ( 一) 佛寺数量骤增
歧异 , 今从 陈爽 《 河 阴之变 考论 》 ( 《 中 国社会 科学
院历 史研究所集 刊( 第 四集 ) 》 , 商务印书馆 2 0 0 7 年 版) 推 定之数1 , 若 这些 官员 的宅第一 半改 为佛 寺 , 当有六 七 百所 , 与 前所 述河 阴之 变后 佛寺 的增 加
高的 比例 。而 由这 一点也 能反证神龟 禁令在河 阴 之变 以前 的十年 间确实是行 之有效 的。这一现 象 既是“ 河 阴之变 以后佛寺数 量骤增 ” 之观点 的具 体 化 , 也更 加 印证 了河 阴之变 对北 魏洛 阳城佛 寺 建 设 的影 响之大 。究其 原 因 , 有两方 面的因素 : 客观 因素为 , 其 时政局 动荡 , 统治者 陷于争 夺政权 的斗
亡, 洛 阳残破 , 故叙及 相关史 事的史料较 少 。但 由 《 洛阳伽蓝记 》 ( 以下 简称《 伽蓝记 》 ) 和《 魏书》 等史 籍 的相关记载及一些 出士 墓志所提供 的信息 , 依 然 可 以寻得一 些端倪 。笔者拟 就其 中所 体现之佛 寺
兴建的变化与乡里的重划进行一些探讨 。
河阴之 变发生在 武泰元年 ( 5 2 8 年) , 而在其前 十年 的神龟元年 ( 5 1 8 年) 时, 城 中佛寺 已经“ 数乘五
百” , 且 占地 广大 , 出现“ 寺夺 民居 , 三分 且一 ” 的局 面 。此年 , 任城王元 澄看到滥 造佛寺 的危害 , 遂奏
数 量正合 。可见这 一次官员集 体性舍 宅为寺 的数 量, 在河 阴之变 以后 的洛阳城佛寺建设 中, 占了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