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精品教案【课件匹配版】8匆匆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8匆匆课件(共32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8匆匆课件(共32张PPT)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 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 太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 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 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 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1、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带拼音的字多读几遍。
2、自由读课文,疏通字词。说一说: 课文主要是环绕哪句话展开的?
cén
头涔涔
泪潸shā潸n 藏着 移动
徘徊 蒸融 的确 空虚 不禁 觉察 叹息
微风 何曾 游丝
的确 潸潸 徘徊 游丝 涔涔 空虚
汗流不止的样子。 的确。 流泪不止的样子。 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蜘蛛等所吐的飘荡在空中的丝。 里面没什么实在的东西;不充实。
文章一开头写了哪些事物?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我会仿写: 月亮缺了,有再__圆__的时候; _叶_子__黄了,有再__绿__的时候; _太_阳__落__了__,__有__再__升__的__时__候__。
但是,聪明的,你告知我,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 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 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 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 哪里呢??
中__溜__去__,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 的日子滴在_时__间__的__流__里___,没有声音,也没 有影子。我不禁_头__涔__涔__而_泪__潸__潸__了。
三、类文阅读。 时间过得飞快,使我的谨慎眼里不只
是着急,还有悲伤。有一天我放学回家, 看到太阳快落山了,就下决心说:“我要 比太阳更快地回家。”我狂奔回去,站在 庭院里喘气的时候,看到太阳还露着半边
赛一赛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匆匆》优质课件(共85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匆匆》优质课件(共85张PPT)

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思考: 1.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提出问题:我们的日子 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首尾呼应
这个问题出现了两次,分别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2.作者围绕这个问题具体写了什么? 作者围绕提出的问题列举了生活中的具
体细节,形象地表现出了日子来去匆匆,一 去不复返,让读者具体感受到时间的流逝。
8 匆匆
第1课时 第2课时
第1课时
匆匆逝去的小学生活就像一幅古朴优雅 的画卷,描绘出欢乐、有趣的童年。
匆匆逝去的小学生活又像一曲婉转动听的 乐曲,歌唱着纯真、美好的童心。
匆匆逝去的小学生活更像一束鲜花,释 放着迷人的芳香,令人回味无穷。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 字佩弦。江 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中国现 代著名诗人、散文家。1948年8月, 他拒绝接受美国的救济粮,因贫病 在北平逝世。著有诗集《雪朝》(与 他人合作),诗文集《踪迹》,散 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1.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
我能做什么呢?
徘徊、匆匆
2.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
呢? 八千多日
如轻烟
被微风吹散
如薄雾 被初阳蒸融Fra bibliotek3.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比喻独特 联想新奇
这三次追问表明作者是用全身心在感受时光的流逝。
4.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紧承上文,以反问作答)
课文中有两处使用了一连串的问句,找出来 读读,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体 会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第一处见课文第1自然段,表达了作者对 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 深深惋惜、留恋。一连串的问句,目的是引 起人们的深思,唤起人们珍惜时间的意识。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匆匆》优质课件(共82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匆匆》优质课件(共82张PPT)

1.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3.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5.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中国 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中国著名 的诗人和杰出的散文家。他的著作十分有特色,影响 很大。朱自清是在 “五四”浪潮的推动下,开始文学 生涯的,直至逝世。
第5自然段:照应开头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 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 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这段话写了哪些事物?采用了哪些修辞 手法?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排 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 对 比 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比
我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作者用排比的句式描绘季节更替,用 自然界事物与时间作对比,表明大自然的 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
时间是抽象的,但作者却把它写得形象可感。
读第四段,从中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
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 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 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 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 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 白走这一遭啊?
过去的日子如 轻烟,被微风吹散 了,如薄雾,被初 阳蒸融了;我留着 些什么痕迹呢?
比喻
将时间匆匆而去的形 象化为“如轻烟”“如薄 雾”,比喻独特,联想新 奇。日子也是如此稍纵即 逝,因而更显得宝贵,更 值得珍惜。
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 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 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 一遭啊?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8课《匆匆》-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8课《匆匆》-人教部编版
二、核心素养目标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8课《匆匆》-人教部编版。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1.增强学生对汉字文化的认同,提高识字写字能力;2.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深入思考的习惯,提升理解与感悟能力;3.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激发创造潜能;4.增强时间观念,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熏陶下,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为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朗读指导:提供具体的朗读技巧指导,如语气、节奏、停顿等,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情感。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匆匆》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学习中是否感受到时间过得很快,好像一转眼就过去了?”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时间流逝的奥秘。
最后,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的环节,总体来说效果还是不错的,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但我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个别成员参与度不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打算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尽量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中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时间流逝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这个练习将让学生尝试运用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描述时间流逝。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匆匆》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几个值得反思的地方。首先,关于生字词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掌握一些较为生僻的字词时,仍然存在一定的难度。这说明我在这一环节的教授上还需要加强,可以尝试通过游戏、竞赛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更好地记忆和运用这些字词。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匆匆》优秀课件(共53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匆匆》优秀课件(共53张PPT)

八千多日子
像针尖上一滴水 比喻


时间
流 大海
时间就是这样无声无息地溜走 的。那么请同学们计算一下一天中 又有多少时间从我们手中溜走呢?
你从这两个词语中体会到了 作者怎样的情感?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形容头上汗不断 往下流的样子。
形容流泪不止。
表达了作者对八千多日子无声无 息消逝的无奈、焦急、害怕的情感。
作者在开头给我们提出 了一个什么问题?
第2课时



课文中哪些地方写了时间一去不

复返呢?请大家自由读第2—5自然段,
找出文中的语句,用心体会。
说说第2自然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怎样理解这句话?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 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 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 没有影子。
huái

笔顺:
音序:H
结构:左右
偏旁:彳 笔画数:9
形近:蛔虫 蔷薇 茴香
组词:徘徊 徘徊不定
zhēng

笔顺:
音序:Z
结构:上中下
偏旁:艹 笔画数:13
形近:丞相 拯救
组词:蒸饺 蒸发 蒸蒸日上
裸luǒ
笔顺:
音序:L
结构:左右
偏旁:衤 笔画数:13
形近:上课 颗粒 一棵树
组词:裸分 赤裸裸
设问
对比
燕子可再来 杨柳可再青 花儿可再开
对比
逝去的日子 不再回
引出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
用这样的表达方式有什么好处呢?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燕去燕归、杨柳 枯荣、花谢花开都是时间流逝的代表事物。 这些现象与时间的一去不复返形成了鲜明的 对比,给人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匆匆》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匆匆》第一课时(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匆匆》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匆匆》,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文中生字词,了解作者表达的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之情。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时间的宝贵,激发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内容- 生字词学习:“匆匆”、“岁月”等词语的学习与理解。

- 文本理解:体会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理解文中表达的情感。

- 背景了解: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知识,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运用生字词,把握文章主旨。

- 难点:学生能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感悟。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课文PPT、黑板、粉笔。

-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或图片展示,引发学生对时间流逝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作者及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兴趣。

3.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记生字词和不懂的地方。

4. 生字词学习: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并记录。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文章主旨和作者情感。

6. 全班分享: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7. 情感内化: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分享对时间流逝的感受。

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板书设计- 《匆匆》- 重点词语:“匆匆”、“岁月”- 文章结构:引入、发展、高潮、结尾- 作者情感:无奈、惋惜作业设计- 书面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加强对生字词的记忆。

- 拓展作业:写一篇关于时间流逝的短文或日记,表达个人感悟。

课后反思- 教学效果:学生是否掌握了生字词,是否理解了文章主旨。

-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调整。

-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反馈,了解教学效果,为下一课时做好准备。

---本教案根据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匆匆》设计,旨在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时间流逝的感悟,达到教学目标。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匆匆》教材课件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匆匆》教材课件
第5自然段:照应开头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 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 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这段话写了哪些事物?采用了哪些修辞 手法?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排 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 对 比 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比
我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作者用排比的句式描绘季节更替,用 自然界事物与时间作对比,表明大自然的 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
展,四点底托上。
词语解释
A.潸潸 B.涔涔 C.徘徊 D.游丝 E.确乎
1.汗流不止的样子。( B ) 2.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C ) 3.蜘蛛等所吐的飘荡在空中的丝。( D ) 4.的确。( E ) 5.流泪不止的样子。( A )
多音字 cánɡ( 埋藏)(躲藏 )
藏 zànɡ( 宝藏)( 西藏)
理解“暖”字。喝了屠苏酒,有什么感受?
是什么滋味?
桃符是古代新年时悬挂
认识“桃符”。于大门上的辟邪门饰,春联
的前身;贴桃符是中华儿女
过春节的重要习俗,人们通
过挂桃符抒发美好愿望,祈
祷新年新气象。



观察“符”字的字形:古代符节,
书 一般用竹子做成,可以在上面刻写文字 写 等,所以是竹字头。
古诗很有节奏感。你能尝试一边打节拍 一边读古诗吗?
元日 王安石
爆 竹/声 中/一 岁 除 , 春 风/送 暖/入 屠 苏 。 千 门/万 户/曈 曈 日 , 总 把/新 桃/换 旧 符 。
组内打节拍齐读《元日》。
了 解
圈出习俗。朗读古诗,想一想诗人
大 写了哪些春节习俗,试着圈出来。
意 小组合作理解诗意。
……在默默里算 着,八千多日子已经 从我手中溜去,像针 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 里,我的日子滴在时 间的流里,没有声音, 也没有影子。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8课《 匆匆》图文讲解+知识要点+图文讲解+同步练习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8课《 匆匆》图文讲解+知识要点+图文讲解+同步练习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8课《匆匆》图文讲解+知识要点+图文讲解+同步练习电子教材点击图片,查看大图▼▼▼▼课文知识点1.《匆匆》的是朱自清,他的作品还有《绿》、《背影》。

2.文章紧扣“匆匆”,写了时光流逝的踪迹,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3.文中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和设问等修辞手法。

疑问句用在开头和结尾,自始至终都是呼应的,突出了时间匆匆而过的遗憾和无奈的强烈感受。

4.写出珍惜时间的语句。

(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5.句子理解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用排比的句式,表明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运用设问的方法,表达了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

②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用比喻,我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天比作针尖上的一滴水,把时间的流动比作大海。

露出一种很无奈的悲伤。

③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一连串的排比句表明日子在生活中不经意间匆匆来去。

④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把自己八千多日子的流逝作了高度的概括,使时间匆匆而去的形象化为“如轻烟”“如薄雾”,比喻独特,联想新奇。

轻烟、薄雾瞬息被“吹散了”,被“蒸融了”,日子就是如此稍纵即逝。

用全身心去感受时光的流逝。

图文解读点击图片,查看大图▼▼▼▼同步练习第一课时一、给加点字注音。

涔涔潸潸赤裸徘徊遮挽蒸融伶俐二、结合语言环境,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确乎:涔涔:潸潸:徘徊:读句子,看看下面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答案写在括号里。

1.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

( )2.太阳有脚,它轻轻地、悄悄地移动着。

8 匆匆(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8 匆匆(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8匆匆(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主题:通过学习课文《匆匆》,使学生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引导学生珍惜时间,把握当下。

2. 掌握生字词: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

3. 提升阅读能力:通过阅读理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包括信息提取、推理判断、情感理解等。

4. 培养写作技巧: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培养学生写作中的表达与抒情能力。

教学内容1. 作者背景介绍:介绍作者朱自清的生平及其作品。

2. 文章结构分析: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理解文章的层次。

3. 重点句子解析:解析文章中的重点句子,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4. 主题思想探讨:引导学生探讨文章的主题思想,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掌握生字词,提升阅读能力。

2. 难点:文章中深层次的情感理解,写作技巧的运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时间的意义,引入课文。

2. 作者介绍:介绍作者朱自清的生平及其作品。

3. 阅读理解: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4. 重点解析:解析文章中的重点句子,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5.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探讨文章的主题思想,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6. 写作技巧学习: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板书设计1. 匆匆2. 作者:朱自清3. 文章结构:引子-正文-结尾4. 重点句子:时间就像流水,一去不复返。

5. 主题思想:珍惜时间,把握当下。

作业设计1. 阅读理解题: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2. 写作题:模仿作者的写作手法,写一篇关于时间的作文。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理解时间的珍贵,学会珍惜时间,把握当下。

同时,也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课文,提升阅读和写作能力,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注:本教案为示例性教案,实际教学过程中可能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匆匆》教学课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匆匆》教学课件

二、【新题型】读语段,根据要求完成练习。
1. 根据拼音和语境,在括号里填字词。
2. 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横线上。(填序
号)
当我pái huái(徘徊

雾,被初阳zhēng(
yí (挪移
)tàn xī(叹息
)融了。太阳有脚,在轻轻地nuó
B
),我________(A.
感觉
A
了,我的手__________(A.
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这两个自然段都用了一连串的问句进行
表达。这样表达畅快、直接,能吸引读者的
目光,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课堂演练
仿写。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
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大雁回 了,有再 来 的时候; 白云散了,有
再 聚 的时候;潮水落 了,有再 涨 的时候。
语文 六年级 下册
薄(

)雾

薄(
báo
)荷
薄(
)
点拨:
“尽”意思为“力求达到最大限度”时读jǐn,意
思为“全部用出”时读jìn,因此在“尽管、尽早”中读
jǐn,在“尽力”中读jìn。“薄”意思为“扁平物体上下
两个面之间的距离较小”时读báo,因此在“薄片”中
读báo,在“薄雾”一词中读bó,在“薄荷”一词中读
bò。
3
生活中的小事
排比
拟人
将抽象的时间形象化
通过第3自然段这一系列的描写,作者
抒发了面对时光匆匆流逝怎样的感情?
无奈
伤感
彷徨
作者描写时间的流逝,可写的事情很多,
为什么偏偏写洗手、吃饭、睡觉这么平常的
事呢?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匆匆》优质课件(共98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匆匆》优质课件(共98张PPT)

我们前面学习了诗歌《长 歌行》,谁能来背一背?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一课时
朱自清(1898—1948年), 原名自华,字佩弦。中国现 代散文家、诗人。作品有散 文集《背影》、诗文集《踪 迹》等。
叶子黄 了,有再 绿 的时候; 月亮缺 了, 有再 圆 的时候; 太阳落了,有再 升 的时候。
一起朗读第一自然段,注意表现 出作者无奈和留恋的情感。(课后第一题)
请各自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这段话写出了时间怎样的特点?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 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 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看到题目“匆匆”,你想到描写时间流 逝的成语有哪些?
白驹过隙 日月如梭 光阴似箭 岁月如梭 沧海桑田 似水流年 作者是如何描写时间流逝的呢?我们下 节课再学习。
课堂演练
一、给红色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遮挽(wǎn miǎn)

头涔涔(sén cén)

徘徊(huí hu√ái)
泪潸潸(shān
三结构梳理三结构梳理匆匆提出问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具体说像针尖上一滴水跨过飞去溜走闪过如薄雾照应开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文章紧紧围绕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光阴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既然来到这个世界就不能白白走一遭的主题思想
语文 六年级 下册
8 匆匆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遮挽:拦阻;挽留。
时光匆匆,让人忍不住伸手遮挽。
游丝:蜘蛛所吐的丝, 飘荡于空中。本课指 作者觉得没在这世界 上留下那么一点点有 意义的痕迹。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匆匆》优秀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匆匆》优秀教案

学习《匆匆》一文,学生无不为作者合理运用比喻、排比、反问等手法,准确地表达出时间从作者身边匆匆流逝的感觉而拍手叫绝。

抓住这一契机,在课堂上多次设计读写结合的环节。

课堂小练笔的形式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的能力,提高了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

二者的有机结合达到了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的目的。

人们都说“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课后,认真地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感到课堂上仍存在几点不足:1.如何指导学生在互相评价时评得更加到位。

面对熟悉的学生,甚至面对不知怎样评价的学生应指导他们评价都评些什么,从哪些不同的角度,从而展示自己对语言的独特的理解和感受,让学生有章可循,由不会评,到会评,到评得精彩。

2.在课堂上要更充分地面向全体。

为了使更多的学生在课上读、说、写等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在课上应更加注重学生小组中的合作学习,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在小组内读文的机会,交流感受的机会,这也是新课标中所倡导的。

备课素材【作者介绍】朱自清小传1898~1948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

六岁时随全家定居扬州。

少年时即不苟言笑、学习认真、沉着倔犟、洁身自尊,品行与学业俱优,喜欢看小说,颇有志向,曾自命“文学家”。

在扬州十三年的生活和那里的湖光山色,使他的情怀里永远洋溢着诗情和画意。

1916年,他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同年底与武钟谦女士完婚。

1917年夏,迫于家庭经济状况恶化,为减轻家庭负担,乃改名“自清”,提前一年投考北京大学本科,被哲学门录取。

1925年夏,赴北京任清华大学教授。

1928年8月,出版散文集《背影》,在文坛引起强烈反响。

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至长沙、昆明、蒙自、成都,任长沙临时大学、西南联大教授。

这一时期曾写过散文《语文影》,与叶圣陶合著《国文教学》等书。

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

7月,著名的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他不顾个人安危,出席成都各界举行的李、闻惨案追悼大会,并报告闻一多生平事迹。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匆匆》精品课件(最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匆匆》精品课件(最新)
睡觉
我会写
书写指导
躲藏 收藏
注意笔顺规范: (1)先横后竖; (2)从上到下; (3)先外后里。
“臣”的最后一笔是竖折。
巧记:丞相洒水戴草帽。 字源演变:
词语解释
【徘徊】 文中指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比喻犹豫不决, 也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
他独自在小路上徘徊。
【遮挽】 拦阻;挽留。 时光匆匆,让人忍不住伸手遮挽。
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
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
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
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对比
燕子可再来 杨柳可再青 花儿可再开
对比
逝去的日子 不再回
引出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
这里运用排比的修辞有什么好处呢?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燕去燕归、杨柳枯荣、花谢花 开都是时间流逝的代表事物。这些现象与时间的一去不复 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人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
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开始 发表诗歌。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1932年7月, 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4年,出版《欧游杂记》和 《伦敦杂记》。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
(1)读准写对——我会读
cánɡ
隐藏
cén
头涔涔
nuó
挪移
pái huái
抓紧时间,去做有意义的事情。
排比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 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 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 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思考:作者描写时间的流逝,可写的事物很多,为什么偏 偏要写吃饭、洗手、睡觉这么平常的事呢?

8 匆匆(课件)-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8 匆匆(课件)-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作者介绍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字佩弦,号
秋实,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现代诗人、散文 作家。 1、三更灯火五更鸡,正他是的男散儿文读从书清时。秀黑隽发永不到和质勤朴学腴早厚,,白首再方到悔激读进书深迟邃。,(唐字)颜里真行卿间《贮劝满学一》种2、三十功名 尘与土,诗八意千,里显路示云了和月独。特莫的等艺闲术,风白格了和少审年头美,旨空趣悲,切为。开(宋拓)新岳飞诗《的满道江路红付》出了 辛勤的劳动。他在1920年毕业后从事教学和文学创作;1922年与俞平 伯、叶圣陶等创办《诗》月刊;1932年后参与编辑《文学季刊》《太 白》《新文学大系》等;其代表作有《背影》《荷塘月色》《春》等, 其中《背影》被誉为“白话美文的典范”;1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 病逝于北平,年仅50岁。
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八千多日子比作针尖上一滴水,时间的流 比作大海,用差异巨大写出了八千多日子的渺小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表现出来作者的表现焦急, 无奈。
爱思考
阅读文章,思考问题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 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 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 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 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尘与对土时,光八匆千匆里的路云无和奈月和。惋莫惜等,闲告,诫白了我少们年珍头惜,时空光悲,切不。要(宋)岳飞《满江红》 白走一遭。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匆匆》精品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匆匆》精品教案

学习《匆匆》一文,学生无不为作者合理运用比喻、排比、反问等手法,准确地表达出时间从作者身边匆匆流逝的感觉而拍手叫绝。

抓住这一契机,在课堂上多次设计读写结合的环节。

课堂小练笔的形式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的能力,提高了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

二者的有机结合达到了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的目的。

人们都说“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课后,认真地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感到课堂上仍存在几点不足:1.如何指导学生在互相评价时评得更加到位。

面对熟悉的学生,甚至面对不知怎样评价的学生应指导他们评价都评些什么,从哪些不同的角度,从而展示自己对语言的独特的理解和感受,让学生有章可循,由不会评,到会评,到评得精彩。

2.在课堂上要更充分地面向全体。

为了使更多的学生在课上读、说、写等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在课上应更加注重学生小组中的合作学习,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在小组内读文的机会,交流感受的机会,这也是新课标中所倡导的。

备课素材【作者介绍】朱自清小传1898~1948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

六岁时随全家定居扬州。

少年时即不苟言笑、学习认真、沉着倔犟、洁身自尊,品行与学业俱优,喜欢看小说,颇有志向,曾自命“文学家”。

在扬州十三年的生活和那里的湖光山色,使他的情怀里永远洋溢着诗情和画意。

1916年,他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同年底与武钟谦女士完婚。

1917年夏,迫于家庭经济状况恶化,为减轻家庭负担,乃改名“自清”,提前一年投考北京大学本科,被哲学门录取。

1925年夏,赴北京任清华大学教授。

1928年8月,出版散文集《背影》,在文坛引起强烈反响。

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至长沙、昆明、蒙自、成都,任长沙临时大学、西南联大教授。

这一时期曾写过散文《语文影》,与叶圣陶合著《国文教学》等书。

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

7月,著名的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他不顾个人安危,出席成都各界举行的李、闻惨案追悼大会,并报告闻一多生平事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就是“蒸发”,“融”就是融化,合起来就是“蒸发融化” 的意思。

三、整体切入,局部赏读。

(一)再读课文,整体入手
1.再读课文,指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2.出示“品读助手”【出示课件 7】:
(1)找出描写时间匆匆流逝的词、句,仔细读一读。

(2)从这些词、句中你品味出了什么?在书上批注。

(3)把你的感受与同学们交流、分享,用朗读展示。

师提示:这里的“什么”,既可以是品味出的情感、感悟出的道理,也可以是你发现的文章的表达方法、修辞手法。

可以把这些发现简单地写在课文旁边,也可以概括成词或短语写在黑板上。

(二)局部赏读,深入体会
1.学习体会第 1 自然段。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用什么方法表达了对时间匆匆的感悟?
2.重点句子点拨【出示课件 8】: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师引导学生交流:这是一个排比句,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把“燕子去了还来,杨柳枯了还青,桃花谢了还开” 与时间流逝进行比较,写出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

(2)本段最后四个反问句,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留恋。

(3)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写下这段文字时的心情。

(惋惜、后悔、茫然、痛苦或无奈)师结合写作背景引导学生理解。

(板书:提出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4)指导背诵第 1 自然段。

(借助排比、反问的特殊句式来背)
3.学习体会第 2 自然段。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刚才理解第 1 自然段的方法,理解第 2 自然段。

语文《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
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
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
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
深理解和体验。

要珍视
学生独特的感受、体
验和理解。

学习《匆匆》一文,学生无不为作者合理运用比喻、排比、反问等手法,准确地表达出
时间从作者身边匆匆流逝的感觉而拍手叫绝。

抓住这一契机,在课堂上多次设计读写结合的
环节。

课堂小练笔的形式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的能力,提高了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

二者的有机结合达到了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的目的。

人们都说“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课后,认真地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感到课
堂上仍存在几点不足:
1.如何指导学生在互相评价时评得更加到位。

面对熟悉的学生,甚至面对不知怎样评价的学生应指导他们评价都评些什么,从哪些
不同的角度,从而展示自己对语言的独特的理解和感受,让学生有章可循,由不会评,到
会评,到评得精彩。

2.在课堂上要更充分地面向全体。

为了使更多的学生在课上读、说、写等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在课上应更加注
重学生小组中的合作学习,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在小组内读文的机会,交流感受的机会,这
也是新课标中所倡导的。

备课素材
【作者介绍】
朱自清小传
1898~1948 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

六岁时随全家定居扬州。

少年时即不苟言笑、学习认真、沉着倔犟、洁身自尊,品行与学业俱优,喜欢看小说,颇有志向,曾自命“文学家”。

在扬州十三年的生活和那里的湖光山色,使他的情怀里永远洋溢着诗情和画意。

1916 年,他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同年底与武钟谦女士完婚。

1917 年夏,迫于家庭经济状况恶化,为减轻家庭负担,乃改名“自清”,提前一年投考北京大学本科,被哲学门录取。

1925 年夏,赴北京任清华大学教授。

1928 年 8 月,出版散文集《背影》,在文坛引起强烈反响。

1937 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至长沙、昆明、蒙自、成都,任长沙临时大学、西南联大教授。

这一时期曾写过散文《语文影》,与叶圣陶合著《国文教学》等书。

1946 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

7 月,著名的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他不顾个人安危,出席成都各界举行的李、闻惨案追悼大会,并报告闻一多生平事迹。

1948 年6 月18 日,他身患重病,仍签名《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并嘱告家人不买配售面粉,始终保持着一个正直的爱国知识分子的高尚气节和可贵情操。

8 月12 日11 时40 分,病逝于北平,享年 51 岁。

【评论朱自清的资料摘录】
(1)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满贮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

(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2)“现在大学里如果开现代本国文学的课程,或者有人编本国的文学史,谈到文体的完美,文字的会写口语,朱先生应该是首先被提及的。


(叶圣陶《朱佩弦先生》)(3)朱自清的成功之处是,善于通过精确的观察,细腻的抒写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

(林非《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4)朱自清的散文是很讲究语言的,哪怕是一个字两个字的问题也决不放松。

可是他的注重语言,绝不是堆砌词藻。

(朱德熙《漫谈朱自清的散文》【有关珍惜时间的诗词名句】
(1)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李白《把酒问月》
(2)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题都城南庄》
(3)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宋】欧阳修《生查子》
(4)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苏轼《中秋月》
(5)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满江红》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下列画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涔涔(cén)潸潸(shān)赤裸(nuǒ)徘徊(pÁi huÁi) 遮挽(zhē wǍn)
B.蒸融(zhēng róng)伶俐(líng lì)秧苗(yāng)枯萎(wěi)锻炼(duÀn)
C.三番五次(fān)优雅(yǍ) 勃勃生机(bó)萦绕(yíng)肩胛(jiÁ)
D.刹那间(chÀ) 歉疚(jiū)鞠躬(jū)不知所措(cuò)一摞碗(luó)
二、下列词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
A.赤裸裸一番锻练机敏名义
B.惊羡幅度附合暄哗附庸
C.挪移蒸融幸而基业优雅
D.消受堂皇薄弱涔涔钮扣
三、比较下面的句子,意思相同的打“√”,不同的打“×”。

1.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

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我不知道。

()
2.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

时间的流滴在我的日子里。

()
3.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叹息里,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闪过了。

()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1.标出文中的排比句,试谈它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2.你知道吗?在上面的文段中采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

请认真思考一下,试将这一处对比的作用写在下面。

3.文中一连串的设问句具有抒情性,它们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试概括上文内容或者说出上文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

思维创新大拓展
五、请你写出两条珍惜时间的名言或谚语,并说说它对你的学习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自由发挥)
参考答案:
一、B
二、C
三、1. √ 2. × 3. √
四、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 用排比句式描绘春景,形象地表明了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

2.“燕子可再来、杨柳可再青、花儿可再开”与“逝去的日子不再回”形成对比。

用形象化的对比引出“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使文章形象而流畅。

3.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的无奈和对已逝去日子的深深留恋。

4.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

五、示例: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少年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这些名言告诉我时间飞逝,不要等到白发苍苍后才后悔莫及,现在就要树立理想、珍惜时间,让自己的人生充满精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