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复习过程

合集下载

教育知识与能力归纳

教育知识与能力归纳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一、考试目标1.理解并掌握教育教学和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能运用这些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中学教育教学和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问题。

2.理解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规律,掌握德育原则和德育方法,具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的能力。

3.掌握中学生学习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能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4.理解中学生生理、心理的特性和差异性,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

5.掌握班级日常管理的一般方法,了解学习环境、课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知识,具有设计一般课外活动的能力。

6.掌握教师心理,促进教师成长。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了解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2.掌握教育的涵义及构成要素;了解教育的起源、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理解教育的基本功能,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口、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与精神文化等的相互关系;理解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人的个性形成,以及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等及它们在人的发展中的各自作用;了解青春期生理的变化,包括中学生的身体外形、体内机能、脑的发育、性的发育和成熟。

3.理解义务教育的特点;了解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了解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熟悉我国当前的学制。

4.掌握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了解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教育方针,熟悉国家当前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及实现教育目的的要求;了解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及其相互关系。

5.了解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等。

(二)中学课程1.了解不同课程流派的基本观点,包括学科中心课程论、活动中心课程论、社会中心课程论等;理解课程开发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儿童、社会以及学科特征等。

2.掌握基本的课程类型及其特征,其中包括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显性课程、隐性课程等。

小学教资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小学教资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一、考试目标1.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具有教育基本理论、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小学组织与运行的基础知识,能够针对我国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探索。

2.学生指导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小学生身心发展、思想品德发展、医疗、保健、传染病预防和意外伤害事故等方面的相关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有针对性地设计并实施小学教育的有关活动。

3.管理班级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小学班级管理、班队活动组织,以及与学生、家长、社区等沟通的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设计和组织班级管理活动。

4.学科知识和运用能力。

具有小学有关学科、学科课程标准、学科知识整合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开展学科教学活动。

5.教学设计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小学生学习需求分析、学习内容选择、小学教案设计、小学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完成指定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

6.教学实施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小学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开展教学活动。

7.教学评价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小学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内容主要涵盖教育知识与应用、教学知识与能力两大板块。

前者包括教育基础、学生指导和班级管理,后者包括学科知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

能力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或掌握、运用三个层次。

具体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如下:(一)教育基础1.了解我国小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2.了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3.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

4.了解小学组织与运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要求。

5.了解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

6.理解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7.掌握小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8.掌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知识。

9.能够运用相关知识对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

(二)学生指导1.了解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教师资格笔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背简答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笔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背简答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笔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背简答题及答案!1. 教育的概念(辨析题、简答题)答:广义的教育,指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2.简述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及作用答:第一,遗传是影响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第二,环境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第三,教育是影响人的发展的主导因素;第四,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

3.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答:第一,学校教育是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第二,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第三,学校教育能有效的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简述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答:第一,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

第二,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体的功能。

第三,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第四,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5.简述课程计划的含义与内容答:①课程计划又叫教学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②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学科开设的顺序、培养目标及课时分配;③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④是指导和规定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作用)。

6.简述课程标准的含义与作用答:①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②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③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作用)。

7.简述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答:①科学思想性。

教科书的编写内容上要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②基础性。

教科书的编写要强调内容的基础性;③实用性。

教科书的编写要注意实用性;④统一性。

2019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选择与简答试题4.doc

2019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选择与简答试题4.doc

2019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选择与简答试题41.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正式组织是()A.教导处B.班级C.学生会D.共青团组织2.文艺复兴时期率先使用“班级”一词的著名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B.埃拉斯莫斯C.赫尔巴特D.德鲁克3.()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论证,从而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

A.夸美纽斯《大教学论》B.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D.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4.班级有助于学生从一个自然有机体发展成一个社会成员,这是指班级管理的()A.社会化功能B.个性化功能C.选择功能D.调整功能5.班级组织能够为班级成员提供发展的机会,这说明班级具有()功能。

A.社会化B.诊断C.校正D.促进发展6.下列关于班集体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班集体就是班级群体B.集体是群体发展的高级阶段C.纪律松弛、涣散的群体算不了集体D.不是任何一个班都能称得上班集体7.班集体在育人方面的突出价值是通过()实现的。

A.班主任B.班干部C.男女学生D.集体教育8.()是班级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条件。

A.共同目标B.一定的组织能力C.共同的生活准则D.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9.班级成员在认识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相互之间形成一定的依存性,而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推动班级的发展,是指班集体的基本特征应该具有()A.共同统一的准则B.共同的目标C.共同的组织机构D.平等、相容的氛围10.在班集体的组建阶段,主要任务是()A.组织和团结集体B.建设学生干部队伍C.提出共同目标D.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11.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有一定的了解和信任,班级的组织比较健全时,班集体发展处于()阶段。

A.成熟B.组建C.核心形成D.自主活动12.班集体成为教育主体是在班集体的()阶段。

A.组建B.形核C.发展D.成熟13.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是()A.班主任B.兴趣小组C.少先队D.班集体14.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是班集体的()A.正常秩序B.共同目标C.平等关系D.严密的组织结构15.当班主任接到一个教育基础较差的班级时,首先要做好的工作是()A.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B.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C.组织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D.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16.班级建设的起始阶段重点在()A.建立规章制度B.培养班干部C.思想教育D.班级文化17.()是班集体生活和成员意愿的反映。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主观题(辨析、简答、材料分析题)答题技巧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主观题(辨析、简答、材料分析题)答题技巧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主观题(辨析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答题技巧辨析题一、题型透视辨析题是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卷中的必考题型。

一般面言每套试卷中有4道辨析题每题8分,一共32分,占总分比重约21%。

辨析题的题型由辨和析两部分组成,它的特点是有辨有析,辨析结合。

辨是辨别判断,析是指对判断新的说明。

在全国教师资格科目二的考试中出现这种题型是为了考查大家对教育理论相关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

从历年的真题来看,观点本身错误的占绝大多数、且迷惑迷性题干比较多、考生难以判别、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陷阱题,因此该类题型难度较大。

对于析题的解题方法、我们可以遵从以下几点:(一)端正态度,认清辨析题大部分同学在备考过程中把这种题目简单的看成是判断题、不够重视、认为随意做一做就可以得分,太低的学习动机导致了做提题过程中只会简单的判断,对于分析无话可说。

从历年的教师资格试卷的辨析题部分来看,最后给出的标准答案往往把重点放在后面题的分析上,而不是判断上。

所以建议大家在复习的过程中给予重视、多多练习。

(二)仔细审题、注意答题格式在考试中,审题的重要性自不必说。

看清问题,明确答题的落脚点,是我们得分的关键。

对于辨析题的答题格式,我们应该首先亮明观点,判断正确还是错误。

接下来就是阐述理由。

如果题中观点正确,那么就要用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对。

如果题中观点错误,则先要亮出正确观点,然后再分析自己的观点为什么是正确的,并要说明错误观点的原因和其相关的知识等。

(三)总结概括,确保答案完整性很多同学以为分析完,题目的解答使结束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在我们对自己的观点分析完毕后,最后应该再整体总结,这一步往往被不少同学忽视,造成不必要的扣分。

所以,一份完美的辨析题答题模板可以概括为“一辨,二析,三小结”。

这需要我们用心对答案要点进行整合,使其逻辑严密,从而取得高分。

二、常考知识类型纵观历年考题,我们对高频考题类型进行了归类,以供大家参考:(一)以偏概全型该类型主要是针对一个大知识点由多个小知识点组成,但是考题考查方式住住认为这个大知识点只包括单个知识点。

2023年初中教师资格证《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复习

2023年初中教师资格证《教学知识与能力》重点复习

2023年初中教师资格证《教学知识与能
力》重点复习
本文档旨在帮助准备2023年初中教师资格证《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的考生进行重点复。

以下是重点内容的概述:
一、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研究与记忆的基本原理
- 学生的认知发展与研究特点
- 教师在课堂中的指导方法与策略
二、教育教学理论与教育教学改革
- 教育教学理论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 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与实践经验
- 当代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与挑战
三、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
-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步骤
- 教学评价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 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的关系与应用
四、课程标准与教材解读
- 《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与解读方法
- 教材的编写原则与教材解读方法
- 课程标准与教材解读对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
五、教育信息技术与学校管理
- 教育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与应用
- 学校管理的基本任务与工作内容
- 教育信息技术与学校管理的关系与应用
以上是2023年初中教师资格证《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的重点复习内容。

考生可以根据以上概述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加强自己在教学知识与能力方面的掌握。

祝各位考生顺利通过考试!。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
教材结构:按照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进行编排,层次分明、逻辑清晰
使用建议:教师应熟悉教材,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注重实效性
小学课程评价与调整
小学课程评价的意义:对课程进行整体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调整课程提供依据。
小学课程评价的方法: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如考试、作品评定、观察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情感调节:教师需要教会小学生如何调节自己的情感,以保持情绪的稳定和平衡。
情感教育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对小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如故事、游戏、角色扮演等,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小学生个性发展特点与教育
小学生个性发展特点包括自我意识增强、情绪不稳定、好奇心强等。
教育应关注小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方式,促进其全面发展。
单击添加标题
方法:通过课堂教学、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家长参与等方式进行。
小学班级中的安全教育与管理
建立健全班级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安全纪律。
教师需密切关注学生动态,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安全隐患,确保学生安全。
安全教育是小学班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心理健康。
教师需定期开展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记忆发展:小学生的记忆能力逐渐提高,能够更快地记住信息。
思维发展:小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渐从具象向抽象过渡,开始能够理解较为复杂的概念和关系。
语言发展: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逐渐提高,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小学生情感发展特点与教育
情感表达:小学生逐渐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但仍然不稳定和易变。
情感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开始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并能够更好地处理复杂的情感问题。

2020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梳理

2020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梳理

2020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梳理教师资格考试是评价一个人是否具备教师职业能力的重要考试。

对于考试的内容,了解和梳理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会对2020教师资格考试的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进行梳理,以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教育理论是教育工作者必备的基本知识,它主要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原理和教育方法等。

考生需要熟悉不同的教育理论,如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等,并了解它们的基本概念和主要观点。

此外,还需要了解教育的发展历程和教育改革的基本原则。

教育实践是教育理论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考生需要了解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基本环节和要素,如教学设计、教学评价、课堂管理等。

另外,还需要了解一些教育实践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激励教育、合作学习等。

二、学生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学生发展是指学生在身心发展方面的变化和发展过程。

考生需要了解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不同阶段的特点,如儿童青少年期的心理特点、成人学习的特点等。

此外,还要了解学生发展的影响因素和辅导方法。

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工作者必备的基本知识,它主要研究学习和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

考生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教育心理学概念和理论,如学习理论、记忆和遗忘、动机和动机因素等。

此外,还需要了解一些教育心理学的应用,如教育心理咨询、学业压力管理等。

三、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教学设计是教育工作者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它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教学方法的设计等。

考生需要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了解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关系。

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估的过程。

考生需要了解教学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掌握一些常用的评价方法和工具,如测验、观察、访谈等。

此外,还需要了解教学评价与教学设计的关系和教学评价的类型。

四、课堂管理与教育管理课堂管理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主要包括班级管理和课堂纪律管理。

考生需要了解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掌握一些常用的教育管理技巧,如奖惩制度、班级活动组织等。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必背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必背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必背1.简要介绍小学教育的特点及意义小学教育是学生入门教育的重要阶段,它是学生心智、道德、智力、体魄成长发展的重要时期。

小学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学习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基本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2.小学教育教学知识的关键内容小学教育教学知识的关键内容包括教育心理学、教育学、课程与教学、学生发展心理学、教学评价等。

教育心理学方面涉及到认知发展、情感与意志的发展、学习记忆等。

教育学方面包括教育学理论、教育学研究、教育方法等。

课程与教学涉及到课程选择、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

学生发展心理学包括学生发展的阶段特点、发展规律等。

教学评价包括教学评价的种类、方法、原则等。

3.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中的教学方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中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示范法、讨论法、实验法、问题解决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等。

教师可以灵活运用这些教学方法,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内容和不同学生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4.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中的课程设置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中的课程设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艺术、体育等学科课程。

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基础学科知识和基本能力,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数学运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课程设置还要体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让学生在不同学科中得到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5.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中的评价与考核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中的评价与考核包括日常评价、周期性评价和高考。

评价与考核应当注重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不仅要评价学生的学科知识水平,还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等。

评价与考核应当公平客观,注重激励学生,帮助学生发挥潜能,不应当只注重分数和排名。

以上是对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的必背内容,掌握这些内容对于提高小学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课程-第2章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课程-第2章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二章课程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导航:1、从考纲和历史考情来看,本章复习的重点应包括课程类型、课程理论流派、影响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及影响机制和新课改的理念与目标。

2、本章内容最常用的命题形式为选择题和简答题。

考生可在复习本章内容的同时,留心各部分内容哪些适合设计为选择题,哪些可以设计为简答题。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一节课程概述第二节课程理论流派第三节基础教育课程理论教育知识与能力一、课程(一)课程概述1、词源:“课程”一词源自拉丁语,意为“跑道”,指学生要沿着学习的跑道进行学习,指课业及其进程。

2、世界上最早运用“课程”一词的是英国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在我国,课程一词最早始于唐朝孔颖达,“教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得依法制”教学制度、教学课程的安排必须要有智慧的人来掌管,才能够依照法度保持和执行。

教育知识与能力3、1918,博比特出版第一本专门论述课程的书——《课程》,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的研究领域的诞生,提出“活动分析法”4、课程的概念广义:所学内容的总和和进程安排狭义:某一学科5、课程的作用(1)实现教育目的——学校培养人才的蓝图(2)教学的依据(3)选择教学方法,确定教学组织形式、应用教学手段的依据(4)国家评估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和标准教育知识与能力1、最早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一经典命题的学者是()A夸美纽斯B斯宾塞C杜威D博比特解析:B2、课程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的标志是()的出版A博比特《课程》B查特斯《课程编制》C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D施瓦布《课程的语言》解析:A教育知识与能力(二)课程的构成要素1、课程目标——导向课程目标制定的依据:学习者(基本依据)、社会政治经济背景、学科体系2、课程内容——目标的载体3、课程组织、实施:达到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4、课程评价教育知识与能力(三)课程内容1、课程计划:(1)概念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简答题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简答题

1.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社会属性表现在哪些方面?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民族性2.20世纪后期的教育有哪些特点?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技术现代化全球化信息化科学性3.简述学习教育学的意义?(1)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2)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3)有利于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现规律(4)有利于构建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5)对教育改革有很强的指导意义4.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教育的政治功能(1)决定教育的领导权(1)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如需要的人才(2)决定受教育权(2)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3)决定教育内容的取舍政治经济制度(4)决定教育体制(3)促进民自主化进程,但对经济制度不起(5)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决定作用5.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和教育内容的变化(4)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方法和手段(5)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6.简述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3)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7.科技发展对教育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1)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3)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4)影响教育技术8.简述教育对文化的作用1.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2.教育对文化的影响作用(教育的文化功能) (1)文化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 (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2)文化影响着教育目的的确立 (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和融合文化的作用(3)文化影响着教学内容的选择 (3)教育具有选择和提升文化的作用(4)文化影响着教学方法的使用 (4)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9.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哪些方面?(1)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2)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3)教育与其它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性(4)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10.简述影响人的发展因素(1)遗传物质——为个体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2)环境因素——提供多种可能性(3)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4)个体主观能动性——内因、动力11.简述遗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1)遗传物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遗传因素的个别差异是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3)遗传因素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12.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2)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对年轻一代的影响比较深刻(3)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选择性(4)学校教育具有全面性(5)却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13.简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的发展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的发展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交有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14.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整体性15.简述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1)国家的教育目的(1)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3)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4)影响教育技术16.确立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是什么?(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3)人们的教育理想17.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是什么?(1)人的全面发展: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发展;道德和个性的充分发展(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3)机器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可能(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办法”18.我国发展阶段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什么?(1)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性(2)坚持全面发展(3)培养独立个性(4)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19.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案设计题题型分析及答题解析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案设计题题型分析及答题解析

小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最后一道题是教案设计题,分值为40分,接近总分的三分之一。

因此,能否准确的对教案设计进行定位,并且能够自如的应对教案设计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是笔试能否获得高分的关键因素之一。

下面,华图教师将针对教案设计题的题型、该类题型一般会涉及到的知识点以及本题的答题技巧与广大考生做一个分享。

一、教案设计题型解析15年以前该题在全国统考卷中是以二选一的题型出现的,主要是语文或者是数学教案设计。

15年下半年开始,该题开始以六选一的形式出现,即考生可在语数外音体美六个科目所呈现的教学材料中,任选一题作答。

考生通过阅读题干中的教学材料,回答三个小问题。

经对近五年真题的研究分析,发现:一般情况下,三个小问题中一般会问到教学目标设计及部分教学过程设计。

例如:2019年下半年语文科目的三个问题是“(1)简析这篇课文的写作特点及教学价值。

(10分)(2)如指导三年级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

(8分)(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第3~6自然段的教学。

(22分)2019年下半年数学科目的三个问题是(1)什么是分类(4分)?请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6分)(2)如指导四年级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

(10分)(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并简明说明理由。

(20分)……由此可见,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的设计每年必考,教学过程包括导入、重难点的确定、教学环节的设计、习题巩固、小结和板书设计。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三维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这两部分应该如何作答。

二、教案设计题答题技巧教案设计题往往使很多考生感觉力不从心、无从下手,甚至会出现自信心不足,乱写一通,以低分收场。

其实只要把握住答题要点,教案设计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

(一)首先,对于三维教学目标的拟定,答题脉络相对固定,新课程改革指定的教学目标有三个维度,分别是: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作答时,仅仅知道这三个维度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求考生能够精准的区分这三个维度的目标。

小学教资《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背简答题

小学教资《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背简答题

小学教资《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背简答题11.为什么说教育(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1)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人们施加影响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教育是在受经过专门训练和有经验的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的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影响较系统、全面和深刻。

教育的主导作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教育的主导作用的发挥依赖于一些外部因素:教育自身的状况;依赖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调动;依赖于家庭环境的影响;依赖于社会发展的状况,包括生产力水平、科技发展、社会环境、社会文化传统和民族心态以及公民整体素质等。

22.影响学制建立的依据?(1)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学制的建立提供了基础。

(2)社会经济、政治制度。

在阶级社会,学制(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具有明显的阶级性。

(3)本国民族历史文化传统。

(4)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在确定教育目的、学制和培养目标时必须从受教育者的实际出发,对于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青少年儿童提出不同的要求。

(5)本国学制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每个国家的学制都有其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在建立新学制时,既不能脱离本国学制的历史沿革也不能忽视吸收其他国家学制改革的有益经验。

33.试阐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全人发展”理念。

“全人发展”理念体现了教育的平等性、大众化和个性化,即教育机会均等,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具体表现在:(1)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2)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3)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4)为了学生的个体发展。

新课程追求学生的个性发展,承认学生是发展的、有潜力的、有差异的人,是活泼的、具有独立个性的人。

教育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具体性。

44.试阐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

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幼儿园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汇总

幼儿园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汇总

幼儿园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汇总一、教育教学知识1. 请简要介绍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和任务。

教育目标: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身心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和研究兴趣。

任务:幼儿园的任务是通过提供适宜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活动,促进幼儿的身体、智力、情感和社交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2. 幼儿园教育的特点是什么?幼儿园教育的特点包括:- 着重培养幼儿的兴趣和创造力;- 关注幼儿的身心发展和个性特点;- 强调游戏和活动方法的运用;- 以幼儿为中心,以情感体验为基础。

3. 幼儿园教育如何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幼儿园教育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 提供丰富多样的语言环境,如有趣的听说读写活动;- 鼓励幼儿参与各种语言交流,如朗读、讲故事、角色扮演等;- 提供有挑战性的语言活动,激发幼儿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培养幼儿的语音、词汇和语法表达能力。

4. 幼儿园教育如何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幼儿园教育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提供合作和互动的机会,培养幼儿与他人合作、分享和沟通的能力;- 引导幼儿尊重他人、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社交技巧;- 组织集体活动,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 鼓励幼儿体验和解决社交问题,促进幼儿的自我意识和情感管理能力。

二、教育教学能力1. 幼儿园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的教育教学能力?幼儿园教师应具备以下基本的教育教学能力:- 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能与幼儿有效地进行交流;- 独立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满足幼儿发展需求;- 观察和评估幼儿的研究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能够创造积极的教育环境,激发幼儿的研究兴趣;- 具备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与家长和同事有效合作。

2. 幼儿园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持续研究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参加相关培训和研修活动;- 研究倾听和观察的技巧,提高对幼儿的专注和理解能力;- 参与教研活动,与同事分享经验并互相研究;- 反思和总结自身的教学实践,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机制,与家长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

教育知识与能力常考简答题汇总

教育知识与能力常考简答题汇总

教育知识与能力常考简答题汇总一、教育心理学1. 请简要解释条件反射是什么?条件反射是指在特定条件下,无条件刺激(例如食物)与条件刺激(例如响声)共同出现,经过多次重复后,无条件刺激能够引起条件刺激所产生的反应的现象。

2. 请解释一下塞宾斯基认知理论。

塞宾斯基认知理论是指人在认知过程中,通过将信息与现有的认知结构相匹配来加工和理解新的信息。

根据认知结构与新信息之间的相似性,人们能够将新信息编码、存储和检索。

3. 请简要说明自我概念是什么?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身所形成的认知和评估。

它是一个人对自己在身体、认知、情感和所属群体等方面的了解和评价。

4. 请解释一下固定心态和成长心态的区别。

固定心态指个体认为个人的特质和能力是固定的,无法改变。

而成长心态则认为个人的特质和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和学习改变和发展的。

5. 请简要说明下面概念:亚琛实验、条件性恐惧、情感智力、心理动力学。

亚琛实验是由门捷列夫·伊万诺维奇·帕夫洛夫提出的,通过在狗的消化管上植入氧胆石以测量狗的唾液分泌量,研究了条件反射的形成。

条件性恐惧是指个体在某种条件下,经历了恐惧刺激与特定刺激的配对后,对该特定刺激产生恐惧的现象。

情感智力是指个体在处理和管理自己和他人情感的能力,包括情绪识别、情绪表达、情绪理解和情绪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心理动力学是指弗洛伊德和其信徒们发展起来的心理学理论体系,主要关注潜意识与意识之间的冲突和动力。

二、教育学理论1. 请简要解释主体教育观是什么?主体教育观是指以人的主体地位和全面发展为核心,注重个体主体性的独立性、开放性、能动性的教育观念。

2. 请解释一下分级教学的原理。

分级教学是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能力,将学生分成几个不同的等级或组别,针对不同等级的学生提供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3. 请简要说明终身教育的内涵。

终身教育是指个体在整个生命阶段,通过学习和培养,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和素质,以适应社会和职业需求,并实现自我发展和人生价值。

2021上教资笔试-简答口诀(小学科目二)

2021上教资笔试-简答口诀(小学科目二)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常考简答题及记忆口诀1.简述20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

(1)教育终身化:终身教育强调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

(2)教育全民化:教育对象的全民化,即教育必须向所有人开放。

(3)教育的民主化:追求所有的人都受到同等的教育。

(4)教育的多元化:否定了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强调教育不能千篇一律。

(5)教育技术现代化:强调教育要运用现代科技。

【记忆口诀:终身两民多现代】2.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目的的确定;(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3)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4)生产力的发展制约教育结构;(5)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记忆口诀:龟(规)速内,目段结】3.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及教育需要;(3)人们的教育思想;(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记忆口诀:社会+人+理论】4.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的表现。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记忆口诀:严(延)规范,塑(速)个性,要发展】5.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记忆口诀:提速(素)个性创两全】6.简述西方现代学制的类型。

(1)双轨制:19世纪欧洲把学校分为两个互不相同的轨道:一轨是为资产阶级子女设立的,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另一轨是为劳动人民子女设立的,从小学到中等职业学校,是为培养劳动者服务的。

科目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科目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科目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块一教育基础第一节教育学基础知识一、教育的概念“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狭义的教育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二、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学校教师起主导作用)、受教育者(学习的主体)、教育影响(中介)。

三、教育的本质属性: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四、教育的基本形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二、教育的产生于发展(一)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生存本能活动。

代表人沛西·能、利托尔诺心理起源说——代表人:孟禄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米丁斯基、凯洛夫简答题、材料题1.原始社会的教育人类对自身生存、生产和发展需要的满足就是教育产生的根本原因。

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①手段简单②在整个社会生产和生活中进行的③主要为生产劳动服务④无产阶级(即人人平等)。

“三生无单”2.古代社会的教育(1)学校的产生①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②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提供了专门的知识分子③文字的产生使人们的间接经验传递成为可能④国家队饿产生需要专门教育机构培养的官吏和知识分子。

3.(2)古代教育的特点①以学校教育取代了原始形态的教育②有了明显的阶级性③教育的目的和内容都为统治阶级服务④严重脱离生产劳动,崇尚书本学习⑤主要采取个别教育的形式4.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着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②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结构和人才培养规格③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促进教学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的变革和发展5.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③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内容④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体制6.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作用①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的人才②教育可以促进民主化进程③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7.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①文化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②文化影响着教育目的的确立③文化影响着教育内容的选择④文化影响着教育方法的使用8.教育对文化的影响和作用①教育传递文化(继承功能和传递功能)②教育传播文化(传播功能)③教育选择文化(选择功能)④教育创造和更新文化(创新功能)9.指定教育目的的依据①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②受教育着身心发展的规律③人们的教育理念10.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①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②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③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讲话中要求广大教师要做学生的“四个引路人”: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简答题说明:下划线的部分为往年真题已经出过的题目,可作为次重点掌握。

双划线的部分为补充内容。

1. 小学教育的特点(1)教育目的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2)教育对象更为普及,许多地方的义务教育得到全面实施;(3)教育实验涉及的方面更广泛;(4)学科内容的设置和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儿童的身心发展;(5)重视教师的发展,教师制度逐渐规范化。

2. 教师劳动的特点(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2)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4)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5)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3.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教育目的的全面性。

②教育任务的多样性。

③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4.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一)专业理念教师专业理念是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遵守的一套行为规范和为实现美好生活而培植自我的内在品格和德行。

(二)专业知识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四方面的内容。

(三)专业能力教师专业能力是指教师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实践练习和反思体悟而形成的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和心智活动方式。

5. 教师专业知识的内容1.本体性知识2.条件性知识3.实践性知识4.文化知识6. 教师专业能力的内容教师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1. 教学设计能力2. 教学语言能力3. 教学交往能力4. 组织和调控课堂的能力5. 教育研究能力6. 创新能力7. 教师成长途径和方法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二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的素养。

促进教师成长有以下几种方法: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4.进行教学反思8. 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一)确定研究课题(二)文献检索(三)提出研究假设(四)制订研究计划,设计研究方案(五)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六)得出结论(七)撰写成文9. 文献检索的要求(1)检阅要全面,即全面性。

放宽视野,检索内容客观全面。

(2)检阅要认真细致,即准确性。

对文献的观点、结论的正确性、可靠性进行评价,把握争议点。

(3)勤于积累。

检索方法要多样化,建立个人信息资料库,同时会使用国家的信息库。

(4)善于思索。

对文献进行批判性阅读,用创造性思维综合分析文献内容,找到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10. 教育行动研究的实施步骤(1)确定研究课题(2)拟订研究计划(3)实施行动研究(4)进行总结评价11 .教育调查报告的般结构(1)题目⑵前言⑶正文⑷总结(5)附录12.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13.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一一决定教育的发展水平(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2)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3)生产力的发展制约学校结构(4)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14.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3)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15. 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3)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4)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16. 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1)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4)教育具有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

17. 教育目的的影响因素(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3)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18.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19. 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20.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1)德育是使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感情和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

(2)智育主要是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

(3)体育是增强学生体质,发展他们的体力和运动能力,养成他们锻炼身体和卫生习惯的教育,也就是身心素质教育。

(4)美育是形成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教育,也就是美的教育。

(5)劳动技术教育是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活动,使他们养成劳动的观点和劳动的习惯,初步掌握现代生产和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也是劳动素质的教育。

【补充】影响教育制度的因素(建立学制的依据)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21. 注意的种类根据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的程度,可以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1.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须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产生的注意。

2.有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3.有意后注意是有着自觉目的,但无须意志努力的注意。

22. 知觉的基本特性(1)选择性(2)整体性(3)理解性(4)恒常性23. 运用遗忘规律有效的组织复习(1)及时复习,经常复习。

这是根据艾宾浩斯遗忘的规律来进行的复习;(2)合理分配时间;(3)做到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4)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5)复习方法要多样化;(6)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

24. 创造性的培养(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25.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1)问题情境(2)定势与功能固着(3)已有的知识经验一一迁移(4)原型启发(5)情绪与动机除了上述因素外,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26. 马斯洛需求层析理论①生理需要②安全需要③归属与爱的需要④尊重需要⑤求知需要⑥审美需要⑦自我实现的需要27. 不同气质类型在教学中的意义第一,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有各自的特点,作为教师应了解并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

第二,针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特点,可以分别采取各种相适应的教育措施,帮助学生克服消极因素,形成良好品格。

第三,教师只有将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区别对待,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才能使不同气质类型学生的优势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学生乐于学习,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达到自我实现,这才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

28. 课程内容的三个文件(一)课程计划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二)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某门学科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

(三)教材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

其中,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故人们常把教科书与讲义简称为教材。

2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30. 新课改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1)学生是发展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31. 新课改提倡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即主动地自觉自愿地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或不情愿地学习。

学习的“自主性”具体表现为“自立” “自为”“自律”三个特性,这三个特性构成了“自主学习”的三大支柱及所显示出的基本特征。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探究学习是在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

其具有主动性、问题性、开放性、生成性和创造性。

32. 新课改提倡的教师观(1)教师角色的转变(2)教师行为的转变(3)教师教学观的转变33. 新课改的评价观第一,在评价功能上,要由侧重甄别和选拔转向侧重发展。

第二,在评价对象上,要从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逐步转向关注对过程的评价。

第三,在评价主体上,要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信息多源化,重视自评、互评的作用。

第四,在评价结果上,不仅要关注评价结果的准确、公正,更要强调评价结果的反馈以及被评价者对评价结果的认同和对原有状态的改进。

第五,在评价内容上,要强调对评价对象的各方面情况进行全面综合考查。

第六,在评价方法上,要强调评价方式多样化,尤其注重把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结合起来,以质性评价统整量化评价。

第七,在评价者与评价对象的关系上,要强调平等、理解、互动,体现以人为本的主体性评价的价值取向。

34.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1)遗传(2)环境(3)个体主观能动性(4)学校教育35.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方面。

①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②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③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④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36.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教育启示(一)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拔苗助长” “陵节而施”都是有违身心发展顺序性规律的。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要有针对性,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

(三)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进行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