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控制系统简答题复习重点

合集下载

过程控制系统 复习总结

过程控制系统 复习总结

过程控制系统知识点总结)一、概论1、过程控制概念:五大参数。

过程控制的定义:工业中的过程控制就是指以温度、压力、流量、液位与成分等工艺参数作为被控变量的自动控制。

2、简单控制系统框图。

控制仪表的定义:接收检测仪表的测量信号,控制生产过程正常进行的仪表。

主要包括:控制器、变送器、运算器、执行器等,以及新型控制仪表及装置。

控制仪表的作用:对检测仪表的信号进行运算、处理,发出控制信号,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

3、能将控制流程图(工程图、工程设计图册)转化成控制系统框图。

4、DDZ -Ⅲ型仪表的电压信号制,电流信号制。

QDZ-Ⅲ型仪表的信号制。

它们之间联用要采用电气转换器。

5、电信号的传输方式,各自特点。

电压传输特点:1)、 某台仪表故障时基本不影响其它仪表; 2)、 有公共接地点;3)、 传输过程有电压损耗,故电压信号不适宜远传。

电流信号的特点:1)、某台仪表出故障时,影响其她仪表;2)、无公共地点。

若要实现仪表各自的接地点,则应在仪表输入、输出端采取直流隔离措施。

6、变送器有四线制与二线制之分。

区别。

1、四线制:电源与信号分别传送,对电流信号的零点及元件的功耗无严格要求。

2、两线制:节省电缆及安装费用,有利于防爆。

活零点,两条线既就是信号线又就是电源线。

7、本安防爆系统的2个条件。

第一个字母:参数类型 T ——温度(Temperature) P ——压力(Pressure) L ——物位(Level) F ——流量(Flow) W ——重量(Weight) 第二个字母:功能符号 T ——变送器(transmitter) C ——控制器(Controller) I ——指示器(Indicator) R ——记录仪(Recorder) A ——报警器(Alarm)加热炉1、在危险场所使用本质安全型防爆仪表。

2、在控制室仪表与危险场所仪表之间设置安全栅,以限制流入危险场所的能量。

8、安全栅的作用、种类。

过程控制重点

过程控制重点

第一章 绪论1.1.过程控制(英文:Process Control )通常是指连续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是自动化技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1.1-1.过程控制是生产过程自动化的简称,泛指石油、化工、电力、冶金、轻工、建材、核能等工业生产中的连续的或按一定周期程序进行的生产过程自动控制,是自动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1.1-2.连续生产过程的特征是: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流体,在连续(或间歇)的流动过程中进行着物理化学反应、物质能量的转换或传递。

1.1-3.从控制的角度,通常将工业生产过程分为三类,即:连续型、离散型和混合型。

过程控制主要是针对连续生产过程采用的控制方法。

1.1-4.过程控制的主要任务是对生产过程中的有关参数进行控制——“工业四大参数”是:温度、压力、流量、物(液)位的自动控制,使其保持恒定或按一定规律变化,在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的前提下,使连续生产过程自动地进行下去。

1.1-5.过程控制系统的定义:为实现对某个工艺参数的自动控制,由相互联系、制约的一些仪表、装置及工艺对象、设备构成的 一个整体 1.1-6.在讨论控制系统工作原理时,为清楚地表示自动控制系统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及相互关系,一般用原理框图来表示控制系统。

1.1-7.过程控制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对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参数(温度、压力、流量、物位、成分、湿度等)进行控制,使其保持恒定或按一定规律变化。

1.1-8.过程控制的特点:⑴.控制对象——被控过程复杂、控制要求多样 ⑵.控制方案丰富多彩⑶.控制过程大多数属于慢过程与参数控制 ⑷.定值控制是过程控制的主要形式⑸.过程控制系统由规范化的、系列化的检测与控制仪表或自动化装置组成1.3-2.系统阶跃响应的单项性能指标 ⑴.衰减比、衰减率衰减比:)(2131B By y n ==;n 取整数,习惯上常表示为1:n ,例如1:4、1:10 衰减率:ny y y y y 11113131-=-=-=ϕ⑵.最大动态偏差、超调量 最大动态偏差:1y超调量:%100)(1⨯∞=y y σ⑶.残余偏差:系统设定值r 与稳态值)(∞y 的差值,即)()(∞-=∞y r e⑷.调节时间、峰值时间、振荡频率 调节时间:S t 峰值时间:p t 振荡频率:ω1.3-3. 系统阶跃响应的综合性能指标 ⑴.偏差积分IE (Integral of Error )⑵.绝对偏差积分IAE(Integral Absolute value of Error)⑶.平方偏差积分ISE (Integral of Squared Error )⑷.时间与绝对偏差乘积积分ITAE(Integral of Time multiplied by the Absolute value of Error)1.3-4-1.某换热器的温度控制系统,给定值为200 ℃。

过控简答题总结

过控简答题总结

过控简答题总结1、什么是过程控制系统?典型过程控制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过程控制系统:一般指工业生产过程中自动控制系统的变量是温度、压力、流量、液位、成分等这样一些变量的系统。

组成:过程控制系统=检测和控制仪表+被控过程2、过程控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过程控制有哪些特点?任务:对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参数(温度、压力、流量、物位、成分、湿度等)进行控制,使其保持恒定或按一定规律变化。

特点:1.控制对象复杂、控制要求多样2.控制方案丰富3.控制对象大多属于慢过程4.大多数工艺要求定值控制5.大多使用标准化的检测、控制仪表及装置。

3、过程控制系统的分类?按设定值的形式分类:1)定值控制系统——设定值恒定不变。

2)随动控制系统——设定值随时可能变化。

3)程序控制系统——设定值按预定的时间程序变化。

按系统的结构特点分类:1)反馈控制系统(闭环控制系统)2)前馈控制系统(开环控制系统)3)复合控制系统4、什么是被控对象的静态特性?什么是被控对象的动态特性?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稳态—把被控变量不随时间变化的平衡状态称为系统的稳态(静态)。

静态特性—静态时系统各环节的输入输出关系。

动态—把被控变量随时间变化的不平衡状态称为系统的动态。

动态特性—在动态过程中系统各环节的输入输出变化关系。

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都是反映被控参数与控制变量之间的关系,不同点是一个处于静态一个处于动态过程,而这两种过程又是控制系统正常运行中的两种不同状态,只有综合两种性能指标才能反映出一个系统的特性与品质。

5、为什么常选用阶跃信号进行系统分析?阶跃信号的输入突然,对被控变量的影响也最大。

如果一个控制系统能够有效地克服这种干扰,那么对其它比较缓和的干扰也能很好地克服。

阶跃信号的形式简单,容易实现,便于分析、实验和计算。

故更多使用阶跃信号。

6、什么是控制器的控制规律?控制器有哪些基本控制规律?控制规律是指控制器的输出信号与输入偏差信号之间的关系。

基本控制规律有:位式控制、P调节、PI调节、PD调节、PID调节。

过程控制系统简答题复习重点

过程控制系统简答题复习重点

过程控制系统简答题复习重点名词解释:衰减比答:衰减比n 定义为:衰减比是衡量系统过渡过程稳定性的一个动态指标。

为保证系统足够的稳定程度,一般取衰减比为4:1~10:1。

B1,B2为前两个峰顶与稳定值的差值。

其中4 :1 常作为评价过程动态性能指标的一个理想指标。

2、自衡过程答:当扰动发生后,无须外加任何控制作用,过程能够自发地趋于新的平衡状态的性质称为自衡性。

称该类被控过程为自衡过程。

3、分布式控制系统答:分布式控制系统DCS ,又称为集散控制系统,一种操作显示集中、控制功能分散、采用分级分层体系结构、局部网络通信的计算机综合控制系统。

DCS 的设计思想是“控制分散、管理集中”4、串级控制系统将两个控制器串联在一起工作、各自完成不同任务的系统结构,就称为串级控制结构。

主控制器的输出作为副控制器的设定值,再用控制器的输出去操纵调节阀,从而对主被控变量具有更好的控制效果。

流量:单位时间内流过工艺管道某截面的流体数量称为瞬时流量,而把某一段时间内流过工艺管道某截面的流体总量称为累计流量。

简答题:1.简述串级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

答:(1)副回路的选择必须包括主要扰动,而且应包括尽可能多的扰动;(2)主、副对象的时间常数应匹配;(3)应考虑工艺上的合理性和实现的可能性;(4)要注意生产上的经济性。

2.电气阀门定位器有哪些作用答:①改善阀的静态特性②改善阀的动态特性③改变阀的流量特性④用于分程控制⑤用于阀门的反向动作3. 简单控制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答:简单控制系统由一个被控对象,一个检测元件和变送器,一个调节阀和一个调节器组成。

检测元件和变送器用于检测被控变量,并将检测到的信号转换为标准信号,输出到控制器。

控制器用于将检测变送器的输出信号与设定值进行比较,得出偏差,并把偏差信号按一定的控制规律运算,运算结果输出到执行器。

执行器是控制系统回路中的最终元件,直接用于改变操纵量,以克服干扰,达到控制的目的。

《过程控制系统》复习要点2.0版概述

《过程控制系统》复习要点2.0版概述

《过程控制系统》复习要点:1.无自平衡能力的单容纯滞后过程的传递函数P16Wo(s)=sT a 1 式中Ta 为过程的积分时间常数、Ta=C 0 2.有自衡能力单容纯滞后过程的数学模型P12q 1-q 2=A dt dh ①将式变成增量形式△q 1-△q 2△q 2=2R h ∆ 或R 2=2q h ∆∆ 将 ①②式进行拉氏变=)(0s W )()(1S Q S H =122+CS R R =100+S T K T0 液位过程时间常数 ,220C R T =K0 液位过程的时间常数,K 0=R 2C 液位过程的容量系数3.常用的压力检测仪表的类型P47弹性式压力表;弹性式压力表是根据弹性元件受力变形的原理,将被测压力转换为位移来测量的。

(弹簧管式压力表、膜片压力表、文管式压力表)液柱式压力表;液柱式压力表是根据流体静力学原理,将被测压力转换成位移来测量的。

(单管压力计、U 形管压力计)电气式压力表;活塞式压力表是将被测压力转换成电容、电势、电阻等电量的变化间接来测量压力。

(应变片式压力计、霍尔片式压力计、热电式真空计)活塞式压力表;活塞式压力表是根据液压机传递压力的原理,将被测压力转换成活塞上所加平衡砝码的重量进行测量。

通常作为标准仪器对弹性压力表进行校验与刻度4.调节阀理想的流量特性P117理想的流量特性,就是在阀前后压差为一定的情况下(△p=常量)得到的流量特性。

它取决于阀芯的形状。

不同的阀芯曲面可以得到不同的理想流量特性,理性流量特性有直线流量特性、对数流量特性、快开流量特性与抛物线流量特性四种.5.控制方案设计的阶跃响应性能指标P1421.余差(静态偏差)C :余差是指系统过度过程终了时给定值与被控参数稳态值之差。

它是一个重要的静态指标,一般要求余差不超过预定值或接近零。

2.衰减率:衡量系统过度稳定性的一个动态指标,一般取0.75-0.93.超调量:对于定制系统来说,超调量是指被控参数第一个波峰与给定值的差与给定值的百分比。

过控简答题总结

过控简答题总结

1、什么是过程控制系统?典型过程控制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过程控制系统:一般指工业生产过程中自动控制系统的变量是温度、压力、流量、液位、成分等这样一些变量的系统。

组成:过程控制系统=检测和控制仪表+被控过程2、过程控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过程控制有哪些特点?任务:对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参数(温度、压力、流量、物位、成分、湿度等)进行控制,使其保持恒定或按一定规律变化。

特点:1.控制对象复杂、控制要求多样2.控制方案丰富3.控制对象大多属于慢过程4.大多数工艺要求定值控制5.大多使用标准化的检测、控制仪表及装置。

3、过程控制系统的分类?按设定值的形式分类:1)定值控制系统——设定值恒定不变。

2)随动控制系统——设定值随时可能变化。

3)程序控制系统——设定值按预定的时间程序变化。

按系统的结构特点分类:1)反馈控制系统(闭环控制系统)2)前馈控制系统(开环控制系统)3)复合控制系统4、什么是被控对象的静态特性?什么是被控对象的动态特性?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稳态—把被控变量不随时间变化的平衡状态称为系统的稳态(静态)。

静态特性—静态时系统各环节的输入输出关系。

动态—把被控变量随时间变化的不平衡状态称为系统的动态。

动态特性—在动态过程中系统各环节的输入输出变化关系。

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都是反映被控参数与控制变量之间的关系,不同点是一个处于静态一个处于动态过程,而这两种过程又是控制系统正常运行中的两种不同状态,只有综合两种性能指标才能反映出一个系统的特性与品质。

5、为什么常选用阶跃信号进行系统分析?阶跃信号的输入突然,对被控变量的影响也最大。

如果一个控制系统能够有效地克服这种干扰,那么对其它比较缓和的干扰也能很好地克服。

阶跃信号的形式简单,容易实现,便于分析、实验和计算。

故更多使用阶跃信号。

6、什么是控制器的控制规律?控制器有哪些基本控制规律?控制规律是指控制器的输出信号与输入偏差信号之间的关系。

基本控制规律有:位式控制、P调节、PI调节、PD调节、PID调节。

过程控制系统知识点

过程控制系统知识点

1. 过程控制系统分类:按结构特点反馈控制系统:根据系统被控量的偏差进行工作的,偏差值是控制的依据;前馈控制系统:根据扰动量的大小进行工作,扰动时控制的依据;前馈——反馈控制系统:开环前馈能针对主要扰动及时迅速的克服其对被控参数的影响;其余次要扰动,则利用反馈控制予以克服;按信号给定值分类定制控制系统:系统被控量的给定值保持在规定值不变,或小范围附近不变;程序控制系统:被控量的给定值按预定的时间程序变化工作;随动控制系统:被控量的给定值随时间任意变化的控制系统;2. 建模方法:机理分析法和试验法4. 执行器(调节阀)由执行机构和调节机构两部分构成。

执行器可分为气动执行器、电动执行器、液动执行器三类;气动执行器输入信号为0.02—0.1MPa;电动执行器输入信号为DC 4~20mA;5. 什么叫气开式调节阀,什么叫气关式调节阀?怎样利用执行机构和调节机构来组成气开、气关式调节阀?执行器有气开、气关两种型式。

所谓气开式,即当气动执行器输入压力p》0.02MPa时,阀门开始打开,也就是说有信号压力时阀开,无信号压力时阀关。

对于气关式则反之,既有信号压力时阀关,无信号压力时阀开。

正作用执行机构与正装调节机构组成气关式调节阀;正作用执行机构与反装调节机构组成气开式调节阀;反作用执行机构与正装调节机构组成气开式调节阀;反作用执行机构与反装调节机构组成气关式调节阀;6. 何为调节阀的流量特性?何为理想流量特性和工作流量特性?在工程上是怎样来选择调节阀流量特性的?执行器的流量特性是指被控介质流过阀门的相对流量与阀门的相对开度之间的关系,即q/qmax=f(l/L);q/qmax--相对流量,即执行器某一开度流量与全流量之比;l/L--相对开度,即执行器某一开度行程与全开行程之比;流过执行器的流量不仅与阀的开度有关,同时还与阀前后的压差大小有关。

理想流量特性就是在阀前后压差为一定的情况下得到的流量特性;工作流量特性即在实际工程使用中,调节阀两端的压力差不为常数时,调节阀的相对开度和相对流量的关系;流量特性的选择原则:一个过程控制系统,在负荷变动情况下,为了使系统能保持预定的品质指标,则要求系统总放大系数在整个操作范围内保持不变,可以通过适当选择调节阀的特性来补偿被控过程的非线性,从而使系统总的放大系数保持不变。

【过控期末复习题】过程控制工程经典简答题

【过控期末复习题】过程控制工程经典简答题

1、什么是积分饱和,常用的抗积分饱和方法有哪些?答:如果执行已经到极限位置,仍然不能消除静差时,由于积分作用,尽管PID 差分方程式所得的运算结果继续增大或减小,但执行已无相应的动作,这就叫积分饱和。

常用措施有:限幅法,外反馈法,积分切除法。

2、采用经验建模方法建立对象模型的步骤是什么?答:(1)设计试验来获得用于建模的输入输出数据;(2)对输入输出数据进行预处理,如选择有用的数据,剔除换点及遗漏的数据点等;(3)指定模型结构或选择模型集;(4)确定一个性能指标作为模型选择的准则;(5)根据输入输出数据和性能指标从指定的模型集中选择已个最佳模型;(6)对获得的模型进行测试,满意则结束,否则重复前面的步骤。

3、串级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有哪些?答(1)在单回路控制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采用串级控制;(2)具有能够检测的副回路,且主要干扰应该包括在副回路中;(3)副对象的滞后不能太大,以保持副回路的快速响应性能;(4)将对象中具有显著非线性或时变特性的部分归于副对象中。

4、设置均匀控制系统的目的和其特点是什么?答:目的是:对表征前后设备供求矛盾的两个变量均匀协调,统筹兼顾。

特点是:表征前后供求矛盾的两个变量都应该是缓慢变化的;前后互相联系又互相矛盾的两个变量都应保持在工艺操作所允许的范围内。

5、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是什么?为什么它常与反馈控制构成前馈-反馈控制系统?答:基本原理是测量进入过程的干扰量,并根据干扰的测量值产生合适的控制作用来改变控制量,使被控制变量维持在给定值。

前馈控制是一种补偿控制。

一般来讲,前馈控制无法全部补偿扰动对被控变量所产生的影响。

因此,单纯的前馈控制系统在应用中就会带来一定的局限性。

为克服这一弊端,前馈控制常与反馈控制联用,构成前馈—反馈控制系统。

6、什么是控制系统的过渡过程?有几种基本形式?答:一个过程控制系统在外作用下从原有的稳定状态过渡到另一个稳定状态的过程称为过程控制系统的过渡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衰减比
答:衰减比n 定义为:
衰减比是衡量系统过渡过程稳定性的一个动态指标。

为保证系统足够的稳定程度,一般取衰减比为4:1~10:1。

B1,B2为前两个峰顶与稳定值的差值。

其中4 :1 常作为评价过程动态性能指标的一个理想指标。

2、自衡过程
答:当扰动发生后,无须外加任何控制作用,过程能够自发地趋于新的平衡状态的性质称为自衡性。

称该类被控过程为自衡过程。

3、分布式控制系统
答:分布式控制系统DCS ,又称为集散控制系统,一种操作显示集中、控制功能分散、采用分级分层体系结构、局部网络通信的计算机综合控制系统。

DCS 的设计思想是“控制分散、管理集中”
4、串级控制系统
将两个控制器串联在一起工作、各自完成不同任务的系统结构,就称为串级控制结构。

主控制器的输出作为副控制器的设定值,再用控制器的输出去操纵调节阀,从而对主被控变量具有更好的控制效果。

流量:单位时间内流过工艺管道某截面的流体数量称为瞬时流量,而把某一段时间内流过工艺管道某截面的流体总量称为累计流量。

简答题:
1.简述串级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

答:(1)副回路的选择必须包括主要扰动,而且应包括尽可能多的扰动;(2)主、副对象的时间常数应匹配;(3)应考虑工艺上的合理性和实现的可能性;(4)要注意生产上的经济性。

2.电气阀门定位器有哪些作用
答:①改善阀的静态特性 ②改善阀的动态特性 ③改变阀的流量特性
④用于分程控制 ⑤用于阀门的反向动作
3. 简单控制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答:简单控制系统由一个被控对象,一个检测元件和变送器,一个调节阀和一个调节器组成。

检测元件和变送器用于检测被控变量,并将检测到的信号转换为标准信号,输出到控制器。

控制器用于将检测变送器的输出信号与设定值进行比较,得出偏差,并把偏差信号按一定的控制规律运算,运算结果输出到执行器。

执行器是控制系统回路中的最终元件,直接用于改变操纵量,以克服干扰,达到控制的目的。

4. 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采用前馈-反馈复合系统将能较大地改善系统的控制品质?
答:前馈控制的特点是:根据干扰工作;及时;精度不高,实施困难;只对某个干扰 有克服作用.反馈的特点作用依据是偏差;不及时:精度高,实施方便,对所有干扰都有克服作用.由于两种控制方式优缺点互补, 所以前馈-反馈复合系统将能较大地改善系统的控制品质.
5、PID 调节器的参数对控制性能各有什么影响?
答:(1)比例增益 反映比例作用的强弱, 越大,比例作用越强,反之亦然。

比例控制克服干21B B n
扰能力较强、控制及时、过渡时间短,但在过渡过程终了时存在余差;
(2)积分时间反映积分作用的强弱,越小,积分作用越强,反之亦然。

积分作用会使系统稳定性降低,但在过渡过程结束时无余差;
(3)微分时间反映积分作用的强弱,越大,积分作用越强,反之亦然。

微分作用能产生超前的控制作用,可以减少超调,减少调节时间;但对噪声干扰有放大作用。

6、与反馈控制系统相比,前馈控制系统有哪些特点?
答:(1)反馈控制的本质是基于偏差来消除偏差,而前馈控制是基于扰动来消除扰动对被控量的影响;
(2)反馈控制是“不及时”的,而前馈控制器可“及时”动作;
(3)反馈控制属闭环控制,而前馈控制属开环控制;
(4)反馈控制对闭环内扰动均有校正作用,而前馈控制具有制定性补偿的局限性;
(5)反馈控制规律通常有P、PI、PD、PID等,而前馈控制规律比较复杂。

7、简述“积分饱和现象”产生的内因和外因。

答:造成积分饱和现象的内因是控制器包含积分控制作用,外因是控制器长期存在偏差。

在偏差长期存在的条件下,控制器输出会不断增加或减小,直到极限值引起积分饱和。

8、什么是过程控制?
所谓过程控制是指根据工业生产过程的特点,采用测量仪表、执行机构和计算机等自动化工具,应用控制理论,设计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系统,实现工业生产过程自动化。

9、过程控制的特点
1,系统由被控过程与系类化生产的自动化仪表组成
2,被控过程复杂多样,通用控制系统难以设计
3,控制方案丰富多彩,控制要求越来越高
4,控制过程大多属于慢变过程与参量控制
5,定值控制是过程控制的主要形式
10、测温仪表的选用原则
1,仪表精度等级应符合工艺参数的误差要求
2,选用的仪表应能操作方便、运行可靠、经济、合理,在同一工程中应尽量减少一起的品种和规格
3,仪表的量程应大于工艺要求的实际测温范围,但也不能太大。

4,热电偶是测温仪表的首选检测元件,但当在低温测量时还是选用热电阻元件合适
5,对装有保护套管的测温元件,保护套管的耐压等级应不低于所在管线或设备的耐压等级,其材料根据最高使用温度及被测戒指的特性确定
调节器的功能
1,偏差显示2,输出显示3,内外给定的选择
4,正反作用的选择5,手动切换操作6,其他功能
简单控制系统控制参数的确定原则
1,选择结果应使控制通道的静态增益K0尽可能大,时间常数T0,选择恰当。

2,控制通道的纯滞后时间t0应尽可能的小,一般t与T0的比值小于0.3.
3,干扰通道的静态增益Kf应尽可能的小;时间常数Tf应尽可能的大,其个数尽可能的多;扰动进入系统的位置应尽可能远离被控参数而靠近调节阀。

4,当广义被控过程有几个一阶惯性环节串联而成时,应尽可能的设法使几个时间常数中的最大与最小的比值尽可能的大,一边尽可能提高系统的可控性。

串级控制系统的控制效果
1,能迅速客服进入副回路的干扰2,能改善控制通道的动态特性,提高工作频率
3,能适应负荷和操作条件的剧烈变化
串级控制系统的特点
1,对进入副回路的干扰有很强的一致能力。

2,能改善控制通道的动态特性、提高系统的快速反应能力。

3,对非线性情况下的负荷或操作条件的变化有一定的自适应能力。

串级控制系统的适用范围
1,容量滞后较大的过程2,纯滞后较大的过程3,干扰变化剧烈、幅度大的过程
4,参数互相关联的过程5,非线性过程
串级控制系统的副回路的设计与副参数选择原则
1,副参数要物理可测、副对象的时间常数要小、纯滞后时间应尽可能短
2,副回路应尽可能多得包含变化频繁、幅度大的干扰
3,主副被控过程的时间常数要适当匹配4,应综合考虑控制质量和经济性要求
相对增益与耦合特性关系
当某通道的相对增益越接近于1,则由该通道组成的控制回路受其他控制回路的影响就越小;当个控制回路之间无耦合关系时,则构成回路的每个过程通道的相对增益都应为1,因而无耦合过程的相对增益矩阵必为单位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