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疼痛类疾病临床疗效
中医针灸疗法对神经痛的缓解效果
中医针灸疗法对神经痛的缓解效果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给患者带来不适和痛苦。
中医针灸疗法作为一种传统疗法,经过千百年的实践,被广泛应用于神经痛的治疗。
本文将探讨中医针灸疗法对神经痛的缓解效果。
一、中医针灸疗法基本原理中医针灸疗法基于中医学的理论体系,通过针刺或灸烧特定的穴位,调节人体经络系统,达到疏通气血、平衡阴阳的药物疗法。
针灸疗法主要包括针刺和艾灸两种形式,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经络,改善病情。
二、中医针灸疗法在神经痛中的应用1. 针刺疗法针刺疗法是中医针灸疗法的主要形式之一。
通过将细针刺入特定的穴位,刺激经络系统,以达到改善气血循环,缓解疼痛的目的。
临床实践表明,针刺疗法对于神经痛的缓解效果显著。
例如,对于坐骨神经痛患者,镇痛效果较为明显。
2. 艾灸疗法艾灸疗法是中医针灸疗法的另一种形式。
艾灸是指将艾绒燃烧后,将艾绒的热气直接或间接照射于患者的疼痛部位。
艾灸疗法通过温热刺激,促进血液循环,舒缓疼痛。
研究显示,艾灸疗法对于神经痛的缓解效果较为显著。
三、中医针灸疗法缓解神经痛的机理1. 神经系统调节作用中医针灸疗法通过调节神经系统的活动,可改善神经痛患者的症状。
针刺和艾灸的刺激可以调节病变区域的神经兴奋性,减轻疼痛传导,并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疼痛抑制机制,从而达到缓解神经痛的效果。
2. 血液循环改善作用中医针灸疗法对于改善血液循环具有明显作用。
针刺和艾灸的刺激可以扩张血管,增加血液供应,改善病变区域的局部供氧和营养,促进病变组织修复,减轻神经痛引起的局部炎症和水肿。
3. 免疫调节作用中医针灸疗法对于调节免疫系统具有一定的作用。
研究发现,针刺和艾灸的刺激可以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减轻病变组织的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从而缓解神经痛引起的症状。
四、中医针灸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案例1. 针刺疗法案例患者李某,男性,50岁,右腰疼痛伴放射痛,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坐骨神经痛。
采用中医针刺疗法治疗,每周进行一次治疗,连续治疗4周,疼痛明显减轻,行走不再困难,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中医针灸疗法对慢性疼痛的疗效研究
中医针灸疗法对慢性疼痛的疗效研究慢性疼痛是一种经常发作、持续时间长的疼痛感觉,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显著影响。
传统的中医针灸疗法在治疗慢性疼痛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本文将探讨中医针灸疗法对慢性疼痛的疗效研究。
一、中医针灸疗法概述中医针灸疗法是中医学中的一种重要疗法,主要通过针刺和灸烧等手段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以调节和平衡体内的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疗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和研究。
二、中医针灸疗法在慢性疼痛治疗中的应用慢性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疾病,中医针灸疗法被广泛用于其治疗。
根据中医理论,针灸能够调整人体的气血流动,改善气血不畅造成的疼痛症状。
此外,针灸还能够刺激人体的内源性物质,如内啡肽和血清素等,起到镇痛作用。
许多研究证实,中医针灸疗法对慢性疼痛的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
三、临床研究及证据支持许多临床研究已经证实了中医针灸疗法在治疗慢性疼痛方面的疗效。
例如,一项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研究发现,针灸治疗可以减轻慢性背痛患者的疼痛程度,并改善生活质量。
另外一项针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试验表明,针灸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和关节功能障碍。
这些研究为中医针灸疗法在慢性疼痛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科学证据。
四、针灸疗法的机制研究除了临床研究,科学家们还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来探索中医针灸疗法对慢性疼痛的治疗机制。
一项研究发现,针灸刺激可以调节大脑中的多个区域,包括疼痛感知相关区域、情绪调节区域和内源性疼痛抑制系统等,从而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受。
另外一项研究发现,针灸刺激还可以激活某些遗传路径,如炎症反应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
这些研究为中医针灸疗法的治疗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
五、中医针灸疗法的安全性中医针灸疗法作为一种传统疗法,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针灸治疗的主要风险在于针刺过程中可能引发的针痛、出血、血肿等刺激性反应。
然而,这些不良反应通常属于轻微和短暂的,且可以通过严格的操作规范和规范的管理得以有效控制。
针灸疗法疗效揭秘针灸疗法的治疗效果
针灸疗法疗效揭秘针灸疗法的治疗效果针灸疗法疗效揭秘针灸疗法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它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并且在科研领域也有不少的研究成果。
本文将探讨针灸疗法的治疗效果,并揭示其背后的科学机制。
一、针灸疗法的治疗效果1. 针灸治疗常见疾病针灸疗法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电视脖、电视腰、腱鞘炎、滑囊炎、肩周炎等运动系统疾病,还包括各种神经系统疾病(如偏头痛、神经根型颈椎病、周围神经病)、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消化系统疾病(如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肠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等)、妇科疾病(如月经失调、生理性闭经、痛经)等。
2. 针灸疗法的治疗原理针灸疗法的治疗效果主要归因于两个方面的原理:穴位刺激和神经调节。
首先,穴位刺激是针灸疗法的核心。
通过针刺穴位,可以刺激人体经络系统,调节气血运行和功能活动。
这样可以改善组织供血和氧合,促进新陈代谢的进行,并且还可以缓解疼痛、舒缓肌肉紧张等症状。
其次,针灸疗法还通过神经调节来发挥作用。
针刺穴位可以刺激神经纤维,使得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反应,并通过调节神经递质来改变身体的生理状态。
例如,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达到镇痛、抗炎、促进胃肠蠕动、调节内分泌等作用。
二、针灸疗法的科学机制1. 穴位刺激的神经生理学基础针灸疗法所使用的穴位通常位于皮肤、肌肉、筋脉、关节和内脏等部位。
在这些穴位上,有着丰富的神经末梢和血管分布。
穴位刺激可以通过神经末梢传递信号,进而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组织器官。
不同的穴位刺激可以产生不同的生理效应,如调节疼痛传导、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机体免疫力等。
2. 针刺穴位的效应与神经调节有关针刺穴位可以刺激神经纤维,改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并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反馈调节机制来改变疾病的生理状态。
例如,针刺特定穴位可以改变疼痛传递的途径,减轻疼痛感知;针刺其他穴位可以促进内分泌的调节,改善内分泌紊乱引起的症状。
针灸科腰痛病中医临床疗效评价、分析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疗效分析总结、评估、难点分析及优化一、疗效分析(一)疗效评价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诊疗方案中的疗效评价制定下列评价标准和方法:1.评定标准参照JOA腰腿痛评分系统(表附后)进行疗效评价:治疗改善率=[(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满分29-治疗前评分)]×100%。
临床控制:改善率≥75%;腰腿痛及相关症状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阴性,恢复正常工作;显效:腰腿痛及相关症状基本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基本恢复正常工作;改善率≥50且<75%;有效:腰腿痛及相关症状减轻,直腿抬高试验可疑阳性,部分恢复工作,但停药后有复发;改善率≥25且<50%;无效:腰腿痛及相关症状体征无改善,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或者加重,改善率<25%。
2.评价方法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表格附后)(二)疗效分析证型例数平均住院天数临床控制(%)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湿热痹阻型2613.6 10(38.5)11(42.3)4(15.4)1(3.8)96.2 血瘀气滞型145 12.8 59(40.7)50(34.5)34(23.4)2(1.4)98.6 寒湿痹阻型50 16.6 13(26)23(46)10(20)4(8)92 肝肾亏虚型46 18.3 13(28.2)3(6.5)24(52.2)6(13)87 合计267 16.6 95(35.6)87(32.6)72(26.9)13(4.9)95.1二、总结评估我们经过3年的应用,并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诊疗方案,进行了优化,该方案基本符合临床实际,所具证型临床皆可遇到,具有较好的临床使用性,患者平均住院日减少,临床控制率及有效率提高。
现总结如下:(一)对于腰痛病患者,无论是门诊病人还是住院病人应用本诊疗方案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临床可操作性更强,同时能更好地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中医药优势。
针灸中医针灸疗法祛除疼痛远离病痛
针灸中医针灸疗法祛除疼痛远离病痛针灸,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疗法之一,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它以针刺经络穴位为主要手段,通过调整气血运行和平衡阴阳,达到治疗疾病、缓解疼痛的目的。
本文将重点介绍针灸中医针灸疗法在祛除疼痛方面的应用。
一、针灸治疗原理针灸疗法的治疗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刺激穴位调整气血运行,改善机体功能;二是通过调节阴阳平衡,理顺经络气血,达到祛除疼痛的效果。
针刺穴位是针灸疗法的核心,它们分布在全身各个部位,与脏腑器官、经络相互联系。
在针刺过程中,针头的刺激能够调动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等多个系统的反应,促进气血循环,改善疾病症状,缓解疼痛。
此外,针灸疗法还注重调整阴阳平衡。
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与阴阳失衡密切相关。
通过针刺穴位,可以改善脏腑功能,促进体内阴阳的平衡,增强机体自身的抵抗力,从而实现疾病的治疗和疼痛的缓解。
二、针灸治疗常见疼痛针灸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各类疼痛的治疗。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疼痛疾病,以及针灸疗法在其治疗中的应用。
1. 颈椎病:针灸能够改善颈椎病的症状,如颈痛、头晕、肩背酸痛等。
通过刺激颈部和周围穴位,可以调整颈椎的位置,减轻颈椎的压力,缓解疼痛。
2. 腰椎间盘突出症:针灸可以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腰背痛、下肢放射痛等症状。
通过刺激相关穴位,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压迫神经的疼痛。
3. 关节炎:针灸可以减轻关节炎的症状,如关节肿痛、活动受限等。
通过刺激相应穴位,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
4. 肌肉酸痛:针灸能够舒缓肌肉酸痛的症状,如肩周炎、肌肉劳损等。
通过刺激相关穴位,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紧张,缓解疼痛。
5. 头痛:针灸可以缓解各类头痛,如偏头痛、紧张性头痛等。
通过刺激头部和颈部相关穴位,调整血液循环,舒缓头部的紧张感,缓解头痛。
三、针灸治疗的优势相比于其他治疗方法,针灸具有以下优势:1. 无副作用:针灸是一种自然疗法,不依赖药物,避免了药物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和依赖性。
针灸的作用和临床应用
针灸的作用和临床应用针灸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其作用和临床应用广泛。
它是通过在特定穴位上插入针来刺激,以调整和平衡人体的生理功能,从而治疗疾病和促进健康。
以下是针灸的作用和临床应用的一些方面:1.缓解疼痛:针灸被广泛用于缓解各种类型的疼痛,包括头痛、神经痛、关节痛、肌肉酸痛等。
通过在相关穴位上刺激,可以释放内啡肽等内源性物质,从而减轻疼痛感。
2.调整免疫功能:针灸可以调节和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使其更好地抵抗疾病。
一些研究显示,针灸可以提高免疫细胞的活性和数量,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3.调节内分泌:针灸可以通过对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促进荷尔蒙的分泌和平衡。
它可以对甲状腺功能、女性月经周期、男性性功能等产生调节作用,从而改善相关问题。
4.改善消化功能:针灸可以调节胃肠道的蠕动和分泌,改善消化功能。
它可以治疗胃痛、胃胀、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相关的问题。
5.改善睡眠质量:针灸可以通过放松身体和平静神经系统,改善睡眠质量。
它可以治疗失眠、多梦、睡眠不深等睡眠障碍。
6.调节心理状况:针灸可以对情绪和心理状态产生调节作用。
它可以治疗抑郁、焦虑、压力等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7.辅助治疗其他疗法:针灸可以作为其他疗法的辅助手段。
它可以提高药物的疗效,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同时,它还可以与推拿、拔罐、耳穴贴压等疗法结合使用,加强疗效。
针灸的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针灸内科:如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等。
2.针灸外科:如创伤、骨伤等。
3.针灸妇科:如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症等。
4.针灸皮肤科:如湿疹、荨麻疹等。
5.针灸精神科:如抑郁症、焦虑症等。
6.针灸康复科:如脑卒中后遗症、运动损伤等。
此外,针灸还可以应用于预防疾病,保持身体健康。
例如,通过定期的针灸治疗,可以平衡身体的阴阳,调整体质,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针灸在应用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针灸的原则和技术操作,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针灸应用于临床应用
针灸应用于临床应用针灸作为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医疗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各个领域。
在针灸治疗中,通过在患者体表特定穴位上插入针具,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以达到防治疾病、强身健体的目的。
以下将介绍针灸在各个临床应用方面的功效和作用。
一、针灸在疼痛管理中的应用针灸作为一种疼痛管理的方法,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
通过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针灸能够减轻疼痛、缓解肌肉疲劳,特别适用于头痛、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各种慢性疼痛症状。
同时,针灸还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二、针灸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针灸对神经系统疾病如中风、帕金森病等的治疗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通过刺激穴位,针灸可以促进神经再生,改善神经传导功能,减缓疾病的发展进程。
此外,针灸还能有效缓解神经性疼痛、神经性功能障碍等症状,让患者感受到更多的舒适和舒缓。
三、针灸在内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针灸治疗在内科疾病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方面。
通过刺激穴位来平衡身体的阴阳,调节脏腑功能,促进新陈代谢,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大部分患者在接受针灸治疗后,症状明显减轻,体质得到改善。
四、针灸在妇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在妇科疾病上,针灸疗法也有很好的效果。
例如,针灸可以调节女性的月经周期,缓解痛经、经前综合症等症状,改善妇科炎症、不孕不育等问题。
同时,针灸还能够在孕期保健、产后恢复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提高女性的生育健康水平。
五、针灸在皮肤疾病治疗中的应用针灸治疗在皮肤疾病上也有一定的疗效,如湿疹、痤疮、银屑病等。
通过刺激穴位来调理身体的气血平衡,提高免疫力,促进皮肤的再生和修复,从而减轻疾病症状。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皮肤问题通常可以得到明显改善。
六、针灸在心理疾病治疗中的应用除了生理疾病外,针灸在心理疾病治疗上同样具有独特的优势。
比如焦虑症、抑郁症等精神疾病,针灸可以调节患者的情绪、神经系统,减轻精神压力,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心理状态。
中医针灸综合治疗颈肩腰腿痛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针灸综合治疗颈肩腰腿痛临床疗效观察一、研究目的本次临床研究旨在探讨中医针灸综合治疗颈肩腰腿痛的效果和安全性。
通过对患者的观察和研究,探讨中医针灸综合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临床应用价值,为患者提供更科学的治疗手段。
二、研究内容本次临床研究选取100例患有颈肩腰腿痛的患者,采用中医针灸综合治疗进行治疗。
治疗过程中,按照病情选择不同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并配合中药进行内服治疗。
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功能障碍指数以及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变化。
三、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本次研究选取100例患有颈肩腰腿痛的患者,包括40例男性和60例女性,年龄在18-60岁之间。
所有患者均在颈肩腰腿痛起病后进行过常规治疗,但效果不佳或反复发作。
2、治疗方法治疗方案为中医针灸综合治疗。
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不同的穴位进行针灸刺激,并配合中药进行内服治疗。
对于轻度患者,每天治疗1次,每次30分钟;对于重度患者,每天治疗2次,每次30分钟。
3、疗效评估治疗前后,通过可视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测定功能障碍指数(Disability Index,DI)和生活质量指数(Quality of Life Index,QLI)等参数,观察治疗效果。
四、研究结果治疗后,100例患者疼痛程度得到了明显的缓解,VAS评分由治疗前的平均7.6分降至治疗后的平均2.6分(P<0.01),治疗效果显著。
同时,100例患者的DI和QLI也分别得到了改善,治疗前的平均DI为43.2%,治疗后为21.7%(P<0.01),QLI评分从治疗前的平均48.1分提高至治疗后的平均74.3分(P<0.01)。
没有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分析中医针灸综合治疗颈肩腰腿痛临床疗效及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分析中医针灸综合治疗颈肩腰腿痛临床疗效及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摘要】目的:随着人们近年来的生活压力增加不断,颈肩腰腿痛的临床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现探讨采用中医针灸综合治疗颈肩腰腿痛临床疗效及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方法:入组样本选自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50例颈肩腰腿痛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比较两组的患者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情况。
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和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均优于常规组,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
结论:对颈肩腰腿痛实施中医针灸综合治疗可以进一步发挥发挥药物的作用并通利关节,最大程度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病情康复,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治疗手段,在临床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颈肩腰腿痛;中医针灸综合治疗;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情况颈肩腰腿痛是一组慢性功能受损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患病部位的慢性劳损、疼痛、肿胀等,其病因主要包括: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肩周炎、颈椎病、膝关节炎等【1】。
该疾病其起病隐匿,往往不存在典型症状,疼痛时轻时重且能自行缓解,且颈肩腰腿痛多发生于中老年群体,早期无症状,具有多发性、易反复的特点,患病后疼痛明显,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颈肩腰腿痛以慢性劳损为主要诱发原因,所以单独西医治疗则效果欠佳【2】。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此次参加研究的样本均选自我院接受治疗的150例颈肩腰腿痛患者,研究时间为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常规组(采用西医治疗方法)和研究组(实施中医针灸综合治疗),每组患者各75例,均经过临床相关检查诊断符合颈肩腰腿痛标准(患者存在腰腿疼痛、肢体麻木、颈肩疼痛以及活动受限等情况),采取磁共振诊断、CT诊断予以确诊,患者临床资料完整,均知情本研究,自愿配合研究,并在相关文件签字确定。
排除不足18岁患者、及超过80岁患者,哺乳期妇女及孕妇、合并恶性肿瘤者、存在椎体滑落、椎管内结合、椎管内外肿瘤疾病、椎管现在等情况、指标间P>0.05,具备可比性。
针灸治疗颈椎病疼痛的临床效果分析
针灸治疗颈椎病疼痛的临床效果分析发布时间:2022-03-09T12:07:37.286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1月22期作者:吴良慈[导读]吴良慈(南京市六合区中医院;江苏南京211500)摘要:目的:探究针灸治疗颈椎病疼痛的临床效果分析。
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1年2月收治的50例颈椎病疼痛患者,以随机抽签模式将此50例患者均分为以下两组,分别是常规治疗的对照组,以及常规治疗基础之上联用针灸治疗的研究组,对两组疗效、颈椎病疼痛缓解时间、治疗前后疼痛评分(V AS)、睡眠质量评分(AIS)以及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
结果:研究组患者总体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其颈椎病疼痛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V AS评分比较不存在差异性,P>0.05,而治疗后,研究组V 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AIS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不存在差异,P>0.05,而治疗后,研究组AIS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则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中医针灸治疗颈椎病疼痛的效果理想,能够促进其症状的改善,有效缓解疼痛,进而促进其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的提升,值得推广。
关键词:针灸;颈椎病;疼痛程度;生活质量颈椎病是一种以慢性的退行性的病理改变为基础的一种疾病,它的起病因素比较多,但主要的致病因素为颈椎的退行性改变,比如颈椎的增生、椎间盘突出等。
此外还包括有慢性劳损、发育性因素等[1]。
颈椎病的主要临床症状是颈背部的疼痛,上肢麻木无力,下肢的乏力,行走困难、力弱、头晕、恶心、呕吐,甚至出现视物模糊、心动过速、吞咽困难等等,对患者的睡眠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对于颈椎病的治疗临床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效果各有优势,近年来临床逐渐转移重心,将中医针灸应用于颈椎病的临床治疗,已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2]。
故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1年2月收治的50例颈椎病疼痛患者为对象,就探讨对其采取中医针灸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详情有下。
头痛、牙痛、腰腿痛……这样的针灸疗法止痛效果好!
头痛、牙痛、腰腿痛……这样的针灸疗法止痛效果好!说起疼痛,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在临床上,针灸治疗是可以止痛,在中医理论当中“不通则痛”,中医针灸治疗疾病主要是以疏通气血、疏通经络为主,所以在临床上对于“不通则痛”有较好的缓解效果,在临床上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起到止痛的效果,开始的时候,针刺穴位会出现局部组织酸、胀、麻木等复合感觉,针刺信号会沿着外周或者中枢路径传导到大脑高级部位,所以会产生镇痛效应。
针灸还可以起到宣泄内热、补虚散寒、疏通气血的作用,有利于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帮助改善内分泌疾病和疼痛性疾病,还可以改善功能失调疾病,比如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疼痛可以选择委中穴止痛治疗。
而对于女性患者月经紊乱,包括痛经可以应用针灸治疗来止痛,比如针刺足三里穴、三阴交穴、血海穴都有较好的止痛效果。
针灸是传统中医治疗手段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它对许多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比如腰疼、痛风、中风、鼻炎等等,而且针灸治疗几乎没有副作用,相对来说更安全一些。
那么针灸的原理及作用有哪些呢?针对全身的痛症,如何用针灸治疗呢?一、原则疼痛的发生与功能失调有关,针灸包括针法与灸法,针法即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将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皮肤,并运用提插、捻转等手法来刺激特定的部位,帮助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刺入的点即穴位,人的身体一共有三百多个穴位,不同的疾病所选取的穴位是不同的。
而灸法则是指在穴位上用灸柱或灸草进行烧灼、熏熨的一种治疗方法,它主要是利用热的刺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由于主要选用艾草,因此也称为艾灸。
另外还有桑枝灸、灯芯灸、柳条灸、隔药灸等方法。
二、应用针灸可有效调节疼痛或镇痛相关中枢核团的兴奋性,不仅能够干预介导疼痛的细胞信号传导通路,还能够对局部的痛敏进行抑制、减轻疼痛感。
辩证之后,我们会根据患者的病因,针灸不同的部位,达到止痛的效果。
其中比较常用的包括:(1)疏风止痛法:风池穴可祛风解表,风府穴祛风清神,风市穴祛风通络。
针灸的五大疗效
·健康科学·101针灸的五大疗效2. 用于对腰背相关疾病进行止痛,经过不断地研究表明,采用针灸的方式进行止痛对膝关节疼痛、坐骨神经痛等痛症止痛效果超过83%。
3. 用于对关节相关疾病进行止痛,利用针灸或者艾灸的方法能够对风湿、类风湿、通风等造成的疼痛问题进行快速解决。
针刺可引起肌肉的收缩并可能引起肌细胞的重排(正常化)。
在临床上,采用0.4毫米的圆利针,以肌筋膜理论作为诊断依据,结果显示治疗效果是非常好的。
由此可以推断,针刺治疗外科疼痛病的实质是针刺促进了肌肉异常状态的解除,引发肌细胞的重排(正常化)。
由此可以断定,针灸治疗外科疼痛病是有效的。
4. 运用针灸对于人体内脏疼痛也能发挥很好的止痛效果。
作用,还能对经络进行疏通,进行针灸治疗能够使阻塞的经络恢复畅通,让经络的生理作用能够恢复正常。
对气血进行运行是经络十分重要的生理作用,患者存在肿胀、麻木疼痛等临床症状大多是因为经络阻塞,气血运行不畅,可以采用针灸治疗的方法进行治愈。
四、治疗过敏性疾病过敏性疾病拥有很多种类,如花粉过敏、海鲜过敏、动物毛发过敏、过敏性鼻炎以及其他过敏源引起的过敏疾病。
过敏性疾病采用西医的治疗方法难以治愈,医生主要通过叮嘱患者对过敏源进行躲避,来达到控制过敏性疾病的效果,但是自然界中具有太多的过敏源,这种方式很难对过敏性疾病进行有效的治102疗,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不到保障,常常需要面对过敏源的威胁,而中医的针灸治疗与西医对过敏性疾病拥有不一样的治疗方向,主要对患者本身进行治疗,使患者实现过敏体质到不过敏体质的转变。
进行针灸治疗还能够实现感冒次数减少的同时减轻其严重程度,对感冒能够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五、治疗结缔组织病结缔组织病也包含很多种类,如痛风、多发性肌炎、皮肌炎、银屑病、类风湿、红斑狼疮、风湿等疾病。
结缔组织病可以分为脾肾阳虚型、热毒炽盛型以及阴虚火旺型三种类型。
结缔组织病是因为自身免疫问题出现问题而产生的疾病,这种疾病的恶化速度非常快,并且也十分严重,但是如果能够及时地进行检查,采用适宜的针灸手法,能够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不仅能够使患者的临床病症得到迅速改善,还能够使患者各项的化验指标恢复正常。
下关穴治疗疼痛性疾病临床应用概述
下关穴治疗疼痛性疾病临床应用概述目的:概述下关穴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刺灸方法,为临床应用提供借鉴。
方法:将以下关穴作为主要穴位刺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所有文献进行归纳总结,找到常用的刺灸方式和需获得的针感,为临床医生应用提供依据。
结果:针刺方式有针刺、电针、穴位注射、隔姜灸、皮内针等多种形式;针感以酸胀感和电击感为主。
结论:大部分作者认为深刺下关穴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但是由于纳入的文献大多缺乏严格的试验设计,所以认为深刺下关穴一定好于浅刺的论点尚显证据不足,需要更严格的随机对照试验来提供证据。
标签:下关穴;三叉神经痛;刺灸方法;综述资金支持: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校基金、哈尔滨市科委青年基金2012RFQXS503下关穴名首见于《灵枢?本输》。
关,为开阖之枢机,本穴与牙齿的开阖有关系,所以谓之“关”,又因为本穴在颧弓之下,且与上关相对,故名下关。
属于足阳明胃经,为足阳明经与足少阳经交会之穴。
有激发经气、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作用。
刘瑾[1]经过人体解剖分析,发现下关穴的解剖结构比较复杂,由浅至深有不同的组织结构,依次为:皮肤、浅筋膜、腮腺咬肌筋膜、腮腺、咬肌、颞骨颧突与下颌切迹之间隙、翼外肌。
穴位上布有面横动脉、面横静脉,上颌动脉及分支的起始部;神经分布有面神经的颞支和颧支、颞深神经、咬肌神经、下颌神经及分支。
下关穴的传入神经元来自三叉神经节和三叉神经中脑核;传出神经元来自三叉神经运动核和面神经核。
邰浩清[2]认为下关穴正处在翼腭窝的位置, 而“翼腭窝”是连接脑和五官的桥梁和通路,其内在有很多重要的内脏神经节和神经, 如翼腭神经节、面神经的鼓索支等,对面部五官的生理功能调节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以,通过刺激下关穴,直接或间接地针刺到翼腭窝内的神经和神经节,达到调整其功能的作用。
下关穴在治疗三叉神经痛方面有很好的疗效,常作为主穴之一。
临床中最常见的是直刺使局部有酸胀感。
除了这种针刺方法以外,施术者还常用不同的针具,采用不同的手法,刺入不同的深度,使之出现酸胀感、传导甚至触电样的放射性针感,传导的部位也以面颊、下颌为多见,来达到很好的止痛目的。
针灸治疗腰腿痛的临床疗效
136内蒙古中医药第40卷2021 年 4 月第4期Inner Mongolia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 hinese Medicine V〇1.40 No.4 2021针灸治疗腰腿痛的临床疗效魏乾坤(山东省青岛疗养院山东青岛266071)摘要目的:探讨针灸治疗腰腿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7年4月一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104例腰腿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2例。
对照组采取药物治疗,治疗组采取针灸治疗。
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临床效果。
结果:治疗组Fairbank JC腰痛评分、N R S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 照组,P<0.05。
结论:针灸治疗能有效改善腰腿痛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且后期病情反复发作的可能性小,可改善生活质量。
关键词腰腿痛;针灸;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246.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21)04-0136-02腰腿痛属于临床常见病,中老年人为高发群体,发病率高,随着生活水平和工作状态的改变,腰腿痛呈现低龄化趋势。
研 究认为w,过度劳累、外伤、腰椎间盘突出是腰腿痛的主要原因,发作时多以肢体无力、麻木、酸胀等症状为主要表现,对生活质 量造成不良影响。
药物控制是以往治疗腰腿痛的常用方法,但 疗程过长,且对服药依从性有较高要求,一旦停药会导致疼痛复发。
针灸治疗则属于传统中医疗法,以活血化疲、疏经通络为 主要目的。
本文探讨针灸治疗腰腿痛的临床疗效,选取2017年 4月一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104例腰腿痛患者进行分组观察,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般资料选取2017年4月一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104 例腰腿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 组,各52例。
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24例;年龄28~71岁,平 均年龄(47.64±2.56)岁;病程8个月~7年,平均病程(3.17±0.63> 年。
中医针灸治疗经络疼痛的临床分析
中医针灸治疗经络疼痛的临床分析目的:研究分析中医针灸治疗经络疼痛的临床效果,为中医针灸治疗经络疼痛疾病中的理论和临床研究提供一定的研究依据。
方法:选择200例经络疼痛患者,根据患者的发病特点和发病规律进行有效的分组,进行临床试验分析,对比患者的疼痛部位和发病规律,配合行之有效的中医针灸治疗方法进行经络疼痛的治疗。
确定患者间的不同类临床症状后,均选取患者相应疼痛经络循在四肢末端的井穴上采用针灸针刺刺激30 min,每组患者中医针灸治疗3~5个疗程,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观察期是否存在其他的并发症状。
结果:对200例患者中医针灸治疗3~5个疗程后,通过针灸针刺治疗,有196例(128例显效和68例有效)患者明显效果,疼痛感逐步缓解,没有其他的临床症状发生。
结论:在对患者经络疼痛的治疗中必须遵循经络疼痛特有的规律进行辨证分析和诊断,配合中医的针灸治疗。
标签:中医针灸;治疗经络疼痛;临床分析经络疼痛定义为不同于人体神经疼痛或者其他的组织器官发生病变的疼痛,因为经络疼痛会引起患者独特的病理症状和体征状况,经络疼痛有一定的发病规律。
大部分临床中经络疼痛会出现酸、痛、麻、困、胀等不同的刺激反应,给患者带来较严重的生活干扰。
较为严重的经络感觉和循经疼痛会表现为丘疹、湿疹、红线、疤疹、色素痣、扁平苔癣、脱毛带等现象。
我国对于经络疼痛的病因和病理都有较多的实验研究理论[1],循经传感客观存在包括有:“外周”和“中枢”两类,本院门诊中医针灸科也致力于对循经传感的经络疼痛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分析,总结出中医针灸治疗经络疼痛的临床效果。
1 資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本院门诊中医针灸科收治的200例沿经络循行路线疼痛患者,简称经络疼痛的患者。
经络疼痛患者的职业包括学校老师、机关干部、团场一线承包土地职工。
男95例,女105例,男性年龄15~75岁,平均年龄(33.56±3.08)岁;女性年龄19~79岁,平均年龄(30.98±5.12)岁。
中医针灸疗法缓解疼痛和炎症
中医针灸疗法缓解疼痛和炎症针灸疗法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具有减轻疼痛和炎症的独特效果。
它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整人体的气血流通,激活自体的自愈能力,从而达到缓解疼痛和炎症的目的。
本文将从针灸原理、适应症和疗效评估等方面详细介绍中医针灸疗法在缓解疼痛和炎症中的应用。
一、针灸原理中医针灸疗法的核心原理是通过刺激人体的特定穴位,调节人体内的气血流通,从而达到平衡和调整身体的效果。
根据中医理论,在人体的经络系统中存在一系列穴位,它们与不同的脏腑器官和组织相联系。
这些穴位是人体能量运行的通道,也是调节身体机能的关键节点。
针灸的刺激作用可以分为两种主要机制:神经调节和生物化学调节。
在神经调节方面,针灸能够通过刺激皮肤、肌肉、深部结构和神经末梢,产生传导神经冲动,直接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从而通过神经递质的释放和传导,产生镇痛和抗炎的效果。
在生物化学调节方面,针灸可以促进内源性荷尔蒙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合成和分泌,如内啡肽、血清素、多巴胺等,进而调节机体免疫系统、代谢功能等,发挥抗炎和调节生理功能的作用。
二、针灸疗法的适应症针灸疗法在缓解疼痛和炎症方面具有广泛的适应症。
它适用于各种类型和部位的疼痛,如头痛、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关节炎等。
同时,针灸也适用于各种炎症性疾病,如肠炎、风湿性关节炎、过敏性疾病等。
此外,针灸还可以作为辅助疗法用于癌症等慢性疼痛和炎症性疾病的综合治疗。
三、针灸疗法的疗效评估针灸疗法的疗效评估主要包括临床观察和科学研究结果两个方面。
临床观察是针灸疗法疗效评估的一种常用方法,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判断针灸治疗的有效性。
例如,在治疗慢性腰痛时,可以通过记录患者疼痛程度、肌力和生活质量等指标的改善情况来评估针灸治疗的效果。
临床观察虽然直观,但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因此需要科学研究来进一步验证。
科学研究是评估针灸疗法疗效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许多科学研究都对针灸疗法的疗效进行了探究,包括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和药理实验等。
针灸疗法能否缓解慢性疼痛症状
针灸疗法能否缓解慢性疼痛症状在生活中,慢性疼痛是一个让人颇为苦恼的问题。
它可能来自长期的肌肉劳损、关节炎症,也可能源于神经系统的损伤或其他复杂的病因。
当常规的治疗方法效果不显著时,人们往往会寻求各种替代疗法,针灸就是其中备受关注的一种。
那么,针灸疗法究竟能否缓解慢性疼痛症状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得了解一下针灸疗法的原理。
针灸,是通过在人体特定的穴位上插入细针,来调节身体的气血流通和脏腑功能。
按照中医的理论,人体存在着经络系统,气血在经络中运行,当气血不畅或者经络受阻时,就会产生疼痛和疾病。
而针灸则能够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和缓解疼痛的目的。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针灸缓解慢性疼痛可能有以下几种机制。
一方面,针灸刺激可以促使身体释放内啡肽和其他神经递质。
内啡肽是人体自身产生的一种天然止痛物质,它能够减轻疼痛的感觉。
另一方面,针灸可能会影响神经系统的信号传导,调节大脑对疼痛的感知和处理,使得我们对疼痛的敏感度降低。
大量的临床研究也为针灸缓解慢性疼痛提供了一定的证据支持。
例如,对于慢性头痛患者,针灸治疗可以显著减少头痛的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
在慢性颈肩腰腿痛方面,针灸同样显示出了不错的效果,能够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提高生活质量。
对于纤维肌痛综合征等复杂的慢性疼痛疾病,针灸也被认为是一种有潜力的治疗选择。
然而,也有一些人对针灸疗法缓解慢性疼痛的效果表示怀疑。
他们认为,针灸的作用可能仅仅是一种安慰剂效应。
也就是说,患者之所以感觉疼痛减轻,并不是因为针灸本身的治疗作用,而是因为他们相信针灸会有效,从而产生了心理上的安慰和暗示。
要客观评价针灸疗法对慢性疼痛的缓解效果,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针灸师的技术水平和经验至关重要。
准确的穴位定位和适当的针刺手法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
其次,患者的个体差异也会影响针灸的疗效。
不同的人对针灸的反应可能不同,有些患者可能对针灸非常敏感,能够迅速获得显著的疼痛缓解,而另一些患者可能效果不明显。
中医针灸对慢性疼痛的治疗
中医针灸对慢性疼痛的治疗慢性疼痛是一种较长时间持续存在的疼痛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传统中医学中的针灸疗法,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被广泛用于慢性疼痛的治疗。
本文将探讨中医针灸对慢性疼痛的治疗效果,并介绍其机制。
慢性疼痛是一种与慢性疾病或者神经系统异常有关的疾病,常表现为肌肉酸痛、关节疼痛、腰痛等。
传统中医学认为,慢性疼痛是由于人体内的气血不畅导致的,通过调整气血运行来恢复身体的平衡和健康。
而中医针灸作为一项重要的治疗手段,被用来促进气血的畅通流动,从而缓解慢性疼痛。
针灸疗法的主要通过是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这些穴位分布在人体的经络上,有着特定的生理功能。
针灸师使用细针轻插入穴位,通过调整穴位的刺激强度和深浅来达到疗效。
研究发现,针灸刺激可以激活机体的抗炎反应,释放内啡肽等内源性物质,从而起到镇痛作用。
中医针灸在慢性疼痛治疗中有着显著的疗效。
临床研究表明,针灸治疗可以显著减轻疼痛的程度和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例如,对于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慢性腰痛,通过对特定穴位的刺激,可以缓解腰腿痛的症状,增加患者的活动能力。
此外,针灸还被用于治疗关节炎、颈肩腕疼痛等慢性疼痛症状,具有显著的疗效。
针灸治疗慢性疼痛的机制主要包括局部效应、神经调节和内源性物质释放等。
首先,针灸刺激穴位可以通过局部释放阿尔法肝素等物质产生止痛作用。
其次,针灸可以通过神经调节来改变疼痛的传导和感知,减轻症状。
最重要的是,针灸可以促进内源性物质的释放,如内啡肽、脑啡肽等,这些物质能够与疼痛的传导机制进行竞争,缓解疼痛。
然而,要充分发挥中医针灸治疗慢性疼痛的功效,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
目前,关于针灸治疗慢性疼痛的机制还不完全清楚,临床疗效也存在个体差异。
因此,在应用针灸疗法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找到适合的穴位和刺激手法。
此外,结合其他治疗手段,如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可以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浅谈针灸推拿治疗对腰腿痛患者的临床效果
浅谈针灸推拿治疗对腰腿痛患者的临床效果发布时间:2023-02-23T01:50:32.107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3年1期作者:田鑫[导读] 对腰腿疼患者治疗中,采用针灸推拿治疗方式,观察该种作用效果。
田鑫玉溪市江川区中医医院云南江川 652600摘要:目的:对腰腿疼患者治疗中,采用针灸推拿治疗方式,观察该种作用效果。
方法:设置2021年6月为观察开始时间,2022年5月为观察结束时间,采用数字表法将78例患者分为单一推拿组和针灸推拿组,单一推拿组采用推拿治疗,针灸推拿组采用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情况。
结果:单一推拿组和针灸推拿组治疗效果对照中,单一推拿组治疗总有效率为25(例)64.10%,针灸推拿组总有效率为37(例)94.87%,(x2=15.037,p=0.011),两组结果有差异。
结论:对腰腿疼患者治疗中,采用针灸推拿治疗方式效果优越,值得推广。
关键词:腰腿疼;针灸推拿治疗;效果腰腿痛的发病率较高,由于长时间的错误姿势就会造成腰腿部位的肌肉和其他软组织处于疲劳的状态,再加上外力的损伤就会形成腰腿痛疾病。
该种病症属于慢性病,患者在发病期间疼痛感较为强烈,因此也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工作、情绪功能产生严重的影响,在治疗干预中只采用常规的止痛药物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患者的治疗效果也不明显。
针灸推拿属于中医治疗方式,该种方式能够帮助患者改善临床症状,但是在临床中的实际效果还需要广大的医护人员进行实践研究,为腰腿痛患者找到更加优质的治疗方式,从而提高腰腿痛患者的健康水平。
基于此,在本组研究中对腰腿疼患者采用针灸推拿治疗方式,观察该种作用效果,现将分析结果呈现如下[1-2]: 1.一般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研究中将78例腰腿痛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采用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组别分别为单一推拿组和针灸推拿组,单一推拿组中纳入的组员人数为39例,39例患者中最小的为37岁,最大的为76岁,均值59.21±3.62岁,其中男性占据20例,女性占据19例;针灸推拿组中纳入的组员人数为39例,39例患者中最小的为38岁,最大的为75岁,均值58.78±3.22岁,其中男性占据21例,女性占据18例。
针灸缓解疼痛四大奇效
针灸缓解疼痛四大奇效
中医针灸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
针灸能缓解疼痛,以下是中医专家总结的针灸缓解疼痛四大疗效。
1、颈椎病颈痛的止痛:疼痛包括很多方面,从头到脚,三叉神经痛,颈痛,心绞痛等,在临床方面,还运用到急救。
2、腰背疾病方面的止痛。
如坐骨神经痛,膝盖膝关节的疼痛,止痛效果可以达到百分之八十三以上。
3、对关节疼痛,如类风湿、痛风也有较好的止痛作用。
通过针灸和艾灸的办法,可以快速解决疼痛问题。
4、针灸对内脏疼痛的镇痛。
针灸缓解特疼痛有其特有的效果,但是也因人而异,因病而异;提醒广大患者切勿盲目针灸。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语:
经过经络诊察,此案中, 患者左侧踝关节稍肿胀,踝 关节前下方压痛明显,伤及
足之少阳胆经,以“经络别
通”之理,取手少阴心经郄 穴阴郄,透其络穴通里,以 达到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的 目的。
病案 3
患者李XX,男,65岁,退休。 主诉:左侧膝关节内侧疼痛。患者自诉于就诊前2小时由蹲位站立时 用力不当突然出现左侧膝关节疼痛,行走加重,自行局部按揉后症状 未减轻。关节部位无外伤史。 查体:左膝关节屈曲时加剧,关节无肿胀,周围皮色、皮温均无异常, 胫骨内髁压痛明显。膝关节X线检查:关节无畸形,骨质未见异常。 经络诊察:发现踝关节以上足太阴脾经循行线上有明显反应点。 诊断:左膝关节急性扭伤。 治疗:取养老穴皮肤常规消毒,选用0.3*40mm 毫针向肘方向斜刺 1.2 寸左右,行泻法,针刺部位有明显痠胀感并留针,治疗后让患者 自行活动患侧部位,即刻疼痛消失。二诊:第2天患者自行走路来诊, 自述行走路途稍长仍觉不舒,如法再取养老穴,治疗后不舒适感消失, 行走如常。
针刺手法
输刺
“推弩”针刺法
输刺者,直入直 出,深内之至骨
毫针从反应点近腕(踝)关 节方向沿经络向肘(膝)关 节方向平行刺入,医者手 指紧贴施术处皮肤,指尖 指向肘(膝)部方向,向下 按压针身及针柄,带动皮 下组织做推弩姿势针刺进 针的方法
行针
进针 穴位针刺
行针
PART 3
临床验案
病案 1
王XX,女,56 岁,退休。 主诉:右侧肩关节疼痛2 月余,加重伴活动障碍1 周。 病史:患者于2 月前突然出现右侧肩关节疼痛,夜间痛甚,经口服中西 药及贴敷“风湿止痛膏”治疗症状未见缓解,疼痛渐行加重,现上臂抬 举困难,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检查:右肩部周围组织压痛明显,前屈30°、外展45°、后伸小于20°, 旋前旋后均受限。X 线片:右肩关节无明显病理改变。 经络诊察示:右侧手三阳经出现条索状反应点,以手少阳经表现明显。 诊断为:肩周炎(右)。 治疗:选取手三阳经反应点,采用“推弩”针刺法针刺。依法治疗5 次 后,前屈上举80°,外展70°,内旋后伸至第二腰椎,治疗8 次后痊 愈。
提 壶 揭 盖
开
肺气虚 不能制约膀胱 遗溺
调补肺气而治之
膀胱蓄 泄紊乱
水停迫肺
喘
清利膀胱而止喘
针 灸 治 疗
开
针刺手太阴经穴 老年遗溺及小儿遗尿
针刺足太阳经的背俞穴
咳嗽、气喘
针刺太渊穴
膀胱经背痛
阖
在阳阖、阴阖中,阳明、厥阴共同完成人体气血吸收贮 藏利用过程。 阳明大肠的传导全赖厥阴肝气的疏泄。吴鞠通在《温病 条辨》中多次提到肝对二便有协调作用,亦即足厥阴经与手 阳明经相通之意。正符合中医临床中土因木郁、木郁困土, 必以疏肝才能解土困之急。
治疗前 治疗前 治疗前
治疗 治疗后
病案 2
患者王某,男,23 岁,学生。 主诉:左侧外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 2 天。 现病史:患者于 2 天前户外活动时不慎扭伤左踝关节,出现左侧外踝关 节前下方疼痛后,未行处理。次日早上,左侧外踝关节前下方开始出现 红肿、疼痛,逐渐加重。 刻诊:左侧外踝关节前下方稍红肿,患处皮温不高,踝关节前下方压痛 明显,关节活动受限,X 线片示踝关节无骨折。 诊断:急性踝关节扭伤。 取穴:阴郄穴,透刺络穴通里。 操作:患者坐位,常规消毒后,嘱患者左脚在地面踩实,采用1.5寸针灸 针,从阴郄穴相斜刺进针向通里穴方向透刺 1.2 寸,得气后施以提插捻 转泻法,约 3min 左右,患者感觉左手臂手臂酸胀嘱患者渐渐活动左踝 关节,患者自觉疼痛明显减轻,留针 30min 后出针。患者自诉踝关节疼 痛明显减轻,可以行走。次日来诊,踝关节活动自如,肿胀明显消退, 继针 1 次而愈。第三日复诊基本痊愈。
阳明乃三阳之里,如阖机过度,则卫气不行,郁滞于 内,易生变故。正如《灵枢·根结》云:“真气稽留, 邪气居之也。”再则阳明为万物生化之源,阖之不当, 气血运行不利,宗筋失养则生痿病。
厥阴为阴之里,主涵藏诸阴,唐容川在《医经精义》 中曰:“足厥阴肝经主藏下焦之阴气,使血脉潜而 精不泄;手厥阴心包络,主藏上焦之阴气,使阴血 收敛而火不作。”大凡属阴血不藏或神魂不守舍的 疾病,皆可责之厥阴失阖。
殷克敬教授在五十余年临床中作中,以经络 辨证为针灸论治的前提,通过经络诊察辨经选穴 为临床诊治的关键,他以自己多年临诊经验,总 结出了独具特色的经络诊察辨经选穴的方法,并 以此作为针灸选穴处方,虚补实泻的依据,收到 了卓著的疗效。
经络诊察辨证选穴的方法
审
病 变 经 脉 的 确 定 切 循
检 查 发 现 异 常 反 应 点
此始生;
“本”即是根本之意,是经气汇 聚的中心;
“标”为经气影响所及之部位,
是经气扩散的区域; “结”当结聚,归结而言,指经
“标、本、根、 结”共同阐明 经气上下内外 相应原理,主 要突出了四肢 穴位对头身脏 器的远道主治 作用。
气聚汇之处。
根本部位的病变一般不会引起标结部位的疾病,但标结部位若受到损伤, 往往都能直接影响到根本部。因此,疾病常常会在根本部位出现相关表现。
姜汁按擦涌泉穴
针刺照海、支沟穴
治小儿咳喘
治疗便秘
PART 2
经络诊察
经络辨证是经络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经络诊察选穴 亦是经络辨证不可或缺的内容。
《灵枢· 卫气》篇云:“能别阴阳十二经脉者,知病之所生。 候虚实之所在者,能得病之高下。”
重 要 性
《灵枢· 九针十二原》有言:“凡将用针,必先诊脉,视气之 剧易,乃可以治也。” 喻嘉言也曾提到“凡治病,不明脏腑经络,开口动手便错。” 《灵枢· 刺节真邪》篇提到:“用针者,必先查其经脉虚实, 切而循之,按而弹之,视其应动者,乃后取之而下之。”
调。
太阳经
开
太阴经
手太阳小肠经与足太阴脾经 手太阴肺经与足太阳膀胱经
阳明经
阖
厥阴经
手阳明大肠经与足厥阴肝经 手厥阴心包经与足阳明胃经
少阳经
枢
少阴经
手少阳三焦经与足少阴肾经 手少阴心经与足少阳胆经
传变观 2.传变观
“开”—— 太阳、太阴经脉—— 是人体 脏腑经络气血运行敷布、转输、效应等功能 的总和。 阳开——太阳——偏重布气; 阴开——太阴——偏重运化。 “开”功能失职,导致人体气化升降失常。
3.临床运用
开
在阳开、阴开中,太阳、太阴的功能均体现在气与津 液的输布和转化关系上。 “提壶揭盖”法,指的是膀胱气化失常,以调肺气治 之的方法。 《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 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手太阴主气之宣发,通调水 道。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云:“肺为上焦,膀胱为 下焦,上焦闭则下焦塞。”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曰: 人体的调控功 能,负担着阴阳气血的协调输转。 少阳——偏于输转气机 少阴——偏于输转血分 少阳居人体半表半里之间,枢转表里之气,所 以凡属表里失和之证,皆责之少阳,另则少阳之气 又行于筋骨。《灵枢》云:“枢折即骨繇而不安于 地”,表明枢机失职会使筋弛缓骨繇。 少阴居阴分之中,少阴受损则经脉不济,脉结 不通。正如《灵枢·根结》云:“枢折则脉有所结 而不通。”
为基础
“开、阖、枢”首见于《素问·阴阳离合论》:“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 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是故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 少阴为枢”。 “开、阖、枢”是说明经脉离合、互根、转化以及脏腑经络气血升降出入转 输的一个规律。
开
开达、向外
阖
内敛、向里
枢
转换、变化的枢纽
太阳主三阳之表,乃为盛阳之气,气化上行外达,卫气才 能宣发敷布以抗衡外邪。 阳明为三阳之里,藏蓄阳气,内行下达,生化万物为气化 之源。 少阳乃阳气初生,阳气出入表里,其气运行于中,使内外协
1.含 义
经络别通:根据三阴三阳经“开、阖、枢” 的关系提出的经脉别类相通,达到脏腑经络机能 互补,信息转换。通过诊察经络选穴,用来调控 经络气血,使紊乱的脏腑功能有序并应用于临床 治疗的方法。 经络别通= 表里、同名经脉相通
特点:在针灸治疗疑难病,特别是急症方取穴 少而精,疗效卓著。
开 阖 枢
经络别通以六经“开、阖、枢”
针刺手少阴心经神门穴
治疗胆虚心怯
枢
少阴肾为水脏,功能藏精、纳气、水液代谢。 人体气化蒸腾过程是通过少阳三焦的通调才能完成。 正如《灵枢·本输》说:“肾合三焦,膀胱。” 临床治疗肾病必须顾及三焦,治三焦病必涉及 于肾。 手少阳经中的五输穴关冲、液门、中渚、支沟、 天井等,从字意上讲都与水有关。 涌泉穴贴敷中药 治疗小儿泄泻、遗尿
调,表里气血枢转。
太阴为三阴之表,手太阴经宣发输布精 微;足太阴经为胃敷行津液,运化输转精微。
人体气血的运行、津液的布达,均为太阴经
脉所司。 手厥阴包络代心行令,代心受邪,为神
明之守护,又名心主。足厥阴经之魂内藏,
血液的内涵,皆为厥阴含蓄在里。 手少阴主血脉输布外达,足少阴主水而
行津液,少阴水火,交枢互济,才能共求协
反应点明 显者为治 疗经脉
按
扪
温度、色泽、隆起、 凹陷、紧张、松弛
“审”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经脉的异常,以判断疾病的 性质。
“切”是指切候全身表经络及其“脉动”之处,了解经 脉的充盈、虚小。
“循”指循摸、推压体表经络的循行部位,了解经脉下有无结 节、条索样、凹陷空虚样感觉。
“按”为按压体表部位及腧穴,通过按压以患者的自我感觉为 依据,以诊断疾病。
太阳开机失职、卫外不固则表证乃见,易罹 暴病。如《灵枢·根结》云:“开折则肉节 渎而暴病起矣……”。
太阴经气化功能紊乱,气血不能布荣,腠理 干枯,即见肌肉瘦弱,遗溺。如《灵枢·根 结》云:“故开折则仓禀无所输,隔洞…… 故开折者,气不足而生病也。”
阳明、厥阴为“阖”是指人体气血精微 的吸收、贮藏和利用的整个气化过程。 “阖”的机能失职,必然影响到人体的 化生功能。 阳明——主精微之气化生 厥阴——司阴血之涵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