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实操经验】利润总额与净利润计算公式
利润表基本计算公式
利润表基本计算公式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如月度、季度、半年度或年度)生产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
它全面揭示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实现的各种收入、发生的各种费用、成本或支出,以及企业实现的利润或发生的亏损情况。
利润表计算公式如下:
1、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2、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3、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4、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主营业务利润
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净利润
5、如果。
以上有亏损的为“-".
净利润=总账的本年利润,
累计净利润+年初未分配利润=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的未分配利润数。
6、营业收入
减: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
加: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损失以“—”号填列)投资收益(损失以“—"号填列) 7、营业利润(亏损以“—”号填列)
加:营业外收入
减:营业外支出
8、利润总额(亏损以“—”号填列)
减:所得税
净利润(亏损以“—”号填列)。
【会计实操经验】企业净利润怎么算?企业净利润计算公式
只分享有价值的知识点,本文由梁志飞老师精心收编,大家可以下载下来好好看看!
【会计实操经验】企业净利润怎么算?企业净利润计算公式
利润总额是指营业利润加上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金额。
投资收益是指企业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减去发生的投资损失和计提的投资减值准备后的净额。
补贴收入是指企业按规定实际收到的退还的增值税、或按销量或工作量等依据国家规定的补助定额计算并按期给予的定额补贴,以及属于国家财政扶持的领域而给予的其他形式的补贴。
营业外收入是指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各种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盘盈、处理固定资产净收益、罚款净收入等。
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包括固定资产盘亏、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出售无形资产净损失、债务重组损失、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罚款支出、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等。
净利润是指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后的金额。
所得税是指企业应计入当期损益的所得税费用。
它是企业按照税法规定,就其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计算并缴纳的一种税金。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企业净利润可以用下列公式表示: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一主营业务成本一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一其他业务支出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一营业费用一管理费用一财务费用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一营业外支出。
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的区别
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的区别三者之间是有区别的:主要在定义、计算方式、来源三个方面。
一、定义不同:
(1)营业利润:是指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取得的利润,反映企业正常经营的税前收益。
(2)利润总额:利润总额在营业利润的基础上增加了非日常经营活动性损益。
(3)净利润:是指企业当期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后的金额,即企业的税后利润。
二、计算方式不同:
(1)营业利润: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资产处置收益(-资产处置损失)+其他收益
(2)利润总额: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3)净利润: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三、来源不同:
(1)营业利润:是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销售利润主要由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期间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投资净收益构成。
(2)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是主要来自营业正常的经营活动,所
谓投资利益就是把钱投给别人来帮助自己收益,例如:投资证券、办厂分红等;营业外收支净额也能给企业带来利益。
(3)净利润: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其利润的主要来源可以分三类:营业利润、投资利益、营业外利润。
营业利润是公司通过从事主营业务相关的活动所收获的收益,如销售公司生产的产品所获得的利润。
投资利益是指公司进行股权投资或债券投资所收获的收益,对于一般的非金融性企业来说可能大多数情况属偶然所得。
营业外利润是指公司非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利润,例如:政府的补助、罚款、企业合并时产生的损益。
【会计实操经验】企业营业利润总额计算公式
只分享有价值的知识点,本文由梁博会计学堂精心收编,大家可以下载下来好好看看!
【会计实操经验】企业营业利润总额计算公式
利润表中不同层次的利润依次为: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利润总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利润总额是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十分重要的经济指标.
净利润是指在利润总额中按规定交纳了所得税后公司的利润留成,一般也称为税后利润或净收入.净利润的计算公式为: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净利润是一个企业的最终经营成果,净利润多,企业的经营效益就好;净利润少,企业的经营效益就差,它是衡量一个企业经营效益的主要指标.
会计是一门很实用的学科,从古至今经历漫长时间的发展,从原来单一的以记账和核账为主要工作,发展到现在衍生出来包括预测、决策、管理等功能。
会计是一门很基础的学科,无论你是企业老板还是投资者,无论你是税务局还是银行,任何涉及到资金决策(有些可能不涉及资金)的部门都至少要懂得些会计知识。
而我们作为专业人员不仅仅是把会计当作“敲门砖”也就是说,不仅仅是获得了资格或者能力就结束了,社会是不断向前进步的,具体到我。
净利润计算方法
净利润计算方法
净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内实现的利润总额减去企业所承担
的个人所得税等税费后的余额。
下面是净利润的计算方法:
1. 计算利润总额:利润总额利润总额是是企业在一定期间内实
现的利润总额,通常是以年度为单位进行计算。
利润总额计算公式为:
利润总额 = 收入 - 支出
2. 计算净利润:净利润是企业利润总额减去企业所承担的个人
所得税等税费后的余额。
净利润的计算公式为:
净利润 = 利润总额 - 个人所得税等税费
3. 注意:净利润与利润总额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净利润是利润总额的减去项,而利润总额是净利润的加项。
需要注意的是,净利润仅仅是企业经营状况的一个指标,它并不
能完全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前景。
其他指标如资产收益率、利润率等可以更加全面地评估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竞争力。
记账实操-利润总额与会计利润的计算公式
记账实操-利润总额与会计利润的计算公式
利润总额跟会计利润是一样的吗
1、会计利润:会计利润是指企业所有者在支付除资本以外的所有要素报酬之后剩下的利润。
会计利润是根据会计准则计算的结果。
计算的基本方法是,按照实现原则确认企业在一定会计期内的收入,按照配比原则确定在同一期间内的费用成本,将收入与相关的费用成本相减,即为企业在这一会计期间的利润。
会计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三大费用+/-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
2、利润总额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耗费后的盈余,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实现的盈亏总额。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其中:
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
- 1 -。
企业营业利润总额计算公式-【2017-2018最新会计实务】
2017-2018年度会计实操优秀获奖文档首发!
企业营业利润总额计算公式【2017-2018最新会计实务】
【2017-2018年最新会计实务经验总结,如对您有帮助请打赏!不胜感激!】利润表中不同层次的利润依次为: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利润总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利润总额是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十分重要的经济指标.
净利润是指在利润总额中按规定交纳了所得税后公司的利润留成,一般也称为税后利润或净收入.净利润的计算公式为: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净利润是一个企业的最终经营成果,净利润多,企业的经营效益就好;净利润少,企业的经营效益就差,它是衡量一个企业经营效益的主要指标.
后语点评:会计学作为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每一笔会计业务处理和会计方法的选择都离不开基本理论的指导。
为此,要求我们首先要熟悉基本会计准则,正确理解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并在每一会计业务处理时遵循一般原则的要求。
会计学的学习,必须力求总结和应用相关技巧,使之更加便于理解和掌握。
学习时应充分利用知识的关联性,通过分析实质,找出核心要点。
要深入钻研,过细咀嚼,独立思考,切忌囫囵吞枣,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粗枝大叶,浅尝辄止。
关于利润公式的表述
关于利润公式的表述
利润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获得的经济效益,包括总收入减去总成本后的差值。
总收入包括营业收入和其他收入,例如投资收益、政府补助、债券收益等。
总成本则包括营业成本和其他成本。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1.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
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资产处置收益(-资产处置损失)+其他收益
2.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3.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其中,营业利润的计算需要扣除各项成本和费用,例如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资产处置收益等,同时要考虑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的影响。
净利润的计算需要扣除企业需承担的所得税费用。
初级会计实务利润总额计算公式汇总
《初级会计实务》利润总额的计算公式汇总利润总额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期间费用-营业税金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1、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利润总额=销售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销售利润=产品销售利润+其他销售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产品销售收入=销售收入-销售返回-销售折让-销售折扣其他销售利润=其他销售收入-其他销售成本-其他销售税金及附加2、商业企业利润总额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汇总损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国家补贴收入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商品销售成本-经营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税及附加全部商品产品成本降低额(率)全部商品产品成本降低额=∑(全部商品产品实际产量×计划单位成本)-∑(全部商品产品实际产量×实际单位成本)全部商品产品成本降低率=全部商品产品成本降低额/∑(全部商品产品实际产量×计划单位成本)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额=∑(可比产品计划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可比产品计划产量×计划单位成本)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额=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额/∑(计划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额=∑(可比产品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可比产品实际产量×实际单位成本)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率=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额/∑(可比产品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可比产品成本计划完成分析1、产品产量变动的影响产量变动对成本降低额的影响=∑(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计划降低率-计划降低额2、产品品种结构变动对成本降低额的影响=∑(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实际产量×计划单位成本)-∑(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计划成本降低率产品品种结构变动对成本降低率的影响={[∑(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实际产量×计划单位成本)]/∑(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计划成本降低率3、单位产品成本变动的影响单位产品成本变动对成本降低额的影响=∑(实际产量×计划单位成本)-∑(实际产量×实际单位成本)单位产品成本变动对成本降低率的影响=单位产品成本变动对成本降低额的影响/∑(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材料成本分析1、材料消耗量的变动,也就是实际消耗量与计划消耗量之间的差异,其计算公式为:消耗量变动对材料成本的影响=∑[(实际消耗量-计划消耗量)×计划单价]2、材料单价的变动,其计算公式为:材料单价变动对材料成本的影响=∑[实际消耗量×(实际单价-计划单价)]制造费用分析生产工时变动对产品成本的影响=(实际工时-计划工时)×计划小时费用分配率费用分配率变动对产品成本的影响=实际小时×(实际小时费用分配率-计划小时费用分配率)技术经济指标对产品成本影响分析1、材料利用率对成本的影响材料利用率变动对单位产品材料成本降低率影响=1-(计划材料利用率/实际材料利用率)材料利用率变动对单位产品成本降低率影响=[1-(计划材料利用率/实际材料利用率)]×计划材料成本占单位产品成本的比重2、劳动生产率对产品成本的影响劳动生产率对成本降低率的影响=[1-(1+小时平均工资年增长率)/(1+劳动生产率增长率)]/计划工资成本在单位产品成本中的比重小时平均工资率增长率=(实际小时工资率/计划小时平均工资率)-1劳动生产率增长率=(计划单位产品工时消耗/实际单位产品工时消耗)-13、产品质量变动对成本的影响合格品率变动对产品成本的影响=(实际合格品率-计划合格品率)/实际合格品率4、产量变动对成本的影响产量变动对成本降低率的影响=[1-1/(1+产量增长率)]×固定成本占计划单位成本的比重营运资本比率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流动资产=现金+应收账款+有价证券+存货+其他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应付税金+短期内到期的长期借款等速动比率=(现金+应收账款+短期应收票据+短期投资)/流动负债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净额/平均应收账款余额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销货成本/存货平均余额存货平均余额=(期初存货余额+期末存货余额)/2负债比率负债比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负债对股东权益的比率负债对股东权益的比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总额股东权益比率股东权益比率=股东权益总额/企业资产总额资产报酬率总资产收益率=营业净利/资产平均总额营业净利=销货毛利+利息收入-销货费用-管理费用。
利润总额计算公式是什么
利润总额计算公式是什么许多小伙伴想知道利润总额公式,利润总额计算公式是什么?快来和小编一起看看吧。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利润总额计算公式是什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利润总额计算公式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信用减值损失-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净敞口套期收益(-净敞口套期损失)+其他收益+资产处置收益(-资产处置损失)。
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
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减少)、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拓展阅读: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的区别1.概念不同净利润是指企业当期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后的金额,即企业的税后利润。
所得税是指企业将实现的利润总额按照所得税法规定的标准向国家计算缴纳的税金。
它是企业利润总额的扣减项目。
利润总额是亏损总额的对称。
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所实现的最终财务成果。
企业纯收入构成内容之一。
2.指标不同当利润总额为负数时,说明该企业在过去一年的经营中,其收入抵不上成本以及应该缴纳的营业税,也就是我们通俗所说的亏钱状态。
当利润总额为零时,说明该企业在过去一年的经营中,它的收入与成本支出相等,企业既不赚钱也不亏钱,是盈亏平衡状态。
3.意义不同利润总额是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十分重要的经济指标。
净利润是指在利润总额中按规定交纳了所得税后公司的利润留成,一般也称为税后利润或净收入。
净利润是一个企业经营的最终成果,净利润多,企业的经营效益就好;净利润少,企业的经营效益就差,它是衡量一个企业经营效益的主要指标。
《初级会计实务》利润总额的计算公式
《初级会计实务》利润总额的计算公式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期间费用-营业税金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1、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利润总额=销售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销售利润=产品销售利润+其他销售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产品销售收入=销售收入-销售返回-销售折让-销售折扣其他销售利润=其他销售收入-其他销售成本-其他销售税金及附加2、商业企业利润总额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汇总损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国家补贴收入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商品销售成本-经营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税及附加全部商品产品成本降低额(率)全部商品产品成本降低额=∑(全部商品产品实际产量×计划单位成本)-∑(全部商品产品实际产量×实际单位成本)全部商品产品成本降低率=全部商品产品成本降低额/∑(全部商品产品实际产量×计划单位成本)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额=∑(可比产品计划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可比产品计划产量×计划单位成本)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额=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额/∑(计划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额=∑(可比产品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可比产品实际产量×实际单位成本)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率=可比产品成本实际降低额/∑(可比产品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可比产品成本计划完成分析1、产品产量变动的影响产量变动对成本降低额的影响=∑(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计划降低率-计划降低额2、产品品种结构变动对成本降低额的影响=∑(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实际产量×计划单位成本)-∑(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计划成本降低率产品品种结构变动对成本降低率的影响={[∑(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实际产量×计划单位成本)]/∑(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计划成本降低率3、单位产品成本变动的影响单位产品成本变动对成本降低额的影响=∑(实际产量×计划单位成本)-∑(实际产量×实际单位成本)单位产品成本变动对成本降低率的影响=单位产品成本变动对成本降低额的影响/∑(实际产量×上年实际单位成本)材料成本分析1、材料消耗量的变动,也就是实际消耗量与计划消耗量之间的差异,其计算公式为:消耗量变动对材料成本的影响=∑[(实际消耗量-计划消耗量)×计划单价]2、材料单价的变动,其计算公式为:材料单价变动对材料成本的影响=∑[实际消耗量×(实际单价-计划单价)]制造费用分析生产工时变动对产品成本的影响=(实际工时-计划工时)×计划小时费用分配率费用分配率变动对产品成本的影响=实际小时×(实际小时费用分配率-计划小时费用分配率)技术经济指标对产品成本影响分析1、材料利用率对成本的影响材料利用率变动对单位产品材料成本降低率影响=1-(计划材料利用率/实际材料利用率)材料利用率变动对单位产品成本降低率影响=[1-(计划材料利用率/实际材料利用率)]×计划材料成本占单位产品成本的比重2、劳动生产率对产品成本的影响劳动生产率对成本降低率的影响=[1-(1+小时平均工资年增长率)/(1+劳动生产率增长率)]/计划工资成本在单位产品成本中的比重小时平均工资率增长率=(实际小时工资率/计划小时平均工资率)-1劳动生产率增长率=(计划单位产品工时消耗/实际单位产品工时消耗)-13、产品质量变动对成本的影响合格品率变动对产品成本的影响=(实际合格品率-计划合格品率)/实际合格品率4、产量变动对成本的影响产量变动对成本降低率的影响=[1-1/(1+产量增长率)]×固定成本占计划单位成本的比重营运资本比率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流动资产=现金+应收账款+有价证券+存货+其他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应付税金+短期内到期的长期借款等速动比率=(现金+应收账款+短期应收票据+短期投资)/流动负债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净额/平均应收账款余额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销货成本/存货平均余额存货平均余额=(期初存货余额+期末存货余额)/2负债比率负债比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负债对股东权益的比率负债对股东权益的比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总额股东权益比率股东权益比率=股东权益总额/企业资产总额资产报酬率总资产收益率=营业净利/资产平均总额营业净利=销货毛利+利息收入-销货费用-管理费用初级会计实务公式集锦一、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二、会计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三、发出存货计价方法:1、个别计价法2、先进先出法3、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加权平均单价=实际成本÷存货数量4、移动加权平均法存货单位成本=(原有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次进货的实际成本)÷(原有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本次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次发出存货数量×本次发货前存货的单位成本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月末存货单位成本四、发出材料成本差异率: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期初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100%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五、销售商品的核算:1、毛利率法: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净额)×100%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收入-销售退回与折让销售毛利=销售净额×毛利率销售成本=销售净额-销售毛利2、售价金额法;商品进销差价率=(期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本期购入商品进销差价)÷(期初库存商品售价+本期购入商品售价)×100%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本期商品销售收入×商品进销差价率本期销售商品的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收入-本期已销售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本期销售成本六、固定资产折旧方法1、年限平均法: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受命(年)X100%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X月折旧额2、工作量法: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X(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X单位工作量折旧额3、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受命(年))X100%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率=每月月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X月折旧率4、年数总和法: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和)X100%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X月折旧率七、完工百分比法劳务收入及费用公式:1、本期确认的收入=劳务总收入X本期末止劳务的完工进度-以前期间已确认的收入2、本期确认的费用=劳务总成本X本期末止劳务的完工进度-以前期间已确认的费用。
净利润的三个计算公式
净利润的三个计算公式
净利润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净额收益,是判断企业是否健康的重要指标。
计算净利润有三种计算公式:
1.销售收入减去税金和费用减去销售成本得到的净利润:
净利润=销售收入-税金费用-销售成本
2.营业利润减去所得税后得到的净利润:
净利润=营业利润-所得税
3.投资收益加上营业利润减去所得税后得到的净利润:
净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利润-所得税
以上三种公式都有计算出企业的净利润,但是其中每个步骤的计算方式各有不同。
首先,销售收入要减去折旧、销售费用和无形资产以得出营业利润。
然后,销售成本要减去管理费用和其他费用。
最后,德国成本减去投资收益以确定总收益,再减去所得税就可以得出净利润。
从各个环节看,净利润的计算都十分复杂,要准确算出企业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因此企业应该注意相关的财务知识,正确识别净利润计算公式,才能获得准确的计算结果。
利润率的三个计算公式
利润率的三个计算公式
利润率的三个计算公式:
1、净利润=利润总额×(1-所得税率);
2、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3、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其他收益-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其中“营业收入”是由“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组成的;类似的,在“营业成本”是由“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组成的。
净利润
净利润,是指企业当期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后的金额,即企业的税后利润。
所得税是指企业将实现的利润总额按照所得税法规定的标准向国家计算缴纳的税金。
它是企业利润总额的扣减项目。
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即企业在一定期间的利润总和。
利润总额包括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是指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取得的利润,是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营业利润包括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营业外收入
营业外收入,是指与企业日常营业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各项利得,它也是企业财务成果的组成部分。
营业外收入主要包括:债务重组利得、企业合并损益、盘盈利得、因债权人原因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政府补助、教育费附加返还款、罚款收入、捐赠利得等。
营业外支出
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如固定资产盘亏、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出售无形资产损失、债务重组损失、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罚款支出、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等。
净利润计算公式
净利润计算公式净利润是企业经营成果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盈利情况。
要计算净利润,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概念和公式。
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净利润的定义。
净利润是指企业在扣除所有成本、费用、税费之后所剩余的利润。
简单来说,就是企业真正赚到手的钱。
净利润的计算公式可以概括为: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那什么是利润总额呢?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接下来,咱们详细拆解一下这些组成部分。
营业利润是企业通过日常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润。
其计算公式为: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其他收益营业收入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经营活动中所取得的收入。
比如,一家生产手机的企业卖出手机所获得的收入就是营业收入。
营业成本则是与营业收入相对应的,为了取得营业收入而发生的成本。
对于上述手机生产企业来说,生产手机所耗费的原材料、人工等成本就是营业成本。
税金及附加包括企业经营活动应负担的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教育费附加、房产税、车船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
销售费用指企业在销售产品、自制半成品和提供劳务等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比如广告宣传费、销售人员的工资等。
管理费用是企业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像管理人员的工资、办公费等。
财务费用主要是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利息支出、汇兑损益等。
资产减值损失是指企业各项资产发生的减值损失,比如存货跌价损失、固定资产减值损失等。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或损失是指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
投资收益或损失是企业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或发生的损失。
其他收益是新会计准则下新增的一个项目,主要核算与企业日常活动相关、但不宜确认收入或冲减成本费用的政府补助。
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利得,比如接受捐赠、罚款收入等。
利润总额怎么算
利润总额怎么算
利润总额计算公式是什么
答:我国利润表的编制采用多步式,根据利润表利润总额的计算公式如下: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
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利得。
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损失。
记账实操-做生意净利润的计算公式
5、成本利润率:又称外加率,即利润与销售成本的比率。公式为 利润÷销售成本×100%
二、成本的计算公式
成本计算公式有:成本=售价-利润。其中,生产成本=直接材料+直接工资+直接费用,销售成本=生产成本+销售费用,销售费用包括广告费用、运费、税费等。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价值范畴,是商品价值的组成部分。企业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或达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须耗费一定的资源,其所费资源的货币表现及其对象化即称为成本。
记账实操-做生意净利润的计算公式
一、利润的计算公式
1、净利润=利润总额×(1-所得税率);
2、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3、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其他收益-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贷:本年利润
成本率的计算公式为:成本率=收入÷成本×100%。其中,产值成本率=成本÷产值×100%,销售收入成本率=成本÷销售收入×100%,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成本费用率=成本费用总额(营业成本、期间费用)÷营业收入×100%。其中,成本费用总额包括主营业务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贷:本年利润பைடு நூலகம்
2、结转成本、费用和税金:
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成本
税金及附加
其他业务成本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营业外支出
所得税费用
3、结转投资收益
借:投资收益
贷:本年利润
4、年度结转利润分配:
各种企业利润的计算
各种企业利润的计算(1)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2)其他业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
(3)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4)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5)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1)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2)其他业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
(3)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4)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5)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1)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2)其他业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
(3)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4)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5)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1)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2)其他业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
(3)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4)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5)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1)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2)其他业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
(3)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4)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5)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1)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2)其他业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
(3)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解释净利润、利润总额、营业利润
一、毛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成本二、毛利润不等于利润总额。
利润的计算1、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2、其他业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3、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4、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5、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利润总额(Total Profits)[编辑]什么是利润总额利润总额是指税前利润,也就是企业在所得税前一定时期内经营活动的总成果。
按收益总括观点,企业的利润总额包括主营业务利润(产品销售利润)、其他业务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四部分。
其中产品销售利润等于产品销售收入减去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及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利润为其他业务收入与其他业务支出之差;投资净收益等于投资收益减投资损失;营业外净收入等于营业外收入减营业外支出。
产品销售利润加上其他业务利润减去管理费用与财务费用构成营业利润(按当期经营观点,营业利润再加上投资净收益就形成企业的利润总额),营业利润加上投资净收益、营业外净收入及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就最后形成企业的利润总额。
在美国,前期项目调整允许纳入留存收益表,而不在损益表中反映。
利润总额是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十分重要的经济指标。
在收益总括观点下,利润总额一外收支项目和前期调整项目;但在损益表中,许多国家还是在计算利润总额(或会计收益)之前,将当期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利润(正常利润)和其他损益(非正常利润)分开列示。
所谓正常利润是指由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和实现的利润,包括企业从事生产、销售、投资告示活动所实现的利润,营业利润和投资收益各正常利润。
非正常利润是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无关事项所引起的盈亏,包括遭受自然灾害的导致的损失、罚款支出和滞纳金支出等与经营活动无关的项目,前期调整我国的规定也纳入非正常利润之列。
由于产生正常利润和经营活动,可由企业管理部门控制,而非正常利润是不可控制的;因而,将利润划分为正常利润和非正常利润(即在损益表中分开列示)对于衡量企业管理部门的经营管理效率更客观、更准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只分享有价值的知识点,本文由梁志飞老师精心收编,大家可以下载下来好好看看!
【会计实操经验】利润总额与净利润计算公式
净利润是指在利润总额中按规定交纳了所得税后公司的利润留成,一般也称为税后利润或净收入。
净利润的计算公式为:
净利润=利润总额(1-所得税率)
净利润是一个企业经营的最终成果,净利润多,企业的经营效益就好;净利润少,企业的经营效益就差,它是衡量一个企业经营效益的主要指标。
净利润的多寡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利润总额,其二就是所得税率。
企业的所得税率都是法定的,所得税率愈高,净利润就愈少。
我国现在有两种所得税率,一是一般企业33%的所得税率,即利润总额中的33%要作为税收上交国家财政;另外就是对三资企业和部分高科技企业采用的优惠税率,所得税率为15%。
当企业的经营条件相当时,所得税率较低企业的经营效益就要好一些。
利润总额
所得税前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经营活动的总成果。
按收益总括观点,企业的利润总额包括产品销售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净收入4部分。
其中产品销售利润等于产品销售收入减去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及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利润为其他业务收入与其他业务支出之差;投资净收益等于投资收益减投资损失;营业外净收入等于营业外收入减营业外支出。
产品销售利润加上其他业务利润去管理费用与财务费用构成营业利润(按当期经营观点,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