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货混运200kmh暂规

合集下载

路基设计原则

路基设计原则

路基设计原则一、路基一般设计原则1、路基主要技术标准区间路基面宽度:设计行车速度200km/h地段,执行铁建设函[2005]285号《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规》)的规定;设计时速160km/h 及以下地段,按《铁路路基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路规》)TB10001-2005执行。

路基面宽度详见表2.1。

增建二线并修及拨移地段,第二线中心至相邻路肩边缘的最近距离为单线路基面宽度之半(保留一位小数)。

路基面宽度根据通信信号及电力电缆沟槽设置于路肩进行调整,具体路基面宽度见下表:区间直线地段路基面宽度表(m)表2.1行车线别路堤(m) 路堑(m)200km/h 单线8.2 8.2双线13.0 13.0(13.0)160km/h 单线7.8 7.7双线12.2 11.9≤140km/h 单线7.8 7.7双线12.0 11.7注:1、括号内为石质路堑地段的路基面宽度;2、均考虑铺设无缝线路及大型养路机械的电气化铁路。

2、路基面形状(1)新建双线地段,路基面应设计为三角形。

由线路中心线向两侧设4%的横向排水坡,曲线加宽时路基面仍保持三角形。

(2)增二线并行等高地段,新建非渗水土路基自既有路肩开始设4%向外排水坡,当既有路堤填料为渗水填料时,新建路基应填渗水填料。

(3)增二线并行不等高地段,当增建的第二线路肩高于既有路肩时,第二线路基面应为三角形路拱,并自既有线路肩或以下向外做4%的排水横坡,横坡以上部分应采用A组填料;当增建的第二线路肩底于既有路肩时,应通过第二线设置4%的横向排水坡。

3、路基基床(1)速度目标值200Km/h地段,路基基床厚度按2.5m设计,其中表层0.6m,底层1.9m。

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砂砾石或级配碎石作填料。

基床底层采用A、B组填料或改良土填筑。

强风化及全风化软质岩和土质路堑地段表层下部0.1m改为中粗砂填筑,并于中粗砂中间全断面铺设一层土工膜;基床底层为土层、软质岩风化层及膨胀土路堑时应再换填0.3m~1.0m合格填料或改良土。

200km_h客货共线铁路的必要性和设计暂行规定_徐鹤寿

200km_h客货共线铁路的必要性和设计暂行规定_徐鹤寿
为了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 , 适应我国经济和社 会发展的要求 , 提高铁路生产力水平 , 铁路必须实现跨 越式发展 , 修建快速客运通道 , 加快完善路网结构和既 有线扩能改造 , 扩大路网规模 , 提高路网质量 , 快速扩 充运输能力 , 迅速提高装备水平 。 为此 , 铁道部制定了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 已经国务院审议通过 。
世界发达国家在建设高速铁路的同时 , 都对既有 线进行 了必 要的 技术 改 造 , 将列 车时 速提 高到 200 km , 使既有线技术不断升级 , 并且与高速铁路连接成 网 , 使高速列车下高速线后在既有线仍能以较高速度 继续运行 , 扩大高速列车的服务范围 , 吸引更多的旅客
铁路跨越式发展的核心之一就是要“强本简末” , 标准设计也要“强本简末 , 抓大放小” , 改革现行的标准 设计管理办法 。 对于使用量大 、影响面广 、危及行车安 全的标准设计产品 , 铁道部要“严抓不放” , 同时也必须 强化这些专业归口管理 , 恢复每年的专业归口管理工 作会议 , 加强调研和交流 , 更新理念 , 创新机制 , 加强标 准设计队伍的建设 , 使标准设计人员素质适应铁路建 设的发展需要 。
5 次大提速推进了我国铁路的技术装备水平的发 展 。但是 , 我国既有线最高速度目前只有 160 km/ h , 仍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 , 不能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快速 发展和运输市场的需求 。 修建 200 km/ h 客货共线铁 路 , 并将既有线列车速度提高到 200 km/ h , 通过技术 引进和自主创新相结合 , 为线桥 、牵引供电 、通信信号 等固定设备和机车车辆 、运营管理 、信息化建设等方面 注入高新技术 , 对系统提升我国铁路既有线的技术装 备水平 、尽快掌握 200 km/ h 速度等级的成套技术 、发 展我国 200 km/ h 以上铁路的技术装备 、推动我国铁 路技术进步 , 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铁道部关于发布《铁路工程建设设计暂行规定》的通知-铁建函[1996]431号

铁道部关于发布《铁路工程建设设计暂行规定》的通知-铁建函[1996]431号

铁道部关于发布《铁路工程建设设计暂行规定》的通知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关于发布《铁路工程建设设计暂行规定》的通知(1996年12月16日铁建函(1996)431号)工程、建筑总公司,各铁路局,广铁(集团)公司:现发布《铁路工程建设设计暂行规定》,请在实践中认真总结经验,执行中的情况和问题请及时函告建设司标准科情所。

铁路工程建设设计暂行规定为适应铁路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需要,提高投资效益和建设水平,在开展对现行设计规范的全面修订之前,为及时体现现阶段改革和技术进步成果,特制定《铁路工程建设设计暂行规定》。

凡现行规范与本规定不一致处,按本规定执行;本规定未涉及的内容,仍执行现行规范。

一、基本规定1.本规定适用于客货列车混运、旅客列车最高行车速度在140km/h及其以下标准轨距国家铁路的设计。

同等条件的合资铁路可参照执行。

2.铁路的设计年度可根据设计运量与运输性质分为初、近、远三期或近、远两期。

初期为交付运营后第三年,近期为交付运营后第五年,远期为交付运营后第十年。

对于运量预计增长缓慢的新建铁路一般可采用初、近、远三期;对于运量增长较快的新建铁路、改建既有线、增建第二线、电气化改造和铁路枢纽可采用近、远两期,具体选用时应在可行性研究中经过论证确定。

初、近期采用调查运量,远期采用调查运量或规划运量。

对于可以逐步改、扩建的建筑物和设备,应按近期运量和运输性质确定并考虑预留远期发展的可能,其中对运营干扰不大的建筑物和设备,可按初期运量和运输性质确定。

对于不易改、扩建的建筑物和设备,应按远期运量和运输性质确定。

3.新建和改建铁路(或区段)的等级,应根据其在铁路网中的作用、性质和远期客货运量确定。

铁路行车规章第八章

铁路行车规章第八章

2、调度集中
CTC系统具备列车进路及调车进路的控制、列车运行监视、车次号 追踪、列车运行计划调整和临时限速设置等功能。 (1)CTC系统具备分散自律控制和非常站控两种模式。分散 自律控制模式可提供自动和人工两种控制与操作方式。非常站 控模式是当CTC设备故障、发生危及行车安全的情况或行车设 备施工、维修需要时,转换为车站控制的模式。 (2) 在调度终端、车站控制终端上设置CTC系统控制模式状 态表示灯: 1.红灯亮:表示非常站控模式; 2.绿灯亮:表示分散自律控制模式; 3.黄灯亮:表示允许转回分散自律控制模式。
(3)分散自律控制模式可无条件转向非常站控模 式,并向列车调度员进行提示报警;非常站控模式 转回分散自律控制模式应符合以下条件: 1.CTC设备正常; 2.非常站控模式下没有正在执行的按钮操作。 (4)CTC/TDCS与无线通信系统结合,实现行车 凭证、调度命令、接车进路预告信息、调车作业通 知单等向司机的书面可靠传送,并能通过无线通信 系统获取车次号校核、调车请求及签收回执等信息。
跨东湖穿京广客运专线桥梁效果图
(2)桥梁墩台基础的沉降量,静定结构的 工后沉降量不大于下列允许值:200km/h 区段轨道墩台均匀沉降量为50mm,相邻墩 台沉降量之差为20mm。250km/h区段有 砟轨道墩台均匀沉降量为30mm,相邻墩台 沉降量之差为15mm;无砟轨道墩台均匀沉 降量为20mm,相邻墩台沉降量之差为 5mm。
京张铁路客运专线
京张铁路客运专线该段新建铁路全长约174公里, 投资估算总额为311.76亿元。它的建成使用将使 京张两地的客运时间由目前最快3个多小时缩短为 1小时左右,对完善北京、河北及内蒙古地区铁路 网结构,扩大旅客运输能力起到重要作用。 据了解,新建京张铁路客运专线自北京北站,经海 淀、昌平、延庆,河北省怀来、宣化至张家口。旅 客列车速度目标值为250公里/小时。

《铁路既有线200~250kmh技术管理办法》

《铁路既有线200~250kmh技术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铁路200~250km/h既有线技术管理办法》的通知铁科技〔2008〕222号铁道部对《铁路200~250km/h既有线技术管理暂行办法》(铁科技〔2007〕61号)的部分内容进行了修改,现重新印发《铁路200~250km/h既有线技术管理办法》,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铁道部前发《铁路200~250km/h既有线技术管理暂行办法》(铁科技〔2007〕61号)、《关于<铁路200~250km/h既有线技术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调度命令的补充通知》(铁运〔2007〕70号)同时废止。

各有关单位应根据本办法修改、补充相应规章制度,并将执行中的有关情况及时反馈铁道部科技司、运输局。

请铁道出版社及时印刷、发行《铁路200~250km/h既有线技术管理办法》单行本铁道部二○○八年十一月十三日TG/02-2008铁路200~250km/h既有线技术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加强既有线提速200~250km/h的技术管理,确保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根据《铁路技术管理规程》(以下简称《技规》)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2条本办法规定了列车运行速度200~250km/h既有客货共线铁路的技术设备、行车组织和车载信号显示,是《技规》的重要补充。

本办法未规定的事宜按《技规》等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章技术设备第一节基本要求第3条各种设备、设施应满足旅客列车200km/h(250km/h区段应满足旅客列车250km/h,以下同)、货物列车120km/h运行安全、平稳性要求,根据需要满足双层集装箱货物列车运行要求。

第4条区间直线段线间距应不小于4.4m,线间距的变更宜利用邻近曲线完成。

第5条站内正线与相邻到发线线间最小距离,有列检作业或上水作业的为6.5m,改建特别困难时可为5.5m。

第6条线路应全封闭、全立交,线路两侧按标准进行栅栏封闭,对铁路技术作业的专用通道和处所应设置“非铁路作业人员禁止进入”的警示标志。

路基设计原则

路基设计原则

路基设计原则一、路基一般设计原则1、路基主要技术标准区间路基面宽度:设计行车速度200km/h地段,执行铁建设函[2005]285号《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规》)的规定;设计时速160km/h 及以下地段,按《铁路路基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路规》)TB10001-2005执行。

路基面宽度详见表2.1。

增建二线并修及拨移地段,第二线中心至相邻路肩边缘的最近距离为单线路基面宽度之半(保留一位小数)。

路基面宽度根据通信信号及电力电缆沟槽设置于路肩进行调整,具体路基面宽度见下表:区间直线地段路基面宽度表(m)表2.1行车线别路堤(m) 路堑(m)200km/h 单线8.2 8.2双线13.0 13.0(13.0)160km/h 单线7.8 7.7双线12.2 11.9≤140km/h 单线7.8 7.7双线12.0 11.7注:1、括号内为石质路堑地段的路基面宽度;2、均考虑铺设无缝线路及大型养路机械的电气化铁路。

2、路基面形状(1)新建双线地段,路基面应设计为三角形。

由线路中心线向两侧设4%的横向排水坡,曲线加宽时路基面仍保持三角形。

(2)增二线并行等高地段,新建非渗水土路基自既有路肩开始设4%向外排水坡,当既有路堤填料为渗水填料时,新建路基应填渗水填料。

(3)增二线并行不等高地段,当增建的第二线路肩高于既有路肩时,第二线路基面应为三角形路拱,并自既有线路肩或以下向外做4%的排水横坡,横坡以上部分应采用A组填料;当增建的第二线路肩底于既有路肩时,应通过第二线设置4%的横向排水坡。

3、路基基床(1)速度目标值200Km/h地段,路基基床厚度按2.5m设计,其中表层0.6m,底层1.9m。

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砂砾石或级配碎石作填料。

基床底层采用A、B组填料或改良土填筑。

强风化及全风化软质岩和土质路堑地段表层下部0.1m改为中粗砂填筑,并于中粗砂中间全断面铺设一层土工膜;基床底层为土层、软质岩风化层及膨胀土路堑时应再换填0.3m~1.0m合格填料或改良土。

铁路特快旅客列车及混合列车运行的特殊要求

铁路特快旅客列车及混合列车运行的特殊要求

铁路特快旅客列车及混合列车运行的特殊要求一、特快旅客列车特快旅客列车具有技术质量高,运行速度快,行车条件严格,安全措施严密等显著特点。

特快旅客列车的车次编定为:T1~1998。

(一)特快旅客列车基本作业要求为进一步加强特快旅客列车的行车组织,完善有关作业办法,提高行车安全系数,对其基本作业则应提出更高要求。

1.加强组织,严密监控各级列车调度员及有关行车人员对特快旅客列车必须重点掌握,严格按列车运行图行车,确保列车安全、正点运行。

在办理特快旅客列车行车时,在本次前冠以“T”(读音“特”),包括收授调度命令、接发列车用语、填写行车日志和各种书面凭证及车机联控作业等。

特快旅客列车通过车站时,应在正线办理。

遇特殊情况必须变更进路时,须经列车调度员准许并使用列车无线调度电话预告司机,如来不及预告或预告不到时,应使列车在站外停车后,开放信号机,再接人站内。

2.信号显示及列车运行按自动闭塞法行车,特快旅客列车通过车站时,出站信号机应显示绿色灯光。

如不能显示绿色灯光,仅能显示绿黄色灯光时,出站的行车凭证为出站信号机的绿黄色灯光。

车站开放该信号的依据为:监督器表示三个闭塞分区空闲;不表示时为取得前发列车到达邻站的通知或前发列车开出不少于10min。

并应注意使用列车无线调度电话通知司机。

通知不到时,应使列车在站内停车。

在自动闭塞区段,特快旅客列车遇通过信号机显示绿黄、黄色灯光时,司机应及时采取措施,降低运行速度,确保列车在显示红色灯光的信号机前停车。

特快旅客列车的紧急制动距离限值为:列车运行速度在120km/h以上至140km/h,紧急制动距离限值1100m;列车运行速度在140km/h以上至160km/h,紧急制动距离限值1400m。

列车运行速度在160km/h以上至200km/h,紧急制动距离限值2000m。

特快旅客列车发生意外而不危及本列车安全时,可不停车,继续运行。

同时,用列车无线调度电话报告就近车站处理。

新建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补充规定

新建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补充规定

新建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补充规定(暂行)5.1一般规定5.1.1 开工前应对基础、结构、构筑物等位置进行现场测量。

如有不符者,应及时反馈有关单位协调处理。

5.1.2 接触网基础施工时,应与路基、桥梁等有关专业做好协调工作。

5.1.3 接触网支柱上部紧固件安装时,应采用力矩扳手紧固,紧固力矩应符合设计要求。

严禁用活口扳手。

5.2基础5.2.1 接触网支柱基础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 基坑纵向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其最大跨距不宜大于65m。

2 当受地下建筑物或地下设施影响时,调整后的跨距,行车速度为160km/h路段,相邻两跨之比不宜大于1.5:1,桥梁、隧道口、站场咽喉等困难地段不宜大于2.0:1;行车速度为200km/h路段,相邻两跨距之比不宜大于1.15:1,桥梁、隧道口、站场咽喉等困难地段不宜大于1.25:1。

5.2.2 基坑开挖宜采用机械作业方式。

人工开挖应严格控制开挖尺寸,减小对原路基影响。

5.2.3 基础中心与线路中心线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允许偏差为+1000 mm。

5.3支持结构安装5.3.1 支柱装配的预配应在预配车间利用专用预配台具上进行,预配的各项长度尺寸偏差不应大于10mm。

预配完毕,应进行复测。

防风拉线制作应在预制平台上采用专用煨弯器制作。

5.3.2 支柱装配安装后,应对上、下底座及下底座至轨面的间距进行复测,施工允许偏差为+-10mm。

5.3.3 上、下底座均应与线路平行,双腕臂、三腕臂施工允许偏差为+-10mm。

5.4架线5.4.1 承力索、接触线架设前应按设计锚段长度核对生产厂家提供的产品,架设时应对号架设。

承力索、接触线不得有接头。

5.4.2 承力索、接触线应采用恒张力架线,承力索张力2~3kN,接触线张力为3~4kN,架线张力偏差不得大于8%。

5.4.3 承力索、接触线架设应采用专用放线滑轮,接触线架设应在每个跨距内均匀悬挂2~3组S钩滑轮。

5.4.4 承力索、接触线的张力应符合设计要求,补偿坠砣串的质量允许偏差为+-1%。

铁路上人行桥的设计规范

铁路上人行桥的设计规范

铁路上人行桥的设计规范
篇二:铁路桥梁设计1
设计说明
一、概述
为满足改建铁路胶济客运专线建设的需要,编制本设计图。

二、设计依据
(一)《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函[2005] 285 号。

(二)《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
(三)《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
(四)《铁路桥涵混凝土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五)《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 157 号。

(六)《铁路线路设计规范》(报批稿)。

(七)《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J111 (报批稿)。

(八)《铁路架桥机架梁规程》TB10213- _99。

(九)铁道部工程设计鉴定中心《改建铁路胶济客运专线工程初步设计审查意见》。

三、适用范围
(一)设计速度: 客车200km/h,货车120 km/h。

(二)线路情况:客货共线,双线正线(标准线间距4.4m),曲线(曲线半径R=
=2200m)。

(三) 轨底至梁顶高度: 0.7m。

(四) 施工方法: 挂篮悬臂灌筑施工。

(五) 地震烈度:基本地震烈度6度。

(六)桥式:本桥桥跨布路为75+120+75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全长271.7m 。

新建时速200km客货共线铁路桥梁设计

新建时速200km客货共线铁路桥梁设计

新建时速200km客货共线铁路桥梁设计作者:柯在田,殷宁骏摘要:通过铁路桥梁在提速状态下的实测结果研究分析,结合国外最新的铁路桥梁结构设计,分析我国既有铁路常用桥梁对速度200km/h客车、120km/h货车的适用性,提出新建时速200km客货共线铁路桥梁设计一般规定的建议。

关键词:时速200km铁路;客货共线铁路;铁路桥梁;箱梁;T梁;桥墩中图分类号:442.5+1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42954(2004)070030031概述我国既有铁路桥涵大量采用标准设计,常用跨度桥梁一般采用单线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双片式T梁桥,两片T梁通常用横隔板联结,部分20m以下的双片式T梁无横向联结;钢桥跨度小于等于40m时多采用简支钢板梁,再大跨度多采用半穿式或穿式桁梁桥,桥面系采用明桥面;桥墩一般采用实体墩,为节省圬工,也采用了一些轻型墩台和柔性桥墩。

由于当时考虑的列车设计速度较低,客车一般按120km/h,货车在规范中没有明确规定,但实际运营速度一般只能达到60km/h。

因此,桥梁设计主要满足承载能力和节省材料,而对桥梁的结构构造、刚度、长期变形、动力性能和耐久性考虑不足,造成了在长期运营中桥梁存在整体性和耐久性差、养护维修投入大等问题;并在提速试验中发现一些跨度和结构形式的桥梁(包括梁体和桥墩)刚度不足和动力性能差等问题。

这些桥梁的设计在当时条件下应该是正常的,但随着桥龄增长,铁路交通发展很快,客货车的速度不断提高,既有桥梁的问题便逐渐显露出来。

因此,桥梁的设计标准和理念急需更新。

为适应铁道部跨越式发展的要求,部建设司组织编制《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本文通过我国铁路桥梁在提速状态下的实测结果研究分析,总结了既有桥梁设计经验教训,结合国外最新的铁路桥梁结构设计,分析了常用铁路桥梁结构形式对速度200km/h客车、120km/h货车的适用性,提出了新建时速200km客货共线铁路桥梁设计一般规定的建议。

关于发布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等3项铁路工程建设标准局部修订条文的通知

关于发布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等3项铁路工程建设标准局部修订条文的通知

关于发布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等3项铁路工程建设标准局部修订条文的通知(铁建设〔2012〕3号)时间:2012.01.18现发布《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函〔2005〕285号)、《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2005)、《新建时速200~2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140号)等3项标准的局部修订条文,自发布之日施行。

铁道部原发上述3项标准(含局部修订)相应条文及相关内容同时废止。

《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等3项标准的局部修订条文由铁道部建设管理司负责解释。

铁路工程建设标准局部修订条文一、《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函〔2005〕285号)(一)增加第5.1.2条第6款:6 桥上应按《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规定设置护轮轨。

【说明】现行《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TB10002.1-2005)第3.3.8条规定客货共线铁路桥上应铺设护轨,《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函〔2005〕285号)作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桥涵设计的补充规定,未对桥上铺设护轨再作规定。

为避免标准执行过程中对条文理解等方面产生歧义,本次修订中明确了桥上护轨的设置要求。

(二)第5.2.3条第5款修改为:5 列车竖向脱轨荷载可不计动力系数。

对于多线桥,只考虑一线脱轨荷载,且其他线路上不作用列车荷载。

按下列两种情况,计算列车脱轨荷载的影响:1)列车脱轨后一侧车轮仍停留在桥面轨道范围内。

脱轨荷载按图5.2.3-1所示计算,两条线荷载平行于线路中线,相距为1.4 m,作用于线路中线两侧2.0 m范围以内的最不利位置上。

该线荷载在长度为6.4 m的一段上为50kN/m,前后各接以25kN/m。

图5.2.3-1 列车竖向脱轨荷载12)列车脱轨后已离开轨道范围,但仍停留在桥面上。

新建时速200km/H客货共线铁路工程填写说明

新建时速200km/H客货共线铁路工程填写说明

(新建时速200km/H客货共线铁路工程)表格填写简要说明一、工程名称:新建向莆铁路二、施工标段:全线三、编号:铁程管(质统)表中‘编号’填写本标段该表的流水号,从001开始;变更设计表中‘编号’按《向莆铁路变更设计管理细则》(试行)的规定填写;施工质量验收表‘编号’按《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应用指南》(2004)的规定填写;工程试验表‘编号’按《铁建函〔2003-97号〕文》的规定填写。

四、施工单位:施工承发包合同中的施工单位或施工单位以文件形式明确的施工项目经理部。

施工负责人栏目由施工合同中法人委托人或经建设单位批准的更换人签署;技术负责人栏目由标段项目总工程师签署、质检工程师由标段负责质量检查的专业工程师签署;试验负责人由标段中心实验室主任签署;主管工程师栏目由主管该单位工程的技术负责人签署。

五、监理单位:委托监理服务合同中监理单位的全称或监理单位以文件形式明确的该项目监理机构全称。

总监理工程师应是委托监理合同中的项目监理机构负责人,也可以是监理单位以文件形式明确的经建设单位批准的该项目监理负责人。

该负责人必须具有总监理工程师任职资格。

六、设计单位:勘察设计合同签章的单位全称。

项目负责人为合同的签字人或按规定程序委托的该项目现场负责人。

七、建设单位:合同中的建设单位全称或建设单位以文件形式明确的工程指挥部,也可以填写受委托的管理机构全称。

建设单位负责人是合同签字人或按规定程序委托的代表人。

八、表格中的内容应为打印机打印或档案规定用笔填写,签名应为手写。

表格采用A4纸,页边距上2.5cm、下2.0cm、左3.0cm、右2.0cm。

九、工程管理表格填报程序和要求1、铁程管-01~10、铁程管-12~14、铁程管-22~25、铁程管-30~32表格由施工单位填报;铁程管-11、铁程管-15~21、铁程管-26、铁程管-28表格由监理单位填写;其他为共用表格。

2、在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须将指挥部管理(技术)人员填写‘铁程管-01’表,报总监理工程师审查,建设单位审批,作为标段开工报告的附件;单位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须将该工程分项、分部、单位工程的施工、技术负责人及专职质量检查员等填写未报审的人员在任何施工资料上不具有签字权。

铁路线路工技能考试:初级工线路工找答案(强化练习)

铁路线路工技能考试:初级工线路工找答案(强化练习)

铁路线路工技能考试:初级工线路工找答案(强化练习)1、单选经过防腐处理的木枕一般可用()左右。

A.10年B.12年C.15年D.20年正确答案:C2、单选使用单轨车载运钢轨时,一次不得超过()。

A.1根B(江南博哥).2根C.3根D.4根正确答案:A3、判断题换下的重伤和折断钢轨应有明显的标记,防止再用。

正确答案:对4、单选为平衡列车在曲线运行时产生的(),需要在曲线段将外轨抬高,使午体内倾。

A.向心力B.离心力C.向心速度D.离心速度正确答案:B5、单选60kg/m钢轨夹板第2~第3孔孔距为()。

A.210mmB.150mmC.140mmD.110mm 正确答案:C6、单选桥梁的种类按建造材料分的是()。

A.钢筋混凝土桥B.梁桥C.拱桥D.斜拉桥正确答案:A7、单选在允许速度100km/h以下正线缓和曲线地段,三角坑偏差达到8mm时需要进行()。

A.综合维修B.经常保养C.临时补修D.线路中修正确答案:C8、单选无缝线路换出的长钢轨应根据机具的回收条件放在路肩上或道心内,除()外其他处所均不得存放。

A.桥梁上B.半径小于650m曲线上C.道口处D.信号机附近正确答案:B9、判断题线路经常维修的基本作业包括起道、拨道、清筛道砟等。

正确答案:对10、单选在磁场中画出的一些磁力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都跟该点的磁场方向()。

A.相反B.一致C.相同D.相垂直正确答案:C11、单选在选择正线轨道类型时,应根据()确定。

A.运输条件B.年通过总质量C.最高行车速度D.运营条件正确答案:D12、判断题液压传动机械使用的油液最重要的特性是压缩性。

正确答案:对13、单选一般情况下,直线上接触网支柱侧面限界()。

A.大于2500mmB.小于2500mmC.大于2600mmD.小于2600mm 正确答案:A14、判断题电源电压允许在电气设备额定电压误差+30V,-60V以内。

正确答案:错15、单选在螺纹道钉硫磺锚固作业熔制硫磺锚固材料时,火源应设在离开钢轨()外的下风方向。

最新200公里时速客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汇总

最新200公里时速客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汇总

200公里时速客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精品资料1总则1.0.1为统一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工程设计技术标准,使铁路工程设计符合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制定本暂行规定。

1.0.2本暂行规定适用于新建客货列车共线运行、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200km/h、货物列车设计行车速度120km/h铁路的设计。

未包括的内容,应按相关现行铁路设计规范、规定执行或另行研究确定。

1.0.3全线应按一次建成双线铁路设计。

下列技术标准应根据客、货列车设计行车速度和国家要求的年输送能力,在设计中经综合比选确定:——最小曲线半径;——正线线间距;——限制坡度;——牵引种类;——动车组(客)、机车(货)类型;——机车交路(货);——车站分布;——到发线有效长度。

1.0.4行车指挥方式:宜采用调度集中;闭塞类型:应采用符合主体化机车信号要求的自动闭塞制式;列控方式:旅客列车应采用列车超速防护系统(ATP);车站联锁方式:应采用计算机联锁方式。

1.0.5 车站分布应根据城市分布与规划、国家要求的年输送能力和客车对数以及不同类型客货列车运行速度和技术作业需要,结合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及合理的生产布局要求等研究确定。

区间通过能力设计中,应扣除设备综合维修“天窗”时间,“天窗”时间不应少于240min。

1.0.6正线应具备反向行车条件。

当车站站间距离较长时,应根据养护维修、运输组织等需要,考虑预留或设置区间渡线,并应与设置越行站或预留中间站等方案进行综合技术经济比选。

1.0.7根据动车组、牵引机车、货物列车及跨线列车的检修、保养作业量和作业性质以及运用需求,并结合邻线与路网中相关段、所的分布,应合理设置相应的段、所,分别承担不同的作业。

1.0.8 货物列车到发线有效长度应根据运输需求和货物列车长度以及信号控制设备需要确定,且宜与邻接线路的货物列车到发线有效长度相协调。

1.0.9 铁路建筑限界基本尺寸及轮廓应符合图1.0.9规定。

既有线提速200公里桥梁技术条件

既有线提速200公里桥梁技术条件
• 广深准高速铁路改造是将客车速度提高到 160k/h;四次大提速将三大干线的客车速 度由原来的100km/h提高到140km/h,货车 速度由60km/h以下提高到70-80km/h。铁 科院和一些铁路局桥检队对提速后桥梁的 动力性能进行了大量测试和分析,发现提 速后既有桥梁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包括:
• 可见我国32m 梁横向振动己超出这个限值。32m 预应力混凝土梁,因此货车提速后,梁体横向振
动偏大。所以,既有标准梁的横向联结方式应改
变,必须采用整体桥面,加强横向联结,提高横 向自振频率。表l 混凝土标准梁实测横向自振频率 及标准限值(单位:Hz )
• (2)在前几次提速试验中分别对10-40m 6种不 同跨度的钢板梁进行过动载试验,当客车达到 160km/h 时,梁体横向振幅在一些跨度接近新桥 检规和前苏联的限值标准;货车提速到8090km/h时,大部分跨度的梁体横向振幅超出限值 标准,振动剧烈,危及行车安全。客、货车进一
• 支座:钢支座锈蚀严重,纵向活动支座不 活动;板式橡胶支座横向没有约束。
• 涵洞:主要是石砌边墙破损严重。
• 为避免新建时速200 公里客货共线铁路桥梁 设计出现同样的问题,保证新建桥梁的良 好使用状态和耐久性,并尽量减少桥梁在 运营期间的维修量,有必要对新建桥梁的 设计和构造作出规定。
3.2 提速问题
步提速后,梁体振动还会增大。因此在新桥设计 中,40m 以下的跨度不宜采用钢板梁。
• (3)我国过去的钢桥都采用明桥面,广深准高速 铁路跨度64.0m 双线钢桁梁也是明桥面,只是将
明桥面用的钩头螺栓改为在纵梁上打孔的螺栓连 接,列车在160km/h速度条件下已经安全运营了
四年,整个结构和桥面系均处在良好的状态。日 本东海道新干线(运行速度210km/h)上也使用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高速铁路部分)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高速铁路部分)

1《技规》制修订的必要性
• (2)是管理普速铁路的需要 • 普速铁路也有很大变化,如开动车组列车、采用GYK、 装客列尾等。 • (3)是保障铁路运输安全的需要 • 设备变化后引起的作业方式、职责调整必须重新进行规 定。为确保安全,更注重工作程序,行车方式更严格。 • (4)是政企分开后科学管理铁路的需要 • 铁路实行政企分开后,《技规》的定位和职责发生了重 大变化。 • (5)是体现铁路基本技术规章完整性、系统性和严肃 性的需要 • 避免打补丁的做法。
2《技规》编制原则和适用范围
• 2.2 适用范围 • (1) 《技规》(高速铁路部分)适用于200km/h及以上的 铁路和200km/h以下仅运行动车组列车的铁路。 • 本规程高速铁路部分的适用范围不仅包含《铁路主要技术政 策》定义的高速铁路,还包括200km/h客货共线铁路、 200km/h客运专线铁路、200km/h以下仅运行动车组列车的 铁路。这是因为200km/h客货共线铁路、200km/h客运专线 铁路、200km/h以下仅运行动车组列车的铁路都要配备CTCS2/ CTCS-3级列控系统,动车组列车的行车组织方式与高速铁 路基本相同,信号设备配置和显示含义与高速铁路基本相同; 它们与高速铁路作为一类在本规章中表述比较方便。
第一编 技术设备
• 第8条 新设备(包括改造后的设备)投入 使用前须有操作规程、竣工图纸等技术文 件和保证安全生产的办法与管理细则,经 过技术测验合格并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后, 方可使用。
• 新设备在管理、使用和养护、维修上都有新的技术要求, 如违反或不认真执行这些要求,不仅可能损坏设备,甚至 危及行车及人身安全。因此,在新设备使用前,有关单位 必须根据施工部门和设备供应商提供的操作规程、竣工图 纸等技术文件,制定保证安全生产的作业办法、设备养护 维修办法和管理细则,供有关人员学习、执行。新设备正 式使用前应进行技术测验,测验合格方可使用;同时设备 使用和检修人员还应进行技术培训,以熟悉新设备性能和

200250kmh铁路曲线超高设置原则

200250kmh铁路曲线超高设置原则
200~250 km/h铁路曲线超高设置原则
邓存宥
(中铁二院土建一院,四川成都610031)
【摘要】 国内200一250 km/h铁路普遍存在客货混运和高速与中低速共线的特点,根据运输模式和 列车运行速度匹配不同分为三类,根据三类铁路运营的特点总结出超高设置原则。
【关键词】铁路; 曲线;超高;原则
【中图分类号】U212.33+2
列车。 对于上述各类铁路线路,曲线超高的设置应同时满足动
车组及普通货车的运行需要,此外,在车站两端有曲线时,还 应同时兼顾直通列车与进出站列车的运行需要,合理配置未 被平衡超高,满足曲线超高对安全性和舒适性的要求。
l最大设计超高允许值[J11]
最大超高允许值[.II]主 要取决于列车在曲线上停车 时的安全、稳定和旅客乘坐 舒适度要求。按照安全性要 求,列车停在曲线上时不会 发生倾覆如图1,则:e<S/2
(上接第25页)续表l
序 比较项目

北侧方案
南侧方案
双线桥(m)
1120.4
1073
涵洞(m)
30m(2座
30m(2座l一7.Om
1—7.0m框架涵)
框架涵)
高 倒虹吸涵(m) 4架
加m(1座2一115m) 加m(1座2一1.5m)


(1)挖土方:285l
(1)挖土方:2151
支护工程(m3) (2)c30钢筋混凝土: (2)c30钢筋混凝土:
在城市轨道交通的方案研究中,线路走向及站位设置要 综合考虑与规划结合的紧密性、工程的可实施性、换乘的便 利性、对客流的吸引能力、对周边构建筑物的影响程度及工 程投资等方面。设计中考虑周全,才能确保工程实施顺利、 工程投资较省,运营方便安全。

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技术管理规程》 普速铁路部分

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技术管理规程》 普速铁路部分

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普速铁路部分)2014年7月·北京目录总则铁路是国民经济大动脉、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大众化交通工具,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骨干、重要的民生工程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运输方式,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至关重要。

铁路运输具有高度集中的特点,各工作环节须紧密联系、协同配合。

为加强中国铁路总公司(简称铁路总公司)铁路技术管理,确保国家铁路安全正点、方便快捷、高速高效,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标准等制定本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国家铁路。

本规程包括高速铁路和普速铁路两部分,本部分为普速铁路部分,适用于200 km/h 以下的铁路(仅运行动车组列车的铁路除外)。

本规程是国家铁路技术管理的基本规章,各部门、各单位制定的技术管理文件等,都必须符合本规程的规定。

在铁路总公司明令修改以前,任何部门、任何单位、任何人员都不得违反本规程的规定。

国家铁路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本规程的规定,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以对国家和人民负责的态度,保证安全生产。

各单位对遵守本规程成绩突出者,应予表扬或按有关规定给予奖励;对违反者,应视其违反程度和造成事故的性质、情节及后果,给予教育、处分。

第一编技术设备第一章基本要求基建、制造及其验收交接第1条铁路的基本建设、产品制造应综合配套,保证质量,采用系统集成技术,实现各子系统顶层协调统一,采用保证行车安全的技术设备,实现技术设备标准化、系列化、模块化、信息化,不断提高运输能力。

第2条铁路基本建设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进行,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

设计工作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承担,根据已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并充分听取建设单位、使用部门的意见。

设计文件须经有关部门审查,并按规定的审批程序批准。

第3条工程施工须按照批准的设计文件的要求进行,严格执行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和监理制度。

建设单位应会同相关铁路运输企业和工程设计、施工单位制定安全施工方案,按照方案进行施工,加强环境保护,确保工程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总则1.0.1为统一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工程设计技术标准,使铁路工程设计符合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制定本暂行规定。

1.0.2本暂行规定适用于新建客货列车共线运行、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200km/h、货物列车设计行车速度120km/h铁路线路、桥梁、隧道以及电力牵引供电和信号等工程的设计。

未包括的内容,应按相关现行铁路设计规范、规定执行或另行研究确定。

1.0.3全线应按一次建成双线铁路设计。

下列技术标准应根据客、货列车设计行车速度和国家要求的年输送能力,在设计中经综合比选确定:——最小曲线半径;——正线线间距;——限制坡度;——牵引种类;——动车组(客)、机车(货)类型;——机车交路(货);——车站分布;——到发线有效长度。

1.0.4行车指挥方式:宜采用调度集中;闭塞类型:应采用符合主体化机车信号要求的自动闭塞制式;列控方式:旅客列车应采用列车超速防护系统(ATP);车站联锁方式:应采用计算机联锁方式。

1.0.5 车站分布应根据城市分布与规划、国家要求的年输送能力和客车对数以及技术作业需要,结合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及合理的生产布局要求等研究确定。

区间通过能力设计中,应扣除设备综合维修“天窗”时间,“天窗”时间不应少于240min。

1.0.6正线应具备反向行车条件。

当车站站间距离大于40km时,应根据养护维修、运输组织等需要,每隔20~30km预留或设置区间渡线一处,并应与设置越行站或预留中间站等方案进行综合技术经济比选。

1.0.7根据动车组、牵引机车、货物列车及跨线列车的检修、保养作业量和作业性质以及运用需求,并结合邻线与路网中相关段、所的分布,应合理设置相应的段、所,分别承担不同的作业。

1.0.8 货物列车到发线有效长度应根据运输需求和货物列车长度以及信号控制设备需要确定,且宜与邻接线路的货物列车到发线有效长度相协调。

1.0.9 铁路建筑限界基本尺寸及轮廓应符合图1.0.9规定。

1.0.10设计线需要开行双层集装箱列车时,其设计还应满足相关规定要求。

1.0.11铁路与道路交叉必须采用立体交叉,铁路两侧应设置防护栅栏。

1.0.12全线应根据需要设置有关安全监测设备。

1.0.13采用电力牵引的铁路,若需内燃牵引过渡时,其建筑物和设备应根据永久性与临时性相结合的原则设计。

1.0.14用于计算路基宽度、桥梁、隧道和其他永久性建筑物净空的轨道高度,应按远期运营条件确定。

1.0.15结构、构筑物抗震设计,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J111)Ⅰ级铁路的标准办理。

1.0.16铁路设计应高度重视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和防灾减灾工作,节约能源和土地,做好文物保护。

2 线路平面和纵断面2.1 正线平面2.1.1 区间正线平面的圆曲线半径应因地制宜,优先采用推荐曲线半径,慎用最小曲线半径。

各类平面圆曲线半径如表2.1.1所示。

表2.1.1 线路平面圆曲线半径2.1.2 列车进出车站需减、加速地段,可采用与行车速度相适应的100m整倍数的曲线半径。

2.1.3 正线利用既有铁路或并行既有铁路引入既有客运站时,其线路平面标准宜与区间正线标准相同。

困难条件下,可采用与行车速度相适应的平面标准。

2.1.4区间直线地段线间距不得小于4.4m。

曲线地段线间距加宽应按国家现行《铁路线路设计规范》(GB50090)规定办理。

线间距的变更应利用曲线完成。

2.1.5直线与圆曲线间应采用缓和曲线连接。

缓和曲线采用三次抛物线线型。

当曲线半径采用特殊困难条件下的最小半径、缓和曲线采用最小长度时,缓和曲线宜采用三次抛物线改善型(即在缓和曲线超高的起终点处,插入长度为40m的竖曲线顺坡段)。

2.1.6 缓和曲线长度应根据曲线半径,按照表2.1.6的规定优先采用推荐长度,慎用最小长度;必要时,可采用推荐长度和最小长度间10m整倍数的缓和曲线长度。

当采用表列数值间的曲线半径时,其相应的缓和曲线长度可采用线性内插值,并进整为10m的整倍数。

表2.1.6 缓和曲线长度(m)注:括号内数值为特殊困难条件下,经技术经济比选后方可采用的最小缓和曲线长度。

2.1.7 限速地段曲线半径和缓和曲线长度应按表2.1.7选用。

表2.1.7 限速曲线半径和缓和曲线长度(m)注:括号内数值为特殊困难条件下,经技术经济比选后方可采用的限速地段最小缓和曲线长度。

2.1.8 两相邻曲线间夹直线和两缓和曲线间圆曲线宜采用较长的长度,困难条件下,最小长度不得小于140m;特殊困难条件下,经技术经济比选后方可采用不小于100m的最小长度。

限速地段夹直线和圆曲线的长度应按表2.1.8选用。

表2.1.8 限速地段圆曲线或夹直线最小长度注:括号内数值为特殊困难条件下,经技术经济比选后方可采用的限速地段圆曲线或夹直线最小长度。

2.1.9 正线上缓和曲线与道岔基本轨接缝间的直线段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 区间渡线及出岔地段不宜小于100m, 困难条件下不得小于70m;2 车站两端不宜小于70m, 困难条件下不得小于30m。

2.1.10特大桥、大桥及大跨度桥梁宜设计在直线上。

困难条件下必须设在曲线上时,宜采用较大的曲线半径和推荐的缓和曲线长度。

2.1.11 隧道宜设在直线上。

如受地形、地质条件限制可设在曲线上,但不宜设在反向曲线上。

2.1.12 车站的站坪长度应根据到发线有效长度、远期车站布置形式及道岔类型等因素计算确定。

2.1.13 车站正线的平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车站应设在直线上。

困难条件下可设在曲线上,但不得设在反向曲线上。

2 站内曲线半径宜符合区间正线标准。

困难条件下,可按通过列车速度确定。

所有列车均停车的车站,其曲线半径不得小于1000m。

3 车站曲线宜采用较小的偏角。

2.1.14设计线路与既有铁路的联络线,其平面设计标准应根据所确定的行车速度按相应速度标准的新建铁路设计规范或规定执行。

2.2 正线纵断面2.2.1区间正线的限制坡度应根据地形条件、列车牵引性能和运输要求比选确定,并应符合国家现行《铁路线路设计规范》(GB50090)的有关规定。

2.2.2 平面曲线阻力引起的坡度减缓和隧道阻力引起的坡度折减应按国家现行标准《铁路线路设计规范》(GB50090)的有关规定执行。

2.2.3相邻坡段的连接宜设计为较小的坡度差。

最大坡度差应按国家现行标准《铁路线路设计规范》(GB50090)的有关规定执行。

2.2.4纵断面宜设计为较长的坡段。

最小坡段长度不宜小于600m,个别最小坡段长度不应小于400m,且均不得连续使用2个以上。

个别最小坡段长度不得与最大坡度差重叠设置。

2.2.5竖曲线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相邻坡段的坡度差大于等于1‰时,应以圆曲线型竖曲线连接。

2 竖曲线半径不得小于15000m。

3 竖曲线与竖曲线、缓和曲线、道岔均不得重叠设置。

4 竖曲线与平面圆曲线不宜重叠设置。

困难条件下,竖曲线可与推荐半径的圆曲线重叠设置。

特殊困难条件下,经技术经济比选,竖曲线可与最小半径的圆曲线重叠设置。

2.2.6 正线利用既有铁路或并行既有铁路引入既有客运站时,其线路纵断面标准不宜低于区间正线标准。

困难条件下,可维持既有铁路现状或采用并行的既有铁路纵断面标准。

2.2.7 隧道内的坡道可设计为人字坡道或单面坡道,其坡度值不应小于3‰。

寒冷及严寒地区地下水发育的隧道内坡度可适当加大。

路堑地段线路坡度不宜小于2‰。

2.2.8车站站坪坡度应符合国家现行《铁路线路设计规范》(GB50090)的有关规定。

2.2.9正线与既有铁路的联络线,其纵断面设计标准应按本规定执行,在限制坡度相同时,也可按被连接的既有铁路线标准设计。

3 正线轨道3.1 一般规定3.1.1 正线轨道宜铺设有碴轨道。

有条件的隧道、高架线路、桥梁等地段宜铺设无碴轨道。

无碴轨道宜集中铺设。

3.1.2 正线应采用60kg/m钢轨,其尺寸允许偏差及平直度和扭曲允许值应符合“时速200公里客运专线60kg/m钢轨暂行技术条件”的相关规定。

3.1.3 区间正线上应铺设2.6m长的Ⅲ型无挡肩或有挡肩混凝土轨枕,按1667根/km铺设。

岔区应铺设混凝土岔枕。

3.1.4 弹条Ⅲ型扣件与Ⅲ型无挡肩混凝土轨枕配套使用,弹条Ⅱ型扣件与Ⅲ型有挡肩混凝土轨枕配套使用。

轨下胶垫厚度10mm,静刚度为50~80kN/mm。

3.1.5正线轨道道床应符合下列规定:1 道碴材料应符合《铁路碎石道碴》(TB/T2140)中一级道碴标准;2 正线道床枕下厚度为30cm,单线道床顶面宽350cm,碴肩堆高15cm,道床边坡1:1.75,双线道床顶面宽度应分别按单线设计;3 铺设Ⅲ型轨枕地段道床顶面与轨枕中部顶面平齐;岔枕、桥枕等其它轨枕地段道床顶面低于轨枕承轨面3cm。

4 桥上枕下道床厚度为35cm,线路中心线一侧碴肩、边坡与区间相同,线路两侧的道床碴肩与挡碴墙之间以道碴填平;5 硬质岩石路堑、隧道内道床厚度为35cm。

隧道内线路中心线一侧碴肩、边坡与区间相同,碴肩与边墙(或高侧水沟)之间以道碴填平;6 线路开通前道床状态参数应满足表3.1.5的规定。

表3.1.5 道床状态参数指标(平均值)3.1.6 无碴轨道可采用板式、长枕埋入式和弹性支承块式三种结构型式,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设计动轮载采用300kN;2 扣件中心间距应与有碴轨道轨枕间距相同;3 桥上无碴轨道应采用小阻力和大调高量弹性扣件;4 无碴轨道与有碴轨道间应设置过渡段;5 不限速地段的曲线外轨超高设置应符合表3.1.6的规定。

表3.1.6 无碴轨道曲线地段外轨超高3.1.7正线轨道铺设精度应符合表3.1.7-1和表3.1.7-2的规定表3.1.7-1 有碴轨道平顺度铺设精度(mm)(静态)表3.1.7-2 无碴轨道平顺度铺设精度(mm)(静态)3.2 跨区间无缝线路3.2.1正线轨道应按一次铺设跨区间无缝线路设计。

3.2.2 根据线路通过地区的历年最高、最低轨温,计算设计锁定轨温及锁定轨温范围,并进行钢轨断缝检算,划分不同设计锁定轨温范围的线路区段。

设计锁定轨温应符合下列规定:1 土质路基地段无缝线路设计锁定轨温按下列公式计算:1)设计锁定轨温:k u d e T T T T T T ∆±∆-∆++=2][][2min max (3.2.2-1) 式中 T e ——设计锁定轨温;T max ——当地历年最高轨温; T min ——当地历年最低轨温;[ΔT d ]——允许温降,其计算方法见本暂行规定附录A ; [ΔT u ]——允许温升,其计算方法见本暂行规定附录A ; ΔT k ——设计锁定轨温修正值,一般可取0~5℃。

2) 设计锁定轨温范围: 设计锁定轨温范围为T e ±5℃ 设计锁定轨温上限T m =T e +5℃ (3.2.2-2) 设计锁定轨温下限 T n =T e -5℃(3.2.2-3)3) 设计锁定轨温上、下限应满足下式要求:最大温升幅度ΔT umax =T max -T n ≤[ΔT u ] (3.2.2-4) 最大温降幅度ΔT dmax = T m -T min ≤[ΔT d ](3.2.2-5) 4) 无缝线路应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内锁定,且相邻单元轨的施工锁定轨温差不应大于5℃,同一 单元轨节左右单元轨的施工锁定轨温差不应大于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