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细胞内功能区隔与蛋白质分选

合集下载

《细胞生物学》教学大纲

《细胞生物学》教学大纲

《细胞生物学》教学大纲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内容和现状一、细胞生物学的定义二、细胞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三、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总趋势与重点领域四、细胞重大生命活动的相互关系第二节细胞生物学发展简史一、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二、细胞的发现与细胞学说的建立三、细胞生物学的发展第三节细胞生物学的实践意义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一、医药方面二、农业方面三、细胞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四、细胞生物学主要参考书目第二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第一节显微技术—、光学显微镜二、电子显微镜三、扫描隧道显微镜四、显微操作技术第二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一、细胞化学技术二、免疫细胞化学三、显微光谱分析技术四、放射自显影术五、分子杂交技术六、PCR技术第三节细胞分离技术一、离心技术二、流式细胞术三、细胞电泳第四节细胞培养与细胞工程一、细胞培养二、细胞工程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一节真核细胞一、质膜二、细胞核三、细胞质四、细胞的形状和大小第二节原核细胞与古核细胞一、细菌二、支原体三、衣原体和立克次氏体四、蓝藻五、古细菌六、细胞结构与生物系统第三节病毒与蛋白质感染因子一、病毒的形态和结构二、类病毒三、病毒的进化地位四、蛋白质感染因子第四节细胞的化学成分一、水与无机盐二、细胞的有机分子三、酶与生物催化剂第四章细胞质膜及其表面第一节质膜的化学组成一、膜脂二、膜蛋白第二节质膜的结构一、质膜结构的研究历史二、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三、脂筏四、细胞膜的功能第三节细胞表面的特化一、细胞外被二、膜骨架三、质膜的特化结构第五章物质跨膜运输第一节被动运输一、简单扩散二、协助扩散第二节主动运输一、钠钾泵二、钙离子泵三、质子泵四、ABC 转运器五、协同运输第三节膜泡运输一、吞噬作用二、胞饮作用三、外排作用四、穿胞运输五、胞内膜泡运输第六章细胞内膜系统与蛋白质分选第一节内质网一、形态与组成二、RER的功能三、ER的其它功能第二节高尔基体一、形态与组成二、功能区隔三、主要功能第三节溶酶体与过氧化物酶体一、溶酶体的结构二、溶酶体的功能三、溶酶体的发生四、溶酶体与疾病五、过氧化物酶体第四节蛋白质分选一、蛋白质分选信号二、蛋白质分选运输的途径第五节膜泡运输一、衣被类型二、衣被的形成三、膜泡运输的定向机制四、细胞的内吞与外排第七章线粒体与叶绿体第一节线粒体一、结构二、氧化磷酸化的分子基础三、氧化磷酸化的作用机理四、线粒体的半自主性五、线粒体的增殖第二节叶绿体一、形态与结构二、光合作用机理三、叶绿体的半自主性四、叶绿体的增殖第三节线粒体与叶绿体的蛋白质定向转运一、线粒体蛋白质的转运一、叶绿体体蛋白质的转运第八章细胞信号转导第一节细胞信号系统概述一、几个容易混淆的概念二、细胞信号分子三、受体四、蛋白激酶五、胞间通信的主要类型第二节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第三节膜表面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一、离子通道型受体二、G蛋白耦联型受体三、酶耦联型受体第九章细胞骨架第一节微丝一、分子结构二、微丝结合蛋白三、肌肉的组成第二节微管一、分子结构二、微管结合蛋白三、分子发动机(Molecular motor)四、微管组织中心五、微管的功能第三节中间纤维一、类型二、结构三、IF的结合蛋白第十章细胞核与染色体第一节核被膜与核孔复合物一、核被膜是双层膜结构二、核孔是物质运输的通道三、通过核孔的物质运输与信号序列有关第二节染色体一、染色质的化学组成二、从DNA——到染色体三、异染色质和常染色质四、染色体结构第三节核仁一、核仁形态二、核仁周期三、核仁的功能四、核糖体第四节核基质一、核基质的组成二、核骨架的功能第十一章细胞周期及其调控第一节基本概念一、什么是细胞周期二、细胞周期时间的测定三、细胞同步化第二节有丝分裂一、细胞分裂的类型二、有丝分裂第三节减数分裂一、间期二、分裂期三、联会复合体第四节细胞周期调控一、研究背景二、CDK三、CKI四、Cyclin五、DNA复制当且仅当一次六、M期CDK的激活七、细胞周期检验点八、生长因子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第十二章细胞分化第一节受精与胚胎发育一、精子和卵的结构二、受精三、精卵识别四、卵裂与胚胎发育第二节细胞分化的主要机制一、不对称分裂二、诱导机制三、细胞数量控制四、细胞行为五、细胞结构的变化第三节细胞的分化潜能一、全能性、多能性和单能性二、干细胞的特点三、胚胎干细胞四、再生第十三章细胞衰老、死亡与癌变第一节细胞衰老一、人体细胞的动态分类二、细胞衰老的特征三、细胞衰老的机理第二节细胞坏死与细胞凋亡一、细胞坏死二、细胞凋亡第三节细胞凋亡的分子机理一、凋亡相关的基因和蛋白二、Fas介导的细胞凋亡三、线粒体与细胞凋亡第四节肿瘤细胞一、癌细胞的主要特征二、肿瘤形成三、肿瘤的起源与演进第十四章细胞环境与互作第一节细胞连接一、封闭连接二、锚定连接三、通讯连接第二节细胞黏着分子一、钙粘素二、选择素三、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四、整合素五、透明质酸粘素第三节细胞外基质一、胶原(collagen)二、纤粘连蛋白(fibronectin,FN)三、层粘连蛋白(laminin,LN)四、氨基聚糖与蛋白聚糖五、弹性蛋白(elastin)六、细胞外基质的生物学作用。

2023年高中生物竞赛课件:细胞内蛋白质的分选

2023年高中生物竞赛课件:细胞内蛋白质的分选
ER单次跨膜蛋白的合成
新生肽链跨膜取向
新生跨膜蛋白的肽链中没 有N端信号肽,只有内部 信号序列(internal signal sequence)。内部信号序列 的转位方向主要取决于其 侧翼氨基酸残基电荷的分 布。一般而言,带正电荷 的氨基酸残基一侧朝向细 胞质基质一侧
一、信号假说与蛋白质分选信号
Ⅳ型:G蛋白偶联受体、葡 萄糖转运蛋白、电压门 Ca2+通道、CFTR(Cl-)通道
图6-4 内质网膜整合蛋白的拓扑学类型
一、信号假说与蛋白质分选信号
(五)ER膜整合蛋白的信号序列
ER单次跨膜 新生跨膜蛋白肽链中既有N端信号肽,又 蛋白的合成 有停止转移信号
一、信号假说与蛋白质分选信号
(五)ER膜整合蛋白的信号序列
一、信号假说与蛋白质分选信号
(四)分泌性蛋白的合成与共翻译转运过程
1、分泌性蛋白在游离核糖体上起始合成 2、多肽链延伸至80个氨基酸残基时,N端内质网信号序列暴露,与 SRP结合,肽链延伸暂停,防止新生肽链N端损伤和成熟前折叠
一、信号假说与蛋白质分选信号
(四)分泌性蛋白的合成与共翻译转运过程
3、SRP与ER膜上SRP受体结合,核 糖体新生肽复合物附着到ER膜,两 分子GTP分别与SRP-p54亚基和SRP 受体α亚基结合,相互作用加强
5、腔面信号肽酶切除信号肽并使之快速降解 6-8、肽链继续延伸,并在ER腔内折叠,移位子关闭
一、信号假说与蛋白质分选信号
(四)分泌性蛋白的合成与共翻译转运过程
一、信号假说与蛋白质分选信号
(五)ER膜整合蛋白的信号序列
➢ 开始转移序列(start transfer sequence) 作为内质网的信号序列,指导新合成的多肽向内

蛋白质分选的基本途径与类型

蛋白质分选的基本途径与类型
离子通道和转运蛋白的调节
改变离子通道和转运蛋白的活性,调节物质进出细胞的速率。
03
蛋白质的囊蛋白质分选的 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囊泡将蛋白 质从一处转运到另一处,实现蛋 白质的定位和功能。
02
囊泡运输涉及到多种细胞器之间 的相互联系和蛋白质的跨膜转运 ,对于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具有 重要意义。
囊泡运输的调控机制
信号分子调控
某些信号分子可以与囊泡上的受 体结合,调控囊泡的转运方向和 目的地。
能量依赖性调控
囊泡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如ATP 水解产生的能量,以驱动囊泡的 转运过程。
蛋白激酶与磷酸化
调控
某些蛋白激酶可以调控囊泡运输 相关蛋白的磷酸化状态,从而影 响囊泡的转运过程。
04
蛋白质的膜泡运输
囊泡运输的途径
蛋白质从粗面内质网(RER)到高尔基体的运输
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新生蛋白质通过RER进行合成,然后通过囊泡转运到高尔基体进行 加工和分类。
跨膜运输
囊泡可以穿过细胞膜,将蛋白质从一个细胞器转运到另一个细胞器,如从高尔基体转运到 溶酶体或转运到细胞膜。
胞吐作用
当囊泡与细胞膜融合时,其内容物会被释放到细胞外,如神经递质的释放。
药物研发过程中,针对影响蛋白质分选的靶点进行设计, 可以实现对特定蛋白质的调控,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1
蛋白质通过内质网-高尔基体途径进行膜泡运输,该途径包括顺 面高尔基体、反面高尔基体和溶酶体等细胞器。
02
蛋白质还可以通过核膜-内质网途径进行膜泡运输,该途径涉及
核孔复合体和内质网等细胞器。
此外,还有其他的膜泡运输途径,如线粒体膜泡运输和叶绿体

细胞结构--内膜

细胞结构--内膜

9.3.2 高尔基体的功能 (1)参与细胞的分泌活动 (2)加工修饰蛋白质、糖脂 (3)对蛋白质进行分选 (4)水解和加工蛋白质 (5)参与膜的转化
蛋白质合成
溶酶体寡聚糖磷酸化 切除甘露糖 切除甘露糖 加N-乙酰葡萄糖胺 加半乳糖
rER
顺面管网 顺面囊 中层囊 反面囊
高 尔 基 堆
高 尔 基 复 合 体
● 跨膜运输:胞质溶胶中合成的蛋 白质进入到内质网、线粒体和过氧化 物酶体等则是通过跨膜机制进行运输 的,需要膜上运输蛋白(protein translocators)的帮助,被运输的蛋 白要有导肽。
● 小泡运输(transport by vesicles) 蛋白质从内质网转运到高尔基体以及从 高尔基体转运到溶酶体、分泌泡、细胞 质膜、细胞外等则是由小泡介导的,这 种小泡称为运输小泡(transport vesicles)。
肝细胞脂褐质
9.4.4 溶酶体的功能 ★参与细胞内的各种消化活动 ★参与免疫活动
★参与激素分泌的调节
溶酶体的消化作用
异溶作用:对细胞内吞物的消化。 自噬作用:对自身物质的消化。 胞外消化:对细胞外物质的消化。
次 吞饮溶酶体
吞噬体 吞饮体

吞噬溶酶体
内体 胞外消化
初级溶酶体
异噬作用
溶 酶
自噬作用
9.4.1 溶酶体的形态结构 9.4.2 溶酶体的酶类 溶酶体含有60多种水 解酶,这些水解酶多 为酸性水解酶;PH值 4-6。 标志酶:酸性磷酸酶
溶酶体膜上有H+质子泵:保持溶酶体 溶 酶 体 膜 基质内的酸性环境。 溶酶体膜内存在特殊的转运蛋白:可 运输溶酶体消化水解的产物。 溶酶体的蛋白质高度糖基化:防止自 身被水解消化。 溶酶体膜含有较高的胆固醇, 促进了 膜结构的稳定

蛋白质分选(proteinsorting)信号、基本途径与类型

蛋白质分选(proteinsorting)信号、基本途径与类型

蛋⽩质分选(proteinsorting)信号、基本途径与类型学⽣的问题:核糖体合成的蛋⽩质如何转运到其它部位,特别是如何进⼊叶绿体和线粒体内?其实,这是就是蛋⽩质合成后的去路问题,属于蛋⽩质的分选。

蛋⽩质分选:依靠蛋⽩质⾃⾝信号序列,从蛋⽩质起始合成部位转运到其功能发挥部位的过程。

蛋⽩质分选不仅保证了蛋⽩质的正确定位,也保证了蛋⽩质的⽣物学活性。

与原核细胞不同的是真核细胞具有复杂的由内膜构成的功能区隔。

细胞内膜系统指在结构,功能或发⽣上相关的细胞内膜形成的细胞结构,包括核被膜、内质⽹、⾼尔基体及其形成的溶酶体和分泌泡等,以及其它细胞器如线粒体,质体和过氧化物酶体等膜包围的细胞器(膜性细胞器)。

内膜系统形成了⼀种胞内⽹络结构,其功能主要在于两个⽅⾯:其⼀是扩⼤膜的总⾯积,为酶提供附着的⽀架,如脂肪代谢、氧化磷酸化相关的酶都结合在细胞膜上。

其⼆是将细胞内部区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保证各种⽣化反应所需的独特的环境。

细胞内合成的蛋⽩质、脂类等物质之所以能够定向的转运到特定的细胞器取决于两个⽅⾯:其⼀是蛋⽩质中包含特殊的信号序列,其⼆是细胞器上具特定的信号识别装置,因此内膜系统的发⽣具有核外遗传的特性。

⼀、蛋⽩质分选信号细胞类⾄少存在两类蛋⽩质分选的信号。

①信号序列(signal sequence):存在于蛋⽩质⼀级结构上的线性序列,通常15-60个氨基酸残基,有些信号序列在完成蛋⽩质的定向转移后被信号肽酶(signal peptidase)切除.②信号斑(signal patch):存在于完成折叠的蛋⽩质中,构成信号斑的信号序列之间可以不相邻,折叠在⼀起构成蛋⽩质分选的信号。

蛋⽩质分选信号的作⽤是引导蛋⽩质从胞质溶胶进⼊内质⽹、线粒体、叶绿体和过氧化物酶体,也可以引导蛋⽩质从细胞核进⼊细胞质或从Golgi体进⼊内质⽹。

这种分选信号的氨基酸残基有时呈线性排列,有时折叠成信号斑,如引导蛋⽩质定向运输到溶酶体的信号斑,是溶酶体酸性⽔解酶被⾼尔基体选择性加⼯的标识。

《蛋白质的分选》课件

《蛋白质的分选》课件
细胞生物学技术
利用细胞生物学技术,如荧光标记、免疫荧光染色等,观察蛋白质在细胞内的定位和动 态变化,揭示蛋白质分选的细胞生物学过程。
蛋白质分选的潜在治疗策略
靶向治疗
针对异常表达的蛋白质或蛋白质分选相关基 因进行靶向治疗,以纠正异常的蛋白质分选 过程,治疗相关疾病。
基因治疗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相关基因进行修饰或敲除, 以改变蛋白质的表达和分选,达到治疗目的。
膜泡运输
01
指蛋白质在细胞质基质中形成膜泡,然后通过胞吐作用将膜泡
释放到细胞外或细胞内的其他部位。
膜泡运输的类型
02
包括内吞作用、外排作用和胞饮作用等,每种类型都有其特定
的运输途径和作用。
膜泡运输的机制
03
涉及多种蛋白质和细胞器的协同作用,如网格蛋白、细胞骨架
和溶酶体等。
蛋白质的细胞质运输途径
细胞质运输
针对蛋白质分选过程的治疗策略可能 对癌症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蛋白质分选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系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指神经元或 神经胶质细胞逐渐退化并导致 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如帕金
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
某些神经退行性疾病可能与蛋 白质聚集物的形成有关,这些 聚集物可能干扰蛋白质的正常 分选和功能。
蛋白质分选异常可能导致神经 元死亡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
3
临床应用转化
将蛋白质分选的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开发 新的治疗策略和方法,为疾病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
THANKS
THANK YOU FOR YOUR WATCHING
05
蛋白质分选的研究前景与展望
蛋白质分选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蛋白质组学技术
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如质谱分析、蛋白质免疫印迹等,对蛋白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深入了解蛋白质分选的机制和过程。

细胞生物学复习资料

细胞生物学复习资料

细胞生物学复习资料某些亲水分子或离子在通道间的流动沟通信息。

8.细胞外被---也称为细胞被,是细胞质膜中糖蛋白、蛋白聚糖、糖脂的寡聚糖链向外伸展,交织而成的一种绒毛状结构。

9.受体酪氨酸激酶---使酪氨酸磷酸化的膜受体类。

10.表面受体---位于细胞质膜上的受体称为表面受体。

11.细胞内受体---位于胞质溶胶、核基质中的受体称为细胞内受体。

12.表皮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是一种小肽,5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与应答细胞表面的特异受体结合,一旦结合,变促进受体二聚化并使细胞质位点磷酸化。

13.GTP结合蛋白--- 包含两大类G蛋白,一类是与7次跨膜结构域超家族受体结合的异三聚体G蛋白,参与信号转导;另一类是小的胞质G蛋白。

二、简答题1.比较黏着斑和带连接的结构组成和功能。

粘着斑连接位于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的下方,依借粘着蛋白与肌动蛋白相互作用,将两个细胞连起来。

根本区别是:1)带是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粘着连接;斑是细胞与细胞外基质进行连接。

2)参与带连接的膜整合蛋白是钙粘着蛋白,而参与斑连接的是整联蛋白,带是两细胞膜上的钙粘着蛋白之间连接。

斑是整联蛋白与胞外基质中的纤连蛋白连接。

因整联蛋白是纤连蛋白的受体,所以是受体与配体的结合所介导的。

2.比较黏着斑和半桥粒。

粘着斑和半桥粒这两种细胞粘着结构在不同的基膜上形成,粘着斑在体外将细胞结合在人工基膜上,而半桥粒在体内将细胞结合在基膜上。

结构上的差异是粘着斑与细胞内肌动蛋白纤维相关联,而半桥粒与细胞内的角蛋白纤维相关联。

3.说明间隙连接的结构特点和作用。

间隙连接存在于大多数动物组织。

在连接处相邻细胞间有2~4nm的缝隙,而且连接区域比紧密连接大得多,最大直径可达μm。

在间隙与两层质膜中有大量蛋白质颗粒,是构成间隙连接的基本单位,称连接子,6个相同或相似的跨膜蛋白亚单位环绕而成,直径8nm,中心形成一个直径约的孔道。

通过向细胞内注射分子量不同的染料,证明间隙连接的通道可以允许分子量小于的分子通过。

细胞内膜系统与蛋白质分选

细胞内膜系统与蛋白质分选

返回内质网 -Lys-Asp-Glu-Leu-COO-
蛋白质分选运输机制
门控运输(gated transport) 跨膜运输(transmembrane transport) 膜泡运输(vesicular transport)
蛋白质分选运输机制
蛋白质分选运输机制——膜泡运输——信号肽假说
G. Blobel 等 1 9 7 5 年 提 出 了 信 号 假 说 ( Signal hypothesis),认为蛋白质N端的信号肽,指导蛋白质转 至内质网上合成,因此获1999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输入过氧化 物酶体
-Ser-Lys-Leu-COO-
输入内质网 +H3N-Met-Met-Ser-Phe-Val-Ser-Leu-Leu-Leu-Val-Gly-Ile-Leu-Phe-Trp-AlaThr-Glu-Ala-Glu-Gln-Leu-Thr-Lys-Cys-Glu-Val-Phe-Gln-
Prelysozyme
Amino Acid Met-Lys-Trp-Val-Thr-Phe-Leu-Leu-Leu-Leu-
Phe-Ile-Ser-Gly-Ser-Ala-Phe-Ser↓Arg...
Met-Asp-Met-Arg-Ala-Pro-Ala-Gln-Ile-PheGly-Phe-Leu-Leu-Leu-Leu-Phe-Pro-Gly-
蛋白质合成的区域化——膜泡运输——信号肽假说
SRP受体(SPR receptor):内质网膜的整合蛋白,异二聚体, 可与SRP特异结合。
转位因子(translocator,translocon),由3-4个Sec 61蛋白 构成的通道,每个Sec61由3条肽链组成。
蛋白质合成的区域化——膜泡运输——信号肽假说

《细胞生物学》——细胞6章 蛋白质分选与膜泡运输雨课堂10-11

《细胞生物学》——细胞6章 蛋白质分选与膜泡运输雨课堂10-11

(一)蛋白质从细胞质基质输入到线粒体
1.线粒体蛋白从细胞质基质输入到线粒体基质: 两性的N端靶向信号序列(形成α螺旋构象); 分子伴侣胞质蛋白Hsc70和线粒体基质蛋白Hsc70; 从内外膜接触点的Tom(外膜移位子)和Tim(内膜移 位子)处输入。
2.线粒体蛋白以3种途径从细胞质基质输入到线粒体内膜:
转运到其功能发挥部位的过程。 蛋白质分选不仅保证了蛋白质的正确定位,也保证
了蛋白质的生物学活性
一、信号假说与蛋白质分选信号 二、蛋白质分选转运的基本途径与类型
三、蛋白质向线粒体、叶绿体和过氧化酶体 的分选
一、信号假说与蛋白质分选信号
20世纪60年代,乔治•帕拉德(George Palade)等发现,细胞 分泌的蛋白需要先进入内质网,再到高尔基体,然后分泌到 胞外。这个细胞分泌途径的重大发现,使他获得了1974年诺 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多次跨膜蛋白:含有多个SA和多个STA的肽链将成为多次跨膜 蛋白。
• 跨内质网膜肽段的取向: 。
内质网膜整合蛋白的拓扑学类型
• STA:内部停止转移锚定序列 SA:内部信号锚定序列
• 线粒体、叶绿体和过氧化物酶体的蛋白质的信号序列 特称为导肽(leader peptide),其基本的特征是蛋白 质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游离核糖体上合成以后再转移到 这些细胞器中,因此称这种翻译后再转运的方式为后 翻译转运(post-translational translocation)。
在游离核糖体上起始合成由信号肽和与之结合的 SRP引导转移至糙面内质网 新生肽边合成边转运 糙面内质网腔或定位在ER膜上 经转运膜泡运 到高尔基体加工包装 分选至溶酶体、细胞质膜 或分泌到细胞外。 (2)后翻译转运(post-translational translocation)途径 在细胞质基质游离核糖体上合成以后 细胞核、 线粒体、叶绿体和过氧化物酶体,或者成为细胞质 基质的可溶性驻留蛋白和骨架蛋白。

06细胞内功能区隔与蛋白质分选

06细胞内功能区隔与蛋白质分选

sequence);
2.
信号识别颗粒(signal recognition particle,SRP),由
6 种 多 肽 组 成 , 结 合 一 个 7S RNA , 属 于 一 种
RNP(ribonucleoprotein)。能与信号序列结合,导致蛋 白质合成暂停。
3.
4. 5.
SRP受体(SPR receptor),内质网膜的整合蛋白,异
一部分。
ER
RER
SER
• ER主要功能是合成蛋白质和脂类,分泌性蛋白和跨膜蛋
白都是在ER中合成的。
• ER膜中含大约60%的蛋白和40%的脂类,脂类主要成分
为磷脂,磷脂酰胆碱含量较高,鞘磷脂含量较少,没有或
很少含胆固醇。 • ER约有30多种膜结合蛋白,另有30多种位于内质网腔, 这些蛋白的分布具有异质性,如:葡糖-6-磷酸酶,普遍存 在于内质网,被认为是标志酶,核糖体结合糖蛋白
• 有些无法完成正确折叠的蛋白质被输出内质网,转入溶酶
体中降解掉,大约90%的新合成的T细胞受体亚单位和乙 酰胆碱受体都被降解掉,而从未到达靶细胞膜。
(四)、内质网的其它作用
1. 合成磷脂、胆固醇等膜脂,合成后以出芽的方式转运至
高尔基体,溶酶体和质膜上,或借磷脂转移蛋白(PTP)
形成水溶性复合物,转至其他膜上。 2. 3. 4. 解毒,如肝细胞的细胞色素P450酶系。 参与甾体类激素的合成。 使葡糖6-磷酸水解,释放糖至血液中。
(二)、蛋白质的修饰与加工
• 包括糖基化、羟基化、酰基化、二硫键形成等,其中最主 要的是糖基化,几乎所有内质网上合成的蛋白质最终被糖 基化。
• 糖基化的作用:
– ①使蛋白质能够抵抗消化酶的作用;

细胞生物学 第六章蛋白质分选与膜泡运输

细胞生物学 第六章蛋白质分选与膜泡运输

一、信号假说与蛋白质分选信号
②信号识别颗粒(signal recognition particle,SRP):
• 由6种蛋白质和1个由300个核 苷酸组成的7S RNA结合形成的 一种核糖核蛋白复合体;
• 位于细胞质基质中;既能与信 号肽和核糖体大亚基结合,又 可与SRP受体结合。
③信号识别颗粒受体(SRP受体) 或称停泊蛋白(docking protein, DP):
• 而缺少信号肽的多肽,只能在 细胞质基质中完成蛋白质的合 成,再根据自身的信号如导肽 转移到细胞的相应部位。
一、信号假说与蛋白质分选信号
• 多肽合成以后,还要进行折叠、 装配成为有功能的蛋白质。
• 新生多肽的折叠、转运或装配 要依靠分子伴侣的帮助。
• 分子伴侣(molecular chaperone):能识别正在合成 的多肽或部分折叠的多肽、并 与多肽的某些部位相结合,从 而帮助这些多肽折叠、转运或 装配,而本身并不参与最终产 物的形成,这类蛋白质分子称 为分子伴侣。
• 肽链中还可能存在某些序 列与内质网膜有很强的亲 和力而结合在脂双层中, 这段序列就不再转入到内 质网腔中,称之为内在停 止转移锚定序列和内在信 号锚定序列。
一、信号假说与蛋白质分选信号
①如果一种多肽只有N端 的起始转移序列而没有 停止转移锚定序列,那 么这种多肽合成后一般 进入内质网的腔内,如 各种分泌蛋白;
白控制膜泡与靶膜的锚定; v-SNARE/t-SNARE蛋白的 配对介导膜泡与靶膜的融合。
第六章 蛋白质分选与膜泡运输 - 回顾
§1 细胞内蛋白质的分选 一、信号假说与蛋白质分选信号★
信号假说:3个决定因素;分泌性蛋白质在内质网合成的过程; 起始转移序列,内在停止转移锚定序列;共翻译转运,翻译后 转运;分子伴侣 二、蛋白质分选转运的基本途径和类型 蛋白质分选的基本途径★:翻译后转运途径,共翻译转运途径 蛋白质分选转运的类型:4种 §2 细胞内膜泡运输 一、膜泡运输概述 二、COPⅡ包被膜泡的装配与运输★ 三、COPⅠ包被膜泡的装配与运输★ 四、网格蛋白/接头蛋白包被膜泡的装配与运输★ 五、转运膜泡与靶膜的锚定与融合

细胞内蛋白质的分选和运输课件

细胞内蛋白质的分选和运输课件
信号假说
如何实现膜泡在细胞器之间的靶向运输?
小泡如何形成?小泡内的货物如何分 选和装运?小泡如何实现靶向运输?
小泡的靶向运输
Paired sets of SNARE proteins mediate fusion of vesicles with target membranes.
Rab proteins and SNAREs help direct transport vesicles to their target membranes
Inner Membrane Intermembrane space
Outer Membrane
Additional targeting sequences specify other locations
Example: ATP Synthase subunit on inner membrane
Yeast cells expressing mutant Rab protein accumulate secretory vesicles that are unable to fuse with the plasma membrane.
Figure 15-21 Essential Cell Biology (© Garland Science 2010)
non-insulin dependent, normal insulin production,
lack of response to insulin
膜蛋白的上膜也可以是受调的
Hydropathy profiles of integral membrane proteins
All have hydrophobic domains

细胞内蛋白质的分选

细胞内蛋白质的分选

信号肽酶的作用与机制
信号肽酶的识别与
切割
信号肽酶识别信号肽并将其从蛋 白质上切割下来,使蛋白质成为 成熟形式。
信号肽酶的作用机

信号肽酶通过其活性中心与信号 肽结合,并进行切割。切割后, 信号肽被释放,而蛋白质则继续 在内质网中进行加工和转运。
信号肽酶的种类与
特性
不同种类的信号肽酶具有不同的 底物特异性和切割效率,从而确 保细胞内蛋白质的正确分选和转 运。
神经系统疾病
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由于蛋白质在神 经元内的异常分选和聚集,导致神经元功能受损。
心血管疾病
如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病等,与脂蛋白代谢和分 选异常有关,导致脂质在血管壁或心肌细胞内沉 积。
肿瘤
肿瘤细胞中蛋白质分选异常可导致癌蛋白的异常 定位和激活,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蛋白质分选异常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疗策略
发展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蛋白质检测技术
提高蛋白质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疾病诊断和药物研发提供有力 支持。
探索蛋白质分选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利用蛋白质分选技术,发现疾病特异的蛋白质标志物,开发新的诊断 方法和治疗策略。
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
加强生物学、医学、化学、物理学等多学科的交叉合作,共同推动蛋 白质分选研究的发展和应用。
05
蛋白质分选的异常与疾病关系
蛋白质分选异常的原因与机制
基因突变
导致蛋白质结构异常,影响其分选信号或分选机器的 识别。
细胞内环境紊乱
如pH值改变、氧化还原状态失衡等,影响蛋白质的 分选过程。
分选机器故障
如转运蛋白、分子伴侣等的功能异常,导致蛋白质无 法正常分选。
蛋白质分选异常与疾病的关系

细胞质功能区隔与蛋白质分选精品课件

细胞质功能区隔与蛋白质分选精品课件
同早期内体融合,内体中PH值低,使受体与LDL颗 粒分离;再经晚期内体将LDL送人溶酶体。 • 在溶酶体中,LDL被水解成游离的胆固醇。
最新 PPT
41
The receptor-mediated endocytosis of LDL
最新 PPT
42
LDL Endocytosis
最新 PPT
43
• 受体回收途径: • ①大部分返回原来的质膜结构域,如LDL受体; • ②有些进入溶酶体被消化,如EGF的受体,称为受
最新 PPT
15
Selective transport by clathrin coated vesicles
最新 PPT
16
• 当衣被小泡形成时,可溶性蛋白dynamin聚集成一 圈围绕在芽的柄部,使柄部的膜尽可能地拉近 (小于1.5nm),导致膜融合,pinch off衣被小泡。
最新 PPT
质网或高尔基体中被包装成衣被小泡,选择性地
运输到靶细胞器。
最新 PPT
8
第二节 胞内膜泡运输
• 内膜系统之间的物质传递常通过膜泡运输进行。
• 多数运输小泡在膜的特定区域以出芽的方式产生。 表面具有一个笼子状的由蛋白质构成的衣被
(coat)。衣被在运输小泡与靶细胞器的膜融合
之前解体。
最新 PPT
9
• 衣被小泡在细胞内沿微管或微丝运输。 • 与膜泡运输有关的马达蛋白有3类,在这些马达蛋
最新 PPT
33
Rabs in docking
最新 PPT
34
四、受体介导的内吞
• 批量内吞(Bulk-phase endocytosis):非特异性的 摄入细胞外物质,穴样内陷(caveolae)是发生批 量内吞的部位。

第六章:细胞内功能区隔与蛋白质分选

第六章:细胞内功能区隔与蛋白质分选

第一节蛋白质分选的基本原理第二节胞内膜泡运输第三节内质网第四节高尔基体第五节溶酶体第六节微体与原核细胞物不同的是真核细胞具有复杂的由内膜构成的功能区隔。

细胞内膜系统指在结构,功能或发生上相关的细胞内膜形成的细胞结构,包括核被膜、内质网、高尔基体及其形成的溶酶体和分泌泡等,以及其它细胞器如线粒体,质体和微体等膜包围的细胞器(膜性细胞器)。

内膜系统形成了一种胞内网络结构,其功能主要在于两个方面:其一是扩大膜的总面积,为酶提供附着的支架,如脂肪代谢、氧化磷酸化相关的酶都结合在细胞膜上。

其二是将细胞内部区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保证各种生化反应所需的独特的环境。

本章主要介绍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过氧化物酶体的功能和蛋白质分选,关于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核的功能与蛋白质分选将分别在第七章(线粒体与叶绿体)和第十一章(细胞核与染色体)中讲解。

第一节蛋白质分选的基本原理从系统发生来看内膜系统起源于质膜的内陷和内共生(线粒体、叶绿体),从个体发生来看新细胞的内膜系统来源于原有内膜系统的分裂。

当细胞进行分裂时,不仅要进行染色体和细胞核的复制,同时各种细胞器通过吸收新合成的成分长大,然后随着细胞的分裂分配到子细胞中去。

细胞不能从无到有产生所有膜性细胞器,新的膜性细胞器来源于已存在细胞器的分裂。

如果彻底移除细胞内所有的过氧化物酶体,细胞根本不能重建新的过氧化物酶体,因为过氧化物酶体存在选择性地接受细胞质内合成的蛋白质的转位因子(translocator)。

细胞内合成的蛋白质、脂类等物质之所以能够定向的转运到特定的细胞器取决于两个方面:其一是蛋白质中包含特殊的信号序列(signal sequence or targeting sequence ),其二是细胞器上具特定的信号识别装置(分选受体,sorting receptor)。

因此内膜系统的发生具有核外遗传(epigenetic)的特性。

表6-1 一些典型的分选信号信号序列rg-Lys-Val-la-Gly-Leu-Asp-Ile-rg-Gln-Ser-Ile-Arg-Phe-Phe-Lys-Pro-Ala-Thr-Arg-Thr-Leu-Cys-Ser-Ser-Arg-Tyr-Leu-Leu-la-Met-Ala-Ser-Leu-Gln-Ser-Ser-Met-Ser-Ser-Leu-Ser-Leu-Ser-Ser-Asn-Ser-Phe-Leu-Gly-Gln-Pro-Leu-Ser-Pro-Ile-Thr-Leu-al-Ser-Leu-Leu-Leu-Val-Gly-Ile-Leu-Phe-Trp-Ala-Thr-Glu-Ala-Glu-Gln-Leu-Thr-Lys-Cys-Glu-Val-Phe-Gln-一、蛋白质分选信号细胞类至少存在两类蛋白质分选的信号:1.信号序列(signal sequence):存在于蛋白质一级结构上的线性序列,通常15-60个氨基酸残基,有些信号序列在完成蛋白质的定向转移后被信号肽酶(signal peptidase)切除.2.信号斑(signal patch):存在于完成折叠的蛋白质中,构成信号斑的信号序列之间可以不相邻,折叠在一起构成蛋白质分选的信号。

05-5-内膜系统完整性与蛋白质分选

05-5-内膜系统完整性与蛋白质分选

6.4 内膜系统完整性与蛋白质分选同学们好!前面我们分别阐述了内膜系统主要的细胞器是如何进行生物合成、加工、分选、包装、运输和消化分解等过程。

下面我们以蛋白质分选和交通运输为例,来谈谈细胞内膜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及蛋白质分选转运机制。

一、内膜系统整体性内膜系统的区域化、囊泡运输及膜流动等体现了内膜系统结构与功能的整体性。

1.区域化是内膜系统整体性的结构基础。

细胞内所有物质的合成与代谢活动都有各自的定位,细胞内膜系统的区域化为此构筑了结构基础。

真核细胞内部空间是由内膜分隔成无数相对独立的小房间,即细胞器,相应的蛋白质或酶便被局限在这些特定的细胞器中,起到对细胞的区域化作用。

这种区域化作用不仅增加了细胞内有限空间的表面积,同时使复杂的生理生化反应过程和特定的生物学功能分别在特定的空间、彼此独立地有序进行,减少相互干扰,提高了细胞的整体代谢水平、功能效率和可调控性。

这些区域化的结构在功能和发生上紧密联系,在细胞内物质代谢过程中分工协作,为细胞整体生命功能提供结构保障。

这就像一栋建筑,只有合理配置每个房间的效用,才能凸显其整体性。

2.囊泡运输是内膜系统功能整体性的运行方式。

细胞生命活动依赖于胞内运输系统,细胞内的定向物流是由囊泡运输方式来实现的,囊泡运输是生物物质在细胞膜性结构之间按时空进行分拣、装卸、运送、加工与拆分等事件的运行方式。

囊泡是真核细胞中十分常见的膜泡结构,是细胞中专门负责蛋白质运输的各种膜性小泡的总称。

囊泡运输是一个受精密调控而高度有序的物质转运过程,是真核细胞特有的一套完整的物质转动形式。

归纳起来,囊泡运输有如下功能特点:1)它是生物物质在细胞质中定向运输的基本途径;2)它是一个高度有序并受到严格选择和控制的物质转运过程;3)它是实现细胞膜及内膜系统功能结构转换和代谢更新的桥梁;4)它是生物物质特异性卸载和回收再利用的基本保证。

如此,在细胞整个生命活动中,囊泡往返穿梭于各细胞器之间,实现生物物质的定时、定点、定量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细胞内功能区隔与蛋白质分选
第三节溶酶体与过氧化物酶体
一、溶酶体的结构
1955年de Duve与Novikoff首次发现溶酶体(lysosome)。

它是单层膜围绕、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类的囊泡状细胞器,其主要功能是进行细胞内消化。

具有异质性,形态大小及内含的水解酶种类都可能有很大的不同,标志酶为酸性磷酸酶。

根据完成其生理功能的不同阶段可分为初级溶酶体(primary lysosome),次级溶酶体(secondary lysosome)和残体(residual body)。

1、初级溶酶体
直径约0.2~0.5um膜厚7.5nm,内含物均一,无明显颗粒,是高尔基体分泌形成的(图6-27)。

含有多种水解酶,但没有活性,只有当溶酶体破裂,或其它物质进入,才有酶活性。

其水解酶包括蛋白酶,核酸酶、脂酶、磷酸酶、硫酸酯酶、磷脂酶类,已知60余种,这些酶均属于酸性水解酶,反应的最适PH 值为5左右,溶酶体膜虽然与质膜厚度相近,但成分不同,主要区别是:①膜有质子泵,将H+泵入溶酶体,使其PH值降低。

②膜蛋白高度糖基化,可能有利于防止自身膜蛋白降解。

图6-27 初级溶酶体引自http://www.uni-mainz.de
2、次级溶酶体
这些都是消化泡(图6-28),正在进行或完成消化作用的溶酶体,内含水解酶和相应的底物,可分为异噬溶酶体(phagolysosome)和自噬溶酶体(autophagolysosome),前者消化的物质来自外源,后者消化的物质来自细胞本身的各种组分。

图6-28 次级溶酶体引自http://www.uni-mainz.de
3、残体
又称后溶酶体(post-lysosome)已失去酶活性,仅留未消化的残渣故名,残体可通过外排作用排出细胞,也可能留在细胞内逐年增多,如肝细胞中的脂褐质(图6-29)。

图6-29 肝细胞中的脂褐质引自《细胞生物学超微结构图谱》1989
二、溶酶体的功能
溶酶体的主要作用消化作用,是细胞内的消化器官,细胞自溶,防御以及对某些物质的利用均与溶酶体的消化作用有关。

细胞内消化:对高等动物而言细胞的营养物质主要来源于血液中的水分子物质,而一些大分子物质通过内吞作用进入细胞,如内吞低密脂蛋白获得胆固醇,对一些单细胞真核生物,溶酶体的消化作用就更为重要了。

细胞凋亡:个体发生过程中往往涉及组织或器官的改造或重建,如昆虫和蛙类的变态发育等等。

这一过程是在基因控制下实现的,称为程序性细胞死亡,注定要消除的细胞以出芽的形式形成凋亡小体,被巨噬细胞吞噬并消化。

自体吞噬:清除细胞中无用的生物大分子,衰老的细胞器等,如许多生物大分子的半衰期只有几小时至几天,肝细胞中线粒体的平均寿命约10天左右。

防御作用:如巨噬细胞可吞入病原体,在溶酶体中将病原体杀死和降解。

参与分泌过程的调节,如将甲状腺球蛋白降解成有活性的甲状腺素。

形成精子的顶体:顶体相当于一个化学钻,可溶穿卵子的皮层,使精子进入卵子。

三、溶酶体的发生
初级溶酶体是在高尔基体的trans面以出芽的形式形成的,其形成过程如下图。

内质
网上核糖体
合成溶酶体
蛋白→进入
内质网腔进
行N-连接
的糖基化修
饰→进入高
尔基体Cis
面膜囊→
N-乙酰葡
糖胺磷酸转移酶识别溶酶体水解酶的信号斑→将N-乙酰葡糖胺磷酸转移在1~2个甘露糖残基上→在中间膜囊切去N-乙酰葡糖胺形成M6P配体→与trans膜囊上的受体结合→选择性地包装成初级溶酶体。

四、溶酶体与疾病
1.矽肺
二氧化硅尘粒(矽尘)吸入肺泡后被巨噬细内吞噬,含有矽尘的吞噬小体与溶酶体合并成为次级溶酶体。

二氧化硅的羟基与溶酶体膜的磷脂或蛋白形成氢键,导致吞噬细胞溶酶体崩解,细胞本身也被破坏,矽尘释出,后又被其他巨噬细内吞噬,如此反复进行。

受损或已破坏的巨噬细胞释放“致纤维化因子”,并激活成纤维细胞,导致胶原纤维沉积,肺组织纤维化。

2.肺结核
结核杆菌不产生内、外毒素,也无荚膜和侵袭性酶。

但是菌体成分硫酸脑苷脂能抵抗胞内的溶菌杀伤作用,使结核杆菌在肺泡内大量生长繁殖,导致巨噬细胞裂解,释放出的结核杆菌再被吞噬而重复上述过程,最终引起肺组织钙化和纤维化。

3.各类贮积症
贮积症(storage disease)是由于遗传缺陷引起的,由于溶酶体的酶发生变异,功能丧失,导致底物在溶酶体中大量贮积,进而影响细胞功能,常见的贮积症主要有以下几类。

台-萨氏综合征(Tay-Sachs diesease):要叫黑蒙性家族痴呆症,溶酶体缺少氨基已糖酯酶A
(β-N-hexosaminidase),导致神经节甘脂GM2积累(图6-30),影响细胞功能,造成精神痴呆,2~6岁死亡。

患者表现为渐进性失明、病呆和瘫痪,该病主要出现在犹太人群中。

图6-30 台-萨氏综合征神经元中同心圆状的溶酶体引自《细胞生物学超微结构图谱》1989 II型糖原累积病(Pompe病):溶酶体缺乏α-1,4-葡萄糖苷酶,糖原在溶酶体中积累,导致心、肝、舌肿大和骨骼肌无力。

属常染色体缺陷性遗传病,患者多为小孩,常在两周岁以前死亡。

Gaucher病:又称脑苷脂沉积病,是巨噬细胞和脑神经细胞的溶酶体缺乏β- 葡萄糖苷酶造成的。

大量的葡萄糖脑苷脂沉积在这些细胞溶酶体内,巨噬细胞变成Gaucher 细胞,患者的肝、脾、淋巴结等肿大,中枢神经系统发生退行性变化,常在1 岁内死亡。

细胞内含物病(inclusion-cell disease,I-cell disease):一种更严重的贮积症,是N-乙酰葡糖胺磷酸转移酶单基因突变引起的。

由于基因突变,高尔基体中加工的溶酶体前酶上不能形成M6P分选信号,酶被运出细胞(default pathway)。

这类病人成纤维细胞的溶酶体中没有水解酶,导致底物在溶酶体中大量贮积,形成所谓的“包涵体(inclusion)”。

另外这类病人肝细胞中有正常的溶酶体,说明溶酶体形成还具有M6P之外的途径。

4.类风湿性关节炎
溶酶体膜很易脆裂,其释放的酶导致关节组织损伤和发炎。

五、过氧化物酶体
过氧化物酶体(peroxisome)又称微体(microbody),由J. Rhodin(1954)首次在鼠肾小管上皮细胞中发现。

是一种具有异质性的细胞器,在不同生物及不同发育阶段有所不同。

直径约0.2~1.5um,通常为0.5um,呈圆形,椭圆形或哑呤形不等,由单层膜围绕而成(图6-31)。

共同特点是内含一至多种依赖黄素(flavin)的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标志酶),已发现40多种氧化酶,如L-氨基酸氧化酶,D-氨基酸氧化酶等等,其中尿酸氧化酶(urate oxidase)的含量极高,以至于在有些种类形成酶结晶构成的核心(图6-32)。

图6-31 人肝细胞过氧化物酶体(Ps,没有尿酸氧化酶结晶)引自《细胞生物学超微结构图谱》1989?
图6-32 烟草叶肉细胞的过氧化物酶体(中央具有尿酸氧化酶形成的晶体状核心)各类氧化酶的共性是将底物氧化后,生成过氧化氢。

RH2+O2→R+H2O2
过氧化氢酶又可以利用过氧化氢,将其它底物(如醛、醇、酚)氧化。

R′H2+H2O2→R′+2H2O
此外当细胞中的过剩时,过氧化氢酶亦可催化以下反应:
2H2O2 →2H2O + O2
在动物中过氧化物酶体参与脂肪酸的β氧化(另一细胞器是线粒体),大鼠肝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在服用降脂灵后,酶浓度升高10倍。

此外过氧化物酶体还具有解毒作用,因为过氧化氢酶能利用H2O2将酚、甲醛、甲酸和醇等有害物质氧化,饮入的酒精1/4是在过氧化物酶体中氧化为乙醛。

在植物中过氧化物酶体主要有:①参与光呼吸作用,将光合作用的副产物乙醇酸氧化为乙醛酸和过氧化氢,②在萌发的种子中,进行脂肪的β-氧化,产生乙酰辅酶A,经乙醛酸循环,由异柠檬酸裂解为乙醛酸和琥珀酸,加入三羧酸循环,因涉及乙醛酸循环,又称乙醛酸循环体(glyoxysome)。

从系统发生的角度来看,过氧化物酶体可能是一种古老的细胞器,在光合生物出现后,大气中的氧含量逐渐提高,而细胞内的氧对早期的生物具有毒害作用,过氧化物酶体的功能就是消除细胞内的氧,并产生细胞所需要的某些代谢物。

虽然在过氧化物酶体中黄素蛋白、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之间可以形成一个简单的呼吸链,但不起能量转换的作用。

后来线粒体产生后就取代了过氧化物酶体的这种功能,并且其电子传递与ATP合成相偶联。

从个体发生的角度来看,过氧化物酶体来源于已存在过氧化物酶体的分裂。

过氧化物酶体中所有的酶都由核基因编码,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在信号肽的引导下,进入过氧化物酶体,引导蛋白质进入过氧化物酶体的信号序列是-Ser-Lys-Leu-COO-。

但对于过氧化物酶体膜上与蛋白输入有关的受体和转位因子了解甚少,至少和23种被称为peroxin的蛋白有关,其机理显著不同于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蛋白转运,如受体Pex5(一种peroxin)是伴随着货物进入过氧化物酶体的,然后再返回细胞质。

Zellweger综合征是一类与过氧化物酶体有关的遗传病,也叫脑肝肾综合征,患者细胞的过氧化物酶体中,酶蛋白输入有关的蛋白质变异,过氧化物酶体是“空的”。

脑、肝、肾异常,出生3-6个内后死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