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文性目标的几点理解杨雨瑞

合集下载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人文性目标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人文性目标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人文性目标对语文教育来说,人文性就是灵魂,只有抓住人文性这一灵魂,语文教育才能活起来,语文作为一种工具才能真正显示其价值。

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论述。

一、语文文本语文教育离不开文本,优秀的语文文本总是关注人的发展,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

现代教育观念认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育是通过主体,为了主体,在主体间进行的一种精神交流和对话,关注的是整个人生世界的意义”。

因此,语文教育在对文本使用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其人文教育的作用,努力通过教师、文本、学生三者间的对话达到使学生人文素养逐步提升的效果,这是语文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语言学习语言学习是体现语文工具性的主要内容。

语言学习是包括对字、词、句、篇章结构、逻辑修辞的认知和运用。

这看起来与人文性并无关联,其实不然。

首先,语文文本中字词的使用,句式的选择,篇章结构安排以及各种修辞都是与作者的人文品质紧密相连的,即所谓内容(人文品质)决定形式(语言)。

就具体文章来说,其语言的使用及组合安排是受约于作者的内心世界和人文品质的。

其次,研习各种语言表达的方式和技巧必须重视语言的人文内涵。

语文阅读中对语言的理解和把握必须从内心依据出发,也就是必须扣住文本语言的人文内涵,结合读者自身的人文素养,才能真正体会语言的妙处并从而不断提高语言理解和运用的能力。

三、教学策略从语文教学策略的角度来说,语文教育必须抓住人文性这一灵魂,才能使语文工具性、人文性达到统一的境界。

1、单元眺望。

根据新课标编写的教材多是主题单元。

教师要能对单元主题所蕴涵的人文品质全面深刻地把握,并能在单元教学之前引领学生构建一个较高的人文思想平台。

如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二单元,教师要能纵观全局,全面把握单元人文精髓——生命与理想,同时深刻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在于对理想的追求,而追求人生理想起码包含四个要义,即坚定的信念、伟大的智慧、博大的胸怀和崇高的苦乐观。

这样,学生就能登高望远,有利于他们对单元内每篇文章内涵的理解和体会。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实现人文教育目标的方法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实现人文教育目标的方法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实现人文教育目标的方法一、引导学生关注人文精神1. 培养学生对人文精神的认知。

可以通过讲解人文精神的概念和内涵,引导学生理解和体认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和意义。

2. 倡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体验人文精神。

鼓励学生学习和欣赏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音乐作品、艺术作品等,以及参与公益活动、志愿者服务等,培养学生对人文精神的感受和体验。

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1. 建立人文关怀的意识。

通过在课堂上引入人文关怀的话题,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对他人的关爱和关心。

2. 提升学生的人文知识水平。

在语文课堂中,注重教授文化背景、人物传记、历史事件等知识,增强学生对人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 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通过学习和欣赏文学作品、音乐作品、艺术作品等,提升学生对艺术品质的感知和鉴赏能力。

三、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辨能力1.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主题讨论、观点交流等活动,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独立思考问题。

2. 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

通过诗歌创作、故事创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提供具有思辨性的学习机会。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思辨性的教学活动,例如辩论赛、写作比赛等,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1. 班级活动的多样性。

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社团活动、课外活动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际交往能力。

2. 鼓励学生表达和分享。

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观点和感受,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

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尊重并支持学生的个体发展,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和评价。

高中语文教学中实现人文教育目标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创造力,同时为学生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

通过这些方法的实践,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创造力,实现高中语文教育的人文教育目标。

2021年XX市基础教育优秀教学论文评比

2021年XX市基础教育优秀教学论文评比

XX2021年XX市基础教育优秀教学XX评比获奖名单一等奖高中组:品味细节,领略XX世界的精彩XX八中夏雪丽让“情采、文采、智采”照亮诗意化作文的成功之路镇海龙赛中学徐格丽关注“生长”让数学课堂涌动生命灵性XX县知恩中学娄希明新课程下高中数学教学困惑与对策XX区同济中学车能耀高中英语生成性教学XX的处理策略XX县知恩中学葛巧霞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北仑中学吕吉尔浅议新课程背景下思想XX治课教学的评价标准XX周巷中学王增盛思中求学,做中求进XX ——聚焦新理念下的课堂XX XX区明港中学司庆明浅探高中地理“活动”的类型与教学实施对策XX县柔石中学周银宁浅谈物理教学中学生分析与论证能力的培养镇海中学张兵荣让化学史焕发出“青春活力" 镇海中学XX镇XX局教研室周益波XX 魏志刚“水分跨膜运输"的课堂动态生成教学鄞州中学李海红初中组:教研活动的三“度"空间XX市李兴贵中学邬晓凌在细读中找回语文,在课堂中追求实效XX市XX中学徐赛儿此时无声胜有声XX ——给语文课堂留些静默XX县新港中学陈双燕创设问题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XX区宋诏桥中学陈齐龙初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能力方法初探XX市逍林初中岑松立运用分层教学策略提高英语认知水平XX市洪塘中学王宁由赴澳语言培训而引发的!教学反思XX市阳明中学诸复帼开展意义聊天,萌发课堂教学生长点XX市实验学校XX市XX局教研室何秀凤XX郑世专科学教材中附加材料的功能及其利用初探XX市第十九中学程思傲心临其境润物无声XX ——真实性评价在XX学科中的应用与探索XX奉港初级中学孙义坤小学组:绿色评价,让课堂充满生命的灵动XX镇中心学校周建娜教略而学丰,简约而深刻—-对略读课文教学规范的思考与探索XX镇蛟川中心学校张小巧对话,“从心所欲不逾矩"XX ——刍议优化阅读教学“对话”规范的策略江XX区外国语学校张瑶华认知,概念同化不可偏失的本源XX市XX外国语学校宋煜阳变“能问”为“提问”-—谈学生提问能力培养的价值取向XX区红梅小学丁裕改进五种教学行为,减少学生英语分化XX市教师进修学校杨安芬让细节演绎精彩课堂XX区育才小学赵德成为孩子作品“锦上添花”XX区新蕾幼儿园钟春燕区角活动中幼儿数概念的建构XX市绿梅幼儿园钱麟丁志玲XX桑述虹家长助教参与幼儿园课程的融合探索XX县机关幼儿园谢莹综合组:五步相融打造精彩——高中音乐鉴赏之我见XXXX外国语学校印滢斐唱念做打XX ——论现代音乐课堂教学艺术XX区高桥中心小学张艳娜XX江XX区开展课外工程—-对提高初中生情绪稳定性的报告 XX市幸福苑实验学校翁智波XX沈舜尧优化体育中考方案催生体育锻炼热情XX市XX中学体育组赵尔谈高XX术设计教学中创造性人格的培养XX二中费霞中小学美术课堂作业布置的优化对策XX市舜水小学 XXXX市XX局教研室许黎剑XX 张重欣信息技术教学软件的设计思路与技术实现XX中学王丰课堂调控,令教学起死回生XX区XX局教研室费海明以人为本,活用教材XX ——六年级地方课程《人自然 XX》教学初探XX区小港蔚斗小学倪海芬综合XX活动课程教学模式的建构研究XX万里国际学校中学郑良华遗貌取神法为我用-—浅谈名家、名帖、临摹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影响XX镇骆驼中心学校严文军二等奖高中组:“言”“文"结合方法举隅XX市慈湖中学周保华让学生在经典选修中探究XX市云龙中学曾宪明XX新课程必修模块不同顺序教学安排的几点思考XX市三山高级中学苗孟义数学新课程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镇海中学杨一丽预测技能与有效阅读XX四中胡智星“设问有方”方能“教之有效”XX市效实中学周蓉XX治课教学如何XX新课程学生观XX中学马莉新课程思XX教学评价的新视野——学生自我评价XX华茂外国语学校肖贵达让历史课堂在“主题”引领下前行XXXX外国语学校陈优芳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新课程背景下历史课堂学生主体活动有效性的思考XX市四明中学贺建华小灯泡,大学问XX联合实验中学刘晓燕浅谈生成性地理课堂教学的“四化”XX中学李军杰试论整合地理课程教学XX实施环保教育XX市第七中学周和枫整合实验XX培养学生获取数据的能力镇海中学戴满国把握生成性问题在探究性学习中的思维价值慈湖中学张爱辉XX孙国华发挥实验功能提高化学课堂教学实效XX中学胡惠芳新课程下初中科学与高中化学统整的研究与XX XX区柴桥中学王同鼎XX刘宗科“应用→原理→应用创新”教学模式与生物课程XX的开发和利用XX中学谢群英初中组:赋予课堂教学设计以“XX”XX区蓝青学校何锋浅谈提高思想品德课堂讨论有效性的途径XX市奉港初级中学江萌燕追求课堂教学方式与文本风格的一致XX市子陵中学陈少乐让诗意语文激扬生命XX县风华XX 何雅珍语文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探究XX区李关弟中学刘曦让XX数学教学绽放生命活力XX市历山中学景祝君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XX县前童中学季爱凤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策略与感悟XX县XX陈中学黄忠梁英语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移情能力的培养策略XX县新港中学李新华对有效的课堂合作学习的探究XX外国语学校陆敏丽初中英语课堂教师有效话语的个案分析与研究XX区长江中学鲍金芬在品味教学“意外”中成长XX市第十五中学殷志女科学教学中色光合成的研究XX联合实验中学胡红云新课程背景下科学作业结构调整的尝试XX县XX中学吴莎莎《历史与XX》命制XX性试题的探究与思考XX区XX镇中学陈洪平XX课堂生成性教学XX的分析理解与开发利用XX县丹城二中冯晴红小学组:品德与XX综合课的目标定位及教学策略XX县第二实验小学冯静亚讲究策略,让小学品德课的对话行之有效XX区陈婆渡小学周依林让朗读教学也能有章可循XX ——浅谈小学海曙区偃月街小学董立敏语文朗读教学规范莫让“词语盘点"教学走过场XX市第三实验小学丁建军张扬语文意识,彰显学科特点XX ——低年级学XX市实验小学杨雨生语文意识培养的思考与XX在继承中XX -—“解决问题”教学策略例谈XXXX镇中心小学陈叶波从“有用”走向“有效”XX —-例谈教学XX的多用海曙区爱菊艺校张莉点点滴滴总关情XX镇蟹浦中心学校金俊——浅谈磨砺课堂细节凸显层次优化教学XX —-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活动设计的层次性XX区华泰小学叶欢之引领孩子体验成就精彩课堂XX镇应行久外语实验学校梅妙聪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个途径XX——以抵抗弯曲一课为例海曙区镇明中心小学凌彬如何切实有效地在探究活动中科学概念XX县梅林小学李玲玲“情境化”幼儿绘画教学策略初探XX县中心幼儿园崔瑞女奉玩出来的科学XX县实验幼儿园陈海俏班级群,家园互动E线牵XXXX外国语学校幼儿部蓝燕燕综合组:优化音乐课堂提问5对5策略XX市三江中学姚放水以载舟,舟将畅行—-从“水舟原理”看音乐知识技能观XX区华山小学王珊珍每天活动一小时,让全体学生享受阳光体育XX区鄞州中学XXXX区XX局教研室俞培明XXXXXX章彭敏XX钟声《XX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比较研究XX七中毛姗姗让科研之路提升体育教师的教学生命质量XX县XX镇中心小学蒋新成从题画诗说起XX ——谈美术课堂人文性的挖掘XX一中王海平有效引导展现个性——引导发现法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XX市周巷小学劳亚炯信息技术课中无效或低效教学现象探析XX市萧王庙初中李珊君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的XX与研究XX市实验小学 XXXX市江南XX小学许文军许红飞让“流动的花朵”灿烂绽放XX ——“XX镇海人养成教育"校本课程建设初探XX镇庄市学校施春芳如何把握“预设"与“生成”北仑XX实验学校梅叶盛悠悠汉字情从小扎我心XX ——浅谈汉字学在小学低年级写字教学中的有效运用XX市福明中心学校谢静薇主题词:教育教学 XX表彰XX抄送:、省教研室、基教处。

以人为本突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以人为本突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新课标阐明, 作为现代社会要求的公 民, 应具备 良好 的人文 素养,形 成健全 的人格 。 这样 的培养 目标 ,其最佳 途径、也 是唯一的 途径便是人文 熏陶,在潜 移默化 中,在熏陶
感 染 中逐 步 形 成 。这 一方 面 的 内 容 ,在 过 去
种 “ 过分强 调甄别 与选 拔功能”的教学评价 制度严重地制约着学生整体素质 的发展 ,制 约着教师教学实践 的丰富与完善。考试成了
试技巧 ,失去了教学的个性与激情。 旧评价 判断身边 的人文现象 ,从而提升 自己的人文 机制导演 的历史将在新课程改革下告别舞 台,
素质。在教学过程 中,教师并没有像传统那 取而代之 的是 “ 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教
样的灌输 和教教材以及单纯的意识形态教育, 究, 说出自己的想法 , 寻找出解决问题 的方法。 师提高和改进教学 实践 的功能 ”的新制 度。 生活经验 的联系”, “ 杜绝设置偏题 、怪题
更 多 的是 用 人 性 化 的语 言 引 导 学 生 去 主动 探 在考试 内容 上, “ 应加强与社会实践和学生
宽容 上 ,也 建立在无言 的期待 、感动 中。视 通过学 习,学生真正掌握 了知识 ,锻炼 了能
的现象” 。 为保护学生的尊严, 体现个性关怀, 界的融合,即寻找共 同语言 的问题 。通过教 力 ,培养 了情感态度和价值 观,而且能激发 更要求不得公开学生 的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 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 的充分的交流与讨论, 学 生 对 人 文学 科 的兴 趣 ,增 强 学 生 的参 与 意 绩排列名 次。对学生 的评价 “ 不仅要关注学
过 程中实现 自我成长 的过程 ,是在特定 的时 人文精神 、敢于提倡学生 自主发展 、敢于创 间、空 间中,教师 与学生双向体验生命运动

人文教育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人文教育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人文教育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不断提高,人文教育理念在教育领域中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和应用,也逐渐成为了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人文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怀,注重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尊严。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理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提高他们的人文修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人文教育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价值人文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人文责任感,而语文教学正是培养学生人文情怀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深刻感受到作品中的人文情感和人文精神,从而影响到自身的情感与价值观。

此外,人文教育理念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这与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理解、思维品质发展等教学目标是高度契合的。

通过教学实践,我们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帮助他们成为有思想、有情感、有品德的人。

二、人文教育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策略1.注重文化内涵的传承高中语文教学应注重经典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通过学习经典文学作品,深入挖掘作品背后的人文精神和情感,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文学的力量和美好,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读人文关怀、人类思想、人类生存等主题。

同时,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通过作品的欣赏和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引导学生思考人文问题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师可以结合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探讨,使他们能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判断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赛、小组讨论等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交流和辩论中学会尊重他人的观点,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

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人文教育理念注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强调师生之间的平等和尊重。

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积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人文性初中语文教学立意的价值取向

人文性初中语文教学立意的价值取向

好家长 / 中学教育研究人文性,初中语文教学立意的价值取向江苏省淮安市淮海中学/吴红军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说:“人文性是一个民族的名片。

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就落后挨打,而没有人文精神,这个民族就会不打自垮。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朴素的哲理,那就是民族文化必须由人文性支撑。

语文是语言与文学的统称,而文学就是人学。

因此,语文学科教学立意价值去向就是人文性。

初中语文教学承载着把民族美德、社会公德、科学发展观等传授给学生的历史重任,所以在教学中应该人文性作为教学的立意价值去向,从而实现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的目的。

一、语文教学要积淀文化,挖掘课程资源中的人文成分《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与博大,并从中吸取民族文化的营养。

”语文学科最能体现民族文化积淀的,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前沿阵地。

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中最终的目标是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因此,教学中要认真的研究教材,努力发掘语文学科资源中的人文内涵成分,鼓励学生探究民族文化中积累人文素养。

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时,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民族化语言与民族化精神气质。

正是这种民族化精神,让我们看到了父亲对儿子的拳拳爱意,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儿子对父亲的赤子之情。

文章之所以感人肺腑,一是文化的积淀,二是浓厚的人文思想。

其次,在朱自清的散文《春》中,表现出春到江南时的艳丽、柔和与温馨。

把春天的美沃然纸上,引发了读者的情感共鸣。

此时,我们应该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产生审美效应。

这样,就能更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热爱自然的情怀是一个人人文性的最原始的体现,一个热爱自然的人才能真正获得审美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思想顿悟。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真实意义上的思想收获。

二、语文教学要点燃哲思,让语文学科人文性绽放光芒从苏教版初中语文新教材中不难发现,文质兼美的文章既有文笔洒脱的美文,更有充满哲理与智慧的光芒。

对高中语文新课程人文性的理解和实践

对高中语文新课程人文性的理解和实践

对高中语文新课程人文性的理解和实践作者:郎玉林来源:《文理导航》2010年第25期《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告诉我们:“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

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挖掘教材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教人以智,育人以德,把培养真正意义上的人作为教育的重要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有赖于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自觉地实践。

一、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爱默生就曾说过:“把自己的生活当作正文,把书籍当作注解。

”我国当代中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障碍,如厌学情绪、考试焦虑、人际关系紧张,贫富差距带来的心理失衡等。

这并非对生活不负责任,而是有其宏观环境背景。

他们已能感悟时代前进的巨变,了解全球化浪潮,明确肩上的重任,但由于生活空间的狭小,学习负担过重。

导致学生社会性的弱化,心理发展的主导面的萎缩。

使心理矛盾交错阻滞,产生剧烈地内心冲撞。

老师应由教材上的“小背景”拓宽开的社会环境“大背景”使学生紧跟时代步伐。

同时,对学生的日常生活也应在语文教学中给予关注。

其实。

时尚是人对生活风格的一种时间意识形态。

它标志了人对时间流逝的恐惧和价值崇拜。

你的生活风格必须永远是新的,否则就是过时而贬值的。

无疑,对新的热情,是青春的一种天然倾向,因此,青春与时尚有一种本原性的关连。

教师对学生的时尚心理不宜当头棒喝,而应了解学生亚文化。

触摸学生敏感内心世界,缓冲心灵冲撞。

然后再介绍戴望舒的生平和本文的写作背景,学生便能深刻领悟作品内涵。

同时明白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时代苦闷,不同的人生理想引起不同的个人苦闷,总之个人生活经历不同就会对作品有不同的理解。

所处时代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时代精神和时代苦闷,既谈过去别人的生活,也谈现代自己的生活。

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去触摸时代的脉搏,理解时代的及个人的苦闷。

这样,学生就会体味到语文教学就是语文生活。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实现人文教育目标的方法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实现人文教育目标的方法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实现人文教育目标的方法高中语文教学在实现人文教育目标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应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其文化修养和人文关怀能力。

下面将从教师的角度来探讨一些实现人文教育目标的方法。

教师应注重情感教育。

语文教学是情感教育最好的平台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文学作品让学生感受到情感的力量,引发共鸣。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让学生阅读、欣赏,引导他们思考作品中的情感内容,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生活中的情感现象,通过情感的交流和分享,增加学生之间的感受和共鸣,培养学生的情感交流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师应注重思维教育。

思维是人文教育的核心。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分析文学作品、课文等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作品中的细节、形象、主题,促使他们思考作品的深层含义和文化内涵。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让他们从多角度、多维度思考问题,独立分析和评价问题。

教师应注重价值教育。

高中语文教学应该关注人文的价值观。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具有思想性和人文关怀的文学作品,让学生感受其中的价值观和人文精神。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讨论作品中所传递的人文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价值观,让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能够感受到美的力量和影响。

教师应注重实践教育。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理论性的知识传授,更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写作、演讲、朗诵、演绎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语文的魅力和实用性。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写作比赛,让学生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读书分享和演讲比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演讲能力。

高中语文教学中实现人文教育目标需要教师从情感教育、思维教育、价值教育和实践教育等方面进行全面教育。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人文素养和文化修养的高中生,为他们的人生发展和社会责任打下坚实的基础。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实现人文教育目标的方法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实现人文教育目标的方法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实现人文教育目标的方法高中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实现人文教育目标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下面,我将从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人文情怀和人文修养三个方面谈一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实现人文教育目标的方法。

要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即关心他人,关注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共意识。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选择具有人文关怀主题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作家对人性的关怀,对社会的关注。

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背后的情感和思想,激发学生的同理心和关爱之情。

可以通过阅读《红楼梦》中贾母的关怀教育,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身边人的关怀是否足够,是否能够尽自己的力量改善社会环境。

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社区、支教、做志愿者等,让学生亲身经历社会的不公与贫困,增强其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要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即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能力。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可以选取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等,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其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使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情感,从而培养其丰富的情感体验能力。

可以通过诗歌朗诵、散文演讲等方式,让学生通过亲身表达来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体验。

教师也要注重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用文学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通过写作来展示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要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即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修养和价值观。

高中语文教学可以选择一些具有道德教育意义的文学作品和文化经典,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研讨,深入思考生命的意义、人生的价值等问题。

通过阅读《孙子兵法》中的“用兵之道”和《论语》中的“仁”的教导,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理智地解决问题、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意识。

还可以通过学习经典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欣赏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智慧,培养学生的美学品味和人文素养。

要实现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目标,可以从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人文情怀和人文修养三个方面着手。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实现人文教育目标的方法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实现人文教育目标的方法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实现人文教育目标的方法高中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实现人文教育目标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一、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情感体验能力。

通过让学生进行文学阅读、诗词鉴赏、戏曲赏析等活动,让他们通过文学艺术的审美体验感受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培养对生命、社会、人类文明等的理解和关怀,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深思熟虑的思考能力。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通过阅读经典名著、文化名人的作品,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国的文化、思想、宗教等,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通过教学设计和引导,让学生在阅读、写作、辩论、演讲等活动中,进行主动思考,培养他们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提高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四、推动学生的价值观建构。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对文化内涵的深入理解,形成正确、积极的人生态度,培养健康的价值观念和世界观。

五、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等,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六、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通过创作、表演、研究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七、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创设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提供丰富的教育机会,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教育活动,营造宽松、和谐、互动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参与中发展,感受人文教育的力量。

通过以上方法,我们可以在高中语文教育中实现人文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个性与能力。

这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指导,以及教育环境的良好营造。

希望我们的高中语文教育能够更好地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服务。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实现人文教育目标的方法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实现人文教育目标的方法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实现人文教育目标的方法语文教学在高中阶段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现人文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人文精神?下面将谈一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现人文教育目标的一些方法和途径。

高中语文教学要注重文本的选择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文本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素材,选择适合的文本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

在选择文本的时候,可以注重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的体现,如选择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或者历史文化经典,让学生在品读中感受人文的魅力,了解人文的内涵。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分析文本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人文素养。

高中语文教学要注重语境的塑造和阅读体验的营造。

语境是文本的生长土壤,创设丰富的语境可以增加文本的感染力和震撼力,引导学生在情感、思想、意志上得到有效的熏陶和磨砺。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解文学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的创作意图、作品中所体现的人文情怀等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本,增强阅读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学生的阅读体验。

通过创设具体的场景、情境,引导学生沉浸感受文本中的情感和氛围,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情怀。

高中语文教学要注重品德的培养和人文精神的引领。

语文教学是一种文化传承和人格塑造的过程,应该注重学生成长健全人格和良好品德。

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文本的内容,引领学生正确面对生活、勇于担当责任,培养学生的情操和意志品质,使学生成为具有人文情怀的文化人。

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环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领学生积极向上、热爱生活、关爱他人,弘扬人文精神。

高中语文教学中实现人文教育目标需要全面的方法和策略,需要注重文本的选择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注重语境的塑造和阅读体验的营造,注重学生思维的拓展和情感的熏陶,注重品德的培养和人文精神的引领。

只有如此,才能充分发挥高中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人文情怀和人文素养方面的作用,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文视角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探微人文视角的意思

人文视角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探微人文视角的意思

人文视角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探微人文视角的意思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对人文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人文所追求的目标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满足个人和社会需要的终极关怀。

”人文含义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但强调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却是终极目标。

作为教学过程基本环节之一的作业设计,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基本环节,是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

然而,多年来,学生的作业单调枯燥,缺乏弹性,偏重书本,脱离生活和学生实际,这种缺乏人文关爱的作业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

《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人文理念为语文作业设计指明了航向,也引领着我们更加关注其人文内涵和实践运用。

一、人文理念下语文作业设计的形式根据几年来作业设计的实践,从作业的特性看,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有效的作业设计的形式:1、念读性作业。

包括预习、默念、朗读、朗诵、吟诵、咏唱等作业,主要是体现出作品的语体风格,做到传情达意。

长期以来,我们的阅读性作业名不副实,所忽视的正是学生的“阅读”;而且“读法”过于单调和统一,既妨碍了学生对原汁原味的语文的品味,也扼制了学生对课文情感的独特体验。

2、情境性作业。

根据学习要求,创设学生相应的人文情境和氛围、人文背景和情调来设计作业,使之成为学生体验课文内容、情感的平台和心理的基础。

如语文教学中可以尝试让学生体验当小老师、小记者、小播音员等角色,参加学校文学社的各种文学活动等;同时积极搭建“平台”,开展诸如春游、参观、演讲、辩论、手抄报等活动,以使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活用知识、增长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又如,通过演课本剧来加深学生对课文学习的体验无疑也是一种可行的作业方法。

3、想象性作业。

学生的想象力是十分丰富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锻炼学生的书面、口头表达能力。

如读了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后,可让学生根据人物性格、时代背景等因素合理想象作文并加以交流;也可以让学生续编情节和改编结尾等,从而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发展思维力、想像力和表达能力。

对高中语文新课标“人文性”的几点思考

对高中语文新课标“人文性”的几点思考

对高中语文新课标“人文性”的几点思考作者:洪宇来源:《知音励志·教育版》2015年第10期摘要本文作者根据多年以来的教学实践。

对高中语文新课标实施“人文性”教育,进行了有效的阐述和分析。

期望通过此文和同道交流与切磋。

【关键词】高中语文;新课标;思考语文课程标准这样阐述:“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同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辞海》中也这样给人文性下定义:“人文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

”而这里面要强调的是,这里所说的人文,或人文精神,应该是人类文化中那些先进的、科学的、优秀的部分。

这是就语文课程资源来说的,因此我们说语文课程具有较强的人文性。

这是静态的。

但我们同时可以这样思考,所谓人文,就是关于人的文化,它关注的对象是人。

因此,所谓的人文性,就是对学生本身生命个体的一种关照与追求,包括他们的尊严、态度、意志、情感、理想、信念、价值观等。

尊重他们、关心他们、爱护他们,把他们作为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关注他们的心灵、他们的情感,是他们的心灵茁壮成长,从而成长为一个健康的具有健全人格的人。

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讲的是教育过程的人文性。

因此,二者是有不同的阐释性。

但同时,二者又可合二为一,那就是体现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去关注学生的心灵,让他们积极追求真善美、鄙弃假恶丑,通过潜移默化使他们形成独立的人格,及一种主体精神。

但同时要注意过程、方法。

但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人文性”这一目标落实却存在问题。

即人文性的缺失。

这主要表现在人文性和工具性目标落实比重的失调。

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为了提高学生成绩或者更进一步说为了学生将来的高考,过分强语文的工具性,好好一篇优美的散文变成了枯燥乏昧的现代文阅读,充满着灵性光辉的诗歌变成了干巴巴的几道诗歌鉴赏题目,至使生动优美的语文课堂变成了波澜不惊的复习课,如果说是放在高三,那么无可厚非,但放在高一、高二就让人很难接受了。

高中语文精选愿春雨伴随孩子成长——对新课程人文性的理解和实践

高中语文精选愿春雨伴随孩子成长——对新课程人文性的理解和实践

高中语文精选愿春雨伴随孩子成长-—对新课程人文性的理解和实践高中语文精选愿春雨伴随孩子成长——对新课程人文性的理解和实践_____________对新课程人文性的理解和实践语文教学大纲的多次修订,从最初的“基础工具〞到“交际工具〞,到“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到XX年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从对语文课程性质阐述的轨迹可以看出,素质教育在不断纵深发展,人文精神作为教育的灵魂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作为一句一线教师,面对一个个独特的,独立的人,怎样结合教材去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提高学生文化修养,发展学生的健康个性,最终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积极思考和认真钻研的问题.过去的语文教学,总显得有些不尽人意,要么为应试而肢解文章,忽略了文章本身的血肉;要么为文章中所谓的“伟大思想〞,忽略了文章语言的美感,逐末舍本,得不偿失。

几年前的语言大批判,就有人提出了“救救孩子〞、“语文教学贻误苍生〞的让我们语文教师既不服气又深感汗颜的呼吁和观点。

确实,我们有些教师,只注重语文工具性,忽略了语文的主观感情色彩,教学方法老套、专制,让学生为应试而读写、背诵,为应试而强调语文技巧,为应试而设计训练内容,使学生成为一个个应试的机器,一个个高分低能的庸才,每一个当教师的,谁希望见到这样的结果?人本教育理论认为,学校是由“管理者——教师—-学生〞组成的一个互相支撑的人的结构系统,它的起点和归宿始终是人为和为人。

动力和活力与此,成功与失败也取决于此。

学校的一切硬件设施都是为人所用,一切教育活动都是为了调动人的主观积极性,促成人的发展。

课程标准将“人文性〞纳入语言性质的范畴,即适应了时代的发展趋势,体现了课改的方向,为全面提高对语文学科的认识,真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下面我就谈谈对新课程人文性的一些理解和平时的一些实践。

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把握教材的“人文性〞要想真正把握语文的“人文性〞,就必须依据语文课程标准。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实现人文教育目标的方法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实现人文教育目标的方法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实现人文教育目标的方法高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文化修养的重要环节。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现人文教育的目标,是当前教育工作者亟需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从课堂教学、文本选择和评价方式等方面,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实现人文教育目标的方法。

要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人文素养。

语文教学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引导学生感悟文学作品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人文情怀。

可以通过导读文学作品、现场朗诵诗歌、分析古文中的格律和意境等形式,让学生在实际体验中感受人文之美,增强对传统文化的亲和力和认同感。

文本选择也是实现人文教育目标的关键。

优秀文学作品是传承和弘扬人文精神的重要媒介。

在语文教学中应当注重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人文情怀的熏陶和启迪。

也要注重多元文化的融合与包容,选取涵盖不同地域、不同时代和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在比较中形成审美情感和文化品位。

评价方式也是实现人文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

传统的语文评价往往偏向于对学生知识的考核,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品德的培养。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评价。

可以通过赏析作文、口头表达、小组讨论等形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审美情感、人文情怀和道德修养,树立和弘扬正确的人文价值观。

高中语文教学中实现人文教育目标,需要从课堂教学、文本选择和评价方式等多个方面入手。

只有通过全面、系统的教学设计和实践运用,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和人文素养,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希望教育工作者能够认真思考和探索,不断完善语文教学,让学生在感悟人文精神中成长,实现自我与文化的和谐统一。

【2000字】。

用语文课的人文性为学生良好的品格塑造赋能

用语文课的人文性为学生良好的品格塑造赋能

用语文课的人文性为学生良好的品格塑造赋能发布时间:2023-07-18T07:23:17.339Z 来源:《教育学》2023年5月总第320期作者:于锁强[导读]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的内心世界是一刻也不会平静的,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情感共鸣、适时的情感宣泄,以满足他们树立信心、摆脱逆境、显示才华的需求。

陕西省宝鸡市凤县双石铺中学721799摘要:人文性包括人的文化性和文化的人性。

人文性的实质是人文教育、人文素养、人文精神等。

人文性,表现了语文课程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了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促进了语文课程观念的更新,决定了语文课程的价值取向。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总是以高扬的人文精神为目标导向,总是以促进学生的知情意全面发展为目的。

通过常规教学活动,让学生接受人类传统文化和高尚精神的熏陶;通过课堂阅读教学,力求让语文贴近学生的心灵世界与情感世界;通过语文作文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和健康的人格品质。

关键词:人文性高尚精神心灵情感人格品质一、通过常规教学活动,让学生接受人类传统文化和高尚精神的熏陶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的内心世界是一刻也不会平静的,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情感共鸣、适时的情感宣泄,以满足他们树立信心、摆脱逆境、显示才华的需求。

但学生经历单一、思想单纯、生活单调,很容易在物欲膨胀、人性贬值的现代大众文化的狂潮面前茫然失措、迷失自我。

因而,正要对他们进行思想启迪、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铸炼,让他们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和熏陶,使他们于潜移默化中修身养性,形成健康人格以终身受益。

作为语文教师,在实践活动中,应推荐学生阅读《伟大的足迹》等著名传记,组织学生通过智者故事会、诗歌朗诵、三分钟演讲、正义辩论等活动形式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指导学生学习优秀人物的高尚品质,让学生在学习、活动、生活中学会明辨是非,明大义,识大理,以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

二、通过课堂阅读教学,力求让语文贴近学生的心灵世界与情感世界部编版语文教材中具有大量的思想性极高的古今名篇,也不乏文笔犀利、思想深邃的历代佳作,如学习《关雎》和《蒹葭》时,联系到《诗经》“国风”中的一些篇章,我们会被诗歌中那样单纯明朗、胸无渣滓,那样自然质朴、毫无做作,那样胆大率直、不加掩饰的真情深深打动,这种真情穿越几千年的历史烟尘拨动了一个个现代人的心灵琴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人文性目标的几点理解
主讲:杨雨瑞
在语文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出现了“泛语文”和“非语文”的现象,在归因时,有人认为是把人文性列入教学目标所致,并开出了方子:不能把人文性当作目标。

比如就有的老师认为:“语文学科教学的范畴内,人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人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的资源,但是,人文不是语文教学的目标,更不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在教学目标中取消人文性,符合语文课程的特点吗?在教学目标中取消人文性,就能纠正“泛语文”和“非语文”的现象吗?
我们认为,在课程论里,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是不能分离的,教学目标是确定教学内容的依据。

游离于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

人文性是语文教学的目标,而且是重要目标;“泛语文”和“非语文”现象的出现,不能归因于人文性目标,而是人文性目标的失度和教学内容选择的失误。

一、语文课程需要人文性目标
对什么是人文性,至今还是见仁见智。

因此,在探讨人文性能不能列入教学目标时,必须先对人文性做个界定,即必须用语文课程标准来界定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

语文课程标准虽然对人文性没有直接下定义,但从它的描述中,我们还是可以清晰地体会到什么是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诸如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民族文化智慧、对当代文化生活的关
心、对多样文化的尊重、以及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等,就是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把人文性列入教学目标是育人的需要,语文教学既要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培养语文能力,又要立足于育人,用人文精神熏陶感染学生,正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所强调的,“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当然也包括语文教学目标的拟订与落实,必须有人文性的目标。

(一)新课程人文性目标整合于三维目标之中
在新课程语文教学中,人文性目标整合于三维教学目标中。

课标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新课程语文教学的好课,都是三维目标整合的课,教学内容很好体现教学目标的课。

比如,2006年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会上的课特别是好评如潮的课,如《月光曲》和《搭石》,都是有着明确的人文性目标,并整合于三维目标之中。

《月光曲》的人文性目标是“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体会音乐艺术的魅力”,目标是在“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在质疑理解、感情朗读、想像写话的语言实践过程中”得以体现的。

《搭石》的人文性目标是“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目标的实现也是体现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的,在“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重点词句”的过程中体现的。

就是
力主人文性不能列入教学目标的刘发建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也是把人文性列入教学目标中的,有如2005年他发表的《牢记历史,面向和平——我是如何教狼牙山五壮士的》课例,从标题就可看出,他是把人文性列入教学目标的,就是“牢记历史,面向和平”。

(二)人文性目标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存在于“文道统一”之中
新课程的人文性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的中的“思想性”的内涵的丰富和外延的拓展,人文性与思想性是不同时期语文教学的“道”的体现,人文性是思想性的与时俱进。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特别重视“文道统一”,把思想性列入教学目标,是“文道统一”的题中之义。

在二十世纪末的全国语文大讨论中,最受诟病的就是“工具性过了头”。

工具性做过了头,就是思想性目标或是没有或是形同虚设,只见工具性,“文道统一”不见了踪影。

假如都遵循1992大纲精神,深刻领会语文“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正确处理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关系,哪会把工具性做过了头;假如都像斯霞、霍懋征、袁瑢等一代宗师,坚守“文道统一”,在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渗透思想教育,又哪会把工具性做过了头。

在继承传统,汲取智慧的过程中,“文道统一”的智慧值得借鉴,“工具性做过了头”的教训值得吸取。

假如在教学目标中取消人文性,可能出现的后果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

二、“泛语文”“非语文”的出现不能诿过于人文性目标
把“泛语文”和“非语文”委过于人文性目标,是因噎废食。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工具性过了头”导致对人文性的忽视甚至漠视,是没有
把握好语言训练的度;世纪初的“人文性做过了头”所导致的“泛语文”“非语文”,也是没有把握好人文性目标的度。

工具性做过了头,矫正过来就是,语言学习还是一定要的,而且很重要;人文性过了头,矫正过来就是,人文熏陶也是很重要的。

要防止人文性过了头,关键是把握好人文性教学目标的度,和把握好落实人文性目标的“抓手”。

蕴涵丰富的人文性的言语,就是“抓手”,从言语特点入手,感悟课文在说什么,怎样说和为什么要这样说,就既落实了语言学习的目标,也用人文精神感染熏陶学生。

总之,人文性是目标,就像工具性是目标一样;新课程语文教学要以人文性与工具性目标的和谐共生,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