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辽宁省新高考地理模拟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A县撤县设区得益于城市化发展和政策调整,因此选项A不正确。题中信息表明,A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且“迁徙无常”,因此白河在东南段地形较平坦,河谷较宽阔,选项B不正确。白河水库下游的干流多年断流与当地径流量较小、季节变化大等自然因素有关,同时水库大量拦蓄水源直接导致下游干流断流,选项C不正确。白河因“多沙”,而下游河道平缓,大量泥沙沉积,河床淤高,容易出现决口,改变河道,导致“迁徙无常”,选项D正确。
624.1
617.3
348.5
164.3
1.A县可能位于
A.河西走廊B.河套地区C.华北地区D.大别山区
2.白河主要补给水源为
A.雨水B.冰川融水C.地下水D.季节性积雪融水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县撤县设区得益于当地矿产资源的开发
B.白河在A县东南段多高山峡谷,河谷呈“V”型
C.白河水库下游的干流多年断流与水库无关
D.白河“迁徙无常”与“多沙”特征有关
【答案】1.C
2.A
3.D
【解析】
【分析】
本题组以某县的矿产、河流、气候特征为材料,设置三道试题,涉及地理位置判断、河水补给、区域特征描述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地理信息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1.根据表中气候要素资料判断,A县属温带季风气候,降水约650mm。河西走廊和河套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应少于650mm,排除A、B选项。华北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在400~800毫米,因此选项C符合题意。大别山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过渡地带,降水应在800mm左右,因此选项D不符合题意。
2.10月22日,甲地昼短夜长,说明该地位于北半球,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M日期昼长夜短,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排除A、B两项;图中10月2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在秋分日以后1个月,与4月22日的昼长之和应为24,即4月22日甲昼长应为12小时47分,而M日昼长为13小时55分,所以应为5月22日。故D项正确。
1.甲城与乙城的纬度差约为
A.70B.80C.90D.100
2.M的日期最可能为
A.1月22日B.2月22日C.4月22日D.5月22日
【答案】1.C
2.D
【解析】
【分析】
1.10月2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甲乙位于北半球,根据处于直射点同侧的两地正午太阳高度之差等于两地纬度之差,可计算出甲城与乙城的纬度差。10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甲为47°14′,乙地为56°16′,可知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差约9°,故甲城与乙城的纬度差约为9°,C正确。
5.人口负担系数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依据该系数可将人口发展阶段分为“人口红利期”、“盈亏平衡期”、“人口负债期”。如图为“1950-2050年日本和中国人口负担系数统计及预测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国人口负担系数变化较大B.日本人口红利期明显短于中国
C.人口负债主要因老龄化所致D.中国目前人口红利呈缩小趋势
2.2016年1月1日起我国执行“全面两孩”人口政策,其给国家人口发展带来的影响可能是( )
①短期人口红利期延长
②长期缓解劳动人口比重减少趋势
③短期人口负担系数上升
④消除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答案】1.D
2.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等,突出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详解】
(1)随风速的变化,该地区戈壁风沙流发生的变化可因从输沙量、沙粒粒径、输沙量随高度的变化及最大输沙量的位置分析。读图可知,风速从16米/s增至20米/s时,输沙总量在增加;沙粒变大;0−2厘米高度内输沙量减小,2−10厘米高度内输沙量增加;最大输沙量出现的高度上移。
【解析】
【分析】
本题以“1950-2050年日本和中国人口负担系数统计及预测图”为背景,考查了学生读材料、读图分析解决问题。
1.读材料可知:人口负担系数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依据该系数可将人口发展阶段分为“人口红利期”、“盈亏平衡期”、“人口负债期”。人口负担系数是指人口总体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因此人口红利期,负担系数较低。读图可知中国人口负担系数正缓慢上升,说明中国目前人口红利呈缩小趋势。故选:D。
C.③D.④
【答案】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B
2.C
3.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貌形态的影响。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沙丘这种地貌形态的特征。
1.对比图中1991年与1992年等高线的分布图,该地貌位置有明显的移动,结合其相对高度,可以判断应为移动沙丘,该地貌在我国西北地区最为典型。故选B。
2.结合上题分析,该地貌为移动沙丘,对比图中1991年与1992年等高线的分布图,该地貌类型从东北向西南移动,由此可以判断盛行东北风。故选C。
(2)由图可知,风速16~20米/秒时,戈壁以风力侵蚀和搬运为主,多为粒径较大的沙粒,不易悬移;0-1厘米高度内输沙量较小,蠕移比重较低,故结合图示,风速16~20米/秒时,该地区戈壁0~10厘米高度内沙粒最主要的运动方式为跃移。
(3)与植树相比,种草比种树耗水少且易成活,且地面密植度较高,维护成本低,不易造成地下水位下降问题,且图中显示及材料可知,沙粒绝大部分集中在距沙床面10厘米的高度内,因此草的高度足以防风阻沙,据此该地多种草防沙。
2020届辽宁省新高考地理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干热风,俗称“火南风”或“火风”。它是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农业灾害性天气。下图为甘肃省干热风次数与其他气候要素变化对比图。图中标准化数值正值表示增加,负值表示减少。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反映出甘肃省干热风发生的次数
2.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典型地貌等高线示意图,图中等高距为0.1米,虚线表示1991年情况,实线表示1992年情况。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该地区最可能位于我国
A.东北B.西北
C.青藏D.东南
2.该地区的主导风向为
A.西北风B.西南风
C.东北风D.东南风
3.1992年,该地貌侵蚀作用最弱的部位是
A.①B.②
2.表中数据表明,当地夏季气温高,说明地势不高,出现冰川融水补给的可能性不大,排除选项B。图中显示白河“性悍”,表明多洪水,这与地下水补给特征不符合,排除选项C。当地冬季气温不太低,冬季降水极少,冬季出现积雪的可能性不大,季节性积雪融水成为主要补给水源的可能性不大,排除选项D。当地降水较多,且集中在夏季,雨水补给的可能性最大,且白河“多沙、性悍”与以雨水集中补给的结果相似,选项A符合题意。
7.骑楼为底层沿街面后退留出公共人行空间的建筑物。现代意义上的骑楼最早起源于印度,其建筑风格的形成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下图为骑楼建筑景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地区中,最适宜修建骑楼的是
A.北美B.东南亚C.西亚D.西欧
2.骑楼底层后退留出公共大行空间的主要目的是
A.为行人遮阳避雨B.防御寒潮侵袭
C.减少蛇虫的影响D.减轻风沙危害
【答案】1.B
2.A
【解析】
【分析】
1.从图中看出,骑楼使马路边房屋相互连接,形成自由行走的长廊,该种设计的房屋通风条件极好,非常适宜布局在类似印度这种气候湿热的地区,B项正确。北美、西欧、西亚地区降水相对较少,不需要修建骑楼,ACD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季节




平均气温(℃)
12.3
24.6
11.4
-4.9
总日照时(h)
37.5
737.5
62.2
599.8
辐射总量(KWh/m2)
11.6
13.7
118.4
89.5
降水总量(mm)
56.0
504.5
90.8
8.4
降水占全年比例(%)
8.5
1.5
13.7
1.3
蒸发量(mm)
2.①从长期看会增加劳动力,不符合题意; ②“二孩”政策可以促进人口增长,长期看增加劳动力,故正确; ③短期内人口增加,人口负担系数上升,故正确; ④“全面两孩”可以增加人口总量,缓解人口老龄化,但不能消除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不符合题意。②③正确,故选:B。
【点睛】
“全面两孩”的影响:人口影响:今后几年出生人口总量会有一定程度的增长;经济影响:短期可以直接拉动对妇幼健康、婴幼用品、托幼服务、教育等领域的消费;长期看增加劳动力,有利于稳定经济增长预期;资源环境:对资源环境压力略有增加,但不会影响国家既定资源环境战略目标的实现;社会影响:有利于优化人口结构、保持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促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
A.1960-1975年逐渐增加B.1960-1995年波动减少
C.1975-1985年逐渐减少D.1960-2005年波动增加
2.20世纪90年代以后,影响甘肃省干热风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相对湿度增大B.降水量增加
C.全球气候变暖D.蒸发量减少
3.当地夏季多干热风天气的主要原因是
A.受高压脊控制B.受低压槽控制
(1)简述风速从16米/秒增至20米/秒时,该地区戈壁风沙流发生的变化。
(2)判断风速在16~20米/秒时,该地区戈壁0~10厘米高度内沙粒最主要的运动方式,并说明理由。
(3)分析防治流沙扩张时种草比种树效果好的原因
(4)该地区采用机械与生物固沙后输沙量锐减,简析其原因。
【答案】(1)输沙量总量增加;沙粒粒径变大; 0-2厘米高度内输沙量减小,2~10厘米高度内输沙量增加;最大输沙量出现的高度上移。
(2)跃移。原因:0~2厘米和7~10厘米高度内输沙量较小,蠕移和悬移比重较低。2-7厘米高度内输沙量最大,以跃移为主。
(3)风沙集中在距沙床面0-10厘米高度内,草的高度足以防风阻沙;草的生长耗水量较小,成活率较高,维护成本低;种草不易造成地下水位下降问题。
(4)沙障和植被覆盖地表,增大地表粗糙度,近地面风力锐减;根系固沙,机械阻沙,土壤湿度增加,紧实度增加,起沙阻力增大。
3.结合上题分析,该地貌为沙丘,根据沙丘迎风坡坡度缓,北风坡坡度陡的特点,并结合图中等高线分布判断,①处等高线密集,位于沙丘的背风坡。属于侵蚀作用最弱的地区,因此A正确,故选A。
3.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研究风沙流,对防治流沙扩张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某地区沙漠化严重,某科考队研究该地区的风沙流时发现:随着粒径的增大,沙粒运动方式依次为悬移、跃移和蠕移(下图);沙粒绝大部分集中在距沙床面10厘米的高度内,沙粒粒径及移动高度随风速的增大而增大;输沙量与风速、下垫面密切相关(下图)。该地区在机械固沙(采用麦草扎设草方格沙障)的基础上配合生物固沙(在草方格中种草),防治流沙扩张效果显著,距沙床面10厘米的高度内输沙量趋近于0。
(4)本题考查治沙措施的分析,沙障和植被覆盖地表,增大地表粗糙度,对近地面风能够起到阻挡作用,使近地面风力锐减;同时植物生长后,根系生长进沙土里,能否起到固沙的作用;植物恢复后,增加土壤的湿度,对起沙阻力增大。
4.下表为2018年两个不同日期我国甲、乙两城市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的观测数据。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甘肃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夏季在局部高压脊控制下,降水少,干热风天气多发,A正确;干热风高温、低湿,而受低压槽和锋面气旋控制一般会产生降水,B、C错误;甘肃省纬度较高,基本不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D错误。故选A。
【点睛】
中国西北地区干热风形成的天气系统,主要是从中亚地区东移过来的高压脊,在青藏高原和西北地区得到发展和加强,其次是青藏高原原地有暖高压脊发展北挺。受高压脊影响的地区,中、低层气柱为下沉气流,天气晴朗,且不断有暖平流输送,导致干热风天气的形成。在多数情况下,西北地区的干热风是由上述两类过程的叠加而形成的。
6.A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三面环山、中间一水,境内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县域矿产资源居全国2000多个县19名,2015年A县撤县设区,下表为A县境内主要气候要素值。白河,“河多沙,性悍,迁徙无常”,俗称“自在河”。1960年,白河作为两大主要水源之一的A县水库建成,是当时亚洲最大的人工湖。当前白河在水库下游的干流连续多年干涸。
C.受锋面气旋控制D.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答案】1.B
2.C
3.A
【解析】
1.读图可知,1960—2005年甘肃省干热风发生次数的变化可分为两个阶段:1960—1995年呈波动减少,1995—2005年呈波动增加。故选B。
2.20世纪90年代以后,甘肃省干热风发生次数显著增加,主要是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当地气候暖干化;降水量增加、相对湿度增大、蒸发量减少有利于抑制干热风天气的发生。故选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