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选读》原创精品课件2:如梦令
合集下载
语文:《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课件(1)(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
济南人,父亲李格非是当时著名的学
者,丈夫赵明诚是宰相赵挺之之子,
历任州郡行政长官。他们婚后的生活
很优裕,收集了大量的书画金石,共
同从事学术研究。南渡不久,其夫病
作
死,她精神上受到沉重打击。1129年 金兵南下,她又在浙东亲历变乱,生
者
活颠沛流离。此后即在孤寂中度过晚
李 清 照
注释:
①如梦令:词牌名。
②雨疏风骤:雨点稀 疏, 风声急骤。
③浓睡:沉睡。
④残酒:残余得酒意。 ⑤卷帘人:这里指侍女。 ⑥绿肥红瘦:绿叶多而 红花少。
鉴赏:
这是一首清新可喜的小词。清晨女诗 人从沉睡中醒来,还带着一些酒意,隐 约记得夜间曾听见急风夹杂着雨点敲打 窗户,不由得担心正在盛开的海棠花。 赶紧问正在卷帘得侍女,侍女回答:海 棠还和昨天一样。女诗人显然不满意侍 女的粗心,有些埋怨地说:“知道吗? 经过一夜风雨,现在应该是绿叶多红花 少啊。短短地一问一答,把女诗人对落 花的痛惜、对春天的留恋表达得淋漓尽 致。尤其是最后一句,诗人不说叶多花 少,而说“绿肥红瘦”,非常传神。
下一页
一比
你认为哪种主题更合适?
A表达了词人寂寞的心情和浓浓的感伤 B表现了词人活泼好逗,情趣雅致的性格 C……
二比
哪一组用词表达效果更好?
绿肥红瘦
与
浓
淡
绿( 暗 ) 红( 稀 )
厚
薄
三比
李清照两首《如梦令》的异同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兴尽 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 起一滩欧鹭。
因她有《漱玉集》在世, 后人便依此确定她的故居就在 漱玉泉畔。纪念堂系仿宋建筑, 大门上挂着郭沫若写 的“李清 照纪念堂”匾额,堂前还有他 题定的楹联:“大明湖畔趵突 泉边故居在垂柳深处;漱玉集 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济南人,父亲李格非是当时著名的学
者,丈夫赵明诚是宰相赵挺之之子,
历任州郡行政长官。他们婚后的生活
很优裕,收集了大量的书画金石,共
同从事学术研究。南渡不久,其夫病
作
死,她精神上受到沉重打击。1129年 金兵南下,她又在浙东亲历变乱,生
者
活颠沛流离。此后即在孤寂中度过晚
李 清 照
注释:
①如梦令:词牌名。
②雨疏风骤:雨点稀 疏, 风声急骤。
③浓睡:沉睡。
④残酒:残余得酒意。 ⑤卷帘人:这里指侍女。 ⑥绿肥红瘦:绿叶多而 红花少。
鉴赏:
这是一首清新可喜的小词。清晨女诗 人从沉睡中醒来,还带着一些酒意,隐 约记得夜间曾听见急风夹杂着雨点敲打 窗户,不由得担心正在盛开的海棠花。 赶紧问正在卷帘得侍女,侍女回答:海 棠还和昨天一样。女诗人显然不满意侍 女的粗心,有些埋怨地说:“知道吗? 经过一夜风雨,现在应该是绿叶多红花 少啊。短短地一问一答,把女诗人对落 花的痛惜、对春天的留恋表达得淋漓尽 致。尤其是最后一句,诗人不说叶多花 少,而说“绿肥红瘦”,非常传神。
下一页
一比
你认为哪种主题更合适?
A表达了词人寂寞的心情和浓浓的感伤 B表现了词人活泼好逗,情趣雅致的性格 C……
二比
哪一组用词表达效果更好?
绿肥红瘦
与
浓
淡
绿( 暗 ) 红( 稀 )
厚
薄
三比
李清照两首《如梦令》的异同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兴尽 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 起一滩欧鹭。
因她有《漱玉集》在世, 后人便依此确定她的故居就在 漱玉泉畔。纪念堂系仿宋建筑, 大门上挂着郭沫若写 的“李清 照纪念堂”匾额,堂前还有他 题定的楹联:“大明湖畔趵突 泉边故居在垂柳深处;漱玉集 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唐诗宋词-如梦令 课件
1、词人饮的是什么酒, 是开心酒还是愁闷酒?她 有何心事?
2、词人酒醒后最关心 的是什么?
1、a李清照与赵明诚感情笃厚,但是“结缡未久, 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刘逸生《宋 词小札》) b昨夜酒醉是因为惜花。这位女词人不忍看到明 朝海棠花谢,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饮了过量的 酒,直到今朝尚有余醉。
问题解析
3、 (1)飘零的海棠花形态正映衬着自己凄苦无处诉说的心 情。
(2)以海棠花自比,惜花实际上是惜春,惜自己如花的 青春年华,对青春流逝、时光不在的感慨。
(3)海棠花下有他们夫妻二人温馨过往,花前月下,会 勾起词人对远行丈夫的思念之情。
海棠花语:游子思乡、离愁别绪、温和、美丽、快乐
中心思想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厉城人(今山 东济南人)。 清照幼承家学,早有才名,十八岁嫁给赵 明诚。她能写散文、骈文、诗词,并能作画、考证金石。 一生分南渡前后两个时期,早期多写闺房生活,清丽婉 约,似受花间影响;中年以后,因国破家亡,词中多寄 身世之感、故国之思,且工于造句,富于意境,“以寻 常语度入音律”。有词集:《漱玉集》。
2、海棠花
问题探讨
1、女主人公为什么不自己去看看,却问卷帘人? “试问”“却道”字反映了作者的什么心理?
2、“绿肥红瘦”历来为人称道,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试做赏析?
3、词人为什么这么关注海棠花?
问题解析
1.试:一个“试”字,写出了人物心中的担忧,她不愿 意春天就这么快的过去。“试”字将不忍问却又忍不 住想知道的矛盾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
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 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
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如梦令》课件
清代沈谦赞叹婉约派词家二李“极是当行 háng本色”,“词家二李”指的是 南唐后主李 煜和南宋时期的李清照。清代王士嫘léi将号 易安居士李清照)与辛弃疾(字幼安)并称 为“济南二安”。
导入新课
南宋词风格向多样化方向发展,力图突破北 宋的框架,而“极其工”、“极其变”的时期既 有经历南渡的悲歌慷慨,又有极婉约之致的 浅吟低唱。李清照词以靖康之难为界,前期 清新自然,后期沉痛感伤。靖康巨变,使无 数爱国志士发出慷慨激昂的歌声。岳飞的名 作《满江红》,气吞山河,光照日月,唱出 了时代的最强音。
如梦令
李清照
学习目标
1.把握李清照词深婉细腻的艺术风格 2.欣赏李清照诗歌语言的特点。 3.在诵读品味中体味作者思想感情,提高 审美情趣。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约 1151),宋代著名婉约派 女词人,号 易安居士。父 亲李格非很有学问,母亲 王氏知书能文,文学气氛 浓厚的士大夫家庭造就了 李清照多方面的文学艺术 成就。公元1101年,李清 照18岁时和太学生赵明诚 结婚。生活优裕,与丈夫 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 集整理。
你知道吗?你知道吗?应该是绿叶繁茂、红 花凋零啊!(这是词人对侍女“海棠依旧”的 回答的否定,更是对风雨中花朵凋零的惋惜 ,对春天逝去的无奈。“绿肥红瘦”,别致而 贴切地描摹出春末夏初的景色,历来为人们 所传诵。)
词文赏析
1.“昨夜雨疏风骤”中的“疏”字应解为“疏狂” ,侧重于“狂”字。 2.结合杜甫《三绝句》诗句“不如醉里风吹 尽,可忍醒时雨打稀”,说说女主人公昨夜饮 酒过量(睡醒了还有残酒),到底是为什么 ? 昨夜酒醉是因为惜花。这位女词人不忍看到 明朝海棠花谢,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饮了 过量的酒,直到今朝尚有余醉。
5.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 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 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 还是那样。“却道”有丰富的内涵,请同学 们说说看。 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 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 衷,也表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 。
唐诗宋词选读之如梦令醉花阴李清照PPT课件
如何,她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 10读手法
知道吗?知道吗?这个时节应该是绿
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三读诗歌,鉴赏诗词
1.女主人公为什么不自己去看看,却问卷帘人 ?“试问”的“试”字反映了作者的什么心理 ?
2.“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肥红 瘦”,形容绿叶繁茂、红花萎谢的情景。“应 是”也包含着女主公复杂的心理,你能替她写 出来吗?
Learning Is Not Over. I Hope You Will Continue To Work Har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19
二读诗歌,理解词意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 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 瘦。
1、读标题 2、读作者 3、读意象 4、读题材 5、读情语 6、读人物 7、读情境 8、读诗句 9、读注释 10读手法
词句解读
薄雾弥漫,云层浓密,日子过得愁烦, 龙涎香在金兽香炉中缭袅。又到了重阳 佳节,卧在玉枕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 将全身浸透。
唐诗宋词选读
如梦令
学习目标
1、诵读诗词,理解诗词的大意和内容 2、赏析诗词,鉴赏诗词的形象、技巧和 情感
知识链接
如梦令,词牌名。又名“忆仙姿”“宴桃源 ”“无梦令”等。以李存勗《忆仙姿·曾宴桃 源深洞》为正体,单调三十三字,七句五仄 一叠韵。另有三十三字六仄韵,三十三字四 仄韵一叠韵,三十三字五平韵一叠韵,以及 六十六字五仄韵一叠韵的变体。代表作有李 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等。
3.“绿肥红瘦”历来为人称道,说说好在哪些 方面?
1.女主人公为什么不自己去看看,却问卷帘人 ?“试问”的“试”字反映了作者的什么心理 ?
《如梦令》PPT课件2 (共34张PPT)
如梦令
齐声朗诵这首 词,注意读出 清新的画面美 来。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手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1.“试问卷帘人”一句中谁在问? 问什么?卷帘人如何回答的? 2.你能从“绿肥红瘦”一句中 体会出词人对枯萎消瘦的海棠 花抱有什么样的感情? 3.请你给我们描述词中所表现 的情景。 4.请,词人描绘了这么 一种美妙的场景,表达了她的什么 思想感情?
• 这首词是作者青年时期悠闲生活的 写照,全词文字不多,到叙述却十 分完整,意境优美,构成一幅夏日 郊游的欢乐图画。
“兴尽”是用“兴尽而返”的典故:
晋朝的王徽之,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在 一个雪夜,他从山阴家中出发,泛舟剡(shà n)溪, 为的是忽然兴至,要去访问一个朋友戴安道。等到 了戴家门口,他并没有走进去,就吩咐回舟而归了。 有人训他为什么这样,他说:“乘兴而来,兴尽而 返,我又何必见安道呢?”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沉醉”交代了事情的起因词人 和几个 女友在溪亭开怀畅饮,兴奋 异常,到日暮之时还兴犹未尽,留 恋忘返。
这两句主要交代了往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及起因,同时既写出了她们郊外游玩的欢娱心 情,又为下边的波澜曲折作了必要的铺垫。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在沉醉未醉、意态朦胧之中,“回 舟”荡漾,不知不觉又误入了一个新天 地:斜阳映照的湖面,藕花亭亭,荷叶 田田,夜风袭来,清香飘溢。
• 一剪梅 • 红藕香残玉簟秋, •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 云中谁寄锦书来? •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花自飘零水自流, •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 此情无计可消除, •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如梦令》 精品PPT课件2(共36张)
如 梦 令
李 清 照
李清照 (1084—1155), 号易安居士,宋代 济南人。著名的女 词人。有《漱玉词》 传世。
李清照是宋朝著名的女词人。其父李 格非是当时著名的学者,其夫赵明诚,是 宰相赵挺之之子,历任州郡行政长官。他 们婚后的生活很优裕。搜集了大量的书画 金石,共同从事学术研究工作。金兵入据 中原后,流离南方。不久,其夫赵明诚病 死,她精神上受到沉重的打击。宋高宗建 炎3年(1129年),金兵南下,她又在浙江 亲历变乱,生活颠沛流离。此后即在孤寂 中度过晚年。
• 一剪梅 • 红藕香残玉簟秋, •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 云中谁寄锦书来? •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花自飘零水自流, •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 此情无计可消除, •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如梦令
词牌名
李清照
“常记”说明所叙的是往事的回 忆。“溪亭”指明了饮酒作兴的处 所,“日暮”是指时间,
梦想的力量 当我充满自信地,朝着梦想的方向迈进
并且毫不畏惧地,过着我理想中的生活 成功,会在不期然间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37、散文就是渴望自由的心灵,自由的表达,自由的形式,自由的来来去去。——王蒙 38、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马克思 39、天 才出于勤奋。——马克思 40、人之所以错误,不是因为他们不懂,而是因为他们自己以为什么都懂。——卢俊 41、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东西。——约翰· 洛克 42、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有几分勤学苦练,天资就能发挥几分。——郭沫若 43、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44、爱学出勤奋,勤奋出天才。——郭沫若 45、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郭沫若 46、求知是一条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的路。——福柯 47、多诈的人藐视学问,愚鲁的人羡慕学问,聪明的人运用学问。——弗兰西斯· 培根 48、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弗兰西斯· 培根 49、一个人应该为知识不广博而害羞。——张衡 50、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 的创造,借助词去认识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并且与此联系地认识词本身的极其细腻的感情色彩。——苏霍姆林斯基 51、从观察中不仅可以汲取知识,而且知识在观察中可以活跃起来,知识借助观察而“进入周”,像工具在劳动中得到运用一 样。如果说复习是学习之母,那末观察就是思考和识记知识之母。一个有观察力的学生,绝不会是学业成绩落后或者文理不通 的学生。——苏霍姆林斯基 52、学习如果想有成效,就必须专心。学习本身是一件艰苦的事,只有付出艰苦的劳动,才会有相应的收获。——谷超豪 53、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佚名 54、在学习中取得知识,在战斗中取得勇敢。——佚名 55、作者不一定能写到老,但是他一定应该学到老。——佚名 56、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佚名
李 清 照
李清照 (1084—1155), 号易安居士,宋代 济南人。著名的女 词人。有《漱玉词》 传世。
李清照是宋朝著名的女词人。其父李 格非是当时著名的学者,其夫赵明诚,是 宰相赵挺之之子,历任州郡行政长官。他 们婚后的生活很优裕。搜集了大量的书画 金石,共同从事学术研究工作。金兵入据 中原后,流离南方。不久,其夫赵明诚病 死,她精神上受到沉重的打击。宋高宗建 炎3年(1129年),金兵南下,她又在浙江 亲历变乱,生活颠沛流离。此后即在孤寂 中度过晚年。
• 一剪梅 • 红藕香残玉簟秋, •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 云中谁寄锦书来? •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花自飘零水自流, •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 此情无计可消除, •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如梦令
词牌名
李清照
“常记”说明所叙的是往事的回 忆。“溪亭”指明了饮酒作兴的处 所,“日暮”是指时间,
梦想的力量 当我充满自信地,朝着梦想的方向迈进
并且毫不畏惧地,过着我理想中的生活 成功,会在不期然间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37、散文就是渴望自由的心灵,自由的表达,自由的形式,自由的来来去去。——王蒙 38、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马克思 39、天 才出于勤奋。——马克思 40、人之所以错误,不是因为他们不懂,而是因为他们自己以为什么都懂。——卢俊 41、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东西。——约翰· 洛克 42、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有几分勤学苦练,天资就能发挥几分。——郭沫若 43、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郭沫若 44、爱学出勤奋,勤奋出天才。——郭沫若 45、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郭沫若 46、求知是一条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的路。——福柯 47、多诈的人藐视学问,愚鲁的人羡慕学问,聪明的人运用学问。——弗兰西斯· 培根 48、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弗兰西斯· 培根 49、一个人应该为知识不广博而害羞。——张衡 50、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 的创造,借助词去认识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并且与此联系地认识词本身的极其细腻的感情色彩。——苏霍姆林斯基 51、从观察中不仅可以汲取知识,而且知识在观察中可以活跃起来,知识借助观察而“进入周”,像工具在劳动中得到运用一 样。如果说复习是学习之母,那末观察就是思考和识记知识之母。一个有观察力的学生,绝不会是学业成绩落后或者文理不通 的学生。——苏霍姆林斯基 52、学习如果想有成效,就必须专心。学习本身是一件艰苦的事,只有付出艰苦的劳动,才会有相应的收获。——谷超豪 53、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佚名 54、在学习中取得知识,在战斗中取得勇敢。——佚名 55、作者不一定能写到老,但是他一定应该学到老。——佚名 56、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佚名
《如梦令》ppt课件
词的意境
李清照的词注重意境的创 造,善于运用自然景物和 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来表现 情感。
02
《如梦令》的词意解析
词句解析
总结词
对词中每个字、词进行深入解读 ,探究其含义和用法。
详细描述
这首词中的每个字、词都有独特 的含义和用法,通过对这些字、 词的深入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 整首词的含义和意境。
意象解析
》的意境和美感。
现代视角下的文化解读
总结词
从现代文化视角出发,探究《如梦令》 所反映的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
女性形象与社会地位
分析《如梦令》中女性形象所反映的 社会观念和文化价值,以及现代女性 在其中的共鸣。
历史背景与文化传承
探讨《如梦令》所处的历史背景和文 化传承,以及它对现代文化的影响和 启示。
宋代女性文学地位得到一定程度的提 高,出现了不少优秀的女诗人,《如 梦令》作者李清照便是其中的代表。
词的兴起与发展
词作为宋代文学的主要形式之一,逐 渐兴起并发展成熟,为《如梦令》的 创作提供了良好的文学环境。
个人背景
01
02
03
李清照生平
李清照生于书香门第,自 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为后 来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
历代评价
清代评价
清代文学家评价《如梦令》为 “词中神品,千古绝调”,对其
艺术价值给予了高度肯定。
现代评价
现代文学史家认为,《如梦令》 以其深刻的情感和思想内涵,展 现了作者的高尚情操和卓越才华。
国外评价
国外文学评论家也给予了《如梦 令》高度评价,认为其具有世界
文学的品质和价值。
与其他作品的比较
与《声声慢》的比较
02
通过讲解、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词的意境
名师精编--《如梦令》课件(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颖,而且格调高雅,超凡脱俗。 岳飞的《满江红》是一首表现复仇御侮、英雄壮志的千古 绝唱。全词充满爱国主义的激情壮采,语言朴实粗犷,音调高 亢悲壮,千百年来激励着中华民族的爱国心。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陆游是南宋最伟大的爱国诗人,虽然他的主要成就在诗,
但也有一百四十余首词昭示着他悲壮慷慨的爱国激情,课文所
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 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 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
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
有《漱玉词》辑本。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选《卜算子》(驿外断桥边)是他最著名的一首小令。它通过歌咏 梅花“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高洁品格,写出了失意的
英雄志士的孤傲形象。
姜夔精通诗词、音乐、书法,艺术才能卓越,为范成大、 杨万里和辛弃疾等大作家所称赏。他的《扬州慢》(淮左名都)是 一篇抒写家国兴亡之悲,交织着个人身世寥落之感的早期名 作。《鬲溪梅令》( 好花不与香人 ) 是姜夔的自度曲。小序所称 “寓意”者,即借梅怀人。上片赋惜梅,下片写寻梅。作品通 篇梅即人,人即梅,梅人合一。
1126 年靖康之变,北宋沦亡,激于国仇家恨的南方词人,无 复剪红刻翠、含宫咀商的心情,词风为之一变。南宋之初,南渡 词人成为词风为之一变的先驱。金人的铁蹄改变了他们后半生的 生活和创作倾向。民族的屈辱、山河的残破和人民的苦难,促使 他们自觉接受苏轼的词风,为救亡图存而呐喊呼号,并日益贴近 社会现实生活,去表现战乱时代民族、社会的苦难忧患和个体理 想失落的压抑苦闷。尤其是李清照的词,以靖康之变为界,前期 清新自然,后期沉痛哀伤,词风的转变尤为明显。随着复国振兴 思潮的高涨, 南宋前期词坛为正视现实和志在恢复的精神所倾注, 慷慨任气、语壮声宏的爱国高唱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流。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陆游是南宋最伟大的爱国诗人,虽然他的主要成就在诗,
但也有一百四十余首词昭示着他悲壮慷慨的爱国激情,课文所
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 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 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
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
有《漱玉词》辑本。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选《卜算子》(驿外断桥边)是他最著名的一首小令。它通过歌咏 梅花“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高洁品格,写出了失意的
英雄志士的孤傲形象。
姜夔精通诗词、音乐、书法,艺术才能卓越,为范成大、 杨万里和辛弃疾等大作家所称赏。他的《扬州慢》(淮左名都)是 一篇抒写家国兴亡之悲,交织着个人身世寥落之感的早期名 作。《鬲溪梅令》( 好花不与香人 ) 是姜夔的自度曲。小序所称 “寓意”者,即借梅怀人。上片赋惜梅,下片写寻梅。作品通 篇梅即人,人即梅,梅人合一。
1126 年靖康之变,北宋沦亡,激于国仇家恨的南方词人,无 复剪红刻翠、含宫咀商的心情,词风为之一变。南宋之初,南渡 词人成为词风为之一变的先驱。金人的铁蹄改变了他们后半生的 生活和创作倾向。民族的屈辱、山河的残破和人民的苦难,促使 他们自觉接受苏轼的词风,为救亡图存而呐喊呼号,并日益贴近 社会现实生活,去表现战乱时代民族、社会的苦难忧患和个体理 想失落的压抑苦闷。尤其是李清照的词,以靖康之变为界,前期 清新自然,后期沉痛哀伤,词风的转变尤为明显。随着复国振兴 思潮的高涨, 南宋前期词坛为正视现实和志在恢复的精神所倾注, 慷慨任气、语壮声宏的爱国高唱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流。
《如梦令》PPT
如梦令
李清照
词牌是填词时用的曲调的名称 ,它 规定某一词牌的字数、句数、平仄 和韵脚。 《如梦令》就是词牌。词牌之下, 一般另有题目,但这首《如梦令》 只有词牌没有题目。
《如梦令》
( 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 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轻快活泼
李清照工诗能文,所作词尤为宋朝一 大家。早期的作品,韵调优美,多写其悠 闲的闺中生活。南渡后,深厚的故乡之思, 凄哭的身世之感,都在她的作品中抒发出 来,情调伤感,风格突变,社会意义也扩 大了。她精于谴词造句,善于创意出奇, 还善于用白描手法塑造出鲜明动人的形象。 语小溪边的凉亭。 日暮: 太阳将要下山,时间已经 不早了。 沉醉: 大醉。 归路: 回来的路。 兴尽: 兴致得到满足。
如梦令
词牌名
李清照
“常记”说明所叙的是往事的回 忆。“溪亭”指明了饮酒作兴的处 所,“日暮”是指时间,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沉醉”交代了事情的起因词人 和几个 女友在溪亭开怀畅饮,兴奋 异常,到日暮之时还兴犹未尽,留 恋忘返。
【译文】
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 阳落山的时候,喝得大醉不知道回 来的路。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 船,错误地划进了荷花深处。快速 地划,快速地划,惊动满滩的水鸟, 都飞起来了。
地点: 溪亭
常
时间: 日暮
情节: 沉醉 回舟 误入 惊起 诗情 景致: 彩亭 碧水 红荷 银鸥 画意 白鹭 晚霞
记 事件: 醉归
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美好事物的情操。
主旨:
这首词在对大自然的 赞美之中,又渗透着词人 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 爱美好事物的性格特征。
词人回忆了一
李清照
词牌是填词时用的曲调的名称 ,它 规定某一词牌的字数、句数、平仄 和韵脚。 《如梦令》就是词牌。词牌之下, 一般另有题目,但这首《如梦令》 只有词牌没有题目。
《如梦令》
( 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 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轻快活泼
李清照工诗能文,所作词尤为宋朝一 大家。早期的作品,韵调优美,多写其悠 闲的闺中生活。南渡后,深厚的故乡之思, 凄哭的身世之感,都在她的作品中抒发出 来,情调伤感,风格突变,社会意义也扩 大了。她精于谴词造句,善于创意出奇, 还善于用白描手法塑造出鲜明动人的形象。 语小溪边的凉亭。 日暮: 太阳将要下山,时间已经 不早了。 沉醉: 大醉。 归路: 回来的路。 兴尽: 兴致得到满足。
如梦令
词牌名
李清照
“常记”说明所叙的是往事的回 忆。“溪亭”指明了饮酒作兴的处 所,“日暮”是指时间,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沉醉”交代了事情的起因词人 和几个 女友在溪亭开怀畅饮,兴奋 异常,到日暮之时还兴犹未尽,留 恋忘返。
【译文】
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 阳落山的时候,喝得大醉不知道回 来的路。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 船,错误地划进了荷花深处。快速 地划,快速地划,惊动满滩的水鸟, 都飞起来了。
地点: 溪亭
常
时间: 日暮
情节: 沉醉 回舟 误入 惊起 诗情 景致: 彩亭 碧水 红荷 银鸥 画意 白鹭 晚霞
记 事件: 醉归
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美好事物的情操。
主旨:
这首词在对大自然的 赞美之中,又渗透着词人 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 爱美好事物的性格特征。
词人回忆了一
《如梦令》PPT
“兴尽”是用“兴尽而返”的典故:
晋朝的王徽之,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在 一个雪夜,他从山阴家中出发,泛舟剡(shà n)溪, 为的是忽然兴至,要去访问一个朋友戴安道。等到 了戴家门口,他并没有走进去,就吩咐回舟而归了。 有人训他为什么这样,他说:“乘兴而来,兴尽而 返,我又何必见安道呢?”
李清照和王徽之正是有同样的洒落情怀。既然 兴尽即返,不问归路,自然难免有驾船驶入荷花浓 密之处的失误。
争渡,争渡,急着寻路回家,情不自禁地叫起来
“争渡,争渡(怎么渡,怎么 惊起一滩鸥鹭渡)”。
暮色苍茫的天空,突然出现一群雪白的 鸥鹭,与湖面碧绿的莲叶、或火红或洁白的 荷花交相辉映;宁静的湖面上空,突然奏起 人声鸟声和水声的交响乐章。这是一种多么 动人心弦、令人陶醉的境界啊!
思考:
1、点明全词主旨的句子是那一句?
《浣溪沙》是词牌名,即曲的谱子。 《浣溪沙》是一首小令,其格式是分上 下两片(也叫上下两阕què),各有三个七字句, 一、二、三、五、六句押同一个平声韵。 这首词写作者在暮春时节的思绪,表现 了年华易逝的伤感。其中“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更是传诵名句。
品词明意
一曲 新词 酒一杯, 去年 天气 旧亭台,夕阳 西下 几时回? 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去 年这时节的天气、旧亭台依然存在。但眼 前的夕阳西下了,不知何时会再回来。
诗词赏识
思想感情: 作者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 对美好景物及难以忘怀事情的流连,同时 也不免流露出对时光易逝的无限惆怅。
伤而不悲
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 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 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 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 只是“似曾相识”罢了。
《如梦令》PPT优秀课件2
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 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 候,沉醉在这风景中, 甚至不知道回去的路。 玩得尽兴了,而且天已 经黑了,只好往回划船, 不小心闯入了荷花池深 处。赶快划呀,赶快划 呀。不小心,惊动了在 这里栖息的水鸟,成群 的从水面飞起。
这么美的画面, 你能读好它吗?
• 古人说,诗言志。意思是:写诗歌 的目的是为了表达某种意愿或心境。
如梦令
齐声朗诵这首 词,注意读出 清新的画面美 来。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手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1.“试问卷帘人”一句中谁在问? 问什么?卷帘人如何回答的? 2.你能从“绿肥红瘦”一句中 体会出词人对枯萎消瘦的海棠 花抱有什么样的感情? 3.请你给我们描述词中所表现 的情景。 4.请你用一个字概括这首词所 表达的思想感情。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沉醉”交代了事情的起因词人 和几个 女友在溪亭开怀畅饮,兴奋 异常,到日暮之时还兴犹未尽,留 恋忘返。
这两句主要交代了往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及起因,同时既写出了她们郊外游玩的欢娱心 情,又为下边的波澜曲折作了必要的铺垫。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在沉醉未醉、意态朦胧之中,“回 舟”荡漾,不知不觉又误入了一个新天 地:斜阳映照的湖面,藕花亭亭,荷叶 田田,夜风袭来,清香飘溢。
• 那么在这首词中,词人描绘了这么 一种美妙的场景,表达了她的什么 思想感情?
• 这首词是作者青年时期悠闲生活的 写照,全词文字不多,到叙述却十 分完整,意境优美,构成一幅夏日 郊游的欢乐图画。
“兴尽”是用“兴尽而返”的典故:
《如梦令》ppt课件
夢
而且天色已晚,只好往回划船, 不小心闯入了荷花池深处。抢着
令
划呀,抢着划呀。不想,惊起了
在这里栖息的”,此人会 在溪庭旁干什 么呢?
常 记 溪 亭 日 暮
8
沉 醉
词人为何而醉?
不
知
归
路
9
想象“藕花 深处”画面: 说说你对 “藕花深处” 的理解,词 人为什么会 “误入藕花 深处”?
深尽 处兴 。晚
回 舟 , 误 入 藕 花
10
惊争 起渡 一! 滩争 鸥渡 鹭! 。
急着寻路回家, 情不自禁地叫 起来“争渡, 争渡(怎么渡, 怎么渡)”。
11
梳|理|思|緒|
时间:日暮
情节:沉醉 回舟 误入 惊起 诗情
事件:醉归
景致:彩亭 碧水 红荷 银鸥 画意 白鹭 晚霞
——————一个人的|快|樂|
12
感悟诗理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 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 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 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 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 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 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 醉不归。正所谓“少年 情怀自是得”,这首诗 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 然之美。
13
笑 才一 李
容 女个 清
里 一人 照
掩 腔的 的
| || ||
4
诗歌鉴赏三部曲
• 知之:理解诗意 • 好之:体验诗情 • 乐之:感悟诗理
5
知
||
之
惊争误尽沉常如
起渡入兴醉记梦
理 一,藕晚不溪令
| || |
解 滩争花回知亭
詩 意
鸥渡深舟归日
鹭,处,路暮
。
。
。,
6
理解诗意
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 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喝得太醉
苏教版高中语文唐诗宋词选读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一等奖课件) (2)
浓昨
一
周
夕 东
邦
风
彦
,《
海少
棠 花 谢
年 游
红冯
满 枝
延
,巳
绿《
满长
枝 ,
相
宿思
明白
朝 风
居
起易
花《
应惜
尽 , 夜
牡 丹
睡夜 不雨 消疏 残风 酒骤 ?
→
,》
雨》
惜二
楼词
上
:
卷
帘
看
厌词
厌 睡
:
起
迟
衰首
红》
把 火
诗
惜花词写风雨很常见,“浓睡不消残酒”却独辟蹊径,不落窠臼 骤 残
对比
拟人
借代
雨后的叶子因水份足而茂盛
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风雨凋落
少女笔下特有的 暮春之景 惜春 惜自己如花的青春年华。 却 不伤感 春天的渐渐消逝 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
品读
黄蓼园《寥园词选》:“一问极有情, 答以‘依旧’,答得极淡。跌出‘知 否’二句来,短幅中藏无数曲折”
赏析此词是如何曲折委 婉表达“为花悲喜,为 花醒醉,为花憎风恨雨” 的惜花之情的?
// //
// //
//
浓
梦
应
睡 不
令
是
却
消
绿
道
残
昨
李
肥
海
试
酒
夜
红 瘦
知 否
棠
问
▲
依
卷
。
雨 疏
清 照
▲
、
旧
帘
。
知 否 ▲
▲ 。
人 ,
?
风 骤 ▲ 。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据《嫏环记》载,赵明诚接到后,叹赏不已,又不 甘下风,就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日三夜,写出五十 阙词。他把李清照的这首词也杂入其间,请友人陆德夫 品评。陆德夫把玩再三,说:“只三句绝佳。”赵问是 哪三句,陆答:“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 瘦。” 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 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
பைடு நூலகம்
代表作品:
词:《武陵春》、 《醉花阴》、 《一剪梅· 红藕香 残玉簟秋》、 《小重山· 春到长门草青青》、《忆秦 娥· 临高阁》、《多丽· 小楼寒》、 《好事近· 风定落花 深》、《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 暮》、《声声慢· 寻寻觅觅》、《念奴娇· 萧条庭院》、 《转调满庭芳· 芳草池塘》、《清平乐· 年年雪里》、《菩 萨蛮· 风柔日薄春尤早》、《减字木兰花· 浪淘沙帘外五更 风》等。 诗:《浯溪中兴碑诗》、《乌江》、《皇帝阁春帖 子》、《钓台》、《上枢密韩肖胄诗》等。 文:《金石录序》、《词论》、《打马图序》、《投翰 林学士綦崇礼启》等。
经历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父 亲李格非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礼部员外郎,藏 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 很有文学修养。由于家庭的影响,特别是父亲李格非的 影响,她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
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婚后,清照与丈夫 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如擅朋友之胜”。李清照与 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 的生活。
李清照
作者生平
李清照(1084~约1155),宋代杰出女词人,号易 安居士,婉约派代表词人。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合称 “济南二安”。 她写的词也独具一格,称“易安体”, 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环形山的女性。 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父李格非,北宋齐州人(驻 所在今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齐鲁著名学者、散文家。 母王氏,知书善文。夫赵明诚,为吏部侍郎赵挺之子, 金石考据家。 据说她有《易安居士文集》七卷、《易安词》八卷, 但已经遗失。现有《漱玉词》辑本,现存约五十首左右。
据文献记载,此词一出,便立即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 同时代人胡仔就很赞赏它,尤其是当中的“绿肥红瘦”一 句,说“此语甚奇”。稍后的陈郁对此句更是备加推崇, 说“天下称之”。此后,历代的文人、读者对该词也都一 直赞赏不绝。对于其中的“卷帘人”,自古以来,人们都 一致认为:它指的是“侍女”,鲜有二义。虽然最先主此 说的人如今已难考证,但可以肯定,至少在明代,此说便已 盛行。万历四十年(1612年)刻印的《诗余画谱》中,有一 张依该词词意而作的绘画。画中即已明确地将卷帘人画 成了一个侍女。
注释
①如梦令:词牌名。 ②雨疏风骤:雨点稀疏, 风声急骤。
③浓睡:沉睡。
④残酒:残余得酒意。
⑤卷帘人:这里指侍女。
⑥绿肥红瘦:绿叶多而红花少。
鉴赏
这是一首清新可喜的小词。清晨女诗人从沉睡中醒 来,还带着一些酒意,隐约记得夜间曾听见急风夹杂着 雨点敲打窗户,不由得担心正在盛开的海棠花。赶紧问 正在卷帘得侍女,侍女回答:海棠还和昨天一样。女诗 人显然不满意侍女的粗心,有些埋怨地说:“知道吗? 经过一夜风雨,现在应该是绿叶多红花少啊。短短地一 问一答,把女诗人对落花的痛惜、对春天的留恋表达得 淋漓尽致。尤其是最后一句,诗人不说叶多花少,而说 “绿肥红瘦”,非常传神。
公元1127年,北方金族攻破了汴京,徽宗、钦宗父子 被俘,高宗南逃。李清照夫妇也随难民流落江南。
李清照纪念馆
在济南趵突泉公园内漱玉泉北侧、柳絮泉东,有中国 历史上杰出的女作家,婉约派词人的卓越代表李清照的 纪念堂。因她有《漱玉集》在世,后人便依此确定她的 故居就在漱玉泉畔。纪念堂系仿宋建筑,大门上挂着郭 沫若写 的“李清照纪念堂”匾额,堂前还有他题定的楹 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柳深处;漱玉集中金 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清朝乾隆年间著名作者任宏 远曾有 《柳絮泉访李易安故宅》诗:“为寻词女舍,却 向柳泉行。秋雨黄花瘦,春流漱玉声。收藏惊浩劫,漂 泊感生平。往昔风流在,犹传乐府名。”李清照的词也 是婉约 派的,诗是豪放的。
写作背景
元代伊世珍的《琅嬛记》卷中对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有 过一段记载:“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 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今人王 仲闻在《李清照集校注》中则指出:“清照适赵明诚时, 两家俱在东京,明诚正为太学生,无负笈远游事。此则 所云,显非事实。”(第25页)王说甚是。这首词肯定 不会写于新婚后不久。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后的前六年 时间,两人共同居住在汴京,后来近十年时间又一起屏 居山东青州,一直到李清照34岁左右,赵明诚起复再次 出来做官,两人才有了分手离别的时候,这首词应该作 于这一段时间。
赵父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官右丞相。婚后,她把 整个身心都放在文学艺术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 上。她同赵明诚互相砥砺,进行词的创作,技法日臻成 熟。一年重阳节,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 寄给在外作官的丈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秋闺的寂寞与闺人的惆怅跃然纸上。
译文
昨夜雨小风急,我从沉睡中醒来,酒醉没有全消。 试问卷帘的侍女,她却说海棠花依然如旧。知道吗?应 是绿叶更加茂盛,红花却已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