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全部)
《如梦令·元旦》的原文和解析
《如梦令·元旦》的原文和解析《如梦令·元旦》原文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
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如梦令·元旦》鉴赏这首诗前两句写得尤其美妙,都是二个字一顿,一连六顿,•读来朗朗上口,又颇感凉快宜人,此诗虽写于冬天的行军,但给人有如沐春风,如享春雨的感觉,毫无冬日的萧索和寒冷:凉爽、轻灵、洁净、开阔;•而诗中“风展红旗”般的大气乃毛诗一贯特征。
另外,这首诗的韵脚是:“化”、”滑”、“下”、“下”、“画”。
•音韵在此巧妙、妥贴,只有“滑”字入声,而其它三个字为去声,•虽不在一个韵部,但仍自然滑顺,而且用的也是方音取叶法。
最后谈一点诗人当时的实际情况,毛泽东自1929年秋一直在上杭养病。
•由于红四军党内一些同志中存在着单纯军事观点等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在这一年6月,他被迫离开前敌委员会书记之职。
而在紧接着的7月,红四军先后进击闽中、粤东,均受挫。
广大将士要求毛泽东重返红四军。
于是,在11月,•他重返红四军工作。
接着蒋介石纠集江西、福建、广东三省xx武装对闽西苏区进行“三省会剿”。
1930年元旦后数日红四军分两批进行战略转移,一批由朱德率领,•另一批由毛泽东率领。
毛主席作为一名伟大的政治家,虽然当时未取得决定的领导权,•但他依然从容不迫,而且满心欢喜,没有半点患得患失的失落、悲观。
•从这首小诗就可以看到他乐观、向上的美好境界,当然这也是他的天性使然。
《如梦令·元旦》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从1949年到1976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
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
如梦令全部诗词
如梦令全部诗词年代:唐代《如梦令·曾宴桃源深洞》[唐代] 李存勖曾宴桃源深洞,一曲舞鸾歌凤。
长记别伊时,和泪出门相送。
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
《如梦令》[唐代] 冯延巳尘拂玉台鸾镜,凤髻不堪重整。
绡帐泣流苏,愁掩玉屏人静。
多病,多病,自是行云无定。
年代:宋代《如梦令·道是梨花不是》[宋代] 严蕊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如梦令·门外绿阴千顷》[宋代] 曹组门外绿阴千顷,两两黄鹂相应。
睡起不胜情,行到碧梧金井。
人静,人静。
风动一庭花影。
《如梦令·春景》[宋代] 秦观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
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春透。
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
《如梦令·一饷凝情无语》[宋代] 王之道一饷凝情无语,手捻梅花何处。
倚竹不胜愁,暗想江头归路。
东去,东去,短艇淡烟疏雨。
《如梦令·满院落花春寂》[宋代] 杨冠卿满院落花春寂,风絮一帘斜日。
翠钿晓寒轻,独倚秋千无力。
无力,无力。
蹙破远山愁碧。
《如梦令·池上春归何处》[宋代] 秦观池上春归何处?满目落花飞絮。
孤馆悄无人,梦断月堤归路。
无绪,无绪。
帘外五更风雨《如梦令·春思》[宋代] 苏轼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
帘外百舌儿,惊起五更春睡。
居士,居士。
莫忘小桥流水。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宋代] 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遥夜沉沉如水》[宋代] 秦观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
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
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宋代] 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野店几杯空酒》[宋代] 向滈野店几杯空酒,醉里两眉长皱。
已自不成眠,那更酒醒时候。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拼音版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拼音版《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早期词作。
全词篇幅虽短,但含蓄蕴藉,意味深长,尤其是“绿肥红瘦”一句,更为历代文人所激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拼音版,欢迎阅读!《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拼音版李清照昨(zuó)夜(yè)雨(yǔ)疏(shū)风(fēnɡ)骤(zhòu)浓(nónɡ)睡(shuì)不(bù)消(xiāo)残(cán)酒(jiǔ)试(shì)问(wèn)卷(juǎn)帘(lián)人(rén)却(què)道(dào)海(hǎi)棠(tánɡ)依(yī)旧(jiù).知(zhī)否(fǒu),知(zhī)否(fǒu)?应(yīnɡ)是(shì)绿(lǜ)肥(féi)红(hónɡ)瘦(shòu)《如梦令》原文李清照(李清照的《如梦令》有两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拓展延续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释译文:⑴如梦令,又名“忆仙姿”“宴桃源”。
五代时后唐庄宗(李存勗)创作。
《清真集》入“中吕调”。
三十三字,五仄韵,一叠韵。
⑵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疏:指稀疏。
⑶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浓睡:酣睡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⑷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⑸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白话译文: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风却刮得急猛,沉沉的酣睡却不能把残存的酒力全部消尽。
知否知否李清照全诗如梦令
《如梦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译文:
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风却刮得急猛,沉沉的酣睡却不能把残存的酒力全部消尽。
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庭园里海棠花现在怎么样了?
她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
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扩展资料
⑴如梦令,又名“忆仙姿”“宴桃源”。
五代时后唐庄宗(李存勗)创作。
《清真集》入“中吕调”。
三十三字,五仄韵,一叠韵。
⑵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疏:指稀疏。
⑶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浓睡:酣睡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⑷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⑸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赏析(合集)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赏析(合集)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赏析推荐度: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赏析推荐度: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原文及赏析推荐度:相关推荐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赏析(合集)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赏析1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作者:宋,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原文: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宋代〕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拼音解读:rú mèng lìng ·cháng jì xī tíng rì mùlǐ qīng zhào 〔sòng dài 〕cháng jì xī tíng rì mù ,chén zuì bú zhī guī lù 。
xìng jìn wǎn huí zhōu ,wù rù ǒu huā shēn chù 。
zhēng dù ,zhēng dù ,jīng qǐ yī tān ōu lù 。
相关翻译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喝得酩酊大醉不知道回去的路。
游兴满足了,天色已晚才想起往回划船,误入了荷花深处。
争着划呀,争着划呀,栖息在荷塘深处的鸥鹭受到惊扰,全都飞了起来。
相关赏析这首词在南宋人黄昇的《花庵词选》中题为“酒兴”。
玩词意,似为回忆一次愉快的郊游而作。
词人命舟备酒,畅游手清溪,因沉酣竟不知日之夕矣。
沉沉暮霭中,回舟误人曲港横塘,藕花深处。
李清照最有名的十首词及赏析
李清照最有名的⼗⾸词及赏析1、如梦令·常记溪亭⽇暮常记溪亭⽇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误⼊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滩鸥鹭。
赏析:这⾸词是词⼈前期名作。
全词写的是⼀次纵情游玩时的快乐情景。
“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将少⼥时期的天真烂漫,⽆忧⽆虑表现的淋漓尽致。
2、点绛唇·蹴罢秋千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
露浓花瘦,薄汗轻⾐透。
见有⼈来,袜刬⾦钗溜。
和羞⾛,倚门回⾸,却把青梅嗅。
赏析:这⾸词是词⼈前期的作品。
词的上⽚写的是荡秋千,尽情玩乐的情景,玩得太尽兴了,满头⼤汗,⾐服也湿透了。
下⽚紧承上⽚,正在这个狼狈的当⼝,有客⼈进来了,⾮常害羞。
想赶紧躲开,慌忙中袜⼦还没穿好,头饰也掉了。
如果仅仅是害羞慌乱,倒不像是⼤家闺秀了。
“倚门回⾸,却把青梅嗅”,如神来之笔,少⼥的娇羞和妩媚尽出。
3、浣溪沙·绣幕芙蓉⼀笑开绣幕芙蓉⼀笑开,斜偎宝鸭亲⾹腮,眼波才动被⼈猜。
⼀⾯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移花影约重来。
赏析:这是词⼈早期抒写少⼥情怀的词。
“绣幕芙蓉⼀笑开,斜偎宝鸭亲⾹腮,眼波才动被⼈猜。
”词⼈⽤⾮常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个情窦初开,俏⽪、可爱的美少⼥形象,⽽她略带羞涩的内⼼世界在这⾥也展现的⼀览⽆余。
“⼀⾯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移花影约重来。
”词的下⽚,着重表现了词中主⼈公,对美好爱情以及幸福⽣活,热烈⽽⼤胆的追求。
4、渔家傲·雪⾥已知春信⾄雪⾥已知春信⾄,寒梅点缀琼枝腻。
⾹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珑珑地。
共赏⾦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
赏析:这是⼀⾸咏梅词。
词⼈借美⼈的娇媚多姿,盛赞梅花的美,从梅花的清⾹怡⼈、冰清⽟洁,联想到了沐浴后上了新妆的美⼈。
⼀时间梅花便是美⼈,美⼈即是梅花,词⼈借咏梅以⾃喻,表达了不同流俗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
5、浣溪沙·淡荡春光寒⾷天淡荡春光寒⾷天,⽟炉沉⽔袅淡荡春光。
【经典诗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翻译赏析
【经典诗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翻译赏析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译文] 你哪里知道?哎,你可知道?绿叶儿准是挺大挺肥,红花儿可怜又瘦又少。
[出自] 李清照《如梦令》《如梦令》[宋] 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释】疏:指稀疏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浓睡:酣睡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译文昨夜雨点稀疏,晚风急猛,我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试问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她说海棠花依然如旧。
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译文二】昨天夜里雨虽然下得稀疏,但风却刮得很大很急,沉沉的酣睡却不能把残存的酒力全部消尽。
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庭园里的海棠现在怎么样了?侍女答道:海棠和昨天一样。
唉,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赏析】这首词写法别致,是李清照的成名作之一。
全词曲折委婉,意境层层递进,虽只六句,却几度转承,时时宕开一笔。
同为伤春之作,词人并没有像其他诗人一样直接写如何百花凋零、如何悲伤惆怅,而是侧面通过听觉、视觉等营造暮春时节的氛围,从客观现实逐渐转入主观感受,从而能够更加强烈地引起读者的共鸣。
一问一答之间,花在人前花含愁,人在花前人消瘦。
一个不解愁思,一个叹时光易逝,两相对照,如花影摇曳,自有风致翩然。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写的是昨夜的情景,包含了两个内容——风雨和喝酒。
“雨疏风骤”直言昨夜的风雨:雨点稀疏,风声急骤;而写喝酒的情景却很婉转,“浓睡”即酣睡之意,证明昨夜大醉,故可知酒喝得很多;从“不消”二字,可看出词人是借酒消愁,沉沉的酣睡都不能把残存的酒力以及内心的愁苦全部消尽,足见愁有多深。
前两句一明写,一隐写,境界全出,尽显风采。
“试问卷帘人”以下五句是今晨的情景。
李清照的全部诗词
李清照的全部诗词
李清照(1084年—1151年),北宋文学家,字易安,号易安居士,江南昆山(今属苏州市)人。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词人之一,以其丰富的情感、深刻的意境和优美的语言著称于世。
下面是李清照的一些代表作品。
李清照的词以婉约派为主,作品流传最广的是《如梦令》,下面是《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以细腻的描写、含蓄的意境展示了人们对于逝去时光的渴望和思念之情,给人以美妙的感受。
李清照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词是《声声慢》,下面是《声声慢》: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
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声声慢》以倾诉内心情感为主线,表达了作者对于旧时光的怀念和对于逝去爱情的伤痛,将一段往事恰如其分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此外,李清照还有许多其他的佳作,如《如梦令》、《如梦令》、《行香子·述怀》等等。
此外,李清照的文论作品也非常独特,以《琴瑟和鸣谱》最为著名。
该文分析了词与曲的关系,并通过对琴瑟和谐演奏的比喻,强调了作品所要呈现的和谐美。
综上所述,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词人,其作品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而著称,有着广泛的影响。
她的词歌扬爱情、讴歌生活,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对后人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梦令》(知否)课件
学习单一
一 课文介绍
选自(《 》)。作者是( ),( )代女词人。
二 词语解释
1. 雨疏风骤: 2. 浓睡: 3. 卷帘人: 4. 绿肥: 5. 红瘦:
三 翻译以下宋词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课文介绍
答案
选自(《漱玉词 》)。作者是( 李清照
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 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
黄蓼园《寥园词选》:“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 极淡。跌出‘知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 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
胡云翼《宋词选》:李清照在北宋颠覆之前的词颇多饮酒、 惜花之作,反映出她那种极其悠闲、风雅的生活情调。这首词在 写作上以寥寥数语的对话,曲折地表达出主人公惜花的心情,写 得那么传神。“绿肥红瘦”,用语简练,又很形象化。
(2)一个“试”字,将词人不忍亲见落花又
想知道事实的矛盾心理表达得贴切入微,
曲折有致。
探究讨论
4、遭受了一夜风雨的袭击,海棠花自然会 凋落,可是侍女为什么说“海棠依旧”? 一个“却”字隐含着词人怎样的心理?
(1)因为侍女并不关心海棠花凋不凋落, 对它的变化无动无衷。这从侧面反衬了词 人怜花、惜花的敏感细腻多情的心理。
探究讨论
6、这首词蕴含着词人怎样的感情?
惜花(惜花实际上是惜春,
惜自己如花的青春年华。)
名家赏评
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 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昨夜雨疏风骤”指的是昨宵雨狂风猛。当此芳春,名花正 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 酒吃得多了,觉也睡得浓了。结果一觉醒来,天已大亮。但昨夜 之心情,却已然如隔在胸,所以一起身便要询问意中悬悬之事。 于是,她急问收拾房屋、启户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 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 变!”女主人听了,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 是红的见少,绿的见多了吗?” 这句对话写出了伤春惜春的闺中 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
古诗词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_13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美文赏读〗如梦令【宋】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诗词译文〗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风却刮得急猛,沉沉的酣睡却不能把残存的酒力全部消尽。
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庭园里海棠花现在怎么样了?她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
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作者介绍〗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诗词主题〗《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早期词作。
此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
全词篇幅虽短,但含蓄蕴藉,意味深1古诗词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_13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长,以景衬情,委曲精工,轻灵新巧,对人物心理情绪的刻画栩栩如生,以对话推动词意发展,跌宕起伏,极尽传神之妙,显示出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
后人对此词评价甚高,尤其是“绿肥红瘦”一句,更为历代文人所激赏。
〖诗词赏析〗李清照虽然不是一位高产的作家,其词流传至今的只不过四五十首,但却“无一首不工”,“为词家一大宗矣”。
这首《如梦令》,便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
这首小令,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
起首两句,辞面上虽然只写了昨夜饮酒过量,翌日晨起宿酲尚未尽消,但在这个辞面的背后还潜藏着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昨夜酒醉是因为惜花。
这位女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饮了过量的酒,直到今朝尚有余醉。
三、四两句所写,是惜花心理的必然反映。
尽管饮酒致醉一夜浓睡,但清晓酒醒后所关心的第一件事仍是园中海棠。
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眼,却又不忍亲见,于是试着向正在卷帘的侍女问个究竟。
【经典诗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翻译赏析
【经典诗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李清照《如梦令》翻译赏析【经典诗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翻译赏析你知道吗?你知道吗?它应该是绿色,脂肪,红色和薄。
[译文]你哪里知道?哎,你可知道?绿叶儿准是挺大挺肥,红花儿可怜又瘦又少。
[摘自]李清照的梦令《如梦令》【宋】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强烈的睡眠并不能消除残留的酒。
试问卷帘人,但秋海棠还在那里。
知否?知否?它应该是绿色,脂肪,红色和薄。
【注释】疏:指稀疏卷帘人:一些学者认为这指的是女佣。
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强烈的睡眠并不能消除残留的酒:虽然我睡了一整夜,但我还是喝醉了。
深度睡眠:深度睡眠和残留的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翻译昨夜雨点稀疏,晚风急猛,我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试问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她说海棠花依然如旧。
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译文2]昨天夜里雨虽然下得稀疏,但风却刮得很大很急,沉沉的酣睡却不能把残存的酒力全部消尽。
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庭园里的海棠现在怎么样了?侍女答道:海棠和昨天一样。
唉,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感谢]这首词写法别致,是李清照的成名作之一。
全词曲折委婉,意境层层递进,虽只六句,却几度转承,时时宕开一笔。
同为伤春之作,词人并没有像其他诗人一样直接写如何百花凋零、如何悲伤惆怅,而是侧面通过听觉、视觉等营造暮春时节的氛围,从客观现实逐渐转入主观感受,从而能够更加强烈地引起读者的共鸣。
一问一答之间,花在人前花含愁,人在花前人消瘦。
一个不解愁思,一个叹时光易逝,两相对照,如花影摇曳,自有风致翩然。
“昨夜风雨交加,酣睡不消残酒”描述了昨夜的场景,包括两个内容——风雨交加和饮酒。
“雨少风急。
”坦率地说,昨晚的风雨交加:雨少风急;喝酒的场景很委婉,“深度睡眠”的意思是深度睡眠,这证明我昨晚喝醉了,所以我知道我喝了很多酒;从“不孝”这个词可以看出诗人用酒来消愁。
宋词《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拼音及解释整理
3/5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024.李清照: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样了? 她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 你可知道,你可知道, 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二、词句解释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北宋 李清照 《全宋词》
⑴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昨夜雨疏风骤, 疏:指稀疏。
lǐ
qīnɡ zhào
李清照
zuó yè
yǔ
shū fēnɡ zhòu
昨夜雨疏风骤,
nónɡ shuì
bù xiāo cán
jiǔ
浓 睡不消残酒 。
shì wèn juǎn lián rén
试问卷帘人,
2/5
024.李清照: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què dào hǎi tánɡ yī
jiù
却道海棠依旧。
zhī fǒu
zhī
fǒu
知否? 知 否 ?
yīnɡ shì
lǜ
féi hónɡ shòu
应是绿肥红瘦。
一、原文译文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北宋 李清照 《全宋词》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风却刮得急猛, 沉沉的酣睡却不能把残存的酒力全部消尽。 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庭园里海棠花现在怎么
024.李清照: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1/5
024.李清照: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rú mènɡ lìnɡ
zuó yè yǔ shū fēnɡ zhòu
【经典诗句】“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李清照《如梦令》翻译赏析
【经典诗句】“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 李清照《如梦令》翻译赏析【经典诗句】“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李清照《如梦令》翻译赏析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译文]昨天夜里,雨点稠密,晚风急猛,虽然熟睡了一宵,还是余醉未消。
[出自]李清照《如梦令》《如梦令》[宋]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何况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并言?并言?应是绿肥红瘦。
【注解】奏:指稠密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绿肥红瘦:绿叶茂盛,红花凋谢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浓睡:酣睡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雨疏风骤:雨点稠密,晚风急猛译文昨夜雨点稠密,晚风急猛,我虽然睡觉了一夜,仍有余醉酒未消。
何况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她说道海棠花依然例如旧有。
晓得吗?晓得吗?应当就是绿叶茂盛,红花凋谢。
【译文二】昨天夜里雨虽然下得稠密,但风却吹起非常大很着急,沉沉的熟睡却无法把存留的酒力全部消尽。
反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庭园里的海棠现在怎么样了?侍女说道:海棠和昨天一样。
唉,你可以晓得,你可以晓得,这个时节必须就是绿叶茂盛红花凋谢了。
【赏析】这首词读法精致,就是李清照的成名作之一。
全词坎坷直截了当,意境层层环环相扣,虽只六句,却几度成俗,时时宕上开一笔。
同为伤春之作,词人并没像是其他诗人一样轻易写下如何百花凋零、如何哀伤伤感,而是侧面通过感官、视觉等营造暮春时节的氛围,从客观现实逐渐转至主观体会,从而能更加猛烈地引发读者的新鲜感。
一问一答之间,花掉在人前花掉不含恨,人在花前人发福。
一个疑惑愁思,一个叹时光极易逝,两相对照,例如花影飞舞,自建风致翩然。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写的是昨夜的情景,包含了两个内容——风雨和喝酒。
“雨疏风骤”直言昨夜的风雨:雨点稀疏,风声急骤;而写喝酒的情景却很婉转,“浓睡”即酣睡之意,证明昨夜大醉,故可知酒喝得很多;从“不消”二字,可看出词人是借酒消愁,沉沉的酣睡都不能把残存的酒力以及内心的愁苦全部消尽,足见愁有多深。
宋词佳作《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的情爱描写与唯美情感评析
宋词佳作《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的情爱描写与唯美情感评析一、引言宋代是中国文化艺术的巅峰时期,其诗词至今仍被广泛传颂。
其中,李清照创作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堪称佳作,以其深沉的情感、精湛的描写技巧和唯美的意境,吸引了众多读者和学者。
二、《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简介《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李清照创作于宋代南宋时期的一首词,表达了作者思念离别情人的深切感受。
下面是这首词的原文: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三、描写情爱之深1.对离别情人浓厚思念之情:•昨夜雨疏风骤,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忧伤和寂寞。
•由于思人之情浓烈,词人在浓睡之后仍然无法消除残留的酒意。
2.对分离带来的苦楚感受:•试问卷帘人,意味着词人询问正在将纸窗拉起的佳人,表达了对别离的苦楚。
3.浪漫唯美的景物描写:•海棠依旧的描述展示出春天花开、生命永恒的美好意象。
•绿肥红瘦则通过自然景色来与主体情感相互呼应,使整首词更加丰富有趣。
四、唯美情感评析1.感情真挚:《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以内心真挚和深沉的感情为基础,表达了对离别情人无尽思念之情。
这种真挚与深沉迎合了那个时代文化背景中崇尚深情厚意的审美需求。
2.感悟世事:词中所表达的离别情愫,使读者有机会深思时间流转、事物变迁,展示了对青春易逝和生命短暂的领悟。
这种唯美而深刻的情感描写也为后人提供了沉思和启发。
3.艺术张力:李清照在描绘自己内心情感之余,借助自然景物对比,赋予了词作更加丰富的艺术性。
通过表现对风景和季节的感知与体味,凸显出将离别爱人与自然景色相互烘衬的唯美效果。
五、结论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以其情爱描写和唯美情感赞誉备至之功,成为宋代词作中一颗耀眼的明珠。
透过这首词,读者可以品味到作者对离别苦楚的深处体验,并被带入如梦般迷离而纠结之境地。
这种境地既使读者得到了审美享受,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于生命短暂和情感难舍的思考。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的翻译及赏析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的翻译及赏析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的翻译及赏析原文: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曾记得一次溪亭饮酒到日暮,喝得大醉回家找不着了道路。
常记:时常记起。
“难忘”的意思。
溪亭:临水的亭台。
日暮:黄昏时候。
沉醉:比喻沉浸在某事物或某境界中。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兴尽之后很晚才往回划船,却不小心进入了荷花深处。
兴尽:尽了兴致。
晚:比合适的时间靠后,这里意思是天黑路暗了。
回舟:乘船而回。
误入:不小心进入。
藕花:荷花。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怎么渡,怎么渡?(最终)惊起水边满滩鸥鹭。
争渡:怎渡,怎么才能划出去。
争(zen),怎样才能惊:惊动。
起:飞起来。
一滩:一群。
鸥鹭:这里泛指水鸟。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曾记得一次溪亭饮酒到日暮,喝得大醉回家找不着了道路。
常记:时常记起。
“难忘”的意思。
溪亭:临水的亭台。
日暮:黄昏时候。
沉醉:比喻沉浸在某事物或某境界中。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兴尽之后很晚才往回划船,却不小心进入了荷花深处。
兴尽:尽了兴致。
晚:比合适的时间靠后,这里意思是天黑路暗了。
回舟:乘船而回。
误入:不小心进入。
藕花:荷花。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怎么渡,怎么渡?(最终)惊起水边满滩鸥鹭。
争渡:怎渡,怎么才能划出去。
争(zen),怎样才能惊:惊动。
起:飞起来。
一滩:一群。
鸥鹭:这里泛指水鸟。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曾记得一次溪亭饮酒到日暮,喝得大醉回家找不着了道路。
常记:时常记起。
“难忘”的意思。
溪亭:临水的亭台。
日暮:黄昏时候。
沉醉:比喻沉浸在某事物或某境界中。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兴尽之后很晚才往回划船,却不小心进入了荷花深处。
兴尽:尽了兴致。
晚:比合适的时间靠后,这里意思是天黑路暗了。
回舟:乘船而回。
误入:不小心进入。
藕花:荷花。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怎么渡,怎么渡?(最终)惊起水边满滩鸥鹭。
如梦令写作背景及赏析
如梦令写作背景及赏析语文小编今天分享的是如梦令写作背景及赏析,一起来学习和交流!如梦令写作背景及赏析由小编整理,仅供参考:常忆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人,宋代著名女词人。
她也擅长诗、文创作,但最为人们称道的,还是她的《漱玉词》。
其词带有婉约清新的风格,被称为易安体。
李清照的词,以宋朝南渡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由于她出身于名门世家,早有诗名,婚后又与丈夫赵明诚伉俪情深,唱和相随,生活比较美满,所以,其早期的词作大多表现一位处境优裕的少女、少妇,对自然风光的喜爱,对美好爱情的憧憬,即使偶有青春闲愁或夫妻别绪,也不过几缕淡淡的感伤,无妨其欢快明朗的基调。
从金人入侵的靖康之变起,她在突然之间接连遭受到国破、家亡、夫丧的惨痛巨变,自己也不得不颠沛流离,过着长期的流亡生活,内心充满凄楚哀怨之情,所以,其后期的词作充满了家国之痛、沧桑之感,基调趋于孤寂而悲凉。
总的看来,李清照的词,主要继承了宋词中婉约派的风格,而又兼有豪放派之长,故能在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并对后人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
《如梦令》(常忆溪亭日暮)一词,是一篇追忆旧游之作。
那是一个夏日的傍晚,出游归来的少女词人,泛舟于清溪之上,观赏到藕花绽开、鸥鹭惊飞的美好景色,心中洋溢着青春的愉悦。
这一情节,犹如青春溪水里一朵可爱的浪花,在词人的记忆中不息地跳动着。
从其明快的色彩和欢乐的格调来看,此词当是词人的早年之作。
常忆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词的开篇,用了常忆二字,不仅表明作品是追忆往事之作,而且表明所追忆的内容,在词人的脑海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记。
溪亭,点出地点是溪边的亭子;日暮,点出时间是一天的傍晚。
沉醉一句,出现了作品的抒情主人公,即词人自己。
在清澈溪水边的精美亭子一带,度过了一天欢乐的时光之后,傍晚时分,本该回家了,而她却因为沉醉而不知归路。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翻译赏析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翻译赏析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译文] 你哪里知道?哎,你可知道?绿叶儿准是挺大挺肥,红花儿可怜又瘦又少。
[出自] 李清照《如梦令》《如梦令》[宋] 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释】疏:指稀疏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浓睡:酣睡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译文昨夜雨点稀疏,晚风急猛,我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试问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她说海棠花依然如旧。
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译文二】昨天夜里雨虽然下得稀疏,但风却刮得很大很急,沉沉的酣睡却不能把残存的酒力全部消尽。
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庭园里的海棠现在怎么样了?侍女答道:海棠和昨天一样。
唉,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赏析】这首词写法别致,是李清照的成名作之一。
全词曲折委婉,意境层层递进,虽只六句,却几度转承,时时宕开一笔。
同为伤春之作,词人并没有像其他诗人一样直接写如何百花凋零、如何悲伤惆怅,而是侧面通过听觉、视觉等营造暮春时节的氛围,从客观现实逐渐转入主观感受,从而能够更加强烈地引起读者的共鸣。
一问一答之间,花在人前花含愁,人在花前人消瘦。
一个不解愁思,一个叹时光易逝,两相对照,如花影摇曳,自有风致翩然。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写的是昨夜的情景,包含了两个内容风雨和喝酒。
“雨疏风骤”直言昨夜的风雨:雨点稀疏,风声急骤;而写喝酒的情景却很婉转,“浓睡”即酣睡之意,证明昨夜大醉,故可知酒喝得很多;从“不消”二字,可看出词人是借酒消愁,沉沉的酣睡都不能把残存的酒力以及内心的愁苦全部消尽,足见愁有多深。
前两句一明写,一隐写,境界全出,尽显风采。
“试问卷帘人”以下五句是今晨的情景。
词人一早醒来,虽酒意未消,但仍想起昨夜的雨狂风猛,于是一起身就问正收拾房屋、启户卷帘的侍女:“庭园里的海棠现在怎么样了?”因词人不确定昨夜的风雨是否摧残到园中的海棠花,故言“试问”。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古诗带拼音版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古诗带拼音版古诗带拼音版rú mèng lìng cháng jì xī tíng rì mù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lǐ qīng zhào李清照cháng jì xī tíng rì mù,chén zuì bú zhī guī l ù。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xìng jìn wǎn huí zhōu ,wù rùǒu huā shēn ch ù。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zhēng dù,zhēng dù,jīng qǐ yī tān ōu lù。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古诗诗意依旧经常记得出游溪亭,一玩就玩到日暮时分,深深地沉醉,而忘记归路。
一直玩到兴尽,回舟返途,却迷途进入藕花的深处。
怎样才能划出去,船儿抢着渡,惊起了一滩的鸥鹭。
古诗赏析全词共六句,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一、二两句写溪亭喝酒。
“常记溪亭日暮”,在野外溪边的亭子里喝酒,喝得时间太长了,喝得也稍多了,太阳西沉,天快了晚了,这种荒唐的事至今还记得。
开头点出了喝酒的时间、地点、背景。
“沉醉不知归路”,因为酒喝多了,人晕晕乎乎的,好像感到醉了。
沉醉,是醉到一定的程度,但又有酣乐之意。
这时,连回家的路已经记不太清楚了。
酒喝到如此的程度让人担心哪!“沉醉”二字透露出了女词人心底的欢快。
“不知归路”,暗示了游兴沉酣、乐而忘返。
第二层,三、四两句写误入藕花丛中。
酒是喝得是尽兴,天却晚了,不能不回家呀,“尽兴晚回舟”,来时诗人是划着小船来的,回去也要小船划回去呀。
我们好像看到诗人踉踉跄跄从亭子上走下来,解开拴船的绳索,撑开小船向前去。
划呀,划呀,可是,酒喝多了,头脑似乎不太清醒,船到底划向哪里,诗人也许不太明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见
这是真的。
• 接下去三、四两句所写,是惜花心理的必 然反映。尽管饮酒致醉一夜浓睡,但清晓 酒醒后所关心的第一件事仍是园中海棠。 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 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眼,却又不忍 亲见,于是试着向正在卷帘的侍女问个究 竟。一个“试”字,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 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落花却又 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达得贴切入微, 曲折有致。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既是对侍女的 反诘,也像是自言自语:这个粗心的丫头,你知 道不知道,园中的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稀 少才是!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 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 之笔。“应是”,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 判断,口吻极当。因为她毕竟尚未亲眼目睹,所 以说话时要留有余地。同时,这一词语中也暗含 着“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海棠虽好, 风雨无情,它是不可能长开不谢的。一语之中, 含有不尽的无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谓语浅意深。 而这一层惜花的殷殷情意,自然是“卷帘人”所 不能体察也无须更多理会的,她毕竟不能像她的 女主人那样感情细腻,那样对自然和人生有着更 深的感悟。
• “试问”的结果——“却道海棠依旧。” 侍女的回答却让词人感到非常意外。本来 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 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 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 那样。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 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 化无动于衷,也表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 疑惑不解。她想:“雨疏风骤”之后, “海棠”怎会“依旧”呢?这就非常自然 地带出了结尾两句。
好,到此完结
• 别 听 他 的 , 继 续
嗯,我不是讲没了吗,你怎么还继续点啊! 不听话!好了,结束吧。 如果你有耐心,请继续 但是如果要退出,一定要单击鼠标 求你了
放映结束,单击鼠标退出。
• 什么,没骗到你!那么加油! • 做好手抽jing的zhun bei! • 祝你好运!
• 还坚持?小心别错过了!当然,我会告诉 你在哪的!
• 嗯!你有决心。可以去玩玩“传说之下” 了。
当然,学习最重要
• 你可以停下来了吗? • 别逼我放表情包
这不是你们期望的吗?
好了我不玩。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 瘦。 起首两句,如何理解颇有争议。盖推以事理 逻辑:既然是“浓睡不消残酒”,("浓睡" 时如何知屋外"风雨"?)又何以知道“昨夜 雨疏风骤”,这岂不是自相矛盾?其实对 这两句词,是不能用生活中的简单事理去 体会理解的,因为词人的本意实不在此, 而是通过这两句词表达无限的惜花之情。 大凡惜花的诗词都言及风雨。
这是一首绝妙的大自然的赞歌。此首小令, 为作者年轻时词作。写她经久不忘的一次 溪亭畅游,表现其卓尔不群的情趣,豪放 潇洒的风姿,活泼开朗的性格。用白描的 艺术手法,创造一个具有平淡之美的艺术 境界,清秀淡雅,静中有动,语言浅淡自 然。朴实无华,给人以强烈的美的享受。 诗词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 平仄仄平平仄
。。。
A ) “绿肥红瘦”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景象?( A、晚春 B、盛夏 C、初秋 D、寒冬
别说我坑
词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原来也称曲、曲 长短句 子词,又因句子参差不齐而称____。 词,早先都是入乐的,要按照曲调的要求 “词牌” 来写,曲调即____《如梦令》是 词牌名 ______,这两首词都是按照同一个曲 调来写的。
《如梦令》这首词的作者是李清照 ,词中表现 沉醉 词中与“误 作者心底欢娱的词语是______, 争渡 不知归路 入”互为照应的是“ _________” 和 “______”.
• 对《如梦令》一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A.这首词表现了词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 的欢畅心情和清雅逸趣. B.“沉醉”表明因尽兴畅饮而大醉,也包含 了词人为初秋溪边美景沉醉之意. C.“惊起”句让我们联想到当时鸥鹭受惊 纷飞,主人公心惊酒醒,倍感舒畅的情景. D.朗读时,第一句节奏可划分为“常记\溪 亭\日暮”
• 这也许是她所以作出上面的回答的原因。 末了的“绿肥红瘦”一语,更是全词的精 绝之笔,历来为世人所称道。“绿”代替 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 “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 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 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本来平 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 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这实在是 语言运用上的一个创造。由这四个字生发 联想,那“红瘦”正是表明春天的渐渐消 逝,而“绿肥”正是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 夏的即将来临。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 又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 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 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 景,一下子跃然纸上,呼之欲出。一 连两个“争渡 ”,表达了主人公急于 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这首 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 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 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 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 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 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 自然之美。
quote6
如梦令
王颖 王玥
翻译
经常回忆起以前到小溪边的亭子游玩, 一直到日暮时分, 但因喝醉而忘记回去的路。 一直玩到兴尽才乘舟返回, 却迷途进入荷花池的深处。 怎样才能把船划出去, 我争着渡河去, 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 一觉醒来,天已大亮,突然想起昨夜风 雨,来不及起身更衣便询问起卷帘的 侍女窗外的海棠花怎么样了? 侍女无心去看,只是敷衍着随口回道: “海棠花依旧盛开。” 听后嗔叹道:“真的吗,不应是绿叶盛繁, 红花凋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