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越轨行为的标签理论分析
用社会学理论分析越轨行为
用社会学理论分析越轨行为在社会学的领域里,但凡不符合群体、社会标准、社会期盼的行为都可以看成越轨行为。
大学生越轨行为是指违反教育标准的行为,从类型上,可详细划分为违法行为,违警行为及违规行为,其中违法行为是越轨行为的极端形式,违法行为是指触犯刑律而应受到刑法惩罚的行为;违警行为介于违法行为与违规行为之间,是违反社会治安及公共秩序的行为,比方违反交通规那么、寻衅滋事、**酗酒等,紧要的违警行为有可能转化为违法行为;违规行为是指超越或违反某些详细规章制度和办事程序的行为,也包括一些不符合社会传统习惯和道德标准的行为,因此违规行为又叫做偏差行为,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社会越轨。
随着高校生源的扩招,网络媒体的迅猛开展,现实生活中,大学生越轨行为的例子数不胜数:比方2021年云南大学的马加爵杀人藏尸案,2021年中国政法大学学生付成励手持菜刀砍死教授程某案以及2021年西安音乐学院大三学生药家鑫撞车后**行凶案。
血的事实赤裸裸地反映出了这些有着较高文化素养的大学生对生命的极大漠视,道德品质的紧要缺失以及法律意识的冷淡。
一、大学生越轨行为的缘由探析大学阶段是人作为个体,心理开展进入断乳期的关键阶段,出现依靠性和独立性共存的现象,他们目标增多,但时间精力的有限性,致使许多目标难以实现。
一旦通过合法的手段无法促使目标实现,便会出现社会失范现象,默顿认为:所谓失范,就是在人们用社会认为合法的手段不能实现自己的文化目标时发生的,而对于这种情形的一个共同的反响,就是越轨行为,即用不符合社会标准的手段来实现自己的文化目标。
①大学生采纳非制度化的手段以期实现自己的目标的方式就是社会越轨行为。
分析导致大学生越轨行为背后产生的缘由主要有:〔一〕学校教育内容及学校管理工作滞后我国高校长期实行一模一样的、流水线式的教育,僵化无趣的教育内容和简洁生硬的教育手段,使许多学生缺乏志向,厌学心情紧要。
同时学校管理工作也不够科学和人性化,效劳工作时时不能到位,对一些问题的处理也很难做到真正的公允,学生心理出现落差,假如再没有适当的宣泄方式,就会出现许多人生观、价值观偏差,心理的失衡甚至障碍,进而导致越轨行为的发生。
标签理论视阈下中国大学生越轨行为探究
在不 同的地 域 , 学 生 越 轨行 为 有 其 自身 的 大 特 点 , 区别 对 待 。当前 我 国大 学 生越 轨 行 为 的 要
基金项目:国 家心 理 研 究 所 “ 谐 校 园视 野 下 大 学 生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的 ‘ 体 ’ 式 研 究 ” C 16 和 立 模 ( 09/
的趋 势 来看 , 轨 行 为 对 大 学 生 的遵 从 行 为 产 生 越
轨行为 以前 常见 于高 年级 部 分缺 乏修 养 的大学 生
之中, 现在 却 大量 出现 于低 年 级 的同学 中 ; 以前 在 部分成 绩差 、 养差 的同学 中常见 的越 轨行 为 , 修 如 考试作 弊 , 传染 到部 分优 秀 的 同学 中。 也 3 .由 隐蔽到公 开 。人 们一 般 认 为 , 学 生 是 大 社 会 的精 英 , 发生 上述 越轨 行为 是见 不得 人 的 “ 丑 事 ” 一般 是遮 遮掩 掩 , , 唯恐 别人 知道 。 如今 , 的 有
学 的规 范一 直 被 视 为 一 种 美 德 和 高 素 质 的 体 现 。
但是 , 这种状 况 正受 到 日益 增 多 的越 轨 行 为 的挑
联合对 付学 校 的调查 等等 。
2 .从 少数 到 多数 。主 要 表现 在 两 个 方 面 : 越
战 。如 果越 轨者 能从 其 行 为 中得 到“ 惠” 如 奖 实 ( 学 金等 )而 未受 任何 处 理 , , 即越 轨 和 遵 从 规 范 的 机 会成 本相 等 , 何 苦 要 遵 从 学 校 的规 定 ?从 日 那 益增 多 的越 轨行 为有从 个 体行 为 向集 体 行 为发 展
2007 ) 江 苏省 高等教 育学会 重点资助课 题 ( Z T 93 ) 0 7 10 ; Z K 0 38 。 作者简介:金 自康 , , 男 湖北红 安人 , 南京信 息工程 大学 滨江 学院党委 书记 , 主要 从 事大 学生思 想政 治教 育和 民办 高等教 育研 究 ; 克 , , 孟 男 安徽 寿 县人 , 南京 大 学教 育研 究 院 高等教 育 学博 士研 究 生 , 京信 南 息工程 大学滨 江学 院讲 师 , 主要 从 事 高等教 育原理 和 高等教 育管理研 究。
标签理论视阈下中国大学生越轨行为探究
在不同的地域, 大学生越轨行为有其自 身的 特点, 要区别对待。当前我国大学生越轨行为的
收稿日期: 2010- 08- 25 基金项目: 国家 心理研 究所 和谐校 园视野 下大学 生心理 健康教 育的 ∀立体 # 模式 研究 ! ( C0196 / 20070170) ; 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重点资助课题 ( ZZKT 09338)。 作者简 介: 金自康, 男, 湖北红安人,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党委书记, 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和民办高等教育研究; 孟克, 男, 安徽寿县人, 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学博士研究生, 南京信 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讲师, 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原理和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摘要: 当前, 中国大学生越轨行为呈现四个特点: 由个体到集体、从少数到多数、由隐蔽到公
开、由反感到认同。大学生越轨行为的危害在于影响他们获取知识和技能, 使其生活不可预知
且充满危险, 弱化其遵从动机并且导致信任危机。标签理论视阈下的大学生越轨行为要经过
初级越轨 !和 次级越轨 !两个阶段的转换。因此, 高校需要理性对待大学生的越轨行为, 教
师以及辅导员要客观评价学生, 同时重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关键词: 标签理论; 越轨行为
中图分类号: G 640; G 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分类号: 1674 7089( 2010) 06 0052 04
一、大学生越轨行为的内涵
从社会学角度看, 越轨行为是指社会成员 ( 包 括个体、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 )背离或违反现行社 会规范的行为, 在一般情况下均受当时社会主导 价值评判体系的否定性评价。据此, 大学生越轨 行为是指在其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过程中, 发生 的较为严重地违反或背离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并产 生消极影响而受到否定性评价的行为。
【高校辅导员优秀论文范例】大学生越轨行为的特点与成因分析
大学生越轨行为的特点与成因分析摘要:本文以xxx财经大学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学生对越轨行为的态度、认识和状况,分析学生越轨行为的特点与成因。
发现大学生在生活和公共道德方面越轨行为并不明显,主要集中在逃课、迟到或早退、上课不认真等学习类越轨行为。
而越轨行为的发生与性别、年级、父母的学历水平、对学校管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朋辈群体的影响等因素存在相关。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注意分层次、分年级、分群体地开展引导,尤其是注意对大学生群体性越轨行为的甄别与引导。
关键词:大学生越轨行为影响因素越轨行为又称为“偏离行为”或“离轨行为”,指偏离或违反一定社会行为规范的行为。
大学生的越轨行为主包括学习、生活、公共道德、违法犯罪等四个类型,越轨行为的发生不利于学生成长,对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与校风建设也存在负面影响。
为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笔者以xxx财经大学7个自然班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在深入分析学生越轨行为的特点与成因的基础上,提出相应引导措施,以期降低学生越轨行为的发生率,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一、问卷设计与抽样本文从xxx财经大学一至四年级的学生中,抽取了7个班开展问卷调查。
其中4个班(文科)来自A学院的一至四年级,3个班(理科)来自B学院的一至三年级。
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80份,回收率93.33%。
其中,有效问卷251份,从各年级回收的有效问卷所占比例来看,一年级占27.5%,二年级学占31.1%,三年级占20.3%,四年级占21.1%。
其中男生样本69人,占总数的27.5%,女生样本182人,占总数的72.5%。
通过理论分析,本文假设个人因素、家庭因素、环境因素(包括学校环境、教学质量、同学关系等)三个方面是影响大学生越轨行为的重要原因,因此本次调查从这三个维度入手自编调查问卷。
问卷前19题侧重了解大学生的基本情况,其中1-5题主要为个人维度的问题,6-13题为家庭维度的问题,14-19为环境维度的问题。
从社会学和犯罪学角度探寻高职院学生越轨行为
从社会学和犯罪学角度探寻高职院校学生越轨行为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黄平[内容摘要]改革开放虽然带来了经济上的蓬勃发展,却也导致了青少年犯罪率的大幅度上升,且青少年犯罪低龄化、职业化问题日趋严重,对他们的教育、改造已成为社会、学校系统的重要工程。
本文从高职院校内部曾出现的学生越轨行为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学和犯罪学相关理论来解析其特点、成因,并分析提出相应的社会反应及对策。
[关键词]青少年越轨行为亚文化理论成因对策法制建设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虽然在经济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却由于开放性政策引入了不少糟粕,导致青少年越轨行为实施率逐年大幅度上升,成为现今严重的社会问题。
对该类群体的教育改造工作已成为社会、学校系统的重要工程。
越轨行为,又称偏离行为,是指违反制度化期望的行为,即违反一个社会系统中大家共同遵守并被认为是合法的期望行为;青少年越轨行为是指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发生的偏离社会化轨迹而导致其对抗社会规范的行为。
青少年越轨行为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常常是社会矛盾和社会环境阴暗面的衍生物。
在学校中,青少年越轨行为则主要表示为学生对抗学校规章的各种行为(以下称其为“学生越轨行为”)。
笔者作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人员,拟从高职院校内部曾出现的学生越轨行为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学和犯罪学相关理论来解析其特点、成因,并分析提出相应的社会反应及对策。
一、高职院校学生越轨行为的特点1、在越轨类型上,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越轨行为种类日趋多样化。
90年代初期,高职院校学生越轨行为多以暴力伤害为主,兼有盗窃行为偶发,形式单一,辐射面小,不具反复性。
据笔者近三年多来在学生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工作经验发现,现在高职院校的学生越轨行为不仅从数量上比之以前有所增加,且已呈多元化形式并迅速渗透发展,凶杀、抢劫、聚众斗殴、寻衅滋事、伤害、盗窃等暴力行为大幅度增加。
2、在越轨方式上,高职院校学生越轨行为多具有模仿性和多变化。
近年来,随着电视、影碟、互联网等现代传媒逐渐走进千家万户,将一些不健康的东西带到了大家面前。
大学生"越轨"心理及行为问题的成因分析
王 艳 荣 张 伟 ( 北 公 安 警 察 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学 院 河 北 石 家 庄 河 000 5 0 0)
中 图分 类 号 : 4 G6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7 0 4 (0 0 0 — 0 9 0 1 0 — 7 5 2 1 )7 0 7 — 1 庭 中 , 子 在 成 长 过 程 中经 受 过 多 惊 恐 。 期 处 于 情 绪 不 稳 定 状 孩 长 态 。能 够 在 这 样 的 环 境 中刻 苦 求 学 成 为 大 学 生 的 孩 子 , 能 具 有 可 较 强 的上 进 心 , 易 形 成 粗 暴 的性 格 , 胸 过 于 狭 隘 。由于 课 业 负 但 心 担 重 , 理 更 易 歪 曲 。 们 对 社 会 的 认 识 只 限 于 阴 暗 、 恶 的 一 心 他 丑 面 。升 人 大 学后 学 习 环 境 发 生 变 化 , 们 往 往 对 社 会 和 他 人 产 生 他 较 强 的 报 复 心 理 , 发越 轨行 为 。 诱 第 二 、 庭经 济 背景 。 家庭 经济 条 件也 影响 着学 生 的心 理健康 , 家 大 学生 的 经济 状况 差 别很 大 , 一般 来说 . 家庭 经 济条 件好 的 学生 吃穿 不 愁 ,出 手大 方 ,而 家庭 经济 条件 差 的学 生则 不愿 过 多 的和 同学交 往 , 喜欢 参 加过 多 的 集体 活 动 , 意 识 的把 自己 封 闭起 来 , 不 有 以免 自 尊 心受到 伤 害 , 间一 长也会 形成 心理 障 碍 , 而引发 越轨 行为 。 时 从 第三 、 庭成员关系 。 所周知 , 家 众 家庭 成 员 关 系 和 睦 与否 对 学 生 性 格 影 响 极 大 。有 的 父 母 对 子 女 过 分 溺 爱 . 纵 孩 子 的行 为有 放 的 父 母 认 为 棍 棒 下 面 出孝 子 、 子 。 孩 子 经 常 打 骂 : 的父 母 望 才 对 有 子 成 龙 心 切 , 断 给 孩 子 施 加 压 力 : 的 学 生 因 为 幼 年 生 活 受 到 不 有 极 大 打 击 等 。这 些 因 素都 容 易 造 成 学 生 不 良 的性 格 倾 向 。 他 们 给 成 年 以 后 造 成 很 强 的 负 面影 响 。 ( ) 校 原 因 三 学 第 一 、 习 气 氛 不 浓 厚 。 金 主义 严 重 的校 园风 气 。学 校 事 大 学 拜 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 , 多个人习惯 、 很 人生 理 想 都 从 这 里 产 生 。 因 此 学 校 环 境 纯 净 与 否 , 大 学 生 的思 想 有极 大 的 影 响 。 学 习 气 氛 对 不浓 厚 的 校 园 环 境 ,会 使 大学 生 分 散 很 多 精 力 在 旁 的事 物 上 , 长 期 以 往 会 丧 失 学 习 的 兴 趣 , 去 奋 斗 的 意志 , 学 校 , 此 之 间 互 失 在 彼 相效仿 , 容易产生越轨思想 , 而导致越轨行为 。 很 进 第 二 、 校 忽 视 学生 的 社 会 实 践 教 育 。 大学 校 园相 对 来说 是 学 方 净 土 。 学 生在 象 牙 塔 里 学 习到 了 丰 富 的理 论 知 识 。 学 校 在 大 注 重 学 生 成 绩 的 同时 , 忽 略 了对 大 学 生 社 会 实 践 的 教 育 。 大 学 却 生 一 旦 走 出 校 门 , 会 意 识 到知 识 不 等 于 实 践 , 会 现 实 与 所 受 就 社 教 育 的 巨 大 反 差 就 会 使 大 学 生 无 所 适 从 , 迷 茫 中极 易产 生越 轨 在 思 想 , 而 导致 越轨 行 为 的产 生 。 从 ( ) 体原 因 四 个 第 一 、 学 厌 学是 高校 普遍 存 在 的现 象 主要 表现 是: 心 放 厌 其 身 松 , 学习动力 ; 尚‘0分万岁 ”考场作弊 ; 自己的专业不满 意。 没有 崇 ' 6 ; 对 第 二 、 际关 系处 理 不 当 人 表 现 在 : 前 “ 耳 不 闻 窗 外 事 , 心 只 读 圣 贤 书 ”入 学 后 , 以 两 一 , 大 学 生 无 法 适 应 集 体 生 活 , 致 自己 孤 僻 整 日落 落 寡 合 ; 自 己要 导 对 求 过 高很 难 接 受 挫 折 ; 小 事 斤 斤 计 较 与 同 学 闹矛 盾 , 老 师 和 因 与 同学 产 生 对 抗 心 理 。 第 三 、 误 的恋 爱 观 错 大 学 生 在 生理 上 已 经 成 熟 。 而在 心 理 上 , 学 生 们 已从 对 异 性 大
基于标签理论对大学生越轨行为的剖析和启示
基于标签理论对大学生越轨行为的剖析和启示摘要:在标签理论看来,大学生问题行为都是对社会或学校规范的行为越轨,理性客观看待大学生越轨行为和表现,辨别越轨者行为的初级越轨和次级越轨,将是科学分析和提出大学生越轨行为的关键。
关键词:标签理论;大学生;越轨行为一、标签理论概述标签理论认为“越轨”是相对于行为规范的过程。
“标签”是一种标记,是社会按照某种规定给一些人烙上的印记。
行为规范是随着国家与社会的而诞生而产生,在标签理论看来,违反一定社会、组织和群体的行为规范,按照社会规范则被定义为“越轨”,该行为也则被贴上“越轨行为”的标签。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存在“初级越轨”的情形,不同的是只有被贴上“标签”的初级越轨者才有可能走上“越轨生涯”,其中存在着传播-他人评价-自我认可(内化)的内在逻辑链条。
从标签理论上看大学生的“问题行为”,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所出现的某些行为与现象,其也是一种“越轨行为”,即大学生违反了学校或管理者制定的生活、学习和管理行为规范,他们在违反规定和行为规范时所表现出的行为与结果,被教师、父母、同学等外界主体贴上标签,即“问题行为”或“问题学生”。
二、大学生越轨行为的内涵与表现形式在高校人才向社会转变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越轨行为出现了增长趋势。
从广义上讲大学生的越轨行为中的“轨”,是大学生应遵守的社会行为规范与准则,包括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守的一般规范和专为大学生制定的特殊行为规范标准。
随着时代变迁营造出各式各样的成长与学习的环境,在不同的环境渲染下,大学生的越轨行为也呈现出多种表现形式。
按主体结构来看,大学生越轨行为可分为个人越轨行为和集群越轨。
个人越轨是一人独自做出越轨行为,其在大学校园中最为广泛,例如在考试中作弊、无故迟到旷课等;集群越轨行为则是多人小群体合作做出的越轨行为。
在集群中,只要有一人出现赌博、校园霸凌等越轨行为,其他人也极易模仿最终转换成不良集群。
该集群有吸收作用,会将周边正常学生吸收于集群之中,从而使得越来越多正常学生越轨,影响校园秩序甚至是社会秩序。
标签理论视角下青少年偏差行为问题研究
标签理论视角下青少年偏差行为问题研究作者:杨海莉来源:《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年第04期一、偏差行为及理论分析偏差行为也叫偏离行为、异常行为、或者越轨行为,指的是违反社会期望或者规范的行为。
青少年偏差行为是指在青春期出现大的违反社会期望或者规范的行为。
标签理论是以社会学家莱默特和贝克尔的理论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这种理论认为每一个人都有“初级越轨”,但是只有被贴上“标签”的初级越轨者才有可能走上“越轨生涯”。
国外学者莱默特在《社会病理学》一书中,将越轨划分为“初级越轨”和“次级越轨”。
初级越轨是指偶尔卷入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并未对个人的心理形象和社会角色扮演发生持续的影响。
而次级越轨则是青少年的越轨行为被老师、家长等有意义的人发现之后,并给其贴上不良少年的标签。
青少年的初级越轨行为指由于青少年心理发育不够成熟、社会阅历浅、鉴别是非的能力比较弱,受同辈群体或主观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错误行为,但就其自身而言,并未意识到这种行为的错误性。
青少年次级越轨行为是指在青少年做出违反社会期望的行为后,被他人贴上“问题少年”的标签,同时自身也认为自己是“问题少年”,从而不断地产生越轨行为。
从标签理论视角来看,青少年之所以走上“越轨道路”成为次级越轨者,通常是由于在社会互动过程中,老师、家长、同辈群体及社会公众将其行为标定为“偏差行为”或者将其本人贴上“问题少年”的标签,这些标签带有一定的歧视和贬义,而被贴上“问题少年”标签的青少年也在逐渐地接受了周围的人对其的不良评价,认同他人对自身的看法,从而在“越轨道路”越走越远。
二、青少年偏差行为的具体表现(一)上课迟到、逃课、考试作弊青少年期处于人生发展的特殊时期,在心理及行为上都尚未发展成熟,情绪出现两极分化。
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在学习过程中面临着升学考试的压力,老师和家长对其的关注程度大大提高,往往会使其陷入困扰。
一方面,为了应对这种心理压力,从而表现出“转移”的心理防御机制,将其内心的压力转成违反校纪校规,从而出现上课迟到、逃课等不良行为,以减轻自身的心理压力。
大学生性越轨现象的分析与教育对策
大学生性越轨现象的分析与教育对策【论文关键词】大学生性越执分析对策【论文摘要】大学生性越轨现象已成为目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难点,根据对此情况的调查,就其现状、特点、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教育对策。
大学校园逐渐出现的性越轨现象,已引起普遍关注。
它不仅对传统道德理念提出了挑战,也对大学的正常教学生活秩序产生了冲击。
这是一种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既影响了学业,又不能有效地引导爱情走向婚姻,相反诱发的非法怀孕、伤害身体事件以及人身伤害、抢劫刑事案件却层出不穷。
性越轨受到当今整个社会的唾弃,当事学生往往面临着被逐出校门的危险,“一失足成千古恨”。
笔者认为,大学生性越轨重在预防而不在惩处。
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都应予以重视。
1现状与特点著名性学专家潘绥铭教授1997年主持的《全国大学生异性交往调查》表明,大学生接吻:男生39.5%,女生45.5%;性越轨:男生10.9%,女生8.4%。
我们按照各个层次随机抽取的原则,采取问卷调查为主,个别访谈、查资料为辅的方式,对本科、专科学生共300名(其中男生、女生各150名)进行了相关调查。
结果有性越轨者8人,发生率2.66%。
其中性别、地区、年级、消费、成绩、爱情观均存在着显著特点。
1.1性别特点在8人中,女生5人,男生3人,女生人数高于男生。
这与商品经济的今天,极个别女大学生受金钱的驱使走出校园,道德沦落,甚至从事“三陪”不无关系。
由于女生与社会人员交往存在很大的隐蔽性,因此女大学生自律教育问题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1.2地区间的差异据报道,广州地区8所高校有关“婚前性行为”的调查统计表明:1136名接受调查者中,14.1%有过性经历;有ro%的学生曾经租房。
而从我校调查的情况来看显著低于上述地区。
从客观上讲在全国各大城市高校中性越轨现象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总体上讲南方高于北方,这与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
因此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接受信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抵御泊来腐朽文化对我们侵蚀的紧迫性。
浅谈中职学生的越轨行为
浅谈中职学生的越轨行为作者:胡小鸽陈晓艾来源:《亚太教育》2015年第10期摘要:中职学生的越轨行为问题日益凸显,本文先阐述了中职学生越轨行为的基本概念及主要表现,并对其为进行了类型划分;又从越轨与社会结构理论,差异交往理论,标签理论对学生越轨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应对中职学生越轨问题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中职学生;越轨;社会化中图分类号:G647.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4-0143-01一、中职学生越轨行为的表现(一)中职学生的个体越轨行为和群体越轨行为根据行为主体差异中职学生越轨行为分为两类:个体越轨行为和群体越轨行为。
个体越轨行为较群体越轨行为更为普遍,是指学生个人旷课、考试抄袭等行为,涉及单独的个体行为,相对容易处理和纠正。
群体越轨是不少于两名学生共同犯错,如打群架。
群体越轨行为的影响要大于个体越轨的影响,涉及人数较多,有主动挑事的,有被迫参与的,在处理群体越轨行为的过程中,有必要深人调查,分清不同个人的责任,分别作出相应的处理。
(二)中职学生的故意越轨行为和过失越轨行为越轨行为是针对行为的结果来说的,但人的行为受思想意识支配,不同的个体心理状态也可能导致相同的结果。
如有的越轨行为者是有意识有目的去实施不道德或者违法犯罪行为即故意越轨;而有的则因一时大意、过分自信而使自己的行为给他人带来危害即过失越轨。
对于故意越轨者,应当从重处罚;对于过失越轨,应当依情况从轻处罚。
(三)中职学生的违俗行为、违德行为、违纪行为、违法犯罪行为违俗行为指不遵守社会规范和风俗,做出违反社会倡导的良性习俗行为。
中职学生追求新鲜、刺激,奇装异服、夸张的发型是常用的表现工具。
它是一种轻度的越轨行为,除了备受周围老师和同学的关注外,一般不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
违德行为指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在中职学生中较为普遍,如自私自利、虚伪欺诈,损害公共财物,随手丢弃垃圾等。
违纪行为是指学生不遵守学校的相关规定,违反考试纪律、生活纪律、学习纪律等。
大学生越轨行为
大学生越轨行为大学生越轨行为是指在大学校园及其周边环境中,一些学生表现出违背社会道德准则和校规校纪的行为。
这些越轨行为涵盖了各个方面,对学生自身和整个社会都有不良影响。
本文将就大学生越轨行为的原因、影响及应对策略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大学生越轨行为的原因1. 社会压力和学习压力:大学生在面对来自社会和学业上的重压时,可能会出现逃避现实、寻求刺激或者求解压的心理倾向,从而导致越轨行为的发生。
2. 规范教育不足:有些大学在学生入学前缺乏明确的规范培训,也未能有效开展规范教育,导致学生对于大学生活的行为规范和社会道德缺乏正确的认知。
3. 个人价值观缺失:一些大学生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念,追求物质享受,注重眼前利益,对道德和法律规范缺乏正确的认识。
二、大学生越轨行为的影响1. 影响个人发展:大学是学生进行学习、锻炼和成长的重要阶段,越轨行为可能会分散学生的精力和注意力,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和个人发展。
2. 妨碍校园秩序:越轨行为可能引发校内纠纷、打架斗殴、欺凌和其他不良事件,妨碍校园正常秩序,造成恶劣影响。
3. 危害社会和谐:大学生是社会的一部分,他们的越轨行为可能会对社会道德和谐造成负面影响,助长社会不良风气。
三、应对大学生越轨行为的策略1. 加强规范教育:学校应加强对入学新生的规范教育,明确校园行为规范,并通过课程设置、宣传教育等形式教育学生对越轨行为的认知。
2.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学校应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定期巡查和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学生的越轨行为,保持学校的校园秩序。
3. 提供心理支持:学校应注重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和生活压力,减少越轨行为的发生。
4. 增强家校合作:学校和家庭应加强沟通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行为表现,积极配合解决学生的问题,共同培养学生正确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
5. 配置足够的娱乐设施:学校应提供足够的娱乐设施和活动,为学生提供健康、积极、正能量的课外活动,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
从社会学角度谈高职学生失范行为管理
从社会学角度谈高职学生失范行为管理【摘要】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用标签理论、失范理论、文化传递理论和反抗理论深入分析高职学生校园失范行为,并为优化高等职校管理提供建议。
【关键词】高职学生;失范行为;社会学分析一、标签理论标签理论关于越轨行为的基本观点是:在人们变成越轨者并持续作为越轨者的过程中,给人们贴上越轨者的标签是一个关键因素。
该理论认为,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发生一些社会越轨,这类行为中大部分是暂时的、轻微的,称作初级越轨。
如果初级越轨者被其他重要社会成员(如校长、教师、父母)发现并公之于众,即被贴上越轨者的标签,他就被社会归为不受欢迎的一类人。
越轨者在思想中形成一个新的自我概念,认为自己就是那一类人,今后的行为就会以履行预言的方式表现,从初级越轨转变成习惯性的、程度严重的次级越轨。
标签理论着重解析越轨行为被有效界定的过程和越轨行为的相对性。
对高职生而言,他们在进入职校之前大都被以前所在的学校和教师界定为差生、问题生,被贴上这些标签的最主要原因是学习成绩不好。
当学生进入职校时,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强大影响,高等职校教育者的价值观、学生观、人才观和普通学校的教育者并无显著区别,新的学校和教师对他们的教育继续延用着贴在他们身上的那些标签。
标签理论对我们的启示有二:一是“坏孩子”的归属感是各阶段学校教育“通力合作”的结果。
二是判断越轨行为的方式和尺度不是绝对的,越轨行为具有相对性。
根据发展心理学的观点,失范行为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常见现象,是青少年发展的基本特点。
教师作为学生社会化的重要的人,对学生的失范行为要慎之又慎,不要随意贴标签。
对已经贴在学生身上的标签,职业教育者要切忌继续沿用。
当学生出现失范行为时,教师要心怀宽容和善待之心,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他们,用欣赏、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
这必有利于学生失范行为的转化。
二、失范理论美国社会学家默顿修认为失范是文化目标与制度化手段之间的失衡状态。
默顿指出,当社会成员经过社会化教育而愿意追求社会规定的正统目标并且也能在社会结构中得到达成目标的正统手段时,社会成员的行为是遵从的。
学校教育中“标签”现象及其对策研究
学校教育中“标签”现象及其对策研究一、标签理论研究标签理论是以社会学家莱默特和贝克尔的理论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
其主要探究越轨行为产生的过程而非越轨行为产生的原因,认为一个人之所以成为越轨者,往往是因为在社会互动过程中,父母、老师以及社会组织在处理个人的越轨行为时,被贴上诸如坏孩子、不良少年的“标签”,而这些标签是一种社会耻辱性“烙印”,它将越轨者同“社会的正常人”区分开来。
而被贴上“标签”的人也在不知不觉中修正了“自我形象”,逐渐接受社会对其的不良的评价,并开始认同他人的观点,确认自己是坏人,进而被迫与其它的“坏人”为伍,进行更加恶劣的越轨行为。
久而久之,越轨行为者愈陷愈深,最终无法自拔。
在学校教育中,老师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标签”,并带来不良效应,学生标签的负效应究竟是“标签理论”自身存在着问题,还是教育者对待学生标签的态度有问题。
对于此,本文将把社会学中研究越轨行为的标签理论应用于教育研究中,指出教师根据一定的标准给学生“贴标签”,并以不同方式区别对待的现象,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影响学生受到不平等对待的原因(一)社会大众的界定是外因。
社会大众对“差生”标签的印象已远远超出原有的身份和角色,“差生”最终被众人宣布从合法的社会中剔除,他们只能承受别人的负面批评、控制监视及警惕怀疑,人际关系也会因此遭受极大挫折。
(二)学校教育失误是内因。
学校教育失误反映的是教育过程中学生受到不平等对待的问题。
学校教育失误是差生形成的直接的原因。
学校教育失误主要表现为领导和教师工作上的失误。
首先,领导方面的失误表现为办学思想上存在问题,较为突出的是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其次,老师工作的失误既表现为教学存在缺陷,也表现为对学生的期望上。
领导和教师工作上的失误导致“差生”感受不到集体的温暖,没有归属感、安全感,不能产生平等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同伴关系,没有得到应有的权利,被排斥为班级学习生活中的“局外人”。
标签理论
标签理论在学校的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是极其重要的他人。
按照标签理论的观点,教师给偶尔发生轻微越轨行为的学生随意贴上“越轨者”的标签,可能是导致学生最终走向职业越轨的一个重要原因。
根据标签理论,成为一名职业越轨者的过程分为三个主要步骤:(1)重要他人(如校长、教师、朋友等)对越轨行为的察觉;(2)给越轨者贴标签;(3)加入越轨群体。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被其重要他人公开标签为越轨者可能是最重要的步骤。
被成功地标签为越轨者的学生就获得了一个不为学校和社会所接受的污名,被学校和社会归入另类,被排斥斥和疏远。
许多初级越轨者最后可能会加入一个由其他越轨者组成的群体,他们会在这个群体中获得情感和社会的支持,最终成为一名职业越轨者。
记得在一本杂志上看过一篇文章,故事内容大致讲的是在一个小镇中学,一名初二的小男孩在课间偷了同学的零花钱,后来被同学发现告知了班主任,老师在全班同学的面前让孩子做检讨,并承认自己是个小偷,后来他也向老师解释了自己是第一次偷别人的东西,并且是因为在外打工的父母还没寄生活费,他和奶奶快没钱买菜了,这时看到同学桌兜里的钱包,而且教室没人,他才有了偷的想法。
但是老师的处理方法已经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他偷东西的事越传越夸张,越传越广,后来其他同学开始疏远他、留意他。
在上初三时,这名学生不得不选择退学,因为他成了一个真正的“小偷”。
在这个故事里,该男生的越轨行为被老师、同学贴上了“小偷”这一标签,并使他在学校、同学这一正常的主流群体中无法正常生活下去,并且他的观念中形成了“我是小偷”这一概念,他便按这一概念行事,最终成了真正的小偷。
假设当时班主任如果没有公开他的行为,并且从其他途径给这个孩子提供一些帮助,或许当一切事情平息之后,他又能正常地生活在同学之间,生活在阳光之下。
随意以一次越轨行为给他人贴上标签,在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忽略了事件的本质和越轨者最初做出非常态行为时的动机,这会给当事人造成很大的伤害。
大学生“越轨”心理及行为问题的成因分析
大学生“越轨”心理及行为问题的成因分析大学生犯罪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大学里的越轨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重视。
因此应分析大学生心理和行为问题的成因,寻找预防学生犯罪的对策是一项当前的重要任务。
一、大学生心理及行为问题的主要表现(一)越轨行为的主要表现包括违法犯罪、违反校规校纪、违反社会道德的行为等。
犯罪与违纪之间存在着质的差别,又存在密切的联系。
从根本上说。
两者都是反社会行为。
所谓反社会行为,指人们对一定社会的道德、法律、社会习俗和共同生活准则等社会规范的抵触或反抗性行为。
犯罪行为是反社会行为发展到最尖锐时的表现形式。
而大学生行为无疑就是社会成员对社会规范的不适应、抵触和反抗等各种心理现象和心理品质的反映。
(二)心理问题的表现自我意识发生偏差,主要表现为自我意识过强或过弱;心理脆弱,耐力低下;环境转换、角色转换不适;具体表现在学习上障碍:学习负担重,学习方法不当,彼此间的激烈竞争,都会形成过重的心理负担,从而引发神经衰弱、焦虑、抑郁。
人迹交往障碍:主要由于认知不良、沟通不畅、情绪反应不当以及缺乏社交基本态度与能力而引发的人际关系失调和人际冲突。
就业压力产生的障碍:主要表现为自我评价失真、心理期望值过高;经济压力引发的障碍:主要表现在贫困学生由于经济压力而产生的自卑、失望、无助和焦虑情绪;情绪调适不良主要表现在当遇失恋、单相思、恋爱冲突等情感挫折时产生的易激怒、抑郁、冷漠甚至自虐:性心理适应不良主要表现为性困惑、性冲动与性压抑的冲突及性行为异常。
二、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一)社会原因第一、大学生的对社会的认识观念出现混乱。
而此时的大学生正处在对社会认识的关键期,由于种种原因,当前我国在毕业分配上还掺杂着许多人为因素。
一些成绩表现欠佳的学生借助各种关系和金钱找到好单位。
相反成绩优秀的学生却找不到理想工作。
这种不公平竞争导致大学生心理失衡,对社会产生失望和敌对心理,这种心理会在一次又一次求职失败后进一步加剧,加之物质诱惑、利益诱惑等外部因素的刺激,大学生极易产生越轨心理。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的行为偏差及其疏导策略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的行为偏差及其疏导策略【摘要】高职学生有别于普通高校和高中的学生,存在许多思想认知的误区,导致了行为的偏差,影响了自身的健康发展。
高职生出现行为偏差已不是个别现象,应予以充分重视,并积极探讨行之有效的疏导策略。
【关键词】高职学生行为偏差疏导策略高职学校既是高校又不同于普通高校,学生的基础素质和思想认知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有很大差别,不少学生在行为上出现很大的偏差,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影响到自身的发展。
因此应重视对其行为偏差的分析与研究,并积极探讨相应的疏导策略。
一、高职学生行为偏差的主要表现1.进取心减弱,学习积极性不高。
高职与中学的教学方式不同,学生自己掌握的时间多,学习靠自觉,没有父母和老师的严格督促,没有了升学压力。
好逸恶劳是人的本性,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下,自制力差的学生,就放松了自我要求,学习积极性大大降低,不像中学时期那样刻苦,不再拼搏、不再奋斗。
2.自尊心差,感到低人一等。
高考是选拔人才的有效途径,但也给考生带来重大的影响。
有些考生一次高考没有考好,则影响了考生一生的命运,有的考生则从此一蹶不振。
高职的学生多数是平时学习较差或是高考成绩较低者,他们要么是有很强的自卑感,要么是有破罐子破摔的思想,无力上进和不求上进是他们的通病。
3.心态浮躁,急功近利。
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学习不扎实,不能安下心来,深人下去,没有恒心,没有毅力。
二是不耐心夯实基础,认为基础课对将来就业、工作没有多大用处,而是急切地去学习专业裸,学习自己认为将来有用的课程,没学会走路,就想跑步。
三是自以为是,不虚心学习,听不进老师的教导,对老师的教学内容、经验不以为然。
四是总想走捷径,少出力,多收获。
4.专业认识模糊,学习目的性不强。
现在我们仍然是分专业招生,学生入学时对大部分专业是不熟悉的,对一些新专业更是一无所知。
不了解本专业的特点和优势,不知道本专业的发展前景和就业方向,只能望文生义。
这导致学生无所适从,学习上不能准确定位,不能有的放失,盲目调专业,难以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和长远规划。
“问题学生”越轨行为的形成机制及教育反思——基于社会学标签理论的视角的开题报告
“问题学生”越轨行为的形成机制及教育反思——基于社会学标签理论的视角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越轨行为是指毫不考虑社会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的行为,例如校园
欺凌、抄袭、作弊等,这些行为不仅影响到个人良心,而且影响到整个
社会的道德风尚和伦理水准。
现代社会对人们的教育和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越轨行为已成为教育界和社会各界亟需重视和关注的问题。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问题学生”越轨行为的形成机制及教育反思,从社会学标签理论的角度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为相关教育机
构提供控制越轨行为的有效方法和思路,为教育教学发展和社会各界审
视问题学生问题提供参考。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
本研究将以社会学标签理论为基础,以学生的越轨行为为研究对象,从个体因素、社会环境、学校管理等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究,以
期揭示和解释“问题学生”越轨行为的成因和影响。
研究方法将包括文献综述、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多个方面。
其中,文献综述将分析国内外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和现有学术成果,以寻找研
究脉络和研究空白;问卷调查将秉承客观、科学的原则,针对目标群体
开展调查,以获取有效数据;深度访谈将通过详尽的访谈,探究学生越
轨行为的深层原因和动机,以找到相应的对策和办法。
三、研究预期结果
本研究预期将探明“问题学生”越轨行为的形成机制和具体原因,
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和建议,为教育机构和教师提供指导和借鉴,同
时也为社会各界更好地了解和控制问题学生问题提供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院校学生越轨行为的标签理论分析曹梦楚(江苏师范大学江苏徐州221000)摘要越轨行为通常指违背社会规范,破坏社会秩序的反社会行为。
近些年,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高职院校的扩招,一部分高职学生的越轨行为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本文结合高职教育和高职学生的特点,从社会标签理论的视角分析部分高职生越轨行为的成因和心理,并提供相应的对策思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越轨行为标签理论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L abeling Theor y Analysis of V 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MisbehaviorCAO Mengchu(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Xuzhou,Jiangsu221000)Abs tra c t Deviant behavior usually refers to violate social norms,undermine social order antisocial behavior.In recent years,with enrollment growth and vocational college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vocational students as part of the man-agement of deviant behavior have become a top priority in voca tional colleges.In this paper,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labeling theory analysis section vocational students and psy-chologic al causes of deviant behavior,and provide appropriate countermeasures.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deviant behavior;labeling theory随着经济的发展、高职院校的扩招以及各种社会问题的出现,高职学生的道德品质日益成为学校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及时矫正部分高职生的越轨行为,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也成为每个教育者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1高职院校学生的越轨行为按照社会学的解释,越轨行为通常指违背社会规范,破坏社会秩序的反社会行为。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具有较好的素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基数众多的高职生中仍然存在较多的越轨行为。
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在受到就业形势和就业率压力等各方面的影响下,普遍片面重视学生专业技能,而缺少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教育和监管,间接地影响到学生自身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
高职生的越轨行为一般有以下几种:(1)违反学校管理规则的行为。
这是在高职生中常见的一种行为,包括迟到早退、旷课逃课,顶撞教师等等。
(2)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
如随地吐痰、乱扔杂物、大声喧哗、损坏公物等等。
(3)轻微的违法犯罪行为。
包括考试作弊,盗窃财物、打架斗殴等等。
(4)危害性严重的犯罪行为。
比如故意伤害,吸毒贩毒,抢劫等等。
2标签理论对学生越轨行为的解读社会标签理论是解释越轨行为如何产生及其发展的理论,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代表人物是莱默特。
莱默特把越轨行为分为“初级越轨”和“次级越轨”,行为者在由初级越轨向次级越轨转变的过程中,重要他人对行为者贴上标签是关键环节,对行为者的越轨行为有深刻影响。
标签理论认为,在学生越轨行为形成的过程中,学生的重要他人(教师、亲人、同学等)给学生贴标签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这里的标签指的是否定性的,具有社会侮辱性的负面标签。
根社会标签理论,学生的越轨行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初级越轨行为,另一种是次级越轨行为。
初级越轨行为是指学生的错误行为偶然违反了学校或社会的行为准则,但是他们的行为并没有被发现,学生也并没有受到惩罚。
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出于好奇、叛逆等原因,不可避免的会做出一些初级越轨行为,比如小偷小摸,沉迷网游,抽烟喝酒等等,这类行为大部分是易于掩饰的,例如,一位高职生受同伴怂恿在宿舍里偷了舍友一些零钱,或是出于好奇开始尝试吸烟等,类似的行为我们都可以将其归为初级越轨行为。
这些行为虽然触碰了学校或社会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但是实施者本人可能并未认识到越轨行为的问题严重性,个人的心理和生活也没有受到影响。
学生的次级越轨行为是指学生犯了错误,违反了学校和社会的行为准则。
不幸的是他们的越轨行为被教师或者同伴发现,教师或者同伴因此认为他们是不良少年,问题少年,给他们贴上越轨者的标签,教师也不留情面的斥责甚至惩罚学生。
学生的次级越轨行为区别于初级越轨行为的重要一点就是学生被贴上“越轨者”的标签。
由于社会仍对高职生存在偏见,导致高职生在出现初级越轨行为时更容易被贴上“问题学生”的标签。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来,他人的评价是一个人自我形象确定的重要心理来源。
所以被贴上问题标签的学生会进行内心的挣扎,自信心开始消失,认为自己符合标签中的形象,同时在持续怀疑自己,否定自己的过程中修正自身形象,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
在学生在被贴上越轨者的标签之后,不可避免的会受到老师和同伴的侧目,并由此感到自卑和孤独,有的学生融入其他“问题学生”组成的群体以获得归属感和认同感,更有甚者加入了社会犯罪群体或团伙。
在与这些群体成员相处中,越轨者的心理负担得以减轻,也不再有巨大的恪守常规的压力,标签所学生工作2014年6月(中)228科教导刊暗示的形象进一步被加强,而且有了群体的掩饰,学生会认为自身的越轨行为越加合理化,最终导致自己越陷越深。
3社会标签理论对学生越轨行为转化的启示3.1排除偏见,不随意给学生贴标签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越轨者,更何况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学生。
有的学生禁不住外界诱惑和周围同学的怂恿产生了越轨行为,不巧被教师发现,这时教师不应出于偏见鲁莽的对学生下结论贴标签,更不应该在公众场合对学生进行责罚,而是应该平心静气的与他们交谈,私下里了解事情发生的缘由和过程,给他们分析越轨行为的严重后果,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对于已经被贴上问题标签的学生来说,教师应当积极淡化他们身上的标签,消除他们内心的消极暗示,减少不良标签对自身的消极影响,帮助他们走上正道,向外界证明自己不是习惯性越轨者,改变他人对自己的刻板印象。
3.2互相尊重,建构平等合作的师生教师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职业,面对的学生不是千篇一律的半成品,而是具有个性和自尊心的受教育者,教师需要通过情感的交流、双向平等的互动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促使学生将正确的认识转化为自觉行为。
教育者要耐心的帮助学生,倾听他们的声音,而不是一味的指责和惩罚。
打压式惩罚式的教育方式只会适得其反,不仅不会受到良好的效果,还会极易造成学生严重的逆反心理,继续实施越轨行为。
因此,教育者需要改变以往的管理教育模式,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多鼓励多赞赏,同时注重自身和学生的平等地位,与学生成为朋友,减少他们的压力,与学生之间建立起良好师生关系,真诚地帮助学生,减少标签对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
3.3努力发展,提升高职院校的社会认可度目前,社会普遍对高职教育的认识不足,对高职生存在学习差,能力差,素质不高等惯有印象。
这种舆论环境使得高职生极易产生焦虑、自卑、逆反等不稳定情绪,当他们面对自己身上的负面标签时更容易怀疑、否定自己,增加对标签角色的认同,误导自己走上错误的道路。
虽然社会大环境短时间内不易改善,但是高职院校要主动出击,努力提高自身的社会认可度,为高职生的发展提供更轻松舒适的环境,从而使高职生得到社会重视,消除他们的自卑感,提高自信心,让他们拥有更加积极的心态和精神面貌来抵御问题标签带来的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1]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课程教材教法,2006.12.[2]徐玲.标签理论及其对教育“问题青少年”的启示[J].社会,2000(10).[3]刘能.越轨社会学视角下的青少年犯罪[J].青年研究,2003(11).[4]马向真.社会标签理论对学生"问题行为"的解读与启示[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上接第200页)齐家文化居址中,也发现用红彩绘制的几何纹壁画残片,在商代一个地面建筑遗迹的残留墙皮上,发现绘有对称的红色几何图案和黑点纹样,壁画的色彩仍保留艳丽明快的效果。
早期的敦煌壁画,色彩多以色块结构为主,用色单纯,对比强烈,色彩结构的高级美感和质朴的画风巧妙结合起来,形成了早期壁画的异域风情。
在创作工笔重彩时,一般采用先勾墨线后添色平涂法,这给创作者在色彩使用上具有了很大的创作空间,可以概括、集中各种色彩,搭配对比,不受光和时间的影响制约,有“一色中变化”的特点,结合各固有色之间的对比、烘托,如:石青、石绿、朱砂都能在强烈的对比中取得调和,使其在对比的相互作用中产生中间的色彩。
3独具匠心,创意构图中国画的构图有其独到的特点,在人物安排上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东晋顾恺之用“临风妙哉”、“密于精思”来概括构图,无论画什么作品,都要考虑对象的特点,要根据对方描绘的特点变化用笔,谢赫在构图上也提出“经营位置”他认为衡量一个画家的思想水平作品中的构图的得当、好坏至关重要。
工笔重彩画中的构图、结构是由线条和色彩组成,作品的内容美和形式美构图是重要的一环。
要达到这样的高度,须博彩重长,取精用宏,由于艺术贯穿于构图之中,所以画家要具备构图的技巧、法则,考虑到主题的选择,选景的安排,笔墨的处理,色彩的设计,这些都是构图形式美的重要体现,画面中构图安排的动与静、繁于简、背景的虚与实,画面的剪裁范围是局部还是整体,都有考虑到。
北宋时期著名画家张择端创作的名作《清明上河图》,其作品把众多的人物安排在同一张画面上,采用“移动透视”的构图方法,不像西方绘画构图那样把试点放在一定的位置和空间上的单点透视,此长卷的构图法有极大的灵活性,散点透视的式能把不能出现在同一空间、同一时间内的有相互关联的事物完整、巧妙的融入一副画面中,冲破了固定的视野限制,很好的体现了画家的创作意图。
工笔重彩画的装饰性是随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年代而不同,如不同时代的服饰制度和习惯有很大差异,因此要求构图也要服从装饰的需求去改变,这是鉴定装饰美的重要一点。
如唐代仕女画家张萱的作品在人物造型上,妇女都是鹅蛋型圆脸,小嘴,身躯肥美健壮,是唐代妇女的典型形象,若把她们画得“秀骨清像”弱不禁风的样子就不合适了,所以在构图创意上要把握时代感,这样才能创造出具有形式美的装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