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河北省望都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4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A卷新人教版(附答案)
试卷类型:A河北冀州中学2013—2014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试题分数:100分Ⅰ卷选择题(50*1.2=60分)1、(原创)范仲淹在创建义庄时曾对子弟说过:“吾吴中宗族甚众,于吾固有亲疏。
然以吾祖宗视之,则均是子孙,固无亲疏也。
吾安得不恤其饥寒哉?且自祖宗来,积德百余年而始发于吾,得至大官;若独享富贵而不恤宗族,异日何以见祖宗于地下,亦何以入家庙乎?”同时为其兄墓志铭中写道“积善不诬,厥后其昌”由此可见,范仲淹创建义庄的最主要动机是A、公心和慈善思想的具体体现B、宋代“收族”观念的实践手段C、确立社会保障体系的需要D、确保家族长保富贵的考虑2、(原创)与下表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②对应相符的一项是A、家庭手工业B、官营手工业C、私营手工业D、田庄手工业3、(原创)杨师群教授所著《中国历史的教训》一书对百家争鸣的重要人物给予了高度评价,下列评价针对孟子的选项是A、主张专制的底层工匠B、空中楼阁的辛勤建筑师C、专制理论的极大成者D、虚无主义的逍遥游客4、(原创)自西方东侵,而中国人遭遇到旷古未有的变局。
值旷古未有的变局,自必有非常的手段,然后足以应付之,此等手段,自非本来执掌政权的阶级所有,然则新机从何处发生呢?其(一)起自中等阶级,以旧有的文化为根柢的,是为_________。
其(二)以流传于下级社会中固有的革命思想为渊源,采取西洋文化,而建成一种方案,则为__________。
横线中正确的是A、戊戌维新辛亥革命B、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C、洋务运动辛亥革命D、义和团运动清末新政5、(原创)军训部颁发《游击战纲要》一书,曾有一训令“查游击战为长期抗战,消耗敌人兵力,争取主动地位,富有弹性之战法。
年来,各战区因地实施,颇收成效,山西方面,尤为卓著。
兹根据作战最高指导方针,适应现阶段之需要,应在敌侧后发动较前规模更大更坚强有力之游击战,庶可使敌深陷泥淖,穷于应付,而予致命之打击。
河北省望都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历史月考试试题
河北省望都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历史月考试试题命题人:薛进红审题人:孙席军王宏伟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本卷共60小题,每题1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A.工业革命开展时间的先后决定了其工业的排名次序B.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欧洲强国走向衰弱C.美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大受益国D.工业革命进程中各国发展不均衡[2、霍布斯鲍姆在《帝国的年代》中说:“1905年之后,国际危机通常越来越诉诸战争威胁来解决。
”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背景是A.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和发展 B.英法操纵国际联盟激化矛盾C.欧洲集体安全体系开始破产 D.美国加强对欧洲事务的干涉3、下列图片是一战时各国的征兵宣传海报。
实际上各国参加战争的根本目的都是A.为了争夺欧洲大陆霸权 B.为了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C.为了保卫国家的和平和民主 D.为了转嫁国内的经济危机4、有两位同学参加了一次夏令营,他们参观了福熙车厢,甲同学向乙同学介绍了同盟国失败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协约国集团在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方面都占有优势②英、美的海上封锁起了重要作用③德、奥军队战略上的失误④战争导致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②③④ D.①③④5、在一场灾难过后,几位学者对欧洲前途发出这样的感叹。
学者甲说“我们这个时代的现实:欧洲之没落。
”学者乙说“欧洲已进入了艰困的时代。
”学者丙说“我们欧洲的命运只能这样。
”从材料中推断,这些学者担忧的是()A.宗教改革后,罗马教会学者对欧洲陷入信仰分裂感到忧心B.法国大革命期间,欧洲保守派对革命运动的传播深感不安C.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知识分子对欧洲文明的前途失去信心D.冷战期间,西欧学者对于亚洲新兴势力的崛起,甚为疑虑6.一战中,对1916年战争形势的分析,正确的是( )A.德军速决战计划破产,双方转入阵地战B.双方的制海权发生重大变化C.协约国开始掌握战略主动权D.美国的参战加速了一战的结束7.2008年1月20日法国最后一名“一战”老兵辞世,引来了全球媒体关注。
望都中学高一期中历史试题
望都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第I卷(65分)选择题:本题共65小题,每小题1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2011年4月22日,媒体针对大学生药家鑫恶意杀人被判死刑评论认为,当代人才选拔缺失自我道德教育。
而历史上我国特别重视当事人道德水准的人才选拔制度是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2.《荀子·富国》载:“故天子朱裷衣冕,诸侯玄裷衣冕,大夫裨冕,士皮弁服。
”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制度是:A.分封制 B.宗法制 C.礼乐制 D.郡县制3.据《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载:“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生。
”此段文字表明司马迁认为秦朝统一的意义是A.使人民脱离了诸侯国的统治 B.为我国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C.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使人民有生产的安定环境,符合人民愿望4.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与分封制相比,主要特点是①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②爵位世袭制③确立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构④三公九卿和郡县的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命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
”是汉武帝为加强皇权而实行的一项措施。
对这一措施的正确叙述应是A.布衣为相,由近臣组成决策机构 B.剥夺三公权限,扩大尚书权力C.置三公,事归台阁 D.实行三省体制,相权一分为三6.唐代尚书省对各类文书的签发与检核有明确的日程规定:“凡内外百司所受之事,皆印其发日,为之程限,一日受,二日报。
小事五日,中事十日大事二十日,狱案三十日,其急务者不与焉。
”这一规定旨在A.加强君主专制 B.减少中央行政决策的失误C.解决相权与君权的矛盾 D.提高行政办事效率7.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
河北省望都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卷(有答案)docx
高二历史月考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40道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梁启超指出:“研究儒家哲学,就是研究中国文化……但是若把儒家抽去,中国文化恐怕没有多少东西了。
”下列各项符合儒家思想主张的是()A.“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B.“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C.“民道弊而所重易也,世事变而行道异也”D.“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2.“国弱民强,民强国弱。
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
……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
”上述言论体现的是()A.君民对立、加强统治的法家思想 B.实行仁政、缓和矛盾的儒家思想C.消除等级、主张兼爱的墨家思想 D.憎恶权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3.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
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
”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
这反映了()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4.有学者评论某思想家时说:“以其对策,开创了儒家伦理政治理论步入政治殿堂的历史。
”这位思想家是()A.孟子 B.董仲舒 C.朱熹 D.黄宗羲5.西汉时期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主要体现①鼓吹“天人感应” ②主张“制天命而用之”③宣扬“君权神授” ④强调“大一统”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柔仁好儒”的太子认为汉宣帝(汉武帝曾孙)“持刑太过,宜用儒生”,却遭到训斥,“汉家自有制度”,“奈何纯任德教”。
这主要反映了()A.汉宣帝放弃以儒学作为正统思想 B.儒学教育更加官方化和制度化C.汉家制度往往用儒学包装法治思想 D.汉宣帝时儒生地位一落千丈7.明清时期,北京曾有多次雾霾的记载。
明清皇帝极为恐惧,为消除雾霾,曾令文武群臣致斋三日,并禁天下屠宰,以期感动上苍,赐下甘霖,这种行为所反映的思想最早渊源于A.先秦儒学 B.汉代儒学 C.宋明理学 D.佛教8.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对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
河北省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卷
河北省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共20题;共40分)1. (2分) (2017高一下·武威期中) 19世纪欧洲男子着装发生了很大变化,宫廷贵族装饰过于奢靡繁琐的服装被舍弃,便于工作和运动的舒适、简便的男装流行起来,还出现了以大众为销售对象的成衣,时装不再是上流社会的专利。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包括()A . 机器生产需要简便的工作服装B . 资产阶级革命打击了封建贵族C . 工业化造成服装的大批量生产D . 工业革命导致了社会的贫困化2. (2分) (2020高二下·丽水月考) 杰弗里•帕克说:“1916年末……德国试图火速提高军事生产的努力最终却毁灭了它的经济,导致了1918年德国的崩溃。
”这里作者认为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失败的原因是()A . 军事战略上的失误B . 国内矛盾的激化C . 工业实力难以支撑其长期战争D . 军事实力不如协约国3. (2分)梁启超认为,近代中国人“国民自觉”包括“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
下列历史事件中,最能体现以上第二点的是A . 太平天国B . 洋务运动C . 戊戌变法D . 五四运动4. (2分)下列关于一战后初期欧洲经济状况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 . 人力和物力严重不足B . 开始向工业文明演进C . 国民经济受到了重创D . 生产水平远低于战前5. (2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形成后,法国元帅福煦曾预言:“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主要是因为()A . 资本主义大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依然存在B . 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终将激化C . 没有消除各大国之间的矛盾,却埋下了更大冲突的种子D . 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对外扩张6. (2分)某校举办了一次历史小报展览,有一位同学在小报中有下列一段叙述,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他的叙述中有几处史实性错误()1939 年9月1日,德军突袭苏联,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河北省廊坊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4—2015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说明: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2.卷Ⅰ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卷Ⅱ用黑钢笔或圆珠笔答在答题纸上。
3.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试卷由考生自己保留。
卷Ⅰ(选择题共65分)一、选择题(共65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6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据《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这反映了古代统治者有在春天祭日.秋月祭月的礼制。
据此判断,中秋节祭月的典礼可能起源于A.先秦时期 B.秦汉时期 C.唐宋时期 D.明清时期2.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
造成“分散性.松散性”的原因是A.贵族拥有土地所有权B.分散的自然经济C.贵族拥有世袭特权D.王室日益腐败3.春秋战国是个大变革的时代,其中政治体制的“变”体现在①从禅让到世袭②从分封制到中央集权制③从井田制到私有制④从宗法制到官僚制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②④4.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
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
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
……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
”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5.明初,朱元璋立了一块“宦官不得干预政事”的铁牌,但事与愿违,明王朝却成为历代宦官干政最厉害的王朝。
宦官干政的根源是A.明朝皇帝懦弱无能 B.明朝商品经济高度发展C.封建君主专制体制 D.明初废除了丞相制度6.下列中国古代皇权消长图中,比较符合历史实情的是A B C D7.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实行避讳制度,即晚辈对长辈.臣下对皇帝不能直书.直呼其名。
河北望都中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河北望都中学17—18(二)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孟爱红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40道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甲骨文又称契文、龟甲文或龟甲兽骨文。
甲骨文为一种很重要的古汉字资料。
绝大部分甲骨文发现于殷墟。
这些甲骨基本上都是商王朝统治者的占卜纪录。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现在已知,殷商时期,国王在处理大小事务之前,都要用甲骨进行占卜,商朝的地方诸侯有侯、伯、男、甸不同的称号,中央处理国家事务的官员,以尹为长,另有卜(中央负责占卜的官员),作册,亚服等各种名目。
从以上材料不能得出的历史信息是:A、中国早期的制度中王权具有神秘色彩B、殷墟是商朝的政治中心C、商朝时期中央集权神化并加强D、初步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2.下图所示是台湾某教科书对历史上某个时期社会变化的描述,该时期是A.夏商西周B.春秋战国C.秦汉三国D.两晋南北朝3.清代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
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A.将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关系结合以强化王权B.通过分封同姓诸侯以加强对地方的统治C.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以巩固奴隶主专政D.通过服饰规范等礼乐制度以维护贵族等级特权4.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
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5.“秦堤牢固,工程精当……湘漓接,通汉壮……。
”当时修这一水利工程的主要目的是A.便于农业灌溉B.方便军事运输C.利于商旅通行D.方便匈奴朝贡6.《汉书》记载,“中朝官也,亦谓之内臣。
河北满城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试题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共46小题,每小题1.5分,共69分)1.商朝的王位继承,自第二代以下,以兄终弟及为主,王子无嫡庶之分,皆有继位的资格,至无弟可传,然后传子。
这一继承制度( )A.与分封制互为表里B.使政权趋向严密C.有利于社会稳定D.易导致权力纷争2.《史记·周本纪》载:褒姒不好笑……(周)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
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
这段记载表明( )A.诸侯有随时朝觐天子的义务 B.受封诸侯有义务提供军赋C.幽王荒淫遭遇诸侯联合反叛 D.周王室衰微面临诸侯攻伐3.僖公二十八年(公元前632年)冬践土之会,本是晋文公召周天子,而《春秋》却记为“天子狩于河阳”。
以下评述正确的是( )①作者描述带有主观因素②通过一个“狩”字,表达了作者的政治理念③文献史料不能反映真实历史④历史是个人心态的反映A.①②B.①④ C.①③ D.②④4.根据甲骨文以及中国史籍记载的推断,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
最早的一批姓氏包括姬、姜、嬴、妫等。
这些姓氏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封建礼制对女性的尊重 B.受西周宗法制的影响C.政治上分封制的实施 D.血缘关系最初以母系来确定5.《礼记》云:“婚姻者,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
” 可见古时婚姻( ) A.强调夫妻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B.重视传宗接代,具有宗法色彩C.强调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D.强调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6.在古代四合院中,北房南向是正房,房屋的开间进深都较大,台基较高,多为长辈居住,东西厢房开间进深较小,台基也较矮,常为晚辈居住。
对这种文化现象解析正确的是( ) A.体现了严格的宗法等级观念 B.使家庭具有了和谐气氛C.体现了小农经济封闭特点 D.体现了古代中国男尊女卑的特点7.我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在描述宁国府的年终祭祀时写到:“贾府人分昭穆排班立定,贾敬主祭,贾赦陪祭,贾珍献爵,贾琏、贾琮献帛,宝玉捧香”、“凡从文旁之名者,贾敬为首,下则从玉者,贾珍为首;再下从草头者,贾蓉为首,左昭右穆,男东女西,……”材料中描述的情景受我国古代哪种制度的影响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世袭制 D.内外服制度8.孔子虽然称赞管仲对国事有贡献,但仍毫不迟疑地攻击他器用排场超过人臣的限度。
高二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河北省保定市望都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月考
高中高二历史月考卷一选择题:(每题1。
5分,共60分)1、有人指出:“用亚洲人的观点来看,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国际社会内的一场内战。
”形成这个观点的理由是A.一战是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矛盾激化的产物 B.一战就局限在欧洲范围内进行C.一战中实际交战国均为欧洲国家 D.一战给欧洲带来了毁灭性打击2、下列关于凡尔登战役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是“一战”中持续时间最长、伤亡惨重的战争②法国为驱赶德军出境而发动的战争③德国一举歼灭法军主力的目的未能达到④此战役没有使其中任何一方取得绝对优势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3、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不论从欧洲的角度,还是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都是一个历史转折点,引人注目。
”其“转折”表现为①由资本主义一统天下到两种社会制度并存②欧洲中心地位动摇,大多数国家成了债务国③新建立的国际组织有效地防止了世界性战争的爆发④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高涨的新局面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在巴黎和会上,争吵不休的战胜国却一致同意保留德国在东线的部队。
这最有可能是为了A.确保法国的安全 B.维系欧洲大陆均势C.遏制社会主义力量 D.安抚德国抵触情绪5.菲舍尔在他的《称霸世界的利爪》一书中写道“……1914 年6月的这一事件为德国统治者长期准备的战争提供一个极好的机会……”“这一事件”是指A.英法对德宣战 B.奥匈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遇刺身亡C.美国宣布实施中立政策 D.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6.1914年8月2日英德双方谈判时,德国首相指出:“你们是否要为一张废纸(指保证比利时中立的条约)和我们开战?”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我们承担着光荣的责任,要保卫一个弱小邻国的独立、自由与领土完整。
如果哪些国家说他们只有在条约对他们有利时才守约,我们就不得不使局势变得只有守约才对他们有利。
”这反映出英国的真实意图是A.为维护比利时的中立而对德作战 B.为维护国际公约的尊严而对德作战C.决心以武力阻止德国势力的扩张 D.以武力逼迫德国遵守《凡尔赛和约》7.1915年英国军需品法规定:因战时需要,私营工厂必须交由国家管理并增建国营工厂,各工厂所需原料、生产及货物都加以详细规定。
河北省望都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
2013—2014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考生须知:1、本试题卷分第Ⅰ卷(客观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试卷共10页2大题;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第Ⅰ卷做在答题卡上,第Ⅱ卷做在答题卷上,做在试题卷上不得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50分。
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礼记·大传》:“人道亲亲也。
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
这段文字主要是为了论证下列哪一制度存在的合理性?A.分封制 B.宗法制 C.嫡长子继承制 D.一夫一妻制2、在学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相关知识后,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一位同学不可能被周武王封为诸侯王A.甲同学为姬姓贵族B.乙同学帮助周武王打败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C.丙同学回到了商朝,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D.丁同学做了平民,才能与人品俱佳3.据史载:微子开(因避汉景帝刘启的名讳,故改“启”为“开”),是殷朝帝乙的长子,帝纣的庶兄。
纣王即位后,统治黑暗、残暴。
……周武王伐纣克殷后,微子便手持祭器……拿着茅草,跪在地上前行向武王谢罪求告。
茅草是祭祀时沾酒用的,交出茅草,表示交出祭祀权,真心投降。
……周封微子启于宋地,建立宋国,管理商族遗民,奉守商人宗祀……公元前286年,宋亡后其子孙,以原国名为姓氏,就是宋氏。
分析该史料所得出的信息,正确的有①殷商末期,嫡长子继承制可能已确立②只有王族才能分封建国,诸侯国对中国百家姓的形成影响巨大③避讳制度反映了后世君主专制加强对思想文化的影响④神权与王权结合是商周时期政治制度的重要象征A B. 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4.分封制在周初起到了巩固统治的作用;在后期则造成分裂割据,瓦解了周朝的统治,导致这种截然不同结果的最主要因素是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发展 C.诸侯争权夺利 D.礼乐制度的破坏5、《史记》记载,刘邦称帝之后以旧礼尊其父,有人劝说刘父:“今高祖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
河北望都中学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考后满分试题
河北望都中学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考后满分高一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共25题,每小题3分,共计75分)1.“夏朝设秩宗,商朝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
”这表明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 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C.实行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制度 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2. 近年来,福建和台湾两岸的中华儿女定期地进行祭拜“妈祖”的大型民间活动。
“妈祖”文化现象与宗法制有密切联系,在宗法制中,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A.家族等级关系B.政治隶属关系C.家族血缘关系D.既有家族血缘等级关系,又有政治隶属关系3.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记载:武王克商,先有天下,其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
(注:周武王为姬姓)这表明:()①分封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②同姓诸侯是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力量③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的统治④分封制导致诸侯割据混战A、②③④B、②③C、①②③D、③④4. 据《春秋》记载,西周初年,周天子分封鲁国时举行了一套隆重的策命典礼,并由司空(官职)“授土”,司徒(官职)“授民”。
对这一史实最恰当的解释是()A、周天子用最高礼节接待鲁国国君B、鲁国国君的权力来源于周天子C、鲁国国君的地位与周天子相似D、周天子重视礼仪制度建设5. 分封制是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之一。
下列现象中反映分封制遭到破坏、趋于崩溃的是:()①“周郑交质,射王中肩” ②“烽火戏诸侯” ③按照《周礼》,只有天子才能使用“八佾”(八列舞女)的礼乐,可是,到了春秋时期连鲁国大夫季氏也公然“八佾舞于庭”④“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③④6. 《汉书》记载:“秦遂并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河北省望都中学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
河北省望都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40道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时期,既是血腥、残酷的时代,也是宽容的时代,“宽容”主要指()A.诸子百家争鸣B.商人地位提高C.士的兴起D.“学在民间”2.《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 A.兼爱尚贤 B.主权在民C.以民为本 D.道法自然3.汉初,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
这反映了,当时的治国理念是A.内儒外法B.外儒内法C.以德治国D.以法治国4.“忠君爱国”在北宋末年成为士大夫的最高道德标准。
佛教也提出与儒家伦理道德相协调,“佛法据王法以立”,佛教僧人也应提倡忠君爱国,所以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
上述历史现象反映了()A.儒学与佛教互动融合B.士大夫的崇佛心理普遍C.佛教融汇儒学伦理D.儒学开始吸收佛道思想5.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之《置相》中发出了“有明之无善治,高皇帝罢丞相始也”的感慨,主张恢复宰相制度,提高宰相地位。
这突出表明黄宗羲()A.主张限制君主权力B.倡导“天下为主君为客”C.希望健全中央机构D.否定君主制度的合理性6.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
在此,顾炎武强调( )A.培养人才,经世致用B.弘扬道德,规范言行C.富足百姓,移风易俗D.教化民众,静心明志7.有学者认为:宋朝标志着旧的中世纪统治的结束和所谓“现代”发展的开始,宋朝时所发生的一些变动,显示出典型的“现代’特征。
下列史实不符合此观点的是()A.“市”的发展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B.市民阶层不断发展C.指南针运用于航海D.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8.李约瑟在《中华文明科学史》中说道:“中国之所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乏逻辑推论思维),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
河北望都中学17—18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河北望都中学17—18(二)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40道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甲骨文又称契文、龟甲文或龟甲兽骨文。
甲骨文为一种很重要的古汉字资料。
绝大部分甲骨文发现于殷墟。
这些甲骨基本上都是商王朝统治者的占卜纪录。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现在已知,殷商时期,国王在处理大小事务之前,都要用甲骨进行占卜,商朝的地方诸侯有侯、伯、男、甸不同的称号,中央处理国家事务的官员,以尹为长,另有卜(中央负责占卜的官员),作册,亚服等各种名目。
从以上材料不能得出的历史信息是:A、中国早期的制度中王权具有神秘色彩B、殷墟是商朝的政治中心C、商朝时期中央集权神化并加强D、初步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2.下图所示是台湾某教科书对历史上某个时期社会变化的描述,该时期是A.夏商西周 B.春秋战国 C.秦汉三国 D.两晋南北朝3.清代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
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A.将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关系结合以强化王权B.通过分封同姓诸侯以加强对地方的统治C.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以巩固奴隶主专政D.通过服饰规范等礼乐制度以维护贵族等级特权4.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
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5.“秦堤牢固,工程精当……湘漓接,通汉壮……。
”当时修这一水利工程的主要目的是A.便于农业灌溉B.方便军事运输C.利于商旅通行D.方便匈奴朝贡6.《汉书》记载,“中朝官也,亦谓之内臣。
河北省望都中学高二历史8月月考试题
河北省望都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8月月考试题(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一、选择题:(30*2)1.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这段话体现的是( )A.民本思想B.仁政思想C.礼法并重D.礼治为先2.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
”这一学派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3.“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这一主张属于( ) A.儒家“仁爱”思想B.墨家“兼爱”思想C.儒家“礼治”思想D.墨家“非攻”思想4.在诸子百家的某经典著作中所体现的“热词”(即出现频率较高词汇)有“省刑罚”“薄税敛”“民为贵”“恻隐之心”。
据此你认为下列哪句引言很有可能出自该经典著作( )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B.“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圣人执要,四方来效”C.“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D.“人之生固小人,无师无法则唯利之见耳”5.美国华裔学者杜维明在《超越启蒙心态》一文中说:“他们(儒家)有这样一种认识,即每个人命中注定是嵌于某一特定条件下的独一无二的人。
但是,每一个人同时具有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内在可能。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儒学的核心是“仁”和“礼” B.儒学强调个人与集体的协调C.儒学注重个人的身份地位 D.儒学对秩序维护和个人发展同等重视6.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
该学者应该是( )A.韩非子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7.《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
”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 )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 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 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8.《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
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学分认定考试试题-人教版高二全册历史试题
某某宁阳四中2014—2015学年度下学期高二期中学分认定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共分二大题,全卷共100分。
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第I卷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
3.第II卷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在草稿纸和本卷上答题无效。
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40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1.古书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该材料实质上反映了()A. 宗法制渐趋强化B. 分封制趋于瓦解C. 边疆诸侯争霸中原D. 中央集权制建立2.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外国观察家们都被中华文明的久远性与稳定性所深深震撼”,形成中华文明这一特征的因素不包括()A.依靠道德力量治国B.科举制的不断发展C.中央集权制的强化D.贵族统治的血统渊源3.我国是一个重视制度创新的国度。
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都对我国的政治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
对于这三种政治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都是与宗法制互为表里的制度B.都加强了中央集权C.地方长官都通过任命产生D.都为统治者的统治提供了制度保障4.右图是现藏于某某博物馆的西周大克鼎,被誉为“国之重器”。
史载西周“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
”它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西周有严格的等级制度B.西周青铜器数量比较少C.西周的冶铜业十分落后D.西周的经济发展不平衡5.“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A.参加科举考试B.等待朝廷察举C.投笔从戎戍边D.投作官吏幕僚6.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得曾经提出“领地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个,一部分自国王自己的领地,一部分自诸侯的进贡;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
根据这个概念,对古代中国处于“领地国家”时期叙述正确的是()A.构建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文化心理认同B.形成了地方绝对效忠中央的制度C.确立了以土地国有为基础的社会公有制D.实现了以家天下为核心的集权机制7.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望都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历史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1.西周时,“宗法”习惯便被统治者制度化和系统化了,最后发展成为一种所谓“大宗率小宗,小宗率群弟”世袭的制度文化。
在这种制度文化里,因此形成了A.“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世袭观念 B.“亲师友,习礼仪”的风尚C.“男女有别,长幼有序”的身份等级 D.“明法度,重教化”的思想2.《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所收诗歌最终经孔子编订而成。
据此判断以下不可能在《诗经》中出现的是A.《唐风》 B.《陈风》 C.《郑风》 D.《赵风》3.汉朝桑弘羊说“家人有宝器,尚函匣而藏之,况人主之山海乎?夫权利之处,必在深山穷泽之中,非豪民不能通其利。
……今放民于权利,罢盐铁以资暴强,遂其贪心,众邪群聚,私门成党,则强御日以不制,而并兼之徒奸形成也。
”作者主张A.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B.重农抑商政策C.工商官营,反对豪民并兼 D巩固统治,关注民生4.《盐铁论·水旱》载:“铁器,民之大用也。
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农夫乐事劝功。
用不具,则田畴荒,谷不殖。
”这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A.刀耕火种 B.铁犁牛耕 C.精耕细作D.男耕女织5.南宋《梦粱录》记载临安“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既无虚空之屋。
”《都城纪胜》载:“(临安)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
”与唐朝前期相比,材料中反映南宋A.只有临安商业分布非常广泛B.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C.开始突破政府对商业时空的限制D.城市的商业功能增强6.顾炎武说:“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占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
虚之学,吾见其日是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顾炎武上述言论的主旨是A.批判宋明理学空谈义理 B.倡导经世致用的学术取向C.提倡无研不信的为学方法 D.强调学术与道德的结合7.秦汉时代,南方的郡面积都比北方的大得多。
例如,秦朝北方的河东、上党、太原等五郡才相当于今山西省,而南方的长沙郡就相当于今半个湖南省。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秦汉时期A.北方地区开发的程度更高 B.南方地区的经济地位更重要C.南方交通设施要更加完善 D.北方地区实行郡国并存制度8.南开大学教授李治安认为:元朝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也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相当于自隋朝始第三个“正一反一合”阶段的“合”。
作者认为A.行省制实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有机结合B.行省制主要着眼于政治上的统治和军事上的控制C.行省制巩固了元朝的中央统治和国家的统一D.行省制充分借鉴了郡县制的优点,基本摈弃了两宋政治制度的缺点9.忽必烈说:“中书省是我的左手,枢密院是我的右手,御史台是我用来医治左右手的”。
以下理解正确的是A.三权相互牵制达到政治平衡B.行政权和军权受制于司法权C.中书省独大威胁到皇权专制 D.建立独立监察体制加强君权根据表中东南行政区划设置变化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古代行政区划不断向东南拓展 B.人口和经济重心有南移趋势C.中央政府对地方管理不断加强D.中央集权削弱地方权力加强11.清初地理学家刘献廷在其《广阳杂记》中说:“天下有四聚,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然东海之滨,苏州而外,更有芜湖、扬州、江宁、杭州以分其势,西则惟汉口耳。
”据此可知清初A.已形成统一国内市场 B.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C.工商业市镇繁荣发展 D.苏州是江南经济中心12.1870年清朝大臣崇厚出访法国。
他受邀参观巴黎下水道工程后,觉得曾被无数法国人踩在脚下,这是法国政府的蓄意羞辱。
事实上,法方为了展示城市建设成果,只安排各国皇室的贵宾参观此工程。
同一天还有两位来自巴西的王子也同样进入下水道进行了参观。
对此,今人解读最接近史实的是A.崇厚没有理解法国政府的用意 B.崇厚希望“师夷长技以制夷”C.崇厚对外情况是无知的 D.崇厚自认为受了“胯下之辱”,有失身份13.“合议即成,举国争言洋务:请开铁路者有之,请练洋操者有之,请设陆军学堂、水师学堂者亦有之。
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或请设商务大臣……”“合议即成”是指签订了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14.黄君(黄佐卿)于光绪七年(1881年)建丝厂于沪上。
……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
……(开工后)斯时运用缫丝机槭尚无相当人才。
……乃延(请)意人麦登斯为工程师,指导厂务。
……且所有出品须运往外国市场,向绸商兜售,输运需时,周转为难。
自光绪八年至十三年,营业失败,资本耗损殆尽。
对于丝厂发展,折射出的史实本质是A.技术人员主要依赖外国 B.产品销售不十分的顺畅C.因官督商办而走向衰败 D.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艰难15.在20世纪20年代浙江上虞县的下管村,“生产上它是一个社会……下管人除粮食和菜蔬肉类等还能自给自足,并有毛竹和茶叶等山货可以外销外,日常生活的工业品,几乎全是外来的‘洋货’。
……除了制造和修理农具和家具的一些手工业外,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
”据此可知,近代以来下管村自然经济瓦解的征象是A.毛竹和茶叶等山货的外销 B.农具等制造业和修理业的存在C.粮食和菜蔬肉类等的生产 D.纺织和部分土产加工业的淘汰16.1853年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后,杨秀清频繁使用代天父传旨的特权,其中多是为了处理内部矛盾,排挤异己。
后来他更假借代天父传旨,要求洪秀全把他加封为“万岁”。
这体现出A.太平天国权力争夺借助宗教迷信 B.拜上帝教与中国皇帝制度相结合C.杨秀清掌握了太平天国的实权 D.太平天国定都后战局渐趋恶化17.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
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18.下列表格是甲、乙两位同学对“农民阶级与近代中国革命”的探究,对此判断正确的是A.甲同学采用的历史依据正确,结论合理B.乙同学采用的历史依据不正确,结论不合理C.两位同学采用的历史依据都不准确,结论都不合理D.两位同学的推论都合理,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时代19.历史漫画能生动地反映或揭示历史本质。
下列两幅漫画深刻揭示了A.英国侵略者通过《南京条约》割占了中国香港岛B.英国侵略者通过看木偶戏来庆祝自己占领了中国香港C.中国近代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D.政治腐败,官员贪图享乐是清对外战争的失败的根源20.张鸣在《辛亥:摇晃的中圜》中写道:“革命带来了问题,答案却是只能在继续革命中得到解决。
……所谓的革命,无非是借助革命的杠杆,撬起可以使民族翻身的巨石,当无论如何都撬不动的时候,不是换一个杠杆,而是接长这个杠杆,用更激进的革命,继续撬。
”这表明作者认为中国近代前期A.革命目的极具坚定性 B.革命手段极具优越性C.革命过程极具跳跃性 D.革命结果极具建设性21.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当协约国战胜德国的消息传到北京,中国知识分子曾上街游行,欢呼“公理战胜强权”。
同时在北京创刊的《每周评论》将“主张公理,反对强权”作为其办刊宗旨。
对“公理”的呼喊反映出中国知识分子A.对民主科学的质疑 B.对平等与自由的向往C.对独立参政的渴盼 D.对协约国希望的幻灭22.1919年4月,身在欧洲的梁启超给北京外交委员会发了一个电报:“对德国事,闻将以青岛直接交还,因日使力争,结果英法为所动,吾若认此,不啻加绳自缚。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梁启超对袁世凯北洋军阀政府的外交政策不满B.梁启超与后来青年学生的态度一致C.梁启超对帝国主义的本质还没有看清D.梁启超已变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斗士23.达尔文进化论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
康有为把进化论与中国的传统思想相结合;严复在翻译进化论著作《天演论》时突出“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等危机思想;陈独秀用进化论研究伦理道德和文学艺术。
这反映了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进化论的态度是A.“中学西源,为我所用” B.“与时俱进,发展创新C.“西学中源,合理利用” D.“取明深义,取便发挥”24.《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
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
”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A.甲午战争爆发 B.中华民国建立C.抗日战争爆发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5.抗日战争期间,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虽然作战失败了,但是……它改变了中日战略轴线……中国决心以更广大之规模,从事更持久之战斗。
”据此,说明A.蒋介石准备拉开战场的反攻序幕 B.正面战场的溃败促使蒋介石改变抗战路线C.蒋介石认识到了本国的战略优势 D.蒋介石是抗战时期中国军队的精神支柱26.人类历史的发展是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种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但不同的因素对人类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是不相同的。
下面的图示表明A.民主革命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成为推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最主要的动力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方向和社会性质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为中国近代化进程铺设了道路,对近代中国历史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直线上升27.2014年11月29日,长春人李海东以6.2万元拍下《琉球国全图》。
该图是1 785年日本著名政治学者林子平所著的《三国通览图说》(日本东京出版)一书中的附图。
图中琉球三省和附属的36个岛屿都是黄色的标识,而当时的钓鱼台、黄尾山、赤尾屿等和广东、福建、浙江、南京,一律都是使用粉色标识的。
这A.说明日本已承认钓鱼岛为中国领土 B.可以作为钓鱼岛归属问题的历史实证C.说明该学者的制图技术与现代无异 D.证实了中国历代政府对钓鱼岛的管理28.1937年德国《共和报》载文称:“上海乃世界最富庶城市之一,在日本垂涎已久,在中国必以死力抵御,原属意料中事。
观于战况之烈,足见日本获胜之望尚属渺茫。
”此处所言战事A.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B.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酌狂妄计划C.切断了日本与南洋的海上交通线 D.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29.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