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基本理论
第二章基本理论之探讨

第二章 基本理論之探討2.1 模型架構與共線性之影響 首先將文中的線性迴歸模型定義如下:εββ++=X Y 10Y (2.1.1)),0(~2n n I N σε其中: n ×1的觀測值向量X : n ×的迴歸矩陣,且經過標準化,即k 1,02==∑∑ij iij i X X0β:未知的常數項1 : n ×1的向量其元素均為1β:×1的參數向量k ε: n ×1的隨機誤差向量令X =[,此處的為]k x x x ,,,21L j x X 的第行,也就是說包含了第個自變數的n 個選定值。
經由j j x j X 的行向量間線性相依的關係可對「共線性」的概念下一個定義。
如果存在一組不全為零的常數使得k 21k 21t t t ,,,L 01=∑=j k j j x t(2.1.2)則稱向量有線性相依的關係。
若(2.1.2)式對x x x ,,,L X 的某些行向量剛好成立時,X X '的秩(rank) 便會小於,也就是說k X X '為不可逆矩陣。
通常(2.1.2)式的等號右邊只會是一個接近於零的向量,此時稱X X '有近似線性相依關係(near-linear dependency),而多重共線性(multicollinearity)也就發生了。
但在實務上,完全線性相依的關係很少在資料中出現,反而是近似關係較常見。
因此,共線性是一種程度輕重的問題,而非存在與否的問題。
考慮模型(2.1.1)中β的最小平方估計Y X X X ')'(ˆ1−=β(2.1.3) 及其共變異矩陣(covariance matrix)12)'()ˆ(−=X X V σβ(2.1.4) 當自變數間的線性相依關係很強時,的元素會急速膨脹,直接對最小平方估計及其變異數造成了重大的影響,這些影響稍後會加以介紹。
1)'(−X X 由於共線性帶來的影響相當嚴重,統計學家乃至於一般研究者從事研究工作時,都會設法儘可能減輕資料中的共線性。
02 第二章 相关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79. 属于缓冲区的部位是( )。
A.切牙乳突区 B.磨牙后垫区C.后堤区 D.牙槽嵴顶区 E.颊侧翼缘区
参考答案:A
80. 上颌后部牙槽骨的吸收的方向为( )
A.向上、向后 B.向上、向外 C.向上、向内 D.向后、向外 E.向上、向前
参考答案:C
81. 将口腔前庭分为前弓区和后弓区的解剖标志是
D.B与C E.A与B与C
参考答案:E
67. 全口义齿固位有关的因素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颌骨的解剖形态
B.口腔黏膜的性质
C.牙槽骨致密程度
D.基托的伸展
E.咬合平衡
参考答案:E
68. 关于全口义齿下颌印模边缘位置哪项是错误的( )
A.边缘要与运动时的唇、颊和舌侧黏膜皱襞相贴合 B.后缘盖过磨牙后垫
40. 全口义齿固位力的来源是什么
41. 简述腭小凹的位置及定义
42.简述上颌前弓区的位置及定义
43. 简述中性区的定义及特点
44. 简述唇系带的位置及特点
45. 简述下颌舌骨嵴的位置及周围特点
46. 简述磨牙后垫的位置及特点
五、A1型题
47. 牙列缺失患者由于牙槽骨进行性吸收,临床常见:( )
A. 颌间距离不断增大 B. 面下1/3高度逐渐变短
A 中性区 B 主承托区C 副承托区D 边缘封闭区 E 缓冲区
参考答案:A
89. 属于缓冲的部位是
A切牙乳突区 B磨牙后垫区C后堤区
D牙槽嵴顶区 E颊侧翼缘区
参考答案:A
90.腭小凹位于( )。
A.切牙乳突前方 B.腭皱与切牙乳突之间 C.腭皱后方
D.上颌牙槽嵴后缘 E.软硬腭交界处,腭中缝两侧
参考答案:E
第二章 学习理论

以试误说概括所有的学习,轻视意识, 4. 以试误说概括所有的学习, 轻视意识,轻视主观 能动作用。 能动作用。 生物学化的倾向。 5. 生物学化的倾向。 6.强调原本趋向的作用,低估学习的作用。 强调原本趋向的作用,低估学习的作用。
20
二、经典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巴甫洛夫其人
21
经典条件反射实验情境
22
建立经典条件反射的一般程序 和主要特点
US(无条件刺激) US(无条件刺激) CS(条件刺激)+US(无条件刺激) 条件刺激)+US(无条件刺激 CS(条件刺激)+US(无条件刺激) CS+US的重复 强化) 的重复( CS+US的重复(强化) CS 经典条件反射(一 经典条件反射 一) UR(无条件反射) UR(无条件反射) UR(无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 UR(无条件反射) UR CR(条件反射) CR(条件反射)
23
条件反射形成之前 入口的食物 US,无条件刺激) (US,无条件刺激) 唾液分泌 UR,无条件反谢) (UR,无条件反谢)
蜂鸣回声 CS,条件刺激后) (CS,条件刺激后) 条件反射形成之后
张嘴, 张嘴,吸吮等 CR,条件反射) (CR,条件反射)
唾液分泌( 唾液分泌(CR) 蜂鸣回声(CS) 蜂鸣回声(CS) ——机能性联系 、什么是学习
学习的本质与类型
广义的学习: 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实践或训练 而获得, 而获得,由经验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心理和行为的变化 。 狭义的学习——指学生的学习,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 指学生的学习, 指学生的学习 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 狭义的学习 即学生在教师指导和引导下,有目的、有计划、 即学生在教师指导和引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 系统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发展的活动。 、系统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发展的活动。
风资源的基本理论

风向
SSW SW WSW W
WNW NW NNW C
小时数(h) 866 797 921 344 188 118 215 80
频率(%) 9.89 9.10 10.51 3.93 2.15 1.35 2.45 0.91
NW WNW
N NNW 20.00%
15.00%
10.00%
5.00%
W
0.00%
w =1 2 ρv3
(2-3)
由于风速随时间的变化是随机的,通常无法用—个函数形式给出 v (t)的表达式,
因此通过式(2-3)很难求出平均风能密度。这时,我们只能用观测的离散值近似地求出
(2-3)式的值,即
∑ w' = ρ 2N
N i vi3
(2-4)
其中,N 为 T 时间内共进行的观测次数, vi 为每次的观测值,Ni 为该风速等级在 T 时间内出现的次数。
2.3.1 风向频率
风向时刻都在变化。如果对某一地点的风向进行长时间的连续测定,就可以得到 每一种风向的风向频率。所谓风向频率就是将某一段时间内(月、季、年)风向观测的 次数,按方位分类统计,然后以每一方位的观测次数,除以该段时间内观测的总次数, 再乘以 100 即得到各种风向的风向频率。表 2.3 是海力素风电场全年的各风向累积小 时数和平均风向频率,图 2.6 是其风向频率的玫瑰图(图上各方向辐射线的长度,代表 风向频率之大小)。从图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出:该风电场的主要风向在东南一西南方
3.地理位置。由于地表摩擦阻力的作用,所以海面上的风比海岸大,而沿海的 风要比内陆大得多。比如,台风登陆后 100km,其风速几乎衰减了一半,又如,在平 均风速 4~6m/s 时,海岸线外 70km 处的风速要比海岸大 60~70%[27]。
心理学基本理论(共10张PPT)

[至善原则] 潜意识
本我 [享乐原则]
意识
前意识
• 行为学习理论
A.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巴甫洛夫 华生
B. 操作条件反射理论 桑代克 斯金纳
• 人本主义理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罗杰斯的自我论
• 认知理论 艾里斯ABC理论
罗杰斯的自我论 前意识 [现实原则] 创始人:奥地利弗洛伊德 艾里斯ABC理论
艾里斯ABC理论 [现实原则]
第二章 心理学基本理论 [现实原则] 本我 本我 本我 超 超 艾里斯ABC理论 巴甫洛夫 华生 艾里斯ABC理论
[享乐原则] 前意识
性心理发展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超 本我 ----------------------创始人:奥地利弗洛伊德 (Freud S,1856-1939)
(Freud S,1856-1939)
[现实原则]
自我 超
-----------------------
心理学基本理论
第二章 心理学基本理论
(一)精神分析理论 (二)行为学习理论 (三)人本主义理论 (四)认知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
1.创始人:奥地利弗洛伊德
桑代2克.基斯本金纳理论基础:
第二章 心理学基本理论
人格结构论 创始人:奥地利弗洛伊德
本我 创始人:奥地利弗洛伊德
意识层次论 创始人:奥地利弗洛伊德
第二章 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

Chapter2 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
15
内 部 控 制
(二)具体要求 全过程控制; 1、全过程控制;2、全员控制 三、重要性原则 坚持全面控制的基础上突出重点。 存货ABC ABC管 坚持全面控制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存货ABC管 理) 四、有效性原则 要求设计的内部控制具有预防作用; 设计的内部控制具有预防作用 1、要求设计的内部控制具有预防作用; 要求定期检查内部控制执行情况, 执行情况 2、要求定期检查内部控制执行情况,及时纠偏。
一、早期的内部控制假设(略) 早期的内部控制假设( 假设的基本特征( 二、假设的基本特征(略) (一)客观现实性 (二)基础性 (三)系统性 (四)相互独立性 (五)动态性
Chapter2 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
6
内 部 控 制
三、控制实体假设——与会计主体假设比较 控制实体假设 与会计主体假设比较 1、含义 控制实体假设是对内部控制活动空间范围 控制实体假设是对内部控制活动空间范围 所作的限定。 所作的限定。 2、作用 有利于明确责任主体和控制对象, 有利于明确责任主体和控制对象,进行绩 效考核。 效考核。
Chapter2 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
11
内 部 控 制
2、作用 要求在设计内部控制时, 要求在设计内部控制时,应谨遵权力制衡 原则,重视不相容岗位和职务的识别和分离, 原则,重视不相容岗位和职务的识别和分离, 重视权责的分配。 重视权责的分配。
Chapter2 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
12
内 部 控 制
例1:控制实体假设是对内部控制活动空间范围 所作的限定。 所作的限定。该假设有利于明确责任主体和控 制对象,进行绩效考核。() 制对象,进行绩效考核。() 2:可控性假设假定对象是可控的 可控性假设假定对象是可控的。() 例2:可控性假设假定对象是可控的。() 复杂人性假设认为,人是有限理性的, 例3:复杂人性假设认为,人是有限理性的,具 有双重人格。() 有双重人格。() 不串通假设认为,除非存在反证, 例4:不串通假设认为,除非存在反证,任何控 制实体的相关人员都不会合谋。() 制实体的相关人员都不会合谋。()
第二章 染色基本理论

二、染料在染液中存在的基本形式
2、染料的溶解 Dn → nD 染料溶解度一般用每升水中所能溶解染料的克数 表示(g/L)。 影响染料溶解度的因素: (1)染料分子结构 (2)染料分子质量 (3)染液温度 (4)染液pH值 (5)染液中助剂性质
二、染料在染液中存在的基本形式
3、染料的分散 Dn → Dm1 + Dm2 + Dm3 …
1、染色牢度 *染品在染后加工或在服用过程中,染料(或颜料) 在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下,能否保持原来色泽状态 的能力。 2、常见染色牢度及其测定 (1)耐洗牢度及其测定 (2)耐摩擦牢度及其测定 (3)耐日晒牢度及其测定 *蓝色标样所用染料及其结构类别
蓝色标样所用染料及其结构类别
耐洗牢度测定
褪色卡
四 、染色的基本过程
2、染料的扩散 *染料由纤维表面向纤维内部转移的过程。 *染料在纤维上的扩散对染色速率及染色的匀染性 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染色速率 半染时间(t1/2)
染料的上染量达到平衡 上染量一半时所需的时 间
四 、染色的基本过程
2、染料的扩散 (2)匀染和移染 *匀染是指染料在纤维上均匀分布的过程 。 *移染是指染料从纤维上某处解吸下来到纤维另一处 重新上染的过程。
n=m1+m2+m3+…
影响染料分散液稳定性的因素 (1)染料晶体颗粒的大小; (2)分散剂的性质、用量; (3)分散液的温度。
二、染料在染液中存在的基本形式
4、染料的聚集 分子型染料: nD → Dn 阴离子型染料:nD- → (Dn)n阳离子型染料:nD+ → (Dn)n+ 染料的聚集是染料溶解的逆过程。 影响染料聚集的因素: (1)染料分子结构、分子质量、浓度 (2)染液温度 (3)染液pH值 (4)染液中助剂性质
2--弹性力学基本理论

yz
zx
• 应变的定义
• 设平行六面体单元,3个轴棱边 :
– 变形前为MA,MB,MC; – 变形后变为M'A',M'B',M'C'
。
x、 y、 z
•正应变(小变形)
•符号规定: 正应变以伸长为正。
•剪应变
•符号规定: 正应变以伸长为正;剪应变以角度变小为正。
材料力学 — 区别与联系 — 弹性力学
y
y
q
q
sx
ͼ 1-1a
x
0
sx x
ͼ 1-1b
材料力学 — 区别与联系 — 弹性力学
ͼ 1-3a ͼ 1-3b
2.1 弹性力学的基本假定
• 连续性假设:物体所占的空间被介 质充满,不考虑材料缺陷,在物体 内的物理量是连续的, 可以采用连续 函数来描述对象。
虽然都从静力学、几何学与物理学三方面进行研究, 但是在建立这三方面条件时,采用了不同的分析方法。 材料力学是对构件的整个截面来建立这些条件的,因而 要常常引用一些截面的变形状况或应力情况的假设。这 样虽然大大简化了数学推演,但是得出的结果往往是近 似的,而不是精确的。而弹性力学是对构件的无限小单 元体来建立这些条件的,因而无须引用那些假设,分析 的方法比较严密,得出的结论也比较精确。所以,我们 可以用弹性力学的解答来估计材料力学解答的精确程度, 并确定它们的适用范围。
当△S 趋近于0,则为P点的面力
•面力分量 •符号规定:与坐标轴方向一致为正,反之为负。 •面力的量纲:[力]/[长度]^2 •列阵表示:Fs={X Y Z}T
集中力
体力与面力都是分布力,集中力则只是作用在一个点
人口学的基本理论

人种;对城邦人口的 预测。
3
亚里士多德的人口思想
• ①一国具备的条件首先是人口, 其次才是国土。对人口结构和 社会稳定之间的关系的探讨。 中等阶层的人数最多的时候才 能结成优良的政体。②政治家 应当把人口数目作为治理国家 的第一手资料。③为希腊民族 的未来,主张优生、优育、优 教。④节制生育限制人口数目 才能维持财产的平等。⑤直接 民主的政治安排要求人口必须 要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第二章 人口学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国外人口学思想
• 一、早期国外人口思想 • (一)古希腊的人口思想 • 斯巴达的人口政策:视结婚生育为一种
政治制度;歧视独身者;注重优生;鼓 励多生育;鼓励乱婚乱育。 • 雅典:强调生育上的理性观念;从经济 上强调人口政策。
2
❖ 柏拉图的人口思想: ❖ 稳定人口是社会存在
15
4、三个命题(人口波动理论)
• 第一,人口必然为生活资料所限制。 • 第二,只要生活资料增长,人口一定会始
终不渝地增长,除非受到某种有力的抑制。 • 第三,抑制人口增长的力量使现实人口与
生活资料相平衡。
16
5、四点结论
• (1)认为工人贫困、失业并非资本主义制度所造 成,而是人口法则的结果
• (2)建立在财产公有制基础上的平等社会制度, 不过是幻想,相反,财产私有制的社会制度却是不 可避免的,因为它是出自人口的自然法则产生的
37
26
第二节 中国人口思想史和人口理论
一、中国的人口思想史 (一)增殖人口观
1、孔子的人口思想 孔子出生在春秋战国时 期,诸侯混战,人口死亡 率高,为了获得兵源、税 源、役源必须实现人口的 增殖。并且中国人的家族 意识也是实现人口快速增 长的意识形态。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第二章 基本理论

(4)其他:公司法、证券法中有关条款
4、环境与资源保护行政法规: 效力仅低于宪法和法律
依据《立法法》,有下列情形之一,可以制定环境与 资源保护行政法规:①为执行环境保护法律规定需要 制定行政法规的事项;②宪法89规定的国务院行政管 理职权的事项。
②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目的:保护和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 环境与资源,预防和治理人为环境破坏。
③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范畴:直接确立合理开发利用和保 护环境与资源行为准则的法律规范、其他部门法中有关环 境与资源保护的法律规范。
此外,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要控制的是可事前预见的人为原 因导致的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其他预防事前不可预见、 不能克服和不能避免的自然灾害的规范,不属于此法范畴。
20世纪90年代后,各国(包括我国)的最终目的:可持续 发展【我国当前的环保法的最终目的就是可持续发展】
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传统法律部门对救济环境侵害时,属于事后救济、个案救 济、分散救济。环保法着重于事前预防、事中控制、整体 解决。
1、环保法与民法的关系:
联系: ①环保法出现前,环境污染问题主要靠民事侵权救济机制。
(4)综合性: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公法与私法的融合; ②是程序法与实体法的融合;③是国内法与国际法的融合。
3、目的:
基础的直接目的: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保护和改善环境 (各国基本一致)
最终目的:目的一元论:保护人类健康或环境优先
目的二元论:不仅保护人类健康,还要促进经济的可持续 发展
4、环境法与刑法:用刑罚手段保护环境是各国共同做法, 但用刑罚保护环境只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手段。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睾丸激素对攻击性的影响 注入睾丸激素,一种雄性荷尔蒙,会增加动物 注入睾丸激素,一种雄性荷尔蒙, 的攻击性。对于人类也有类似的发现。詹姆斯·达布 的攻击性。对于人类也有类似的发现。詹姆斯 达布 斯及其同事发现因暴力犯罪入狱的囚犯的睾丸激素 的自然水平远远高于因非暴力犯罪入狱的囚犯。 的自然水平远远高于因非暴力犯罪入狱的囚犯。而 且入狱后, 且入狱后,睾丸激素水平高的囚犯更多地违反监狱 的规定,尤其是与直接冲突相关的规定。达布斯及 的规定,尤其是与直接冲突相关的规定。 其同事还发现青少年罪犯的睾丸激素高于大学生。 其同事还发现青少年罪犯的睾丸激素高于大学生。 引自:埃利奥特 阿伦森著 社会性动物》 268页 阿伦森著《 引自:埃利奥特·阿伦森著《社会性动物》第268页
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一.生物理论 ㈠本能理论及精神分析论 6.关于群体心理 6.关于群体心理 弗洛伊德认为,情绪性的、 力比多” 弗洛伊德认为,情绪性的、“力比多”性 质的联系系统构成了群体联系的本质。 质的联系系统构成了群体联系的本质。个体 心理在群体中会发生变化,其原因在于以“ 心理在群体中会发生变化,其原因在于以“ 为目的的“力比多”在群体中转化为“ 性”为目的的“力比多”在群体中转化为“ 群体中的情绪联系是靠“ 爱”,群体中的情绪联系是靠“爱”来维系 他还指出,领袖在群体中起着关键性的 的。他还指出,领袖在群体中起着关键性的 作用,他是群体成员情绪取向的共同对象, 作用,他是群体成员情绪取向的共同对象, 是他们的父亲形象的转换 父亲形象的转换。 是他们的父亲形象的转换。Biblioteka 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盖奇不再是盖奇” 盖奇不再是盖奇” 1848年 月的一天,一位叫菲尼亚斯·盖奇 盖奇( 1848年9月的一天,一位叫菲尼亚斯 盖奇(Phineas Gage)的美国铁路工人遭受了一次可怕的头部损伤。 Gage)的美国铁路工人遭受了一次可怕的头部损伤。炸 药爆炸将一根铁棒炸飞, 药爆炸将一根铁棒炸飞,铁棒正好斜向上插进盖奇的面 穿过他的脑的前部,最后从头的顶部穿出。 部,穿过他的脑的前部,最后从头的顶部穿出。令人惊 奇的是,他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并过了12年离开人世。 12年离开人世 奇的是,他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并过了12年离开人世。 但在这12年中,他的心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2年中 但在这12年中,他的心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些熟知他的人评论说, 那些熟知他的人评论说, 盖奇原本是一个可以信赖的 可爱工头, 可爱工头,但自此以后却变 成了一个不负责任的、 成了一个不负责任的、粗暴 的恶棍。就本质而言, 的恶棍。就本质而言,他已 经不再是他自己。 经不再是他自己。
第二章人际关系的基本理论

六、社会交换论 社会交换论
社会交换不仅是物质的交换,而且还包括了赞许、 荣誉、地位、声望等非物质的交换,以及心理财富的交 换。个体在进行社会交换时,付出的是代价,得到的是 报偿,利润就是报偿与代价的差值。个体在社会交往中, 如果给予别人的多,他就会试图从双方的交往中多得到 回报,以达到平衡。如果他付出了很多,但得到的却很 少,他就会产生不公平感,就会终止这种社会交往。相 反,如果一个人在社会交往中,总是付出的少,得到的却 多,他就会希望这种社会交往继续保持,但同时也会产 生内疚感。只有当个体感到自己的付出与收益达到平 衡时,或者自己在与他人进行社会交往时,自己的报偿 与代价之比相对于对方的报偿与代价之比是同等的时 候,个体才会产生满意感,并希望双方的社会交往继续 17 保持下去。
5
6
二、人际交往的社会需求理论 马斯洛的人际关系理论
生理需求:对食物、水、空气和住房等需求都 是生理需求。 安全需求:安全需求包括对人身安全、生活稳 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的需求。 爱和归属的需求:爱和归属的需求包括对友谊、 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求。 尊重需求:尊重需求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 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 自我实现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的目标是自我实 现,或是发挥潜能。
31
曾仕强的人际关系理论
成功的人际关系 民间流传已久的做人十要 一表人才 两套西装 三杯酒量 四圈麻将 五方交友 六出祁山 七术打马 八口吹牛 九分努力 十分忍耐
32
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
指导语本量表共28个问题,每个问题做“ 指导语本量表共 个问题,每个问题做“是” 个问题 回答。 (打√)或“否”(打×)回答。请你认真完 然后参看后面的记分方法, 成。然后参看后面的记分方法,对测验结果做 出解释。 出解释。 关于自己的烦恼有苦难言。 1、关于自己的烦恼有苦难言。 是 否 和生人见面时感觉不自然。 2、和生人见面时感觉不自然。 是 否 过分羡慕和妒忌别人。 3、过分羡慕和妒忌别人。 是 否 与异性交往太少。 4、与异性交往太少。 是 否 对连续不断的会谈感到困难。 5、对连续不断的会谈感到困难。 是 否 在社交场合感到紧张。 6、在社交场合感到紧张。 是 否 33
行为医学 第二章 行为医学的基本理论

4.强调自我调节过程,不仅强调外部事件,也强 调内部事件的作用。
三、交互抑制和系统脱敏理论
(一)实验与理论基础
1958年,南非行为科学家沃尔普 (J. Wolpe )在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 件反射的理论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一系列 实验结果及借鉴前人的研究结论,提出了 交互抑制和系统脱敏理论。
通过循序渐进的增加刺激程度,使个体逐 步耐受和习惯原先引发不适应性的反应的刺 激,来消除某种不适应性反应的方法称为脱 敏法。系统脱敏疗法的基本原则是交互抑制 原理。
第三节 认知理论
理性情绪行为理论 贝克认知疗法 自我指导训练
Aaron Beck & Albert Ellis
理性情绪行为理论
(3)消退 在操作条件反射中,行为的结果使原有的
积极刺激减少,从而使行为反应逐渐减弱,称为 消退(extinction)。
(4)惩罚 在操作条件反射中,行为的结果导致了消
极刺激增加,从而使行为反应逐渐减弱,称为惩 罚(punishment)。
3.实际意义
与经典条件反射的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系不同, 操作条件反射重视行为反应的结果对行为本身的 影响。
3.自我强化 学习者以自我评价的个人标准来强
化自己的行为,凡符合个人标准的行为就会得到 自我肯定,凡是不符合个人标准的行为就会受到 自我批评。
4.社会学习 班杜拉认为任何一个社会团体都是
用其认可的方式去引导它的成员按照某种行为去 行动。
(三)社会学习理论的特点和实际意义
1.强调行为和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 2.强调人运用符号的能力,由于人类能够运用符 号思索和提出问题,因此人们能够预先知道个人行 为的结果,并以此来改变行为或激发某种行为;
第二章 视力基本理论

1.感受器理论
• 最小视角的大小,根据视网膜上单位面积 所包含的光感受器的数目多少而定,光感 受器的体积愈小,或细胞排列的密度愈大, 则细胞之间的距离就愈小,所测得的最小 视角也随之愈小。
1.感受器理论
• • • • • 中心小凹视力最好 离开中心小凹视力明显下降 如偏离中央0.25°,视力大约降低一半 愈向周边愈降低 中心小凹的边缘5°时,视力只有4.5(0.3)。
3.最小分辨角
• 弧分制的MAR就等于小数视力值的倒数。
4.最小分辨角的对数表达
• 最小分辨角的对数表达(lgMAR) (Bailey & Lovie,1976)是对MAR取常用对数
4.最小分辨角的对数表达
• 视力是20/20(6/6)时,MAR=1 minarc,则lgMAR =lg10(1.0)=0.0; • 视力是20/40(6/12)时,MAR=2 minarc,则 lgMAR=lg10(2.0)=0.30; • 视力是20/200(6/60)时,MAR=10 minarc,则 lgMAR=lg10(10.0)=1.0。
2.光的波动理论
• 根据标准,人眼最小分辨角θ=ω/2,即θ= 1.22λ/g,设λ=555 nm,g=3 mm,则θ =47"。 • 波动理论分析分辨力的理论极限时不涉及 受视觉刺激的锥体细胞之间要有一个未受 刺激的锥体细胞问题。
三、视力的表达
• • • • 1.分数记录 2.小数记录 3.最小分辨角 4.最小分辨角的对数表达
2.光的波动理论
2.光的波动理论
2.光的波动理论
• 图2-12表明两个Airy氏斑之间的重叠情况, 当第一个斑的峰值与第二个斑的边缘重叠 后,两个斑的峰间凹陷处的照度是峰值照 度的74%左右,这是人眼可分辨的最小距 离,它相当于Airy氏斑直径的一半量。这个 理论标准称为Rayleigh标准。
纳米材料与技术纳米微粒的基本理论

第二章纳米微粒基础理论一、小尺寸效应二、表面效应三、量子尺寸效应四、宏观量子隧道效应五、库仑堵塞效应六、介电限域效应一、小尺寸效应伴随颗粒尺寸量变, 在一定条件下会引发颗粒性质质变。
因为颗粒尺寸变小所引发宏观物理性质改变称为小尺寸效应(体积效应)。
对超微颗粒而言, 尺寸变小, 就会产生以下一系列新奇性质: 当微粒尺寸与光波波长、电子德布罗意波长以及超导态相干长度或透射深度等物理特征尺寸相当或更小时, 晶体周期性边界条件将被破坏, 微粒表面层周围原子密度减小, 造成材料磁性、光吸收、化学活性、催化特征以及熔点等与一般粒子相比有很大改变, 这就是纳米粒子小尺寸效应。
1. 尺寸与光波波长(几百nm)相当➢颗粒光吸收极大增强、光反射显著下降(低于1%);多个nm厚即可消光, 高效光热、光电转换⇒红外敏感、红外隐身➢固体在宽谱范围内对光均匀吸收➢光谱蓝移(晶体场)、新吸收带等。
2. 与电子德布罗意波长相当➢铁电体⇨顺电体; 多畴变单畴, 显出极强顺磁性。
20nmFe粒子(单磁畴临界尺寸), 矫顽力为铁块1000倍, 可用于高存放密度磁统计粉;但小到6nmFe粒, 其矫顽力降为0, 表现出超顺磁性, 可用于磁性液体(润滑、密封)➢等离子体共振频移(随颗粒尺寸而改变): 改变颗粒尺寸, 控制吸收边位移, 制造含有一定频宽微波吸收纳米材料(电磁波屏蔽、隐型飞机等)➢纳米磁性金属磁化率提升20倍(统计可靠);饱和磁矩仅为1/2(更易擦除)。
3. 晶体周期性丧失, 晶界增多➢熔点降低(2nm金颗粒熔点为600K, 随粒径增加, 熔点快速上升, 块状金为1337K; 纳米银粉熔点可降低到373K)⇒粉末冶金新工艺➢界面原子排列混乱→易变形、迁移表现出甚佳韧性及延展性➢纳米磷酸钙组成牙釉, 高强度、高硬度➢纳米Fe晶体断裂强度提升12倍; 纳米Cu晶体自扩散是传统1016-19倍; 纳米Cu比热是传统Cu2倍; 纳米Pd热膨胀系数提升一倍; 纳米Ag用于稀释致冷热交换效率提升30%, 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报酬
四、人类困境
资本主义为什么还没有灭亡?——消费的异化 过度生产无创造性、枯燥单调的流水线劳动精神 痛苦靠过度消费来缓解痛苦抵销掉过度生产的恶 果大量开采资源——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 量废弃与环境的尖锐矛盾
Page 13
六、后现代思潮与人本心理学
人的异化——弗洛姆 异化:人的创造物与人分离, 成为一种外在的异已力量与
3.人可以通过理性的认知来获得自我支持, 改变自己的感受 4.ABC理论
Page 6
三、认知治疗学派
健康认知模式的特征 1.积极,不消极 2.客观,不自欺
3.独立,不依赖
4.灵活,不僵化
5.本质,不幼稚
Page 7
四、其他理论
1.弗兰克尔“自我超脱者”
2.伯恩斯“此时此地者”
Page 8
研究范围: 1.积极的情绪与体验 2.积极的人格 3.积极的社会环境 4.如何获得幸福 5.如何使组织充满活力
Page 18
七、积极心理学
什么是快乐?
1.消费、享乐的生活(Fun) 2.专注投入的生活(Engagement,Flow) 3.有意义的生活(Meaning)
Page 19
七、积极心理学
心理卫生学
张书帏
一、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理论: 1.健康=没有异常症状
2.本能潜意识
3.本我、自我、超我的冲突
4.压抑与自我防御
Page 2
精神分析
荣格的精神分析理论: 1.情结(字词联想—延迟) 2.潜意识的语言——象征 3.自我、群体无意识、
个体无意识
4.意象
5.沙盘治疗
Page 3
“现代主义”意味着 1.工业化社会,物质生产力 2.实证、实用主义的科技 3.破坏、污染的发展模式 4.人的异化
Page 11
六、后现代思潮与人本心理学
物质崇拜
工业化社会强调物质对幸福的决定性作用:
1.消费 2.占有 3.标榜
自我实现程度取决于社会对你的认同和回报:
1.社会地位 2.名声
Page 12
1.在思维王国,意味着对现实世界保持批判 2.在行动王国,意味着创造性地工作 3.在感情王国,意味着——爱
Page 16
七、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关于幸福、美德与感恩 什么是积极? 1.针对“消极心理学” 2.针对“普通人群”和“天才” 3.针对幸福和如何获得幸福
Page 17
七、积极心理学
精神分析
阿德勒的个人心理学: 1.自卑的普遍性
2.躯体自卑、社会自卑
与心理自卑
3.自卑、补偿与超越
Page 4
二、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理论: 1.健康=正常行为模式
2.行为来源于学习
3.学习可以重塑行为
4.从条件反射到社会学习
Page 5
三、认知治疗学派
埃利斯的“理性心理疗法” 1.人的认知有理性不理性之分 2.不合理的认知产生情绪的困扰
四、其他理论
森田正马教授: 神经质——疑病 自然导致情绪反应
精神交互作用 增强情绪反应
Page 9
五、进化心理学
社会发展太快,而人的进化太慢 1.男狩猎,女采集——城市生活 2.饥饿与天敌——物质富足与安全 3.体力活动——脑力活动 4.散漫——秩序
Page 10
六、后现代思潮与人本心理学
幸福的处方
1.找到可以让自己快乐起来的方式 2.分析自己的优势,寻找自己愿意投入的 工作、休闲、爱情、家庭 3.学习并感恩 4.公益活动 5.宗教信仰 6.寻找有意义的生活
Page 20
人相对立,并反过来奴役人的
意识和活动。
Page 14
六、后现代思潮与人本心理学
人的异化
1.人与自然的关系异化
2.人与社会的关系异化
3.人与人的关系异化
4.人与自己的关系异化 ——“孤立无援的现代人”、“单向度的人”
Page 15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六、后现代思潮与人本心理学
弗洛姆:《爱的艺术》
“人必须要与世界建立一种能动的、富于创造 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