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_红外吸收光谱g

合集下载

第六章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第六章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active) ;反之则为红外非活性(infrared inactive)。
9
二、 分子振动方程式
10
双原子分子可以看成是谐振子,根据经典力 学(胡克定律),可导出如下公式:
1 v 2 k

k
m1 m2 m1 m2
1303 k
v
1 2 c


-1) ; k为力常 ν 为振动频率(Hz), 用波数表示 (cm v 数,表示每单位位移的弹簧恢复力 (dyncm-1) ; μ 为折合质量(g)。
实验中观察到的C=O伸缩振动频率都在1700cm-1附近。 值得注意的是:在弹簧和小球的体系中,其能量变化是 连续的,而真实分子的振动能量变化是量子化的。
13
三、 分子振动的形式
(一)分子的振动自由度
每个原子在空间的位置必须有三个坐标来确定,则由 N个原子组成的分子就有了3N个坐标,或称为有3N个运
动自由度。分子本身作为一个整体,有三个平动自由度
和三个转动自由度。
14
直线型分子的振动形式:3N - 5 非直线型分子的振动形式:3N -6
15
(二)分子的振动形式
a.直线型分子:3N-5
如CO2
16
b. 非线形分子: 3N – 6
如H2O
17
分子的振动形式:
•化学键两端的原子沿键轴方向作来回周期运动 对称伸缩振动
11
可见,影响基本振动频率 (即基频峰位置 )的直接原因是原 子质量和化学键力常数。
表15-1 某些化学键的力常数
化 学 键 键 长(A) k(N· cm-1)
C-C C=C 1.54 4.5 1.34 9.6
C≡C C-H O-H N-H C=O 1.20 15.6 1.09 5.1 0.96 7.7 1.00 6.4 1.22 12.1

红外吸收光谱原理

红外吸收光谱原理

红外吸收光谱原理
红外吸收光谱原理是一种分析技术,用于研究物质的结构、组成和化学性质。

它基于物质分子对红外光的吸收特性进行分析。

红外光谱是由红外辐射区域的电磁波组成的。

红外光的频率范围通常从1×10^12 Hz到3×10^14 Hz,对应的波长范围从0.8
微米到1000微米。

物质分子在这个频率范围内对特定波长的
红外光有吸收的能力,这与分子结构和化学键的特性有关。

原理上,红外吸收光谱是通过测量红外光通过待测物质后的强度变化来进行的。

当红外光通过物质时,分子会吸收与其振动和转动相对应的能量。

物质中的不同化学键和功能团会产生不同的吸收峰,这样就能通过红外光谱图谱来确定物质的结构和组成。

红外光谱仪通常由光源、样品室、光谱仪和检测器组成。

光源产生红外光束,经过样品室后,光束中的红外光被样品吸收或透射,然后进入光谱仪。

光谱仪将红外光根据其波长分解成不同的频率,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

最后,检测器测量电信号的强度,形成红外光谱图。

红外吸收光谱原理的优势在于其非破坏性和高分辨率的特点。

它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如化学、材料科学、生物科学等。

通过对物质的红外吸收光谱进行分析,可以快速得到物质的结构信息和组成成分,为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红外吸收光谱法-基本原理

红外吸收光谱法-基本原理
红外吸收光谱法
基本原理
红外光谱的发展
Discovery of infrared Light
William Herschel
红外吸收光谱法
▪ 在未知物结构解析中有重要应用 ▪ “四大波谱”技术之一 ▪ 利用物质分子对红外辐射(0.78-40 μm)的特征吸收鉴别物质分子结构或定量分析
分子振动 分子转动
O=C=O
不对称伸缩振动
分子的振动类型
分子基团的振动频率(双原子分子)
1 k 2
虎克定律
伸缩振动频率的计算
▪ H-Cl为例
1 k 2
k 5.1N / cm
m1 m2 35.51.0 0.97
m1 m2 35.5 1.0
H Cl
1
2
k
2993 cm1
基频吸收峰
红外振动频率的分类
分子的振动类型
分子振动方式
伸缩振动 变形振动
对称伸缩振动 不对称伸缩振动 面内变形振动
面外变形振动
剪式振动 面内摇摆振动 面外摇摆振动 面外扭曲振动
伸缩振动
对称伸缩振动 Symmetric stretching
不对称伸缩振动 Asymmetric stretching
弯曲振动
剪式振动 Deformation
面外摇摆振动 Wagging
面内摇摆振动 Rocking
扭Hale Waihona Puke 振动 Twisting分子的振动自由度
N个原子组成的分子,3N个自由度 3N=平动自由度+转动自由度+振动自由度
由N个原子组成的分子:平动自由度=3 由N个原子组成的线形分子:转动自由度=2 由N个原子组成的非线形分子:转动自由度=3

红外吸收光谱的解析.

红外吸收光谱的解析.

红外吸收光谱法第一节概述一、红外光谱测定的优点20世纪50年代初期,红外光谱仪问世,揭开了有机物结构鉴定的新篇章。

到了50年代末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红外光谱数据,到70年代中期,红外光谱法成为了有机结构鉴定的重要方法。

红外光谱测定的优点:1、任何气态、液态、固态样品都可以进行红外光谱的测定,这是核磁、质谱、紫外等仪器所不及的。

2、每种化合物均有红外吸收,又有机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可以获得丰富的信息。

3、常规红外光谱仪价格低廉,易于购置。

4、样品用量小。

二、红外波段的划分δ=104/λ(λnm δcm -1)红外波段范围又可以进一步分为远红外、中红外、近红外波段波长nm 波数cm -1近红外 0.75~2.5 13300~4000中红外 2.5~15.4 4000~650远红外 15.4~830 650~12三、红外光谱的表示方法红外光谱图多以波长λ(nm )或波数δ(cm -1)为横坐标,表示吸收峰的位置,多以透光率T%为纵坐标,表示吸收强度,此时图谱中的吸收―峰‖,其实是向下的―谷‖。

一般吸收峰的强弱均以很强(ε大于200)、强(ε在75-200)、中(ε在25-75)、弱(ε在5-25)、很弱(ε小于5),这里的ε为表观摩尔吸收系数红外光谱中吸收峰的强度可以用吸光度(A )或透过率T%表示。

峰的强度遵守朗伯-比耳定律。

吸光度与透过率关系为所以在红外光谱中―谷‖越深(T%小),吸光度越大,吸收强度越强。

第二节红外吸收光谱的基本原理一、分子的振动与红外吸收任何物质的分子都是由原子通过化学键联结起来而组成的。

分子中的原子与化学键都处于不断的运动中。

它们的运动,除了原子外层价电子跃迁以外,还有分子中原子的振动和分子本身的转动。

这些运动形式都可能吸收外界能量而引起能级的跃迁,每一个振动能级常包含有很多转动分能级,因此在分子发生振动能级跃迁时,不可避免的发生转动能级的跃迁,因此无法测得纯振动光谱,故通常所测得的光谱实际上是振动-转动光谱,简称振转光谱。

第六章 红外吸收光谱

第六章 红外吸收光谱
不是所有的振动都能引起红外吸收,只有偶极矩(μ)发生变化才能有红外吸收。
二、分子振动方程式
h E h 2 k

k 1307 M
M 1M 2 M M1 M 2
沿轴振动,只改变键长,不改变键角 1 1 k



2c
K化学键的力常数,与键能和键长有关 M为双原子的折合质量 影响振动频率的因素:键两端原子的折合质量、键的力常数,即取 决于分子的结构特征。
包含C—X(X:O,H,N)单键的伸缩振动及各种面内弯曲振动
特点:吸收峰密集、难辨认→指纹
2、四分区(4000 670 cm-1)
(1)40002500 cm-1X—H伸缩振动区(X:O,N,C,S) (2)25001900 cm-1三键,累积双键伸缩振动区 (3)19001200 cm-1双键伸缩振动区 (4)1200670 cm-1X—Y伸缩,X—H变形振动区
醚:C-O-C伸缩振动位于 1250~1050 cm-1 ,确定醚类存在的唯一谱带
常见基团的红外吸收带
=C-H O-H
CC
C-H
C=C
C=O C-C,C-N,C-O C-X
O-H(氢键)
S-H
N-H
P-H CN
N-O N-N C-F C=N
C-H,N-H,O-H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6.2 红外光谱分析基本原理
一、红外吸收光谱产生的条件
1、辐射应具有能满足物质产生振动跃迁所需的能量 振= 红外光 2、分子要有偶极距
红外吸收是由于分子振动引起的偶极距和红外光束的振动相互作用产生的
对称分子:没有偶极矩,辐射不能引起共振,无红外活性 。 如:N2、O2、Cl2 等 非对称分子:有偶极矩,红外活性。

红外光谱分析 红外吸收光谱法

红外光谱分析 红外吸收光谱法
和键力常数之间的关系:
υ=
1
2
(1)
1
105 N
= 2c = 2c
Cm-1 (2)
K为键力常数,其含义是两个原子由平衡位置伸长0.1nm(lA0) 后的回复力,单位是 dyn/cm。
μ’ 为折合质量。 μ’=m1m2/(m1+m2) (m为原子质量)
原子质量用相对原子量代替:
m1=M1/N, m2=M2/N 。
举例:
例:由元素分析某化合物的分子式为 C其4H结6构O2。,测得红外光谱如图,试推测
解: 由分子式计算不饱和度U = 4-6/2+1= 2
特征区:3 070cm-1有弱的不饱和C—H伸缩振动吸收, 与1 650cm-1的vc=c 谱带对应表明有烯键存在,谱带较 弱,是被极化了的烯键。
1 76பைடு நூலகம்cm-1强吸收谱带表明有羰基存在,结合最强吸收 谱带1 230cm-1和1 140cm-1的C-O-C吸收应为酯基。
跃迁的几率与振动方式有关: 基频(V0→V1)跃迁几率大,所以吸收较强; 倍频(V0→V2)虽然偶极矩变化大,但跃率几率很低, 使峰强反而很弱。
3、振动的量子化处理
根据量子力学,其分子的振动能 E=(υ+1/2)h v振
在光谱学中,体系从能量E变到能量E1',要遵循 一定的规则,即选择定则,谐振子振动能级的选择定则 △υ=±1。由选择定则可知,振动能级跃迁只能发生在 相邻的能级间 。
2.基本概念
a..偶极矩:当化学键两端的电子电负性不同时,电中性的 分子便产生负电中心的分离,成为极性分子,极性大小用 偶极矩μ衡量,μ=r×q,即正、负电荷中心间的距离r和 电荷中心所带电量q的乘积。
b.基频:常温下分子处于最低振动能级,此时叫基态,V=0。 从基态V0跃迁到第一激发态V=1,V0V1产生的吸收带

第6章红外光谱

第6章红外光谱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七点 八分。
▪ 量子力学处理
对于双原子分子,由量子力学原理可推出如下公 式:
E
(1) h 2 2
k
υ=0、1、2、3…
υ为振动量子数
Eυ为与振动量子数υ相对应的体系能量;
利用经典力学原理可将上式改为:
E
(1)hv
2
υ=0、1、2、3…
从上式可看出,当υ=0时,体系能量不为零,这称作 零点能,产生跃迁的选律为△υ=±1。
3650~3580(游离) 3550~3450(二聚体) 3400~3200(多聚体) 3600-2500(分子内缔合)
1050(伯) 1100(仲) 1150(叔) 1200(酚)
1500~1250 650
尖 中强,较尖
强,宽 宽,散 强,有时发生裂分
面内弯曲,强,宽 面外弯曲,宽
第三十六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七点 八分。
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七点 八分。
CO1307 125 .4161160(cm1)
1216
CO1307
12 1730(cm1) 1216
1216
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七点 八分。
内部因素 诱导效应 共轭效应 空间效应 跨环效应 氢键
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七点 八分。
四、有机化合物的红外特征吸收
❖ 中红外光区 ❖ 2.5 ~ 25µm ❖ 4000~400cm-1
❖ 远红外光区 ❖ 25 ~ 1000µm
1、红外吸收光谱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七点 八分。
2、红外光谱的表示方法
红外光谱的横坐标是波长(λ)或波数(σ) 纵坐标是透光率(T%)。
红外光谱峰是“倒峰”。

红外吸收光谱特征峰特别整理版

红外吸收光谱特征峰特别整理版

红外吸收光谱特征峰特别整理版红外吸收光谱是一种常见的分析技术,可以通过观察物质在红外辐射下吸收的特定波长的光来确定它的结构和组成。

红外吸收光谱在许多领域都得到广泛应用,包括有机化学、药物研发、食品安全等。

在红外吸收光谱中,一些特定的吸收峰代表了特定的官能团或化学键,因此可以用于识别和鉴定物质。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红外吸收光谱特征峰的整理。

1. 羟基(OH)吸收峰:羟基的吸收峰通常出现在3200-3600 cm^-1的范围内。

在醇、酚和羧酸等化合物中,羟基的振动可产生广泛的吸收峰。

2. 胺基(NH)吸收峰:胺基的吸收峰通常出现在3100-3500 cm^-1之间。

在胺类化合物中,氨基的振动会引起这些吸收峰的出现。

3. 羧基(COOH)吸收峰:羧基的吸收峰通常出现在1700-1750 cm^-1之间。

在羧酸和酰胺等化合物中,这些吸收峰代表了羧基的存在。

4. 醛基(C=O)吸收峰:醛基的吸收峰通常出现在1700-1750 cm^-1之间。

在醛和酮等化合物中,醛基的振动会产生这些吸收峰。

5. 烯烃(C=C)吸收峰:烯烃的吸收峰通常出现在1600-1680 cm^-1之间。

在芳香烃和烯烃等化合物中,双键的振动会引起这些吸收峰的出现。

6. 芳香环(C-H)吸收峰:芳香环的吸收峰通常出现在3000-3100cm^-1之间。

在含芳香环的化合物中,芳香环上的氢原子的振动会产生这些吸收峰。

7. 硝基(NO2)吸收峰:硝基的吸收峰通常出现在1500-1600 cm^-1之间。

在含硝基的化合物中,硝基的振动会引起这些吸收峰的出现。

8. 卤素(C-X)吸收峰:卤素的吸收峰通常出现在500-800 cm^-1之间。

在含卤素的化合物中,卤素的振动会产生这些吸收峰。

上述仅是一些常见的红外吸收光谱特征峰,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化学键和官能团的吸收峰可供分析使用。

红外吸收光谱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可用于鉴定和定量分析不同物质。

通过观察红外光谱图中的吸收峰,我们可以获得有关被测物质结构和组成的重要信息,从而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第六章 红外光谱法

第六章 红外光谱法
一般特征峰都是基频吸收。
2. 倍频(又称泛频)
= 0 → = 2或 = 3,„,所产生的吸收峰。振动
的非谐性,则能级间隔非等距,故倍频不是基频波数的 整数倍,而是略小些 。
红外吸收频率类型
3. 合频
两个(或更多)不同频率(如ν1+ν2,2 ν1+ ν2)之和,这是
由于吸收光子同时激发两种频率的振动。
4. 差频
ν2- ν1,处于一个激发态的分子在吸收足够的外加辐
射而跃迁到另一激发态。 合频和差频统称为组合频。
二、红外光谱信息区
与一定结构单元相联系的、固定在一定范围内出现的 化学键振动频率称为基团特征频率(或特征吸收峰);
例: 2800 3000 cm-1 —CH3 特征峰;
1600 1850 cm-1 —C=O 特征峰; 基团所处化学环境不同,特征峰出现位置变化: —CH2—CO—CH2— —CH2—CO—O— 1715 cm-1 1735 cm-1 酮 酯
(动画)
(2)峰数
峰的数目与分子自由度(指分子独立的振动数目或基 本的振动数目:一般是3N-6个,线性分子是3N-5 个)有 关。无瞬间偶极矩变化时,无红外吸收。 例2 CO2分子
四种振动类型,两 个吸收峰。
(对称振动无红外 活性,两变形振动 吸收峰简并)
(动画)
注意:⑴ 振动自由度反映吸收峰数量; ⑵ 并非每个振 动都产生基频峰;⑶ 吸收峰数常少于振动自由度数。 吸收峰数少于振动自由度的原因: ①发生了简并---即振动频率相同的峰重叠 ; ②红外非活性振动; ③仪器分辨率不高,对一些频率很近的吸收峰分不 开; ④波长超过了仪器的可测范围(一般4000~400 cm -1)。
二、红外光谱与有机化合物结构

红外吸收光谱的特征峰讲解

红外吸收光谱的特征峰讲解

红外吸收光谱的特征峰讲解红外吸收光谱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用于鉴定有机化合物的功能团和确定其化学结构。

在红外光谱中,每个特定的功能团都对应着一个特征峰,可以通过峰的位置和强度来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和成分。

本文将对常见的红外吸收光谱特征峰进行详细讲解。

1.OH的吸收峰羟基(OH)的吸收峰通常出现在3200-3600cm-1的位置,显示为醇类和酚类化合物的特征。

醇类中,酒精的峰位通常在3200-3500cm-1,而酚类的峰位往往在3550-3650cm-1、峰的强度和形状可以提供关于羟基的状态和氢键的信息。

2.NH的吸收峰氨基(NH)也有比较突出的吸收峰,峰位通常出现在3100-3500cm-1的位置。

一般而言,一级胺和二级胺的NH伸缩振动峰位在3200-3500cm-1,而三级胺则没有明显的NH伸缩振动峰。

3.C=O的吸收峰碳氧双键(C=O)是有机化合物中常见的官能团之一,其吸收峰位置可以提供关于官能团的信息。

酮和醛中的C=O伸缩振动峰位分别在1700-1750cm-1和1700-1750cm-1之间,酸中的C=O伸缩振动峰位在1700-1800cm-14.C=C的吸收峰碳碳双键(C=C)是烯烃类化合物的特征官能团,其吸收峰通常出现在1600-1680cm-1的位置。

峰位的具体位置和强度可以提供关于烯烃的信息。

5.C-H的吸收峰碳氢键(C-H)的伸缩振动是有机化合物常见的特征之一、饱和烃中,C-H伸缩振动峰位一般出现在2800-3000cm-1之间。

不饱和烃中,C-H伸缩振动峰位通常在3000-3100cm-1之间。

6.N-H的吸收峰氨基(NH)和亚胺基(NH)的伸缩振动峰是鉴定氨基化合物的重要依据。

一级胺中,NH伸缩振动峰位在3200-3500cm-1,而亚胺中的NH伸缩振动峰位在3300-3500cm-17.C-Cl的吸收峰氯代烷烃的C-Cl伸缩振动峰位通常出现在600-800cm-1,可以用于检测氯代烷烃的存在与否。

红外吸收光谱法

红外吸收光谱法
强峰(s)
1020
中强峰(m)
120
弱峰(w)
1
极弱峰(vw)
2、吸收强度的影响因素
(1)振动能级的跃迁几率: 振动能级的跃迁几率越大,吸收峰越强,从基 态到第一激发态的跃迁几率最大,因此基频吸收带 一般最强。 (2)振动过程中偶极矩的变化: 振动过程中只有发生偶极矩变化的跃迁,才有红外 活性,同时偶极矩变化越是大,对应的吸收峰强度 也越强,因此,化学键两端原子的电负性相差越大, 或分子的对称性越差,伸缩振动时偶极矩变化越大, 产生的吸收峰也越强。
2.多原子分子的振动类型及振动自由度
(1)分子的振动类型 绝大多数的分子是多原子分子,其振动方式显然 很复杂。但可依据简正振动形式的不同将其归结为 二类基本振动: 伸缩振动:化学键两端的原子沿键轴方向作来回 周期运动(键长发生变化)。 弯曲振动(变形振动):使化学键角发生周期性变化 的振动。

§1
红外吸收光谱图
红外吸收光谱基本原理
Principle of IR
吸收带在光谱图中的位置可用波长(μm)或波数(cm-1) 表示(横坐标)。光谱图的纵坐标,即吸收强度,可用百 分透光度或吸光度表示。
吸收峰出现的频率位置 吸收峰的个数 吸收峰的强度
决定因素?
一、 红外吸收光谱产生的条件
分子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才能产生红外 吸收。 1、 能量必须匹配 即只有当照射分子的红外辐射频率与分子某种振动 方式的频率相同时,分子吸收能量后,从基态振动 能级跃迁到较高能量的振动能级,从而在图谱上出 现相应的吸收带。
1892年朱利叶斯(Julius)用岩盐棱镜及测热辐射计, 测得了 20几种有机化合物的红外光谱,这是一个具有开拓意义的研 究工作。
利用物质的分子对红外辐射吸收,得到与分子结构 相应的红外光谱图,从而来鉴别分子结构的方法, 称为红外吸收光谱法,简称红外光谱法。 λ : 0.78 ~ 1000µ m

第六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第六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m1m 2
(m1 m 2 )
分子振动的能量与振动频率之间的关系 E=( +1/2)h=( +1/2)hc 为振动量子数=0, 1, 2, 3
E振 h 2 k 1 ( ) 2
=0 → =1跃迁, 基态 → 第一激发态 即△ =1 振动能级跃迁的能量差为:
振动自由度= 3N-平动自由度-转动自由度
= 3N-6
= 3N-5
非线性分子
线性分子(所有分子在一条直线上)
如:H2O振动自由度 3×3 – 6 = 3三种基本振动形式
实际上红外谱图上峰的数目比理论值少得多
影响吸收峰数目的因素 (1)没有偶极矩变化的振动不产生红外吸收; (2)吸收频率相同,简并为一个吸收峰; (3)有时频率十分接近,仪器分辨不出,表现为一个吸收峰 (4)有些吸收程 度太弱,仪器检测不出
一、官能团区和指纹区
红外吸收光谱为了便于解析划分为两个区:
4000~1300cm-1 区域:是由伸缩振动产生的吸收
带,为化学键和基团的特征吸收峰,吸收峰较
稀疏,鉴定基团存在的主要区域——官能团区
1300~600cm-1 区域:吸收光谱较复杂,除单键
的伸缩振动外,还有变形振动。能反映分子结
构的细微变化——指纹区
§6-3 基团频率和特征吸收峰
基团的特征吸收峰——基团频率
• 组成分子的基团如:O-H、C=C、C=O等都有自 己特定的红外吸收区域,分子的其它部分对其吸收 位置影响较小。
• 通常把能代表某基团存在,并有较高强度的吸收 峰,称为特征吸收峰,所在的频率位置称为基团频 率。 • 基团频率——主要是一些伸缩振动引起的,用于 鉴定某官能团是否存在。基团不同,基团频率不同。

第六章红外吸收光谱

第六章红外吸收光谱
O C CH3
O
C CH3 CH3
H3C CH3
O C CH3 CH3
C=O /cm-1
1663
1668
1693
空间位阻使分子间不易形成氢键。下例中羟基伸缩振动随 着空间位阻变大向高波数位移。
OH CH3 CH3 OH CH3 C CH3 OH CH3 C CH3 CH3 C CH3 H3 C C CH3 CH3 CH3 H3C C CH3 CH3
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常见基团吸收峰
1. X—H伸缩振动区(4000 2500 cm-1 ) (1)—O—H 3650 3200 cm-1 确定 醇,酚,酸
在非极性溶剂中,浓度较小(稀溶液)时,峰形尖锐,强吸收;
当浓度较大时,发生缔合作用,峰形较宽。
(2)饱和碳原子上的—C—H
—CH3 2960 cm-1 2870 cm-1 反对称伸缩振动 对称伸缩振动 3000 cm-1 以下 对称伸缩振动 弱吸收
O
O C CH3 1685 O CH CH C CH2 1665~1685
O C CH3
O C
C=O /cm
H3C C CH3 1715 O
-1
1680
1665
O CH CH C CH CH 1660~ 1670
C=O /cm
CH2 C CH2 1705~ 1725
-1
(3) 中介效应(M效应)
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基团频率出现的范围:4000 670 cm-1
依据基团的振动形式,分为四个区:
(1) 4000 2500 cm-1 X—H伸缩振动区(X=O,N,C,S) (2) 2500 1900 cm-1 三键,累积双键伸缩振动区 (3) 1900 1200 cm-1 ,双键伸缩振动区; (4) 1200 670 cm-1 X—Y型分子的伸缩振动区, X—H型分子的变形振动区;

第6章红外吸收光谱

第6章红外吸收光谱

第6章红外吸收光谱6-1υas(C-H),υas(C-H),特征频率在3000~2800cm-1,确定是有机化合物的重要信息δas(C-H)1465(+/-20)cm-1,是C-H伸缩振动的相关峰,C-H键存在的旁证δas(C-H) 1380cm-1附近有峰,提供甲基存在的信息,若有双峰,可根据双峰间强度的比确定异丙基或叔丁基,ρ(CH2)N 725cm-1(或722cm-1)有峰,表示相连的亚甲基个数>=4.6-23000~3030cm-1 υ=C-H, 1630~1680 cm-1 υc=c,990~675 cm-1三个区域。

从990 cm-1和910 cm-1两个强峰可以判断端烯烃。

6-3主要是C C,C N等三键和C=C=C ,C=N=O等累积双键的伸缩振动。

6-4芳烃特征区域有五个。

3100~3000 υ(=C-H)m1225~1000 δ(=C-H)w1000~650 γ(=C-H)s2000~1660 2γ(=C-H)w1650~1450 υ(C=C)s芳环骨架振动6-5醛υc=o 1740~1720 cm-1酮υc=o 1720~1715 cm-1酰基υc=o 1760~1700 cm-1酯υc=o 1750~1735 cm-1酸酐υc=o 1860~1800 cm-1,1800~1750 cm-1 酰氯υc=o 1800~1735 cm-1酰胺υc=o 1690~1650 cm-16-6A: 3100 cm-1Ar-H 伸缩2260 cm-1 N=C=O 伸缩1601,1510,1452 cm-1 芳香骨架伸缩751,686cm-1 Ar-H 单取代弯曲B: 3030 cm-1 Ar-H 伸缩2920 cm-1–CH2-H 伸缩1607,1508,1450 cm-1 ,Ar(C=C)骨架伸缩振动871 cm-1 Ar-H 弯曲6-7(1) 丙酸乙酯(2) 正癸酸,宽峰(3) 丙酸酐双峰(4)丁胺无羰基吸收峰(1) 丙酸乙酯υc=o 1740 cm-1 υc-o-c 1200 cm-1其红外光谱的特征除υc=o峰强外,其υc-o-c峰强而宽。

红外吸收光谱

红外吸收光谱
例如水分子是非线性分子,其振动自由度=3×3-6=3.
在红外光谱区均产生一个吸收峰,但是实际上峰数往 往少于基本振动数目。其原因: i 当振动过程中分子不发生瞬间偶极矩变化时,不引 起红外吸收; ii 频率完全相同的振动彼此发生简并; iii 强宽峰往往要覆盖与它频率相近的弱而窄的吸收峰; iv 吸收峰有时落在中红外区域(4 000~250cm-1)以 外; v 吸收强度太弱,以致无法测定。
h E 2 k

(2.14)
当照射的电磁辐射能正好能使振动能 级跃迁时:
E振 hv光
h 2
k

h hv振 hv光 2
k

v振
1 v光 2
k

1 v 2c
~
k

(2.15)
由(2.15)式看出:分子固有振动频率也就是它所能吸 收的辐射光的频率。
任何分子的原子总是在围绕它们的平衡位置附近作 微小的振动,这些振动的振幅很小,而振动的频率却很 高(v = 1013~1014Hz),正好和红外光的振动频率在同 一数量级。分子发生振动能级跃迁时需要吸收一定的能 量,这种能量通常可由照射体系的红外线供给。由于振 动能级是量子化的,因此分子振动将只能吸收一定的能 量,吸收能量后,从而使振动的振幅加大。这种吸收的 能量将取决于键力常数(k)与两端连接的原子的质量, 即取决于分子内部的特征。这就是红外光谱可以测定化 合物结构的理论依据。
3 红外光谱法的特点
(1)特征性高。就像人的指纹一样,每一种化合物 都有自己的特征红外光谱,所以把红外光谱分析形 象的称为物质分子的“指纹”分析。 (2)应用范围广。从气体、液体到固体,从无机化 合物到有机化合物,从高分子到低分子都可用红外 光谱法进行分析。

红外吸收光谱

红外吸收光谱
O R R C C O O

~1 820cm-1 ~1 760cm-1
3/23/2019 26
(7)费米(Fermi)振动 当倍频或组频峰与基频峰相近时,产生强 吸收带或峰的分裂现象。如醛基—CHO的C-H 伸缩振动与其弯曲振动倍频的Fermi振动,出 现2820cm-1和2720cm-1附近强度相近的双峰。 但2820cm-1的醛氢C-H伸缩常被CH3和CH2的 C-H伸缩振动(2870 、2850cm-1 )掩盖。
COCI
CO
1773cm-1和1736 cm-1出现两个C=O吸收峰
3/23/2019 27
■吸收峰强度的影响因素
(1)(瞬间)偶极矩变化大,吸收峰强。 红外吸收谱带的强度取决于分子振动时偶极矩 的变化。而偶极矩与分子结构的对称性有关。 振动的对称性越高,振动中分子偶极矩变化越 小,谱带强度也就越弱。一般,极性较强的基 团(如C=O,C-X等)振动,吸收强度较大; 极性较弱的基团(如C=C、C-C、N=N等) 振动,吸收较弱。
能级是量子化的,分子振动只能吸收一定的能量 ★吸收的能量将取决于键力常数(k)与两端连接的 原子的质量,即取决于分子内部的特征。这就是 红外光谱可以测定化合物结构的理论依据。
3/23/2019 15
红外吸收光谱的术语:
基频峰:当分子吸收红外辐射后,振动能级从 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时所产生的 吸收峰。
(2)照射分子的红外光的频率与分子某种振动 频率相同时,才能产生跃迁,在红外谱图 上出现相应的吸收带。(△E辐射= △E振动 )
3/23/2019 12
二、分子振动与红外吸收峰
1.双原子分子的振动 简谐振动:分子中的原子视为小球,其间的化 学键看作不计质量的弹簧。原子沿 键轴方向的伸缩振动。

红外吸收光谱讲课文档

红外吸收光谱讲课文档

CH
NH OH
2800-3000cm-1
3000-3600cm-1
第十二页,共72页。
分子中基团的基本振动形式
伸缩振动 亚甲基:
弯曲振动
亚甲基
第十三页,共72页。
影响峰位变化的因素
❖ (1) 内部因素
❖ ① 电子效应 ❖ 1)诱导效应:由于取代基具有不同的电负性,通过静电诱导
作用,引起分子中电子分布的变化,从而引起键力常数的变化, 改变了基团的特征频率,这种效应通常称为诱导效应。
(3)炔烃
❖ 末端炔烃的C-H伸缩振动一般在3300 cm-1处出现
强的尖吸收带。

一取代:2150~2100cm-1
❖ C≡C伸缩振动

二取代:2270~2150cm-1
第二十九页,共72页。
(4)芳烃
❖ vC-H:3100~3000cm-1 ❖ γC-H:面外弯曲振动在900~650cm-1,反映苯环上取代
动光谱,简称振转光谱。
❖ 分子在未受光照射之前,能量处于最低能级, 称之为基态。
❖ 当分子受到红外光的辐射,产生振动能级的跃迁, 在振动时伴有偶极矩改变者就吸收红外光子,形 成红外吸收光谱。
第三页,共72页。
区域 λ(μm)
σ(cm-1 )
能级跃迁类型
近红外 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5~2.5 13330~4000 OH 、NH及CH键倍频吸收区
❖ (2) 照射分子的红外光的频率与分子某种振动的频率相 同时(红外=振),分子吸收能量后,才能产生跃迁,在 红外谱图上出现相应的吸收带。
第五页,共72页。
❖ 已知任何分子就其整个分子而言,是呈电中性 的,但由于构成分子的各原子因价电子得失的 难易,而表现出不同的电负性,分子也因此而 显示不同的极性。

红外光谱吸收

红外光谱吸收

第六章红外吸收光谱法基本要点:1.红外光谱分析基本原理;2.红外光谱与有机化合物结构;3.各类化合物的特征基团频率;4.红外光谱的应用;5.红外光谱仪.学时安排:3学时第一节概述分子的振动能量比转动能量大,当发生振动能级跃迁时,不可避免地伴随有转动能级的跃迁,所以无法测量纯粹的振动光谱,而只能得到分子的振动-转动光谱,这种光谱称为红外吸收光谱。

红外吸收光谱也是一种分子吸收光谱。

当样品受到频率连续变化的红外光照射时,分子吸收了某些频率的辐射,并由其振动或转动运动引起偶极矩的净变化,产生分子振动和转动能级从基态到激发态的跃迁,使相应于这些吸收区域的透射光强度减弱。

记录红外光的百分透射比与波数或波长关系曲线,就得到红外光谱。

一、红外光区的划分红外光谱在可见光区和微波光区之间,波长范围约为0.75 ~ 1000µm,根据仪器技术和应用不同,习惯上又将红外光区分为三个区:近红外光区(0.75 ~ 2.5µm),中红外光区(2.5 ~25µm ),远红外光区(25 ~ 1000µm)。

近红外光区(0.75 ~ 2.5µm)近红外光区的吸收带主要是由低能电子跃迁、含氢原子团(如O—H、N—H、C—H)伸缩振动的倍频吸收等产生的。

该区的光谱可用来研究稀土和其它过渡金属离子的化合物,并适用于水、醇、某些高分子化合物以及含氢原子团化合物的定量分析。

中红外光区(2.5 ~ 25µm)绝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和无机离子的基频吸收带出现在该光区。

由于基频振动是红外光谱中吸收最强的振动,所以该区最适于进行红外光谱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同时,由于中红外光谱仪最为成熟、简单,而且目前已积累了该区大量的数据资料,因此它是应用极为广泛的光谱区。

通常,中红外光谱法又简称为红外光谱法。

远红外光区(25 ~1000µm)该区的吸收带主要是由气体分子中的纯转动跃迁、振动-转动跃迁、液体和固体中重原子的伸缩振动、某些变角振动、骨架振动以及晶体中的晶格振动所引起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二、红外吸收光谱产生的条件
condition of 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满足两个条件:
(1)辐射应具有能满足物质产生振动跃迁所需的能量; (2)分子振动必须伴随偶极矩的变化,即偶极矩的变化△μ≠0。 对称分子:没有偶极矩,辐射不能引 起共振,无红外活性。 如:N2、O2、Cl2 等。 非对称分子:有偶极矩,红外活性。 如:H2O、HCl、CO
红外活性分子和非红外活性分子。产生红外吸收的分子称为红 外活性分子,如CO2分子;反之为非红外活性分子,如O2分子。
6
一、概述 introduction
红外光区的划分: 红外光谱在可见光区和微波光区之间,其波长范围 约0.75~1000μm。习惯上将红外光区划分为三个区域。
近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区 中红外区 远红外区
2000 1600
36
(3)C=O (1850 ∼ 1600 cm-1 ) 碳氧双键的特征峰,强度大,峰尖锐。
37
10
红外光谱与有机化合物结构
红外光谱图: 纵坐标为透射率(T )吸收强度(A), 横坐标为波长λ ( μm ) 和波数σ(1/λ) 单位:cm-1 可以用峰数,峰位, 峰形,峰强来描述。 应用: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解析。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解析 定性:基团的特征吸收频率; 基团的特征吸收频率 定量:特征峰的强度; 特征峰的强度 化合物产生红外吸收是否有条件?
ν =
1
=
发生振动能级跃迁需要能量的大小取决于键两端原子的 折合质量和键的力常数,即取决于分子的结构特征。
14
某些化学键的伸缩力常数(毫达因/埃)
键类型 力常数 峰位
—C≡C — > —C =C — > —C — C — 15 ∼ 17 9.5 ∼ 9.9 4.5 ∼ 5.6 4.5μm 6.0 μm 7.0 μm
Vas(CH2)2930cm-1
亚甲基
18
(2)变形振动
基团键角发生周期变化而键长不变的振动称为变形 振动。变形振动又分为面外变形振动和面内变形振动。
亚甲基
19
3.峰位、峰数与峰强
(1)峰位:化学键的力常数K越大,原子折合质量越小,键 的振动频率越大,吸收峰将出现在高波数区(短波长区); 反之,出现在低波数区(高波长区)。
3
一、概述 introduction
红外吸收光谱又称红外分光光度法。它 是利用物质对红外电磁辐射的选择性吸收特 性来进行结构分析、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种 分析方法。 由分子中基团的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产生: 振-转光谱
4
双原子分子能级跃迁示意图
5
一、概述 introduction
辐射→分子振动能级跃迁→红外光谱→官能团→分子结构
如:水分子 (非对称分子)
20
(2)峰数:峰数与分子自由度有关。
分子振动自由度即分子振动的数目。 每个振动自由度相应于红外光谱图上一个基频吸收带。 基频吸收带是振动能级由基态跃迁至第一振动激发态时所产 生的吸收带。 N个原子组成分子有3N个独立运动=平动数+振动数+转动数 N个原子中每个原子都能向X,Y,Z三个坐标方向独立运动。 即N个原子有3N个独立运动。 Z y X
3000 cm-1 以下
(3)不饱和碳原子上的=C—H(≡ C—H ) 苯环上的C—H =C—H ≡ C—H 3030 cm-1 3010 ∼ 2260 3300 cm-1
33
cm-1
3000 cm-1 以上
2. 叁键(C ≡C)伸缩振动区(11-8)
(2500 ∼ 2000 cm-1 )
在该区域出现的峰较少; (1)RC ≡ CH (2100 ∼ 2140 cm-1 ) RC ≡ CR’ (2190 ∼ 2260 cm-1 ) R ≡ R’ 时,无红外活性 (2)RC ≡N 非共轭 共轭 (2100 ∼ 2140 cm-1 ) 2240 ∼ 2260 cm-1 2220 ∼ 2230 cm-1
31
二、分子结构与吸收峰
molecular structure and absorption peaks
1. X—H伸缩振动区(4000∼ 2500 cm-1 )
(1)—O—H 3650 ∼ 3200 cm-1 确定 醇、酚、酸
32
(2)饱和碳原子上的—C—H —CH3 —CH2— —C—H 2960 cm-1 2870 cm-1 2930 cm-1 2850 cm-1 2890 cm-1 反对称伸缩振动 对称伸缩振动 反对称伸缩振动 对称伸缩振动 弱吸收
21
平动:3个平动自由度,非分子振动; 转动:3个转动自由度,非分子振动。 线形分子只能绕y, z轴方向转动(设所有原子的轴在x方向), 所以线性分子的振动自由度=3N-3-2=3N-5 , 而非线性分子的振动自由度=3N-3-3=3N-6
如H2O的振动自由度等于 3×3-6=3
水的红外光谱图
22
化学键键强越强(即键的力常数K越大)原子折合质量 越小,化学键的振动频率越大,吸收峰将出现在高波数区。
15
三、分子中基团的基本振动形式
basic vibration of the group in molecular
1
双原子分子的振动 基本振动所产生的谱峰,即基频峰(当分子发生
Δν=1的振动能级跃迁时,对应的吸收谱带,称基频 吸收峰)。在红外光谱中还可观察到其它跃迁谱 峰:
basic vibration of the group in molecular
2
多原子分子的振动
一般将振动形式分成两类:伸缩振动和变形振动(弯曲振动)。
17
(1)伸缩振动
原子沿键轴方向伸缩,键长发生变化而键角不变的 振动称为伸缩振动。它又分为对称伸缩振动和不对称伸 缩振动。
Vs(CH2)2850cm-1
30
红外光谱的分区
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基团频率出现的范围:4000 ∼ 600 cm-1 依据基团的振动形式,分为6个区: (1)4000 ∼ 2500 cm-1 X—H伸缩振动区(X=O,N,C,S) (2)2500 ∼ 2000 cm-1 叁键区,累积双键伸缩振动区 (3)2000∼1500 cm-1 双键伸缩振动区
偶极子在交变电场中的作用示意图
12
双原子分子的简谐振动及其频率
化学键的振动类似于连接两个小球的弹簧
分子的振动能级(量子化): E振=(V+1/2)hν V :化学键的 振动频率;
ν:振动量子数。
13
任意两个相邻的能级间的能量差为:
ΔE = hν = h 2π k
μ
1 k k = 1370 λ 2πc μ μ K化学键的力常数,与键能和键长有关, μ为双原子的折合质量 μ =m1m2/(m1+m2) 与简谐振动的偏差称为分子振动的非谐性,理论值﹥实 测值
26
四、红外吸收峰强度
intensity of Infrared absorption bend
分子对称度高,振动偶极矩小,产生的谱带就 弱;反之则强。 如C=C,C-C因对称度高,其振动峰强度小; 而C=X,C-X,因对称性低,其振动峰强度就 大。峰强度可用很强(vs,)、强(s)、中 (m)、弱(w)、很弱(vw)等来表示。
倍频峰:由基态向第二、三….振动激发态的跃迁(Δν=±2、± 3.); 泛频峰 合频峰:分子吸收光子后,同时发生频率为ν1,ν2的跃迁,此时 产生的跃迁为ν 1+ν2的谱峰。 差频峰:当吸收峰与发射峰相重叠时产生的峰ν 1-ν2。 泛频峰可以观察到,但很弱,可提供分子的“指纹”。
16
三、分子中基团的基本振动形式
34
3. 双键伸缩振动区( 2000 ∼ 1500 cm-1 )
(1) RC=CR’ 1620 ∼ 1680 cm-1 强度弱, R=R’(对称)时,无红外活性。 (2)C=C键伸缩振动(1626 ∼ 1650 cm-1 )
35
苯衍生物的C=C
苯衍生物在 1650 ∼ 2000 cm-1 出现 C-H和C=C键的面内 变形振动的泛频吸收(强度弱),可用来判断取代基位置。
第六章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法
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oscopy,IR
1
第一节 红外光谱分析基本原理 第二节 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 第三节 红外光谱仪器
2
第一节
红外光谱分析基本原理
principle of IR
一、概述 introduction 二、红外吸收光谱产生的条件 condition of 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三、分子中基团的基本振动形式 basic vibration of the group in molecular 四、红外吸收峰强度 intensity of infrared absorption bend
23
24
(3)实际上红外光谱图的吸收峰数目比理论计算数会有所增减
如:CO2分子 (对称伸缩振动无红外活 性) 理论峰数:3N-5=4, 实际2个
25
理论上,多原子分子的振动数应与谱峰数相同,但实际 上,谱峰数常少或多于理论计算出的振动数,因为: a)偶极矩的变化Δμ=0的振动,不产生红外吸收; b)谱线简并(振动频率相同); c)仪器分辨率或灵敏度不够,有些谱峰观察不到; d)倍频峰和组合频峰的产生 e)振动偶合 f)费米共振
27
Next…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红外基本原理 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 红外光谱仪器 红外谱图解析
basic principle of 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infrared spectroscopy and molecular structure 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ophotometer analysis of Infrared spectrograp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